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软件

2024-07-22

采集软件(精选九篇)

采集软件 篇1

一、审计软件在电子审计证据采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源于手工方式但并未高于手工方式。

对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 审计软件几乎能够采集到手工方式下所有的会计信息。但是相对手工方式而言, 审计软件对审计证据的采集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审计软件的开发也是按照传统手工审计的流程来进行的。相对于目前财务系统的发展而言, 审计软件还有一定差距,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基于财务报表的事后审计方式没有得到改进。

(二) 源于信息技术但并未紧跟信息技术。

在电子审计证据采集过程中, 审计软件对采集到的审计证据分析的已经比较透彻, 比如在执行具体审计之前就能实现各类预警, 提供各类审计分析工具和审计模型等。但这些分析和预警只不过是计算机程序按照人的命令去更快速、全面、准确地执行某些功能, 一些潜在的未知的信息还是很难被审计系统自行发现, 对信息的挖掘较浅显, 像关联分析、聚类分析、链接分析、数据可视化技术等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的潜在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了, 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OLAP动态联机分析技术等也已经得到了大量的运用, 但是这些信息技术在审计软件中运用的却很少。

(三) 某些电子审计证据无法取得。

目前审计软件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包括联网审计只是用于内部审计, 在社会审计中也只不过是用于特殊项目的监督和审计单位内部合作, 取证工作还是不能实时进行。电子商务的隐蔽性特点使得交易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电子审计证据采集失去了基础, 目前审计软件显然对这一情况还是束手无策。

(四) 安全问题仍待解决。

目前审计软件对于电子审计证据的采集只考虑了采集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比如用“只读不写”的采集方式, 在数据传输中使用数据加密技术等, 却没有考虑被审计单位在日常的经济活动处理中的数据通讯安全, 包括财务数据和网络安全信息。对于电子函证, 由于大量虚拟企业的存在, 函证是否能回复、被回复的函证信息是否安全可靠又是未知的。由于计算机舞弊通常具有智能性、隐蔽性、强损害性、快速性等特点, 可能在极短时间内对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造成重大危害。

二、审计软件在电子审计证据采集方面不足的原因分析

首先, 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对象发生了改变, 审计范围拓展、审计信息载体发生改变、审计线索变得模糊不清、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变得复杂。另外, 网络中的不稳定因素太多, 还会有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因此, 被审计单位审计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审计软件不敢轻易涉足。其次, 我国审计行业自身的缺陷使运用审计软件采集电子审计证据受到限制。我国审计质量本来不高, 法制不健全、行业竞争不公平、监管力度不够、社会监督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审计软件的发展空间受限, 联网审计以及持续审计等事中审计的优势在我国社会审计中并不明显。第三, 我国财务软件种类多, 软件数据库类型、编译结构不一致, 有些财务软件没有提供标准的数据文件或者全部的数据文件, 使得审计软件在采集证据时很难针对所有的财务软件。第四, 在实施联网审计时, 分析其成本和效益比较困难, 特别是无形效益。连续审计的成本由初始成本、实施成本和后续成本组成, 昂贵的成本使企业处于观望状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社会普遍的趋势, 事前事中审计过高的审计实施成本只能使得审计单位退而求其次。

三、审计软件在电子审计证据采集方面的改进建议

(一) 扩大电子审计证据采集范围。

电子审计证据采集范围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改变而相应的改变。信息化环境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情况下, 财务系统从采购、应付、销售、应收、存货、成本、固定资产等业务系统中实时采集数据, 并不断地更新财务系统内部的数据文件。这些数据文件主要有基础数据文件、主要数据文件和临时数据文件。在系统处理过程中, 除了基础数据文件基本不变之外, 主要数据文件和临时数据文件是不断更新的, 有的文件一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永远的消失了, 比如临时数据文件。这些数据文件动态地反映了信息系统处理会计信息的全过程。所以电子审计证据的采集从时间范围而言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定期的静态采集。另外, 电子审计证据在各业务子系统之间以及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之间是有关联的, 比如当销售、结算、收款事件发生时, 系统会根据销售发票文件、出库单文件、客户档案文件、收款单文件等按照一定的转账规则自动转换成凭证信息, 传递到总账系统的临时文件中去, 所以电子审计证据的采集从空间范围而言不应该仅限于财务系统而应该是整个的信息系统。

(二) 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

这里所指的安全措施包括电子审计证据采集前、传输过程中以及被采集到审计单位以后的整理工作。应该在电子审计证据的采集过程中制定有效的数据保护机制和存储机制, 保证采集前的电子审计证据没有丢失也没有被篡改, 保证采集到的是真实完整的电子审计证据。由于数据传输的不稳定,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应防止采集到的电子审计证据被截取、被篡改。当电子审计证据被采集到审计单位以后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数据转换和验证措施, 并进行有效的存储, 保证采集到的数据与被审计单位保持一致。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证数据的采集安全、数据传输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

(三) 规范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

严格规范财务软件的开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 尽量统一软件的数据库类型和编译结构, 至少提供较全面的标准数据文件。2010年, 财政部已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 以规范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编报财务报告行为。另外, 在实时监控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 ERP系统在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尽量保留电子数据处理过程的线索, 避免出现不留任何痕迹的交易, 尽量做到登记到电子账簿的每一笔重要交易, 审计软件都能够查找到相应的线索。

