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初中历史

2024-09-01

高效课堂初中历史(精选十篇)

高效课堂初中历史 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有效构建,激励机制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较高,教学效果较好,并且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高效课堂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以供广大同仁批评和指正。

一、初中历史教师备课要充分

课堂中,想要做到放手,这就要求课前的准备工作到位。对新课标要熟悉,还要做好每课的教学设计,认真完成每课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组织教学也要有相应的组织目标。如果不能设置有效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就没有方向,就是一盘散沙,没有主线,整堂课将会被无效分解,导致教学无效。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尤为重要。首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我们要从新课标出发,根据初中历史课标总体教学要求、教材章节安排,同时具体到每一节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就跟爬高一样,太高了再怎么努力也爬不上去,那么就会丧失了信心;而如果太低的话,就会轻而易举地爬上去,当然也就没有挑战困难的胜利感。

二、课堂教学中难点部分,要体现教师的“导”

课前, 教师要求初中生积极自主预习, 完成每天的课前预习。上课前,我们还要看初中生预习情况,再决定教法。如果完成较好,就可以进入下阶段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导”,引导初中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起参与问题的思考并加以解决,有效解疑释疑。接下来指导初中生做巩固练习中的相关练习。这样,课堂中“讲”的内容就少了,与初中生的“互动”就多了,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教学目标也就有效实现了。

三、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的培训工作

一名优秀的组长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灵魂, 既是小组的领导者,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更是我们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只有先明确各小组组长的职责, 并在组内进行有效培训, 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良好实施。所以,为有效发挥组长的作用,对组长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并在平时加强对组长的工作的指导,就像开周会一样,每周组织组长开小会,针对小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解决, 帮助组长建立比较有效的组规,构建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组风。

四、给初中生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在课堂上,我们既然把主动权给了初中生,就一定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空间。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初中生以时间,让他们真正利用起课堂45分钟,真正用读、用写和用思考走入学习中,积极思维。课堂教学开始时,难以支配,但久而久之,初中生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效率就会就显著提高。值得肯定的是小组合作教学能够有效激励, 初中生的探索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 初中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说得和表现得很好。也许会答非所问,也许会表达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激励初中生展开讨论或辩论,然后因势就导,将他们的讨论引向正途。当然,初中生开始时必然会摸不着头脑,成绩下降;但是,我们要坚信,时间长了初中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成绩也会显著提高。因为高效课堂毕竟是以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让他们学会学习,积极自学,学会探究和创新。

五、积极打造活跃的课堂

只要能让初中生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究新知,并使新知转化为能力,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成功的课堂。

我们要善于根据初中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初中生创造能力的挖掘者;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我们要牢记初中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选择能调动初中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高效, 只有通过初中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获得新知,才是最好学习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彻底改变“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由“演讲者”转变为课堂“导演”,创设一种使初中生能真正相融的情境,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学习新知和探究问题。当然,教师不仅要关注初中生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学习的信心,促进目标的高效实现。

六、适当的激励机制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初中生, 培优补差工作并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没有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中的培优补差工作, 特别是対补差工作, 我们要特殊重视。补差,首先是“预懒”,学困生成为特困生的原因首先是一个字“懒”,有思维上的懒,也有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主要表现为思考过程中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中速度慢,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要施之有效措施,在课堂中加大提问密度,分层设计问题,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回答,让他们重建自信心;二是给学生展现板书的机会,让他们养成科学的练习习惯;三是不能让学生有作业拖拉的毛病,只要发现,就要及时批评和处理。科学有效的激励,正是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准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篇2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明显较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无疑就成为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应该采取科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预习当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例:在相关秦朝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即可以为学生讲述与秦朝历史相关的小故事,如“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当然,故事的讲述并不一定是口述,教师也可以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剧作品入手,让学生感受秦朝历史,如《寻秦记》、《大秦帝国》等。在故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提出对应问题:“故事中(影视剧中)所反映的秦朝历史是否真实?我们的教材上是如何介绍秦朝历史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在此对课文进行阅读。显然,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能够产生更好的预习效果,最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增加互动、优化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要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在确保讨论方向性的基础上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促使学生的讨论内容始终都紧紧围绕着相应的主题,从而实现开展讨论活动的预期目标[1]。

例: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频繁出现政权更替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都会很快得出答案:“这种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j结果。”此时,教师既可提出延伸性问题:“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北宋政权建立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对五代十国的政权频繁更替现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对北宋带来了怎样的局面?

