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知

2024-07-15

人体感知(精选四篇)

人体感知 篇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不再局限于纸质材料、平面二维图像、实体模型等传统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的数据、知识、工具等资源与服务以富媒体作为传播载体,以满足用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1,2]。依据古籍记载和现代经络研究成果,将经络理论、中医的病理学研究与计算机图形学相结合,构建一个具有可交互性的虚拟人体经络系统,对于经络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人体经络较为复杂,其分布有浅表、骨间、肉分、筋间以及脏腑的区别[3],不同用户对人体经络系统提供的信息内容和信息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所构建的系统如何去除无关信息的干扰,主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信息,便成为了该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目标。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系统的应用背景以及实际需求出发,围绕网络环境下人体经络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对系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建立用户的个性化兴趣模型,并将情境感知引入到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中,主动感知用户的需求并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尽量减少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提高用户学习效率,从而促进系统的推广以及经络的学习,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信息检索、文献分类和多媒体推荐等领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利用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媒介,运用二维动画技术制作的虚拟二维人体经络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上,促进了经络知识的传播。这些系统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较之挂图、实体模型,将人体经络学说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通过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技术增强人们对经络的感性认识,促进了中医知识的普及推广。但二维平面 模型的空间立体感稍差,而且穴位的分块分布也不利于经络的显示和观察,交互性较差[4]。

目前,随着计算机图形、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三维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建立了三维人体经络模型。在国内,福州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的“计算机人体经络三维模型系统”应用Maya、3DS Max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和计算机三维图形显示方法相结合,建立起计算机人体经络三维图形模型,实现了人体经络穴位透明叠加显示及偱经感传现象动画演示,并能够进行穴位、经络、疾病等信息查询。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研制了一套虚拟针灸系统“中国针灸触觉式手法模拟仪”,利用力反馈技术来模拟针刺过程,并通过电脑以三维图像形式动态观察针灸操作的过程,为针灸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5]。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严振国、庄天戈等人在VOXEL-MAN软件平台上进行再次开发,加入人体常用穴位信息,研制出了交互式针灸三维影像浏览器,该系统可实时显示腧穴的三维解剖结构,并通过动画方式进行交互式调用来模拟针刺过程,同时结合智能化知识库系统,让用户浏览和感受高分辨力的三维虚拟人体模型,获得丰富的解剖学知识[6]。此类研究还有天津大学中医学院的“经穴数字虚拟人的构建”[7,8]。在国外,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模拟人体器官而合成三维人体模型,如美国的可视人计划、虚拟人计划、生理人计划、韩国可视人计划、欧洲虚拟人计划、日本虚拟人计划、人类脑计划等。

综上所述,人体经络系统的表现形式经历了从实体模型到虚拟现实系统,从二维医学挂图到三维互动模型的发展过程。采用三维图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以计算机为平台构造三维人体经络模型,建立虚拟人体经络系统,借助三维交互、显示技术展示人体经络的相关知识,克服了实体模型、二维挂图、动画模型等人体经络表现形式的不足和缺陷。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用户可以更加直观、全面、深入地观察研究人体穴位构造,感受偱经感传现象。然而,考虑到人体经络系统其特有的复杂性,用户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航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应用智能化的人机交互技术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目前,关于人体经络系统在个性化服务方面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系统尚不能在尽量减少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情况下,感知、识别用户的行为需求,并及时为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

2 人体经络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

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使用习惯等独特要求主动提供用户感兴趣的信息[9]。为了让人体经络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要求系统不能仅仅将用户的输入作为其功能执行的驱动,而必须能够在用户发出服务请求的情况下预测何时向用户提供服务,以及以何方式提供何种服务。交互上下文(Context)往往是系统确定其自身行为最为直接、有效,甚至是惟一的依据。

通过以上分析,建立了人体经络系统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如图1所示。

3 基于本体的情景建模及领域本体构建

人体经络系统是作为一个普及中医经络知识、演示偱经感传现象、查询经络、穴位、疾病信息的网络交互式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端远程连接服务器,以键盘鼠标作为基本输入设备,实现信息查询、三维模型操作、动画演示等功能。对于人体经络系统来说,涉及的情境信息多种多样,为实现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首先应该准确地界定系统中情境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一章对情境的定义和分类,为了提供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情境信息的选取上必须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你是谁?

