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课教学

2024-07-16

高校舞蹈课教学(精选十篇)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1

1、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通过借助于平时各高校的交流机会, 以及网络的发达, 我对于各大学校的体育舞蹈的学习者进行调查发现, 在那些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学校中有很多的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在学习中仅仅是学习了具体的舞蹈动作和步伐而已;大部分的学生在了解了艺术表现力之后认可在教学中增加对于艺术表现力的教学, 而且知道艺术表现力对于最后舞蹈的整体效果有着很好地加分作用。

2、影响到高校的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教学的原因

2.1、 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教授技巧 , 忽 略了艺术表现力的教 学

在目前的很多高校的教学中发现, 大部分的高校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 所以在具体地对待教学的过程中, 本身的态度就是不端正的, 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也是仅仅关注于学生的体育舞蹈技巧的提高, 对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则完全没有投入精力。这方面的原因是造成高校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问题的主要原因,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于学生的行为也具有很明显大导向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不关注也就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价值导向, 一味的以为体育舞蹈的学习仅仅是在于技巧的学习而已。

2.2、学校的教学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于目前的高校课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高校的舞蹈课程中主要还是以具体的技巧的培训为主, 对于艺术的表现力方面的教学十分缺乏。这是一种很广泛的存在的一种现实情况, 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教学的设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也是规范化的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 教学的设置也是教学活动的计划性体现。在教学中, 要想实现必要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事先设置好教学的目的, 只有这个指导性的方向确定了之后, 才能够使得教学的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目前的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设置中主要还是关注在具体的舞蹈技巧的训练, 这样的指导思想也就必然使得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力被忽视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是高校体育舞蹈课程艺术表现力没有受到重视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学校的教学理念落后 , 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关注单个的人的价值取向, 这个变化在教育部的新课程的改革之后, 日益的明显, 特别是在现在的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高校的教学一直都是综合性的性质的, 但是我国现在的高校教育也并非是完全的素质教育, 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所缺乏的提问精神也是学生自我意识觉醒的主要来源。目前的高校舞蹈教学中也缺乏对于学生主体的尊重, 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也就使得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领悟到舞蹈的精髓所在, 而且, 当今的社会, 需要的人才是能够表达自身情感的素质型人才, 真正的艺术家, 也必然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的人。所以, 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要实现持续的发展, 必须掌握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如果, 高校已经完全把学生当做是教学的中心和主体的话, 那么, 高校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当中, 就会时刻以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为主, 一切活动都会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展开。

2.4、学生群体缺乏对于艺术表现力的认识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发现, 虽然降低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来源的,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学生本身, 学生个体本身对于艺术表现力也都是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的, 很多的学生对于艺术是没有正确的素养的, 在进入艺术的领域中, 有可能遇到的启蒙老师也都缺乏对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 所以他们也不可能会有正确的艺术表现鉴赏能力的。这样一来要求他们在舞蹈中通过动作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也是过高的要求。 这个因素也是降低高校体育舞蹈课艺术表现的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要提高其艺术表现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将这个原因考虑到。

3、对于完善高校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的措施

3.1、提高教师群体对于艺术表现力的认识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角色, 而且教学的活动也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占据了重要的影响比例。在较为传统的体育舞蹈的教学中 , 一直以来侧重的都是对于具体的动作的训练, 很多人也都以为舞蹈的学习也就是单纯的动作的模仿而已, 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首先就需要可以提高教师的艺术表现力。只有从源头上提升对于艺术的认识才有可能使得学生受到更好的教育。

艺术的教学本身也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而已, 情感的表达才是舞蹈艺术的主要内容,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地尊重自身的情感表达的培养, 让学生多多的感受自己内心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的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加强交流, 相互的进行情感的沟通, 进而把情感的表达融合到自己的舞蹈表演中去, 当学生注意到从内心寻找力量的来源的时候也就自然会关注艺术表现力了。

3.2、科学的设置体育舞蹈的课程

教学的开展最终也都是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而开展的, 教学的设置不仅仅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而且还包括对于结果的检验的设置, 课程的内容设置直接的关系到教师教学的内容, 课后的考评制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关注点所在。所以最有效的提高高校的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教学质量也就是需要把舞蹈的 课程设置的更合理化, 这也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所在。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即学校在为高校学生设置体育舞蹈课程的时候, 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舞蹈技能的发展, 必须在关注技能发展的同时, 兼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高校的管理层也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进而主动来对于课程的设置做出一些调整, 进行价值的导向, 这样一来教师也就自然会在课程的教学中按照相关的要求来做, 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艺术表现力的学习与培养。

目前的高校体育舞蹈的考查方式还是以学期的期末考试或者汇报演出为主, 而且主要的得分高低的考核标准也是对于舞蹈技巧的掌握熟练程度, 这是需要改变的现实。在以后的考评中, 学校把注意力放到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面的话, 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有所调整, 学生在具体地学习中也会更加关注于自身的表达, 这样一来艺术表现力自然也就会有所提高, 实现外在的技巧与内在的情感表达都可以得到发展的情况, 所以对于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的艺术表现力的学习, 也需要可以对现有的教学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来符合未来的教学趋势。

3.3、发展高校的教学理念 ,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都是很重要的教学理念, 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中心的理念有助于满足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而且也是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的体现。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教学主题地位也是科学的教学理念的要求所在。 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教学中也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实现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艺术表现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思想对艺术的一个创新, 因为, 每个人在艺术中表达的情感内容都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 每一个个体由于各方面的差别的存在, 创作出来的艺术表达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 这也正是艺术的多样化表达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发展, 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 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3.4、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任何的艺术表现形式, 只有现有输入才有可能有输出,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艺术表现能力的理解能力,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艺术质量。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可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 不断地滋养学生, 使得学生可以有足够的能力认识到艺术的表现形式, 最终也就是为了可以很好地表达自身的感受, 而且也只有艺术的表现力才是艺术未来不断发展的动力来源。艺术的涵养靠的不仅仅是这单独的一种艺术形式的滋养, 可以引导学生多多的学习其他的艺术类别, 让学生可以从多个渠道来接受艺术的熏陶, 从各种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得到艺术的涵养, 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段位, 创造出更好的舞蹈来。

4、结 语

综上所述, 体育舞蹈作为集体育、舞蹈和音乐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 它的宗旨也是为了提高它的艺术表现, 在提高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过程中, 既要从教学本身、师资建设等方面去研究, 也要从学生的艺术修养等方面去考察, 只有全面研究, 才能找到真正的方法去提高高校体育舞蹈课艺术表现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珂.如何提高高校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J].大舞台, 2013.

[2]裘鹏.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文化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3]张洋.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3.

