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2024-06-0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精选十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篇1

一、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涵的认识

在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音乐教育, 这是尊重幼儿的体现。我们知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确实要让幼儿掌握一些技能, 比如歌唱技能、打击乐技能等。但是令幼儿掌握技能的途径并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 而是应以幼儿自发地去实践、自主地去表现、自主地去感受为主。有学者认为学前儿童音乐是指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它反映了儿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表现及创造, 也表现出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1]从上述概念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的地位, 幼儿作为其自身发展的主体而存在, 也看出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真正的内涵在于培养幼儿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

音乐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之一———艺术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幼儿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

现有的研究表明,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形成, 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 音乐促进身心发展主要表现在音乐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活动, 增强大脑的功能

这也是市场上那么多开发右脑的方法而音乐却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的原因。而且音乐可以促进听觉的发展。就幼儿发育发展的规律方面来说, 听觉是最早发育的, 幼儿在妈妈肚子里只有六个月的时候, 就已经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好听的儿歌不仅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 也可以刺激幼儿听力的发展。对于个别幼儿还有促进其身体动作发展的作用, 因为有很多的幼儿在听到美妙音乐的时候就会开心地手舞足蹈, 他们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力往往可以促进其节奏感、审美能力的发展。

(二) 音乐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除了通过说话来表达之外, 音乐也是表达语言的很好手段。在歌唱中, 幼儿的语言能得到发展, 幼儿能学会如何去使用字、词、句等, 学会如何把心里的一些感想用音乐表现出来, 尽管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通过表述和对话来发展, 音乐只是其发展的一种途径, 但是音乐教育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确有促进作用。

(三) 音乐能促进人思维的发展

我们知道语言和思维是一对重要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促进着思维的发展, 当语言表达水平不断地提升, 幼儿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还有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记忆力, 无论任何考试, 我们都需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 记忆力作为智力的一部分在我们将来的工作中能发挥很大作用。在思维发展方面, 音乐可以促进幼儿活动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在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音乐的内容有很多, 比如歌唱、韵律、打击乐等, 歌曲本身就是创造的结果, 幼儿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去表现, 无论是用乐器还是身体, 他们总想着要表现自己, 融入音乐, 教师如果给幼儿这种机会, 能够发展他们的思维。

(四) 音乐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音乐表现的是一种美, 它能够帮助幼儿明确建构自己的感情, 也能够帮助幼儿与自己的感情沟通, 并与其他人的感情沟通。[2]人们在听一首很喜欢的歌曲时, 往往会被歌曲打动, 打动人的也许是歌词, 也许是歌曲本身, 或者是当时的心情。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一首歌就能抚慰心灵, 对于幼儿来说, 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在欣赏优美乐曲或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 幼儿自然能够有一种美好的情绪体验, 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感, 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使幼儿成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 而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一定是一个感恩的人。

(五) 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审美体现

艺术领域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审美体验, 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这种能力使将来幼儿进入社会后可以增强是非判断能力以及坚定立场的态度, 同时也会促进幼儿本身道德情操的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存在的误区

在上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表述中我们发现, 音乐确实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但是如果仅仅是打着培养幼儿的审美力、创造力的旗号去训练幼儿音乐方面的技能, 这就显得本末倒置、自欺欺人。在我们国家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许多这样的问题, 即把教育价值中智力的部分放大化, 对非智力部分的培养却少之又少, 违背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本意。

(一) 利用音乐教育, 打着发展创造性的幌子, 限制幼儿的发展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迫切, 他们认为好的学前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孩子智力发展的, 一定是能够帮助孩子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 一定是能够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的, 而这样“立竿见影”的教育, 只有通过不断地训练、学习、背诵才能获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克服对技能技巧的过分强调和标准化的要求。当前我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有很多标准化的要求, 表现在统一的演唱、统一的操作、统一的音乐活动, 过多的统一使得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过于局限。音乐教育在许多幼儿园变成了一种表演, 观众是家长, 是上级领导, 幼儿则成为了娱乐大众的工具。许多家长为了自己的自尊心而不顾孩子的发展, 把音乐变成炫耀幼儿技能的砝码。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多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初始阶段, 也是幼儿各方面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因此, 教育要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 所以, 游戏、活动等方式应该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形式。但大量的音乐技能训练占据着幼儿游戏的时间, 也占据着幼儿发展的时间。

(二) 音乐教育课成了教师的表演课

很多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过硬。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为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 个别教师过于表现自己, 而忽视幼儿。特别是在公开课上, 很多公开课看似幼儿参与程度很高, 但仔细揣摩发现, 其实幼儿只是教师表演中的“配角”罢了。有些教师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的认知有偏颇。比如教师想到了一些很有“创造力”的点子, 如让幼儿拍拍自己的手、拍拍自己的腿、拍拍自己的身体来学习打击乐演奏, 教师觉得这就是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殊不知, 这只是幼儿对教师动作的模仿。对节奏感知的方式应该是让幼儿自己去表现, 那才是幼儿自己的创造力, 而教师却没有耐心或没有意识去等待幼儿表现与创造。

(三) 音乐教育中忽视幼儿情绪情感、社会性的培养

过于注重智力的发展就导致一些非智力因素被忽视, 过于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就导致情绪情感、社会性培养的减少。我们都知道这些被忽视的因素恰恰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更加适合幼儿。如果我们一味地训练幼儿音乐方面的技能技巧, 就会占用幼儿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时间, 占据幼儿培养情绪情感、发展社会性的时间, 这是极不利于幼儿发展的。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钢琴家或舞蹈家, 它最终目的是让幼儿有美好体验, 形成良好的性格;发展幼儿的审美, 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培养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开发幼儿的右脑, 最终形成一个性格完善、有道德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建议

(一) 重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价值, 利用音乐促进幼儿发展。不能只训练技能, 这样会本末倒置。应该将训练幼儿技能技巧的时间留给幼儿去创造、去感受、去表现音乐, 千万不可让音乐成为阻碍幼儿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 作为教育目标的践行者的幼儿教师更应该有明确的认知, 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并与体育、智育、美育相互渗透, 使得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二) 教师要持有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 正确地看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其自身发展的主体, 各个阶段有其自身的成长任务。我们要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中心在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及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等, 而不是技能技巧,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自我表现, 而在于把幼儿带入神奇、美妙的音乐王国, 通过音乐促进幼儿发展。

因此, 教师应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在音乐活动中应把时间、空间留给幼儿, 让他们尽情地表现自己, 而不是把音乐活动、观摩课变成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 家长要认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许多家长不清楚学前儿童音乐有何价值就盲目地利用音乐来进行他们所谓的“天才教育”。他们往往不知道正是他们的盲目害了幼儿, 也影响了学前教育。我国幼儿园有公立和私立之分, 很多私立的幼儿园归于市场, 市场化的重要体现就是功利, 更多的幼儿园选择功利化的办园方式, 幼儿园很多教师或很多所谓的音乐特色班都是为了迎合家长才对幼儿进行一些强度较高的技能技巧训练。因此各种兴趣班占满了幼儿空闲的时间, 这违背了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本质, 不利于幼儿发展。家长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的获得除了依靠自身还应得到幼儿园与教师的帮助, 通过有效的家园沟通, 家长更容易产生正确的认识。

总之,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不是音乐技能训练, 各方都要认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更适合的音乐教育活动, 才能最大程度的发展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篇2

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 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 岁后)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9.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10.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11.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12.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13.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14.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15.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16.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17.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8.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

式的样式。

19.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0.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21.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22.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2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24.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

经验本身铺垫。

25.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 垫。

2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7.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

格的歌曲。

28.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

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29.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

;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3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31.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32.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33.要求幼儿理解的段落结构内容是主副歌结构、二段体结构、三段体结构、回旋

体结构、引子与尾声。

34.幼儿园音乐作品的四种实用性是教育性、说教性、知识性、娱乐性。35.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两类体系的名称是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

音乐课程目标体系;以幼儿音乐经验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体系。36.旋律经验的年龄目标有声音的高与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级进与跳进。37.要求幼儿关注的节奏型包括节拍、简单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张弛不同的节奏型_。

