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体育教学

2024-08-25

小学低段体育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低段体育教学 篇1

一、严把字、词、句教学关

任何文章都是由字、词、句组成的, 只有把每个字都写对了, 每个词都用好了, 每句话都写通顺了, 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明白, 这样文章才可能越写越好。在作文起步训练中,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过好识字、学词、写句关。只有通过严格的词、句训练, 使学生学会不管写什么都能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 才能真正逐步把作文写好。最初的简单有效的写话训练可采用“给词写句”的方法。这是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的重要途径。如学了“阳”字, 可组词“太阳”、“阳光”等, 请用“太阳”一词说一句话并写下来。学生能想出的句子如“太阳挂在天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单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你看天上的太阳像什么?天空像什么?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太阳挂在什么样的天上吗?“红红的太阳挂在高高的天上。”在低年级, 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都不丰富, 所以训练时要让他先说, 再写。等掌握的字词及学习的句型多了, 就可以让他学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不同内容和句型的句子, 如用“漂亮”这个词造一个疑问句, 一个感叹句;用上“很多、喜欢、游玩”三个词写一句话, 一段话……训练时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写错别字, 做到文从字顺。

二、狠抓说话教学

作文, 实际上就是我手写我心。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 心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我有说话的愿望, 便想倾吐, 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 要想写好作文, 首先得从说开始。说话, 就一定要让学生开口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 开口说话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有的学生遇事没话说, 有的说话过于简单, 有的怕在人前说, 声音小, 有的结结巴巴, 语无伦次……这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 在训练说话时有目的有侧重的去培养扶植, 给予恰当的引导。

1、创设情境, 激发表达欲望。

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开口说话, 就得让他先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 我们就可以从游戏或活动入手, 让孩子高兴地玩, 大胆地说, 教师也参与其中, 加以引导, 并且多做鼓励。从我具体的实施过程看得出来, 这个方式很有效, 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得兴致勃勃, 绘声绘色。

另外, 小学生呆在学校的时间相对较长, 对学校生活也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要紧紧抓住学校生活这个有利的资源, 如我们学校的校园环境, 我们的老师、同学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等等, 都是我们练习说话的内容。

我们还要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例如:你爱看什么动画片, 讲给大家听听;爱玩什么游戏, 怎么玩……昨天晚上吃什么好吃的;你的8岁生日打算怎么过……做游戏、吹牛、讲笑话、猜谜语、背绕口令、脑筋急转弯、鹦鹉学舌、结对子等, 都可以成为学生说话的源泉, 都可以成为训练学生大胆说话的途径。

2、利用课堂, 有的放矢。

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 多给不说、怕说、不愿说、说不好、声音小的学生机会。训练时可以先让班上爱发言、说话声音响亮、干脆、说得较好的学生先说, 然后启发、调动鼓励不会说不敢说的学生, 动员他们说, 大胆说。对说话不着边儿的学生不要一下全盘否定, 先发现闪光点, 找出值得肯定的地方加以表扬, 然后再指出说得不好和不足的地方, 让他体会。教师的语言要委婉动听, 带商量的口吻, 也可让其他同学帮着指出优缺点, 再让他体会修改。这样一来, 胆小的敢说了, 说得不好的有进步了, 一个带一个, 一个影响一个, 一天强过一天……课堂发言活跃了, 想说话的人多了, 会说的也会越来越多。

3、扎实基础循序渐进。

训练学生说话要有目的, 一步一步螺旋式前进, 切不可操之过急。可采用:试说 (只要开口, 怎么想怎么说) ;说完整 (把每一句话、每一段话、每个意思说完整) ;说具体 (有一定思想内容) 三步训练。只有敢说, 大胆说, 经常说, 才能达到说完整, 说清楚、说具体。在训练时, 教师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 多多鼓励, 让学生有更多成功的体验。

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做为一个人增长见识, 扩大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 读好书, 好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和家长配合, 引导学生多看各种有益的课外书, 电视节目等。教师在学校应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举办读书会, 固定一个阅读课外书的时间, 持之以恒, 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 多看书, 而且多看儿童文学作品。经常和学生讨论一下近期看的课外书, 对学生做正面的引导。这样坚持下来, 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喜欢读书了。

四、由说到写稳步前进

在学生对词句有了一定的基础后, 就可以让学生小试身手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写话, 就是把说的话写下来, 怎么说就怎么写。”在最初的训练中, 重点应放在培养写话兴趣、不写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上。不论采用哪一种写话训练方式 (看图写话、观察写话、实验写话、游戏写话、想象写话等等) 都要和说话训练结合起来。坚持先说再写, 这样可以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因此, 每次写话之前, 尽量留出一定的时间先启发学生说, 说了再下笔下。

对于学生的习作, 教师应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多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用得好的词句都要大加赞赏, 以此增加学生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有表现的欲望。而不要以成人的观点去看待这些作品, 贬低、训斥, 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文难, 产生更大的畏惧心理, 形成心理障碍。对学生的习作, 不要做太多的要求, 小学生的习作, 只需要做到文从字顺即可。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训练, 都要强调学生自己先修改, 再师生共同讨论修改。特别是第一次, 一定要有这个修改的步骤, 而且要做好强调, 这是作文很重要的一步。对学生的初次作文可提供两点自查要求: (1) 格式 (自然段前空两格) 、标点 (占一格) 。 (2) 自己能读通顺, 确定没有错别字。然后同学互助交换意见。最后教师批阅讲评。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策略 篇2

