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2024-07-15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精选十篇)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1

在高校开设会计法规课程, 让“准会计人才”接受会计法规教育,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在高校会计教学体系的建设上, 会计法规可以称的上是一块“短板”。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来看, 许多高校将会计法规课程设置为限选考查课, 课时较少, 一些高校甚至不开设这门课程。从教学效果上看, 由于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 法律条文的解释显然不能引起学生太大的兴趣, 另外高校会计法规教学的参考书目比较少, 这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经历了两次摸索, 品味过学生对于法条教学的无奈眼神, 尝试着将案例教学和知识竞赛引入课堂, 发现案例的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知识竞赛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如何搞好会计法规的课堂教学,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会计法规体系包含的内容

对于会计法规的理解, 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是指国家颁布的有关会计方面的各种会计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包括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地方性会计法规等, 其中会计法律处于领导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会计法为主线, 穿插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 学生应当明确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法规的建设历程、现行的法律法规名称及主要内容。对于会计法应当要求全面细致地掌握。对于现行法律法规的具体法条规定可以不对学生做强制性要求 (强制性地要求掌握也是不大现实的) , 但是应当让学生明确各法规的名称、颁布时间、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以下是课程教学中应当涉及到的会计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9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1993) ,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2000) , 总会计师条例 (1990)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 ,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2005) ,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2006) ,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 (2000)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1998) , 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2001) ,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2005) , 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2005) ,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1994) ,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1996) , 企业财务通则 (2006) ,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 , 企业会计制度 (2001) ,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1997) 。

应该指出, 我国的法规体系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会计法已经实施了较长的时间, 违法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已经不能形成足够的威慑力。同时当前是准则、制度并行的阶段, 上市公司已经于2007年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而非上市公司还有很多仍在实行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 课程教学中应把准则、制度的适用范围作出明确解释。准则的全面铺开实施是趋势, 重点可以对准则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 突出介绍企业会计准则的框架结构、特点、应用时应注意的要点等内容。

二、注意学生的课堂参与, 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看。案例教学 (含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 、知识竞赛相比较传统的讲授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每堂课程中选择难易适度、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案例, 让学生分组讨论或各抒己见,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另外一些简短的小型案例也可以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一些违法事件可以采取模拟法庭的形式, 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设置法官, 原告, 被告, 律师等角色, 让学生在模拟中加强对相关法规的理解。

另外, 知识竞赛也是参与度较高、学生反映比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举办知识竞赛要作出比较周全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题目的筛选、参赛队伍的组织、主持人、记分员、计时员的选择等, 还要注意场地的设置。对于优胜代表队可以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会计系第一届会计知识竞赛

一、参赛队伍

二、裁判长:

主持人 (两人) :

记分员 (三人) :

计时员 (两人) :

三、竞赛程序

每支代表队基准分为100分。

第一环节个人必答题 (每题10分)

答题规则:每参赛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决定答题顺序。首先由每参赛队1号队员回答, 其他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进行提示, 答对得10分, 答错不得分, 限时30秒, 回答完请说“回答完毕”。

下面请每参赛队2号队员回答, 请2号队员听题

下面请每参赛队3号队员回答, 请3号队员听题

第二环节团队共答题 (每题30分)

答题规则:每参赛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决定答题顺序。按照抽签顺序答题, 代表队选某一名队员回答, 其他队员可以补充, 答题时间限时60秒, 满分30分, 评委从0分、10分、20分、30分中酌情给分。答错或不答不扣分。此题题型为案例分析题。

第三环节限时速达题 (每组10分)

答题规则:本环节共90道判断题, 每题1分, 分为9组。由各代表队队员依次选题。参赛选手根据提问回答对或错, 须在90秒内完成所有回答, 超时答题无效, 答错不扣分。

请一班代表队一号队员选题, …1号队员请听题…一班代表队1号队员得分××分, 给一班代表队加上××分

请二班代表队一号队员选题, …1号队员请听题…二班代表队1号队员得分××分, 给二班代表队加上××分

请三班代表队一号队员选题, …1号队员请听题…三班代表队1号队员得分××分, 给三班代表队加上××分

下面请三班代表队二号队员选题, …2号队员请听题…

第四环节观众参与题 (每题10分)

答题规则:由观众自愿报名参与答题, 得分记入班级代表队成绩。6题60分。

第五环节术语表演题 (每题10分)

答题规则:每参赛队派一名代表抽签决定答题顺序。由班级成员自愿报名进行表演, 参赛选手猜, 表演时可以用肢体表演或语言描述, 但不得出现与会计术语相同的字, 否则该题无效。每题10分, 每队5题, 限时2分钟。

第六环节知识连线题 (50分)

答题规则:根据大屏幕所给信息完成连线。满分50分, 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限时60秒。

知识竞赛可以让学生在巨大的动力下自主地进行学习, 同时通过赛场的演练, 在紧张激烈的竞赛气氛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亦有很大的帮助。

在作业布置方面, 可以考虑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会计法规知识。在讲授某项具体法规之前, 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收集相关信息, 鼓励学生作出统一的方便查询的资料 (如word或电子书) 。提示学生关注会计法规建设的最新动态, 如目前正在进行的准则解释、内控制度、会计信息化等相关的法规, 通过布置作业、作业提交与检查, 要求学生把握最新动态。

