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专职消防队

2024-08-16

乡镇专职消防队(精选六篇)

乡镇专职消防队 篇1

1 建立农村专职消防队是强化农村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

发展专职消防队是适应农村形势的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消防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全国3.7万多个乡镇95%以上没有建立专职消防队, 而70%以上的火灾发生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 很多小火因扑救不及时酿成大灾,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发生火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起火地点离市区公安消防队太远, 许多初起火灾得不到及时扑救, 贻误灭火时机, 导致小火酿成大灾。农村地域广阔, 仅仅依靠市区公安消防队, 那只能是“远水难救近火”。事实证明,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给消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6年,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 公安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交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 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打造一个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 以地方专职消防队为骨干大消防新格局, 就会扭转农村消防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所以, 坚持城乡统筹, 积极发展农村专职消防队伍, 是适应经济建设发展, 强化农村消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向。

2 农村专职消防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农村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工作进展很快, 但综合起来看, 还存在一些比较共性问题制约农村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不到位。现行的《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虽然鼓励发展地方消防组织, 但与此同时又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加强乡镇消防队伍建设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下来, 缺乏操作性和针对性。由于政策保障不到位, 导致许多直接涉及农村乡镇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发展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如:一方面发展地方消防力量的经费严重缺乏, 而另一方面社会消防力量在车辆购置、营房建设时又需要交纳不少税费, 车辆执勤、灭火途中还需要支付养路费、过桥过路费, 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农村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经费不落实。“建队容易养队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乡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的瓶颈, 部分乡镇尚未把消防队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 正常的运作经费得不到可靠保障, 消防队员工资、油料、器材损耗得不到及时补充颈。

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村乡镇消防队形式为两种, 政府专职和依托乡镇保安联防队为平台建立起来的, 队员实行合同制和兼职, 而农村乡镇消防队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的调度指挥体系还尚未建立, 领导和队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 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指挥不灵、出动不及时等问题已经凸现出来, 导致农村乡镇多种形式消防队应有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机制不健全。部分农村乡镇政府缺乏长远打算, 存在着短期应付行为, 注重前期一次性投入, 把目光停留在“建”字上, 重“建”轻“管”, 没有在确保消防队生命力、提升消防队战斗力上下功夫, 缺乏配套的长效措施和发展后劲。

3 农村专职消防队建设的对策

加强领导。推进农村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政府重视是关键。因此, 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安消防部门要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 提请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履行公安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 切实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真正建立起主要领导负总责, 分管领导具体抓,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提请政府把农村消防队伍建设纳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 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 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责任, 层层签订责任书, 量化目标, 落实责任;同时, 在政府领导下, 建立健全政府领导, 部门联动的齐抓共管机制, 积极协调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交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 制定引导和扶持农村消防队伍发建设的政策, 加强协调配合, 落实工作措施。政府要切实把农村消防队伍建设纳入责任目标督查和考核的内容, 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组织考核验收。并将多种农村消防队伍建设作为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乡镇的考评内容, 实行严格的考评。

健全法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就全国而言, 要使农村消防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消防部门要提请政府调研、论证, 以政府规章的形式, 进一步明确农村消防队伍的建设原则、建队模式、建设标准、执勤灭火、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法律责任等内容, 为加快农村消防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国家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农村消防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年度目标和实施步骤, 提请政府列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并狠抓落实, 为建立“政府主导、专群结合、覆盖城乡、统筹发展”的多种形式队伍建设新格局提供可靠的依据。

加大投入。公安消防部门要提请各级政府将消防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尤其是对涉及农村乡镇消防队伍建设的营房建设、车辆装备、队员工资、燃油及装备维护等日常运行费用, 要列入正常的财政预算, 政府领导要亲自过问, 亲自组织协调, 亲自督促落实, 切实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不断加大投入, 切实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提请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 (镇) 两级政府根据工作需要, 合理编制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人员, 解决好工资和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等与专职消防队员个人密切相关的问题, 切实创造拴心留人的环境。

注重实效。农村消防队伍建设要立足实际, 达到“有人员、有营房、有执勤装备、有必要的运作经费”的基本要求, 能满足灭火的需要即可, 并按照“确保生命力、提升战斗力”这个基本要求, 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在目前情况下, 农村乡镇消防队伍一般应由所在乡镇政府领导, 公安派出所具体实施管理, 统一纳入农村乡镇治安防范的整体战略体系之中, 参照现役消防队管理模式, 逐步统一建制称谓、统一队员招收条件、统一管理标准、统一外观标识, 利用现有的110指挥中心平台统一调度指挥;队伍管理要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切实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管理教育、执勤备战、业务训练、装备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激发队伍活力, 提升战斗能力。

规范管理。首先要严格把好队员选拔关。在选拔农村专职消防队员时, 根据消防灭火的需要, 按正规的征兵政审、体检标准、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择优录用。再者, 要抓好队伍管理。公安消防职能部门作为指导部门, 做好协调、沟通和组织工作同时, 加强日常业务指导和督促, 注重总结经验、树立典型, 采用课题研讨、参观学习等形式定期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以此来推动农村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与发展。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以公安消防大队为中心, 乡镇消防队为骨干, 义务消防队参加的区域调度指挥中心, 加强协同演练和灭火实战演练, 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形成区域内的战斗合成, 增强区域协同作战能力。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火灾的发生机率也呈居高不下之势, 农村消防保卫任务日益加重。如何加强开农村乡镇专职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新问题, 笔者根据农村消防工作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

乡镇专职消防力量培训方案 篇2

一、组织领导

组长:xx

成员:xx、xx

培训人员:各乡镇消防负责人及专职消防力量。

二、培训时间

自*年12月1日起,每期20天,共3期。

三、培训地点

县公安消防大队

四、培训计划

县共四镇八乡,各乡各镇每期安排一名人员参加培训,共12人。

五、培训内容

1.条令条例基础知识和队列训练。

2.燃烧常识和灭火剂、灭火器的使用。

3.着装及空气呼吸器的使用。

4.水带制作、铺设和水枪的射流变换。

5.消防车辆和装备器材的介绍及保养。

6.灭火救援人员班组分工介绍和职责。

7.灭火救援常用的操法介绍。

8.灭火救援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9.开展经常性的乡镇辖区熟悉和演练工作。

10.公文写作及农村的消防宣传教育。

六、培训要求

1.各乡镇消防负责人为本乡镇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本乡镇参与培训人员的选拔和管理,参与培训的人员要求政治合格、无违法犯罪行为,身体健康。

2.各乡镇参与培训消防人员须按时到达培训地点进行培训,培训期间无故不得请假,不得做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3.各乡镇参与培训消防人员须携个人战斗服来队,并自带被褥、洗漱用品和防寒衣物.

