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

2024-08-19

网络教研(精选十篇)

网络教研 篇1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 我在小学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网络教研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的做法和思考。

●构建平台, 明确网络教研目的

自2007年起, 我就积极投身于小学探究型、拓展型课程网上虚拟教研方式的研究。我把两类课程网络教研的重点定位在“资源、互动、反思、提升”八个字上。通过网上博客圈, 初步实现突破时空的交流功能, 为教师之间、教师和教研员之间提供一个24小时开放的交流平台。

资源:提供了《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之一二》、《研究型课程评语》、《拓展型课程评语》等资源。

互动:通过发帖跟帖, 发言者和浏览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执教老师和评课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教研员和评课老师及执教老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

反思:执教教师通过撰写上课体会进行教学反思, 听课教师通过书面评课进行教学反思, 教研员通过互动点评进行教研反思。

提升:执教教师、听课教师、教研员三者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到充分讨论, 教学反思能力得到提升, 各自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确立主题, 提升网络教研质量

教研活动在主题引领下开展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 我在组织教研活动中总是根据不同学校的特色和课程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教研主题, 同时这个现场教研的主题也是网络教研的主题, 二位一体, 相辅相成。

这些主题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热点话题大家谈。如:“探究型课程与‘两纲’”、“关注自我, 提升生命质量”等。

2.课程方案我来看。如:“我看学校课程方案”、“学校综合活动方案点评”等。

3.课程开发有效性。如:“以我所长, 开发实施课程”、“关注课程完善落实有效教学”、“彰显小学探究课特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与学, 构建有效课堂”等。

4.课程管理大家说。如:“开发课程资源, 加强课程管理”等。

5.教学策略细研究。如:“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怎样指导观察”等。

6.交流之窗。如:“学习准备期综合活动调研札记”、“读《问题化教学设计》有感”、“教研论文交流”等。

●加强指导, 营造合作交流氛围

网络教研, 一定要加强指导和管理。作为教研员, 我认真参与网络教研, 努力提升教师们解读案例、教学反思、点评课程方案的能力。我力求让每一次的主题研讨都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再回到实践层面, 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们的具体教学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我区探究型、拓展型课程教研组长和教师们已经能用比较精辟的语言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解读出来, 做出点评, 总结出经验, 分析清楚问题和症结所在, 同时思考对策, 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

作为教研员, 教师们的帖子我一一认真看过, 经过审核的帖子才会被推荐上主页, 每条帖子还写上了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的回复。因为我深深知道, 缺乏教研员参与的反思, 教师们的积极性会下降;同时我也深深认识到, 在网络教研中, 教研员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者”, 教研员的职责不是让教师简单接受, 而是让教师在研讨和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

●增强功能, 形成两级教研方式

为减少学校中两类课程任课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难度, 提高教师们的积极性, 各校教研组长认真做好组织工作, 普通教师只需进入本校教研组长的博客进行点评反思, 甚至只需采用游客身份留言 (末尾留下实名) , 然后由教研组长对留言进行整理归纳, 推送到区级博客圈, 经过教研员审核后, 就能在全区交流共享了。

这样的两级教研方式, 以校本网络教研为基础, 以区级网络教研开阔共享的范围, 让两类课程的任课教师不需花费很多时间, 就能在研讨和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让我感到高兴的是, 每一次的网络教研活动, 很多学校的教研组长和教师都积极认真参与, 有的还组织本校教师集体参与, 最庞大的一次达到一校16人同时点评。这样, 就在一所学校内达到了第一级网络教研, 然后又上升到区级博客圈, 成为了校、区两级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 篇2

网络已成为当今人际交流、学习和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2005年起,省教育学院初教部利用网络的便利、快捷为我省广大教师建立了一个实效、广泛的教研平台,让每位教师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专家对话,走进名师的课堂;与全国的同仁共同学习、研讨,大力的提高了一线教师的业务水平,让所有的教师在UC网络的平台中共同汲取教学的营养,丰富教师们的教学水平。

在市、区教研员的指导下,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教研活动。几年来,教师们从被动参加到主动参与,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拓宽了的视野,提高了专业素养。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为教师创建优越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教研是新社会、新时代的产物。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作为省网络教研合作体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与网络教研有关的各项工作开展,成立了网络教研领导小组和学校网络教研研究会。加大经济投入,为我校各办公室安装了计算机。教学校长董秀兰利用周一时间聘请微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提高教师们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与运用能力,为教师创建优越的网络学习空间。

二、广泛开展,积极参与,为教师创建实效的网络教研氛围。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网络正在改变着教研工作的行走方式。促进了教研的大众化,改变了传统的点对点、面对面、走进现场、小规模的、物理形态的教研与培训;一线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获得了专家的专业支持、经验的广泛传播、问题的多点求解、难题的集中攻关;网络整合放大了课程资源效益,专业支持力量和资源的匮乏矛盾得到了缓解。

我校教师在校领导的指导和督促下,积极参与省小学教育论坛、市教研论坛的各项活动。教师学习论坛里的内容,积极的回复帖子,纷纷谈出自己的看法,提高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每周五教师们还参加uc小学教研在线,聆听同仁们的发言,观看同行们的课堂展示,提升了教师们研讨意识。

此时教师们的参与还是处于被动和观望。于是我们抓住恰当时机安排教师,参与我市逸夫小学的“同课异设计”、“在新课改进程中如何提高备课的实效性”uc在线活动,教师们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体验,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我校于07年末向省教研院提交了独立承办一次“uc教研在线”活动的申请,让本校老师亲身感受网络教研,找到主人的感觉。让网络教研是变成实实在在的研讨平台,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展示平日课堂教学,让研讨具有真实性

董校长组织我校“网络教研研究会”商讨:“怎样让此次教研活动具有研讨的价值,能

让参与的老师有所得、有所思呢?”决定应依托网络教研的平台展示我校的平日教学,让大家评议、讨论。这样有利于我校今后教学的发展,达到研讨的真正目的。

本次研讨活动我们就从李青蔓老师执教的一节《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入手。李老师根据集体备课和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把《三角形的分类》“按角与按边分类”分为两节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究、巩固时间更充分一些;把角与三角形特点的对比作为导入环节,而没有采用情景导入;又把学生合作学习与知识形成融为一体,充分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对比直观地找出三角形不同的特点,教师机智的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一节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展示于广大教师。

“网络教研研究会”积极参与,纷纷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与此同时孙主任、那主任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最后确定“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处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怎样让复习导入发挥其实效性?”三个内容为主题开展研讨。

活动之前一部分班主任把此次活动看作是一种形式的研讨,而当大家正式投入准备时思想改变了,在活动准备过程中我们每位教师对网络研讨又有了新的认识,团队意识增强,也从中学到许多经验。

2、参与网上互动交流,让研讨具有实效性

3月28日晚7时整活动正式开始:由杨丽娟老师主持-----市教研院孙主任讲话----放李青蔓老师的一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三角形分类》录像课----李老师叙述本课设计的思路和教学反思----围绕主题同仁们进行自由研讨----董秀兰校长总结。

网上参与人数高达400余人,有来自省内、外专家和学者、一线教师在线参加,有来自齐市网络合作体学校的广泛地参与。大家分别采用语音、公聊,或回复帖子等形式从不同侧面谈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校“网络教研研究会”的刘锦娴、孟琳、陈欣、黄涛、张志齐、程育杰,王丽欣、李淑娣等十几名教师纷纷排麦发言,大部分教师在公屏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困惑、经验、看法拿到“房间”里研讨,不时碰撞出共鸣的火花,一个问题百家争鸣,好不兴奋,好不热闹。公屏中尽有几百人研讨时时掀起高潮,研讨越发激烈,教师们的兴致越发高涨,活动进行两个多小时还没结束。辉煌老师、流星雨老师等专业支持们也积极地参加研讨指导,高枝国主任并作了总结性的发言。这种网上互动式交流,能让教师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使研讨活动更具有实效性。

3、认真总结教研活动,让研讨具有持久性

活动结束后,教师们纷纷表示能够聆听专家、学者的点评,能够与省内、外同仁开诚布公的交流,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都有很大提高,数学教研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次活动的开展鼓舞了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激起教师们的研讨兴趣。改变教师们的观念,教研活动不再有地域、级别的区分;不在只有出门学习才能研讨,只有在领导安排下才可发言的形式。只要我们每位教师有一颗肯学习的心态,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研讨,就可以与专家对话,把自己的教学一切与同行们共勉。同时,活动掀起了永安小学网络教研的高潮,我们借此活动东风,让教师们走进网络,参与网络,学习网络,研讨网络。我们也从中感受