通过小组讨论,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得出答案:“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实现对地方财政、军事的控制。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削弱地方权力,有效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效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却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导致出现了实力较强的宋朝却屡战屡败的现象。”

显然,通过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必然将引导学生充分神话与挖掘历史的内在联系,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格局,改变了“言传身教”的传统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特征来实现了对“形”、“声”、“色”的有机结合,以挂图、实物模板等形式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加逼真的直观感受,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景下,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刺激着学生的感官[2]。

例:在“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于开国大典的视频录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昂首走过天安门的那一瞬间、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学生的自豪感势必将在心中油然而生。基于这种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然将更加投入。这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新方法

历史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就是内容量大、记忆量大,远离实际生活,这就很容易使得历史课堂枯燥、冗长、呆板,致使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课堂效果自然就低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就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对比起教师硬将知识塞给学生,不如让学生主动汲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才是高效课堂的重点。首先,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手段。例如,幻灯片、录像、老电影片段,等等。为学生增加多感官的刺激,让原本单一的课堂更加立体化,内容更多样化、更丰盈。可以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容易地走进历史、接受历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次,运用一些有趣的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成语,大多有历史典故,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历史典故,见缝插针地分享给学生。例如,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部分,“草船借箭”这个典故就能让诸葛亮的形象更生动;“望梅止渴”就可以让学生客观地刻画出曹操的形象……一个小小的典故,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一举两得。一个高效的课堂不仅要学生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只有经过精心安排,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学习了书本知识,又可以达到知史明志的目的。

二、提高教师本身水平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这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首先,教师要熟悉课程标准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历史课本中的每个章节在整个历史中的作用,这样才不会在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上浪费太多时间。提高了对整个课本知识的掌控,就可以对整个知识体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删繁就简,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具有针对性,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其次,学生最终要面对的是考试,所以教师应该研究更多的题型。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出题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大致掌握出题思路后,教师还可以做延展,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只有老师不懈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引路人。

三、学生成为主体

要想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掌握主动权。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不仅要做到让学生动作和教师同步,更重要的是思路,情感都要与教师在一个频道中。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是某个学生个人,还要有全员参与,全场参与,主动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多样的教学手段

若要丰富课堂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高效课堂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手段,组织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结合课内要求,辅以课外的资源,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例如,举行课堂小组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分组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对历史有一个全方位的实际接触。

五、课堂小结条理化

历史知识点本身就具有背诵量大、种类多的特点。高效历史课堂中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抽象总结,小结中知识结构一定要有条理化,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整堂课的思路清晰,条理分明,结尾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的理解、总结、记忆。当然,這里的归纳如果是普通的口头或板书总结也可以,但是,如果通过幻灯片或是一目了然的表格、或树状图,效果更好。也可以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在学生列举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及时评价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比起课堂上的教授,课后的巩固也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评价。这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还可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1)小测试。考试是对课堂知识的检验,发现更直观。(2)作业。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进行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估,及时对作业中的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需要全方位提高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状态,精心设计合理的教学情境,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做到高效可控,在确保课堂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的情况下,再开展其他活动,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真正做好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的历史课堂会真正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

[2]张广利.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天津教育,2008.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4

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课堂与课余时间来武装自己,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现在我们就从课余、课前、课中三方面阐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

