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本翻译

2024-07-19

法律文本翻译(精选十篇)

法律文本翻译 篇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庭翻译出现以来, 各个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翻译规范和条例, 比如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法律翻译人员必须完整准确、一字不差地翻译源语信息, 完整保留源语信息和话语语体”[1], 我国在宪法、民法与刑法中也有关于法律翻译的相关条款, 这都说明了法律翻译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何做好法律文本的翻译, 是每一个译员和翻译研究人员需要思考并慎重对待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文就法律文本的英汉互译作探讨。

1. 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

1.1 法律翻译的准确性原则

法律英语文本属于专门用途英语 (ESP) 的范畴, 是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的结合体。因此, 法律文本的译员必须兼备法律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专业的法律词语在特定的法律文本语境中有什么含义, 还需能用英语或汉语精确地表达源语文本中的词汇, 以对应原文的信息。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译文不仅需要在语义即内容上对应原文, 还需要在风格、文体等方面与原文对等, 因此, 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斟酌如何让原文和译文在用词、句法和篇章等各个层次都对等。同时, 法律文本一般都明确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逻辑严密, 句子长而复杂, 以保持意义的严谨、明晰, 所以翻译法律文本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准确或精准这个标准, 以免发生歧义解读或者使人钻法律的空子。

要做到翻译文本的准确性, 必须熟知那些经常使用却在法律文件中词义并不普通的词汇。例如:

(1) He was awarded$500 damages for the injury he suf fered in the accident.

(2) The testator died without issue.[2]

例 (1) 中的award和damage两个词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都不陌生, 分别是“奖励、奖品”和“损失、损坏”的意思, 但对法律文本语境来说, 两个词的意义分别是“法庭裁定”和“赔偿金”。例 (2) 中的issue这个词, 一般理解为“问题、颁发、发出”等含义, 但在法律语言中, 表达的是“子嗣” (遗嘱中) 的意思。因此, 这两句话应该分别译为:

(1) 他因事故而得到500美元的赔偿金。

(2) 这位立遗嘱的人去世时并无子嗣。

从例句中可知, 要翻译法律意义和普通意义并不相同的词语, 除了平时多积累词语的多义解释外, 还要根据语境和逻辑推理判断词语的专门意义。

1.2 法律翻译的专业性原则

法律语言中, 既有律师、法官、法学研究者和相关工作人员使用的词义精确的专业术语, 又有他们行业内部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诸多行业套话, 还有许多正式的书面语言。例如:appeal (上诉) , cause of action (案由) , bail (保释) , bur den of proof (举证责任) , cause of action (案由) , letters paten (专利证书) , save (除了) , without prejudice to (在不损害/不违背……的原则下) , 等等。翻译含有此类专业术语的句子时, 译者需要具有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 熟悉法律专业语言, 翻译前参阅相关的行业词典或者文献书目, 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给出最佳的译文, 等效地传递法律意义。比如:“不可抗力”, 这个词语恰当的专业译文应是“force ma jeur”, 而不是“irresistible power”或其他。再看下面的句子:

例 (3) :The burden of proof rests with the defendant.

在翻译这句话时, 需要考虑burden of proof这个专业用语的意义 (举证责任) , 然后才能给出专业的译文:

(3) 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3]。

有时, 法律用语专业意义的细微差别, 会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比如:“solicitor”和“barrister”, 前者是指“普通事务律师, 初级律师”, 而后者是指可以在法庭上与原告律师或控方进行辩护的“大律师”。因此, 法律文本翻译的专业性提醒译员在执行翻译任务时保持高度警惕, 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辨析意义、把握语言。

2. 法律文本的翻译策略

法律文本一般具有信息量大、严谨性的特点, 句子的结构多冗长复杂, 除了主谓结构之外, 多用从句、短语和独立主格结构等修饰语, 翻译前一般先要分析长句的特定结构、或是语篇特征。另外, 法律文本中经常含有一些现代英语并不常用的标志性词语, 这些词语通常分布在合同或协议中, 例如:provided that (倘若, 但是) , subject to (根据……的规定, 在符合……的情况下) , hereinafter (下文) , herein (本文件中) , witness of, hereto (于此) , hereunder (在下文) , whereas (鉴于) , 等等。这些词语是法律文本的特定组成部分, 成为相关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 可以按照约定俗成的固定意义来翻译, 以直译法再现原文的结构特征或语篇特点。下面举例说明:

(4) In this Ordinance, unless the context otherwise re quires, “state”means a territory or group of territories havin its own law of nationality. (Laws of Hong Kong, Cap.30, Will Ordinance, Art.2)

(5) A notice under subjection (1) shall, unless it otherwise provides, apply to the income from any property specified therein as it applies to the property itself.[4]

例 (4) 和例 (5) 的汉语译文分别是:

(4) 在本条例中﹐除文意另有所指外, “国家”指拥有本身国籍法的领域或一组领域。

(5) 根据第 (1) 款发出的通知书﹐除其中另有订定外﹐亦适用于通知书内指明的财产的收入﹐一如适用于该项财产本身。

根据原文和译文, 我们可以看出, 使用直译法足以使原文的句式结构在译文中得以重现, 而且unless这个词和oth erwise连用, 是“除……之外”的意思, 已经是一个可以在法律翻译中照搬的固定词语搭配了。

英语语言本身就比汉语使用的被动句要多, 而法律语言更是一种昭示客观公正、避免主观的规范化语言, 被动句的使用更频繁。翻译被动句时, 用直译法将原文与译文对等起来的做法, 也是比较常见的。汉语被动句, 比如:带有“被、让、由”等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英译时也可以直译为英文be+过去分词表达的被动语态的句子。例如:

(6)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开征时间和征收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对应的译文:

(6) The commencement date for collecting individual in come tax on proceeds from interests on savings and deposits, and the collection method shall be provided for by the Stat Council.[5]

由例句可知, 原句中表示被动的“由”字句, 在直译之后, 仍然表示被动意义。

为了准确无误地表达法律文本的意义, 需要对难度比较大的复杂的句子做出分析, 在理清原句结构的基础上, 按照目的语的相应逻辑语序, 对原语的信息和句式结构等进行迁移。直译法是常用的法律文本翻译策略, 当然, 还有其他翻译方法和策略也适用于法律翻译, 限于篇幅, 不再赘述。

结语

法律文本的翻译涉及三个领域:法律学界、语言学界和翻译学界的知识, 要想使自己的译文达到标准, 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各种翻译技巧, 还需要熟悉国内外大量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常见的中英文案例。在广泛阅读与累积翻译实践中, 熟悉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技巧与方法,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关注专业术语与法律常识, 把握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 做出从语言内容到法律意义都对等的译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法律文本用语特点的基础上, 探讨了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和基本策略, 以期为翻译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 对译者的翻译活动提供指导, 提高法律翻译译文的质量。

关键词:法律翻译,法律文本,翻译策略与原则

参考文献

[1]Susan Berk—Seligson.The Bilingual Courtroom[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lress, 1990:235.

[2]李克兴, 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82.

[3]陈杰, 张崇波.英汉法律翻译的语言特点及基本原则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2014. (2) :219.

[4]http://www.legaltranz.com/archives/1120.2009, 12./2015, 7.

法律咨询协议文本 篇2

乙方:

甲方因业务需要,特聘请乙方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现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指派律师及聘期

经与甲方协商,乙方指派律师为甲方提供本合同项下的服务,如果指派律师因出差、休假等原因暂无法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乙方应另行指定其他符合条件的律师临时接替指派律师的工作。聘期为壹年,时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

二、顾问律师的任务和服务范围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的任务,是为甲方按照《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受甲方的委托办理有关的法律事务,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

1、规定费用项下的服务

在甲方支付了规定费用后,乙方应在下列事项范围内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

(1)为甲方就其日常业务运营中所提出的问题或疑问进行法律研究,提供口头或书面的法律咨询书;

(2)根据甲方要求,审查并修改甲方因日常业务运营需要而与第三方签订的协定、合同及其它法律文书,出具一般性的法律意见;

(3)就甲方在日常业务运营中的债权债务纠纷等有关事项,与第三方进行交涉,出具律师函,维护甲方的合法权益;协助进行涉外或国内重大经济合同、经济项目谈判,调解和非诉谈判;进行法律风险、经济风险预测,排除法律障碍;

(4)应甲方要求,起草并以甲方名义在公共媒介公布法律公告;

(5)应甲方需要不定期向甲方提供最新法律动向;

(6)依据甲方要求,向甲方员工提供有关的法律培训;

(7)就甲方的商业计划或融资计划提出口头的初步法律意见;代理公司登记、注册、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资产重组、商标事务、专利权及知识产权保护事务及公证事务;就经营决策前的法律问题,进行可行性研究,就经营决策中的法律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就经营决策后的法律问题,提出法律补救方案;

