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24-07-08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精选七篇)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篇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是在科学分析人才成长规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论断, 视野开阔、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既有深邃的历史眼光, 又有深刻的时代洞察力;既有立足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把握和宏观指导, 又有着眼于人才工作的具体部署;既有思想理论创新, 又有管用务实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 是指导我们扎实做好各项人才工作、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国家的强盛, 归根到底必须依靠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 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 发现人才如获至宝,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 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唯地域引进人才, 不求所有开发人才,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从全球范围看,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新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世界范围内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进程不断加快, 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 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从国内发展看,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逐步变化, 人口红利和要素驱动力减弱, 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我国经济结构亟须调整优化, 向中高端迈进。经济发展要实现新动力、优结构、可持续, 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篇2

最近,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干部、人才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人才规划纲要》是在科学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根据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从指导思想到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党在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必须学习好《人才规划纲要》,掌握基本精神,理清工作思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进行;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人才政策,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一个鲜明特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纲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广泛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要加强宏观指导,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实行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失施人才强国战略 篇3

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胡锦

涛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强调指出,人才问题

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要把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

仟务抓紧抓奸,努力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

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贯彻落实全国人

才工作会议精神,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

引、使用这三个环节。而继续教育作为人才培

养的重要手段,只有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才能有力地推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继续

教育发展力度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核心是加强人才队

伍能力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

议上指出,要着眼于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

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因

此,继续教育要紧紧围绕能力建设这个核心,

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在继续

教育培训中要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使

人才能力提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二是要围

绕能力提升‘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强化过程管

理,完善考核、考评机制;三是要注重实践锻

练,加强对实际问题的研讨和实践经验的交

流,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

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

的有用之才。

二、与时俱进,推动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

制创新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

于体制和机制,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

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完善普通教育、职

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教育

体系,完善继续教育和培养制度,建立健全人

才培养机制。因此,在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一是转变政府职

能,创新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从由政府部门直

接抓继续教育,转变到加强宏观调控,加大执

法临督工作力度上来;二是在管理方式上要

由依靠行政管理为主,转变到充分发挥行业

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继续教

育工作的指导、协调上来:三是在继续教育运

行機制上,既要重视制定培训计划,又要体现

单位自主权利,尊重个人的发展意愿和需求,

逐步实现按需培训;四是完善继续教育投入

机制,促进用人单位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

逐步形成国家、单位和个人相结合的投入机

制。

三、抓住重点,继续教育工作应突出高层

次人才培养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以培养造就高层次

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

人才协调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

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继

续教育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教育形式,理应把

这三支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党政人才队

伍建设,重点是加强党政领导人才建设,努力

建设高素质的党政机关人才;是企业经营

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批职业化、

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努力建设高素

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是专业技

术人员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造就优秀学科带

头人,努力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

才队伍,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继续教育要

重点围绕提高这三支队伍的能力,科学段汁

课程内容,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并带动其他人

才的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为实施人才

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

如何有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篇4

一、实施人才战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 思想观念和认识上尚有“误区”

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强烈依赖性, 形成了重视物质资源开发、忽视人才智力开发的“潜意识”。考虑问题时, 往往更多地强调项目、重视资金等有形条件, 轻视甚至忽视人才、智力等无形资源。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孕育而生的思想观念和地缘文化, 形成一种对现代体制、现代思维和行为方式不相容的排斥力, 在人才引进和流动上, 人为设置藩篱太多, 缺乏“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人才使用上, 缺乏用人之胆、爱才之情。特别对年轻人才, 总认为不成熟、不老练、不可靠。在这种扭曲的人文环境中, 人才遭遇的往往是抱负的失落和才华的荒废。

(二) 地域差异与政策导向产生的“盲区”

改革开放之初,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开发开放, 引发了国内一次大的人才迁移潮, 形成“孔雀东南飞”的局面;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才又“一江春水向东流”, 上海、江浙等人才高地迅速崛起;近年, 西部大开发日益升温, 许多人才自然又把目光投向了西部。

(三) 经济实力和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弱势”

就河南省而言,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但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处于弱势, 缺乏“高、精、尖”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 对人才需求不足, 加之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仍有差距, 造成资金缺乏, 无力接收相关专业毕业生。

(四) 激励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上存在“劣势”

无论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还是民营企业, 真正的激励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人才大战的本质就是人才价格大战, 是对知识、智力、智慧定价的大战。一流业绩, 没有一流的报酬, 是留不住人才的。

