旧文化艺术

2024-07-14

旧文化艺术(精选十篇)

旧文化艺术 篇1

一、798艺术区历史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798工厂大山子艺术区, 它的前身并不是艺术区, 而在新中国的初期阶段它是被称作“新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的轻工业工厂, 是原798联合厂。798联合厂始建于1951年, 它在新中国的初期成本是十分昂贵的建筑, 是由前苏联政府援助建设的, 当时建设的总面积为116.19万平方米。在设计方面全部是由原民主德国负责设计、施工, 是包豪斯建筑风格的轻工业厂房。无论在设计、建筑工艺及规模或其他方面, 在当时亚洲地区已经称得上是一流的。我们可以从现存的旧建筑群、文献及相关的图片中看到往日798工厂的辉煌, 然而从80年代的后期开始正值我国改革开放, 798联合厂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 许多产品都不能适销对路, 从此陷入了困境, 导致逐渐的没落和衰败下来。这里的工人纷纷下岗, 大部分的厂房与车间长期遭到闲置, 逐渐的各个厂房均部分出租以度过难关。如各种口号、语录、原始的机器设备等, 都像在无声的诉说着它自己的故事, 至此这些曾经有着辉煌的旧建筑完成了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

从中央美术学院的搬迁和独具眼光的艺术家开始租用798工厂的厂房组建自己的工作室开始, 就改变了798工厂旧建筑曾经破落的命运。然而大家没有想到的是, 这些新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老建筑会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由于798工厂的宽敞空间和低廉的租金, 艺术家们纷纷租下厂房作为工作室和展示空间开始, 798旧建筑的复苏就成了一种必然。可以说, 798工厂厂房的大空间和旧建筑造就的优点孵化了它的新用途, 是798艺术区成长至今的一个必要因素, 旧建筑的价值是不可以被随意取代的。而在798工厂旧建筑复苏和它的新功能告诉我们对我国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家们与旧建筑以及这里的各种文化机构, 餐饮等服务行业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像这种相互依靠的关系更有利于798艺术区多样化的发展。相比较798工厂以前的衰败景象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喧嚣与热闹。

二、798艺术区建筑风格多样性

798最初的用途主要是生产电子原件的工厂基地, 而现在的主要用途是传播和发展艺术的艺术区, 这种用途极大的构成了人们对该地区足够的吸引力。在798艺术区内部, 保留了没有破坏的旧建筑, 这些旧建筑厂房错落、斑驳的砖墙, 纵横的管道, 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很好的融入其中。使当代的艺术作品和时间空间展开了跨时空的对话。当我们步入798艺术区, 扑面而来的是艺术、新奇、前卫、怀旧的气息。而且由于798采取出租厂房的运行手段, 得到艺术家入住和改造, 而这些旧厂房的空间似乎又能以不变应万变, 实际上可以根据不同需求的变化而随时变化, 这就使它的发展更具有灵活性。这使每一次来798艺术区的人们都有不同的感觉, 每次的驻步都能找到新鲜的感觉。

此外, 798的旧建筑见证了一个时代、一个产业功能的转变。在艺术区内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文革标语和口号, 如带有浓郁革命气息的“毛主席万岁”也被保留下来, 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历史见证, 这些带有浓郁革命气息和文化气息的记忆和现在包围着各种艺术作品气息的现代文化交织在一起, 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 好像不同历史空间重叠在了一起。这些被艺术家们改造的旧建筑也许正是它的独特之处, 也是798艺术区会再次引起国内外瞩目的最大特点。

三、对城市就建筑保护开发的启示

以798为代表的旧建筑改造所体现出的价值, 昭示着在城市建设中对旧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我国现存有许多旧建筑, 这些旧建筑往往只有近几十年或者百年的历史, 尽管这些旧建筑已经大多丧失了它原本功能, 但是这些旧建筑它们承载着中国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社会发展的信息, 这些旧建筑是我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鉴证。

与西方国家从早期开始就重视旧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相比, 我国的旧建筑工业遗产的保护就滞后了很多。而近年来, 我国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对这些旧建筑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 除北京798艺术区的成功改造模式案例外, 也有很多城市成功改造旧建筑而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例子, 这些成功的改造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旧建筑丰富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给城市增加了历史文化感。而798的成功改造和利用的旧建筑及它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同时也是更好的践行党中央提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所付诸于实践。

四、结语

旧建筑不仅是城市和经济发展的见证, 同时它也具备不同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 在肯定它的价值前提下, 一方面要保护好旧建筑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 再则要做好再利用的工作, 对它的改造和利用都要更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这样才能使旧建筑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摘要:在进入两千年初期, 相继有大批先锋派的艺术家们陆续入住了798艺术工厂, 使这片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化历程、承载着中国历史记忆、文化价值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的老建筑再次成为世界焦点。艺术区的建筑理念、产业发展、周边环境以及和他自身的历史文化有机的结合。与此同时, 798工厂的复苏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城市规划、艺术发展形式的发展。

关键词:798艺术区,城市旧建筑,改造

参考文献

[1]张路峰.建苑文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2]姜竹青.公共艺术漫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旧文化艺术 篇2

