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2024-07-10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精选十篇)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1

一、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本研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为测试标准, 通过对2014-2015学年青岛市5所高校得1701份体质健康测试样本进行统计, 其中选取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三项较有代表性的人体机能和运动项目进行对比和数理统计, 以此对青岛市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 青岛市大学生BMI指数与年级分布

如表1所示, 绝大部分青岛市大学生BMI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部分同学BMI指数超重市由于肌肉发达造成的。

(二) 青岛市大学生肺活量与标准体重指数比较

通过表2发现, 体重小的学生肺活量优秀率比体重大的学生肺活量优秀率低, 可能是因为体重小的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存在滞后性。

(三) 50米短跑与BMI指数比较

根据表3的测试数就显示:大部分学生在50米测试中处于及格水平, 但是BMI指数超标的学生不及格率较高。

(四) 立定跳远与BMI指数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立定跳远成绩不理想, 并且肥胖是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关键因素。

二、青岛市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一) 青岛市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较差

从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来看, 及格的学生较多, 但是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较少, 说明青岛市大学生体质水平亟待提高。

(二) 大学期间学生体质健康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青岛市各高校虽然普遍开设了大学体育课, 大部分学生也会在大学期间进行体育锻炼, 但是青岛市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提升, 甚至到大三、大四体质健康状况会出现下降趋势。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主动锻炼的意识没有养成

虽然青岛市在中考中增加了体育考试内容, 但大部分学生采取突击的形式, 没有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进入高中后, 由于高考的压力,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学习, 甚少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体质健康下降在所难免。

(二)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没有目的性和趣味性

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要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促进学生身体组织发展, 根据体质健康写实的项目有针对性的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并在课程设计的时候增加趣味性, 更好的吸引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三) 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相对匮乏

近几年, 青岛市各高校学生人数逐年增长, 但是由于资金缺乏严重, 大部分高校基础体育设施配备并不完善, 部分体育活动开展受阻, 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减退。

(四) 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不了解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践, 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探究来评价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平时锻炼的效果, 制定出针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机制, 科学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以此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部分学生对其重要性不了解, 体质健康测试时不认真对待, 导致成绩与实际不符。

四、对策研究

(一) 加强体育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目的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趣味运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 不仅要和学生讲明体育锻炼的好处, 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在教学设计中有目的性的增加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 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二) 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基础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 如果没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 很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必然可以对全校师生的体育锻炼氛围产生积极的提升作用。所以, 加强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三) 向学生进一步强调体质测试的重要性

高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向学生强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 并在教学实践中安排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使高校学生深刻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自主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摘要:近几年来, 青岛市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青岛市大学生健康体质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究, 发现青岛市各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令人担忧。通过分析探究本文给出的主要建议有:一是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理念;二是增加高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三是增加高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向学生强调体质健康测试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DVFJmLurWe0xabcSMSfMeW1yvee7iGgOF2t9iz4-RDqERzXYxwZ7nd_PXt716RNwehGtKEcnCSHxDbap4-EXN0wnMFJ9Dt2JwuQ5-8xpxK.

[2]陈曙, 罗永华.全纳教育视野下的体育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 2009, (3) :107-108.

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小结 篇2

一、正确看待体质健康测试

1、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测试。很严肃、必须认真执行,作为体育教师必须正视;也是对自己的工作的一个检验,便于寻找自身差距。

2、因为上报到数据库后,国家会抽测数据,可能有反馈,体育教师能取得领导的支持,所以我们必须宣传到位。

3、区别于《达标》。《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达标》相比后者是一个坚硬的数据标准,很难如实完成。而《体质健康测试》的门槛很低,容易及格。教师如果经过认真的上课、认真的测试完全可以完成任务,无须有畏难情绪。

二、我们的具体做法

1、力争学校支持。

小学几乎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兼职体育教师占小学教师的近一半。没有领导的支持,测试是一句空话。我们的做法是为确保数据真实,要求每班每生必须真实测试,在操作中遇到许多困难,但我们都坚持到底了。在这里我要感谢马老师的大力支持,一有疑难立即向马老师求救,我们做到了及早部署,及早测试。

2、早测、多测。

我们9月份一接到文件就进行了初测,当时反映很大。很多村小校长及其它领导对我婉转提出疑问。我也教了两个班体育课,测试结果也不理想。我没有声张,而是换了一个方式,拿出一张学生名单,设计了毎一项可以测3次并有评分的记录表,正式宣布体质健康测试开始了。首先是测仰卧起坐,许多学生不及格,甚至有0分现象。我并没有责备任何一个学生。许多女生都哭了,我还努力安慰,并承诺一周后重考。第二次测试不仅吸引了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吸引了部分家长关注,及格过半。几次再测补测后及格率接近100%。

3、各种形势练习,提高成绩。

立定跳远对于小学生来说及格也有一定难度,单一几次测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我设计了单脚跳比赛、换脚跳比赛、双脚跳比赛。为此学生对跳跃兴趣很浓,每天体育课都主动要求跳一跳,下肢力量有所提高,但仍解决不了立定跳远的问题。后来我校运动会学生跳远的训练及比赛吸引了学生,积极要求跳远。考虑到立定跳远是力量加协调的问题,有一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跳远,并且我们一个小沙坑两人同时跳,不计多远,重在好看,立即随口评分。男、女生一下子兴趣都来了,几个星期的练习,立定跳远总体成绩提高了。

4、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成绩。

我教二年级的体育课,这个班什么课教师都怕上,原因很简单,有两个学生:一个弱智,一个重度多动症。纪律难以维持,课没法上。我最初的做法是:将他们除外,尽量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在掷沙包教学时,一开始很不理想,6—8米算很好成绩了,很多只能掷5米左右,没上10米的。后来我们正式画场地测量,学生有了一点兴趣,成绩总体略有提高,但不稳定。再后来我设计了打靶、掷准等多种形式来练习,小部分同学逐渐发展到能掷15m以上,甚至接近20m的成绩,两个“特困生”主动来上课了。这是其他任何学科都做不到的,并且测试及格。为此我特意想一切办法抓他们,补测了其他项目。发现他们也及格了。当然仍有部分学生掷5m多点,我们算他的最好成绩,并且加身高体重和立定跳远的得分又全部及格了。

