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

2024-08-04

中国石油(精选十篇)

中国石油 篇1

一、中东石油对中国石油安全的影响

(一)中东石油有限,使得石油资源竞争激烈

中东虽然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可利用的重要战略资源,但是各个国家都在极力的争取,使得石油资源很有限。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各个国家为资源发生争端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石油资源消费量急剧增加,而石油资源存量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使中东国家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中东国家的石油成为关系各国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美国为了保障自己的资源战略性使用,制定了立足中东、抓住中亚、不放弃拉美的能源政策,因此,美国会竭尽全力控制中东石油。西欧国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东、海湾的石油,自己只生产一部分石油来满足自身需要。日本本身拥有的资源比较少,但是经济发展迅速,日本人充分认识到石油对他们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也在不断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积极的争取中东石油。

从世界范围看,中东石油的竞争非常激烈,只要世界经济还在发展,石油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因此,这种资源的有限性和竞争的激烈性给中国石油安全将会带来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中东局势不稳,影响中国石油安全

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可以看出,石油危机不是因为石油的短缺而爆发,而是因为中东的石油垄断地位才爆发的。中东国家的政治稳定,对各国的石油安全起着重要的影响。中东国家发生政治危机,就有可能导致石油供应的中断,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构成严重的威胁。中东国家的地区霸权主义可能对石油供应产生严重威胁,如波斯湾的重大冲突、沙特石油的供应减少、里海石油地缘政治争端、伊朗问题和伊拉克问题,都会影响到石油的产量和价格。也就是说,谁控制了阿拉伯半岛,谁就可以使油价上涨,并且利用石油收入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因此,中东国家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石油供应和价格的变化,每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都会与中东政治产生联系。中东的局势震荡已成为中东石油稳定最大的问题,也是各国能源安全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相比其他国家,石油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更大,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G D P增长,和我国的社会稳定。

(三)中东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东石油对于东亚经济的影响,是通过日本经济起作用,中东石油的影响直接作用到日本经济,再通过日本对外经济投资的调整作用到东亚经济。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东亚经济发展的环境,因此,间接上中国经济也受到中东石油影响。另外,随着中国工业的崛起,中东石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加密切和直接。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石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油价的增长将抑制我国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我国经济发展降缓,也影响石油的需求,通过供求关系来影响油价。因此,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中东国家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从商品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互补,增加中国的出口。

另外,中国经济在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也可以考虑在金融市场开展石油战。中东石油国家有着巨大的石油资本,我国在进口石油时,也可以考虑引进中东的石油美元,开展工程承包,进行劳务合作,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开拓海外市场等。

二、中东石油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选择

(一)合理选择与中东石油合作方式

在选择合作方式时,要从加强多层次合作的基础,在满足双方共同利益条件下,进行最大程度的协调,实现双赢。从石油勘探、生产、提炼、运输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面的合作。同时通过贸易或购买的方式进口一部分中东油气,在中东地区建立一批海外油气生产和供应的基地,实现稳定的对我国进行供油和供气。本着战略性和商业性的可行原则,大规模的到中东油气前景比较好的地域进行竞争。同时,也可以将中东国家开发石油的先进企业引进到我国,为我国开发西部和沙漠石油创造条件。通过合作建立炼油厂,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吸引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我国的加工水平。可以看出,与中东的石油合作要从多方面、多层次着手,政府在政策、资金、审批方面给与倾斜,从战略上给与支持。

(二)与中东石油合作要突出重点

第一,要加强与沙特的合作。采取的措施有扩大中国与沙特的贸易和投资,鼓励企业投资沙特石油领域,尤其是上游领域。放宽沙特在我国设立炼油企业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加强与沙特的政治、军事合作,增加友谊。第二,关注与伊朗的合作。采取措施有提高原油贸易数额,提高与伊朗的合作等级参与风险高、回报高的油田勘探和开发活动。第三,谨慎与伊拉克合作。由于伊拉克的国际形象比价差,在开展石油合作的同时,在政治上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后,要保持与科威特和阿联酋的石油合作。中国在与中东国家进行石油合作时,要掌握分寸,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采取公平、合理、稳妥的石油政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并施以适当的、灵活的政治外交,促进中东石油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

(三)与中东合作处理好与其他国家关系

首先,中国要善于利用好不同国家在中东的相互关系,从而提升中国在中东上的回旋余地,利用不同国家在中东中的利益不同,寻找自己的机会,提高中国在中东的地位。其次,中国进入中东不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中国因为石油进入中东,绝对不会影响美国对于中东的主导地位。中国在中东起到的是稳定的力量而不是竞争的力量,不会与美国和西方的切身利益冲突,并且也会符合中东国家利益。再次,倡议地区和国际安全,加强不同国家的油气合作,中国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家机关的交流和合作,为创造一个稳定多国协作体系而努力。最后,为保障中国在中东的利益,要开展预防性外交,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保障石油运输的安全,保障石油海上运输的安全和通畅。

三、强化中国石油安全战略及方式

(一)谋求多元化的石油战略

一方面,加强与中亚各产油国的合作。通过发掘中亚的油气,来缓解对中东石油的依靠,规避石油风险,提高石油安全。从中亚国家拥有的石油基础以及油气地缘政治的优势来看,都值得我国与中亚进行油气合作。通过我国与中亚国家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进行合作。可采取的措施:通过贸易或直接购买进口中亚的石油和油品,加大对中亚石油的投资,参与中亚的石油加工和生产;从油气的角度妥善处理和把握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尽可能实现中国与中亚乃至中东的石油线路。另一方面,加强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俄罗斯在石油储量方面比较大,且我国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在运输时不经过第三国,大大提高石油的安全性。并且与俄罗斯的合作还可以提供我国边境的安全性,对我国的生存和发展有重大意义。采用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俄罗斯油气的战略性合作,通过政治合作尽快争取在俄罗斯创造一个良好投资环境;利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进油气的开发利用。

(二)完善国内石油安全战略

在石油开采方面,我国需加大勘探开发的力度,积极调整国内的石油开发战略。在能源节约方面,要做出更大的努力,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与此同时,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提高石油替代产品在生产中的应用,包括煤炭、酒精、水电等方面的利用。此外,建立石油的战略储备,完善石油储备的立法工作、分阶段的实施政府储备和民间储备同时进行的方式、实现存储方式的多样式和灵活式、并且形成石油储备的分散布局。最后,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石油的风险采购企业,应对石油市场的投机行为,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抗市场形成的风险,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缺陷。并制定相应的石油金融政策,为我国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的风险操作提供金融授信额度。

总之,我国要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为视角,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从资源的统筹使用、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发展情况的石油安全战略。

摘要: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血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而中东地区国家的石油政策对全球影响很大。本文就中东石油对我国在制定石油安全战略起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东石油,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参考文献

[1].黄一玲, 《石油安全与中国对中东的石油外交》, 理论界, 2008 (11)

[2].王粉萍, 《中东石油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企业家天地, 2007 (5)

[3].舒先林, 《冷战后大国中东石油之争与中国石油安全》, 长江大学学报, 2005 (2)

中国石油 篇2

二.项目负责人及其合作者应认真阅读并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财务管理有关规定、办法的要求(查阅http://),从文献库中检索和收集项目成果,建议将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统计列入成果目录。

请注意检查研究成果目录所列成果数与数据统计表的一致性。

三、附件材料

1、附件不需要报送纸质材料,但需电子化后按成果目录顺序在线上传,2、论著需提供首页和有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页;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供封面;已录用的稿件除首页和标注页之外,须附编辑部录用证明;大会特邀报告须提供邀请函以及会议文集有关目录;科学技术鉴定、奖励、专利等需提供相关证书。

中国石油该向世界石油学什么? 篇3

据报道,上海期货交易所曾向利雅得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对沙特阿拉伯进行游说。2012年早些时候,上海宣布了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竞争定价权的计划。现在,上海正在推动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使用一个上海基准为其原油定价,此举可能改变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把持定价权的局面。