二、实施人才战略必须抓好的关键环节

(一) 实施系统化的人才规划战略

人才资源发展规划, 是为实现总体发展目标, 满足其所需人才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 也是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和市场竞争中, 一些国家和企业集团为了在竞争中获胜, 纷纷制定了各种发展战略。但是, 无论是分析历史经验的总结, 还是观察现实较量的得失, 人们最终发现:只有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才是各种各样发展战略的“制高点”。构成人才资源开发体系的环节一般有三个, 即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其中的预测与规划非常关键。预测与规划的本质是从整体上来筹划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是宏观人才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要坚持做到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同步制定人才资源发展计划;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同步制定人才资源开发政策。

(二) 实施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战略

一是要营造市场机制。通过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打破人才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格局, 推动他们积极投身市场。当前, 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激活企业吸引、培养、使用人才的积极性。企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主战场, 是人才市场活跃的基础, 是实施市场化人才配置的主体。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在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

(三) 实施业绩化的人才使用战略

要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 加紧营造有利于人才潜能和业绩发挥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探索建立一个好的竞争机制, 使那些敢于竞争、善于创业的人才大量涌现出来。不但要制订政策, 给人才优厚的物质待遇, 而且要创造环境, 使人才能取得最佳收益。

(四) 实施价值化的人才分配战略

一是分配方式多元化。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操作规范, 实现知识向资本的转化;切实推行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政策。同时, 在加强规范管理, 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二是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工资制度。在工资、奖励等收益与分配上向关键人才、骨干人才倾斜, 积极推行工效挂钩、技术承包和岗位工资制;加大奖励力度, 使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和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一) 建立和完善人才机制, 构建激活人的新机制

1. 建立和完善人才法规机制。

我们虽然建立了有关人才的法规体系, 但不尽完善, 必须抓紧制订完善的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要求的人才法规体系, 使人才资源管理纳入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

2.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必须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借鉴国外人才培养机制好的经验, 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对现有的干部人才队伍, 全面开展培训, 增强遵守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则的意识。

3. 建立和完善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竞争的人才机制。

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 建立能体现对我国比较脆弱的人才市场保护的人才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4. 建立和完善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选拔机制。

加快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 全面优化和改善用人环境, 最大限度地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5. 建立新的人才管理体制。

人事制度改革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范畴。要敢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管理模式的束缚, 坚决扫除影响生产力发展和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体制性障碍,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人才管理体制。

(二) 全力以赴, 全方位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1. 实施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所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指加大对于人的教育, 包括继续教育的投入, 以提升人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亦即改善人的质量。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基本上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条是人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一条是物力资本积累优先战略。相比较而言, 前者既能缩短时间, 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该是我们的理性选择。返观我国现实中各级决策部门的实际运作, 往往并非如此。世界各国之教育投资平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l%, 发展中国家平均占4.2%, 我们国家去年仅占3.2%, 这是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改变的。

2. 实现人才资本价值战略。

从理论上讲, 人力资本, 人皆有之。但是, 在现阶段有两种人值得特别关注。一是企业经营者, 二是技术发明人。由于他们自身拥有非同一般的人力资本, 因此, 准确地说, 应该称之为“人才资本”, 他们才是人力资本中一种最为稀缺的资源, 他们创造的价值高出一般人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 甚至更多。因此, 他们不仅应该得到工资, 那是他们的劳动报酬;他们还应该得到奖金、福利, 剩余分享乃至产权分割。我国“人才外流”严重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分配水平太低, 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造成的。当今世界, 人才流动是自然的正常现象, 关键是巨大的人才资本的持有者不要流失, 这无疑是决策部门和领导者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3. 调整人才资源结构战略。

经济结构决定人才结构。当前, 高科技产业正在西方崛起, 其所创造的价值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为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迅速变化, 我国的人才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就国内而言, “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买方市场”, 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变革也要求我们加快经济与人才结构调整的进程。人才结构调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存量结构调整, 主要靠人事劳动部门抓好素质提高与转岗培训;二是增量结构调整, 主要靠教育部门抓好中专及大专以上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我国专门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总量相对不足, 结构不够合理, 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4.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战略。

我们的人事制度改革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不能不看到, 与建立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要求相比, 人事制度的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还需要进一步释放蕴涵于广大人才队伍中的巨大生产力。例如, 人才迁徙与择业的障碍因素有待进一步破除;人才保护和社会保障制度应抓紧完善;政府和企事业的选人用人方式应进一步变革等。有人说, 好的人才就是生产力。其实, 准确一点应该这样说, 好的人才加上好的制度才是生产力。人事制度改革说到底是重新调整人们的利益关系的, 目的是通过改革, 形成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5.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战略。