4.培训期间,各乡镇消防人员须落实部队一日生活秩序,参与中队出警灭火救援和执勤站哨工作。

5.对培训期间违纪和不遵守部队一日生活秩序的人员将给予严重警告或开除,开除者取消培训资格,并报乡镇消防负责人带回,培训结束后给予乡镇通报批评。

地方专职消防队发展相关问题探讨 篇3

【关键词】专职消防队;发展;多种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9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34-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逐年增长,现役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迫在眉睫,它是弥补消防力量不足的有效途径,是完善中国特色消防力量体系的创新举措。全国各地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社会、服务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按照“政府负责、形式多样、管理规范、一专多能、协调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覆盖广的多种形式消防力量体系,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以及人们对这一队伍的认知度不够,此项工作虽有在逐步开展但成效甚微,那应该如何建立一支规范的、有战斗力的专职消防队?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抓好专职消防队伍工作的合力

国家七部委下发了《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消防安全工作的意见》、《“十二五”消防工作专项规划》和《“十二五”期间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实施意见》。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做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尤其是专职消防队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我们应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把组建专职消防队伍作为心系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及时成立专职消防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强化沟通联系,积极请示汇报,寻找专职消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瓶颈,并形成联络员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

2、强化保障,提高待遇,确立专职消防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

由于专职消防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他们到消防部队工作有的是为了就业,既然是就业,就涉及到工资、待遇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GDP大幅上涨,人均购买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专职消防员的工资水平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力度,入不敷出成为这一行业的尴尬所在。再加上现在的专职消防员与现役消防员混编,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会进行比较,收入差距太大一方面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觉得我拿的少我就应该干的少,这样会严重削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战斗力。

3、划分等级,强化激励,切实提升专职消防队伍的战斗力

3.1 加大工资的梯次差别

影响专职消防队伍发展的另一个问题是工资梯次差别不明显,有的老队员与刚入队几天的队员工资待遇相差无几,有的是增长幅度不明显,对于消防这种高危工种来说,经验和实战能力在灾害事故现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工资待遇上的“一锅端”直接影响了队伍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3.2 实行工龄等级制度

在专职消防队伍的管理上我们可以引入士官的等级制度,专职消防员等级划分为三等六级,由低到高依次为:初级合同制消防员(一级、二级,占总人数的50%)、中级合同制消防员(三、四级,占总人数的35%)、高级合同制消防员(五、六级,占总人数的15%),并且采取晋级考核制度,达到一定年限并经过考核合格的可以晋级下一等级,在不同等级的人员之间在工资上要体现出差距,并且越高级的人员工资增加的幅度越大。通过这样的等级制度老同志不仅收入更高了,并且也会有一种荣誉感,可以促使他们长时间服役。

3.3 提高专职消防队员的政治待遇

注重优秀人才的“推公推优”,广泛营造政治氛围,逐步提高他们享受的权利,对于愿意在消防部队长期干下去,且在灭火救援等勤务工作中表现优秀的队员,可以落实其入党、培驾、学厨、消防职业资格认证等,亦或是提请公安消防部门报请地方政府参与地方性的评先评优活动,以提高其政治荣誉感,增强社会公众认可程度,身份被明确后,工作积极性也渐而水涨船高,增强他们长期服役的信心。

4、拓宽渠道,严格训练,严把专职消防队伍的选聘关

4.1 统一招收,广泛宣传

以往很多单位在专职消防员的招收上采用的是各地自主招收,招收数量少,形不成规模,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招收模式,改由上级统一招收,而后进行统一的培训,经培训合格的分配到各地执勤。在招收的方法上,应该拓宽招聘渠道,争取有关单位的配合,例如可以在各个人才网站和人才市场做宣传,参加人才招聘会;可以与各地的劳动局合作委托他们帮忙寻找合适的人员;还可以争取媒体的支持,在电视、报纸等传媒上进行大力宣传造势。

4.2 集中培训,竞争上岗

专职消防员上岗前组织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参照新兵入伍培训模式。参照公安消防部队执勤业务训练统编教材《新兵训练》和《消防技能训练规则》集中进行,时问不得少于3个月。主要学习条令条例、法律法规、劳动法、规章制度和常用的防火、灭火常识,进行军事队列、體能和消防专业技能的训练。考核成绩合格者,统一安排上岗,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训、补考,仍不合格的退回劳务派遣公司。

5、统一标准,联勤联训,铸就专职消防队伍的铁血本色

现行专职消防队伍在管理上暴露出很多问题:一是专职队员自律意识、服务意识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不愿接受部队条令条例、一日生活制度的约束;专职队员经常请假、不按时作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对现役队员的管理。二是现役、专职不团结各成一派。虽然现役、专职队员同住一个屋檐下,一同工作、一同学习、一同生活、一同训练,但不同的待遇,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想法,使现役、专职队员自然形成了两大派别。

如何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呢?关键在于严明的组织纪律。首先要选拔政治素质好、身体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成性高的同志担任中队长和指导员。混编中队要向队员明确,参照现役中队管理模式实行严格军事化管理的总体方针,可以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规则制度,用制度和纪律规范约束消防队员的举止,做到管理有规章、训练有依据、奖惩有制度、奋斗有目标。

6、结束语

乡镇专职消防队 篇4

1 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主要问题

(1)缺乏正规统一的管理,难以形成战斗力。

一是组织管理混乱。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地方性强,管理部门不统一,有的专职消防队属企业安保部门领导,有的属企业后勤管理部门领导,有的属生产部门领导。由于管理部门不统一,标准要求不一致,致使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无统一的服装、车牌、证件等,外出参加灭火救援行动不便。如进出灾害现场因着装不规范而受阻,车辆通过收费站需交费而耽误时间等。三是队伍管理松散。部分企事业专职消防队领导不能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不注重业务训练学习和消防器材装备保养,而且擅自动用消防车辆,使真正出动灭火时遇到困难。