38.织体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打击乐(包括身体打击与乐器打击)、舞蹈中的多层次、有伴奏与无伴奏的比较以及织体厚与薄的比较、多声部歌唱。39.力度经验的年龄目标有轻与重和渐强与渐弱。40.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进行曲、舞曲。4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的曲式有三段式、回旋曲式。

42.音乐形式的关键经验有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织体、力度、结构、风格。43.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

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44.培养幼儿拍感的两个规定性,一是在歌曲中进行,二是在动作中进行。45.幼儿打击乐演奏的三种主要方式是音色探究中的打击乐演奏;对歌曲与乐器中

典型节奏型的演奏;多声部演奏。46.柯达伊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字母谱与节奏谱;手势;指挥。47.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具有经验的铺垫与具有明确的任务意识。48.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49.幼儿园音乐作品选择标准是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表现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

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是指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 的音乐设计。

6.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

质。

7.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8.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

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9.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

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10.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 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11.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

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2.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

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1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

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

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14.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15.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

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16.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17.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18.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两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19.单圈舞:是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进行的集体舞。20.邀请舞:是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舞。

21.表现性评价:它是表现性评价目标的简称,指在真实的情境中,根据幼儿在完成

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22.档案夹评价:指根据课程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幼儿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信息收集起来,并通过对档案夹制作过程和记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幼儿在

学习、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幼儿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进步。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

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

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

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1)神经元轴突的

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

期的基础。(2)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

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

体部位。6.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

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7.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 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8.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

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9.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

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

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0.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

纬度各是什么?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

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1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

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

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

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1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

情节的动作意象。

1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

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

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17.“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

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

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 18.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

作品的演奏。19.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

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

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20.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

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21.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

是不再只是借助“直接知识”来理解事物、人物,而是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

事物、人物了。

22.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

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第三,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3.简述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答:在

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

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24.进行即兴表演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1)具有经验铺垫;(2)具有明确的

任务意识。

25.简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一个重

要因素;(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

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6.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是什么?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

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非常重要。(4)

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

27.简述音量表现性的特点。

答:强的音量往往传达强烈的情绪情感,如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惊诧震撼、悲痛

气氛等;中等的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的情绪、情感;弱的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

静的心情,孤独单一的情绪、情感等。

28.简述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

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

唱。

29.歌词创编活动可能存在的两种偏差是什么?

答:1)使音乐活动变成语言活动;(2)在新学歌曲活动中就进入歌词创编的阶段。

30.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的区别是什么?

答: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与用嗓音表达轻重从情绪状态的角度来说

有很大的区别。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的情绪状态是:在表达重时由于身体动作 的幅度比较大,所以幼儿的情绪

会比较高涨;在表达轻时则需要在情绪上有很强的控制力。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

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的 情绪状态都是平静的,外在情绪的高涨直接影响嗓音对情绪状态的表达。所以,用

嗓音表达轻重时最好的状态是不

要用身体动作帮忙。

31.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

来的,并实践;

(3)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32.速度经验的获得机制是什么?

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的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的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的变化。

33.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的高与低的探究来知觉声音的高与低(2)幼儿通过教

师手势的提示来理解声音的上行与下行(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的高与低

34.简述音层厚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的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 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的加入与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的表现性。

35.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

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36.简述学前儿童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

答: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对象由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实施

过程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方案的最后效果三个部分组成。

四、论述题

(每题10分,共20分)1.

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1)音量要

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 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

2.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 值范畴,是我

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基本

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3.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

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4.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

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体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

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

乐制作方式。

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 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

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曲、回旋曲;引子。(8)风格

: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 求儿童表现出来 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

或公认的准则。

7.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 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 型。8.具体描述单圈舞“彩带”的教学步骤。

(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

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字步,注意转方向前 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

有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两个方向合起来练习。改

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 的动作,始终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

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手腕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2)幼儿边做动作边合音乐 的尝试阶段;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配合音乐。教师

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

体舒适等方向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

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9.柯达伊教学法中,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幼儿歌唱教学的要点有哪些? 答:歌唱教学的主要方法 有(1)字母谱与节奏谱;(2)手势;(3)指挥。歌唱

教学的三个要点。(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3)歌唱能

力的发展步骤。

10.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体态律动中的身体动作;(2)体

态律动的实践活动。11.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答:(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

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

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

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1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

答: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是处理张力的结果,其中再现性是价值范畴,是我们追求的;而形式性是规限范畴,即所有的再现性内容的挖掘以符合形式性为

基本条件,离开了形式规限的再现性往往是离了题的臆想。

13.表现性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表现性目标的制定准则是情境与任务的双纬度制定,即交代儿童需要完成的任

务情境与具体任务。例如:“通过各种办法,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为长度从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尤其关注那些大气球的充气方

法。”这是典型的幼儿园表现性目标,其中“这些办法可以来自家庭、幼儿园、社

会”是任务的情境,而“为长度3厘米到90厘米的大大小小的气球充气”是任务。又

例如:“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在自然角,通过观察,用绘画的方式”是任务的情境,而“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

过程”是任务。

14.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纬度制定,“行为”是 指要求儿童表现出

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 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

公认的准则。例如,“儿童学会正确使用逗号”的目标表述,应该改为:“儿童将

通过陈述来证明已掌握了五项逗号规则的知识(具体说出有哪五项规则),并能在

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其中,学习逗号的使用是“内容”纬度,陈

述五项逗号规则与在逗号被删除的句子中正确插入逗号则是“行为”纬度,即指出

了学会逗号的使用这种表现行为的两个条件。又例如:“给儿童一篇文章,儿童在

五分钟内不考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也是很标准的行为目标,其中识别文章的风格是“内容”纬度,而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完成识别是

达到识别文章的风格的具体条件。

15.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

动作诊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 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

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6.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教育性原理的考察旨在强调音乐教育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不过是实现幼儿个

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一个手段而已,但是,手段的僵化与不丰满必然导致最终

目标的丧失,手段与目的之间具有共存亡的张力关系。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

1、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 乐句:此曲的主题内容:小

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

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

2、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ABABA,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

们可把此曲简化为ABA’。句式结构图:主题内容: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

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aa’两

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

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ab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cd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第一段).3.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动作说明: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

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

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

向走。B段后半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动作说明: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 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步,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调节脚

步,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5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

写字母表示乐句: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1)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

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2)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费力

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

(3)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放在外侧;费力地把

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4)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上;费力

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上。

6、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曲式结构:音乐内容主题:小朋友在

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漂浮;又看见

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最后看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篇3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注:本文系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点课程建设系列成果之一。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學法之一,其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对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掌握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能运用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乐理、声乐、钢琴、舞蹈等知识技能,制定幼儿园音乐教学计划,能设计、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初步具备从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思路

针对我院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运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本课程在设计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需求”为主线的设计理念,在在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所创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适合于高职高专《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教学手段,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以幼儿园“岗位需求”为依据,重构和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要建立适合幼儿园岗位需要的教学内容,就必须要根据目前学前教育行业发展需要、岗位需求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具体措施如下:

1.由学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进行职业岗位调研,获得学前教育的岗位职业标准,并据此建立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

2.学校和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组织联合课程设计小组,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进行基于学前教育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课程内容重构,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共同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水平和培养目标要求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

3.针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现有的需求,适时加入幼儿园使用的音乐教学教材的内容,更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二)以进修、交流、科研活动等为途径,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下,完善教学梯队建设,优化教师的结构,争取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方面实现合理的搭配。具体的措施如下:

1.坚持采取青年教师带领学生下幼儿园见习、实习,并在幼儿园进行实训指导的办法。同时,制定了实训指导的工作要求与工作时间表,使青年教师从幼儿园直接吸取一线经验、获得职业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课程教学中。

2.以老带新。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由教研室指派一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在教学、教研及个人发展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3.顶岗培训。每年都要派青年教师到幼儿园参加实践锻炼,要求每位老师两年内累计上岗实训达4个月。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授课程,有意识地积累相关经验。

4.鼓励教改研究。引导教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幼儿园教学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与幼儿园联合开展课题攻关。

5.听课。鼓励青年教师组织公开教学活动,相关专业教师在听课的基础上,相互提取建议,在此过程中共同进步。

(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将原来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课程教学模式改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重点、难点放在学生音乐教法理论与课堂模拟授课、幼儿园实训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上。

