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方式

2024-07-13

制种方式(精选十篇)

制种方式 篇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双亲是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蔬菜 研究中心 自主培育。 其中,母本CL026-2-1为高度自交不亲和系,生育期85d,花期自交亲和指数为0.2;父本CL007-1-12为自交系,生育期82d。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年8月-2014年4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塑料大棚内进行,前茬为番茄,父母本同期播种同期定植,父本和母本株行距均为40cm×50cm,设2个处理,处理Ⅰ为父母本种植行比1∶1,处理Ⅱ为父母本种植行比2∶2,各处理3次重复。8月25日播种,9月25日定植期,双亲同期 播种,同期定植。

1.2.2测定项目及方法在相同环境条件和正常水肥管理的条件下,记载双亲的生育期,并在始花期放蜂授粉,按667 m2放置6脾足框蜂,待80%种荚黄熟后分批采收,采收时,各处理按梅花型进行采样,选取5个点,每个处理随机采收20株进行测产,最后各处理相同面积分别混和采收,后熟、晾晒、精选后进行考种。根据种子产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AS软件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花椰菜双亲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种植方式对双亲的各生育期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花期能正常相遇,保证了蜜蜂授粉试验的可能性。

2.2不同种植比例对产量的影响

平均单株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比例所获得的单株种子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处理Ⅰ所获得的单株产量极显著高于处理Ⅱ的单株产量,高15.08g,达96.67%。

小区平均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种植比例所获得的单株种子产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种植比例为1∶1的处理所获得的小区产量极显著高于种植比例为2∶2获得的小区产量。经折算,处理Ⅰ较处理Ⅱ增产316.65kg·hm-2。

每个小区测126株;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在 0.01和0.05水平显著。Thereare126plantsineachdistrict,differentcapitallettersandlowercase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at0.01and0.05levels.

3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在棚室放蜂杂交制种时,双亲1∶1方式种植的,无论是单株产量,还是总产量都极显著高于2∶2方式种植。

本试验只设置了较为常用的两种种植方式,其它种植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棚室内花椰菜杂交种子生产时,蜜蜂的活动、棚室的高度、双亲花期相遇情况、水肥及病虫害等均能对产量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生产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德岭.花椰菜新品种应用现状及良种繁育技术[J].长江蔬菜,2007(2):33-35.

[2]俞秀蓉,李方华.网室在酒泉制种业上的应用技术[J].上海蔬菜,2012(4):13-14.

玉米杂交制种技术 篇2

4.杂交制种田的母本去雄5.玉米大面积制种田实地参观与调查6.玉米制种田材料收获

成绩考核100=平时表现40分+实验报告60分平时表现:出勤、迟到、早退情况及田间操作等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回答问题、收获与体会等。

实验

一、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

试验目的:通过对玉米杂交种生产技术操作程序的学习,初步了解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各主要环节,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内容玉米杂交种生产必须保证质量(纯度、发芽率、净度、水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的产量,为了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在整个杂交制种过程中,必须做到安全隔离,规范播种,严格去杂去劣,做好花期预测及调节,及时去雄,收获前和收获后要及时降水,种子收获后正确存放,避免混杂。

一、安全隔离

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屏障隔离与作物隔离四种。隔离区采用四种隔离方式的安排方法如图所示。为确保隔离区安全,在春玉米区一般采用空间隔离的方法。制种田除了要符合安全隔离条件以外,还要求土壤肥沃,旱涝保收,田块成片、方整。同时,管理要精细,力求达到高产。

二、规范播种•种子处理:播前对亲本种子进行精挑细选,挑出与亲本种子不一样的种子,挑选后晒种,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

(二)播种:

地温要求:播种应在5厘米土层,低温稳定在10-12℃时进行;播期:一般在沈阳地区4月20日-5月15日,最适在4月25日-5月5日;在地温允许情况下,尽可能早播。覆土:5cm;种肥分开:以防烧种; •踩好底格子与顶格子:保证出苗。错期播种:制种田要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调整播种期,一般做法是按正常播期播种母本,错前或错后分两期播种父本

(三)调节播期 •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玉米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标志是:母本雌穗抽丝比父本雄穗散粉早2-3天。当父、母本的花期协调,达到良好的杂交结实效果,则可以同期播种,不必调节播期。如母本开花期过早或比父本晚,就必须调节播种期。实行错期播种,要先播开花较晚的亲本,隔一定日数再播另一个亲本。错期播种的天数,因杂交组合杂交亲本生育期早晚、播种季节的天气情况、土壤等条件而异。对新引进的杂交种,必须事先了解和掌握双亲在当地生长发育进程及开花习性,确定错期,才能大面积制种,否则会由于父、母本花期不遇或错期不当造成杂交制种失败。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 •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内,生育期长的亲本在播种前一天晚上浸种与另一亲本同期播种。• 父、母本花期相差3天以上错期天数,按父、母本花期相差天数乘以1.5-2.0,所得的乘积即错期天数。• 按规定的错期天数,常受气候、墒情等因素制约,仍可能出现花期不协调或不适的情况。因此可通过试验或根据经验,掌握父、母本幼苗生育形态,如幼芽拱土,一叶一心及二叶一心等,作为错期播种的指标更为可靠。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要做到早铲早镗,以利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为保穗攻穗,在抽雄前追施尿素30公斤。注意粘虫、玉米螟及蚜虫的防治,尤其要加强父本行的管理。父本长的不好,花粉量少,影响授粉,导致结实率下降,从而影响制种产量。

四、花期预测及调节

在正常年份,一般调整播期就可能达到父母本花期相遇,但在气候异常年份,则要注意花期预测,以便及早了解花期相遇情况。

(一)花期预测的方法

叶片计算法,即在制种田里选父母本生长情况有代表性的地段4-5处,每一处设一点,选有代表性的父母本植株各10株。从苗期开始,随着植株的生长,在第5、10、15片页上,用彩色铅油涂上标记,母本比父本未抽出叶片少一片叶为宜。

倒扒叶片法,即拔节后,取代表株采用倒扒叶片法进行预测,以父本尚未抽出的叶片比母本多一片为宜。幼雄穗观察法。当植株拔节后15~16片叶时,结合内叶观察,辅以幼穗观察较为可靠。一般以母本比父本幼穗大1/3~1/2为宜。

(二)花期调节的方法

花期调节应以促为主,采取以下措施:

1偏肥、偏水,增加铲镗次数。在拔节前,作物对肥水反应比较敏感,可以采用偏水、偏肥,促进偏晚亲本的生长。增加铲镗次数,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在生育中期,可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一般采用1-3%的过磷酸钙喷洒叶面。2喷施激素或激素与化肥配合使用。拔节期以后,可采用20PPM赤霉素或增产灵喷施偏晚的叶片或灌心叶。也可以将激素溶解后加入1-1.5%的过磷酸钙和1-2%的尿素水溶液,喷洒次数可按需要确定,每隔3-5天一次。

五、去杂去劣

玉米杂交种制种的去杂去劣应贯穿玉米的整个生育期,要抓住苗期、拔节后抽穗前和收获脱粒时三个主要时期去杂。•••••••

苗期去杂可结合间苗定苗进行,根据苗色(黄、绿)、叶鞘色(绿、紫)和叶片宽窄等来识别,去掉与父、母本不一样的各类杂株。拔节后抽穗前去杂,是根据株高、株型和叶片宽窄识别,特别注意去掉那些高大的杂交种植株。收获脱粒时,可根据果穗形状、粒型、粒色、轴色等特性,将杂穗去掉。

玉米杂交制种田花期父本杂株率和母本杂株率应不高于0.2%。

常见的杂株、劣株种类

优势株,这类杂株表现生长势强,植株粗壮、高大,极易识别;混杂株,这类杂株一般不具有亲本自交系的性状,也易识别; 劣势株,常见的有白苗、黄苗、花苗,矮缩株和其它畸型株等,这类植株数量不多,易于识别; 怀疑株,这类植株很象亲本自交系,一般较难识别,需认真检查,若在苗期不能肯定,则应在拔节期加以鉴别拔除。

六、母本去雄

母本去雄是整个玉米杂交种生产的关键时期,母本去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玉米种子的质量。

(一)母本去雄时间

在沈阳及周边地区农民制种田母本去雄的时间一般是7月10-20开始到8月初结束。母本去雄时最好要在每天的早晨进行,上午10点以前将母本雄穗彻底去完。一般农民全天都在进行。