一、我们的困惑

“汉字难认,汉语难学”已是众所周知的一大难题。我们现行使用教材北师大版本低段规定的识字量特别大,而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相对又比较枯燥乏味,老师经常上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却不高。对于老师来说,常感到每周语文课时相对较少,课堂上虽然花了大力气,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至于一直拖着汉语语文学习的后腿,使学生迟迟不能进入自主、自在的阅读发展期。因此,攻克“汉字难认”这一难题,是我们长期执教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还应努力找到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如何贯彻新课标切实提高低段识字教学质量,成了我们目前教学存在的巨大困惑。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识字教学强调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识字教学中三维目标不能有机整合,教师太注重基础目标的达成,不太注重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小学低段的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通常是为了识字而识字,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了解得不多,因此学生识字自主性不强;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完全发挥好教材的激趣作用,使得学生兴趣不太浓厚。

(二)学生识字途径较单一 识字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课堂识字教学以及效果达成,却不太关注学生的课外识字途径。作为教师必须针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改进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识字教学没有完全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各班学生生源差距较大,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由于教师过于赶教学进度及对学情的把握不充分,使识字教学没有完全因材施教。

三、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针对识字教学的现状,我们把探究课堂识字教学策略作为研究重点,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中积极、热情、自主、独立地识字;同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困惑,使教师也教得轻松自如,在教研中真正得到发展。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与研究,我们寻求到了以下一些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

(一)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即分散识字。它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让学生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因此识字就不是孤立的,汉字被置身于广阔的语言文字背景中,放在文章的整体之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观。从另外的角度看,字、词、句、段、篇是相互联系的,符合课文教学的系统观和联系观。这样,学生对生字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在操作过程中,如何把文随进去,我们又感到很困惑,上期在操作过程中识字与阅读这二者就没能很好地结合,一堂课有时比较注重识字,而儿歌的韵文美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时一节课书声琅琅,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的识字效果却不太好。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在这方面又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尝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子到词语,利用词卡,指导感情朗读词语,在反复朗读词卡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生字的印象,读词时进入一种情景,把韵文美突显出来。比如在《老树的故事》教学中,当孩子们在提第一个问题时,指导朗读“这么大”让孩子做动作体会,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反复读好“这么大”这个词,使学生加深对生字“这”的印象。在后面每个小节中都有类似的处理,比如:一百岁、谈话、音乐家、礼服、告诉。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运用随文识字策略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厚,学习效率更高。我们试图将随文识字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例《我有一盒彩笔》是北师大版第三册十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是“画”,学习本单元旨在通过朗读想象,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和生活的美好。结合本班实际在这篇文章我们以投放“随文识字”策略为主进行教学,将识字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结合,在随文识字中促进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巩固识字,取得了好的效果。

1、在导课中随文识字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出示“一盒彩笔”的词卡,指导朗读词卡,使学生加深对“盒”字的形象,再引导学生观察“盒”字,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加以识记,课堂上学生也找出了该规律,识记效果好。由于在本课还要求写“盒”,因此让学生在课桌上书空巩固记忆,课后,学生都掌握了“盒”的书写。

2、在初读中随文识字

扎实初读是进一步理解赏析课文的基础,在初读中,我们继续投放随文识字策略。首先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学生认真听,在倾听过程中随文识字。在检查全班齐读课文时,遇到多数同学将“明月”“宝藏”“结满”读得不够准确的地方相机停下来指导,先读词,再放回课文中随文朗读,真正将随文识字落到实处。

3、在精读中随文识字

本文韵律优美,诗歌由两幅画组成,一幅是美丽的今天,一幅是明天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以老师与学生一起画画的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将画画与语言文字的理解相结合,将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在理解想象中指导感情朗读。例教学中让学生画“连绵起伏的远山”时,相机出示“连绵起伏”的词卡,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连绵起伏”的样子,并指导读词,再放回句子中感受,由词到句,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生字“绵”的识记。再让学生画“将中秋明月挂在山尖”时,学生在“挂”时出了错,这时我没有去帮忙,而是让同学帮助,理解“挂”的动作并巩固识记“挂”。在识记“饥荒”时,采用换词法理解识记。其他生字在教学中也类似处理。

(二)目标识字策略

目标识字策略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有既定的目标,在教学中加以重点指导。

1、课外目标识字

学生生源的差距使得一部分孩子识字起步比较早,本学期的生字一些孩子已经全部会认,而一些孩子学前识字比较少,在课堂上识字速度比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目标识字策略加以尝试。也就是每个月初,我就把当月要学习的生字打印出来涂上醒目的颜色将它贴在黑板报或墙上,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字是我们这一个月要认识的生字朋友,你可以提前和他交朋友,经常去和他打打招呼,下课后我们教室后面就经常会围一些孩子在那里认字,会认字的孩子也很乐于当小老师,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有个别孩子最初可能不太感兴趣,可是贴上的字颜色鲜艳,经常刺激她的视觉,加上经常听一些孩子认,应该在他的识字上有一些帮助。

2、课堂目标识字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不认识的字作为认字目标,可以在齐读完课文后和文中的生字朋友打招呼,认识它就大声和他打招呼,不认识就向他招招手,也算打招呼。老师将孩子现在不认识的字标上三角符号,这就使得本节课的识字有了方向,在后面的教学中注重指导孩子不认识的生字。学完课文后又有一个检查的环节,再次和生字朋友打招呼,如果还有少数孩子不认识极个别的字就让小老师再教。目标识字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比较喜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三)趣味识字策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低年级学生认字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持久性弱,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要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对学习汉字保持新鲜感。