5、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初探 篇3

关键词:学生体质;体质健康;素质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70-02

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每次的调查结果都显示学生的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数据公布之时,社会上一片哗然,惊诧和指责声不绝于耳,也曾引起教育等各部门的重视。所有真正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有识之士,应该坐下来冷静的思考、研究,各自应该承担哪些责任,找出症结所在,应采取什么对策,来切实解决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这样才是务实的和必要的。

一、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我们还没有把学生健康问题放在第一位,这与现行教育的功利主义有关。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学生的身体与人格,从而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尊重。而功利主义的教育是“见物不见人”的教育,这种漠视学生生命存在的教育,早在一百年以前就有学者批判过。因此,教育要打破知性对人的钳制,把教育过程变为对文化的摄取和人生的体验过程,通过文化理解,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唤醒人的精神和生命活力。现行的教育在不少方面还在重复这样的错误,功利主义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牺牲学生长期的健康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高分”和升学率。为了提高升学率可以剥夺学生休息的时间,体育锻炼的时间。经济建设中的功利主义是无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用高环境污染、高能耗的代价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这样的GDP只能是“黑色GDP”。同样,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与权利的升学率也是“黑色升学率”。

其二,由于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少地方政府在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时,还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的指标,把升学率指标层层下压,致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不堪重负。不少地方初三、高三年级学生为了准备升学考试,陷入夜以继日的题海战,基本没有休息日,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年“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口号没有少叫,然而学生负担越减越重,这与不少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工程”不无关系。

其三,由于升学压力层层下压,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工作遭遇冷落,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体育课的课时大量用于补课,学生睡眠时间明显不足。1994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保证初中生9小时以上的睡眠,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2005年国内五城市未成年人发展联合调查中学阶段青少年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从初一到高二,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从8.1小时下降到7.1小时,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健康标准。

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达标竞技”倾向明显,而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身健体功能弱化。体育专家毛振明指出:中国体育教学的“达标考核”模式借鉴的是前苏联的“卫国体育健身制度”,当时中国教育界是为了丰富体育活动而选择了达标这一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如今的体育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可以选择的面十分宽广,学校体育教学的达标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了。毛振明还说:“有些学校放弃了篮球、体操和武术,专门为了通过达标而设置体育课,这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误区,也严重挫伤了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听到的反映是,孩子们喜欢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

其四,家庭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孩子培养方向的偏离,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培养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参加各种辅导班、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权利、锻炼身体的权利。江西九江地区的一份调查报告发现:81%的家长没有主动为子女购置过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用品;家长对子女学习都有明确具体要求,而对孩子提出体育锻炼的要求仅占7%。二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和溺爱,家长小心翼翼地养育孩子,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由于害怕学生受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学校也不得不取消一些对抗性强和容易受伤的体育教学项目,例如,“跳山羊”几乎已经在所有中学的体育课上销声匿迹。有位校長说,以前出了事故,家长还比较通情达理;现在如果孩子受了伤,家长就可能“讹”上学校。别说体育课,你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学校敢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当然,肥胖学生的增多,除了运动时间少外,高脂肪、高蛋白食品的过度摄入也是重要原因。

二、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若干对策

1、贯彻落实体育法律法规,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

(1)转变国民的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学生体质下降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源自于家长、学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果要解决全面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首先要改变社会传统上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和误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要切实唤醒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和理解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为保证新课程落到实处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2)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在现行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指引下,国家的体育法律法规在学校大多是提在口上、挂在墙上,流于形式。据调查显示,“66%的学生表示每天锻炼不足一小时,接近44%的小学生睡眠达不到规定标准;有34%的小学生和19.64%的中学生表示课业负担重。其中每天作业量超过3小时的中学生人数占到了12.48%。”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分析造成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时表示,课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成为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学校,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3)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约束机制

教育部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但在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仍然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开展以保证开足开齐体育课时、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督导结论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学校,不能评为示范学校和先进单位,其负责人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加强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

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的匮乏,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根据课程资源的调查,认为能满足教育、训练需要的仅占6.7%,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场地器材不足的因素(41.7%)排在第二位,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部分体育器材(如体操类)使用率不高,学生选项集中在篮球、足球、健美操、乒乓球等,尤显得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匮乏,如遇雨雪天气学生根本无法锻炼,只能呆在教室,更不要说经济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更有甚者,一些学校把运动场租借给外单位或改建商品楼以谋取私利,牺牲了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体质健康。因此,建议政府加大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添置、改善体育场地、器材,保证参加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3、提高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1)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实施程以来,学校开设了多个选修项目以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可能不够,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一专多能的教师,不仅要能教自己的专项,可能还要教自己不太擅长的项目,动作完美的示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高”才能“为师”,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用教师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2)立足本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考试制度的原因,体育教师在学校可能不被重视,评先、评优或课时系数等待遇方面也存在不公,但是我们体育教师仍然要端正教学态度,要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呼,对得起学生,“身正”才能“为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上好每一堂课,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使学生每次体育课都能够动动“筋骨”、出点汗,提高体质和健康水平,“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无为状况是对我们体育教师的侮辱。

4、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悦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动机,据调查,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3位。这些情况说明学生能否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形成运动的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9年或12年的学校体育只能暂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据调查,有60.4%的学生认为造成自己體质下降的原因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习惯。记得有一句话:“把教师教给你的知识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就叫素质”。我们也可以说,把体育教师教给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全部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是体育意识、能力,这是比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内在东西,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体质的下降不是一种偶然,是由客观存在的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我们相信:当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当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场地器材得到解决;当体育教师敬业地做好本职工作;当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参考资料

