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2024-07-17

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精选十篇)

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

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后, 能够有效地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备课中, 要把作业的设计作为一个重点环节来抓, 作业所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与课堂学习的内容关联起来, 每一道题目都要有明确的巩固目的。此外, 作业设计还应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 面向本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多动手。同时, 作业的设计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精心设计多种形式且充满趣味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乐”和“动”中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促进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下面笔者试对小学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作业设计的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看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乎成为我们教育学生的真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强烈的内驱力即我们所说的“求知欲”, 在这种内在动力的作用下, 学生在学习时就很容易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主动且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所以, 我们设计的作业首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力求内容新颖、富有趣味性, 这样就可以吸引学生, 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

二、彰显学生个性, 提升作业设计的效率

有效作业设计的形式应当多样, 并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让每个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实践、探究,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张扬学生个性。

1. 自主型作业。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 学生永远是主人。所谓的“自主型作业”就是要教师将作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由学生自行设计, 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 引导他们积极探究与课堂学习相关的新知识。

2. 实践类作业。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 广大语文教师设计作业要摆脱“读、写、背”的传统语文作业观念, 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注重实践操作, 增加手工制作和展示及其课本剧的表演等作业形式, 以形象化的手段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抽象的语文课堂知识, 让学生对语文课文学习的情感体验、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全面丰收。

3. 探究型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一定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让他们在有效作业园地中不时扮演“探究者”的角色。

(1) 主动查。

“秦兵马俑”对现在的孩子来说, 超越时空太过遥远了。为了让学生从秦兵马俑身上体味到祖国文化艺术的光辉灿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动用多种方式去查找和阅读与“秦兵马俑”有关的一切资料。在查找信息的过程中,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和惟妙惟肖等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 为学好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实地访。

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以后, 让学生思考造成此悲剧的根源, 并让学生实地访问当地的河水污染问题。通过考察访问, 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且心灵也会受到触动, 从而养成从小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三、珍视学习成果, 提升作业设计的效率

教育心理学表明, 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差异, 这不仅因为先天禀赋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之后, 应当面对全班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 尽可能地分类、分层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以取得理想的作业效果。分类、分层设计作业有很多优点, 不但能兼顾到不同语文学习基础的学生, 而且能让那些中差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品尝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分类、分层设计作业的具体做法是:对那些学习能力一般、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作业设计, 不但量要适当减少, 而且难度也要适当降低, 内容要偏向对基础知识、技能的把握, 例如生字的认识和书写、词语理解、段落的背诵等;对于那些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作业, 则应重在能力提高, 适当提高难度, 以理解、想象、运用等内容为重点, 例如深化阅读、仿写练笔等, 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反思 篇2

李东

新的形势下,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尽量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而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中高年级的孩子富有好奇心,喜欢探险,我们的作业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布置有创新形式的作业,通过这种形式开发潜能,提高孩子们的闪光点。

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完一篇文章之后,通过安排学生写相应的片段,或者按课文的写作方法去观察事物,仿写文章,或者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对话,实现心灵的沟通。例如在学完《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后,我布置同学们课下观察身边的景物,利用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景物。当同学们把作业交上来后,带给我的是惊喜,他们写的很成功,他们的心情融入文字中,实现了和事物的对话。在学完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这篇充满爱的文章后,布置学生回家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是心里话,可以是一些实际行动,可以是通过文章的形式实现。这样的作业,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挑战性,他们愿意尝试,在活动的过程中,同时实现了与家长的积极沟通。

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只有布置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喜欢,乐于探究,才能更好的实现作业的有效性,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案例与反思

李东

在教完古诗两首后,我把作业的布置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师:学习完了这两首古诗后,你打算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呢? 生1:我打算抄写这两首古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

生2:我打算把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说一说,并把其中蕴含的道理写下来。生3:我想根据这两首古诗的内容画一画。生4:我想收集这两位诗人其他的诗来吟诵。生5:我想收集整理其他说明一定道理的古诗。

生6:我想整理跟这两首古诗所说明的道理有关的例子。

师:同学们,你们自己设计的作业比老师设计的还要精彩。那么,我们就按照1+X的方法,同学们在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份喜欢、力所能及的作业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他人设计的、自己也感兴趣的作业。X的数量可以自由选择(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分析和反思: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全体,要关注人的差异,有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实际情况设计和选择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作业,优秀的学生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避免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消损。当学生能自主、积极地完成不同治度、不同题的作业练习,他们就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和负重。当然,在学生设计自主性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教给学生设计作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所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作业要加以评析和表扬。这样的作业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面向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案例与反思