(2) 企业用工不规范、待遇低、队员老化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体制和效益问题,加之企业领导对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建设差别较大。有的企业领导为了减少开支,招收临时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待遇差,队员流动性大,队伍成分偏新,骨干难以保留,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受到严重影响;有的企业为了应付消防部门的检查和不违反上级有关劳动规定,将企业内部退下来的工人补充到专职消防队中,这些工人通常年龄偏大,队员素质明显偏低。例如:山东某市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员平均年龄35~50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3%。湖南省专职消防队40岁以上的占22.5%,35岁~40岁的占41.3%,35岁以下的仅占36.2%,年龄最大的53岁,根本无法适应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需要。另外,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员常年战斗在第一线,但领取的报酬却很少。据统计,2008年湖南省专职消防队员工资每月在500元以下的有23个队,占总数的24.2%,700~1 000 元的有48个,占总数的50.5%,1 000~1 500元的有17个,占总数的17.9%,1 500元以上的只有7个,占总数的7.4%,到目前为止,这种情形依然没有根本性改观。虽然《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明确规定:“专职消防人员实行本单位工资奖金制度,享受本单位生产职工同等保险福利待遇。”但是,仍有许多单位不按照规定确定消防队员的待遇,无法调动消防队员的工作积极性。

(3)装备陈旧落后,无法适应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需要。

一些企业由于改制或经济效益问题,对装备的投入减少,许多装备都是超期服役。比如:湖南省专职消防队209辆消防车中122辆超过或达到报废期限,占58.4%。个人防护装备更差,消防队员的战斗服绝大部分还是83、87式的,且量少质差,空气呼吸器也十分缺乏,根本无法适应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需要。

(4)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整体布局不合理,与当前经济形势发展不适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业园区不断涌现,企事业专职消防队随之诞生或消失,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例如: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一些大型企业集中在一起,往往只有一墙之隔的两个性质相近的企业却有两个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合理规划,造成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有的片区虽有一个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却因企业经济效益不好而名存实亡,给当地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2 原因分析

2.1 运作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的原因,又有企业不重视、管理不规范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企事业专职消防队运作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当前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依靠行政手段创建起来的。过去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创建专职消防队经费充足,领导和员工都很少甚至不必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驱动下,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专职消防队的建设。

(2)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任务不饱满,作用不突出。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本单位的防、灭火工作,防火工作几个人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消防员、消防装备是为灭火作准备,而多数企业可能几十年都不会发生火灾,专职消防队的作用难以体现。

(3)政府缺乏有效的市场手段调动企业建队积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和消防队一样,按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他们承担了政府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但地方政府无任何经济支持,灭火救援中伤亡的消防队员只能得到企业职工的优抚待遇,使企业建队的积极性不高。

2.2 现行法律、法规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

现行的法律、法规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1987年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下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已明显滞后。以建队条件为例,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工业园区,许多大中型企业都集中在一起,如果每个企业都建专职消防队,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但是不建专职消防队又违反规定。另外,专职消防队的职能、经费保障、用工制度等也都远远不能与当前经济发展相适应。

(2)相关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法律责任不明确。尽管《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和《消防法》已明确规定: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责任主体是单位,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但是对其违法、违规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对建立和发展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的推动力不大。

(3)缺乏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国家的法律、法规一般宏观指导性强,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等。但是,目前全国各地只有少数省份出台了当地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管理规定。

3 建设区域性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对策

基于当前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存在的种种问题,各地方政府积极推进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改革,但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基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收效甚微,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笔者建议全面停止企业自建专职消防队,只保留防火部门,其余由政府接管建设区域性政府专职消防队,走职业化道路。虽然,我国目前已建设了多个政府专职消防队,但均为政府投入经费,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员工待遇差,整体发展情况不佳。要想使区域性政府专职消防队得到良性发展,必须探索新的思路,课题组根据多年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3.1 征缴消防事业费,保障经费投入

当前企业建专职消防队,既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又要牵扯很大精力,却看不到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建队积极性不高,专职消防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而通过缴纳消防事业费,企业合伙办消防队,由政府代为管理,既省钱又有安全保障,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具体运作模式如下:一是分析行业火灾风险程度,确定征缴费率。消防机构应对不同行业的火灾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分析,确定行业风险等级,根据行业火灾风险等级确定行业征缴费率,即实行差别费率。二是地方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消防经办机构征收消防事业费,经办机构根据企业的工商登记和主要经营生产业务等情况确定企业的风险类别,并征收消防事业费。征缴的费用进入地方财政专户,集中管理,专款专用,所收费用全部用来建设区域性政府专职消防队。三是强制征收,法定原则。凡注册登记的企业必须缴纳消防事业费。每年定期缴纳,延期缴费需交纳滞纳金,拒不缴费的企业,政府职能部门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四是通过费率浮动调动企业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企业属低风险行业,按行业基准费率收费,对于中、高风险行业的企业实行费率浮动,根据每年企业火灾发生次数、财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进行费率浮动。

3.2 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点

(1)地方政府要对本地区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火灾风险等级等进行全面分析,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确定建队数量、规模以及建队地址。建队基本原则是确保有效控制初期火灾,同时消防队的任务要饱满,员工待遇在机关事业单位之上。消防属于高风险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而且有生命危险,所以员工收入在当地应属中高收入,否则不利于政府专职消防队健康发展。

(2)对原有企事业专职消防队进行科学整合。一是资源整合。政府成立专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各企业现有的消防资产进行评估,充抵消防事业费,然后将收购的消防车辆、技术装备、设施器材等资源进行有效重组,组建新的专职消防队;二是人员组合。队员尽量启用原有消防队员,一方面原有队员熟悉业务,有利于新建专职消防队尽快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原有队员不失业,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3)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经费比较充足,政府专职消防队容易维持,而企业相对分散,仅靠企业经费难以为继的情况,政府应给予补贴,确保同一地区专职消防队之间待遇相差不会太大。