[1] 陈艳飞,刘成.再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 何志文,陈玮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

[3] 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

[4] 张迪,李英玲.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与学校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资讯,2010,(7).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4

1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概述

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由每5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每2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组成。

1.1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在1979年国家体委、教育部和卫生部对我国16个省市近20万汉族大中小学生进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1985年我国建立了每5年1次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中小学,调查对象为汉族7~22岁学生和少数民族7~18岁学生。检测分为室内体检和户外体能测试2个部分,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健康状况4类指标[2,3,4,5,6]。

1.2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

2002年教育部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2年对7~22岁在校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向社会公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由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组成。检测项目包括: 身高、体重、胸围、坐高、皮褶厚度等体格发育指标;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握力、肺活量等生理机能指标;握力、台阶试验、50 m跑、立定跳远、1 min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反映速度、爆发力、肌力、耐力等运动素质指标;基本涵盖视力、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健康指标。

1.3 体质调研监测的重要性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在学校体育卫生宏观管理和制定健康问题干预策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可以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及时掌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为学校体育卫生的科学研究、工作评价和决策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常见病的流行与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干预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建议。

在生长发育方面,“生长长期变化”是历次调研监测的重点观察内容,每次都有重要发现。2000年体质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学生整体身高增速迅猛,潜力巨大,但贫困乡村群体相对落后;不同群体的青春期发育水平都出现提前趋势,但幅度随社会经济状况而依次递减;缺乏优良蛋白质、寄生虫病、学习负担重和体育锻炼不足是阻碍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据此,政府及时采取了如营养午餐、学生奶、大豆行动计划、为中小学生减负、加强体育锻炼等干预措施。

在生理功能、运动素质和健康方面,1995年起我国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从线性上升转趋停滞,衍生指标“肺活量/身高”和“握力/体重”等呈现下降趋势;多数运动素质指标不增反减,以综合反映循环、呼吸、运动功能的耐力跑成绩的降幅较大;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急剧上升,成为我国城市学生常见病的防治重点。针对上述问题,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提出,要“通过5 a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目前已初显成效[8]。200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于2007年正式实施。2008年12月上海市政府网站首次公布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样检测结果,2008年学生近视检出率11~12岁为47.77%,与2005年相比下降了5.75%;13~15岁为66.32%,下降了1.79%;16~18岁为75.83%,上升了0.13%;反映身体机能耐力素质的肺活量指标上升,11~18岁男、女学生均值分别为3 446和2 563 mL,分别平均提高364 mL和341 mL;反映速度素质的50 m跑成绩,女生平均9.25 s,提高了0.21 s[9]。

2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

对迄今已公布的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1985-2005年)以及4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2002-2008年)的分析表明[10,11,12],反映我国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一直呈增长趋势,并处于“生长发育长期趋势”的快速增长阶段[13],与2000年相比,2005年7~18岁城市男、女生、乡村男、女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0.31,1.00和0.69 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0.82,1.32和0.92 kg;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0.14,0.26和0.16 cm;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重度营养不良基本消灭;反映生理功能的肺活量和身体素质的速度(50 m跑)、爆发力(立定跳远)、力量(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耐力(50 m×8往返跑和800 m,1 000 m跑)等指标总体情况没有明显增长或存在下降趋势,其中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0 a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 a下降;在健康指标方面,龋齿、血红蛋白和粪蛔虫卵3项明显好转,但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和肥胖学生比例迅速增加,1985年我国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在0.65%~2.23%之间,肥胖率在城市男女生组低于0.5%,乡村男女生组几乎没有;199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率呈现成倍增长趋势;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青少年儿童进入了肥胖快速流行早期。

2.1 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

反映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的指标,除50 m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在1985-1995年间有所提高外,整体在1995-2005年间全面呈现出下降趋势[2,3,4,5,6]。与2000年相比,2005年7~18岁汉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85,303,237和259 mL;速度素质(50 m跑)分别平均下降0.1,0.1,0.1和0.2 s;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分别平均下降3.7,3.9,3.2和4.1 cm;在力量素质方面,13~18岁中学城乡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和1.4次;7~18岁城乡女生1 min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7和3.1次;在耐力素质方面,13~18岁城乡男生1 000 m跑成绩平均下降12.4和13.8 s;13~18岁城乡女生800 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0.3和12.6 s。

2.2 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

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迅速增加,7~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城市女生分别为8.72%和5.01%,乡村男生分别为8.20%和5.07%,乡村女生分别为4.61%和2.63%[6]。

2.3 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

与2000年相比,2005年各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上升[6],小学生为31.67%(城市39.72%,农村23.44%),初中生为58.07%(城市68.08%,农村47.90%),高中生为76.02%(城市80.98%,农村71.08%),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8.5%,8.7%和3.5%。其中城市小学生近视率增长较快,平均增长幅度为13.49%,高于乡村学生的7.77%(P<0.05)。同期上海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小学生为42.5%,初中生为73.9%,高中生为81.1%。

3 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

3.1 生活方式改变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1)出行方式: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短途交通方式,被各种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取而代之,许多城市学生失去上学和放学回家时步行或自行车等经常性的身体活动机会。(2)课余活动方式:电视、计算机普及直接导致了学生课余活动量的减少,产生了由“动”到“静”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用于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看电视和听音乐,只有少于1/3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参加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

