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水利工程

2024-07-13

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精选九篇)

乡镇农业水利工程 篇1

长期以来, 因为诸多因素造成了讷河市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农田水利事业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较短, 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阻碍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良好发展。在遇到干旱或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 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减质、减收, 甚至是绝产绝收, 给广大农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也严重影响着全市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更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问题。近年来, 在国家高度重视下, 省市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给予地方相关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使讷河市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乡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和完善, 不仅及时解决了农业给水、农田灌溉、抗旱排涝、抵御洪水等方面的问题, 还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安全的问题, 一定程度的改变了村容村貌, 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使农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更好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的良好发展。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造成了有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导致了有的设施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水源利用、节约资源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未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如水库灌溉涵管漏水、渠道防渗、喷灌设备故障等问题, 没有得到及时、专业、科学的解决和处理, 乡镇政府虽然及时出资进行维护和修理, 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等存在的诸多问题, 导致枯水季节灌溉水源不足或缺水、无水灌溉;丰水期时水泛成害;渠道防渗功能不佳, 给工程安全埋下安全隐患;喷灌设备出现故障, 直接影响喷灌效果, 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 不仅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正常功能的发挥, 更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阻碍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个别乡镇存在着工程重复建设多、烂尾工程等现象。在乡镇水利工程建设前, 由于相关部门和单位未能提前多次深入基层, 走访调查, 进行实地调研等原因, 造成了个别乡镇存在着工程重复建设多的不良现象。不仅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对农村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的乡镇在建设农业水利工程过程中, 没有按照国家严格的申报审批制度, 也没有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来承担工程的建设工作, 造成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科技含量低, 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给工程的安全造成威胁, 有的甚至存在着烂尾工程, 因诸多原因造成了工程完成60~70%被迫处于停工状态, 给本已紧张的乡镇财政造成巨大损失。烂尾工程的存在, 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 破坏了乡村环境的整洁, 更大大降低了乡镇地区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极大地影响着农业生产, 也极大地威胁着农村社会和农村人口的生存安全。

工程建设进度缓慢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乡镇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过程中存在着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拖延现象, 影响工程无法正常的按期交付使用。讷河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每年的霜冻期较早, 冬季时间不仅漫长而且寒冷, 全年无霜期只有110~115 天。每年有限的无霜期造成了各项工程施工时间有限。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深受施工时间短、施工时间集中、施工时间受限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因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 造成工程建设标准低, 工程延期、搁置等现象, 无形中延长了工期、增加了人工成本, 给国家造成损失。在乡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由于监管不及时、监管不到位、建设资金问题、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人员的素质问题等方面的因素, 也会造成施工进度缓慢, 甚至是长期搁置、拖延, 延误了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 增加了工程的建设成本, 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有序进行。同时, 农田水利工程不能按期投入使用, 使农民群众心存怨言, 严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更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乡镇农业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 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需要专业人员的管护和维修, 才能更好地发挥农田业水利工程设施在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 个别乡镇存在着管理粗放、管理不到位、管护不科学、维修不及时等现象, 使部分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价值、利用价值不仅没有及时的得到发挥, 有的甚至造成工程过早的失去使用价值, 使筹备、建设过程中的大笔资金、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白白浪费, 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令人痛惜。另外, 在水利工程筹备及建设中, 对所有建设经费要统一安排、专人专管, 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 对每一笔工程经费的使用和去向要账目清晰、票据齐全, 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由经办人、财务、负责人签字盖章。要严格做到专款专用, 坚决杜绝营私舞弊、专款挪作他用等问题的发生, 避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在乡镇农业水利工程事业发展过程中, 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要加强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从规划、布局、设计、筹备、建设、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 要科学合理、严抓严管、注重实效。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 提高专业技能, 认清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职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真抓实干, 切实做好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确保工程作用的正常发挥, 促进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近年来, 在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下, 讷河市水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各乡镇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 为农作物提供了必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农业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知、所重视。新的历史时期下, 进一步加强乡镇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对促进全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讷河市,乡镇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云燕飞.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30) .

[2]彭耀珍.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管理问题[J].价值工程, 2013.26-27.

[3]李佩成.论中国农业水土工程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历史使命[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35 (5) :373-377.

乡镇农业工作汇报 篇2

自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双江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把农业农村工作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为确保全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大局稳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矗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采取四条措施,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一是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组建了双江突发事件应急分队;二是把3月8日到3月15日确定为“森林防火周”,严格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从3月4日起共出动森林防火宣传车4台次、张贴宣传标语50余条,各村鸣锣一周,强化了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四是层层签订森林防火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了职责。

2.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动物防疫工作。乡党委、政府召开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专题会议,强调了布置动物防疫的重要性,拿出了动物防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动物防疫经费的来源,明确了政府主要责任人是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技术责任人。乡政府与各村、兽医站与防疫人员都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了责任制度。目前,全乡存栏猪1966头,应注射1750头,已注射175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牛1280头,应注射1080头,已注射1080头,防疫密度达100%;存栏羊1073头,应注射970头,已注射954头,防疫密度达%。

