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

2024-06-29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精选三篇)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 篇1

1临床急需无证试剂的现状

1.1体外诊断试剂简介

体外诊断试剂是指在疾病的预测 、 预防 、 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和健康状态评价的过程中,用于人体样本体外检测的试剂、试剂盒、校准品、质控品等产品。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在医学科研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只有用于血源筛查和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体外诊断试剂划归药品管理,其他的则划归医疗器械管理,并根据风险将其划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其中,第一类体外诊断试剂仅需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而第二类及第三类则需通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1.2临床急需但无注册证的体外诊断试剂及其带来的问题

体外诊断试剂需要通过审批,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才能上市销售。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血液中心等单位存在使用无证试剂的现象。此外,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也指出了部分医疗机构使用无证试剂的这一问题[2,3]。 在这里,无证试剂是指临床上急需使用,但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体外诊断试剂,主要包括疑难血型配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干细胞移植配型、体外肿瘤检测等所需的试剂,基本都被划归为三类试剂进行管理,且绝大部分是进口产品。

无证产品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及问题。首先,在法律层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未依法注册、无合格证明文件以及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由于在2007版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十五条规定“仅用于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的产品不需要申请注册,但其说明书上必须注明仅供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的字样”,因此,使用单位一直将这类无证产品作为“仅供研究”引进使用。但在2014版的《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中,已经将这一条款删除,因此“仅供研究” 这一引进途径失去了法律依据。另外,在监管层面,按照要求稽查部门本应对其进行查处,但考虑到其使用原因的特殊性及其带来的风险很低,一般并不对其立案查处。

2临床急需无证试剂存在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成因及合理性。对于此类无证试剂,我们可以从使用单位和生产企业两个角度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2.1使用单位角度

(1) 临床上急需使用,但市场上找不到有证试剂这类试剂在临床上都是急需使用的,如果能快速为病人配上了相应的血型,就有将其救活的可能性,但是市场上并不存在相应的有证产品,因此只能用无证试剂进行检测。

(2) 市场上出现了有证试剂,但实际使用效果不好市场上出现了有注册证的试剂,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证产品的检测结果较难判别,只能继续使用检测结果相对更清晰可靠的无证的进口产品。

2.2生产企业角度

(1) 产品收益较低,而其注册成本过高由于这些体外诊断试剂使用量较小,价格不高,导致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不足;另外这些产品一般划归为第三类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管理,根据规定,第二类、第三类的进口产品均需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查批准,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这导致注册的成本较高。

(2) 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阳性样本数进行临床试验根据规定,第三类产品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为1 000例,而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诊断试剂总样本数至少为10 000例。而在临床验证时一般对样本的阳性率要求在30%以上,对于某些罕见的情况,很难找到足够阳性样本数量进行临床试验。

(3) 部分使用无证试剂的机构不具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由于此类试剂相应的临床试验病例较少,每家医院可能只有少数几例,而样本多集中在血液中心等机构,但由于现在血液中心等机构并不具有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不能承担相应的临床试验任务,因此企业只能在医院等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临床试验。三类体外诊断试剂所需要的临床试验例数为1 000例,要达到足够的临床试验例数,企业需要找很多医院去进行临床试验,这大大加重了企业的成本。

3对临床急需无证试剂的对策建议

3.1制定身份认定制度

制定急需使用无证试剂的身份认定制度,一来便于管理部门规范此类无证试剂的管理,二来也能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令企业能准确把握相关规定,按照相应制度去进行有目的性的产品开发、注册等,有利于政策的顺利实施。

3.2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

我们可以对通过审核的此类试剂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例如制定快速审批制度,使企业注册的周期缩短,降低企业注册成本;加强相关试剂的专利及知识产权的管理,并给予一定的市场保护期,以激励企业进行研发;建立相应的研究专项基金以资助企业的研究工作等。

3.3对临床试验酌情进行减免

2 0 1 4版 《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 》 中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用于罕见疾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需的体外诊断试剂,要求减少临床试验病例数或者免做临床试验的,申请人应当在提交注册申报资料的同时,提出减免临床试验的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 但未细化,使企业在实际操作时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情况。

由于此类无证试剂一般是进口试剂,在国外已进行过临床评价,再加之其相对应的阳性样本采集较难,要达到临床试验的例数规定所需的成本较高。针对此类特殊情况,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已在国际上成功注册、安全可靠的试剂纳入注册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范围内,在确保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其临床试验酌情进行减免,这样可适当降低企业的成本。从另一方面来看,市场上存在更多通过注册的试剂对患者也是一种保障。

