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2024-06-20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精选十篇)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1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是严重的肘部创伤, 骨折多为粉碎性, 血管神经系统易受损, 骨折难以固定, 外固定疗法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我院2000年6月至2007年9月对52 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患者采用经鹰嘴入路, 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 例, 男30 例, 女22 例, 年龄16~76 岁, 平均34.5 岁。左侧32 例, 右侧20 例。致伤原因:摔伤36 例, 车祸伤10 例, 砸伤2 例, 高处坠落伤3 例, 机器绞伤1 例。闭合骨折48 例, 开放骨折4 例, 其中GustiloⅠ型2 例, Ⅱ型2 例。按Riseborough-Radin分型, Ⅰ型1 例, Ⅱ型2 例, Ⅲ型28 例, Ⅳ型21 例。按AO分型, 均为完全关节内骨折, 即C型骨折。急诊手术4 例, 择期手术48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1 d, 平均3.6 d。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臂丛麻醉, 健侧卧位, 在气压止血带下手术。取肘后“S”形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 常规游离尺神经。用骨刀在尺骨近端背侧凿出两条刻痕标记, 钻孔后距鹰嘴尖2.5 cm处用骨刀或摆锯做“V”形截断鹰嘴。在鹰嘴双侧切开关节囊, 保留肱三头肌腱, 提起并翻转鹰嘴, 湿盐水纱布包裹。继续向近端游离, 暴露出骨折端。首先用巾钳使两髁间骨折块正确复位, 重建肱骨小头及滑车, 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髁间骨折块, 再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使髁间骨折转为髁上骨折。然后准确地将已组合在一起的髁部同肱骨干复位, 先用1枚直径2.5 mm克氏针从肱骨外髁斜向内髁距骨折线上方3~5 cm外穿出皮质少许, 另一克氏针从肱骨内髁斜向外髁距骨折线上方3~5 cm外穿出皮质少许, 将肱骨临时固定。然后根据骨折复位情况选择重建钢板、“Y”型以及管型和前臂加压钢板。截骨的尺骨鹰嘴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 尺神经视情况前置, 引流管负压吸引48 h。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抗炎, 非甾体药物口服预防骨化性肌炎。24 h后即开始肘关节轻微被动活动, 1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每个月摄片复查。

2 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14~63个月, 平均32个月。肱骨髁间、髁上及尺骨鹰嘴截骨处均正常愈合, 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根据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1], 优:伸肘15°到屈肘130°肘关节无症状;良:伸肘30°到屈肘120°, 肘关节无或有出现症状;可:伸肘40°到屈肘90°~120°, 肘关节有症状;差:伸肘40°到屈肘小于90°。本组优18 例, 良24 例, 可5 例, 差5 例, 优良率为80.8%。

3 讨论

3.1 术前准备 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 粉碎及移位较严重, 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满意复位。肱骨髁间骨折可以发生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 受伤后由于体位所限X线片不全, 必要时需拍健侧X线片对比及CT检查。术前应仔细研究影像资料, 并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 术前仔细查体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以便及时处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仍有少数患者术中所见与X线片及CT显示不完全一致。术前术者要在手术器械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是否越早越好?一般在伤后3~7 d内肿胀最明显, 黄雷等[2]报道将伤后24 h内手术与1周内手术的优良率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手术时间不小于1周者, 其优良率明显下降, 其原因在于骨折端无血供及碎骨块部分吸收, 从而影响骨折的复位及固定。

3.3 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是获得良好复位和可靠固定的关键步骤 肱骨髁间骨折因显露较困难, 要将骨折解剖复位需要良好显露, 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其手术入路主要有肱三头肌舌形肌瓣入路、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在早期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较多, 但由于此方法创伤大, 暴露远端和前侧较差, 而且术后不能早期锻炼, 易出现伸肘装置黏连等缺点, 现已被其他方法取代。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能很好地暴露肱骨远端的结构, 可以直视下进行骨折块的复位与固定, 能保存肱三头肌的完整性, 将肌肉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 从而减少了术后关节黏连, 因暴露广泛可获得满意复位和坚强固定, 大多数患者可在术后3~7 d开始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该入路特别适用于C2型和C3型肱骨髁间骨折[3]。在应用时截骨部位最好位于尺骨鹰嘴切迹的中点, 因为此点损伤关节软骨最少[4]。尺骨鹰嘴的固定以选用2枚相互平行的克氏针或1枚直径35 mm、长度不小于6.5 cm的松质骨拉力螺钉髓内固定, 再结合张力带钢丝以达到术后即刻能锻炼的强度, 本组未发生鹰嘴截骨不愈合。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不破坏伸肘装置, 软组织损伤轻, 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但是该入路对肘关节的暴露不理想, 迫使对肱三头肌过度牵拉, 造成术后肌肉纤维化而影响伸肘功能, 作者体会对C1型肱骨髁间骨折该入路应当为首选。

3.4 关于复位与内固定器械, 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程度是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肱骨远端的复位一般按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按拼图式将两髁整复, 用克氏针或拉力螺钉、骨栓固定在一起, 尽最大可能使关节面达到复位和平滑。然后用克氏针自内外髁部暂时固定髁与肱骨干骺部, 最后将已组合在一起的髁部用重建钢板、“Y”型钢板、管型、前臂加压钢板或多枚克氏针张力带[5]固定在肱骨干骺端。C1型可用“Y”型钢板加髁间拉力钉, C2型用双钢板或一侧钢板一侧张力带, C3型可用双钢板加拉力钉及骨栓和张力带克氏针组合固定。复位固定应尽量达到恢复肱骨远端的完整和关节面的平整, 保存肱骨远端的前倾角, 内固定物避免穿入鹰嘴窝和冠状窝而影响肘部屈伸活动。在开放性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时, 以选择克氏针固定较为安全。在早期我们多选择交叉克氏针、螺丝钉、钢丝内固定, 因内固定不牢固, 常需要石膏外固定, 不能早期活动, 所以效果欠佳。现多采用双钢板或“Y”型钢板固定达到坚强固定, 取得了良好效果。

3.5 尺神经前移术适应证 本组28 例患者行尺神经前移术, 24 例患者未行尺神经前移,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尺神经炎。尺神经前移术适应证为:a) 内固定物位于或邻近尺神经行程。b) 尺神经有原始损伤。