(8)根据甲方要求,审查甲方的内部管理制度,劳动合同文本及与之相关的培训协议、保密协议等;

(9)参与并协助甲方同政府相关部门、各商业合作伙伴就甲方的经营和业务进行沟通。

2、规定费用项以外的服务

在规定费用的服务以外,乙方还应提供以下业务服务,费用应根据提供服务的具体情况有双方另行协商决定。

(1)就甲方在运营中的合同签订、融资、兼并、合并、分立、对外投资、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清算以及其他重大事宜的有关专项法律问题进行法律研究,出具正式的书面法律意见;

(2)就甲方在运营过程中的合同签订、融资、兼并、分立、对外投资、公司股票发行上市、清算以及其他重大事宜的有关专项法律问题代表甲方与第三方协商、谈判以及签订有关法律文件;

(3)在甲方与第三方发生争议时,代表甲方参与协商、调解、申诉、仲裁或诉讼。

(4)其它经双方确认的重大专案法律服务。

三、顾问律师的工作方式

顾问律师采取不固定工作方式。遇有需咨询办理的事务,甲方可随时电话或EMAIL方式通知顾问律师;如需顾问律师到甲方处办理,需提前1天预约;顾问律师因故不能到甲方处办理时,乙方可指派其他律师代为办理。

四、顾问律师的权利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期间,为了正确履行法律顾问的职责,除了享有《律师法》规定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特定的权利:

1、查阅甲方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2、了解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有关情况;

3、根据甲方的安排,列席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有关会议;

4、获得履行法律顾问职责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和便利。

顾问律师在甲方授权范围内代理甲方办理之事务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甲方承担。

五、顾问律师的义务

顾问律师担任甲方常年法律顾问期间,除了承担《律师法》规定的义务外,还承担以下特定的义务:

1、及时承办甲方委托办理的有关法律事务,并认真履行职责;

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发现甲方有不当行为时,应当予以劝阻;

3、根据本合同规定和甲方的授权委托进行工作,不得超越代理权限;

4、不得从事有损于甲方合法权益的活动,不得在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或仲裁活动中担任甲方对立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

5、在同时受聘担任甲方和另一公司法律顾问期间,遇到两公司之间发生争议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得代理任何一方参加诉讼或仲裁;

6、对在工作中接触、了解到的有关甲方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中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守秘密的义务。

六、甲方的责任

甲方同意与乙方真诚合作,随时通知乙方正在处理的法律事务的进展程度,遵守本合同条款,按时支付费用及告知乙方其他地址、电话号码和处所。

七、法律顾问费及付费方式

甲方聘请乙方壹年的法律顾问费总额为人民币 元,甲方选择方式 支付顾问费:

方式一:甲方于本合同签订之日后工作日内向乙方一次性支付元;方式二:甲方分批支付顾问费:

甲方委托乙方提供规定费用项以外的服务,双方另定协议,乙方给予优先服务。

八、其他费用支出

(1)法定或政府机关或指定组织规定的费用:

因乙方向甲方提供第二条项下的法律服务而产生的、法定的和政府机关规定的费用,如登记费、工商查询费、公告费等,由甲方承担。

(2)长途旅行费用:

甲方同意承担乙方人员为办理甲方法律事务而发生的长途旅行交通费用、食宿费和通讯费等,其标准为:出租车费、机票实报实销,住宿费按当地三星级宾馆住宿标准实报实销。

九、合同的解除

1、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或一方在有正常理由的情况下可解除本合同。

2、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包括:

(1)一方违约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

(2)在实质问题上甲方拒绝与乙方合作或甲方不接受乙方的建议,以致乙方随后的代理行为非法或无效。

3、甲方基于乙方违约解除本合同,所付费用全部退回,并赔偿损失。

4、乙方基于甲方违约或基于正当理由解除本合同,所收费用不予退回。

十、其他

(1)其他补充条款:

(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年,即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甲方在本合同期限届满前一个月未提出不续签的,本合同将自动终止。

(3)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浅析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技巧 篇3

【关键词】英语法律文本; 翻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117-02

作者简介:胡璇(1983.2-),女,江西九江人,在读研究生,助教。

由于法律文本翻译的内容不同,涉及的领域也不同,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对法律英语翻译技巧有基本的掌握和了解.在法律文本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往往倾向于采用直译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语言差异问题,却不能照搬原文的句法.因此,为保证译文的通畅,本文将就常用法律英语文本翻译的技巧进行逐一介绍。

1 法律英语文本翻译的词性转换问题

在法律文本的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分类或者语法功能等方面都比较相似,然而这两种语言在词类上未必对应.所以,灵活转换词性就成为一种翻译手段.也就是说,英语当中的名词和形容词,往往要转换成汉语中的动词和副词,相应地,汉语中的动词和副词也需要被转换成英语中的名词和形容词,这样才能使得译文符合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 例如,The confidentiality restrictions and obligations imposed by this Section shall terminate two years after the expiration or termination of this Agreement. 本规定的保密限制和义务,在本协议期满或终止两年后终止。从本句中我们可以看出“expiration”和“termination”是名词,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汉语的习惯分别被译成动词“期满”和“终止”。由此可见,在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词性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翻译技巧。

2 关于法律英语文本翻译中的增补和省略问题

由于中西方国家有很多法律理念方面的差异,这就使得法律英语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直译,否则的话,就会导致其含义不明确,甚至有时完全有悖于原文.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须采用增补和省略的方法,从而使译文在语法结构,语言形式上符合语言的习惯.例如:Notwithstanding the foregoing, a Party hereby waives its preemptive right in the case of any assignment of all or party of the other Party’s registered capital to an affiliate of the other Party. 译为:尽管有上述规定,如果一方将其全部或部分注册资本转让给一家关联公司,另一方则在此放弃其优先购买权.在这一句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原句中的“the foregoing” 在句中类指“上述的规定”,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增补“规定”一词,这样译文的内容才能完整,清晰. 另外,由于英汉的诸多差异,翻译时除了适当增补词语之外,还要适当省略某些语言成分,也就是说,将一些多余的词在翻译中省略.例如:Whoever commits arson,causes explosion or uses other dangerous means to sabotage any factory,mine,oilfield should be sentenced to fixted-term imprisonment of more than 3years.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厂,油田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在这句译文中,主语“whoever”在翻译成汉语时,不需要将其翻译成“无论何人”,而用“……的”这种汉语中简练的句式,符合汉语表达行文规范。

3 法律英语文本翻译中的语序问题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很多差异,这就使得在翻译过程中原句中的某个或某些成分在译文中的位置和原句中的位置不同,这样的话,就需要在翻译中调整词语的顺序,甚至要完全打乱,进行重新排列,进而使译文意思更清晰.例如,Civil liability shall not be borne for failure to perform a contract, or damage toathird party if it is caused by force majeure, 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译为“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本句翻译中若是按照英语中的语言顺序就应该一开始表明主题,将中心句放在句首,而要是根据汉语的语言逻辑来看,就正好相反了。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作了结构方面的调整,将中心句放在结尾,这样安排很显然提高了译文的可读性。

4 关于翻译法律英语文本中的长句问题

在法律英语文本的翻译中,长句的结构紧密而且信息量很大,使得语法关系会显得比较复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句进行拆译,就是将原句当中的词语或分句排列拆散,进行重新组合.长句拆译要突出重点,就像文章有中心思想一样,法律英语文本的句子也有它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就是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意思和传递的信息,所以,译者必须在翻译的过程中按照以下规律进行长句的拆译:1)在拆分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其语句特征,结构安排和语言的逻辑顺序,尽量做到拆句不拆意。2)对于要进行拆分的原句,一定要把握其语言特点,语言成分等内容,力求拆分时有条不紊,不影响整段文字的表达。

法律文本内容严密,语言精练。在对其英语文本进行翻译时,要在坚持直译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这样才能不但使翻译人员准确的表达原文的含义和信息,而且使译文也能做到通顺,流畅。

参考文献

[1] 陈忠诚.法窗译话[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2] 李阳.法律英语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

[3]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建.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J].中国科技翻译,2003

法律文本翻译 篇4

随着我国入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涉外法务活动空间频繁, 法律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不仅要及时、大量的翻译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法律著作, 以对我国日臻完善的法律体系有着借鉴的作用, 而且还要更好的把我们的法律翻译成英文, 以便让要让世界了解中国, 扩大与我们的合作。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 每天接触到许多法律英语的翻译, 可以从中看出, 法律文件中的条款, 有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有些是在一定条件下应予执行, 不带强制性的;有些则仅仅是修饰性的。这些法律英语中的法律法规、合同及法律文件等都是通过情态动词的使用来完成的。然而, 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 知识和阅历有限, 对于准确翻译情态动词的法律含义有一定的难度, 不易把握。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情态动词shall在法律英语中的翻译, 希望可以对法律英语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情态动词shall在法律英语中的运用及翻译

朗文词典对“shall”给出了以下的解释:

1) I/We shall used to express what you will do in the future;

2) shall I/we?Used to make a suggestion, or ask a question that you want the other person to decide about;

3) You/he/she/they shall (formal or old fashioned use) describes what will happen to someone;

4) We shall see (spoken use) when you do not know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or when you do not wan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5) (Formal) used in official documents to show a law, command or promise, etc.