人体经络系统必须明确地知道自己用户的相关信息,如用户的职业、学历、年龄、偏好等,在此基础上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用户的需求。

2) 发生了什么?

用户在使用人体经络系统的整个过程中,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信息需求浏览相关的场景,查询相关的信息。系统应该准确地获取、记录用户的这些行为信息,通过分析找出用户的兴趣所在,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3) 有什么资源?

人体经络系统资源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关系到其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及服务的形式。人体经络系统由若干个三维场景组织而成,以文字、动画、视频等形式向用户展示人体经络相关的信息,场景中的三维模型是与情境感知计算有关的实体资源。

根据以上的分析,列举出了人体经络系统的情境,包括用户情境、时间情境、设备情境、活动情境和场景情境,如图2所示。

1) 用户情境:

包括用户的身份信息、用户的个性偏好、使用系统的目的、操作习惯等。

2) 时间情境:

提供交互过程中的时间信息,如用户登录、退出系统的时间,在某场景上的驻留时间,数据下载时间等。

3) 设备情境:

主要描述系统的设备信息,如网络状况(带宽、传输时延)、可用音/视频播放器、显示设备等。

4) 活动情境:

描述用户的交互行为信息,如访问某场景的次数、鼠标操作、键盘输入等。

5) 场景情境:

描述系统三维场景的信息,包括场景大小、场景内容、场景对应的领域本体概念等。

本体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三元组M={O,C,R}来表示,其中O表示本体的集合,C表示情境的集合,R表示本体与情境信息之间的关系。本体集合O={o1,o2,o3,…},其中o1,o2,o3等表示本体。情境集合C={c1,c2,c3,…},其中c1,c2,c3等表示情境信息。关系集合R={r1,r2,r3,…},其中r1,r2,r3表示情境信息直接的关系。

在用户使用人体经络系统的过程中,所需感知的用户信息主要包括登录、退出系统的时间、访问某场景的次数及场景上驻留的时间等,下面以此为例,具体说明如何用本体来表示情境信息。具体程序段如下:

<owl:Class rdf:ID="VisitJLSystem">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访问经络系统</rdfs:comment>

</owl:Class>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ID_User">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登录用户的ID</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ID_Scene">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访问场景的ID</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Time_Login">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登录的时间</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Time_Exit">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退出系统的时间</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Times_Scene">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访问场景的次数</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owl:DatatypeProperty rdf:ID="StayTime_Scene">

<rdfs:comment rdf:datatype="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string"

>场景驻留的时间</rdfs:comment>

</owl:DatatypeProperty>

上述程序段中:owl标记是OWL元数据,它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本体、属性或者方法,也可以是某一个领域元数据的自定义。在这里,标记一个本体类VisitJLSystem,它的属性描述了用户访问经络系统过程中感知的情境信息。

4 情景感知用户模型的构建及更新

4.1 用户模型的表示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个性化服务的原动力,人体经络系统需要理解用户的行为、兴趣及信息需求等信息,建立起相应的用户模型。要使人体经络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就必须将用户模型表示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

在上一节中,对人体经络系统的资源进行合理地组织,初步建立起人体经络系统的领域本体,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人体经络系统的领域本体库,构建用户模型的向量空间表示。将表示用户兴趣信息的领域本体概念作为向量空间中的特征项,每个特征项有一定的权重,对于用户的n个兴趣,用户的兴趣模型表示如

U={(c1,w1),(c2,w2),…,(cn,wn)} (1)

式中:ci是指人体经络系统整个领域本体库中的概念单元,具有本体的属性,和其他概念存在的各种关系遵循人体经络系统领域中的公理,它能够表示诸如相关、上下位等语义关系。权重wi表示用户对特征项ci的兴趣程度,即用户兴趣度。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时,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本体在表示信息上的优势,有效地组织适合用户的信息。

实际上用户的兴趣有限,不可能对领域本体所有的概念都感兴趣,感兴趣的程度也不同,且在一段时间内,用户的兴趣相对比较稳定。另外为了减少系统在计算上的开销,本文中选取m个权重较大的特征项组成的特征向量来表示用户的兴趣模型,如