(二)具体操作 •制种区母本及时、彻底、干净去雄是玉米制种成败的中心技术环节。及时是指母本雄穗在散粉前拔除;干净是指把母本雄穗整个拔除,不留残枝;彻底指全区所有母本雄穗一株不漏地拔除。这三项去雄指标,必须做到。一次花检母本散粉株率应不高于0.5%。•为保证母本去雄的质量,目前母本去雄时采取摸苞带叶去雄的方法。就是在雄穗露出顶端叶片前,当用手摸到包在叶片中的雄穗时,可带1~2片顶叶将雄穗拔除。

(三)注意事项

每天上午逐垄拔一遍,不让母本有散粉机会,尤其是开花盛期,要做到风雨不误。直至将制种田母本雄穗完全去除干净。拔除的雄穗必须带出制种田,或饲喂牲畜,或挖坑埋掉。去雄末期,全地块只剩下不到10%母本还没有抽雄时,就可以一次全部拔干净。去雄全部结束后,隔2-3天还要到制种地全面检查一遍,以免留下漏拔母本雄穗。

七、提高结实率•剪短母本雌穗苞叶如果母本开花晚于父本,把母本雌穗苞叶的顶端剪去3cm长左右,可使母本提前2-3天吐丝,提早去雄也有提早雌穗吐丝的作用。要求剪口向下,以免雨水渗入烂尖。•剪母本花丝父本散粉晚于母本吐丝时,如时间长,造成母本花丝伸出过长下垂,影响下部花丝授粉,可把母本花丝剪短,留1.5cm长即可,有助于受粉结实。如果不剪,母本将会有半边穗不结实,影响产量和质量。•种植采粉区在制种田边单设一小块采粉区,将父本分期播种,供人工辅助授粉用。•变正交为反交如果父本散粉过早(5-7天)可将原来的父本改做母本(去雄),将原来的母本改做父本(不去雄),使花期达到相遇,由于原来的父母本的行数是按比例种植的,父本行数少,将父本改做母本后,制种田的产量要减低。因此,该法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八、割父本

为了保证制种纯度,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降低种子混杂几率,应当在父本授完粉后,及时将父本植株砍除。割除父本行的好处

收获时可避免父、母本种子混杂,有利于保证杂交种子纯度。

割除父本可以改善母本行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父、母本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从而提高光和强度,增加干物质积累和粒重、提高制种产量。同时也方便了种子的后期收获。割父本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应当积极推行。

九、秋收及降水

玉米制种田后期工作主要是降水和收获

(一)种子降水收获前的降水:站秆扒皮、砍头、搭挂。收获后的降水:及时晾晒,如及时上桟子。

(二)降水方法 •站杆扒皮:在玉米乳熟末期(辽宁地区一般9月10日以前)将母本果穗的包叶三分开,扒到底,防止果穗基部积水,子粒霉变。注意用力不宜太大,以防掰掉果穗。低洼晚熟地块扒皮后要砍头,加快降水。•装栈子风干:地点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地方,收获前搭好栈子,栈子距地面高50-60厘米,宽30-40厘米。收获后的果穗去净玉米包叶及绒后装栈子。装栈子时,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玉米栈子有孔隙,以利通风降水。另外下雨时要防止雨淋。

(三)种子收获

配制杂交种的隔离区在收获时,可先收父本行(如果未割父本),将父本行果穗全部收完核对无误后,再收母本行。收获的父本行可作粮食,母本行上收获所得到的即为杂交一代种子,供大田生产应用。

(四)成熟标志

籽粒形成期:是指玉米授粉时至约第15天的一段时间内,此阶段是决定籽粒多少的重要时期。乳熟期:是从授粉后的第15~30天,此期是决定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籽粒干重快速增加,由于这个阶段籽粒内充满乳浆,故称为乳熟期。而授粉后的第30~43天,籽粒失水加快,胚乳由胶状转变为蜡状,所以称为蜡熟期。该•••••

阶段籽粒干重的增加不如乳熟期快,但干物质仍在继续积累。从籽粒胚的背面看,上部充实部分与下部未充实部分之间有一明显界线,称为“乳线”。这时果穗苞叶略呈萎蔫,部分叶片发黄,下部叶片开始枯死。蜡熟期过后,籽粒干重的增加日益缓慢,并进一步失水干缩,籽粒基部挤不出乳浆时,干重即不再增加,“乳线”消失,而达到生理成熟期,这就是完熟期。在正常情况下,玉米进入完熟期表现出的主要特征特性是:苞片枯黄变白、松散,籽粒变硬发亮,并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乳线”消失;籽粒尖端出现黑色层;含水量降到33%以下,此时,粒重和产量最高,故为收获的最佳适宜时期。

(五)收获日期

一般来说,玉米达到完熟期为适宜的收获期,这时苞叶变黄松散,子粒变硬,并显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至于全株是否枯黄,则因亲本系而异)。这时穗轴的水分高达50%以上,种子含水量达22-30%,如果不及时干燥而贮藏,遇热会发霉变质,遇到温度过低,胚部受冻,降低发芽能力。玉米进入蜡熟后期,果穗的干物质不再增加,主要是干燥脱水过程,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4.5℃以下时,玉米即完全停止干物质的增加。玉米成熟期遇到3℃的低温完全停止生长,如遇到-3℃的寒冷气候,果穗中未充分成熟而含水量又高的子粒就会丧失发芽力。因此,在北方生育期短,秋季气温下降快的地区,当日温平均在14℃左右时,玉米达到蜡熟末期就该进行收获。沈阳地区收获日期是在10月1之前,但主要是由气温决定。

思考题

想一想,针对某一个组合的玉米杂交种生产,提高种子质量和产量的措施分别有哪些?

实验

二、杂交制种田的播种

一、试验目的:使学生学会制种田的播种技术,掌握父母本行比、调节父母本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等措施。

二、实验内容:

(一)种子处理

(二)播种

(三)调节播期

(四)调节播期的方法(均同实验一)

(五)田间种植设计(以丹玉39为例)•父母本名称:母本C8605-2,父本丹598 •行比:父本丹598植株高大,花粉充足,一般父母本行比以1∶6为宜。•错期:父母本生育期相近,第1期父本与母本同播,播量为2/3。当父母本萌动(7天左右)播剩余1/3父本。保证1次播种保全苗。•密度:母本密度3800-4000株/亩,株距28cm、父本丹598密度3900-4000株/亩,株距28cm。•播种:适时早播,播种在4月25日至5月1日完成即可。第1期父本与母本同播,播量为2/3。当父母本萌动(7天左右)播剩余1/3父本。保证1次播种保全苗。

(六)田间操作方法

1.确定父母本行:查对父母本行种子,根据父母本行比,确定父母本行后,在播种前先检查种子袋标签,将父母本种子分别落实到行。若双亲的播期不同,则在先播的亲本行的两端插上标记,以防免重播、漏播。

2.开沟:播种行在精细整地、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按规定行距开播种沟。要求深浅一致,行向正直。

3.播种父母本:播种时要踩好底格子、搞好镇压,以利出苗,按特定的株距进行,落籽要均匀、盖土深浅一致(5cm左右),细致,并注意勿把种子弹出播种沟外,以免造成混杂。在父本的行头和行内种异作物等标记作物,避免在管理、去杂(玉米去雄)、收获时发生差错。错期播种的晚播行头要插标志。

播种后应分别记载播种期、父母本名称及行比等。

思考题

1.画出丹玉39制种田播种田间示意图(包括行比、分期、隔离、父母本名称等)

30年的制种村缘何不再制种 篇3

近几年,曾家村的制种面积迅速减少,目前已基本不复存在。据村支书袁肇草介绍,村里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制种是在2007年,由当时的江西省种子公司安排了100多万平方米,由于收益越来越低等原因,后来村里的制种田就逐渐消失了。

气候异常加重制种风险

长江流域水稻制种按季节划分大致有三种类型:“春制”3月份播种,“夏制”4~5月份播种,“秋制”6~7月份播种。

曾家村的制种基地以杂交早稻“春制”为主。与中、晚稻相比,早稻“春制”的生长期易遭受倒春寒、梅雨、干旱等恶劣天气影响,尤其是每年早稻种子收获期间,易出现阴雨天,导致穗发芽,影响制种产量和品质。

泗溪镇农技站站长刘功绍回忆说,2007年曾家村制种田收获时,遭遇了持续8天的降雨,虽然从外地紧急调配了农机抢时收割,仍然有13万平方米制种田、近4万千克种子报废,按当时3.2元/500克的合同回收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万元,制种企业和农民都蒙受了很大损失。

成本增加拉低比较效益

刘功绍说,与普通大田的早稻种植相比,杂交早稻制种成本要高得多,平均每667平方米制种投入比普通大田高出300元以上。

费人工:曾家村水稻种植全程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制种田需要人工栽插、父母本分别收获。