3.6 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 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是手术疗效的保证, 早期关节活动可以防止关节的纤维化和僵硬。我们体会, 患者应以主动锻炼为主, 辅助被动锻炼, 循序渐进, 禁忌操之过急强力被动活动, 否则会增加关节周围出血和伸肘装置的纤维化, 不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功能锻练的强度应根据骨折的类型、手术的入路以及内固定的可靠程度而定, 在理疗师的指导下则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的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 只要内固定可靠, 关节内骨折术后应早期活动[6], 因为术后早期活动关节对骨折愈合的干扰要比黏连后再锻炼影响小。术后早期活动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并可改善组织修复的质量。研究表明肱骨髁间粉碎骨折术后5 d内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屈曲范围, 但对伸直没有太大的帮助。CPM对关节活动度恢复的意义已得到公认, 但作者发现单纯CPM锻炼效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关键在于锻炼的幅度, 而不是锻炼时间的长短。作者建议在患者主动屈伸的基础上由了解手术情况的主管医师指导进行适当的被动关节活动度辅助锻炼, 以最大限度维持肘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去除临时外固定后再常规使用CPM锻炼。肘关节带绞链支具, 在每天的被动活动后交替维持肘关节于最大屈伸角度 (即1 d最大屈曲, 1 d最大伸直) , 同时结合CPM锻炼, 这样患者痛苦小, 功能恢复快。康复时还要注意肢体肌力 (主要为握力) 的锻炼。功能锻炼过程中一定要督促患者积极配合, 在患者能够忍耐的情况下恢复肘关节功能, 而不要施以暴力加重肘关节的继发损伤, 特别是骨化性肌炎的出现。

参考文献

[1]Holdsworth BJ, Mossad MM.Fractures of the adultd:stsl humerus;elbow function after internal fix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0, 72 (3) :362-365.

[2]黄雷, 张波, 王满宜, 等.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3) :158-162.

[3]张新潮.模板法双钢板手术内固定治疗C3型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24) :1668-1670.

[4]McKee M, Jupiter J, Toh CL, et al.Reconstruction after malunion and nonuni on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gtal humerus:methods a4nd results in13adults[J].J Bone Joint Surg (Br) , 1994, 76 (4) :614-621.

[5]许申明, 白书臣, 宋耀发, 等.桡侧张力带结合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24) :1716-1717.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2

一:疾病概述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壮年,骨折常呈粉碎性,闭合复位困难,开放复位缺乏有效的内固定,出现肘关节功能障碍、骨不连或畸形愈合者并不少见,无论采用闭合手法复位,还是手术开放复位,其最终效果都不十分满意。

二:临床表现

肘关节外伤后有剧烈疼痛,压痛广泛,肿胀明显,可伴有皮下淤血。骨折移位严重者可有肱骨下端横径变宽,重叠移位重者可有上臂短缩畸形。肘关节呈半伸位,前臂旋前,肘后三角形骨性结构紊乱,可触及骨折块,骨擦感明显。有时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检查时应予以注意。

三:如何治疗

1.手法复位石膏托固定

适用于Ⅰ、Ⅱ型骨折有轻度分离的骨折。

2.牵引

不能闭合复位或某种原因未能及时治疗的开放损伤者,可行尺骨鹰嘴牵引,结合闭合整复,在牵引过程中即可早期开始功能练习。牵引一般4~6周,或4周去掉牵引后再用石膏托保护制动2周。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3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时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成人;肱骨髁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1-01

肱骨髁间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多是由暴力击打造成,同时还会伴随粉碎性的骨折,因此骨折的情况十分复杂,给治疗也带来了较大的难度[1]。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那么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限,其致残率也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较大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对成人肱骨髁间骨折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共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在29岁-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10.7)岁。72例患者中有39例为右侧骨折,30例为左侧骨折,3例患者合并有尺神经损伤。骨折均是由于车祸或跌倒造成,67例为闭合伤,5例为开放伤。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平卧位,实施全麻,手术入路为Campbell肘后侧。对尺神经进行充分游离,并进行保护。纵向地劈开肱三头肌,将肱骨踝间的受伤处和关键面充分暴露,有限剥离肱骨内和肱骨外上踝处的软组织,防止异位骨化的发生。将骨折的位置进行固定,在钢板塑性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双普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固定在肱骨的后侧。观察组采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将钢板内侧固定在内上踝的嵴上,外侧固定在肱骨的外后侧。

对于复位困难的患者,应进行植骨。手术完成后的48小时内进行引流。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锻炼,比如屈肘运动。两组患者均在3周后将石膏除去,并增加手肘的伸展练习。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半年的随访,并结合Cassebaum评分系统对患者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3]。恢复优秀:患者的肘关节活动自如,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恢复良好:患者的肘关节活动有阻碍,但不影响正常生活;恢复差:患者的肘关节无法自由活动。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為较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肱骨下端呈扁平状,骨质薄弱,且前倾度为30°,而关节囊前后的骨质为了便于关节的屈伸,也较为薄弱,关节的间隙也较为狭窄,所以在受到暴力撞击时,这些较为薄弱的骨质就容易出现骨折、移位的状况[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锁定钢板能够起到内固定作用,帮助骨折部位的固定和稳定。而在患者的愈合过程中,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也要尤为注意,比如肘关节挛缩、尺神经病变、异位骨化、愈合畸形等,这主要是因为手术时对软组织进行剥离时造成了损伤,导致骨折的愈合后期,关节的周围出现了骨化或者纤维化的现象。而由于大部分患者在愈合期都会保持患肢的长期不动,因此很容易出现关节的挛缩。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随访中均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是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钢板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分析这是因为锁定钢板具有坚强固定、良好复位等特点,能够帮助患者提前进行关节锻炼,这样就能有效减轻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症状。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固定后的牢固性显著地高于了Y型钢板和普通钢板,而且通过增加内固物的方式,将锁定钢板作为了内固定的支架,因此具有不易松动、着角稳定的特点[5]。

综上所述,在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固定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正武,谢跃,赵越等.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0):73-75.

[2] 孟正,李春煜.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66-66,67.

[3] 邵旭辉.双侧解剖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2):91-92.

[4] 石荣玉,刘勤,谢士成等.3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8):83-84.