到教师们需要、喜欢这种平等、宽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为教师们创建实效的网络教研氛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三、合理计划、积累经验,为教师创建提高的网络学习质量。

网络教研在我校开展,教师们不再局限于聊天、游戏、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性的功能,而是张显个性,发展网络资源。我们先后建立了:永安教师QQ群、永安快乐写吧、永安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BLOG、教师们纷纷开通自己的QQ空间,网络教研地开展丰富了教师生活,促进了教师们学习的热情。

怎样将网络教研开展得更有实效?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四月份我们接到通知“网络教研与教研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的通知,使我们又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以课题为牵动,在课题实施中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大家立课题、布置课题具体分工、明确目的,正确认识网络教研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积极、扎实地组织并落实上级工作的部署。及时总结、反思,拟写工作经验,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学校还要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较为完善、合理、更富人性化的教师教育、培训学习等管理的评价体系,进而影响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价值追求的自主性,才能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健康成长。

网络教研 篇3

一、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专业引领,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创建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教研员要做好教师网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我市从2007年对初中各学科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做起,分别通过学科工作邮箱、建立学科QQ群,后来建立教研员博客,利用网络与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把网上的教学资源下载后上传到博客上,也把教研员自己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心得、资料上传,供广大教师使用。英语教研员的博客链接了28家网站,开设了51个栏目,上传文章2 332篇,访问量25万6千多次。工作邮箱、学科QQ群、教研员博客,给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方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与联系,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创建以问题为中心、寻求问题解决的网络教研平台。教研员是网络主题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要努力创设自己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思维碰撞的研讨氛围,使教师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每次网络教研活动只集中研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使研讨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力求把研究的主题谈深谈透,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例如语文学科就组织召开了“打造高效阅读教学课堂”及“略读课专题研讨”教研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阅读教学中如何做到文本解读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机统一”的教研活动、“学语言、用语言”专题研讨活动、“情境作文教学研讨活动”等。减少教师教学的盲点和误区,有力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创建以教研员工作室为核心的教师学习、交流、成长乐园。教研员作为学科研究工作室的主要建设者和专业引领者,要与成员协同合作,组成一个专业团队,共同创建由全市教师参与和共享,致力于提高全体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乐园。自“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以来,各学段学科教研员通过工作室,在组织推动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措施中发挥专业引领、指导和服务作用。通过展示、研究、分享“优课”资源,组织教师研讨、磨课、反思,不断提升广大教师的晒课质量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落实应用驱动,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教研面临的全新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创建以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为目的的网络培训平台。“研究、指导、服务”是教研员的工作职责。网络作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研修平台,在教师培训方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我们通过伊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http://xueyuanjijiaoban.blog.163.com)进行教师全员培训。下面是教师网络培训三个阶段之一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培训内容及要求(摘自《关于举办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培训的通知》)。

二、常规教研创新,信息技术融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送教下乡,名师引领,促进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网络对全市基层学校的需求进行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各基层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以基层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主,组成由教研员、骨干教师、市级名师参加的送教下乡队伍,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教学实际与教师培训融为一体,采用教研员讲座、名师示范课、教师互动研讨、结对帮扶联动互动交流等形式。从观摩课堂教学到深度研讨交流,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听课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送教下乡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改变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课堂教学模式、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拓宽了教师成长的环境,为优秀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同课异构,以赛代训,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2013年开始,结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进行新课标教材的培训工作。各学科以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为手段,以“同课异构”个性化教学为形式,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开展赛课活动,通过以赛代训的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举办全市初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新教材培训班,共有1 485名教师参加培训。新课标教材培训,解读新课标要点,解析新教材体系、特点、结构,展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集中体现各学校不同的教学模式,所有的学科教师培训材料上传到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培训资源、经验成果共享。

联片教研,方法展示,实现各种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联片教研是基于伊春“点多线长”的实际开展的教研活动。通过网络交流确定研讨主题。例如为推进全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各校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几年来组织观摩了朗乡局中学的“ACDU”(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运用提升)教学模式;乌伊岭区中学的“分科分层、学案导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嘉荫县的五步十环节(温故知新、探究释疑、理解巩固、互相提高、总结归纳)教学模式;西林一中的四步三查(学案自学、对学群学、成果展示、回归目标)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各校在不断地学习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经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打造出来的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联片教研为各校领导、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对全市的高效课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经验,共享成果,实现各校、教师共同提升

组建网络教研合作体,实现薄弱学校与名师名校共发展。自2010年5月,在数学教研员的推动下,伊春区与铁力市年丰中心校组建为数学网络教研合作体。两地定期联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备课、专题研讨,观看示范课、理论讲座,使得农村薄弱学校和市级名校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分享经验。两校开展了主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的研讨活动,开展了题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的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友好区教育局选派骨干教师不远万里奔赴北京参观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和“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学校的优秀教学成果,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将微格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全区中小学与亚太实验学校结成教学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达到互助,现已初见成效,友好三中形成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网络教研 篇4

网络教研团队比赛是一项基于网络环境的团队教研竞赛,此项比赛要求教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参加,在竞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研讨的优势。整个赛事包括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协作与反思的陈述设计亮点与答辩等三个环节。这种新型的比赛方式对参赛教师和团队成员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能力、教学设计点评能力与团队反思能力、同伴互助能力、对新课程理念解读能力、陈述答辩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都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赛前阅读《说说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怎样取得好成绩》,读到这么几句话:“协作是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协作,就不懂激发教育智慧,也就不会有意识地激发教育智慧,参赛作品的水平就很难达到优秀,称得上专业化的实践性知识也就不容易丰富起来。”通过比赛,我们对此深有感触。

感触之一:团队合作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之间的合作互助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迫和重要,教师要做到乐于合作、善于合作,要不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不断提升参与团队合作的能力。纵观比赛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团队内部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再修改、再完善,团队陈述和回答专家、评委问题,还是对其他团队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的个人以及团队集体反思,都很好地体现了组委会强化参赛团队合作的目的。整个赛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团队成员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方法不当,都很难在相互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很难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因此也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

回想我们团队的参赛过程,赛前也只是把团队合作简单地理解为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并在赛前做好了明确的分工。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做法只能减轻工作量,很难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精彩教学设计,也就很难取得好成绩。和其他参赛团队一样,我们不断地调整合作分工,反复地进行集体讨论,甚至就某个细节处理都展开简短、激烈的争鸣。在相互合作、彼此碰撞中,智慧的火花不断产生,设计亮点纷纷呈献。在认真阅读兄弟团队对我们的精彩点评之后,我们又就他们的点评意见进行研究商讨,汲取其精华,最终形成了一份自认为完美的教学设计和辅助课件。

网络教研团队的比赛真是马拉松式的艰苦竞赛。其他赛项的教师在完成自己项目后游览武大风光、畅谈比赛感想,而我们团队却只能在简陋的旅馆抓紧时间仔细回顾白天比赛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共同对不足之处做思考、剖析、研讨。答辩前的那天晚上,我们参赛团队工作到很晚,一直在精心准备第二天的陈述答辩内容,可谓辛苦!

感触之二:教师要有丰厚的新课程理念作支撑

赛事中的团队间互相反思评价与平时的课后评课有相同之处,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新课程理念作支撑,真正理解新课程,真正把握新课程要求,并能从理论层面说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而不是简单、肤浅地点评和泛泛而谈。但也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参赛同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课件而不是课堂教学。反思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原则,从目标制定和目标达成来评教学三维目标,从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来评教材的处理,从教学思路设计和课堂结构安排来评对教学程序的设计,从“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来评教学方法的选择,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来评教学辅助课件,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强化问题意识、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角度评价是否注重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竞赛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互助型的网络教研团队里,交流过程中彼此之间要能敞开胸怀,坦诚地交换意见和建议。要抱着学习进取的心态,不拒绝不盲从,认真研读分析其他团队对自己团队的客观评价,汲取对方之精华,这样才能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再反思、再创作,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满意的参赛作品。

感触之三:设计要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独创性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主办单位将竞赛意义定位于“促进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深入研读教材后,我们教研团队通过讨论,明确了课文《落花生》的设计理念,即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重点体味文本的思想情感。教学上,把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触摸文本语言,自主感悟,层层递进,深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从而领会全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可是如何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呢?这着实让我们伤了好大脑筋。我们在网上查询了很多课件素材,但都感觉仅用课件,课文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师生与教材及媒体之间的交互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我们团队经考虑后达成共识,在新浪网上搭建“落花生Blog平台”(http://blog.sina.com.cn/ywluohuasheng),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采取合作、探究、发帖留言等学习方式,创设若干个性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数字化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网络教研总结 篇5