李东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训练组的单元主题是“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等课文,让学生领略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学完这个单元,学生意犹未尽,还沉浸在一幅幅绚丽我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这正是我布置作业的有效契机。师:请同学们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要自己动手去寻找、去收集、去欣赏、去感悟。你打算如何办好这一份手抄报。

生1:为了办好手抄报,我要阅读有关的书刊、杂志或访问家长,收集有关的资料,一定要办得内容丰富。

生2:我打算利用我的美术、书法的技能,将刊头设计、排版插图跟内容融合一体。生3:我要出的小报主题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小报中要有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的习俗以及灯笼的文化等民俗小知识。生4:我要出的手抄报的主题是传统节日习俗,像重阳节、七夕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内容可以是传统节日的来历、故事等精彩之处。生5:我打算出以“有特色民居”为主题的手抄报,收集民居中的图片、各种民居的特点介绍,力求图文并茂,夺人眼球。师:好。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出一份最精彩的手抄报。

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语文作业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

有效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布置观察作业;最后要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布置实践作业。

一、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

初中语文课程处于初级向中级发展的一个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也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完《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针对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1)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晴的、是慈善的,你是怎么理解的?(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济南的冬天?如果你作为一个感受者,介绍一下济南在其他任何一个季节的状况。(3)联系课文体会第四段,作者在描述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景象,仔细地体会小山的秀气,并有感情地叙述出来。那么,针对班级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少他们作业的工作量,适当地减轻作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学生可选择第三个作业,让他们通过熟读这段内容,体会到济南冬天的美。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供选的作业第一项,通过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形象比喻,学生读完本课文,对济南的冬天应如何比喻,如,有学生写到温暖的、和煦的、祥和的等等。那么,最后就是一些优秀的学生可提高一定的作业难度,感受济南的其他季节,有学生描述济南的春季,春季在济南非常短暂,可以这样说转瞬即逝地走到了夏季等。通过这样分层次的作业布置,学生选择自主,同时在作业中也激发了他们完成作业的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布置观察作业

初中语文课程内容,都是教育部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作品中都凝聚着作者的真情实感,而这些真情实感的倾诉都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所以,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进行作业设计。

比如,在进行《春》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春天的万物景象细致观察,针对朱自清描写的《春》这篇文章,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同学们需要对春天的万物景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观察要点主要包括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和人物等等所呈现出的美景,由此引发感想,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色的作业。有学生这样写道:“吹拂过绿叶的微风,它显得格外温柔,暖洋洋的太阳,绿叶们则托出了一个个娇嫩浴滴的花骨朵。微风中,它们轻轻摇曳着,害羞地露出了笑脸。”这位学生借助微风、绿树和花朵写出他对春的真情实感;还有学生这样写:“春天的雨是柔和的,时而直线滑落,时而随风飘洒,留下如烟、如雾、如纱、如丝的倩影,飞溅的雨花仿佛是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多么形象地描述春天的雨。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自己眼中的春进行描写,课上与大家分享,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布置实践作业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利用作业也是为了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沟通联系,以此来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语文作品的存在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完《我的母亲》这节课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实践作业:(1)你对自己母亲的认识。(2)作为小记者调查你的好朋友对母亲的评价。(3)说出你对母亲印象最深刻、最感动的事情。在上交的作业中,我能看到学生评价母亲那种无私伟大的爱,那种默默地付出,似乎更能激起他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母亲对他们的爱。这就是通过亲身体验和调查,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了《我的母亲》,提高了自身的创作能力。

总之,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一定要做到设计作业的有效性,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篇4

一、有效作业设计要有据可依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形成基本语文思想和积累语文基本活动经验。但是作业不应当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应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我们的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探索创新的园地。

二、有效作业设计要有规可循

作业设计, 我们有必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作业内容精选

重点关注学科素养和学科思维,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温故知新、迁移拓展能力。要设置听说读写书全面,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作业。

2. 作业形式多样

书面作业、口头作业、操作作业、课外阅读等要相得益彰, 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个人独立作业与小组合作作业、统一要求作业和学生自主作业等要相互补充, 充分体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3. 作业难易适度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取作业题, 合理搭配, 由易到难, 难易适度。对作业规范、完成时间等要提出明确要求, 对作业中的难点和疑点要进行必要的提示, 提倡多层作业。