首先是,课余多学。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历史教师,除了要在课余时间准备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时刻丰富自身对于历史人物及故事的掌握。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旁征博引,通过讲述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来增加学生对于人物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课前多备。课前备课不单单是要为这堂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整个阶段的教学内容。除了要熟练的掌握历史知识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目标,一定要在把握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效率;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课中多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于所传授知识的理解程度,比如说,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述之后笑容满面,就是能够理解讲述的内容;反之,愁容不展的话,就是在理解上有所困难,教师就要继续讲解直到学生理解为止。只有教师在课余、课前、课中都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的效率。

2. 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

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还需要与所学习的课本进行交流。

2.1 学生与课本的情感交流

学习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与所学知识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所传授的历史知识,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字眼,相信没有学生可以提起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是由这些字眼构成的故事情节,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融入到历史中去,感受那么历史人物或悲壮或凄美的一生。所以,教师的讲述历史知识时,要尽量减少对于字面意思的解读,应该丰富教学的形式,例如,角色扮演、趣味游戏等等,营造一种易于学习、便于掌握并且轻松的历史氛围,这样就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

调查研究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只是教师的不同就可以使得课堂氛围有着极大的不同。比如说,有些教师的课堂,虽然教师看上去热情洋溢,学生却是自顾自的玩耍;而有些教师的课堂,即使看上去平平淡淡,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的听讲,学习效率极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否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如果教师用机械的管理办法,只是盲目的传授知识,忽视情感的交流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最终肯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不吝啬对成绩优异学生的赞扬,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以鼓励与指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教学效率一定可以得到保证。

3.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内容,虽然没有小说、电影那样精彩,但是如果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3.1 突出教学重点,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

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是一门涉及面广、难度深浅不一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或许不需要教师讲解,就可以掌握其中的要领,而有些知识即使讲述两遍,也不一定可以弄懂其中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合理的分配好每一个知识点占用的讲解时间,对于整篇文章的重点部分,要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于简单易于掌握的部分,不需要消耗过多的时间一笔带过即可。除此之外,在讲述比较深层次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或者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加快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

3.2 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时,将电影、录像等现代化媒体引入历史课堂,既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过度的注重形式,不能根据学生需要与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只会过犹不及,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4. 总结语

本文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情感交流以及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三个大的方面出发,阐述了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方法。虽然上述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现代社会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要想不被时代所抛弃,就不能停滞探索的脚步。

摘要:本文就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浅谈在构建初中历史有效课堂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参考文献

[1]刘追湖.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1.01:51-52

[2]程庭.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6.10:82

[3]秦季燕.新课程背景下建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长效机制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16:21-22

[4]韩雪涛.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学周刊,2016.28:72-73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5

来凤县旧司镇高洞中学:张斯军

电话:***

近两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在引导学生如何开展“自主探索学习”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因此,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阵地,改革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走“自主探索学习”之路,使课堂充满朝气,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学得积极,学得主动;教师则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指导学生策略性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搞好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呢?笔者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朱熹也说:“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激疑性、探究性、迁移性、发散性问题,造成“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境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或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自主探索学习”作充分的心理与智能准备。创设情境。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营造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每一个学生喜爱学习,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学习兴

趣之火,让每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学习。…比如川教版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课中我先设疑,若天不下雨,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代历史人物发问:“假如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这样可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强主体意识,渲染历史情境。总之,问题要落在关键处,要在平淡中激起波澜。

二、探索,自主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体现“活”。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与自学出问题来,进行探索,或学生独立自学探索,或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索,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上充分感受“我能做出来”,“我能讲给别人听”,“我能与别人争论”,“我自己能总结归纳”等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索更博大的未知世界。在教学中我尝试过以下一些形式,效果不错:①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②组织学生搜集相关故事或进行讲故事比赛,如孙中山的故事,拿破仑的故事等。③知识接龙,如中国古代史出现的成语。④师生相互问难、单元历史知识擂台赛、学生自拟试题。⑤情景复现:指导学生创作排演历史戏剧,如一些成语故事,文成公主入藏等。⑥寻访遗址,探究身边历史:城北的琉璃关,县城中的红军遗址。⑦制作剪报,了解新的考古发现;或让学生就某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办一份小报;模拟记者撰写历史新闻;与历史人物通信。⑧推荐学生阅读带有研究性的历史小读物,如《上下五千