3.3 加强政府专职消防队管理

一要突出领导职责,实行队长负责制,全面负责专职消防队的工作。二要成立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规范管理程序。和消防部队一样,根据任务的需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管理职责。三要落实人员编制,加强人员管理。消防队员工作时间长,昼夜执勤,训练强度大,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生活紧张,必须配足配齐消防人员编制。根据队伍的人员配置确定相应的级别和职能,其工资水平与职务挂钩。四要加强执勤车辆和装备管理。严格落实执勤车辆和装备检查制度,确保做到“隐患早发现,故障早排除,问题早解决”,使得车辆器材时刻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随时随地拉得出、用得上。五要加强执勤训练,提高队员业务素质。

3.4 统一用工制度,规范用工程序

(1)统一用工制度,建立正式、合同并用的用工形式。

骨干消防员主要以正式员工为主,如支队长、大队长、中队长及各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这种用工形式有利于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可持续发展;普通消防员以合同工为主,由于消防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特点,队员必须保持年轻化。这种用工形式有利于消防队及时更换新鲜血液,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合同制消防队员要优先从退役士兵尤其是消防部队退役士兵中录用。

(2)规范用工程序,激活用人机制。

一要明确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与专职消防队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纪律等内容。二要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应当将消防职业技能等级作为招聘录用专职消防队员和实施岗位等级工资制以及专职消防队员定级、晋级、任职、续聘的主要依据。三要严格落实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地方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专职消防队员的工资水平,确保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承担的高危险性职业相适应,与其职业等级、绩效等挂钩。专职消防队员应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并享受相应待遇。可参照现役消防队员标准为专职消防队员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四要严格落实伤残抚恤待遇。专职消防队的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消防队员参加岗前、在岗、离岗、应急职业健康检查,并为其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消防队员在业务训练、灭火战斗或应急救援等活动中受伤、致残或死亡的,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落实各项工伤待遇。符合革命烈士申报条件的,由消防部门协调民政部门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五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制定专职消防队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管、考核、奖惩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定岗定编、按岗定酬、竞争上岗的工作机制,避免同酬不同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二是实施岗位等级工资制,拓展消防员的发展空间。同一岗位分为若干等级,根据消防员在一个等级上的工作年限、年终考核结果、立功受奖等情况确定其是否晋级,使消防员工作有目标;三是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取得显著成绩的集体及个人,地方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消防部门应一并纳入消防队伍评优评奖范围;四是各级消防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专职消防队员职业技能竞赛,并按有关规定对优胜者授予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联合颁发“五一”劳动奖章等。

3.5 规范政府专职消防队执勤训练模式和基本要求

(1)规范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执勤模式。

政府专职消防队应以单独编队执勤为主,实行24 h执勤制度,并参照消防队的有关规定建立一整套以人为本、统一正规的执勤、训练及日常管理制度,保证执勤训练、灭火救援和其他任务的完成。专职消防队员可执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轮班制,并保证每周至少休息2天。由消防部门对其实行统一指挥,在保卫本辖区消防安全的同时,参加社会灭火救援。

(2)统一着装、车辆标志,减免消防车船通行费等。

政府专职消防队的消防队员要统一着装、佩戴统一的证件。消防专用车(船)应当按照特种车船的要求安装警示灯,设置专用标志,免缴泊车(岸)费,执行灭火应急救援任务的消防车往返途中免缴车辆通行费等。

(3)消防部门要加强指导,规范政府专职消防队伍训练。

一是消防部门要明确专门的职能部门和专人具体负责。司令部战训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在每年下发意见、业务训练计划时,必须对政府专职消防队提出明确要求,定期组织检查和业务考核,做到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在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灭火演练等重大活动中,要统一安排政府专职消防队参加。经常性地拉动政府专职队参与各类灭火救援实兵演练,切实增强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防火部门可以将专职消防队建设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抽检考评内容,以督促、检查、考评等形式,促进专职消防队的教育管理、执勤训练以及器材装备、生活待遇的改善,推动专职消防队建设走健康发展轨道。二是消防部门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专职消防队伍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和业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专职消防队的整体素质。司令部门和防火部门应定期分批对各专职队的指挥员、队员进行消防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及时对各专职队新招收队员进行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消防队员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罗灿,郭其云,李旺,等.转变观念,适应形势,推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J].甘肃社会科学,2008,(6):72-74.

[2]湖南省消防总队.全省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8.

[3]青岛市消防支队.全市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R].2009.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和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晋政办发[2005]33号)[R].

[5]郭其云,赵桂民,夏一雪,等.依托消防部队构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9):829-833.

[6]司戈.建立促进企业专职消防队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5):429-434.

乡镇专职消防队 篇5

1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1.1 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劳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立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出现了旨在“赋予市场经济以人道主义”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 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2000年联合国正式启动“全球契约”(Global Compact)计划,200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启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 26000制定工作,出现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全球性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和企业社会责任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通过国家强制立法和自律性规范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200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总则第5条第一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原则性规定,为进一步细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奠定了基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各界对企业的殷切期望和广泛要求,是改革开放发展到当前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1.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理论肇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陷入大萧条的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四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政府税收锐减,社会问题恶化,企业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理论上不断发展,并逐渐上升到法律层次。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以社会本位为着眼点,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的责任,即企业的目标应当是二元化的,除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外,还应尽可能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强调对消费者、环境和社会的贡献。

1.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开放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和具体性的范畴,与具体时空背景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条件下,甚至对于不同性质或规模的企业,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应当是差异性的,并存在动态转化过程。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含3个层次: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按照企业社会责任层次模型,由里到外分别是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越靠近中心的社会责任基础性越强,强制性越强,见图1所示。

法律责任是企业最中心的社会责任,属于服从性行为。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均属法律层次,而公众谴责的违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也发生在这一层次。

经济责任是中间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强制性介于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之间。企业经济责任并不局限于股东受益最大化,还包括企业对职工、资源和环境、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的受益者等群体的经济责任。

最外面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是道德责任,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追求。其强制性程度很低,基本属于企业的自愿行为,比如慈善捐赠等。

1.2 建立专职消防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总则第五条关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的规定,明确了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单位预防火灾、维护公共消防安全的法律责任,是企业在消防安全方面社会责任的根本依据。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纵观《消防法》,可以发现在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3个不同层次,从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法律责任等不同角度,《消防法》都对企业社会责任作了详细规定。