乡镇农业水利工程 篇3

1 赋予职能, 增强乡镇水利站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中的责任意识

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 对开发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 农业综合开发组织机构只组建到县一级, 在乡镇没有直接的延伸机构, 使得农业综合开发队伍缺少乡镇这个层级。显然, 在乡镇机构综合改革、推进服务职能转变、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 不可能再在乡镇设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的延伸机构, 同时, 乡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也不是每年都有, 所以, 在取得地方政府的同意下, 建议县政府成立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 分管县长任组长, 由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等部门领导组成。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 可以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 乡镇农水干事、农经干事、水利站长等部门领导组成。赋予乡镇水利站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参与、管理、服务职能, 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到乡镇水利站的工作范围。农业综合开发的日常工作, 可以明确一名副站长分工负责。这样思考的理由, 主要基于乡镇水利站同志, 比较熟悉当地的水情民意, 与乡镇领导与当地村民关系融洽、容易沟通,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较为得心应手。

2 落实报酬, 增强乡镇水利站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中的服务意识

乡镇水利站是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运行机制是实行的企业化管理, 其经费除了财政拨款、水费提成外, 还有一部分经费, 需要从其单位的经营创收中列支。为此, 在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时, 我们必需要充分考虑到乡镇水利站的自身经济利益, 要落实有偿服务的经费保障机制。现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对项目中的设计勘探费进行合理分成。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经费支出规定, 设计勘探费占财政预算的3.5%左右, 为使设计更加准确合理, 要安排项目区所在乡镇水利站工程人员参加, 他们对当地的水情民意比较了解, 制定的设计更加符合基层实际, 将来在项目实施中也比较主动, 全县的设计勘探工作可以由县水利局设计院统一牵头, 项目区乡镇水利站分工协助完成。要根据工作量的大小, 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成比例。二是在全面普及工程招投标过程中, 鼓励乡镇水利站积极参与农业综合项目的工程招投标。对中沟以下小型建筑物, 也可按县有关部门的审核限价, 在坚持招标法的前提下, 在一定区域性内对数个水利站实行邀请招投标方式。对招投标结余资金及审计核退的资金用于增做项目的, 也可安排乡镇水利站进行施工, 以增加他们经营创收收入。三是项目区工程建设竣工通过验收后, 县有关部门将项目投入的国有资产与管护的责任移交给乡镇 (或者村、居) , 乡镇 (或村居) 根据项目工程情况, 落实水利站直接承担管理、经营与维护责任, 可以将列入财政预算的建后管护费由乡镇水利站根据工程管护合同与考核进行报帐支出。四是对财政投资建设的节水灌溉水利工程项目, 可以改制后交由乡镇水利站从事经营创收, 其经营收入用于弥补管理人员工资与维护支出。五是凡是乡镇有水泥构件企业的, 倡导工程中标单位,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所在项目区乡镇的符合质量要求合格的半成品、成品构件, 扩大其经营企业的收入。总之, 通过以上渠道, 真正做到服务大局、经营创收两不误, 实现良性循环的目标。

3 制定奖惩, 增强乡镇水利站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中的主动意识

过去, 乡镇水利站对做好面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非常乐意与十分配合, 主要原因是项目区的乡镇水利站自已承建项目工程, 不但项目完成了, 水利站本身有一定的利润创收, 可以说一举两得。但是, 自从全面推行工程招投标, 提高了投标等级要求, 取消乡镇水利站的投标资质后, 乡镇水利站与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关系就疏远了, 有的甚至僵化了, 有的还在工程建设中暗地里设置障碍“帮倒忙”。乡镇水利站是最基层的水利机构, 构成了基层水利服务的重要节点。也是基层服务农村工作的极其重要的部门, 他们与当地干群朝夕相处、关系密切, 对基层的水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所以, 新形势下, 我们必须将乡镇水利站融入到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主战场, 发挥他们承上启下桥梁纽带作用, 每年初, 要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单项工作考核责任制, 在工作上尊重他们, 在政治上关心他们, 在经济上帮助他们, 视乡镇水利站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自己的“队伍”, 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乡镇水利站主动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欢迎订阅《湖北农机化》杂志

《湖北农机化》杂志是湖北省农机系统唯一具有国家正式刊号的农机科技期刊。它立足湖北, 面向全国, 是湖北省农机系统宣传的喉舌, 农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也是省内外农机产品进入湖北的最佳宣传媒体。普及科技知识, 提高农机管理及科技水平, 促进省内外学术探讨和技术交流, 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创刊30多年以来, 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机期刊一等奖。其主要栏目有综述、管理服务、调查与思考、地方动态、技术推广、使用维护、开发与研究、农机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学术天地、人物风采等。此外, 还有宣传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的企业风采及农机市场等栏目。

《湖北农机化》杂志为双月刊, 国内外发行, 大16开, 64页, 每期定价8.00元, 全年定价48.00元 (含邮寄费) 。各地读者可直接将征订款寄本刊发行部征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李家墩《湖北农机化》杂志社

联系人:吕汉华

邮政编码:430068

电话:027-88031182

传真:027-88031182

E—mail:hbnjh-mag@263.net

欢迎订阅《中国蚕业》杂志

《中国蚕业》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期刊, 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 实行普及和提高相结合, 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病、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和野蚕方面的科技文章以及有关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辟有技术体系建设、热点聚焦、综述、科学试验、产业论坛、技术与经验、质量标准、成果推介、栽桑养蚕、市场观察、名优企业、蚕丝文化、世界蚕业之窗等栏目。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 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本刊的主要读者群为从事蚕丝业的科技工作者、生产部门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大专院校的师生。

《中国蚕业》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检索刊物及数据库的收录期刊。

《中国蚕业》为季刊, 大16开, 全铜版纸彩色印刷, 季中月15日出版, 单价10元/期, 全年40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8-54) , 亦可直接向《中国蚕业》编辑部订阅。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四摆渡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邮编:212018