3.2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倾向,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导致睡眠不足和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和社区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运动时间难以保证。主要表现为:(1)学业负担过重。2005年对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10万余名学生和5千余名体育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 h,其中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60.4%的学生没有体育锻炼习惯,28.9%的学生自称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6]。王人卫等[9]对上海市11 05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任务重、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时间,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平均每晚睡眠时间分别为9,8和7.3 h;每晚学习时间较长,从9岁的2.18 h到18岁的3.74 h,其中18.22%的中学生和6.49%小学生每晚平均学习时间超过4 h。(2)学校体育缺位:学校体育主要包括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升学压力经常使得体育课被随意占用;学校体育运动器械短缺降低学校体育课密度;学校体育教学落后,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加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海市调查数据显示,53%的学生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21.87%的学生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锻炼。

3.3 营养失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改善,中小学生能量、脂肪摄入过量、食物结构不尽合理、营养科学知识滞后、不良饮食习惯等众多因素也都加剧了近年来我国学生机能素质下降和肥胖检出率的升高[14]。

4 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建议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14]。2010年上海市开始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启动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化、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目标任务是“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体育考试的实施,形成政府监督、专业部门指导服务、学校重视、家长配合的学生体质健康干预和服务机制”。具体举措如下:(1)完善体育测试制度。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如实记入《成长记录册》;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将体育测试与评价按一定比例计入中考成绩总分;适时开展高中体育会考,成绩作为高校招收新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建设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在上海市级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建设数据库和研究中心,实现测定、预防、干预工作的联动;各区县建立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为体质健康状况不良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建议和运动处方;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等身体指标的分析研究,试点开展学生健康实验室建设。(3)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本系统内进行公告并提出干预建议。(4)实施中小学生每年体检以及健康体检资料台帐管理制度:对小学新生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并跟随本人至中学毕业;对在校学生按照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相关要求,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健康体检,个体体检结果向学生本人反馈并保存在其健康档案中。

4.1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

要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保障学生体育教学课时,保证学生休息睡眠和体育活动时间。如上海市从2007学年起推迟了中小学生上学时间,让学生每天可以多睡1 h。

要建设高素质的体育卫生教师队伍,上好体育课;积极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h”。如上海市近年实施了“三课两操两活动”,即各年级每周安排3节体育课时、2节体育活动课时,每天安排广播操或健身操(不少于1遍)、眼保健操(不少于2遍)。

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制度、公告制度和新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加大投入建设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改变“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

4.2 实施健康综合干预

学生体质健康率情况 篇5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在会上表示,我国青少年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城市男生以及7至12岁年龄段学生,增长最为明显。另外,肺活量指标从开始稳步上升;爆发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等指标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指标止跌并出现回升;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下滑速度减缓。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出现向下拐点,尤其在13岁至15岁这一年龄段,城乡学生均出现明显下降。

我国从1985年开始,每5年对学生体质进行一次调研,到为止已经开展了5次,此外分别在20、进行了两次抽测。以上结论是根据这5次调研和两次抽测数据得出的。

浅谈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探究 篇6

摘 要 运用问卷调查法、资料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质健康 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方式以及运动程度、锻炼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结果表明,最近几年来,大学生的体质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正在逐年下降。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以及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各项指标等均呈现出不同幅度的下降,反映学生肺功能的肺活量也在持续的下降,与此同时,我国肥胖的大学生正逐年增多,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仍在持续上升,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现在有些年轻人连引体向上都做不了,我还能做20个!”由此可见,现在大学生体质正在逐年降低,与以前人们相比,在体质健康方面远远不及以前。大学生体质也照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解决。本研究以扬州大学的学生为例,研究大学生当前的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大学生以后的体质健康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一、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

(一)身体形态:通过问卷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身体形态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体重与身高比有着明显差异,有25%的同学体重偏重,有15%的同学体重指数偏小,只有60%的同学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1]。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一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由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2005年国家制定的是伤身体素质评价指标还相差甚远,只有极少部分同学能达到指标,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力量,耐力等方面。

(三)身体机能:指人的整体及其组成的各器官、系统所表现的生命活动[2]。身体机能得到发展可以使呼吸肌的力量增强,胸廓运动的幅度加大, 从而改善呼吸机能;还可以使心肌力量增强,血管壁弹性加大,从而改善心血管机能[3]。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能达到优秀状态,大部分同学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合格。

(四)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一部分,只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才会使他们的身体体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发展[4]。由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中较为明显的差距体现在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

二、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结论与分析

(一)通过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大部分同学的身体体重偏重,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联系。而有一部分同学则体重偏轻,这部分同学体重偏轻主要是因为减肥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盲目追求“骨感”注重自己的身材美而形成的。这样往往会带来由于缺乏营养而造成身体的各种疾病。

(二)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国家指定的指标低很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不够重视而引起的;另外,在大学里,课时比较轻松,使大部分同学都变得懒惰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上网,喝酒,吸烟上了,从而身体的不到锻炼,身体素质逐渐下降。

(三)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也成下滑状态,大学生的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息息相关,由于大学生得不到充分的身体锻炼,使大学生的心机下降。也有一部分是由于盲目的锻炼,超过了身体负荷能力,使身体机能处于疲劳状态。从而也造成身体机能下降。

(四)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5],是学生无法充分发展自己以及自我思考能力,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其次,大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只对部分人感兴趣,使一些同学不愿意参加,从而缺乏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另外,大学生宿舍一般都是两人间或者三人间,同学们之间得不到充分的交流,使同学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三、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建议

(一)在教学模式方面,应该转换教学模式,使课堂活跃起来,由“灌入式”课堂转化为“启发式”课堂,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开发自己。在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得出结论,提高同学们的认知以及实践能力。

(二)同学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课下多锻炼一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同时课下锻炼身体的同时一定要对自己制定一个准确的运动处方,了解自身的运动身体负荷,要做到健康锻炼身体,才能提高自身的身体机能及身体素质。

(三)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鼓励同学们多参加课外活动。使同学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由于社会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方式。不要刻意去追求身材给人带来的骨感美,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以免长期营养缺乏引起疾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 宋振镇.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66-69.