需肥多:制种田为获得高产,需要早催肥、多追肥,肥料用量通常比普通大田多。

程序繁:制种田要反复去杂,及时拔除杂株和变异株,还要额外多次喷施“920”(赤霉素),促进穗茎伸长和开颖。

强度大:制种田一般要在扬花期正午高温时间进行“赶粉”,持续10天左右,劳动强度很大。

田分散:曾家村农户采取的是分散型制种模式,各自负责的制种田大多数为3335~6670平方米左右,没有形成规模化,各项成本和风险相应增加。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尽管制种成本较高,收购价格却偏低。村民曾小九说,前几年早稻种子收购价不到企业包装后零售价的1/3,制种收益大部分让别人赚走了。加上这些年人工、物化成本都在上涨,扣除增加的生产投入后,农民制种收益与普通大田种植相差无几,导致农民渐渐失去制种兴趣。

很多村民反映,如果企业给的种子收购价能有市场销售价格的一半,还会有制种的意愿。

上高县农业局副局长李思亮说,以前县种子公司在曾家村制种的收购价按粮种1∶7的比例浮动。按此推算,2012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1.2元/500克,早稻种子的收购价应该在8.4元/500克,事实上,能给农民这个价格的企业不多。

种子公司改制成主要推手

上高县种子公司原副经理陈国梁说,过去在曾家村制种是政府行为,遇到风险时,县种子公司会给农民补偿,效益有保障。而现在种子企业委托基地中间商代理制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目前,很多制种基地都和曾家村类似,处于代制的地位,风险难以控制。丰收年大家相安无事,一旦遇到风险,矛盾时有激化,企业、基地中间商、农户三方就会纠纷不断,极易打击各方的积极性,导致基地自然而然地放弃制种。

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严长发说,企业在制种基地的选择上,首先考虑质量,2006年以来,上高县制种基地的种子质量明显不稳定,曾家村的几万斤种子质量出现了问题。其次考虑效益,相比抚州南城、宜黄等县的成本控制,上高县在劳力价格、制种产量等方面已经失去了区位优势。

目前,我国制种企业仍然存在多、小、散、乱的问题,中小型企业无力给制种农户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人员服务,在多数情况下,还得依靠基地中间商来组织农户代繁代制。企业无法在内部实现对基地和农户的标准化管理,在效率优先的市场环境下,即使发生了风险,企业也通常是自顾不暇,对农户损失的补偿救助能力十分有限。

曾担任过省种子公司经理的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局长盛根龙对曾家村的制种十分了解。他说,曾家村有着较为长久的水稻制种历史,但是在种业市场放开后,曾家村制种过程中遇到自然风险等问题就很难有保障,愿意出保底价让农民制种的企业太少。同时,曾家村水稻种植的平均产量较高,上高县的“吨粮”产区,早、晚稻两季收益和制种收益差不多。

正是这些原因,目前江西制种产业逐渐向抚州、赣州等优势制种产区集中,一些传统的制种产区正在淡出。

有着30年制种历史的曾家村良种繁育基地被淘汰,村民多年积累的制种技术和经验被荒废,令人感到惋惜。

开启另一扇窗

前不久,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全国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现场会上指出,我国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布局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种子生产集中度不断增强。提高种子生产基地的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势在必行。曾家村制种的没落是全国制种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的一个缩影。

针对曾家村制种基地的起伏变化,正在该村调研的农业部“接地气、察民情”小组认为,这给今后建设现代种业基地提供了启示:一定要将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在制种基地建设上,要综合分析、科学选址、长远发展;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制种保险和补贴政策扶持,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

严长发说,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在江西南城县流转了333万平方米的制种基地,再按平均13万平方米/人转包给基地制种户,以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实行机械化收割,为打造现代种业基地提供了样本。

陈国梁现在是上高县农业局首席专家,他说,曾家村虽然不再是制种基地,但多年积累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条件,已使其成为农业部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的核心示范区。

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农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能典(原上高县种子公司副经理)说,由于曾家村多年的制种历史,使得当地村民水稻种植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目前金农米业通过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已将曾家村纳入了优质原料生产基地。

制种方式 篇4

关键词:地膜覆盖,灌水方式,制种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甘肃河西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灌溉便利, 是玉米制种的主要生产基地, 年产种量约为55万t, 占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用量的近60%[1]。近年来, 水资源成为该地区制种玉米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实施节水栽培措施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地膜覆盖是一项简单而有效的节水措施,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 地膜覆盖方式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2], 有效抑制土壤蒸发[3], 保持均衡的土壤水分分布, 提高地温,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丰产早熟[4]。

目前, 关于单一栽培技术的研究较多, 但将覆膜和灌水方式集成到制种玉米中的研究鲜见。为此, 以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为研究对象, 将覆膜和灌水方式集成在同一模式中, 分析制种玉米生长发育动态, 土壤水热变化规律, 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变化特性, 以期为绿洲灌区研发高效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对该地区利用有限水资源、发展高效灌溉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张掖市甘州区党寨镇进行, 该试验区位于黑河灌区, 海拔1 504 m, 无霜期155 d左右, 年降雨量104~129 mm, 年蒸发量2 047~2 341 mm, 日照时数为3 085.1~3 088.2 h, 属于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制种玉米, 供试土壤为厚淤泥土, 0~20 cm土壤含有机质25.5 g/kg, 碱解氮74.68 mg/kg, 速效磷28.34 mg/kg, 速效钾115.5 mg/kg, p H值8.49。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 分别为半膜平作漫灌 (A) 、半膜垄作沟灌 (B) 、全膜垄作沟灌 (C) , 以不覆膜平作漫灌作对照 (CK) ,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6], 3次重复, 小区面积48 m2 (8 m×6 m) , 走道宽0.5 m, 试验地周围设有1 m保护行。

1.3 试验实施

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 (母本郑58, 父本昌7-2) 。母本播种时间为4月20日, 株距20 cm, 行距50 cm, 保苗9.99万株/hm2。父本分2次播种, 第1次4月22日, 第2次4月25日, 株距为50 cm, 保苗1.995万株/hm2。点播方式为人工播种, 用播种器将玉米种子破膜穴播于膜下。散粉结束后将父本砍去。

试验地采用统一施肥水平 (同当地制种田) , 各处理的灌溉定额用水表计量, 生育期的总灌水量为4 075 m3/hm2, 分别在母本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丝期和灌浆期进行, 用水量分别为930、1 145、1 145、855 m3/hm2。

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土壤温度采用曲管地温计测定5、10、15、20、25 cm土壤温度, 在各生育时期连续观测3 d, 于每天8:00、14:00和18:00测定。土壤含水量0~30 cm土层用烘干法测定, 每10cm为一层;30~110 cm用水分中子仪 (美国CPN公司503 DR) 测定, 每20 cm为一层。种子收获时, 按小区单独收获计产 (除去取样植株所占面积) , 并随机选取10穗考种, 测定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计算土壤贮水量W=h×ρ×ω×10, 式中, W为土壤贮水量 (mm) ;h为土层深度 (cm) ;ρ为土壤容重 (g/cm3) , 本试验各土层ρ平均为1.34 g/cm3;ω为土壤含水量 (%) 、水分利用效率 (籽粒产量/ (生育期降水量+生育期灌溉量+生育期土壤贮水变化量) ) , 本研究中试区地下水埋深超过15 m且无径流产生, 因此水分渗透量和径流量可以忽略不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膜和灌水方式对0~25 cm土壤温度的影响

各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方式下制种玉米0~25 cm土壤温度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 播种期处理C 0~25 cm土壤温度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 较CK高31.9%, 处理A、B间差异不显著, 但与CK差异显著, 分别较CK高17.3%和16.9%, 表明播种期地膜覆盖可以提高0~25 cm土壤温度。苗期—大喇叭口期各处理间0~25 cm土壤温度差异最大并达显著水平, 处理B较处理A分别高8.2%、6.7%和4.9%;处理C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的土壤温度较CK差异最大, 分别高出17.9%和17.4%。表明覆膜和灌水方式对制种玉米苗期至大喇叭口期的土壤温度影响显著, 提高了播种期和苗期的地温, 促苗早发, 以全膜垄作沟灌处理增温最大达显著水平, 其次为半膜垄作沟灌处理;但在大喇叭口期后, 随着制种玉米对地膜及垄面的遮荫越来越强不同处理间差异逐渐减小, 至成熟期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覆膜和灌水方式的结合提高了制种玉米生长期内的有效积温, 并缓和河西地区制种玉米生育前期气温低玉米生长缓慢和壮苗早发之间的矛盾。