4. 作业总量适当

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课外作业要严格按照省规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小学中高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小时。

三、有效作业设计要有门可入

作业的设计, 可以设计哪些类型, 有哪些要求, 有必要做个明确规定。

1. 作业内容与总要求:基础题、提高题

(1) 基础型:这是为巩固课本重要知识而精心选择的代表性练习。这种作业紧贴学生所学课内知识点进行设计, 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巩固, 起点要低, 力戒难题、偏题。

(2) 提高型:这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在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安排的选做题, 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 思维难度要更大。

2. 作业分类与具体要求

(1) 从课型分类:文学上的分类 (散文、小说、戏剧、诗歌) ;课文的分类:现代文记叙文 (写人、记事) 、说明文 (事理、事物) 、游记、其他 (应用文、词串、现代诗歌) 、文言文。

设计时除了要关注文本内容, 还要关注文体特点。

(2) 从课文分类:第一课时:生字新词的抄写和听写及读书为主;第二课时:可布置巩固性与拓展性的《练习册》等等。

(3) 从课时分类:预习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

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 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得出自己初步的思考, 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如第一课时以识字识词、朗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了解背景、提出疑问等为主, 第二课时以摘录好词句、主题研究、提出疑问等为主。

课堂作业:让学生亲历作业的过程,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方法。如积累性的作业:词语的积累、句段的积累等;理解性的作业:关键词句的理解、重点语段的理解、文章中心的理解等;综合性的作业:综合运用知识的作业。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取, 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内容以拓展性的作业 (拓展性的阅读、资料的收集、观察活动、读写结合等) 和综合性的作业 (既关注积累, 又注重理解积累等因素) 为主, 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 让作业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功能。

四、有效作业设计要有章可循

作业设计, 需要结合个人与集体的智慧, 需要持之以恒, 这就需要相应的建章立制。

1. 建立备课组作业设计预审制

各年级组按照学校统一作业要求分类设计作业, 规定时间内提交备课组研讨, 修改后确定作业内容。

2. 建立作业批阅反馈制度

对作业的反馈要及时, 进行分析, 调整作业,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将调整后的作业提交学校资源库。

3. 对优秀作业设计进行评比

通过对优秀作业设计进行评比, 促进各教师作业设计兴趣与能力的提高。

4. 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

学校层面建立必要的规范进行检查、考核。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上仅仅是个人的思考, 我们还要不断探索, 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更有效, 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更好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 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又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因此, 教师要积极思考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力求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篇5

布置预习作业是老师普遍用于提高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小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往往会因缺乏整体性和预习目标,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语文教学时应当把预习作业作为设计研究的对象,只有学生经过有效系统的预习,才能提高老师上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课文预习的高效策略,并举以下实例加以说明。

一、根据不同年龄层次设计,丰富预习作业内容

1.预习内容多样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差异,在课文预习的理解程度上应该区分任务界限。对于有一定语文功底的学生,可以在预习作业中布置动脑思考的问题。例如在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预习任务中,“吃水不忘挖井人”本身作为一句俗语,可增加让学生课下询问或者搜查其他一些类似的、感恩助人方面的俗语和句子,这样既丰富了预习内容形式,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拓展更多的语文知识,加以牢记。例如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读全文,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想,并提问学生琳达一家所表达出来的是怎样的情操及精神。

2.总结课文中心大意。

把握课文中心大意是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有效的预习要求学生必须抓住文章关键词、关键句和主要段落,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题材设计课文的预习备课。例如要了解的外国名著《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漂流记》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些长课文,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在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预习中,学生需要身临其境,将自我情绪和主人公的情绪结合,以此理解故事的中心大意,老师可以布置读后感作业,让学生表达对文中小女孩悲剧酿成原因的认知,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更深的意义。

3.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所难免,老师在设计语文预习作业备课中应该把罗列问题也作为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请其他理解这个问题的学生进行解答,因每个人在预习过程中所搜集的问题各异,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自己也在进步,并且巩固自己的知识,最后最难的问题留给老师,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的预习中,学生提出骆驼为什么要挂铃铛?“我”为什么那么喜欢骆驼?前一个问题则可以请平时涉猎较广的学生作答,而后一个问题涉及文章主题大意,则可以留给老师解答。例如在课文《小英雄雨来》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年代的英雄故事,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学习抗日英雄的爱国情怀。

