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生命价值

2024-05-18

作文教学生命价值(精选八篇)

作文教学生命价值 篇1

筅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王玲

音乐教学是用音乐引起对人的生命和灵魂启发的教学。然而, 观照我们现今的学校教育现状, 不由得让人感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生命人格建设方面的荒凉。半个世纪以来, 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其“实用”功能, 忽视了音乐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 忽视了音乐对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音乐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 同时又是获得生命价值或意义的手段或途径[1]。音乐教学必须皈依生命, 必须确立生命价值取向。这既是音乐学科自身具备的性质所决定的, 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音乐教学的新使命。

一、淡化功利、崇尚自由

“功利性”教育是历史的产物, 它根深蒂固,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在发展功利主义的科学教育的同时, 未注重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 未重视普及教育和普通教育, 以及人格培养、个性发展、思想发展和艺术的发展等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 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异化。刘继良曾在《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一书中写道:“教育价值取向偏向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 人的价值和地位经常被忽视, 人的生命遭至遮蔽和遗忘。……一切都淹没在对知识的劳累追逐之中, 知识本身的意蕴也随之消失。……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 透出的只会是疲倦、乏味、厌烦、无奈和痛苦, 造成的是对生命的压抑和对生命活力的扼杀。”[2]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教学技巧, 过于看重教学的功利目的, 却忽视了教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 从而使教学走入歧途。作为现代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必须将“功利性”教育这一观念从教育工作中彻底清除掉。因此, 我们必须超越功利, 赋予教学的生命性以充分的价值, 让学生在知、情、意各个领域都能健康发展, 真正实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所谓超越功利, 是指转化、超脱个人之私欲偏情, “使欲望从个人一己之私的偏执狭隘中脱身而出, 转向存有本身的无私与开阔, 生命因而自由自在, 充满创造的活力。”[3]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既回归了音乐知识本身是情感的载体这一属性, 又关注了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的主要原则。因此, 我们强调音乐教学活动避免急功近利, 加强素质培养, 超越功利目的、功利态度,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过程之中, 逐步达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 进而全面自由发展, 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 师生在教学中所收获的是生命的活力与意义、精神的超脱与提升。

自由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文化主题。自古以来, 无数的人就向往自由、讴歌自由、追求自由。自由, 作为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自由需要启蒙, 就像理性需要启蒙一样。通过启蒙, 使人们从存在论意义上认识到自由这种人类的类本性, 从而更好地追求自由和应用自由;另一方面, 自由的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 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自由教育”的思想或价值取向, 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价值取向相对而言, 深刻地影响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教师, 应该树立教育自由观。

在《生命美学论稿》中潘知常就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 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它根源于对生命自身的自我审判, 以超越生命为旨趣, 屹立在未来的地平线上, 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推进着人类自身价值的生成。”[4]自由不仅是教化的必要条件, 而且自由本身是一种教化价值。自由赋予每个人不断获得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的动力、理想和责任。在教育中, 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5]。教育不仅保障个体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 而且必须促进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教育自由是人接受教育中所享有的独特的自由。教育自由为了保证个人通过教育生活而实现自我引导的精神成长, 既维护教育者自我创造的责任, 又解除任何为个人的自我引导和自我创造设置的障碍。

自由是音乐教学价值的生命取向的重要特征[5]。然而,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术训练, 造成课堂学习机械化, 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枯燥, 学生也觉得音乐没有了生趣。这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生命取向的音乐教学给予个体自我实现与发展的自由, 为个体提供广阔的空间, 使个体之精神获得自主发展, 生命意义得到充分展现。在具有生命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学生有机会自我引导、自我决定、自我创造, 有机会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展现个性, 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也有着充足的自主权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特感受, 能够自由地根据教学自身的特点来从事教学, 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机会的同时, 也在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6]。

二、彰显个性、富于创造

音乐教学是爱的艺术, 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体现了课堂教学以人的生命力焕发为中心, 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即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 激起学习兴趣, 唤醒参与意识, 满足求知欲望, 激发创新火花, 发展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 在音乐教学中一切活动都不应去强求一致, 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 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 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予以充分肯定。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 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心理教学一般将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是一个人稳定而又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7]。人与人之间又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环境的差异, 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特长。个性教育是着力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 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 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 更重视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 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结合。

