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补充

2024-07-29

课外补充(精选五篇)

课外补充 篇1

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丰富业余。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培养学生的语感。广泛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无意记忆大量的词汇, 在整体理解的过程中领会文本,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外阅读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激发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 学生便会更加热爱书籍, 热爱学习, 热爱文化。多阅读, 勤阅读, 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 拓宽了视野。

另外, 课外阅读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增强理解分析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学习是为了使用, 而课外书籍正是课堂知识的运用。在课外阅读中, 学生在陌生的文本中看到熟悉的词句, 了解它们在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使用方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知识, 在学生利用课内知识分析理解新文本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理解分析的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课外阅读以报刊书籍为主, 英语手抄报、英语故事、英文歌曲等都是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很多学校都有创办手抄报的特色活动, 无论是以英文为主的英语报还是包含英语版块的班级小报, 学生在查找资料和设计内容的过程中都能掌握很多课外的英语知识。我所任教的小学就有班级小报的特色活动, 根据我的观察, 学生确实在编排、设计、查阅班级小报中获得了很多英语知识!

英语故事、短剧、英文歌曲, 这些颇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方式不仅有益于学生学会用英文交际、在正确的情境中运用英文, 更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让学生在游戏娱乐中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课外阅读有益于增加语言的输入量和储备量。小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输入和丰富的语言储备, 才能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出能力。因此, 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外, 还应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英文报刊最大的特点是语言地道, 时代感强。我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英文报刊有很多, 报刊中有国内外一周要闻和时事论坛, 有热点讨论、校园生活、美文赏析、语言学习疑难解答, 还有影视娱乐、时尚和体育新闻等, 其内容丰富多彩,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在阅读报刊的过程中巩固课内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还能拓宽知识面, 接触新鲜的词汇和地道的表达。

阅读英文报刊是在真实语境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是语言习得的捷径。英文报刊题材的广泛性满足了学生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 因而较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以报刊为基础的活动和任务也给我们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语言训练,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促进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教师, 我们有必要指导小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课外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新重点。其中, 精读当然很重要, 但是泛读训练却更能扩展学生的英语背景知识、加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

在日常上课中, 教师通常会以课文的形式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结构根据文章体裁、题材及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形式, 主要着眼于对文章的细节理解。例如可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总结大意、回答问题、判断正误, 或者翻译句子、解释句子、翻译短语, 等等。泛读是指整体理解文本, 大致了解文章或故事的主要内容。报刊阅读的目的是让我们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培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报刊作为阅读教学的辅助材料, 学生们不可能精读全部文章, 因此这就要求小学生大致理解文章内容。由于报刊的文章都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语言地道、题材鲜活多样、版面生动活泼等众多的优势, 所以学生在泛读过程中提高了对它们的阅读兴趣, 因而培养了语感, 拓宽了知识面。同时, 这种泛读的过程是记忆单词的过程, 也是扩大和巩固词汇量的最好方法。

除了泛读, 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品读。品读即品味性阅读、欣赏性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字、词、句子、段落、语篇到文章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细细地品味, 体会英语表达的多样性, 享受英语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然后, 学生阅读文章, 读完后根据理解完成练习。

小学生大多喜欢自主阅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和完善。学生要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可以要求学生以Daily report的形式及时向教师呈现课外阅读的情况, 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课外阅读英文报刊的良好习惯, 促使自己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补充课外名句 篇2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教学相长》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6、去民者所恶,补民之所不足。《国语·勾践灭吴》

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8、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论语·子罕》

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14、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15、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苑·炳烛而学》

16、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盖其恶。王充《论衡》

17、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王充《论衡》

1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19、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20、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典论》

21、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刘义庆《世说新语》

2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

2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24、一人之智,不如众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众目之明。马总《意林》

2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其二》

26、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柏庐·朱子家训》

2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2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29、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30、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课外补充 篇3

关键词:扩大;衔接;真实性;科学性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作为其三维目标之一。依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适度补充课外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应付考试,要求学生课堂上照本宣科,死记硬背,使得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只剩下干巴巴的一些时间、数字、人物、事件和名称;也有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用大量的时间来讲述课外知识,甚至会讲到一些野史,从而让历史课成了真正的“故事课”。结果,不仅脱离了主题,更会影响教学任务。前者只是走马观花,后者则有哗众取宠之嫌。