在法律责任方面,企业在新、改、扩建、装修等建设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必须遵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履行《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的7个方面的消防安全职责,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企业还应当履行《消防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确定的4个方面的消防安全职责,生产、储存、经营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必须遵守有关防火防爆的强制性规定。其中,第三十九条关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的规定,从法律角度明确了企业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的法律责任。

从经济责任方面,《消防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消防法》通篇对企业消防安全责任的规定,都是在通过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为其履行经济责任提供保障。

从道德责任方面,《消防法》第七条“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活动”;第四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对于不属于第三十九条范围的企业等单位建立志愿消防队提出了引导性规定。

综上可以得出结论:消防安全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的消防安全责任广泛存在于法律责任、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等不同层面。依法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是作为企业核心社会责任的法律责任中的重要内容。

2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建国以来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历程

纵观建国以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尚未达到相对稳定的和谐状态,不是重视非经济性社会责任多一些,就是更加偏向于经济利益,没有找到两者间恰当的结合点。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发展也体现了类似的特点。

(1)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1949-1978年)。

建国初期,国家开始实施对经济资源高度集中配置和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的生产、经营均来自政府指令。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很多涉及冶金、能源、化工、电力、机械的大型工矿企业建立了专职消防队。1953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第二次全国民警治安工作会议决议》,提出“对于千人以上之工矿、企业或火灾危险甚大的化工生产部门、重要仓库,应建议有关生产建设部门建立一定的专职消防力量。”首次明确了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标准。到1955年,全国企业专职消防队实有8 454人(同期公安消防队伍实有11 165人)。

1957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个全面加强消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消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建立、调整、合并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原则规定。同年11月29日实施的《消防监督条例》第八条规定:“在企业,根据防火和灭火的需要,建立企业专职和义务消防组织。所需经费由企业开支。各企业单位在建立或者撤销、缩减企业专职消防组织、人员的时候必须事先取得消防监督机关的同意。”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消防法规,《消防监督条例》为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

文革期间,很多企业专职消防队被撤销,人员被遣散流失,装备器材大量损毁。1971年以后消防工作得到一定恢复,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也出现转机,各地纷纷开始对企业专职消防队进行整顿,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核实人员编制。到1978年10月,全国企业专职消防队共有28个大队、2 218个中队,实有39 844人,配备消防车5 283辆、消防艇9艘、机动泵1 510台,企业专职消防队除人员比公安消防队伍少近2万外,装备、器材基本相当。

(2)改革开放到20世纪《消防法》施行前(1978-1997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随着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消防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得以迅速恢复,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直接面临市场经济冲击,企业专职消防队在新形势下也面临新的挑战。

1984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规定:“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或者较大的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工作。所需经费由本单位开支。”1987年1月19日,国家经委、公安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组织条例》,对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建队范围、人员和装备配备标准、组织管理、执勤备战、人员工资福利和经费保障进行了全面规定。该条例对专职消防队的职能定位是“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做好本单位的防火、灭火工作。需要时,应协同公安消防队扑救外单位火灾。”并首次明确和细化了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建队范围,该范围在实践中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被1998年施行、2009年修订的《消防法》所采纳。

到1992年12月,全国各类企业公安、企业专职消防队达到111 469人,配备消防车9 266辆、消防艇35艘、机动泵5 525台,人员、装备全面超过了公安消防队伍(当时全国公安消防队伍实有人员94 739人,共配备各种消防车8 933辆、消防艇16艘、机动泵1 170台),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作用愈发显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市场竞争不断增强,国有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企业开始把专职消防队视作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累赘”,而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性的激励政策和惩戒性的法律责任)滞后,企业专职消防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企业专职消防队逐渐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有的失去执勤能力、名存实亡,有的甚至被撤销,整体战斗力有所减弱。同期,随着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地方政府专职消防队应运而生,江苏、浙江等地通过政企联建、企业联建等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赋予企业专职消防队生机与活力的思路和举措。

(3)《消防法》颁布施行后至今(1998年-)。

1998年9月1日施行的《消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企业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法律责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后,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建设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市场竞争进一步增强,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一些企业片面认为专职消防队属于“企业办社会、政企职责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不愿为企业专职消防队投入,有的甚至将专职消防队撤销、人员分流;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国际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的新变化,逐渐把目光投向了企业社会责任,一些有远见的企业秉承保障企业安全运营、服务所在社区发展的理念,积极发展专职消防队,并参与周边社会火灾扑救,既保证了自身安全,也树立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企业形象。

2006年9月8日,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交通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公通字[2006]59号),提出“努力构建以公安消防队为主体,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业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群众义务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保安消防队等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为基础,能全面覆盖城乡,有效控制各类火灾的中国特色的消防力量体系。”2009年5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消防法》基本延续采用了原《消防法》关于企业消防队建队范围的规定。2010年8月19日,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交通运输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公通字[2010]37号),就深入推进包括企业专职消防队在内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提出了意见。

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企业专职消防队2 870个、消防队员62 782人,与2006年底(2 899队、59 939人)相比,专职消防队数量减少1%,人员增加4.7%;消防车由6 725台增加到7 415台。2006-2009年的4年间,全国企业专职消防队共接警出动灭火救援12.9万余次,出动车辆22.3万余台次、129万余人次,抢救人员8 899人,抢救财产价值61亿多元,为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2.2 当前企业专职消防队面临的主要问题

(1)发展理念不清晰。

在经济转轨、企业改制、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总体上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还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的和谐状态,从企业消防安全责任范围的界定上看,没有从理论层面理清政府提供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责任与企业保障自身消防安全责任的边界,特别是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片面认为企业专职消防队是“企业办社会”,认为灭火救援就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企业只要纳税就应当享受政府提供的灭火救援服务,忽视了易燃易爆生产经营企业对公共安全的威胁远高于其他企业平均水平的现实,更忽视了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滞后和发展理念的模糊,严重制约和影响了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发展。