2010年08月02日15:58千龙网

字号:T|T

北京由旧工业厂房改造的创意园越来越多,行市越来越好,竟催生地产中介公司专设旧厂房出租业务小组,被业内戏称为地产行里的“文创小组”。“今年春节后,旧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就一直供不应求。”中原地产公司商业楼宇部项目副总监左震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眼看着这样的行市也难掩兴奋的语调。据介绍,中原地产自3年前开始关注旧厂房的出租,本来这家公司只是独家代理“竞园”的出租业务。竞园出租了90%之后,他们又延伸到周边东朝时代、惠通时代广场等地,当这些也被租满后,还处在图纸阶段的1958创意园、竞园二期、尚8东区等项目也都被客户盯上。到了今年,公司专门挑选5名业务员负责旧厂房业务,这个小组每个月都会接到十几个订单。

“旧厂房的租金与写字楼相比,最低可以低60%左右。”中原地产业务员说,去年金融风暴后,价格相对便宜的旧厂房渐渐显出优势。最初吸引客户来的,都是价格。可一旦看过房子,客户们就都挪不动步了,关注点也渐渐转向文化氛围。“最明显的表现是客户租下旧厂房后都不惜重金改造装修,希望营造自己满意的文化氛围。再者,在旧厂房工作的自由度更大。比如,传媒公司大多需要自带摄影棚,旧厂房的挑高比较高;广告公司也需要让员工有个好的创意环境。”而且,一旦进入了旧厂房的氛围,这些公司几乎都不愿意再回到写字楼里办公。其实,自2007年以来,旧厂房的租金一直在上涨,平均每年上浮5%,但很多创意类公司却愈发迷恋旧厂房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旧厂房、旧库房也即将开始设计改造,早早就与地产中介联系上,一边改造一边招商。北京供销总社的库房、北京广电局的库房、北京工美集团的库房等都在筹划改造成创意园。

历史旧区的文化软实力 篇3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号召,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提出将文化渗透于虹口发展的各项建设和事业中,于是,全市首家文化商会“虹口区文化商会”应运而生,成为文化老区的一张新名片,也体现了历史老区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商会发展的硬道理

借助虹口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自去年虹口文化商会成立以来,已发展会员67家,主要集中在从事文化事业的企业家、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各类专业人员。其中不乏一些有一定存量的文化企业,例如上海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人民音乐出版社、荣宝斋等。而上海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发展业绩更是一路飘红,去年7月成为在深圳上市的第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仅2012年就有13部电视剧投入拍摄,14部电视剧在电视台首播,其中13部进入黄金档。这样的文化强企的加入,更为文化商会的发展添砖加瓦。同时,原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局局长、现任上海长远集团总经理张永林当选为商会会长,多年从事文化工作,拥有极高的文化敏锐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在商会的建设和推进工作中显得尤为得心应手。

“文化商会虽然成立不久,但是我们定位明确,就是要努力把虹口文化商会建设成为虹口文化发展的动力平台,为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沟通的交流平台和为文化企业人士施展才华的创作平台。”张永林说,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文化才能集中体现,商会才能不断发展,没有文化的商会是走不远的。

当然,文化商会,主要体现的还是“文化”二字。在先人一步的文化背景下成立的文化商会,自身的文化建设更不能松懈。在短短半年内,商会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注册了虹口文化商会新浪微博,创办商会简报以及制作了商会的形象标识,这些细微的举动也使得商会的工作慢慢走向正规。值得一提的是,商会在会员们的支持下,为每位生日的会员赠送生日贺卡和礼物,使会员真正将文化商会当作自己的家,切实增强文化商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有会员表示从商会举办的形式各异的文化、公益活动中受到启发,在吸收文化营养和精神的同时开始注重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将这些特质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文化商会秘书长费苏华表示,通过商会的文化建设,一方面能将会员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扩大了商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了商会会员的知名度。同时也让商会领导更能了解会员的真实感受和确切需求,以此为会员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服务。

服务,文化商会的软实力

商会不是俱乐部,归根结底是为了发展。“搞发展,一切从服务做起。”张永林如是说。

据了解,围绕上海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文化商会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曾与多伦名人俱乐部一起举办多次讲座,例如邀请原长远集团副总经理、上海音乐家协会合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何剑平主讲“合唱的艺术”,邀请上海电视大学教授楼宇生主讲“感悟收藏文化”,邀请区收藏学会副会长李涌金主讲“火花收藏”,并请了数位收藏家与听众现场交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鲁迅公园内举办的为期40天的大型“2012上海国际灯会”的活动中,商会也参与了灯会的服务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收益。还组织安排了商会的全体会员和家属一起前往鲁迅公园观看了灯会,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好评。

“作为虹口人,我们有着传承和发扬虹口老历史、老文化、老传统的责任和义务,更应为推动虹口文化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责任。”张永林表示,类似的好活动比比皆是。例如通过建军85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而举办了“红心向党将军书画展”和“虹口区老年书画展”,提高了商会的知名度。此外,去年12月份商会与挪威领事馆合作举行了3天的挪威电影节,组织商会会员一起免费观看,好评如潮。

“好的文化才能体现真正的实力。”在张永林看来,现在商会的服务工作还有不足之处,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谈到文化商会今年下半年的发展规划时,他表示商会将与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围绕虹口北外滩航运中心、四川北路综合商业服务、大柏树数字出版基地、多伦路旅游文化、音乐谷等地区开发和重要项目、重大活动建设,为广大会员提供发展商机的空间。同时,发动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适应新的环境,创造新的机遇,克服困难,自立、自强、突破发展。