U={(c1,w1),(c2,w2),…,(cm,wm)} (2)

4.2 用户模型的构建和更新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可以反映人的兴趣偏好和目的。用户访问人体经络系统,必然存在着某种信息需求,用户的兴趣、偏好则不断刺激着用户的心理,对这种信息需求进行合理的认识和表达,进而产生交互操作行为,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的兴趣与用户的交互行为的联系可以直观地用图3做出表达。

用户兴趣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考虑,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则用户兴趣的形成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用户通过感觉系统接收来自人体经络系统输出信息的刺激,经由控制系统处理形成用户的兴趣,再使用反应系统反馈信息,输出给人体经络系统。在用户与人体经络系统交互的过程中,用户可能对某一兴趣点不再感兴趣,也可能产生了新的兴趣,结合人体经络系统的特点,图4在人类信息加工模型[10]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描述了用户兴趣的形成和更新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来推测某个人的兴趣和意图。同样,在用户访问人体经络系统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感知用户的浏览行为来推测用户的兴趣。用户的浏览行为反映了用户的兴趣,如用户在一次系统的访问中,在某场景上驻留的时间比较长,或者频繁访问其中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表明用户对该场景感兴趣。另外用户的评价也可以反映用户的兴趣所在,但它需要用户的参与,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且可能转移用户的注意力。为了充分体现人体经络系统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智能性、主动性,在对用户建模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户建模应该充分考虑为用户提供方便,在尽量不干扰用户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搜集、感知一切可能与用户兴趣相关的信息。本文采用自动用户建模的方式,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行为和浏览的场景来构建用户兴趣模型。

结合前文中用户兴趣模型的表示方法,用户建模包括用户兴趣概念的生成和用户兴趣度的计算。在人体经络系统中,用户模型的构建步骤如下:

1) 感知用户浏览的场景以及浏览行为,获取用户建模的数据。

2) 参考人体经络系统的领域本体,从用户访问的场景中提取用户兴趣特征项,即用户兴趣概念。

3) 通过感知计算用户的浏览行为得出用户模型中概念的兴趣度。

用户模型的构建流程如图5所示。

5 实验原型系统分析

在本文中,人体经络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当用户为从未使用过人体经络系统的新用户,由于用户无任何的历史访问行为,这时通过查询用户的个人信息库,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在本文中,针对中医临床工作者、病人、普通用户,分别提供针灸方法、疾病处方、常识查询功能,其中经络知识查询界面如图6所示。

2) 感知用户在场景上驻留的时间以及访问的次数,依据前文中给出的用户兴趣模型构建及更新算法感知用户的兴趣,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上一章举例的,用户兴趣由“针灸演示”改变为“内科疾病”,“云门针灸演示”和“内科疾病”界面分别如图7和8所示。

3) 感知用户的操作行为,预测用户的信息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在用户了解经络信息的过程中,当用户拾取经络上的穴位模型时,其可能对穴位方面的信息感兴趣,系统则主动为其提供穴位方面的信息,经络介绍界面及穴位信息查询分别如图9和10所示。在这里,可以通过OnLeftMouse通道和IfCollison通道采集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信息,形成“是否点击鼠标左键?”、“是否和穴位模型发生碰撞?”两条低层情境信息,进而通过情境推理得出“用户是否拾取穴位模型?”。

4) 系统根据用户的交互反馈风格,提供文字、图形、声音、视频等不同的服务方式。如用户在了解经络信息的过程中,系统根据用户的偏好提供视频服务,如图11所示。另外系统也给出一些信息提示,帮助用户更快熟悉系统。如用户第一次进行穴位信息查询时,给出信息提示,即“请输入穴位名首字母,如云门:ym”,如图12所示。

6 总结

本文建立起网络交互式人体经络系统的情境感知计算模型,构建了人体经络系统的领域本体,提出情境感知的用户模型构建和更新算法,实现了基于情境感知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针对人体径路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该方法的实现有效地解决了用户需求个性化的问题,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由于人体经络系统较为复杂,包含经络、穴位、疾病、脏腑及针灸等方面的大量知识信息,同时用户往往由于兴趣、目的及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信息需求,用户不能有针对性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为了增强人体经络系统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和使用兴趣,将普适计算中的情境感知计算引入到人体经络系统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普适计算、图形图像等先进技术,建立起能够感知用户行为的人体经络系统,为经络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种直观便捷的有力工具,同时也为电子商务、信息检索、文献分类和多媒体推荐等领域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人体经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情景感知,本体

参考文献

[1]谢海涛,孟祥武.适应用户需求进化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J].电子学报,2011,39(3):643-648.

