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2024-07-07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精选十篇)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篇1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 “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一个好校长, 带领一批好教师, 就能办出一所好学校。”[1]全面完成“十一五”教育发展的各项任务,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因此, 规划校长队伍建设, 推动校长专业发展,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校长专业化发展呼唤校长培训专业化

目前, 我国在职中小学校长1 0 0余万人, 在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而且关键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他的校长。”伴随着多元化、信息化的国际趋势以及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研究如何引导中小学校长通过提升自身素质, 促使自己由原来的纯行政职务型校长向专业化的校长转变, 推动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并进而引领学校发展, 提升学校质量, 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课题。[2]

“校长专业化发展是指校长逐步适应专业标准, 得到持续发展、完善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3]就校长的成长规律和周期而言, 一名校长大体要经历职前预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校长培训是校长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其进行有效的专业化培训。参加校长培训, 是促使校长从一个较低层次向更高层次攀升飞跃的重要条件, 系统、科学的专业化培训是校长专业化的捷径。[4]以校长培训专业化推动校长专业化发展也就成为了校长培训机构的历史责任和第一要务。

二、专业化的校长培训基于辩证的工作理念

(一) 培训即服务

作为校长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根本属性是一种智力服务。

1. 为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服务

要重视校长的个性发展, 关注校长的自我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设计、保持、实施培训计划, 及时把握培训需求的变化, 提供满足培训需求的各种课程设置、计划目标;要对培训规律作科学研究, 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监督措施, 选择和使用具体的学习方法, 为中小学校长们提供学习内容、条件、信息绩效反馈以及其他帮助, 监督学员个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其他影响学习过程的所有活动, 以保证中小学校长顺利实施个人的学习计划;要主动帮助校长分析和判断个人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 引导和激发校长们的培训需求和学习热情, 帮助校长成为有实力、有智慧、有思想的人。

2. 为推动学校创新发展服务

要重视校长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目标的相对统一, 在提高校长综合素养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发展。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加强“顾问”意识、增强“顾问”能力, 努力成为管理实践指导方面的权威, 解决学校发展中涉及到的培训问题, 当好管理参谋。要加强实地调查, 开设“学校管理诊断”等课程, 积极引导并帮助中小学校长们开展学校管理现状分析和发展策划;要探索实施“情景模拟”、学校管理案例分析等互动型教学模式, 通过贴近学校实际的培训改进学校管理效能。

3. 为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系统的思维方式, 积极捕捉教育改革的前沿信息, 善于预见教育发展态势, 进而通过培训辅导、网站发布、论坛共享等途径和方式, 面向全体, 促进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均衡发展, 因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均衡是最基础的教育均衡;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中心工作, 尤其是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实施相关培训;要通过年度培训发展报告等途径为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决策的依据, 以应对形势和环境的变化。

(二) 学员即资源

校长本身是最丰富的培训资源, 应该在培训中加以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在进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时, 要充分了解学员的学习特点, 有意识地挖掘和开发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智力和经验财富, 力求使每一个校长都能通过培训, 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1. 中小学校长的学习特点

(1) 一种根植于问题和困惑的学习。中小学校长们往往都带着各自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来参加培训, 当培训理念能适合其价值判断, 培训内容能满足他们的经验、兴趣并结合其工作背景及实践应用时, 学习动机将极大地被激发, 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就强, 学习效果就好。相对青少年学习而言, 校长们的学习由普通教育的储备型向功利型转化, 强调“即学即用”而非“以防万一”的培训效果。

(2) 一种自我反思性学习。中小学校长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 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独立判断和价值取向, 这些经验和判断在其培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 既有积极影响, 也会有消极影响。因此, 在培训过程中, 他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要多于简单接受。

(3) 自我导向的学习。中小学校长学习的自主性与其学习效果有很大联系, 他们的自我概念已从儿童时代“依赖的个体”转变为“能够自我指导的个体”。他们能够自主、自律、自控自身的学习过程。因此, 培训者要研究和运用成人学习原理, 如“戈特16条”等, 准确地把握学员的培训需求, 积极引导和调适学员的学习意识、态度和方法。

2. 组织校长培训的一些基本原则

(1) 要让校长们成为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要树立适应培训对象需要、主动跟进、主动服务的观念, 力求从以培训师资为中心转向以参训校长为中心, 从以信息提供为目标转向以素质提升为目标, 在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建立自然、平等的朋友关系。培训者不应该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 而是“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校长们也不应该再是被动接受和消化信息的接收者, 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要引导校长们积极参与到培训方案的设计中, 以期实现培训目标与校长们的期望相互匹配。为了恰当引导校长们的期望, 培训者应尽可能早地与校长们建立联系, 向他们介绍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安排等, 并提供必要的阅读资料。更重要的是, 让校长们在培训中丰富方案、完善方案, 让培训计划变成行动计划。

(2) 要尊重和重视校长们的经验和经历。培训者应注意吸收和利用校长们的已有经验, “使校长们自己从已知到未知”, 而不是由培训者“带着校长们从已知到未知”。[5]在培训过程中, 要注意创设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安全、适宜的培训情境, 引导校长们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 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同伴的优势经验, 形成新的思考, 达成新的共识, 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并能够采取行动改善管理现状。

(3) 要让校长们实现培训中的自主管理。要相信并积极发挥校长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通过选举班委会、组建研学小组、开设班级博客与网站以及创建班级文化等途径, 引导校长们确立个人学习计划和小组活动方案, 并通过定期的汇报会、对话会、反思交流会等方式检查评估反馈进展情况, 让校长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团队建设中概化学校管理。

3. 培训的价值更在于激活需求

价值问题是工作理念的一个重要基点, 因此, 既不能忽视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责任, 也不能一味地夸大培训的价值和功能。

从宏观上来说, 培训具有四项功能, 一是教会为人, 二是教会处事, 三是引领做学问, 四是激励干事业。但从微观上来说, 一场培训, 既要关注提供了多少知识点, 还要关注引发了多少思考点, 更要关注帮助校长们找到了多少个人专业发展和组织效能改进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换句话说, 培训的价值不在于能给校长们什么, 而在于为校长们搭建交流平台, 锻造其思维品质, 在研究需求、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激活需求, 从而引领校长走向更加自觉的学习、更加主动的发展。

三、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依托于优质的培训课程

优质的课程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设计并实施系统、科学的培训课程是中小学校长培训成功的关键。因此, 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在准确把握校长培训需求的前提下, 不断增强课程研发能力, 努力做到慎重甄选、科学确立培训内容, 并系统研发、有效提供培训课程。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计就是将培训目标转化为培训课程的过程, 是为实现培训目标寻找可行的课程框架。针对成人培训的特殊性, 结合当前校长培训的经验, 一般可以采取培训模块的方式来实现培训目标。所谓培训模块, “就是从某一相对独立的问题出发, 打破学科界限, 将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6]培训模块的开发和设计, 应从我国基础教育近期和未来对中小学校长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出发, 突出基础教育追求的目标和蕴涵的文化, 从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情意的培育、专业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素养的提升等方面入手, 开发既能满足校长现阶段工作需要, 又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系统性课程, 培养具有科学理念、现代精神、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小学校长。

研发校长培训课程要有充分的依据, 包括制度层面, 如各级文件规定和相关课程指南等;理论层面, 如现代培训理论、成人学习规律等;实践层面, 如时代与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校长本人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惑等等。研发校长培训课程要有规范的程序, 主要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证、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改进等五个基本环节。一般而言, 课程开发的成果呈现方式为课程简介、教师手册、学员手册和PowerPoint等四方面的材料。

具体说,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 要力求政府要求与学员需求相统合、课程指南与区域特色相结合、人格塑造与文化熏陶相融合、传统经典与流行时尚相整合;要恰当处理“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系统课程与微型课程、普遍领域课程与特殊领域课程”等关系。[7]除此之外, 在培训内容的提供上, 还要注意其序列性, 要精心把握重点和难点, 实现模块化管理, 系统、循序渐进地予以安排, 从而使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科学、适用而特色鲜明, 以增强时代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吸引力, 进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总之, 要开发出适合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除了培训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外, 还需要紧密结合校长队伍和区域教育的实际情况,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再通过不断地讲课和效果反馈, 了解学员实际需求, 来不断改进课程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只有这样, 才能使培训真正符合校长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润之.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好校长和教师队伍[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0 (4) .