【篇一】

这学期,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参与了“亲近母语”网络教研培训。学习了图画书教学、主题阅读课程教学、整本书阅读课程教学、《日有所诵》诵读课程教学等板块内容。通过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对亲近母语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围绕图画书教学展开的教研让我记忆深刻。

图画书以其图文并重,相辅共存的故事架构方式,非常符合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有很美好的能够讲故事的画,有很感人和很有趣味的故事,这样的书让孩子觉得不排斥,不陌生,没距离;这样的书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撩动孩子的心灵,升华孩子的情感;这样的书最让孩子感到亲切,他们会读,爱读,能读懂它,能把内容吃到肚子里去。杨薇老师在这次网络教研中首先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图画书,读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告诉我们要读经典的图画书。并且在上图画书教学课时可以用上导读“六字法”:察---猜---读---复---填---创。导读前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书的封面,猜一猜故事的情节。学习时可以选择教师讲述或是学生默读的方式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完故事后再次引导学生回到重要的画面及情节并回顾细节。这些方法法的介绍顿时让我茅塞顿开,让我觉得原来图画书的教学竟是可以这样丰富多彩。低年段应侧重图画语言的阅读,让孩子联系生活,重点是读懂图画。中高年段则以图文互读为主,体会图画、文字融合产生的新的意义,思索作品的意味。无论哪个年段,都应保证阅读的乐趣。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美好的童年与图画书相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书目该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图画书阅读课该怎么上?杨薇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老师们分享了不同年段的教学经验,对全区各学校的不同学段的老师进行了更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指导。针对低年段以《蚯蚓的日记》为例,定位为阅读与写作。先以趣味问题导入,“小朋友们在一本故事书里,蚯蚓还会写日记呢,你们信不信?”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跟着老师一步步解开了谜底。随即进入第二步走进故事。在这一步内,杨老师特别指出,老师们在带领孩子阅读时注意故事的完整性,不要做过多的停留。随后展示了指向性写作指导的全过程。中年段以《小黑鱼》的故事为例,让孩子们从观察到猜测最后老师讲述,不断引导孩子学会阅读图画书。针对中年段杨薇老师还以《敌人派》为例,分享了自己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种主题阅读法,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写作意识,让孩子由书及己,不断拓展自己思维,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训练。第二种是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孩子讲述的能力,在老师讲完整个故事后给出一些重点画面,让儿童们自己回顾在将整个故事讲述出来。在这次的网络教研中,杨薇老师还对老师们的提问做了详尽地解答,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学校和亲近母语团队的带领下,我们将继续前行,收获满满!

【篇二】

20xx年**月份,**市教研室组织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网络教研活动。此次活动,各学科分别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课例研究、增强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能力等主题展开研讨,探寻解决日常教学教研难题的策略与办法,促进共同发展。

根据市里、区里网络教研活动要求,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19、20日两天全体数学老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31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网络教研内容为:一是学习博山区“小学生实用书写教育优化策略的实验研究做法和研究成果”,二是八种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提、折、钩”的教学,**26日,全体语文老师再次参加网络教研活动。**7日、9日、10日,信息、思品和英语老师们参加了网络教研活动,并发表了评论。**11日和18日,综合学科以及音乐、美术教师参加了校本课程网络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研讨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本学期的数学学科网络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通过观看视频,通过视频,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每个信息窗的主要编排,重难点知识怎样讲解,通过从网络教研活动的主题帖、跟帖情况看,我校数学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积极性得到增强。

今后,我校数学学科将加大网络教研力度,引领教研方式转变,学校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数学教师参与,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

【篇三】

一、网络教研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本学期,学校为了拓宽教学研究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了网络教研活动。为做好学校网络教研工作,切实加强对网络教研工作的管理,学校把网络教学研究工作列入教师量化日程。由校长曹树洪总领全局,常务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直接分管,**负责组织实施。开学初,学校制订了《**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工作计划》、《**中心小学网络教研管理奖励制度》、《**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基本要求》,成立了以副校长王应显为组长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和以王华强为网络教研技术指导小组,有序地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二)齐抓共管、营造氛围

1、根据网络教研工作计划,学校统一安排,从资金、人力、时间上为学校网络教科研开设绿色通道,每周安排网络教研日。

2、在教师中开展了相关的网络技术培训。根据保亭县教研室的统一部署,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并在日常工作中,由王华强负责技术培训,进行关于博客的注册、登陆、使用;上传、下载文章及在线研讨的使用等等。

3、认真组织教师上网学习各校的优秀课例。学校要求教师参与网上研讨之前,要认真学习相关的高效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及其他资料,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每位教师应上网积极发言,在网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好记录,所表达的观点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要体现自己的个性。

(三)取得的效果

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下,使得我校的网络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网络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网络教研跨越了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使广大的一线教师能够得以实现与同行、与专家的在线交流、探讨。结合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全校各学科教学的研究,实现了信息传递快捷、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以来,学校所有任课教师均在自己的博客建立资料档案,并且将自己的优秀论文、案例、教研经验等上传到自己的博客上与广大同仁分享。其中黄运炳老师的博客被评为我校优秀博客。

2、网络教研奠定了教师的成长基础

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发表一些教学中的反思,与同行共探讨。同时记录一些学校里的日常生活琐事,以及班级的管理困惑,让家长和更多的同行提供有效的帮助。通过这些,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奠定了基础,使我们更加喜欢网上交流,结交网友,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把自己宝贵的时间献给教育事业!

二、校本研修

(一)领导重视,狠抓校本研修。

我校领导以向学习型学校迈近、培养学习型教师、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档次、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校本研修的理念,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为校本研修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确保了校本研修工作正常运转。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各个教研组并负责一门学科,做到带头学习理论,带头课题研究,指导课堂教学。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率先示范、业务精干的领导队伍,才使我校校本研修活动一呼百应,成效良好。

(二)扎实开展,落实校本研修。

1、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为了使校本研修的工作扎实开展起来,学校认真制定校本研修计划,我们制定了《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在校本研修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让他们在校本研修活动当中承担教学研究,以努力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2、长远规划,分段实施

开展校本研修,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师中树立一种新的学习观,形成自主学习能动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机制,使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风气和浓浓的学习风气,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学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学校集中研修的内容主要有:

(1)由于教育改革的发展,课程教材改革、教师成功发展和学生变化发展的差异都会给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挑战,这正是教师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组织教师收集问题、筛选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生成问题的培训。给每个教师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们一起探讨和处理本校和本校教师的特殊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交流和巩固各级教师培训活动的成果,并妥善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2)高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围绕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基本模式进行“三练”。即:练教学基本功,如语言表述、书写示范、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能力;练教学技能基本功——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情景导入、教学反思等;练学科基本功——语文教师朗读能力、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力。

(3)班主任工作研究。针对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重点研究三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篇四】

网络教研是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形成资源共建共享、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网上教研方式。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对网络教研有了进一步认识。交流学习的范围比较广。老师通过网络不仅能和本校、本年级的老师进行交流,更主要的是可以同外校的,不同年级的同行进行沟通。既可以利用上班时间和老师在网上交流,也可以利用晚上回家的时间继续探讨,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可以更充分,研究问题易于深入,有利于老师不断成熟。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这个网络备课的推动下,充实了自己,也在这个网络信息的社会逐步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适应这个不断进步,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课堂观摩,提供实在的案例。在研究课上,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会在会场里搜寻学生学习、动机和行为的信息。当教师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学生的这些信息时,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的诸多问题。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思考“这一课涉及到哪些内容”,而促使他们换一个角度去思索:“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课例研究不仅着眼于简单的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且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总之,这种课例研讨活动好似一股新鲜的空气一样想我们迎面扑来,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接受它。在后续部分继续努力,长时间的慢慢学习,相信每个人在这个过程里都会有提高!