由于美国的页岩气繁荣,美国在能源上将日益独立,中东出产的原油有不少销往中国,因此沙特将更多地依赖中国这个大客户。但这种交易却以西方的定价系统为基准,这意味着这一地区的油价会脱离该地区的实际市场情况。近期上海期货交易所赴伦敦、纽约和新加坡路演,表明中国正急切地想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定价能力。

不仅中国在一直争取石油定价权,中东的产油国以迪拜商品交易所为例,主推阿曼原油,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争夺定价权。

石油定价机制的历史沿革

为什么石油定价权如此抢手?石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商品,他与世界政治、经济及军事形势密切相关。而石油价格的波动从来就没有停息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从1900年算起,国际石油工业经历了跨国石油公司的兴起(1900-1930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50年)、原油出口中心从墨西哥湾向波斯湾转移(1950-197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崛起和衰落(1970-1986年)、多极制衡(1987年至今)这样五个发展阶段。

若以定价主体(即定价权问题)为依据,那么国际原油定价机制大致可以划分为公司定价(1900-1973)、OPEC定价(1973-1986)和期货定价(1986年至今)三个阶段。定价权问题深刻反映了国际原油市场利益分配格局的演变。

国际石油市场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由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构成的体系。主要的原油现货市场有五个:纽约、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迪拜。主要的石油期货市场有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从近年来原油价格波动情况看,期货市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基准。

中国要争取石油定价权由来已久。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石油的消耗量也节节攀升,逐步向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迈进,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要求中国大量进口原油。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缺乏原油定价权,在原油进口中缺乏主动权很容易受制于人。在进口石油时经常会出现越买越贵的情况,而且原油进口价格高于国际均价,蒙受不必要的外汇损失。原油进口价格高,又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连锁反应”。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原油进口中处于严重被动的地位,这与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地位极不相符。由此可见,争取石油定价权的愿景自然是好的,但是前进的道路困难重重。

中国争夺定价权的困境

首先,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之所以把持世界石油定价权,北海油田和德克萨斯油田提供的巨大产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正是因为能源供给日益独立,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才拥有了撬动世界石油市场的杠杆,其他地区运往欧洲或北美的原油,如果不接受交易市场制定的石油期货价格,买方可以选择本地生产的原油,从而使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把控了世界石油的定价权。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境遇却恰恰相反。中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最新发布的《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称,近年来,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上升较快,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从本世纪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而另一方面,本国原油的产量并没有很大的提升。一方面受限于自然条件,中国许多石油资源属于陆相生油,开采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受限于石油开采技术的落后,东海大陆架上储藏着丰富的原油,却因为技术条件制约而與其他国家合作开发。

从技术因素上看,中国原油开采与利用技术以及替代能源的研发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也决定了中国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油,从而需要进口更多的原油,而这些正是原油生产大国最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可以有稳定的原油需求国,即使生产再多的原油,也会有人愿意而且必须购买,这种刚性的需求导致产油国可以控制价格,而使中国在国际原油定价权上没有发言权。

从世界石油市场形势看,各国石油储备对油价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储备水平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价走势。而中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也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的脚步,虽然自1993年就开始讨论石油战略储备的必要性,但是在2006年8月镇海石油储备基地正式开始启动之前,只有三大石油集团21天左右的商业储备。而这商业储备的目的是用于政府平抑市场石油价格,根本达不到“战略储备”的高度。

关于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具体数据,现在尚无公开信息。根据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建设计划,2020年三期项目全部完成,总投资额约为1000亿元。届时中国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约8500万吨,相当于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这也是战略石油储备能力“达标线”。

石油定价权与人民币国际化

日益提高的对外原油依存度、落后的石油开采及利用技术、战略原油储备的准备不足,这三方面因素导致中国在建立干预世界石油定价的市场机制时缺乏足够的底气,在未来竞争石油定价权的路上,中国将会面临许多挑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没有能力与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争夺定价权。毕竟现今世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一个世纪逐步形成以石油期货价格作为定价基准的自由市场定价模式。石油定价机制不是中国游说沙特,联合建设一个原油期货市场就能争夺到的,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需要推出自己的石油期货,积极参与国际原油定价。而现在所做的,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一小步。

从更深的角度讲,国际原油定价权的本质是美元定价权及其主導的期货定价机制。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因素,上世纪末以来,美国通过一系列战争及驻军手段,逐步控制产油地,将石油的结算与美元绑定,建立起庞大的美元霸权体系。

当前国际市场流通的石油美元达1.4至1.8万亿元之巨,而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变成美国的股票、国债等证券资产,填补美国的贸易与财政赤字,使美国长期保持经常项目逆差和资本项目下顺差的平衡。多年来,欧佩克的巨额石油美元与东亚国家出口型经济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撑着美国的经济,也由此构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这样一个稳固的资本流动封闭环,并深刻影响全球财富分配的流向。

由于中国议价能力较弱,以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较大(2012年升幅达到5.11%),这样,尽管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仅增长6%,但支付金额却增长45.3%,这种失衡的国际战略分工,让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迫切认识到应建立相对独立的石油定价体系。

美元这种国际化货币的巨大威力,不仅仅体现在石油定价权上。目前,除了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期铜外,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几乎尽落美国之手。美元汇率直接影响国际大宗商品标价,二者如同跷跷板游戏。而中国推出石油期货,一方面是争取石油定价权、保障中国石油安全,另一方面也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确立。

金融机制与整合欧亚陆权

但是在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到的具体领域,缺乏相对应的“软硬件”措施。何为“软硬件”?以中国与沙特的石油贸易为例,中沙之间石油以人民币结算,这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在外贸领域,人民币并没有受到国外市场的广泛认可。比如沙特获得大量人民币后,更多地只能用于中国进行其他领域的贸易结算,银行方面也缺乏相关的业务。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软件”方面的缺失。

此外,沙特可以用这些人民币购买大量中国生产的工业品,但是这些工业品如何流通到沙特呢?美元的霸权是建立在美国已控制全球主要的海运航道,世界各地都有美国的驻军,而中国却缺乏保障这种贸易在非正常状态下不受侵犯的强有力措施。这就涉及到另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即如何中国整合欧亚陆权,重建“丝绸之路”。

中国石油 篇4

(一) 世界石油储量与生产

世界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十分广泛但极不均衡, 从国家层面而言, 相对集中于OPEC国家, 尤其是中东地区占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储量的56.2%, 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而亚太地区石油资源相对贫乏。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发展, 世界石油的探明储量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但近年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83年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99051百万吨, 2003年底为157235百万吨, 20年间增长了58.7%, 而2006年到2007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只增长了1.08%。

2007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18百万吨, 较2006年减少14.3百万吨。中东地区为世界最主要的石油生产地区, 2007年中东地区合计石油产量1101.685百万吨, 占世界总产量的30.4%。

(二) 世界石油的消费和贸易

从消费来看, 2007年世界石油日消费量是8522万桶/日, 增长了1.1%, 略低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世界石油消费主要还是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 经合组织国家2007年石油日消费量4893.4万桶, 占世界消费总量的56.9%。石油主要消费地区是亚太地区 (30.0%) 、北美洲 (28.7%) 、欧洲及欧亚大陆 (24.0%) 。

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储产与消费的显著不平衡, 造成了世界石油贸易来源高度集中, 贸易对象分布广阔的特点。2007年世界石油的贸易量为2700.6百万吨, 占世界石油产量的69.1%。主要出口国或地区是:1.中东地区2007年出口石油975.3百万吨, 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36.1%, 主要供应亚太地区、欧洲、美国;2.前苏联地区2007年出口石油411.1百万吨, 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15.2%, 主要供应欧洲;3.西非2007年出口石油240.2百万吨, 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9%, 主要供应美国, 欧洲;4.加拿大和拉丁美洲 (以墨西哥和委内瑞拉为主) 主要供应美国。