舞蹈课教学总结 篇2

小学阶段,学生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学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增长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通过长期的舞蹈训练,可使学生拥有匀称的体形、高雅的气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学期教授班级有学前(1)班,三年级(5)个班的舞蹈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舞蹈基本训练部分,二是舞蹈教学部分。现将本学期舞蹈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教学中,我们也尝试创建了“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

我们所构建的“欣赏—模拟—学创”式小学舞蹈课教学模式,是为教师在舞蹈课教学中提供的一个活动框架,它是依据教学过程发展规律而形成的一个正向的线性结构。该模式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及能力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欣赏—模拟—学创。三个阶段又包含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及情感发展的不同的六个环节:欣赏包含“初步理解”和“情感陶冶”;模拟包含“基本掌握”和“情感激发”;学创包含“巩固运用”和“情感发展”。

1、欣赏。这是舞蹈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舞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阶段提供背景和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2、“初步理解”是学生了解舞蹈知识的初始阶段,其要点是认知激活、定向准备,即要使学生在此阶段,从进入教学活动开始之时便处于认知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摄取知识,激发对舞蹈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学习目标的理解。

3、“情感陶冶”是通过欣赏优美的舞蹈动作,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其中美包括形象美、动作美、旋律美、服装美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美的欣赏,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同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全身心地沉浸到情感交流和情绪体验之中,从而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感染和陶冶。

4、模拟。模拟阶段是学生具体学习及掌握知识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授及学生的模仿,使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模拟阶段,使学生了解舞蹈的思想性、艺术性,让学生的舞蹈想像力受到充分启发,使其受到舞蹈艺术形象的感染;通过模拟舞蹈基本动作使学生在生理和形体上得到发展。

5、学创。学创阶段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启发他们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它是在舞蹈动作的掌握、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和一定的舞蹈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初步按歌曲或乐曲内容自编简单的舞蹈动作并表演。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上好舞蹈活动课,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精选教材,难易适度,富有儿童情趣;第二,教师示范准确,富有感染力;第三,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第四,练习时间适度,动静交替,形式多种多样;第五,教师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增加舞台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之能持之以恒地学习下去。

本学期五月份本人上了一次组内的公开课,自己精心的备课以及老师们给的宝贵意见。本学期的公开课很顺利的完成。在这也感谢校领导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3

摘 要 体育舞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可充分利用体育舞蹈的资源,按照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舞蹈技能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和互相配合,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完成体育舞蹈的教学任务服务。本文以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原理为理论指导,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进行研究,从而为体育舞蹈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舞蹈 教学方法 优化组合

一、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内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其《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巴班斯基认为,每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因此借用巴班斯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理解为:在体育舞蹈技能教授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及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从而达到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二、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依据

(一)依据观赏者获得体育舞蹈信息的途径选择教学方法

在特定节奏的舞曲引导下,通过人体运动,按照美的规律把丰富多彩的体育舞蹈动作通过肢体运动呈现出来,使观赏者赏心悦目。人们既可以欣赏到端庄典雅的华尔兹、顿挫磊落的探戈,奔放激情的恰恰,又可以欣赏到婀娜柔媚的伦巴,这些感受基本上都是通过感官组织获得,通过眼睛的看和耳朵的听,观赏者可以形成自己对体育舞蹈欣赏后的评价。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认识体育舞蹈,建立对体育舞蹈的第一印象:一种途径是多媒体,再一种就是教师的动作示范。因此如何综合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形成清晰的表象,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尽可能选择正确、适宜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建立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最大化发挥体育舞蹈的价值。

(二)依据体育舞蹈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在完成传授体育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任务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目的就是让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所认识和了解;而在体育舞蹈运动技能掌握及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行为的教学任务时,主要采用一些动觉、触觉、本体感觉信息类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运动技能培养、巩固和提高。

(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是一种新兴的运动项目,大多数高校学生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舞蹈训练,并且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各有差异,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四)依据教师的专业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一名体育舞蹈教师的素质结构应该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等几个方面,而一切教学方法的实施都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中的综合表现。据了解,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并非体育舞蹈专业出身,缺乏较为系统的体育舞蹈技能训练,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五)依据教学的外部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外部条件也是制约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外部条件是体育舞蹈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场地、设施、教学时间和人数等条件,根据具体的条件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舞蹈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小结

(一)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我们可以健美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理解为:在健美操技能教授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教学阶段的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及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从而达到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

(二)健美操的特点、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的外部条件等几个方面是健美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主要依据。

以巴班斯基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为指导,结合体育舞蹈自身专业特点和外界客观条件,优化组合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联系教师、学生和教学外部条件有目的性的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种教学方法之间能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能有效的提高体育舞蹈课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276。

参考文献:

[1] [苏]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吴谋.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昊,杨振军等.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6):124-126.

[4] 黄淑萍,任继祖.大学生体育舞蹈课教学方法探讨[J].甘肃高师学报.2004(5):90-92.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4

1 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原理分析

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区分和评价有效与无效课堂教学效果, 为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提供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可借鉴的科学方法、策略、模式等。在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出发点是从大学生自身条件的现有水平出发, 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归宿是让大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舞蹈课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理念, 拥有怎样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 体育舞蹈课教师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1) 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是20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笔者认为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它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要完成教学目标的指向, 那么经过任课教师在一学期的教学后,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或实现了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 而并不是任课教师有没有完成本学期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 具体表现在授课大学生学期成绩取得了提高或进步, 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学期结束了, 学生觉得对自己的体育舞蹈选项课学习没有收获, 体育舞蹈教师即使教得再努力, 教学效果也是无效教学。因此, 学生学习成绩有无进步或提高是评价有效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

(2)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有效体育舞蹈课教学是指体育舞蹈课教师遵循体育舞蹈课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讲解、示范和练习投入, 让学生获得自身练习的方法、掌握了提高舞蹈基本技术、技能的门道, 养成自觉练习的习惯, 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态度, 使每节课和每学期制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这才是真正的有影响力的有效体育舞蹈课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 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有没有效, 学到什么或有何收获, 大学生通过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后, 在参与态度、心理品质和适应力以及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有没有真正掌握或提高。

2 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特征分析与教学实践

首先, 从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的目的分析,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应当尽可能最大化地实现学习目标, 并促使大学生在今后把体育舞蹈健身作为终身发展的最大可能;其次, 从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的内容看,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应当选取切合大学生自身条件与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再次, 从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方法看,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方法应当注重与大学生自身水平的切合性, 应当注重大学生在课堂之中的全程参与;最后, 从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环境看,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要为大学生提供适合练习的运动环境和交流的心理环境。