2.2 覆膜和灌水方式对0~11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 全膜垄作在苗期—灌浆期具有增墒效应, 而在播种期与成熟期土壤贮水量无显著差异。具体来讲, 在苗期处理C 0~110 cm土壤贮水量较CK高9.2%, 处理A、B与CK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处理C 0~110 cm土壤贮水量达332 mm, 较CK高6.4%, 较处理B高1.2%, 处理A、B间差异不显著, 且处理A、C间差异不显著。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处理C较CK分别高3.9%、5.1%和6.2%;处理A、B、C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不同的覆膜和灌溉方式下苗期至拔节期的土壤贮水量以全膜垄作沟灌处理最高, 原因在于对地表实施全膜覆盖后, 可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 但相应的增温效应显著, 制种玉米植株生长相对旺盛, 根系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相对也较多, 全膜垄作沟灌的土壤贮水消耗量高于半膜平作漫灌处理。

2.3 覆膜和灌水方式对制种玉米生育进程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处理C制种玉米生育进程与CK相比, 出苗提早5~6 d, 拔节期提前15~16 d, 大喇叭口期提前16~17 d, 抽丝期提前16~17 d, 灌浆期提前10~11 d, 成熟期提前16~17 d;与处理B相比, 在出苗期—灌浆期提前2~5 d。处理B较处理A在出苗期—大喇叭口期提前1~3 d, 抽丝期—灌浆期提前4~5 d, 但成熟期相同, 抽丝—成熟期延长4~5 d。综合来看, 覆膜可让玉米提早出苗, 垄作沟灌能加快玉米生育进程, 使玉米提早成熟。且已有研究结果表明, 抽丝期至成熟期延长, 有利于玉米灌浆和籽粒形成, 对玉米增产具有积极影响。

2.4 覆膜和灌水方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 覆膜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产量、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处理C较CK显著增产34.9%, 提高生物量60.8%,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4.6%。不同覆膜和灌溉方式下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依次为处理C>处理B>处理A, 处理B在百粒重、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上分别较处理A高4.6%、15.2%和13.9%, 处理C的双穗率较处理B高33.9%。由以上分析可知, 不同处理方式下制种玉米的产量依次为覆膜的高于未覆膜的, 沟灌的高于漫灌的, 以全膜垄作沟灌的产量最高, 水分利用效率最大。这说明地膜覆盖与灌水方式主要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提高双穗率和粒重, 从而增加制种玉米产量。

注:表中同一列数字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全膜垄作沟灌在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对土壤温湿度影响显著, 成熟期较露地栽培提前15 d左右, 水分利用效率为1.79 kg/m3, 产量高达7 821.4 kg/hm2, 分别较半膜垄作沟灌高7.2%和9.3%, 这说明全膜垄作沟灌处理在提高制种玉米产量的同时又节约了用水量, 改善了制种玉米生长前期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严苛要求, 缩短了母本生育期, 使抽雄期提前, 抽雄期的耗水量降低。因此, 全膜垄作沟灌技术可作为河西地区制种玉米节水、高产的新栽培技术。半膜垄作沟灌和半膜平作漫灌栽培在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差异显著, 抽丝期和灌浆期较平作漫灌提前了4~5 d, 产量提高13.9%,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2%。这说明垄作沟灌方式能延长抽丝灌浆时间, 从而增加粒重, 也相应地提高了产量, 但两者在成熟时间上一致, 可得出2种栽培方式对生育期影响不显著, 对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1]丁林, 孟彤彤, 王以兵.节水灌溉技术在制种玉米上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 (2) :160-163.

[2]ZHOU L M, LI F M, JIN S L, et al.How two ridges and the furrow mulched with plastic film affect soil water, soil temperature and yield of maize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of China[J].Field Crops Res, 2009, 113:41-47.

[3]LIU C A, JIN S L, ZHOU L M, et al.Effects of plastic film mulch and tillage on maize productivityand soil parameters[J].Eur J Agron, 2009, 31:241-249.

[4]李尚中, 王勇, 樊廷录, 等.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的水温及增产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5) :922-931.

[5]王婵, 赵向田, 李永生, 等.灌水量及覆膜对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16, 45 (8) :25-30.

玉米制种合同 篇5

甲方: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本着互惠互利,公平合理的原则,签订本合同,望共同遵守。

一、生产品种:DK9003(2011年的品种)。面积:按实际面积计算。质量标准:纯度≥96%、净度≥99%、发芽率≥90%、水份≤14%。

二、甲方收购种子价格为每公斤5.70元,甲方不包产值。

三、甲方负责垫付给乙方制种生产的所有费用。甲方在收购种子时全部扣除。(不含利息)

四、乙方必须按照甲方技术员要求进行田间管理并领取合格证,否则每少一张合格证,种子收购价每公斤降低0.2元,以次类推。

五、由于乙方是多年制种基地,具体田间管理要求:比如(施肥、翻地、播种、打药、除草、追肥、防病虫、浇水、砍除父本、收获)等工作甲方不再重复提醒。

六、种子收获后,水份在20%之内进行脱粒、清选送至甲方指定烘干厂。水份14%以上、20%以内多几扣几。杂质进行测算后扣除。

七、结算方式,甲方将种子收购后一周内将垫付资金扣除后付清全款。

八、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签字:年月日 乙方签字:

制种方式 篇6

1 杂交水稻制种模式与农业推广现状

1.1 杂交水稻制种模式成因

区别于农民可以自己留种的常规稻, 杂交水稻必须每年经过专业制种。2000年《种子法》颁布, 规定杂交水稻种子通过种业公司生产, 并由其授权经销商销售,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应运而生。四川省因其具有生产、质量、外销、出口四大优势, 成为我国重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区域[1]。种业公司通过与农民签订制种合同, 由企业提供制种亲本及技术指导, 农民按照约定价格提供给公司合格种子的模式, 即“农民 (基地) +企业”的模式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生产。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阶段, “农民 (基地) +企业”制种模式应用于杂交水稻制种有两方面原因。从公司角度而言, 如果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 采取工业化流程生产杂交水稻种, 将产生高昂成本, 如租地成本、人工成本等。四川某种业公司通过在四川省眉山地区实施以土地流转方式进行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试验表明, 此模式下的生产成本高于基地制种模式35%, 有悖于公司节约经营成本获取利益的原则。从农民角度而言, 参与水稻杂交制种的收益大于种粮收益 (见表1) , 一般情况下, 一代种单价比国家现行粮价高3~6倍, 农民具有极大的行为动机。在此模式下, 公司作为农业推广者, 获取了节约成本的利益;农民作为采纳创新者, 获得增收的利益, 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1.2 杂交水稻制种的农业推广切入点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中, 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农民参与水稻制种, 即进行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推广。求实逐利是我国农民的典型心理之一, 农民通过水稻制种获取高于种粮的收益, 企业通过与农民合作生产, 销售盈利[2]。农民和企业都追求属于自己的利益。因此, 从农业推广者的公司和采纳创新的农民之间, 在两者都追求的利益最大化中找到平衡点, 是推广进行的切入点。

这具体体现在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杂交种收购价格上, 它代表了企业付出的成本和农民获得的收益, 只有在双方都获得利益的前提下, 推广才能进行。在这个层面上, 农业推广者与创新采纳者是在同一层次上的, 双方各取所需, 各自有利可图, 符合市场规律。从另一个层面来讲, 中国农民由于受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制约, 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优势地位, 常常拥有更多的资源, 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在农业推广的实际情况中, 企业作为推广者往往占据有利位置, 而农民常常处于被动, 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多利益。从这一点来看, 农业推广者与采纳创新者又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因此, 企业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更需建立一份反哺农业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农业推广者应更多地提供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推广服务[3]。

2 杂交水稻制种模式下的制种心理调查

在杂交水稻的制种基地建设中, 除选择地理条件适宜的区域外, 更需考虑采纳创新的农民所处区域的人文环境。中国农民直观守旧、趋避冲突的心理特点是进行农业推广的主要障碍[4]。农民渴望致富, 希望通过新技术带来高收益, 但长期的自给自足, 又让他们对创新采取怀疑和消极的态度。当负面的心理因素成为区域的大众心理, 在一定的干预和引导下仍无法消除主导的消极心理时, 企业选择放弃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只有当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同时满足推广的条件时, 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推广项目。

