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教育

2024-07-09

基础护理教育(精选十篇)

基础护理教育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全院护理人员695人,性别:男:7人,女685人;年龄:18~54岁;职称: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3人,主管护师228人,护师284人,护士170人;学历:本科168人,占24%;大专362人,占52%;中专165人,占23.7%。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参考相关文献[1,2,3,4,5]、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17项及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科室、学历、职称、工作性质、工作年限等;(2)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

1.3 调查方法

分别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2次对全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由护理部培训临床护士长填表方法,再由各科室护士长负责调查表的说明、发放和收集。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护士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2010年4月发放问卷535份,回收有效问卷509份,有效回收率为95.1%。基础护理认同教育1年后2011年3月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481份,有效回收率90.4%。

1.4 开展基础护理认知教育实施方法

1.4.1 在全院范围内举办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系列讲座

对护士进行基础护理内涵教育,由资深护理专家授课,使护士了解护理学科起源于基础护理中的生活护理,并在此基础上得以不断发展,基础护理与护理学科的发展及患者的早日康复息息相关。基础护理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工作,是护士的工作职责[6]。从而使护士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达到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同。

1.4.2 新护士上岗前进行基础护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双重培训,使每位护士上岗前均认识到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发展专科护理的基础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7]。

1.4.3 各科室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小讲座

由每名护士畅谈自己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及如何开展工作,并通过高年资护士的现身说法,列举基础护理促进病人康复的典型案例,激发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工作的动力和成就感;请曾经做过“患者”的护士和做过“患者家属”的护士从另一角度看基础护理工作,通过生动的互动教育,使全体护士客观感受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注:为显著性,*P<0.05水平;为显著性,**P<0.01水平

注:为显著性,**P≤0.01水平

1.4.4 定期举办基础护理经验交流会

护理部定期组织护士长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统一思想,让基础护理落实较好的科室护士长介绍经验,如何用实际行动将简单的“洗头、洗脸、洗脚”的基础护理服务内容变得更有专业内涵,畅谈体会和收获,使其他科室借鉴并推广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从而促进全院护理人员共同进步。

1.4.5 针对认知上的误区开展讲座

护理部成员深入临床一线,现场调研,找出基础护理认知上的误区,有针对性的举办基础护理落实中的误区与评价讲座。

2 统计及评价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资料的处理为每道项目的选择为分类变量,为了解2次调查之间的变化应用分类变量的卡方检验,分别对2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指标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护士认为护士应做的基础护理的变化对比;护士认为家属应做的基础护理的变化对比。

3 结果

2010年与2011年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的变化情况,统计结果见表1、2。

护士认为洁面梳头、足部清洁、料理大小便、床上洗头、协助进食、协助更衣及床上擦浴应该由护士承担的百分比有提升;认为洁面梳头、足部清洁、料理大小便、床上洗头、协助进食、协助更衣、指甲护理、倾倒尿液、肢体被动运动、床上擦浴、肛注开塞露及烫伤的预防护理应当由家属承担的百分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4.1 基础护理认知教育有利于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的认识

此项结果表明通过基础护理认知等多种形式教育,可以促进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服务理念的更新,对基础护理的内涵与外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更加认识到基础护理中特别是生活护理方面,是病人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护士的基本职责[8],更是现代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4.2 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主动实施程度

2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推行基础护理过程中,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思想观念是理性认识,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护士只有从内心深处完全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实施,落实到位。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明确基础护理内容,树立起“落实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理性回归”的坚定信念,这对基础护理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3 基础护理认知仍存在误区

表1、2结果表明,护士对护士应承担的基础护理项目的前十位吸痰、吸氧、输液观察、压疮的预防护理、记录出入液体量、雾化吸入、鼻饲、坠床预防护理、整理床单位、清洁口腔是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性服务项目、认为家属应承担的项目的前十位则仍是传统意义上生活护理的内容。该结果反映了护士对基础护理内涵认识上的误区及在基础护理中职责认识的不足,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如果以这种错误的认识思考和处理问题,结果就会阻碍基础护理的落实。