三、将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结合

从事会计工作, 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必须经过考试取得,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其中的必考科目, 将课程学习与考证结合, 增加了学生就业的砝码, 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以上是笔者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 会计法规在课程建设中应当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进行设置, 以保证学生可以掌握最新、最全的法规体系, 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会计法规是高校会计专业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文章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发现举办知识竞赛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并对如何搞好会计法规的课堂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导游法规知识重点摘要 篇2

一、职业道德的概念

把一般社会道德标准与具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起来的职业行为规范或标准。

二、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祖国、爱人民,全心全意为游客服务。

2.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热爱旅游工作、尽职敬业。

三、旅游职业道德的内容

1.爱国爱企、自尊自强是各行各业人员一项共同的道德规范和基本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遵纪守法,敬业爱岗也是各行各业人员一项共同的道德规范。

3.公私分明,诚实善良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尤为重要。

4.克勤克俭、宾客至上是服务行业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服务人员的基本服务标准。

5.热情大度、清洁端庄既是服务人员的待客之道,也是服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品德,它体现了服务人员的一种高雅情操。

6.一视同仁、不卑不亢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在旅游服务中的具体体现,是国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一项行为准则。

7.耐心细致、文明礼貌是服务人员最重要的业务要求和行为之一,是衡量服务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心的一项标准。

8.团结服从、不忘大局是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集体主义原则在服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9.优质服务、好学向上是衡量服务人员工作优劣,是否有进取心的一项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也是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准的最终体现。

四、导游人员的基本职责

1.根据旅行社与游客签署的合同或约定,按照接待计划,安排和组织游客游览、参观。

2.负责向游客导游、讲解,介绍中国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3.配合和监督有关单位安排游客的交通、食宿等,保护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4.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

5.反映游客的意见和要求,协助安排会见、座谈等活动。

由于旅游途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广泛存在,导游人员还应该时时处处关注各种潜在的和显性的危险因素,做好提醒、警示和预防工作,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五、导游人员的行为规范

1.忠于祖国,坚持“内外有别”原则。

2.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3.自觉遵纪守法。

4.自尊、自爱,不失人格、国格。(注:导游人员不要与游客过分亲近;不介入旅游团内部的矛盾和纠纷;不在游客之间搬弄是非;对待游客要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5.注意小节:

(1)导游人员不要随便单独去游客的房间,更不要单独去异性游客的房间。

(2)导游人员不得携带自己的亲友随旅游团活动。

(3)导游人员不要与同性外国旅游团领队同住一室。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3

关键词:促进 导游基础知识 教学 策略

【分类号】G712;F590-4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掌握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塑造导游职业素质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与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和后续课程《导游实务》有机地衔接,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和就业的支撑性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收到教师反映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反映知识体系繁杂、识记任务重等负面评价,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引发学生导游资格证通过率低,进而影响实习和就业。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困境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长期以来,高等职业教育被人为的设定为低层次,录取的学生在文化水平上比本科院校明显较低。而高中阶段教育过分强调升本率,片面加大了语数外的教学力度,弱化甚至取消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遑论民俗、宗教等内容。导致本课程在教学活动中被迫为高中阶段教育补课。

2、教師业务能力不强

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相当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首先做到识记,进而深入理解其内涵,最终在教学环节要深入浅出的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点,入手容易,提高很难。现实中,很多教师要么停留在借助多媒体手段照本宣科的层次,要么选择导游实务、旅行社管理等相对容易把握的课程。

3、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由于知识点的繁多杂乱和教学条件的落后,长期以来的课程教学以“填鸭式”为主,辅以少量的实地考察,以及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而作为一门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泛的百科知识类课程,单一的教学方式注定了教学效果的低下。

4、实训环节难以开展

本课程主要以介绍各类旅游资源的知识为主,更多的是理论教学,加上内容的广博,在实训环节设计方面难度很大,一是实训条件的保障,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将本课程涉及到的诸多知识点全部纳入到实训设施建设,尤其是众多抽象的人文旅游资源,其载体是动态化的人类活动;二是实训时间的保障,一般而言,相同知识点的实训时间是理论教学时间的3倍,作为内容庞杂的《导游基础知识》,如果大量设计实训环节,时间成本过大,由此带来的经济成本亦过大,教学成本是任何一所院校都不愿意承担的。

二、《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困境的归因分析

(一)内容繁多,体系性不强

本课程是导游员的百科全书,是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的基础知识框架,反映导游员对各类旅游资源的认知深度,进而决定着导游讲解水平的高低,同时还对导游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生潜在影响,如导游员在接待上海客人,除风味餐外,应尽可能安排与上海菜口味类似的地方菜肴,避免客人产生不适;另外,在接待回族、维吾尔族客人时,则应提前注意伊斯兰教禁忌,做好相关安排。

以国家旅游局编写的《导游基础知识(第6版)》(ISBN:9787563708413)为例,全书26.8万字,涉及历史、地理、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特产等多个方面。

(二)百科知识,趣味性浓郁

本课程内容丰富,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与学生兴趣爱好对接的先天优势,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知识抽象,识记量过大

本课程体系庞杂,绝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人文旅游资源,相对抽象,如历史、宗教、民俗、客源国概况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解,识记时需投入大量精力且效果较差。

(四)内涵丰富,延展性较大

本课程强调学生对众多旅游资源的深入理解与认知,内涵十分丰富,任何章节甚至具体的知识点都可以深入展开,自成体系,单独成书,具有很强的拓展性,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展开,以帮助学生理解。