牛津实用英语语法中提到:“Shall”同“I”和“we”连用, 表示将来;在疑问句中同“I”和“we”连用, 表示提出或征求意见;表示决心命令或指示。例如:They shall be judged by God.

他们一定会受到上帝的审判。

在此句中“shall”, 表示将来时, 也就是说他们不论怎样都要受到上帝的审判, 这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若想表示主语的主观意愿, 则要用“will”.

但在法律英语中, “Shall”则并非表示将来, 它英文法律文本中主要表示“指示性”、“施为性”和“命令”、“义务”和“权利”等。《兰登书屋法律词典》 (Random House Webster's Dictionary of the law) 对“shall”的法律解释如下三项:

1) 在特指法规或司法解释中, 表示命令、必要性和强制性 (expressing mandate, necessity or compulsion, especially in statutory or judicial directives) 。

2) 表示决心、肯定和强调 (expressing determination, certainty and emphasis) 。

3) 表示计划、意愿和预期 (expressing futurity, especially plan, intention or expectation) 。

最近我帮助导师翻译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及《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印度》, 其中有很多条文中出现了“shall”, 下面我将其总结为shall在法律英语翻译中的三种用法:

1.1 shall表示“权利”、“义务”和“责任”时通常被翻译成“应当”、“应”、“需”、“由……”或“予以”

在表述“施为性”和“必要性”的法律概念时, 汉语应用“应当”、“应该”、“应”、“需”、“由……”或“予以”来表示shall包含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法律含义。

例子1:Each exporting Party whose goods are subject to a restriction or consultation level shall endeavor to space exports of such goods to the territory of the importing Party evenly throughout each calendar year,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normal seasona factors.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货物受到限制或取决于磋商水平的出口方必须考虑正常的季节性因素, 应在每一个日历年中均匀地把该货物出口到进口方的境内。

例子2:The importing Party shall respond, in writing, within30 days of the receipt of the request.If the response is negative,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all consult no later than 15 days after the receipt of the response or as soon thereafter as mutually convenient, and shall endeavor to reach a mutually satisfactory solution.The Parties concerned shall confirm any agreement reached on a new DCL by an exchange of letters.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该进口方需在收到要求函后30天内以书面形式回复此函。若答复是否定的, 则有关双方应在收到回复函15日内或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尽快展开磋商, 并应努力达到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有关双方应在新版《指定的磋商水平》的基础上互致信函以确认任何一项共识。

例子3:Carryover may be utilized only following confirmation by the importing Party that sufficient shortfall exists.If the importing Party does not consider that sufficient shortfall exists, it shall promptly provide data to the exporting Party to support that view.Where substantial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import and export data on which the shortfall is computed, the Parties concerned shall seek to resolve these differences prompt-ly.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只有在进口方确认有足够的短缺额存在后才可下结转。如果进口方认为不存在足够的短缺额, 该进口方应当立即给出口方提供数据来证明不存在。在计算差额时, 如果进口数据和出口数据存在很大分歧时, 有关各方应当立即去解决这些分歧。

例子4:除了关税和附加税外, 进口商还经常面临各种增值税或营业税和中央销售税, 以及各种名目的地方税费。2006年3月, 印度政府设立了4%的从价“额外附加税”。额外附加税也叫特别附加税, 适用于所有的进口品, 包括酒精饮料, 除非海关发布通告予以减免。额外附加税以海关关税和附加税为基础进行计算。2007年9月, 印度政府公布了海关通告, 允许进口商在国内销售后 (支付了增值税) 申请对进口环节支付的额外附加税进行退税, 但是退税的过程非常繁琐且耗时。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印度》)

In addition to tariffs and additional duties, exporters often confront various kinds of value-added taxes, central sales taxes and many local taxes.In March 2006, the India government specified a 4%ad valorem extra additional duty, also known as special additional duty.It is applicable to all the imported products, including alcoholic beverages, unless it shall be exempted or reduced by the customs as issued in its notifications.Extra additional duties a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customs duty and additional duty.In September 2007, the Indian government issued a customs notification that allows importers to apply for rebate of extra additional duty paid in importation after the domestic sales (value-added tax paid) .However, the rebate procedure is cumbersome and time-consuming.

例子5:2009年3月5日, 印度向WTO发布通报, 印度健康家庭福利部公布了2009年防止食品掺假 (第1次修正案) 法规, 提出食品添加剂的销售应当符合本通告中所述的印度标准局规范。涉及到的产品包括所有印度进口或国产的预包装食品。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印度》)

On March 5, 2009, India notified the WTO that the Indian Ministry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had published the Prevention of Food Adulteration (1st amendment) , Rules 2009, tha the selling of food additives shall conform to the regulations of the 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 as described in this notification Products involved are all prepackaged food made in or imported to India.

例子6:如果已经签署涉及现场参观、现场核查或查看记录、文件的协议或备忘录, 依据印度所签署的双边协议或多边条约需实施, 应首先向中央政府提供该协议或条款。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印度》)

Provided that where obligations involving site visits, on-site verification or access to records/documentation by foreign governments or foreign third parties are to be undertaken pursuant to a bilateral agreement or a multilateral treaty to which India is a party,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levant agreement or treaty shall apply.

例子7: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 尚为构成犯罪的, 由海关没收走私货物、物品及违法所得, 可以并处罚款;专门或者多次用于掩护走私的货物、物品, 专门或者多次用于走私的运输工具, 予以没收, 藏匿走私货物、物品的特制设备, 责令拆毁或者没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8条) 。

Anyone who commits any of the acts listed in the preceding paragraph, which is not serious enough to constitute a crime, the Customs shall confiscate the smuggled goods, articles and illegal gains and it may also impose a fine on the person;the Customs shall confiscate the goods or articles that are specially or repeatedly used for shielding smuggling and the means of transport tha are specially or repeatedly used for smuggling, and it shall order that the equipment specially made for concealing smuggled goods or articles be demolished or confiscated them.

例子8:下列民事行为, 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9条) 。

A party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request a people's court or an arbitration agency to alter or rescind the following civil acts.

1.2 Shall在中文文本中“不译”的情况

1) 在宪法、刑法、民法等具有较长实效性的法律条文中“shall”不译。因为法律的制定者期望公民无限制时间的去遵守法律, 法律就像自然法规一样有其真理性。那么即使在此种法律中没有出现此外, “应当”、“应”、“须”、“必须”等带有强制意味的词, 其仍对实施对象有制约作用。

例子1:对任何人犯罪, 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条)

The laws shall be equally to anyone who commits a crime No one shall have the privilege of transcending the law.

例子2:香港居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5条)

All Hong Kong residents shall be equal before the law.

2) 在英译中时, 遇到“shall+be+predicative (表语) ”这种结构, “shall”通常也是不译的。而中译英时, 如中文里没有“应当”、“应”、“需”、“由……”或“予以”等提示词的情况, 也不应该把“shall”排除在外。

例子3: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8条)

The death penalty shall only be applied to criminals who have committed serious crimes.

例子4: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9条)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be vested with independent judicial power, including that of final adjudication.

例子5:The descriptions listed in these Schedules are provided for ease of reference only.For legal purposes, coverage of a category sha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Correlation.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附表中所作说明仅供参考。因法律目的判断商品种类时, 一类商品的涉及范围根据相关文件确定。

例子6:Except as provided in paragraph 5, each Party shall provide that the regional value content of a good shall be calculated, at the choice of the exporter or producer of the good, on the basis of either the transaction value method set out in paragraph 2 or the net cost method set out in paragraph 3.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除第5段中所述内容外, 各缔约方应根据货物出口商或生产商的选择, 在第2段规定的交易价值方法或第3段规定的净成本方法的基础之上, 计算出该货物的区域性价值含量。

例子7:被允许参与制造和加工SCOMET的印度注册公司、分支机构和业务实体, 在得到中央政府的许可之前, 不得与外国政府或外国第三方签署涉及安排或协助其直接进行或间接通过印度机构进行现场参观、现场核查或查看记录、文件的协议或备忘录。申请以上许可时, 进出口许可证也作为考虑条件。 (《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0—印度》)

It is mandatory for all companies and their subsidiaries registered in India and all other business entities operating in India and involved in the manufacture, processing and use of SCOMET to obtain permiss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efore entering into any arrangement or understanding that involves an obligation to facilitate or undertake site visits, on-site verification or access to records/documentation, by foreign Governments or foreign third parties, either acting directly or through an Indian party or parties.Requests for such permissions shall be considered in the manner in which requests for export/import license are considered.