一个月以前,在校本教研中我上了一节《小鱼的梦》当时课堂气氛有些沉闷,学生兴趣不浓厚,后半节课甚至有的孩子根本就不听了,如何提高兴趣呢?于是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将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放在了首位,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都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试图在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中增加趣味识字策略。例《雪地里的小画家》在检查学生读生字过程中,运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和生字朋友打招呼,为脚印找主人我试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狗、牙、梅”三个生字的识记。在巩固识字中我利用开火车、为生字找拼音的游戏激发孩子巩固识字的兴趣,扩大参与面。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动作、语言、编谜语、编儿歌等方式巩固识记生字。

低年级学生喜欢活动,教师教学中适时地展开对教学有帮助的活动,就会将原本枯燥的汉字变成学生乐学的伙伴,使他们“乐此不疲”,不仅如此,学生在游戏中认字,使他们摄入再认这个字的很多冗余信息,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多个能激活信息提取(汉字再认)的点,对生字再认起到很大的帮助。

(四)课外识字策略

一直以来,低年级识字教学总是局限在课堂上,局限在教材上。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教学生认字的机会和渠道,如果我们能用好这些课堂之外的资源,那我们的识字教学将会有趣许多,也轻松许多。

1、在课外阅读中识字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生字,特别是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也有所感悟;它还可强化识字方法,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大量阅读不单是识字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积淀更多文学功底,语文素养将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定期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利用微型课和古诗诵读对学生进行指导,拓展识字的渠道。另外还经常让学生讲讲自己在阅读中了解的故事,以及自己的体会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渐渐地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并养成了一些好的阅读习惯。

2、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例如校园中各办公室、功能室等牌匾,校园内的告示牌、橱窗里的宣传标语等都是宝贵的资源,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身边,学生都会有意无意地去注意它,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让其识字。碰到学生时,常把其拉到身边问问:这写着的是什么?在生活中,街道的名称、商店的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广告,也都是识字教学极为宝贵的资源。买衣服,可以认认衣服的拍子;买生活用品时,除了认认商品的名称,还可以看看他的用途,不认识的字主动问家长。试着向父母讲讲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在识字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汉字的习惯,使学生轻松识字。学生认字的巩固问题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生活识字不仅使学生能利用表象记忆,还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学生常常见面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瞥几眼能起到了多次强化的作用,使所认的汉字能顺利地进入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

(五)写字巩固识字策略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实践活动的主体性。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使他们能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不仅可以使他们在校期间能更好地完成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另外,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同时也可以受到美的感染,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有一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将认字与写字分开教学,后来我才发现其实孩子们很喜欢写字,经常有孩子下课围着我问什么时候写字,我就想既然孩子们对写字的兴趣这么浓厚我为什么不将认写相结合呢?可是课堂时间只有这么多,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写字教学?为了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我会问“这课哪个字最难写呀?告诉小组同学,说说难在哪里?”孩子们总会在认真观察了田字格里的生字后,根据各自的认知差异,提出了自认为最难的字。这时仿佛学生成为了老师,他们很快把所学的所有生字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巩固,特别还郑重提出了容易写错的地方。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先自主观察生字特点,再集中写字,同时批改,三管齐下,不仅提高了课堂写字效率,而且孩子们的字写得更好了!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刍议 篇3

很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遗忘速度从快到慢过渡。记忆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指出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因此,识字要双管齐下,即“课内识字”和“课外识字”都要抓。如果我们摆脱传统的重复抄写的方法,充分利用好外界文化资源,识字教学就会轻松许多。

一、巧妙设计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不仅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有重要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的不断熏陶中不断学习成长,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我想:合理,巧妙的运用班级文化布置这一素材,也可以对识字教学的效果有所提高。

1、“大做文章”,诱发学生识字欲望。每当新学期开始,我们总会对班级文化建设“大做文章”,卫生角、学习园地、竞赛角等栏目纷纷出现在学生面前,细心的教师会发现,他们对这些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很多学生指着某个字大喊:“我认识这个字!”他们在自发地进行学习。学生认识最快的,记得最牢的,应该就是教室墙上那些和他们天天见面的汉字。

2、“小小舞台”,增添学生识字乐趣。低年级儿童爱表现。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他们的学习动力就会源源不绝。因此,我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在写字课上书写,激励他们比一比谁最棒,优秀的作品让所有的小朋友欣赏。孩子们各个兴趣十足,书写地非常认真。然后我又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孩子们在课后时间不时来“瞧一瞧”,不知不觉中,这些易错的字成了熟记的字。

3、“学习园地”,巩固学生识字。很多教师在学习园地栏目中编排一些名人名言、古诗词等,而我则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定期更换,如教学完《纸船和风筝》后,我在学习园地中编入了一首包含课文生字词的儿歌:折纸船,放松果。扎风筝,挂草莓。乐坏了松鼠和小熊,抓住幸福不放手。很多课文教学完后,我们都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儿歌,把生字词编入儿歌中,学生对琅琅上口的儿歌总是充满了朗读兴趣,他们在一遍遍的吟诵中,巩固了识字。