(五)兴趣单一,差异化明显

本课程虽然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对接,激发学习兴趣,但不能回避的是学生由于长期单一模式的教育经历,表现出兴趣爱好的单一性和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本课程的单元教学中,兴趣导向带来的学校效果差异化明显

三、《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再设计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目标完全受导游资格考试指挥,以促进学生通过导游资格考试为主要教学目标。但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有三个递进的层次:诱导、考证、提升。诱导是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认识多姿多彩的旅游业做好铺垫,并增强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知和信心;考证是指扩宽学生知识面,塑造学生从事导游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提升是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导游服务技能水平。

四、促进教学的对策

(一)构建教学团队,实施师生共成长工程

职业教育有两大特点,一是教育性,一是经济性。教育性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全面素质提升,形成可持续发展力。经济性表现在对教育对象的技能塑造,形成职业岗位适应力。作为本课程的教师必须强调专业化与团队化,简言之就是必须全部持有导游资格证,并建设5-6人的教学团队。持证是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系统的学习本门课程,同时拥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5-6人的教学团队是为了分散课程教学对单个教师要求过高的难题。每位教师负责1-2个专题的教学,并深入开展研究,来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endprint

(二)单元化与模块化,游戏化与进阶化

1、单元化与模块化

在建立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梳理,进一步细化知识点,将具体章节转化为若干个单元,并引入单元测验,用积跬步的方式完成对章节进而课程知识的蚕食。如饮食文化部分,就可以设立成川菜、粤菜、鲁菜等单元,一节课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与测验,保证学生当堂掌握。

2、游戏化与进阶化

对接学生认知规律,引入游戏关卡的设计理念,对于各个知识点分为基础关、进阶关、专家关,采用游戏积点升级的形式,循序渐进的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与深入。如佛教,基础关主要以佛教的创始人、创始地点、著名僧侣等常识性知识的认知为主,并可以设置一些简单游戏,比如学生从众多图片中挑选出与佛教相关的图片;进阶关则以佛教的发展与在世界的传播、佛教寺院的布局特点、佛教礼仪为主,设置一些“找茬”类的游戏;专家关则系统介绍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佛教的教义、佛教的法事活动、身边的佛教等知识。

(三)引入多种教学手段

1、实地教学

选择学校所在地的知名旅游资源,开展相关专题的实地教学,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导游与游客。通过教师在实地进行导游讲解,以及对对应旅游资源的深入介绍,使学生从五感加深对旅游资源的认知。如地理部分,教师可以选择本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文景观,介绍其成因、特点,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2、信息化教学

过去教师大量使用ppt结合图片、视频进行教学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信息化,要在传统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提升,加强动态化,比如斗拱的制作、景泰蓝的制作等利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二是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将课程教学微课化,利用教学网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随时学习。

3、教學游戏

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除了前文谈到的进阶式游戏设计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RPG游戏,比如土家族民俗,安排学生租借土家族民族服饰,制作PPT背景烘托气氛,设计哭嫁、摆手舞、女儿会等情景剧来完成教学。另外,还可以借鉴综艺节目的娱乐游戏思路,比如设计知识抢答、“你做我猜”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下掌握相关知识点。

4、翻转课堂

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时间里,教师不再进行单纯信息的传递,而是增加与单个学生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诱导式教学,如儒家学说的发展,学生在课外了解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这一传承与发展的脉络,课堂上教师则向学生提出“董仲舒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等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5、第二课堂

庞杂的知识体系与有限的课时安排是本课程最大的矛盾。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有效补充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营造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开展互相授课、互相考试、小组调研等方法进行延伸学习;二是开展主题多样的文化讲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通过茶艺讲座来加深学生对茶叶的理解,通过国学讲座来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刘玲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以《福建导游基础知识》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160-160,161.

[2]薛晨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过程性考试改革初见[J].教育界 ,2013,(36):120-120.

[3]余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运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1(3):122-124.

[4]刘丁尔.基于CBE教学模式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华章,2014,(18):160-160.

[5]董萍.提升高职院校《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质量的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4):115-116.

[6]李志伟.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以第三章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3):110-113.

浅谈中职《导游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篇4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作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既包括中国的文化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民俗知识、园林建筑知识, 又包括新疆主要地区、主要景点的相关知识, 其内容比较广、比较复杂。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 如果单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个笔头”“一本教案”, 要使学生掌握和消化相关知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把很多看不到的内容用图片、影像的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 把一些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图例描述出来, 如:古代建筑知识中提到的中轴对称、前朝后寝、华表等。授课教师还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有利因素 (例如:地质地貌、古代园林、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古代建筑、新疆各主要景点等) , 不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较快地掌握知识, 为日后参与考取导游资格证书和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较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打破常规, 尝试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单纯在教室里讲授相关旅游知识, 以及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不能够满足学生对旅游专业知识的需求, 他们更希望能够到实际的景点去参观、去考察、去了解、去亲身体会。因此, 我们在教学上打破以往的常规, 不仅仅要在教室里、在导游实训室里学习各景点理论知识, 还将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 将课堂搬到景点中去, 并把各个小景点以任务的形式分割给每个学生, 通过这种景点变课堂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对考取导游资格证书更加有信心, 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标。以下是我校将景点变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 以吐鲁番为例:

吐鲁番一日游

吐鲁番一日游景点变课堂的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在校将吐鲁番各景点知识介绍给学生, 主要包括:坎儿井、交河故城、葡萄沟, 这些景点, 是每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面试部分的内容;第二部分:沿途讲解, 主要包括欢迎词、乌鲁木齐概括、乌拉泊水库、风力发电站、柴窝堡湖、大小盐湖、达坂城等, 这些内容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第三部分:景点讲解, 教师点评。

在进行景点教学前, 把以上涉及到的各个小景点讲解任务分给每位学生, 学生们带着任务参观该景点, 介绍该景点。当然, 沿途讲解在导游带团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景点的相关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撰写沿途导游讲解词, 并且用自己的语言熟练地介绍给“游客朋友们”。

通过充分的准备, 学生们信心十足地踏上了“吐鲁番一日游”的上课旅程, “看景说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灵感。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同实地讲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很快进入角色找到了做导游的感觉, 增强了自信, 有了成就感, 也有了紧迫感。尝到了做“导游”的甜头, 也感受到了做“导游”的难度。这样学习就有了动力, 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三、扩展学生知识层面, 组织教学灵活多变

通过学习相关旅游专业知识, 特别是《导游基础知识》后, 每一个旅游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具有广搏的知识, 如风土人情、野史杂说、文学美术、俚俗传闻, 只有将其兼收并蓄, 才能使导游内容生动传神, 引人入胜。为此, 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 设法扩展学生知识面, 不仅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 而且尽量开阔学生视野, 创造各种机会, 进行文化熏陶, 将组织教学灵活多变。如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举办旅游专题讲座、导游词讲解大赛等, 让学生成长在浓烈的旅游相关知识氛围中。

导游是一个地区的名片, 是宣传窗口, 是形象大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重视学生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 要求学生说普通话、举止大方、穿衣得体、微笑待人……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 实施模块化教学方法

新疆每年一度的导游资格考试主要分为四个笔试考试科目和一个面试考试科目, 笔试科目主要有《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 其中, 《导游基础知识》是最复杂、最抽象的一门综合性的科目。为了能够将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导游资格考试紧密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导游基础知识进行了整体规划, 实施了模块化教学, 特别是在新疆部分导游基础知识方面主要针对导游资格考试面试的11个新疆景点, 分为五大模块, 分别是以天池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以喀什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旅游区、以伊犁为重点的赛江南旅游区、以吐鲁番为重点的文物古迹旅游区、以喀纳斯为重点的自然生态旅游区, 通过这些模块化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对11个主要景点有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并通过撰写相关景点导游词, 提升了对各个景点的认识, 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导游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 在《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 我们根据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 精选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岗位业务能力的教学机制, 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导游基础知识》是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必考内容之一。该课程分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新疆导游基础知识两部分, 是一门集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主要涉及历史、文化、民族民俗、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新疆南北疆主要地区及景点知识等领域。对于中职学生来说, 此课程的内容涵盖面太广, 知识点太多, 特别是历史、建筑、宗教等教学内容比较深奥, 学生不易消化, 针对《导游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此特点, 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改进, 现提出几点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5

第一节、导游证的发放与管理

导游人员的概念,导游人员,是指按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1999年5月14日修订发布了《导游人员管理条例》

一、导游人员资格考试

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具有高中,中专或以上学历

3、必须身体健康

4、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导游证领取

导游证领取的前提和途径

1、前提: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2、途径:

(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

(2)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人员

3、导游服务公司:指从事对导游人员业务管理、培训,并为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提供供需信息等服务的企业。

三、导游证与领队证

(一)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的区别

1、是否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

2、语言能力

3、领取导游证的程序不同

4、有效期限不同(3年/3个月)

(二)导游证与领队证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导游证是报考领队证的必要前提。要想成为领队,必须首先是导游人员。

2、区别:A导游证是国内从事导游职业的上岗证明;而领队证是从事跨国导游服务的法律证明。B导游证的领取是获得导游资格证书,并有劳动合同,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的;而领队证的领取,则是领队考试通过后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直接发给的。

四、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以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为根据)

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4、被吊销导游证的五、导游人员资格证与导游证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是取得导游资格证的必要前提,而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并不意味着必然取得导游证

2、区别:

(1)性质不同

(2)领取程序不同

(3)有效期不同

第二节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一)导游人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

(二)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2)必须是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才可以行使这一权利

(3)必须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

(4)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

(三)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处罚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一)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二)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带导游证

(三)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四)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五)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着装整洁,礼貌待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向旅游者讲解旅游点的人文和自然情况,介绍风土人情和习俗,但是,不得迎合个别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在讲解、介绍中掺杂庸俗下流的内容。

(六)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中止活动的三大条件)。

什么是中止导游活动?构成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中止导游活动:是指在导游过程中,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行为。

2构成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①必须是在旅游活动中;

②必须是擅自中止;

③必须是彻底中止。

(七)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八)、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1、明示:语言、文字或其他直接表达的方式

2、暗示:含蓄的语言、文字或示意的举动等间接表达意思的方式

3、小费:一般来说是旅游者出于对导游人员的优质服务的感谢或奖赏,主动给予导游的钱。

(九)、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三、其他有关规定。

(一)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管理

(二)对景点景区导游人员的管理。

第三节、导游人员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导游人员等级考试

(一)导游人员等级考核的划分及适用范围

导游人员等级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级别。两个系列为外语导游员和中文导游员系列。四个级别为特级导游员、高级导游员、中级导游员和初级导游员。

