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住院患者

2024-07-12

康复科住院患者(精选五篇)

康复科住院患者 篇1

关键词:精神病人,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 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 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 对残疾者、慢性病病人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精神病康复是指对精神病以及其他原因所致精神残疾进行康复。精神病康复护理的目的, 就是通过对日常生活、言语交流、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各种能力训练, 使病人的心身健康质量、生活质量、社会功能质量逐步提高, 达到全面康复的标准。

1 康复护理

1.1 药物维持

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向病人解释维持治疗的重要性, 讲解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的知识, 使其了解服维持量药物对疾病有何益处。学习正确的自我用药方法, 告诉病人每次吃药时, 要看标签, 不要随意增减药量, 每天按时间服药, 即使病好了也要服小剂量药物以防疾病复发, 经常和医生谈服药的感受。服药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需要忍耐一下,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地康复。

1.2 生活行为技能训练

主要是对病人掌握维持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文体、娱乐活动及社交活动能力的训练。嘱病人按时起床、自己整理床铺、参加病区各种活动, 有目的地介绍国内外大事、社会变化及重大社会新闻。鼓励他们交朋友, 加强病友间的相互交流, 团结友爱, 每天组织病人参加娱疗、唱歌、跳舞、打羽毛球、下象棋、跳健身操, 通过娱乐活动能使病人自然表达正常的本性, 尽量造成一个与外界同步和谐的环境。

1.3 个人仪表的训练

精神病病人因为疾病导致生活懒散, 衣着不整, 不能保持合适的仪容, 严重影响了求职及社会交往, 训练者首先向病人讲述个人仪表的重要性, 让他们常照镜子, 找几个病友分别穿着合体的或不恰当的让病人对其评判, 然后对不恰当的衣着进行改进, 结合其本身, 说出该这样修饰自己, 讲解修饰的方法, 使病人提高自信心, 掌握自我修饰仪表的方法。

1.4 工作基本技能训练

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有一定的工作基本技能, 为重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其具体内容如下:遵守单位规章制度, 准时上下班, 不无故旷工。注意穿着打扮得体, 勤换衣服, 注意仪表仪容的修饰。对于领导的批评要虚心接受, 并能改正。能服从领导分配, 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具有帮助同事及求助同事的能力, 并有主动与同事交谈的能力。

2 心理护理

由于社会上对精神病人的偏见, 认为精神病不光彩, 所以病人考虑问题多, 怀疑长期吃药会将脑子吃坏了, 找不到工作, 找不到对象, 已婚的则怕离婚, 在校生则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 更主要的是社会对自己的歧视。我们在康复训练中首先要主动与病人接触, 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困难, 使病人正确认识他们的疾病性质, 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抗病能力, 帮助他们找出容易诱发病情反复的恐惧心理, 做好病人家属和单位有关人员的解释工作, 让社会、家庭、病人和医院等密切配合, 共同做好精神病人的康复工作。

3 小结

康复科住院患者知情同意书 篇2

为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的诊疗方法、预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安全要求及费用知情并决定是否在康复医学科诊治,请您认真阅读以下9条:

1、本科室主要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脑外伤后偏瘫、脊髓损伤后偏瘫及小儿脑瘫患者;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伤病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等。

2、治疗期间须有陪护或监护人,没有医护人员允许,陪护不得擅自离开患者。患者在病房内、走廊行走时及到四楼康复门诊治疗往返途中应有家属、陪护或者患者的监护人伴其左右,应注意安全,以防跌倒、骨折等意外发生。

3、治疗期间要积极配合医生实施康复治疗方案,所有治疗有治疗师进行或在治疗师的监护下进行,未经治疗师许可,患者不能擅自进行治疗或康复活动。

4、偏瘫、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发生压疮、尿路感染、结石,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继发性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痉挛变形、疼痛;卒中、脑外伤患者发生一些并发症,如癫痫等。

5、颈、腰椎病患者因病情变化出现大小便失禁、瘫痪、晕厥等;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痛或骨折;注射和针灸可能出现晕针甚至休克;软组织损伤、肌腱松解、外伤缝合的患者出现原有伤口感染、缝线断裂;部分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治疗症状无缓解等。

6、患者的隐匿性疾病可能会导致的病情变化或死亡,瘫痪的患者久病可能出现抑郁、绝望等悲观情绪,产生心理障碍,可能出现自残、暴力或自杀倾向与行为。

7、在诊疗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其他难以预料和避免的不良后果。

8、为保证患者得到连续的治疗和护理,要求患者住院期间不得离开医院,若未经医生批准患者外出,发生意外后果自负。

9、在认真阅读并知情理解上述8条后,如理解并配合科室的治疗,愿意承担上述内容引起的风险,请您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患者签名:(或)代理人签名:

与患者关系:

谈话医师签名:

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精神科暴力行为;防范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36-02

精神科患者发生的暴力行为一般是指精神病患者对他人的身体直接伤害或破坏其他物体的不良性质的攻击行为[1]。它不仅对患者的自身安全造成一定送我危害,而且对他人和环境带来无形中的危害。针对精神科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实施预防和防范的护理措施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因此,笔者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统一整体的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出相關的护理干预及防范措施。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调查对象针对我科收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2595例进行分析,其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有200例,发生暴力事件共343例次。其中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疾病类型:心境障碍33例,精神分裂症107例,癔病18例,酒依赖戒酒22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其他15例;总年龄分布在15-52岁,平均年龄28.65±8.5岁。病程在2个月至15年,平均病程为5.12±5.93年。

1.2方法根据此组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护理交班报告为研究主要题材,对所有的暴力攻击性的行为相关护理记录整体的分析回顾并实施调查。2结果

2.1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针对我院收治住院2595例精神病患者,男1617例,女978例,发生暴力行为200例,占7.7%;共发生343例次暴力攻击行为。

2.2时间特点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200例患者出现了343例次攻击行为,所发生时间分布为:白天111例次,占32.3%;前半夜发生175例次,占51.02%;后半夜发生57例次,占16.6%,可见暴力行为多发生在前夜较多。

2.3暴力对象医护工作人员是精神科患者的主要暴力对象,其次是住院的其他患者、家属。对于环境病房内的设施照成破坏,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自身残伤。有时会涉及好几个人为攻击对象。

2.4导致暴力行为的主要原因患者拒绝住院治疗的占主要地位共有89例次,占25.94%;幻觉妄想支配68例次,占19.83%;拒绝护理及治疗的96例次,占27.99%;行为障碍13例次,占3.79%;出现性情易激惹的71例次,占20.69%。

2.5暴力形式精神科患者徒手暴力的278例次,占81.05%,主要手段有抓伤、拳击伤;牙咬伤15,例次占4.37%;自伤12例次,占3.49%;或者随手抓及可接触的物品造成伤人毁物的38例次,占11.08%。

2.6暴力行为发生和患者入院时间的关联患者入院后的7天所发生的暴力行的次数共有191例次,占55.67%;7-15天内发生暴力行为的次数共114例次,占33.23%;15天后发生暴力行为的次数共52例次,占15.16%。可见在入院后的7-15天内较常发生暴力行为事件。3暴力发生的常见原因

3.1精神病患者一般是由家人在强行压制下带来医院进行治疗,患者自身易激怒加之当工作人员对其实施严格的管理,极易出现对工作人员产生拳打脚踢的现象,甚至在没他人的有防备下,拿起办公室内的其他物品就对他人进行暴力性质的攻击[2]。

3.2精神病患者病情平稳后觉得自己住院时间太长,住院的日子枯燥乏味。心情产生急躁,希望早期出院。出院的想法受到医生及家属的拒绝,自此将怨气转移到护理工作人员或其他室内病友的身上,因此发生暴力的行为;长期治疗会使部分患者出现消极的心理,因此导致自残自伤的暴力行为。

3.3精神病患者的病区活动范围较小、环境内较为嘈杂,导致患者心情烦躁,这也是暴力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4相关护理防范措施

4.1改善病房的整体布局对于精神病病房要加强病房内的安全管理措施,病房内加大空间,床位数和床间距应保持合理的比例,禁止发生患者过分拥挤的现象。保持室内环境整洁,简单、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声音对患者产生刺激,病房内的布置要采取安全且简洁为主,减少易拿起的物品摆设数目。危险物品要严格管理,定期对危险品的检查及收缴,尤其是对新入院患者以及外出活动的患者要进行严格全身的检查,禁止携带危险物品,以免使暴力行为基础。

4.2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一般是急性期疗效差的患者中,所发生的次数并与精神症状的严重性成正比[3]。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应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制止患者冲动伤人的危险因素因,如对年轻男性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刚入院时要加强病情监护。对于先兆暴力行为的症状要采取措施,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因素刺激,最有利的将暴力行为症状消失在萌芽状态。

4.3加强精神病患者高发期暴力行为的护理基础对于暴力行为事件的高发时间内,可适当的增加护理人员的团结性工作性质,并采取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