[2]沈昕,蒋力,施唯佳.富媒体技术研究及在IPTV增值业务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1(3):37-41.

[3]余轮,蔡光东,周霆,等.人体经络的三维数据模型和动画显示方法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7,2(1):32-37.

[4]刘振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针灸理疗训练系统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HENG P A,WONG T T,LEUNG K M,et al.A haptic needle manipula-tion simulator for Chinese acupuncture Learning and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Graphics,2006(4):205-220.

[6]赵静,刘红菊,庄天戈,等.融合中医知识库的虚拟针灸三维浏览器[J].上海针灸杂志,2005(2):29-32.

[7]杨宇航,李志忠,任晓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中医针灸教学系统[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0):2379-2383.

[8]BALDAUF M,DUSTDAR S,ROSENBERG F.A survey on context-a-ware systems[J].Journal of Ad Hoc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2007,2(4):263-277.

[9]闫瑞瑞,马建国.基于UCL的个性化主动信息服务实验研究[J].电视技术,2011,35(9):69-7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原稿)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眼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2.说明视觉形成的过程。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4.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

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课前准备:眼球模型 教学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假如你在用餐,你会看到饭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当然,你还会听到家里人的说话声。你能说出上述五种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学生回答:嗅觉、味觉、热觉、触觉、痛觉等,鼻子、舌、皮肤等器官。

老师小结:人体的各种感觉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的。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比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通常 称它们为感觉器官,如眼是视觉器官,而是听觉器官。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 5

得的信息中,70%左右来自于视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心灵的窗户——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展示学习目标,依托导学案,自主学习大屏幕展示自主学习提纲:

1.结合课本79页插图,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当我们由黑暗进入明亮区域或由明亮进入黑暗区域,瞳孔是怎样变化的?

3.近视的原因是什么?应配什么镜加以矫正?

互动一:请同学们利用一分钟的时间熟悉眼球的结构,然后通过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结构,并说出每一部分结构的功能。学生熟悉眼球结构,教师出示眼球模型,学生解说。

教师强调:我们俗话说的白眼珠(白眼球)和黑眼珠(黑眼球)指的是哪两部分?(师生共同分析)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虹膜内所含色素不同就出现了蓝眼、褐眼等。互动二:小组 讨论

分析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那么,眼球的晶状体、瞳孔、脉络膜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学生回答: 晶状体——镜头; 瞳孔——光圈; 视网膜——胶卷(底片)

互动三:视觉的形成过程

1.请大家根据眼球的结构分析: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 5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各组呈现分析结果,进行展示解说,其他组进行补充。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教师强调: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晶状体玻璃体,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成的像是倒像。

2.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这是为什呢? 教师讲解: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还要把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3.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

教师点拨: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4.观察课本图,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互动四: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戴的都是什么眼镜?

学生统计并做出判断:近视镜

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分析近视的成因。

学生分析,表达交流。

教师强调:晶状体调节紧张引发的近视眼叫假性近视,如果这时注意保护视力,消除使晶状体过度紧张的因素,做一些按摩放松自己,视力可以好转和恢复到正常。但如果进一步发展到眼球前后径过长,也就是说晶状体和视网膜中间的距离加长,这时无论你怎么调节自己的晶状体,远处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都只能在视网膜前面成像,我们在视网膜上只能获得模糊的影像。这就是真性近视。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 5

学生:戴眼镜。

教师:戴什么样的眼镜呢?哪位同学愿意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

学生:中间薄,四周厚。

教师: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凹透镜可以发散光线,然后再经过角膜、瞳孔等结构,就可以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2.总结预防近视的方法。

学生熟记“三要”、“四不看”,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生活链接

1.眼屎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都有眼屎,这些东西到底从哪来的呢?原来在睡眠时,眼睛里会不断产生黏液和泪水。它们会湿润眼球表面,清除灰尘和杀菌。夜间,黏液、灰尘和杂质在眼角处堆积,这就是眼屎。

2.为什么眼皮会跳?