2.变课堂教学中单纯的理论讲解为教、学、做三者结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按照学前教育单位特别是幼儿园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理论引导,实践讲解,优质课观摩和试讲四个步骤,强调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实训室与教室融为一体。

3.将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

将课堂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将课堂搬到幼儿园,将幼儿园搬到课堂,学生通过到幼儿园见习、实习、观摩教学活动,观看教学视频、模拟教学等途径,了解幼教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锻炼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4.广泛地采用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学手段方面,本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手段的时空限制,采用采用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媒体,把无法再现和表现的内容在课堂上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

5.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本门课程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模拟教学、案例分析、校内外实训等教学方法,以校内仿真模拟教学和校外实训基地(幼儿园)为上课场所,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

为了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我们根据与企业合作进行的对幼儿园音乐教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制定了技能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注重对学生工作过程的整体评价,与理论考试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并重的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与各个实训幼儿园合作,对对幼儿园音乐教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2.确定技能考核内容为幼儿园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活动的说课与试讲。理论考核内容为幼儿园四大类音乐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

3.制定了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

参考文献

[1]袁琼雯.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刘效东.“幼儿音乐教学法”课程结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

[3]赵雅丽.当前幼儿音乐教学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径[J].教育导刊,201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创新方式初探 篇4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新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 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邓小平同志说:“科技兴国”从娃娃抓起, 因此学前教育更是不容小觑的。在学前教育工作中, 幼儿的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总揽现在全世界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更是日益被人们重视。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内容就是音乐教育, 在学前教育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什么样的学前音乐教育观是适合当代幼儿呢?什么样的教育形式是幼儿乐于接受呢?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是满足儿童需要呢?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新观念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 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灵魂, 教学观念不正确, 后面再努力也是徒劳。在现代还有少部分人持有“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的观点, 认为幼儿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 要多教幼儿一些硬性的知识, 认为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毫无意义。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每个人都享有学习音乐、接受音乐文化的能力和权力, 这是现代音乐教育最基本的主张。

在传统的幼儿音乐教育中, 不少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将教育的重心放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上, 忽视了音乐在教育中的综合素质教育, 而且教育工作者的考核标准大多数集中在结果上, 即幼儿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造成了幼儿机械的记忆, 音乐知识重复练习技能的情况。但对于幼儿来说这样做法毫无益处, 不仅对知识毫无理解, 而且严重束缚了幼儿的音乐欣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 同时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应该将重点放在孩子身上。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应该是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才能和创造性, 塑造良好的个性。通过综合素质教育,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协调发展。而且学前音乐教育不是针对的少数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而是面向所有学龄前幼儿。幼儿音乐教育的施行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家”而是育人。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在新的教育观念中老师提供出好的音乐材料, 组织好音乐教育活动, 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让幼儿成为一个能享受音乐、自主欣赏、积极体验、感受表现音乐的快乐者, 让他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增强能力, 发展个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新形式

在以往的学前音乐教育过程中采取的大都是老师为主体, 以“灌输式”的套路进行教学, 无法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从而大大减少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而且在过去的教学课程中大都是以模仿为主要方法。无论是唱歌还是跳舞, 都是教师在前面做示范, 幼儿跟着老师唱跳, 反复的练习和模仿。这样的教育形式是对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的。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新概念中, 音乐教学正走向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比如“情景教学”、“分组教学”创建特色等教学形式。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情景式教学是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 在幼儿园中也是运用的最多的。如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在故事中某个角色引起了幼儿的情感共鸣, 使幼儿很容易投入到故事里去, 将自己当作故事里的某一角色。例如幼儿在学习幼儿歌曲《数鸭子》的时候, 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 让他们在观察认识小鸭子的基础上创设活动情境:“小鸭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 跟着老爷爷在门前的大桥下要摇摇晃晃的走路, 在池塘里嬉戏, 老爷爷和小朋友的对话等”, 让幼儿们在活泼, 欢快的情境气氛中不知不觉的理解了内容, 熟悉了歌曲, 认识到小鸭子的一些简单习性, 学到了简单的数学知识, 还知道要好好学习。而且不需要反复枯燥的练习, 幼儿就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慢慢的哼起自己编创的小歌曲, 从中体验到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即能快乐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又能很快的学到相应知识, 这就是新教学形式的特点。

“分组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也相当广泛。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们分成小组学习, 让他们在对问题有不同理解的同时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充分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力, 同时学会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幼儿园中各式各样的活动角色很受幼儿们的喜爱, 如“美丽的音符”中有不同个音符小积木、小钢琴、简单的谱子, 让幼儿自制音乐器材等等, 幼儿在感受--体验, 即兴--创作等活动中, 进行自发性学习, 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 从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新内容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教材并没有达成统一化标准, 教材种类很多。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一般都是以教育大纲为指向, 使得教学内容单一呆板, 不能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甚至使幼儿对音乐失去兴趣。在新的幼儿教育概念中教学内容要有弹性, 有延伸性, 要丰富多样。而且音乐教育要渗透到各个方面。

音乐教育内容的“新”并非一味追求新的内容, 而是其出发点不同。教学工作者即要了解音乐的规律又要了解不同幼儿的特点。例如一般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 有的幼儿节奏感不太准, 但是发音不错, 那么老师就应当有意识的通过唱歌等发音活动来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使幼儿能够在唱歌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积累成功的经验, 并通过唱歌活动激发他对舞蹈、儿歌等音乐的全面兴趣, 从而间接提高它的节奏能力。倘若教师只看到幼儿节奏不准这一弱点, 并对这一点纠缠不放, 而不是通过利用幼儿的优势去调动和激发幼儿的自信心, 培养幼儿的兴趣, 在慢慢提高幼儿的节奏能力, 那么就很可能使幼儿因为自己节奏感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而对自己感到沮丧和失望, 甚至丧失对音乐的信心和兴趣。

音乐教育内容的“新”还在于其渗透性。以往都是以本学科为主的教学活动, 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很少, 而音乐教育也只局限一堂音乐课, 这样是远远不够的。音乐教育的整和应把审美、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 把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感受、发现、体验、创造结合起来, 把预设的与生成的结合起来, 把室内、园内和室外、园外的活动结合起来, 把先前的活动和将要进行的活动结合起来, 避免音乐活动目标单一、内容单一、形式单一。例如除了在音乐课上, 在幼儿们活动的过程中在园内播放丰富多彩的音乐, 在起床、用餐时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 让幼儿在游戏、玩耍、用餐甚至睡觉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当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音乐美、生活美;又如在开展一些家园联欢活动中伴随一些背景乐曲, 在语言或美术等活动中伴随一些能够强化某些学习内容的特殊音乐, 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等。让音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益、生活质量, 使幼儿的音乐教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综上所述, 学前音乐教育新概念就是从教学理念, 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各个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立体化的特点, 同时教学重点都以幼儿的需要为主, 对幼儿实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 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振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问题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 2010, (2) :85-8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重点内容 篇5

学前儿童音乐指的是学前儿童所从事的音乐艺术活动,反映了学前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以及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特点:

愉悦性

感染性

二、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

音乐能力是指个体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领。它包括从事演唱、演奏、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的本领。音乐的感受力是指对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绪和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音乐的表现力是指在音乐感受能力的基础上,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自己的声音或动作表达出来的能力。

(二)3-6岁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3-4岁 的幼儿

想唱好歌曲 知道记歌词 有情绪反应

4-5岁 的幼儿

能借助一些 词汇描述自 己对音乐情 绪的体验

5-6岁 的幼儿

能准确地 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过程,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儿童认识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观点,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增强儿童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二、有利于开发儿童右脑,增进大脑功能

学前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儿童若能经常进行音乐活动,大脑右半球得到良好发展,整个大脑也就能在左右两个半球的紧密合作下增进其功能。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使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促进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3、促进儿童注意、观察、记忆能力的发展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

5、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6、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7、增进儿童身体健康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陶冶儿童情操、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

一、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如何激发学前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1、选用合适的音乐活动内容,采取生动活泼的指导形式,培养和发展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2、加强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富有表情的演唱、演奏和使用漂亮的玩教具。