在音乐教育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 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 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 享受音乐的乐趣, 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此,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特别注意那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设法使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和轻松和谐的学习背景中, 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创作, 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聪明才智与优良个性以及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个性发展的过程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8]。在音乐教学中, 由于教学对象的年龄、个性、先天素质、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 每个人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感受以及对音乐艺术的需要与表现也有不同。因此, 个性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更显突出和重要。我们要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并关注学生, 给学生真诚赏识,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且对不同的个性要采取适宜的方式去引导与培养, 因材施教, 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个性向更加成熟、完整的方向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鼓励个性音乐创造;运用多元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唯有如此, 学生个性才能得以发展, 教学过程才能得以优化。

创造是人类生命的本性, 也是音乐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 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 使形成学生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解题能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显然, 创造教育在本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音乐教学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学科, 现代音乐教学模式应是激发、体验、创造,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所学学科全面探索, 让学生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求知欲、敏感性、想象力, 从而获得完整和全面的音乐享受, 最终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及智能的开发, 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波.论音乐教学生命价值取向的特征.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4) .

[2]刘继良等.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3]沈清松.哲学概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4]潘知常.生命美学论稿.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5]金生鈜.论教育自由.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

[6]李蔚, 祖晶.课堂教学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作文1400字 篇2

何谓生命?生命的本质本是一个人是否可存活在这个世间上的依据,如何让生命存在的有价值?活出精彩的人生,我认为生命的价值是存在于对生活的热爱,热情地绽放生命。

对于生活的生命,莫过于找到自己的兴趣热爱人生,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欧普拉温芙蕾说过:“热情就是能量。专注于令你兴奋的事情,你就能感受到那股力量。”坚定的相信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是最重要的。问问自己,有什么事情是你做的时候感绝到轻松,甚至乐在其中无法自拔的呢?就如,有人喜欢写作,有些喜欢摄影,单纯享受乐趣带给你的美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更不要因为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不常见而感到微不足道,这才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英国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人的一辈子而言,出生就必须迈向虚无,生命就是有虚无而来,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死也是重回虚无。庄子在养生主中一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们真正的生命就像火柴一样,把它点燃,将火传向蜡烛,火柴烧完了,但光辉永远延绵不绝,精神的生命永远是亮的,且无穷无尽。萧楚女也曾说过:“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人,生而终究要死,但肉体的死亡并不会影响到精神的延续。

人生短暂且美好,斯大林曾说过:“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人生最愉快的是工作,人生最重要的是友谊”抱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充实自己的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曾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人生由你自己选择,时间最会骗人,但也能让你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走到最后的,就是对的人。

对生活抱持着热爱,热情地绽放生命,学着爱自己,走向更宽广的人生,金凯瑞曾说过:“就算做你不喜欢的事,都有可能失败了,为何不一开始就选择你热爱的事”选择大于努力,但越努力也就越幸运,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还有可能可以激发你对生活的热爱。徐重仁曾说:“比成功更重要的是,做你自己有兴趣、有能力、也肯努力去做的事”在许多成功人士的背后,怀抱极大的热情享受人生,那么,便离成功不远了。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掌握,克里斯托佛莫利曾说:“只有一种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过你的一生”人生就像一杯水,你如果不停的加热,他就会沸腾,直到水分蒸发,但你如果静置不理,也会蒸发,直到消失。罗丹曾说过:“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生命吧”如果你的人生就这样平平无奇,等于白活一辈子;如果你不停的.加入不同的元素,这一杯水就不是普通的一杯水,是天天自己不停地增加了不一样的色彩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富,丰富的绽放光芒。

