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式

2024-07-10

五段式(精选十篇)

五段式 篇1

有效教学必须符合三个标准: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学生在课堂上积累知识、破疑解难、提高能力、学以致用;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心情舒畅,学习积极性高。

新课程背景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共振、相互促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全体参与,有效参与,把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一堂课最根本的追求。二要灵活运用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学习资料。三要对原有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使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四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进。

按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教授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笔者总结了新课程化学“五段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现作一介绍,以期和同仁商榷。

1. 聚焦目标,明确任务。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好本节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好自学提纲及目标要求,并采用投影等形式展示。自学提纲和目标宜细勿粗,要能体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符合学情。

2. 激活原知,自主合作。

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要激活原有的知识,自学课本或学案,遇到疑难、困惑时向同组其他同学请教,小组内部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做好记录,再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或向教师请教。教师在各个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答疑,形成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学习小组每组6-8人左右,分组力求科学均衡。

3. 展示交流,论证新知。

各小组展示本组对自学问题的解决成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表现,尤其是平时听讲不认真的学生,提醒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还要及时捕捉信息,总结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课堂教学的二次备课。

4. 夯基抓主,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在第三段总结出的问题,抓住本节教学的基本内容,强化学习重点,释难解疑,重点解决学生自学合作后依然没明白的问题。课堂归纳总结必须全面准确、简明扼要,同时还要适当鼓励学生。通过总结,学生对重点、主干知识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尝试练习打好基础。

5. 尝试练习,融会贯通。

教师可先通过一道基本概念或理论填空题检测巩固本节的基本内容和学习重点,再选一两道经典例题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基础,提高能力。之后再进行课堂练习,可优先选择课本上的填空题、选择题,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

五段式 篇2

我一直都认为衡量文章结构只有两个标准:

1能不能把问题讲清楚;

2考场上有没有实战意义,有没有可操作性。

所以我认为,四段式的文章更好,因为

1四段式结构更清晰;

2四段折中式比五段折中式好写,更比五段一边倒好写。

因为什么呢?因为很明显,世界上任何一个命题,正反两方面都写,比只说正方或者只说反方都更容易写250个单词。写一边倒最大的问题就是:40分钟里面凑出250单词以上很难。

比如,在剑桥最新的剑桥5当中,剑桥给出了4套academic类(学术类)作文题范文,其中有两篇是作为“anexampleofaverygoodanswer“来给出的(另外两篇是低分作文,作为反面教材)。一个明确的信息是:这两篇考官写的高分范文都是用的折中式,而且都是写的四段式。

我们再看剑桥5里面两道generaltraing类议论文的范文,其中一片范文写了6段,但是考官的评语明确说了这篇文章“theparagraphingisnotalwayslogical”(分段缺乏逻辑性);g类的第二篇范文是五段式,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最后一段(第五段)只是说了两句空话,喊了两句口号,在一般的议论性文章里面完全是没有必要写的。

所以,剑桥5里面的考官高分范文,充分说明了雅思考试议论文写4段式的合理性。

“五段式”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篇3

一、课例

(1)导读自学。在上节课的最后15分钟,我引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依据导读提纲自行阅读教材,并与小组成员或同桌对预习成果进行讨论与交流,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我在课后批改达标检测题。

(2)交流解惑。在本节课前10分钟,学生依据导读提纲展示预习成果,然后我在此基础上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通过批改,我发现学生不太明白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对此,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中三者的概念,明确自发性强调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盲目性强调盲从、一哄而上,滞后性强调时间差。这样,学生就纠正了错误,并完成了训练。

(3)探究拓展。情境创设,讲授新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改编了高庆堂老师的一则小品《兰州拉面》,并让学生上台表演。