(二)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方法

(三)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的组织管理。

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工作,遵循自愿申报、逐级晋升、动态管理的原则。

二、导游人员计分管理

1、计分管理是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扣分的管理制度。其方法为10分制。

2、掌握导游人员27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扣分计分方法.A.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10分。

(1)有损害国际器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2)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

(3)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4)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5)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

(6)因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B.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8分

(1)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

(2)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

(3)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4)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

(5)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以其他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C.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6分

(1)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

(2)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3)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误接误送旅游团的;

(4)讲解质量差或不讲解的;

(5)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

(6)发身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D.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4分

(1)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

(2)无故不随团活动的;

(3)在导游活动中未佩戴导游证或未携带计分卡;

(4)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的;

E.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2分

(1)未按规定时间到岗的;

(2)10人以上团队未打接待社社旗的;

(3)未携带正规接待计划;

(4)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志的;

(5)仪表、着装不整洁的;

(6)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三、导游人员的年审管理

1、导游的年审以考评为主,内容包括:当年从事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反映情况等

2、考评等级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不予通过年审

法规知识小问答 篇6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可以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方式进行。

招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投标邀请书,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标,根据投标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或现场竞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指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协议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款的行为。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各类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分别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出让年限按照合同约定的交付土地之日算起。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和出让年限如下图所示。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7

新课导入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我认为大概可用到这几种:

1.1 置疑式导入

如讲到广东的最早人类时,回顾初中历史中讲到的中国最早的人类有云南元谋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对学生提出:广东最早的人类又是什么呢?学生带着疑问和较强的求知欲进入新课,这就能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又如讲到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时,提问学生:珠江三角洲到底包括哪些地方?你身处的江门算是珠三角的一部分,身为珠三角的导游更应知道珠三角的范围了。清远市、韶关市是不是它的一部分呢?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地名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属于这一范围,于是就会感兴趣的去学习了。

1.2 以“之最”导入

讲到广东经济发展时,广东经济发展中有不少项目排全国首位,可以让学生先讲自己认识的广东之最,看看能讲多少,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讲出的部分,学生会带着兴趣而积极学习。

1.3 景物图片式导入

讲到广东自然旅游资源时,可以先把景点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门领略一下旅游风景区中大自然的风姿,然后引入新课,这样学生兴趣会大点。

1.4 故事式导入

讲到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时,可以让学生讲出广州城为什么又叫“羊城”,也就是“五羊仙人”的神话传说,这样既可以复习旧课,又可以重新调动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培养师生间和谐的感情,巩固兴趣

师生间关系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师生关系变化而变化,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兴趣一般都比较高;反之,学生学习兴趣会相应降低。因此,作为师生关系主导方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所以,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中,充满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学生的爱戴;平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教学和交流中,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信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并形成一定的稳定性时,学生学习广东导游知识的兴趣就会保持持久性。

3 多种方式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丰富知识,提高兴趣

旅游业发展速度相当快,旅游景点层出不穷,尤其是人造景观不断的冒出,本教材没法把最新的动态写进去,通过自身的体会把对某些旅游景区的所见所闻向学生描绘一翻,或者让到过此旅游景区的学生来描述,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给其他学生增长知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致;讲到旅游城市时,可以补充书本上没有的有关该地方旅游发展的最新情况,引导学生学捕捉社会旅游最新动态,教会他们分析一些旅游社会现象,为他们将来做导游奠下扎实的基础。

当多媒体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进入课堂后,就以其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我讲到丹霞地貌时,给学生放映有关韶关丹霞山的幻灯片或者课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领略到大自然的雄伟,加深对知识印象;全省旅游业收入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粤西、粤东、粤北的广大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很有特色,当对这些地区拥有的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就会造成我省旅游经济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在教学中,放映了大量有关粤西、粤东、粤北地区的旅游景区的影片介绍,学生会认为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不能给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良性影响,他们觉得非常可惜,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兴趣,还能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克服广东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业的发展而奋斗,进而提高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找出记忆的规律,增强学习兴趣

《广东导游》是考导游证的内容之一,所以学会记忆对学生是很重要的,学生面对太多的知识,无从入手时,脑子乱糟糟的就会对书本内容出现厌烦心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帮助他们进行记忆,学习就会乐于其中,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我认为可供启发学生的记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4.1 对比记忆

常言道“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记忆”。通过比较来加强记忆在本学科中应用比较普遍,即把所学的知识中相反或相近部分进行对比比较,找出异同点进行归纳,在比较中记忆。在记广东历史年份上,要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如广州城建之始与秦统一岭南的时间一致:都是公元前214年;在记地方名称来历时,可以让学生把要掌握来历的地方名称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对广州城建发展情况的掌握中,可以把各个朝代所讲到的内容集中一起比较一下,再进行记忆,内容虽多,但清晰有条理。

4.2 联想记忆

联想,即通过某一事物的回忆而引起另一事物,这种方法能把所学的知识滚成一个知识球,能把知识牢固记忆起来。如学到韶关南雄珠玑巷的历史意义时,珠玑巷是中原人开拓南疆的一个中转站,由此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两次移民高潮进行记忆。记到历史文化名城惠州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起曾为惠州作出贡献的著名诗人苏轼,进而想起苏轼的事迹;惠州是粤东旅游区的一部分,从而又可以联想起粤东旅游区的旅游景点,由此又可以涉及粤西、粤北的旅游景点。

