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2024-07-07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精选十篇)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篇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结构、变化等概念的一门的科学。由于其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 在很多同学眼里, 数学总是与复杂的公式、枯燥的推理、做不完的题联系在一起, 何来快乐?那么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爱上数学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有些学生有学好数学的基础和能力, 但缺少数学学习兴趣, 因而数学成绩不好。由此可见, 要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 是一种乐趣。如在上“约数和倍数”的单元复习课时, 我向学生借了一副五子棋, 学生饶有兴致地问我要干什么, 我故意不语, 抓起一把棋子问道:“你们能猜出我手里有几个棋子吗?”学生七嘴八舌兴致勃勃地猜答案, 我适时提醒他们我手里棋子的个数是最小的质数。学生根据“最小的质数是2”这一个知识点, 很快就知道了正确答案。接着我又出示写有“—月—日”的卡片, 作出提示:“这个日期是你们大家每年都要过的节日, 表示月份的数字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表示日期的数字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是几月几日?”这样学生很快就知道了是六月一日, 然后开始了“约数和倍数”的单元复习课。

二、“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

数学并不是“要么枯燥;要么深奥;或者是晦涩的”。其实学数学的过程可以是做游戏的过程, 如魔方、七巧板、对弈取胜……寓教学于游戏中, 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 学生十分欢迎, 兴趣很浓, 教学效果也很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开展开火车、夺红旗、找朋友、放鞭炮等游戏,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又如, 三年级数学课本上有一道题, 给出了足球场地的长和宽, 问:沿着足球场边线跑两圈, 一共跑了多少米?好多学生不知道这道题如何计算。此时完全可以找两名学生沿着教室墙壁跑两圈, 学生一看就能理解, 跑两圈就是跑了场地的两个周长。这样学生通过直观“游戏”很快就能找出答案。这样的数学小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玩中爱上数学,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游戏”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要靠学生自己积极探索, 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数学, 爱上数学。

三、创设主动参与情景, 让学生“做、演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小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 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 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手脑并用, 理解知识, 通过自身的积极实践探索后获得成功, 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 可让让学生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 课堂上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的各个面, 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 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鼓励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更浓, 积极性高, 而且通过亲身动手实践, 理解更透彻, 记忆更牢固。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通过实物演示进行教学, 但不进行操作演示, 学生又很难理解, 此时我们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 利用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从而解决问题。如教学“行程问题”时, 因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我就准备了两辆遥控玩具车, 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 在讲台上操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解决行程问题的方法。

学生常常把课堂作业视为负担, 我们可以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 让学生活学活用, 引导学生将书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帮助他们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例如, 在学习百分数应用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这样的练习拓展所学知识:配制含糖20%的糖水, 你能做到吗?配制好后, 让老师和同学尝一尝。学生一听, 积极性很高, 都跃跃欲试, 果然都配制出了糖水。又如, 在学习了“年、月、日”课后, 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精美的新年历。这样学生在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中, 将书本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不但潜移默化中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 提高了综合素质。

四、激励评价,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肯定, 对于好胜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蹲下来”把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对待, 循循善诱, 充分挖掘学生的优点, 进行激励式的评价。教材中有很多竞赛设计, 如“小动物比赛过河”, 鼓励学生分别扮演书中的小动物, 代替它们进行比赛;还有“用相同的时间, 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比赛后对全部算对的学生给予奖励, 对有进步的学生奖励小红花, 对没有得到红花的学生, 鼓励他们加油, 下次争取好成绩;在“夺红旗”等游戏时, 将做好的小红旗放在黑板前, 谁做得又对又快, 就可以到前面亲手夺取小红旗。这些竞赛小游戏, 给予了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使他们树立了信心, 一次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此外, 我还适当地开展数学竞赛,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这样, 学生便在紧张、刺激、快乐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了成功, 体验到了进取之乐。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个部分, 而带给学生快乐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生快乐思考, 自主学习, 燃起学生心中对数学的喜爱之情, 感受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学习是学生的事, 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不让他们自己学, 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教育的一部分, 让学生积极思考、快乐学习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师是愉快数学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 学生是愉快数学课堂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友爱、合作、竞争的课堂氛围, 学生才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亚美.让探索性学习走进课堂[M].数学教学通讯, 2002 (2) .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3]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4]王学军.快乐数学伴学生成长——新课程教学中"快乐数学"的新尝试[J].科教刊, 2009 (12) .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篇3