总结:在市场竞争中,生产者为了获利会积极调整生产,从而推动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4)总结提升。课堂总结:市场能有效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但市场也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不足。有些企业会为了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如三鹿奶粉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所以,我们要从国家、经营者、消费者等多个角度规范市场,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5)巩固落实。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当堂检测部分,并留15分钟让学生依据导读提纲预习下节课内容。

二、注意事项及思考

1.有效安排时间。

一般来说,教师可在上节课的最后15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节课内容,在下节课前10分钟引导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并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遇到的问题。

将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上节课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能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课后弥补的机会,否则就会忽视那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

2.引导学生预习。

预习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完成训练。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提炼、归纳、反思等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对教学文本的阅读和思考,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参与热情往往不高。这是因为学生缺乏预习,无法把握学习重点。只要学生充分进行预习,就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再次,课堂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些教师认为,开展课堂训练是违背新课改理念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学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牢固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课堂训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契合教学内容,以使学生通过情境获得体验、理解、感悟。

"五段式"教学法的运用与反思 篇4

一、“五段式”教学法产生背景及内容

所谓“五段式”教学法,就是分解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科学制定教学步骤,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并在知识传输上大胆实施创新,提高了情感价值教育的比重, 加强知识的实用性。每一堂课分解为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预习,学案导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引导点拨”,“巩固训练, 拓展提高”。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并且环环相扣。教师每节课都要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教案和导学案。

二、“五段式” 教学法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五段式”教学法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尽快适应整体教学的筹划者和引领者的角色。科学合理利用每个环节的优势,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师要在知识的转化中逐渐淡出, 把课堂时间更多的留给学生,增强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师生互动,引导点拨”这两个环节就有用武之地,学生面对一篇关于“读圣贤书,更闻天下事”的作文材料,首先是分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讨论写作的方向和主题,然后各小组归纳自己的作文写作思路, 在讨论和交流中每位学生都能提出各自的见解, 有利于知识的共享。这种由学生确定作文写作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以往老师简单命题, 机械式批阅和讲解的模式, 而且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体现了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的理念。在最后的讲评环节,也是通过学生相互打分,然后小组审阅,最终推选出优秀作文,教师在这其中只是做好引导点拨和穿针引线的工作,很好地体现了教学的筹划者角色。

2.探究式学习在“五段式”教学中落到实处,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学生不会思考,而是缺少思考的环境。例如,在讲解《边城》这篇课文时, 很多学生都会对湘西那独特的民风民俗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又很陌生,教师则因势利导,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这个环节上由湘西民风引入本地风俗, 首先创设了一些本地的风俗情境模式,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收集本地的一些民风民俗在下节课展示。于是很多学生从长辈那里去询问了解, 有些学生还深入各自生活的环境中去挖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家人有了交流,在一些问题上有了共识,对于这样一些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情感交流的机会, 也符合新课改情感价值观教学的理念。由简单的一篇课文拓展到更广的时空范围内, 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

3. 考试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所以备考工作极为重要, 以往那种临阵磨枪式的复习方法早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环境下的考试体系, 所以分解吸收每节课的知识是极为有效的一种长效备考模式。在每节课的“巩固训练,拓展提高”环节中,教师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到近几年高考题型上去, 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每节课做几道高考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考试信心很有帮助。

4.教学方式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教学课堂上,还体现在学生管理上。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环节中来, 学生的座位安排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由以往的单人单桌变为小组围坐,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对于创建学习型校园很有帮助。

三、对“五段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任何一种全新的尝试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在实施“五段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师生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还需要去深刻反思。

1.古语“教无定法”,是说教学不必遵循一种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但是如果每一堂课都刻板去执行这五个环节, 又会陷入僵化教学中, 很多老师在学校强力推行中都遇到过这种问题, 把每一堂课都机械式地分解成这五个环节,割裂了知识的关联性,教学效果不能完全体现出来。

2.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特别是学习存在障碍的一些学生,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如果让他们去“自主探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起恐学和厌学的情绪。如不重视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习上的两极分化现象会凸现。