5 学习理论知识中发展技能,发展兴趣

学习理论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现实中能为人所利用,知识收藏起来不利用就会造成浪费,只有把它运用起来,才成为人们所欢迎的东西,所以知识最终还是要向实践进行转化。实践活动是兴趣发展的直接源泉,参加实践有利于扩大个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随着知识的增多,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创造兴趣也会不断增强。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第一,模拟导游讲解。如讲到历史文化名城时,我指导学生对该城市旅游知识进行总结归纳,让他们写出导游词,班上同学是游客,在课堂上给学生发挥的机会。学生既兴奋又紧张,在多次的模拟讲解中,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讲解技巧得到了提高。第二,实地导游。在课余时问,可以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参观,出发前,要求学生自己找相关资料,在旅游车上、景点中,随意抽查讲解,被抽到的学生就要在某个环节充当导游,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导游实操水平,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查找课外知识的能力。当学生在讲解中觉得没东西可讲造成尴尬场面,而其他同学却滔滔不绝时,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浅薄,从而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作为非智力因素,兴趣在人的智力活动和创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老师多方面的作用,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当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时,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摘要:兴趣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是人们追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情绪色彩, 是人行为的重要动力。强烈的兴趣, 能够使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创造热情, 从而追求新的目标, 并为达到目标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如果我们导游教师善于寓教于乐, 使教学情趣横生,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痴”情“迷”劲, 使之欲罢不能, 乐于总结思考, 那么, 不仅大大有益于提高当前广东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 而且可能在学生心中埋下终生为之思索的种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在《广东导游导游基础知识》教学中, 本人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几点体会。

关键词:兴趣,记忆

参考文献

[1]李兴业等著的《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8

一、合理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也是全国导游证考试中每个省都必考的课程。课程的性质是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课程综合涉及广东各地区历史、文化、地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领域, 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 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基于这门课程在专业和考导游证方面的重要性, 且国内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理念, 因此, 这门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为: (1)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课程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在应试考试方面顺利通过考试; (2) 树立导游服务意识, 形成导游服务综合动态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导游词讲解技巧、导游应急服务技巧、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导游实践能力, 具备最基本的导游职业素养。

二、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考证考试的课堂比一般课堂更需要注意的是在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相当清晰的记忆和掌握。另外高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所以, 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针对此类课程, 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 在不同情况下可将课堂设计为三种形式。

(一) 教师讲授形式。

这种课堂形式主要是在做大量备课准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象牙球雕刻工艺时, 仅仅凭借书本上的文字描述无法让学生形成具体的直观印象。特别是广东的45层象牙球雕刻的精湛工艺, 只有借助视频和图片综合讲授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我国伟大的艺术瑰宝, 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像并茂,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 从而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 小组课堂形式。

小组课堂形式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形式。通过小组课堂, 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主动自觉意识。小组课堂的开展形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小组进行导游词讲解。

每个小组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 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景点相关资料, 撰写景点导游词, 制作幻灯片课件, 在课堂进行现场脱稿导游词讲解。

2. 小组制作国内游游旅游路线。

小组围绕课程内容为主题, 集体讨论、分析, 制定出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 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路线进行评价总结。

(三) 师生互动形式。这种形式的互动包括以下几种。

1. 师个互动。

教师就某个问题跟某个学生进行互动, 让学生阐述自身的观点。教师可在这一环节采取一些激励措施, 激励学生自动来参与互动。

2. 师组互动。

课堂单位以小组为单位, 就某个讨论的议题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呈现小组的讨论成果给教师。

3. 师班互动。

教师不针对某个同学和某个小组, 直接向全班同学进行集体授课、统一要求、集中评价等。

三、加强教学的实操实践环节

高职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 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这要求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此外, 由于导游证考证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因此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相关专业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 导游证考证课程要以导游职业为导向, 开展多样化实践教学。结合导游证考证课程实际, 多样化实践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实践案例教学法。

旅游实践教学案例是专家、行业经验丰富者、经营管理实践者们经过长期摸索, 从特殊事件当中挑选出来的大量丰富、生动和有价值的实践, 其中包含最新行业前沿知识、操作技巧和方法。专业教师通过从教学角度加以科学归纳、提炼和总结, 配合图文声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以案例形式升华成为教材。例如,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和特点, 通过相关具体实践案例的介绍, 将北方皇家宫廷建筑和南方私家园林建筑形成对比, 让学生了解在导游工作过程中, 如何掌握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区别, 如何将这些不同融入导游讲解中, 从而懂得在讲解古代建筑时如何去引经据典, 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 展现出让游客满意的讲解。

(二) 情境模拟法。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中具备导游人员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和获取渊博的知识。情境教学是教师预先进行情境设置, 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情境。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迅速地记忆知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 积极学习。学生在模拟实践的环节中, 扮演导游的角色, 亲自实践, 能培养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诸多社交技能, 为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导游员打下良好基础。如在讲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的酒文化章节时, 教师预先设置一个模拟导游环境, 即要求学生扮演导游的角色给团队游客讲解白酒的酱香型、窖香型、清香型和米香型的特点和区别, 同时推荐游客每一种香型的知名白酒品牌。每个组选择一位同学扮演导游的角色, 其他组员扮演游客, 配合主要成员进行情境的模拟。学生通过这种实践课堂, 就能清晰地掌握酒文化知识和导游讲解技巧。