[5] 郑柏生,王少恒,蔡新新等.Y型钢板和双钢板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对比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13):288-289,293.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临床体会 篇4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20例, 女12例;年龄21~62岁, 平均41.5岁;左侧18例, 右侧14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 高处摔伤16例, 直接打伤3例。RISEBOROGH-RADIN分型:Ⅱ型7例, Ⅲ型12例, Ⅳ型13例, 均为新鲜骨折。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5例, 按GUSTILO分型Ⅰ型2例, Ⅱ型3例。其中伴有神经损伤9例, 正中神经3例, 尺神经6例。急诊手术9例, 伤后24 h~1周手术15例, 因局部软组织肿胀、皮肤水泡生成于伤后1~2周内手术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麻醉及体位

臂丛麻醉14例, 全身麻醉16例, 臂丛加基础麻醉2例;体位:仰卧位或健侧侧卧位, 患肢屈肘于胸前, 在消毒气囊止血带下手术。

1.2.2手术入路

取后正中纵向内弧形切口, 避开鹰嘴尖旁开约1.5 cm, 直切深筋膜下向两侧行两侧皮瓣锐性分离, 暴露骨折端入路:肱三头肌劈开入路6例, 肱三头肌舌型肌瓣切开入路5例, 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 (肱三头肌腱旁入路) 5例,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6例。

1.2.3 骨折内固定方式

在本组32例中, 不同骨折有不同的内固定方式: (1) 克氏针、螺丝钉固定或克氏针张力带4例; (2) Y型钢板固定6例; (3) 单侧钢板加拉力螺钉固定12例: (4) 双侧钢板固定10例。典型病例治疗前后的X线对比照片 (图1~6) 。

1.2.4 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尺神经经过肘部内侧尺神经沟,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时要行尺神经探查游离幷保护, 本组病例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手术15例。

1.2.5 肘关节术后功能锻炼

肱骨髁间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 术后早期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是肘关节活动功能恢复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 第3天开始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以主动锻炼为主, 被动锻炼为辅, 循序渐进。

2 结果

本组病例28例得到随访, 时间15~48个月, 平均31.5个月。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SS) 肘关节评分[1]评价标准肘关节功能:优12例, 良9例, 一般5例, 较差2例, 最差0例。术前正中神经损伤3例, 术中探查发现为神经挫伤, 连续性存在而给予局部松解, 术后约3个月后功能完全恢复, 6例患者术前出现尺神经症状, 术中探查前移后3~6个月已完全恢复, 术前无症状, 手术中未行前移术的患者于1年后有7例患者出现肘部不适感, 前臂尺侧及肘部烧灼感且酸胀痛, 放射到前臂尺侧及尺侧一个半手指, 渐加重。5例患者经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手术, 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目的是使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重建肘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2]。皮肤切口为肘后正中切口, 避开鹰嘴尖, 否则术后手术伤口疤痕过度增生, 影响美观, 骨突处直接受摩擦引起不适, 影响生活。骨折端的暴露有四种: (1) 肱三头肌舌型肌瓣入路, 破坏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及血运, 术后易引起纤维化及黏连, 对肘关节前方和远端骨折显露较差, 且软组织损伤大, 肌肉疤痕愈合限制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最终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2) 肱三头肌劈开入路, HE等[3]认为此入路肌肉损伤小, 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但暴露有限, 对内外髁处暴露差, 只适用于离髁较远的骨折; (3) 肱三头肌旁的后侧入路, 国内外学者PIERCE等[4]、张贵林等[5]倡导此入路, 手术提起肱三头肌可以暴露骨折端, 该入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 术野显露充分, 且术后创伤反应消失早, 肘关节功能恢复快, 在完整保留伸肘装置的情况下, 可以顺利完成对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固定; (5) 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黄雷等[6]对C型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该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肱骨的滑车关节面, 使得滑车关节面在直视下复位和内固定, 更易达到解剖复位, 笔者认为鹰嘴“V”形截骨比横形截骨增加骨折端接触面积, 提高旋转稳定性, 更易愈合。AO派[7]提倡经尺骨鹰嘴关节面“V”型截骨, 有的作者建议用线锯从鹰嘴关节面最小狭窄处由关节内向后横行截骨, 可以避免鹰嘴截骨端压缩及关节面软骨劈裂, 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关节软骨面。鹰嘴截骨的缺点是制造了另一处骨折, 有创伤性关节炎和发生截骨端内固定失效或骨不连的危险, 据报道发生率低于1%~5%[8]。

3.2 内固定方式

肱骨末端的解剖形态成“Y”形分开, 形成两个支撑滑车的圆柱, 因此肱骨远端很像一个三角形, 这是理解肱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固有机制的基础, 破坏这个三角形的任一边, 其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减弱可能超过想象[9]。肱骨髁间骨折的固定原则是解剖关系重建以及肱骨远端三角形每一边的稳定。外侧柱与骨干纵轴约成20°偏斜角, 而内侧柱与肱骨干纵轴约成40~50°偏斜角, 肱骨小头和滑车关节面自肱骨远端向前、向下倾斜, 与肱骨干成角30~45°, 以致肱骨小头-滑车复合体出于骨干轴线的前方, 滑车轴相对于内、外侧上髁的连线可以外旋3~8°。肱骨髁间骨折需要复位固定肱骨髁间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 先将髁间骨折变为髁上骨折, 完成髁间骨折固定后再考虑髁上骨折的稳定。骨折内固定方式多样: (1) 交叉克氏针固定髁间骨折块, 双侧张力带达到绝对固定, 操作简单, 尺神经损伤概率小。但固定材料相对薄弱, 不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只适用于术中临时固定; (2) “Y”形钢板。适用于较为规则的骨折块较少的“T”形或“Y”形骨折, 且骨折线较高即鹰嘴窝以上的骨折, 钢板的安放位置不能太低, 占据鹰嘴窝, 影响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Y”形板叉部的角度是固定, 鹰嘴窝大小宽度不一, 而受个体差异不同限制; (3) 单侧钢板固定。由于肱骨远端的解剖形态特殊, 内外侧柱及滑车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髁间薄弱, 应力较集中, 单钢板固定髁间骨折易出现应力集中, 固定不牢固, 不能满足早期术后功能锻炼; (4) 双侧钢板内固定, HELFET等[10]的实验表明, 双侧钢板互成90°平面, 放置于肱骨内、外侧柱, 固定刚度和抗疲劳度最强。AO学派推荐外侧柱用重建钢板, 内侧柱用1/3管形钢板。双侧钢板同时固定肱骨远端内外侧柱骨折, 若滑车粉碎骨折有骨缺损, 取自体髂骨移植支撑, 保持滑车宽度, 用螺丝钉固定, 形成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3.3 尺神经的松解前移术