【篇五】

通过培训,我在师德修养育理论、科研能力、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道理。同时,网络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网络培训,教师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将我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络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培训伊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研修平台,总怕自己做不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与班级成员们的交流,我的担心渐渐消失了,便积极投身网络研修学习中。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每天抽出时间坚持聆听专家讲座,自觉参加学员交流讨论,自觉上交网上作业,积极上传感言与体会。尽管感觉比较繁忙,但按照研修的各项规定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不然你就发现: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越来越不会教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有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说实在,在以前我虽然常常用到表现性评价,但当时我真不能总结说出是表现性评价,我只是说表扬学生,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才真正知道这个词儿,我认为表现性评价这个词儿,总结得最合适,提得最好。实现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旧的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三、研修提升了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通过认真聆听专题讲座,我进一步懂得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我们要教什么?怎么教?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使我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我在上课前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发现、讨论、明确的过程来备课,同时加大学生预习的力度。课前由学生生成具体问题,然后和我的备课内容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设计,突出课实效性、针对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出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每节课下来,我结合学生的表现,课堂的生成等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课后我还积极写出教学心得,用以反思自己的教学,然后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结合课堂上的每一细节和同事们的交流,升华为经验理论。通过学习,获取经验,我已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样利用网络资源更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教学。

学无止境,教海无涯。研修时间虽说短暂,但给我的影响确实巨大的.【篇六】

我上网进行网络化教研是近三年的事,随着网络教研的深入,我深深体会到: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促进教师们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我进行网络教研经过了三个阶段:刚开始,是“奉命”上网——学校有这个要求,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我一听就发了愁,一听上网头就大,产生了畏难情绪。看到这种情况,校主管网络教研的领导为我们开设了网络教育课:怎样上网、怎样注册蒙蒙社区、播种者社区、新思考网站、注册博客、怎样进行网上交流(回帖、)、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作品,等等等等。通过学习,我对网络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摸索着学习上网。上了之后,就有了一种“冲动”—好想在“网上”上尽情的展示自我,尽快更广地交朋友,共同研讨学习,这个阶段我很有想法,很有一种表达的冲动

现在上博客了,可能“理智”上有了更大的成份,那是因为我不想把“博客”变成一个很没水准、很随意、很低俗的交流平台。我更愿意“博客”是一块圣地,一块能让有志于教育的人播种希望、传达美感、寄托心灵的圣土!所以我会很珍惜我的表达,斟酌用语口吻,把真诚、善意、无私和盘托出。

网络教研促我经常反思,催我不断上进。在博客上阅读,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而期待被阅读也是一种美好感觉。通过教育成长博客,我们不但可以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教案、课件及经过实践所得的教学反思等,并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读贴,我们便有了“受重视”之感,便会更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见解。而要发表更好的见解,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反思,进而使我们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催人上进,同时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我们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这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以前我的学习总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我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我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我经常访问别人的博客主页,并且认真阅读同行们的文章,领会了他们独到的见解,同时也留言说出自己的看法。每次一打开电脑,夜间十二点后才休息,这是正常的。而彻夜未眠那也是常有的事。就这样,经过阅读、分析、思考,我的教学思想不时地与各地的朋友得以碰撞,教学研究的兴趣和习惯也慢慢的养成了。在这里,我吸收着丰富的营养;在这里,我获得一个个的灵感,使课堂充满机智,充满活力。

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是人生的必然,有些人喜欢玩牌,有些人喜欢搓麻将,而有些人却沉迷于上网聊天或玩网络游戏……他们很多时候也同我们一样通宵达旦,彻夜未眠。“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他们的兴趣我没有什么非议,只觉得我们在成长博客中穿梭遨游,在网络教研中自娱,其乐趣更为高雅,无与伦比!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篇七】

经过历时一个月的网络教研,全体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创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在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收获良多:

一、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

“孤军奋战”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能动性,令教师们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产生思维的碰撞,开拓新思路,创新好方法。

二、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体网络教研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了收获,共同成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也在探索实践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疑难杂症”,以一己之力解决起来很是迷茫。可有了网络教研团队,遇到问题可及时抛出,自然有“高人支招”,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一起研究突破的方案,总让人得豁然开朗之感。

三、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瓶颈”,若教师独立思考,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网络教研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修改。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具有不同见解合理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四、积极实践,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探讨教研问题,教师们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自然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网络教研让教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研读课本,分析学生,寻求创新。在网络教研期间,**老师等先后就“小组合作学习”上了研讨课。围绕几位教师的课例,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探究,网络教研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篇八】

今天有幸参加了五年级数学的网络教研。首先,由**的**主任为我区数学老师进步了教学目标和教材培训。王老师的讲座条理非常清晰,重点突出。简单记录如下:

今天的培训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二、学段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 ;三、五年级数学教材整本书的目标是什么;四、每一单元目标;五、每一课目标如何设立。

课标中以下内容需要铭记:第一、记住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二是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二,记住四种能力,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第三,四种能力。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第四,四个关系。第五、四件大事。最后,记住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关于活动经验,有四方面:一是直接的活动经验。二是间接的活动经验,三是设计的活动经验。四是思考的活动经验。

周老师在教研最后又做了总结,要求老师们在备好课的前题下,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知识基础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用课标指导备课上课。课标里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都要学习,都要研究实践。

总之,每一次教研,都饱含着讲座老师的心血,饱含了教研员的殷切希望。我们一线的老师,只有认真学习,实践……。

【篇九】

今天的温度有些低,天有些冷,可是在咨询室里,却是温暖如春——中职八组心理健康网络研修活动,正如照进来的冬日阳光,温暖而热烈地进行。

第一次的网络研修,由**老师带领,**老师主持并编写简报。组内七人全部参与:**工贸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

**,青西新区高职校

**,**区第一职业中专

**,**市职业教育中心

**,**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第二卫生学校

**。

初始视频的手忙脚乱,很快,我们就调整好,按计划,进行自我介绍,让大家识一下各自的庐山真面目,能对上号,知道谁是谁,毕竟不少人是第一次见。看看,我们是不是都很美,都很帅?!然后,组长**介绍了主讲老师**的基本情况:段老师做了十多年的心理老师,学习了不少的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尤其擅长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

第二步,由**老师语音分享“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解决考试焦虑中的应用”。早有准备的段老师马上进入角色,开始了倾情讲解与传授。

段老师具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1、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简介;2、考试焦虑概述;3、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考试焦虑的技术路线;4、元认知干预考试焦虑案例分享。

第三步,大家的感受与评价:

**的评价:

我知道,段老师对这个课题研究的已经很深入了,平常在工作中运用的也得心应手。我一直想听段老师分享,真是有缘,这次活动,我们竟然在一个组,当然是喜出外望。在我一提出请求的时候,段老师欣然答应。果然,在讲授过程中,段老师不负所望,思路清晰,语音甜美,框架把握很好,我记录的也很详尽,印象很深是处理考试焦虑的六个步骤:评估(是否适合用此法、找出SER,即刺激、情绪、行为)、认知辅导、列出症状表现、设计干预方案、临床放松训练、巩固提升。这是我的印象,再看大家的评价。

**:段老师的元认知技术,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案例的六步操作细节思路清晰易上手。理论和实际结合听的很是投入。期待有机会向段老师进一步探讨学习并学以置用。

**:段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六个步骤操作思路清晰,理论与实际案例结合。让我这位初学者受益匪浅[愉快],期待下一次学习。

**:今天听了段老师的讲解,感觉获益匪浅,能从段老师讲解中感受的心理辅导的魅力,同时也勉励我自己多学习心理学知识,找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段老师用自己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关于元认知的讲解。个人听后对元认知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段老师的讲解,对元认知干预技术,有了初步了解,元认知强调的是意识如何运用有效的知识对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反思、评价、监控、调节、指导等。不禁让我想起之前导师提出的第三只眼,作为心理咨询师要有第三只眼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做什么。既要在情境中又能在情景外,培养这种洞察监控力,不仅能监控自己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同时也能提高自己作为咨询师观察来访者的能力。

**:今天听了段老师关于元认知的讲解,对于这一理论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要加强各方面的理论学习。增强做为一个咨询老师的洞察力和感受力。以后希望在小组学习当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段老师自己很谦虚,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每次分享受益最大的都是分享者本人,通过与大家的分享让我更加深了对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理解,相信更有利于我以后的实践与提升!感恩李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分享,感恩老师们的聆听!期待在以后的活动中共同成长与进步!