联系人:窦永群

电话:0511-85616593

传真:0511-85622507

乡镇农业年终总结 篇4

一、农技组认真做好农技推广和咨询服务工作,努力完成各项行业目标任务

1、完成两杂良种推广10031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8231亩(旱谷坪村:2300亩;芒云村:1120亩;景迈村:2310亩;富腊村:734亩;芒景村:1767亩),全乡优质稻:500亩。杂交玉米面积:1800亩(芒景村:306亩;芒云村:86亩;景迈村:167.5亩;富腊村:210亩;旱谷坪村:1030.5亩)。

2、完成电脑农业专家系统肥料配方推广到42个自然寨,2120户参与实施。全乡共推广面积:7560亩,比二oo七年6139亩增1421亩,增长率:23.1%,面积增单产增。

第1页

其中完成水稻面积:5300 亩,比二oo七年4316亩增984 亩,增长率:22.8%,总产量:2705650公斤,平均单产:510.5

公斤,比二oo七年平均单产480.5公斤增30公斤,面积增,单产增;玉米面积:2260亩,比二oo七年1823亩增437

亩,总产量:675288公斤,平均单产:298.8公斤,比二oo七年262.5公斤增36.3公斤。水稻样板面积:900 亩,平均单产:540.9

公斤,总产量:486810 公斤,最高单产:570公斤,最低单产: 400公斤;玉米样板面积:800 亩,平均单产:330.7

公斤,总产量:264560公斤,最高单产:360 公斤,最低单产:260 公斤。以上作物样板面积在推广总面积中,样板户数:600

户。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技术是现代农业科技领域里的一项新技术。电脑农业专家技术相当于植保、土肥、种子、栽培等专家在一起,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电脑农业软件技术的处理,推理出来源于专家又高于专家的技术。它集中了知识专家、领域专家、电脑软件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农业生产中根据需要制定出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先进性的技术供基层技术员和农民使用。他的技术范围较为广泛,可以给农户直接提供各种种、养殖业的整套技术和各种技术信息,到基层直接为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惠民乡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的推广工作,在省、地电脑办以及县委、第2页

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县农业局、财政局、民宗局、科技局、县项目推广办和各村农科人员的共同努力,项目推广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经济和社会效益成绩显著。在项目推广工作中,结合惠民乡固定耕地面积,依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耕地面积,以发展粮食为基础,发展多元化农村经济,维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推广投入的力度,提高了项目推广实施的科技含量和推广质量。项目是惠民乡的粮食经济发展、农业科技事业的进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科学技术素质逐步提高的一个好项目。

3、认真做好测土配方施肥跟踪点、观测点表的调查,并认真总结经验,经总结测土配方这一项目也是目前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最好一个好项目。因现在的土壤不如以前,农作物种植时间长,土壤养份失调,必须经过土壤改良,加之现在的肥料不如以前,不经土壤改良,农作物产量一年不如一年,所以产量上不去,农户的温饱得不到解决,农户科技意识底,只能通过以点带面的样板点来带动群众,进行加大宣传力度,来转变农户科技意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推广,突然改变是不可能的。

4、引进新品种:

第3页

杂交水稻新品种:d优2527、d优203、g优

217、宜香10号、内香8518、国丰1号、ii优501、协优

57、红优2009、泸香615、中单

321、q优2号、宜香305;

杂交玉米新品种:筑糯5号、筑糯2号、兴黄单892、织金3号、毕单15号、丰试30号、毕单13号、中单321。

杂交水稻:

旱谷坪村密谷老寨黄水安家试验新品种:宜优3003:1公斤;万香优1号:1公斤;旱谷坪村帮介黄世华家试验新品种:宜优3003:1公斤;旱谷坪村帮介赵义华家试验新品种:ii优1313:1公斤;旱谷坪村帮中彭志明家试验新品种:ii优1313:1公斤;富腊村一队李九妹家试验新品种:宜优3003:1公斤;万香优1号:1公斤;金优527:1公斤;富腊四队李陈家试验新品种:d优13:1公斤;旱谷村大密谷老寨黄水安试验新品种:ii优1313:1公斤;旱谷村密老

寨黄开云试验新品种:宜香101:1公斤。

杂交玉米:

惠民乡政府左兴明家试验新品种:兴黄单892:2公

第4页

斤;旱谷村帮中张德明家试验新品种:织金3号:1公

斤;

景迈村芒粳波玉说家试验新品种:毕单15号:1公斤;景迈村芒粳岩三碗家试验新品种:丰试30号:1公斤;富腊村一队李九

妹家试验新品种:毕单13号:1公斤。

5、新农药、新肥料

加强新农药、新肥料试验,走无公害农药、无公害肥料发展。目前市场上肥料、农药比较混乱,质量可以说一年比一年较差,作为我们农业工作者,比较重视,每年从不同的产家、单位引进些不同的肥料、农药放在个别农户家、不同的地点作对比。再加上土壤肥力的失调,经测土配方、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技术试验作进一步的土壤改良,提高单产,改良品质,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走高产优质渠道发展。

6、做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和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完成乡村农科人员、干部培训2期200人,印发资料400份;开展农户培训13期2630人,发放技术资料110第5页