[2]张琴秀, 王媛.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20年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13) .

[3]李文科.论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与培训工作专业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 4 (2) .

[4]赵小雅.校长们的未来之路:专业化发展[N].中国教育报, 2002-10-19 (3) .

[5]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培训方法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6]王松贤.企业培训的课程设计和内容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4) .

小学校长课改论坛评分标准 篇2

发言人: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发言内容

1、主题鲜明,见解独到,具有可操作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有教学实例,有理有据。

3、文理清晰,结构严谨。

课件要求

1、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设计合理,界面美观、内容完整,形式和内容统一。

2、素材选取、操作示范具有实际意义,画面清晰,易于辅助论坛演讲的内容呈现与表达。

10分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洁,流畅清晰,逻辑性强。

10分

视频效果

画面声音清晰,音频同步。

10分

发言时间

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

10分

整体推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 篇3

一、“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提出

任何培训的宗旨都在于它的实效性。为此,我校于2010年3月对全县副校级以上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设置了自身现状、培训需求和培训形式三个拟题,经过对问卷的梳理、分析、总结来看,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处于这样两种状态:一种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别是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成效显著;另一种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还没有构建起来,主要表现为校长从业标准缺失、校长教育与培训体系有待完善、校长管理体制不健全、校长组织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针对校长管理水平的不同,业务能力的参差不齐,岗位职责的需求迥然、校际间交流贫乏等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中开展以“岗位拉练”活动为主的案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经过与教育局领导研究决定,以理论培训纵向延伸和岗位拉练横向拓展的系列培训模式正式启动研究。在研究和制定方案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触到,这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必将有效推进我县校长队伍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势必对未来的农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科学谋划

“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是全县干训工作的主轴,是关乎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提高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谋划、精心布局才能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效果。为此我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了前期准备:

第一阶段:广泛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长职业所需的问卷调查,充分了解了校长当下的困惑和问题,经过梳理后,找出了全县校长共性困惑所在。

第二阶段:经过农安县干训领导小组的深入分析,找出形成问题所在的原因,其一是领导脱离课堂久远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其二是校际间单兵作战,缺乏经验交流和资源互补。

第三阶段:由于农安县所辖学校较多、地理位置分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单纯的整体培训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因此科学的划分了六个岗位培训的构想(即一把校长岗位、业务校长岗位、政教校长岗位、后勤校长岗位、教导主任岗位和村小校长岗位);又由于拉练时间过长原因,在以岗位拉练的基础上,又采用片区拉练的形式,按照自然地理位置,分划了东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和西北片区。

第四个阶段:科学的拟定了“岗位拉练实施方案”,并借助网络平台和现场会的形式公布了方案,启动了工程。

三、“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具体操作

结合我县校长问卷的实际现状,我们把岗位拉练形式具体分为四个模块进行,其操作流程为:

模块1:专业测试

2012年5月8日在农安县实验小学举行了中小学业务校长“优质课堂教学”专题培训班和“农安县第二届中小学业务校长岗位拉练系列活动”之业务校长专业测试活动。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208人参加了培训活动,培训班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吴耀华主任主持,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孔繁哲教授做了《优质高效课堂》的专题报告,报告深入浅出,理性和感性的完美抒发,获得了与会领导和教师阵阵掌声。

培训后,与会的业务校长全部参加了由干训部统一命题的专业水平测试。教育局陈孝思书记、党办领导、进修学校王兆文校长及干训部工作人员督查了业务校长专业水平测试。测试结束后,聘请相关学科教研员进行试卷批阅、核分和上分等工作。

模块2:教学设计

2012年5月18日,在农安县实验小学组织了“农安县第二届中小学业务校长岗位拉练系列活动”之业务校长教学设计活动,活动采取任选学科、学段和教材等方式进行,全县中小学共计70名业务校长参加此次活动。通过教学设计拉练活动,彰显了业务校长丰富的理论内涵、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体现了业务校长对教学理念的深刻理解、教与学技法的灵活应用;展现了业务校长对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拿捏、过渡语的精美锤炼。之后,学科教研员根据设计标准逐一量化打分。

模块3:说课评课

2012年6月18日召开了“农安县第二届中小学业务校长岗位拉练系列活动”之说课评课活动。全县共有70名业务校长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以片区为单位,共分四组,按备课说课、观课评课两个基本程序展开,现场抽签确定说课顺序,打破学科和年级界限,独立备课40分钟后进入课堂讲课,评委量化打分。之后分别在县城8所中小学进行现场抽签评课,也是打破学科和年级界限,现场抽签听一节课,听课后写出评课材料,准备30分钟,然后进行评课,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此项活动要突出教学与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要突出指导性评课;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评委打分。

模块4:主题论坛

2012年7月16日,在教师进修学校六楼会议室组织了“农安县第二届中小学业务校长岗位拉练系列活动”之主题论坛活动。干训部博采教育热点、凝练教育焦点确立论坛主题。在论坛交流会上,依据抽签排序,先后有65位校长上台演讲,专家评委依据标准量化打分。

四、“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模块分值比例

岗位拉练之专业水平测试,满分100分,权重25%;岗位拉练之说课评课,讲课满分100分,权重20%;评课满分100分,权重20%;岗位拉练之主题论坛,满分100分,权重20%;岗位拉练之科研能力与管理效果检查,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对校本教研工作中发现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整合为课题研究,重点看承担或指导重点课题研究、落实和发表论文情况等,满分100分,权重15%。然后按照个体各项分值累计加分,最终评出中小学“十佳”业务校长各十名,网上通报表扬。

五、“岗位拉练”案例教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功能

1. 高位引领,丰富内涵。在系列拉练活动中,我们邀请了数位国内专家来我县进行专题讲座,专家们广博的学识、高屋建瓴的指导不仅提高了教科研水平,更是对校园管理、提升校长的领导执行力和构建和谐团队等方面的具有非同凡响的指导意义。

2. 讲评交流,互助提升。在业务校长“岗位拉练”系列活动之讲评课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示了我县教学管理队伍的丰硕成果和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全体业务校长热情高涨,研究氛围浓厚,教学设计严谨认真,现场评课风格独具。与会校长根据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结合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研讨,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互相学习,相互切磋,互相提升。

3. 主题论坛,经验共享。在论坛交流会上,校长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内涵,以先进的理念、鲜明的特色,明确的目标,彰显了新思想,提出了新见解,拓宽了新视野。