第四部步,教研活动的最后,我们又讨论定下并通过了后期活动的安排。老师们谦虚的态度我也学习了。

很感谢这次网络研修的新尝试,收获的同时,也有个小小的建议。

1、手机流量的问题。我不知道别的组有没有碰到这个问题,有些老师的流量不太够,校园又没有WIFI,如果一直视频,可能会影响流畅与完整。

2、环境不安静。有的学校,没有咨询室,白天研修的时候,办公室声音嘈杂,老师如果到操场,冬天来了又很冷。有老师说,可以利用晚上啊——这确实是个办法。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有些老师的孩子比较小,要陪伴孩子。再说,本来上班就够辛苦,下班时间再研修,确实是个问题。

以上问题,我相信不仅仅是我们一个组碰到的。任何活动,肯定都会有问题。如果我们只是一片叫好声,有问题也不说,恐怕也不是活动安排者的初衷,也肯定不是事实,毕竟,真实与真诚很重要。我感谢我们组成员的真实与真诚,我也欣慰自己的灵活应对。

【篇十】

本次活动与**11日晚上7:30开始,9点30分结束。总的来说,活动开展的比较理想,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此次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选题意图明确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追求笔端自由灵动的色彩——如何使学生的语言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靓丽语言的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无论在平常的写作训练还是在高考的应试中,大多数同学由于没有在文采上下功夫,导致作品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词汇贫乏,文句缺少新意文章缺少精美丰富的词语,如同白水淡而无味。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没有变化,仅仅将简单的词语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句子贫乏无力,语言枯燥乏味,无新意可言。高考考试说明对语言的要求分两个层次:基础等级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是“有文采”。“语言通顺”要求文章语言规范、准确、连贯;“有文采”要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可见语言的升格主要是文采的问题。文采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漂亮的文字,就是话说得漂亮,读起来有味、优美。文章语言优美,能把物、事、人、理写得有血有肉、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精辟透彻、流畅自然且富有表现力。文采不是文章可有可无的外衣,它是作品的精神、风貌、脉搏,是通过文字熠熠闪烁出来的光芒。文采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美。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以“追求笔端自由灵动的色彩——如何使学生的语言有文采”为话题进行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教师的有效作文教学,训练并培养学生养成锤炼语言的习惯,发展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为研究主要内容,落脚点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突出实践性、高效性、追求可操作性,丰富关于高中写作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的进一步尝试有独特的意义。其次能够解决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这一大痼疾。对有效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效果和高中生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提高作文教学实效,将作文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通过有序有效的训练,指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优美文段,仔细观察生活,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够做到情动而辞发,提升学生的作文品格,使学生的作文做到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想说就说,想写能写,写出水平较高的作文。

二、活动程序严谨有序

本次活动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分别就如何提升学生的作文文采这个主题,提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积累多年的经验,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一开始**老师就指出:考纲上对有文采的解读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可以围绕这四点逐一训练。**老师说:修辞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抓来就用,生搬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的**老师更是分享了他的教学理念:我给学生的定位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这个味我分为三点,一是语文味,二是中国味,三是个人味。最难的就是最后一个,需要不同的文采来体现。接着大家就具体操作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具体的解决办法,比如**老师指出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积累名言、警句、典故、故事、精彩篇段,是提高语言修养和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年我都对高三语文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进行调查,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意摘抄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甚至是成篇的摘抄;注意搜集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有思想内涵的故事。一有时间,就拿来翻翻,久而久之,就受到感染,这些警句、典故、故事等,就会化为自己的东西,活跃在自己的文章中,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水平,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的**老师也提出了新的思路:我们的学生不但缺乏素材的积累,更为缺乏的是对素材的感悟,有了感悟才能有文采。而感悟需要训练。接着大家就如何训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提供一定的精彩文段,让学生模仿精彩文段反复修改自己的文段,这样提升会比较明显一点。**认为也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下仿写或续写。既给了学生一个例子,又可以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几年高考题中的修辞也有仿写,对学生的语言有很大的提高。训练学生作文的语言,最好进行有明确训练指向性的片段写作,像现在这样一周一篇作文去写,没有明确的训练指向性,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效果不大。**老师也指出作文的训练,不能光练全文,还得练局部,一点一点改进,语言的文采的提升更是如此。**老师认为

:语言训练来自于日常课堂。就是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要说具有语文味的话,长久以往,成效就会好些。而些个语文味的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一段一段的说,说成书面语言。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相当有效。两个多小时的教研活动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碰撞出很多的思维火花,教研内容翔实,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提升作文文采的指导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活动意义及反思

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收获颇丰,各位同人的分享使我茅塞顿开,解决了我作文教学的一大疑惑,同时使我认识到作文教学要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必须明确学生在中学各学段及整个中学阶段应达到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训练应体现出渐进性,并且要考虑每一次的阅读课教学后应积极培养学生仿写精美段落的能力,同时有的放矢,要考虑每一次训练是为了达成何种能力,同时变学生的消极修辞为积极修辞,平时化整为零,将积累放在平时,多读多记多背多训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能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篇十一】

通过几天来的学习,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在学习期间,积极学习着相关的知识,用心体验感悟,收获了成长。通过学习增长了知识,改变了自我,我不敢说硕果累累,但至少有所改变。任何发生在我身上的微小变化,都是我教学成长的动力。在这特殊的学习生活中,既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解,感受了诸多的感悟,使我在思想观念、知识储备上有较大收获。这几天的教育培训内容多,每一次培训,对我都是一种帮助和提高。现将我个人教育总结如下:

一、通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课程的学习,使我学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提高了本人对线上教学的全面了解,疫情期间,用科技推动教育。详细了解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不同,技术操作,学习环境,时间和空间差异化,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让孩子学会知识才是最关键。随着网络云课堂的开展,线上教育将成为未来学校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以我要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特殊时期教学工作。

二、通过深入学习“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对微课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知道了微课是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整体上相对完整。掌握了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初步掌握的制作方法和简单的微课制作。想要做好一节微课怎样让微课更加精彩。最后还谈论到微课虽小,但传递涵盖的知识多而且全面,小碎步的向前进,积少成多,学习效果明显意义非凡。意识到了一节小小的微课可以传达出的一些知识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现在是疫情特殊时期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接下来我要认真研究用微课堂这样的科技促进教学的提升。

通过学习《疫情期间如何有效进行家校互通及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试。》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洗礼,进一步认识到,在这特殊的时期,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老师和家长学生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时,作为老师要关照好自己关照好家人关照好学生。作为老师要学会自我调适自己的心理。在情绪上不要过度担心紧张焦虑。针对这些负面的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利用这次的疫情告诉孩子们关爱生命,虽然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要用有限的生命做无限的有价值的事情。做到心中有祖国,对抗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默默地为抗战一线服务.【篇十二】

第6期网络教顺利结束,总体看,活动设计合理,方案针对性强,老师参与性高,交流充分,总结到位,效果良好。具体如下:

一、认真确定网络教研选题

为促使本期网络教研高效,3月份,我就开始筹划第6期网络教研工作,多次沟通、交流,并最终确定《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探讨小说教学教什么》这个主题。

主题选择的意义在于,从当前小说教学的实际来看,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重视设计而忽视教学内容的研究,为教学设计的精巧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而在内容的钻研上则轻描淡写;二是先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研究教学内容,或者根据设计来寻找教学内容,有些教师“教什么”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却在反复思考“怎么教”。现在很有必要扭转这个局面,加强“教什么”的研究。基于此问题,试图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具体谈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问题。

二、认真制定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网络教研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事物。在前几期的基础上,我总结他人的经验,梳理收获,并结合主题确定情况,为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就主题的背景、活动的意义以及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认真的规划。

其中,就小说背景阐述方面,主要是:就小说的阅读教学的核心而言,主要有两大要素构成。一是“教什么”,即选择什么教学内容;二是“怎么教”,即选择什么方法或手段实施教学。当前采用统一教材,对于“教什么”,有些教师认为:这些教材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我们只有老老实实教的份,用不着挑挑拣拣。正是存在着这样的心理,使得眼下的阅读教学出现这样的局面:“怎么教”的研究如火如荼,成为各种教研活动的主角,情景教学啦、先学后教啦、先练后问啦、多媒体组合啦等;而“教什么”的研究就显得冷冷清清,甚至于无人问津。我认为这应该说是小说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大误区,亟待厘清。

三、网络教研过程详细具体

1.制定前期方案。4月中旬,撰写《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方案,5月5日,共收到8名老师提交的方案8份。各位老师根据实情,结合已有经验,初步罗列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内容,然后抓住主线,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在这一部分中再选择若干项作为重点,一些作为次点,并说明教学重点的依据。

2.扎实开展教研。5月11日下午19点至21点,网络教研正式开始。围绕主题,所有参与老师热情高涨,结合主题,深入探讨小说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对小说教学教什么这个课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老师说:在以往的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是出现在高二的教材,现在让高一的学生学,会有一些难度。但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让高一学生学习是有好处的,借此机会接触《红楼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这部巨著。**老师说:其实教学中要注重学情,根据学生的感受力去确定讲课的切入点,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让孩子从读中悟,不必执着于深度,但若能让孩子们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理解,老师及时引导即可。在尊重学情上的升华最好。