我还在语文园地中编排一些学生喜欢的字谜,如:一个老公公穿着衣服太热了,流了三滴汗。(滚)一个王姑娘,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碧)

总之,充分利用班级文化管理,为我们的课外识字教学服务,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巧妙利用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天天学习的地方, 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在校园内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栏,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温馨提示等。我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带领学生去参观校园,认一认这棵小树叫什么?那个牌子又写着什么?慢慢地,学生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和认识,连复杂的字都认识了。我还在班上开展了小组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的角角落落中找寻你认识的字,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多的小组为胜。学生对这一活动非常感兴趣,在校园里睁大了双眼寻觅着。

我们班还开展了“把学校带回家”的活动,让孩子们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这样,很多学生下课后都主动跑到宣传栏、板报等校园文化设施旁认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请教呢!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尤其是认字学习。家庭、街道、商店都是学生的识字环境。识字教学时,重视生活这个大资源,将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巩固。

一年级拼音学习后,我给孩子们分发了一本识字本,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把生活中认识的字记录在本子中。每周评选一次“识字小能手”。这样孩子们在平时上下学时,特别留意路边的广告牌、路标等。不知不觉孩子们不但认识了很多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每周末,我还给学生布置了机动作业:如果周末去超市,将购物小票带回来。周一的时候,我将这些购物小票每四人分发一张,小组合作认认小票上的字,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我发现孩子么最近爱上了绘本,我就引导他们在班级里进行,绘本朗读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在乐趣中巩固识字。

识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点。因此,作为低年级的老师,我们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孩子们热爱语言文字,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小学语文低段写字教学初探 篇4

根据课表、大纲有关写字教学的要求, 下面我说说在低段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细处着手, 定好规矩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关注学生的入门教育是保证学生学好写字的关键步骤。

1. 文具用品的规定。

每当接手新一届一年级新生时, 开学报名时我会将一些入学准备事项清楚、醒目地写在黑板上。

(1) 每天为您的孩子认真准备6支卷好的2H铅笔, 并在铅笔上贴好您孩子的姓名。

(2) 准备好4B橡皮或者白色绘画橡皮一块 (经济实惠型, 而且擦拭干净) 。

(3) 准备好一把简单、透明的尺 (尺是文具, 不是玩具) 。

(4) 准备好2本拼音本, 2本田字格本。

2. 握笔姿势。

小学语文教参上很详细地介绍了怎样握笔的教法, 可以把这一内容简单概括为八个字:“指尖执笔, 掌虚而立”。教学时, 老师可以形象地创编一些写字《五指歌》, 以便于孩子理解、掌握和记忆。如:“拇指食指尖对尖, 中指靠旁边, 剩下两个手指收起来”。

3. 书写姿势。

正确的写字姿势, 不但是写好字的前提, 而且是提高身体素质的一个方面。因此, 从学生入学那一天握笔那一时起, 教师就要严格把好写字姿势这一关。因此, 在学生握笔训练中, 我们就要强调和落实握笔书写姿势要求。

(1) 善意“欺骗”, 明白坐姿不正的危害。因为教学对象是六七岁的孩子, 他们很天真幼稚, 我们可以夸大其词地善意欺骗, 如借用一个佝偻老爷爷或老婆婆的图片, 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背为什么会弯成这样, 正是因为他们小时候没有养成正确的写字、看书的好习惯, 慢慢地骨头就变形了。

(2) 明确要求, 清楚正确坐姿要点。编成顺口溜:头要正, 身要直, 肩要平, 纸放正。手离笔尖一寸远, 眼离纸张一尺远, 身离桌边一拳远。

(3) 反复强调, 规范成习惯。对坐姿和握笔姿势, 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开始写字时, 不求多, 不求快, 要用一些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在接下来的写字过程中, 时时巡视, 时时提醒, 及时发现和纠正, 不断强化和巩固,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师生互动, 落实写字教学

1. 借田格, 摆位子, 学技巧。

(1) 从学写独体字入手。在低段写字入门指导时, 教师应从零开始, 脚踏实地地让学生从认识田字格开始, 借助田字格看清楚每个独体字的笔画在田格中的摆放位置。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好好认识田字格。一上的语文教材里汉字以独体字为多, 在学写独体字的时候, 要让学生以田字格为标准尺度, 找出字的“字眼”笔画, 写的字收放有度, 笔画到位。如:教学一上《识字一〈一去二三里〉》时, 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找准“十”字的横和竖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接着指导横竖两个笔画的写法, 横的起笔和收笔处稍顿, 行笔长而轻快, 形态平直, 稍稍有点左低右高;竖的起笔像个点, 收笔像根尖尖针。

(2) 把握汉字间架结构。学生初学汉字, 教师应该更多地强调字的整体结构。奠定了学写笔画、独体字的良好基础, 接下去学生就该学习合体字了。

写独体字, 把关键笔画写好了, 字就精神了。写合体字, 整个字框架结构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左右结构“柏”的左边的“木”写得紧凑瘦长些, 右边的字可以稍微松一松, 整个字看上去就会更匀称、漂亮。

2. 观示范, 听要领, 养习惯。

在学生下笔练字前, 教师应根据课标中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 教师范写正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 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提。在教学一篇课文后面的生字时, 我一般会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大声唱读出每个生字的笔顺, 并用手指在课桌上自行书空每个生字两遍, 让他们明确、规范地牢记每一个生字的书写笔顺, 在说一说、动一动中真实地了解笔顺。小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能力很强, 会不自觉地向老师学习。在低年级写字教学中, 教师的范写尤为重要,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初描红, 静心气, 再实践。