文化商会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通过座谈会、学习培训、专题讨论等形式,针对文化产业、会员企业品牌、营销、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今年下半年文化商会会继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进行系列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会员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商会会员的积极性,营造团队精神,发挥整体优势,为企业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旧文化艺术 篇4

一、更新改造的背景

与其他案例不同的是,这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主要用于公共文化教育事业。由于这些项目位于城市较黄金的地段(紧靠徐家汇),故在建筑环境的改建和工业遗产保护方面的示范意义就显得更为突出。

2005年初,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原上钢十厂内废弃的冷轧带钢厂房,通过保护性改造和功能重塑,被改造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中心毗邻长宁区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位于淮海西路、凯旋路交叉口附近,由此又衍生发展出了文化艺术展览展示区、创意办公区(如创邑·桥)、配套服务区等(如图1)。

二、厂区外部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入口空间与交通组织

与M50等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作为入口标志,矗立于淮海西路的厂区1号楼既沉稳又充满张力,明确而大方。设计师用钢龙骨和木栅栏对这幢三层高保留建筑的立面进行了重新“包装”,锈红的色彩既暗示了材料的特性,又提示人们即将进入钢铁厂这个曾洋溢着火样激情的空间场所(如图2)。入口东北侧的展示墙清晰标识了区内公司的名称,与另侧同质材料的表达加上异质的logo标牌显得既统一又不失活泼。

图3

建筑师在厂区更新中运用人车分流的策略,进入厂前区即为集中式停车空间,外来机动车一般不再进入厂区,使得工作人员和游客少受车辆的干扰。

(二)场地

厂区基地原为平地,更新中,建筑师借助覆土建筑将既有的空地布置成为高低起伏的坡地广场,不仅增强了水平向的流动感,还丰富了竖向上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觉层次,为场地中人的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如图3)。而作为城市中的一部分,这也为高密度的周边环境增添了宝贵而宜人的公共活动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延中央绿地的边缘,建筑师通过变换地面铺装的手法定义出了广场的界限(如图4),其手法较为内敛,即三种左右的材料(碎石子、灰砖、混凝土)交替使用达到了较好的环境体验效果。

(三)外部空间界面(建筑立面)

厂区东北一线为冷轧带钢厂一层厂房,长度约180米,红砖外墙,混凝土缓坡屋顶,高度约12—15米,它与对侧15--20米左右高度的改建建筑和扩建建筑组成了较为封闭、连续的界面,形成了一条宽阔的视线通廊带,直指城市层叠起伏的天际线。且改、扩建建筑主要以清水混凝土、红砖、钢、玻璃作为立面材料,使外部空间限定面更为纯粹。

(四)绿化景观

厂区内绿化景观以大面积草坪(坡地广场)、丛植的竹子、小型的乔木和灌木以及紫薇等垂直绿化组成,由于栽植时间不长,还难以形成大片树荫,在炎炎夏日使人难以在草坪广场上长时间停留,故而略显不足。

(五)标识物

厂区中标识物造型简洁,与建筑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如:锈蚀钢板镂刻的标识牌(如图5)、LED与金属板组成的公司铭牌、成块钢板拼接作为底板的地图导引牌等无不呼应了钢厂的主题与钢铁的特点。

(六)街具小品

在这里,建筑师巧妙地把车间中的T形梁转换为环境中的休息座椅,把铸造厂房中的钢水池作为次入口的标志等,低成本但于环境高度契合,达到了即使重金新建也难以企及的效果。而让人颇为遗憾的是厂区内的灯饰,单一的杆灯平淡、缺乏与环境的关联。

(七)艺术品

作为展示主体的雕塑无疑是外部环境中的焦点,它既是对室内展示的延伸、补充,又是对将置入城市环境中的雕塑进行预判和检验。室外雕塑的尺度较大,可以分为抽象和具象两种,而按塑造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人物元素类、工业产品类、建构展示类等,且均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而更换。在展雕塑时代感鲜明,如爱因斯坦的雕像、算盘与计算机的拼贴体,反映了厂区内创意产业聚集的智力优势。以不同国家国旗为表皮的“腿群”(如图6)暗喻了全球一体化下不同地域间竞争的速度感。混凝土覆以红砖贴面的后现代汽车、机器零件组装成的劲牛、耀眼的黄色喷涂的奔马……通过动静对比体现了工业建筑更新后所显现的巨大活力与潜力;而名人雕塑群也为环境平添了一丝传统文化的色彩。整个广场集中雕塑区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和魅力,使人观后为之一振。

三、厂区外部空间界面(建筑立面)的环境艺术设计

城雕中心的建筑立面设计可分为三种策略:

(一)整旧如旧

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建筑的桁架结构,大跨空间以及地面下沉空间,外墙原则上只作清洁和修补,突出了原有外墙的肌理,体现了原真性。在入口空间,设计师通过加、减的手法,营造出自然的过渡空间,沉积下了历史的回忆(如图7)。