2.1 从众与从权威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在农村常表现为农民愿意跟随群体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权威效应是指说话的人因其影响力, 其发表的言论更易引起别人的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在农村集体里, 村镇干部或家族长老常常被视为楷模, 其建议更容易被农民接纳。从众性和从权威性也是我国农民的典型心理特征。究其原因, 主要是农村生活相对封闭和集中, 农民无法对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产生足够的适应性;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也使他们不能正确的分析和接纳农业新信息;农民信心的缺乏使其易受周围人群的暗示, 遵从群体意识;加上权威人士的言论, 个人很容易采取从众态度。在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区域, 大部分种业企业都通过聘请当地的村镇干部或先进农民作为技术员和推广宣传者, 来加强基地建设。因此,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的建设, 企业要充分发挥村镇干部, 集体带头人的积极作用, 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让他们成为农民和企业沟通的纽带, 通过合理的引导来促进农业推广。

2.2 安全需求

如果说从众性与从权威效应是农民潜在的安全需求, 那么外在的安全心理需要也是农民渴求的。在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中, 安全需求是人类在生理需求之上的第二需求, 也是我国现阶段农民的基本心理需要。由于杂交水稻制种不同于普通稻谷种植, 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性;同时受气候影响较大,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农民传统守旧的思维方式很易让其在主观上产生畏难情绪和不安全感, 从而拒绝接受创新。因此, 企业在进行技术推广时, 要积极组织技术培训, 将制种方法落实到位, 以确保种子质量;同时努力为农民提供保障措施, 减少其后顾之忧。鉴于杂交水稻制种主体还是绝对多数的农民“散户”, 抗风险能力较弱, 自2013年四川成都市出台全国首个针对杂交水稻生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 四川各地纷纷开始制种保险的试点及政策制定, 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农民和制种企业的风险, 保障农民利益, 加快水稻制种产业的发展。

2.3 奖惩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同样需要制度建设。各种奖惩制度和措施要遵循积极强化的心理规则。对积极采纳创新的农民进行奖励, 对违反制度的农民进行惩罚, 对于具有从众心理和具有安全需求之上更高需求的农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奖惩制度能够规范和促进基地的发展, 构建良好的群体氛围。超越狭义的“奖励”, 如企业在灾害减产年份, 主动追加种子收购价格, 对于朴实的农民而言, 不仅是对他们利益上的保护, 也是对他们工作中个人价值的肯定。这样的措施, 不仅能让公司巩固基地建设, 更体现了人文关怀。

3 杂交水稻制种模式下的农业推广策略

3.1 制定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

在“三农”问题的大时代背景下, 在日益高涨的反哺农业的呼声中, 中国企业应更多一份社会责任感。农民仍然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水稻产业仍会在较长时期成为国家稳定的重要产业。各级政府亦应配合当前形势, 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鼓励措施, 共同促进水稻制种产业的蓬勃发展。

3.2 遵从适应农户心理需求

农业推广要与当前社会发展水平和国情相适宜, 不能盲从国外经验, 脱离实际。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特色产业, 必须要遵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制定推广策略。企业农业推广不仅要尊重市场规律, 确立农户在农业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还应充分利用当前中国农民的心理特征, 加强农业推广中的人文建设, 以人为本, 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进行实施推广工作[5]。

3.3 建立企业与农户双赢模式

企业参与的农业推广是双向行为, 只有双方都能获得利益时才能持续进行, 它必须符合市场规律, 建立企业与农户双赢的模式。在我国, 农民群体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推广倡导建立一个全新的基于农户需求的农业推广新机制[6]。作为拥有社会优势资源的企业而言, 只有带动了农民发展, 才能让四川的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才能持续发展。

摘要:杂交水稻的生产关系到我国的国民生计, 杂交水稻种子繁育及其基地建设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通过分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农民心理, 从人文建设的角度探索杂交水稻制种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杂交水稻制种,农业推广,推广策略,农民心理

参考文献

[1]柴玮.加强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的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 2009 (8) :5-6.

[2]岳靓, 孙超.农民在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2) :50-52.

[3]夏志学, 张淑云.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推广组织服务效果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 :198-201.

[4]宿成军.试论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农民的心理特点[J].民营科技, 2011 (11) :153.

[5]简小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框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24 (3) :79-82.

黄瓜杂交制种技术 篇7

宜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地势平坦、易于排灌且没种过瓜类作物, 近年没使用过除草剂的地块。

2、播种期

父本比母本一般早播15~20d。若母本直播, 父本可适当晚些播种, 但要注意徒长。

3、施肥

播种前整地时施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和底肥磷酸二铵, 每亩施农家肥2t, 磷酸二铵30~40kg。

4、催芽

用55℃热水恒温烫种15min, 自然冷却后浸种4~6h, 取出种子用洗衣机甩干, 28~30℃下催芽24~26h即可播种。

5、播种

播种前浇足底水或雨后覆膜再播种。母本株距25~30cm;为了增加雄花数量, 父本株距20~25cm。每穴播种2~3粒, 用细土覆盖后扣地膜。在地边育些苗, 用于补苗。父、母本比例为1∶4 (即4行母本1行父本) 。另外, 黄瓜为异花授粉作物, 生产用杂交种应与其它黄瓜品种间的隔离区至少在1000m以上, 有障碍物时可在500m以上。

6、间苗

共留2~4个瓜形好、个大的作种瓜, 在选留的种瓜以上留4~5片叶摘心, 及时支架。及时插架、绑蔓, 以减轻发病。多中耕除草, 保墒增温, 以促进根系发育。主蔓第7~8叶以下发生的分枝要及早抹去;主侧枝结果的品种, 7叶以上的侧枝见瓜后留2~3片叶摘心。

7、去杂去雄

在受粉之前应对父本和母本田进行去杂, 去掉父本和母本田中的不良株、变异株和可疑株。当母株上有雄花出现时, 每天早晨全部摘除雄花, 并将其集中处理, 不可乱扔, 以防混杂。注意一定要将母本上的雄花及时全部的除去。

8、受粉

人工补助受粉能显著提高黄瓜杂交种子产量。人工受粉宜在上午进行, 以17~25℃为宜, 低于15℃以及雨后或花上有露水时受粉不宜进行。尽量取植株中部当天开放的雄花放在一起, 受粉时剥去花冠, 用雄蕊轻轻涂抹当天开放的雄花的柱头或用毛笔进行涂抹。一朵雄花能受1~2朵雌花。受完粉的雌花, 将其花冠去掉一部分, 以示受过粉。受粉不能太重, 以防触坏柱头。在受粉期, 最好在田间每天放蜂1次。受粉结束后, 立即追施1次肥, 并从植株主蔓的第22~25节开始打顶, 摘除未受粉的瓜果, 以减少植株营养消耗。

9、防病害

大约在4~5片叶时, 开始交替喷施70%百菌清500~700倍液, 25%甲霜灵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 每5~8d喷施1次, 防霜霉病效果好。防治白粉病可选用15%的粉锈宁800~1000倍液或硫酸胶悬浮剂250~300倍液喷洒。

1 0、收获

西瓜制种技术 篇8

无论哪类品种, 种子生产程序都是由原原种到原种再到生产种。原原种的纯度最高, 隔离条件最严格, 一般由育种者直接掌握, 去杂去劣最严格。在种子生产过程中, 原种和生产种不应用同一级种子作繁殖材料, 而应用上一级的种子作繁殖材料。

西瓜属雌雄异花植物, 花器较大, 人工去雄和杂交授粉操作方便, 且繁殖系数高。因此, 西瓜的杂交种种子生产上目前仍以人工杂交制种和空间隔离去雄杂交制种为主。

1 严格选择种子生产基地

原原种一般在育种者所用的试验地里生产。因为育种者对其整个生育期都要进行观察、去杂。如果离育种者所在单位太远, 不便育种者观察和去杂。原种和生产种一般应安排在最适生产区生产。杂交种品种和三倍体无籽西瓜原种的亲本不应安排在同一个单位生产, 否则不便于育种权益的保护。

2 严格隔离

原原种一般用网室或套花或夹花隔离。原种和生产种一般通过远距离隔离。西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 原种的隔离距离应在2 000 m以上, 生产种的隔离距离应在1 500 m以上。

3 严格去杂去劣

原原种在整个生育期都要观察、选择和去杂去劣。原种和生产种一般分3次进行选择和去杂去劣。第1次是在主蔓上第2、3雌花 (即留瓜节位的雌花) 出现时进行。此时主要根据叶片的形状、第1雌花出现的节位、雌花间隔节数、花的特征以及植株的抗逆性等进行选择。第2次是在果实成熟时进行选择。主要根据西瓜的果形、果色、花纹熟性及植株的抗逆性等进行选择, 淘汰不符合其品种特征特性的单株。第3次选择于剖瓜取种时进行。主要根据果实的含糖量、风味、耐贮运性及种子的形状、大小、色泽等进行选择[3,4]。