(三) 国际原油价格

近年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1998年以来,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 各国的石油需求旺盛, 原油价格不断上升, 按布伦特原油价格来看, 由1998年的12.72美元/桶上升到2007年的72.39美元/桶, 增长了近6倍。2008年, 国际原油现货价格出现了很大的动荡, 1月份原油现货价格为94.50美元/桶, 上升趋势一直延续到7月份,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月平均价格为137.62美元/桶, 最高值为145.08美元/桶;过后, 国际原油价格又急剧下滑, 到12月份仅为44.27美元/桶。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世界石油基本格局的特征是: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空间错位, 石油生产以中东为主, 对OPEC国家的依赖强, 石油消费大国美国与亚太地区需求缺口大。虽然美欧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仍然主导世界石油需求市场,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 将超过欧美国家, 成为最大消费进口市场。据EIA预测:2005年-2030年, 世界石油市场能源消费将增长50%, 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总需求将增长85%。

二、中国国内石油基本形势

(一) 我国石油供求现状

根据BP的数据, 2007年底中国石油探明储量为2107.1百万吨, 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 居世界第14位。目前我国石油资源增加生产的空间己经相当有限。2007年新探明冀东南堡、大庆古龙、长庆姬塬等3个亿吨级大油田, 但石油储量仍有所下降。

近10年来,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旺盛, 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产需严重失衡, 相对于石油需求年均6.60%的增长率, 国内石油生产年均增长仅为1.55%, 产能增长相对不足。1997年-2007年, 我国的石油产量增长16.6%, 而消费量却增长了87.8%;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34.6%上升到55.2%, 表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二) 我国石油进口地区构成

我国原油进口是以一般贸易形式为主。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区如表1所示, 主要来源于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占总量的38.8%, 可见我国原油进口始终未摆脱源地过于集中的状况。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of World Energy June 2008”。

我国进口石油的运输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海运。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的石油运输到中国的主要路线是:中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 (或者望加锡海峡) ———台湾海峡———中国;非洲: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西非———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 中国90%以上的原油进口通过海上运输;二是铁路运输, 前苏联地区运输到中国的石油主要通过铁路运送。

(三) 我国进口石油存在的问题

1.

产量小于需求, 供需矛盾突出, 日益依赖于石油进口, 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

2.

中国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等政治经济动荡不安的地区, 来源相对单一, 运输路径受限于马六甲海峡, 运输安全得不到保证。

3. 能源储备严重不足, 起步较晚。

相较于发达国家从30年前就开始的石油储备制度, 我国还没能建立起系统的能源预警机制和战略储备系统。随着每年中国石油进口量的增加和缺少石油战略储备, 很容易受到全球原油价格变化的影响。

三、中国进口石油安全战略的选择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 石油安全是指“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持续稳定地获得外部石油资源, 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安全地进口石油的问题,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稳定的来源。2.合理的价格。3安全的运输。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 》预测, 如不加强石油勘探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亿吨, 对外依存度上升到60%。因此, 作为石油消费大国, 建立石油进口安全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 保障石油的稳定来源, 石油来源多元化

1. 实现中东地区石油供应多元化。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东仍然是大规模石油生产及输出并能长期稳定向中国提供石油出口的地区。为确保中东石油的供给安全, 必须实现中东石油供应多元化。因此我国在积极发展同沙特和伊朗石

油供应合作关系的同时, 应开展同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也门等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 建立长期的石油供应关系, 实现中东石油供应的多元化。

2. 构筑稳定的石油周边市场。

俄罗斯是世界上含油气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己探明的石油资源大多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远东, 这三个地区都靠近能源需求巨大的中国市场。从区位优势看, 俄方油区和中方市场恰好构成了有利的天然接口。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便成了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

里海地区是世界级的石油资源富含地区。我国参与中亚石油开发, 不仅有利于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而且在中亚、俄、中东诸能源地域连接以后, 可以通过中亚从俄、中东获取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

3. 加强与非洲和中南美的油气合作。

中国与非洲虽然距离遥远, 但一直以来建立起了良好的传统友谊。20世纪末以来, 中非关系经过调整与充实, 得到了全面巩固与加强。与非洲国家的油气合作便是双方新型战略在新形势下平等互利地推进务实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南美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以及中国和拉美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为中国和中南美开展油气上游部门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09年2月19里, 中国和巴西达成了用贷款换石油的协议, 进一步推进了进口石油多元化的进程。

(二) 增强我国对国际油价的话语权

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8%, 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却没有定价权, 其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不到0.1%, 主要是因为没有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而石油期货交易的最大好处在于, 它能够锁定成本, 最大限度地发现价格, 规避风险。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石油期货市场, 形成以我国为价格形成地的石油价格体系, 增强国家对国际石油市场的调控能力。

(三) 运输线路多元化

对于我国来说, 要保证石油运输的安全必须构建运输的多元化体系, 海上通道、管道建设、铁路运输并行。重点放在建设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为基础的亚洲能源走廊建设和避开马六甲海峡困境的中南半岛替代线路选择, 拓宽我国石油资源获取的途径, 降低从动荡的中东地区石油进口的风险, 增加我国石油陆路的运输, 减少海上石油运输的危险和威胁, 进一步增加我国石油运输和供应的安全性。

(四) 建立健全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

中国石油实习总结 篇5

对于中石油这种大企业,我一直以为应该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但是当我来到规划总院时,发现这里的氛围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里没有一点儿商业气息,而只有很浓的学术气息。在这里工作的人大都是各大石油院校以及清华北大毕业的硕士、博士,还有海归。让我感到很有压力。

以下是我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环境介绍。

我在院里的管道所天然气市场研究与营销室,还算是专业对口吧,主要是做一些国内天然气市场的调研和规划。我实习的这段时间,正好在弄西气东输二线项目,我也有幸参与了,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的直属上司是市场室的主任,大家叫他杨工。单位规定八点上班,五点半下班。虽然我只是个实习生,而且杨工允许我每天八点半到,但我还是坚持八点准时到。学校在东五环,而单位在北三环。每天五点半我就得起床,宿舍楼六点开门,几乎每天我都是第一个出宿舍楼的人,有时候楼管没有按时开门,都是我直接把楼管阿姨叫起床来开门的。然后到车站等815,这路车每天都很挤,车程很长,停的站也多。学校这站是815的大概第四站,我要坐三十多站,一直坐到这个车的终点,也就是单位楼下。每天上下班要跟着这个小破车颠上四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更多。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很辛苦。以后工作了,一定要住在公司附近。

刚开始我在十层的一个小屋里,还有另外五个哥哥姐姐,大家都是80后,也都刚来没多久。人都很和善,对我也很照顾。后来我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人很好的姐姐成了好朋友,现在都还一直保持联系。每天到中午11点,大家就开始商量吃什么,然后打电话点菜。由于大家地位平等,也很少有领导来我们屋,办公室一直都是很轻松的氛围,没什么压力。后来全院办公室进行了大调整,我们也搬到了一个大屋子,把市场的集中起来了,也就是现在的市场室。一共13个人,五男六女。这里的氛围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家稍显陌生一些,而且杨工也在这屋。偏偏我的桌子又对着门口,总有人进进出出,很不自在。特别是有一段时间项目被盯得很紧,院长还时不时大驾光临。

我的工作是有什么就干什么,没什么干就闲着。刚去没多久,所里的领导——刘教授就让我翻译一个合同——英译中,只给两天时间,好像有二十多页。我从来没有翻译过这么专业的东西,好多法律和石油天然气方面的专业术语,我有点心慌。不过既然领导这么信任我这么个小姑娘,那我就应该好好表现。这两天的日子可真是很不好过啊,翻译得我焦头烂额的。又怕不能按时交差,所以每分每秒都集中200%的注意力,中午也不休息。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教授过目以后非常满意。我也大舒一口气,总算没有白忙活。

再说说有关西气东输二线这个项目。开始阶段是几个男同事全国各地的调研,收集一些数据资料发回来,我们就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同时在网上搜集数据资料。等到数据齐全了,就以这些数据为基础,以省为单位写天然气市场研究报告。本来像我这种对这个行业完全不懂的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他们是不敢把这种活儿交给我的。但是时间很紧,人手不够,所以我也参与写了两个小省的报告。结果证明,我写的也还不赖。各省的报告都出来了以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里所有的资料都是保密的,我也不再赘述了。

总结一下我的实习收获,大致有一下几点:

一、着装。由于我的不注意,每天上班都穿的很随意,跟平时在学校穿的没什么两样,短裤、裙子什么的。后来有一次乒乓球比赛后,大家一起坐电梯回办公室。我当时穿的是布料的短裤,不是运动短裤。有一个中年男人,应该是个什么小领导,就说(当然没有对着我说),大家以后没穿运动装、运动鞋,穿着皮鞋什么的不能进运动场地啊。上班的时候也不能穿的太随便,上回院长就看见谁穿了个短裤来上班了。。我当时心想,完了,这不正是说我嘛!从此以后再也不敢穿短裤和裙子上班了。后来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同事,男士基本都是衬衣加西裤,一部分打领带,女士就相对没那么正式,但也没有穿短裤的。所以说,不管在什么公司,都要遵照公司的文化与规矩。不能随心所欲,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要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

二、积极主动。作为实习生,各方面都要表现得积极主动一点。刚去的时候可能没什么实质上性的工作可做。可能就是打打杂的。这时候就不能干等,要自己主动出击,问问领导有什么活儿可做的。因为实习就是来学东西的,不能干等浪费时间。积极主动的另一方面是说,当遇到什么不懂的,要善于虚心请教周围的人——同事或领导。你不问的话是没有人会主动告诉你的,人家会以为你都懂。

三、任劳任怨。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是交给你做的,都不要有什么怨言,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你是实习生、新手,对于别人交给你的事没有理由说不。任劳任怨的同时也要不卑不亢,不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四、自信。尽管你是实习生,但还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当你对自己充满信心时,你会发现你蕴藏的潜能是无限的。像我,从来没做过合同翻译,没写过专业报告,最后还是能把这些都做得很好。不要害怕犯错。初来乍到,犯点错误是难免的。只要你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吸取教训就行了。

五、专业和行业知识。每天和这个行业以及这个行业的人打交道,自然就对石油天然气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那一本本厚厚的市场研究报告是怎么写出来的。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有些什么工作要做,怎么做也更加清楚了。这些东西都比在学校在课堂上学的要深刻、具体。学是一回事,应用又是另一回事。当然学校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出成果。

六、礼仪。表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电梯里总能遇见很多人,绝大部分我都不认识,可能有很多领导,我只能对谁都微笑,因为叫不出名字。又比如在比较有档次的餐厅聚餐,事先就要知道餐桌礼仪。喝红酒杯子怎么拿,怎么敬酒,餐具怎么正确使用等等很多细节不要注意。而且这些都是很实用的信息,不过以后到哪儿都有可能用的上的。

总之,在中石油实习的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尽管每天奔波,非常辛苦,但是收获了这么多,也值了。

20xx年2月18日 周五 多云

今天是上班的第二天,一早,去人事行政部领取了笔记本,正式开始了我在中海油的工作。

今天一共经历了那么几件事,领取笔记本电脑,领取新员工培训光盘、领导布置第一份工作任务、参加了商务英语的培训。

每一件事情都让我感受颇深

一早张经理就让我去人事部领取了笔记本电脑,办手续是我来这里以后最大的一个体会,无论你干了什么,拿了什么,还了什么你都要签字,所有的事情都有据可查,不会有遗漏不会有差错。现在意识到按章办事,是一种很严谨的做法,只有这样,那么一个拥有几万员工的国有大型企业,才能运作的那么有条不紊,才能创造那么高的利润。我要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工作氛围和工作习惯,同事之间很友好,但是只要是遇到原则上的事情,则毫不含糊,一切都按规定办事。希望自己能很快地融入其中。

从网络工程师手里领到了新员工的培训光盘,打开第一个文件看了一下,有A4的纸共六十多页,每往下看,数了一下同样的文件有十几份,人事部负责培训的杨俊说,一两周之后会对内容进行一个测试……看来这两周要拼命看了!和想象中的国企不一样,想象中的,要松散些,但实际上,他的工作节奏还是很紧凑的,从他那些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就可以看出来!

张经理过来给我布置了我工作以来的第一项工作,将我们即将选择的几家保险经纪公司的情况作一个统一分析,形成一份报告,交给领导批阅。逐渐地意识到这个项目的正规性和重要性,我们这次要找的保险经纪公司,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公司,足见对这个项目保险工作的重视,已接到这份工作,心理有些怵,其实不难,只是因为是第一项工作,非常想把他做好,所以,有些紧张。明天是周末,我会来办公室加班,把这项工作做好。现在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问题是,所有的资料都是英文的,我需要慢慢咀嚼,可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吧。终于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了,赶紧补

中午在会议室有一堂英语培训课,是一位外教,因为是新到的,外教给我取了个英文名字,Johshua,看了一下到的人并不多也就六个人,看来不是必须要参加的培训,但外教还是对出勤情况进行了记录,我想这会是作为员工考核的一项标准的。不过本来我就很需要这样的培训,我是很乐意来的,以后每周都会有两节这样的课,我肯定都会按时参加的。

下午我一直在办公室里熟悉资料。

感觉自己是一个充满干劲的人,就像那么晚了就我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一样,我会尽我所能去干好手头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

20xx年2月21日 周一 晴

新的一周开始了,我是全办公室第一个到的人,来到办公室,从容的环顾了一下四周,开始了新的一天。

我在办公室的一角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办公桌,桌上放着新发的电脑,还有我从学校带来的专业课本,以后的日子是离不开这些老朋友的帮忙的,虽然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对他们少有问津,但我知道以后的日子,他们会被我频繁的使用的,现在,给我的感觉来说,大学里的学习,专业课的学习是很重要的,而专业课的学习知识是一个方面,而对于整个专业的概念和敏感度的培养,我觉得对于自己新到工作岗位是更加有帮助的。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和我同住一屋的同事。他是资源市场部的,和我一样是新来的员工,不同的是他是社会招聘进来的,而且阅历丰富:本科读的石油工程专业,工作7年以后去英国读了一年的MBA,回到中国后在中石油任职,刚刚被我们项目挖过来负责资源市场一块儿。周末和他聊天到凌晨四点多,做为海归一派人员,他的很多想法和观点,与长期在国内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对于能源行业,对于个人的发展定位,他都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出国带给人最大的收获主要有两点,一是生存能力,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顽强的心智才能存活下来,生存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二是自信心,无论是外国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理念带来的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还是从个人生存角度来说,都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确定自己能比别人做的更好。由此而带来的心理暗示,会使得自己表现得比别人更为突出和优秀。我们聊到很晚,他丰富的阅历给了他成熟的心智和宽阔的见识,听他说话就是一种收获,我突然意识到到了一个新环境,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经验丰富的同事聊天同样是一种收获,幸运的是,我和他还要同住一个半月,相信这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会尽量去吸收,作块海绵吧呵呵。

经理交给的第一份工作通过周末的加班已经做完了,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自己的第一份作业交到了经理手中,接下来就是等经理的意见了,手头又拿到Mash的一份新资料,是中英文双版的,看起来比较轻松,但是英语还是很重要的,要抓紧补习了。

趁上班的空余时间,和以前的师兄联系了一下,得到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以后有什么不懂得,可以向他们请教请教。现在又多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智慧永远都是不够的,要懂得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师兄已经在业界打拼多年,有了相当的资历和经验,正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会好好的利用这一资源,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熟起来,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这次会面收获很大。让我领略了大公司的风范,获益匪浅。

晚上,是财务部的聚餐,无非又是喝酒,但还是有收获的,见识了一些场面,我们的融资经理是从宁波建行借调来的,他的一些话让我茅塞顿开,以后还要多向他学习。席间,和我同来的税务女孩喝多了,觉得有点同情,和无奈。不过也许踏入社会,这是必经的蜕变吧,我会好好把握自己。希望所有人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能有比较好的运气吧。

20xx年3月4日 周五 晴

昨天晚上,所有部门的老总去福建广东出差取经去了,办公室里就只剩下我们一帮年轻人。气氛一下就松了不少。

中午的时候,一起去了天台拍照,年轻人在一起话自然就多了,相处得也很愉快。

办公室里的人丁逐渐兴旺起来。

20xx年3月9日 周三 晴

今天和万利保险经纪公司的人碰了一下,大体聊了一下,一个半小时吧。

这半个小时给我的感触还是很深的。

万利是一家国内的而且是民营的保险经纪公司,和Marsh比较,他们给我这样的感觉:

态度上的差异:Marsh作为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有着自己的形象和准则,所以无论是在任何公司和个人接触时,他们所代表的始终是公司的形象,他们的言谈和举止永远都是那么的职业而理性,给人一种很专业的感觉,但同时,这样的一种职业感,同样也给人以一种距离感,和他们的交流过程就是一种纯职业的交流过程,走出会议室,除去工作,也便毫不相干,缺乏感情的沟通,我觉得作为一个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行业来说,感情沟通的缺乏是很致命的。而万利就不同,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企业之所以能在如此需要专业度而国外公司的专业水准又遥遥领先情况下还能成长的企业,一定是在其他方面有所长的,我想,这点就是他们的所长吧,他们知道如何去和不同的企业公司打交道,和人的工作,他们做的很到位。

专业上的差异:Marsh的专业素质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是很规范和有原则条理性的,但是万利在这一点上就有所欠缺了,在聊天中可以发现,万利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但经验只能是工作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经验的总结,形成一种思路一种规则,系统化规范化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Marsh就比万利强很多,带给人一种很强的信任感。作为我们这样的大项目,经验重要,根据经验的积淀而形成的规范的程序化工作和应变能力则更为重要。

从和这两家保险经纪公司的接触,给了我很深的体会,也对国际性的大公司,和国内公司的差异有了很大体上的认识,相信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接触的增多,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20xx年3月11日 周五 晴

今天是周末,办公室里的气氛很轻松,因为马上就可以休息了。办公室的两位银行融资经理,早早的收拾好东西,准备开车回宁波,隔壁办公室,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也相约晚上一起去酒吧。看来大家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

晚上吃完饭,经理把我们三个年轻人叫住,原来今天经理原来单位的领导过来了,要请他去ktv,经理自己不太会唱歌,就让我们几个人保驾护航了。

国企和外企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外企如果你能做事,你的业绩很好,那你就有很大的提升机会,并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在国企,业绩和能力是一方面,同时你要学会融入环境学会和人融洽相处。

可能这种场合就是所谓的应酬吧。

20xx年3月16日 周三 晴

今天做了关于聘请保险顾问的请示文件,文件需要审核,会稿,校对,领导审批,程序繁琐,最后才会由行政部发给上级公司。

文件有非常严格的格式,连字体都会作具体的要求,这些都好办,但是最繁琐的还是审批程序,当然,换个角度来说,签字的人多了,负责的人也就多了出错的可能性就小了。

这次的保险顾问将会在五家保险经纪公司之间产生,所有的保险经纪公司都很有实力,但有一家并不是很符合我们的要求,但是它是总公司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所以,在上报请示时,经理作了一下分析,对于一些不太看好的保险经纪公司,在措词上作了一些修改,希望这份请示既能体现公平原则,又能将我们对这几家保险经纪公司的态度表达出来。

中国石油 篇6

历史已经证明,石油工业是推动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自1930年世界石油产量不足30亿桶到目前约500亿桶,从能源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各种发展变化中,我们会发现石油工业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随着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一起改变着石油工业的作用与地位,石油已成为世界大国经济、军事、政治斗争的武器。虽然世界能源多样化是大势所趋,但是,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石油资源在世界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愈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都转向了石油和天然气。1965年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39.4%,大于煤炭0.4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石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缺的重要物资。

伴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石油作为基础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但是重要的燃料,而且可制成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化肥、医药等,石油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必需品,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了石油。石油以其使用方便、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以至国际关系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石油问题影响。

首先,石油影响着地区安全。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不平衡。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70%在中东,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3%(如图1所示)。中东石油资源历来是发达国家争夺的焦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其爆发原因就是石油。事实上,美国在全球的各种战略布局都是为了争夺石油。美国总是诬蔑或是以种种借口武力侵略一些产油国,也是针对这些国家的石油。

图1 全球石油产量和储量分布

第二,石油折射出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世界上许多产油国利用他们手中的石油来为本国谋取利益,以石油做交换,换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而这显然对其他非产油国来说是不公平的。典型的例子是俄罗斯,其为了获取政治上的话语权而利用本国的能源,因为能源工业占俄罗斯国内产值的20%,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在政治和军事上,俄罗斯也希望通过能源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石油和核武器就像是两只手,把俄罗斯推向了国际政治和经济的舞台。

第三,石油左右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过去10年间,全球GDP的增速与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是呈正相关的。在全世界能源消费中,石油占了接近一半,俨然已成了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就是例证,石油价格牵一发动全身。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如果石油价格上升,企业生产成本就会增加,增加的成本会被生产者转移到商品价格上,商品价格的上升又会影响居民的消费,而消费在各国GDP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据估算,如果在一年间,石油价格上升10美元,那么全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会放缓0.5个百分点,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大,平均GDP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石油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成为各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也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二、石油资源一度被作为武器使用

石油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商品,还是一种政治商品;也从来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的问题。在战争期间,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储备物资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生产和消费上的分离效应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就逐渐显现出来。

1969年9月,卡扎菲通过武力推翻了亲西方的伊德里斯国王,随后石油公司被要求提价,这件事情最终以成功而结束。对伊斯兰世界来说这是伟大的胜利,因为之前的石油价格一直被跨过石油公司垄断,政府是没有定价权的,而此次,政府强行通过提价增加了财政收入,在这之后,其他的穆斯林国家也开始夺取定价权。以1973年的“十月战争”为例,石油不再仅仅是一种资源,而变成了一种武器,是可以号令世界、左右世界经济甚至政治的武器。1981年,石油价格为36~40美元一桶,而在8年前仅为2.12美元。石油价格的上涨使石油进口国的负担加大,造成经济增长放缓,这让对中东石油有着严重依赖的欧洲苦不堪言。但是很快,石油输出国的经济也受到了致命的伤害,油价上涨造成石油进口国对能源的需求降低,最终石油的价格势必会因为需求的降低而下降,而对于石油输出国而言,没有石油出口就没有了财政收入。因此,1980后石油输出国就再也没有以石油禁运作为武器来对付石油消费国。

在80年代以前,美国国内的石油消费并不过多地依赖中东地区,因此对前面提及的伊斯兰世界抢夺石油定价权的行为没有太大反应。但是到了九十年代,美国改变了一直沉默的作风。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美国国内各方毫不避讳地提及石油因素。2003年爆发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动用大规模的高科技武器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借口大举入侵伊拉克。进入二十一世纪,国际市场油价涨涨跌跌,而伊拉克又传出了规模巨大的石油探明储量,使得美国发动的第二次海湾战争的意图越发清晰,那就是占领石油,这一点在2011年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武力介入利比亚后更得到了证实,因为利比亚是北非石油储量第一的国家。

当前的“伊朗危机”也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石油制裁伊朗,而伊朗不屈服奋力周旋的结果。但是从世界经济和能源总体分布和政治形势看,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仅会影响伊朗,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根据经济学原理,石油制裁会减少世界市场上的石油供给,从而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而石油这种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特别小,油价涨了,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动,这对当前遭遇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影响的全球经济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公布的一项预测显示,根据伊朗国内的石油储量及每年的出口量,如果伊朗不再出口石油,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会因供给的减少而上涨20%至30%。而如果国际油价没有上涨,今年全球经济将能够实现3%至3.5%的增长目标;如果国际油价上涨至每桶125美元,今年全球的经济增速将降至3%以内;如果油价快速升至每桶150美元,将对各国带来无法预计的后果。而对美国来说,对伊朗实施的制裁也给自身带来了苦果。由于是用油大国,美国经济也因禁运所带来的油价飙升而大受打击。有数据证明,2011年,美国用于进口石油和成品油的费用比2010年增加了1250亿美元。如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那么按照一般经济学原理,国际市场上油价将继续攀升,而这会继续对世界上最大的用油国美国造成更大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将更加漫长。