(二)新旧对比

由于D、E、G区原有建筑相对较差,规模也较小,故设计师通过设立连接体、运用镶嵌、穿插的方式,将新旧建筑并置排列,形式上新旧各一,功能上融为一体。D区立面处理简洁、干净,通过梁柱断面和钢窗、玻璃的强烈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E区高度较高,设计师为了消减体量将体块板片化,并折叠、悬挑出一部分,表达了现代建筑中的美学语言。在G区的立面上,建筑师选用红砖和清水混凝土两种材料,通过线(成榀框架)、板(窗间墙)、块(悬挑出的大体块)组织出精彩的视觉效果。

(三)适度创新

为保留中央场地的开敞效果,营造轻松休闲的总体氛围,H区采用覆土建筑的形式,将体量消隐于草坡之下。而3号楼(见右图8)则提取周边建筑的立面元素,通过重组、夸张、扭曲、拼贴等艺术处理手法,跳出环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站在中央绿地广场环顾一周可以发现,广场的西面边界,在连续之中形成了“实-虚-实”的韵律;广场的北面边界丰富而混杂;广场的东面边界则较为单纯。在保证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建筑师通过深化设计,在近人的尺度,为人们留下了不少可以回味的细部——砖的叠砌处理,形成细腻的光影;汩汩细流不停地沿玻璃而下,映射出朦胧的光晕;看似外形相同的钢窗开启方式却不同;干挂的机平瓦将屋顶材料立面化……这些无不反映出设计师灵活的思路和对细节的控制能力。

四、厂区扩展部分的环境艺术设计

在城雕中心的南侧,沿十钢一号路向西为新扩建的创意街。创意街的南侧为新建一层高的商铺,其立面设计提取了厂房山面及侧高窗的元素(如图9),很好地呼应了周边环境。创意街北侧为原有厂房改建,现为对外出租商铺,业态以销售装饰装修材料为主,兼有花鸟鱼虫、名人字画等。创意街西连凯旋路入口部分为一集中式停车广场,广场周边为花卉市场及设计单位的办公楼,建筑品质相对较差,改造幅度较小。广场南侧为新开发的创邑·桥创意产业园区,园区内以匀质方体建筑空间为主,通过架空连廊、玻璃门厅等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了诸多尺度的过渡空间,而方体建筑内部则易于业主自行设计、分隔(如图10)。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上海城雕中心的环境艺术设计是成功、特色鲜明的。原因如下:

(一)开放性

这得益于该项目缘起政府主导的城市公共事业用途的定位。通过空间的营造,使之成为了一个以雕塑为主题的内向广场,吸引了大量的周边人流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对比M50项目,则较为自闭,好似苏州河畔的艺术家“孤岛”,民众的参与度较低。毕竟通过独特工业氛围的场所,使市民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官来体会旧工业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改善和提高旧工业建筑在市民心目中的印象,是有助于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

(二)归属感

所谓归属感,其成因有二:一是空间环境特点鲜明,有异于他者;二是环境宜人,便于使用。城雕中心采用人工坡地结合覆土建筑所形成的草坪广场特色鲜明,一改“平铺直叙”式的广场空间,人们可坐可躺,徜徉在与工业及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的主题雕塑之中,在流动中可以以不同的视角去欣赏整个厂区及周围的城市环境。

(三)混杂而统一

其功能的混合,促成了建筑形式的混杂,但却都统一于工业环境这个主题之下。创意办公、展览展示、休闲娱乐、商业销售等多样的功能,使得整个中心在大多数情况下充满活力。新建筑丰富的拼贴造型也与旧厂房简洁的形体相得益彰,带给人视觉上的愉悦。而在一条清晰、明确的主线下渐进式的发展策略(类似于新天地的成功经验),既保证了形式上的完整、延续,也提高了后期开发区块运营的成功率。

总之,旧工业建筑作为再利用的一种载体,在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但从观念到法律法规再到实践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现状,深入研究、挖掘“当时当地”的特色,为城市创造出更多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摘要:旧工业建筑作为再利用的一种载体,在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由上海钢铁十厂改造而来的国际文化艺术社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归属感,显得混杂而统一。从这些方面来看,其改造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从观念到法律法规再到实践都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立足现状,深入研究、挖掘“当时当地”的特色,为城市创造出更多别具一格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关键词:旧厂区,外部空间更新,环境艺术设计,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参考文献

[1]陈易,陈申源.环境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李岚.设计创造旧建筑“再生”价值: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成长[J].时代建筑,2008(2):102-107.

[3]王林.城市记忆与复兴: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的实践[J].时代建筑,2006(2):100-105.

旧文化艺术 篇5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城市、建筑等的国界化、地域化、民族化差异逐步缩小。尤其当今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化建设更是大拆大建,从而导致城市与城市间间、单个城市间的建筑千篇一律或是大同小异,最终导致的则是城市个性、气质的缺失,更谈不上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旧工业厂房虽然只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但其大体量的建筑空间、高耸的烟囱、粗重的工业构件等特点,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丛林中独树一帜,其建筑形式、材料、语言等更是旗帜鲜明。这不仅有别于当代的工业厂房,更不用说其它城市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沉淀带有明显时代特色、早期工业文明印迹的旧工业厂房越发具有历史、文化意义。因此旧厂房改造应当从保护历史、文化印迹的基础上展开改造工作。

历史意义

济南市变压器厂兴建于1952年9月,它是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基础设施中的一员,同时它还是济南、乃至山东大规模发电、照明、电网建设起始的基石,具有极其重要的发展、历史意义。因此在济南老变压器厂的改造中,应当将这些历史因素、城市发展历程、时代印记发掘出来,并加以保护,进而展示、传播给公众。