从2次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的整体水平,差距还是较大的。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性服务工作状态,护士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治疗性医嘱的“机械”执行,也正是由于这一护理模式的缺陷,致使临床护士把基础护理尤其是生活护理的部分,看作是可做可不做的软任务,基础护理得不到很好实施的一个主观原因就是护士缺乏护士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新型护理意识,把基础护理工作当作伺候人的行为,淡化和异化了基础护理工作[9]。因此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教育力度,帮助护士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自身价值,促使护士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5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基础护理认同教育,虽然认知程度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的整体水平低下、对基础护理中应承担的角色认知程度不足,以及对实施基础护理的消极态度是阻碍基础护理全面落实的重要原因。这就提示护理管理者全面落实基础护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继续加强基础护理认知教育,针对基础护理认知方面的的薄弱环节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与培训,使新知识、新理念及时得以推广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切实将基础护理融合到临床护理日常工作中,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护士的服务。

摘要:目的 评价开展基础护理认知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认同教育,并于基础护理认同教育前、基础护理认同教育后2次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全院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开展系列基础护理认同教育活动近1年后,在协助病人洁面梳头、足部清洁等基础护理中的生活护理等项目,护士认为应该由护士承担的百分比有所提升,认为应当由家属承担的百分比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基础护理认同教育对提高基础护理认知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基础护理内涵认识上的误区,继续强化基础护理认知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基础护理,认知教育,护理质量,基础护理认知度

参考文献

[1]丁炎娥,杜立.护士对基础护理质量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8):13.

[2]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

[3]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4]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解读.

[5]刘宇歌,郑丽丽.基层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问题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5):56~57.

[6]刘喜文.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26.

[7]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5.

[8]丁炎明.护理人员现代护理观与基础护理认知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3A):56~58.

基础护理教育 篇2

1.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5:61.为避免摩擦力与剪切力,卧床病人床头抬高不应超过()。(护理、7)

1.15° 2.30°

9:115.机体持续用热1小时后,出现下列哪种反应()。(总论、6)

1.小动脉扩张 2.小静脉扩张 3.小动脉收缩

13:100.冷疗时冰囊应装多少冰()。(总论、6)

1.1 /2

17:113.热疗法的作用()。(总论、7)

1.促进炎症消退 2.减轻疼痛 3.保暖 4.以上都对

19:186.下列有机磷中毒中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的是()。1.乐果 2.1605 3.1059 4.4059 5.敌百虫

24:148.男性尿道长约()。(护理、7)

1.16-18? 2.18-20?

26:50.完整的皮肤不应有的特点是()。(护理、5)

1.温暖 2.潮红

27:164.血尿常见疾病不正确的是()。

1.肾小球肾炎 2.溶血

30:137.低盐饮食成人每日进食盐为()。(总论、8)

1.1g 2.<2 g 3.<3 g 4.D<4 g

31:32.隔离病区划分正确的是()。(医院感染、8)

1.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2.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37:37.牙刷应每隔几个月更换一次()。(护理、5)

1.一个月 2.二个月 3.三个月 4.四个月 5.五个月

38:35.干燥保存法盛有无菌持物钳的干罐应()。(医院感染、5)

1.1-2小时更换一次 2.4-6小时更换一次 3.4-8小时更换一次

40:179.下列属于预防输血时枸椽酸钠中毒反应的措施是()。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输错血

2.从血库取回的血应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 3.避免血液震荡 4.严格检验血液质量

5.每输入1000ml库存血应输入钙剂1g

41:25.关于戴口罩以下哪项不正确()。(医院感染、5)1.纱布口罩应每日更换

44:39.牙线剔牙法要求每日剔牙()。(护理、4)

1.一次 2.二次

48:83.体位引流适用于哪些病人()。(护理、7)

1.高血压 2.心力衰竭 3.支气管扩张 4.高龄 5.极度衰竭

49:11.医院感染不包括()。(医院感染、6)

基础护理教育 篇3

【关键词】 护理教学;人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1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门课程,是研究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任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的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观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人文护理主要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即作为临床护理人员,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言行,把自己选择的职业道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1]《护理学基础》作为中职护生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 人文护理教育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活动,知识的传授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甚少或举例缺乏生动,学生枯燥的听,教师缺乏启发式教学,学生缺少参与式学习。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普遍存在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状。[2]人文教学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由过去单一的认知过程,开始向主动的活学活用、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转化;由过去教师枯燥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始向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转化。人文教学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涵,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解、消化方面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