(四) 注重与先进技术结合。

审计软件的产生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 其发展当然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推动, 只有与先进的技术相结合, 审计软件的发展才不至于处于被动的追从地位。以下介绍几种与电子审计证据采集相关的计算机技术。1.数据库触发器技术, 主要是通过事件进行触发而被执行的, 存储过程可以通过存储过程名字被直接调用。可以用来限制用户操作, 安排审计轨迹。2.IP地址获取技术。IP地址是确认身份和地理位置的重要线索, 可以用来进行函证来源安全和外部网络数据安全的确认。3.磁盘映像拷贝技术, 可以获得原始数据的精确拷贝, 获得精确备份。可以用来取得可信和完整的电子审计证据。4.数据恢复和阅读技术, 主要用于把已删除或者通过格式化磁盘擦除的数字证据恢复出来, 并能够读取。可以将被破坏的电子审计证据重新恢复。5.数据签名和数字时间戳技术, 通过对数字对象进行登记, 来提供注册后特定事物存在于特定的日期和时间的证据, 可以用来留存审计轨迹。6.并行审计技术, 可以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对业务进行处理时实时采集电子审计证据。可以用来进行系统评价, 以及重要交易审计复核。7.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潜在审计线索的挖掘和大量审计信息的分析。8.网络监控技术, 目前已经有很多网络监控软件。可以解决电子审计证据的网络安全问题。

综上, 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不断的发展, 这一发展将突破企业内部财务业务一体化而逐渐将这一协同功能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系统甚至社会相关部门, 因此审计软件必须克服自身的弊端, 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 在学术界、审计界、软件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 扫除对审计工作带来阻挠的一切障碍。

海关通用数据采集软件操作步骤 篇2

从上海华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网站的下载空间里下载第9项:通用数据采集软件V2.4 下载站:http://&id=17 下载完--安装

双击通用数据采集软件(一般纳税人)软件 登录口令:123456 1、增企业――填写企业名称和税号—确定

2、点目录中“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新增报表—选择会计期间(以做帐所属的会计期间为准)—确定

3、双击专用缴款书号码下面的格子

出现:

根据"上海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交款书"来填写:

①专用缴款书号码:为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右上角22位;――②进口口岸代码:为①专用缴款书号码的前4位数据(例:2248);――③进口口岸名称:为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的印章(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山海关);――④填发日期:缴款书上的日期;――⑤税款金额:缴款书上的税额。填完点保存并新增—把之前填的内容再输入一次—点确定—点取消。

4、数据申报—点指定的路径—选择要保存的路径—开始导出

5、清单打印-打印出来和专用缴款书粘贴在一起保存

打开网上报税软件:

6、在网上报税软件打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附表”-点向导的第4步如有《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输入的发票清单,按附件添加—添加刚才保存的文件(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导出的文件)

测井采集软件的多进程并行设计 篇3

现代测井采集软件按功能可分为参数管理、实时测井、射孔取芯、系统诊断、数据处理、现场解释、辅助应用、远程监控等几部分。其中单实时测井部分就可分为实时显示, 实时打印, 数据记录, 仪器刻度, 仪器控制、状态显示等功能。所有的功能并不是单一的, 它们交织在一起, 相互协调工作。由此可见采集软件功能的多样性和系统的复杂性。以往的单核心计算机已经不能完全胜任, 近几年多核心计算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如果能够在我们的测井采集软件系统中使用, 能在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2 现状分析

测井地面系统由最初的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发展到今天的成像测井系统、远程测井系统, 它的发展得益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由于计算机的出现才出现了数字测井, 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才有了数控测井, 由于高速、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像采集系统。测井技术的下游, 对测井资料的需求水平, 也越来越高。由最初的仅仅用于确定储层, 到划分油水层、定量计算油水含量、单井储层性质描述、区域储层描述。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对测井资料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以往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开发手段有时已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我们技术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发出能充分满足油田需要的测井采集软件系统。

当前, 多核心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办公桌面及家庭[1], 可见其技术成熟程度很高了。然而, 它在测井地面采集软件方面的应用几乎刚刚开始, 即使有些测井地面采集系统, 已经安装了此类计算机, 但原有的测井采集软件, 并不能高效而充分地利用多核计算机的资源, 原来的软件体系结构并不适合多核心计算机处理。

以往的串行程序设计模式, 除了不能充分利用多核心计算机资源外, 对测井地面采集软件系统, 更为致命的弱点是, 不能满足多计算机联合测井、远程监控或诊断。如果满足目前测井的全部功能需要, 对于整个系统运行安全性也没有足够的保障。以上诸多问题, 若是采用多进程并行设计, 并采用多核心计算机, 便可逐一解决。

3 多核心并行程序设计方法

在利用多核心计算机资源方面, 可以采用多线程技术[2]来解决。它能够解决多核心计算机资源充分被应用的问题, 但当随着系统功能的扩展, 程序设计也越来越庞杂, 此时系统能否长时间安全运行便是一个考验。但同一套软件是否能适应多机联合工作和能否支持远程工作, 却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关于多进程并行程序设计简单介绍如下:

多核并行软件开发的四个阶段[3] (

3.1 划分 (Partitioning) :分解成小的任务, 开拓并发性;

3.2 通讯 (Communication) :确定诸任务间的数据交换, 监测划分的合理性;

3.3 组合 (Agglomeration) :依据任务的局部性, 组合成更大的任务;

3.4 映射 (Mapping) :将每个任务分配到处理器上, 提高算法的性能。

4 测井采集软件多进程并行设计

关于测井地面采集软件系统, 我们首先进行划分, 将整个采集软件分为系统、测前、测井、测后四个部分。

系统:仪器库管理, 作业表管理, 系统参数等;