因此本人认为,补充课外知识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要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

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发生的历史事件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认识历史,运用历史知识来观察、分析、解决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传授思路。因此,在教学中要有选择地补充一些课外知识。

二、帮助学生消除盲点和疑问,使其学到的知识能前后衔接

在教材中有的事件写的不够详细,甚至前后联系不上,造成学生认识上的误解和疑问。在这时候,老师就必须要把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给学生讲清楚。例如讲到“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这个事件,这两个国家什么时候诞生的?为什么要统一?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其穿针引线的作用了。简单介绍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凡尔登三分帝国状况,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德、意分裂的原因和统一的必要性。又如中国清末《戊戌变法》中的“公车上书”事件。那么什么是“公车上书”?为什么有如此重大的意义?这就需要介绍“公车上书”名称的由来,以及发生时的背景和结果,使学生能够了解这一事件的全貌,从而理解其伟大意义。

三、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历史课是一门科学。因此,在补充课外知识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不管“历史故事”讲得再曲折动听,但是它所依据的材料必须是反映历史真实性的可靠材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概念。相反,如果以道听途说,甚至以某些历史小说为材料,那么就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原则,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观念,得出错误的历史结论。

总之,在历史课教学与课外知识的衔接上,不能照本宣科一带而过,也不能不着边际的瞎说,而是应该依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做一些补充,并且要保证所补充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学习历史课。

参考文献:

[1]何普满.浅谈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学周刊:C,2011-12.

[2]闫龙.浅谈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运用.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3).

课外补充 篇4

当前,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意识到小学生课外补充阅读的重要性, 并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各类课外补充阅读丛书也如雨后繁花, 争奇斗艳。

本学期开学初, 笔者在班级中展开了相关调查后了解到, 孩子们手头的课外书除作家专著外, 就课外补充阅读的丛书而言, 就有六七种。其中除《开明国语课本》 (上) (下) 为老课本之外, 其余均是近些年编著出版的丛书。那么这些课外补充阅读丛书的适读性如何?孩子们又是否真正喜欢呢?我们分别选各类丛书中的一部分, 利用两周时间, 在班上进行了集体阅读, 阅读之后, 再对孩子们进行问卷调查:在这些课外补充阅读的丛书中, 若是只选一种, 你最喜欢哪一种?

问卷结果出乎笔者的意料:文字最简洁、图画浅显生动的《开明国语课本》以极高的票数跃居“最受欢迎课外补充阅读丛书”榜首, 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繁华争奇, 孩子们却偏偏喜欢《开明国语课本》。

二、探讨:儿童审美, 为何就是你?

为什么孩子们最喜欢《开明国语课本》呢?这一现象值得深思与探讨。

我又利用时间, 请孩子们写下对这些课外书的评价。细细阅读孩子们的评价, 不难看出他们的阅读期待与阅读偏好。《开明国语课本》之所以大受他们的欢迎, 不仅仅在于此书的作者是叶圣陶与丰子恺两位大家, 还与儿童审美密切相关。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曾对“儿童审美”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 得出了“儿童艺术品知觉发展阶段论”。他认为, 小学孩子接纳审美形态的范围开始扩大。到了小学高年级, 儿童已经能够接纳优美形态、丑感形态、悲剧形态、喜剧形态。他同时指出, 除了优美形态外,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其他审美形态的领悟还非常肤浅。也就是说, 小学高年级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还在持续发展, 审美感知的敏感性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抽象的、浪漫的、荒诞的、幽默的和崇高的艺术品还缺乏敏感性或鉴赏能力。故, 加德纳将此时期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命名为“前艺术审美阶段”。

儿童的这一审美倾向反映在课外补充阅读丛书的选择上, 就表现为:对于“高、深、艰”的读物接受有点困难, 哪怕在成人眼中, 那是经典, 那是非常有价值的;儿童更乐意接受新奇有趣、浅显易懂的课外补充阅读丛书。

因此,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 为何偏偏是《开明国语课本》最受孩子们喜爱了。

三、尝试:各美其美, 童心创造美

课外阅读的效果, 与儿童是否融入密切相关。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基于儿童的审美, 顺应儿童自身的期待视角的课外阅读, 才是直指儿童本性和语文本质的有效阅读。在孩子眼里, 老师、家长“强加式”的推荐书目, 有着强烈的高高在上的意味。但是这些书并没有使孩子产生亲近文字的欲望, 形成积极的阅读心态。