二、抓住预习作业本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文预习作业本来就是为课堂有序开展而服务的,在拓展预习任务、丰富预习内容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课文预习作业的本质,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课文教材作为预习的整体,合理、有效地研究课文内容,所以老师布置预习作业的系统性很重要。

例如在预习《金色的鱼钩》任务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任务单:(1)认真阅读课文内容三遍以上,自主查字典解决生僻字、词的含义;(2)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的社会现状,人民的生活方式;(3)总结每一段落的大意,结合课后练习题理解课文主旨;(4)划分课文结构,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5)摘抄课文中你喜欢或者触动你的句子、段落。

除了有体系的预习训练外,老师还需实时落实检测预习成果,查看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做好预习反馈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因为在学生预习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必定是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内容,若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的解释,容易打击学生课文预习的积极心态。另外,对预习成果,老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度,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篇6

[关键词]有效作业 设计策略 趣味性 层次化 搜集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70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有效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的反馈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作业设计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能力。近年来,学校对语文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那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应采取哪些策略呢?

一、设计趣味性的作业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为宗旨。很多语文教师设计的作业之所以低效,究其原因主要是作业缺乏趣味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动脑筋,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学“包”字时,为让学生识记更多的汉字,我事先用红色卡片剪出很多苹果状的卡片,然后将其一剪为二,其中的一半卡片写上“包”字,另外一半卡片写上“氵”“足”“扌”“火”等偏旁部首。学生看到这些卡片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我说道:“接下来,我会将这些卡片发给部分同学,大家分别将这些卡片组合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汉字。没有拿到卡片的同学也可以帮忙,大家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们非常积极。在共同努力下,他们很快将这些卡片组成新的汉字,如“泡”“跑”“抱”“饱”等。该作业属于一种典型的趣味性作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作为语文教师,不能一味地设计一些枯燥、乏味的作业让学生完成,应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作业。趣味性的作业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引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设计层次化的作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一点毋庸置疑。为满足学生的作业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层次化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这样的作业设计策略更能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作业需求,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层次化作业:

(1) 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中心思想;

(3) 画一幅有关春天的画;

(4) 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可以是诗词)。

……

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项或多项作业完成。有的学生画的是关于春天的画,有的学生写的是有关春天的诗词,有的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应始终一刀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层次化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作业设计。

三、设计搜集型的作业

要学好语文,不仅要学好课文的相关知识,更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能让一个人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更好地进行生活。基于此,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威尼斯不够了解。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威尼斯相关的资料。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们非常积极。他们主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与威尼斯相关的资料。他们搜集的资料类型丰富,有图片、文字。第二天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个个跃跃欲试。本次作业的有效完成,不仅加深学生对威尼斯的了解,更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信息搜集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搜集型作业的设计适用于语文教材中的任何课型,因此可以得到普遍运用。需要注意的是:搜集型作业的设计不能滥用,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升搜集型作业的设计效果。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极为庞杂的体系。我们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文的教学重点等方面设计不同类型作业,让语文作业设计更加丰富、更加有效。

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篇7

一、针对课程标准,精心设计

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使作业布置成为教学目标实施和检验的重要途径。作业设计必须目的明确,符合当前所学习的相关知识,适应学生发展的能力要求。作业的设计布置要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学习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课《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时,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想象训练说话能力,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母子俩在黑暗中慢慢地爬行着,海伦无力地对洛迪说:‘你一个人往前去吧!找到人再来救我。’可小洛迪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妈妈。”这时,我提出的问题是“此时此刻,洛迪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这一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留下了联想和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已经学到的内容去想象和思考。因此,教师需有效利用文本中提供的空间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面对差异,分层设计

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感到不足时,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强烈,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因此,为使每个学生在自己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我尝试实施“分层作业”策略,我们一般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练习,如抄写生字、词语和背诵等巩固练习,一方面使他们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于中等生,我们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如课文的整合理解、课文的叙写和扩写等;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形式灵活多样的练习,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各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

三、面向生活,多方设计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作业布置,不能局限于课内,拘泥于课本知识,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形式应不拘一格,教师要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形式上应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演、画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面向未来,发展个性