在学生完成前两个环节之后, 即可引导学生描红临写, 写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 看准田字格, 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 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 写端正, 写整洁。低段语文教材真正考虑到了这一点, 书上在每个黑色例字下面都有红色的描红, 写字本上实体范字后有虚线型描写用字, 教师要用好这一资源, 让它发挥应有的功能。在学生描红时, 教师要让学生静下心来, 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地描红, 学会以描好的字与范字做比较, 自己当小老师。教师还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 字的结构搭配等。

4. 一评议, 二指导, 三督促。

在课堂上, 学生完成写字后, 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宣布:“好了!我写好了!”但写完了, 并不等同于写好了。教师需要再次引导, 点石成金。教师可以选择一两本写字本, 对照例字评议他写得好的地方, 说说怎样还可以写得更好, 评议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成功。也可以通过小组评议, 每个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展示, 供全班学生欣赏, 并说说理由。

5. 得红星, 争奖状, 促写好。

在日常教学中, 对于孩子的写字作业, 我采用等第制和星级双重评定, 还精心制定了奖惩制度。每次作业中, 写字好的小朋友会得到老师发的一颗红五星, 努力得满十颗星就可以换一个红太阳, 再接再厉, 满十个红太阳的小朋友就能收到老师亲手书写的小奖状。有奖自然有罚, 基于低年级的小孩子学习、写字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都很差, 自我约束控制能力不强, 在课堂上和课间, 老师要多加注重并给予奖惩, 如果学生的练字本上出现写错字, 字迹马虎, 作业本邋遢, 橡皮擦改太多等, 我就会在一对一面批后, 先指明写字作业中问题所在, 再惩罚, 让他把得到的红五星还给我, 一般都是扣一颗, 如果扣得太多就会直接打击到他练字的信心, 更会影响他们写字的兴趣, 毕竟每一颗红五星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辛苦练字得来的。这样, 学生之间也会互相比较, 谁得的“五角星”最多, 谁得到了“小奖状”,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认真书写。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感悟 篇5

占风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广大教师的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以及备课模式、教育教学行为整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突破。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觉,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几个“结合”。

一、注重插图的运用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的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这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让学生在读中思考

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学生反复地体会北风和小鱼的对话。再让学生自由争论,你喜欢谁?为什么?你觉得北风怎么样?你想对北风说些什么啊?最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三、重视对学生的说话训练

小学低年级,说话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练习:你得过什么奖?得的是什么奖?你获奖后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是第一名你会怎么样?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必须充满童趣,必须以儿童的方式进行,必须是体验型的。”采访“是个挑战,而被”采访“更是荣幸,对学生来说有兴趣、有表达的欲望,这让学生跃跃欲试,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在不知不觉中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荣誉,应把荣誉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可谓”一石多鸟“。接着让学生再续故事: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一起出来散步。正好看到前面在举行飞行比赛。老蜗牛望了望天上正在飞行的蜻蜓、蜜蜂、蝴蝶......叹了口气,说”......“让学生讨论并思考: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小蜗牛会怎么说?这一环节巧妙地将学生由”画外人“变成”画中人“。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四、为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课堂上,学生扮演小鹰、老鹰,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教师非常满意,表演得淋漓尽致,活

灵活现,维妙维肖。在这种毫无拘谨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从而能充分体验文中角色的内在情感。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一切都在”演“中生成、体验,在”读“中感悟、升华。

五、适时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家》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仿照用”()是()的家“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是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几个方面还有更多,我们教师还应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低段习作教学初探 篇6

我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曾根据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培养孩子写话能力方面进行过尝试和摸索,初有成效。

一、确定主题,从关注孩子生活、情感、情趣入手

在课堂上让孩子们画他们擅长的画,他们饶有兴趣地作完画后,往往急于向自己的同伴、老师介绍自己的“大作”,表达自己内心压抑不住的欣喜。此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笔写自己画了些什么?想把它送给谁?孩子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常闪烁出创新的火花,笔下流淌出美妙的文思之泉。由此看来,我们要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挖掘写话的题材。

二、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任意选择角度去写

让游戏走进课堂,让孩子们走向自由,可以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孩子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表达的冲动、灵感将会一触即发。游戏还能有效刺激孩子们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想,能调动他们的情感去体验,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另外,游戏本身也给孩子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孩子们能随心所欲地进行记录,孩子们写的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欢乐回忆的过程。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仿写,将阅读欣赏与写话结合起来

1.仿写课文短诗、长句。

2.仿写人物、画面、活动等。

3.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既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有大的收获,又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看图写话的创新

看图写话是培养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都曾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我们在做这一类指导时,往往觉得孩子写出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血肉的。其实,细细观察,我们的孩子特别爱看动画片,往往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与自己的伙伴聊起动画片,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如果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那一定会非常精彩。

孩子们的另一大爱好是看漫画。他们能从画面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了解到故事的内容,有时暗暗发笑,有时哀叹声声。如果以此为主题写作,孩子们定会笔下生花。