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一般来讲, 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才成长, 经济发展、政治文明、见贤思齐, 有利于人才发展。当社会日益开放、外在环境不断优化的时候, 需要特别关注各类人才的内在的心灵的自由。“人才外流”是一种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经济学现象。依据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当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以上、产业技术资本密集达到60%以上、三产贡献率达到64%以上的时候, 人才将大幅度回归。由此可见, 解决中国人才外流的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经济上去了, 环境建设好了, 人才回归才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篇5

[背景材料]

1、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理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只有初中学历的许振超是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桥吊队长。30年开,他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的装卸效率,成为一流的桥吊专家,为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双开”测试 ]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2、请从两个角度分析上述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为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好准备。

[ 参考答案 ]1.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并发挥着巨大的乘数效应)。②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③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对科技的进步乃至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任选一点作答即可)2.①从发展科技的角度:国家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高科技,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国家要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努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③从重视人才的角度:国家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国家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⑤从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角度: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们又是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高新技术,迎接挑战,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任选两点即可)3.青少年要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有为人民服务的真实本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武装自己,以适应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言之有理即可)

[背景材料]

1、2005年“3.15”的主题是“健康、维权”。

2、2005年3月7日,山东省卫生监督部门追查到160多箱含有危害人体健康的“苏丹红一号”色素的辣椒制品。

3、在2004年服务类申诉中,电信服务申诉量增长很快,以6000多件的数量排列到了第一位,紧随其后的分别是餐饮、洗染、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在商品申诉排名中,通讯器材类商品排在了首位,申诉量超过了8000多件,另外,房屋成为2004年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申诉数量升幅较大,以1000多件排名第八位。

1、结合材料说明确立2005年“3.15”主题体现了哪些观点?

2、为使今年“3.15”主题深入人心,某校初二学生准备开展一次以维权为题的主题班会,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活动步骤。

[参考答案]

1、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任何权利的基础。②党和政府加大执法力度,规范参与者的经济行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健康、维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体现了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④“健康、维权”这一主题有助于消费者提高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强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配合有关部门同假冒伪劣商品作斗争,及时惩处违法犯罪分子,使自己得到锻炼,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促使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2、①观看小品《打工奇遇》。②结合小品就现实生活中的假冒伪劣产品商品,学生谈认识、危害。③分组讨论假冒伪劣产品产生的原因。④师生共同交流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步骤还要详细些)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

1、简要介绍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2、列举邓小平同志的三句名言。

3、列举邓小平伟大旗帜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或发生的重大事件。

4、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向伟人学习的决心。

[参考答案]

1、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率军挺进中原,指挥淮海战役,领导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三步走”战略,指出当今时代的主题等。

2、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北京“申奥”成功等;加入“世贸”组织;上海“申博”成功等。

4、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背景材料]2005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奖励证书。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

1、请你举出历史上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例。

2、怎样做才能成为创新人才?

3、“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令人遗憾,象征我国科学技术顶峰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出现空缺。”读了这则新闻报道后,初三一班的同学决定出一期手抄报,你会从哪些方面组织材料呢?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篇6