随着数学自身的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数学是一种语言,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推进器,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走向生活中,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社会生活的鲜活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新的内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用数学知识较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

一、趣味性可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就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努力探索进取,甚至创造奇迹的地步。

1.紧密配合教材,设置悬念,把数学课讲得生动有趣

教师应恰当地引用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烘托教材,引起学生的思索,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注意集中或者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用小故事来增添课堂趣味

故事具有吸引人的情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学生听完故事后能产生很多联想,并生出很多疑问。恰当的使用故事会对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古印度有一个人发明了一种游戏棋,棋盘共64格,他把这种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玩得十分开心,便下令赏赐献棋人。臣下问献棋人想要什么。献棋人说:“他只需要粮食,要求大王给点粮食便心满意足了。”问他需要多少粮食,他说只要求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格子放两粒米,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米……总之,后面格子里的米都比它前一格增大一倍,把64格都放满了就行。国王一听,满口答应。大臣们也都认为:这点米,算得了什么,便领献棋人去领米。岂料,到后来把所有仓库里的存米都付出了,还是不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1.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和思维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实践也证明,爱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投资,把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矫正学生对数学恐惧心理的突破口。课内多启迪多提问;课外辅之适当的数学讲座,开辟“数学角”,成立兴趣小组,引导他们在数学海洋中遨游,让他们看到数学天地的无限宽广。

2.数学教师的情感要真挚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和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和掌握数学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兴趣呢?因此,从情感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学生所疑,解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常常因为喜欢某教师而去学习该课程。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就得喜欢学生、关心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诱导每一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和每一位学生交往,使学生从内心感到老师的可亲、可近。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他才能教育孩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蹲下身和学生交流和沟通,且多去班级和学生谈谈心,了解学生身边的事,和学生拉拉家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成为朋友,学生一定会喜欢你!

三、成功是学习数学的帮手

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对激发自我发展和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一个学生获得了成功,就得到了积极向上的成功的情感的体验,那么随之产生主动学习内驱力,而个人内驱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外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因此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就是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内因,因为只有内因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依据。所以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例如:有些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解决的是某个在旁人看来并非困难的问题,却因自己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激动大叫起来,“我做对啦!我做对啦!”进而重燃学好数学的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性。

总之,现在的学生需要活动、喜欢活动,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习中有权去设计活动方案,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及活动材料,能够自己控制活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快乐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4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当今,我们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学得主动些,学得快乐些。这就需要教师以趣引路,贴近生活实际,创设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变僵化、呆板的课堂教学为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例如,在五年级第二学期《循环小数》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一星期七天的循环、一年四季的循环、一年十二个月的循环、日出日落的循环等学生熟悉的现象,再迁移到数学中的一些特殊的数字,如:0.666……,1.3181818……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总结,从而很自然地认识了数学中的循环现象,进而认识循环小数。

二、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多媒体不断变化的形、动、声、光、色,创设学生熟悉、喜欢且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分类》时,我设计了动画导入:小熊的文具店开张了,小兔来买尺子,小熊还没找到,小猴就来买铅笔,小熊找半天也找不到,急得满头大汗。小朋友看得津津有味,纷纷说:“小熊的商店太乱了,我们要是帮它整理一下,就能很快找出来了。”一个个动感的画面,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完全融入这个情景中。也可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小学生最爱听故事,在适当时机“插叙”数学童话、数学趣闻、数学史实、数学家故事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把握情感的交流点,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乃是师生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交际过程。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为此,教师应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始终都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授课时,要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目光。请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友好地注视他,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因为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朵小红花,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说得好”“说得很有道理”等赞扬和激励学生的话应常挂在教师嘴边,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让他尝试获得成功的欢乐,从而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创造有利于师生情感沟通的课堂气氛。针对学生不注意分析已知条件,忽略隐含条件而引发出错误的解题思路,结合当今中学生错别字较多的情况,我分析题意后说:“这位同学的思想走到牙路上去了”,故意将“邪”读成“牙”,引起学生哄堂大笑,这既提高了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的重要性,又告诉了学生“重理轻文”的思想要不得。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得栩栩如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篇5