份(包括: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资料、测土配方资料、电

脑农业专家系统肥料配方资料、新农药、新肥料技术资

料)。做好乡(镇)级网站建设。固定电脑操作员,负责保管、维护好电脑等硬件设备,做好网站信息更新。年更新乡、村委会概况一次,农产品展示和供求信息栏目根据本乡实际需要进行更新,其它栏目更新信息一条。多发信息,乡(镇)网站发布信息30条,上传图片15张。整理村级的土壤、施肥、植保等9种农情数据库,并录入到电脑农业网“农情数据库”中,利用专家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对广大农户进行技术、农产品市场等咨询服务,发放技术咨询卡,进行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中、晚稻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项目实施工作简报1期,工作动态1期。

7、作物预防、防治及化除面积

全乡水稻病虫害面积3077亩,预防面积:2345亩,防治面积:732亩,其中水稻病害防治732亩(稻瘟病:432亩,叶枯病300亩),虫害:2345亩;全乡玉米病害50亩,其中大斑病35亩,小斑病15亩;玉米缺锌10亩;鼠害250亩;化学除草:9120亩,其中旱地化除:3200亩,水田化除5920亩。

第6页

8、冬玉米种子已到位,部分农户已种植,2009年部分杂交水稻已到位。

二、畜牧组认真抓好畜禽防疫,市场检疫和猪新品种推广工作

完成猪存栏9941头,猪w注射9430头,猪瘟防疫注射9941头,猪蓝耳病防疫注射9376头,猪肺疫注射782头,牛存栏3489头,牛w注射3489头,羊存栏313头,羊w注射299头,屠宰检疫:牛166头,猪检疫958头,猪杂交改良配种467头,其中人工受精132头,禽类存栏58272只,新城疫注射6600只,禽流感56407只。

三、农机组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管理,努力完成行业目标任务

在农机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抓好机动车和驾驶员的管理,共有农用拖拉机420台,配套农具220套,完成机耙7000亩,已检审拖拉机204台,组织技术员深入村社服务,积极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工作,完成农业科技培训10期,参加培训人员870人次。

四、农经组履行职责,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开展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第7页

1、财务监督:针对现在经济发展快,农村集体账务混乱的现象,我农经部门认真做好文件宣传,走村串寨串户,深入调查对违法乱纪的村组给予认真查处及纠正,履

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2、经营权证的补发:面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的错填混希不清楚的现象,我乡结合上面的文件精神,抽调大批人员对现有的耕地面积作了一次全面的摸底,统一填写到了经营权证书里,并且发放到了农民手中,让农民对自己的耕地经营有了一个认识。

3、一折通:这几年,国家的“三农”政策对过农民的利益有了充分体现,针对我乡农民的种粮补贴补助面广不均的局面,我们认真对农民现有的耕地面积及种粮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让农民都得到了公平的惠农资金。

4、数字乡村图片上传:为了使我乡的基本概况,自然资源充分的展示在云南省数字乡村网上,我们认真的采集各种图片资料上传,使得我乡的现实状况展示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以上是惠民乡农业工作站2008年工作的总结,我站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及群众的期

第8页

望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不从忽视的问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够,各项技术推广力度还有待加强。在交通安全生产还需要加强培训,对职工的管理制度不够建全。下年,决心在不断加强自身队伍素质的同时,努力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行业目标任务,在上级各部门的领导帮助和支持下,努力工作,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各项农业技术服务工作,不失时机地抓好各项工作,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农业技术服务,为惠民乡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进步发展,各民族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努力工作。

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篇5

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 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 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 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 进入系统的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和持续的利用, 达到生产和消费的“非物质化”, 尽量减少对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可以为环境同化, 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循环经济是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为特征的, 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社会运行模式和物流模式。

循环经济具有其特有的运行原则, 它是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基础上的, 三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构建遵循的原则

农业乡镇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农业、畜牧业、林业为支柱产业, 在农业上要大力发展新品种;畜牧业上要以推广养殖模式为重点, 不断扩张规模, 形成集约优势;林业上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规划, 积极发展林果业。依据农业乡镇的发展规划, 以具体的物质生态链和相关的信息生态链相结合,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构建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可持续发展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此,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关系, 把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构建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形成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新产业体系。

(2) 3R原则。3R原则是循环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 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构建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的时候要遵循3R原则, 即以资源投入量最小化为目标的“减量化”原则, 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的“资源化”原则和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的“再利用”原则。只有按照3R原则组织农业活动, 才能提高农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保持资源总量与生态环境现状, 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 因地制宜发展原则。循环经济适用范围比较广, 而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 所以, 我们要根据农业乡镇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条件, 按照农业经济的区域分工原则和比较优势原则, 因地制宜地探索最充分发挥农业乡镇比较优势的多元循环经济模式。

(4) 效率原则。构建循环经济型乡镇, 要全面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乡镇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

农业循环经济现在有很多模式, 根据农业乡镇的特点,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们认为发展农业乡镇农业应构建“层次结构模式”。

(1) 运用清洁生产原理-构建农户小循环链。循环经济是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资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要运用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原理, 构建农业乡镇农户小循环链。

(2)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构建村庄中循环链。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使资源和能源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养殖户与种植户之间循环使用, 一家的废料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动力, 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 做到资源共享, 各得其利, 共同发展。构建以农户+村落二级为实施主体的村庄中循环链。

(3) 运用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构建产业大循环链。区域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杂巨系统, 也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循环经济要遵循生态学规律,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构建区域产业大循环链。