(三) 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常常给课堂教学带来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导游证考证考试可以采用的演示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实物演示。

导游知识多是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风物特产等, 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抽象的文字描述很难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 所以有时候要配合实物演示的方法。如茶叶按照制作工艺的方式和程序的不同, 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和白茶。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和书本的文字介绍, 学生难以掌握辨认几种茶叶的技巧。教师可以将几种茶叶带到课堂, 并且当场冲泡, 当场品尝, 让学生充分了解茶叶应该如何在色、香、味、形上去区分和辨认。这样的课堂形式不仅会让学生很感兴趣, 而且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地图演示。

自然景观知识是《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非常重要的章节, 在介绍中国大量的名山、名川、名城及各天象景观、地理位置等知识的时候, 地图演示能直观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四) 重视室外实践教学, 利用开放式教学。

导游的工作性质决定这个职业是户外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 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户外导游技能的培养, 所以根据导游证考试课程的特殊性, 应该开展户外实践课堂。室外实践教学开展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校园模拟导游。

将课堂从教室扩展到校园, 将学生最熟悉的校园作为学生的模拟景点。这种课堂形式比较适合初步训练学生导游技巧讲解阶段。学生对自身非常熟悉的校园展开训练, 逐步向课堂外部延展。

2. 景点实地参观。

到校园周边比较容易到达的景点进行参观, 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预设为旅游团参观的场景, 将整个参观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学生代表轮流担任导游的角色。如在去景区的途中, 学生在旅游大巴上进行导游欢迎词的训练,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景点进行讲解, 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综合性的评价。同时, 在景区学生可以向景点对现场导游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观摩, 学习导游带团的技能和技巧。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鉴于旅游相关专业偏重实践操作性的特点, 通过一个学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远远达不到相关的职业标准。所以, 将相关的学习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 校方与景区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依据自身所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周边风景区, 与其达成合作协议, 形成校企合作的关系, 将景区形成校园的实训基地。这样学生就能获得更多的与企业一线岗位接触的机会。

(二) 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 利用课余时间去相关企业部门实习。

在寒暑假期间, 学生可以主动向企业申请实习的机会, 亲身体验一线岗位, 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当中再学习, 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综上所述, 导游证考试课程兼备了考试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科学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实践实操环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只有在教学方法上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创新方式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达到通过考试和培养职业素养的双重目标。

摘要:导游证考试是旅游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最基本、最重要的考试, 也是高职院校旅游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本文以全国各省必考课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为例, 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和通过考试为原则的实际, 探讨了高职院校导游证考试课程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导游证考试

参考文献

[1]丁玉莲.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 2006, (9) .

[2]杨静敏.浅议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0, (4) .

[3]周巧琴.谈旅游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J].中等职业教育, 2003, (2) .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 篇9

一、《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特点及对学生的影响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选择的教材直接与导游证考试接轨。宁夏高职院校选择的教材均是宁夏自治区旅游局根据国家旅游局对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编写的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教材之《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和《宁夏导游基础知识》。

(二)《导游基础知识》科目内容涉及旅游业发展概述、历史常识、中国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烹饪主要风味流派、风物特产、中国台、港、澳地区概况以及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有些省市还加入了对联与古诗词)、地方景点具体知识等十二个方面,内容庞杂。在纵向层次上,每一章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在横向层面上,各章节又相互联系、互为背景。文科出身的学生对该科目内容适应起来尚觉有困难,理科生则很吃力。

(三)从课程内容定位来看,《导游基础知识》所覆盖的均是不涉及深刻意义探究的常识性内容,广泛地来自于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多数学生虽闻其事,不知其详。学生认为它很简单。可是,在进行文字表述和口头表达时,他们却出现了很大的误差。我经常在笔试和模拟导游口试中发现这样的错误。

(四)在趣味性上《导游基础知识》以它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社会联系性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兴味盎然,然而导游资格证考试对它的考核却是以点、线为主,尽量压低面上的赋分,最终目的是体现导游讲解的细致、广博的特点。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学生们只能囫囵吞枣。

二、《导游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与教学方法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的核心能力。从本质上讲,《导游基础知识》是导游人员讲解时口语表达的内容渊源,它提供了导游人员讲解的基本素材,解决的是“言之有物”的问题。

(一)我们导游考证课课程组按照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旅游局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了《导游基础知识》教学大纲,将其内容分为掌握、识记、理解三个层次。掌握、识记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理解是背景介绍或知识引申,可以为中级导游的考试做“地基”。但是我仍然告诫学生,游客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已经越来越高,面对来自国内(外)不同区域的的游客,他们必须将掌握、识记、理解三个层次的知识悉数囊括,若有余力还应该广泛搜集资料进行补充,毕竟书本上的有限内容还是达不到“不能对游客说不”的要求。这样的举动有揠苗助长之嫌,但是除却目标激励的目的之外,教师还有义务让学生知道导游工作面临的是游客的日趋理性化的审视,如果导游不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成为“游客之师”,要想赢得他们的信任只能是奢望。