4.4加强工作人员的应激能力采取特殊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以正确的方式对神科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接触,并掌握其中的技巧以便提高护患关系。针对暴力行为事件时护士应沉着冷静的态度,及时控制暴力场面以及立刻寻求帮助,机智有效的制止暴力事件,使暴力的患者隔离,最终将暴力损伤降至到最低的程度。

4.5提高服药的质量提高有效的服药率是控制患者病情以及预防和治疗暴力行为的最主要措施和正确的防范手段,对暴力攻击事件的先兆及时有效的预防,并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因此加强患者的服药质量,防止出现吐药、藏药的不正当现象[4]。尽快控制患者的病情是减少暴力事件的根本防范措施。5讨论

对于精神科的患者不论男女,均会出现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行为,掌握患者的暴力事件的前期性质,预防和制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能力,降低她伤现象。对于精神病的患者的护理要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因此精神科的护士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1]朱琴芳,金冰冰.精神科低年资护士遭受暴力及防攻击学习现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18(4):32.

[2]庞秀丽.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特点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2,16(3):710.

[3]农彩云.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健康必读,2011,9(2):107-109.

出院计划在康复科患者中的应用 篇4

井永敏 曹志坤 郭玉红 李秀荣

摘要 目的 探索对康复科患者制定实施出院计划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康复科2004.1.1-2005.9.30患者出院前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 结果 患者缩短了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程度 结论 制定实施出院计划,制定完整而统一的出院计划规格,加强了医院与社区支援的互动与沟通,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1]。

关键词:康复患者 出院计划 制定 实施

为出院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院计划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医学护理工作者和政府主管部门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重视。对康复科患者出院后制定实施出院计划是保证连续护理的基础。通过对康复科2004.1.1-2005.9.30住院的94例患者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增加了患者家属与患者的满意程度;加强了医院与社区支援的互动与沟通,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对象

对2004.1.1-2005.9.30康复科住院的94例患者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其中,男64例,女30例;农民55例,市民39例;年龄14-72岁,平均47±5.6岁。脊髓损伤18例,手外伤34例,脑卒中16例,四肢骨折25例,其他1例。方法

制定出院计划

评估 在患者住院期间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社区支援情况进行评估,在制定出院计划时护士、医生、理疗师、患者及家属要参与其中。

内容 按照康复科制定的完整而统一的出院计划填写。出院计划内容包括:患者一般状况:姓名、年龄、体形、过敏史、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躯体功能状态:四肢活动等;精神状态;出院后可能的护理要求:饮食、排泄、清洁、活动及翻身、排痰、药物治疗及用药方法等;家庭及社区的支持情况;居室的布局如家具、起居室、厨厕、日常生活用品等能否满足需求;康复功能锻炼方法;随访及复查时间;联系方式;再次就医等内容。

实施出院计划 在患者出院前2天由护士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出院计划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回答正确的答案,以及完整的、清晰的传递出出院计划上的讯息。设立医、护人员值班,回答及解决出院患者提出的问题。结果

住院时间 2003年,康复科平均每位患者住院时间41.2天,2004年我科实行出院计划后,患者住院时间为34.8天,缩短6.4天。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对康复患者实施出院计划后,在医院每月测评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98%的患者对我们实施出院计划满意。讨论

出院计划是促使患者从一个环境顺利转入另一个环境(包括社区医院、老年院、患者家中)的护理过程,其核心是评估和明确健康需求,接洽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康复科患者病程长,患者对康复护理需求较高。患者出院 作者单位: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的三医院 康复科

作者简介:(1975-),女 主管护师 护士长 护理本科

后需要长时间的护理,出院计划成为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评估,并结合医生、康复师的健康指导,制定因人而异的出院计划,在患者出院前将准备好的内容向患者详细、自然的讲述并了解其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使患者得到了继续护理、康复指导以及其他的健康支持[2]。

在康复科的日常工作中,护士制定出院计划的文档简洁清晰,并广泛的征求医生、理疗师、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和日常照顾者的建议。因人而异及时制定相应的计划,缩短了患者的出院时间,保证了出院计划的实施。在患者入院初期,护士即开始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院计划,例如截瘫的患者,护士应对其居室情况如家具摆放是否影响患者日常在居室内活动,灯光是否明亮,卫生间的布局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使患者在出院后即能适应新的环境。

通过制定实施出院计划,增强了康复科护士工作的责任感,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同时,通过实施出院计划,护士能够为患者因人施教,准确评估患者的出院需求,使康复科患者在出院时较好的掌握出院后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处理办法,使患者住院天数减少,减少了住院开支,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这与杰克逊建议的高品质的出院计划的标准相一致