二、重视学前儿童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表现力音乐感受力音乐创作力

三、指导学前儿童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是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基本手段。儿童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演奏技能,才能在听、唱、动、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艺术的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能忽略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注意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地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情感,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音乐教育可以净化儿童的心灵,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设计儿童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以儿童的原有基础和能力水平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互动性原则

在音乐活动设计中采用合理而恰当的师幼互动的方式

整合性原则

在设计音乐活动中将不同领域的音乐内容、各种音乐学习方法等作为一个互为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来看待

差异性原则

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既要满足全体儿童的一般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别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

审美性原则

把握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质贯穿于音乐活动的形式之中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一般有两种组织结构:

“三段式”结构把音乐活动明确的分为三个部分: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单段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三部分界线,围绕着基本部分中新授的活动内容来安排活动结构:导入活动—分层次、递进式地进入到新作品

三、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案的基本格式

1活动名称(内容)2活动目标(要求)3 活动准备4 活动过程5 活动延伸6 活动评析

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旋律+歌词+节奏朗诵)

题材(诗歌、童谣)体裁(童话、游戏语言)风格(词组、象声词、无意义音节玩唱)

演唱——朗诵——演唱(朗诵——演唱——象声词)

二、歌唱的表现形式

(一)独唱 一个人独立地歌唱或独自歌唱

(二)齐唱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

(三)接唱

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和小组对小组的接唱。常见的形式是半句半句的接唱和一句一句的接唱

(四)对唱 包括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小组与个人之间的问答式的歌唱

(五)领唱齐唱

一个人或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演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

(六)轮唱

两个小组(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

(七)合唱

(八)歌表演 一边歌唱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

第二节

歌唱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歌词的选择

(一)内容与文学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

(二)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教育;

(三)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

二、曲调的选择

(一)音域较狭隘

各年龄阶段的合适音域 3-4岁:d1-a1 4-5岁:c1-a1 5-6岁:c1-c2

(二)节奏较简单:时值的长短、节拍和速度

(三)旋律较平稳:幼儿不宜唱旋律起伏太大的歌曲。

(四)结构较短小工整:幼儿一般不宜唱结构过于长、大的歌曲。

3-4岁: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8小节左右。

4-6岁:6-8个乐句为宜,总长度可增加到16-20小节。(幼儿歌曲多以一段体为主)

(五)词曲关系较单纯:幼儿一般不宜唱词曲关系过于 复杂的歌曲。(一字一音的关系是主流)

三、歌曲的总体选择

思想性、艺术性、丰富性、多样性 民族风格的优秀作品

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 第三节

新授歌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动作开始的活动设计(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是直接描述动作过程或是比较富于动作性的。)《头发、肩膀、膝盖、脚》小班 《走路》中班

典型特点:从动作开始,动作在前

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词曲内容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语法结构单纯,清晰,具有某些语言游戏性质的歌曲

《秋天》中班 《胡说歌》大班

典型特点:从歌词创编开始,歌词创编在前

三、由情境表演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内容所反映的是一些简单的,幼儿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小花狗》小班

《小娃娃跌倒了》中班

典型特点:从情境表演开始,情境表演在前

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表述的内容和语言结构也较复杂些。《迷路的小花鸭》中班 《丁丁是个小画家》大班

典型特点:从讲故事开始,故事在前

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中歌词的语言逻辑更加复杂,但情境性、故事性却又比较弱。

《雪花和雨滴》中班 《小动物怎样过冬》大班

典型特点:学习歌词朗诵开始,歌词朗诵在前

六、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伴随着歌曲边玩边唱,在学玩游戏和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歌唱。《懒惰虫》小班

《青蛙》中班 典型特点:从游戏开始,游戏在前

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含有不断重复出现的简单的词曲动机。《顽皮的杜鹃》(大班)《小雨沙沙》中班

典型特点:用朗诵或歌唱的方式参与

八、由“副歌曲前置”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曲里带有副歌的,比较大型的歌曲。《小鼓手》大班

《再见吧,老师》大班

典型特点:从副歌开始,副歌在前

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活动设计 幼儿用各种各样的奇怪的声音来玩唱歌曲。玩具进行曲》中班

《邮递马车》大班

典型特点:按音节玩唱自己喜欢的声音,任何程序可用

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活动设计 歌词含义对幼儿来说不够明确,歌词的先后顺序比较容易混肴。

《来了一群小鸭子》中班 《劳动最光荣》大班

典型特点:突出形象,解决幼儿学习中的困难

第四节

幼儿歌唱教学的组织与指导

一、教唱新歌

(一)介绍新歌 讲故事、儿歌、猜谜语、谈话设问、实物、图片

二)导入新歌

1、歌词导入

2、节奏导入

3、动作导入

4、旋律导入

5、情境表演导入

(三)熟悉新歌

1、填充提问法

例《小鼓响咚咚》

2、逻辑提问法

例《小动物怎样过冬》

3、节奏朗诵法

例《国旗多美丽》

4、直观教具法

例《两只小象》

四)教唱新歌

1、整体教唱法

教师完整地教唱新歌,幼儿完整地学唱。

选材:结构短小,内容紧凑,形象集中,音乐表 现手法单一

2、分句教唱法

特点:教师唱一句,幼儿唱一句。

3、具体指导(1)整体+分句灵活运用;(2)教唱次数不宜过多,每次方法不一;(3)歌唱形式多样化;(4)给幼儿留创造空间。

二、复习歌曲

(一)边唱边表演

(二)边用教具边歌唱

(三)在玩游戏中歌唱

(四)用接唱的方法

(五)为歌曲增加伴奏

(六)听音乐绘画

三、创造性的歌唱活动

(一)创编歌词

(二)创编动作

(三)创编曲调

(四)变换演唱形式

第五章 幼儿园韵律活动

第一节

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幼儿律动 没有情节,在音乐的伴随下做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一)基本动作: 走、跑、跳、踢、拍手、叉腰、击掌、摆臂等。

二)模仿动作: 日常生活、动物动作、自然现象、游戏中的动作 三)韵律动作组合: 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二、歌表演 在歌曲演唱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姿态、表情等来表达歌词内容,再现音乐形象,边唱边进行表演。

三、幼儿舞蹈 一般以模仿动作为主,模仿动作与基本动作的结合,构成生动、活泼、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一)基本舞步:小碎步、小跑步、蹦跳步、后踢步、踏跳步、垫步、跑跳步、进退步、秧歌十字步

二)舞蹈形式:独舞

集体舞

邀请舞

表演舞

四、幼儿音乐游戏

是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活动。在音乐的伴随下,按照某种特定的音乐要求活动的游戏。一)歌舞游戏

侧重于歌唱和韵律活动的游戏。二)表演游戏

侧重于按音乐性质变化进行情节、角色表演的游戏。

(三)听辩反应游戏

侧重于对声音或声音的听辩结果进行快速反映的游戏

第二节

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动作

(一)动作的类别 基本动作

模仿动作

舞蹈动作 二)动作的难度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

从单纯的动作到复合动作 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

二、音乐

(一)节奏清晰,结构完整

(二)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道具 ◆能增加幼儿活动趣味性,新颖、有趣;

◆能增强幼儿的美感,能引发和丰富幼儿想 象 和表现; ◆经济和精力不易过多投入

第三节 新授韵律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观察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回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基本动作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队形复习或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舞谱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动作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故事开始的活动设计

九、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韵律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整体感受作品(倾听—感受)

(一)作品的情绪、风格和结构

(二)作品的节奏、旋律 三感知作品的动作特点

二、学习表演动作

(一)简单动作整体学

示范—模仿—练习

(二)复杂动作分解学

分解—组合—完整 三)不同角色分别学

玩玩—做做—说说

三、队形变化和音乐游戏(一)队形变化1.小组—全体 2.把握关键(图案位置—移动线路)3.灵活应对(记号—手执标记)二)音乐游戏玩法: 1.按游戏过程玩

2.老师带领玩

3.幼儿自由创编玩

四、随音乐完整地练习

(一)按动作先后顺序练习

(二)伴随音乐练习

五、应注意的问题:一)创设环境,提供场地

(二)精讲多练

形象性

音乐为主

(三)动静交替

第六章 幼儿园节奏乐活动与指导

第一节

打击乐器教学

活动的内容

一、打击乐曲

(一)歌 曲

(二)器 乐 曲

二、打击乐器演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乐器

(二)配器

(倾听,分析乐曲中打击乐配器的对比)强弱的对比 音色的对比节奏的对比力度的对比速度的对比三)指挥 1.教幼儿学习看指挥:听懂口令、看懂手势.教幼儿学习做指挥: 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