周益民老师曾说, 儿童阅读应该是“儿童本位的阅读”, 是“回归童心的阅读”。那么, “儿童本位”“回归童心”是不是就不需要成人的引领呢?显然不是。

对课外补充阅读丛书喜好的调查, 让笔者意识到为孩子推荐课外补充阅读丛书绝不是简单的事。从儿童审美的角度去思考, 才能够让我们的阅读指导行为更有效, 才能使阅读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力量。

在新课标中, 审美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那我们何不将儿童阅读的自主权、决定权交还儿童呢?

笔者决定在本班学生中开展尝试, 基于儿童立场来选编我们自己的课外补充阅读班级自选读本。其步骤有四:

1.寻找美, 大量阅读构经脉

我们着重花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两本《开明国语课本》, 总结出此书的特点:此书活泼有趣, 语言虽简洁, 但让人回味。图画与文字有机配合, 新颖生动。

接着, 我趁热打铁, 号召学生也来试编一本课外补充阅读读本, 他们一下子热情高涨。于是我们设立课外补充阅读读本编写小组, 一个小组成立一个小小工作室, 选择主题, 编写一个单元。主题可参考老师给出的选题, 也可以自主选题。但每一小组不得重复。

一下子, 大家都忙活开了。大家大量阅读, 搜集与本主题相关的文章或名著节选。还有组长悄悄告诉老师小组编选的主题是什么, 编写风格是什么, 请教这样做行不行。

在大量阅读寻找美的过程中, 孩子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阅读遂成为自觉的、发自内心的行为。孩子们的大量阅读也为编写班级自选读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欣赏美, 挑选文本筑血肉

一个月过去了, 大家将搜集到的文章在编写小组中交流。在编写组长的组织下, 经过一轮又一轮认真的筛选, 小组成员们最终确定了某一主题下的四至五篇文章。

比如, 第一小组的主题是“走, 我们一起去旅游”, 选文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岳飞的《池州翠微亭》、巴金的《鸟的天堂》、冯骥才《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难能可贵的是, 还入选了本班同学洪铭蔚的一篇文章《游西湖》。

还有一小组选择的主题是“在四季中歌唱”, 选文为朱自清的《春》、歌曲《宁夏》的歌词、老舍《济南的冬天》, 也同样入选了本班同学吉书畅的一首小诗《秋叶飘飘》。

这样的选文更接地气, 与专家学者相比也不遑多让。从中可见孩子们可贵的童心与阅读欣赏美的能力。

3.感悟美, 适当评点强骨骼

专家可以为自己选编的文章写导读, 或就文字进行评点。我们的小小编委们也同样可以“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在“女孩子天生就可爱”这一单元里, 孩子们选择了《长袜子皮皮》中“这就来烤饼!这就来做饼!这就来煎饼!”的一段文字。王礼同学为《长袜子皮皮》写的导读是:“谁说女孩子娇气而懦弱?皮皮可不是!她生性豪迈。她的生活呢, 有点奇怪。一个人住在一栋房子里, 生活完全自理, 富得像一位财神, 壮得像一匹马。她不去学校上学, 不懂装懂, 与警察开玩笑, 戏弄小偷, 还花钱买一大堆糖果, 分发给所有的孩子。但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颗英勇而善良的心。”

如此一来, 我们的班级自选读本一下子内容丰满, 骨骼强健。在赏析与评点过程中, 孩子们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文字之美。

4.创造美, 绘制插图美容颜

《开明国语课本》中,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与叶圣陶先生的文字相得益彰。我们虽不具备丰先生那样的绘画功力, 整册读本也拟以文字为主, 但小小绘画家们也不甘寂寞, 有选择地为文本绘制插图。这些插图充满想象力, 富有童真童趣。虽然, 大多数插图还比较稚嫩, 但在创造美的过程中, 孩子们尽力使我们的读本更赏心悦目, 也对文字有了更深的领悟。