(4) 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农业乡镇循环经济要通过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和区域耦合来延长循环链, 使之吸附更多的技术、文化、理念, 使每一个循环吸附点都能够产生新的价值、新的经济机会, 从而在整体上实现与二、三产业的耦合联动, 形成范围大小不同, 层次高低不同的循环利用途径, 力争资源投入最少、环境危害最小、生产效益最好, 实现低投入、高效率的经济发展。

四、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

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比之于常规农业发展模式,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农业乡镇的特点, 结合传统农业中具有循环理念的技术和措施, 应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方法, 提出3个层次的、典型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1) 农户小循环经济模式。农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或生产单位, 因此, 农户循环经济模式更适合于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这对于节约农户能源支出, 实现农村废物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乡镇种植业和养殖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 正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畜牧业开始从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化, 同时, 产业化和规模化也在不断加强。但目前仍以小规模分散化的农户经营为主体。因此, 倡导农户循环农业, 对提高农户经济的运行效率、改善农村环境仍不失为一种长效机制。

以农户为循环实施主体, 农户经济来源以种植或养殖为主, 具有规模小、点多、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的特点。该类型农户小循环经济以构建农户内部种植-养殖-农户生活循环链为主, 使单个农户农业经济的整个过程 (田间—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消费—农业再生资源—田间) 尽量实现闭合循环, 组成一个有机的物质能量循环体系, 有助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 减少废物,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农户环境卫生状况。

(2) 村庄中循环经济模式。村庄中循环经济模式是在农户小循环经济模式基础上, 结合农村环境整治, 将农户生活垃圾中现阶段无法堆肥使用的少部分垃圾由村镇集中收集, 送卫生填埋场, 进行无害化处理;农户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至村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进入农田灌溉系统;同时模仿自然生态系统, 使资源和能源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养殖户与种植户之间循环使用, 一家的废料成为另一家的原料和动力, 尽可能把各种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做到资源共享, 各得其利, 共同发展。该模式是农户循环经济模式的升级, 是以农户+村落二级为实施主体的农业、农村循环经济。该模式可以处置大量外来养殖业废物, 生产高效有机肥。实践证明, 应用此类高效有机肥, 可以明显减少农药、化肥投入, 所产的农产品与常规施肥的相比, 农药残留明显下降, 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乡镇大循环经济模式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强调不同产业之间的集聚或集群, 旨在通过簇群式”发展谋求推进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却相对忽视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产业链与生态转换关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区域不同产业规模发展壮大的空间。区域循环发展模式则从循环经济的角度, 依据区域布局优化与分工优化的原则, 通过建立健全区域生态整合机制与产业共生机制, 实现全区域社会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动态均衡。应根据分工原则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 以特色农产品和主导产业为中心, 打通第一、二、三产业之间联结, 实施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区域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适合于以农业为主的县域循环经济。

结束语:

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 导致资源浪费、破坏和供不应求, 环境消纳污染物的自净能力难以支撑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 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旨在构建“资源—产品—废物—再资源”的闭环式农业经济系统, 是适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参考文献

[1]、李远, 单正军, 徐德徽.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初探[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2, 10 (2) :136~138.

[2]、赵平.浅议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调控措施[J].辽宁畜牧兽医, 2003, (5) :37~39.

[3]、李远.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问题与防治对策[J].上海环境科学, 2002, 21 (10) :597~599.

[4]、张克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23~100.

简论发展乡镇农业循环经济 篇6

循环经济一词, 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 主要指在包含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的系统中, 从进行资源投入、企业开展生产到产品消费和废弃的整个过程中, 在经济增长上实现由依靠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早期代表是“宇宙飞船”理论, 也即地球就像是一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 这只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 如果存在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等问题, 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引入了循环经济的思想。1998年引入循环经济概念, 确立了“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 (Reduce、Recycle、Reuse) ”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2002年从新型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 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 如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国家强调经济发展要“好”字当头, 人们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也在深化, 既要发展低碳经济, 减少排放, 就要认真落实发展循环经济。

所谓循环经济, 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融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它要求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控制废弃物的产生, 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 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 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二、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

农业循环经济也就是把循环经济思想运用到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之中, 以生态规律为基础, 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为目标。

农业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减量化原则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把握“节约”的重要性, 围绕“节约”做文章, 通过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电、节油等方式, 正常甚至超标准实现生产目标。再利用原则是要实现农业生产中资源或产品被多次循环使用。资源化原则是对生产或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与资源化、生态化处理, 使其重新成为可利用的资源。

农业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低消耗”是指在农业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中通过减少资源的投入量, 体现消耗成本低的特点。“低排放”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要求避免和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 从而为环境向良性发展创造基础条件。“高效率”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能源与资源的循环和多方向利用, 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降低成本和多级增值, 并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三、发展乡镇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4年我国政府批准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 其中指出:中国农村与农业要摆脱困境, 必须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生态持续性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而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资源存量不足、浪费现象明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经济中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发展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道路, 由于农业人口、资源和环境上的压力, 这种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所以,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就成了一条必由之路。

(二)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 实行集约化经营, 深化农产品的加工, 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这些都会增加和拉长农业产业链条, 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能坚持以农业发展质量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 这就既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门路和就业机会, 又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从而为农民增收, 走向富裕开辟出新的途径。

(三)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手段之一

农业循环经济必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当前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并没有把发展中国家带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大。为了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显得十分迫切。

(四)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基于我国的国情, 考虑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只有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节约型社会, 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诸多问题。而且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将会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 因此, 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选择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也是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的有效路径。