文化意义

济南变压器厂属于混凝土框架加红砖砌墙的建筑,其红色的砖砌墙面质朴甚至显得有些粗糙,在大拆大建的城市里显得格外醒目。同时,国家早已对传统建筑材料-红砖-有了严格的生产限制。随着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传统红砖建筑只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之时间的沉淀,红砖建筑则会变得同旧时青砖建筑一样,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建筑内部空间上,其巨大的长方形空间、高大的吊架结构、斑驳的金属构件、以及高耸的红砖烟囱等无不彰显出早期工业文化的印记。这便使其具有同周围建筑截然分明的气质。因此在变压器厂的改造上,应最大限度的保持、并强化原有的建筑空间、结构、材料、色彩等。同时保留部分以前出产的产品,以雕塑、装置艺术品的形式陈列与厂区室内外。使早期的工业文化印迹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延续。

厂区环境

济南变压器厂厂区环境尤其鲜明的工业气息,诸如类似的建筑、厂区都透着一丝冷漠之感。在厂区改造过程中,冷漠的工业气息作为一个独特的环境特质应当予以保留。对大的厂区、建筑内外环境作必要的清理、修复、清洁外,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建筑空间、结构、材料、色彩等。同时考虑到开发后公众的参与性,应适当加入一些柔性因素。例如,保留并强化原厂区因长期闲置而生长出的爬山虎植物;在厂区部分区域增加一定的绿植景观;在部分公众区域引入水的因素等。总之,使公众同改造后的旧厂区形成肢体上的互动,从而全面调动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体验。

文化创意

在济南变压器厂的改造中,积极引入专业艺术院校的创新设计力量。将平面、环境艺术、装饰艺术与陶瓷艺术设计、摄影艺术等专业的师生汇集到改造后的厂区中,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模式。在厂区内设置相关艺术、设计展示、研发、制作场地。其积极意义有一下四点:一 带动改造后的厂区经济活动范围;二,促进专业院校师生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 艺术与设计品的展示、研发、制作过程面向公众开放本身就是艺术、文化的传播;四 促进形成区域的文化、艺术氛围。

随着时间的积淀,改造后的旧厂区充分利用其具有功能、设施、形式、环境等因素,产生新的生产生活模式,成为提高城市区域品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商业、休闲、景观、文化节点。

(作者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旧文化艺术 篇6

南京煤矿机械厂始建于1969年,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33号, 紧挨马群广场, 占地面积约6.44万平方米。厂区西北两侧临城市干道, 东侧靠马群街道, 南侧是钟山学院。厂区可分为两大功能区:东侧是以生产为主的生产区, 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 现产业类建筑已废弃停用;西侧是职工住宅区, 以多层小洋楼为主, 占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 现格局较建厂时期已有较大改变, 违建挤占了道路且数量众多, 垃圾堆积无人清理, 居住环境较差。生产区基本保持了建厂初期的空间布局, 形成3个功能组团, 其中:厂区西侧, 以半成品库房、辅助材料仓库形成的生产配套区;厂区中部, 以20世纪50-70年代所建铸造车间、金工车间、设备维修车间等产业类厂房形成的产品制造区, 建筑总占地面积7481平方米, 为整个厂区工业特征最为突出的区域;厂区东侧, 以机泵室、配电房形成的附属用房区。遗存旧厂房多为砖混刚架结构体系的单层及混合层次厂房, 墙体用红色粘土砖或青砖砌筑而成, 不施粉刷。这些解放后建造的厂房体量高大, 空间开阔, 带有仿苏式的建筑风格, 工业特征突出, 如何让这些废弃的旧厂房重新获得使用价值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2 改造的功能定位

2.1 周边功能空间分析

厂区周边的城市功空间以居住、商业、文化教育、及城市公共空间为主。其中, 居住空间是基地周边城市功能的主导空间, 厂区的四面分布着职工家属院、高档小区和普通住宅楼;商业空间占据次要位置, 主要为临街商业、餐饮、旅馆、以及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商业街。文化教育空间主要为分布在基地周边的中小学以及位于厂区南侧的钟山学院。而由城市地铁交通线路来看, 厂区处于主城区多所大学以及仙林大学城的中端。基地周边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有中山陵风景区、栖霞山风景区以及若干城市公园。在设计中应考虑对城市功能空间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衔结, 在重塑工业区自身活力的同时与周边的城市功能和谐共存。

2.2 周边活动人群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 发现基地周围的人群以城市居民和学生为主。与厂区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其家属院, 该住宅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所占比例较大, 其活动多在小区内部, 行为方式单一, 消费水平较低;另一类居民为消费水平较高, 日常活动范围集中在现代商业区的上班族。而学生则分为走读和住宿两类, 调研中发现这类人群在基地周边活动的频率较低, 他们更倾向于去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周边。针对这些使用人群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对中老年活动需求的关怀、低消费人群改善生活品质的要求同时具备对高消费人群及学生的吸引力。

2.3 改造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对南京煤矿机械厂的改造分别从片区层面、社区层面、以及厂区本体层面做swot分析。由结果可得, 南京煤矿机械厂具有较高的改造再利用价值, 同时, 也提出了如何定位改造模式和具体设计手法的问题。