2 中职生的特点

目前尽管中职教育的生源中也不乏优秀的初中生或部分高中生,但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或者成绩相对落后,或者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家境贫困,再加上处于青春叛逆期,因而这些受教育者除了有同龄人共同的特征外,更在行为、心理、目标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有研究指出:“现在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在初中时属于学习上、品德上、行为上的‘后进生’,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基础较差对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以至于有些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甚至厌学、逃学”,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中的应用与思考

3.1 应用

3.1.1 教师角色认识与定位 理教育不仅要符合护士专业培养的需要,更要适应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师资队伍,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教育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其教育研究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合理的能力结构。中职护理专业教师必须有牢固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专业能力,优秀的授课技能,能够了解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专业上做到专(精专),在做人上做到仁(仁爱)。

3.1.2 转变护理理念 护士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善于從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痛苦、渴望和需要,并能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从“需要我去做”到“我要去做”从“完成我的工作”到“我的病人感受是否舒适”、从“病人告诉我”到“我感受我的病人”、从“我只能做这些”到“我还能为病人做哪些”、从“被动”的服务到“主动”呵护,护理理念转变的思路很多,护理人员应以人为本,转变护理理念。

3.1.3 护理学基础多环节应用人文护理 将人文精神融入护理人员的沟通方式、方法、技巧培养.以人为本,运用礼貌性语言、安慰性语言、肢体性语言、行为性语言规范沟通用语和禁忌用语,在护理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都体现护士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我们护理的对象是人,是有疾病痛苦,感情脆弱,甚至有生命危险的病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而且要有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的良好品德。在临床实践中用自己的言行来体现人文关怀,从仪容、仪表语言,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提升个人魅力,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延伸到对患者的身心整体护理.而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不以个人的好恶对待患者,—切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用良好的语言、友善的行为展示对病人的关爱。人文关怀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培训很重要,而亲身体验可能会带来更直接的强化效果。把培训人员分两组,一组当作病人,一组当作护士,全过程体验人文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的区别,进一步感受、理解关怀照顾的本质,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是非关怀性,才能学会关心人、理解人,才能将信念转化为自觉行为。

3.2 思考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护理教学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性、探索性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将人文护理融入到《护理学基础》课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护理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更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教学成果的同时,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的重要性早已被人们认同,现代社会的发展赋予了护理工作更多的内容,更加注重对病人的人性关怀,其也对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护理中体现人文精神,而且更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心态。毫不疑问热情的关怀,精湛的技术,耐心的解释,无疑会给人们,乃至整个社会带来祥和与安康。

参考文献

[1] 张岚.人文护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护理工作研究,2012,4(20):748.

基础护理教育 篇4

1《护理学基础》说课

1.1 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也是为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打基础的衔接课程。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学生以后在工作当中, 几乎每天都会用到。在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中, 以及在各医院的招聘考试和职称晋升考试中, 本课程内容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发挥以及个人专业的发展。也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和稳定、专业素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我院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 综合我们对专业市场、人才市场的调查, 确定护理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范围是在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防疫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因此确定了本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能够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熟练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以及相关学科知识, 观察、分析并确定护理对象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能与护理对象及其亲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与团队成员融洽相处, 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岗位上得到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1.3学情分析我院三年制大专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理论知识理解较好, 自律能力较强;并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重视实践环节锻练。但因为学生处在学历教育阶段, 从纯理论的高中时代转到职校, 有些不适应, 对操作技能的知识, 接受比较慢, 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在操作技能的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因此, 在组织教学时, 我们将教学与自学有机结合, 注重实训实践环节的实施, 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4 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我们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采取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临床模拟情境演练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采用工学交替法, 即通过临岗 (社会实践) 、协岗 (临床见习) 、实践、顶岗 (临床实习) 四环节, 使学生在学中做, 老师在做中教,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并能形成教学与临床的"无缝隙"对接。

1.5 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所学的内容以及自身特点可以选择:模仿、"内化"、创新等方法。模仿即通过动眼、动手、动脑多感官协同作用, 临摹、仿照学习;"内化"即内部消化, 学过的知识一定要理解;创新即培养开拓性思维等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

1.6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护理岗位对护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进行课时分配, 本课程选用的是周春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医学高职高专"十一五"规范教材。我们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将本课程分为护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一般护理技术、基本治疗技术、重症抢救技术、消毒隔离技术五个模块。总学时196, 其中理论学时占30%、实训学时占70%, 课时分配合理, 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也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 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我们还在每一模块的学习完成之后安排了综合实训项目, 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 为了让学生更好适应临床, 我们还安排了岗前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防护教育。