三、创设情境,记录人物对话

孩子们喜欢玩“过家家”,乐于扮演其中的人物。我们事前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进行表演,由其中人物自己组织语言,进行说话训练,之后,让孩子找到自己最好的伙伴,各自挑选喜欢扮演的角色,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记录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组合起来,形成人物对话片段。这一过程既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又能体现自己的语言特色,还能在此过程中享受到写话的乐趣。比如:教师家访中与家长的交谈、在奶奶带领下去医院看医生的过程、去超市帮妈妈购物与收银员的交流、在外遇上突发事件给家中人打电话……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说话处事有讲究。

四、根据词语编写故事

随意给出几个词语,让孩子们用这些词语创编成一个小故事。这既能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孩子们在愉快的创作中锻炼写话能力。

五、改写童话,续写故事

童话是孩子们的乐园,它能让孩子的想象起飞。在阅读童话的基础上,请孩子们对结局和情节进行改写也是一件让他们快乐的事情。

六、抓住时机,制作卡片,写上片言短语表情意

母亲节来到之际,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制作各式各样的心意卡,写上对妈妈的赞美、问候、感激之词,既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又渗透了亲情教育和人文关怀。

教师节前,教孩子们制作小礼物或写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用不同的语言夸夸每位任课老师,给他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对制作精美、语言独具特色的作品可以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从而激励孩子更加努力习作。

四季的更替、变化也将给孩子带来一份惊喜和欢乐,可以引导孩子以拟人的方式给春姑娘、夏哥哥、秋阿姨、冬婆婆写写信,说说自己想说的话。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摇篮,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们难忘的记忆,引导孩子们及时记录校园趣事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七、大自然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观察大自然,写三句话日记

从一草一木的认识到小虫、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既是孩子们要学习的,又是孩子们极其渴求了解的。把一盆花搬到课堂,从叶子的形状到花的芬芳,从花的名字到最初的产地,从生活的季节到养花的方法,都是学问。在教师介绍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对所知道的知识进行记录。

提倡孩子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每天(或每周)根据变化写几句话日记(周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便没有任何的作业压力,还能有更多的收获。

八、在课堂教学中,多进行同一主题的填空式的写句训练,将课文的教学与写话创新结合起来

例.教学《假如》一诗时,可以这样设计以下练习来进行延伸拓展:

假如我有 ,

我要 ,

让 。

这样的填空设计,既减少了写话的难度,又达到了发展孩子思维、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目的。

如此这般深入生活,精心设计,再加上长期的训练,孩子们的写话能力定会大大提高,而且他们将会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

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篇7

1 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想还比较简单, 观察事物也比较直观, 兴趣也以直观兴趣为主, 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特点, 采取一些直观的事物, 来调动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课堂之初, 可以通过谈话、讲故事、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传统教学中, 一些教师根本不重视课前的导入过程, 直接进入课堂教学的主题,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得不到集中, 教师累了半天学生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 从中可以看出, 课前导入对于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课前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集中精力学习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夏天的夜晚”这一课程教学中, 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 夏天的感觉可能就是比较热, 至于螳螂、蝈蝈、蛐蛐等还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是否是在夏天出现, 所以, 在教学中就不能直接进入主题, 这样就不能很好地突出这一堂课夏天这一主题, 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在教学之初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引导, 如放一些夏天夜晚的声音, 让学生去猜想这些声音, 再深入到这些声音都是在什么季节出现, 从而以夏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来引入正题, 这样就能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想象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2 自主阅读, 扫清障碍

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后, 就应该采取具体的方法、措施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在方法、措施的选择上, 要采取多样化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首先, 就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而言, 所提出的要求不要太高, 但是要保证阅读的正确、流利。达到正确这一要求, 可以鼓励学生多翻查字典, 同学之间互相检查等方法来提高阅读的准确率, 在弄懂字词后,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训练, 多阅读, 达到流利的程度。其次, 在阅读训练方法的选择上, 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 如可以采取接火车式的阅读方法, 还可以采取小组比赛式的阅读方法、齐读方法等。随着信息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 还可以采取多媒体阅读教学方法, 如在学生阅读过程中, 通过多媒体加一些图片、声音等, 来勾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引导阅读, 感悟积累

学生自读后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还较为肤浅, 没有深入到文本的内涵中, 此时就需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引导过程中, 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多抒发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师再进行引导。以“夏天的夜晚”的引导阅读为例, 首先教师通过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到“夏天的夜晚”, 接着过渡 (过渡语可如:小朋友们, 今天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坐着弯弯的月亮去蓝蓝的天上) , 接着提问, 你到了蓝天上, 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能不能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展示幻灯片, 然后引导学生说) 那么, 课文中的小作者又是怎么说的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 (引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读了课文后, 你觉得夏夜的天空是怎么样的?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从这里不难看出, 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 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引导、读说结合起来, 学生会对文章的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其实, 在小学低段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但小学低段中的小组合作阅读着重点要在“读”和“悟”上。所谓读就是要通过小组这一方式来引导学生多读, 而悟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方面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性。

4 结语

小学低段阅读水平的高低, 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 教师要真正把小学低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 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并逐步渗透, 在量的积累后达到质的升华,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泽恒, 付卓如.关于实施数学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一些思考[J].云南教育 (继续教育版) , 2005, (13) :89.

[2]李琼方.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J].新课程, 2012, (03) :96.