4 加强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种子产量, 而且也影响性状的表现。如果性状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 很难掌握去杂去劣的标准。例如:如果没有逆境, 就无法淘汰抗逆性差的植株;如果生长条件太差, 丰产性不能很好地表现, 丰产性差的就不能较准确地淘汰等。

5 注意父母本选择和行比配制

三倍体无籽西瓜应以四倍体作母本, 二倍体作父本, 四倍体母本与二倍体父本应按 (3~4) ∶1配制。

5.1 人工杂交制种

如果正反交杂种无差异, 则按2∶2种植父母本;如果在父本上所采的杂交种, 优势弱, 不能用于生产, 则按1∶12的比例种植。由于西瓜除矮生品种外, 都具有很长的蔓,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蔓, 父母本植株的蔓会相互交错, 不便判断父母本的花。因此, 应该正确引蔓, 使父母本的蔓不要交互在一起。单瓜的种子产量与节位有关, 一般来说低节位的果实种子数量少, 中后期坐的瓜种子数量多, 主蔓第2、3雌花所结的瓜种子质量最好。因此, 应选主蔓上第2、3雌花杂交。

5.2 空间隔离人工去雄制种

制种田应与其他品种隔离1 500 m以上。父母本按1∶3或1∶4的行比种植, 但制种用的边行应种植父本。开花期间将母本上的雄花在未开放以前全部摘除, 每天下午摘1次。为了方便去雄, 要注意正确地引蔓, 做到父母本的瓜蔓不相互交叉。去雄后任其自由授粉。为了提高种子产量, 也可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每天5:00—7:00取父本雄花, 去掉花瓣, 将花粉轻轻地涂在雌花柱头上。

5.3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西瓜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 基本上局限在核不育研究方面。光滑无毛基因是一个隐性基因, 可以作为苗期标记性状, 用它与核雄性不育系配合制种, 在制种时如果雄株拔得不彻底, F1杂种会混杂一些核不育自交种子, 苗期可根据标记性状判定。因此, 这种核雄性不育系仍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

由于雄不育的花蕾比较小, 容易与可育的花蕾区分, 因此在蕾期可将母本行中的可育株拔掉。大面积制种时, 连续2~3次即可, 其中第3次在拔除可育株的同时, 还要把母本行不育株上的幼果全部摘除, 因为这些幼果有可能是在拔除可育株之前授粉的, 然后任其自由授粉。为了提高种子产量, 也可人工辅助授粉。制种田的引蔓管理和人工辅助授粉方法同空间隔离人工去雄制种。

6 种子采收

西瓜商品成熟时, 种子已基本成熟, 但西瓜果实过熟后的种子质量更高 (千粒重有所增加, 发芽率也有所提高) 。因此, 留种瓜应比商品瓜晚收几天, 采收后应尽快剖瓜取种。因为在贮存过程中枯萎病菌易在果实内蔓延, 炭瘟病菌也常从外部侵入。取出的种子装入干净的瓷缸、瓦盆或塑料桶中 (切勿用铁制的或带油污的容器, 否则种皮变黑) , 加上适量西瓜汁 (以淹没种子为度) 使之发酵1 d。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种皮变黑, 发芽率降低。发酵过程中注意防止水渗入。种子发酵后可掺少量河沙揉搓, 以除去种皮上的胶质黏液, 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摊放在席子或其他晒具上晾晒, 切勿放在水泥地上曝晒。种子也可烘干, 但温度不宜超过37℃。种子干燥后贮藏在适当的容器中。如果用密闭容器贮藏, 含水量以低于6.5%为好;用非密闭容器贮藏时, 含水量不宜超过8%。

摘要:介绍了西瓜制种技术, 主要包括严格选择种子生产基地、严格隔离、严格去杂去劣、加强栽培管理、注意父母本选择和行比配制、种子采收等内容, 以供制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西瓜,制种,栽培管理,父母本选择,行比配制,种子采收

参考文献

[1]张文波.西瓜杂交制种技术[J].甘肃农业, 2011 (9) :73.

[2]王志强, 刘声锋, 田梅, 等.西瓜杂交制种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 2010 (17) :74-75.

[3]郑建军.西瓜杂交制种丰产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10 (4) :22.

油葵制种技术 篇9

油葵制种在新疆兵团一六五团已有近10 年的历史, 平均每年制种面积在200 hm2以上, 全团有水灌溉面积0.133万hm2, 油葵制种占有水灌溉面积的15%以上。近年来, 生产的杂交种品种有新葵杂4 号、新葵杂6 号、新葵杂17 号, 以新葵杂4 号为主, 产量2 100 kg/hm2左右, 收购价10 元/kg, 纯收入1.2 万元/hm2。油葵制种收入占全团种植业收入的近30%, 是职工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提升效益的优势产业,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1]。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的实施, 是保证较高的制种产量和高质量种子的前提, 根据多年实践, 总结出当地油葵种子生产技术措施。

1 制种田基本条件

油葵制种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是十分严格, 对各种土壤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种在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壤团粒结构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p H值6.0~7.2 的田块易获得高产。一六五团地处偏远山区, 距离其他种植区在10 km以上, 具备天然的制种隔离区优势, 保证了制种的纯度[2,3]。一六五团土壤质地较好, 对前茬作物要求不是很严格, 基本上可以用来种植油葵, 但需注意, 为防止病害发生, 不可重茬。

2 播种

2.1 保证基肥用量

油葵对肥料敏感, 前期肥料的供应多少, 对油葵的生长发育影响非常大。一般施腐熟的厩肥30~45 t/hm2、磷酸二铵225~300 kg/hm2, 结合秋翻施入土中。

2.2 播前种子处理及田间处理

为防治地下害虫和老鼠, 减少病害发生, 应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 以保全苗。拌种: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5~6 h。田间处理:采用毒饵诱杀。把食用葵花籽或花生籽, 先用油炒香, 拌上农药, 用50%敌敌畏乳油2 000 倍液, 喷在50 kg炒香的葵花籽或花生籽上, 拌均, 于傍晚施在油葵幼苗旁, 用量60~75 kg/hm2, 可用于防治金针虫、 地老虎、 蝼蛄等。 毒土诱杀:用敌百虫拌入30 倍细土制成毒土, 播种后撒在种穴周围及制种田边。

2.3 选择合适时机播种

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是种植成功的关键。一六五团春季气温变幅大, 为防止冻害, 播期一般选在4 月底至5 月初, 以使油葵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发芽、出苗, 避过低温侵害。

2.4 播种配置方式

目前, 播种一般采用45 cm等行距精播方式。1 穴1~2粒种子, 按1 行父本7 行母本比例种植。

2.5 密度和行向要求

合理密度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要保证收获株数6.00 万~6.75 万株/hm2, 用种量为6.00~6.75 kg/hm2。油葵具有向阳性, 行向以东西向为好。行向为南北向, 花盘可把行沟遮闭, 使人不便于在行间正常行走, 影响去杂等管理工作。

3 苗期管理

3.1 及时查苗补苗

在出苗后10 d内进行查苗工作, 以防苗龄差异过大。具体操作方法:从双穴苗中取苗, 移至缺苗断垄处, 补苗后, 及时淋水, 以提高成活率, 保证较高的保苗率, 保证产量。

3.2 坚持中耕松土

在开沟培土前至少中耕2~3 次, 可以锄草又可疏松土壤, 有益于油葵的根系发育,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改善土壤的墒情, 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3.3 适量水肥投入

整个苗期是油葵抗旱能力较强的一个时期, 但如果土壤墒情很差, 干旱情况过于严重时, 还需适量灌水。为了促进幼苗生长, 在四叶期, 结合中耕开沟, 施用尿素150~225kg/hm2。

3.4 及时防治病虫害

一六五团油葵苗期的病害极少发生, 但虫害的发生还是较常见, 主要是金针虫、象鼻虫、地老虎等害虫, 发生较为严重。因此, 苗期一经发现, 要及时进行防治。

3.5 剔除亲本中杂株

在植株60 cm左右高时, 应及时拔除明显高于正常株的优势株, 以减少后期去杂工作量。

4 蕾期管理

蕾期是整个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主要工作为灌水和追肥, 此时的肥水管理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对那些基肥不足、苗期生长较弱的田块来说, 更显得重要, 此时若加强肥水管理, 可以及时弥补前期管理不到位, 造成的长势偏弱问题, 此期若灌水不及时, 会造成减产至少30%以上。

4.1 追肥

追肥要视长势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以氮肥为主, 配合一定的钾肥。追肥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若苗期雨水多、基肥充足, 生长好, 要酌情减少施氮肥[4]。叶片浓绿, 光泽很好时, 不用再施用氮肥, 施用复合肥。