1.7 课程评价

本课程是必修课, 考核的标准和内容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我们采取理论与实践 (校内操作技能与临床实习考核) 相统一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完成情况。

2 讨论

说课是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来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涵盖了:授课教师将其对职业教育理念、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对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的把握与处理、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等一系列教育教学元素的应用。因此通过说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1《护理学基础》说课可以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说课是需要对教学过程设计进行阐述, 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是否具有艺术性。说课时, 要把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 还要讲清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要说明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要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 怎样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和谐统一, 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 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 德育与智育的和谐统一;要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何时何地用, 以及理论依据等[2]。因此说课能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的程度, 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2.2《护理学基础》说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护理学基础》的说课中, 教师要知道其课程标准如何规定, 教材如何安排, 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上课, 更要求教师能阐述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 为什么这么安排, 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式教学, 关键是能阐述其理论依据。因此, 教师为了说好课, 为了给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寻找理论支点, 势必会认真地钻研教材,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说课设计时, 教师需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等。久而久之, 教师的素养, 理论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2.3《护理学基础》说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在《护理学基础》说课中不断摸索,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资料的收集能力;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生的责任感和协作能力;提高护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护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为其今后在护理岗位成为一名符合职业需要的合格护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

2.4《护理学基础》说课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说课, 教师对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一些认识,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应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开展多种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遵循能力本位原则, 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以个体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创建具有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4]。因此通过《护理学基础》说课, 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很清晰的认识, 对教学改革也指明了方向。

3 小结

通过《护理学基础》说课, 教师确定了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对教材分析、教法, 学法, 还有学生基本情况的探讨, 加强了教师的高职教育理念, 提高了对本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护理人才质量得到社会公认[1]。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学基础》说课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为教学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联系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反复分析和讨论说课设计。结果 通过说课, 加强了教师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 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有很大的帮助。结论 《护理学基础》说课体现了高职教育理念, 不但能提高教师驾驭本课程教学的能力, 还能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护理,《护理学基础》,说课,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熊蕊, 李玉荣.高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18) :11-12

[2]石红梅.关于教师说课的探讨[J].湖北经济院学报, 2008, 5 (7) :165-166

[3]高颖.护士核心能力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培养[J].当代护士, 2008, (12) :5-6

基础护理知识:分级护理制度 篇5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

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查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基础护理教育 篇6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诚信;护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09-0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然而当今社会存在的诚信危机造成了许多领域的道德滑坡,护理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对于护理专业来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强、自律、自重、奉献、敬业、救死扶伤、吃苦耐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的品德,要有慎独的修养,因而是否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是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必需课程之一,在护理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门课程所包括的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也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视,《护理学基础》的任课教师在学生中也享有较高的威望。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必须育人,也能够育人。笔者作为一名《护理学基础》专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责无旁贷,因此在抓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把诚信教育融合在课程之中,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科学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将知识传授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

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诚信教育要充分将其利用起来。如在讲授《护士的素质》这一章的时候,向学生强调“慎独”修养是医护人员医德修养的崇高境界,更是检验医护人员医德修养高低的标准,是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因为护士通常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单独进行着各项工作,能否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律信念。“慎独”修养决不是个别护士的行为,也绝不是一时一刻的行为,而是应该体现在护士群体的整个护理过程中,这需要长期的教育培养和自身持久的坚持,这种品格的培养必须从护生抓起。因此,护生须用“一日三省吾身”的态度,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防微杜渐,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修正自己身上那些与高尚道德情操格格不入的“小节”,从细节中培养自己成为高素质的人。在诚信教育方面,真实的案例给学生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比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课时利用学生在实习时的案例,将诚信教育始终贯穿于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给药》这一章时,列举学生实习时不慎打翻药液后主动报告给护士长,并对患者进行了赔偿,受到医院肯定的事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寻找和挖掘所授课程内容与诚信教育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将诚信教育融进专业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体现时代精神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正面引导,帮助他们排除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的诚信品质能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此外,在众多有关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研究中,考试作弊被认为是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而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则是这一表现的重要原因。因为年龄、认知等原因,护生对于本专业了解一般不多,他们不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60分万岁”。因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专业教育,分析知识点与专业的关系,在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力,这对稳定学生思想、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利用操作课进行诚信行为的训练