3) Shall表示修辞

Shall表示修辞的这种用法是试图从其在第一、第二人称的用法中某种崇高、庄严的意味, 以便给一部法律或一个条款带来强烈的权威感.

例子1:It shall be unlawful for any person…

对任何人来说这会是非法的……

那么这个句子中, shall是表示义务性的, 它给谁赋予了什么义务呢?这个句子中显示的不是很清楚。所以会让人觉得这里的shall没有任何明确的表示义务的含义, 而是更多的带有表示修饰的成分。

例2: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 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 组织和参加工会、罢工的权利和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27条)

Hong Kong residents shall have freedom of speech, of the press and of publication;freedom of association, of assembly, of procession and of demonstration;and the right and freedom to form and join trade unions, and to strike.

例子3:The Bilateral Textile Agreement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signed at Mazatlán, February 13, 1988, as amended and extended (the Bilateral Agreement) , shall terminate on the date of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Agreement.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1988年2月13日在马萨特兰签署, 并经修订和扩展 (的双边协议) 的《美利坚合众国和墨西哥合众国双边纺织品协定》将于本协定生效之日终止。

例子4:The good is knitted or crocheted apparel in which wool equals or exceeds 23 percent by weight of all fibers, in which case it shall be of wool.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货物为针织服饰或编织服饰, 且其中羊毛含量等于或超过纤维总重量的23%, 在这种情况下该货物为羊毛织物。

2 结束语

纵观上文, 我们发现情态动词“shall”在法律英语中的运用及翻译一般表示“权利”、“义务”和“责任”, 通常被翻译成“应当”、“应”、“需”、“由……”或“予以”这种义务一般是某个法律、合约、主体、组织、个人等赋予另一个主体的, 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另一方面, “shall”在文本中也有“不译”以及表示修辞的情况, 但这种用法往往会造成一定的误解, 导致滥用。总之, 情态动词尤其是情态动词“Shall”在法律英语中使用非常频繁, 在翻译法律文本时也不可回避。因此我们在翻译法律条款、合同等类的文件时, 一定要仔细推敲, 了解“Shall”在法律文本中的特点, 决定到底该不该译, 应该怎样去译。众所周知, 法律翻译讲究准确严谨, 清晰简明, 规范一致, 因此只有准确把握好“Shall”的译法才能体现法律文书翻译者的良好的语言水平和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

摘要:情态动词shall是英语法律文本中重复率很高的法律用词, 其具有指示性和施为性的法律含义, 与普通英语中的含义有很大不同。能否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翻译shall的用法和意思对于强调准确性的英汉法律法规及法律合同意义重大, 该文旨在探讨法律英语中Shall的基本用法。

关键词:情态动词shall,法律英语,翻译

参考文献

[1]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C].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London, 1995.

[2]牛津实用英语语法 (翻译本)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Clapp, James E.Dictionary of the Law[M].New York:Random House, 2000.

[4]李剑波, 种夏.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shall和may的翻译汇[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6 (6) .

[5]李剑波, 论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J].中国科技翻译, 2003 (16) .

[6]李克兴, 张新红.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7]陶博, 龚柏华.法律英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英对照[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英对照[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艺术文本翻译策略探究 篇5

【摘要】当前国内关于艺术文献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需求迫切,但研究却较为缺乏。本文从文体角度出发,通过对“艺术文本”和“翻译策略”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剖析,阐述了各类艺术文献的文体特征,并以设计艺术学领域的专业文本为例,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艺术文本 翻译策略 交际翻译

【Abstract】Facing the dilemma of the high demand of 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and the lack of researches on its transla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varieties of literatures (or the types ofliteratures) and their match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t-themed variety were analyzedspecifically and some examples of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esign-themed variety were examin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art-themed varie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翻译是国际交往中的必经程序。在中国向世界开放的过程中,西方丰富的科学、文学、哲学、艺术、宗教著作都被翻译过来,然而,与外国文学、西方哲学等成熟的学科相比,我国的艺术文献的翻译和研究是相当落后的。

一、艺术文献翻译之现状

在当前为数不多的关于艺术文本的翻译研究中,几乎都集中在美术史和艺术理论的范畴。以范景中先生为代表的外国美术史学者翻译了大量外国美术史著作;以常宁生和沈语冰主持的团队开拓了现当代艺术研究的翻译工作。沈语冰教授也指出:对于中国的美术教育而言,当务之急,仍是做好基础文献的积累工作,有系统、有深度地翻译、介绍西方美术理论与批评的基本著作。由此可见,我国艺术教育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研究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缺乏英语阅读以及英汉翻译能力的培训,众多艺术学者(尤其是美术史论专业之外的艺术学者)对于国外艺术文献的探索多是取材于翻译成中文的译本资料,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国际交流,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艺术学者们的一个难题。

因此,探索艺术文献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为艺术院校的文献翻译教学夯实理论基础,也能为艺术学者独立从事专业文献的翻译工作提供培训思路。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艺术文本、翻译策略

要探讨艺术文本翻译策略,首先要搞清楚艺术文本的定义。按照《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规定,艺术学升级为第13个学科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在国内各高等美术院校,艺术的研究范畴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以及戏剧与影视学(主要为影视动画研究领

域)。因此,在本研究中所指的艺术文本,具体指上述四个学科的文献。当然,笔者并不想将本文探讨的“艺术文本”与以研究“艺术文本的结构”而饮誉世界的艺术理论家尤里·洛特曼所指的艺术学概念艺术文本相混淆。笔者无意从艺术学角度剖析艺术文本、艺术品等概念理解,而是希望从文体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类文体的文本所承载的功能特点和语言特征。

文体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著名翻译家刘宓庆教授在《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强调,“译者必须熟悉英汉各种问题类别的语言特征,才能在英汉语言转换中顺应原文的需要,做到量体裁衣,使译文的文体与原文的文体相适应。”但遗憾的是,在通常的文体分类poetry,narration,description,exposition中,并没有适合于艺术文本的特定语体类别。在各类关于文本翻译的特点和技巧的研究中,较为多见的是关于科技文体、新闻报刊文体、应用文体等的翻译策略,很难找到艺术文体翻译的研究。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对于文学作品进行了界定:“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而其余文体皆归属为非文学文本。

在笔者看来,艺术学范畴中,艺术学理论领域的文本,多以艺术史论和艺术批评文章为主,文本特点归属为叙述文体和论述文体,可参照《文体与翻译》一书中对于叙述文和论述文的文体特点和汉译要点来进行翻译学习和训练。而美术学(造型艺术)领域的大部分艺术文本则是属于文学文本,此类文本的翻译目的在于传达艺术作品的特色意蕴,实现艺术作品的跨文化交流。而设计艺术学领域的艺术文本则具有界于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之间且以非文学文本特征为主的复杂属性。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设计艺术学学科文献的文本翻译特征。

“翻译策略”一词从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在我国翻译研究中。《上海翻译》主编方梦之教授对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类别研究:归纳出传统型翻译策略、理论型翻译策略和实践型翻译策略三大类。其中传统型翻译策略有直译、意译和音译。理论型翻译策略分为语言学派策略和文化学派策略两种,包含忠实翻译和语用翻译、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以及归化、异化等。实践型翻译策略是从大量翻译实践中不断萃取的实践型策略,例如解释性翻译、深度翻译、零翻译等。而华中师范大学熊兵教授认为,翻译策略是翻译活动中,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所依据的原则和所采纳的方案集合。翻译策略分为异化策略和归化策略,前者是原文作者取向的,后者是译文接受者取向的。

三、艺术文本的翻译策略应用

根据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文本特征:其内容多为反映客观事物现状、材料详实;语言逻辑性较强且朴实明白;所传达给读者的是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信息价值。笔者认为,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的翻译原则应遵循语言规范、词语搭配符合逻辑、表达清晰简明、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以及译文匹配原文的单义性等。结合上述翻译策略的分类界定,具体的翻译策略可使用“直译”的策略,即采用目标语文本的语法结构,根据原文本的上下文语境翻译词义,尽力忠实于文本的基本含义。但这里所说的“直译”并不是“逐字翻译”,它是指在恪守英语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翻译技巧,例如增词、减词、转换词性、调整语态等来过渡到以意群或句子成分为单位进行的翻译。同时,也要考虑译文的读者群体是艺术类工作者,他们的语言习惯多偏向于文学表达,因此,在直译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艺术行业的用词用语习惯,对译文进行表达梳理。这就会使用到英国翻译家彼得·纽马克所提出的“交际翻译”的策略。交际翻译的方法允许译者重新安排原文的句子结构,使用更为常见的词语和搭配形式,这样,译文的意思就会更加清晰流畅,读起来就会更加通顺易懂。

按照上述艺术文本翻译的指导原则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方法,笔者建议在进行艺术文本,尤其是设计艺术学领域艺术文本翻译时,首先需要根据语法规则完成对句子中单词、词组和句法的整体理解,在译者正确、完整地理解了原文含义之后,再根据艺术行业的用语习惯对于直译的句子进行表达梳理,使之能成为语句通顺、含义明确的中文句子,达到交际翻译的目的。

例1:In expanding design awareness to include the multiple contexts of design,particularly ecological systems, there is a potential pitfall.