两个小时的网络教研共有29名老师发言,发言条数超过2000条,涉及文字40000字。总之,活动热烈,效果良好。

网络互动教研 篇6

网络互动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互动为手段的教研活动形式。与传统的教研活动相比,网络互动教研有其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部分来源于网络本身:网络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突破时间尤其是空间的限制;网络提供了海量的、易于搜索的信息,能够为教研活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可以说,网络教研开创了“教研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途径。

一、网络互动教研必须遵循有效教研的条件

网络互动教研的本质是教研,网络只是用以支持教研活动的一种手段或方式。因此,网络互动教研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就必须遵循公认的教研活动有效性要件。

教研活动的第一个有效性要件就是问题导向,即研究的应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指向。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有知识的创新,但知识的创新并不是研究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网络互动教研也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教研的主题来自实践中的问题,教研的策略主要是行动研究,教研的成果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

教研活动的第二个有效性要件是有行动的跟进,即有实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具体行动。教研活动指向于问题的解决或行动的改善,所以不能仅停留于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的得出,还必须有一个验证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实施解决方案,即行动的过程。网络互动教研也必须有后续行动跟进的过程。

教研活动的第三个有效性要件是合作互动,即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之间广泛的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教学研究并不排斥个体性的活动,但所谓教研活动通常是指群体性的活动。而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其成效既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更取决于群体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网络互动教研能够让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更为便利,但保证真正的合作,还需要其他一些条件作为保障。

二、网络互动教研必须充分利用作为交流平台的网络

传统的教研活动存在一些比较明显弊端,比如比较容易受制于时间、场地等外部因素而导致交流不畅。QQ群、博客、论坛以及微博、远程录播等网络工具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都变得更为便利,这使得教研活动突破以往只能局限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的面对面交流模式,随时随地实施,且有利于与外部专家或同行进行实时交流。这样一个特点对于当前教育均衡化背景下的一些薄弱学校和多校区构成的集团型学校尤为有利。我园由三个园区构成,以往三园集中教研活动会让教师花相当的时间在路上,自从采用网络教研的方式后,避免了用于交通的时间和经费的浪费。

但教研活动关键还在于实效,时间和经费的节省不应是主要的价值追求。借助于网络并不必然带来教研活动的实效。实际上,网络本身的一些特征以及对教师产生的影响还可能降低教研活动的实效,比如,能够随时随地发布、接收信息可能会导致信息发布的随意化,缺少深入的思考;参与者处于独立的空间中很难保证参与的投入度;话题很可能会分散,导致主题的偏离;等等。这些可能的问题都会导致网络互动教研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使教师失去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就必须解决网络教研中容易出现的随意化问题。

1、规定固定的网络教研时间

随时可用是网络教研的一个重要特性,但随时可用也经常会导致互动的随意化,而缺乏准备和深入思考的互动会影响实效。当教师发现这种互动影响实效之后,就可能丧失继续下去的动力,甚至会把这种互动当做一种负担。要确保在互动之前有充分的准备,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实施网络互动教研就十分必要。我们将原本每周一次的集中性教研活动转变成以网络交流的方式来实施。但这并不是说日常即时的网络互动就没有价值,其实日常的即时互动经常能够解决教师教学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更有价值的是它可能生成定期教研活动的主题,并积累相关的素材。

2、加强教研管理和技术支撑

网络教研活动能够突破时空的局限,教师可以在独立的空间中参与其中,这是网络教研活动的又一特性。但与此同时,网络教研中教师通常只以书面文字进行交流,也丧失了在特定情境中面对面交流可能有的表情动作的支撑,对教师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这对于长于口头表达而疏于书面表达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这种障碍可能会影响教师参与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在个人空间中参与网络教研,教师的参与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自律,有些教师基本上没有日常的即时交流,即使在每周定期的教研活动中,人在线上,但心不在焉,或干其他事,或与他人私聊。解决前一方面的问题可以适当借助于视频交流技术,营造一种直接面对面的互动情境,解决后一方面的问题则要激发教师内在的需求,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更要加强管理。如提出明确的要求,保证教师全面参与。借助于一些技术进行过程监控,对一些不发言的教师及时进行提醒和警示,我们根据教师参与的程度利用星级亮灯的方式对教师表现加以评价。同时加强结果管理,由各团队组织者定期就教师的参与次数、发表频率、采纳意见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与年度评优挂钩。

3、分层组建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 篇7

2012年7月28日至30日, 我们团队三人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简称NOC活动) 决赛。从第一天上午拿到参赛课题开始, 我们经历了个人教学设计、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兄弟团队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等过程。当进行到最后的“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环节, 在幻灯片前陈述时, 在回答评委老师的提问时, 我们看到他们不时会意的点头和微笑, 那时候, 我们就有一种预感:我们胜利了。我们最终获得了网络教研团队高中语文组一等奖, 同时被授予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 使“大众教研”成为现实, 这令我们耳目一新, 也令我们受益颇深。

●教学设计在思辨中完善

本届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为了更加公平, 在参赛的当天上午才给蝬蔘出各学科的参赛课题。每队分数共计300分, 其中教学设计100分, 评价其他参赛团队100分, 可视化陈述100分。小组三人第一天上午完成每人的设计, 每人的设计20分, 共60分。第一天下午小组三人商量, 最终整合提高成一份教学设计。其实, 在没有经过其他团队分析评价前, 我们三人就有了很激烈的思维碰撞和很深刻的思考。最终形成了一份当时令我们都很满意的教学设计。

第二天上午, 进入循环评价环节。在对005团队评价后, 我们感觉这不像评价, 更像是与友队的交流和学习, 同时我们也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设计思路。下午, 我们看到了友队对我们第一稿教学设计的评价, 从中更看到了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于是, 通过反思、争论和交流, 对本组教学设计进行了以下三处修改:

1.对“延伸拓展, 深化提高”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1)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修辞例子, 先说一说在学习本课前对此例子中修辞的理解, 再谈一下学习本课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用不同颜色做标注) 。其他同学可以上来质疑或补充。

(2) 教师课件展示视频 (雪碧广告) , 学生分析体会本节课所学修辞的妙处。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延伸拓展, 深化提高。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对比, 学生对修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赵红菊】我觉得这个环节老师的引导作用可以多发挥一些。给学生一些示范和引导。

【蒲新宇】那老师先给出一些生活中的修辞实例, 让学生来领会和分析。怎么样?

【柳立红】对啊!老师也应该和学生分享善于发现的眼睛。

最终设计:

(1) 分析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说出表达效果。 (PPT展示语句)

◇杭州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明确:大量叠音词的运用不但传神描摹出眼前的景象, 而且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

◇请问昆明市倡导的交通“四让”, 运用了哪些修辞?

车让人, 让出一份文明;

人让车, 让出一份安全;

车让车, 让出一份秩序;

人让人, 让出一份和谐。

明确:从语音上来说, 是排比和对偶, 有一种整齐匀称的美感;从词语运用角度讲, 车会“让”人, 是拟人;从句子组合的角度讲, 这又是运用了整句, 可以增强气势。

(2) 教师课件展示视频 (雪碧广告) , 学生分析体会本节课所学修辞的妙处。

(3)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在课下收集到的修辞例子, 先说一说在学习本课前对此例子中修辞的理解, 再谈一谈学习本课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用不同颜色做标注) 。其他学生可以质疑或补充。

2.对“学以致用, 灵动语言”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请学生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者周记本, 选择一段文字, 运用本课学到的修辞知识, 用红色笔在原文进行修改。生生互评, 教师点评。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学以致用, 灵动语言。在这里, 传统的作文本才是写作的真正阵地。

【赵红菊】既然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课, 在这个环节能不能加入信息技术的应用呢?

【蒲新宇】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要真正对教学有效才使用。

【柳立红】是啊, 不能为技术而技术。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实物投影有“原汁原味”的作用。

【蒲新宇】那就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 到讲台前实物投影。并进行修改说明。大家还可以一起再次进行修改提高。

【赵红菊】大家一起修改, 奇文共欣赏, 这样经过碰撞交流后, 修改的作品会丰富深刻得多。

最终设计:

请学生打开自己的作文本或者周记本, 自己选择一段文字, 运用本课学到的修辞知识, 用红色笔在原文进行修改。修改后学生小组交流展示, 再由小组推荐优秀作品, 到讲台前实物投影, 并进行修改说明。大家还可以一起再次进行修改提高。

3.在“课后作业, 拓展创新”环节的修改

原始设计:

(1) 请用学过的修辞知识在老师的博客里告诉大家“你高中生活中的幸福”。学生可以点评, 教师点评。

(2) 每天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修辞, 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同学们互相关注, 互相评价。

(3) 有兴趣的小组制作本课的PPT课件, 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中, 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可作为学校的课程资源予以保留。

思辨与升华:

【柳立红】本环节的定位是课后作业, 拓展创新。让修辞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最常用的微博。

【蒲新宇】我们可以让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以丰富学校的课程资源。

【柳立红】针对一个题目, 学生们运用修辞写出的文段, 更易于彼此交流借鉴。

【赵红菊】可是“你高中生活中的幸福”这个题目是不是太老旧没有新意了呢?