护理操作课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学时的50%以上,学生要亲自动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如皮肤护理、吸氧、注射等,在这些操作练习过程中,贯穿诚信行为的训练。首先,老师在示范时,应做到严肃认真,动作熟练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学生练习时也应态度认真,每一次练习都应该当做是真正在临床上的操作来做,尤其要注意重视查对环节的训练。查对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差错事故的一项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都必须坚持查对制度,按要求认真查对,必要时还须两人查对。由于对查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练习护理操作时,与其他技术性环节相比,对这个环节的练习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有时就干脆省了核对。记录环节也是学生练习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学生或记录得不完整,或非常潦草,甚至画一笔了之。这些作风如果带到临床上,无疑会成为医疗差错事故的隐患。此外,患者对服务的信任始于视觉和听觉,礼仪的培养是护理工作的前提。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在现代整体护理工作中,加强护士礼仪修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护士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训练护生的过程中,还应要求学生按照礼仪规范,做到举止文雅、端庄大方、着装整洁、语言规范。要使学生认识到要当好一名护士,只有熟练的技术不行,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道德,诚信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

三、适时开展有关诚信的讨论,增进学生对诚信更深层次的理解

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也乐意通过这种形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诚信教育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例如,2010年11月美国民意测验和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Gallup)进行了一项有关“你心目中最诚信职业”的调查,结果护士职业登上年度诚信道德调查排行榜榜首,连续十一年享受到公众赞誉,81%的美国民众称护士诚实度、道德标准“较高”或者“非常高”,护士是美国人心目中最诚实、最有道德的职业。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在美国护士职业可以得到如此的肯定,我们国家的护士情况如何,如果有差距的话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讨论,可以加深对诚信的理解。

总之,诚信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护士培养的要求,也是护理教师的责任。作为专业课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结合职业特点,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戴肖松,黄平,周德华,等.关于开展护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护理学,2006,13(1):69-71.

[2]郭健丽,孟琼.构建诚信护理品牌的实践体会[J].护理学报,2007,14(12):32-34.

基础护理教育 篇7

关键词:基础护理,有备而教,教无定法,教有所得

1 有备而教

课前准备是上好课先决条件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1]。教师在上节课结束前必须布置好预习工作, 让学生在课前先熟悉好教学内容。护生准备主要在于对书本充分预习。一堂准备充分的课程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匪浅, 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达到最大教学功效。作为基础护理老师, 在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材, 适当加入自我见解, 找出重点、难点和考点, 理清提纲。同时, 翻阅大量信息材料, 准备好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病例和学生感兴趣的事例, 配备与课堂内容相适合的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1.1 按年制和护生具体情况备课

由于我国护理学的变革与发展, 中等职业学校的护理教学现在分了好几大层次。就我校而言, 便同时存在中专、五年制大专、自考等多种学制。根据学龄层次和学生基础不同, 护生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也略有差别。故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这点, 针对学龄层次低的学生, 备课要更加详细、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针对学龄层次高的同学, 备课则可有所侧重, 在解惑的同时着重开发护生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1.2 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备课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护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2011年新护士条例颁发以后, 考试的科目、试题的类型、以及对学生考察知识的侧重点都变化很大。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 有目的性的教学对护生而言无疑像注入一针兴奋剂, 极大地提高了护生对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就是说, 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条例的颁布, 对基础护理的教学, 既是挑战, 更是机遇。基础护理教师要参考每年执照考试大纲, 有针对性分析考点, 让护生有备而学。

2 教无定法

2.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各种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应用已经不胜枚举。常见有提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案例讨论教学、课后作业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 比如传统板书教学、教具展示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等。在基础护理教学中,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 教学手段必须灵活, 要根据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选择。切忌墨守成规, 也切忌乱无章法, 最好将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揉和在一起。不管如何应用教学目一定要明确比如理论教学主要培养是护生思维能力、判断分析能力, 而实验教学则主要培养是护生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