测前:工程信息管理、井场信息管理等;

测井:测井主控, 数据管理, 实时采集, 实时显示打印, 原始数据记录, 工程数据记录, 仪器刻度, 仪器服务程序 (多个) , 状态显示, 操作日志等;

测后:预处理 (曲线滤波、校深、平差、拼接、合并) , 特殊处理, 现场快速解释, 综合出图, 格式转换等;

由以上四个大的分类可以细分为若干个进程 (程序) 来实现。其中系统、测前、测后各进行间属于弱通讯连接, 主要通过文件方式、且非实时通讯。因此关于通讯重点在测井部分。实时测井部分的进程划分和通讯简图如图1所示。

由此我们完成了实时测井部分的通讯连接和组合, 各程序模块可以分配到系统中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中, 从而实现了多计算机联合作业, 以及网络作业的要求。

资源分配:系统的调度中心是测井主控, 它通过作业表, 负责所有进程的启动、运行和消亡。然而系统真正的核心却是数据管理, 系统能否健康稳定运行, 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它的功能设计得尽可能简洁、单一, 并赋予较高的优先级, 可以单独占有一颗CPU核心。负责数据的接收、整理、分发和网络传送。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记录和测井仪器应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其他进程由于实时性要求较低, 运行工作不是很饱满的进程可以合用CPU核心。之所以将这些功能也细分为进程, 是可以将它们单独运行于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上, 以方便实现远程测井、远程监控和远程诊断, 而不用单独为远程计算机开发新的程序。

安全性分析:以往的串行设计中, 无法解决多核心计算机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同时如果系统中某一部分出现问题, 整个系统将会崩溃或终止。利用多线程编程设计能够较好地解决多核心计算机资源利用问题, 但同样具有安全隐患;因为多线程设计的程序可以指定使用特定CPU核心, 但它们是共用系统寄存器和分配的内存。同时可能出现部分程序故障导致系统崩溃的发生, 尤其在系统功能更复杂时。而多进程设计的程序, 它的寄存器和运行内存都是独立保护模式下的。不受其他程序状况的影响, 只要系统的数据管理模块健康运行, 就不会出现被其他进程的问题所碍情况。

5 优势

此设计解决了多核心计算机资源应用问题, 提高了测井地面采集软件系统安全性, 为多计算机联合作业, 远程测井、远程监控、远程诊断等提供了条件。这是以往的任何设计无法完成的。而且在测井界, 成像测井趋于成熟。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远程测井, 远程专家诊断等应用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恰好此种设计为这一趋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 结论

此种设计思想符合当前测井地面采集软件的发展趋势, 符合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对新一代测井地面采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多核计算与程序设计周伟明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

[2]多核程序设计技术:通过软件多线程提升性能阿克特等 (作者) , 李宝峰等 (译者)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03出版)

采集软件 篇4

一、制度建设情况

二、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各自的职责。一是成立工作专班。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工作量大。为确保此项工作统一协调指挥,统一工作目标,县局成立了由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xxx、xx、纪检监察员xxx任副组长,县局业务股(室)及分局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征管股,由副局长xx兼任办公室主任。二是明确职责。县局班子成员带领业务股室包片到x个分局,明确股室、分局的上线工作职责,分管领导带领业务股室定期到分局协助、指导和督办。三是统一标准。县局征管股将《核心软件上线基础信息采集标准与etax系统录入窗口对照表》、数据清理要求、信息录入标准等及时分发到各分局,保证纳税户清理、资料采集录入不走弯路。

(二)统筹安排,工作推进求实。我局将整个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划分为信息采集、录入、检查、整改四个阶段,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分局,责任明确到人。在信息录入过程中,为了保证征管信息的质量,第二分局的干部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采取双录双审的保守方法,一人口述,一人录入,录入完毕,交换岗位再复核一遍,数字逐个核对,表格逐张审核;第三分局为了确保纳税人的银行账号、电话号码、土地等资料真实准确,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专门派人到工商、土管部门借出xx、xx、xxx个乡纳税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复印,仅复印费就花了xxx元左右。

(三)加强指导,解决问题扎实。为切实解决好各基层分局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难,县局领导分片包干到分局,多次带业务股室到分局了解征管信息收集和录入进度情况,要求分局在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中,杜绝出现上报拖沓、隐瞒不报或擅自处理而导致信息失真的现象。县局班子为了缓解第三分局人员不足的矛盾,x次抽调xxx股、xxx股、xxx股、xxx中心的人员帮助分局录入纳税人资料,每次下去就是一个星期。同时,县局领导还征求分局的意见和建议,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辅导和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县局召集xx股、xx中心、xx股、xx室的人员集体研究讨论;仍解决不了的及时向州局业务科室请示、汇报。

(四)强化学习,辅导培训做实。我局将省、州局关于征管软件上线和征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有关要求、标准、办法收集整理后,由县局征管股、县局信息中心共同组织机关和分局干部进行征管核心软件操作培训,让一线人员尽快熟练掌握新征管软件的操作步骤、征管流程及权限分配。

(五)更新设备,网络硬件落实。县局本着厉行节约、合理规划、全面保障的原则,及时向xx局上报了征管核心软件上线基础建设方案,收到批复后,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迅速落实方案,按程序做好设备的购置和工程的招投标工作。由于新版征管软件对客户端机的要求较高,为满足新征管软件上线运行对硬件配置的要求,在县局经费紧张的情况,挤出资金为分局配备xx台计算机和x台打印机。同时,对原有部分计算机进行了升级和整合,达到了基层税收管理员和业务股室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目标,满足了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过程中各项资料及时录入、审核和运行的要求。