(1)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实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每节舞蹈课课堂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内容掌握情况, 这种目标掌握的情况如何, 一般可以在一堂课的教学之后 (一般在一星期内) ,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而在下课前测得。因此, 并不是需不需要每节课教学目标都设立的问题, 而是是否合理有效课堂教学目标设立的问题。有效体育舞蹈选项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符合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课程要求的目标, 是适合大学生或对大学生自身条件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 是在课堂中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课堂有效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应当细化, 具体到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情感态度领域等要达到学习掌握的要求。二是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明确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应当达到的不同标准, 要按学生的能力、身体自身条件等分设不同的要求。同时, 体育舞蹈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 使他们知道应当达到的具体要求, 使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每一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首先要考察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有效, 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授课内容, 熟练程度如何。总之, 能否达到有效的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的首要标准和有效性的重要尺度。

(2)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体育舞蹈教师的讲解、示范和组织练习等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体育舞蹈选项课课堂教学的策略。在一堂课之中, 体育舞蹈课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 每一种教授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 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选择不同, 要保证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取长补短并注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但一定不能违背适切性的原则。因此, 体育舞蹈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选择、开发的程度以及使用的效果是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方法不可避免要考察的。

(3)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处于最佳状态。体育舞蹈课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大学生听、看、模仿认真程度, 自觉练习的积极性。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和调动大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又能保持大学生课堂教学结束后继续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际参与练习的程度和意向。因此, 体育舞蹈课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是体育舞蹈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加以总结、反思的技能。

(4)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是通过师生的教授和沟通实现的, 体育舞蹈课是围绕教学目的可接受的、可持续的、建设性的、多向的有效沟通。课堂中教学步骤师生相互沟通有效畅通是体育舞蹈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借助示范、肢体语言或其他传递方式进行自由性与通畅性的教学信息传递。体育舞蹈课课堂沟通的主体因素是教师与学生, 因此,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主动意识都应当具有。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中, 尤其要观察来自男女同学的动作表现,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只有进行了师生的有效沟通, 才能有效推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反思, 才能实现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 同时促进大学生情感的发展。

(5)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具备良好课堂管理技巧。良好的体育舞蹈课管理让大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紧凑而富有节奏地安排学生学习和练习活动, 减少不必要的课堂干扰, 维持课堂秩序, 保证课堂教学进程的时效性。良好的体育舞蹈课管理能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主要表现在教师能安排学生学习和练习紧凑而富有节奏。实施体育舞蹈课管理的时间要简短而有效, 尽可能做到不干扰课前备好的教学进程, 它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及示范和讲解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体育舞蹈课教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使学生得以自律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体育舞蹈教师能有效应对发现的问题, 施教中能富有教学敏感, 一心多用。

(6)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拥有宽敞舒适的教学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教学环境对体育舞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日益为体育教师和大学生们所关注。教学环境包括体育舞蹈课练习的场地环境和交流的心理环境。大学生对上课场地舒适感、归属感影响着学习的情绪。体育舞蹈教学场地环境的设置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场地环境安排的好坏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环境, 是否方便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体育舞蹈课心理环境主要指体育舞蹈课的课堂风尚与氛围。有效体育舞蹈课的氛围应当是安全的、相互信任的、相互激励的、振奋人心的;课堂风尚应当是合作团结、鼓励个性成长的、积极向上、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体育舞蹈课心理环境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结果的有效性, 表现在学生对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态度与情感体验等方面。

(7) 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发展观。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观是体育教师在有效体育舞蹈课课堂教学中应当具备的教学理念。体育舞蹈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与学生自身的特点, 设计学生在舞蹈课程学习上的发展目标和舞蹈课程为学生完整的和终身体育的发展所应达到的目标。终身体育发展观的目标可以细化为具体的每节课的课堂目标, 表现为可量化的目标。当然, 体育舞蹈作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的教学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教学效果, 由于终身体育发展的涵义丰富, 不同的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的侧重, 会有不同的设计安排, 也正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有效体育舞蹈课课堂教学的效果会存在不可比性。

3 结语

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尽管各有不同的侧重, 但特征之间的关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的总方向是有效体育舞蹈教学目标, 其他教学特征受体育舞蹈课教学目标设计的制约;全程地、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每课堂设计实践, 应当是在正确的体育舞蹈课堂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的有效体育舞蹈教学的实施;课堂管理方式与技巧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体育舞蹈课师生沟通的畅通性和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虽然大家努力在寻找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些范例、策略, 但最终不要将有效体育舞蹈课课堂教学演绎为某种模式化的教学。有效体育舞蹈课课堂教学的特征以及具体实践要根据舞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变式, 每个体育舞蹈教师也应当具有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摘要:该文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的原理分析, 分析有效体育舞蹈课堂教学目标制定, 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 师生沟通的渠道畅通;教学设计实践等从7个不同方面论述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的特征尽管各有不同的侧重, 但特征之间的关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教学的特征以及具体实践要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的不同而有多种变式, 教师应当具有自己教学的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体育舞蹈选项课,有效课堂教学,教学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加强, 左新荣.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113-114.

[2]石中英, 王卫东.有效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曹正善.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1, 28 (5) :71-77.

[4]连进军, 杨旻旻.试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2) :13-17.

[5]李胜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实施“有效教学”途经的思考[J].乐山师范大学学报, 2010 (5) :130-133.

[6]苗青.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研究[J].才智, 2013 (14) :122.

[7]于君.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选用与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 (11) :157-158.

[8]史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9) :106.

[9]孙正, 胡万祥.高校有效体育教学之教师因素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 (2) :45-48.

[10]刘阳.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时间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 :99-100.

舞蹈公开课教学教案 篇5

一、开场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白忙中抽空来这一次的公开课活动,这次的公开课主要是以展示为主,有两部份内容:一部份是软开度展示另一部份舞蹈组合展示。舞蹈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科目,我们既然给孩子选着了舞蹈,那么请大家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养成一个不轻易放弃的学习习惯。已经给孩子报名考级的家长,请在暑假班期间务必让孩子做到不缺课不迟到,让孩子在考级中考出自己的好成绩。好,首先请大家欣赏孩子们带来的软开度展示。

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好,起立,请叉腰。(开音乐孩子做热身活动)

二、展示的内容(“()”里是老师的在每一个音乐结束后的语言)软开度展示:

1、热身活动(这是热身活动,我们在每一次上课前都会给孩子热热身,让孩子把身体的各部位都活动开来,这样孩子在练功时就不容易拉伤。)

2、手位和站坐姿训练(刚才展示的是舞蹈课中基本手位和站、坐姿训练。有了好的姿态就有了好的基础。)

3、勾绷脚前压腿、旁压腿

4、压胯

5、小飞机

6、把杆耗腰

7、跪立耗腰(在教孩子练功时,我们严格的遵循科学性和规范性,让孩子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掌握正确的练功方法非常重要,可避免孩子在练功时给身体的发育带来不良因素。接下来是组合展示,在舞蹈组合的教学中,我主要是以培养兴趣为主,有了兴趣的支撑学习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舞蹈小组合展示:

1、小雨点

2、小星星洗澡

3、蜗牛

4、拍拍手点点头

5、再见曲

6、走步

7、音乐反应曲一、二(在这个小组合中,我们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节拍的训练,让幼儿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节拍地统一,从而培养幼儿敏锐的节拍感。)

8、扩指

9、前压腿

10、蹦跳步

(好,小朋友今天的表现真棒!我们一起来表扬一下自己吧。“咕嘎嘎咕嘎嘎„„耶耶耶”请双抱坐。)

三、结束语: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6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才能具有天赋才是关键,但不能忽略后天的培养。面对着这些没有舞蹈基础的音乐生,但他们良好音乐感受能力,对节奏的把握有着较强的能力。因此舞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点,对学生有没有舞蹈天赋,或者有接触过舞蹈,或对舞蹈毫无概念,都应同等对待,这是对学生学习舞蹈有着一定的影响。舞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能否学好舞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兴趣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最好老师,是学生探索新事物有着内在能动力。人的潜意识中,学习有着选择性的,对感兴趣的事物,学习能力就会不断的探索、不断追求。反之,对毫无学习兴趣的,在接受新的事物有着学习学习障碍,甚至有抗拒的心里作用。假如对一个初学钢琴的小朋友,每天枯燥无味的学习钢琴,面对黑白键,在严厉的教师指导下流着泪水弹奏。可想而知,这位小朋友是否真的是主动爱学钢琴吗?如果创造一个良好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一步。

1.言传身教、引领入境

舞蹈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艺术。包含着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一位合格的舞蹈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两种语言。在课堂上,言传的方式进行教学,它包括讲述动作、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讲解动作、以及纠正动作等,这是语言上的功夫,多用于动作的形象语言,如维族舞蹈手型,想象维族舞蹈手型好比一朵盛开的雪莲花。通过语言启发学生形象思维,这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舞蹈的动作语言是来自大千世界对生活中各种形态进行艺术加工和提炼而成的。当然语言有些时候不应使用对学生的形体、形象有损坏的字眼。如果学生对某个动作没有做到位,看到学生的中国古典舞手型没有做好,就严厉批评学生的手型像“鸡爪”,看到学生的后背没有挺直,就严厉批评学生是不是“乌龟”在上课,类似不恰当言语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舞蹈兴趣产生不良影响,更是伤害到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当然,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舞蹈动作不熟练,对舞蹈动作的要领不够理解,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耐心,语言做到简洁、清晰、突出重点与难点。

身教即示范,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肢体语言示范。在教授新的舞蹈动作时,让学生全面了解到所学习的舞蹈动作,教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做到形神兼备,让学生对所学动作有模仿和参照的范例,同时这也是建立老师在学生心中威信的最好时机。在舞蹈教学中单一的靠“身教”是达不到要求的,同时要伴随着详实的“言传”,在外行人看来,舞蹈教师只是要把自己的舞蹈跳舞,就可以教学生了。其实不然,这是取决于教师对舞蹈的讲授动作、解析动作的能力。同样的舞蹈动作,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从而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一样的,只“言传”动作是教不好的学生的,只“身教”动作是理解不了动作的,只有两者的相结合,才能完成真正的舞蹈教学。

2.审美体验、感受舞蹈魅力

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舞蹈这门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舞蹈审美体验。因为音乐学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对舞蹈并没有深入了解,只是觉得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美的,通过肢体语言能够表现出很美的动作。只是觉得有点意思,但学习舞蹈过程中,是一个比较艰苦的,而且一个舞蹈动作要不断反复的训练,学习中就不知不觉比较枯燥无味,同时身体的各种疼痛就会造成失去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就这种情况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要调整教学手段,例如学习芭蕾,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芭蕾基础课程的学生来说,初次反复训练一个动作是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在课间的休息时播放美国经典歌舞电影片《出水芙蓉》中的芭蕾舞片段,也让学生在的影片中感受芭蕾舞的艺术魅力,寻找和体验芭蕾那种自信、高贵典雅的气质,向大家展示“我是一位公主或王子”的自信状态。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体验极强的艺术学科,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才能真正感受到舞蹈学习带来的愉悦心情。在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应要求学生分析、体验、享受每一个舞蹈动作。通过学习舞蹈时,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模仿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各种意识形态,挖掘对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程度,把握出舞蹈美。如学习蒙古族舞蹈的柔臂,可以观察鸟儿是怎么飞翔,模仿翅膀的运动。

3.二度创作、解放自由

舞蹈教学不是仅仅拘于课堂部分,学生学习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更多是鼓励学生在学过的舞蹈的动作基础上进行改编或者创编出新的舞蹈动作。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不必限制于课堂的教学内容,舞蹈的动作的次序、节奏,甚至不必拘于教师在课上的伴奏音乐,大胆的选择自己的喜爱与舞蹈动作风格相符合的音乐进行练习,在经过了自己的精心的二度创作,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表演与交流。

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教学方式更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课后的不断探索的舞蹈的积极性,更加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展示不一样的舞蹈美。

总结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核心要素。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把握好这一尺度,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艳.论舞蹈教育与国民素质[J].舞蹈,2000,(02).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7

一、土家族摆手舞概况

1. 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 公元940年, 土家族统治者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在溪州 (湖南永顺) 结盟铸铜柱为记。今永顺城郊存石刻古诗云:“千秋铜柱壮边陲, 旧姓流传十八司。相约新年同摆手, 春风先到土王祠。”这证明土家摆手舞历史源远流长, 经历上千年的发展演变, 从“巴渝舞”中嬗变为“大摆手”和“小摆手”流传至今。

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 勤劳朴实的土家人民在改造大自然和人类社会过程中创造提炼出来了具有狩猎、宗教信仰、战争、农事或婚俗等特色的土家族摆手舞。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 较具权威性的说法有三:一是产生于宗教信仰。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集体舞蹈, 由于多数时间在摆手堂举行此活动, 故此舞名为“摆手舞”。二是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习俗。从摆手舞的内容和形式上看除了反映宗教祭祀外更多的是体现土家人民在一年四季的生产劳动过程。其动作主要模仿劳动过程的播种、渔猎和收割, 以及庆丰收的情形, 如“撒种”、“割草”、“擦汗”、“挑担担”等。三是产生于战争。据考证, “大摆手”起源于土家族先民巴人参加楚王伐封所跳的“巴渝舞”, 是种军功战舞。土家父老乡亲为了庆祝土家族士兵的凯旋归来, 合家团聚, 在酒席间讴歌狂欢时所表演战场杀敌的场面。

2. 土家族摆手舞的形态特征。

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舞蹈, 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动作, 节奏鲜明, 动作优美, 舞姿朴素, 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深为土家族人们所喜爱。