年》、《中华历史名人传》、《秦汉史话》等,让学生阅读,并展示自己摘抄的读书笔记。

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一道探讨,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体现“灵”。

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搜集教学反馈信息,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掌握规律,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1、以时间为线索,梳理知识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有时间顺序性,也有联系性。如:记住朝代建立的时间,可知道朝代顺序,就会知道秦琼为什么不能战关公。同一朝代事件的联系也可从时间推断,如: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又设西域都护的时间为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前后有顺序有联系,也有因果关系,不要孤立的去记忆。

2、图表法

根据一些历史知识特点采用画简图、列表格的方法效果也很好。如三国鼎立可画简图表示其地理方位,并标出时间、建立者、都城。中国近代列强入侵可列表填出四次侵华战争及条约名称、时间、影响等。讲唐朝全盛时期可用曲线变化表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经济发展情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类比法

可把同一时期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对比,如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与生活的同一时期的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进行比较。中俄《尼步楚条约》的签定的时间可同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时间相比较。再如完成中国封建大统一的隋朝和元朝,其建立和统一的时间分别为581年、589年和1271年、1279年,尾数都是1和9,建立和统一的时间相差都是8年。相当于八年抗日战争。

4、趣味记忆法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篇6

关键词:高效课堂;兴趣;“心”;“情”;“神”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称得上高效的课,应该是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高效课堂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为创建高效课堂,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的学习探索中获得新知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下面就自己的做法谈一些心得。

一、精心导入,抓住学生的“心”,巧妙引入课堂

一节课45分钟,课堂的前10分钟对学生来说激趣很重要,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不重视历史这些小学科。因此,课堂开始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心。每次上课之前,我提前进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课前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和学生聊天尤其是和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上课积极参与、展现自我。这些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提高了一半。另外一半是课堂中我对导入的设计,如,由故事导入、视频导入、歌曲导入、谜语导入等。历史课中的故事很多,我们可以向《百家讲坛》中一些著名学者们学习他们精彩幽默的语言,讲述历史课文中的典故或者故事。伟人的事迹对于学生有较强的塑造性,平时多搜集些学生接触不到的又很熟悉的事迹,例如,讲解中国外交历史,可以多讲述一些周恩来同志外交的故事,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社会性。通过视频的影像画面,让学生走进了过去的时光,重温了历史事件,使历史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此时教师再巧妙设问,为学生主动学习搭建平台。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不管采取哪一种,最关键的是要抓住学生的心。

二、交流互动,抓住学生的“情”,打造快乐课堂

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底子薄。另外一些因素导致学校、家长、学生不重视历史这些小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改变自己的心态,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中找到学习的自信,找到学习的快乐。过去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要求老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求老师还给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我在课堂中力争做到留给学生充足的话语权;留给学生足够的创设空间;留给学生即兴的点评权;留给学生思维的轨迹等。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我的历史课堂中找到在语、数、英课堂中从未有过的自信。课堂中让学生点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的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时而让我感动,时而让我遗憾。但正是这些感动和遗憾,培养了我和学生之间的师生感情,也为创造快乐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关注状态,抓住学生的“神”,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中,我们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而不能只关注知识的掌握。现在的课堂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神”。

首先,关注学生是否参与课堂。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其次,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看学生的回答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再次,关注学生的情绪是否高涨。在课堂上感受到他们张扬的活泼生气,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在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还可以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来调控,如,摇头否定,则表明他有异议;如,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则表明他还有独到见解。我们也可以看学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做好以上这些,就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刘向东.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12).

Reflection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Efficient Classroom

Guo Qin

Abstract:Efficient classroom evaluation is the main standard,the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language expression is correct,the feelings,the classroom is full of passion,problem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Students in cognition,dont know how to understand,never to be;in emotion,never like to love,never interested to interested. Create an efficient classroom,to hold the student“the heart”,seize the students “emotion”,seize students “god”.