(六)明确责任,加强检查,严格兑现。x月xx日至xx日,我局以xxx副局长为组长,抽xxx股、xxx股、xxx股人员共xx人成立检查专班,将检查的内容和职责进行了分工,分别对3个分局前一阶段的征管资料采集、数据录入与维护、漏征漏管工作进行了检查,并向县局党组写出了专题检查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县局党组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及时督办,针对查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经济惩戒。

三、主要成效

(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运行,涵盖了税务登记、征收监控、税务稽查、发票管理、税务执行及其他税收日常工作处理等业务功能,并通过工作流程将各

项业务贯穿一起,形成了对纳税人和地税机关、地税干部的有效监控体系,规范了征纳双方的行为。

(二)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要求每个地税干部的工作都按规定的程序、方法完成,过去随意性的执法行为在新征管软件中受到了有效制约,实现了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程序管人的跨越,税收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三)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提高了税收行政管理效率。新征管软件的应用,使地税系统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数据存放高度集中,信息数据网络传输,实现了资源与信息的高度共享。需要的各种数据,通过征管软件系统查询,可以随时知道每个分局、每个纳税人的相关情况,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也为基层税收管理员、信息中心人员减少工作和操作失误。

(四)核心征管软件的上线运行,促使了地税干部加强自身业务技能的学习、强化工作责任心和接受新知识的求知欲望,在税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提高业务素质,不与时俱进,必将为地税日臻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所淘汰。

四、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一线地税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年龄结构老化,核心征管软件的运用熟练程度不高;二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录入数据的过程中人为造成录入的数据有差错。

(二)核心征管软件中,个体户的双定核定数据录入后,计算生成的数据有误,这是征管软件自身存在的问题。

(三)录入人员普遍反映,核心征管软件上线资料录入期间,由于网络不畅,使日常开票办税工作和征管数据录入工作效率受影响。

五、责任追究情况

根据我们这次对各分局征管信息采集录入的检查结果,对照《xx县地方税务局核心征管软件上线实施方案》所规定的追究事项,实行了责任追究,其中:第x分局人平扣款xxx元,第x分局人平扣款xxx元,第x分局人平扣款xx

x元。所扣款项已由县局xxx股通知机关财务室发工资时统一扣除。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县局征管部门根据软件要求,统一确定数据采集的各类表单、具体指标和标准;县局信息中心定期向征管股和各分局反馈软件采集数据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修改数据采集口径。数据采集人员要熟练掌握正确的采集和审核方法,对所采集的各项数据应及时下户调查核实,及时补充漏项、缺项,纠正错项,保证各项数据完整、准确。

2、进一步落实征管软件信息管理办法,根据工作实际,对各分局开展不定期的征管纸质数据与电子数据日常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下达不合格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疏于管理、问题较多的单位实行通报。

3、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开展税务登记与工商、国税管户差异核查,对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工商业户要登记管理到位。

4、加强核心征管软件操作的培训力度,使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熟悉征管软件具体的操作流程,掌握征管软件各模块所涉及的重点数据内容等,让分局税收管理员能及时准确地录入、修改错误数据,全面、动态监控纳税人情况。

5、加强税源控管,积极深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开展税源调查,加强税源测籍与监控,督促纳税人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和报送各种报表、资料。

6、加强对个体工商户税收的管理,摸清税源底数,清理漏征漏管户,减少跑、冒、滴、漏,对经营规模较大的纳税大户开展典型调查,严格按照《城乡个体工商业户定期定额管理理办法》定税并管理到位。

采集软件 篇5

医药城采购的摄像头为美国Pelco品牌的IP摄像头, 该摄像头安装在某个地方后, 为摄像头配置IP地址, 端口号和设备号三个参数后, 即可通过这三个参数管理它。视频采集中间件组件最后被整合进智能楼宇平台, 并以Web的形式向外提供服务, 摄像头驱动是以C++的形式提供的, 为了能方便的调用C++, 并向Web等外部调用提供服务, 就需要在驱动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并以独立的中间件组件的形式向外提供服务。

驱动程序为C++API, 为了做成独立的中间件组件给WEB或者第三方调用, 中间件组件采用Microsoft Active X技术, Active X是一个开放的集成平台[1], 为开发人员、用户和Web生产商提供了一个快速而简便的在Internet和Intranet创建程序集成和内容的方法。使用Active X, 可轻松方便的在Web页中实现控件交互以及复杂程序, 并可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调用, 因此在设计Active X接口函数时遵循的设计思想是通用性和规范性。

1 系统实现

1.1 创建视频采集中间件项目

新建【MFC Active X控件】类型项目, 输入工程名wgm Camera, 下一步, 通过向导默认设置进入第四步, 勾除【有“关于”对话框】, 点击完成, 至此Active X的基础框架部分已经创建完成, 系统生成了如下图1框架文件。