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来讲,来自美国真人秀《隐姓亿万富豪》,一个身价二十亿美元的富翁,花一百万美元作为赌注,在九十天内用一百块钱赚到一百万元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富翁敢迈出这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困难,但他以靠着智慧度过了九十天。刷马桶、印刷衣服、帮别人打扫家里,我们都不一定能拉下面子去做的活,他全做了,凑足了钱,一步一步的创业,从一百两百的赚,到最后十万二十万的赚,虽然九十天过后只赚了七十五万美元,但虽败犹荣。成功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在这个亿万富翁身上,我看到了他对这件事情的冲劲,有志者竟成,不努力一把怎么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音乐教学的生命价值取向初探 篇3

音乐教学是用音乐引起对人的生命和灵魂启发的教学。然而,观照我们现今的学校教育现状,不由得让人感到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生命人格建设方面的荒凉。半个世纪以来,受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音乐教学过于强调其“实用”功能,忽视了音乐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了音乐对人的精神世界构建的价值。音乐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同时又是获得生命价值或意义的手段或途径…。音乐教学必须皈依生命,必须确立生命价值取向。这既是音乐学科自身具备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时代和社会赋予音乐教学的新使命。

一、淡化功利、崇尚自由

“功利性”教育是历史的产物,它根深蒂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在发展功利主义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未注重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和内涵,来重视普及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人格培养、个性发展、思想发展和艺术的发展等非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导致了教育的失衡和异化。刘继良曾在《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一书中写道:“教育价值取向偏向社会本位和知识本位,人的价值和地位经常被忽视,人的生命遭至遮蔽和遗忘。……一切都淹没在对知识的劳累追逐之中,知识本身的意蕴也随之消失。……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倦、乏味、厌烦、无奈和痛苦,造成的是对生命的压抑和对生命活力的扼杀。”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教学技巧,过于看重教学的功利目的,却忽视了教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从而使教学走入歧途。作为现代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必须将“功利性”教育这一观念从教育工作中彻底清除掉。因此,我们必须超越功利,赋予教学的生命性以充分的价值,让学生在知、情、意各个领域都能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这一目标。所谓超越功利,是指转化、超脱个人之私欲偏情,“使欲望从个人一己之私的偏执狭隘中脱身而出,转向存有本身的无私与开阔,生命因而自由自在,充满创造的活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既回归了音乐知识本身是情感的载体这一属性,又关注了学生主体性这一教学的主要原则。因此,我们强调音乐教学话动避免急功近利,加强素质培养,超越功利目的、功利态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过程之中,逐步达到人的各种本质力量,进而全面自由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并且,师生在教学中所收获的是生命的活力与意义、精神的超脱与提升。

自由是人类一种古老的文化主题。自古以来,无数的人就向往自由、讴歌自由、追求自由。自由,作为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地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自由需要启蒙,就像理性需要启蒙一样。通过启蒙,使人们从存在论意义上认识到自由这种人类的类本性,从而更好地追求自由和应用自由;另一方面,自由的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之中,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自由教育”的思想或价值取向,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价值取向相对而言,深刻地影响到历史和现实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教师,应该树立教育自由观。

在《生命美学论稿》中潘知常就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充分自由的生命活动,一种人类最高的生命存在方式。它根源于对生命自身的自我审判,以超越生命为旨趣,屹立在未来的地平线上,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推进着人类自身价值的生成。”自由不仅是教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自由本身是一种教化价值。自由赋予每个人不断获得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的动力、理想和责任。在教育中,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教育不仅保障个体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而且必须促进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教育自由是人接受教育中所享有的独特的自由。教育自由为了保证个人通过教育生活而实现自我引导的精神成长,既维护教育者自我创造的责任,又解除任何为个人的自我引导和自我创造设置的障碍。

自由是音乐教学价值的生命取向的重要特征。然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于强化音乐知识学习和技术训练,造成课堂学习机械化,教学环节板块化。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枯燥,学生也觉得音乐没有了生趣。这与新课程改革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生命取向的音乐教学给予个体自我实现与发展的自由,为个体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个体之精神获得自主发展,生命意义得到充分展现。在具有生命取向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自我引导、自我决定、自我创造,有机会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展现个性,有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也有着充足的自主权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和独特感受,能够自由地根据教学自身的特点来从事教学,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身的生命价值。