Key words:high class;interest;“heart”;“feeling”;“god”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探索 篇7

历史高效课堂环节我设置成四个步骤:导、学、点、练。

一、导

自学指导环节 (5分钟左右) 。包含教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指导, 也包含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即出示知识点与学法指导。

二、学

学生自学与展示环节 (15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包含学生自主学习、质疑与讨论、展示学习成果三个方面。这里的自学, 即预习, 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1. 调查统计, 会预习的学生不到15%, 而学校前三名的学生一定是会预习的学生。通过预习, 使学生会听课, 当堂掌握。如何预习?分三个层次:读、写、练。读, 即阅读全课内容, 大约2~3分钟。写, 即把不明白的写下来, 老师讲课时, 将预习不明白的记下来, 并且弄明白。练, 即练习。课后作业, 练习1~2道即可。据统计, 不预习的学生, 上课只能掌握50%~60%, 会预习的学生, 上课能掌握80%~90%, 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自主预习常用的方法就是设计导学案。将一节课的重难点, 以填空和问答的形式设计好, 一般情况是2~4道填空, 1道问答。

3. 自学完成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质疑与讨论, 完成后, 部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这一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去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动起来, 让历史课活起来!教师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 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课堂的主体, 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这无疑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化, 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积极化。例如,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 通过学生自己查资料进行演讲、表演,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的活动中及时肯定学生,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事件的认知程度得到更大提升, 虽然减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演讲, 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的好。

三、点

老师点拨环节 (15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与展示情况, 面向全体, 点拨本堂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易错点, 把握本堂课的重难点, 解决学生的困惑。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 我抓住本课的关键人物周恩来, 以他的外交活动为主线, 扣住两个重要的策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将本课的知识点串连起来, 予以点拨。

四、练

巩固训练与作业环节 (10分钟左右) 。这一环节, 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 让学生当堂练会, 当堂作业。训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 可以口答、笔答、自背、互背、检测等, 也可利用多媒体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进行, 但要保证训练的内容、质量、时间。题目考查的内容既要覆盖全部知识点, 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训练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训练之后, 教师要及时体察学情, 反馈矫正,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 当堂完成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 还可以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的战略, 鼓励优等生帮扶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 不能在课堂上忙“互动”, 课后忙作业。

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为教师, 我们要踏踏实实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 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走向高效课堂的彼岸。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篇8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与否,对于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做的前期准备的充分与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师正式进行讲课之前,需要进行充足的课前准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教师课前准备的要求更加的规范和具体。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对于新课程进行不断的钻研,针对不同的教材所产生的差异,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上,对于课程标准进行精准的把握,对教材的设计意图以及考查范围进行明确的掌握。其次,教师对于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明确的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下,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更应当细致化与严格化。要不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重视。再次,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贯彻集体备课。对于相同的学科,在进行课前准备时要同时把握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关系,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进行经验的总结,对其所授课程进行总结分析。在不断总结改进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师生关系一定要好好把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对于教学效果的评判主要是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的情况,并不是教师教了多少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鼓励,引导其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不进行课程的讲解,也不是一味地只知道讲解,教师在进行历史的讲解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教材内容进行学案的编制。学案编制,针对不同的课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新授课程主要就是针对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而对于复习课来说,主要就是针对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知识的重点进行学案的编制。导学案一般采用的是大纲式的编制手法,使得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时,可以有效地把握其时空的关系。历史课程,时间与空间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重要,教师在编制学案的时候,将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填空题的方式进行重点强化,更好地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背诵是远远不够的,主要在于对历史事件的运用上,知道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对我们有怎样的认识,对我们产生怎样的警醒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中会出现大量的图片,对于教材中的大量图片如果使其能丰富的进行表现,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增强其学习历史的直观性,而且对于课堂时间可以有效的压缩,同时还可以学习更加丰富的课外知识,例如在进行“文化大革命”这个历史事件的学习时,可以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许多有识之士对文革的贡献,以及文革对于当代社会的危害,从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既能有效地节省时间,又可以充分地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要把多媒体当作是一项学习工具,其只是学习枯燥的历史中的一项活跃氛围、增加课堂有效性的重要的手段。