1.2 环境配置

1) 配置VC环境

为了能实现在Active X中C++调用Pelco驱动程序, 必须配置C++库文件的路径, 右击wgm Camera工程, 在【属性】中选择【配置属性→VC++目录→库目录】输入“c:PelcoLibsrelease”, 即Pelco摄像头驱动所在的库文件目录。选择【C/C++→代码生成】, 设置运行库为多线程 (/MT) , 选择【链接器→输入】设置附加依赖项为lib Pelco APIViewer.lib;Pelco APICommon.lib;PTZControl Wrapper.lib;这几个文件非常重要, 作为显示摄像头视频和控制摄像头关键库文件。选择【清单工具→输入和输出】, 设置嵌入清单为否, 不自动生成嵌入清单。设置Windows环境变量, 在Path中加入Pelco驱动所在的目录, 这样便于注册控件的时候找到相应的DLL文件。

2) 添加中间件外部调用接口

向外暴露接口可以让用户调用Active X提供的API来驱动摄像头, 所以在设计暴露接口时应考虑到外界调用的可操控性, 在设计API时主要考虑到摄像头通用工作流程, 如开启摄像头, 采集视频播放, 暂停等常规操作以及控制摄像头视角的向下, 向上, 向左以及向右等云台操作, 同时还要考虑Active X调用规范, 所以对调用参数是有要求的。在类视图中展开wgm Camera Lib后右击_Dwgm Camera后, 点击添加→添加方法。

中间件组件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在Cwgm Camera Ctrl构造函数中首先初始化Pelco APIViewer指针, 然后得到当前时间戳TimeStamp, 接着构造摄像头控制器PTZControl Wrapper, 设置摄像头API的插件工作目录进入就绪状态。调用Begin Stream Inner (BSTR ip Address, BSTR port, BSTR dev No) 准备视频捕获工作流程, 首先设置视频显示句柄, 把Active X容器界面作为视频采集显示窗口, 然后调用char*ip1=_com_util::Convert BSTRTo String (ip Address) 转换数据类型, 接着调用_p Viewer→Start Stream ("NOW", "INFINITE", ip1, port1, dev No1, "", "", "", NULL) 准备捕获视频, 最后通过_p Viewer→Play Forward (psz Ses Id, 1.0) 捕获视频并显示, 用户通过控制调整摄像头的角度, 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3) Active X的安全问题

由于浏览器的安全设置会导致用户每次访问视频采集中间件都会出现安全提示[2], 用户体验会变差, 通过以下步骤可解决安全提示:MFC写的Active X中需直接修改注册表, mfc实现的ocx, 同时要在app实现文件中包括两个常量和重写两个方法

const CATID CATID_Safe For Initializing={0x7dd95802, 0x9882, 0x11cf, {0x9f, 0xa9, 0x00, 0xaa, 0x00, 0x6c, 0x42, 0xc4}};

const CATID CATID_Safe For Initializing={0x7dd95802, 0x9882, 0x11cf, {0x9f, 0xa9, 0x00, 0xaa, 0x00, 0x6c, 0x42, 0xc4}};

重写Register CLSIDIn Category和Un Register CLSIDIn Category方法[3]。

2 系统部署打包

2.1 对中间件进行数字签名

没有进行数字签名的Active X, 在运行过程中, 浏览器会进行阻止, 所以Active X发布时要进行数字签名, 正规的数字证书价格不菲, 这里可以搜寻CA机构颁布的免费证书或者利用工具Make Cert制作一个测试证书。这里采用make Cab对中间件进行数字签名, 签名完成后可以用chktrust wgm Carema.ocx进行验证。

2.2 编写部署脚本

经过数字签名的中间件控件无法独立运行, 还涉及到很多相关文件支持, 制作成批处理简化安装, 以下是打包安装批处理脚本。

3 测试结果

这里选取了IP为192.168.9.181, 端口号为49152, 设备号为7的摄像头和IP为192.168.9.183, 端口号为49152, 设备号为9的两台Pelco IP摄像头进行测试, Web页面测试代码:

测试结果表明, 基于IP摄像头视频数据采集中间件被Web调用性能很稳定, 数据传输流畅, 完全适合工业应用。

4 结论

本文描述了基于Active X技术的Pelco摄像头视频采集中间件的设计, 开发, 实现, 安全处理以及最后的数字签名和部署。主要解决了在WEB端调用视频中间件完成控制和显示IP摄像头的视频数据问题, 测试结果表明, 该中间件被集成在智能化楼宇系统表现稳定, 性能可靠, 视频数据传输显示非常流畅, 该系统已在医药城成功部署运行。

参考文献

[1]尹成, 颜陈刚.Visual C++2010开发权威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插件式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篇6

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企业对于能耗精确控制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在实施能耗数据采集的过程中, 需应用各种各样的能耗计量仪表, 然而各种仪表的通信接口以及通信协议各式各样, 并且在项目实施和软件的运行过程中随时都会添加新的仪表和设备。因此, 在能耗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的设计过程中可引入了插件式开发的思路来实现上位机软件的开发。

1 插件式开发简介

1.1 插件式开发本质

插件式开发的本质在于不修改宿主程序主体的情况下能够方便实现对软件功能的扩展与加强, 当宿主程序中定义好插件接口之后, 将插件的接口发布公开, 插件开发人员就可以根据接口的定义规范开发自己的插件来解决一些原先操作上的不便或增加新的功能, 实现“即插即用”的软件开发[1]。

1.2 插件式软件结构

插件式开发将一个软件项目分为主程序和插件两部分, 只需通过接口即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要实现这种结构的软件开发就必须定义两个标准接口, 一个为由宿主程序所实现的主程序扩展接口, 一个为插件所实现的插件接口。

一个完整的插件式程序包含:

(1) 插件。插件是遵循宿主程序预定义的统一接口规范开发出来的、可以独立完成某个或一系列特定功能的模块。插件模块通常都需要由宿主程序先加载注册后才能运行工作, 不能脱离主程序独立运行。