尺神经松解前移指征是原始损伤合并尺神经损伤和尺神经走行与内固定物有接触。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内经紧贴着肱骨尺神经沟走行, 手术中一定要先找出并游离牵拉保护, 由于术中游离使尺神经沟正常解剖及软组织床发生改变, 骨折线及神经沟处骨折愈合的骨痂及术中内固定物安放, 都会造成尺神经沟的改变, 术后肘关节功能锻炼, 肘关节的屈伸活动, 使尺神经在不平滑的尺神经沟滑动摩擦, 增加了尺神经慢性损伤的因素, 增加迟发性尺神经炎 (肘管综合征) 的并发症, 若术后骨折愈合取内固定器械, 由于正常解剖层次已改变及局部疤痕增生, 再次手术操作时易损伤尺神经。笔者认为对于肱骨髁间骨折特别是RISEBOROGH-RADIN分类为Ⅲ型、Ⅳ型骨折的手术治疗, 常规术中行尺神经前移术是减少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迟发性神经炎及二次手术引起尺神经损伤最有利措施。

3.4 疗效探讨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重建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 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并给予稳定固定, 最终获得无痛, 功能满意的肘关节。骨折粉碎程度严重、复位差、固定不牢固和术后未能行早期功能锻炼是肘关节术后功能欠佳的主要原因[6]。肱骨髁间骨折由于局部解剖形态的特殊及双柱 (column) 结构概念的出现, 所以所有的内固定结果最后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稳定性, 双柱钢板固定最符合力学原理, 国外学者[11]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也证实双钢板固定最牢固。若滑车骨折缺损必须行骨块重建及用螺丝钉固定形成三角形固定。由于尺神经与肱骨内髁的紧邻关系, 主张术中行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可以排除术后尺神经炎的并发症及减少再次手术取内固定时尺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稳定的固定更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也更利于肘关节功能最大程度恢复。

参考文献

[1]LIU ZX.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Common Diagnosis Approaches to Orthopaedics[M].Beijing: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05:285-286.Chinese

[2]LI WD, CUI J.Operativ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with analysis of 223 cases) [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5, 15 (2) :283-284.Chinese

[3]HE AY, XIE XT.Comminuted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Y-type anatomical plate[J].J Cen South Univ, 2003, 31 (3) :424-426.Chinese

[4]PIERCE TD, HENDON JH.The trieceps preserving approach to total ethow arthroplasty[J].Clin Orthop, 1998, 374-378.

[5]ZHANG GL, LI N, YI MJ, et al.Complex humeral condyle fractures treated through bilateral triceps of the arm[J].J China Orthop, 2001, 21 (5) :279-282.Chinese

[6]HUANG L, ZHANG B, WANG MY, 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humeral condyle fractures[J].J China Orthop, 2001, 21 (3) :158-162.

[7]MILLER ME, ALLGOWER M.SCHNEIDER M.Orthopaedic Interior Fixation[M].Translated by Rong Guowei, Zhai Guihua, Liu Qi, et al.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Press, 1987:99-108.

[8]RONG GW, WANG CW.Fracture[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4, 460-464, 471.

[9]MEHNE DK, MATTA J.Bicolumn fractures of the adult humerus.Paper presented at the5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New Orleans1986

[10]HELFET DL, HOTCHKISS RN.lnteral fixation of the distal humerus;a biomerchanical comparison of methbods[J].J Orthop Trauma, 1990, 4:260.

肱骨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方法 篇5

治疗方法:

一、手法整复:患者取仰卧位,膝伸直,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拇指及食指、中指捏挤远端向上推,并固定之。另手拇、食、中指捏挤近端上缘的内、外两侧向下推挤,使骨折断端接近并对位。若用手指触摸髌骨前面不平整或X线透视有前后残余移位时,可再用一手拇、食指固定下陷的一端,另一手拇、食指挤按向前突出的另一端,使之对齐。对位满意后,即可固定。

二、固定:(一)石膏托或管形固定:此法适用于无移位髌骨骨折,不需手法复位,抽出关节内积血后包扎。用长腿石膏托或石膏管形固定患肢于伸直位3~4周,在此期间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去除石膏后练习膝关节屈伸活动。(二)抱膝圈固定:无移位或移位不多(分离移位不超过0.5cm)者可用此法。因骨折容易整复,比较稳定,用绷带量好髌骨轮廓大小、作成圆圈,缠好棉花,用绷带缠好外层,另加布带四条,各长60cm。后侧垫一托板,长度由大腿中部到小腿中部,宽13cm、厚1cm,板中部两侧加上固定用的螺丝钉。骨折经整复满意,置患膝于托板上,膝关节后侧及髌骨周围衬好棉垫。将抱膝圈套于髌骨周围。固定带分别捆扎在后侧托板上。若肿胀消退,则根据消肿后髌骨轮廓大小、缩小抱膝圈。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

(三)肱骨爪固定:分离移位较明显的肱骨骨折,可采用髌骨爪(抓髌器)固定,疗效颇为满意。

复杂肱骨髁间骨折的术后功能锻炼 篇6

关键词:肱骨骨折;髁部;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06-02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4~68岁,平均44岁。其中合并Colles骨折2例,尺神经损伤3例,开放伤1例,其余为闭合伤。按照AO肱骨髁间骨折分型,C1型3例,C2型3例,C3型4例,手术均在入院4h~5天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6例行臂丛麻醉,4例行全身麻醉;2例行内外侧联合切口,其余8例均采用肘后正中纵行切口,其中行尺骨鹰嘴截骨术显露髁间3例,用肱三头肌舌形瓣显露者3例,纵劈肱三头肌显露者2例。常规游离、保护尺神经。均依先复位、固定肱骨髁间骨折,然后再处理髁上骨折的顺序进行.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石膏托制动于屈肘90°位3~4周,前臂置于相应位置。去除石膏后行无痛性肘关节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适当辅以被动活动。

2 功能锻炼

2.1 术后或伤后0~4周,石膏未拆除前: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以免造成新的损伤或影响组织愈合。为避免整个上肢的功能下降过多,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应尽早并尽量多活动固定两端的肢体,即手和碗关节及肩关节。