语文的有效作业设计 篇8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益求精———追求合适性

有效的课堂作业设计, 不在于习题数量的多少, 而是注重于作业质量的保证。因此, 作业的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 精心选编, 努力做到少而精。例如在执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均为描写祖国的千山万水多姿多彩的美文) 时, 我遵守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多诵读”的精神, 抛开了有关教辅资料上的所有习题,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科书范文与课外收集的美文, 举行主题为“赞我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朗诵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理解, 增强学生的语感, 增加其语言积累, 而且使学生的精神人格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又如教学《观潮》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 使下面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我在投影上出示一段话:“今天, 我来到海宁观潮。潮来前, 江面上 () 。潮来时, 却一浪一浪 () , 一浪一浪 () 。湖水声犹如 () , 海堤上尽管 () ,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地, 潮过去了, 消失在 () 的地方。”练习反馈中, 学生有的说“一浪一浪 (浩浩荡荡) , 一浪一浪 (齐头并进) ”, 有的说“一浪一浪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 一浪一浪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还有的说“一浪一浪 (漫天卷地涌来) ”。这个练习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 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在学生说的过程中, 我又帮学生改语言, 使他们能正确运用积累。

二、因材施教———注重层次性

长期以来, 课堂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 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 同时学习一篇课文, 讨论同一个问题, 共同完成一样的作业, 在教学中采取“一刀切”, 不顾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个性的差异、智力的差异, 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 后进生吃不了, 教师费力不讨好”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 因材施教, 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从学生实际出发, 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 又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 设计难度系数呈阶梯状的作业, 并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 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我的一般做法是:将每次作业任务分解为基本作业、选择作业、超额作业三类, 供学生自主选择, 允许优秀生不做基本作业, 也鼓励中下水平的学生试做选择作业与超额作业, 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 摘“果子”。例如讲授朱熹《春日》后, 基本作业是:从《春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描写春天的景象?背诵后两句。选择作业是: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背诵全诗。超额作业是:列举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比较贺知章《咏柳》与朱熹《春日》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 有学习的兴趣, 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 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 他们不只满足书本的知识, 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 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新颖别致———提升趣味性

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 感兴趣的事情干得很起劲, 反之则消极对待。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尽量放进一些“佐料”, 使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1. 角色对话

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 例如更羸、西门豹、女娲等。面对他们, 学生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因此在学完这几课以后, 我安排了如下作业:更羸不用箭打下了鸟, 此时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假如你是围观的百姓, 面对西门豹的举动你会怎样说?赞美一下你心目中伟大的女娲……这些作业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走进文本去体会当时的场面, 同时又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更高层次的升华理解。

2. 评头论足

当前语文作业都是动手的多, 动口的少。我觉得说话能力也可以在作业中得到有机训练。例如学完《三个儿子》后, 可以组织学生辩论, 辩题是:“你喜欢哪个儿子?请说出理由。”这样的作业, 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辩出做人的道理。

3. 练笔表达

当学生读懂一篇文章, 明确了中心思想后, 可让学生进行小练笔。例如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为西沙群岛设计一则广告。要求:要有彩图、有说明, 使更多人了解西沙群岛, 喜欢西沙群岛, 并乐于到西沙群岛玩。这样的作业内容新颖, 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 对学生能起到巩固所学, 发展思维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凸显探究性

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 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冲破封闭的圈子, 向课外延伸, 跟生活接轨,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 拓宽作业空间。

1. 课文内容深究

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关键词句或某一个细节描写刨根究底, 以此为轴心引导学生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例如,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 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够写下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教师引导学生质疑:画家是“写”下绿颜色的吗?学生经过查字典, 明白在这里老舍先生取之“写”的另一层意思:临摹, 描绘。通过对一个“写”字的深究, 师生更深刻地领悟到大兴安岭绿色的生动, 富有层次。

2. 知识难点解析

学生富有好奇心, 对教材中一些现成的结论往往会问一些“为什么”。教学中不妨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研究。如学生学到“筋骨”一词时, 有同学对“筋”怎么会用“竹”字头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师生共同查阅课外资料, 得知一种说法是:“筋”可能是从少数民族的“竹竿舞”一词中引申过来的, 类似孩子玩的游戏“跳皮筋”。

3. 各门学科综合

语文可与品德、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 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月光曲》一文时, 老师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到的贝多芬和《月光曲》所创作的背景, 将语文与音乐知识融合在一起,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身体力行———增强实践性

“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 多种感官协同活动,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不同形式的实践性作业。