通过这一系列岗位拉练活动,练就了校长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增进了校际之间的交流,使校长在交流中反思,在学习中提高,在研究中发展,提升了校长对学校的业务管理水平,推进了我县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进程,为勾画农安教育发展新蓝图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篇4

一、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速成的表现及弊端

1. 重知识的短期外化, 轻思维的长期内化

在中小学校长从职业化通往专业化的道路上, 专业知识是衡量校长专业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一整套专门的知识。这本毋庸置疑, 然而实际情况存在着为了加速校长专业发展从而对知识的学习进行提速, 这就造成了过于重知识的短期外化, 轻思维的长期内化。突出表现为:过于强调知识的“习得性接受”, 轻视理论“应用”;过于强调知识的“经验”, 轻视思想“主张”;过于关注知识的“系统”, 弱化学术的“引领”。

(1) 强知识习得性接受, 弱理论的应用

强知识习得性接受, 弱理论的应用, 由此造成了知识的习得性接受永远跟不上实践的步伐。只是强调知识的习得性接受就会造成知识的机械呆板, 无法焕发知识的生命力。固然校长办学实践需要知识作为支撑, 但如果不把知识转化为理论且应用于教育实践, 那么就会割裂了知识与实践的关系, 最终会陷入知识“形式化”的尴尬境地, 无法使得知识扎根于实践, 生长出智慧的果实。

(2) 强知识的经验, 弱思想的主张

强知识的“经验”, 弱思想的主张, 使得校长容易被沿袭的经验所禁锢, 墨守成规, 没有达到知识的内化, 缺乏自己的思想主张, 更难以创新。传统的教育经验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不免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因此以过去的经验来指导目前的教育发展是不明智的。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张, 就容易盲目跟风, 就会缺乏勇于实践、大胆改革和创新的勇气, 就无法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教育发展模式, 就无法使得教育向前发展。

(3) 强知识的系统, 弱学术的引领

强知识的系统, 弱学术的引领, 造成了不能冲破理论的限制, 缺乏引领的能力, 难以引领学校、教师、学生赶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缺乏像“新基础教育”要求的:我们要有一个动态的意识, 在变动中去寻找主流、趋势, 找到并摸准这个方向[2];更难以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

2. 重技能的短期效应, 轻能力的长期培养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 除了要具备基础性知识与科学性思维外, 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然而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良倾向是:夸大了技能的短期效应, 忽视能力的长期培养。突出表现在:强依附技能, 弱自生能力;强人际关系技能, 弱公共关系能力;强管理技能, 弱领导能力。

(1) 强依附技能, 弱自生能力

在我国, 校长通常情况下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 因此校长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地位并没有体现出来。具体表现是他们在较大的程度上是在外部力量的推动下进行专业发展, 这种专业发展是一种被动的发展, 并非从校长主体性、个性化的角度展开, 这种方式对于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效果可想而知[3]。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 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果校长没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就没有学校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更难谈教师、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长此以往就没有了教育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何谈自生能力的培养?

(2) 强人际沟通技能, 弱公共关系能力

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这就决定了其承担着代表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责任。在实践中, 校长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人际沟通的技巧,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努力与家长、社区等建立积极的公共关系。如果只是掌握了基本的人际沟通技巧, 而没有建立积极的公共关系, 那么就会局限于“接待、应付、被动”的层面, 而不会主动出击, 向家长、社会展示学校所取得的成就, 宣传学校的价值观。学校的公共关系, 对于争取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使命、工作特点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拓展学校的生长空间, 赢得家长合作、社会认同, 并获取自身发展机会与资源的重要支柱[4]。

(3) 强管理技能, 弱领导能力

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 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 组织、协调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 正确地做事。然而, 现实中, 在这种强管理技能的思维下经常导致中小学校长满足于现状, 只顾眼前利益和本任期的管理责任, 很少考虑将来。他们不能以自身的能力创新学校管理或创造性地制订学校的各项政策, 因而对教职员工的影响力不足[5]。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中, 过于注重管理技能, 弱领导能力, 就无法对学校作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的思考和策划, 缺乏长远的学校发展规划, 必然会导致无法应对未来产生的变化。

3. 重眼界的短期“催生”, 轻视野的长期“孵化”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 为了催生校长们的国际视野, 而不顾各校的实际盲目地开展了一些短期的国际交流、互访。这显然是种浮躁的表现, 只是学到了些表面的东西, 无法真正借鉴经验, 从教育理念上做文章。从而导致了普遍缺乏教育前沿理念和运用国际的视野来观察、分析、研究教育的能力。

(1) 强眼界短期“催生”, 弱视野长期“孵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 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 在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普遍采用培训的方式, 这种培训的方式一般快速地回顾过去他人总结的经验、理论, 而很少用心“孵化”归纳介绍现在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囿于学校看学校, 囿于教育看教育。

(2) 强政策的短期“文本”, 弱政策的长期“实践”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训过程中, 除了培训的内容缺乏国际视野, 培训内容的落后、远离国际上的前沿研究领域外, 还远离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政策实践。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至今已有十余年, 基础教育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但我们的培训恰恰是远离这样中心的、核心的内容[6], 从而不利于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

二、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养成”的表现及优势

1. 思维的长期内化的表现及优势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面对浩瀚的知识, 中小学校长终其一生也是无法穷尽的。那么怎么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呢?这就需要思维的长期内化, 中小学校长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要将习得的有限的知识转化为理论, 内化成思想, 将有限的知识应用到无限变化的教育实践当中。

(1) 理论的应用, 变“有限”为“无限”

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 校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接受者, 而且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实践者和教育科学规律的探索者, 要带领全校教师去创造性地将有限的知识转化为无限可能的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有研究表明:教育实践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催化剂[7]。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碰撞才能让理论焕发生机与活力;只有将教育理论扎根于教育实践, 才会使得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校管理工作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

(2) 思想的主张, 变“无形”为“有形”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学校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8]思想引导行动, 指导着校长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如果校长有了科学的思想主张, 就不会囿于经验、墨守成规, 从而勇于实践, 大胆改革创新, 最终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教育发展模式,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使得教育具备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面向现代化的勇气, 从而使得无形的思想变成有形的行动。

(3) 学术的引领, 变“书生”为“术圣”

学校是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地方, 知识分子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专业和学术方面的发展[9]。校长的学术引领既是学校实践发展的需要, 又是校长进行学校管理的需要, 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校长通过有效的学术引领, 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不但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不断改变着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 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 改进学校教学质量。最终实现由一群“书生” (书生即指仅重书本知识不重实践发展需要的知识分子) 向“术圣” (术圣是指能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融汇贯通, 而且能引领学术的知识分子) 的云集蜕变, 从而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2. 能力长期培养的表现及优势

如果说技能的短期促成像西药, 那么能力的长期培养就如同中医。“西药”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但也有可能会治标不治本;“中医”虽然不可能有“西药”的速成, 但通过慢慢的调理却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 重能力的长期培养就要在“养”中达到“成”的境地。

(1) 重视自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自生能力的培养既要求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 必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管理, 又要求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求生存谋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变革, 越来越聚焦于学校;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越来越有赖于自主决策和主动创新的背景[10],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 校长对专业范围内的学校事务, 有独立作出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 校长、学校要打破靠政府政策、政府财政的思维定势, 开创整合学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组建教师团队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创新, 最后走出一条独立自主有特色的道路。