(1)张手握拳练习:用力、缓慢、尽可能大张开手掌,保持2秒,用力握拳保持2秒,反复进行,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可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麻醉清醒后5~10分钟/小时。并主动轻柔进行腕、肘活动。

(2)腕关节主动屈伸练习:尽量大范围活动腕关节,30次/组,3~4组/日。要求:练习在无或微痛下进行;动作宜用力,稍慢。

(3)肩关节活动度练习:防止由于上肢制动所造成的肩关节肌力及活动度障碍。45岁以上患者尤其应该注重此练习,因为此年龄以上患者肩关节制动两周即开始有肩关节周围炎症状出现。在健侧肢体辅助下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水平内收、水平外展等各方向运动,由于不影响手术部位,故术后2天即可开始进行,以肩关节不过度疲劳为限。

(4)肩部周围肌肉力量练习:防止由于上肢制动所造成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以尽快回复整个上肢的功能。主动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水平内收、水平外展等各方向运动,或使用皮筋等有弹性的器材提供阻力,每方向40~60次/组,1~2组/日。

2.2 伤后或术后4~12周,石膏拆除后:逐步恢复肘关节功能。

(1)开始被动肘关节屈曲度练习:患侧充分放松,健侧手握住患侧腕关节,在患侧疼痛可忍受范围内逐渐增加屈曲角度。两周后达到屈曲90°范围以上,一般每周增加10°。肌肉完全放松后,身体逐渐前倾,使逐渐加大肩关节屈曲角度。凡是涉及关节反复屈伸动作的练习结束后均应即刻予以冰敷15~20分钟,如在平时有关节肿胀、疼痛、发热等不良感觉,可随时给予冰敷。

(2)伸展练习(即伸直肘关节):坐位,伸肘,拳心向上,将肘部支撑固定于桌面上,小臂及手悬于桌面。肌肉完全放松,使肘在自重或重物作用下缓慢下垂伸直(必要时可于手腕处加轻小重物为负荷,加大练习力度)。至疼痛处应停止,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一般为10~15分钟/次,1~2次/日。

(3)静力性肌力练习:屈肘肌力(肱二头肌)练习:坐或站立位,上臂保持一定的位置不使之移动,手握哑铃等重物,拳心向上,前臂向内弯曲(即弯曲肘关节),坚持至力竭放松为1次,5~10次/组,2~4组/日。伸肘肌力(肱三头肌)练习:坐位,上体前倾,大臂紧贴于体侧向后伸直至与地面平行,屈肘手握哑铃等重物,抗哑铃等重物的阻力伸直肘关节,大臂始终贴于体侧。坚持至力竭放松为1次,5~10次/组,2~4组/日。

2.3 3个月后:(1)被动关节活动练习:继续以上练习,逐渐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

(2)强化肌力练习:继续以上练习,并逐渐增加练习的强度。

2.4 恢复运动期(5个月后) 全面恢复关节活动角度及肌肉力量,开始对抗及专项练习,注意循序渐进,避免暴力动作。

3 结果

10例均获10~56个月(平均20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出现肘内翻畸形。用改良Cass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即先以Cassebaum评分系统定量肘关节的功能活动范围。①优:伸肘15°,屈肘130°;②良:伸肘30°,屈120°;③可:伸肘40°,屈肘90°~120°;④差:伸肘40°,屈肘小于90°。然后,再将肘关节活动范围与患者的主观症状相结合作为最终功能评分。优:关节活动范围好,肘关节无症状;良:关节活动范围较好,肘关节有主观症状;可:关节活动范围可,肘关节无或有症状;差:关节活动范围差,功能受限。根据此标准本组患者中优2例,良4例,可3例,差1例。

4 讨论

4.1 术后早期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已被公认为成人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它能有效地避免肘关节粘连及僵直、防止骨质疏松、肌萎缩及关节纤维化。Muller等[1]指出,活动的肘关节可使固定钢板起类似张力带的作用,促进髁间骨折的愈合,而僵硬的肘关节则影响骨折的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適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做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功能锻炼对功能恢复的结果起着关键性作用,只要内固定可靠,关节内骨折术后应早期活动[2],因为术后早期活动关节对骨折愈合的干扰要比粘连后再锻炼影响要小。

4.2 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指导下酌情进行。同时对不敢进行锻炼的病人应作耐心说服工作。我们体会患者应以主动锻炼为主辅助被动锻炼,从轻微活动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循序渐进,禁忌操之过急强力被动活动、强行伸肘和用力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再移位,以及增加关节周围出血和纤维化,增加对关节的刺激,降低而不是加强关节的活动能力。锻炼的方式以肘关节为主,肩、腕关节为辅;屈肘为主,伸肘为辅,兼顾旋前、旋后功能;早期被动活动为主,后期主动活动为主[3]。

参考文献

[1]Muller ME,Allgolver M.Manual of internal fixation[M]∥.Muller ME.Techniquere commended by the AO group.2nd ed.New York:Springier,1979:1230-1242.

[2]周方,郭琰.成人肱骨髁间髁上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3-15.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7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肱骨髁间骨折是骨科中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 如不进行有效的解剖复位固定, 关节功能的预后较差。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笔者采用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中男19例, 女9例, 年龄28~69岁, 平均39岁, 左侧17例, 右则11例。车祸伤8例, 摔伤14伤, 挤压伤1例, 坠落伤5例, 开放性骨折4例。合并桡神经损伤1例, 尺神经损伤2例。按照Muller的肱骨远端骨折分型:28例中C1型7例, C2型16例, C3型5例。手术均在伤后3~10d内进行。