【蒲新宇】那伦敦奥运会已经开幕, 关注这个题目好不好?

【赵红菊】这个题目好。密切关注现实热点, 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 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柳立红】这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现代教育理念——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

最终设计:

(1) 奥运会已经打响, 请同学们运用在本节课所学到的修辞方法, 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写加油词。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的论坛中。同学之间可以互评, 教师点评。

(2) 每天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修辞, 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同学们互相关注, 互相评价。

(3) 有兴趣的小组制作本课的PPT课件, 上传到Moodle课程平台中, 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也可作为学校的课程资源予以保留。

●整合处在争论中愈加闪亮

【柳立红】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课, 亮点不是信息技术运用得是否多、是否新。

【蒲新宇】还是那句话, 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要真正对教学有效才使用。

【赵红菊】不仅要有效, 还得高效才使用。如果使用了信息技术, 和不使用一样, 甚至还不如不使用信息技术, 我们就不能用。

【蒲新宇】那我们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 来探讨哪个环节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以及使用哪种信息技术。

经过争论, 我们明确了自己团队教学设计的亮点, 也看到了信息技术在整合中的有效作用。

亮点一: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高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1) 例如, 在设计“走入文本”这一环节, 针对文本文字浅显但概念多的特点, 我们采用了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直观地展示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加深对文本的认知。

(2) 在“学以致用”环节, 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活学活用。运用了实物投影仪, 即时直观地展示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在“课后作业环节”, 因为一节课的容量不足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因此采用微博的形式让学生长期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生活化语文”这一理念。

亮点二: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 在“课前学案”环节中, 运用网络资源, 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 自主学习。

(2) 在“合作探究”环节中, 运用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功能, 合作探究。

(3) 在“课后作业”环节中, 运用微博, 探究创新。

●专业技能在竞赛中成长

【柳立红】我曾参加过市里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比赛, 也参加了省里举办的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 省里的NOC比赛给了我们一个演练的舞台, 以前的比赛使我积累了许多经验。所以, 我们才能在全国NOC活动比赛现场信心满满, 才能在比赛中迅速成长。

【赵红菊】我们三人我是大姐, 可在比赛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争论得面红耳赤, 没有一点姐姐妹妹谦和的样子。但我们这是为比赛, 为教学, 这是一种暴风雨式的争论, 就必然有轰雷炸想般的思维震撼。当我们为想到一个好思路而激动地握手拥抱时, 当我们为最终达成共识而心满意足地微笑时, 我想说, 我们不仅是姐妹, 更是教学阵地上的战友。

【蒲新宇】NOC活动公正公开, 使我由衷敬佩, 能参加这么好的比赛, 对我们来说太幸福了。我们和全国各地的教师高手过招, 三人争论提高, 评价其他团队, 又被其他团队评价, 这不是简单的幸福, 是教学成长和内心激荡的欢欣鼓舞。

后记:

感谢NOC活动, 给我们的教学成长以加速度。参加完比赛, 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NOC活动比赛经验交流, NOC活动全国组委会还到我们学校来调研, 诚恳地征询我们在比赛中的感受和建议。我们相信, 有了NOC活动, 一线教师在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道路上会走得愈加稳健。

竞赛远去, “风暴”不止。经历过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老师们, 都难以忘记三天的头脑风暴历程, 组员与组员, 团队与团队, 甚至团队与评委老师之间, “你来我往”, “针锋相对”, 颇有华山论剑之势。各团队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对话中, 修改完善自己的团队设计, “论剑”无所谓胜败, 重要的是成长。现我就来谈谈河北承德第一中学的三位老师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第一处修改:关于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笔者主张, 信息化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要“双赢”, 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教师价值与学生价值的平衡发挥。教师不能盲目追求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而隐身到教学活动之外;也无需在该牵着学生的手走一段的时候有意“撒手不管”, 不顾学生需求。

本处修改, 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向引领作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 是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性角色的批判性继承, 发展和丰富了教师角色的内涵。

●第二处修改:关于信息技术的运用

技术的先进性并不决定整合的有效性, 技术的恰当运用才是整合的关键。这个环节修改后让学生交流时运用实物投影, 那么, 需不需要投影?如果不运用投影设备, 那么生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小组的几位同学之间, 投影的运用可以把小组交流的成果与所有同学分享, 提高了课堂交流的深度与广度。因此, 投影的运用确为教学所需, 即使投影这一技术手段很陈旧, 也依然是有效的整合手段, 不是可有可无的。

●第三处修改:关于课堂拓展

网络教研 篇8

一、博客对于教研的作用

博客是一个网络日志, 从理解上讲, 博客是一种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博客作为网络的一种文化现象, 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那么, 教育博客在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1.教育博客扩大了教育教学研究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到教育博客与大家分享, 其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博客得到借鉴或者对教育博客所写到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评论, 开展一个自由动态的教研活动, 使教师们在阅读和讨论中获得提高。

2.教育博客可以推广创新的教学和教研形式。基于教育博客平台的课题研究, 教研活动调动所有参研人员各自扮演一个恰当的角色, 为教研或者课题研究做出贡献。传统的教学研究必须由学校出面组织, 也只有本校教师可以深度交流, 而教育博客广泛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和自由度, 为教师的沟通和分享, 也为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育博客可以带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育教学以及课堂教学的情况作出及时的反馈, 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教师上每一堂课总会有一些长处或者不足, 然而要是教师一个人把这些东西写下来, 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一堂课的实际情况, 更不可能把所得到的经验或者教训与大家分享, 写成教育博客可以使得更多的教师通过阅读教育博客获得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博客广泛传播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育心得为他人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层次网络

校园网络, 扩大校园网络集成平台建立校本教学和研究网络, 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教学和研究网络通常有主、教学资源、教育博客, 论坛和主题学习和研究网站等。调查发现, 建立校本教学和研究网络, 可以使校本教学和研究便于操作, 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将有助于平台作为教育改革的研究;有利于“学习”主题活动;有利于学校多学科协作;有利于建立校本研究梯队及和谐发展。

国家教研网络, 主要功能包括: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立体学科研究团队, 实现学科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新思考”网就属于典型的国家综合教研网。“新思考”网不仅注意及时发布最权威的新课改和教研信息, 而且有利于网络教研的开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专家的引领、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互动等原则, 栏目分类合理, 资源和链接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在线研讨”, 为国内知名的课程、教研专家与教师进行点对点或点对面的互动交流, 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QQ群开创学校教研工作新天地

QQ群在校本教研中有以下优势。

(一) 利用快捷性, 进行信息发布

QQ群发布信息, 快捷迅速, 具有即时性和直观性。学校原来一直使用黑板进行通知各种学校活动, 由于学校人多, 黑板较小, 在放学时候黑板根本被堵得严严实实看不见, 学校通知全靠教师们互相宣传。利用QQ群发布信息, 可以删减很多不必要的会议文件宣传, 节约大家的时间。

(二) 利用互动性, 开展讨论学习

QQ群的另一个特性是信息互动性, 利用互动的特性、直观性, 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和讨论学习。在传统教学教研中, 教研组常常要通过会议讨论单元内容, 每一个人要进行发言讨论备课内容, 然而这一过程往往是看起来很好而实际效果一般, 通过QQ群的互动作用, 教研组成员可以实时的上传自己认识和感受, 实现真正的集体备课。

1. 有效进行听课评课。

学校搞教研活动, 并不是每位教师都可以参加, 有时活动受年级、学科限制。那么其他年级或学科的教师不一定就有机会去听课, 因此利用没有空间限定的网络QQ群活动可以使更多的教师得到学习的机会, 同时又可以不妨碍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在群内自由地表达, 不需要像正式会那样, 大家都避开很多觉得难堪的话题。

2. 私密聊天、相互答疑。

QQ群相对博客、网站等网络平台有着灵活方便、互动性强、相对私密等许多优势。QQ群能互相看见都是谁在上面, 想跟谁谈就跟谁谈, 有什么疑难问题想请教某位教师, 就可以直接向对方发起临时聊天。这种灵活性的方式可以使教师的不同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同时教师利用Q群可以兼顾志趣, 进行网上教研。