(二)就掌握、识记两个层次的内容而言,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加入大量景点实景图片进行演示和讲授,让学生把书本知识和景点的各个局部对应起来。然后我要求学生结合《导游业务》关于导游程序和导游讲解技巧的阐述,运用现场模拟的方法,让他们进行模拟演练。在练习过程中,就相同内容安排两到三组学生分别借助课件提供的景点照片对号讲解,其他学生则以游客身份审视他们的讲解内容与技巧,并且提出问题。对比的方法可以使不同组别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几个的轮次下来后,每位学生都会有讲解与听讲、提问与被问的经历,在模拟演练中不断增进他们对导游讲解工作的理解,促进其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针对理解层次的内容,我以章为单位,将各节需要学生完成理层次解能力要求的内容作10~20分钟左右的专题引申,使原来孤立与各节的内容彼此联系起来,如在对民族民俗这一章讲授时,根据南方民族在建筑、以干栏式建筑作为共性内容集中阐释南方少数民族选择这种居住形式的主、客观原因,学生不仅能够记住它的特点,而且能够从本源上将北方民族与南方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很好地区别开来。取得好的效果后,渐次推广至生产、服饰、禁忌、饮食、节日等方面习俗的分类别的、横向联系的讲授中。

(四)在《宁夏导游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籍贯或者家庭居住地让其自主选择教材中某一地市景点在我的讲授之前先行介绍。出于对家乡的熟悉和热爱,他们都能够出色地完成讲解。我点评鼓励后,再提醒他们注意专业词汇的运用、详略重点的安排和讲解情感的渲染,没有讲完整的内容将它补充齐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五)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生源素质与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重视启法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既要启发他对知识的理解还要指导他有效学习的方法。切忌急功近利,使用现场模拟的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只能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没有当导游的语言天赋。其实道理很浅显,不能充分占有知识,当然也就无法开口讲解。

(六)本文开篇所提及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的扩招、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差等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原因有关,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教学对象的动态发展,对于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运用是我们指导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得到落实,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三、旅游管理专业考证课是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的考试科目《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旅游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现场讲解》共同构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考证课课程体系。四科目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各科目学习的优化固然重要,但是导游资格证书的最终取得是建立在每科均合格的条件之上的,因此,考证课课程系统的整体优化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地处理它们的协调关系,既能打通各科目的隔绝状态,在联系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迅速形成学生的导游职业能力,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进而为学生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将一般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地加以运用,尤其是考证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实习乃至就业,就更加强烈地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教学方法实施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与科学运用将使教师与学生均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王悦.学校教师教学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钟启泉.教育方法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李万胜.创新教育论.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法规知识小问答 篇10

土地调查有哪些内容?

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进行土地变更调查。

土地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①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地类、位置、面积、分布等状况;

②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包括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

③土地条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状况。

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调查时,应当重点调查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包括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

面向社会选择的承担土地调查任务的单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在土地调查中,需要面向社会选择专业调查队伍承担的土地调查任务,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组织实施。

承担土地调查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法人资格;

②有与土地调查相关的资质和工作业绩;

③有完备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④有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对承担土地调查任务单位的管理,并公布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条件的单位名录。

在土地调查工作中单位和个人的哪些行为会受到处罚?

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擅自修改调查资料、数据的;

②强令、授意土地调查人员篡改调查资料、数据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

③对拒绝、抵制篡改调查资料、数据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土地调查人员打击报复的。

土地调查人员不执行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和地方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和统一的技术规程,或者伪造、篡改调查资料,或者强令、授意接受调查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调查资料的,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计机构予以通报批评。

接受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①拒绝或者阻挠土地调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

②提供虚假调查资料的;

③拒绝提供调查资料的;

④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土地登记簿等相关资料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①未按期完成土地调查工作,被责令限期完成,逾期仍未完成的;

②提供的土地调查数据失真,被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

哪些古生物化石被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当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

①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

②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

③大型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

④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拟定,由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并公布。

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内发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其他区域发掘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向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取得批准;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外发掘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向古生物化石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取得批准。

申请发掘古生物化石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在提出申请时提交其符合下列条件的证明材料以及发掘项目概况、发掘方案、发掘标本保存方案和发掘区自然生态条件恢复方案:

①有3名以上拥有古生物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并有3年以上古生物化石发掘经历的技术人员(其中至少有1名技术人员具有古生物专业高级职称并作为发掘活动的领队);

②有符合古生物化石发掘需要的设施、设备;

③有与古生物化石保护相适应的处理技术和工艺;

④有符合古生物化石保管需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

古生物化石可以买卖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买卖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买卖一般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场所进行。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规定买卖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古生物化石可以出境吗?

未命名的古生物化石不得出境。

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经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

①因科学研究需要与国外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的;

②因科学、文化交流需要在境外进行展览的。

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出境。

单位或个人未取得批准运送、邮寄、携带古生物化石出境的,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未经批准转让或赠与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之间未经批准转让、交换、赠与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不改正的,对有关收藏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国有收藏单位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违法转让、交换、赠与给非国有收藏单位或个人的,对国有收藏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或个人将其收藏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转让、交换、赠与、质押给外国人或外国组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追回,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导游法规知识》教学】相关文章:

导游法规一05-19

导游考试法规答案06-11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05-06

导游政策法规07-28

导游法律法规考试06-27

导游考试法律法规06-28

导游业务法律法规06-28

2011江苏导游法规真题04-18

导游法规题库100题05-19

2015重庆导游政策法规05-06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下一篇:文学翻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