2.4 以文化产业为发展模式的功能定位

通过以上分析, 设计中将文化产业为主与城市公共空间为辅的模式作为南京煤矿机械厂功能置换的目标。人们对物质追求日益膨胀的今日, 精神文化的缺失越发严重, 在马群这个位于仙林大学城和明故宫周边大学老校区中间的基地创建城市片区的文化新地标, 让其成为服务于学生及周边市民的文化产业。美国现代哲学家兼规划大师路易斯·芒福德和加拿大城市规划批评家雅可布斯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 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的使命”。将这一定义引申到旧工业建筑中, 把作为城市工业文化物质载体的旧工业厂房作为新的容器去承载、流传、改造文化, 使其获得文化上的升华。将书作为主题, 创建以“学术、文化沙龙、电影、音乐、创意、生活”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产业, 为读者搭建一座可供开放、探讨、分享的公共性平台。同时, 采取社区活动中心这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模式作为补充, 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所, 让废弃的工业区重新获得场所的认同感。

2.5 改造功能构成

根据上述的功能定位, 厂区功能构成应包括:以书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的基本功能需求、“以商养文”的售卖及互动体验的功能需求、社区文体活动的功能需求同时应考虑工业设备展示及维护的功能需求。

2.6 重要改造对象的确定

通过对现存旧工业厂房五图, 即建筑的年代、质量、结构、风貌、功能的绘制分析筛选出厂区中具有改造价值的旧厂房。根据评分的高低, 将一些综合价值 (历史价值、艺术审美价、经济利用价值等) 较低的建筑予以拆除重建, 而综合价值较高的旧厂房则作为改造的对象进行再设计, 介于两者之间的视情况采取局部保留结构或墙体片段整体进行改造的措施。

3 南京煤矿机械厂旧改造设计方案

3.1 厂区总体改造思路

在总平面布局上保留原有厂房的肌理及轴线关系, 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完整保留, 只拆除了设备维修车间, 新建建筑仍旧延续元原来的轴线关系和建筑肌理特征, 并以点状的形式分布于基地的四周。在厂区北端增大了进深, 设计成入口广场, 基地东侧空地重新进行规划设计, 形成分散布置有机联系的趣味广场, 同时区分道路交通系统。景观节点主要分布在书店街一侧, 采用模数化的方格围成的院落空间形成大大小小的景观节点, 以步行街的形式串联各个小广场, 联通景观节点。基地内交通流线分车流及人流, 车行流线沿用厂区内原有的车行道, 人行流线主要集中于厂区东侧的步行街及广场。同时弱化厂区边界, 以绿地的形式代替围墙环绕厂区, 将其作为城市开放空间融入到片区肌理。

3.2 单体的改造设计

对保留工业厂房的使用空间进行重组。针对厂房室内大空间的特点, 采用水平及竖向划分相结合的方法, 创造出亲人尺度的新空间感受。

厂区中的大多数厂房因年久失修都出现了门窗破损和墙体局部缺失塌陷的症状, 在设计中, 应着重考虑破损的门窗的改造再设计, 使其能适应新的使用功能, 同时兼顾原厂房的风格特征, 使其获得统一风貌的同时区分不同功能空间的外部造型特征。

新增体量———“书街”:厂区东侧中端部分原是职工宿舍和办公室, 建筑形式以单层两坡顶建筑为主, 现状保存质量较差, 多出现墙体塌陷、屋面层破损的情况, 类似棚户。在设计中, 将这片区域改造价值较低的旧厂房进行拆除, 代替以“书街”的形式。所谓“书街”, 即以图书的售卖阅览为主题的街, 采用8x8的模数形成中庭式围合的九宫格建筑群形态, 在步行街上按一定的韵律排布。建筑外形似构筑物, 与西侧老厂房的高大体量形成对比, 同时达到烘托厂区工业文化气息的目的。

4 结语

文化产业作为旧工业建筑改造更新的新型模式, 以对遗存建筑价值的全面认识和评估为基础, 通过空间重塑、立面更新, 结构改造等具体手法使得废旧厂区重获活力, 在旧厂房物质资源得到二次利用的同时, 也完成了对城市文脉和工业文化的传承。具体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实践中, 要在城市规划的大方向指导下, 充分挖掘旧厂房的普适性价值特征和特殊性地域文化特征, 发挥其再生效益, 促进厂区繁荣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朱文一, 刘伯英主编.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1) .

[3]徐延平, 徐梅龙主编.南京工业遗产[M].南京市:南京出版社, 2012 (05) .

旧时光 篇7

锦瑟年华,恍然已逝。十年早已在时间的河流下磨平了棱角,唯有那记忆中的我们,依旧笑靥如花。不知在地球另一端的你,是否怀念过那段我们一路走过的曾经。小羽,你还好么?