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听、说、做,先培养语感,培养兴趣,然后进入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让知识中获得成功感。我是一位刚教学不久的英语教师,新课改带给了我们老师、学生的角色变化和教与学的益处。在经历培训期间,产生了一些心得感受和反思:

一、尽量创设各种情景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对话。

创设情境,可以提高英语课堂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学生练习听与

二、先复习学过的单词。

小学英语课时较少,小学生容易忘记上一节课的内容,尤其是新学的单词和句子,我就上节课所学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生生问答、小组间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可以有效的复习上节课或以前所学的内容,为新授内容打基础。说的良好机会,达到学生先模仿后学习的目的。

三、坚持用英语上课。

开始时用最简单的短语如Hello, Good morning等在学生听得懂听得熟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如果学生听得不太懂,我用动作、表情或适当的汉语解释说明,使学生能在英语气氛之中学习听与说,同时提高了学生听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了他们运用英语的良好习惯。

四、结合直观教具辅助教学。

准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等是常用的直观教具。如刚开始学字母时,就可让学生用字母卡片进行同桌、分组、找朋友等多种形式的听说训练。学单词、学对话等都可以用卡片进行灵活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图片卡、单词卡、句型卡。有利于师生进行听说训练,而且也能促使学生动脑动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扮演角色,进行会话,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英语是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应用功能,我认为学生会用英语才是关键,所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让他们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所学的内容。这样学生学了英语用了英语,同时

也增强了了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6

一、巧设情境,引兴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教学实践也表

明,在教学中创设竞争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的形式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经常恰当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尽可能地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先用游戏导入,让学生看连加、连减的算式,表演乘公共汽车,学生通过表演活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连加、连减算式的意义和对顺序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引导:“刚才,我们是看式子来表演上车,在实际生活中,汽车到站时,既有人上车,又有人下车,该怎样表演呢?”听到这一问题,学生踊跃发言,争着上台表演。

通过这一表演,学生懂得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混合算式的数学问题,直观地理解了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并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二、让学生自主体验、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自我去体验、去感悟。动手实践是学生体验的主要方式,合作交流是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课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如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物体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感受这些物体,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的本质特征,并利用这些本质特征把这些物体进行区分,让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会对这些物体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也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顺应学生爱玩、爱动、好奇、好胜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如有50名同学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准备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最省钱?学生们通过讨论、计算,得出了多种解法:10€?=90(元)、10€?+8€?=88(元)、10€?+8€?=86(元)、10€?+8€?=92(元)等,并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

四、分层教学、交流合作,和谐共生、共享快乐

由于学生的基础及个性品质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对于相同的新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接受方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练习来强化训练。一般可由基本题、发展题和思考题来体现。基本题要求全班学生都应掌握,发展题要求中等以上学生掌握,思考题只要求优等生练习、掌握。实践证明,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巩固题,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求几倍多(少)几的应用题”后,教师先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下面两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①果园里有橘子树150棵,柑树比橘子树的3倍多20棵,柑树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橘子树150棵,柑树比橘子树3倍少20棵,柑树有多少棵?并要求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或同桌同学讨论这两题用线段图表示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使全班同学达到了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解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解答下面两题:①果园里有橘子树150棵,柑树比橘子树3倍少20棵,两种果树共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橘子树160棵,比柑树的3倍少20棵,柑树有多少棵?做到下保底,上不封顶,注意从不同层次让学生去说理、演算、讨论、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美丽的图画等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多媒体的运用便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教学信息,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生活中的购物、乘车购票、存钱的场景图,引入新课,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了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用大屏幕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最后进行简单换算。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篇7