(2)法规制度不完善。

现行《消防法》关于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法律条款缺乏具体细化的内容,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范围过于笼统,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责任主体、义务对象不确定,实践中难以操作;《消防法》关于专职消防队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的规定,没有明确其“验收”是否属于行政许可,难以执行;《消防法》没有设定企业不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法律责任,造成对违法企业无可奈何的尴尬局面,既影响法律严肃性,也挫伤了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企业的积极性;《消防法》和相关法规对于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没有任何激励性措施,影响了那些不在《消防法》规定范围内但热心消防公益事业、想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3)保障机制不健全。

企业专职消防队的营房建设、人员配备、器材装备无标准可依,只能参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执行,队站建设不适应本企业消防安全需求;企业专职消防队执勤模式五花八门,工时计算方法不规范,损害专职消防队员的合法权益;企业专职消防队的日常管理、执勤备战、检查考评、调度指挥都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了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企业消防队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工资福利待遇、伤亡抚恤安置没有依据,收入明显偏低;没有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的退出机制,对于企业火灾危险性明显降低或者转产、停产的,没有停办、撤销企业专职消防队的程序性规定,很多企业专职消防队自生自灭或者名存实亡。

3推动企业专职消防队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个能够实施的企业社会责任必须是明晰的,有具体的义务内容、义务主体、监督渠道和司法或行政强制力保障。虽然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但必须树立“有限”社会责任的理念,科学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做到循序渐进,防止盲目求高求全。巩固发展企业专职消防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企业积极承担消防安全责任的制度环境、企业文化和社会氛围,关键是明确政府公共消防安全服务责任与企业自身消防安全责任的边界,通过法律约束、行政管理、经济杠杆等手段建立促进企业专职消防队持续建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3.1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制度保障

合理的法律法规制度设计,是将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衔接的纽带,可以有效解决政府公共服务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企业究竟应当承担多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如何平衡利润最大化与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关系等问题。根据强制性法律责任优先于倡导性道德责任和外部社会责任优先于内部社会责任的原则,应当强调企业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这一社会责任的法律属性,即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法律约束。

针对当前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建队范围不明确、建队标准无依据、应建不建无责任、积极建队无激励等突出问题,亟待通过《消防法实施条例》等立法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对《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进行细化,明确各类企业达到什么样的规模就必须建立专职消防队,便于“对号入座”,以提高可操作性;二是制定企业专职消防队建设标准,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火灾危险性,明确企业专职消防站的建设标准,包括站舍建筑标准、车辆装备器材配备标准、人员配备标准;三是在《消防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不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的法律责任,以便于公安消防部门加强监督,严厉制裁企业违法行为,增大其违法成本,促使企业履行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的社会责任;四是积极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订包含更多激励、引导内容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如:企业专职消防队固定资产折旧、消防车辆装备税费减免、将专职消防队运行经费摊入成本、专职消防队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和与其高危险职业相适应的工资福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对于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下调保险费率、建立对企业专职消防队扑救本企业以外火灾时各项损耗的合理补偿机制等,将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社会责任从消极的责任转变为积极的义务。

3.2 行政指导和激励是专职消防队健康发展现实需要

除法律措施外,政府还要尽量采取行政指导、优先议题和激励机制,使企业作为合作者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管理目的,对相对人采取的符合法律精神、原则、规则或政策的指导、劝告、建议等非权力行为。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实务中日益显现出特殊功效和适应性的柔性行政干预方式,在推动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过程中合理运用行政指导手段,不但可以引导企业做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正确选择,还可以减少行政权力与企业权利的对立与冲突,激励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公安消防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把握市场经济发展方向,顺时应势,引导企业做好专职消防队的“加法”与“减法”: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做“加法”,在依法督促符合《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企业建立和维护专职消防队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引导热心消防事业、愿意提高自身消防安全保障水平的企业设立规模适当的专职消防队,并加大对企业专职消防队日常管理、执勤训练的业务指导,组织经常性的业务考核、比武竞赛,引导企业专职消防队“一队多能、一专多用”,除承担灭火救援任务外,还要积极开展日常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巡查、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日常动火监护,使企业切实感受到专职消防队不可或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做“减法”。对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企业专职消防队,如果其所属企业

的火灾危险性因产业结构调整、主营业务变更而明显降低,或者因城市规模扩大而被纳入主城区且企业转产、停产的,要坚持实事求是,在征得当地政府同意后可允许将企业专职消防队撤销,也可转制为政府专职消防队或者改建为公安消防队;对于相邻较近企业重复建立专职消防队的,既可局部整合资源联合建队,实行行业消防安全自律和经费保障分担机制,也可建立多个企业专职消防队联勤联训机制,提高其综合战斗力,实现企业、政府、消防3方面的“多赢”。

3.3 企业主体作用是专职消防队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必须强调其主体作用和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公司管理层在管理决策中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受托义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依法履行包括建立专职消防队在内的各项社会责任,把外部压力转变为内在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从经济类型看,目前涉及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主要有三类:大型国有企业、优秀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的跨国企业。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所有制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但不能否认的是,承担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享有垄断地位、取得垄断性利益所必须支付的代价,民众自然期待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大型国企比一般的市场主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由于我国在长达二十余年的时间内给予了外商投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使跨国公司获取了巨额利润,民众普遍期待跨国公司积极承担起与其优惠地位和巨额利润相衬的社会责任。因此,当前首先要强调和突出大型国企尤其是中央企业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的自觉性,其次,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勇于承担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等公共消防安全责任,对于跨国公司,则要在依法督促其按照中国法律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同时,鼓励其将在国外建立、管理专职消防队的经验引入国内,提高企业专职消防队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3.4 良好企业社会形象是专职消防队的重要社会导向

现代企业竞争已从产品、技术的竞争,发展到企业责任理念、道德水准的竞争,先进的企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制胜的不可或缺的软竞争力,而企业社会形象作为包括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综合印象,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兴衰成败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履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社会就会接纳,并为企业创造广阔的生存空间;企业不履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轻则损害社会形象,重则可能使生产经营遭遇重大挫折甚至破产倒闭。

企业本身处于社会环境包围之中,总要和周围的企业、事业单位及社区、居民个人发生联系。符合《消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的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和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等,一旦发生火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很可能会对周边的其他单位和社区、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如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量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水体,引发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和火灾,大量原油泄漏进入周边海域,造成重大污染。在这些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时的初期处置过程中,企业专职消防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企业消防队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及时控制火势,其事故规模和经济损失将更为严重,对企业社会形象的负面影响将更为深远和难以消除。