原译:在通过去涵盖多样设计背景环境而去扩展设计意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陷阱。

改译:在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具备多样化环境的意识,尤其是在生态系统中。但要培养这种设计意识,会有潜在的隐患。

例2:We examined four levels of the sustainable designer, holding various value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rn, Postmodern and Integral.

原译:我们验证了在传统、现代、后现代和整合上保有价值的可持续设计的四个层面。

改译:我们讨论了在传统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整体主义这四个层级下,可持续设计者们所持有的各种认知。

例3:I was taught to design ‘from the inside out. With the advent of Postmodern thinking of various strands, the response of buildings to multiple contexts has become a familiar discourse in architecture, considering design also ‘from the outside in.

原译:当时我被“由内而外”的设计方式所教授。在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后现代思维方式之后,房子对于多样环境的回答已经成为建筑学中一个熟悉的语篇,并且通过“由外而内”的方式。

改译:当时我学到的是“由内而外”的设计理念。然而随着后现代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出现,建筑物该如何应对复杂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领域的一个常见话题,这时所采取的则是“由外而内”的设计方式。

调查发现,多数艺术文献的翻译任务是由专业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对于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而言,除了极少数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具备较强英语翻译能力之外,其余教师对于学生在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等效翻译方面几乎很难指导。因此,也就出现了上述这种译文晦涩难懂的译文。因此对艺术文本翻译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译者习得相应的翻译策略,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四、结语

翻译的过程,就是创造性解释的过程。对于译者而言,要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信息转换传达,理解是第一步。而准确理解,除了眼前的文本,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用以参考。因此,更突显了文本的重要性。因此,要学习翻译,首先需要对于翻译文本的特征有所了解。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翻译策略,来有效地提升翻译质量。

参考文献:

[1]沈语冰.翻译与中国当代艺术——近30年外国美术史研究检视[J].画刊,2011(11).

[2]沈语冰.美术文献与美术教育[J].美育学刊,2010(1).

[3]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4]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12.

[5]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2013(3).

[6]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

法律文本翻译 篇6

词序调整法对应的英文单词是inversion,在郭着章、李庆生编著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中的解释是这样的:“inversion作为一种翻译技巧,其意思为,翻译时对词序作必要或必不可少的改变,并不只是纯粹的颠倒词序或倒装”;在冯庆华编著的《实用翻译教程》中称之为换序译法,即“翻译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使译文做到最大程度上的通顺”。从两书的解释可知,翻译中的inversion不等同于语法中的“倒装”,因此不能译成“倒译”、“倒译法”或“颠倒词序”等,inversion作为一种常用翻译技巧,是指语言结构中的某些成分(词、短语、分句)在译文中在不损害语法结构或引起歧义的前提下调整语序,其目的是使译文更通顺且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源语的意思。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因此语序比较固定;而英语则是分析、综合参半语言,因此语序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语序上是大同小异。“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陈宏薇,1998)。由于翻译文本中有大量的后置定语短语和状语短语,笔者便从词序方面分析英译汉过程中定语修饰语和状语修饰语的语序调整。

1 定语位置的调整

在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名词之前(特殊情况之下才置于名词之后),但词组作定语时则要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中定语通常放在名词之前,即使几个定语连用或很长的词组作定语,也都要放在名词之前(熊文华,2006)。为简化句子机构、加强语气、强调概念、详解事实,本翻译项目中使用了大量的后置定语,尤其多个后置定语同时出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找准其所修饰的名词,进行相应的语序调整。

例1 Last but not least,it is noteworthy a lot of ink has been spent on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1)of oil tankers(2)in recent years.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3)学术界出版了不少有关油船设计和建造要求的法规框架的著作。

此句中有(1)和(2)两个后置定语短语,(2)修饰(1),而(1)的中心语是“framework”,翻译时其与各自中心语的关系,将相应的后置定语前置即可。

例2 The IMO contributes to the balance or imbalance of the“dialogue”(1)between the two maritime powers(2)under examination(3).

国际海事组织(IMO)对于接受检查的两大海上霸主之间的对话起着平衡作用。

本句中有(1)、(2)和(3)三个后置定语,其所修饰的中心语分别是“balance or imbalance”、“dialogue”和“maritime powers”,按照其与各自中心语的关系翻译时分别将相应的后置定语前置即可。由于后置定语较长,此处需要将“dialogue”之后的一部分单独翻译为一个短语作为动作的对象,这样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更通顺易懂。

例3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the EU,a common maritime safety policy would in actual fact be founded on the need for enhanced integration(1)between Member States(2)in all sectors(3)of the economy(4)including maritime transport and maritime safety.(5)

例如就欧盟而言,共同海上安全政策实际上应该建立在提高各成员国在各个经济领域包括海上运输和海上安全中的一体化程度的需求之上。

本句中有(1)、(2)、(3)、(4)、(5)五个后置定语,由于后置定语较长,翻译时可先将其分为两大部分即(1)修饰“need”和与(2)、(3)、(4)、(5)修饰“integration”,由于本句的修饰语较长,而“enhanced”是由动词“enhance”转化而来,因此可以将其转化成小句“提高……一体化”,然后在将“integration”的后置定语按照顺序法一一翻译。

海事法律文本因其语言的严谨性存在大量的定语修饰语,尤其是后置定语偏多,而且是一个中心语后面同时跟多个后置定语,翻译时应先分析其所修饰的中心语,如果修饰语较短,可翻译成相应的前置定语,如果修饰语较长,就不宜前置,可以用小句来传达。

2 状语位置的调整

一般来说,英语状语可以放在中心语之前,但通常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汉语状语通常放在中心语之前,后置的情形很少,后置状语往往有凸显表达内容的意图。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等,当这一系列的状语同时出现时,汉语和英语的语序也不尽相同。汉语状语的语序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动词。英语状语的语序是:动词→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陈宏薇,1998)。有时为了强调,还可以把时间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本翻译项目中存在大量状语,翻译时需根据英汉状语的语序特征进行调整。

例4 The issue of prevention of maritime casualties will be addressed in a selective manner and more precis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llowing areas.

我们将有选择地,更确切地说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海上事故预防问题。

此例中的状语是两个介词短语作方式状语,分别置于动词之后,并以“and”连接,译成汉语时需进行语序调整,放在动词之前。

例5 Regulation 3051/95/EC of 8 December 1995o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Ro-Ro passenger vessels aimed at improving maritime safet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sinking of The Estonia via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mpanies of adequat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on board and ashore in the world.

1995年12月8日通过的关于滚装客船安全管理的欧共体1995年第3051条法规旨在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建立和维持那些船上和岸上有充足安全管理系统的公司来提高海上安全以减少爱沙尼亚号客船沉没的不利影响。

本句中有两类状语,“via”引导的方式状语及“in the world”地点状语,根据汉语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的排列顺序,应先翻译“in the world”,而在“via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中“of”引导的后置定语较长将其翻译成一个小句“建立和维持……的公司”。

例6 It is generally admitted that,in the event of collision or stranding,an effective way of avoiding risks of oil spill into the sea consists of surrounding the cargo tanks with a second internal plate at a sufficient distance from the external plate.

人们普遍认为,船舶发生碰撞或搁浅时,有效避免石油泄漏的方法是在离外板一定距离处给货舱再加一层内板。

此例原文有三类状语,依次为时间状语、方式状语、地点状语,在英语中,有时为了表示强调通常把一些状语提前,放在句首,本句中时间状语位于句首,而方式和地点状语位于句尾,但不影响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应按着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的语序进行翻译。

英语句子中除方式状语、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同时出现时有固定的语序外,其他状语如原因状语、让步状语、目的状语等同时出现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7 Despite the USCG’s attempts to make use of its authority on this level,for reasons“ranging from international economy to domestic politic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80s,the efforts in question proved to be fruitless.