教师要从简单“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学生学习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2]教师间常进行各项交流和听课学习, 但对于相互间学习来说仅仅只是相互教学方法探讨, 却无法将双方个性化教学融合, 其个性化教学更会锦上添花。教师个性化教学受其形象魅力、人格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所影响。教师形象魅力是指教师要有美的外部形象, 它是通过教师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所表现出来。风度和气质是能够明显体现其内在情感、志趣、个性和精神面貌外在行为和表情等要素综合。[3]仪表上要给学生好印象不难, 关键还要体现出专业上素养。比如实验课上着装规范和整洁也会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和专业态度。言谈举止体现了教师语言技巧, 也往往决定了一堂课生动与否。并能展现教师才华风度让学生敬之、爱之, 教师人格魅力主要来自于内在气质自然流露, 体现在善良关爱、宽容公正。教师学识魅力最能让学生敬服, 需要教师对知识掌控能力很强, 能随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疑问。教师个性魅力因人而异, 一样的知识点有的教师逻辑明确、分析有度;有的教师表达风趣、语言生动;有的教师则思想刻板、语言乏味, 一堂课的整体风格也会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而改变。

3 教有所得

3.1 护生所得

在一堂课结束后, 教师应当清楚: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并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4]之前所述备课和授课也并不是单一为了护生仅掌握教学内容, 更多是为了护生学完本堂课后能深化思考, 提出疑问, 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真正消化吸收, 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总的来说, 这些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将会成为护生认识问题的基础, 但并不妨碍护生展开思索, 解决实际问题。世界在发展, 护理也需要发展, 很多理论随时可能被推翻, 无须将知识生硬塞给学生, 而是让她们有选择接受并延伸。“护生所得”便在于有了创新求学意识, 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

3.2 教师所得

备课时收集信息、授课时学生质疑和授课后全新感悟都可让教师从中得出很多经验。在修缮教案的同时, 也找到自我不足加以攻克, 并对该堂课理论又有了深层次理解。可以说, 每经历一次教学, 教师便会有多一层体验, 这对护理学研究也会有很大帮助。

4 结论

作为从事基础护理理论教学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思维, 努力吸收新知识, 谨记有教无类, 不墨守成规, 立足于培养提高护生综合索

参考文献

[1]李欣赵, 华文.上好医用化学实验课心得与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12 (1) .

[2]陈建翔, 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4, 17.

[3]黄卫东, 钟玉杰.魅力护理教学[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5, 2 (3) :280.

基础护理教育 篇8

护士的职业安全问题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1]。在高校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 不仅需要丰富学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 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防护能力。为此, 应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本文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校2011级护理专业1班和2班的学生, 均为女生, 年龄16~18岁, 均参加过中考, 并被本校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录取。将1班60人作为观察组, 2班60人作为对照组,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人数、其他文化课成绩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教学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和学时相同, 理论课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讲授及讨论的方法进行。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 将职业防护实践课程安排在理论课之后, 学时设为10个学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案例分析、讲授、模拟训练、规范操作训练等, 以巩固理论知识, 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让其知道针对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成绩优秀率

两组学生的考试包括理论考核和职业防护操作考核, 理论考核实行百分制, 满分为100分;职业防护操作考核中医疗机械处理、手术机械传递、药物配制、伤口处理4项为重点考核内容, 每项25分, 满分100分。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绩优秀率进行对比分析。此外, 学生实习8个月 (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 后回校, 对其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

1.3.2 满意度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成绩优秀情况的比较 (见表1)

调查显示,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优秀率和实践操作考核优秀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学生护理实践中针刺伤调查结果 (见表2)

调查显示, 观察组学生针刺伤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 (P<0.05) , 针刺伤次数少于对照组 (P<0.05) 。

2.3 观察组学生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满意度 (见表3)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 观察组学生的总满意度 (满意+基本满意) 达100%。

3 讨论

3.1 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的学生是临床护士的储备军, 其护理专业意识、护理专业行为、护理专业习惯等会随着自身护理专业知识的不断增加而得到巩固, 并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所以在校期间,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行为习惯是卫生学校的任务。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第一门护理专业课程,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包括临床护理各个方面的知识, 和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护理学基础, 增强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很有必要。

调查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比对照组高 (P<0.05) , 说明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 将职业防护教育渗透到护理学基础教学中, 让学生深刻体会临床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在学习完护理学基础课程后, 保证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职业防护知识和措施, 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2]。

本次调查显示,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100%, 也就是说学生对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接受程度非常高, 非常认可这种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关键在于实践, 实践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运用。通过模拟训练活动, 对护理专业案例进行分析并规范操作训练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防护技能。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针刺伤人数占比和针刺伤次数均比对照组低 (P<0.05) , 说明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好。