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

尽量使用手势和眼神,减少语言指示。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

(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态。如看到指挥者双手向前伸出,手心向上,就表示“拿起乐器做好演奏的准备”。

(4)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如看到指挥者两手手心朝下,缓缓地放下,就表示“演奏结束,将乐器放在腿上”

(5)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打击乐教学的常规

2、活动进行的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偶尔进行交换位置(4)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 第二节

打击乐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乐器 乐器的音色要好;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应适合学前儿童持握;乐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

二、音乐

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

三、配器方案一)配器方案的特点

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小班:基本上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大多数情况下,是整个乐段从头至尾齐奏,中间没有音色的变化。(如天上的星星)中班:一般可在乐句之间变化音色。节奏主要是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的均匀节奏。偶尔也可以出现这样的节奏型。如:×—×— | × × ×— |;

×— | × × |;

× × × | × × |等。大班:可以考虑在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甚至乐句之中变化节奏。

2、有一定的艺术性配器产生的音响效果能够与音乐原来的情绪、风格、结构相一致

有一定的个性和趣味性 二)打击乐曲的编配步骤1.熟悉音乐 2.分析音乐3.安排节奏型音色的布局 4.试奏和调整 5.记谱和转换乐谱(通用总谱和变通总谱)

第三节

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

一、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理论所谓“整体教学法”就是要求教师要竭尽一切可能帮助儿童了解和把握所有声部合起来演奏时的整体音响形象,并要求各声部在演奏时随时注意倾听其它声部的演奏,在知你、知我、知他的基础上达到协调一致。

二、打击乐器演奏整体教学法的具体实践

1、动作总谱1)“动作总谱”是用身体动作表现配器方案的。(2)除动作的节奏外,做动作所发出的声音的音区、音色、力度、速度等也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素。如: ×

× × | 即表现两拍上的音色和力度是不同的(3)可用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动作等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4)不宜用笨拙的肢体动作表现比较密集的节奏。如××× × × | × × |的方案

跺脚

拍手

2、图形总谱(1)“图形总谱”是用形状和色彩表现配器方案的。(2)形状、色彩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如:即表示用三种不同音色的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按×| ×× ×× | 的节奏型演奏。又如《进行曲》3)可用几何图形、乐器音色的象征性图形(如:波浪线 ~~~~~~表示摇奏铃鼓)乐器形象的简化图形(如:图形“¤”和铃鼓的形象很像,可表示敲奏铃鼓)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3、语音总谱(1)“语音总谱”是用嗓音表现配器方案的(2)嗓音可以表现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其结构(3)可用有意义的字、词、句子、象声词、歌曲的衬词或无意义音节来作为创造总谱的材料。

三、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导入、引起兴趣

语言提示法、探索发现法 2欣赏打击乐曲

倾听法参与法练习基本节奏型 变通总谱 动作总谱 图形总谱 语音总谱 4随音乐练习合奏

徒手练习

拿乐器练习5发展练习

指挥法 累加法

第三节

新授打击乐活动的设计

一、由总谱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总谱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四、由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

五、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

六、由故事进行开始的活动设计

七、由韵律活动复习开始的活动设计

八、由歌曲复习开始的活动

第四节

幼儿打击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打击乐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教学法: 总谱法 指挥法 创作法二)探索法 三)累加法

(四)参与法

(五)倾听法

第六章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第一节

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

一、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

(一)倾听人体的声音

(二)倾听活动室的声音 三)倾听厨房中的声音

(四)倾听马路上交通工具的声音

(五)倾听建筑工地上各种机械的声音

(六)倾听卧室中的声音

(七)倾听公园、郊外游玩时的声音 八)倾听动物园里的各种声音

第二节

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

(一)优秀的中外少年儿童歌曲

(二)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

(三)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的器乐曲

(四)儿童音乐童话片段

(五)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

第三节

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

(一)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常见的乐器名称;

(三)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

(四)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声音;

(五)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

(六)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第二节

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

一、音乐作品

作品内容、风格、形式是否丰富多样

比例结构是否合理

幼儿的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水平

二、辅助材料 动作材料

视觉材料

语言材料

第三节

新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由完整作品开始的活动设计

二、由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活动设计

三、由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的活动设计

1、从其他音乐活动开始的设计

2、从文学活动开始的设计

3、从美术活动开始的设计

第四节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分析材料〔内容、情绪、情感的表现手段〕

二、活动准备〔环境创设及必要的教学具〕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欣赏1-2遍

引导性谈话

运用直观教具

故事讲述

教师演示利用动画片二)反复欣赏

1、提具体要求

2、结合已有经验

3、对比和归类

4、整体体验

5、多种感官参与

(三)复习巩固

1、欣赏听过的作品、观察幼儿反应

2、欣赏熟悉的作品——说出名称、内容

3、欣赏熟悉的片段 ——内容、情绪

4、欣赏器乐曲——说出不同乐器的名称

5、用身体动作表达熟悉的音乐 第七章 幼儿园音乐游戏

第一节

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一、音乐游戏的含义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儿童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中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儿童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和享受。

二、音乐游戏和种类

1、根据游戏的内容和主题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有主题和无主题的音乐游戏两类。(1)有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有内容、有情节、有角色,能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动作。(2)无主题的音乐游戏 一般没有一定的情节,只有随音乐做动作或包含有各种各样的队形组织和变化,有捕捉、猜想或竞赛的因素。

2、根据游戏的形式分类,音乐游戏分为歌舞游戏、表演游戏和听辨反应游戏。(1)歌舞游戏:按照歌词、节奏、乐句和乐段的结构做动作,并进行游戏。(2)表演游戏:按专门设计、组织的不同音乐来做动作或变化动作而进行的游戏。(3)听辨反应游戏:比较侧重于对音乐和声音的分辨、判断能力的训练,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等的分辨能力

3、第二节

音乐游戏的选材

(一)情节、角色方面 游戏的情节应为儿童所理解,角色的活动应为儿童所熟悉。

(二)动作方面 音乐游戏多数是音乐与动作配合进行。

(三)音乐方面 1、最好有歌曲或便于幼儿哼唱的乐曲。2、音乐要形象,节奏鲜明、对比性强,乐段清楚、便于动作表现。

(四)趣味性方面 音乐游戏的情节要有趣,要有高潮,能使儿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第三节

音乐游戏的指导

介绍游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教师示范 儿童熟悉游戏中的音乐

儿童学习游戏的歌曲或动作

带领儿童游戏

第十章

绘画活动及其指导

第一节

幼儿绘画的发展

一、涂鸦期(1.5~3.5岁*未分化的涂鸦(1.5~2岁)*有控制的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命名涂鸦(3~3.5岁)

二、象征期(3.5~5岁)

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时期,从图象上看,他们用所画的图象表达自己的意图,但这些仅仅是图形和线条的组合。

三、概念画时期

*拟人化:把无生命的都看成是有生命的。透明化:认为是存在的东西都必须画下来,虽然是重叠的,但画下来的是相互不遮挡的。展开式:幼儿把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事物画在一个画面上。夸张式:带有自己的情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第二节

幼儿绘画教育内容的选择与指导

一、命题画:教师确定绘画主题,幼儿按指定的主题绘画。物体画:如汽车、房子、小动物、小朋友等情节画:如美丽的春天、我的幼儿园等

二、意愿画及其指导意愿画指幼儿自己命题,按自己的意愿构思、绘画的方式。有记忆画和想象画。

三、图案画(即装饰画)指幼儿利用各种纹样和色彩在不同的纸上进行和谐、有规律地装饰和美化。

四、从绘画工具上可分为彩笔画(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等)毛笔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

三、棉签画

四、印章画(橡皮、土豆、黄瓜、藕、萝卜的切面,或积木、笔帽、牙膏盖、螺丝、纸团、布团、手脚等蘸上颜料)