尽管美国海岸警卫队想要利用这方面权利,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以及本国政治”多种原因,八十年代初就已经证明所做的努力毫无效果。

本句中有三个状语分别为“despite”引导的让步状语、“for reasons”引导的原因状语和“at the beginning of the 80s”引导的时间状语,原文的语序与汉语先前述后转折的表达习惯一致,翻译时我们可以按照原文的顺序进行翻译。

海事法律文本中存在大量的状语,翻译时应按照汉语状语的语序: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动词进行,在遇到强调时间、地点状语等情况时,也可按照原文语序进行翻译。此外,当文中出现原因状语、让步壮语,目的状语时,应从原文整体出发,按照汉语表达习惯进行翻译。

3 结语

从以上翻译实例可以看出,本文所研究的词序调整法是在理解原文的语义和理清句子成份在时间、逻辑顺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原语词序,更好传达原文信息。由于英汉语序的不同,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相应的调整策略,可以有效地表达原文意图,准确地进行英汉互译。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具体探讨了海事法律文献中的词序调整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为海事相关领域翻译提供了少许见解。

参考文献

[1]郭着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第四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熊文华.英汉翻译教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法律文本翻译 篇7

作为翻译界研究的新领域,法律文本翻译从词汇、句式到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在语言风格上,法律语言具有“专属性、准确性和模糊性的特征”,(杜广才, 2013 :101-102)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律语言翻译也应保持其庄严性,并在准确性和模糊性之间寻求平衡。在句式处理上,法律英语句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使用长句,长句不单纯指句子的长度,而且还指语法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式,如定语从句、条件句等,而这也是法律翻译中最难处理的。在语篇处理上,英语逻辑关系较为明显,而汉语的逻辑关系表现为隐性,把看似松散的句子堆砌在一起。这在庄严性、正式性的法律语篇中表现更为明显,同时也说明了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也需把握好英汉之间的差异,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译文。

翻译的过程是译者一种自觉或不自觉地被生态翻译环境因素所左右的选择活动,而这种选择背后的机制和动机就是“适者生存”、“汰弱留强”。不论“翻译即生态平衡”还是“翻译即文本移植”,“最终还要有赖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即译者的适应与选择。由译者自主地做出判断、由译者自主地做出适应性选择。”(胡庚申,2013 :204205)本文以“WORLD ANTI-DOPING CODE(2015)”(2015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文本中“Urine Sample Collection Guidelines” (《尿液样本采集指南》)和“Blood Sample Collection Guidelines” (《血液样本采集指南》)中英译汉的部分内容作为案例,给出两种版本的译文,从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角度,分析两种译文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2.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WORLD ANTI-DOPING CODE(2015)(”2015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文本中的部分例子。分别对两种版本的译文译者所做出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进行分析。

Witness: The member of Sample Collection Personnel who observes the passing of the Sample by the Athle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s for observation.(来源 :《检查和调查国际标准》定义的术语)

译文一 :举证人 :样本采集人员中的成员,根据所观察程序,对运动员样本运送进行观察。

译文二 :监督排尿检察官 :样本采集人员中的成员,根据所观察程序,对运动员尿液离体过程进行观察。

法律术语具有特定的内涵、适应对象和范围,是最正式和最规范性的法律词语,故译者应该选择恰当的语词。(叶邵宁,2004 :85)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自主地做出判断, 自主地做出适应性选择。“witness”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指 “法庭上的证人”,看似译文一“举证人”的翻译合情合理,完全忠实于词语本身的含义,但在语境效果上却欠佳考虑。译文二译为“监督排尿检察官”,指尿液样本采集流程中监督检查人员。符合具体语境,同时也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和理解。笔者还发现,在“Blood Sample Collection Guidelines”(《血液样本采集指南》)中,译文二的译者把“witness”又译为“监督采血检察官”,可见在不同语境下,译文二的译者进行“适应”与“选择”,力求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的“生态适应”。因此,两者对比发现译文二中译者更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发挥主观意识和语言的创造性功能,把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准确地转换为目的语读者可接受的译文,最后所产生的译文效果也是最佳的。

With discretion and without leaving the Athlete unattended,the Chaperone is to inform the DCO as soon as possible of any irregularities in notification and/or suspicious Athlete behavior auri 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来源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 之《尿液样本采集指南》)

译文一 :在谨慎陪护没人照顾的运动员的前提下,陪护员应尽快将通知期间的违规行为和 / 或观察期间的可疑行为通知兴奋剂检察官。

译文二 :在慎重并保持陪护运动员的前提下,陪护员应立即将任何通知期间的违规行为和 / 或观察期间的可疑行为告知兴奋剂检察官。

译文一译者直接按照英语的思维逻辑进行翻译,使得译文显得有些僵硬,而译文二译者的翻译更符合汉语的逻辑关系和表达习惯,适应于译文的“生态环境”。两个译者根据其自身的翻译能力、水平以及其能动性发挥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版本、不同质量的译文。

3.总结

通过上述对文本中词汇、句式、语篇的分析,可以看出翻译过程最终还要依赖于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活动过程中,译者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源语文本进行理解、分析,再将一种语言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的“生态环境” 中。在此转换过程中,力求达到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生态平衡”,以适应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和理解范围。

摘要:本文以“WORLD ANTI-DOPING CODE(2015)”的部分内容作为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翻译实践经历,根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分析其“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程度——“整合适应选择度”。

浅谈机器文本翻译 篇8

关键词:机器文本翻译,人工翻译,磨合共进

机器文本翻译是涉及人工智能、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和语音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性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克服语言障碍, 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机器文本翻译为此铺设了一条可行性道路。

我们重点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那些杰出的科学家们在该领域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被誉为机器翻译鼻祖的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 (Warren Weaver) 于1947年的各类交谈和信件中多次提到机译的设想, 并于1949年7月发表了其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备忘录——《翻译》, 正式提出了机器翻译理念。中国开始这项研究也并不晚,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苏克毅 (Keh-Yih Su) 教授曾于20世纪80年末期在沃伦·韦弗提出的机器翻译思想的基础上率先阐述了基于噪声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 而成为这一方法的奠基人之一。他及其所领导的Arch Tran研究小组建成中国第一个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称之为“Behavior Tran”。

机器翻译研究现如今虽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仍然面临一些严峻问题, 机器翻译系统的译准率和译文可读性不尽人意。中国机器翻译软件市场采用工作原理基本是大同小异的。现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和熟悉这种新的翻译工具, 因为机器翻译的市场是巨大的, 前景也是远大的。

一、机器文本翻译热门的主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 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和发展机器文本翻译热潮。许多国家和公司近几十年持续关注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现象产生最明显的理由如下:

1. 互联网的发展

在资讯快速膨胀、国际贸易兴盛的时代, 能快速掌握大量外文资讯, 也就相对地增加一份力量。通过互联网服务,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内外各种可用的信息。虽然英语是世界通用的官方语言, 但是, 更多的是非英语的自然语言源信息。普通互联网用户不太可能掌握多种外语, 快速处理大量的外文资料, 已是一种普遍的需求。在这种需求带动之下, 用机器翻译系统来协助人们快速翻译、建档, 也就成为无法避免的趋势。

2. 国际业务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 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日益成为日益紧密。各种技术文件, 产品说明书, 国际组织和政府发布的文件和政策, 都需要被翻译成目标国的官方语言。机器文本翻译具有省时省力, 效率高, 保持原格式翻译等优势, 因此受到许多有国际业务往来的企业的欢迎。

3. 电子商务的需求

电子商务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通常包括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商务急需突破的瓶颈是语言障碍。除了大量的笔译和口译从业人数的增加, 人们非常期待机器翻译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人们期望在未来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高效地追踪和规范实时业务流程。

机器翻译即使不能作到全自动、高品质翻译的境界, 只要能应用得当, 仍可扮演强而有力的辅助性角色, 协助人们在省时省力的情况下, 获得与人工翻译相当的品质。至于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之间的差距, 可透过专业的译后修缮人员, 将其差距弥补到与人工翻译相同的品质。如此一来, 在机器翻译系统的辅助之下, 传统的翻译工作可减缩到只剩审校译稿的工作, 翻译的速度自然大幅提高, 而翻译的成本也可望降低。使客户能以较短的时间, 获得与人工翻译品质相当的译稿, 在与时间竞争的资讯社会中, 赢得先机。

二、机器文本翻译以及人工翻译的优缺点

机器翻译是由计算机程序设计, 模拟人类智能的语言和概念的翻译。其方法之一就是基于句法结构的翻译, 分析句法结构, 把自然语言中的句子划分为几个部分, 然后通过另一语言替代相应的词和短语。翻译软件需包含一些必要的相应语义参数来避免歧义。例如, 在"I'm a student"这个句子可以分成三部分:I、am、a student。这三个部分可以相对应地用别的语言翻译出来。另一个方法是基于实例模式翻译。例如, "How do you do"这个句子, 如果我们运用句法分析的方法来翻译就不太适合。因此, 基于实例模式的翻译方法可以通过匹配收集的例子库来辅助和简化翻译过程。