(2) 主程序。主程序是一个能够独立运行的可执行程序或者服务程序。它定义了插件的接口, 是使插件能够正常运行的环境, 为插件提供基本服务, 管理插件的注册和控制插件的运行。作为整个整个系统的基础, 它的主要功能有:负责启动整个系统, 保证所有系统注册插件的正常运行;负责管理插件的加载注册和卸载行为, 完成插件接口的初始化;负责向插件接口的定义, 通过接口调用插件函数。

(3) 接口。接口作为连接宿主程序与插件的纽带, 由软件开发人员设计开发宿主程序的时候预先定义在宿主程序中, 然后提供给插件开发人员。插件开发人员根据系统插件接口的规范编写实现具体的插件功能。

插件、主程序、接口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1.3 插件式软件的优点

插件式相比传统的软件, 能够随时根据预先定义的接口进行操作或者是功能上的扩展, 实现即插即用的软件开发。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增强软件扩展性:软件发布后不必重新编软件只需要按照已定义的插件接口规范就能按需开发对应的功能插件, 即可实现对软件功能进行扩充和升级。

(2) 易维护和复用性:插件作为独立的功能模块易于管理与维护, 并可在多个业务系统中重用。

2 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设计与实现

2.1 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根据插件式软件的结构特点, 把能耗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从结构上分为主程序和插件两部分。主程序部分负责管理各种设备通信插件、数据解析插件和数据转发插件, 保证整个上位机软件的正常工作;插件部分主要是实现各种插件的功能模块。这里, 将软件中插件分为三个种类:

(1) 设备通信插件。在企业能耗数据采集的实施过程中, 各仪表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通讯模式包括以太网方式、无线电台方式、GPRS通讯方式和基于串口的Modem通讯方式。每种通讯模式都以插件的方式实现, 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加载注册即可正常使用。

(2) 数据解析插件。在实施企业能耗采集的过程中增加的各种新的仪表, 各种能耗计量仪表的数据通信协议都有各自的特点, 导致数据解析的方式也就各有区别, 所以主程序定义好数据解析接口的规范, 每增加一种新的仪表只需要针对性地实现一种新的插件就可以完成数据解析的功能需求, 而不需要每次都重新修改并编译一次主程序。

(3) 数据转发插件。能耗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只是将各种能耗数据从仪表采集解析并存储在上位机服务器的中间数据库中, 最终的目的是要将得到的能耗数据依照给定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协议》打包转发至省级或更上一级的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数据库。而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协议标准, 所以需要针对每种不同的传输协议开发一个数据转发插件以实现数据的转发功能。

2.2 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的实现

根据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的要求, 需要先进行主程序的开发, 明确主程序所要完成的功能, 然后再根据需求建立接口, 申明插件接口的功能。插件开发人员只需要继承主程序提供的接口, 根据实际的需求完成插件的开发即可。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的基本开发流程为:

(1) 新建一个类库定义插件接口, 包括选择数据传输方式的接口、进行不同仪表数据包解析的接口、数据转发上传接口、采集参数设备接口等。插件接口定义的关键代码为:

3 结语

在插件开发的过程中, 实现方式多样, 可选择的开发语言也是多样的。选择C#作为开发语言, DLL方式作为插件实现方式[2], 顺利实现了“即插即用”能耗数据采集上位机软件的开发, 提高了程序的扩展性, 使程序维护更加方便, 满足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添加新设备仪表的要求, 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

摘要:应用插件开发的思想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即插即用”性能的能耗数据采集软件, 满足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添加新设备仪表的要求。

关键词:插件,稳定性,扩展性,即插即用

参考文献

[1]姜振宇.基于插件平台的软件开发过程研究[J].微型机与应用, 2007

采集软件 篇7

Visual Basic 6.0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该工具具有良好的界面设计能力, 可以使程序设计人员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串口通信程序, 并且能够轻易的使用ADO DATA控件或者ADO对象模型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从而可以将从串口得到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

利用VB设计串口通信程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MSComm串口控件, 二是调用Windows API函数。在时间应用中, 使用MSComm控件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用较少的代码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从而使编程效率大大提高。

本文主要是针对多路信号采集系统, 利用VB 6.0工具设计了一个用户应用软件, 其界面如图1所示。该软件使用MSComm控件实现信号采集系统与PC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可以向信号采集系统发送控制信息, 同时也能够将接收到的数据实时显示, 并使用Picturebox控件实现绘制数据曲线, 再通过ADO对象模型将数据保存到Access数据库中。

2 用户软件的整体设计

多路信号采集系统由AT89S51单片机和模数转换芯片TLC2543等构成, 输入的模拟量为一些工业上常用的非高速变化信号, 例如温度、压力等。用户应用软件是利用VB工具和Access 2003联合开发完成的, 其整体设计框图如图2所示。

3 用户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用户应用软件主要包含4方面功能, 分别是:参数设置、串口通信、实时曲线的绘制、数据的存储。如何实现这4方面的功能是本设计的重点内容。

3.1 参数设置功能的实现

用户应用软件中通过对通道、通信速率、端口、信号类型、信号方式进行设置, 以实现多路信号采集系统的参数设定。其中, 在通道选项中有01通道-08通道八个通道, 端口选项中有COM1-COM8八个串口, 信号类型中有电压、热电偶、开关量三个选项, 信号方式选项中对应电压有0-10V、0-5V、-10V-10V、-5V-5V, 对应热电偶选项有K (<1000!) 、K (≥1000!) , 对应开关量有0-5V、0-12V、0-24V, 这些选项可供用户选择, 由此选定需要的参数。