3.4对有足够条件的使用机构给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

由于部分此类试剂的使用集中在血液中心等机构,在医院等机构的使用量少而分散,因此对于部分无证试剂,企业需要找很多医院去进行临床试验,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如果可允许这部分体外诊断试剂在血液中心等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就可以在保证临床试验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企业所需的成本,而且部分血液中心已经有足够的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可考虑给予具有足够条件的机构以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

3.5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前几点措施总体来讲属于事前监管,由于这类无证试剂的特殊性,我们更应着重对这类无证试剂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对于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规定对此类特殊无证试剂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监管,加强监督检查、抽查检验、不良事件监测等。另外,针对使用单位应制定相应的采购审批制度,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或者指定人员统一申请采购;在使用机构验收产品时,应当核实储运条件是否符合产品标签标示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使用机构储存试剂的场所、设施及条件等应当符合产品标签标示及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机构应当建立试剂出入库登记、出库复核、效期管理等出入库管理制度并做好记录。

3.6建立临时使用备案制度

由于此类无证试剂在临床上必须使用,且市场上没有能完全替代的有证试剂,对其强制禁止或查处是不现实的。此现阶段应建立使用单位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卫计委申报备案的相关制度,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审核后规定其在限定范围内临时使用,这样可理顺这类产品的使用所带来的法律问题。

3.7建立定期使用评价制度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 篇2

(2012版)

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6号)的要求并结合定性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的特点,为规范定性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以下简称试剂(盒)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类别为Ⅱ类的、在医学实验室进行定性检测所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其中所述“定性”是指只给出阴性或阳性(有反应或无反应、是或非、有或无、正常或异常)两种可能的结果。

定量以及半定量检测试剂(盒)不适用于本规范,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产品不适用于本规范。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试剂(盒)命名的原则

试剂(盒)名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分析物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检测试剂盒、检测试纸;第三部分:方法或原理,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

例:肌钙蛋白I检测试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抗角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二)试剂(盒)的组成

试剂(盒)的组成形式:如单试剂,双试剂,多试剂;试纸;微孔板等。

(三)工作原理

试剂(盒)通过各自不同的反应原理,最终通过仪器检测或肉眼观测,对被分析物做出是或不是、有或无、阳性或阴性、有反应或无反应、检出或未检出的结果判定。

(四)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试剂(盒)适用以下相关标准: 1.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YY/T 0316 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3.YY 0466 医疗器械 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注:以上标准适用最新版本。

(五)产品的预期用途

试剂(盒)的预期用途为对临床样本中被分析物的定性检测。

(六)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1.外观

目测检查,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正常外观要求(一般要求试剂无杂质,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标签清晰可辨)。

2.净含量(适用时)

用通用量具测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3.膜条宽度(免疫层析法适用)

随机抽取一条试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宽度,应不低于2.5 mm。4.液体移行速度(免疫层析法适用)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从试纸浸入样本液开始用秒表计时,直至液体达到图1所示的C区和D区之间的交界线时停止计时,所用的时间记为t,用游标卡尺测量A+B+C区的长度,记为L,则L/t为移行速度,结果应不低于10 mm/min。

图1 免疫层析试纸结构示意图

5.临界值 a)对临界值增加一定浓度的样本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阳性率应≥95%。b)对临界值减少一定浓度的样本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阴性率应≥95%。注1:建议使用国家参考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果使用的样本是企业自配,应明确原料的来源(包括生物学来源)、基质、配制方法及赋值方法。

注2:临界值应明确,且增加或减少的“一定浓度”原则上应保持一致。注3:应考虑是否符合临床实际诊断意义。6.特异性(适用时)

应注明其交叉反应物,说明其特异性。即明确潜在的交叉反应物不引起干扰的最高浓度——检测含有最高浓度/水平的干扰物质的阴性样本3次,结果应满足企业规定的要求(即干扰标准)。

注1:建议使用国家参考品,应当是被金标准确定过的、和/或成熟方法检测的,和/或经临床确认的阴性样本。如果使用的阴性样本是企业自行配制的,那么应明确基质、配制方法及赋值方法。

注2:交叉反应物及其浓度的选择应当科学合理,并且其应当有可能存在于待测样本中。交叉反应可接受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被测物和交叉反应物在人体内的相对含量。

注3:如法规、标准或权威参考资料有明示的干扰物质,则应进行分析。注4:其他可能引起假阴性或假阳性的干扰因素也应一并考虑(详见附件1),如脂血、溶血、黄疸、类风湿因子等常见干扰物。