(2) 重视公共关系能力的培养

现代任何一所学校, 总是处在特定的区域当中, 而不可能脱离所在的社区而存在。出色的校长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长期的公共关系。只有处理好了公共关系, 才能得到所在社区的广泛支持, 乃至全社会的支持, 学校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运作。培育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利于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于争取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使命、职能和工作特点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拓展学校的生长空间, 赢得家长信任、公众支持、社会认同, 获取自身发展机会与资源。

(3) 重视领导能力的培养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过程中, 实现学校管理者向领导者转变。增强领导能力, 从而增强学校教育的前瞻性、预见性, 提高学校教育的拓展能力和发展学校的能力。正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刘彭芝所认为的那样, 校长是个“领跑人”, 要带领全校的教职员工, 领着一茬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增强领导力, 还有利于凝聚人心, 创造和谐的氛围, 给教师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 进而开发潜能,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培养优秀的教师, 最终打造一流的学校, 在促进教师、学校发展的同时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3. 视野的长期“孵化”表现及优势

(1) 观前沿理论, 拓宽视野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同理, 我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有一些关注前沿的校长, 这个国家的教育才有希望。中小学校长只有习得前沿理论, 才有可能改变落后陈旧的教育观念, 确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用战略眼光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拓宽视野才能提高学校发展的大目标和高品位, 才能有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拓宽视野, 就不会就教育论教育、就学校论学校, 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策划、设计学校的发展[11]。

(2) 览国际发展, 构建蓝图

在全球化背影下, 面对激烈的国际教育竞争, 如何提高中小学校长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指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中小学校长专业的发展, 需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 不仅要着眼于中国, 而且要放眼世界。只有用国际战略性眼光看待教育, 才能一览众山小, 才能引领学校、教师、学生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中稳步前进。

三、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超越“速成”走向“养成”的路径

1. 在外化知识的基础上, “养成”内化成思维的习惯

中小学校长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 要更加注重改善思维方式。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 但改善思维方式是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为, 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方式[12]。如果校长的思维方式更加科学了, 那么必然会带动学校的教师、学生的思维的科学化。反之, 如果仅着眼于知识的接受, 那么校长的发展永远跟不上实践的发展, 最终使得学校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1) “扎根”, 重视理论应用

教育理论必须扎根于实践, 落地生根, 才能焕发它的生命力。中小学校长需要边学习, 边实践, 学习知识的同时, 从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 要更加注意将习得的有限的知识转化为理论, 将有限的知识应用到无限变化的教育实践当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以往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从而提出新的、个性化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从而缩小理论与实际情景的差距, 更好地发挥理论的作用, 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2) “发芽”, 重视思想主张

在理论应用与实践的基础上, 将理论内化为思想, 让思想作为“排头兵”引导行动, 引领学校的发展。其次, 将稳固化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 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的“文本”, 使得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 成为教师与学生的“指导性”读本, 为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学校发展的道路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 “结果”, 重视学术引领

重视学术的引领, 就要充分发挥校长“领头雁”的作用。首先, 校长需成为教学专家, 这是开展教学科研的前提。只有校长认识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把握了教学规律, 才会使得科研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否则, 就会盲目跟风, 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次, 科研活动系列化。由于学术科研效果具有效果的滞后性的特点, 因此科研活动的开展不是短期就能够速成的, 需要一系列的组合。在看似枯燥的学术科研面前, 需要校长坚定信念, 既要注重科研的系列化, 又要突出阶段性效应, 适时地鼓励教师, 激发教师的动力, 最终, 磨出钻石般璀璨的科研果实。

2. 在重技能的基础上, “养成”培养能力的习惯

(1) 养成发奋图强的自生能力

学校有无管理自主权, 直接影响着校长活动的积极程度和实现程度。只有当校长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 他才能充分地利用专业知识、专业理论, 考虑和设计他的工作, 整合学校自身的力量, 开放校本课程等, 进一步解放“教育生产力”。强自生能力还意味着, 校长要以主人翁的姿态, 自觉明辨当前教育现状的优势和弱点, 主动发展优势, 克服弱点, 同时, 要用哲学的眼光审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觉地进行继承和创新[13]。

(2) 养成情同手足的公共关系能力

中小学教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 现代的中小学校长要尽力避免外界“干预”的思维, 要养成开拓公共关系的能力, 使得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当中。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学校的发展, 开拓学校的道路, 通过举办“学校宣传日”、“社区服务”等活动, 积极地宣传本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观与文化;经常向社区宣传本学校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 随时向所在的社区宣传本校最新的消息, 努力打造“品牌学校”, 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 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 与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情同手足的关系。

(3) 养成高瞻远瞩的领导能力

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沃伦·本尼斯所说, 领导者就是那位能够对未来作出令人信服且有助于他人发展的展望, 并能够为实现这一种展望而身体力行的人。他有能力吸引人们积极投身到为实现这个展望而付出的努力中来。增强领导能力, 需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为教师学生提供方向和指引, 卓有成效地进行管理;增强领导力需要控制局势, 放手为所有员工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而不是一味地控制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14];增强领导力需要鼓励和发动他人为实现学校的使命而奋斗。

3. 在“温故”的同时, 养成“知新”的习惯

(1) 拓宽视野, 观前沿理论

中小学校长要拓宽视野, 要以前沿意识来观察前沿政策、理论。政策、理论是实践的高度概括, 只有把握住了政策、理论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因此, 首先, 要研究前沿教育政策, 只有全面理解和把握了教育政策, 才能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其次, 要研究前沿教育理论, 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研究表明, 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15]。因此, 在研究政策与理论的过程中要对比过去与现在, 对比不同区域, 寻找差距, 在中国教育这个大坐标系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拟定发展的策略, 缩小与前沿之间的差距, 在提升学校发展地位的同时, 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

(2) 拓宽视野, 览国际发展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篇5

一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大力支持下,我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全面完成了全学年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现对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将一年来专业达标情况报告如下:

一、内化理念,融合思想,构建校园品牌特色发展的文化内涵

(一)实心用事,以德为先,维护良好形象。

这一年,我坚持诚心对人,真心做事,团结同志,团结学校的班子成员,增强了学校这个大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校的学生喜欢我,家长和社会认可我,社会的认可也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关系。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的工作,“真心做事”。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充分挖掘并整合德育资源,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德育合力,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了的规范化轨道,形成了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作为校长和党支部书记,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毫不动摇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带领全体教职工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维护了自己良好的形象。

(二)科学管理,育人为本,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一直把“人”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 作的核心,运用科学的管理方略,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引领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达到育人的目的,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扶持学校精准扶贫户、困难户、特教学生等困难群体,平等接受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三)特色品牌,引领发展,打造校园绿色高效共享发展 校长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将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实践创新,能力为重,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近一年来,学校工作总体上稳中有进,领导班子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在抓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着力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思路,那就是“立足自身,抢抓机遇,充实内涵,提升质量”;二是加强对全体教职工在思想意识方面教育,强化大家的责任、忧患、大局、服务等方面意识;三是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首先为甘于奉献的年轻人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其次为全体老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让他们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四是丰富教育教学活动,促师生全面发展;五是着力改善环境和办学条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在工作的同时,我也没放松业务学习。