四、发展乡镇农业循环经济的途径

(一) 提高农业人口科技文化素质

目前, 农村居民和农业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教育, 可以提高农业人口科技文化素质, 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得以提升, 同时使农业人口能更好地掌握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推广的各种高新技术。

(二) 提高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程度

提高组织化程度改变农业经营过于分散的状况, 便于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和实施, 有利于农业经营者的互助、合作, 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农业经营有一定的规模化, 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向无害化发展, 实现产业化经营, 也利于区域间的循环。高度化的农业组织起到了桥梁作用, 形成“循环技术—农业组织—农业经营者—农业组织—市场”的链条。

(三) 加快农业发展的现代化

发展立体农业, 即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工程, 根据空间垂直差异, 在不同的高度和部位, 因地制宜布置不同作物或养殖不同品种, 建立高效益、高功能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注重发展信息农业, 加强农业发展经营与互联网接轨, 实现销售网络化。

(四) 选择适合区域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生态规律, 在追求生态和谐的过程中, 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实现农业种植业与林业、牧业、渔业等的有机结合。各地可以根据本区域的特点, 选择旅游农业模式、循环型农产品加工模式、循环型渔业模式、基于农牧结合的循环型畜禽养殖业模式。

摘要: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循环经济也就是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手段之一,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在乡镇不断发展的时期, 应该探索出一条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新道路。

关键词:农业,循环经济,乡镇

参考文献

[1]崔胜辉, 洪华生, 黄云凤.关于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0) .

[2]芶在坪.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8 (9) .

[3]李明建.浅析苏北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6 (10) .

[4]朱丽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 2007 (5) .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及对策 篇7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对策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作用和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 将农业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成果进行普及, 提高农民种地的科技含量, 已达到提高产量、优化质量的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农业方面。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 主要以个体家庭为单位, 进行小规模地种植, 农业生产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等行为缺乏关联性, 加上落后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 土地产量不高, 客观上造成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我国的粮油蔬菜等农产品供应也存在困难[1]。

当前, 我国的农业人口逐渐减少, 具有农业生产能力的人员也在减少, 未来以家庭农场、集体农场形式的农业生产将会成为主要方式。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不仅生产效率低下, 也会造成成本增加[2]。

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既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 也是重要的目的。农业技术包括农机技术、栽培技术、灌溉技术、管理技术等。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 技术大多是“经验”, 不具备科学体系性[3]。例如, 对种子的优选优化, 种植管理的科学规划等;引入新的农业技术, 可以帮助农民提高产量, 提高收入, 有利于打造我国农业服务体系的完整性。

积极推广农业技术, 可以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了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 农产品从产出、加工、物流到销售, 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国内为基础, 以国外为市场,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加速我国农业产能向市场利润的转化[4]。

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推广技术工作进行分析, 在具体的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管理体制不健全、业务工作落实难

我国乡镇级别的农业生产大多保留了传统农业生产的特色, 涉及范围广、人员多, 给农技推广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 由于农技推广单位自身的体制存在缺陷,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 也存在很大的阻力。

我国的乡镇农技推广单位运作主要依靠财政拨款, 属于一种公益性事业单位, 一般情况下, 在从属关系上归农业局管理[5]。在这种体制下, 一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编制容易被挤占, 同时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并不稳定, 通常会按照农时进行, 政府方面认为不必要设置常驻人员, 大多采用抽调的方式, 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顺利、不连续。

2.2 推广体系缺失、组织结构混乱

由于经济、技术等各方面原因,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推广体系基本处于停滞发展状态。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 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普遍缺乏网站, 以及其他的有效推广平台。在推广方式上, 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 如某一农作物的推广种植, 结合乡镇、村委会等机构, 在农户群体中进行宣传。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 农业技术在农户中的认同率很低。

2.3 农民素质偏低、技术普及困难

相对而言, 农民群体对新的技术掌握能力较差, 综合素质较低, 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农耕历史非常悠久, 即便在建国后出现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 但所形成的农耕思想在很大范围中还发挥着作用, 农业生产对新技术的抵触较大, 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认同感较强。由此可见, 传统的农民更注重生产作用力的提升;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管理技术、需要通过脑力劳动实现的部分, 没有过多的兴趣。这就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的困难。

2.4 服务内容贫乏、推广效果不佳

近年来, 我国的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广大农村市场中却很少进行推广。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国内的农业生产模式有很大的关系。由于新型的农业技术往往需要产业化的生产形势, 因此更倾向于试验田、示范田等形势, 而在大部分农村中, 土地资料规模较小, 不适合现代户农业技术的开展。因此,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所涉及的内容都较为陈旧和狭窄, 推广效果不理想。

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策略

针对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积极研究切实有效的措施, 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 实现农业增效、增收的目的。具体来说, 有以下的针对性策略。

3.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建国以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力度。从节约耕地入手, 到减免农业是, 为农民发放种粮补贴等等方式, 落实“新农村”建设的种种规定。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要实现农村环境生产的快速发展, 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同时结合精神文明建设, 做到“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将农村环境彻底改变。

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经济物质条件是基础。农民群体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方式, 主要是依靠农业种植, 以及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 要提高生产力, 就需要新的农业技术作为推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地方政府应该从思想角度加以转变, 认识到它的重要程度。

3.2 加大宣传、传播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是农民, 应该加强宣传力度, 让农民明白科学农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应该注意的是, 要结合农民自身的利益进行宣传, 而不是一些空话、套话, 和不符合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层次。要让农民了解, 科学种田对自身的经济收入是有帮助的。同时, 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结合起来, 通过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证明优势。