4 结语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非常明显, 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 需要加强职业教育的渗透。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防护教育, 首先需要加强护理学基础教师的职业防护培训, 增强其职业防护意识。还可以增加学生的临床见习机会, 让护理专业的学生亲身体会护士的工作, 真正实现职业防护能力的提高[3]。

为了更好地提高卫生学校的教学质量, 需要更新卫生学校的教学设备, 引进一些先进的、安全的医疗器材, 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良好条件。通过对护理案例的分析, 增强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 使学生在以后的护理中, 通过法律知识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4]。

本次研究证明,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职业防护教育, 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赵嘉, 李小芒, 李晓玲.在临床护理课程中渗透职业防护教育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13, 11 (5) :465-466.

[2]陈立秋, 孙毅恒.浅谈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护理安全教育[J].成功:教育, 2013 (24) :275.

[3]张欣, 张颖, 刘薇, 等.对不同学习阶段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需求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5) :496-498.

基础护理教育 篇9

1 将传授健康教育知识贯穿于理论教学中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 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 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3], 计划性和有组织的干预活动是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系统地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方法、特点, 并遵循其规律, 才能收到满意效果。只有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渗透在理论教学中, 才能使学生在面对病人和家属、面对社会群体实施健康教育时得心应手。护理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护理知识, 为其进行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教学中,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以及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了解国外健康教育理念的转变, 健康教育新方法及发展;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将新的保健观念和保健模式渗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健康教育, 特别是病人教育在治疗和护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实际, 强调健康新观念, 向学生介绍疾病谱的变化。在教学的具体章节中, 结合其内容, 拓宽思路, 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引伸在其中。比如, 在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一章教学中,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是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临床难题, 告诉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严格遵循手卫生对加强医疗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同时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实施针对不同传播途径的预防, 全方位、大幅度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合理论教学, 丰富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 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2 将培养健康教育技能贯穿于实验教学中

较强的实践性, 使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基础护理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更丰富。在大量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而且要将学生健康教育技能训练贯穿于实验教学。在教学中, 我们组织学生2人一小组进行练习, 互为“病人”和“护士”, 亲身体验“病人”和“护士”的感受。操作进行前, 首先给“病人”讲解操作目的、主要步骤、配合要点, 使病人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好的配合;操作中, “护士”指导“病人”如何更好地配合, 询问病人的感觉, 说出自己的建议;操作后, 告知病人注意事项。比如, 在静脉输液后, 告诉“病人”如有发冷、发热或其他不适, 及时通知“护士”;上卫生间时, 应抬高输液瓶的位置以避免回血;告诉“病人”不能随意调节液体滴速及原因。同时, 对于每项操作, 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要介绍什么内容、注意什么问题、教育中要注意的事项等都有具体要求。强调不仅仅是在操作前和操作后, 也要在操作中边操作、边解释, 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比如, 在做鼻饲操作练习时, 不仅要在操作前解说鼻饲的目的和操作过程;操作后告知鼻胃管的护理方法, 还要在操作中告诉“病人”在“护士”的指导下做吞咽动作, 同时“护士”也应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操作。实验教学对学生健康教育技能的训练, 为他们在临床上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将提高健康教育能力贯穿于临床实习中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实验指导及训练, 提高了学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增强了学生健康教育主动性。在临床实习中, 教师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开展健康教育, 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3.1 结合患者实际, 正确评估病人

病人评估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依据。每个病人都来自于不同地区, 具有不同的文化环境和个性特点。要求学生在临床实习中, 通过查阅住院病历, 了解病人的年龄、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职业、生活地域、文化水平、病史及病症。通过询问病史, 了解病人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配合程度等。在此基础上, 对病人做出准确地评估, 作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的资料和依据。

3.2 结合疾病特点, 开展健康教育

在专科病区, 病人的病种类型有限, 同病种病人比较集中, 对同病种病人来说, 术前各项准备和术后恢复过程有相似之处, 可对病人集中进行有关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相关健康教育。根据每个病人的年龄、性别、民族、生活习惯、文化程度、个性特点、手术方式的不同, 需要开展具体、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如, 同是胆囊结石的患者, 根据患者结石原因不同, 需要对病人提供个体化的饮食健康教育;同是乳腺癌患者, 对一些年轻患者或对身体外形要求高的患者, 需要为他们提供有关术后乳房再造的条件、时机、效果及预后等方面的信息, 满足病人需要。