浅谈低段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篇8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正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教学领域最热门的口号和实践之一。广大教师也一直在教学中探索和研究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就是要实现学生获取知识的高效率、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效益、学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赋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高效应。“万丈高楼平地起”, 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基, 就根本不可能有高楼的存在。在小学阶段数学的学习中, 低年级数学课就是“数学高楼”的“地基”。要使学生有效地学好数学, 必须从低年级数学抓起。

一、采用多种形式, 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渴望求知学好数学的前提;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是学习效果的保证;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

1.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低年级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 还沉浸在美妙的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每一次上新课时, 我都会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 配上一段音乐, 在愉快的氛围中, 通过一组有启发性的提问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数比较大小”时, 我就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熊的生日, 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了, 一起到森林里给小熊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做公共汽车, 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32, 小山羊的座位号是34。过了一会儿, 小猴司机开着大巴车过来了。小猴司机想考考小牛和小山羊, 于是就对他们说, 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 你看我, 我看你, 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去问问小熊, 可时间又来不及。小朋友, 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预试, 积极性很高, 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这时教师马上加以引导, 学生很快地就学会了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在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知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游戏, 提高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的活动之一,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来说, 把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让孩子们品味快乐、享受学习,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 教学目标常是通过“拍手游戏——数的组成儿歌”完成。每教完一个数的组成以后, 我就说: “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拍手游戏, 好不好?”学生一听说做游戏, 兴趣倍增。我教了拍手游戏的方法后, 他们很快就进入角色, 师生一同做起了拍手游戏。教师: “我拍1”, 学生: “我拍9”, 师生合: “1和9组成10”;“我拍2”, “我拍8”, “2和8组成10”……一直拍到“9和1组成10”为止。游戏时可以两人对拍, 组与组对拍, 学生兴致勃勃, 琅琅上口, 节奏感很强, 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

二、及时给予评价, 激发学习动力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正确把握评价时机, 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 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的同时得到启发, 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1.抓住时机, 调动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正确回答, 奇特想法等进行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可以使学生得到愉悦的体会。如果能抓住某个同学的优点去鞭策其他同学的不足, 同样可以激发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 在课前准备中, 教师只要点名表扬一位同学动手自理能力强, 就会有很多同学马上准备好, 混乱的局面马上改变, 如果把目光盯在某个表现差的学生身上, 实行批评式评价, 其他同学就无动于衷, 认为反正又不是批评我, 那就等着教师一个一个点名吧, 最后结果是产生敌对情绪, 以致影响整节课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提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评价。

2.巧妙引导, 凸显教学效果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出错, 很可能是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 因而教师评价应具有引导和启迪性。

如在一节应用题的练习课上, 其中有一道题的问题是:买6个足球要多少钱?有名学生在答语中写: “买6个足球要48钱”。教师没有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 而是笑着问: “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8岁。”“不, 应该说你今年8大。”“你有多高?”“我身高大约115厘米。”“不, 你身高大约115高。”这时他连忙说: “我明白了, 这道题答语是‘买6个足球要48元’。”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 在幽默的对话中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该怎样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巧妙引导, 延时评价, 给学生留出了自我检查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 凸显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更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 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认真读题的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 低年级学生做题的第一障碍是文字障碍, 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 由于识字不多, 经常会出现不认其字, 或会读其字音不解其字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或家长为其读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小学生的依赖思想, 久而久之会产生惰性, 失去独立读题的能力。所以, 当我们的拼音教学告一段落后, 我们就应把读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千万不能因小学生读题速度慢, 一包到底。要引导他们主动读题, 教会他们找题目中的重点字词, 尝试理解题意, 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2.独立思考的习惯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教学 篇9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从实际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多媒体出示情境图:45个编成号码的彩球,按红、黄、蓝的顺序排列。师:同学们,屏幕上有很多彩球,每个球上都有一个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只要告诉我球的号码,教师马上就能说出它的颜色,信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学生出题,教师回答)师: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地猜出彩球的颜色呢?想知道这里的奥秘吗?学完今天的知识,你也一定有这样的本领。用猜彩球颜色的情境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应了本课的教学内容,轻松自然,直奔主题。而情境留给学生的问题,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求奥秘。

二、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生,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数字5的读写》教学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更有利于教。

如在进行《加减混合》教学时例1的天鹅图。利用课件生动地反映出湖里的天鹅只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过程,并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得出算式后不要急于计算,让学生再对照画面说一说4+3-2表示的含义,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混合算式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对照图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计算顺序先算出4+3的得数7,同时在屏幕上闪动4+3=7,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顺序和第一步计算的得数。

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加以引导,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引导学生去看、去说、去思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站队问题》的教学中,先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座位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从前往后数是第几人?从后往前数是第几人?这些问题每位学生都能准确回答。再问:这一排共有几人?学生稍加思考进行解决。又问:你会列出算式吗?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再观察自己的座位后,学生都能正确列出算式;还要让学生能说出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时间,从小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可以帮助正常地生活,帮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有益处。

如通过学习《小明的一天》,教育学生应当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小学低段数量关系建构的教学策略 篇10

1 着力运算意义的理解

教师应该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加以梳理, 采取一些途径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 从而更好地进行数量关系的教学。

1.1 直观素材中提取运算模型, 支撑数量关系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结合加减法、乘除法运算意义认识的教学逐步渗透每一种基本的数量关系。建立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 抽象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在小学阶段, 加减法的模型建立对学生来说, 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比较容易理解。两个最重要运算意义理解是二年级上册的乘法和二年级下册的除法。

乘法模型的建立是小学阶段最根本的一个模型, 它以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基础, 并为后续建立“路程、速度和时间”“周长、面积和体积”“单价、总价和数量”等重要关系提供模型。