一些特定的行业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某些常见问题: (1) 许多短语、句子和段落或多或少是类似的; (2) 很多句型是彼此相似的; (3) 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被花在查字典、写作、打字和编辑这些过程。如果计算机拥有特定的记忆机制, 收集和存储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它将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一旦这些句子再次出现, 记忆机制将分析和对比这些句子, 然后在几秒钟内通过搜索内存数据库给出参考。翻译记忆 (Translation Memory) 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重复劳动, 节省大量的时间, 提高翻译、校对和编辑的速度。这在翻译一些产品的说明书方面特别地高效。因为同类产品的专业术语和基本功能大体上是相同的, 如果产品需要升级, 那些曾经被翻译过的操作指南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例如, "除冰/防冰‘禁止喷涂’区域"译为"de/anti-icing'no spray'areas"等等。当这些句子或者词组再次出现时, 机器文本翻译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匹配率自动挑出译本。它也会用不同的颜色标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有利于译者快速找到需要重新翻译润色的部分。

然而, 机器文本翻译之所以难以达到高水准的翻译水平存在以下这些制约因素: (1) 源文进行句子分析时,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存在歧义; (2) 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存在译词选择问题; (3) 译文生成时存在介词、助词的多义选择问题; (4) 译文生成时还存在性、数、格一致性问题、时态、语态、语气、尊称选择问题和符合母语语言习惯、语序选择问题; (5) 代词指代问题、相关词照应问题、省略成分复原问题, 等等。而且在维护和提高整体系统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虽然机器文本翻译的大体内容可以被人们理解, 但句法结构和措词的翻译是不太符合自然语言的用法习惯。机器文本翻译与人工翻译存在共通之处, 但也存在差异, 毕竟它只是仿造人工智能创造出来的机制项目, 难以真正超越人类智慧。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提高, 也许在未来机器翻译也能达到“信、达、雅”的程度。

纵观机器翻译的特征, 它主要有以下的优点和缺陷: (1) 高速度和低成本的翻译; (2) 应用广泛, 不同行业都可以采用相应的专业翻译; (3) 机器翻译受限于源语言的语法结构, 相对地对语境的关注度低; (4) 机器翻译的过程是机械的和僵硬的, 套用一句俗语也就成了"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门门精通, 样样稀松。) .同样, 人工翻译的优缺点如下: (1) 译文能够摆脱源语言句法结构的束缚, 译者可以更多考虑语境问题; (2) 翻译是一个动态的再创造过程, 这只能通过译者来完成; (3) 没有全才的译者, 只有专业的译者; (4) 人工翻译速度相对较慢而成本较高。

三、机器文本翻译和人工翻译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国际间的交流迫切需要人们能够早点克服语言障碍。然而机器文本翻译发展历史还不够悠久, 理论不够成熟, 实验和实践还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它需要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付出更大的努力来促进这个技术的广泛的应用。

基于前述各项机器翻译的特性和优缺点, 一般而言, 机器翻译较适合应用于以下方面。首先, 对于翻译服务文稿数量庞大, 必需靠大量的人手才能完成。一些大型进出口项目的文件通常重达数百斤。如果这些文件只是由译者来完成的话, 我们可以想象其工作量的繁重。其次, 文稿时效性强, 必需在短时间内完成, 或需正确预估翻译时程。再次, 文稿用语之一致性要求严格。对于专业术语要求较严格的文件, 如技术命令、使用手册等, 机器翻译系统可以提供较好的解答。最后, 文稿机密性高, 经手人员越少越好。利用机器翻译系统, 则可以降低机密外泄的可能性, 确保资料安全。以今日的机器翻译技术而言, 正确使用机器翻译的确可以达到预期经济效益。在机器翻译系统的辅助之下, 整个翻译流程只剩下译后修缮及审稿的工作, 使得整体速度比人工翻译快, 成本也较低。

纵观社会发展概况, 一方面, 人们因对外交流和联系日益扩大和紧密而对机器文本翻译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 由于传统的外文教学 (特别是翻译教学) 并未囊括系统详细的机器文本翻译的课程, 很多有志于从事翻译的学生未能及时了解掌握这一技能, 以至他们走上岗位时需花较长时间来学习和熟悉这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步骤, 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精力。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新的SOHO一族阵容愈加强大, 身兼数职已不再是稀有现象, 在家办公的翻译人员 (或是和外语打交道的相关人士) 必须具备相应的硬件软件设备方能更好地在众多自由工作者中拔得头筹。翻译领域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 现在更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种竞争不仅存在于人机之间, 更存在于是否会合理运用机器翻译。竞争的焦点并不是谁在使用机器翻译, 而是谁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一技术来节省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

经由本文粗略的介绍, 我们能对这一新技术有一个总体思路。随着信息交换和共享速度的持续飙升, 这种人机交互技术的模式肯定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们要在翻译部门、机构、组织和学校, 通过举办培训, 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测试和更新不同版本的机器翻译软件。还应该有更多的国内外会议将相关专家聚集在一起, 交流讨论机器翻译的问题。对于那些与外语接触的个人而言, 他们应该与时俱进, 采取机器翻译软件作为学习工具。在编辑处理机器翻译的译文的过程中, 他们也将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Chung Ling Shih.2002.Materials Development and Task Design for an MT Course[J].Studie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Vol.7.2002.Taiwan:Translation Association of Taiwan.

[2]Dollerup, Cay.2007.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Gentzler, Edwin.2007.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Second Ed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Schuttleworth, Mark&Cowie, Moira.2004.Dic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5]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6]鲁孝贤.机器翻译语义排歧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7 (4) .

[7]杨沐昀, 李志升, 于浩.机器翻译系统[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法律文本翻译 篇9

所谓的功能视角, 也就是指翻译行为所能达到的目的或作用。功能翻译是以认知语言学的相关观念为基础来进行翻译的。以功能的视角来对旅游信息进行翻译时, 其不仅要将旅游的信息翻译到位, 同时, 还应当将原文的主要目的或功能加入到译文之中, 从而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只有当翻译人员清楚彻底地了解了事物之后, 其才能从语言上准确地描述事物, 而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翻译基础, 掌握了相关的翻译技巧之后, 翻译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 这也就是功能视角认知作用的体现。在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时, 虽然通常情况下, 文本具有特定的模式, 不过, 仍需要译者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灵活地对文本进行翻译, 同时, 站在功能视角的层面来对旅游文本进行剖析, 从而提高译文质量, 达到翻译的目的。当出现特殊情况时, 应当以目标语为准则, 适当地对源语文本进行调整。

从功能理论出发, 可以把所需要翻译的文本区别为几种类别, 同时这些不同类别的文本的目的是不同的, 因而在进行翻译时, 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以及采用的翻译方式均是各异的。因此, 在选择翻译方法时, 需因地制宜, 根据文本的核心目的, 具有针对性地选择翻译方式, 以确保译文能够满足翻译的目的。所以, 在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前, 应当首先对文本的种类进行区别确认, 从而确定出最合理的翻译方式。在赖斯看来, 翻译的文本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操作型 (operative) 、表达型 (expressive) 以及信息型 (informative) 。同时, 赖斯还对文本中的语言功能进行了分类:劝诱型 (persuasion) 、表达型 (expression) 以及陈述型 (representation) 。

一、信息类型针对信息型文本, 由于在此类文本中, 其核心内容均是采用文字来表达的, 且其通常其包含了各种资料、细节等, 因而, 对此类文本进行翻译时, 信息的完整则是必须要确保的。

二、表达类型在表达型文本中, 其注重的是内容的创作方面, 通常, 这样的文本包含一些富有感情的诗歌、小故事等, 同时原作者会采用特定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美感, 因而, 翻译者也应该采用相似的表达形式译这种类型的文本。

三、操作类型在操作型文本中, 其通常是为了达到吸引读者或者鼓励读者做某事的目的, 因而, 在进行文本翻译时, 应当特别注意文中的诱导、说服等用词, 从而能够同原文的目的相一致。

虽然总的说来, 文本包含上述三种, 不过, 事实上, 许多文本综合了上述三种文本, 同时具有这三种文本的特征。

2. 旅游文本的类型

旅游文本的核心目标是吸引游客, 从而促使游客游览相关的景点, 因而相关的旅游文本基本上均属于操作型以及信息型的文本, 不过,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其也具备了表达型文本的相关特点。有的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对相关景点的风俗、文化等的详细介绍。例如:

卧波桥——建于1999年, 长82米, 宽16米, 是九孔石拱桥, 汉白玉护栏, 护栏柱头为盘龙结构, 全桥共筑99条盘龙, 象征着"九龙山”之数。

Wobo bridge-established in 1999, is 82 meters long and 16 meters wide.It is a 9-hole stone arch bridge with the guardrail made of Han Dynasty white jade, of which the pillar head is structured by the shape if twisting dragons And there are 99 twisting dragons in total holding the number of 9 dragons mountain.