用户设置好相应参数后, 单击“发送设置参数”命令按钮, 将该设置信息通过串口发送给多路信号采集系统的主控制器AT89S51单片机, 由单片机调用采集程序中的相关函数, 完成用户对参数的设置要求。

3.2 串口通信功能的实现

串行通信控件MSComm是微软公司提供的简化Windows下串行通信编程的Active X控件, 它可以实现通过串行端口传输和接收数据, 为应用程序提供串行通信功能。它提供了两种处理通信的方式:一是事件驱动方式, 一是查询方式, 本文中选用的是前者。该方式相当于一般程序设计中的中断方式。当串口发生事件或者产生错误时, MSComm控件会产生On Comm事件, 用户程序可以捕获该事件并进行相应处理。这种方式是处理VB与PC机之间进行交互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大多情况下, 当事件发生时程序应该能处理它, 比如说, 当串口从缓冲区中接收到一个字符时, 程就都可以使用MSComm控件的On Comm事件进行事件触发, 以处理这些通信事件;On Comm事件还可以用来检查和处理通信错误。在程序的每个关键功能执行之后, 可以通过查看Comm Event属性的值来查询事件和错误。

在程序设计中, 可以在OnComm事件处理函数中加入自己的处理代码, 一旦事件发生即可自动执行这段程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程序响应及时, 可靠性高。

在VB中串口通信功能的实现按如下步骤来进行:

(1) 添加MSComm控件, 因为该控件是非标准控件, 因此需要先把它加入到工具箱中。

(2) 设置通信端口号码, 即CommPort属性设置为程序中端口部分所选定的参数值。

(3) 设置传输速度等参数, 即Settings属性。传输速率为用户在程序中设定的值, 没有奇偶校验位, 8位数据位, 1位停止位。

(4) 打开通信端口, 即PortOpen属性设成True。

(5) 送出字符串或读入字符串, 由Input及Output属性实现。

(6) 串口通信完成后, 将通信端口关闭, 即将Port Open属性设置成False。

3.3 曲线绘制功能的实现

VB中PictureBox控件可以用来加载图片、显示文字、画图等, 本文使用该控件绘制曲线。首先需要PictureBox控件的一些属性进行设置, 如下:

接下来使用Line方法 (用于画线、画线段) 建立曲线x、y坐标及相应箭头, 使用Pset方法来画点以定义刻度, 使用Print方法在控件上显示“x”、“y”坐标轴标号及数据单位。最后, 用Line方法实现实时数据曲线的绘制。

3.4 数据存储功能的实现

VB具有强大的数据访问功能, ADO对象模型就是其提供的连接用户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一座桥梁, 它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访问和更新数据源的操作。ADO对象模型由众多对象和集合组成, 包括Connection, Command, Recordset, Parameter, Field, Property和Error七个对象, 本文将用到的是前三种对象。

实现数据存储功能的设计步骤如下:

(1) 引用ADO的类型库。应用ADO对象模型前, 需要将ADO函数库设置为引用项目, 即单击“工程”菜单中的“引用”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选择。

(2) 声明Connection对象和Recordset对象。

(3) 创建对象的一个实例, 即Set cn=New Connection以及Set rs=New Recordset。

(4) 设置Connection对象的ConnectionString属性, 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方法是:cn.ConnectionString="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多路信号采集数据.mdb"。

(5) 使用open方法打开连接, 即cn.open。

(6) 使用open方法打开记录集, 即rs.Open"数据信息", cn, adOpenKeyset ad Lock Optimistic。

(7) 使用Recordset对象的Add New、Updata方法实现将数据存储到“多路信号采集数据.mdb”对应的数据库中。

(8) 使用close方法关闭Connection对象与物理数据源的连接, 并释放与之关联的系统资源。

4 总结

本文使用VB语言和Access数据库联合设计用户应用软件, 具有编程相对容易, 程序实现简单, 减轻了软件设计者的工作量, 并且该软件操作方便, 易于对通信对象进行控制, 解决了多路信号采集系统的参数设定、数据接收、数据实时显示、数据曲线绘制以及数据存储, 基本满足了用户对测量数据处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阿奇.Visual Basic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瑜, 韩玉杰, 闵昆龙.基于VB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J].林业机械与土木设备, 2007 (1) :29-30.

[3]李长林.Visual Basic串口通信技术与典型事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加密站七要素采集器测试软件的应用 篇8

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气象自动站已经逐步取代人工观测点成为气象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气象自动站是通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等多项高新技术与气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 体现了现代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为气象监测提供了丰富、便捷的数据资料。自动站采集的信息, 对资料共享及服务产品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密站七要素采集器测试软件的应用

点击开始菜单, 运行加密站七要素采集器测试软件。

打开软件后, 进行串口设置, USB转串口使用哪个端口就设置相应的端口, 其它数值都不用更改。设置如下:端口号com2波特率4800奇偶校验位N数据位8停止位1。

下面是对采集器参数设置, 几要素就在相应前面打“对号”

说明一下, 设置成功之后进行保存。

下面就可以与采集器通讯了, 方法如下。以上设置完成后, 点击软件右侧的“连接”按钮。

显示与采集器连接正常。

电脑与采集器连接正常, 下面就可以对采集器进行参数设置、对时、清空等等一些右侧的命令。

备注:

对采集器进行参数设置时需要对采集器的左下角的k1位置的两个针脚“短接”。这样参数设置才会成功。

读取数据, 点击软件上面的按钮。这样就可以看到实时数据是否正确。如下图所示:

查看电脑时候端口方法如下:

我的电脑——右键——管理——设备管理器——端口

三、结束语

随着气象事业不断发展, 加密自动站建立增多要求我们熟练掌握测试软件的应用, 在此与大家互相交流, 互相学习, 共同努力提高我们气象业务工作的能力, 加强我们的气象业务水平, 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准确、优质的气象服务。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加密站七要素采集器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采集软件 篇9

关键词:QNX图像采集,系统定制,驱动开发

1 前沿

随着工控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工业领域中的大数据量视频数据采集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QNX Neutrino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功能全面、运行稳健的操作系统, 其真正的微内核设计和模块化架构可帮助使用者以极低的成本创建高度优化和超可靠的系统。基于QNX操作系统进行视频数据采集可有效满足工业环境对实时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但QNX作为一款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也存在开发难度大, 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如何能够快速开发基于QNX的工业摄像机使用的驱动程序模块推广应用QNX系统的重要基础。

2 QNX系统介绍

QNX是一个分布式、微内核、抢占式、多用户、多任务、可嵌入式的实时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电信、航天仪器、工业自动化等方面[1]。QNX有独特的微内核和进程管理单元, 以及基于消息传递的进程通信机制, 同时采用内核调度的抢占式优先级进程管理, 使得系统保证在任务时间内完成对上下文的快速切换, 具有极好的实时性。在QNX Neutrino环境下, 所有驱动程序、应用程序、协议栈和文件系统都在内核以外的内存受保护的用户空间内安全运行。QNX操作系统符合POSIX基本标准和实时标准, 使其应用可以方便的进行移植。QNX的微内核仅提供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中断处理和底层网络通信等4中服务。

QNX设备驱动与其他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有所不同, 其驱动程序与内核运行在不同的地址空间中, 即设备驱动无需编译到内核中去, 而是由QNX特有的资源管理器管理, 资源管理器负责给不同类型的设备提供接口。同时, 不同的设备驱动还可以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 经过进程管理器, 将消息传递给其他设备驱动。QNX的网络驱动核心是Network Manager, 应用程序调用函数库中的函数, 通过消息传递机制访问资源管理器, 并通过TCP/IP协议调用资源管理器中的函数与驱动程序进行连接。网络驱动模块的原理图如图1 所示。

3 QNX系统定制

开发QNX驱动程序前首先需要定制系统, 其过程为:构建Buildfile-> 编译Buildfile生成系统映像文件-> 启动目标系统->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构建Buildfile。在通常的嵌入式系统中, 都需要一个可启动的操作系统映像文件 (OS Image) 。构建Buildfile的过程就是配置操作系统映像的过程。Buildfile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为bootstrap script ( 启动引导脚本) 、startup script ( 启动脚本) 、file list ( 文件列表) 。

首先构建Buildfile。bootstrap script如下所示,

其中“virtual” 表明该Buildfile将构造一个与启动时产生的虚拟地址空间相对应的启动映象。关键词“x86, b IOS” 则分别指处理器 (x86) 和机器类型 (通过b IOS启动) 。而“+compress”使得映象文件被压缩, 以产生更小的映象文件。startup-b IOS是运行于具有BIOS的PC兼容系统的可执行程序, 主要负责利用BIOS检测PC硬件资源。启动脚本是在系统启动后自动执行的一系列命令列表, 可在此对系统进行初步配置, 如网络配置, 显卡设置等操作。

将制作好的Buildfile导入到IDE中, 编译生成My Camera.ifs文件。在开发机上将My Camera.ifs复制到目标机的/net/Target/.boot中, 这样就可以实现目标机自动启动QNX系统, 系统定制完成。

4 软件实现

4.1 安装API函数库

本系统采用了德国basler pylon pi A2400-17gc摄像头, 分辨率为2454*2056, 帧速率可以达到17fps, 采用千兆网卡接口, 位深度为12bits。视频采集卡采用intel PRO1000 网卡。使用该摄像头需要在目标机上安装API函数库和设置环境变量, 内容如下所示:

4.2 软件编写

利用C++ 语言编写上层应用程序实现抓取一帧数据并从控制台显示帧数据信息。软件流程图如图2 所示。

抓取一帧数据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4.3 实验验证

代码编写完成后, 启动目标机, 从启动信息中可以看到IP信息, 说明网卡驱动加载完成, 通过QNX开发环境IDE编译和仿真, 由图3 所示, 抓取的图像帧信息显示在控制台窗口中, 说明该系统可正常进行图像采集。

5 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QNX视频采集系统的驱动原理, 定制了视频采集系统的QNX嵌入式系统, 利用C++ 语言编写了基于工业摄像机抓取图像的上层应用程序, 通过抓取一桢图像的实验, 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为下一步开发基于QNX的图像处理算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磊.QNX实时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分析[J].软件导刊, 2009 (5) :22-24.

[2]QNX Software Systems Ltd.System Architecture[DB/OL].http://www.qnx.org, 2008.

[3]QNX Neutrino Real-time Operating System:Building Embedded Systems[DB/OL], 2004.

[4]王斑, 苗克坚.QNX驱动程序的编写[J].测控技术, 2006, 25 (6) :54-56.

上一篇:关于诚信的下一篇:文学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