二、狠抓专业引领,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长度”有“亮度”的现代化校园。

(一)把握校情,群策群力,规划学校长远特色发展前景 学校始建于1969年,前身是鸭暖乡初级中学,2011年10月布局调整,将原大鸭小学与鸭暖中学合并改建为一所兼办幼儿园的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校园占地面积28975平方米,现有小学1-6年级教学班10个,学生378人;幼儿班3个,幼儿78人;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36人,省级乡村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县级学术到头人1人,学科骨干教师6人。办学理念,办出学校特色秉承

作为校长,组织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凝聚师生智慧,提炼出学校 “实施创客教育,培养最具生命活力的人”的办学理念,着力培育“崇善真知,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校园精神。坚持校园建设规范化,文化建设系列化,专用教室建设特色化,教师培养专业化,常规管理精细化,教育活动经常化,努力实现集“创客、阳光、文化、信息、平安、活力、生态”为一体的“靓丽、魅力、特色”的现代校园。把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文化有机融入到校园规划设计建设、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中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等,大力实施阳光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双轮双驱”特色教育模式,努力创建“双最双高”校园,着力打造有亮度、有温度、有高度、有宽度、有长度的“五度”教育生态和空间,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内涵品质,走上了“深内涵、高品位”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创建多元立体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环境 作为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以先进的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物质层面的文化基础建设,努力构建儒雅宜人的校园环境文化。以“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为目标,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 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注重了“硬件”功能开发,已形成了意蕴深厚的校园精神文化;富有活力的学校管理文化;以“生命•阳光”为主题的广场文化;以读书、乐学、创新为主的学习文化;以数学宫殿、平安大道、古诗词为主的地面文化;以“择善亭”、“三园一基地”为主题的环境文化;以美德名言、警句、故事等为主题的墙壁文化;以孝德、廉洁、安全为主题的楼廊文化;以节俭、文明、健康为主题的餐饮文化;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文化;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为主的活动文化等十二项文化网络。教学楼宁静雅致,书香扑鼻;宿舍楼室美人和,舒适温馨;文化广场引经据典,立德树人;“孔子学苑”先师教诲,催人奋进;“择善亭”梁榭高耸,古色古香。草坪里芳草吐绿,花圃中团花锦簇,菊香园有清雅之姿,芍药园有绰约之丽,牡丹园有天香之美,松柏园有玉树之青,夏秋季节菜园里红的、绿的、紫的无公害蔬菜髙低相间,果园里杏王、樱桃、红枣、苹果等硕果压枝,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的花园式格局。学校不断培植校园文化,深化办学内涵,健全管理机制,创新驱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关注生命个体、提升生命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生命教育为主线,通过“创造生命教育主题活动、打造生命教育灵动高效课堂、铸造生命教育成长乐园”三大途径和“16731”的办学理念实施策略,全力打造活力校园,初步形成了“雅致、文明、立体的校园文化”。

(三)创新教育发展模式,领导课程教学改革,打造学校品牌特色。

我落实教育教学业务常规管理要求,抓好教师的备课、上课、自习辅导。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牢固树立“一切活动皆课程”思想,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有机整合,规范各类课程管理。规范音、体、美、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学工作,在配备专业师资、强化教学成效上加强管理。全力构建创客教育“活力文化、活力思维、活力体魄”的三大课程体系,突出“兴趣特长、动手实践、创意创新”等核心品质,彰显学生生命的活力和本色,成功打造了雅致、文明、立体的校园文化,以人为本的伏羲教育,绿色生态共享的实践教育基地,多元、创意的校本课程,健康、快乐的阳光体育,启智、创新的科普教育这六大学校品牌特色亮点。

落实责任,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服务等方面强化常态教学管理,汇聚教学管理的正能量。一是关注常态课堂,持续开展推门听课,强化质量意识。学校成立由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和中层领导为成员的课堂教学督导小组,以教情、学情为关注点,指导常态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课堂效益。二是坚持有效备课,深化学科组集体备课,分享教学智慧。规范集体备课从研教材、进度,研学情,研教法、学法,研作业等方面入手,备透教材,备准学生,备活教法。实效有效集体备课“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检测)”。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畅言教学通精心备课、上课。并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加强学科活动育人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学习与表现进行质量监测与评价。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学科教学诊断式教学研讨,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教研智慧,根据常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薄弱学科督导课等教学研讨活动,以教学问题和建议的形式集体研讨,群策群力,合力公关,达成共识,架起教师成长的桥梁。四是坚持落实落细,做实教学常规业务,规范教学行为。学校结合教学实际 修订完善教学常规业务要求,落实落细教导处、学科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职责和管理要求,明确教学主体责任,突出教学过程实效。并积极落实县教体局提出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相关“金点子”,从写好字、多好书、能力、习惯培养、学科竞赛活动等方面入手,培育具有 “高成长性”的学子。

(四)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阳光、学习、创新性教师队伍。

1.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塑造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根据县教体局通知精神和要求,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核心素养,增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小事入手,从小处着眼,教书育人,身先示范,争做奉献。争做“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推进教师精神家园建设,优化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引领全体教师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职业行为。同时,强化师德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岗位竞聘等挂钩,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2.切实抓好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大对教师常规工作情况的检查力度和密度,做到定期与随机督查相结合,细化检查过程,建立资料跟踪机制。开展专题研讨、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优课观评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依托县域高清录播系统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培训学习。切实抓好校本研训建设,扎实组织开展以“四新”(新理念、新教法、新技术、新资源)、“互联网+教育”融合创新背景 下的开放式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研训实效。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培训;组织专业课教师、学前教育、特长教育教师培训活动,专业课教师已满足教学需求,并酝酿开设特色班教学,切实抓好教师外出培训工作。与此同时,聘请兄弟学校的领导、专家、骨干教师来校讲学献课,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协作交流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并创造一切机会,让更多的教师走近名师。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市教育局制订的《张掖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教改带头人评选条例》和《张掖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教改带头人考核细则》的要求,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坚持为全体青年教师量身定衣设定成长目标的做法,鼓励全体青年教师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实验,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同时,通过校际协作交流活动,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实施梯级“名师”培养工程。

(五)强化队伍建设,优化内部管理,完善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优秀的管理团队

学校校长要带头在理论学习、专业进步、依法办学、民主决策、廉洁自律、精细管理等方面作出榜样,通过各种途径,全力打造一支上下一心、和谐阳光、团结合作、敬业奉献、勇挑重担、追求强大、不断进取的管理队伍;努力培养学习型、学者型、事业型、研究型的领导班子。同时,要让领导班子的每一位成员都 能坚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善于听取师生意见,实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艺术。通过行政例会,组织班子成员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与交流,提高执法执策水平和行政办事能力,提升团队战斗力;建立行政领导挂靠教研组、班级工作机制,搭建行政工作新平台,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扩大行政的影响力。通过“两学一做”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规定,规范收费,规范办学,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完善教代会机制,改革优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优化校园氛围。

2.严格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在园幼儿免保教费补助资金等教育惠民政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学龄前儿童都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确保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精准识别,精准资助,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毛入学率达99.8%、99.8%以上。建立特教学生档案,开展特教学生“送教上门”工作,将特教学生学习教材纳入免费教材管理,督学责任区将“送教上门”工作纳入督学内容,定期督导,并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切实做好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认真办理为民办实事项目和人大代表建议,党代表、政协委员提案。