土家族摆手舞表演形式及规模多种多样, 异彩纷呈。从摆手舞的动作特点看, 多有“顺拐、屈膝、下沉”;从内容上看涉及土家人生产、生活的各方面, 折射出武陵山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土家族生活民俗的影响。有史料说:“土家族古老的摆手舞以它淳朴的舞姿和巨幅的画面, 展现了土家族的历史和生活图景, 是土家族人民一部壮丽的舞蹈史诗。”在大皮鼓的伴奏下, 男女老幼或以圆圈形式或以长龙列队形式作舞。舞蹈表演内容不一, 有表现从播种到收获全部农事过程的“劳动舞蹈”, 如砍火渣、挖土、烧灰、积肥、种苞谷、种棉花、薅草、插秧、割谷、打谷等等;有反映军事、战斗题材的“杀伐舞蹈”, 锣鼓狂热地打着“十二月”、“龙戏水”等鼓点, 表示对凯旋的壮士热烈欢迎;也有反映土家族人日常生活情景和动物情态的“情景舞蹈”, 如打粑粑、打蚊子、打草鞋、牛打架等等。土家族舞蹈是“原始的土家族民俗文化的最真率、最完美又最有力的表现”。

3. 土家族摆手舞的社会价值及作用。

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 土家族舞蹈天然具有教科书意义。土家族摆手舞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一块古老的瑰宝, 它深扎根于土家生活的土壤中, 孕育着土家族人民群众的智慧, 是土家族精神生活和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土家族摆手舞形成的历史悠久, 对研究土家族历史、战争、宗教、迁徙、生产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土家族摆手舞中的战争场面, 体现了土家先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历史上, 湘西士兵曾屡将其民间歌舞用于战事。土家族大摆手、小摆手等传统文化现象, 习以成传, 对传承弘扬土家族民间文化起到了综合载体作用。土家族摆手舞再现了土家族农耕生活的全过程, 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劳动、不畏艰辛、热爱生命、顽强生存的乐观主义精神。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传统民间舞蹈, 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别具一格。现在挖掘、保护和传承土家传统文化, 对于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丰富人们旅游生活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土家族摆手舞自1957年起, 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演出, 引起轰动。2006年, 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湖南省永顺县王村、龙山县的景区已经形成了摆手舞品牌。2007年11月, 西安·临潼—湘西·龙山“秦文化之旅”暨中国湖南 (龙山) 第二届土家族摆手节在里耶古城遗址隆重举行, 极大地促进了两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进行土家族摆手舞教学的潜在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流行于各民族的舞蹈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由于各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习俗、地方语言等各不相同, 其民族舞蹈也有鲜明的风格和特点。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把本民族舞蹈引入教学中, 使两者相得益彰, 意义深远。

1. 通过土家族摆手舞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把民族的、本土的舞蹈引入教学中, 体现了中华民族所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注意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根据民俗风情、人文地理, 引导学生欣赏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民舞, 同时, 借助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利用各方面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舞蹈能给人带来启示, 带来欢乐, 带来温馨。学习和欣赏舞蹈是一种审美活动, 在审美过程中, 强调舞蹈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完整统一, 讲究韵味、风格和特点。例如:在学习土家族摆手舞过程中, 重点讲解舞蹈的概述和起源, 仔细分析摆手舞的基本特征, 以及这个民族民间舞蹈所表现的情感。通过教学, 学生能完整地理解和体会舞蹈的思想内容,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都得到了升华。

2. 利用本土舞蹈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舞蹈是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给人以教育、消遣和精神方面的享受。舞蹈没有国界, 是一种“世界语言”, 通过舞蹈, 世界各国人民将成为兄弟般的关系。舞蹈动作与人的心理、情操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 它拨动人们的心弦, 触动着人们的灵魂, 引起人们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和沟通, 是架起友谊的桥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 要和祖国各地的人们、世界各种肤色的友人及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 如果有丰富的艺术方面的知识, 在将来的工作所必须的人际沟通和交往中, 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组织游客参观游览某一景点的途中, 在车船上, 组织一些文艺活动。给游客介绍一些本土的民舞、情歌, 甚至可以传授, 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当地本土的舞蹈艺术, 自己也能歌善舞。在这热烈的气氛中, 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 活跃了气氛, 达到与游客友好相处, 使整个旅途充满着愉快和活力。

3. 进行本土舞蹈教学, 是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国内外都把本土音乐文化旅游当成一种重要的消遣形式, 形成一种旅游文化现象。让旅客了解、欣赏、感受民族文化是当今旅游的主题。旅游市场加强了本土舞蹈艺术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利用本土民族舞蹈文化资源, 使民族舞蹈文化艺术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试金石是学生的就业率。当今求职场上最受欢迎的大学毕业生是知识、技能、素养具佳的人才。大量的学生就职经历告诉我们, 人才市场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才华。如果从旅游市场需求和人才走向分析, 企业文化越来越被企业经营者接受和重视。社会越开放, 文明越进步, 旅游企业越需要文化的支撑。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 一家单位的文化形象, 一批员工的精神素养, 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他们的经营力和社会影响力。从学校对学生进行现代职业能力的培养来看, 最重要的人文教育, 其中决不可缺少艺术素养、本土艺术以及审美意识的培养。。进行本土舞蹈的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舞蹈知识及良好的形体素质, 是适应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

三、实现本土舞蹈教学的措施

由于是旅游管理专业, 与纯舞蹈专业有很大的区别, 没有具体的课程体系, 目前, 在教学中采用的是教师通过收集整理后形成的、较系统的舞蹈知识。为了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学习内容, 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有效地实施本土舞蹈教育, 在提高了认识的基础上, 必须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1. 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

舞蹈教师必须深入民间, 向民间艺人学习、掌握本土舞蹈知识, 加强对民族民间本土歌舞艺术的收集整理工作, 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 进行学习研究, 编写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本土舞蹈教材, 使劳动人民创造的本土舞蹈与现代舞蹈教学体系有机结合, 加强师资和教材的建设, 逐步把本土舞蹈艺术引进旅游专业艺术课程的教学。

2. 激活课程教学与本土舞蹈传承间的良性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充分发挥电教优势,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视听教学, 它是现代教学的切入点, 也可以创造条件, 聘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让学生感受纯正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舞蹈教育应该是生动灵活的教育,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舞蹈作品。

3. 利用专业实习, 在实践中学习。

本土舞蹈和它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融为一体的结构特征与传统传承方式, 使我们的学生无法从书面中去认知其全貌。只有打通课堂教学与传统舞蹈资源之间的壁垒, 两者的互动才有可能。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性质, 有一定的时间在合适的景点进行采线考察。为此, 可采取“走出去”的方法, “走出去”是把课堂“搬”到民间, 让学生在原生态文化场景中去感受文化的艺术的独特性。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舞蹈实践中去学习、掌握本土舞蹈。