同时, 在宣传方面要规避行政方式的使用, 命令式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会让农民产生反感, 甚至认为这是某些人处于自身考虑进行的“交易”。要通过示范性行为, 结合社会舆论宣传的作用, 正确引导农民主动接受。

3.3 改变模式、积极发展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之所以出现各种障碍, 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风险公担的机制。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理论、功能传达出去, 并不能引发农民的共鸣。

通过培养农村农业技术带头人的方式, 发挥其示范作用, 形成一定规模, 再取得成果之后, 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民主动接受新型农业技术的积极性;改变零散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发动区域农民群体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应用协会组织, 定期展开培训工作, 或者按照农时指导农业技术;改变以往走形式、走过场的培训模式, 走上田间地头, 亲身实践, 可以促使农民主动接受。

3.4 科技普及、提升素质

结合我国乡镇农村经济现状以及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水平, 推广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进行针对性教育, 通过“先进带动后进”的方式, 提高基层农民在农业技术方面的素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农业技术活动, 重点突出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文化素质偏低、对新知识掌握能力差的农民群体, 可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 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 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 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 要注重加强对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宗红.浅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5 (2) :214-215.

[2]董素琼.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 :21-22+32.

[3]徐志军.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科技风, 2011 (9) :189.

[4]董金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5.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带动乡镇农户致富 篇8

关键词:特色产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调研

1 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简介

汕头市澄海区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8月, 是由莲华镇7名食用菌专业生产农民发起成立, 由成员共同出资65万元元注册, 是汕头市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也是澄海区第一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成为全区特色产业合作社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该社以服务成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带动促进本地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实现共同致富为宗旨。合作社集食用菌生产、菌种繁育、栽培示范和使用技术培训于一体, 为成员提供菌种及代购所需的生产资料;统一销售成员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咨询和信息传播全方位服务。现属下有7个食用菌场, 生产基地10hm2, 常年产量达到1500t, 年产值近2000万元, 现有农民成员50多户, 带动农民150多户。合作社成立以来为当地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8年被广东省农业厅评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2 合作社的主要做法及效果

2.1 发挥技术优势, 提高产品竞争力

合作社通过发挥自身技术优势, 为成员及当地食用菌培育户提供标准优质菌包, 提高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成立以前, 莲华镇的绣珍菇生产户菌包多为自己制作、自己使用, 但由于技术不足, 菌包制作成功率不足50%, 生产出来的菌包质量较一般, 生产效益不理想, 市场竞争力低下。合作社成立之后依靠着过硬的技术和齐全的生产设备进行菌包规范化生产制作, 且菌包质量较高, 产量大幅度提高。菌包制作成功率和菌包出菇量的上升大大的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 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 提高成员生产技术

注重对成员和当地农民的培育技术推广, 经常为合作社成员及当地农户提供食用菌的技术咨询和免费培训, 为成员及农户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合作社编写了《食用菌实用栽培手册》、《双孢菇标准化生产规程》等技术手册, 分发给社员, 使之有章可循。在关键技术生产环节, 组织业务能手召开现场培训会, 当场演示, 直观学习, 示范带动。合作社每年举行不同形式的培训班10余期, 印发培训简易材料1.8万余份, 每年培训社会和周边乡镇农民1200余人次, 接受技术咨询800多人次。通过技术培训, 使每个社员至少掌握2个品种以上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2.3 进行营销品牌宣传, 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建立联户联销机制, 在合作社与农户间建立“龙头”与农户间稳定的产供销合作关系。合作社与农户间的产品形成合力, 统一销售, 共同进退, 通力合作闯市场, 为解决食用菌销售问题, 合作社先后在集贸市场和周边县市建立的销售网点, 并积极利用网络信息发布产品信息, 进行网络营销推广, 与各大食用菌销售商和代理商加强联系, 邀请经销商到合作社考察收购, 打通了销售渠道。

2.4 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相关栽培试验

注重做好食用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改良、示范和推广, 解决了以前莲华镇食用菌品种单一, 菌种退化, 生产技术低下, 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等存在的问题, 并把它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如:进行菌包冷刺激处理、低海拔平原地区灵芝引进试验、栽培料试验、水葫芦栽培食用菌试验、推广菇棚棚顶喷雾降温技术等, 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5 开展规模生产, 创建产业园区

引导社员开展规模生产, 提高莲华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和档次, 抓住当地政府提出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契机, 在上级农业部门的重视指导下, 着手规划了汕头市莲华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项目建成投产后, 将在食用菌产销和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上有大幅度提高。同时, 以园区为龙头和载体, 联结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 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

3 存在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培育属高投入的设施农业, 投入的不足成为制约本地区生产规模发展的瓶颈, 较高的门槛也使部分有志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民对此望而却步;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员之间各自为政, 合作模式较为松散。

建议合作社通过向成员及生产户提供信用担保, 帮助成员及生产户向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融资, 进一步解决发展过程中资金缺乏问题;同时,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规范运作模式, 加强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 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

4 结语

近年来, 合作社发展劲头十足, 以技术服务为主, 进一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方向发展, 充分发挥在技术、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从业人员数量翻了数翻, 销售额也节节攀升, 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铸就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成为粤东食用菌业界一颗璀璨的明珠。

参考文献

[1]黄雅琴.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促进农场经济发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7) :255-257.

[2]郑寿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0) :376-377.