1.2 手术方法

臂丛麻醉下, 肘后正中纵行切口, 显露游离尺神经, 予以保护, 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显露肱骨髁间, 合并尺骨鹰嘴骨折者经尺骨鹰嘴骨折端进入[1]。固定肱骨髁间骨折, 将旋转及粉碎的骨块准确复位, 如有骨缺损, 取髂骨植骨。解剖复位滑车及肱骨小头, 清除碎小的软骨块, 用1枚克氏针从外髁平行关节面钻入内髁, 沿克氏针方向拧入直径3.5mm松质骨半螺纹螺丝钉固定, 如滑车部粉碎, 则用直径3.5mm皮质骨螺丝钉固定, 将髁间骨折变成简单的髁上骨折;再将3.5mm重建接骨板预弯成肱骨外髁背侧形态, 用螺钉固定桡侧;预弯1/3管形接骨板与内髁骨嵴相贴服, 用螺丝钉固定于尺侧。拔去克氏针, 冲洗关节腔, 复位尺骨鹰嘴骨折块, 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 修补关节囊, 25例将尺神经还纳于尺神经沟, 将周围软组织垫于尺神经与钢板之间, 3例行尺神经前置, 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皮肤。对合并尺桡骨骨折者予首先复位固定尺桡骨, 再行以上操作。对尺骨鹰嘴骨折予两枚克氏针及“8”形钢丝张力带固定并石膏托制动于屈肘90。位2~3周,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2周后去除石膏外固定, 指导患者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28例中26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7个月, 其中22例获2年以上的随访, 其中2例骨不连, 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Gasseb aum的标准, 本组中优8例, 良9例, 可7例, 差2例。优良率75%, 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骨不连均为克氏针钢丝内固定患者, 原3例合并神级损伤病例, 未作特殊处理, 于内固定术后逐渐恢复。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骨折, 常有骨折块的旋转移位及关节面的破坏, 多为粉碎性骨折, 复位较困难, 治疗上较为棘手。正确判断骨折部位及移位情况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的基础[2]。肱骨髁间骨折可以发生在矢状面、冠状面和横断面, 所以当X线片不能清晰显示骨折状况时, 一定要行CT检查, 以确定骨折部位, 粉碎的程度及移位的情况。非手术治疗往往得不到满意的复位, 且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如单纯交叉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单钢板固定、双张力带固定、“Y”形钢板固定, 术后较易出现骨折再移位及关节粘连, 疗效不满意。目前对治疗关节内骨折大家一致认为术中准确的关节面解剖复位及有效的内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实验表明, 对关节软骨的准确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可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 减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3]。

近年来AO学派提倡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重建钢板可以进行塑形, 能与骨皮质紧密相贴以达到牢固固定, 通过坚强的内固定, 可以有效维持关节解剖位置, 减少骨不愈合及关节畸形发生, 特别适用于关节面粉碎骨折伴骨缺损。Self[4]通过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双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最佳, 固定强度和抗疲劳作用均强于其它固定方式, 更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若要达到牢固固定, 双钢板必须固定在两侧髁的骨嵴上, 并位于不同的平面, 而不必相互垂直。本组病例均采用该方法, 取得满意疗效。

经鹰嘴截骨入路保留了肱三头肌瓣入路显露充分的优点, 能使肱骨下端的显露更加充分, 骨折整复操作更方便。不切断肱三头肌腱腹结合部, 避免了肌肉断面的渗出、肿胀、纤维化及周围粘连, 减少了术后疼痛及关节僵硬的发生。滑车及鹰嘴的正常对合关系提供肘关节50%的稳定性;重建滑车及肱骨小头, 特别是恢复滑车宽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术中如发现滑车及肱骨小头有骨缺损或压缩, 必须充分植骨, 并禁忌用拉力螺钉横行固定内外髁, 否则易引起滑车及肱骨小头结构狭窄。术中尺神经是否前移, 应视尺神经沟是否光滑完整, 有无内固定物刺激及尺神经有无损伤而定。术中常规将尺神经充分游离并保护, 避免过度牵拉, 可以防止尺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骨折对位准确, 固定牢靠, 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翟佳华, 刘沂, 等.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90~91.

[2]陶玉平, 王静成, 冯新民, 等.3种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5) :328.

[3]Mitchell N.Healing of articlar cartilage in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in rabbits[J].Bone Joint Surg (Am) , 1980, 62:628.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者,男22例,女10例。车祸伤15例,坠落伤10例,跌伤4例,其他3例。其中复合伤2例,开放骨折3例,陈旧骨折2例。年龄20~46岁,平均31.5岁。按AO分型,(C1型18例,(C2型9例,C3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h~6d,平均3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臂丛神经阻滞生效后,患肢置于胸前,采用肘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内侧游离并保护尺神经。将肱三头肌腱膜作舌瓣切开,向下翻转,显露骨折端,复位两髁后螺钉固定,使之成为髁上骨折,骨折复位后克氏针交叉临时固定。选用合适的Y形钢板固定,两叉脚固定内外侧髁。陈旧骨折和合并骨缺损则需要植骨。术区放置引流管。患肢屈曲位制动。24~48h拔除引流管,根据骨折和内固定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均达到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按Cassebacem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1%。3例评定标准为差的患者包括2例陈旧骨折和1例开放骨折。

3讨论

2.1 应用解剖

肱骨远端前后扁平,其远端有滑车和肱骨小头2个关节面。滑车关节面的上方有2个凹陷,前侧为冠状窝,后侧为鹰嘴窝。滑车与尺骨上端的月状切迹构成的肱尺关节为铰链关节,对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滑车及鹰嘴的正常对合关系提供肘关节50%的稳定性,重建滑车及肱骨小头,特别是恢复滑车宽度是手术的重要环节[1]。肱骨髁上又是肱骨远端扁,平,薄之处。尺骨鹰嘴滑车面相当于插入两髁间的一个楔子。这些解剖特征,造成了肱骨髁间部易发生骨折。肱骨内外上髁分别有腕和手指的屈,伸肌群附着,这些肌肉对内外裸骨折块的外缘起牵拉作用,使内外两髁骨折块分别向内外两侧倾斜移位,关节面的中央部向近侧旋转。这就增加了对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和固定的困难[2]。

2.2 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尽早安排手术治疗,伤后超过2周,肘部软组织粘连及骨折端纤维骨痂增生,术中需剥离更多的软组织,骨折复位较困难,手术难度加大,术后患肢肿胀明显。术后疗效不满意。随着AO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肱骨踝间骨折常采用手术治疗。只有手术才能使骨折端尤其是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而坚强的内固定能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肱骨踝部特有的解剖结构以及复杂的骨折移位,使得复位固定均很困难,内固定方法很多,但均有利弊[3]。克氏针张力带固定,虽然在固定碎骨块方面有其优势,但内固定稳定性难以保证,必须辅助较长时间的外固定,不能早期行功能锻炼,导致关节僵硬,关节功能受限。AO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手术显露广泛,创伤大,且内侧踝又薄又窄,钢板放置及拧入螺钉较为困难[4]。采用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踝间骨折,钢板同肱骨远端背侧解剖形状相伏帖,操作相对简单,也不需要术中加工塑性。钢板分别牢固的固定两髁,克服两髁由于肌肉牵拉和向前倾倒移位趋势,肘关节可以早期功能锻炼。钢板较薄,术后切口皮肤不会因张力高而出现坏死。肱骨远端后面的钢板安放,不会影响侧面增加螺钉,螺栓等对碎骨块固定操作。更重要的是,髁间骨折粉碎严重,髁间碎骨块细小,松质骨骨折压缩,骨质丢失,无法完整复位者,通过以Y形钢板为模板,植入松质骨块支撑,固定后维持两髁间距离和形状[2]。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