4. 组织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活动是高等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组织艺术实践活动, 能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 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学校文明程度, 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保证。它与课堂教学互相补充, 互为因果。每一次排练和演出, 不仅使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提高了学生参与民间本土舞蹈的自豪感和积极性, 同时也引起参与者和欣赏者的情感共鸣, 普遍接受了一次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

湘西本土民族舞蹈文化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湘西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是民族地区高校旅游专业舞蹈形体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舞蹈教育中进行本土舞蹈的教学, 是弘扬、继承发展民族舞蹈和渗透民族舞蹈文化教育, 培养适宜市场经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 开创了教学的特色。

游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责编:若佳)

摘要:湘西民族地区本土舞蹈资源丰富, 土家族摆手舞是土家族标志性的文化形态和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土家族舞蹈教育引入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具有本土舞蹈知识素质及审美意识, 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是适应当前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

高校舞蹈课教学 篇8

关键词:高校舞蹈专业,舞蹈美学,必要性

从理论的角度说, 舞蹈美学是从美学角度对舞蹈本体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从实用功能看, 舞蹈美学是从美学角度对道德、文化、社会、生活既真实全面, 又生动凝练的写照。舞蹈美学对学生的理论水平、业务实践、生活修养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更深层次认识舞蹈本体的美

舞蹈美学理论内容广博, 其中“舞蹈本体内在规律”、“舞蹈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舞蹈美感”属于最贴近舞蹈本体的基础性理论, 目的是为学生从哲学层面认识舞蹈本体的美。

(一) 认识舞蹈本体的内在规律

“门罗认为, 美学最应重视审美形态学、审美心理学和审美价值学三个方面的研究。”[1]由此, 我们更加确定舞蹈美学是从哲学层面对舞蹈本体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研究。舞蹈专业的学生无论学习表演还是编导, 都要先认识舞蹈本体的内在规律。对这方面的探索, 吴晓邦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围绕形象思维提出情、意、形和形、意、情的创作理论, 充分认识到了舞蹈美的本质。

从创作者角度说, 先深入地体验生活, 迸发出创作的素材, 体会到真挚的情感, 此谓情。之后展开丰富的想象, 运用不同的文学表现手法如比喻等, 使得作品产生深刻的内涵与思想, 此谓意。最后方能形成作品, 用肢体表现出来, 此谓形。从观赏者角度说, 这个过程恰好相反, 即从欣赏表演——形, 到体会内涵——意, 最后被打动, 引起情感上的审美体验——情。后人对舞蹈本体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吴晓邦理论之上进行的。

吕艺生在著作《舞蹈美学》中对舞蹈本体进行了哲学层面的剖析, 而且更地多运用了西方哲学观点来深刻论述舞蹈的本质等问题, 因此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我们至少应掌握关于模仿与表现的理论。书中提到:“按格罗塞对原始舞蹈的分类, 模仿式与操练式是古代舞蹈两种最基本的样式……这两大流派的分类具有美学意义, 它构成了舞蹈美学发展最具论证意义的内容。”[2]模仿论带来的启示是舞蹈作品的创作应来源于生活, 而且生活是艺术作品的唯一源泉。革命时期需要, 和平时期需要, 未来舞蹈事业的发展更重要。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也是这个道理。表现论带来的启示是舞蹈作品要以表现人类的情感为主, 通过技术表达恰如其分的情感。从外在表现方式来看, 有的作品更多地表现技术, 有的作品更多地表达思想, 无论怎样, 只要内容与形式恰当结合, 就是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 表现论更能体现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但二者的共同特征依然是生活基础。用焦菊隐先生的话归纳:深刻的内心体验、深厚的生活基础、鲜明的人物形象。

以上论述的都是认识舞蹈本体内在规律的首要问题。许锐在文章《舞蹈美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中认为:“对舞蹈的理解恐怕还要在美学的引导下更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后, 才能深入感受怎样表现与创造舞蹈的美。

(二) 重新认识舞蹈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重新认识舞蹈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既包括对形式美与内容美涵义的深入理解, 也包括对形式美与内容美在地位上平等对待的认识。舞蹈的形式美不是一句“外在形式的美”就能解释得了的, 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1、脱离内容的形式美, 包含颜色、线条、形状、旋律、节奏等, 以感官形式呈现。2、结合内容的形式美, 即符合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果达到舞剧的规模, 就包含人物、矛盾冲突等, 以理性形式呈现。吴晓邦称其为“内形式”。这一理解与俄国形式主义不谋而合。舞蹈的内容美是经过艺术家创造的真实客观的生活、反映与评价。

关于“地位不平等”的现象, 主要是克罗齐表现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对立问题。受前苏联文学艺术观念的影响, 80年代之前, 我们总是强调内容, 不愿不敢把形式与内容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谈论。改革开放后, 我国逐渐接受各国有说服力的文艺理论, 像苏珊﹒朗格的著作《情感与形式》, 贝尔的观点“有意味的形式”……才意识到形式的重要性。只有真正认识到形式的深刻性, 才能真正地认识到舞蹈的本体美。80年代起, 吕艺生发表过两篇关于舞蹈本体的文章, 首篇为《80年代:舞蹈本体意识的苏醒》, “本体意识”就是舞蹈动作意识。此文发表后, 舞蹈界不再只关注作品的内容, 也同样重视动作本身的内涵。如他自己所说, 搞舞蹈理论不研究动作, 就像搞音乐不研究旋律、节奏、和声……

(三) 舞蹈美感到底是什么

只有与快感相比, 舞蹈美感的特征才更加突显。快感是低层次的愉悦感, 仅限于生理器官的满足, 属于人的自然属性范畴。美感是高层次的精神感受, 它包含快感, 是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上的共同满足, 属于人的社会属性范畴。

无论是内行还是外行, 观看舞蹈作品都要经过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从矛盾到真理的过程, 区别只在于程度的不同。想要深入地获得舞蹈美感, 应更多地关注舞蹈美的社会属性——联系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身心获得舞蹈美感的过程是这样的:1、舞蹈作品以舞蹈者的表演呈现出来, 欣赏者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传送到神经系统, 在大脑中形成感知过程, 使欣赏者了解舞蹈表演的外在感性特征, 产生快感, 但不一定产生美感。2、欣赏者运用头脑中存在的知识和文化展开联想, 创造出新的内涵, 获得想象。此时已经有理性的因素出现。3、判断善恶是非, 进入到伦理与道德的情感范畴。4、理性的感悟。这样, 审美过程最终达到最高层次的哲思性。所以, 舞蹈美感的获得是一个身心共同参与的有序过程。