除法意义的理解是难点, 特别是包含除。在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块知识进行教学时, 我们可以用“盘子、棋子”表演平均分 (包含和等分) , 棋子代表各种总量对象, 盘子代表各种份数对象, 玩过家家, 多向反复交流。比如根据算式20÷4=5摆出意义, 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后, 能正确用语言表述“分”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关注“每, 平均, 份”的正确使用, 明确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虽然这种数量关系没有明确出示, 但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就能够解决此类问题, 这为后阶段的学习总数、份数、每份数;速度、时间、路程等关系奠定了基础。如果低年级包含除的操作经验缺乏, 会导致高年级数量关系因没有表象支撑而一片模糊。

1.2 拟题训练中理解运算意义, 辨析数量关系

学生在经历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意义的基础上, 还需要进行一些类似结构的“拟题”训练。有计划地进行拟题训练, 可以加深学生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 帮助学生掌握各类问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一】人教版二下表内除法综合题

根据图1, 请学生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 8+2、8 2、8×2、8÷2

学生的回答是比较精彩的:

生1:8+2表示买1支钢笔和1个毽子一共要多少钱。

生2:8 2表示1支钢笔比1个毽子要贵几元钱。

生3:8×2表示买2支钢笔需要多少钱。

生4:8÷2表示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个毽子的几倍。

生5:8÷2表示买一支钢笔的价钱可以买几个毽子。

……

学生面对不同的实际问题 (主要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 要根据生活经验和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意义的体会, 来确定解决的方法、策略。在上述片段中, 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境图, 条件多, 思维容易受到干扰, 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教学, 学生能主动把实际问题和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有的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 训练学生辨析算式的意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这种拟题, 有助于加深理解数量关系, 保进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结构,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 具象数量关系的呈现

我们必须将数量关系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从“现实情境”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之后, 学生不是首先写算式, 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画图、列表等, 学生在情境中体会数量关系,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动态探索、理解感悟数量关系。

2.1 实践操作, 数量关系亲身体验

动手操作感性材料, 能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 降低学习的难度, 排除思维障碍。因此,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来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 实现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的和谐共舞, 确保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 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步构建数学模型, 是教学数量关系的首选策略。

【片段二】人教版二下平均分 (包含除)

(1) 出示情境:把12块饼干平均分给小朋友, 每人3块,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 学生操作: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把你分的过程再做给同桌看一看。

分完后请用一个手势表示出3个为一份。

(3) 再次操作:每人6块,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讨论交流:你在分饼干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现在你是怎么分的?从3块一份变成6块一份, 每一份的数量不一样了, 可以分到的人数也不一样了, 而饼干的总数量没有变。

(4) 第三次操作:请你用自己喜欢的饼干数量, 平均分给小朋友, 先确定每人的块数, 看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分给同桌看一看。

包含除是个难点, 因此, 起始课教学中, 要十分强化操作体验, 以求建立明晰的表象, 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使算法的构建不仅得到感性材料的支撑, 还得到教师对操作的有效引导与提升。

2.2 画图示意, 数量关系直观展示

画图策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因为直观感知是建立表象的前提, 表象的积累是抽象本质的向导, 抽象本质则是构建模型的关键。画图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从而使学生能从直观感知与数学抽象的深度融合中, 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 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实现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片段三】人教版三上笔算乘法

(1) 呈现情境:一箱苹果有15个, 4箱有多少个?

(2) 先不列算式, 请你在纸上把知道的信息画一画

(3) 学生画图交流:

(4) 你喜欢哪一种画法?为什么?

生1:我喜欢图2, 简单方便, 一眼就知道是在求4个15是多少。

生2:我比较喜欢图3, 因为图中一行有10格, 一箱苹果15个就是一行半, 4箱苹果就是4个15, 有6行, 不用算, 一眼就可以看出一共有60个苹果。

不管哪一种画法, 都是用“每份数×份数=总数”来解决问题的。

在低年级, “每份数、份数、总数”等等这样的数学术语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抽象。以上片段中, 教师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图形, 将数与形得到结合, 从而使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得清晰:把一个单位的物体看成一份, 就是每份数;这个单位的物体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几个, 同样的单位的个数就是份数;每份数乘份数求得总数。我们要帮助孩子借“形”理清数量间的关系, 同时结合算理进行笔算乘法的教学, 可谓一举两得。

3 强化数量关系的抽象

3.1 丰实积累, 形成基本数量关系

小学阶段, 基于现实的问题情境总是鲜活多样的, 具体的数量关系随之纷繁多变, 但运算模型只有加、减、乘和除。让学生从纷繁的情境中抽象出四则运算模型进而成为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 如以除法为例:正确识别数量关系是“总数÷份数=每份数”还是“总数÷每份数=份数”, 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不断抽象概括的过程。类似“路程、时间与速度”“单价、数量与总价”等关系, 也应该在合适的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概括, 不断积累数量关系识别概括和归类的经验。

3.2 反思交流, 检验数量关系

我们认为解题过程中的反思和解题结束后的检验, 应该是数量关系教学执行中的压轴戏,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检验, 一方面是考察问题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数量关系的灵活分析能力和估计能力的培养, 这三种能力是不能通过大量的笔算训练获得的, 它必需在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和对运算的灵活运用后才能得到的。

上一篇:生产质量规范下一篇:漏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