2.3 手术入路的选择

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可显露肱骨踝间的全貌,保护了肱三头肌腱装置完整的优点,但人为制造的骨折有损伤关节面软骨和不愈合的可能,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肘后正中切口肱三头肌舌形筋膜瓣切开入路,具有显露范围广,不易损伤尺神经,易固定骨折等优点[4]。

2.4 Y形钢板内固定的注意事项

如果延长切口近端则需要找到桡神经并保护。内侧髁显露需要同时游离保护尺神经。固定髁间骨折的螺钉避免突入鹰嘴窝,影响肘关节伸直功能。同时避免在尺神经沟处穿出过长,刚刚突破骨皮质即可,以免激惹尺神经。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苏立新,冯志杰,王志强,等.AO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11):770.

[2]黄兴力,杨朝东,秧荣昆,等.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6):534.

[3]郭志民,林斌,鲍琨.等.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05,8(4):309-312.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 男18例, 女7例, 年龄17岁~65岁, 平均年龄43岁。其中摔伤12例, 车祸伤8例, 坠落伤5例。左侧15例, 右侧10例;开放性骨折4例, 其中合并肱骨干骨折2例, 前臂骨折3例, 尺神经损伤1例, 按照AO/ASTF分型标准, C1型7例, C2型12例, C3型6例。

1.2 手术方法

臂丛神经麻醉, 取肘关节后侧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 在肘关节内侧尺神经沟内游离出尺神经并予以保护。在距尺骨鹰嘴尖2.5 cm处用骨刀或摆锯做V形截断鹰嘴, 将鹰嘴和附着的肱三头肌向近侧翻转, 并切开鹰嘴双侧的关节囊, 继续近端游离暴露骨折端。用巾钳使两髁间骨块正确复位, 重建肱骨小头及滑车, 以1枚1.6 mm克氏针由内向外临时固定髁间骨折, 再用1枚空心松质骨螺钉固定, 使髁间骨折转为髁上骨折。完成髁间骨折整复后, 可用交叉克氏针临时固定髁上骨折。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良好, 将一块3.5 mm的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于肱骨远端桡背侧, 然后采用1/3管形钢板固定于肱骨远端尺侧。双侧钢板尽量垂直放置。骨折复位满意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块复位, 用2枚平行克氏针加钢丝“8”字张力带固定。术前有尺神经损伤及内固定影响尺神经者行尺神经前移术, 术后伤口内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将患肢以石膏托固定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5 d~7 d, 术后24 h拔除引流管后即开始进行腕关节及手部关节的被动活动;术后2周肘关节应被动伸屈活动大于90°, 并开始肘关节主动活动。

2 结果

本组25例患者均获8个月~18个月随访, 平均15个月。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 优19例, 良3 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8%, 无骨不连及异位骨化发生。尺骨鹰嘴截骨均达Ⅰ期骨性愈合。

3 讨论

3.1 手术前准备

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 了解骨折类型, 判断骨折粉碎及移位程度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基础[1], 术前一定要了解创伤史, 注意是否伴有血管神经损伤以便及时处理, 避免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3.2 手术入路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的常用手术入路有多种, 如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入路和游离肱三头肌腱远端两侧入路[2]。后两种入路由于关节内及前方暴露不充分, 影响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 并且肱三头肌舌形瓣切开对肱三头肌的血运影响极大, 术后易引起肌内纤维化, 瘢痕增生明显, 同时伤及神经分支的可能性极大[3]。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暴露方式, 使肱骨髁上、髁间窝、滑车关节面及内外髁骨折情况暴露得更加充分, 可直接观察到肱骨远端前方关节面的损伤情况, 使骨折的复位固定直观方便, 易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同时由于不做肱三头肌的切断, 避免了术后大面积肌肉断面渗出、肿胀而使部分肌肉纤维化以及伸肌滑动装置与肱骨远端的粘连, 将肌肉间的预后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 减轻了肘关节僵硬的发生, 便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使肘关节功能获得最大恢复[4]。

目前常用的截骨方法有经尺骨纵轴垂直平面截骨, 尺骨鹰嘴经关节外斜形截骨和尺骨鹰嘴尖切迹的中点V形截骨, 其中V形截骨方式可增加截骨面积及截骨面的稳定性, 减少截骨处移位及不愈合的发生, 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3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非手术治疗达不到满意的解剖复位,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肘关节功能恢复差。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解剖关系, 并对骨折做牢固的内固定。固定包括髁间和髁上两个步骤。肱骨髁间骨折波及滑车及肱骨小头, 重建滑车及肱骨小头, 恢复解剖复位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必须将关节精确复位[5]。关节内复位满意程度将直接影响日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传统的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 如单纯交叉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单钢板固定、Y形钢板固定等。近年来提倡双钢板内固定, 即在一个互成90°的平面上分别固定肱骨髁的内外侧柱, 以重建钢板塑形后置于肱骨远端桡背侧, 以1/3管形钢板置于肱骨远端尺侧, 双钢板在两个垂直平面上放置对肱骨远端形成有效的固定, 具有最大的强度和抗疲劳特性, 操作方便,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3.4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将患肢以石膏托固定于屈肘90°前臂中立位5 d~7 d。术后1 d~2 d即可行被动功能锻炼, 活动腕关节及手部关节, 1周后去除石膏托行肘关节屈伸锻炼, 角度逐渐增大, 不可用力过猛, 以主动锻炼为主, 被动锻炼为铺, 以屈肘为主, 伸肘为辅, 兼顾前臂功能的锻炼[6]。

摘要: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5例, 对手术入路方法及内固定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18个月, 平均15个月, 肘关节功能评分参照Cassebaum标准, 本组优19例, 良3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88%。结论经尺骨鹰嘴V形截骨是治疗肱骨间骨折较好的入路, 具有暴露关节充分、减少软组织损伤、骨折易于复位、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并发症低的特点。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陶玉平, 王静成, 冯新民, 等.三种入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比较[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19 (5) :328