二、提高思考与解决舞蹈问题的能力

现在国家提倡培养创新型人才, 其实人才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习现有的知识与文化, 这是积累与储备过程;第二阶段, 质疑现有的知识与文化, 质疑既是对现有知识的“知其所以然”, 又能产生对现成文化的重新组合欲;第三阶段, 突破现有的知识与文化。产生新思维、新成果。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多读书自然会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日久自然会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 创新思维应运而生。

曾两次聆听舞蹈学江东博士的讲座, 每次他都会强调多读书才能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学科, 美学属于哲学; 作为一种思考方式, 美学与哲学密不可分。”[3]当美学最终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对其定义为“感性认识的科学”时, 就已证明美学与哲学的非常关系了。哲学是研究人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有强烈的思辩味道, 它直接指导美学。也就是说, 哲学观点对美学理论具有导向的作用。所以在舞蹈理论课中, 舞蹈美学是最为直接地关乎人的思维方式的学问。像舞蹈美学史、舞蹈美学思想、舞蹈美学概论等研究都是涉及美的本质、原理、经验的学问。比如吴晓邦的舞蹈 美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原则, 结合文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研究舞蹈的美。于平的《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从舞蹈美学思想角度研究。袁禾的《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 程》以历史为脉络, 阐述了中国古代舞蹈的文化意义。吕艺生的《舞蹈美学》结合了西方现代哲学、艺术学、心理学研究舞蹈美的本质等问题。这些都再次证明舞蹈美学理论 的哲学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 舞蹈美学是关于舞蹈思维发展的学问。

从国内近几年的学术活动来看, 舞蹈美学的发展形势也越来越好。彭吉象教授曾与吕艺生、平心两位教授进行精彩的舞蹈美学漫谈。彭吉象认为艺术学的主要任务应 是研究艺术的美, 舞蹈美学是其中的一个新学科。故而, 舞蹈学的主要任务也应是研究舞蹈的美。像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舞蹈赏析、舞蹈心理学、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等课程都是为研究舞蹈之美奠定文化 基础, 其中舞蹈心理学和舞蹈美学的联系更为密切。有了这些基础知识的积淀, 舞蹈美学必将进一步引导人思索更加深刻的问题, 培养更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思维能力。在舞蹈美学漫谈之后, 2010年8月, 北京举办了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主题之一是美学与舞蹈教育。会上, 关于舞蹈表演、创作等方面的讨论都围绕美学展开。这次大会必将对中国舞蹈美学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胡大德认为, 在舞蹈学学科领域中, 舞蹈美学是舞蹈理论的核心部分, 是舞蹈理论研究的必修课, 对舞蹈领域各分支学科都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1981年我国成立舞蹈美学学科, 至今确实应把所取得的成果应用到舞蹈本身中去。而且, 正因为舞蹈美学人才仍然稀缺, 才应该开设这门课, 把前辈的理论精华读懂、传授、创新。课程开设了, 普及了, 学术研究才会不断深入。

三、促进美育建设

蔡元培先生曾对美育下过定义:“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4]虽然这个定义还不够严谨,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把美学理论的实用功能运用到教育人的过程中, 通过艺术作品鲜明的形象去感染人、鼓舞人, 达到积极的育人作用。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审美教育, 即舞蹈美育, 应包括良好性格的养成、深厚修养的积淀、高尚情操的陶冶、人格意志的铸造。这些既要益于学生的学习, 也要益于学生的生活。

(一) 学习修为

古今中外舞蹈家的最高境界都终结于审美。在学习的过程中, 美好的境界有助于技能的提高、思想的升华。它包含了真实律与功利律。从美学角度说, 功利律就是“善”。“善”在美学意义上指有益于人类进步的范畴。吴晓邦把“善”作为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善’是艺术上的终结, 没有它决不能成为艺术, 它是艺术上的思想和原则。”[5]

费孝通先生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 擅长的能力也不同, 各自发挥优势, 互相欣赏、学习、体谅, 不生嫉恨之心, 便是此话的用意。同时也在告诫学生“中庸”性格的养成是多么重要。境由心生, 性格偏执、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的优点, 如何“生”出优秀的作品!于平从舞蹈作品的创作角度提出“中和”, 美的作品应该是既“合情”又“合理”的, 然后才能感染人。看来, 中庸的性情能从本质上激起人创作美的作品, 传递给他人后再影响欣赏者的性情、情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在提高业务能力与性格养成上相得益彰。

(二) 生活修为

很多没有深厚学识的人却有着高尚的人格, 很多学识渊博的人却没有高尚的人格。学习与生活是学生的全部, 生活同样重要, 要注重生活修为的培养。一位美学家曾说, 学识的多少是次要的, 人格修养是首要的, 生活给人更多的是人格修养的历练。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 人格就是一切。”[6]“所谓人格, 也就是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道德、品格、思想作风、创作态度和生活态度的总和。”[7]

生活美学是美学理论从宝塔尖走向宝塔座的见证。粗略地说, 舞蹈美学学术的发展更多地需要美学理论, 大众舞蹈审美更多地需要生活美学。更深入地说, 美学的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都以生活经验为基础, 且高、精、尖文化与大众文化是相通的。朱光潜先生早年就鼓励学子们不要单纯地从理论上学习美学, 要多从生活经验和个体感受去体会。这是摆脱迂腐的劝诫, 也是追求人格的提点。从“善”的角度说, 生活美学能更多地以感性形式、更直接地塑造人格修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渊博的学识却有良好人格的缘故。

生活中塑造美好的人格对学习修为具有思维导向的作用。文化的发展需要全面的人才, 没有良好人格的学子不会拥有真正的才华、责任感和积极的审美观, 不能够对社会做出真正有益的价值。

四、结语

总之, 学习舞蹈、发展舞蹈需要具备全面的能力, 舞蹈美学能起到中介、桥梁的作用。只有这门课才能让学子深刻领悟舞蹈的美, 用美的形式将真和善表现出来, 用有意义的舞蹈动作表现生活真实和道德伦理。

注释

1[1]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舞蹈学院, 1998:1.

2[2]吕艺生.舞蹈美学[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1:161.

3[3]北京大学新闻网.

4[4]雨石.吴晓邦美学思想论稿[M].中国舞蹈出版社, 1991, 2:155.

5[5]雨石.吴晓邦美学思想论稿[M].中国舞蹈出版社, 1991, 2:78.