五、手指画

第六章

手工

一、幼儿手工的意义

一)培养手脑并用的习惯

(二)丰富幼儿认知的渠道和途径三)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四)发展幼儿观察和综合造型能力

二、手工教学的原则环境保护的原则区域性和替代性原则

三、手工教学的组织和领导一)纸工

(二)泥工

(三)自然物与废旧物的成型 第七章

美术欣赏教学

一、幼儿美术欣赏的特点

1、对作品内容的感知先于作品形式的感知

2、喜欢简洁明快及贴近自己生活的作品

3、对抽象作品的接受有非凡的潜力

二、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对话法

体验法

对比法

拼图法

综合法

第九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涵义 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过程的教育活动。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类型

1、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场地,选择以音乐为主的课题内容和材料,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的活动。

2、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是指除专门的音乐教育活动以外,随机、灵活地蕴涵、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丰富多样的、“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

二、家庭和社会的音乐教育活动

(一)家庭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1、家庭音乐教育的意义(1)家庭是儿童最早的音乐教育环境(2)家庭音乐教育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3)家庭音乐教育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和补充

2、家庭实施音乐教育活动的方法(1)优化家庭的音乐环境(2鼓励儿童多倾听和欣赏音乐(3)培养和训练儿童的节奏感(4)正确对待儿童的乐器学习

(二)社会中的音乐教育活动

第二节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一)诊断性原则 评价要有诊断作用,通过评价,不仅要指出现状和评定差异,还要指出造成现状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二)针对性原则

是指评价要针对一定的具体问题或课题而进行。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必须对音乐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四)客观性原则 是指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评价时应秉着客观、公正、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进行。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活动目标的评价 评价活动的目标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评价活动目标与《纲要》中艺术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等是否有紧密的联系; 二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涵盖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三方面的要求; 三是评价活动目标是否与儿童的实际发展情况相适应。

(二)活动过程的评价 活动过程主要指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对活动过程的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有热情; 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儿童学习;(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独立思考。

2、对教师与儿童的活动情况的评价 1)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与音乐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音乐学习经验。2)所提供的音乐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在音乐和其他方面的和

谐发展。(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儿童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4)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儿童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5)是否鼓励和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音乐。、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儿童音乐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4、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1)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2)是否注意到每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和递进性。

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从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角度出发有全面评价和重点评价。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从评价者的角度出发有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学前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价值初探 篇6

关键词:学前教学;儿童;发展

一、学前音乐教育内涵

当下音乐教育受到重视,源于教育界致力于发展科学健康的教育事业,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的研究和探

索。音乐之于孩子教育,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普遍一致的基本属性。因此,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致力于培养音乐的学科作为重点,还是把音乐课程作为一门辅助学生接受教育的手段,其侧重点的不同,音乐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也将迥然不同。前者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专业音乐知识与技能,侧重的是音乐教育事业本质;后者是立足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通过音乐课程作为一种诱导,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目前对于音乐启蒙教育的观点和分歧。

通过分析和总结,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对立,恰恰是音乐教育当中并存的两个方面或层次,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进行考察。从音乐学科在教育中的层次来看,专向培养孩子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的音乐教育观点,是音乐作为基本学科的属性,而后者是对这种观点的拓展和升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教育的过程中,独立人格表现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生存能力表现为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储备。因此,这种观点作为教育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二、学前音乐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流动与感官的艺术,其形式或载体是声音。处于幼儿成长时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音乐作为一种区别于普通方式的声音,一方面能够激发孩子感知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一种认知和辨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和教育,在音乐自由的聆听空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另一方面,通过教授音乐的一些知识,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将普通的声音通过音乐知识,转变成动听优美的音乐。音乐之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详述:

1.促进儿童身体发育的价值

音乐的影响体现在儿童教育中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音乐课程教育主要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即听觉,音乐通过对听觉的刺激,给予大脑一定的信号,大脑中枢神经对音乐刺激信号进行处理后得以反馈。音乐课程的训练,增加了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聆听音乐和欣赏音乐,锻炼了大脑对于事物的反应能力,活跃了大脑皮层并促进其灵活思考。有医学方面的研究表明,音乐对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能提升孩子的大脑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2.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价值

幼儿时期的孩子,语言系统处于一个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音乐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听力和发声。以歌曲为例,歌词和曲谱是组成歌曲的主要元素,歌词内容往往是由优美押韵的诗词写成,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大量的文学词汇,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曲谱的节奏和发声方法,能帮助孩子对自身肢体的控制和协调,做到灵活反应。音乐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传统课程的枯燥和乏味,能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融于课程学习之中,通过营造一个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的环境,集中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3.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价值

音乐语言流动难以捉摸,对音乐的鉴赏是一个感知、想象和识别的过程。因此,音乐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价值体现如下:

(1)音乐教学作用在孩子的感官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在孩子的教育过程,强调各种能力的全面培养和锻炼,目的在于促进其能力的全面提高。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往往对接触最多的刺激信号反应最快,音乐教育则是帮助幼儿语言系统趋向完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对音乐的敏感度。

(2)幼儿音乐教育提高了孩子的记忆能力。幼儿记忆力的锻炼和能力的提升,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作为一种有节奏、有感情的声音,虽具有一般声音的属性,但它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和属性,这就需要孩子调动听觉的高度注意力,通过大脑皮层对音乐信号的感知,进行区分和辨识。在大脑对这一系列刺激和信号进行反应前期,需要大脑对这些信号进行短暂保存,即记忆,表现为对音乐符号的再现。音乐的内容通过孩子们发挥自由的想象力,加工转化为声色具体的形象,因此,对音乐的记忆有助于幼儿的对语言的感知和感悟。

(3)音乐感受和欣赏的过程,也是想象、联想自由发挥的过程。音乐是流动的声音,因此较为抽象,联想帮助孩子贴近音乐的内容,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联系,并通过想象力转化成具体的音乐形象。

4.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价值

儿童时期的情感表现,多呈现为一种认知活动的表达,儿童会对外部环境与自身需要进行平衡,多表现为需要的满足与否的态度和情绪。儿童时期的情感中需要的满足,是比较低级的情感表现。音乐是建立在情感的直接表达基础上的,从直观的角度可以体验到蕴含于音乐当中的各种情绪,舒缓的曲调多为柔和平静的情绪,激昂高亢的曲调会调动人紧张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对各种情感和情绪的体验。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加以引导,让幼儿聆听各种情绪的音乐,展示各种与乐曲相符合的情绪图片,帮助孩子丰富和体验各种情感元素。在教学过程中,多涉及著名和经典的音乐作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开端。

5.促进儿童个性形成的价值

个性表现为与其他个体相区别,自身具有的相对稳定、独特和完整的特征。素质教育提倡孩子的个性培养和发展,个性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标志,完整的人格是个性的确立和成熟。在幼儿时期应当重视孩子的个性成长和发展,而学前音乐教育能帮助孩子培养对事物的兴趣,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促进幼儿的个性成长具有重要价值。

重视幼儿的学前音乐教育和培养,创设各种校园音乐活动,营造轻松、自由、开放和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已成为幼儿园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应当明确学前音乐教育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全面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在教授音乐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是学前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组成应当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从古老遥远的时代开始,音乐作为传达情感和信息的人类语言,便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音乐艺术是一座知识广博的殿堂,里面典藏着从古到今不计其数的优秀音乐作品,是每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幼儿成长的需要,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益元素,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次炤.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张旭.音乐欣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的研究 篇7

一、通过音乐操作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在音乐游戏性教学活动中, 我们强调让幼儿自己去探索。音乐操作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他们通过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 在探索发现中主动学习。幼儿的探索代替了老师的单向讲授, 他们在活动之余有了“想一想”的思考习惯, 有了“试一试”的表现欲望。

音乐教育游戏化活动进一步拓宽、满足了幼儿的探求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培养了幼儿积极的个性, 增强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创造能力, 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及合作能力的培养, 真正提高了幼儿主动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二、把握音乐教育游戏化操作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操作应以听辨为基础。听辨是注意地听、有思考地听, 不仅是倾听, 还要能有所区别。幼儿只有积极主动地去捕捉周围的声音, 才能掌握听辨的技能, 提高听辨的能力。在听辨的基础上, 有序地、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音乐之美, 然后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节奏乐活动、欣赏活动中扩展内容, 使幼儿获得经验, 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三、在游戏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发掘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应尽力将音乐内容预设得游戏化, 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乐句的分辨能力。引导幼儿侧重对声音或音乐的听辨结果作出快速反应。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游戏, 要按照特定的音乐要求, 教师必须让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情绪、节奏、结构等要求参与活动。游戏规则应建立在特定的音乐教育目标的基础上, 逐步深化, 有序递进。