1. 做一做, 感同身受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 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学习《一次成功的实验》时, 先让学生做类似的实验, 然后说一说感受。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在动手中巩固了语文知识, 而且感悟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同时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画一画, 身临其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如诗如画的课文, 为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我常常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 凭自己的经验, 动手画一画, 在课文情境的再现中加深理解, 获得新知。例如在教学古诗时, 我们都要让学生边学边想象, 把古诗中的优美图画给画出来。

3. 看一看, 丰富积累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要找准课堂教学与生活的结合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写一次有趣的课间活动, 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课间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等课间活动, 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写作就有了许多感性的素材。

4. 演一演, 锻炼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唯有在交际实践中才能形成、提高。对于故事情节性较强或场面描写具有较强动作性的课文, 可以布置学生自愿组成小剧组来演一演课本剧。例如教学完《南辕北辙》《陶罐和铁罐》等课文时,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去自编自演课本剧。他们都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来进行表演,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都能揣摩得相当到位。

六、情深意浓———体现人文性

有效的语文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 而更是提升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它应延续课文的思想, 强化得到的熏陶, 升华已有的感情。如上完《假如》后, 我要求学生像作者一样, 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为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表达自己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上完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是什么) 时, 我要求学生进行想象写话:爱是……最后根据学生的精彩发言, 组合成一首爱的小诗, 短短几行, 流淌的却是学生爱与被爱的浓浓深情。

新课程倡导全面、民主、和谐发展的教育, 批作业也是一种人文活动。一本看似单一的工具性作业, 蕴含着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它提供了许多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教师在每一次批改时, 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教育他热爱生活, 鼓励他勤奋学习, 解答他的疑难困惑, 指点他走出挫折, 为他提出合理建议, 分享他的成功快乐, 等等, 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的对策与思考 篇9

一、改变训练层次, 改被动为主动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如果处于主动学习状态, 学习效果就好, 反之则不然。遵循这一规律, 对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一定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其主动地参与到作业练习中来,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负担。如课文的课后练习有较多“读一读, 抄一抄”的作业, 教师为了巩固词语往往让学生抄5遍, 甚至更多。像这样, 不如改一改, 把抄写词语的作业变成“我要抄写词语 () 遍。”括号里的数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填写。程度好的同学只需抄写一、两遍即可巩固词语,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自由支配, 丰富课余生活, 发展个性, 同时不至于消耗作业热情。而对于只抄五遍不能巩固词语的学生来说, 可自己灵活掌握, 适当增加抄写遍数, 强化记忆, 因为是自主行为, 他们也愿意去做。又如《草原》一课, 课后第3题练习为:读句子, 边读边想象, 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写得美的句子, 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为体现学习主体的层次性, 可改一改分别按三个层次来布置: (1) 从课文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 (2) 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 根据平时观察与感受, 写一句表现景物优美的句子。如此,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目标, 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原则, 给学生营造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平台, 必然会更有效。

二、变通训练形式, 变无味为趣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机械地重复某种行为, 容易使大脑皮层疲劳, 因而产生情感厌倦。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受情绪影响很大, 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 反之则消极对待。课标指出: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和课标的这一要求。因此, 教师对课后的作业, 需要变一变。如课后“思考·练习”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读”的作业, 教师若机械布置, 则往往流于形式, 要求得不到落实。为此, 可以变一变, 要求学生以“读书小组”为单位, 安排学习成绩优秀、朗读能力强的同学做“小老师”, 亲听组员读书, 评选“朗读小能手”, 这样的作业变“读”为“以学促读”和“以赛促读”, 既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读书辅导机会, 做到人人参与, 项项落实。

三、增加训练容量, 从单一到多元

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编教材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比较注重人文性, 对工具性的特点则有所忽略。所以,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大有必要增加训练容量,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语言文字基本功的有效训练。如教材里, 课后“思考·练习”中要求“说说下列带点词语的意思”的作业, 可以让学生“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为新编教材中没有或很少有造句的训练。苏教版教材中有较多“读读下面词语”的练习, 可增为“读读下面的词语, 再抄写一遍。”又如低年级不能忽略听写能力的训练, 要求“抄写句子”的作业, 教师可以拔一拔, 让学生“听写句子。”如《狐假虎威》一课, 课后有一道练习是抄写句子的, 教师在改为听写后提出要求, 让学生听三遍后再写句子, 而且每听一遍有一遍的要求:听第一遍, 要求听清楚句子内容:“狐狸摇了摇尾巴, 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 让你看看我的威风。”听第二遍, 想这句话先讲什么, 再讲了什么。听第三遍, 注意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如果按“原题作答”让学生抄写, 就只能起到巩固词句之功效。而设计“听写句子”的练习, 其效果则大不相同, 它既训练了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和几种标点符号的能力, 又训练了学生的注意力, 理解力和记忆力, 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 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可谓一举多得。以上的拔一拔旨在更多体现语文科的工具性, 用活教材, 弥补新编教材的不足之处, 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