四、情境教学的创新历史高效课堂的丰富内涵

对于学生的思考以及质疑能力是需要教师着重培训的一项要点,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设置相对固定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思考模式中。因此,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在进行思考中要鼓励其积极主动的思考,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主动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相关历史事件中,教师可以组织进行情景模拟,同学进行商鞅、周王以及诸侯的扮演,其余同学可以进行周围平民的扮演,对于当时的历史情境再现,从商鞅和平民在广场上立威信开始,然后进行诸侯之间唇枪舌战的演绎,然后表演商鞅和周王进行会谈,最后,周王向诸侯发号施令等场景。不同的场景都让学生真切地参与进来,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此种较为有意义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还原历史,回归历史,从而发现历史中的问题,对于当时情形有一个深刻的感触,然后学生通过亲身感触提出相关的问题,引起其思考。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历史,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对于历史中的相关的要点进行细致的梳理。

在进行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中,其完全符合我国的教育改革理念,对于传统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有效地克服,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对历史相关资料的分析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历史学习中,能够以史为鉴,用于思考人生,为其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文彬.农村初中世界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周月财.初中历史课堂笔记策略的运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如何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 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初中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 历来不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被认为是所谓的“副科”, 在十几年的历史教学中, 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

在一些学校, 课程安排中所开设的历史课往往采用“走过场”的形式, 或者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遇到课程紧张, 历史课就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历史成绩在期中、期末考试中不参加评比或者大打折扣后再参加评比。大学科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绝对不允许学生在自习课的时间里学习历史的, 只有在考试前的一星期内才允许学生突击。

更令人寒心的是学生家长对历史的轻视:考试后部分家长从来不关心孩子的历史考得怎么样。

多数学生对历史极不重视, 抱着应付的心态, 上课不认真听, 课后更是置之不理。即使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 平时也很少在家自觉学习历史, 总认为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好。其实, 历史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要学好历史, 必须平时打好基础, 特别是平时的每堂历史课上都要学得高效。

初中历史教师对历史课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呢?由于历史学科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 极不被重视, 这使得部分初中历史教师自我定位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 导致有的教师认为初中历史课很好上, 难度不大, 所以不钻研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教学方式陈旧, 每堂课都是“满堂灌”。尽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 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越来越多, 可见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 造成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低下。但是, 很多县市中考毕竟还是要考历史的, 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下强化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 构建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很有现实意义。

要真正地构建高效课堂, 首先必须学习先进的高效课堂理念, 用先进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实践。近几年, 我学习了一些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下面我运用这些理念, 结合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 谈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及时复习

脑科学研究认为, 复习是有时效限制的, 也就是说, 抓住时效进行复习可以延长记忆的时间。反复进行几次复习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沉淀。所以, 在学习新知识的第二天、一周之后和一个月之后是三个最佳的复习时间。

在上新课前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每周的第一节课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周学过的主要内容, 每月用一节到两节课的时间复习本月所学的内容。从教学实践看, 及时复习的效果很显著。

二、确定目标

课堂上要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及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只有知道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在上新课前, 老师要在黑板上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老师设计的问题, 这里展示的问题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什么, 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自主探究

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的信息, 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的信息, 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要指导学生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要求学生把自主探究的结果在书上做适当的标注,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的优势是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 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 让学生学会交流、研讨、帮助、合作、竞争和评价,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另外, 要使小组合作的规模最小化, 最大限度地增强合作效果。

教师设计的问题有一些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才能解决, 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讨论。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四个人讨论, 四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全班学生讨论, 还解决不了的, 老师精讲点拨。