4.2 灌水

花蕾期植株生长迅速, 是花盘发育、小花形成和生长的重要时期。此时正是一六五团全年最易出现秋旱的季节, 及时灌水是油葵制种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特别在干旱严重的年份, 灌溉与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大。在选择油葵制种田时, 强调一定要有排灌条件, 主要就是针对这一时期而言, 如果油葵生长进入这一阶段, 天气干旱, 又无水灌溉条件, 会造成小花难以分化, 制种产量也就很低。

5 花期管理

5.1 放蜂传粉保证结实率

油葵是异花授粉作物, 虽然具有正常的雌雄蕊, 但是自交授粉率低, 且花粉粒较重, 难以通过风力进行授粉。特别在一六五团, 由于花期在秋季, 各种昆虫活动减少, 因此放蜂传粉, 是一项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利用蜜蜂传粉, 结实率可达80%在上, 产量可提高30%。一般2 万只 (1 箱) 蜜蜂, 管理0.33~0.47 hm2制种田。在大田母本开花占15%~20%时放蜂较合适。放蜂前1 周, 应停止喷施农药, 放蜂期间更不能喷施农药, 以免伤害蜜蜂。

5.2 人工辅助授粉

对授粉差的地块, 应该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一般授粉2 次。在油葵盛花期进行第1 次, 隔5~7 d再进行第2 次。选择晴天的10:00 或17:00 进行, 人工授粉也可以大大提高油葵的结实率。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2 种:一是“扑粉子”授粉法。用直径10 cm左右的硬纸板或薄木板, 铺1 层棉花, 上面蒙上纱布, 做成同花盘大小相仿的“粉扑子”。授粉时, 一手握住父本花盘颈, 另一手用“粉扑子”的正面轻轻接触花盘, 使花粉粘在“粉扑子”上, 这样连续2~3 次, 然后再拿沾满花粉的“粉扑子”去接触母本花盘, 也同样接触2~3 次, 沿着畦沟边走边进行, 就可达到传粉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授粉时, 要注意“粉扑子”接触花盘时不能用力过大, 以免损伤柱头。二是花盘接触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 只要在开花期将2 行相邻的父母本花盘相对接触, 并轻轻抖动一下, 即可起到一定的授粉作用, 但效果不如前者好, 操作时要特别注意, 不能用力过大而损伤柱头, 以免造成人为的秕粒。

5.3 剔除散粉株, 保证纯度

从大田第1 株花开, 到最后1 株花开为止, 时间应选在8:00—10:00, 且每1~2 d对整个地块进行一遍剔除, 将剔除的散粉株反扣在地面或带出制种田, 以确保种子纯度。

5.4 水分管理

花期是制种油葵对水分较敏感的一个时期, 要保持土壤湿润, 以利于小花的开放和营养的输送及籽粒灌浆充实饱满。

6 后期管理

6.1 鸟害防治

可采用毒饵毒杀、恐吓驱赶、折枝驱鸟等方法。选敌百虫等农药拌上煮熟的谷粒制成毒饵, 撒在田间地头进行毒杀。在地里设置假人、飘带、鸣炮等进行恐吓, 以起到驱走鸟群的作用。在油葵进入蜡熟期鸟害发生严重时, 还应把油葵的顶端紧靠花盘正面的那片枝叶折断, 使鸟类失掉最有利的站立位置, 可减少危害。

6.2 牲畜管理

当地油葵收获期相对较晚, 此时牲畜已经从山上草场转入山下, 要防止牲畜进地践踏和啃食油葵。

7 按时收获

在母本收获的前10 d, 将父本砍倒, 就地摆放整齐, 堆放高度以不高于收割台收获高度为准, 以防将父本收入割台内。母本收获的前1 d, 对整块地进行最后一次检查, 确保没有杂株。采用机械收获, 普通514 联合收割机即可, 收割机车和运粮车下地前要将粮仓及车厢清理干净, 以免种子混杂。收获标准应以籽粒不能自行脱落为准。收获的母本, 卸在水泥场地上摊晒, 符合标准后开始清选, 种子清选时不可用卷粮桶输送种子, 应用木质工具将种子扔到粮筛上进行清选, 以避免破坏种皮。清选后按要求定量装袋, 待售。

利用晴好天气及时脱粒, 待晴天花盘晒干后, 及时进行脱粒, 母本脱粒完并全部运出地后, 再进行父本脱粒, 以免人为造成父母本混杂。

摘要:油葵制种收入占一六五团种植业收入近30%, 是提升效益的优势产业。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的实施, 是保证较高的制种产量和高质量种子的前提。通过各生长发育阶段强化技术管理, 如施足基肥、合理密植、生育期水肥高效利用、花期放蜂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技术, 达到高产高效目标。

关键词:油葵,制种技术,管理,生产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凤华, 王者福, 赖先齐, 等.高产油葵光合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1) :58-61.

[2]翟景明, 王绍琴.夏播油葵和食用葵的种植与发展前景[J].北京农业, 2000 (1) :39.

[3]孟祥平, 薛丽红, 徐殿香.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油葵生产[J].河北农业, 2000 (10) :16.

芥蓝杂交制种技术 篇10

1 生物学特性

1.1 根系生长特性

直根系, 但须根发达, 主要根群分布于30 cm的活化熟土层内。喜透气性良好、肥沃湿润的微酸性至中性砂质土壤, 适宜生长的pH值为6.0~7.5之间。根系分布浅, 但再生能力较强。原种繁殖时, 育苗后移栽再定植根系强健, 定植后长势旺盛, 所产种子产量高, 质量好。

1.2 株型及茎叶生长特性

株高80~150 cm, 茎粗壮, 绿色或具紫色条斑。生长前期和中期茎直立且较稳固, 中后期生长迅速。花期以后由于果枝重量增加, 植株容易弯曲倒伏, 需适期设立支架固定果枝。叶基生, 具长柄, 绿色, 叶面光滑或皱缩;单叶互生, 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 有或无蜡粉;叶缘光滑或具浅缺刻状齿, 叶呈旋转式随主、侧枝生长点生, 顶生花序后不再生叶;基叶较小, 中上部叶渐大。生长期喜温暖湿润性气候,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环境有利于开花结实和种子的生长发育, 忌高温高湿和干燥, 稍耐寒。

1.3 开花及结实习性

完全花, 花瓣白色或黄色, 单瓣4片呈十字形分布;雌蕊一枚, 成熟时绿黄色;雄蕊于开花后从花粉囊散出亮黄色花粉。复总状花序顶生, 无限生长型;花芽分化早, 植株春化过程比较容易完成, 但要求有一定时期的低温、温差环境条件和良好的光照条件。虫媒花, 异花授粉。开花时, 由花枝下部花蕾逐渐向上部花蕾开放, 每天2~5朵。花期结实期最适温度15~22℃;温度过高, 光照过强, 花粉在柱头不萌发或死亡;温度过低不利花粉发芽和生长, 种胚不能顺利完成受精过程, 影响结实。长角果, 一般果内含种子5~25粒, 种子圆球形, 褐色或黑褐色, 千粒重2.5~6.0 g, 种子使用寿命3~5年。

2 杂交种子生产技术

芥蓝杂交种子生产的亲本原种, 一般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类型, 父本为自交不亲和系类型或自交系。

2.1 播期安排

甘肃河西具灌溉条件的区域, 要求海拔1500~2100 m, 以大田直播生产为主, 杂交种生产的适宜播期在4月上中旬。

2.2 土地准备

芥蓝种植地块要求同科轮作3年以上, 同组合根据计划面积决定生产区域和生产农户。生产地块相对连片种植, 以便于花期安排放蜂。前茬以小麦、玉米、豆类、花卉等作物为好, 要求地块种植粮食作物时长势良好, 往年无明显病害发生, 上一年灌过晚秋水, 翻耕后耙耱保墒。不同组合或品种空间隔离不少于2000 m, 还要与甘蓝类作物空间隔离不少于1500 m。小组合生产也可在网室内进行, 空间隔离100 m以上即可, 但需花期放蜂。亩施腐熟农家肥3~5 m3, 3月下旬撒施三元复合肥25~30 kg, 耙耱镇压, 平整土地。晚熟育苗品种定植前一周覆膜。大面积生产采用挖穴点播或浅沟点播后覆膜的播种技术进行杂交制种。

2.3 播种技术

2.3.1 原种处理和发芽率检验:

播前使用杀菌剂药剂拌种或强光晒种一二天对原种消毒灭菌, 并测试亲本种子发芽率后计划用种量和亩播种量。

2.3.2 晚熟品种播种及育苗技术:

按生产计划安排育苗工作, 一般于元月下旬至2月上中旬在温室营养纸袋内育苗。杂交种生产按亲本花期调节双亲播期, 父本一般分二三批错期播种, 根据不同组合的双亲花粉量及父母本配比要求, 以1:1或1:2比例育苗, 穴播二三粒, 深度0.3 cm~0.5 cm, 覆盖河沙0.1 cm~0.2 cm保湿, 挂牌以区分品种和做好品种间隔离带;亩计划育苗5000穴。灌水后, 在20℃条件下保持苗床湿润状态, 7天左右可出苗。出苗后转入正常管理, 定前15天开始逐渐撤膜炼苗。晚熟品种不能定植在2000 m以上海拔地区, 因积温不够, 影响种子正常成熟。定植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 南北向定植。父母本按穴数配比要求, 以1:1比例的组合按30 cm旱塘、30 cm水塘覆膜, 穴距以25~30 cm单行定植;父母本配比以1:2比例的组合, 父本单行定植, 母本垄面50 cm双行定植;父母本行垄交替定植。每隔5~6 m留一宽行, 以便于后期喷药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定植后灌水促缓苗。

2.3.3 中早熟品种播种技术:

按亲本花期调节双亲播期, 父本一般分2或3批错期播种, 根据不同组合双亲花粉量及父母本配比要求, 以1:1或1:2的株比或行比播种。晚开花的亲本提前播种。南北向按垄距中央划线, 播种时先开10 cm深播种沟, 按穴距25~30 cm用小铲做虚播种穴下湿土, 放呋喃丹或甲拌磷5~8粒防虫, 每穴播3粒, 深度0.5 cm左右, 播后覆盖湿土微压。沿播种沟外坡开沟, 覆45 cm宽白色地膜 (90 cm宽白色地膜从中间切开) 压边。也可采用深穴浅播的方法播种, 具体方法为:南北向按垄距中央划线, 按穴距25~30 cm用直径10 cm的移苗器打穴, 穴深6~10 cm, 适当处理后, 用小铲做虚播种穴下中央湿土, 放呋喃丹或甲拌磷5~8粒防虫, 每穴播3粒, 播种深度0.5 cm左右, 覆盖湿土微压。在穴行两侧开沟, 覆45 cm宽白色地膜后压边;一般亩播3705~4446穴。父本播种后, 每行垄头须插棍以示标记。单行播种后, 膜面要保留25~30 cm, 间隔1.5 m。膜面适当压土, 以防风刮膜。

2.4 苗期管理

育苗移栽的品种, 灌水后5天左右中耕, 查死苗, 补空穴, 封膜口, 以确保全苗, 利缓苗和促进植株生长。直播品种, 播种后7~10天检查出苗情况, 遇气温超过22℃天气时破膜放风, 以防高温烧苗;及早喷药, 以预防病虫;空行早中耕, 以利除草和保墒, 提高地温;适当蹲苗, 以促进根系生长。晚霜过后, 穴内拔草压膜放苗, 同时按每穴保留二三株定苗。附近田地喷施除草剂时要注意风向, 药液及药剂气味不能漂移到芥蓝地块内, 以防止幼苗遭受药害。5月下旬左右幼苗开始抽薹, 进入迅速生长期, 结合灌水, 每亩沟施复合肥20~25 kg, 并配入适量硼肥, 以促进抽薹、分枝、花器发育和开花。

2.5 清杂去劣

2.5.1 生产田清杂去劣:

抽薹初期至初花期, 间隔一周左右, 根据品种特性, 组织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二三次清杂去劣工作, 彻底拔除田间不符合生产要求的异型植株。清杂时检查一定要仔细, 拔除一定要彻底。异型株主要有茎秆细弱、过早抽薹开花的退化株, 长势过强的植株, 株型、叶型、茎秆颜色、叶色、花型、花色等主要性状与正常植株有差异的植株。拔除的开花株花枝要踩碎并埋入土中, 不可随处乱扔。

2.5.2 隔离区内空间清杂:

抽薹初期至初花期, 组织生产技术人员和种植农户, 在隔离区域和生产区域内进行二三次清杂工作, 彻底拔除隔离区内的田地中、农户庭院前后、果园、菜园、沟渠路旁、闲滩空地等处的观赏株、菜用株及留生株, 花期中清除的开花株须将花枝踩碎并埋入土中。在清杂过程, 检查一定要仔细, 拔除一定要彻底。

2.6 杂交授粉过程

2.6.1 花期调控:

花期不遇的组合, 可在抽薹初期对早开花的亲本打主花薹、对花枝重摘心, 促发侧枝, 结合灌水追施氮肥。对晚开花的亲本, 可结合灌水追施磷钾肥, 以促进抽薹开花。以此方法, 可调节15天以内的花期不遇情形。

2.6.2 准备工作:

提前联系蜂农的蜜蜂。根据种植面积计划使用蜂箱数量。一般每3亩地使用2箱蜂即可。蜂箱运进制种区域前15天, 蜂农不能在有芥蓝或甘蓝类作物的区域放蜂, 同时清理掉蜂箱内的花粉, 以免由于蜜蜂的活动携带亲缘近缘花粉串粉, 影响种子纯度。放蜂前, 组织农户清除生产田植株上已结的果和开放的花。统一对生产区域内田地作物施药, 进行病虫的防除工作;放蜂以后, 生产区域田地不得喷施杀虫剂农药, 以免蜜蜂受害和使蜂产品带毒。确系需要, 应在日落蜜蜂入箱后喷施对蜜蜂低毒且低残留的农药或生物杀虫剂, 并掌握适宜的施药浓度。为了防止果枝倒伏, 适时设立支架, 以固定植株。

2.6.3 蜜蜂授粉过程:

蜂箱应放于生产田相对集中的地方, 有专人每日检查蜜蜂在生产田的活动情况。10天以后检查植株结实率和生产田的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隔离区边缘禁止蜂农乱放蜂箱。花期及授粉期在六七月, 授粉期一般45天左右。花期遇阴雨天气, 当天开放的花朵会因授粉障碍或雨水冲洗柱头不结实。当90%~95%的植株花谢后即可撤蜂。

2.7 田间管理

撤蜂后, 彻底清除田间植株上尚未开花的蕾枝, 进行病、虫、杂草的防治工作。要求单收的组合, 拔除父本并运出田外做妥善处理。结合灌水, 根据长势情况追施适量全价肥料, 促果实膨大和成熟。及早检查加固支架。夹果膨大以后, 控制水肥, 防止植株贪青晚熟, 以及裂籽儿和芽籽儿比例的升高。

2.8 病虫防治

2.8.1 病害:

根腐病和立枯病应及早预防, 苗期压膜前用25%瑞枯霉水剂400~500倍液、根病治粉剂500倍液灌根预防。霜霉病于抽薹期开花期用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15%瑞枯霉水剂300~400倍液全株喷雾。白粉病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喷雾, 7~10天一次, 共喷三四次;病毒病要及早防治蚜虫,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 并做妥善处理;用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全株喷雾, 7天一次, 共喷三四次。

2.8.2 虫害:

小菜蛾、菜青虫使用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全株喷雾。蚜虫用70%吡虫啉水分散剂15 000倍液喷雾, 注意叶片背面也要喷到药液, 间隔7~10天一次。

2.9 采收

9 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当85%~90%的果荚颜色

转为淡黄褐色, 荚顶尖部分已呈现干燥状态时即可收割。收割前进行最后一次田检, 清除田间杂草死苗, 以及荚型、荚色与正常果荚不同的植株并销毁。

收割工作一般应在清晨有露水时进行。双收且分开收种的组合先收割早熟的亲本品种, 晾晒场所铺彩条布、蓬布或棚膜, 以防止地面土粒和石子混入种子内。检查后确定早收的品种的枝荚已完全拣拾干净后采收另一亲本。

不同品种后熟和晾晒场所要分开, 以预防品种混杂。在后熟、晾晒过程中, 要防止株堆雨淋、发热和霉变。果荚充分干燥以后, 采用取籽机械或人工打碾的方式脱粒。禁止使用拖拉机打碾, 防止压伤种子, 影响发芽率。

脱粒风选后的种子含水量超过15%时, 极易发热霉变, 不能在袋子内放置, 要尽快摊薄晾晒干燥。干燥后的种子用离心式精选机或蔬菜花卉种子精选机进行精选, 再经人工挑选, 经18目或20目方孔筛筛选, 外观质量检验合格, 水分降至6.5%以下即可收种入库。

一般亩产杂交种子60~120 kg。

上一篇: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下一篇:国际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