有时我们的眼皮会跳个不停。为什么眼皮会跳呢?很早以前人们就有了这个疑问。那时人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就产生了一种迷信的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其实眼皮跳是眼周肌肉受刺激而引起的。我们的眼睛受强光或药物的刺激,会引起眼皮跳;看书时间太长,眼睛疲劳也会引起眼皮跳;睡觉太少,眼皮也会跳。当眼皮跳时,我们可以用热毛巾敷眼睛,或是闭眼睛休息一会儿、做做眼保健操都可使这种状况消失。

教学反思

本节课师生合作顺利,教师事先的课堂设计得到了充分的实施,师生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模型展示,学生对/ 5

本节的重点知识掌握较好,并能充分理解,课堂效率较高。不足之处是:应该把凸透镜成像装置展示在课堂,让学生充分理解晶状体的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

一、眼球的结构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透光)(折射)(成像)(形成视觉)

人体感知 篇3

1知识目标: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及预防的方法。

2能力目标:尝试观察瞳孔大小变化的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视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视觉障碍的人群。

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人体通过眼获取外界信息的情况;概述眼球的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说出近视及预防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收集、整理有关角膜移植、角膜捐献的资料。

2刻度尺。

3小镜子。

教师:

1本课的配套光盘。

2准备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光具座等),不同凸度的凸透镜。

3眼球模型多个。

教学过程

教师情境导人:请想一想我们吃饭的情景,你们都感觉到了什么?饭菜的颜色、形状、香气、味道是通过什么获取的?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学生回答: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感受器。色、形通过眼,香气通过鼻,味通过舌。教师情境导人:播放关于视觉的录像。教师讲述:据科学家统计,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来自视觉。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要了解这个问题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并进行讨论,然后回答书上的讨论题。再观察、分析图IV-46,对照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照相机利用透镜成像原理。眼球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胶卷。教师引导:请同学对照眼球模型来说一说眼球的结构及功能。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我们来做个实验吧。教师实验演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成像。教师引导提问:请同学根据刚才的实验,并观察、分析图IV-47,说说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哪些原因可能导致失明?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播放关于视觉形成过程的录像(动画)。学生观看动画,进一步思考、讨论,回答视觉的形成过程及失明的原因。教师引导:失明会给人带来哪些不便?哪位同学愿意尝试?学生活动(模拟一分钟盲人):尝试者蒙眼,从教室最后走到门外。跌跌撞撞,摸索,同学们提醒,然后尝试者谈感想。教师引导提问:只是一分钟时间,模拟盲人的同学感到不便。由此可以想象盲人一生生活在黑暗中的不便。同学们刚才争着帮助模拟的盲人引路,体现了你们的爱心。那么我们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盲人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关爱、帮助盲人,提醒他人不占用盲道等。教师引导:是否所有的盲人都没有机会重见光明?若仅因角膜损坏而造成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术重见光明。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关于角膜移植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教师讲述移植用角膜的来源和角膜捐献的知识。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谈感想。教师情境导入:你知道吗?从黑暗处获救的人来到明亮处之前都要蒙上眼睛,防止损伤视力,这是为什么?我们通过进一步探究“人的瞳孔大小是否能改变”来解决这个疑问。请同学们拿出小镜子,观察在光亮处、较暗处自己瞳孔大小的变化。学生活动:通过小镜子观察瞳孔变化。教师提示学生可用书本等遮光,创造较暗的环境。也可同学之间互助,相互观察对方瞳孔大小的变化。学生得出结论:瞳孔的大小能改变。在光亮处瞳孔小,在较暗处瞳孔大。教师引导、讲述:人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教师引导提问:我们班戴近视眼镜的同学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近视的成因是什么吗?教师实验演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及不同凸度的凸透镜引导学生观察成像位置的变化。学生讨论回答:近视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视物模糊。教师引导:戴近视镜的同学摸一摸镜片的边缘与中心的不同。学生观察回答:眼镜片边缘厚,中心薄。教师引导:这是通过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戴近视眼镜的同学应注意眼镜的质量。教师播放录像(关于配眼镜的卫生知识)。近视对你的生活造成什么不便?怎样预防近视?教师播放关于预防近视的知识的录像,学生交流,得出结论:预防近视“三要”和“四不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书本94页“技能训练”的两条线段,哪段更长?学生观察:左边的更长。教师引导:我们的视觉正常,但同样长短的线段在不同背景下看起来会不同。请用刻度尺测量这两条线段的长度。学生测量并得出结论:一样长。教师讲解:测量与观察相比更加精确。依靠视觉观察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用工具进行测量更是必要的。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增长了哪些知识?学生小结:眼球的结构、功能、视觉的形成、近视的成因及预防、关爱盲人等。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很有特色: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视觉及近视的形成)、学生观察、合作与交流、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瞳孔变化、测量线段)、学生的活动(课前收集资料、学生活动模拟盲人)以及丰富的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获得了科学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设定适应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探究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省时、省力,使七年级的学生较轻松地获得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上交流展示、分析讨论、动手操作、模拟盲人的活动,实现了生生合作,出现了思维碰撞,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教师提供直观的演示实验及丰富的影像资料、教具模型,恰当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和富有技巧的引导性提问,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并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提供了多次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气氛中愉快学习。生生间、师生间和谐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倾听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5、观察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二、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用性,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重大意义。教材在编写中注重了前后呼应,因此,我们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它的优越性,让学生分析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耳聋等问题,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例如,对于外界光线如何调节瞳孔的大小,两人可以依次用手电筒照射对方眼睛(时间不要过长)观察其变化,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了。