面对新时代新需求, 我们回顾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不难发现其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 决定着学生们能够吸收到多少的知识. 如果想要成功实施素质教学, 首先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开始入手,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学习应该是非常快乐的. 只有建立在快乐之上的东西才能被大家喜闻乐见, 被大家所接受, 且永不过期.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们的意愿, 让学生们体验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对小学数学课堂快乐教学的展开进行讨论

(一) 转变学习观念

传统的学习观念里, 一味的接受老师的教育是长期学生生涯下, 所有老师的通病, 渐渐的所有的学生都失去的主体意识, 面对一些抉择更是不知所措. 在这样的学习观念下成长的学生, 越来越有依赖性, 在这样条件下学习, 试问有那名学生会感觉到快乐呢? 数学学科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枯燥的学科, 再被大量的难题积压之下, 同学们开始逐渐对学习这门学科失去信心以及耐心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所以我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 将传统的求知欲望转变为新世纪的探索欲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同学们从苦海中脱离出来, 快乐的学习.

(二)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辅导, 找寻到他们的兴趣作为切入点

数学是一门非常具有特色的学科, 它不仅仅能增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性格, 包括自尊, 自强, 自信, 等等.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 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终结, 找到能够激发他们感兴趣的动机.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们自觉的集中注意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来.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 提出问题, 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在失败中总结, 在成功中分享, 那种从体验中获得的知识, 最容易被接受, 运用适当的数学教学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好奇心将会是他们发展思维的重要依托.

(三)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开发的进行教学

对于数学这种相对枯燥的学科, 老师可以采用分小组的方式, 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展开交流, 不断的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尽可能的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 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展开一系列的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习乘法表的时候, 为了不断的巩固同学们的乘法表口诀, 可以开展小商店的游戏活动, 让一部分同学扮演商店老板出售商品, 其他同学去商店购买商品, 在购买的过程中, 就势必要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这样的游戏, 不但解决了背诵乘法表的枯燥性, 又能在欢乐中巩固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二、让每一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能否全面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完全取决于老师的主导作用能否出色发挥, 因此, 在进行课堂知识教育的时候, 老师们所提供的问题情境一定要注意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要有一定的难度, 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拥有成功的机会.例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上, 老师们可以请同学到讲台上来绘画出自己所喜爱的图形, 并且认可每一名同学所绘画出来的图像. 我们要习惯性的经常去鼓励他们, 大胆的展示自己, 他们绘画出来的图形也能被大家所喜爱, 这种成功的喜悦, 会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有效评价, 感受快乐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每一位老师都需要进行的工作, 且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要总是抓住学生们的缺点不放, 数学老师不要总是抱怨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混乱, 而是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适时的对他们进行表扬, 只有这样不断的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肯定, 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尤其是小学生, 很容易将老师们所说的话放在心上, 这个时候老师一旦采取多鼓励, 少批评, 循循善诱的教学手段, 很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及喜爱, “你很棒! ”“你的想法很有创意! ”这样的鼓励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不难, 却可能改变一名学生的一生.

四、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索

探索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探索需要依附着一些我们已了解的知识, 却不是简单的模仿, 这种过程是未知领域前进道路上的指示灯. 学生们在进行探索之前,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等方式来了解和观察他们所要探索的目标, 分析和思考可能性, 在经由集体研究得出结论, 有准备的仗往往打的事半功倍. 自主探究, 利用已学知识来发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我相信很容易就会让全体同学都沉浸在喜悦中, 尽情的挥展所能, 不同的学生将会得到不同的进步.