[2] 曲宗湖.学生余暇体育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1-22.

[3] 王茹.12周灵敏训练对初中生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3).

[4] 江崇民,张一民.中国体质研究的进程与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8.28(9).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7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质测试,测试效果

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比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更加的重要。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明显上升, 青少年身体素质每况愈下, 这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 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健康, 帮助他们调节自身的身体状况, 健康成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布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抵抗力。但是, 在具体的实施测试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问题。《标准》的实施测试关系着学生的身体健康, 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体育服务制度, 为《标准》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的意义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体育制度, 相关法律规定学校有义务保证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1]。《标准》实施测试的直接目的是鼓励青少年积极主动增强体育锻炼, 促进身体协调健康发展, 强化身体素质;其次, 《标准》的实施使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 杜绝以文化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帮助学生积极向上发展;最后, 人体健康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 运动量越来越小, 身体素质越来越差, 《标准》的实施有利于人们增强自我锻炼的意识, 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的主要问题

2.1 学校不重视

《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 需要老师正确引导, 需要学生端正态度。学校作为实施的主体, 应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切实贯彻执行相关要求。但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不重视体育锻炼, 对于《标准》的实施也落实不到位, 特别是高中, 高中学生为了准备高考, 一心学习, 无暇顾及其他, 这是很常见的现象, 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不当。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逼着学生学习, 不仅减少体育课程, 还占用学生课间操时间, 只为了多讲几道题。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意识, 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的教学, 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 更别提开展学生体质测试了, 这是教育发展的悲哀。记得以前高三学生为了备战高考, 身体素质太差, 老师不是建议他们增强锻炼, 而是让他们去注射氨基酸增强免疫力, 这是学生的不幸, 也是教育的失误。激烈的升学竞争让学校和学生失去了理智, 完全将体质测试抛诸脑后。

2 . 2 学生身体状况难以应付体质测试

学生缺乏自觉锻炼的意识, 身体素质太差, 无法应付体质测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但是生活习惯越来越坏, 很多青少年钟情于高热量、高油脂的快餐食品和碳酸饮料, 出门坐车、回家睡觉, 很少有走路或跑步的时候, 这样导致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体质测试包含多个项目, 真正能坚持做完所有项目的学生少之又少, 单单跑步这一项就让很多学生叫苦不迭。近年来, 学生体侧跑800 m身亡的新闻随处可见, 学生平时不锻炼, 测试时用力奔跑, 导致呼吸不畅、心率不齐, 难以适应突然地剧烈运动状态, 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标准》实施测试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全面考量学生的身体状况, 防止悲剧的发生。

2.3 测试项目不合理

《标准》中制定的测试项目应该参考当下我国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既要帮助学生提高锻炼意识, 也应该合理检测他们的运动能力, 不应该为了提高能力而忽视实际情况[2]。《标准》中规定的高中生测试项目是男子1000 m、女子800 m、男女50 m跑、坐位立体前屈、立定跳远、男子引体向上、女子1 min仰卧起坐, 乍一看, 测试项目并不多, 但是安排并不太合理。体侧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 并不是为了选拔体育特长生。很多学生抱怨为什么跑了800 m还要跑50 m, 有人说中距离长跑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坚持能力, 50 m短跑是为了检验学生的爆发力, 可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需要检测爆发力?学生能够坚持跑完800 m已经不容易了, 证明学生有这个耐力坚持跑下去, 完全没有必要再跑50 m, 这样只会引发学生的抵抗情绪。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的具体方法

3.1 加强监管力度

《标准》的实施测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推进各学校关于《标准》实施的工作, 并督促各部门紧密配合, 积极落实体质测试项目。学校作为《标准》的具体实施主体, 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命令, 杜绝一切虚假形式作为, 还要联合全校各部门, 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保证《标准》顺利实施[3]。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委派专业人士去现场监督各个学校测试项目的实施, 做好相关记录, 整理成报告以供领导批示, 同时可以监督各个学校防止违规操作。

3.2 大力宣传体育锻炼

《标准》的实施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参与, 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体育锻炼、积极宣传体育运动, 号召师生一起运动, 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热情、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体育运动比赛, 号召学生踊跃参与;举办体育主体的演讲比赛, 扩展学生的体育知识, 培养主动锻炼的意识;开设适当的体育课程, 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学生正确的运动, 增强对运动的热情, 将运动培养成个人爱好。虽然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 学习压力比较大, 但是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 还可以愉悦身心, 减少压力, 反而更有利于学习。例如:随着广场舞的兴起, 很多学校开始创造属于自己的广场舞, 准确而言, 是将课间操和广场舞结合起来的锻炼方式, 这样, 大大提高了学生运动的热情, 让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增添一份乐趣。

3.3 优化测试项目

测试项目关系着学生测试的具体结果。在制定测试项目前应该综合考量学生的身体素质, 着重测试哪些身体指标, 在《标准》中应该一一体现。首先, 聘请体育教育专家调查近十年来我国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 分析各个指标的变化;其次, 在各个学校征询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建议, 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 结合未来学生生活方式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实际测试应该达到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测试项目, 可以选择几所不同学校进行试验, 达到理想效果后加以推广, 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4 结语

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的根本。没有强壮的身体如何坚持学习呢?学校应该大力践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测试,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加强锻炼。尽管《标准》的实施会遇到一些阻碍, 但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我们应该克服障碍, 坚定前行, 为了学生的未来, 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标准》的实施测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需要各方力量的相互配合, 加快《标准》的推广, 让未来的学生能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编辑部.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全面推动各地学校体育工作——教育部体卫艺司王登峰司长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014年修订) 》[J].体育教学, 2014, 34 (9) :4.