事实证明,石油武器是把双刃剑,战争双方都会受到伤害。石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始终彼此依赖、彼此需要,生产者需要金钱发展经济,而消费者同样需要石油保证经济良好运行。这种相互依存保证了对垒双方最终将实现经济妥协。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已经证明,加入的国家越多它就越安全,不远的未来石油武器终将远离我们。

三、中国石油安全的实现途径

虽然石油武器的威力已经大为减弱,但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能源资源,保证供应稳定且价格适宜的石油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进口国。近年来,我国石油消费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11年,石油和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双破55%。如果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每年提高2%至3%,预计到2015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 60%,2020年将达到 67%,2030年可能升至70%。尽管石油武器威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但是石油供给的波动还是会对油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石油依存度很高的中国,石油安全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曾对以美国为首的石油进口大国产生严重冲击,前车之鉴,我们要引以为戒。

当前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仍应把石油安全放在关键位置。在我国国内存在着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直接构成了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对于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的波动,我们也几乎没有什么应对能力,只能任其冲击。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将是长期的,这对全球石油安全的地缘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石油安全是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石油安全关系国家根本利益和国民经济安全。

对于石油安全所带来的挑战,我们应本着谦虚的态度,借鉴发达国家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提高石油安全程度,降低国内市场对石油进口的依赖,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在国际石油领域与其它国家的合作,尽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从长远考虑应尽早布局,未雨缪绸,确立“开源节流,内外并举”的能源战略,保障我国经济良性发展能有“渠道稳定,价格适宜”的石油资源供应。

第一,制定相应的保护、储备、合理开发和配置我国石油资源的政策。一方面努力增加国内石油产量,加强资源自给的力度,力争到2020年,本土石油开采能力达到1.8亿-2亿吨左右。在保证本土产量的同时,我们要抓紧时间,逐渐积累石油的储量。为了更加有竞争力,到2020年我们要力争使得我国本土石油储量的开采时间延长。同时作为石油的替代品,我们也要大力开发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如果能够到2020年,天然气的生产能力达到255亿立方米,那就等于比2000年翻了两番,再加上石油开采期的延长,我国可利用的能源结构就更加合理,更加有竞争力。另外,当前科技创新掀起了新的浪潮,作为一种传统的能源,石油也要融入到科技的创新中去。我们一手要节约宝贵的能源,另一手要寻找新的能源,而要实现这一点,科技进步必不可少。如何才能找到更多的新油田?已经找到的油田如何才能提高开采率?已经开采出来的石油如何提高利用率?正在利用的石油如何减少浪费?这些都需要技术的创新才能解决和实现。

图2 能源结构图

第二,加大国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上世纪我们曾实施过“走出去”战略,这个战略在当今同样适用于石油。那么石油如何走出去?如何才能掌握更多海外石油资源?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一些大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一些石油衍生品交易,但就目前来说,只是用于套期保值,很少能够投机获利。另外在实体中也可以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例如一些国外的石油项目由于投资较大,资金缺乏,我们可以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按照参股或投资数额分取一定的利益。这样当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波动时,由于我们的进口量相对固定,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就不会太大。我们要鼓励更多具有实力的公司“走出去”,更多地获取国外的资源,积极参与国际资源的开发和竞争,逐步建立在国际上的资源控制力,巩固和发展与传统石油供应国、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关系,为稳定的资源供应奠定好的基础。

第三,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库的建设。提高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水平,增加安全系数。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波动频繁的背景下,为了应对战争或是油价上涨,可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当前国际市场上油价波动较大,而且我国国内市场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为了应对波动,保护国内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战略储备必不可少。以发达国家为例,目前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相当于158天的进口量,日本为161天,德国达到127天,我国石油储备仅相当于40天的进口量,如果战争突发,这么少的石油储备无法应对。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势在必行。

第四,积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需求结构的多元化。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石油在中国的消费比重为17.8%,世界平均水平为34.8%,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天然气中国消费比重为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8%)约20个百分点,而中国的煤炭消费比重高达70.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9.4%)40多个百分点;中国的核电比重不到1%,而世界平均水平达到了5.5%(见图2)。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巨大,可以调整的空间也巨大。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大力开发水能、天然气以及核能等替代能源,降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能源研究机构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率,重视和加快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实现整体消费结构的优化。

第五,加快寻找和开发新能源资源。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致力于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用来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 例如水力能发电、灌溉、航运等;风能可用于帆船、排灌、磨坊等,也可发电、致热;海洋也可用来发电。

总之,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应将认识上升到石油安全的层面,从整体能源战略上统筹规划,积极应对,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把握石油资源的运作规律,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重视和加快节能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实现整体消费结构的优化,保障国民经济平稳高效运行。▲

[1]张德义.世界能源消费形势刍议,中外能源,2012年3月.

[2]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年6月.

[3]陈卫东.石油武器锋刃已钝,中国石油石化,2012年5月.

[4]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1.

[5]曹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探讨,中国国情国力,2009年4月.

[6]夏丽洪,刘新茹,郝鸿毅.2010年中国石油工业综述,国际石油经济,2011年4月.

中国石油 篇7

一、国际化的必要性

1994-2006年, 我国石油需求量由1.05亿吨上升到3.28亿吨, 年均增长率达到6.7%。而受国内资源及储采条件的约束, 同期石油产量仅维持在1.5-1.6亿吨左右, 年均增速仅为1.75%, 供需增长率相差近4倍。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短短的10年里,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约7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预计, 到201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1亿吨左右, 原油净进口量约为13亿-15亿吨, 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 而到2020年将上升到76%左右。这种强烈的供需矛盾决定着我们国内石油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油气资源的生存与发展, 国务院已经把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研究和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 (包括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 二分之一来自中东, 因此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 如果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供应短缺, 世界油价出现异常波动, 中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和严重冲击。中国寻求把它对能源安全的担心降低到最小程度, 方法之一就是把它的石油工业国际化。

二、跨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情况

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共同做法。从企业的角度看, 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能够扩大发展空间、提高竞争实力;由国家的角度分析, 能够维护石油供应安全, 所以各大型石油公司从很早就开始积极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国际石油贸易、建立经济稳定的海外油气供应保障体系。世界三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在这方面都是中石油学习借鉴的典范。

(一) BP公司

BP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等业务。他的醋酸、内烯腊、芳烃、PTA、α—烯烃和聚丙烯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收购与重组是BP公司壮大实力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手段。1998年BP和阿莫科公司合并, 2000年收购嘉实多公司, 2001年收购拜耳集团旗下EC石化公司50%的股权, 2002年收购德国维巴公司, 2003年与俄罗斯两家公司成立合资石油公司。目前, BP在2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和生产, 在10个国家拥有19座炼油厂, 在17个国家拥有39座石化厂。在勘探活动方面, BP已将勘探开发话动的重点逐渐转向油气储藏丰富、具有成本优势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地区, 包括墨西哥湾 (深水区)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塞拜疆 (环里海) 、安哥拉 (深水区) 、俄罗斯和亚太等六大地区。这此地区形成了新的资源战略接替区, 成为新的利润中心。

1999至2006年间, 海外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从68%提高到70%;海外固定资产占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 从75%提高到83%;公司总息税前利润3515.8亿美元, 其中, 海外部分2926.1亿美元, 占比83.3%。2006年, BP拥有员工9.7万名, 其中海外员工8.01万名, 占总员工数的82.6%。通过各种战略, BP的国际化经营程度显著提高, 堪为国际化经营的典范。

(二) 埃克森美孚公司

埃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 1999年11月宣布正式成立, 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煤炭开采及发电等业务。其炼油能力、乙烯、聚烯烃、乙丙橡胶等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并在石油炼制和茂金属聚烯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的生产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技术。