二、彰显个性、富于创造

音乐教学是爱的艺术,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引下的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提倡尊重学生。尊重意味着按照其本来面目……它体现了课堂教学以人的生命力焕发为中心,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即根据学生的心理要求,激起学习兴趣,唤醒参与意识,满足求知欲望,激发创新火花,发展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在音乐教学中一切活动都不应去强求一致,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给学生一个自由创造的空间,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予以充分肯定。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心理教学一般将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稳定而又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人与人之间又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环境的差异,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特长。个陛教育是着力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台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教育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重视人的主体性、人固有的潜能和创造精神的发挥,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教育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结合。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具有特殊的意义。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注意那些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设法使学生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和轻松和谐的学习背景中,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尝试创作,使其个性得到张扬,聪明才智与优良个性以及音乐潜能得到发挥。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感悟生命价值 篇4

一、认识生命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容适当地加以引导, 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比如在讲到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受精卵那一章节时, 老师可以通过受精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个步骤来讲解, 比如, 受精的前提条件———产生健康的精细胞和卵细胞, 在适合的温度、p H值、发育良好的子宫内环境的情况之下, 两者之间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结合, 而其中任何一步出差错, 例如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 都有可能导致受精过程的失败。在受精的过程中, 数量级上远远大于卵细胞的精子向子宫移动, 但是通常只有一个可以最终和卵细胞融合, 可见生命形成之初的艰辛, 这还不包括从婴儿成长为大人的后续阶段, 社会、家庭以及父母的期待和操劳更加曲折。因而, 在实际的生活中, 我们要将此过程牢牢的铭记于心, 要始终感谢赋予自己生命的父母, 感谢使得自己成长更为快乐的老师以及同学, 在对待平时生活中的不顺的事情时, 千万不能够有对生命轻视的想法, 不能够为了一点小的利益而与别人发生口角, 要学会尊重、学会忍耐, 同时更要反对对其他生命随意掠夺的行为, 比如互联网上的虐猫、虐狗视频, 发现之后一定要及时的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来扼制对于生命亵渎行为的传播。

二、保护生命

在充分认识到生命价值的基础之上, 我们也要对自己的生命加以保护。随着四季更替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难免会受到一些病魔的侵袭, 这对于实现生命价值来说, 无疑是不利的。为此, 我们可以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加强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的教育, 从而突出生命的价值。例如, 在教学“血糖调节”一节时, 针对有些同学早上不吃早餐的情况, 老师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做一些调整, 将重点放到血糖的转化和供给方面, 强调人体的血糖过低将会导致身体受到重创这个事实。另外对于某些平时爱吃零食的同学来说, 这也是一个感悟生命价值的好机会。随着零食摄入量的增大, 人体内的血糖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直线上升, 这也是对身体不利的, 有的时候还会形成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的隐患, 让学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比如对“艾滋病”的学习中, 通过加强对于艾滋病传播过程和特点的讲解, 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自己, 比如洁身自爱, 不滥用针头, 不吸毒等, 同时还要可以减缓学生对于艾滋病恐慌的心理, 让他们明白一般的接触交往或护理工作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 从而在心理上减小负担, 更加健康地生活。

三、欣赏生命

生命是美好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始终铭记这一点, 可以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学习来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模型中, 处处都透出生命的美丽动人, 比如DNA结构的独特性, 可以反映出在世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从而使得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样感受生命的美好也可以从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加以体现, 他们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尊重生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生命和科学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突显, 尤其是在生物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 这种矛盾更突出, 比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 如果不加以重视, 所产生的后果难以想象, 将会造成对于生命价值的漠视。所以, 在生物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重点加以说明。比如谈到克隆技术时, 我们首先要肯定这种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要认识到其存在的意义, 但是也要强调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人类伦理道德等, 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先天性决定于细胞, 但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日后的努力和奋斗。那些妄想通过克隆成功人士的细胞, 就能获得其同样成功的想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这种做法不仅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更是对于自身生命价值的不尊重。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后天的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在对待人造美女的问题上也是如此, 近年来, 一些人越来越不满足于自身对于美丽的追求, 纷纷开始效仿国外的明星进行整容。而且这种整容之风逐渐蔓延到学校, 这明显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要积极地面对, 形成正确的人体审美观, 以一个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容貌, 但绝不能够允许效仿“人造美女”的做法。