结语

每一位小学教师, 尤其是数学教师, 传授给学生们知识之前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所以老师都应该多站在学生们的角度来看待教学, 枯燥的学习只会让他们越陷越深, 快乐的学习, 开放性的传授知识, 让学习有了积极性, 这门学科自然也就能够学好了. 作为数学老师, 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们进行各种探索, 给他们展现个性化提供舞台, 并使得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展现出它应有的活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典型的素质教育方式, 小学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学中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想要让孩子们主动的去接受学习, 过程快乐是最为关键的, 只有使学习变得非常快乐, 才可能改变我们, 让我们了解学习的真正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就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快乐教学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希望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展开探索.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快乐

参考文献

[1]林坤华, 王起琳.《福建教育》,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转变, 快乐学习, 快乐吸收.2002年第08A期.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篇8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 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 就骄傲起来, 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 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 圆圆的眼睛里流出了眼泪。看到9这样欺负0, 1很不高兴。他牵着0的手走过来对9说:“你看, 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吃惊。那么1说的话到底对不对呢?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老师也不用担心学生一上课就走神。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二、精心设计新知教学调动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激活学生的思维。“爱动”是孩子的天性, 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 使其在操作中, 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 体验到参与的快乐, 思考的乐趣。例如, 在教学分与合时, 我让学生自己用小棒分, 请他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 看谁的分法多。学生们十分开心, 马上动手分摆, 有的还边摆别念叨:一边分3根, 一边分1根, 两边各分2根。欢快有趣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建立起了有关分与合的表象, 通过仔细的观察, 积极的思考, 得出每个数字的分成与组合。这样,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 促进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主动发展。

其次, 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多进行自我尝试。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 新知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扩展。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 尝试解决新问题, 通过自己正确的推理、判断、概括,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巧设练习使学生能活用知识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在练习中, 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 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 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 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 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 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 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 篇9

一、引导学生观察, 在生活中“快乐学习”

想要学生“快乐学习”, 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之中处处都是数学,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无处不在。所以, 我们要尝试和学生共同去寻觅日常生活之中的数学知识。例如, 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列综合式解答时, 我们可以把扑克游戏引进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玩“24点”游戏, 让他们回家和父母比试比试, 争取能赢过父母。这样的教学安排, 学生兴趣十足, 自觉地就把加减乘除运用到了“24点”的游戏计算之中。开始阶段, 少部分学生计算稍显吃力, 一部分学生的计算则非常的快, 这时, 我把不同学生的不同计算过程列举出来, 带领学生一起观察, 寻找快速计算的规律, 孩子们经过思考、讨论, 逐渐掌握了计算的的规律, 在后面的“24点”计算中, 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变快, 为了巩固知识, 我让学生将计算的过程用四则算式写出来。在利用计算“24点”游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非常强, 一小部分不能够很快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 主动请教同学, 询问如何加小括号, 为什么加小括号?学生在游戏的驱动下, 通过自身的努力, 逐步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在玩耍中学习数学, 学生就会带着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会使用数字去表达他们的思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许多,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找到切入点, 用心去观察生活, 就能带领学生找到“快乐学习”的源泉, 在生活中“快乐学习”。

二、关注学生童真, 在嬉笑中“快乐学习”

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时, 孩子们的个性将完全得到释放, 我们可以借助他们的纯真和童趣展开教学, 而不可抹杀学生的天性。例如, 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 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一般为: (a+b) ×c=a×c+b×c。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加强理解、快速记忆, 我不强求学生使用教材上的统一公式, 而是让他们用喜欢的形式和方式去表示。有的学生用特殊的图形表示: (△+◇) פ=△פ+◇פ;有的学生用汉字表示: (上+下) ×中=上×中+下×中。这时, 我再对学生进一步强调乘法分配律使用的注意事项:必须要用括号中的两个加数分别去乘以括号外面的数, 不可遗漏, 括号中间是加号的后面就是加号, 括号中间是减号的后面就是减号。因为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 所以, 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没有出现错误。这样的教学活动, 既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又践行了新课标的要求。当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时, 他们就会主动地进行思考、参与体验, 他们的情感将会很丰富、情绪不断变化、语言动作充满灵性。这样的学习活动, 无疑是最投入、最有效、最积极的。

三、引导学生思考, 在释义中“快乐学习”

