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题海

2024-07-27

走出题海(精选四篇)

走出题海 篇1

一、课程的目标告诉我们, 教育要的是素质, 而不是分数

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 可实际上人们在潜意识当中仍然摆脱不了唯分数论。谈论孩子第一要问的还是“这次考了多少分?”。这里有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 来自家长的期望。送儿上学堂, 肯定最关心就是学习, 而学习的显性的东西就是书本知识, 评价的标准是考试。因为, 分数是可以量化的东西。很多家长不是很明确的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非常肯定的期望“孩子考什么样的大学”。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以至于现在的有些大学生也是这样, 读完了大学课程, 不愿工作, 或没准备好工作的心态, 继续读研;读完了研究生, 还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或能做什么, 就继续读博。只要是家里经济条件够的, 没有一个父母出来反对, 一路欢歌, 大力支持。为了读书而读书, 感觉还非常荣耀。近日, 传出一则新闻, 一大学生蜗居北京六年, 却谎称在英国读研, 花去家里上百万。这起事件当中该谴责的不光是孩子。从幼儿园开始, 孩子就开始了学习, 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意义在于为了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而有些人的认为, 学习到达的高度越高, 生活的起点越高。这种观点有道理, 但绝非真理,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深造, 这要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来。而且, 高学历带来的也绝非就是高能力。不光是中国, 就拿美国前总统的克林顿千金和小布什的千金比较来说, 两者都是在同一家媒体当出镜记者, 前者博士毕业, 后者一般本科, 可后者的工作能力得到多数人认可, 成绩也大大超出了前者。

第二点, 静下心来思考, 唯分数论根源还在于现行教育制度中价值观的偏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 高考成为决定人生命运的分水岭。评价机制就决定着教育追求的结果。再有理想的教学理念如果与主流的评价机制相违背, 那只能成为格格不入的另类, 最终只能在空谈中闪光。我们不知道是怎么了, 人人都在呼唤素质教育春天, 可现实中又舍不得唯分数马首是瞻。就像是陷入了一个大的漩涡, 呼救的声音很高, 但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教育体制需要的不是教育专家的奔走呼号, 需要的是一场革命。有人说高考给了人们一个平等的舞台, 如果没有它, 那些贫寒子弟更加无法与官二代、富二代们竞争。果真如此的话, 那我们更应该培养有素质的人才, 推动社会更加的文明, 更加的公正。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不能浮躁, 社会已经够浮躁了, 教育再这样的话, 我们的世界剩下的只是一片喧嚣了。

拿我教的英语来说, 我自己教出来的考分比较高的学生, 基本上也是哑巴英语, 不会说, 只会考试。很多学生陷入了迷惘, 学习的兴趣也是越来越低, 觉不出学习英语的意义所在。语言的学习本来应该是饶有兴趣的一件事, 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弄得教学索然无味。

二、从课程的高度要求, 教育者应该有着历史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 但现实的状况并不尽然

要完成课程的目标, 就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过程。教学的主体, 有人说是老师, 有人说是学生, 见仁见智。不管怎么说, 老师无疑是教与学的引导者, 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教学中坚是老师。老师作为神圣的舞台上的主角, 本应当目光远大, 关注历史与未来, 关心民生与文明, 但现实中的种种困扰与无奈, 使得他们无比的尴尬。

无奈之一:经济的不富裕, 使他们关心柴米油盐比关注理想更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虽然一再强调,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也确实老师的工资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总体而言, 老师的待遇并不高。有人总拿老师的工资和公务员比, 殊不知, 大部分老师可是真正的死工资, 灰色收入之类跟他们不沾边。这才催生了那麽多的老师办的补习班, 辅导班, 班主任的作业班等等诸如此类, 甚至于有些特长类科目的老师上课的时候, 不出力, 不教真本事, 想学, 就交钱上他的辅导班去。说白了, 就是为了钱。想想看, 老师金钱至上了, 那对于孩子将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当然, 是个别老师的贪财心里在作怪, 但大多从事第二职业的老师确实有着改善生活的无奈尴尬。

无奈之二:学校官本位思想严重, 普通老师在学校没有地位, “位卑不敢忘忧国”毕竟凤毛麟角。承担教学重担的不是领导, 而是普普通通的老师, 但就是占大多数的“重要人物”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学校普遍缺乏民主, 很多老师都是“教而优则官”。没当上官的, 人们普遍认为干的不出色。堂堂北大, 也不能免俗。一个正校长, 校长助理11名, 那真是前呼后拥, 众星捧月啊。由此可见一斑, 基层学校的情况更加好不到哪去了。试想, 真正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 会甘心情愿的受人驱使, 任人摆布, 安贫乐道的做一普通老师嘛。

三、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也许下一步教育的春天已经不远

当我们看着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每天的作业, 我们不禁要怀疑我们的教育到底想要什么。高呼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素质比分数更重要, 但不能仅停留于感性认识, 应当有一套与之相符的、解决问题的理论。课程与教学论正好适应了这一需求。这门理论在国外已经有专家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但再好的东西, 来到中国,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适应国情的问题。与历史融合, 与实际融合, 直接的拿来主义肯定会水土不服。从古至今, 中国的教育制度中不乏有闪光之处,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今中外的思想如何融合发展为我所用, 使这一理论得一发展。