1、教学重点

①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②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①近视的成因。

②外界光线如何影响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3、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准备

挂图、模型等教具,flash动画

四、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议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实际问题与知识结合起来。对于成像问题可以结合flash动画或者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对于近视的形成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演示实验进行解释,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2、案例设计思路

(1)眼球的结构和瞳孔的变化

①请学生观看一段精彩足球比赛的视频,从中感受观众的兴奋与激动。然后,教师提问:观众席中的盲人会有如此兴奋与激动吗?这说明我们的哪种感官在发挥作用?引出课题:眼和视觉

②人有80%的信息来自眼睛,因此,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眼球的结构。

③学生对照课本图讨论,了解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同时教师板书演示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和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④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照示意图总结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⑤教师分发眼球的结构模型,学生对照模型再次认识眼球的结构,学会卸和组装模型,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a.由于讨论题涉及到物理中的一些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难以接受,所以,可以共同总结,也可以在研究完眼球的结构之后,给出一定的比喻,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

b.在学习眼球结构的同时,可以加上瞳孔的变化,以小组为单位用手电筒做实验,体会瞳孔大小的变化。可以看课本中的图即猫瞳孔的变化来理解,或者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解释:为什么我们白天进电影院的时,眼睛看不清,过一会儿又慢慢看清楚了?这一过程中瞳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视觉的形成

a.学生对照眼球的结构模型,思考光线进入眼球的路径。提出问题:我们的视觉最终是在哪里形成的?是在视网膜上吗?用《还珠格格》中紫薇失明的片段来解释视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b、总结视觉的形成,有条件可以用flash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其过程。

演示实验

从中探究出近视和远视的形成。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来分析如何纠正近视和远视,做到“三要”“四不要”。

耳和听觉

说明:本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简单的点评完成教学任务。

1、四人为一组完成课本93页的`讨论题。

2、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其他实例(2~3个),从中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引出耳的结构。

3、出示耳的结构模型或挂图,对照课本完成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晕车”等现象来理解半规管的功能等。

4、根据模型或挂图了解耳的结构,这样学生便可以轻松地理解了听觉形成的过程,因为学生有了视觉形成的过程基础,对听觉的形成应该比较容易。总结听觉的形成过程。

5、思考:听觉最终的形成部位在哪里?

6、噪音的危害

在学完了听觉形成后,我们认识到了听觉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保护耳?噪音有哪些危害?

学生讨论此问题,从中总结出生活中应该注意问题。让学生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7、生思考:人的感觉器官还有哪些?你能举出例子吗?

8、技能训练

人的视觉是存在误差的,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认识到此问题。

上一篇:急性老年哮喘下一篇:运营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