[2]王义炫.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以滁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 2015, 21 (8) :112-114.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8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历史演进

国民体质问题一直是笼罩在旧中国大地上一个沉重的阴霾,由于封建王朝的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旧政府的腐败使得拥有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民不聊生、苦难重重,曾几何时,“东亚病夫”的帽子俨然成了中国人体质状况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伊始,经济比较落后,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足,国民体质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正常生活,尽快提高国民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了党和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1.《劳卫制》首开新中国学生体育锻炼评价标准的先河

1950年8月,新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全面考察和学习了前苏联体育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经验,引进了前苏联实行的国民体质评价标准《劳动与卫国准备制度》简称《劳卫制》,《劳卫制》由预备级(少年级)、第一级、第二级共三个级别组成,在每个级别中还按照性别和年龄的差异设置了若干个年龄组别,在测试项目的设置上,除了发展身体素质和机能的运动项目以外,《劳卫制》还选择了诸如射击、手榴弹掷远、长途行军、国防知识教育等军事技术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巩固国家政权和建设祖国的社会需求。

1954年《劳卫制》在借鉴前苏联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两年在部分地区的试行,政务院批准并发布了我国《劳卫制》暂行条例,首开新中国国民体育锻炼评价标准的先河,《劳卫制》是国家根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对人民在体育锻炼上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其目的在于鼓励人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使广大人民身强体壮,意志坚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如重达标轻锻炼、突击达标、反复测试、甚至将体育课也上成了“达标”课,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与群众锻炼的积极性。1960年由于遭受连续三年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国家财政出现困难,国民普遍出现营养状况不良,《劳卫制》的推行被迫中断。虽然《劳卫制》在制定和实施当中出现了许多不足和问题,但它对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对国民体质健康逐步提高产生过深远的历史意义。

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确立了体育对促进体质健康的作用与地位

“文革”十年动乱,使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受到空前的冲击和破坏。对国民进行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的工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十年动乱的结束,体育对促进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作用被重新认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颁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在1990年进行了修订,沿用至今。

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与《劳卫制》的宗旨一样,都是为了鼓励国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服务。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主要面对广大青年和学生,它以年龄和性别为基础划分了儿童、小学、初中、高中、成年等几个组别。选择的测试内容是以体现身体素质的项目为主,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本素质;剔除了《劳卫制》中的射击、手榴弹掷远、行军、国防知识等军体方面的内容,使得测试的内容更加精练,便于操作和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由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推行与监管,着重强调《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要与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紧密结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对促进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对推动青少年群体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在测试指标选择时忽视了形体形态和机能状况以及运动能力等测试指标的缺陷开始逐步地得以显现。特别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以来,我国政治稳定、科学进步、生产力提高、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改善,娱乐休闲的项目增多,体力劳动和活动大为减少,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许多变化,我国青少年体质状况和特点已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已经不能全面反映青少年身体发育和体质健康状况,探索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寻求全面合理评价新体系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舒适与便捷在给人们带来充分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新的威胁,特别是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广大青少年,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课业负担过重,严重睡眠不足,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家庭对膳食营养知识的匮乏,使许多青少年营养不平衡,学生体重过重和肥胖率不断攀高,青少年各年龄段的近视率居高不下,体质监测的数据表明: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继续出现下降。

在以上这种情况下,2002年7月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把它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具体实施,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测试的对象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六个组别和三个层面,选择的测试项目也与青少年身体发展及身体健康素质密切相关,例如用身高与标准体重反映学生的身体形态,引导学生关注体重超标和肥胖对身体带来的危害。但部分项目的评分标准设置得较低,更没有选用可以用于体育锻炼的项目,使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下降,更重要的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没有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标准实施5年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等进一步下降,学生的体重超重和肥胖率仍然继续上升。为了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的标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切实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改进现有的学生体质健康评定的方法和标准已经势在必行。

二、新《标准》颁布实施的现实背景

1.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年出现下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和经费投入不断加大,但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出现持续下滑的状态,社会各界对此也提出种种质疑。多项研究表明:应试教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睡眠不足、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不够、营养膳食不科学等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综合因素。因此,改革现有的教育现状、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青少年体质监测与干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等措施成为当前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新标准》),并要求从2007年9月1日在全国各级学校实行。

2.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对人才的需要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新时期面对日益加大的社会竞争,健康的体魄更是成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健康的身体还是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公民的普遍共识,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国防建设的加强,无一能够离开人们健康的体质,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体育也随之成为国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

3. 国家与政府下定决心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少年弱则国弱, 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未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持续下滑已经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12月召开的首届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07年1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国务院2007年5月7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问题,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7号文件”。

由党中央、国务院专题发文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建国以来还属首次,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治国理念,党和政府已经充分地认识到,青少年健康的体质与身心的和谐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培养,关系国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提高,表明了党和国家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的信心与决心。

三、新《标准》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1.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监测规范化、法制化

新《标准》作为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它有别于传统的三维意义上的健康概念,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新《标准》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精神的切实体现,作为一个行政条例,规定了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并达到一定的标准,具备较强的法律法规所起到的约束和促进作用,使学生体质健康的评定与监测更加规范和有法可依。

2.促进了“健康第一”理念的贯彻与落实

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是学校教育全面贯彻与落实“健康第一”思想的强力“助推剂”,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新《标准》要求在测试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督促学生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锻炼计划,同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突出了新《标准》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与落实。

3.体现了时代对合格人才的要求

现代文明的进步和物质的丰富,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多样性的娱乐和休闲方式的普及与侵入,使许多青少年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沉迷于网络的虚幻和刺激等,青少年参与体力活动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使许多青少年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追求健康已经成为现代人所渴望的目标。新《标准》可以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以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培育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

4.使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完善

新《标准》根据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突出问题,如肺活量水平偏低,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等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现象,在广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了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力求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系统和完善。如对于身高标准体重、握力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实验指数等来反映学生的机能指标,并采用百分位数法和离差法相结合对学生的各项成绩进行评定。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新《标准》还选用了篮球、排球、足球以及踢毽子、跳绳等常见的运动项目,在测试时采用“分段累进”评分法以及百分位相结合的评分方法,合理区分难度,保证成绩评定的科学性。