音乐教育游戏化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而培养幼儿创造力、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将是贯穿活动始终的主线。

四、在游戏中进行个别指导, 全面推进

在音乐游戏中音乐和游戏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指挥、促进和制约游戏活动, 而游戏又帮助幼儿更具体、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获得一定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一是注意幼儿之间的差异, 做到面向全体。通过游戏推进全体幼儿的音乐能力,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必须心中有目标, 眼中有孩子。在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 把握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 允许幼儿有限度地选择, 允许幼儿采取实现自己认知策略的方法去主动创造和学习。

二是采取多变的教育策略, 包括:1、内容的变化。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发展水平, 提供适当的游戏内容, 又要在每个阶段中选择或设计难度适当的递进游戏。2、规则的变化。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 同一游戏也可以用改变规则的方法增加或降难度。教师必须按照对幼儿反应的科学判断, 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通过不断变化规则, 层层推进, 促使幼儿有情趣而自信地在参与游戏中完成任务, 乐此不疲。3、材料的变化。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 使幼儿有兴趣地参与游戏, 提高能力。4、方法的变化。教师在设计和组织音乐游戏时, 必须创造一种游戏情景, 创造性地采用趣味化、游戏化的口吻, 通过语言、表情、体态上的变化, 来诱发幼儿对听辨音高活动的兴趣, 以及对将要学习内容或技能的把握。此外,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 还可视幼儿的情绪状况, 灵活运用幽默的语言, 或扮演游戏角色, 或是用夸张的动作来调节幼儿情绪, 吸引幼儿注意, 从而使他们较快的进入积极学习状态。

学前儿童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 即童龄妙音、童龄妙语、童龄妙舞、童龄妙画。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 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性的、趣味式的东西。游戏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活动形式, 它是由儿童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 可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开展, 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摘要: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游戏化的教学的开展, 是通过创设相关的游戏情景引导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操作 (听辨、欣赏、歌唱、摆弄敲打、身体动作等) , 幼儿通过游戏化教学活动在聆听、模仿、运用、创造的过程中, 不仅在音乐素质和音乐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而且在非智力因素如创造、合作、自控等方面也得到整体发展。

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篇8

一、我国目前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上的误区

学前音乐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启蒙阶段,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得益于在启蒙阶段的正确教育。而“从娃娃抓起”的想法普遍存在于当今的家长心中。但在这种社会的普遍共识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一)教育投资的盲目

通过对许多音乐培训机构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很多家长忽视了“音乐学习要建立在兴趣上”这一原则。许多2、3岁的儿童就被父母带到琴行学习乐器。孩子在各式各样的乐器面前徘徊了许久,最终还是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这些父母中的一部分认为,从小要让孩子接触各种乐器,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一部分表示因为邻居来学所以自己的孩子也要来。还有一些是因为自己爱好,认为孩子要学习自己没能学到的东西。这种盲目跟风的行为,使得很多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辍学,或者学习的效果平平。在我国,音乐学习的投资仍然属于一种贵族投资,家长投入了资金和精力,却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所以,对于艺术的学习,除了早早地接触和学习以外,还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陈旧

近几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却有许多家长开始忽略孩子学习的过程。只是一味地监督他们学习,看中结果。一般来说,3—6岁被定为学前音乐教育时期,这是孩子认知能力萌芽的阶段。他们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沟通,脑海中出现旋律的概念。然而此时除了让孩子体验音乐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主要采用自己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开始时的兴趣。尤其是儿童,他们没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常常因为乏味而失去耐心,最后产生抵触情绪。每天的练习都建立在父母的督促下。另外,音乐的学习不单单只是技术的提高,还需要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基本的音乐素质。所以,一味地沿用陈旧的教育模式及内容,已适应不了现在的发展。在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我们需要的是创新。

(三)考级目的动机的复杂化

音乐的各项等级测试,是体现学习者演奏或演唱水平的一个方式。过去,孩子们往往要学习很多年才去参加等级考试。而如今,考级的学生呈低龄化,且年龄越来越小。在每年如火如荼的考级地点,经常可以看到路还没走稳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了考场。而学小件乐器的孩子,则会抱着比自己还大的乐器赶来。考级是为了检验学习的成果,现在却成为最终目的。家长们开始缩短孩子们的学习时间,以致最后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家长在初学的时候就要求老师集中给孩子训练10级的曲目。就这样,一个达到业余最高水平的孩子只会演奏那可怜的几首曲子。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思考

(一)国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经验

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出这些误区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

1. 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

在1905年,他初步建立了自己的音乐体系,震惊了瑞士的音乐界。第一次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达尔克洛兹认为,学生虽然有高超的技巧,但缺少对音乐的情感反应,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奏的时候就无法体会音乐的美妙。直至他开始探索运动与心理、身体运动与音乐情绪的关系,他开始在音乐学习中调动整个身体的运动。以试唱、练耳、读写乐谱的活动与机体反应和动作相结合。而这种训练特别适合于儿童的天性和本能。由此,改善了单一的技术训练的弊端。

2. 柯达依音乐教育体系。

作为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柯达依经过多年的摸索,认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唱歌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儿童唱歌应该和说话一样的自然,而不是受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在柯达依体系中,合唱训练不采用钢琴伴奏,音乐的主要材料是匈牙利民族歌曲,让他们从小就记住和接触真正的民间音乐和童谣。

3.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1946年,他通过对幼儿演奏小提琴的实践开始建立“天才教育体系”。“天才教育体系”是指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能够正常说话的儿童)都具有发展杰出才能的潜力。他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机能训练模式:反复倾听最好的音乐音响,并对一些优秀的音乐典范做大量严格的模仿练习,以形成对优秀音响的整体直觉反应能力。他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者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才能。

(二)探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发展的路径

综合上述的三个体系,很直观地揭露出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找到了有效的训练方式来改进。那么,我们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走出误区:

首先,从兴趣出发,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才有学下去的动力与耐力。无论什么方面的音乐学习,都要培养学前儿童对它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比如:根据音乐旋律,音高的变化,让儿童作出反应,想象自己身处其中,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让儿童了解了音乐的变化。从而用全身运动的方式调动儿童的兴趣;还可以提供一些贴近儿童生活的音乐,得到他们的共鸣,引导儿童的积极参与;或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儿童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认知,也便于记忆音乐和其表达的情感及故事。

其次,教育者的能力在很大方面影响着儿童的音乐学习及发展,所以教育者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和态度。1.老师们应该有正确和娴熟的技术,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理论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引领儿童正确学习。2.教育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终身学习。因为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不滞后。且时刻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学习内容和方法。3.教师能在神态、语言、行为情绪等方面感染和影响儿童。有研究表明,“多次倾听范唱;倾听无伴奏范唱;尽可能多地独立演唱。”可以增强儿童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然后,孩子们应该从小接触民族音乐,培养儿童的音乐基础素养。随着许多地方剧种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起我们本土的音乐。作为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我国的音乐文化历史是非常丰富的。就像柯达依提出的,儿童要从小接触民族音乐一样。民族音乐是本国历史的见证,是广大群众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国家的音乐特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只有在学好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再去了解世界音乐才更有裨益。中国音乐是泛指世界上具有五声调式特征的音乐。而民族音乐可大致被分为:民族歌曲、民族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国音乐的形成期。周朝实行“礼乐制度”。孔子认为,音乐是完善人身修养的重要手段,人生修养应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音乐的重要性。其中民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在音乐实践中创造出的;戏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京剧,现在正影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由此可见,从小接触民族音乐,对儿童的音乐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从中,儿童不但能学到最精深的歌唱技巧,而且能了解中国的文化,陶冶情操。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学习过程,才能增强儿童的学习效果。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教育者需要结合常规的教学模式和前沿的教学手段来教学。除了教师讲授,学生进行音乐表演的练习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家长和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儿童学习过程。让儿童了解,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从过程中找寻乐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向才是学习的重要目的。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却是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只有在这一领域不断地创新,走出误区,并引领孩子用心去感受音乐,感受美。才能使儿童在音乐的世界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鹏撰.走出学前音乐教育的误区.中国音乐教育, 2004.09.