充满快乐的课堂, 学生才能乐于学习, 快乐是学生不断学习的内驱力。快乐课堂可以诱使学生主动探究、不断感知、积极互动, 在这样的情境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和谐交融, 学生将“乐于学习”、“巧于思考”。他们将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待事物, 分析思考, 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本上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 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敢于和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例如, 教学“坐船”问题时, 可出题:60人去划船。大船坐8人, 租金30元。小船坐6人, 租金20元。怎样租船最划算?在出示这一题前, 我结合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 用春游导入教学, 然后,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尝试解答, 并将学生的解答方式出示到黑板上。解答一:60÷8≈8 (艘) , 8×30=240 (元) ;解答二:60÷6=10 (艘) , 10×20=200 (元) ;解答三:60÷8=7 (艘) ……4 (人) , 7×30+20=230 (元) ;解答四:60=48+12, 48÷8=6 (艘) , 12÷6=2 (艘) , 6×30+2×20=220 (元) 。然后, 我让学生进行比较, 哪一种乘船的方式最省钱, 然后对照自己的解答, 找出自己有没有出错, 错在那里, 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的空间。当学生找到自己错误所在, 分析出了自己出错的原因, 他们也就弄明白了这道题的解答技巧。将学习活动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 学生就能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共鸣, 在释疑中收获快乐、获取真知, 这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和谐的、融洽的, 这样的课堂学习是快乐的。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篇10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地学习

小学生年龄尚小, 注意力不能够持续保持, 容易在教学中转移、分神, 而小学生都喜欢玩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在游戏中小学生可以保持浓厚的兴趣。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有趣的游戏, 寓教学于游戏中,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例如, 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 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 伴随着“找呀找呀, 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 相互找朋友, 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 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 “2”和“7”是一组好朋友, “3”和“6”是一组好朋友。游戏教学, 靠得不是教师的教, 而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是一个课堂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学习, 这样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 学生不知不觉就将知识和技能学会了。

这样自由的数学课堂, 难怪他们这么喜欢上数学课。课后, 我布置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合作以口算卡当学具, 在本上进行口算练习, 每天只要求做一页, 但班上许多学生做了三页、四页, 最多的做了六页, 常常让老师大为吃惊。以往总有听老师说某某学生总不自觉完成作业, 而现在, 我们的学生在没有强迫, 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 不但及时完成作业, 而且还自觉完成额外的作业。导致这样转变发生的原因就是我将游戏引入了课堂, 将数学教材中枯燥、抽象的知识信息通过游戏变得形象生动,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都喜欢上了数学课, 在课堂上快乐地学习。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地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 最后应用于生活。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在课堂中设置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生都喜欢故事。根据这一点, 我在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编成一个个故事,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 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 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 可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 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 2像鸭子, 3像耳朵, 4像小旗, 5像钩子, 6像口哨, 7像银锄, 8像葫芦, 9像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 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 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相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 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 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是很容易。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实际, 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 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觉器官,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如口算、乘法口诀等口答类题目。另外, 教师还应努力拓展学生的眼界, 促使学生主动的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数学问题, 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里设立“生活数学栏”, 展示学生采集的生活数学题。总之, 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 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竞赛中紧张积极地学习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态, 都喜欢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因此, 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开展如“口算擂台”“比一比”等竞赛活动, 使学生在比赛中学到知识, 增长能力。

四、激励评价, 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 我把学生当做平等的朋友来对待, 热情关心、循循善诱, 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 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你们听, 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 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 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的语言可以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意识中形成对学习目标的追求。这样, 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浓厚的, 态度是主动的, 而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回答不出问题时, 我就鼓励他们。例如对他们说:“好好想一想, 你会成功的。”如遇到沉默寡言、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 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可以先试着回答一下, 老师和同学都很期待你的回答。”这些话语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 从而情绪高涨, 奋发学习。

五、建立师生情, 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 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 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 做学生“老师化”的朋友。课堂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亲近学生, 了解学生, 这样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了, 学生真正喜爱数学教师了, 自然就喜欢上数学课了, 这种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不可估量的。

上一篇:工业企业内部控制下一篇:创新能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