生命与价值作文 篇5

毅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血管瘤,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没有放弃生命,更没有放弃生活。她一面以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同病魔作斗争,一面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续生命。她不仅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而且还自学了大学英语专业。她不但翻译和创作了许多文章,还学习了医学知识、针灸技术、音乐、绘画和书法等多门知识和学科,以此为人民服务。张海迪用她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自强,实现生命的价值

刘伟12岁时玩捉迷藏,摔靠在高压线上,失去了双臂。但他没有消沉,选择了自强。他学会了用脚自理生活,并进入了北京市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以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成绩。高三时,成绩优秀的他又放弃高考,改学音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脚弹钢琴的人。参加某电视台的达人秀比赛,的让他几乎一夜成名。他的经历让很多人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而他那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鼓舞了很多人。自强,使刘伟获得了无形的手,帮助他实现了他生命的价值。

奉献,实现生命的价值

19XX年,邹容住到了爱国学社,与章太炎结成忘年交,在革命的前沿共同呐喊。邹容以青年人的热情、浅近直截的文笔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写成了在日本就已开始创作的《革命书》一书。他署名为“革命军中马前卒”,表达了一个冲锋在前的革命战士的高昂斗志。书一出版,便唤起了革命潮,也使清政府对他怀恨在心。邹容入狱后,他仍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因为在狱中饱受折磨,他在出狱前一天死去,年仅20岁。他为革命奉献了生命,但奉献也实现了他生命的价值,使他的灵魂无比崇高。

作文教学生命价值 篇6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生命 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8-056-01

0

听了上海建平中学前校长程红兵先生关于课程文化的讲座很有感触。课程文化的核心就是课程的价值思想,从价值维度去思考课程的设置、实施和评价,是当下课改不能无视也不容避开的层面,正如程先生所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教育一旦失去文化,所剩的只是知识的位移、技能的训练和应试的准备,教育中价值思想的缺席是灵魂的缺席,这是最可怕的缺席。课程文化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学科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应该关注其学科思想,这应成为课程文化研究的重要视角。下面仅结合我所教的生物课程简单的谈谈教学中可以挖掘的价值元素。

生命的物质性。生命是客观存在的具体物质,是“蛋白体存在的方式”。世界上有生命的物质,没有非物质的生命,根本就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超乎自然的所谓“神灵”和“上帝”,大庙里的神像只是人们出于对神奇的生命的崇拜而物化出的生命符号,毕竟这不是生命。

生命的运动性。生命物质和其他物质一样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生命是物质运动的特殊表现行式,自主、自由的宏观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外部表象,复杂奇特的微观运动使生命遍布梦幻迷宫。

生命的整体性。组成生命的物质都有自己的存在形式和特殊功能,它们在生命体系里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一旦离开了完整的生命体系它们扮演的角色就不复存在。只有在完整的生命机器里,各部件才会承担着生命的含义,才能演绎扑朔迷离的生命过程,才有各自抒发生命情怀的机会。

生命的有序性。生命体系中的一切都是有序的。生命物质或结构在生物体中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正是苦于尚未弄清它们在生物体中处于怎样的有序状态而至今不能在试管中将各组分合成出生命来;生命虽然可以克隆,但必须以生物体中一个完整有序的单位作为起点;基因中特定的碱基序列决定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对于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刺激,无论通过激素作用还是通过神经反射来作出反应都有一定的程序;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细胞器,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进入消化道的各种食物被多种酶对口、按序分解成有用物质而分门别类地吸收;心脏一定节律的张驰保证了物质运输的按部就班;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总是按照严谨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生命的适应性。生命艰难地挣扎着从朦胧中走来,生命不安于现状,摸爬滚打于泥土间,飘泊洗礼于风雨中,扎根于悬崖峭壁,游动于沙漠荒丘,“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霸天竞自由”,竞争中求生存,斗争中呈英豪,“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互助共生谋发展,争奇斗丽显个性,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无奇不有,无所不在,适应的方式巧夺天工,千奇百怪,适应的本领各领风骚,叹为观止。