7.S/CO值重复性(适用时)

检测临界值附近水平样本20次,其重复性CV值应满足企业声明(CV应≤15%)。

8.HOOK效应(适用时)

检测临床可见最高浓度的强阳样本3次,结果应不出现阴性。9.批间差 抽取三个批次的试剂/试纸,每个批次至少40人份,按5.临界值的检验方法检测,各浓度反应结果应一致。

10.稳定性

10.1 试剂(盒)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超过有效期一定时期内进行检测,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5、7、8的要求。

10.2 开瓶稳定性(如适用)

试剂(盒)开瓶之后,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开瓶有效期末,超过有效期一定时期内进行检测,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5、7、8的要求。

11.其他

上述性能为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适用时,企业可根据产品特点增加其他技术要求。

(七)产品的临床要求

试剂(盒)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试验。

执行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应考虑临床研究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研究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临床机构伦理委员会确认的文件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研究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不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评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但临床研究者应提供有关伦理事宜的说明。

2.在两家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临床研究,对于特殊使用目的的产品,可以在市级以上疾病控制中心、专科医院或检验检疫所、戒毒中心等单位开展临床研究。

3.新诊断试剂(盒)应与该诊断疾病的金标准针对临床样本进行盲法同步比较;已有同种批准上市的试剂(盒)应与已批准上市产品针对临床样本进行比对试验。

4.临床样本的要求:综合不同地区人种、流行病学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研究单位,症状典型和非典型的,一般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为200例,新诊断试剂(盒)1000例。

5.试剂(盒)变更申请中需进行临床研究的方法:采用变更前试剂(盒)与变更后试剂(盒)进行比对试验的方法,证明变更前后试剂(盒)达到变更前试剂(盒)的质量水平。

6.一致性的数据分析

阳性、阴性和总符合率;适用时与金标准结果比对:敏感度、特异度等。参照《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

(八)试剂(盒)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 ——试剂(盒)说明书

试剂(盒)说明书应当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审查要点为:

1.应有产品名称,可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和英文名称; 2.应说明试剂(盒)的包装规格;

3.应详细说明试剂(盒)的预期用途,如定性测定; 4.应说明检验原理;

5.应说明主要组成成份:对于产品中包含的试剂组份应有名称、数量、每一组份中的主要成分在反应体系中的比例或浓度,如果对于正确的操作很重要、应提供其生物学来源、活性及其他特性;对于产品中不包含、但对该实验必须的试剂组份,生产企业应列出此类试剂的名称、纯度,提供稀释或混合方法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于试剂盒中含有阴性或阳性对照品的,说明主要组成成份、基质及其生物学来源。6.应说明贮存条件及有效期,以及开瓶稳定性(如适用); 7.应说明可适用仪器(如适用);

8.应说明对样本的要求,包括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保证样本各组分稳定所必需的抗凝剂或保护剂,已知的干扰物、能够保证样本稳定的贮存、处理和运输的方法;

9.应说明检验方法,至少包括试剂配制、试验条件、操作程序、试验结果的判定;

10.应有检验结果的解释,说明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1.参考范围(临界值和/或检出限)12.应说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3.应说明产品性能指标,如重复性、方法学比较、特异性、抗干扰能力等,应符合注册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及分析性能评估、稳定性研究的结论;

14.应说明必要的注意事项,如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等,若该产品含有人源或动物源材料,应给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警告;

15.注明引用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清楚、易查询且格式统一;

16.注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注册地址和生产地址不同的应分别列出)、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号码、网址;

17.注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 18.注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19.注明产品标准编号;

20.注明说明书批准日期及修订日期。—— 外包装标签

外包装标签上应有如下信息: 1.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2.试剂(盒)名称。

3.批号。如试剂(盒)包含不同批号的组件,外包装的批号应能保证每个组件的批号可从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中溯源。

4.规格。应包含体积或复溶后的体积。

5.预期用途。如试剂(盒)名称不能反映试剂(盒)的预期用途,应提供简要的预期用途说明。

6.体外诊断用途。应说明试剂的体外诊断用途。

7.储存和处臵条件。应提供在未开封状态下可保证试剂(盒)的稳定状态的必要储存条件;应规定影响稳定性的其他条件(如适用);应规定产品处臵时所采取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如适用)。

8.失效期。应明示在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失效期应以年、月,适当时以日表示;如仅给出年月,失效期应为指定月的最后一天;外包装标签上明示的失效期应为最早到期组件的失效期。