新《标准》明确了测试数据的上报程序,要求各学校将本校各年级的测试数据直接上传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上报的数据提供多种报表,从而确保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使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和监测系统更加完善。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9

该校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在学校的安排下已全部顺利结束,所有测试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分办法进行汇总。 笔者随机抽取了该校2013级600名学生的测试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以了解和掌握该校2013级学生现阶段的体质健康状况,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抽取该校2013级6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0人,女生300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该论文的需要,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网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论文以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文件,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从而建立理论基础与依据。

1.2.2数据统计法

对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体重指数测试结果

BMI是反映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与体脂含量密切相关,是体现人体充实度的一项指标,国际上把它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之一。BMI的大小,不仅影响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 而且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该校学生BMI的测试结果见表1。

BMI是体重/(身高)2所得,在《标准》的评分标准里大学生的BMI的范围在17.9~23.9之间。由表1可见,该校男女生的平均体重指数都是18.1 kg/m2,在正常范围内,说明他们的饮食规律、身体比较健康。

2.2肺活量测试结果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该校学生肺活量的测试结果见表2。

从表1的测试数据结果来看,该校男女生肺活量达到优秀的分别各占他们总人数的20%、13%,良好的各占65%、6%,及格的各占15%、70%,不及格的男生为0,女生不及格的占11%。可见该校男生的肺活量测试结果要好于女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上大学后学校生活比较懒散,对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比较淡薄。尤其女生,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影响肺功能低下。

2.3速度与耐力测试结果

50 m、800 m和1000 m是测试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性项目。一般在很多体育测试项目中都有这三项,主要是用来检测学生的身体素质,该校学生50 m、800 m和1000 m的测试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数据结果显示,该校男生50 m、1000 m达到优秀的分别各占他们总人数的12%、0,良好的各占13%、0,及格的各占75%、68.7%, 不及格的各占0、31.3%。女生50 m、1000 m达到优秀的分别都为0,良好的各占6%、44%,及格的各占79%、73%,不及格的各占15%、12%。 所以,由表3可知,该校学生的耐力差,男生的1000 m在优秀的评分段中为0,而且不及格的竟然也占到了31.3%。女生的800 m在优秀的评分段中也为0,但是总体情况比男生好一些。

2.4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

坐位体前屈是用于反映人体柔韧性的测试项目。柔韧素质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柔韧性的提高,能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能更好地发挥力量、速度等素质,该校学生坐位体前屈测试的结果见表4。

从表4测得的数据结果显示,该校男女生坐位体前屈达到优秀的分别各占他们总人数的15.3%、15%,良好的各占30%、25%。及格的各占54.3%、60%。经过对比发现,男生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要大于女生,其原因是男生手臂和手比较长,再加上有的男生天生的柔韧性好,在测试时占优势。女生的柔韧性应该要比男生好,但是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去练习过,所以在测试时很难达到想要的结果。坐位体前屈的成绩提高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从易到难,持之以恒,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来提高的。

2.5立定跳测试结果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可是从我校学生测得的数据结果显示,并不是很理想(见表5)。

由表5测得的数据结果可看出,该校男女生立定跳达到优秀的分别各占他们总人数的3%、7%,良好的各占7.3%、15%,及格的各占69%、69%,不及格的各占20.7%、9%。男女生优秀和良好所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特别低,尤其是男生优秀的百分比仅仅只占了3%,不及格的竟占了20.7%,这说明该校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爆发力不够,灵巧性差。

2.6 1 min仰卧起坐 / 引体向上测试结果

仰卧起坐是体能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作用是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引体向上主要测试上肢肌肉力量的发展水平,我校学生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测试的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该校男女生1 min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达到优秀的分别各占他们总人数的2.3%、0.7%,良好的各占6%、1.7%,及格的各占13.7%、15%,不及格的各占78%、82.6%。由此得知,这两项是学生们的关卡。很多男生的引体向上几乎都为0,女生的仰卧起坐基本上都在10~26个之间。这说明我校学生的腹部肌肉力量和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还远远不够。

3结语

通过这次对该校2013级600名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 基本上对该校2013级学生的健康状况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2013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是很乐观,而且参加体质测试的学生整体优秀率偏低。从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数据对比分析还得出,男生的体质测试成绩稍好于女生。通过调查得知,男生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较多,而女生在闲暇时间里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健身意识淡薄。

因此,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仍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所以我校学生测得的成绩不理想主要原因也归于我校的体育教学没有受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体育教学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体育课的课时量少、体育教师缺少,再加之由于学生偏科原因,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选择了其他的体育运动项目。 所以,学生对《标准》里的测试项目没有受到系统的锻炼,这是影响测试成绩的主要因素。

青岛市大学生体质健康 篇10

关键词:中医体质,标本关系,治病求本

中医体质是指个体生命过程中, 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1]。主要是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脏腑, 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从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 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方法、手段、机制、内容完全不同, 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增强体质健康提供诊断依据。因此, 二者必然存在某种联系。

1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本”与“标”的关系

《内经》“治病必求其本”中之“求”既有治疗之意, 亦有诊断之意。在作诊断之意时, “本”当为疾病之本质, “标”相应为疾病之表象。其诊断意义应大于治疗意义。只有诊断时不被表象所迷惑, 求得了疾病的实质, 治疗才能从本而治。