四、回味:美美与共, 儿童是最美

手捧油墨香味的班级自选读本, 再次回味这一过程, 让笔者心生欢喜的同时, 也感受到了阅读之美, 儿童之美。

1.美在动心

与开学初, 不少孩子不情不愿、懒懒散散地拿起课外补充阅读丛书看不同, 在编选读本的过程中, 班级阅读蔚然成风, 孩子们对阅读悄然动心。

确定主题、大量阅读的过程其实是给学生自己接触文本的机会, 从审美意义上说, 是为儿童创造审美的时间和空间。

2.美在用心

为了选到精彩的文章, 不少孩子翻阅了一本又一本相关书籍, 最终选出的几篇文章可谓是“大浪淘沙”。其情感不可谓不真, 其用心不可谓不深。

儿童审美和成人审美有很大的区别, 儿童的审美更像是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有所体验和领悟。从表面上看, 编选课外补充读本是一场游戏, 但在阅读实践的游戏背后, 实质上是孩子们的一种珍贵的审美体验。

3.美在精心

选文之后的导读、点评与绘制插图, 让我们见识了孩子们的文字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 更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敬业与精心。对孩子们来说, 审美的过程需要表达, 表达自己对于美的感受、理解, 表达自己对于美的创造。孩子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与文本对话, 与小伙伴对话, 与老师对话, 甚至与自己对话, 这些都是重要的审美活动。在一次又一次对话之中, 儿童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加强, 审美愉悦不断积累, 审美的过程就随着阅读过程不断展开。

4.美在会心

在编写读本的过程中, 生生之间的合作, 拥有了默契与会心;孩子与老师之间, 也拥有了许多会心瞬间与美好回忆。更毋庸置疑的是, 阅读成为大家会心的行为。

那些原本让孩子觉得“高高在上”的书籍不再面目可怖, 孩子反而乐意去翻阅。他们开始体会到专家编书的不易, 也开始愿意潜下心来阅读, 满足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 并能从中收获乐趣, 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审美能力。

课外补充 篇5

发布时间:2012-7-20 浏览人数:173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放假啦,如何在假期继续进行有效学习?这是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北京四中英语(论坛)教研组组长、北京四中网校主讲教师方芳老师就这一话题,接受了人民网教育频道的采访,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学习方法与技巧。

利用暑期补充课外知识

课本知识只是大家学习知识的一小部分,以英语学科为例,课本的英语字数高中三年可能是20万字,但是需要同学们达到的阅读量是60万字,也就是说,高考(微博)之前要达到60万字才能从容的应付高考,其中2/3的材料来自课外。

很多学生有一个误区,通过上辅导班,可以提前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开学以后,到了课堂上,就能有短暂的优越感。在北京四中的初中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30多人的班级,1/2学过音标。当老师再教授音标时,学过的同学不爱学,没学过的同学因为那些人会了的人的表现而不耐烦,挫伤了他们学习的自信,所以他们也不爱学。建议同学们如果想在暑假里去预习,不妨从大的知识块里做一些学科边缘的拓展。

例如语文,可以看一些名著、一些文学作品。英语也是这样,可以多背一些单词,看些英文的报纸、杂志,哪怕看一本英文的小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学习中的技巧与方法

第一,重视课堂,包括我们课堂中所有的环节,在一个教室里如果大家课堂效率非常高,就不可能第一名跟最后一名某一个学科相差太多。

第二,制定计划,不仅包括寒暑假的计划,也包括开学计划。除了做作业以外,同学们可以计划每天再做三件事,可以提前在晚上想好明天的计划,明天要做哪三件事。第二天做一件事画一个勾,这样每天都有成就感。

第三,留意观察。在街边、商店等等公共场合,英文非常多,所以大家要做一个用心的学生。有一个语言学家说,如果你永远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你对于语言就会有比较高的精确度。

第四,挑战遗忘。我们有很多种的方法来挑战,比如就单词来讲,我们可能用卡片记忆、联想记忆、情景记忆等等,选择一个适合你的。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课外补充】相关文章:

课外古诗词补充07-08

小学生课外古诗补充09-02

九上·课外10首古诗词补充04-10

补充作业07-31

补充通知06-03

时政(补充)06-24

总结补充08-29

补充实践05-12

资本补充06-04

补充资料06-17

上一篇:Neuman系统模式下一篇:拓展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