9.警告和预防措施。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例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 0316的要求适用;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外包装的标签上进行说明。

—— 初始包装标签

如初始包装同时也是外包装,则外包装标签的要求也适用。初始包装标签上应提供如下信息: 1.生产企业名称或等同的商标或标志。

2.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确保使用者能正确识别产品。3.批号。

4.规格。例如:质量,体积,复溶后的体积。5.体外诊断用途。

6.储存和处臵条件。应提供未开封状态下保证产品的稳定状态必需的储存条件;如与外包装提供的条件不同,还应提供产品处臵所采取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

7.失效期。应明示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表示方式见外包装标签。8.警告和预防措施。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例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 0316的要求适用;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的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外包装的标签上进行说明;适用时,应明示试剂预期为一次性使用。

(九)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

试剂(盒)的注册单元应为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十)出厂检验原则

每批试剂(盒)出厂检验至少进行以下几项内容:外观、装量、临界值、S/CO值重复性。

附件1: 定义

1.临界值

即重复测定处于这一水平的被分析物时,得到50%阳性和50%阴性的结果。小增幅增加被分析物浓度/水平,对样本进行多次检测,预期将得到相对较大的阳性结果和较小比例的阴性结果。同样地,小幅减少被分析物浓度/水平,预期会得到相对较大的阴性结果和较小比例的阳性结果。在定性试验中进行临界值的确定有许多种方法。如以阴性对照均值加上两倍或三倍标准偏差作为临界值、以百分位数法单侧95%或99%来确定临界值、使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设定临界值等。临界值的验证可以通过制备在临界值上下20%左右浓度的样本进行。一般来说,临界值上下20%左右为95%区间。可以进行重复检测,看检测结果是否满足95%的阴性和95%的阳性,从而判断临界值的确定是否合适。

2.干扰物质

干扰物质可能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a.病理学条件产生的代谢产物,如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淤胆型肝炎等。b.患者治疗中引入的化合物,如药物、静脉营养、血浆扩容剂、抗凝血剂等。c.患者摄入的物质,如酒精、滥用药、营养补充剂、各种食品及饮料等。d.样品制备过程中添加的物质,如抗凝剂、防腐剂、稳定剂等。e.样品处理过程中不慎引入的污染物,如源自手霜、有粉手套、血清分离器、收集管塞等。f.样品基质本身,如化学和物理性质与理想的新鲜样品不同。

干扰物质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分析过程,如 化学效应、物理效应、基质效应、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性等,使得在分析时产生干扰。

3.S/CO 用于表示检测样本(sample)与临界值(cut off)的吸光度比值,通常S/CO≥1判为阳性,﹤1为阴性。4.HOOK效应

亦称钩状效应。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抗体须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能出现最大凝集,抗原过量或抗体过量都会导致两者交联度降低,从而导致凝集程度与实际浓度不符的现象,在凝集曲线上表现为类似抛物线的形状。所以强阳性样本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附件2:

当产品成份中含有人源或动物源性材料时适用,应将此部分内容体现在标准附录中和/或注册的技术资料中,如综述资料和/或原材料研究。

生物安全性

生物安全性应满足企业规定的要求,如,包括但不限于HBs抗原、HIV-1/2抗体、HCV抗体及梅毒抗体检测为阴性。适用时,还需满足相关文件中涉及的要求,如,包括但不限于国食药监械[2006]407号文件。11

定性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规范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及背景

2007年《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均已发布,为了指导和规范定性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盒)产品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同时也为了指导生产企业的产品注册工作。

本规范主要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在规范的制订过程中我们还征求了有关专家及北京主要试剂生产厂家的意见。

三、部分内容的编写说明

(一)定性IVD产品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临界值”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仍在使用“检出限/最低检出限”,出于临床的实际需要考虑,经过与会专家的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明确临界值,并给出95%区间”这样一个最能体现产品性能的方案。

(二)目前稳定性试验有做效期稳定性验证的,也有做加速试验的。考虑到加速试验并无明确可靠方案直接推导产品有效期,故本规范采用效期稳定性验证。

体外诊断试剂注册审评 篇3

基于风险的高低,办法将体外诊断试剂分为三类。而体外诊断试剂的种类繁多,一部分产品的类别依据办法尚无法确定。因此,对这部分产品,建议企业在提交资料前,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类界定的相关文件和已获批产品的数据库[3],以此为依据,确定产品类别后,再提交资料。

对于进口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首次注册,附件1要求的必交资料为:申请表,证明性文件,综述资料,产品说明书,拟订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生产及自检记录,以及包装、标签样稿。