3.严格财务、两灶管理,规范采购程序,确保规范运行无违规。自觉遵守政治、组织纪律,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制度和规矩办事。凡涉及教职工评优树模、职称评聘等重大事项均上行政例会、全校教职工大会,按照“双推过半”的原则民主决策。重点工作能认真执行请示、汇报制度,无违反政治、组织纪律的 行为。对学校收取的伙食费全部进入财政专户管理,每月结算均经理财小组审查签字,无截留、坐支、账外透支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凡涉大额资金使用,均召开校委会、理财小组会议集体研究决定,严格履行采购和招标程序,严格执行预算,除校园安全方面的偶发支出,未预算的不允许采购,并及时公开公示。加强配发厨具设施的监管使用,进一步改善学生食堂就餐环境和硬件条件。推进学校食堂规范化、精细化、网格化管理,落实学校食堂分级量化管理,严格执行大宗食材定点采购制度和落实公示公开制度,争创省市县级“视频安全示范学校食堂”。

4.坚持“三零”底线,突出安全主线,不断加强安全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校园重大安全责任“零”事故工作底线,全面贯彻落实“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全员全方位全时段的责任到人机制和“日检查周通报月分析”的安全工作机制。二是深入推进安全教育工作,及时签订安全责任书,坚持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家长会、应急演练,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不断提升。三是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积极开展杜绝校园欺凌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等专项教育活动,严格落实学生接送卡制度,规范学生接送,全面落实好学生上放学接送安全。四是认真做好禁毒、预防邪教、法制、防校园欺凌等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师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五是安全警钟长鸣,加强教师警示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落实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确保校园安全、有序发展。本学期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多方共育,调适外部环境,构建家、校、社会三维立体化和谐共育网格

1.强化家校共育引领,构建和谐的家、校、社会共育网格。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家教、家风在教育现 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推进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按时召开学校家长委员会会议,建立家长学校(委员会)工作章程,形成较完善的工作规范,开好家长会,大力营造“家教决定孩子的出息,门风决定孩子的教养”的家校育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宣传画报等新闻宣传媒体,持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宣传活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宣传教育活动和家风好、家教严“好家长、好家教”评选活动,通过巧设形式多样、立体开放的“阳光家校,联动平台”,引导广大家长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注重自身修养,形成育人合力。

2.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学校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全员化、全覆盖, 形成职责明确、风险可控的管理格局。坚持“风闻约谈”、提醒预警等制度,严肃处理“随意打乱课程秩序和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处理“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言论、体罚变相体罚和猥亵学生、有偿补课”等不良师德师风现象,严肃处理“开会上课迟到、培训上课脱岗、重大事件不报告”等纪律松懈现象,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出台学生校园安全行为守则(双十条),建立健全学生安全自管自查自护机制。完善师生行为视频监管网络。完善“三维”质量监测和体育、美育评估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日检查周通报月分析的安全工作制度、全员全方位全时段的安全责任到人机制、校园重大活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审批机制,将校园安全(卫生)事项列入校园、教师职责和“负面清单”严格问责机制、安全(卫生)事故信息第一时间报送机制,形成科学的“三维”质量监测 机制。

3.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机制日渐完善。

学校始终坚持“三零”(校园重大安全责任“零”事故,师生重大违法犯罪“零”发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标“零”流失)底线,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主动配合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安全卫生隐患问题整改联防长效机制,彻底整治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并健全警校合作机制,严厉打击涉及学校和学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取得的成效

1.教师能力不断增强。本年度, 我校何彩琴、贾菊红、秦文渊老师撰写的4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本年度晒课活动中县级优课8节,市级1节,省级一等奖优课1节;临泽县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中11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 2016年甘肃省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论文评选活动中7位教师分获二、三等奖;2016年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评选中2件作品获一、二等奖;秦文渊等6位教师的微课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网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征集活动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程丽老师的微课在第二十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获基础教育组微课三等奖;2016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典型案例评选中1件作品获二等奖; 2016年中小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案例)及课题阶段性成果评选活动中8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李会会老师的课例在全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课一等奖。刘忠彬老师的课例在2016年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徐婷等9名教师的课例在2016年“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评选活动分别获县级一二二 等奖;何彩琴等5名教师的课例在2016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秀课选获活动中分别获二三等奖。

2.2017年对立项的3项省级课题和1项县级招标重点课题进行了结题申报,依托甘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协作组实现了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本学年申报立项2项课题,已通过市级审核,评定为+优秀等级,推荐上报省教科所立项省级课题。

3.综合效益不断凸显。本学年,学校宣传工作得到加强,在甘肃省新闻网、张掖市教育信息网、临泽教育信息网、张掖日报、中国张掖网等报刊网站,共发信息240条。《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在2016年第九期的《学生天地》上发表。校园专题片《大道至简》、《“杏”福采摘节》、《幼儿园里欢乐多》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校园影视评选三等奖。伏羲实验班奖学金发放、枣乡、思源慈善捐赠等活动分别在临泽电视台、张掖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迎接国家、省、市、县各类观摩、检查、督导等活动效果好。先后接受张掖市标准化幼儿园验收、国家级信息化观摩检查、挂牌督导创新县验收等活动。在2016年“感悟汉字魅力传承中华文化”中小学汉字听写大赛中我校荣获小学甲组三等奖。学校成功创建张掖市健康校园、临泽县卫生单位、禁毒教育先进单位、甘肃省快乐校园,并进行了全国零犯罪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省级德育示范性和市级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

四、存在的不足

1.领导班子党风廉洁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本人及学校领导班子责任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到位,落实主体责任方法途径单一,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追究不严格。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存在一定差距。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在“落实、落细、落小”上存有差距。

3.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自己深处,产生了自满情绪,在学校的发展前景、潜力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上,思想解放程度不够高,视野不够开阔,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创新工作意识淡薄,尤其是对学校发展的前景规划和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措施还不够灵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对照《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抓好学校各项工作,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为学校更好更快特色品牌化发展,做好应有的贡献。

校长的专业分享 篇6

在国家中西部校长中心委员会上,凯瑟琳校长那略带忧伤的声音引起了在座21位校长的注意。当她的故事慢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时,整个房间都沉寂下来。她所在学校的一位教师在突然发病很短一段时间之后,于上周离开了人世。这位出色的教师曾经是凯瑟琳的良师益友。

凯瑟琳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如何才能使教师既能不断的在工作上有所作为,丰富其知识,又能尊重他们的私人空间?哪些知识可以与学生分享?凯瑟琳愈加发现她自己正在扮演一个对家庭与学校教职工进行安抚者的角色。

在这次校长中心委员会上,我们将原本计划的日程放到了一边,而让校长们一起分享他们所经历的那些相似的故事。吉姆述说了当学校中两名学生在车祸中被夺去生命时,他所面临的心理挑战。海伦则表达了四个月中学校的两名教师被诊断患有乳腺癌时,她那复杂的心情。另一位校长平静地述说当他失去儿子时,学校的教职工对他的支持。纽校长则感谢那些退伍军人和他一起分享新领导如何去迅速应对新情况的经验。

我们的工作为学校领导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以前校长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但是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发现了校长之间的共性。它开启了我们每一位在场人员心中深处的全新认识——一种对校长工作的深深理解,同时我们也对这项工作有了新的领悟和强烈的责任感。