[2]张殿英, 杨明付, 付中国, 等.肱骨髁间骨折26例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 2006, 22 (3) :229

[3]林本丹, 钟志刚, 邱雪立, 等.38例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手术入路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9) :750

[4]丁彩田, 闻兴高, 张勤中, 等.成人肱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 20 (5) :337

[5]魏万富, 张铁良, 辛景义, 等.肱骨C型骨折的治疗与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11) :679

肱骨髁间骨折/治疗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将来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男女比例相当) , 其中治疗组65例, 男42例, 女23例;年龄21~65岁, 平均43岁;摔伤12例, 砸伤7例, 暴力故意致伤3例, 坠落伤11例, 车祸伤32例, 骨折类型AO/ASIF分型:C1型18例, C2型27例, C3型20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2h~13d, 平均6.5d;对照组65例, 其中男41例, 女24例;年龄24~66岁, 平均45岁;摔伤16例, 砸伤10例, 暴力故意致伤2例, 坠落伤9例, 车祸伤28例, 骨折类型AO/ASIF分型:C1型15例, C2型29例, C3型21例, 伤后距手术时间5h~15d, 平均7.6 d。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分型、伤后距手术时间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组)

对患者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复位固定, 切口选择在肘后正中, 先暴露尺神经并加以保护, 再掀开肱三头肌肌瓣, 同时切开关节囊进行复位, 用克氏针固定肱骨两髁, 使之成为肱骨髁上骨折, 最后再用克氏针从肱骨内外髁偏斜的固定于肱骨近端。复位固定后, 加中药内服、外用, 按骨折的三期辨证施治。第1天起内服桃仁, 川芎, 当归, 红花, 甘草, 木通, 黄柏, 三七, 乳香等用以活血止痛、消肿退淤, 连服用两周;3~4周改服赤芍, 骨碎补, 续断, 威灵仙, 当归, 五加皮等以活血通络、续筋接骨, 5~6周改服当归, 白芍, 断续, 黄芪, 大黄, 骨碎补、熟地黄等以舒筋壮骨。以上各药均水煎服, 1剂/d。伤口愈合后, 加以当归、大黄、黄芪、续断、白芍、威灵仙、骨碎补、乳香、等熏洗以舒筋活络、松解黏连, 促进功能恢复。1次/d, 10~30min/次。

1.2.2 西医治疗 (对照组)

仅对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复位固定, 固定方法同上, 并配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2~3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分为优、良、差, 临床疗效以肘关节伸屈角度为评价点。以肘关节伸屈>110°, 且无痛为优;肘关节伸屈>70°, 无明显疼痛为良;肘关节伸屈<70°, 并且经常疼痛, 患肢日常仅能作为支撑物使用为差。效果优与良二者合计算作总的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卡方检验, 应用SPSS (Statistica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若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评定结果见表1。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 效果为优的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 说明有显著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肱骨髁间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复杂骨折, 其治疗具有很大的难度。外髁和内髁常分离成独立的骨块, 呈“Y”形或者“T”形, 并与肱骨干失去联系, 并且伴有旋转移位。根据损伤机制不同可分为屈曲和伸直型两种损伤, 跌倒时, 肘伸直位手掌触地, 由地面向上传达的外力将肱骨髁向上推, 自上而下的冲力将肱骨干向前推, 在造成髁上骨折的同时, 尺骨鹰嘴半月切迹捶击滑车沟, 将肱骨髁劈成两半, 向后发生移位, 为伸直型骨折;或者跌倒时, 肘屈曲位着地, 尺骨鹰嘴推顶滑车沟, 在造成髁上骨折同时肱骨髁劈成两块, 并向前移位, 为屈曲型骨折。肱骨髁间骨折治疗通常是重新构建关节间的正常对合关系, 以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并给予稳定的内固定, 所以应尽可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 但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早期的腕关节及手指屈伸等的康复训练, 在手术后则易发生关节疼痛及僵硬等的关节功能性障碍, 所以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仅靠西医治疗是不够的[5]。从中医的角度看肱骨髁间骨折是由于直接或间接的较大外力造成严重损伤, 肱骨远端出现严重粉碎, 关节面发生碎裂, 关节腔内出现积血, 故患者筋骨血脉发生严重的破裂受损, 使恶血停滞, 血凝脉外, 最终导致淤滞经脉。我国的传统中药有很多具有舒筋活血、续骨强筋的疗效, 所以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时可先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再根据病程3期辨证施治, 早期由于外力损伤导致气滞血瘀, 故局部肿胀疼痛较为明显, 须退肿消瘀止痛, 故可口服活血消肿的中药;中期虽损伤的症状有所改善, 疼痛逐步减轻, 瘀血肿胀也逐渐消退, 但瘀阻却未完全消尽, 应以活血化瘀和滋养筋骨为主, 故可口服祛瘀活血和续筋接骨的中药;末期虽肿胀已消, 但筋骨仍未坚实, 且功能尚未恢复, 应以补气养血、坚实筋骨, 故可服用活血养血和舒筋壮骨的中药。骨折末期同时可采用中药熏洗关节, 并配合关节主动活动的锻炼。外洗方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的功效。通过观察, 该洗方能使局部微循环发生明显改善, 从而降低关节内压力, 消除滑膜炎和骨化性肌炎, 加速骨折后期肢体肿胀的消退, 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使患者肘部的平均康复时间明显减短。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效果比较显著, 尽管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也有70.77%的有效率, 但治疗组的有效率 (90.77%) 明显高于对照组 (70.77%) ,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文介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收到较为理想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解决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所不能解决问题, 采用中药进行调理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补气养血, 加速了骨折愈合的时间, 与普通西医疗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总之,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消肿止痛快、筋骨愈合好、痊愈时间短、明显改善微循环的优点, 肘关节功能恢复和活动范围均取得良好效果, 其在临床上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杨蔚, 陈岩, 叶克勇.经鹰嘴截骨入路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J].中医正骨, 2008, 20 (7) :34.

[2]沙卫平, 孙锋, 王黎明.肱骨髁间骨折28例手术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 2008, 19 (8) :28.

[3]崔建平.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 2008, 16 (20) :999.

[4]李玉茂, 蔡奋忠, 赵勇, 等.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体会[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 23 (1) :24.

上一篇:双瓣膜置换术下一篇:财务职能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