与BP公司相似, 兼并联合使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炼油能力高达3.3亿吨/年, 扩大了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地域范围, 也使下游油品生产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2006年原油和天然气液体净产量268.1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226.7万桶每日, 占比85%;供出售的天然气净产量93.34亿立方英尺每天, 其中海外产量77.09亿立方英尺每天, 占比83%;炼油产品560.3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384.3万桶每日, 占比67%;石油产品724.7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451.8万桶每日, 占比62%;化工产品2735万公吨, 其中海外产量1664.7万公吨, 占比61%。这足见海外市场的重要性, 因此埃克森美孚公司也很注重海外市场的运营, 2006年海外资本693.75亿美元, 总营运资本1225.73亿美元, 占比56.6%。

从90年代至今, 埃克森美孚公司国外地区的利润普遍是国内的2倍左右。2006年净利润2631.1亿美元, 其中, 海外利润2048.4亿美元, 占比77.9%, 足见海外业务给埃克森美孚公司注入的动力。

(三) 壳牌集团

壳牌集团 (SHELL) 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天然气贸易及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业务, 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和最大的聚烯烃生产商之一。油品、液化石油气、沥青、烯烃、芳烃、苯酚、环氧丙烷等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并在渣油加氢裂化、加氢裂化催化剂、乙炔、聚烯烃和精细化工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

壳牌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2006年在勘探支出上投资165亿美元, 主要用于扩展阿萨贝斯卡的油沙、卡塔尔的GTL (Gas to Liquids) 项目及进行美国和巴西两个大型深水勘探。一定的海外资本支出是国际化经营的保障。2006年壳牌集团总支出2489亿美元, 其中在欧洲的支出515.1亿美元, 美国的支出328.8亿美元, 其他东半球国家的支出1069.2亿美元, 其他西半球国家支出576.5亿美元。这些海外资本支出, 确保了壳牌在海外市场上的利润和长期发展。

壳牌集团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多外籍人才参与公司的经营, 中国员工也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工作, 2006年, 壳牌拥有员工10.8万名, 其中海外员工7.1万名, 占总员工数的65.7%。这种长期的人才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化经营业绩。公司2004-2006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663.86亿美元、3067.31亿美元、3188.45亿美元, 平均年增长6.56%。其中2006年海外经营收入1825.38亿美元, 占比57.2%。2006年海外利润2048.4亿美元, 净利润2631.1亿美元, 占比77.9%。足见海外市场对于壳牌的重要作用。

三、横向指标的比较及总结

结合石油行业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本国以外的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三个指标对中石油和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图示说明:浅色柱表示本国经营收入, 深色柱表示本国以外的经营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经作者统计整理。其中2004-2006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为8.2770、8.1917、7.8087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统计得出。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 2004-2006年, 在海外收入与总收入的比例方面, 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基本都在60%至75%左右, 其中三年平均比例最高的BP公司, 为72%;最低的壳牌为60.6%。而中国石油2004年海外经营收入126.37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3973.54亿元人民币, 海外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3.18%;2005年海外经营收入207.09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5522.29亿元人民币, 占比3.75%;2006年海外经营收入237.11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6689.78亿元人民币, 占比3.44%。三年平均海外经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5%;可以看到, 在海外获取收入能力方面中国石油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图示说明:浅色柱表示国内资产, 深色柱表示国外资产。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经作者统计整理。其中2004-2006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为8.2770、8.1917、7.8087

在海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方面, 三大石油公司的比例都在50%以上, 其中BP公司最高, 2005年为84.9%, 2006年为83%;最低的美孚公司, 2004-2006年也分别为61.66%、57.04%、56.6%。对比中石油2004年海外资产308.81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6384.47亿元人民币, 占比4.84%;2005年海外资产提高较快为601.33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7780.67亿元人民币, 占比7.73%, 到2006年海外资产有小幅上升, 为602.44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为8721.63亿元人民币, 占比6.9%。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表中, 我们也能看到相同的趋势和差距。BP公司2004-2006年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的平均值为89.68%, 壳牌和埃克森美孚的平均值分别为79.67%和80.92%, 中石油2004-2006年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仅为4.36%。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国际主要大石油公司经过许多年在海外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中石油仍然处于国际化的成长阶段, 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作为国际大石油公司, 它们的发展为中国石油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一, 要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坚持国际化的道路。对所进入的市场要有明确分析, 搞清楚将要取得什么样的市场地位。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得海外石油资源, 分享国际油气资源, 它是中石油拓宽生存空间, 谋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二, 实施资本营运战略, 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介入国际市场。中国石油企业目前在海外市场的关注对象主要是上游领域, 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却控制着生产、冶炼和销售等中下游领域, 控制着全球石油流通市场。中国的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石油中下游领域的石油公司, 才能真正进入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 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

第三, 必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形成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 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或引进的力度,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三方必须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整合内部资源, 建立合作关系。还要与外国公司加强合作, 构建伙伴关系, 形成优势互补, 增强在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 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壮大。

总之, 国际化经营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国际化经营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和跨国石油公司相比, 中石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充分借鉴跨国石油公司发展的经验, 全方位发展海外业务, 由陆地扩展到浅海、由开发为主扩展到勘探、开发并重, 由以石油为主拓展到油气并重, 继续寻求上游、下游大型项目, 努力提高规模实力和竞争能力。争取早日实现中石油的跨国公司之梦。

参考文献

[1]刘剑平.跨国石油公司经营的新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 2000, 5.

[2]杨晓蘅.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石油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中国石油 篇8

中国石油集团总会计师王国樑、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 以及双方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彭伟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协议上签字。

根据双方协议, 中国石油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将发挥各自综合经营特色, 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企业年金、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双方保险公司合作、员工福利和保险经纪五大领域开展合作, 在推动资源整合、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和经营跨境业务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石油集中采购分析 篇9

中国石油与上海华夏震旦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沈阳市消防车厂、苏州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签订了集中采购国产消防车的合同。合同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石油首次消防车集中采购活动告一段落, 是中国石油电子商务集中采购的成功实践, 也是中国石油不断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双赢的探索。作为一家国有控股、在全国都分布有大量公司的大企业, 这次采购是比较有影响力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中石油下属公司都是分散采购各自所需的物资, 而这一次的交易, 则是一种在产业完善中的探索。

二、集中采购

1、定义:

集中采购是指“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 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进货业务”。随着中石油的不断发展, 以及各种经营模式的增加, 就需要在其供应链采购环节上下功夫, 寻找一种合适的模式, 更好地体现中石油的权力、利益、意志、品质和制度, 而集中采购可以符合这些要求。它可以帮助中石油更好地赢得市场, 保护市场、技术和商业秘密, 提高效率, 取得最大利益的战略和制度安排。

2、集中采购按照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传统集中采购与现代集中采购。

传统集中采购:在企业内的平台发布信息, 由采购部门联系供应商, 在这些供应商中进行公开招标, 企业内部集体商议来决定中标单位。现代集中采购:在原有的采购基础上, 加上电子商务平台, 并组织专业人士对招标进行分析评估。

3、两种采购模式比较。 (

(表1)

三、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比较

从适用的采购主体和客体来比较, 有以下的区别, 如表2所示。 (表2)

从中石油自身的条件来看, 这次集中采购消防车的活动, 是整个中石油集团公司所实施的采购, 组织了公司内部大量专家, 动员了公司的力量。而这次采购的消防车, 价值接近2亿元人民币, 是一笔高价值、批量大的设备, 其组成的复杂程度高, 作用特殊。因此, 从以上的条件来看, 这次的采购活动利用集中采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四、中石油物资集中采购发展对策

1、建立并强化电子交易平台。

自2000年以来, 中石油就开始电子商务采购的探索, 采购技术与采购能力不断提高, 2004年的石油专用管采购, 2005的消防车采购, 都是中石油进行电子采购的体现, 中石油电子商务采购正日趋走向成熟, 成为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有效从源头监督治理物资采购中不良现象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而根据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7月12日的报道, 中石油用来进行电子集中采购的平台“能源一号”的电子商务部交易量累计已达90亿元, 占全年考核指标的50%, 电子商务在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中的比例已经由2002年的23.58%提高到了34%。2009年1月10日的商讯报道:2009年1月7日, 中国石油物资公司在京举行中国石油与7个中标厂家采购协议签字仪式, 标志着中国石油国产API标准油管、套管网上招标采购工作圆满结束。这是中国石油组织的第一次大型网上石油专用管招标采购, 招标数量77万吨, 参与厂商36个。为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实现阳光采购, 中国石油物资公司代表中国石油发起招标采购, 邀请36个能源一号网上会员参与投标。