社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社会监督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强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潜在的强制作用。在推动企业建立发展专职消防队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各种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企业积极建立专职消防队、全面承担消防安全责任的重要力量。目前,很多企业专职消防队积极参加本企业以外其他企业和社会面城乡居民火灾的扑救,成为保障所在区域公共消防安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受到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本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 结 语

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重新认识企业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大现实意义,运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构建推动企业专职消防队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在准确把握现代企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确定企业专职消防队的发展理念,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运用制度设计、行政管理、社会引导手段,建立促进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突破制约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的瓶颈和约束,推动企业专职消防队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分析说明依法建立专职消防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介绍建国以来企业专职消防队发展历程。分析当前企业专职消防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行政强制力保障体系,培育企业主体作用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专职消防队,消防法

参考文献

[1]楼建波,甘培忠.企业社会责任专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支武.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郑石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公共责任研究的新视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4]公安部消防局.新中国消防五十年[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舟山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思考 篇6

(1)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是舟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给舟山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国家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以后,舟山的经济社会将迎来新的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临港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六横、外钓、大猫、洋山等悬水海岛重镇将进一步深度开发,石油储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第三十六条和第三十九条以及七部委《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公通字<2010>37号)之规定,辖区内的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主要港口,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等大型企业,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仓库、基地等单位,以及边远海岛重镇必须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或政府专职消防队,并按照单位的火灾危险性配备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配备专职消防队员。

(2)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是解决舟山市公安现役消防部队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舟山市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服务业发展迅猛,星级宾馆、饭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数量大幅增加;家庭旅馆、出租房、军产房等大量涌现;石油储运、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大规模企业异军突起;乡镇海岛重镇开发步骤加快。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大量的火灾隐患,社会消防工作、灭火救援以及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舟山市消防支队现有干部65名,战士163名,支队机关仅有干部20名,支队现辖5个大队和8个中队,平均每个中队平均不足20名战士,现有警力难以满足社会消防工作和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成为制约部队建设和消防工作长足发展的瓶颈性难题。建立一支布局科学、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职消防队伍,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公安现役部队的压力。

(3)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是舟山市海岛地理特征和农村消防工作的必然要求。由于舟山地处海岛,具有鲜明的海洋地理特征。一是舟山与周边城市消防资源共享差。尽管2009年跨海大桥贯通,但是舟山与周边城市消防资源共享仍然存在一定困难,其他城市都可以从四面八方集结、调度消防装备和力量,而舟山只有一个通道,一旦跨海大桥发生故障封闭,外部增援力量将很难到达舟山。二是舟山本岛与外岛消防资源共享差。目前,舟山本岛和外岛消防装备和力量还无法实现有效的调度。舟山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实施后,六横、外钓、大猫等边远悬水海岛将进一步深度开发,火灾隐患增多,一些悬水岛建有大规模油库,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本岛增援力量也难以快速到达、登陆实施灭火救援。三是渔农村火灾形势不容乐观。城市边缘和外岛渔农村,消防事业长期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消防通道、消防水源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民宅毗邻或成片建造,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无防火间距,休渔期码头停靠的渔船非常密集,且多数渔船无消防安全措施,加之渔农村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造成火烧连营,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无论是本岛还是外岛都必须立足自防自救,加强第一到达力量,进行有效处置。在公安现役消防部队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4)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是舟山市大型油库火灾扑救的实际需要。舟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储运基地之一。目前,已建三级以上油库30余个,储罐容积约1 200万m3,在建油品容积约492万m3,规划建设油品容积达2 300万m3以上。全部建成后油品储量将达4 000万m3,相当于大庆油田一年的产量,全市还有一级以上油品码头10余个,其中30万吨级以上有3个。舟山石油储运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布点散,由于行业本身具有较高的火灾危险性,规范的相对滞后以及独特的海岛地理特色,石油储运行业存在诸多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将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大连“7·16”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舟山市消防支队对全市石油储运行业消防安全进行了调查研究,对某大型油库10万m3油罐进行了冷却射水和喷射泡沫灭火试验,参照国内外大型油库火灾扑

救的案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估算出扑救一个10万m3储罐约需要泡沫消防车17辆,冷却着火罐和相邻罐需要水罐消防车20辆,参战官兵260余人。而目前实际能投入战斗的本岛现役官兵104人,适合扑救大型油库火灾的泡沫车、重型水罐车、高喷车14辆,与大型油库火灾扑救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因此,在现役编制和装备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必须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尤其是石油储运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处置大型油罐火灾。

2 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现状、不足和对策

2.1 舟山市专职消防队伍现状

全市乡镇及企业专职消防队15个,队员263人,消防执勤车辆35辆,其中水罐消防车9辆、高喷车4辆、泡沫消防车20辆、专勤消防车2辆,摇摆炮6门。车载泡沫数共64.2 t,库存泡沫数203 t。

目前,舟山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以及企业都非常重视专职消防队的建设和发展,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企业也愿意出资,专职消防队伍的建立、训练、管理、使用等基本上实行一体化管理,市消防支队对专职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轮训、考核、验收,将其纳入支队指挥中心接处警系统统一调度。2010年共接警出动420起,在扑救初起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今年浦西“3·4”灯具市场火灾扑救中,支队一次性调集的兴中、册子、岑港、石化、普陀民航5支专职消防队9辆消防车49名合同制消防员先后赶到现场,为成功扑救火灾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2.2 舟山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职消防队站点布局不科学,缺乏统一规划。目前,以国家战略储备库、册子油库、舟山石化公司为代表的石油储运企业,以常石集团、中远船厂、金海重工为代表的大型船舶修造企业,依据消防法律法规基本上都建立了专职消防队。册子、六横、岑港、衢山、洋山等边远海岛和悬水岛乡镇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城镇规模、地域地理特征、火灾的规律等建立了专职消防队。但是全市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安现役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在空间上互为补充,造成专职消防队伍布局散、点多面广、管理混乱、调度指挥困难。