生命的多样性。DNA的千变万化决定了蛋白质的千差万别,蛋白质的千差万别体现出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生命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生命多元,相对稳定,差异永存,不断发展。

生命的创新性。只要生命存在,生命物质就永无休止地进行着自我更新,“生命在一瞬间是它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物质的不断更新是物质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命不仅吐故纳新,而且不厌其烦地把自身的固有物质分解开来重新合成,尽管合成的是原先就有的物质,但生命情愿通过这样的合成来追求新意。

生命的对立与统一。生命充满了矛盾。生物体在同一时间里,既有细胞的生,又有细胞的死;既有同化,又有异化;既有兴奋,又有抑制;既有分裂,又有融合;既有主动运输,又有被动扩散;既有相互制约,又有相互促进。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雌,又有雄;既有性状的显性,又有性状的隐性;既有进化,又有退化;既有互助,又有斗争。

死并不是完结。有生就有死,死是生命的必然,是自然归宿。细胞的新生伴随着细胞的消亡;蝌蚪尾巴的死,成就了蝌蚪变成了青蛙;枯老的植株把新生的希望寄托于种子;春蚕的蜕皮促进了幼虫不断发育走向成熟期;飘逝的落叶保证了树木走过严冬迎来三春晖。

人是生命的杰作。人是生命运动最高级的表现形式,生命世界里因为有了人,这个星球才变得如此五彩缤纷,才有了诉不完演不尽的悲喜活剧,才孕育着波澜壮阔和惊天动地。人具备了生命的一切自然属性,又具备了特殊的社会属性。

生命是美丽的。生命富有魅力,令人神往。生命运动错宗复杂,出神入化,这是生命的玄妙之美;生命的故事只用四种“文字”(碱基)来叙说,这是生命的简洁之美;生物大小不等,习性各异,各得其所,这是生命的平等之美;生物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这是生命的包容之美;生物不加粉饰,个性毕露,这是生命的自然之美;花鸟鱼虫色彩纷呈,神态各异,这是生命的形态之美;丑小鸭也能下蛋,野百合也有春天。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生命价值教育 篇7

学值得关注的内容。对学生生命价值

的探索就是为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

位和作用, 更好激活学习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关注学生的文语言学习心理, 从生命价值意义来阐陈/述课程教学内涵, 是课程教学培养学玉生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莲重要途径和方法。

教尊严

学育 (学实生验获《全稿取) 知日中识制强技义调能务, 教课的育程过英学程语习, 课过又程程是标既准培养是》

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过程。

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而存在的生命价值意义, 鼓励学生在探究思辨、交流感悟中不断认识生命价值的内涵, 产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本主义价值观。教师则应根据教材所承载的生命内涵,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引导学生积极汲取情感和审美感悟, 激发学生生命意识, 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健康成长。

一、阅读感悟教材, 深化生命意识

文本教材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的载体, 阅读理解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渠道。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特征的个体, 理应融入到自然去感受来自生物生命的灵感。英语阅读教学就是鼓励学生从教材分析中去感悟贴近自然的生活情趣, 去探寻隐藏其中的生命意识。

《牛津初中英语》 (Fun with English) 教材中的素材, 多来自于自然和生活, 多与学生的生活习性等相关。学生在阅读这些教材时, 不仅需要用心去体味和感悟, 更需要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课程教材尤其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本关怀素养的培养。

学生阅读感悟教材, 更能够知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更能够激活学习的动力潜能。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Reading A 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教学中, 围绕“Do you know about ORBIS doctor?”和“Why do the people all hope to keep healthy?”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良好的身体是存在世界最为关键的因子, 保护好身体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也会因此而增强。

二、关注合作探究, 激活生命潜能

合作探究是学生加深理解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拓宽知识层面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彼此合作探究学习中, 能够更好交流, 增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生命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这样的合作, 更能够让学生的潜能意识得到增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 通过与他人对话, 可以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产生一定的思想共鸣, 能够起到彼此接纳、诉说、倾听的效果, 从而形成相互配合支持、共同激励的作用。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是不同的, 在讨论中分享各自的看法, 摆正心态,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对于感悟尊重生命非常重要。合作探究的过程更是学生潜能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