[2]李昱霏.试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流行歌曲, 2012.14.

[3]陈维.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主要特征——兼谈学习借鉴国外音乐教学法的思考和建议 (上) .乐器, 2011.10.

[4]马俊.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 (中旬刊) , 2012.07.

[5]李亚伟.试论如何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教育, 2011.10.

浅谈儿童学前教育 篇9

(一) 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 在后天生活环境和与社会人的互动中, 婴幼儿形成和发展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 奠定了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正确的学前教育能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 正确的学前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正确的学前教育不仅是让孩子生活在理想的国度——诚信善良、公平公正, 交给他们世界上一切的美德, 同时, 也要在理想国度中铺设一条通往现实的羊肠小道, 让他们不至于与现实社会脱轨。明白一些社会的残忍和黑暗、明白善意谎言的重要性, 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能让孩子在将来更好的踏入社会, 而不是被社会打击得措手不及。

(三) 正确的学前教育能促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可能成就一个孩子, 一个国家的父母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就可能成就一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只能顶着巨大的压力跟随时代的脚步, 无暇顾及心理及道德方面的建设, 偶尔的一瞥却看到了美德的流失, 道德的沦丧, 所以, 信心没有了, 自怨自艾了, 随波逐流了, 社会文明不见了, 但团结起来力量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当绝大部分人都能推己及人了, 乐于助人了, 诚实守信了, 整个社会文明便会慢慢复苏了。

二、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一) 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亲人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长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在生活的压力下, 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 很大一部分小孩养成了骄纵的性格、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与父母的相处时间太短, 使一部分年幼的孩子产生了心理阴影, 造成了日后的冷漠、脆弱以及叛逆。

(二) 学校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 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 师资队伍不健全, 教育方式不科学, 体制机制不完善,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三) 做好学前教育的措施

(1) 从大的方面说,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决定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则影响着千千万万幼儿的人生。

(1) 结合中国国情, 借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研究成果、科学的学前教育方向和方式着重培养更多的优秀幼师, 重视提高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同时, 也可尽力改善幼师的薪金福利问题。

(2)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 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3) 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 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地方政府要加大投入, 重点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学前教育。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4) 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面向全体幼儿, 关注个体差异,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保教结合, 寓教于乐,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 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

(2) 从小的方面说, 家庭也应该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小孩的责任。

(1) 正确地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 从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聪明才智。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 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方式。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少, 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游戏时尽可能加以引导, 给予积极的协助。

(2) 要循循善诱, 启发幼儿求知、探索的精神。幼儿的知识经验缺乏, 智能正在发展, 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时, 处处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 头脑中藏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 这是智慧的火、创造力的萌芽。父母要把握这大好的时机, 循循善诱, 启发其进一步探索的动机, 以培养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意愿。

(3) 编述故事, 用故事来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一般来说, 故事有内容、有情节, 形象生动, 幼儿都非常喜欢, 也容易接受。好的故事不但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领域, 而且能使幼儿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在讲述故事时, 应考虑到幼儿身心的特点, 将一般知识融入故事中。讲述时, 要有感情, 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表现出来, 反映在脸上;语言要明白生动、通俗, 避免用成人的语言;另外在故事中可以穿插一些问题来启发幼儿的思考, 有时也可用亲子故事接力的方式。

(4) 开拓幼儿生活领域, 培养广泛兴趣。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中的种种事物, 让孩子有机会到处游览。如去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公园、名胜古迹等处, 让孩子体会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从而增长见闻, 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在参观前后利用机会和孩子讨论, 搜集、整理资料, 这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摘要: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儿童发展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 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儿童,学前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探索 篇10

一、学前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年龄偏小

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特长, 从很小的时候就将孩子进行培养, 让孩子从小就开始对钢琴有所学习。但是往往由于年龄过小使得学前儿童对于钢琴带来的独特文化没有及时的进行消化, 学前儿童对于钢琴教育产生厌恶, 不利于学前儿童以后发展教育。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从小抓起, 希望从小让孩子成为第二个“莫扎特”, 但是学前儿童的发育并没有达到接受高强度的钢琴教育模式的水平, 这样不利于学前儿童的发展与成长。钢琴的教育是有一定强度的, 需要不断地练习与调整, 学前儿童的脾气与性格还没有完全能够达到自己所掌控的程度, 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比较散漫的状态, 学习的态度也就比较差, 对于钢琴的高强度的训练不能有良好的心态, 对于学期儿童来说钢琴学习存在许多困难。

(二) 兴趣较低

很多学前儿童之所以进行钢琴教育, 都是因为父母的选择, 很少有儿童对于钢琴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父母的要求下学前儿童对于钢琴抱有不耐烦的态度,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前儿童不能有效的理解钢琴带来的艺术与知识, 由于学前儿童的关注点比较低, 兴趣不够浓厚反而对于钢琴这种高强度的教育逐渐丧失关注, 导致慢慢的对于钢琴教育产生抵触。在这种兴趣点极度缺乏的教学下, 学前儿童对待钢琴的教学会产生负能量, 不利于学前儿童今后的成长与教育。“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让孩子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旦有兴趣才会有更好的态度进行学习。

二、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研究

(一) 培养兴趣

在学习钢琴的前提下, 家长要从培养兴趣作为出发点, 从小培养学前儿童对于钢琴的认知能力, 在生活中不断地加深钢琴的教育, 使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接触到钢琴的真正魅力, 经过不断地进行培养与熏陶, 慢慢学前儿童对于钢琴产生兴趣, 因此才能更好地接受钢琴的教育。比如在家的时候经常给孩子讲关于成功钢琴师的例子, 如莫扎特、贝多芬等。在生活中经常放一些关优美的钢琴曲, 让孩子在生活中体会钢琴蕴含的美感,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兴趣的养成是成功学习钢琴教育的第一步。

(二) 以学前儿童为主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以学前儿童的思维为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前儿童对知识掌握的能力与范围, 通过不断地观察与研究找到以学前儿童为主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学习五线谱的时候, 教师讲一个关于五线谱的小笑话, 通过知识点与其相结合, 帮助学前儿童更好的掌握钢琴教育带来的知识。学习钢琴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天赋,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关注学前儿童的知识掌握能力, 对待钢琴的感知, 从而对其进行教学, 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 一切以学前儿童的思维进行教学。

(三) 家长是钢琴教育背后的支撑者

在学前儿童不断地学习过程中, 家长往往是那个最关键的存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前儿童需要的是家长在背后的不断关心与鼓励, 家长应该以学前儿童为主, 从中进行关怀, 不能过度的打击孩子, 要使学前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没有负担, 将钢琴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与掌握。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往往是学生的后盾, 一旦学前儿童对于钢琴产生兴趣, 家长应该站在孩子身后, 成为孩子的坚强依靠, 使学前儿童更加没有负担的进行钢琴的学习。

三、结论

在当今社会, 有很多家长为了自家孩子的兴趣爱好煞费苦心, 钢琴的教育可以不断地提高孩子的自身气质, 所以有很多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投入到钢琴的教育中, 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一门培养气质的课程。往往家长在这样的时候都忽视了学前儿童的内心想法, 学前儿童对于钢琴是很懵懂的, 对学前儿童来说, 钢琴是一个全新接触的东西, 家长往往不应该只顾着梦想却不联系实际, 将学前儿童处于被动化, 让学前儿童不但没有学会钢琴带来的艺术与知识, 却产生抵触心理。要从实际出发, 结合学前儿童的兴趣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 以学前儿童为主, 由家长与教师创造出一种比较完善与舒适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彭程.七杯茶让您成为优秀的琴童家长[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3.

[2]彭程.莫斯科和声学派的传承关系[J].中国音乐学, 2014 (02) .

[3]蒋沂呈.基于学前儿童钢琴教育模式研究分析[J].大众文艺, 2015 (05) .

上一篇:德育教育的研究下一篇:常用草坪的建植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