(2)专职消防队伍建设标准不高,资源共享较差。各个企业和乡镇专职消防队缺乏统一标准,加上经费限制,人员、车辆装备的配备以及训练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薄弱,日常训练时间得不到保障,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且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战斗合力,发展空间受限。

(3)专职消防队伍建设长效保障体系尚不完善,队伍不够稳定。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专职消防队员的征召、体检、训练、管理、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尚不完善,队员在业务训练、火灾扑救、抢险救援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医疗、赔偿、抚恤、评残等问题还没有相关法律予以明确,工资待遇低,优秀队员的入党入团、大龄队员的再就业和婚姻等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队员流动性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4)专职消防队伍战训业务基础薄弱,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专职消防队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体、技能训练缺乏激励机制,训练时间难以保证,强度不大,标准不高,训练的积极性和专业性不强。缺乏现役消防部队指导,六熟悉、预案制作、演练等战训业务基础不扎实,尤其是企业专职消防队只局限于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对周边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环境不够熟悉,导致各个专职消防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

(5)专职消防队伍实战经验不足、联勤联动联战不够,灭火救援和协同作战能力较差。专职消防队接处警一般由辖区消防大队或支队指挥中心调度,限于通信和业务水平,一般火灾和抢险救援调度较少,尤其是企业专职消防队一般是只负责本单位的防灭火工作,长期的无火警导致队伍一定程度上缺乏实战经验,与现役消防队的联勤联动联战不多,在协同作战时配合不默契。

2.3 加强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专职消防队在空间上成为现役消防部队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根据《消防法》和七部委《关于深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公通字<2010>37号)在全市范围内认真排摸,统计依法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和乡镇,然后根据现有站点的分布和本地区火灾规律以及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片区,统一规划。

(2)整合资源、壮大规模,完善专职消防队站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论证需要建设专职消防队的片区,将片区内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业联合起来,按一定比例出资,再加上片区所在乡镇政府的财政预算,整合资源、保障经费,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专职消防站。

(3)建章立制、力求长效,确保专职消防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一是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完善队员的征召、培训和使用制度;三是队员的工资、福利、医疗、工伤、保险等制度;四是完善执勤、训练、生活、工作等各项制度;五是建立党团和工会组织;六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再就业机制。

(4)强化指导、夯实基础,不断提高专职消防队的灭火救援能力。派公安消防队的优秀士官到专职队担任中队长或中队长助理,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下达业务训练内容,制定达标细则和考核标准。统一安排专职消防队参加公安消防部队的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督促专职消防队抓好日常的体、技能训练,加强各种车辆装备器材的配备、检查、维护和保养,储备充足的灭火药剂和救援物资,制定片区内单位的灭火救援应急和疏散预案,定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演练。

(5)立足实战、联勤联战,不断提高专职消防队协同作战能力。定期召开专职消防队联勤联训工作会议,明确执勤、训练、作战、管理工作机制,将专职消防队接处警平台接入辖区大队和支队119指挥中心,建立同城同频无线通信网络。

3 舟山市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初步实践和探索

(1)建立全市石油储运企业专职消防队车辆装备配置标准。

大连“7·16”火灾事故发生后,舟山市消防支队党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对全市石油储运企业的消防安全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邀请全国防火、灭火救援专家召开了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及悬水岛油库消防安全研讨会,组织了大型油库跨区域灭火演习,检验了专职消防队伍以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提请舟山市委、市政府明确全市石油化工企业专职消防队伍的建设标准(见表1)。

目前,全市在用和在建石油化工企业专职消防队共有7支,按照舟山消防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增配适合扑救石油化工火灾的消防车35辆并配齐各类特种器材,车辆和器材的配备将达到现役部队的标准。

(2)对全市专职消防队站点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资源整合。

根据舟山市公安消防队站点的布局,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的分布,舟山市火灾的特点规律和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以及海岛地理特色,对专职消防站点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资源整合。专职消防队资源整合情况如表2所示。

(3)对专职消防队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

年初以来,支队党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合同制消防员的征招、培训、使用和管理等规章制度,制定了舟山市《合同制消防队员目标管理考评规定》、《合同制消防员党(团)员发展与管理规定》、《合同制消防员管理办法》、《合同制消防员手册》、《合同制队员探亲休假规定》、《合同制消防队员业务技术等级考核规定》、《合同制消防员灭火救援奖励实施办法(试行)》等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制度体系,对合同制消防员的工作、福利、考核、奖惩、探亲休假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支队根据目前全市消防部队的警力和专职消防队建设的需要,确定今年将在安徽、江西、苏北等地向社会公开招收合同制消防员160名,通过支队的统一集训,补充或分配到公安消防队和专职消防队。

(4)对专职消防队开展了准军事化试点工作。

在对全市专职消防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普陀六横专职消防队、岑港专职消防队为试点,选派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进驻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组织人员到温州、嘉兴进行了参观学习,制定了详细的《舟山市专职消防队正规化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分工、内容标准。对营房、训练设施、车辆装备等建设标准进行了统一,对内务设施、库室设置、门牌标志、营区环境、营区秩序、营区外观标志等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建立了完善的战备检查、预案编制、装备管理、力量调派、组织指挥、现场处置、现场通信、作战安全、战评总结、信息报送等规章制度。根据《浙江省专职消防队消防业务训练项目标准(试行)》,修订完善了训练计划、准备、实施、考核等制度。并参照公安消防队的管理,强化条令意识,规范队列动作、官兵着装、警容风纪、礼节礼貌等行为,严格执行一日生活制度、营门哨兵和查铺查哨、通信设备管理等公安现役部队的日常管理制度,并突出抓好专职消防队的安全防事故工作。

摘要:当前舟山市公安现役消防队伍警力不足的瓶颈性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作为公安现役消防部队的有益补充,建立一支布局科学、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素质过硬、能力突出的专职消防队伍势在必行。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专职消防队伍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确保专职消防队伍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尤其是如何在灭火救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消防队建设,专职消防队,现役消防队

参考文献

[1]司戈.建立促进企业专职消防队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30(5):429-434.

[2]刘建国,伍林.谈合同制消防队伍建设和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5):372-375.

[3]杨政,范桦,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12):949-952.

上一篇:商业地产如何突围下一篇:键盘乐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