合作探究, 能够让学生的内生动力与潜能进行有机融合贯通。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4 A charity show的“Reading Hosting a charity show”教学中, 不妨让学生来担当时尚表演的导演, 让学生去组织指挥表演,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What do you need to have the charity show?和How to have the charity show?学生通过合作交流, 更能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让生命的潜能得到激活。

三、丰富实践活动, 绽放生命光彩

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让学生的生命光彩得到绽放的有效渠道。通过这样的实践运用, 能够更好增强学生语言知识转化运用能力, 能够让他们的生命更具有色彩。实践活动过程的运用, 能够更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生命价值。

教师面对的是具有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的学生, 不能用预设的框框去限制鲜活的生命自由绽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励并且适时满足不同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更要引领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发展, 实现真正意义的生命成长。课外实践活动的运用, 则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才华提供载体, 为学生的生命光彩绽放提供空间, 让学生能够自由领悟、自由表达。

在《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3 Teenage problems的“Reading What should I do?”教学中, 可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教学来帮助学生深入感悟青春期的成长烦恼。可要求学生能够与朋友扮演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剧, 围绕Why do we want to say with our friends when meet the problems?和How to make our life become more interesting?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 不仅能够感悟文中的表达内涵, 还能够让学生在表达学习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的思考思维, 尤其是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深入感悟, 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兴趣。

如上所述, 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关注学生学习情感, 就是对生命的尊重, 让学习过程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品质意志。对生命的尊重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升华思想情感, 让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绽放生命光彩相得益彰。

摘要: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 其鲜活思想和鲜明个性是英语课程教学值得关注的内容。对学生生命价值的探索就是为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 更好激活学习主观能动性, 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 从生命价值意义来阐述课程教学内涵, 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生命尊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郑明霞.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04期[2]郑明霞.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作文教学生命价值 篇8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能够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具体。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抽象的教学内容,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顺应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 更好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1.将微观转变为直观

如, 初一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病毒”、“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初二的“心脏”, 初三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细菌和真菌”等部分,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可以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魅力。

2.将静态转变为动态

通过多媒体展示震撼人心的视频, 更能激起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如《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课, 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人类的家园”, 当学生看到西部大草原因为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而逐渐变成沙漠, 导致许多无辜的生灵无家可归、危在旦夕时, 教师无需再有过多的言语, 相信每位学生内心的震撼都会是深刻的。而在这一课的结尾, 再为学生播放一段威海的宣传片, 让学生从屏幕中亲眼目睹家乡的人民为创建文明、卫生城市而做的诸多努力, 真切地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前后对比, 无疑会带给学生巨大的震撼。当学生从屏幕中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竟然这么美好、和谐和充满魅力时, 会为之惊叹、自豪!

3.将“点”转变为“线”

如在学习“人的生殖”一课, 播放生命产生过程的视频, 可以看到数以亿计的精子从父体出发, 只有一个幸运儿被母体接纳, 从此开始了母子同体的缘分, 母亲把它种植在子宫内壁上, 用血液滋养他, 用羊水保护他, 给他提供安全的环境, 使一个细胞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直至形成新生命。在母亲的痛苦之中, 一声清脆的啼哭迎来了生命的明媚。借助这个视频, 可以将爱护生命、悦纳自我、尊重他人、感恩父母等情感教育交织在一起。

首先, 通过视频呈现动态的过程, 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生命诞生过程的艰辛, 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解生命、爱护生命的情感。

其次, 教师借助视频可以继续对学生进行引导:虽然生命是自己的, 但无处不烙下父母的印痕。每个人身体上体现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物质都有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基因重组可以形成无数种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 同时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也会形成不同的基因型, 因此, 每个人都有其特异的基因组成,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要悦纳自我!