[3]汕头市澄海区莲发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

乡镇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速的对策研究 篇9

1 涉农龙头企业发展遇到的制约因素

目前, 在乡镇上涉农的龙头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和规模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发展的水平不高, 在激烈的市场发展中缺乏竞争力。涉农龙头企业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企业的经营规模普遍比较小, 加工水平和产品档次不高。很多企业由于不重视科技研发, 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和机器设备, 所以只能实现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 加工的档次比较低, 缺乏科技含量, 难以实现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回报值, 缺乏市场竞争力, 难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有些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之间形成的利益机制不够紧密, 在他们的合作过程中有时会有脱节现象的出现。因此通过与农民签订“农业订单”、允许农民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实行保护价格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企业取得利润后进行返回等多种利益机制, 把农户、生产基地与涉农企业进行“利益捆绑”, 形成一种紧密型的“利益均占、风险同担”的利益共同体, 来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现实操作过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有不少问题, 比如说由于涉农企业的定位较低, 在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品种以及资金设备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很难实现对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部分的涉农企业没有准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 没有明确与农户的利益关系, 而是错误的认为是一种市场的博弈, 或价格的博弈;另外, 由于目前农民的法律意识还相当的淡薄, 在签订订单合同以后会有毁约问题的发生。

2 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三个制约因素

2.1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虽然《物权法》等对农村土地在转让和承包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规定和说明, 但是这些说明并不具体也不详尽, 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例如, 对于土地转让和承包的范围, 采取什么样形式进行, 按怎样的程序进行操作, 价格如何界定以及在土地管理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加以规定, 特别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在法律层面上的规定不明确, 没有规定有效的措施。

2.2 农民对土地有较强的依赖性

离开土地进城打工的农民因为缺少一技之长, 绝大部分只能从事临时性的工作, 享受不到国家提供的城市社会保障, 所以对于土地的依赖性较强, 土地还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又因为延续下来的几千年的农耕文化的影响, 传统观念致使有一部分农民有很深的恋土情结, 就算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耕种了, 也舍不得向外转让。一旦出现土地流转发生违约问题, 不但投资者、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当地政府和干部也要面临化解矛盾的压力。

3 农业企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严重

3.1 财政政策和投入与其他产业相比相对不足

不少农业企业在创办时享受的政策不如工业企业享受的政策优惠。国家在农业资金的投入方面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说对农业事业性费用的支出方面投入较大, 而在帮扶农业生产方面的支出就比较小;用在水利设施的改造、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多一些, 而用于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善方面公益项目的投入就少一些;对于现有资源项目投资多, 对于技术推广和资源开发投资少。

3.2 农业企业融资难度远大于其他行业

从企业本身来看, 大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偏小, 抗风险能力差, 银行信用等级不高, 有效抵押物不足, 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 由于农业投入大、见效慢, 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大, 银行放贷的风险相对较大, 致使银行对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字号”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在期限上, 也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 中、长期大额贷款少。

4 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精心培育, 长期引导

4.1 推进科技创新, 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有关农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比如农业大专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 一方面实现对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指导, 另一方面促进院校的科研成果能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提高龙头企业市场开拓能力。还要充分发挥龙头优势, 加快新技术推广步伐, 将新技术送到基地农户手中, 与农户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4.2 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

要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一方面可以避免农业龙头企业与单个农民个体的直接碰面, 有效减少摩擦和矛盾产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农民的意见进行汇总, 形成合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 与更多的、更强的市场竞争对手博弈, 单个企业单枪匹马毕竟势单力薄, 通过协会等方式将同行业的农业加工企业组合起来, 抱团经营, 必将大大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4.3 为龙头企业出台优惠政策

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开设一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 从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转移到宏观指导、制定规划、培育市场, 调节利益上来, 服务农业企业长足发展。

5 合理解决土地流转问题, 保障各方利益

5.1 实现土地合理、科学流转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要明确农民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主体;在流转合同中, 要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力度, 完善产权登记;建立对农业土地的评估体系, 对土地价值进行科学评估。

5.2 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职能

在政府的引导之下, 完善中介组织, 为土地的流转提供及时、健全的信息, 降低流转的成本, 让农民的土地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益,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3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对农业保险在保险的责任、利率、赔偿办法、补贴等方面出台明确的规定, 做到有法律依据, 缓解农民的忧虑, 减少自然灾害等对农业、对农民的影响。积极转变农民的观念,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土地流转收益, 改变土地是唯一保障的观念, 通过土地流转使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6 改变农业大户、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突出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6.1 改进对农业的投资方式

改变原来单有由政府投资的方式, 适当增加其他投资主体比如金融机构的投资力度, 并将资金全部利用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方面实现现有财力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及方法, 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 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6.2 加速农村金融机构发展

在投资农业产业化方面, 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由于其资金实力较弱, 管理能力有限制约了其发展。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其发展机制, 降低贷款风险。加快农村银行的发展, 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摘要:在农业的产业化升级过程中, 由于产业结构、生产要素、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约、影响了产业升级。农业的产业化升级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 要从多方面努力。本文在结合农业产业化升级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农业产业化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进而探讨促进乡镇农业产业化升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速,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融资

参考文献

[1]王春超, 李兆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来自湖北的农户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2]杜海蓉.论农业龙头产业的角色进化[J].江苏农村经济, 2012 (6) .

[3]陈新芳.提高郑州市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竞争力的对策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6) .

上一篇:不同干燥条件下一篇:花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