(1)申请表

申请表的内容应与提交的资料保持一致,如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企业应给出合理的解释。

(2)证明性文件

证明性文件由境外证明性文件和境内证明性文件两部分组成。

境外证明性文件包括:

(1)境外生产企业资格证明文件(简称“资格文件”);

(2)境外生产企业符合生产国家或地区《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或者通过其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明文件(简称“体系文件”);

(3)境外政府主管部门批转该产品在原产国(地区)上市销售的证明文件(简称“上市文件”);

(4)指定代理人的委托书和指定注册代理机构的委托书;

(5)企业有关提交资料真实性的说明。

由于各国法规不同,证明性文件的形式也各异。资格文件和体系文件常见的形式为ISO13485,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的文件形式。如企业非申报产品的实际生产商(即企业将申报产品委托给其他公司生产),应提供企业与被委托公司的承产协议,以及被委托公司的体系文件。

上市文件的形式多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的上市文件不尽相同,而且,各国对不同类别的产品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比如,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一类产品可通过510(k)豁免形式在本国上市销售,对这类产品,建议企业提交FDA的法规依据,并提交相关说明,以此二者作为上市文件;在日本,样本稀释液不属于药事法管理的范畴,建议企业提交相关的法规依据,并同时提交说明文件(如日本临床试剂工业协会的说明),以此二者作为上市文件。如果境外产品在中国首次注册前,已在境外作过多次变更,还应将变更批件作为上市文件的一部分提交。

委托书应写明委托的具体事项,建议企业根据办法第八条规定的代理人职责来编制此部分内容。企业有关提交资料真实性的说明,应罗列提交的所有资料。

(3)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包括:

(1)产品的预期用途。应明确产品的预期用途,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背景情况,相关的

临床或实验室诊断方法;

(2)产品描述。包括产品所采用的技术原理,主要原材料的来源与制备方法,主要生产工艺过程;

(3)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人源性材料应明确说明企业对HbsAg、抗HIV(1+2)和抗HCV的控制与处理;

(4)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与评价。有些一类产品在原产国上市销售时的说明书比较简单,或者没有说明书。而企业在编制中文说明书时,中文说明书的每项内容都须有原文支持资料,而且,分析性能研究和稳定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作为一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必交资料。因此,建议企业在综述资料中对上述内容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以便为中文说明书提供必要的原文支持;

(5)其他。主要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申报注册产品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异同等内容。

(4)产品说明书

如产品原文说明书过于简单或者没有原文说明书,企业可根据提交的其他原文资料(如原文标签等)来编制中文说明书。如没有原文说明书,企业应出具相关的说明。中文说明书应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简称“原则”)的要求,但是,并非要求企业将原则中包括的所有项目都罗列在说明书中,而是建议企业根据申报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编制。产品名称应符合办法有关的命名原则。如果商品名称与英文名称重复,建议删除商品名称[4]。

(5)拟订产品标准和编制说明

此部分内容应符合《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试行)》(局令第31号)的相关规定。如申报产品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要求应符合或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如营养琼脂培养基:YY/T 0577-2005)。该部分资料还应提交原文。建议企业结合配套试剂盒的性能,对申报产品的性能作适当的描述。建议企业在编制说明中,明确申报产品的类别以及分类的依据。

(6)生产及自检记录

生产记录应包括提取、配制、分装、标签等一系列过程。自检记录即申报产品的合格证书。生产及自检记录应提交三批。

(7)包装、标签样稿

中文包装、标签样稿应满足《医疗器械包装、标签管理规定》(局令第10号)的规定,如果申报产品包括多个规格,应提供所有规格。

总之,建议企业在注册前,参考办法,明确申报产品类别,如根据办法无法明确,建议企业提交分类确定的依据。上述七部分资料,均需原文资料及其翻译件,所有原文资料都应签章公证,所有翻译件都应由代理人签章,如没有原文资料(如说明书),企业应提交说明;各部分资料应保持一致,如不一致,应给出合理的解释;中文说明书中的各项内容都应有原文资料的支持。

摘要:本文介绍了进口一类体外诊断试剂首次注册申报资料的要求,并为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准备注册申报资料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体外诊断试剂,进口一类,首次注册,资料要求

参考文献

[1]《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059/9418.html

[2]《关于发布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形式与基本要求的公告》[EB/OL].http://www.sfda.gov.cn/WS01/CL0087/25940.html

[3]http://www.cmde.org.cn/CL0001/

上一篇:个性解读误区下一篇:高校慈善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