再次, 教师可通过视频进一步提升对学生进行生命多样性的情感教育。决定每个人生命的遗传物质组成不同, 所以人与人之间往往差别很大, 或外表, 或内在, 我们必须尊重这个事实。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个不争的道理: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超越别人之处, 每个人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做到最好, 所以, 要在悦纳自我的同时, 学会欣赏他人。

最后, 可以说明的是, 在人的一生中, 都要经历各种磨难、痛苦、失意和挫折, 也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压力, 我们应坦然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坎坷与曲折。细沙平岸和急流险滩都是生命的驿站, 生命的价值就在生长的过程中。在生长中要学会坚强, 学会抗争, 只有这样, 我们才不辜负生命的重托, 才能对得起父母为养育我们所付出的心血。

正是以上视频的呈现与教师的正确引导, 才使学生在感受生命成长过程的同时, 既有了对“受精作用”与“遗传与变异”、“生命的多样性”等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也得到了多方面的情感教育。

二、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 联系生活现状,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可以获得自我感知、自我陶冶, 同时还可以感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1.解决生活问题式

提出日常生活中学生十分熟悉、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释的问题, 让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学生探究和主动寻求答案的动力,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如提出“人不吃早餐为什么会有头晕现象?”“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等问题, 引出“消化和吸收”的有关知识, 增强学生关注健康的意识;让学生用“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释“滴血认亲是否科学?”“如何鉴定车祸和严重烧伤死者的身份?”等问题, 加深对遗传方式的认识, 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二“用药与急救”的内容, 知识性、能力性目标不多,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习兴趣会很高,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关爱家庭健康, 设计家庭小药箱”活动, 让学生不仅能将学到的医药、卫生知识得到应用, 并且通过询问家人的健康现状去关心家人, 以此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该活动还有可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医以治病救人的理想。

2.参与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式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精神, 中学生所具备的良好的思想情感、道德素质应符合时代要求, 对学生实施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符合时代特色。如:对太空育种知识的讨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肾脏”部分内容的学习, 可以联系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事例,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环境污染”一课中, 引入关于“大米镉超标”新闻的讨论, 能引发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与关注, 使学生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进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往能力、资料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以及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等。

1.研究内容

有的研究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 有的可围绕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 (教材中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归类如表1所示) 。

2.研究方法

可采用调查、实验、资料查阅与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在具体操作上, 可以全班围绕同一主题开展课外研究;也可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承担不同的主题开展课外研究。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补充和质疑。

调查法:是指与研究对象或相关人员交谈来获取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如“输血与血型”、“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传染病及预防”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都可以用到调查法。

资料查阅与分析法:是指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 解决问题, 增加知识, 拓展视野。如“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等内容中的研究性学习, 都需要用到资料分析法。

实地考察法:是指为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或发展流程, 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详细的考察。如“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各种环境的动物”等内容中的研究性学习, 可以用到实地考察法。

3.联系实际, 在提升中内化

经历 (感受) 水平是指从事相关活动, 建立感性认识。创设一定的条件, 让学生获得体验, 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认同 (反应) 水平是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 做出相应反应等。

为了丰富学生的经历与感受并将其提升到认同水平, 教师要组织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交流活动。“放”的过程, 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或“边缘人”, 恰恰相反, 由于开放催生出了许多“生成性资源”, 因而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必须以课前预设为基础, 有效地整合、提升众多的“生成性资源”, 充分发挥教学机智, 做到“能进能退, 收放有致”。教师的“退”可以给学生让出更多的探讨空间:一是给学生以质疑的机会, 让学生在聆听中学会辨析;二是给学生以自我答疑的机会, 让学生在“小先生”的角色中、在对与错的碰撞中培养缜密的思维, 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正所谓“理不辩不明”, 在台上台下学生相互补充、勇于质疑和阐述己见的过程中, 学生进一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内化 (领悟) 水平是指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 将自己的观点、信念、行为融为一体, 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从而形成稳定的态度、一致的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基于此, 本着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式, 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摘要:通过对初中生物教材分析, 总结出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在呈现方式上, 提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三种教育途径;并以“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教学案例, 重点阐述如何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 逐步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上一篇:早期落叶病下一篇:管理会计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