在交流中,校长们需要更多是以下的一些东西: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分享。当然这里所说的学习并不是将校长所应该具有的标准行为或者教育领导中的一些文献资料通通塞进校长的脑袋里,而要尽可能地让校长将他们在实际工作期间所运用的专业知识与各位校长一起分享。因为校长智慧来源于不断挖掘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以及他们平时处理与孩子、教师、家长有关的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知识。

许多校长认为在职业生涯中他们是孤立的。因为要处理学校的突发事件以及办公桌上堆集如山的文件,所以他们经常不得不推迟或者取消与其他校长进行联系交流的机会。但是有些校长意识到他们需要这种机会,需要与其他校长进行专业共享。因此,他们开始挤出时间参与其中。下面我们将呈现的是校长一起进行交流的案例。如:

一个高中学区的校长每个月都会聚集到当地一个小餐馆里一起吃早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自己学校中学生、教师所发生的故事以及每天所要面对的问题进行交流。需要强调的是他们都会有意避免使聚会成为一次“牢骚发泄聚会”。

另一组校长则每隔一周的周五早晨都会聚集在一起。在他们参加聚会之前,其中的一个小组成员会为其他校长送出一份关于学校管理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将作为他们进行会谈的中心,但是会议中所讨论的却并不仅仅局限于文章内容。

以下这些问题对聚集在一起的校长共享专业知识,以及对他们在共享过程中提出问题、讲叙故事时是必需的。在校长交流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建议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表述:

★我们期望孩子应具备哪些条件?

★如果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它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如何正确运用学校测验的成绩?

★我们如何保证家长参与到学校中来而不是“取代”我们的工作?

这一做法得到了许多人士的支持。在《重思领导》这本书中,汤姆·萨乔万尼向我们陈述:女校长每周需要花费69个小时工作,而男校长则只花费60个小时用于工作。在他们这一周的工作中充满着压力、紧张的决策,以及大多数校长都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校长挤出一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与其他校长进行交谈不是一件难事。这不但可以帮助校长们获得更多处理事务的想法和方法,还可以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罗伯特·巴思强烈要求校长应该针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而进行讨论。利用讨论这个机会不仅可以强化专业知识,还可以交换分享校长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学校领导者们意识到他们并不孤单。

校长专业标准的理念、理解与行动 篇7

一、校长角色定位:厘定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前提

校长的角色定位是制定校长专业标准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校长是什么样的角色?目前人们有多种不同的认识, 如校长是领导者、经营者、管理者、服务者、反思者、优质教育资源的创造者和促进学校发展的研究者, 等等。

西方学者马萨·斯佩克 (Marsha Speck) 在其著作《校长角色》 (The Principal-ship) 中对校长的角色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 他认为, 在学校这个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相对独立的教育组织中, 校长以教育者身份定位学校的组织性质及核心价值观, 又以领导者的身份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 之后, 校长便以管理者的身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运用管理法规、方法和技术对学校的人、财、物、教育教学工作、时间、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

马萨·斯佩克对校长是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三种角色的分析得到了学界的认同, 从现代学校的职能和校长的使命、责任和要求来看, 校长不仅具有三种不同的角色, 而且还是这三种不同角色所构成的角色集, 是多种角色的统一体。校长的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对应的使命、职责和行为要求, 应依据这些角色和职责来确定校长要完成各种职责活动应达到的专业要求, 最终系统地整合为校长的专业化要求。

校长的多重角色也强化着校长是一个专业的领导管理者这一理念。校长作为一种专业, 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学校管理的内在本质规定。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学校管理格局的深刻变化, 学校面对着复杂、多变和竞争的环境。校长如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科学决策、自主发展、有效管理?这就要求校长应是一个懂教育、善管理、会领导的内行, 应成为一个专业的学校领导管理者。校长作为一个专业并成为一个专业的领导管理人员, 不仅是学校发展和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 而且是校长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校长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因此, 认识校长的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和专业定位, 是制定和理解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前提。

二、校长专业标准:引领校长专业发展的行动准则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不仅要提高校长任职的准入门槛, 而且要有一个适宜的校长专业标准。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 “专业标准原意为专业目的, 也就是标靶。其后由于标靶本身的特性, 衍生出一个‘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的规则’的意思。将‘用来判定技术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据’广泛化, 就得到了‘用来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据’。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 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威穆尔 (Elaine L·Wilmore) 曾指出, “对学校来说, 要想获得学校的发展, 必须树立较高的标准。高标准……为我们提供了通向学校发展未来的具体途径, 它们指向了较高的目标。这些标准为所有的学校领导者提供了成为杰出领导者的基本框架。每个人每天都应该对学校进行规划以达到标准中描述的状态。”

校长专业标准, 是中小学校长进入专业性阶段的重要标志, 是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衡量中小学校长是否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性职业的标尺;是建立现代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 建设专业化校长队伍的政策依据;也是建立校长教育培训课程标准, 开发基于校长专业发展所需专业知识和领导管理能力的培训内容体系, 开展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 推进校长专业化进程的指南和准则。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进程中, 美、英、澳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为提高教育质量, 改进学校管理, 促进师生发展, 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和专业发展体系建设。他们期望通过建立较高的校长专业标准来提升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加强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化建设。

从美、英、澳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校长专业标准来看, 尽管其具体内容各不相同, 表现形式也各有差异, 但突出校长的教育使命和管理责任, 强调校长课程和教学领导力的提升, 强调学习和服务学生的卓越发展, 强调学校的开放与社区的有效合作, 注重学校管理的效能等, 是美、英、澳三国校长专业标准的基本特征。

我国《标准》由“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五个基本理念, “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项专业职责以及四个方面的实施要求三大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校长的道德领导、价值取向、角色定位、专业行为和持续发展等要求。基本内容分别从价值领导、教学领导和组织领导三个方面对校长提出了六项专业职责。其中, “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是对校长价值领导的要求, “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是对校长教学领导的要求, “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是对校长组织领导的要求。每项专业职责有10条专业要求, 由专业理解与认识 (3条) 、专业知识与方法 (3条) 和专业能力与行为 (4条) 等三个方面组成, 6项专业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 具有比较强的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突出了专业理念对校长的高位引领, 规范了校长的办学行为和领导管理学校的基本职责, 不仅为校长设定了合格的基本标准, 也为引领校长持续专业发展提供了行为准则。

三、校长专业发展:基于校长专业标准的行为自觉

当前,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 学校对外开放度的加大, 学校办学格局的调整, 学校管理重心的下移, 学校自主权的扩大, 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 校长必然面临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必须考虑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 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有效整合办学资源, 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建立校长专业标准, 提高校长准入标准固然必要, 但仅停留于此还很不够, 更重要的是校长如何适应学校教育内外环境的变化, 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根据校长专业标准的要求, 提升教育管理专业水平, 实现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因此, 校长专业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管理创新和学校主动发展对校长队伍建设的时代呼唤, 也是校长自身专业发展, 持续走向成功的内在需要。