2、在集中采购过程中, 充分发挥公司中智囊的力量。

在2005年10月10日的消防车采购活动中。中国石油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 质量安全环保部、电子商务部以及总裁办、规划计划、财务、监察、审计、法律等部门密切配合, 并得到了石油物资装备 (集团) 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辽河石油勘探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兰州石油化工公司、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等单位消防支队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专家组在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经验, 经过近3个月的工作, 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承担的技术交流、技术路线拟定、招标技术文件编制和技术确认等工作, 为这次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完成, 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充分证明了集中公司中专业力量所能带来的效果。

3、充分发挥电子平台的作用, 减少传统集中采购所存在的问题, 降低各种成本。

在原始投资中, 会透露采购信息让供应商寻找招标活动的方向, 其中的采购环节多, 手续复杂, 中间商和服务层层加码和以次充好情况较多。而引进了电子商务平台后, 可以减少在原始采购中所存在的许多弊端, 降低采购费用, 降低成本。

4、建立集中采购战略联盟。

对于中石油而言, 在集中采购中不仅仅是为了降低采购成本, 在购买后供应商对本企业的售后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中石油在获得成本降低的益处时, 还解决了售后服务中常常存在的问题, 例如维修、检测等。对于供应商而言, 与中石油这个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世界第五大石油公司合作, 不仅可以获得巨大利润, 也可以借合作的契机提高企业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提升自己在同行业中的声望和地位, 创造更高的价值。这样, 使得中石油与供应商都达到了自身的目的, 同时相互提高, 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五、总结

对于中石油这样的大企业而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保持其重要地位并不断提升, 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 控制成本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要控制成本, 就要控制好原材料、设备的采购活动。通过对现代采购模式的探索, 不断完善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运用, 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同时获得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鞠颂东, 徐杰主编.采购管理.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 2005.

中国石油开发管理综述 篇10

一、油田开发管理措施

1. 加强管理制度先行

中国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之后, 其现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 不断创新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加快了油田的开发速度, 提高了开发水平, 使老油田的采出程度逐步提高。忧的是, 当下在中国石油原油生产中担负重任的老油田大多数进入“双高”阶段, 主力油田进入递减阶段, 单井产量下降, 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据统计, 到2005年11月,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共有采油井11.3163万口, 开井9.0614万口, 采出程度25.93%, 采出可采储量的75.28%, 综合含水量84.15%。

油田开发管理中包括油藏管理、采油工程管理、地面建设管理等多个方面。近年来, 稠油、三次采油、低渗透油田开发形成工业化规模, 精细油藏描述、数值模拟、水平井、大型酸化压裂等先进技术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矿权、储量评估、健康、环境等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这些都要求开发管理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开发管理是一个科学系统的工程, 因此需要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和制度。

卓越的管理源于卓越的规章制度。优秀的管理制度可以使油田开发工作做到有法可依。以上游业务为主的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根据经济环境和开发对象的变化, 把建立一套符合现代油藏经营管理和油田开发理论的制度当做重要工作来进行, 在2004年8月批准颁布了《开发管理纲要》。中国石油油田开发工作就此有了纲领性文件。新修订的《开发管理纲要》体现了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 符合油田开发理论和现代管理方法, 并明确了油田开发过程中各专业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 对加强油田开发宏观控制, 规范等各方面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依据《开发管理纲要》, 完成了《油藏工程管理规定》、《钻井工程管理规定》、《采油工程管理规定》、《油田地面工程管理规定》的修订和编写工作, 并于2005年12月16日颁布实施。

目前, 各个油田分公司正在依据《油田开发纲要》和四项规定, 结合各自的开发实际需要, 细化其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 使得《油田开发纲要》和四项规定的执行更具有针对性。

2. 创新管理提升技术

占中国油气生产主导地位的中国石油, 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做到产量稳中有升, 为缓解国家能源供应紧张作出贡献,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在开发管理方面的创新。

1) 向油藏管理要潜力。进入“双高”开发阶段的老油田, 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 随着挖潜难度的不断加大, 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老油田采收率,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提出了“规模开展精细油藏描述, 精心搞好老油田调整和综合治理, 切实加大三次采油的工作力度, 努力挖掘剩余油潜力, 不断挑战采收率极限”的工作思路和思想方法, 提出了用3到5年的时间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所有重点油田和区块全面描述一遍, 使得老油田潜力及剩余油分布得以量化, 为老区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并且见到显著效果。

2) 向地面工程优化、简化要效益。“十五”期间,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加大了对新区的开发力度, 优化产能建设, 集中力量建设大油田, 提高规模开发效益。陆梁、哈得4、西峰、靖安、安塞、英坨、曙一区等新油田在建设的过程中, 注重经济、实用、高效, 合理降低产能建设成本, 从而提高了开发效益。新疆陆梁油田在2000年准噶尔盆地发现了一个整装亿吨级沙漠油田后, 依照整体设计、立体开发的原则, 用适度投资完成了103万吨的产能建设, 并且连续两年实现高产稳产。长庆油田在西峰、靖安、安塞油田的产能建设中, 积极采用油藏早期业绩描述、勘探开发一体化、超前注水等新工艺、新方法, 顺利完成了512万吨产能建设, 使原油产量在“十五”期间实现翻番。此外, 辽河、华北等老油田针对油田进入开发后期, 综合含水量大幅度上升、产量总体递减后地面工艺流程不适应、负荷不平衡、设施腐蚀老化严重、能耗高等问题进行了地面工程的简化工作, 提高了地面工程的总体水平。

3) 向低渗透油田要产量。新一轮油气资源的评价表明,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掌握的石油资源量中低渗透占总资源量的65%。2000年以后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正在逐年上升, 已达到了79%。剩余石油资源中低渗透也占到了76.5%, 其中松辽、鄂尔多斯、柴达木、准噶尔四大盆地低渗透储量比例均在8 5%以上。

面对勘探发现的储量品位下降现实, 自“十五”以来, 油田开发以提高单井产量为核心, 创新发展适用配套技术, 以早期油藏描述为基础, 突出“井网优化、超前注水、压裂改造”三大技术的创新发展有机结合, 因地制宜做好新油田的优化简化工作, 拓展了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新领域。大庆外围、吉林、长庆、新疆、吐哈等低渗透油田成为近两年的上产主力。

4) 向三次采油开发技术要稳产。三次采油技术是开发管理中的重头戏, 对大庆、辽河等主力油田来说, 聚合物驱、化学复合驱、微生物采油、稠油热采等方法已经是油田稳产的主要手段。聚合物驱的规模应用为老油田保持相对稳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了寻求稠油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 辽河油田在“九五”转换开发方式先导试验的基础上, “十五”前4年扩大了试验的规模, 在多个区块试验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产能建设

新油田开发方案或老油田调整方案经批准并列入产能建设项目计划后, 进入产能建设阶段。产能建设要坚持整体建设的原则, 其主要任务是按开发方案要求完成钻井、测井、完井、采油、地面建设等工程, 建成开发方案设计产能并按时投产。

油田开发建设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的要求, 积极推进节约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充分运用新技术 (如水平井、定向井技术) , 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将土地利用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

钻井、测井、油藏、采油、地面建设工程以及生产协调等部门, 都要按开发方案的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细则, 并严格执行。产能建设项目必须实行业主责任制的项目管理, 加强项目的监督力度。

开发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对开发方案确定的井位进行勘察, 井位及井场要求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健康、安全、环境的要求, 应考虑可能对员工、周围居民及环境的影响。

产能建设过程中钻井作业须依据钻井工程方案要求, 编制单井钻井设计。钻井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审批。钻井过程中发现钻井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符确需修改时, 应报主管部门组织修改、审批后方可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小马, 赵鹏大.经济学视角下的陕北民营油田事件[J].中国矿业, 2007 (5) :4~6

上一篇:海洋混凝土下一篇:立体声调频发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