从这个例子中, 读者可以了解到卧波桥的的建筑年代、用途、造型、价值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个文本为游览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读者通过这些相关信息对参观的景点形成更全面具体的理解。很明显属于信息型文本。

3. 旅游文本的翻译

功能视角对旅游文本的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情况下, 翻译人员需要结合翻译的目的, 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事先调查清楚原文是什么样的内容、出于何种翻译的目、译文面要向哪些潜在接受者等。同时, 翻译的目的还会随着旅游景点的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对于人文景观而言, 其相应的旅游文本往往在平铺直叙的介绍中引经据典, 尽可能体现其蕴含的文化价值, 以便补偿外在方面吸引力的不足。但是, 对于那些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 旅游文本则是会不吝赞美之词地大肆渲染, 把景点描绘得美不胜收, 这也是在发挥景点本身的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 旅游文本的主要目的是对外宣传和解释说明。所谓的对外宣传是指向潜在接受者介绍相关景点的信息, 从而吸引其游览景点, 而解释说明是为了将旅游景点的具体的信息介绍给接收者, 从而使得进入景区的人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该景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旅游文本的翻译就是译者为译文的潜在接受者定制的文本, 因此也应达到源文本相同的目的。以功能理论为基础来翻译旅游文本时, 译者必须结合相关景点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各个角度, 并且吸取相关翻译文章的长处, 侧重找寻值得商榷的地方, 通过实例进行理论论证,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吉林优秀导游词精选[M].长春:吉林人民年出版社, 2011.

[2]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13-33.

[3]桑思民.吉林英语导游.[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9.

法律文本翻译 篇10

一、阐释学发展沿革及斯坦纳翻译理论

阐释学作为西方哲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文艺理论中有关意义、理解和解释等问题的哲学体系、方法论或技术性规则的统称。其相关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英语译为Hermeneutics源于词根Hermes,来自古希腊语,本义是“神之信息”,当时学者即把将隐晦的神意转化为可被人理解的语言的研究看作一门学问。直至20世纪,形成了哲学学派分支,开始对阐释学进行理论研究,随之在二战后,阐释学对西方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又被称为“解释学”“诠释学”等。纵观阐释学理论的发展变化,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阐释学理论研究发展至今历经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在古代,阐释学主要用于解释神学和法典等特定文本,因此在这一阶段,被称为释经学。中世纪的奥古斯丁、卡西昂等哲学家在对天主教教义进行解释时,逐步出现了对阐释学的零散研究;16世纪的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进一步发展了阐释学理论,提出了直接理解圣经本文的原则与方法,推动了阐释学的发展。

近代以后,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提出了“作者中心论”观点,并打破了传统阐释学解释对象的限制,不再局限于神学领域,西方阐释学由此开始成为独立正式的学科领域,进入真正的发展时期,成为文本解释的普遍方法论。随后,阐释学理论研究从语言学论转向文化论研究,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他的学生伽达默尔堪称是现代阐释学的开创者,提出“读者中心论”概念,将理解作为核心,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之后利科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文本中心”理论,将文本解读与阐释学理论真正地结合起来,成为人文社会学科各个领域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进入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不断与西方其他哲学学派、人文学科研究结合,形成了新阐释学学派,英国翻译理论家斯坦纳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75年斯坦纳基于海德格尔理论,发表著作《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利用阐释学理论从语言发展角度重新定义翻译,并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可译、不可译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翻译就是对不同种语言的理解过程,并把翻译分为语内、语际和符际三大类,归纳翻译过程分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辩证地利用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把阐释学和翻译理论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二、史料翻译的特征

历史的研究是结合某一历史背景,以掌握的各种史料为基础,尽可能地接近、还原历史真相。在历史研究过程中,即使是本国历史也无法脱离解读相关的各种史料。只有全方位地搜集与利用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以及重要人物活动、思想等相关史料,才能客观考察某一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复原社会历史的真正状态。但当前的史料研究恰恰在史料的拓展与利用方面,特别是在世界历史研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更深入地探讨史料翻译问题,保证史料文本解读过程的客观、真实。

(一)史料文本的历史性

史料文本的使用强调历史材料的原始性或原初性,这决定了原始史料要能反映当时社会历史变革最初的真实情况,具备最高的可信度与准确性。详实的史料记载,记录了相关研究对象在时代影响下的特点,体现了其文体历史性,且由于史料记述的史实大多距今久远,所以翻译作者在翻译创作史料文本时,不仅需要预先了解文本记录的时代背景,而且还要掌握史料作者的文字运用特点,在此基础上,缜密贴合史料,严格地采用史学方式撰写翻译文本,使其忠实原文,客观真实,以确保相关史述准确无误。

(二)史料文本中的文学性、思想性

原始史料的撰写并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其目的是把某段历史完整的呈现在后人眼中,但其撰写者由于受当时历史发展的客观条件及社会规则等限制,必然带有某种主观性、思想性,而且作者本身具有的文学素养也会使其在撰写时带有文饰色彩,这就给解读史料带来了困难。《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充分地体现了这类文本的最高境界。因此,这就要求译者的翻译,在兼顾史料真实性的同时,充分体现文本的文学性质,展现原作的艺术风格与特征。决定了译者既是历史著作、史实的陈述者,同时又是文学作品的传播者。

三、如何把原始史料解读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结合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提倡抛弃传统枯燥的词汇对译,灵活运用“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阶段,全方位地解读文本整体性,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翻译的“文学性”“思想性”创作,使之符合現代人的读书特点。

(一)信赖

翻译某部作品,特别是翻译原始史料,首先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原作投入认知性信赖。先把原始史料本身是否客观暂且放在一边,其具有的历史性毋庸置疑。译者可在信任原著记录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研读时代特征、作者用词特点,进而把握史料记录的诸多历史现实,切忌将自身的社会、文化以及思想带入原文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绝对可信赖性。译者应在这一阶段力求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各种疏漏,以达到与原文在思想性、历史性上的统一。当然,在翻译的最初阶段,这种未经检验的信任难以避免会具有一定危险性,斯坦纳称之为“心理上的冒险”,这就需要在翻译的第二阶段对其进行完善。

(二)侵入

nlc202309082116

侵入作为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第二个阶段,要求译者带有批判意识还原、剖析原著的创作意图,多方考证以做到客观理性理解。译者与作者身据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语言、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加之,译者本身也必然带有主观性和历史局限性,所以很多问题必然会难究其竟,甚至出现谬误,进而影响读者带有“偏见”。但是,译者所据角度不同,不可能对原著完全信任,“侵入”本身也带有“偏见性”,所以如何客观地侵入原著,言之有据地处理原始文本中与自身不同的文化历史问题,才是“侵入”的真正意义。只有充分调动译者的主体能动性,在现有知识基础上积极参与文本解释和架构,发挥直观力和感悟力,通过文本符号的解码过程,进而复制出史料著者创造的文本形象中包含的丰富内容,才会使读者有机会接近史料的真正创作意图,从而增加史料文本意义的厚重感。

(三)吸收

在译者对原文的“入侵”后,还需要“吸收”原著的思想性、文学性。经过充分剖析和理解原著史料,可以通过对原文的“归化”和“异化”,彻底将史料文本中体现的历史问题,以及译者对原作的理解转移到目的语之中。这一“吸收”过程容易受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而且原著史料本身也常会出现种种疏漏错误,导致译文无法充分体现原文的深意。但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需要譯者用理智克服种种影响,“一只眼睛放在书上,一只眼睛放在书内”,科学合理地完成吸收解读原著史料的过程。

(四)补偿

前三个翻译阶段,基于文化差异、主观理解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更改或加减原著内容等现象。这就需要译者在译文考察时对其重新补偿。史料文体尤为重视这一阶段的进行,原文的历史性、思想性和文学性,将在补偿过程中重新得到确认。在补偿翻译中,可以通过整合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根据相关线索,查阅资料,加以考察、鉴辨,避免过度解读和解读缺失,并在此基础上尽力还原原文的文饰色彩,尽量保持原句的描绘和感情色彩,使读者准确地理解原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把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应用到原始史料文本的解读中,可以有效地指导史料翻译的发展,为以后从浩繁的文献中挖掘出具有价值的资料,进而合理利用,发现历史真相,进行严谨的历史研究奠定基础。因此,我们要重视史料翻译同翻译理论的结合,为史料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历史研究中史料的搜集、整理、鉴辨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推动翻译研究和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哈尔滨师范大学2.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一篇:英语科高考下一篇:锅炉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