6[6]雨石.吴晓邦美学思想论稿[M].中国舞蹈出版社, 1991, 2:170. (引自艾克曼.歌德谈艺录, 第229页) .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 篇9

一、舞蹈课开设的必要性:

舞蹈课, 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基础课。其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与舞蹈基本技能, 及综合的舞蹈运用能力。由于普通学校舞蹈专业老师还没有完全普及, 大多数音乐老师同时兼职做着舞蹈老师的工作。如今中小学课外活动丰富、社区活动频繁, 尤其是舞蹈活动。音乐老师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 具备综合全面的艺术修养, 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凸显出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的重要性。这就使高校培养机构在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上, 增添舞蹈课程。

二、舞蹈课的作用:

音乐和舞蹈是从来都是联系最紧密的艺术。舞蹈离不开音乐, 而音乐总是伴随着舞蹈, 就像咖啡和伴侣的关系。音乐专业的学生本来就是艺术工作者。舞蹈的音乐的节奏、美术的画面感, 建筑的空间结构意识感的培养, 能够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舞蹈的形体训练能够强身塑体、增添气质。对于学生修身养性、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舞蹈课的教学原则:

持续、艰苦的舞蹈学习过程, 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一直强调的原则之一。教学中舞蹈老师往往易追求高难的舞蹈技巧, 忽视学生的实际身体能力。应充分考虑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年龄偏大, 骨骼发育已基本成熟, 在训练中应着重对身体的基本体态、动作的协调性及规范性概念进行培训, 不宜按舞蹈专业的标准来要求音乐专业的学生, 这样势必会造成厌恶和害怕舞蹈课的情绪。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实际接受能力, 调整教材的难易程度。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生, 舞蹈课应遵循以掌握舞蹈基础技能的要领为重, 强调舞蹈动作的规范性为主的原则;不宜以完成高尖的舞蹈技巧和优美的舞蹈技能为标准。

四、舞蹈课的内容设置: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由“理论课”与“实践课”两大部分构成。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应以培养学生舞蹈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内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舞蹈教学工作属于普及型教育, 所学舞蹈技能知识不宜过深过难, 但覆盖面要广。

(—) 舞蹈理论课

舞蹈理论课主要是比较全面地介绍舞蹈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在舞蹈课开课的前几节课的时间从舞蹈的特点、作用与种类、中国舞蹈发展简介、舞蹈教学的常用术语、舞蹈记录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简单讲授舞蹈理论知识, 使学生们宏观地认识、了解舞蹈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舞蹈, 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

(二) 舞蹈实践课

舞蹈实践课是舞蹈课的核心部分, 也是让学生对舞蹈有真切体会的部分, 是不可缺少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实践课具体分为“舞蹈基本功”、“民族民间舞”和“舞蹈的应用”三大部分组成。

1、舞蹈基本功训练部分:

舞蹈基本功是学好舞蹈的基础。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不良体态, 学会舞蹈基本动作、掌握舞蹈基本技能。

古典舞身韵中的“头、眼、身、法、步”, 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调节和掌握气息的运用;芭蕾舞则训练学生身体的基本能力, 如“直、绷、软、开、立”的训练, 解决学生的不良体态, 和克服身体条件的局限性。针对古典舞和芭蕾舞各自的特色, 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构成了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环节中两大的基础内容, 应该同时交叉进行。

舞蹈基本功训练形式一般分为“地面”和“扶把”两部分。地面训练是舞蹈基本功的开泛儿训练, 主要可以分为:地面的“坐立、勾绷脚、吸伸腿、压腿、压垮、踢腿、腰”等;扶把训练作为重要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内容分为“把上’和“把下”。把上动作可分:“擦地、蹲、划圈、大小踢腿、腰、控制、压腿”等;把下动作可分为:“基本舞姿、手位、脚位、身段、步法、跳、转、各种舞蹈的小组合”等。按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应先从“地面”到“把上”再到“把下”。每个环节需要待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舞蹈基本技能再进行下个环节的训练。如果课时充足的话, 应保证训练的数量和质量, 将基训课持续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舞蹈课。

2、民族民间舞训练部分: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课堂的一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民族民间舞的训练, 初步了解和掌握几个大民族舞蹈的基本风格动作特点、基本舞步、基本造型、动律特点等。扩大学生的舞蹈眼界, 丰富舞蹈知识, 提高舞蹈的表现力和鉴赏力。

目前“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这四大民族的舞蹈已经形成系统的教材。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就选取其中具有代表的作为教学内容。例藏族的“踢踏、弦子”, 解决膝盖的屈伸和松弛;蒙族的“腕、肩、臂、马步”, 解放的上肢关节和下肢马步的模仿;维吾尔族的“动律和手位、翻转腕、步法”, 训练上身的挺拔和头、眼、腕的灵活配合;傣族的“手位、步法、孔雀舞”解决身体的“三道弯”。有时间的话, 教师还应挑选汉族民间舞的内容进行教授, 如东北秧歌、云南花灯等。

3、舞蹈的应用部分:

例谈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现状 篇10

一.研究结果和分析

1.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职称结构调查与分析

反映整个学校的科研水平是职称结构, 反映一名教师学术水平高低的是职称。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多, 大部分是助教或者实习教师, 教师搭配很不合理。主要原因是独立学院办学时问不长, 体育舞蹈又是一个新兴的运动项目, 招聘的专职教师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年轻教师有着工作的激情, 但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2.体育舞蹈选项课任课教师工作后参加培训情况与分析

体育舞蹈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一项新兴运动项目, 要想在独立学院更好的开展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 就必须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由于没有专项经费的支持, 独立学院的体育舞蹈教师几乎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也没有机会参加专业再培训, 对本专业的信息了解的比较少, 这些会引起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 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很多教学内容和手段已很落后, 和学生的需求相差甚远。

3.独立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科研水平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师光有扎实的专业水平是不够的, 同时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反应了教师对学科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势必会影响到体育的教学质量。调查得知, 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 一般的教师每年只发表一篇论文, 平均每年发表的论文不足一篇的竟然达到了31.25%。事实上, 独立学院大多数体育教师只有在评职称的时候才发表论文, 科研成果非常少。主要原因:一是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 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科学研究;二是体育教师都很年轻, 缺乏经验丰富的科研带头人, 以至于科研水平很难提高;三是教学是独立学院的工作重点, 体育科研往往得不到重视, 在这方面的投入的经费也很少,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4.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工资待遇调查与分析

《教师法》第十九条规定“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 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等应当与其它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相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执行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 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待遇普遍比其他科目的教师要低。由于缺乏相关的文件, 发放服装费的独立学院有62.50%, 有训练补助的占到50.00%, 但补助的标准都是各个学院自己定。没有一所学院可以享受带薪学习, 最值得的关注的是所有独立学院的体育教师的课时费少于其他课程教师的课时费。对独立学院体育教师的不公平公平对待, 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 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其结果会影响整个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独立学院领导把精力主要放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上, 对体育课不重视, 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育工作存在偏见。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武汉地区独立学院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 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高职称的人才不多, 科研能力偏低;待遇低下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建议

上一篇:太阳能热泵系统分析下一篇:佛教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