四、落实训练要求, 从阅读到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是听、说、读、写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其中读是吸收语言, 说和写是表达语言;读是表达语言的基础, 它包含对语言的感知、体验与理解, 写是表达语言的最高形式。因此, 我们要遵循从读到写的语言认知规律创新方法, 有效落实课后练习中学生“写”的作业。其一, 先说后写。如《圆明园的毁灭》课后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 你想说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其二, 先熟读再仿写。如学了《草原》第一自然段后, 让学生写一首赞美草原的诗或选一处景物写一段话;其三, 先体验再表达。有些要求学生“写话”的作业, 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参观、访问、调查、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 再让学生把自己的实践所得之情景写下来。如此, 学生有话可写才能爱写、乐写, 写出来的话才真实有感受。如果, 我们按以上的方法, 努力做到读写有机地结合, 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达成课标之要求。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走出作业练习低效的误区就必须要改变形式, 寻找对策, 加强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 积极落实减负增效的要求。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 篇10

一、阅读性作业——拓展视野,积累词句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性作业能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能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促进学生“充实素材,加深文化底蕴”。

阅读性作业一般可以分为预习性与课后补充性的阅读作业。预习性的阅读作业,一般在课前进行,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内容去查阅相关资料,应尽量多地让学生去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教材(文本)内容,能让学生在阅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阅读智慧。比如执教苏教版教材《我叫“神舟号”》,课前就让学生去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学生课堂交流异彩纷呈,对“神舟五号”、“神舟七号”的探究之深之广出乎老师的预料之外,课堂教学效果出奇的佳。课后补充性的阅读作业是一种对教材(文本)的有效延伸,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执教完《荷花》后,可让学生再去细细品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学生自主感受荷塘美景,感悟其中情感。这种补充性的阅读能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唤醒学生的灵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

二、观察性作业——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语文教学中的习作依然是一个难题,学生自作仍然存在着虚假、空洞、内容空泛等现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习作为什么无材料可写呢?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假使小学生能关注生活,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那么他们的习作内容一定会光彩夺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智慧是重要来源。”教师应引领学生掌握正确地观察,引领学生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引领学生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的特征,观察时一定要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叙述,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等,并且要能抓住事物最具特色的部分着重描写。

比如,春天到了,可让学生开展题为《找春天》的观察性作业。教师可引领学生来到郊外,去观察春天大地的新绿、解冻的小河、欢唱的小鸟、戏水的鸭子……让学生感受习习春风的吹拂,沐浴和煦的春光;再引领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整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对联、散文等。然后引领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内容与搜集到的有关信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抒写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三、操作性作业——激发兴趣,拓展视野

操作性作业能让小学生运用所学的教材(文本)内容去认识同类事物,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达到“课内开花,课外结果”之效,将教材(文本)内容与实践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操作性作业可以是个体独立型的,也可以是同伴或小组合作型的。小组合作型的操作性作业能让学生在合作中扬长避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形式可以是学生与学生间的合作、学生与教师间的合作,还可以是学生与家长的合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目的是达到最佳效果。比如一位老师要求学生以“感恩”为主题自主出一份小报,这项操作性作业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低年级学生可与父母共同合作完成,小报的报头、版面设计、内容的搜集诸方面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当然,小学生在这种合作型的操作性作业中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会起到奠基作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四、调查性作业——关注生活,提升智慧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教育必须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和谐发展。调查性作业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探索社会的过程中明辨真善美、假丑恶。调查性作业也可以变个体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几个人为一个小组调查一件事,既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又可以在与伙伴、社会人员的交往中学会沟通技巧。

调查性作业又可以分为家庭调查、学校调查与社会调查等方面。比如执教完《麋鹿》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麋鹿的调查性作业。这种作业既有学科知识的融合,又有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有效设计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管制方法下一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