四、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

网络研究主要平台指的是虚拟的地方进行网络教学和研究活动, 包括三个部分, 硬件、软件和人员。网站为教师提供各种软件, 为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和教师培训提供了便利。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 技术先进的优质课程资源。

网络教研的主体是教师, 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网络教学和研究活动来充实网络活动的内容, 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兴趣, 让网络研究为教学服务。网络教学的对象是学生, 网络会影响或改变教师的想法, 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 “网络教研”只是常规教研的一种辅助手段, 它绝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研活动, 它是传统教研活动的一个必要的补充。新时期的学校教研工作既要发挥传统教研方式的优势, 又要利用“网络教研”突破时空限制、自由灵活的优势, 两者只有协调互补, 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教研工作更科学、更有效率。

摘要: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新变革发生了空前的改变, 教育管理部门给学校电化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财力, 然而,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电化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很多教师, 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漠然, 对于学生上网谈网色变, 教师由于对网络技术陌生, 导致很多优秀教师在网络教研中成了哑巴, 他们对网络教研的抵触, 成为了网络教研开展的最大障碍。其实网络教研比传统教研更先进, 更自由, 本文就网络教研的几种常见形式进行分析。

我的网络教研 篇9

一、专家引领, 激发网络教研的情怀

一次, QQ的闪烁打破了我宁静的生活, 而我也因此结识了江苏省的刘老师。“王老师你们那儿彩旗多吗?”“彩旗作为运动会的入场必须品, 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 但运动会结束后就被闲置起来, 我们能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好彩旗, 使它焕发出更多的教育功能呢?”我边与刘老师交流, 边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是啊, 彩旗闲置在器械室半年之久了, 从未想起过对这一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那么, 应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彩旗?如何去开发彩旗功能?如何去创新教学?带着这些疑问, 我与刘老师畅谈至深夜。“你认真思考一下, 可以从跑、跳、投等多个层面创编实用、有效、学生喜爱的体育游戏。”认真倾听着、感悟着、思考着刘老师的话语, 我的思路也逐渐地清晰起来。

二、从细节入手, 开阔网络教研的视野

经过多次的课堂实践与研究, 在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 我创编出了“我是护旗手”、“我是指挥员”、“紧急集合”、“紧急行动”、“翻山越岭”、“穿越封锁线”、“勇往直前”、“空中截击”、“突出重围”、“胜利会师”等体育游戏。而且刘老师对每个游戏的目的、场地与器材、游戏方法、游戏规则、游戏提示等具体细节做了细致的分析, 给了我很多启迪, 使我认识到了在游戏创编中语言描述严谨性的重要。如, 在游戏“翻山越岭”中, 我设计的是两人一组用同一面彩旗进行“跑+跨越”的比赛, 在游戏实践中也没有发现不妥, 而刘老师对游戏中的学生安全问题提出了“全班按照男、女分为两大组……第一名学生开始起跑, 到达终点后, 裁判举手示意后第二名学生以同样方法继续, 这样依次进行”。游戏方法经过修改后, 虽然练习效果一致, 但是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游戏比赛中由于意外碰撞或者有人踢倒彩旗而造成身体伤害等问题, 使游戏设计更趋完善, 也更为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而且, 对游戏方法的语言描述也更为易懂、易学、易操作。在关于创编游戏的网络教研交流中, 我们碰撞思想、深入研讨, 解决了遇到的各种问题, 使我拓宽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反思的能力。

三、网络教研中的插图拍摄, 精益求精

“王老师, 能不能给每个游戏配上插图呢?”我的Q Q再次闪烁。因为正值北方的天气阴雨连绵, 我们学校的操场是简易的土场地, 连正常的体育课都无法顺利完成。“云南的天气四季如春, 你可以和那儿的张老师商讨一下。”在刘老师的帮助下, 我与张老师交流了每个游戏的设计理念、设计过程、游戏预想, 以及游戏插图的描述要求, 张老师欣然接受, 他在多次“磨合”后, 总共拍摄了108张游戏插图,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甚至校长在了解我们网上教研的情况后, 也提出了表扬与鼓励。当我感到张老师对游戏的理解、认识, 和拍摄的位置、角度、队形的组织等凸显不出游戏本身所要表达、描述的思想时, 我及时与刘老师、张老师进行短信和网上交流与沟通, 商讨了解决策略与方案, 对一些拍照细节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在之后的几天中, 张老师又精心拍摄了50余张游戏插图, 而这次拍摄的效果有了质的提高, 与创编的彩旗游戏相得益彰, 给人以直观、清晰、明了的视觉感受。

通过关于游戏插图的网络研究, 使我们在领悟中学会了调整和进步, 在尊重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 在虚心中学会了吸纳和提升, 在研讨中学会了反思与创造, 在合作中学会了成长。

四、网络教研, 凸显成效

网络教研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研修,教师平台

一、网络集体备课———直挂云帆济沧海

网络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 融合集体的力量进行再构思, 紧紧围绕着预设一生成一实践一反思一研讨一再实践的螺旋式, 以团体的方式改变教师较为封闭的个人备课形式, 充分体现群体智慧, 资源共享, 提升团队的教科研能力。

以笔者所在的五年级语文备课组为例, 教学人物单元《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 授课教师第一次试上后, 觉得效果不够理想。备课组其他教师建议———这样的长篇幅课文应抓主线, 可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彭总喜欢大黑骡子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喜欢大黑骡子, 为什么还要杀它?同样一道命令, 彭将军却下了三次, 这其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借助网络集体磨课, 授课教师二次授课后觉得收获颇丰, 写出教学反思, 再次形成教学设计定稿放在群内共享。网络集体备课有利于形成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 不断提升教学智慧。备课组成员可以将随时将教学资源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去, 形成备课组的动态的电子备课系统.通过不断更新、完善和积累, 就是十分完善的教学资源。

二、教育博客———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

1. 拓宽了教学的展示平台。

教育博客的操作简易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展示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日常的教学设计、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心得等记录到自己的教育博客中, 并且能够与更多的同行、学生或他人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分享与交流。如笔者在2009年就开始建立了个人教学博客, 加入圈子滁小课题研究之窗。

2. 拓宽教学的交流、联动平台。

教育博客打破了传统教研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老师们可以随时在网上参与研讨, 大大提高了对课堂教学交流的广度。下面以我自己2011年研课为例, 摘选瑶海教研博客上的部分文稿及跟帖内容 (见下页) 。

在博客中进行交流时, 老师们能更充分地思考, 也能通过网络对相关交流问题进行理论查找, 再发表自己的独特想法, 实现了零距离的交流, 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交流性与实效, 拓宽教学的平台。

三、QQ群主题研讨———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瑶海区教研室老师的引领下, 我加入了中国教师研修网中的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二群。教研主题是教研活动的灵魂.以有效地解答课程实施中的教师的困惑。主持人确立群里研讨的主题后, 发布教研的相关信息, 讨论之前还要求教师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预先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避免在讨论的时候东拉西扯没有实际的言论。教研群充满魅力凝聚了人气, 吸引了大批小学语文同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来。在开放、民主的气氛中不断将话题引向纵深。群中的管理员还对群里的研讨进行实录并发布, 即使未能参讨的成员寻找这些只言片语背后的价值, 一边阅读一边深入思考, 让思想沉淀。下面来看教研群关于如何提高阅读实效性的实录。 (教师A下午19:31:36) 望文思义, 我觉得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读书、学会阅读的教学。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读书, 学会理解, 学会作文, 学会做人……最后让学生形成概括、理解、欣赏、作文的能力。这就是阅读教学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教师B下午19:34:49)

在读中学习, 在读中理解文本。低年级阅读以指导朗读为主, 加强词语理解及搭配训练, 逐渐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尽量少讲解。细心欣赏这些思维碎片, 恰似在体味写者在某一阶段的教学感悟, 引发参与者的“头脑风暴”, 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教师之间智慧的点滴交流, 一定能积沙成丘, 集腋成裘。视频听评课、微博教研……小学语文主题教研的网络教研方式在不断推陈出新, 催人奋进、促人反思, 充分满足了教师群体自主发展、交流沟通的需求, 改变着教师的学习、工作方式,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书写负担, 促进教师群体的和谐, 将成为新时期教师成长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霞, 张成伟.依托QQ群进行网络教研[J].中小学电教, 2012, (7) :16-18.

上一篇:乡镇政府改革下一篇:VI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