铃声如往常般准时地响起,室外的那抹身影让我不知不觉地放慢了动作。熟悉的面孔在鱼贯而出的人流中变得模糊、陌生,逐渐消失。只有那抹身影,逆光而来。没有像往常那样嬉戏,只是快步离开,带着冷漠。你追了上来与我并肩行走,却没有任何话语。脚步时快时慢地变换,来来回回的几次让你不得不放弃。只得默默地跟随在后,追随我的脚步,却一次次地被人潮隔开,渐行渐远。我停下脚步,等待着你,等你开口,你只是陪我走向车站。我不由加快步伐,躲过人流,躲过你。列车缓缓地开启,突然像明白了什么,急切地朝向窗外,你的唇瓣微微地蠕动,像在诉说着什么。树影在不停地倒退,一排排地滑过,如一阵清风。一阵淡淡的花香和熟悉的气味围绕在鼻尖,久久不散。那抹白点宛若坠落的星星滑过,消失殆尽。努力地踮起脚尖,也终究来不及了。

你像只蜻蜓,而我只是个孩子。观察着,伺机扑上去,它却腾腾地飞走了。我只能站在远处不停地张望,直到两眼发酸,手脚无力。那时的我们还太年轻,太天真。不知道这次分离便遥无后期。

一封信和一本相册静静地躺在桌上,你说你走了,秀气的字体映在纸上还残留那淡淡的花香。心,变得冰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着悲伤的水分子,蠢蠢欲动。那夜,我抱着相册不停地落泪,哭着闭眼,哭着睁眼。伸手抚摸每一张照片上你徒然绽放的光华,仿佛你就在身旁,那样的温暖,逆光而来。夜色凝结,渐深渐浓。一夜冷月,一地梨花泪。

照片是情感的本身,是历史的原体。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喜欢波德莱尔却怂恿着我买下书店中那套正在积灰的波德莱尔全集的你?那个在圣诞夜睡过头而忘记和我说晚安的你?那个在夜晚为我放烟花被骂却对我笑的你?那个在我受欺负时第一个冲出去为我打架的你?那个在我犯错时挺身而出的你?那个耐心地一道道教我数学题的你?那个爱艺术爱到死的你?……全都是你,每个画面都抹去不了你的身影。哥哥,这么多年了,你是不是还不肯原谅我的任性呢?你什么时候才愿意回来啊?泪珠滑过,无声无息。

昼的离别潮汐———

就这样在绯红的汩汩声中离去。

导师:钟萍

那些旧时光 篇8

——题记

还清楚记得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 但再细细品读却又是另外一番感受了。我从字里行间仿佛回忆了起高中的生活, 还记得那时纯真的梦想, 稚嫩的脸庞, 有神的目光。还记得那时穿着一件蓝色的校服, 坐在第三排横着数第四位的座位上。还记得当时的数学题真的很难解答, 一道题又废掉了自己一整个晚自习。

貌似高中的记忆很清晰, 我们每个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高考, 在不同程度地努力着, 各科的老师纷纷在讲完课后, 布置许多作业。成绩是每个人证明自己的途径, 那时的我们总会为成绩的好坏而开心和难过。但在那些枯燥的日子里, 同学们也不缺乏谈天说地, 每个人的想法在那时会很新奇, 会大胆地去想, 未来自己会是什么摸样。还记得对物理成绩好的那个小白, 说自己长大一定是高深的物理科学家。我那是却只是傻傻看着窗外, 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想着外面的世界会有不同。但至于未来自己会怎么样, 那时自己没那么大胆地去想, 看着同学说出各自的想法后, 自己将那些向往埋藏在心里。

最怀念的时光, 还是在高三那年, 班中挂着距离高考还有多少天的大牌子, 每天都能清晰地看到, 时时刻刻地提醒我们, 在这一年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那时的我们, 凌晨四点半就被闹钟吵醒, 晚上11点才下晚自习。下了晚自习后, 回到宿舍还和舍友侃大山后, 才能入睡。我们各自安慰, 相互鼓励。无论结果怎么样, 但这段经历, 给予自己的人生经历填了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

可以这么说, 高中, 我们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高中结束, 虽然我们即将奔赴不同的征程, 但那段时光, 我总会铭记于心。在我的感觉里, 大学应该是最轻松, 最愉快的时光。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包袱, 我们可以过我们自己想过的青春时光。

高中时自己就一直幻想, 可以夜晚在大学的校园里, 静静地散步在校园的林荫小道, 可到了大学才发觉, 自己心中所幻想的的环境与现实截然不同, 校园没有那么大, 但规划得很得当, 宿舍到教室居然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这样带着不是很满足的心情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大学我们可以有很多的业余时间, 做自己想做的事, 但时间多了, 我们又会迷茫, 不知道该做什么, 于是, 一到学校就参加各种活动, 各种学生组织。听着学长讲, 大学就是向社会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 大学是个所谓的“小社会”。

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匆忙中度过, 因为时间每个人的安排和管理会有所不同, 所以大学期间给予自己的定位, 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让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充实的, 这样每一天我们过得才会精彩, 才会真正地成长。

一则旧日记 篇9

俺家三面环山,前面就是一条溪流,再过去就是一大片黄泥巴土地,在大伙一起改造下,成了一半果园一半菜园,大伙都用这清得可以见到溪底的溪水浇果树和青菜。这些树个个争气,没几年就长出了果子,收获也一年比一年多,吃不完的就拿到镇里去卖,卖的钱就买一两件新衣裳和年货啥的。