校长专业发展, 就其概念内涵来说, 是校长在个体内在专业需求或意识的指导下, 结合外部环境, 在个体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专业意识及专业贡献等方面的持续发展, 其终极目标是校长要登上专业领域的顶峰, 成为学校管理的专家。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作分析。从静态角度来看, 校长专业发展就是校长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 校长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从动态角度来看, 校长专业发展主要指校长按照专业标准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 逐渐成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校长在基于专业标准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需要外部的推动和良好环境的创设, 如:入职资格和选拔机制、专业组织和专业规范、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等, 更需要校长把专业标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加强专业理论学习, 加强实践修炼,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多年来, 人们的传统思维习惯往往把校长专业发展设定在校长职业形成的结果时段, 现在我们理解校长专业发展更应看作是校长自身与学校组织成员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互为关联、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 是校长内在的专业性结构不断改善, 教育管理观念和专业精神、教育管理专业知识、教育管理专业能力、自我专业意识和专业态度等方面持续提升的生命成长与动态发展的过程。

校长专业发展作为校长依据专业标准的主体自觉行为, 不仅要求校长为提高学校管理绩效, 改善学校管理的作风、方式, 把自己所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视为一种专业, 把自己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专业人员, 更要通过个体的自我不断学习与探究来拓展专业内涵, 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自我反思和创新性实践逐步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篇8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贺安溪,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健全,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超文,湘潭市教育局局长陈利文,湘潭市岳塘区区委书记孙银生、区长王永红等领导莅临开幕式,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省教师教育学会会长周德义,湘潭市市委副书记李江南,省教育厅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处长张大伟、调研员蒋维加,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书记贾腊生等领导出席闭幕式,省市区三级领导高度重视,殷殷寄语基础教育。

围绕研讨主题,学会邀请了著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作《学校转型》专题报告,介绍了该校课程建设的主要理念、做法及其管理措施,让与会代表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课改的信心。同时,学会推出了本省的特色学校和优秀校长,火炬学校、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湘机小学、吉首八小、东郡小学、工农小学、赫山实验学校、保靖民族中学等8所学校的校长作了案例展示,还有两位本省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省内外专家同台分享展示、对话互动,给与会代表带来多方位、多角度的碰撞和思考。

小学校长的专业标准 篇9

《专业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由五个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责和四个方面实施要求等三部分内容组成。《专业标准》体现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专业理念的高位引领。

《专业标准》提出了“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五个基本理念,明确了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以及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和持续提升要求。“以德为先”是校长的道德使命,也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育人为本”是校长的办学宗旨,也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引领发展”是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是推动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力为重”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导向,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是对校长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是对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的系统建构。

《专业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体现了倡导“教育家办学”的要求。其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价值领导,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为学校特色发展留下了空间,是校长专业职责的灵魂;“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教学领导,这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了校长对学校的组织领导,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管理保障。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细化为60条专业要求。每项专业职责有10条专业要求,由专业理解与认识(3条)、专业知识与方法(3条)和专业能力与行为(4条)等三个方面组成,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三是对校长的办学行为提出具体要求。

《专业标准》将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健全学校应急管理机制、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对校长的办学行为提出明确要求,着力推进义务教育领域相关突出问题的解决。

《专业标准》的颁布,使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构建科学规范的全口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工作要求,也是当前推进教师工作管理方式转变,科学履行教师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以来,教育部按照“课题引领、广集众智,立足实际、系统设计,创新管理、服务基层”的工作原则,开展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研制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框架》。今后,教育部还将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等四个方面构建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贯穿教师培养培训、资源配置、资格准入、任用考核、工资待遇以及师德建设等各个环节。这个标准体系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部分标准或规范原来就有,已经在实施;部分标准或规范需要修订或新出台。教育部将精心规划,根据轻重缓急、难易程度,逐年推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中国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初探校长专业化发展中的专业理念 篇10

关键词:校长专业化,专业理念,学生观,教师观,管理观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 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代表, 对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为一校之长, 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培育出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性人才, 这些都是摆在校长面前的切实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职业进入专业化领域, 专业性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度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化, 只有提高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才能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才能提高校长职业的社会地位, 满足教育变革的需要。

校长专业化的主要方面是指校长在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专业理念是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职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在以下的内容中, 本文将对学生观、教师观和管理观进行重点的说明。

一、学生观

热爱学生是校长最起码的职业情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身为校长, 其中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 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 有深刻的人道精神, 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爱满天下”这一思想。因此, 校长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学生。学校就其直接目的而言是为着学生的, 学习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在教育史上,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 认为学生的心智成长全有赖于教师, 因此应以教师为中心。另一种是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 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自然过程, 只能作为助理, 应以学生为中心。而无论校长在教育上持何种观点, 学生的地位都是最重要的, 这是办学目的、教育目的所决定, 学生应是校长心目中的上帝, 无论何种流派, 学生至高无上的地位都应当是被认可的。

尊重学生。学生不仅应受到校长的爱护, 也应受到校长的尊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有按照客观规律成长的权利。校长不能仅仅依靠“校长”这个称号去压制学生, 而是要依靠对学生的爱, 去拉近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 和学生建立情感, 以自己的模范言行, 在学生中建立威信。应该试着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获得赞同。体罚学生更是不被允许的。热爱学生是一种理智的表现, 却更富有感情色彩。尊重学生也需要有感情基础, 却更需要理智。在知识、地位、资质等方面, 校长的确高学生一筹, 但在人格等方面, 校长与学生是平等的, 没有高低之分。不懂得尊重学生的校长决不是一个称职的校长。

二、教师观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校长最重要的硬职责之一。校长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通过名牌教师打响学校的知名度。校长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依靠教师来完成的, 校长需要通过与教师的密切配合来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校长应当依靠他们, 信任他们, 关心他们。

1、要尊重教师的个性, 增强他们的向心力。

校长要首先广泛了解和熟悉教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也不例外。有的教师寡言少语, 有的教师善于言谈;有的教师心直口快, 有的教师委婉含蓄。这些都需要校长的包容精神, 校长一定要有宽广的心怀, 要善于做好思想工作。沟通是一门艺术, 需要从心开始。校长只有真诚的对待教师, 注重与他们的沟通, 才能缩短与教师间的距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校的发展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2、校长要管理好教师, 必须做到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所谓“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校长言行是否一致, 是否大公无私, 坦诚磊落, 教师都看在眼里, 直接影响着校长在教师心中的威信和形象。校长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的反省自己。要善于倾听教师的意见, 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在待遇享受方面, 要先教师之忧而忧, 后教师之乐而乐。只有这样, 校长说的话才有分量, 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和支持, 才能与之共同担负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任, 使学校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管理观

目标管理, 民主管理, 法规管理, 我们称之为学校的三大管理, 实质上体现了管理中的三项基本要求和原则, 即运用目标进行管理, 按照民主原则进行管理, 应用法规手段进行管理。在这里, 将做简单的阐释。

1、民主管理。

学校工作繁多而复杂, 校长日理万机, 工作千头万绪, 因此, 校长要做好各部门的工作安排, 要各司其职,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形成一个协调有序的整体。校长在做任何一项决策时, 应该通过召开会议, 听取大家的意见和要求, 集思广益, 然后再经过讨论协商, 最后做出决定, 采取正确的策略。同时, 校长必须学会放权, 不能包揽所有, 若权利过度集中, 会形成官僚主义。因此, 要依靠群众的力量, 充分利用学校教职工的力量, 校长要做到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适得其所, 权责分明, 目标明确, 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 施展才华, 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把各种力量很好的结合起来, 使各个力量的合力达到最大。

2、法规管理。

规章制度能约束人们的行为, 使之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学校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 包括校长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提高办事效率。法规管理具有行政性和强制性, 教育则是感化性的, 是非强制性的, 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作用, 促进学校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记忆与遗忘下一篇: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