走出题海 篇2

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见数学思想和方法已提高到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更注重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这较以题海战为主、靠成绩说话的应试教育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新的台阶上,数学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走出题海误区。”我们的做法是:端正渗透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思想方法的内涵,强化渗透意识,制定渗透目标;在数学思想上重渗透,数学方法上重掌握,渗透途径上重探索,数学训练上重效果。

一、端正渗透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纵观数学教学的现状,应该看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弄潮儿站到了波峰浪尖,但也仍有一些数学课基本上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运行,对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摇旗呐喊”,而行动上却留恋应试教育“按兵不动”,缺乏战略眼光,因而至今仍被困惑在无边的题海之中。

究竟如何走出题海,摆脱那种劳民伤财的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呢?我们认为:坚持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是根本。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依靠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尽量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展示数学方法的运用,大胆探索,会一题明一路,以少胜多,这才是走出题海误区,真正实现教育转轨的新途径。

二、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丰富内涵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而数学方法则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之间历来就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在操作和运用过程中根据其特征和倾向性,分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一般说来,数学思想带有理论特征,如符号化思想,集合对应思想,转化思想等。而数学方法则具有实践倾向,如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因此数学思想具有抽象性,数学方法具有操作性。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合在一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不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经过抽象、概括便可以上升为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较高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则对较低层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着指导意义,其往往是通过较低层次的思想方法来实现自身的`运用价值。低层次是高层次的基础,高层次是低层次的升级。

三、强化渗透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应该占有中心的地位,“占有把数学大纲中所有的、为数很多的概念,所有的题目和章节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学科的核心地位。”这就是要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强化渗透意识。这既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领悟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又常常蕴含于教材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去领悟隐含于教材的字里行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一方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需要有一个全新而强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四、制定渗透目标

依据现行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不同层次的渗透目标,是保证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前提。现行教材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寓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之中,而且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都能象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那样,达到在某一阶段就能掌握运用的程度。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初等数学的始终,必须分级分层制定目标。以在方程(组)的教学中渗透化归思想和方法为例,在初一年级时,可让学生知道在一定条件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旧知识来解决的思想和方法;到了初二年级,可根据化归思想的导向功能,鼓励学生按一定的模式去探索运用;初三年级,已基本掌握了化归的思想和方法,并有了一定的运用基础和经验,可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造运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有一些学生能够把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之中,这种水平正是我们走出题海所迫切需要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本文的最终目的。

五、遵循渗透原则

我们所讲的渗透是把教材中的本身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新旧知识的学习运用中渗透,而不是有意去添加思想方法的内容,更不是片面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思维品质。因而渗透中勿必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渗透原则,使认识过程返朴归真。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觉的状态下,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规律的揭示过程。那么学生所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领悟、运用、内化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六、探索并掌握渗透的途径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最惊彩、最具有数学价值的东西,在教材中除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外,其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呈隐蔽式,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乃至数学课外活动中探索选择适当的途径进行渗透。

1.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

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过程。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思想方法。传授学生以数学思想,教给学生以数学方法,既是大纲的要求,也是走出题海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握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契机。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要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这就是新教材的新思想。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这既是渗透的目的,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打破那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呆板模式,摆脱了应试教育下题海战的束缚。通过渗透,尽量让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内化的境界,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的思维无疑具有创造性的品质。如化归的数学思想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在整个初等方程及其它知识点的教学中,可以反复渗透和运用。

3.在复习小结中渗透

小结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应试教育下的数学小结和复习课常常是陷入无边的题海,使得师生在枯燥的题海中进行着过量而机械的习题训练,其结果是精疲力尽,茫然四顾,收获甚少。如何提高小结、复习课的效果呢?我们的做法是:遵循数学大纲的要求。紧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思想的科学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突破题海战的模式,优化小结、复习课的教学。在章节小结、复习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注意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复习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师生都能体验到领悟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轻师生负担,走出题海误区的轻松愉悦之感。

4.在数学讲座等教学活动中渗透

数学讲座是一种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数学讲座等教学活动日益活跃,究其原因,是数学讲座不仅为广大中学生所喜爱,而且是数学教师普遍选用的数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在数学讲座等活动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过去那死水般的应试题海教学一改容颜,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

走出题海 篇3

关键词:渗透思想;数学方法;题海战术

一、当代小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法不当

中国的教育方法一般比较注重应试教育,而缺乏实践运用,尤其是对数学这门主课来说,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较高,所以,不管是对家长还是学生来说,他们都非常注重这门课程,有些学生家长从小就抓孩子的数学成绩,于是给他们买来许多数学练习题,让他们在家里巩固练习,小学生从小比较听父母的话,所以,整天就抱着题库在练,无形中就进入到了题海战术中了,尤其是在快考试的那几天。

2.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

数学这门课程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知识,它本身就带有枯燥乏味的性质,如果再不加入新鲜元素的话,那么就根本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什么都愿意学习的求知欲旺盛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要发展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1.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要想学好数学,走出题海战术,关键的是要渗透数学思想。也就是把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不是有意去添加思想方法的内容,更不是片面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概念,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数学的规律。因而渗透中务必遵循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渗透原则,如果把握好数学内在的规律,那么学起来也比较容易的多。

2.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关键的是不要让他们完全地套在教材里,要活学活用,小学阶段是他们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所以,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些有效的课堂数学情境。比如,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等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走出题海 篇4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邻P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上一篇:贵州基础设施需求预测下一篇: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