俺家门前有两棵大树,在俺祖辈时就有了。这两棵古树每天都引来许多鸟,有的鸟还把这两棵树当成了家。夏天更是多,不过鸟儿们也不吵,偶尔喳喳两句也挺好。这个时候俺每天从后山竹林砍两根竹子,拿着板凳坐在树下编果篮,有喜欢俺的果篮的小伙子围在俺周边学俺编,俺也会编不带门的鸟笼。俺认字,偶尔也会教孩子们写写字啥的。老人们坐在一棵树下下棋,男人们围在周边看。另一棵树下,俺老伴坐在树下和女人们唠嗑。记得有一次一只鸟拉稀拉在秃头老李的头上,他抬着头指着那鸟说:“你这鸟真会挑人,要是拉在这些个家伙头上,看不炖了你。”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俺编好的果篮会给大家伙送去,大伙都坐着感谢俺,还夸俺手艺好呢。鸟笼就挂在树上,老伴在里头放上许多稻谷,鸟仔有时候就在里边住着。下雨前老伴会在每只鸟笼上套一层防水膜,鸟们跑到里头躲雨。雨后,鸟们都叽叽喳喳的感谢俺和老伴。

快入冬了,大伙的麦子和稻子都收满了仓,俺老伴和女人们一起到果菜园里摘果蔬放到窖里用来过冬,大伙都不怕谁摘的好谁摘的多,还会你帮着俺摘俺帮着你摘。哦,对了,老旺家做的馍特别的好吃,只要他家做了馍就会给大伙送点吃。下雪了,大地一片白,溪也结冰了,青松也穿上了雪衣,大伙的屋顶都盖着一层厚厚的雪,但在那一层层的雪下却透着红彤彤的光,俺知道那就是幸福的光。

前两年,俺老伴去世了,大伙很伤心,常常到家里陪俺唠嗑。俺也很伤心,村里有许多九十岁的老人,为啥俺老伴不能长寿呢?

后来,俺孙儿出息了,说俺一个人照顾不了自己,要把俺接到城里享福,俺说俺不走,可不知咋的,还是被带到了城里,俺的心为啥他们不懂呢?

在这里每人都把家门关得紧紧的,有的人家还要再装上一层铁门。俺家人又整天不在家,也没有人唠嗑。有一次俺在家实在待得太闷了,出去走走还迷路了,之后俺就再没有出去了。好多次俺都想回去看看大伙,他们肯定像俺想他们一样想着俺。俺想知道俺不在,谁为他们编果篮,还有老旺家的馍是俺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可是俺家人没空带俺回去,俺又不认路。现在身体也折腾不起了,大伙啊,俺没法回去看你们了。

旧文化艺术 篇10

《京华时报》2016年4月2日报道,2014年开始,浙江杭州市由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申奇公司及民政、城管委等部门联合推出“旧衣回收”的公益项目。然而,在最近的走访调查中却发现,部分废旧衣物回收桶上,被市民写上了“骗子”“黑心企业”等字迹。事情的起因是一只装在旧衣服里的跟踪器。市民通过追踪发现,旧衣物根本没有运到自己想象中的贫困地区或贫困家庭,而是被运往上海、江苏等地的旧衣服收购站。据了解,这些旧衣物经过倒卖,一吨可赚四五千元。老百姓的爱心成为企业盈利工具,许多市民难以接受,感觉被骗了。

H Hot知识:公益和慈善的区别是什么?

在中文的语境中,慈善更多是施与性质的,而公益则更多是共建性质的。慈善的主体是有资源的个人或团体,主要模式是有资源的一方向资源匮乏的一方提供帮助,很多时候是以资源单方向流动转移的形式完成的。

公益可以包括慈善,但是字面上公益可以理解为建立有公众利益的事业,强调的是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即使有主导者,主导者本身也是受益人群的一部分,不再是单方面地施与。因此所有参与方都平等地参与共建。

G 各方回应

@杭州申奇废品回收公司副总经理李震:这其实是一个循环再生项目,慈善捐赠只占很小一块儿内容。推广项目过程中,我们可能把慈善用途夸大了。媒体和公众过度放大了“大熊猫”的慈善意义,而作为企业,申奇公司是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

@环保组织“绿色浙江”:项目推进之初,与申奇公司是合作关系。因为发现申奇公司执行环保事业不规范,停止了合作。作为环保组织没有强制监管权,因此不掌握回收具体数据,无法进行监管。

W 网友歪评

@假村长:一般我们拿去捐赠的衣服都有可能会被自己扔点,现在经过处理变卖,也算是废物利用的一种,节能环保,没什么不好。那么多污染、腐败不去治理,老抓着这些小事不放。

@草木hioyf:把民众的爱心当作你们谋利的工具,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真的没有受到一点良心的拷问吗?

@ST_liao:这是很显然的监管不力。就是因为这样蒙蔽民众,利用爱心的事情太多,才造成当下的社会信任危机!

【考场仿真试题】爱心捐赠被用于盈利,你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请结合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旧衣服与舊报纸一样,都是资源,而且是优质资源;两者的回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收购旧报纸是要论斤付款的,那就叫市场化;而杭州申奇公司打着旧衣回收、公益慈善的幌子,骗取公众的资源以及爱心,是不折不扣的“偷换概念”。所谓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那么公益的也应当归公益,市场的归市场。贴着慈善的标签,瞒着基本的信息,做着企业的行为,有意识往慈善捐赠方向误导民众,这就有了欺诈之嫌。旧衣何去,爱心何从?既要谋私利,又要立“慈善”的牌坊——那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上一篇:农经队伍下一篇:政府规模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