[3]。

总之,为出院患者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出院计划能够保证患者得到必要的护理,由护士主导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得到多方支持的出院计划已被证明能够促进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预后,对康复科患者制定并实施出院计划,能够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岳.护士在实施出院计划中的角色.Tianjin Journal of Nursing.June 2005Vol.13,No.3

[2].张建荣等.实行出院随访服务 实现医院营销战略.护理管理,2005,vol.11,No4

康复科住院患者 篇5

骨科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的漫长性、关节损伤的复杂性、软组织损伤、疼痛、制动、不合理活动以及骨折并发症等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患者运动、感觉、循环、心理、个体活动以及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功能受限,对患者的身心都带来巨大的影响[1]。因此,功能康复对于骨科患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116例骨科住院患者实施了综合地功能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地疗效,现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35例患者,男93例,女42例;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39.75±2.08岁。其中腰椎骨折23例,胸椎骨折9例,骨盆骨折11例,股骨骨折23例,肱骨骨折17例,锁骨骨折15例,尺桡骨骨折18例,胫腓骨干骨折12例,其它7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135例患者均在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后,在护理人员、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控下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1.3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1.3.1 肢体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评估方案: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治或固定等治疗后,需要长期卧床及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无力、关节挛缩以及骨质疏松等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生理效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个关节的活动度、肌力、肌张力等方面综合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3]

1.3.2 早期康复护理。

(1)维持患者的肢体功能:注意患肢固定的体位,将患侧肢体按功能位摆放,注意患肢的颜色及皮温变化,抬高患肢,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注意防止患肢的肿胀。对于患肢功能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的情况下,应视其具体情况为患者配备辅助器具,进行代偿性地功能训练[4]

(2)协助患者对功能障碍肢体的训练: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运动强度是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一天数次。同时,还应加强患肢的等长收缩练习,训练时肌收缩的强度由轻到重,无痛时可逐渐增加患者用力的程度,要求每天至少训练5-10组,每组重复10次,每次收缩维持10秒,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过度为宜[5]。尽早在支具的保护下进行下肢部分负重训练,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骨折断端的早期愈合,减少各种并发症。

加强健侧肢体的活动训练:加强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包括主动、抗阻肌力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

(3)及时地给予患者心理辅导与支持:骨科住院患者,经过手术或固定治疗后,担心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会影响骨折愈合进度或对愈合的骨折会再次断裂,而害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还会担心遗留残疾等。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对骨折的忧虑与担心,正确认识现有的肢体功能状态,让患者充满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康复锻炼。

1.3.3 中期康复护理。

(1)肌力训练:掌握运动量和训练节奏,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在无痛下进行肌力训练。

(2)理疗及按摩:利用直流电、中、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量丢失,改善肌力,促进骨痂形成。红外线或各种透热疗法都利于消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疗法以及按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松解组织粘连和促进骨折愈合。按摩时以向心性手法进行,一天1-2次,每次15分钟。

(3)预防其它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解决关节僵硬,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ADL训练、作业训练、职前训练以及适应社会等训练。同时,还应为防止压疮、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疾患等并发症的相关治疗。

1.3.4 后期康复护理。此期患者的骨折已达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肢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一时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尽快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和肌力。

2 结果

在对本组116例骨科住院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实施综合的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其中110例患者明确康复训练目的,在功能康复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并对整个康复护理过程表示满意,其康复护理满意度达94.83%。另有6例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低,认知能力及经济条件较差,配合困难,影响功能康复训练的顺利完成。

3 讨论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主要环节。功能锻炼是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康复治疗应包括局部的和全面的功能锻炼。对骨科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肿和渗出物的吸收;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的形成;防止关节的粘连、僵硬,恢复关节功能;防止肌肉萎缩,恢复肌力;消除骨折对肢体的不良影响,减少肢体制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以及继发损害;减轻患者长期卧床造成的运动、感觉和心理障碍,让患者可以尽早地达到生活自理,重返工作岗位。

骨折的骨科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功能康复,因此两者必须密切配合,骨科治疗时应考虑功能恢复,内外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在骨科处理后及时开始合理的与充分的康复治疗,并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与专科医生以及康复专业人员相配合,充分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帮助骨科患者从术后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骨科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质量,促使患者尽早地进行生活自理及恢复工作和劳动的能力。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成功的功能康复护理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还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形成和致残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纪君时,姜明轩,李宝和,主编.现代骨伤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24

[2]王凌云.护士在骨科康复中的作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13):1

[3]张萍芳,汪玉林.四肢骨折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2(3):181-182

[4]金永紅,李美锋.健康教育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655

上一篇:村庄绿化建设下一篇: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