欢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

功返回的喜悦之情,又迎来了

新的一年,在此辞旧迎新之际,

《继续教育》杂志适应继续教

育发展的需要和广大读者的要

求,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扩展了

宣传空间,增加了参与机会,我

的心情和广大读者一样非常高

兴,让我们共同为杂志的健康

成长祝贺。

杂志改办月刊后,将更加

关注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这既是办刊的原则,也

是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客观

要求。近期,党中央、国务院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

变化,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

度,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

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

国战略;中央军委针对世界新

军事变革迅速发展的趋势,提

出了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

变革的战略任务,作出了实施

军事人才战略工程的的战略

部署。继续教育作为培养人才

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在实

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军事人才

战略工程中处于一个基础

性地位,发挥着先导性作

用。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

精神,就要从这个高度上不

断提高对继续教育重要地

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更高的

起点上谋划人才建设思路,

不断推动继续教育为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将继续坚持把不断推动

继续教育理论创新作为办

刊的重要任务。今后一个时

期,杂志将以促进继续教育

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内容

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为方

向,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实现

“六个跨越”:在继续教育工

作目标上,实现从满足当前

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向满足

未来需要的跨越;在继续教

育培训内容上,实现从以单

纯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不断提

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技能

水平方向的跨越;在继续教育

工作重点上,实现从不分层次

不看对象的低水平培训向适应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需求的高层

次继续教育培训的跨越;在继

续教育资源利用上,实现从小

而全的作坊式教育培训机制向

社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继续

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的跨越;在

继续教育培训管理上,实现从

封闭的运行机制向开放、规范、

依法办教的继续教育管理运行

机制的跨越。通过继续教育理

论创新推动继续教育实践创

新。

将继续坚持品牌化的办

刊方向。《继续教育》杂志创刊

17年来,一直把“政府决策者

的参谋,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

论研究者的论坛,培训需求者

的益友”作为自己的读者定

位,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有关

继续教育方针、政策、决策和部

署,促进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和

繁荣,对推进我国继续教育事

业发展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

用,在继续教育界获得了广泛

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杂志将

抓住改办月刊这个契机,立足

于国内外继续教育发展大趋

势,面向建立国家终身教育体

系和学习型社会大视野,树立

以特色求生存的发展意识,按

照品牌化发展方向,科学策划

宣传内容,努力把杂志办成继

续教育领域的品牌刊物,办成

全国教育领域的一流刊物。

最后,对多年来一直关

心、支持继续教育杂志的读,

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热忱

希望广大读、作者一如既往

地关注杂志的成长进步与发

展,并在2004年新年来临之

际,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篇7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科技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创新国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1. 人才强国战略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和协调,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智力保障。胡锦涛主席2 0 0 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就是我国现化建设的总目标,到2 0 2 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 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人才强国战略要实现的目标。

2. 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无论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的建设与建立”,还是“全面小康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建立,都必须要有“人才资源”作支撑,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动旺盛,既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多渠道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大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人才资源管理必须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只有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才能实现。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依赖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服务于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现实意义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这一国际形势下,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获得了主动权。目前,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态势是,大量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特别是流向美国。据资料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从世界各国吸纳的高级专门人才超过5 0万人。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

1. 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素质和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不仅要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还要实施企业的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通过人才工程建设,形成庞大的多种类型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格局。国家除了继续在普及初等教育、发展基础学科, 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的领域增加投入外,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提倡民办教育,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办学体制新、管理模式新、教材教法新、评估体系新,注重培养发现型和创造型人才,使人才资本开发迈入“快车道”。

3. 正确看待人才价值,大幅度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努力使其等量劳动在不同单位之间获得大体相同的报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价值既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才为社会付出的劳动越多,质量越高,人才的价值也就越大。而个人受到的尊重和满足程度就越大,人才价值就得到实现。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等量(数量和质量)劳动在不同国家之间获得不同报酬,甚至是报酬相当悬殊这一事实,必然会使高层次人才从低报酬的国家流向高报酬的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国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同样劳动可能获得不同报酬这一事实的存在,可以实现一国范围内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那么,在不同国家之间等量劳动可能获得不等量报酬的结果,使大量人才从经济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流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这既要求我们必须把同种劳动在国内的劳动报酬和同国际劳动报酬进行平衡性比较,使其具有一定可比性。

4. 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凝聚人才。

要依托国家重大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重大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一批青年高级专家。

5. 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保障系统,积极创造人才就业的合理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出国就业的管理力度。要稳定本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除了需要从工资待遇上给予考虑外,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社会氛围也是必需的。为此,首先需要优化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的微观环境;同时,用人单位领导层的学识、魄力等个人品质,对人才的凝聚力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倡导在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和大中型生产开发单位,自觉营造一种吸引人才的环境条件,以稳定一批、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急需人才回国服务。其次,创建一套新的人才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目前的人才管理体制在招聘、工资分配、职务晋升诸方面,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对人才管理机制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竞争、流动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要按照科研及企业生产开发的需要设岗,学术及项目带头人的岗位公开招聘,国内国外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以应聘。

6. 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作自主创新的楷模。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合作,淡薄名利的团队精神。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7. 明晰人力资本产权,维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人才是一种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为核心的、能动的、重要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产权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人力资本的权利,它是人力资本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处置权等一系列权利,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人力资本经营权是在人力资本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改变人力资本占有关系而获得的,人力资本经营权实现的程度,是人力资本“产权明晰”,“两权分离”程度的体现,也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能够充分结合在一起,在企业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的保证;人力资本收益权是指人力资本经营者(含人力资本载体本身和人力资本使用者)根据其投资金额,以及人力资本使用各方面的相关契约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的权利,人力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的一个标志就是人力资本收益权。人力资本收益与物质资本投资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结果是人力资本存量增殖,这种增殖附着于人力资本载体并与载体不可分,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带来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加。

8.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实行评聘分开的职称制度。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励人才的拼搏奉献精神,并使其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周瑞超:试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 (3)

上一篇:油田企业交通安全管理下一篇:摩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