五、展示点评

只有通过展示, 老师才能知道学生是如何探究的, 才能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展示, 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合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后, 通过适当的形式展示探究的成果, 主要形式有语言表达、上黑板展示、写在纸上展示等。学生展示后, 老师点拨, 讲重点、易错点和易混点。

六、拓展延伸

前面几个环节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呈现, 往往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如何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需要老师进一步带领学生由知识层面走向能力层面, 由课内走向课外, 由书本走向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到底学得怎么样, 要通过迁移、拓展和训练, 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实践能力。

要达到培养能力的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创新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 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等方式, 让学生学以致用, 从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七、当堂评价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 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第一种方式是口头评价。课堂上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或展示之后, 学生自我评价, 或其他学生及时评价, 或老师及时评价, 要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对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第二种方式是书面评价。对于老师强调的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讲义的形式, 根据问题的特点以不同的题型出现 (每题标出分值) , 在学生复习之后, 立即进行考查。考查结束后, 当堂组织学生进行批改, 然后评讲、订正。表扬本节课学习优秀的学生, 授予“高效学习小能手”的称号, 激励他们以后继续努力。

当然, 并不是每一堂课都要严格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以上几个教学环节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思想, 而不是教学模式。在教完每一段教学内容时, 都可以“确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点评、拓展延伸、当堂评价”。所以, 在实际运用中, 不必拘泥于流程, 而是要灵活运用。

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0

一、充分利用教材, 发挥导向功能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 在历史教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新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 就是教材内容的变化, 如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师所持的教材观、处理教材的能力、处理教材的方式等, 都将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因此, 历史教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驾驭能力, 不仅要从教材中整理出相关线索, 而且还要善于对教材的分散内容进行知识迁移。以明治维新为例, 可构建如下图所示的知识框图, 加强学生历史纵向、橫向知识点的联系。

除此之外, 历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进行合理利用, 要结合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裁剪, 突出重难点。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课可并行授课, 这样虽然打破了教材顺序, 但整体上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多种方法, 创设探究情境

(一) 问题情境教学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巴尔扎克曾说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由此可见, 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 在讲解“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一课时, 我在运用PPT导入有关“七七事变”的历史资料后, 提出了如下问题:七七事变的导火索是什么?在卢沟桥抗战的是哪一支军队?涌现了哪些英雄人物?七七事变的影响是什么?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 使学生带着疑问深入解读教材, 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二) 漫画演示教学法

漫画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不仅会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而且会更加深刻地揭示教学主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解《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时, 我就成功运用《肥猪赛大象》《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幅漫画达到了激情引趣的教学目的。当学生面对漫画哄堂大笑时, 我却严肃的说:“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严重失误,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党和政府又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会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历史学习中。

(三) 广告导入教学法

广告导入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安徽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 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 荡气回肠的感觉”可作为《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入。

(四) 故事讲解教学法

如在讲授《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 可利用“立竿取信”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前面介绍的几种教学方法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歌曲、插图、名言、表演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加强指导, 促进课堂知识内化

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进行方法指导。特别是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学习重点, 解决关键, 突破难点。

掌握确定重点知识的原则或方法, 具体表现在: (1) 凡是发生在历史转折时期, 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重点; (2) 凡是教材文字表达中具有“最大”“最早”“第一”“领先”“标志”“开端”“序幕”等字眼的内容都是重点; (3) 凡是和当今世界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有密切联系的历史知识都是重点; (4) 凡是教材内容配有插图, 课后有思考题、讨论题和练习题的内容都是重点。

总之,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勇于创新, 充分发挥教材导向功能, 实施多样的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思考与实践中有所收获, 有所提高。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 构建高效课堂成为了教师最关注的话题, 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最终目标, 在充分发挥教材导向功能的基础上,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董洪明.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析[J].科学导报, 2014 (1) .

[2]吕志宏.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浅析[J].东方青年, 2013 (21) .

上一篇:建筑电气安装下一篇:电磁脉冲模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