1.1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 也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组织和器官所组成, 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 但却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的, 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不但内脏如此, 体表的器官、组织也都与内脏有密切关系。如筋的作用是联结关节而主司关节屈伸活动, 但筋的这种作用是在肝的滋助下进行的, 当肝脏功能失调时, 筋的作用往往失常而出现强直等变化, 这即所谓“肝主筋”的由来。又如, 脾主肌肉、主四肢, 是指人体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 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关系。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推断:内脏的偏颇, 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 可以影响人体体质健康的外在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2 从中医理论气血津液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气的作用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激发和推动血液的运行, 津液的输布。这种推动作用, 使一切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 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推动作用减弱, 生长发育就会迟缓, 脏腑组织的功能亦随之减退。

血的功能, 血液形成之后, 在血管中循环不已, 主要功能是濡润滋养全身, 凡皮肤、肌肉筋骨、经络和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 均赖血液供给营养, 才能维持其功能。故曰“肝受血能视, 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 指受血而能摄。

津的功能, 布散全身, 营养和滋润脏腑、肌肉、经脉、皮肤等组织器官, 故曰“湿肌肉, 充皮肤, 为其津”。生成血液, 不断补充血液中的水分, 以使血液环流不息, 营养人身。

液的功能, 滑利关节, 濡养空窍, 滋润皮肤。

从气血津液学说理论推断:人体气血津液的偏颇, 也就是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健康外在的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3 从中医理论脏腑病机学说看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正邪斗争、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是疾病过程中3种基本的病机改变。正确认识这些规律, 将引导我们深入理解中医体质偏颇的本质。

中医五脏病机学说实践总结为, 心气血虚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健忘、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等, 肺气虚临床症状表现为短气无力、声低懒言、神疲倦怠、自汗畏寒、易于感冒等, 脾气虚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少气自汗、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脉虚弱等, 肝血虚临床表现为头目眩晕、面色无华、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失眠多梦等, 肝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头胀、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头重脚轻、四肢麻木等, 肾气不固临床表现为精神疲倦、腰膝酸软、遗尿、失禁、夜尿频多等, 肾阴虚临床表现为眩晕耳鸣、视物昏花、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形体消瘦、咽干舌燥等。

从脏腑病机学说理论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形式——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变化。

1.4 中医体质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本质与表象的“标本”关系

从中医理论整体观思想、气血津液学说, 脏腑病机学说推断:中医体质的偏颇可以影响到人体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形式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指标: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减弱等变化。相对而言, 中医体质是评价体质健康的内在本质, 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占主导地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评价体质健康的外在表面现象, 它的评价受到中医体质的影响, 在体质健康评价中属于次要地位。两者是评价体质健康的“标本”关系。

2 提高体质健康, 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的含义主要是, “本”当为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本”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是论治的依据, 不论采取哪种治疗原则, 都离不开治本的原则, 否则就不是辨证论治。

有人对安徽省自然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状况调查表明, 有44.07%的人群为偏颇体质, 8种偏颇体质总的分布状况是, 气虚质最多, 占23.43%, 其他依次是湿热质12.76%、气郁质12.16%、痰湿质7.98%、特禀质7.18%、阳虚质7.08%、阴虚质5.18%、瘀血质4.19%[2]。根据此项调查, 从一定角度能反映我国学生群体也具有比例较高的中医偏颇体质。因此, 充分认识中医体质在体质健康中的地位与作用, 对增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意义是巨大的。

2.1 治标不治本, 危害身体健康

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后, 应根据各指标所反映的情况, 选择相应的运动项目来提高体质健康, 如心肺功能、耐力差的学生通常选择长跑作为提高耐力素质的锻炼方法。这种方法对中医正常体质的人来说是有效的, 但对有些中医偏颇体质的人却是有害的。气虚体质的人平素体倦乏力, 面色无华, 语声低怯, 常自汗出, 动则尤甚, 心悸食少, 伴有气短懒言, 咳喘无力等。气虚体质在亚健康状态下, 体质特征表现往往是散在的、不完整的;当由于某些致病因素损害了已虚的人体之气转变为疾病状态下, 其表现特征将明显显现出来, 病症更加严重[3]。

2.2 治标先治本, 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健康

除中医正常体质外, 大部分中医偏颇体质对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影响。如, 阴虚体质特征:形体消瘦, 而色潮红, 口燥咽干, 或腰酸背痛, 眩晕耳鸣, 男子遗精, 女子月经量少 (肾阴虚) , 或肋痛、视物昏花 (肝阴虚) 等;阳虚体质特征:形体白胖, 平素怕寒喜暖, 肌肉不壮, 四肢倦怠, 小便清民, 大便时稀, 唇淡色自, 常自汗出, 脉沉乏力等;痰湿体质特征:形体肥胖, 神倦, 懒动, 嗜睡, 身重如裹, 或四肢浮肿, 按之凹陷, 小便不利或浑浊, 或头身重困, 关节疼痛重着, 肌肤麻木不仁等;湿热质体质特征:形体偏胖或苍瘦, 平素面垢油光, 易生痤疮粉刺, 容易口苦口干, 身重困倦, 心烦懈怠等[4]。以上中医体质特征表明, 中医偏颇体质在内影响脏器官的健康;在外影响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 表现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低下。改变中医偏颇体质为中医正常体质, 是从内在改变偏颇脏腑器官为正常的健康状态, 从本质上改善体质健康, 为利用常规的健身手段和方法提高体质健康提供根本的保证。

中医体质是诊断体质健康的内在因素, 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本”;《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诊断体质健康外在表现因素, 是诊断体质健康的“标”。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充分认识体质健康的内在本质因素。《中医体质量表》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制成功, 为诊断学生中医体质提供了标准化方法和工具, 也为中医体质走进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养生、体质健康架设了桥梁。如何利用现代的运动健身和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来改善中医偏颇体质是体育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78.

[2]姚实林, 吴芳斌, 许霞, 等.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7, 26 (1) :10-13.

[3]李东涛.论气虚体质的特征.山东中医杂志, 1998, 17 (9) :32-34.

上一篇:计算机病毒浅析与防治下一篇: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