综上所述, 将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提高贯穿于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中, 对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提高学生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探索将健康教育融入高护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使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才能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现代护理学已从以疾病护理为中心发展为以病人护理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 护士的职责已扩展为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和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在护理教学和护理人才培养中, 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 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 对于适应这一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基础护理三个教学环节中贯穿健康教育理念的具体作法:在理论教学中传授健康教育知识,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健康教育技能, 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关键词:健康教育,贯穿,基础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基础护理教育 篇10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特别是在“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 卫生职业教育已经将着眼点集中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上。作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医用化学基础, 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打破长期以来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二元分离的格局, 坚持“贴近实际、关注需求、注重实践、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 以教学大纲为标准, 以教学任务为引领, 以医护工作涉及的化学问题为主线, 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 创新教材建设理念、教材内容、教材结构, 与“教学做”一体化的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体系[1]相匹配。

2 教材建设的基本思路

2.1 教材理念的创新:贯穿“一条主线”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应以医护工作涉及的化学问题为主线, 改变传统的以物质结构为基础, 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的学科体系, 突出化学与医学、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并由这些关系引出基本的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由实际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态度, 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 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着重引导护理专业学生熟悉化学与医学、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医护工作、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2]。

2.2 教材内容的创新:突出“两个对接”

(1) 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对接。中职生毕业后需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所以脱离岗位需求的职业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家黄炎培曾说:“设什么科, 要看看职业界的需要;定什么课程, 用什么教材, 要问问职业界的意见。”为此, 《医用化学基础》要以任务为引领, 以医护工作涉及的化学问题为主线, 通过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 (做中学、学中做) 、任务评价及任务拓展, 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对接。

(2) 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中职生的认知前提对接。结合中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但反应快、记忆力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 《医用化学基础》删除繁琐的理论、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 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 围绕“是什么”, “做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这样做” (只限于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 “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注意事项) 进行编写。同时, 引入场景式教学, 把实际操作的用具作为教学素材, 引导学生扮演各种角色, 进行实际操作,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技能水平。

2.3 教材结构的创新:建构“三个模块”

《医用化学基础》应设置“三个模块”, 即目标与任务、理论与实践、达标与评价。

(1) 目标与任务。

目标:根据现行教学大纲, 按照“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对每一章的学习目标进行优化、细化、具体化, 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

任务:依据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和每一章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素, 有针对性地提炼出需要完成的工作或解决的实际问题。

(2) 理论与实践。

理论:紧紧围绕“目标与任务”, 结合学生认知前提, 依据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 精选理论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并穿插“案例分析”、“知识链接”和“课堂互动”。“案例分析”选编护理岗位实际案例, 特别是对于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 增加综合性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能力培养。“知识链接”选编知识拓展或对护理工作涉及的化学问题进行解析, 提高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课堂互动”对护理岗位涉及的或日常生活涉及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 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活跃课堂氛围,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按照“熟练掌握、学会”两个层次划分“实践目标”, 以实际任务为中心, 以化学问题为实践内容, 保证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内容、过程与护理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对接。

(3) 达标与评价。

紧密结合“目标与任务”进行教学与评价。全面覆盖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素, 编制测试题进行达标评价和能力训练, 将焦点放在通过完成实际任务获得的成果上,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以及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提升职业能力,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 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实用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教材既是教本, 更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职业能力的课本, 要便于教师教, 更要便于学生学。《医用化学基础》在注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和实践的前提下, 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个性人格为主导, 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3.2 综合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医用化学基础》要根据卫生职业教育特点、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另一方面确保理论教学的“必需、够用”, 充分体现综合性, 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 根据教学需要, 实现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教材内容的灵活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 把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知识及时添加到教材中, 变陈旧性为先进性, 记忆性为启发性, 叙述式为模块化。

3.3 严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医用化学基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前提, 科学选择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选择教材内容, 并使用科学规范的专业术语准确表达知识点和技能点, 以保证教材的严谨性。同时也要改变传统教材严肃、刻板的说教风格, 使之亲切、委婉, 让学生有亲近感, 便于其认同和接受。

参考文献

[1]牛彦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现实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4) :20-30.

上一篇:科普规划下一篇:中职体育中的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