五段式教学模式 篇5

作者: 杨仲东(初中数学

甘肃张掖甘州三期初中数学二班)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五段式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中的实验与研究

[摘要] :“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

一、创设情境,二、出示目标,三、自主探究,四、师生互动,五、反思升华,其灵魂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从“五段式教学模式”来看,它有利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能较好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课堂教学,完善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加强四个意识的培养学习,是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

关键词:五段式教学 结构分析 结构操作

评价标准

改革课堂教学,说到底就是要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利用信息、学会学习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积极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创造、生活、健体、审美等,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

一、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采用旧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束缚着,有劲使不上。课堂上以教师讲为主,教师满堂灌,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似乎是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

2、跳不出“认知”的怪圈。课堂上,重在传授知识,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这样,教学脱离了实践,学生的能力、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就难以达到要求。

3、缺少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主观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轻轻松松,作业压到课外,各科都是这样,则课外作业负担就必然过重,恶性循环,就会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总之,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将课程目标落实到位,必须改革。

二、“五段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操作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级、普遍地灵活运用了新的“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即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比如,数学课上,先引导学生自己看例题、找规律,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不仅“先学”、“当堂训练”这两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后教”这个环节,也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后教”是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主要做补充评定),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创设情境: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

2、出示目标:“先学”之前或用投影幕显示或三言两语,准确地、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这就好比调度员给驾驶员下达任务一样,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走上自学的快车道。

3、自主探究

(1)、进行“探究”前的指导

在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及自学方法。比如;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是围绕问题独立看书,寻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

(2)、加强“探究”的督促、检查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宜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

4、师生互动

“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标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等等)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对于“学”与“练”的关系,我们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有时可以集中学、集中教、最后练,有时分散学、分散教、分散练。

5、反思升华(1)、归纳小结(2)、拓展练习

三、“五段式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标准

采用 “五段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评课标准也必须改革,尤其在优化课堂教学上,必须强化四个意识:

1、是要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要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价教师怎样教转向重点评价学生怎样学,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这一方面,“以学为本、因学论教”,从而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

2、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发挥教学目标的期望、定向、激励和调控功能,目标要从“单一”转向“多元”,要从“单一”的评价认知多少,转向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如: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学习习惯等。

3、强化“反馈校正意识”

教学过程是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互系统。课堂上能最有效的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只有依据课标的要求,不断地进行反馈校正,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并且,通过教学,使学生也树立和强化反馈校正意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完善和弥补自己学习方法和知识缺陷。

4、要强化“情感意识”

“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观念的转变,而核心就是怎么看学生的问题,是否相信他们学习的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都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而强化情感意识,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一个真诚、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相信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和谐和充满自信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五段式”教学法

1.提示

所谓提示就是教师确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备课后,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作出提示。提示的问题,以能调动学生认真看书、积极思维、产生兴趣为目的。

以高一教材第五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框题为例,向学生提示如下:①什么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手段有哪些?②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不是一回事?③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是否存在着矛盾?④物价放开后,某些商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有人借此来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对此你有何看法?教师提示的问题,要有新意,应符合学生的一般思维规律,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及能力的培养。2.读议

读议就是学生围绕教师提示的问题,前后两桌为一组,边读边议。通过读议,一方面,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到认知,对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也能各抒己见,学生错误的认识得到了纠正,正确的认识得到深化。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获取了学生疑点、难点、热点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3.激励 就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诱导学生对“提示”的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对主动发言的同学给予鼓励鞭策,对口头表达能力强、语言逻辑水准高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励全体同学增强自信心,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4.讲练

讲,主要针对学生读议时反馈出的疑点、难点、热点进行讲解点拨,切忌面面俱到。教师讲解后,应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的掌握上,在思想知识水平上,达到新的升华。

练是讲的深化与巩固,也是学生形成自己能力的关键。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瞄准和覆盖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也要注意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在题型设置上,除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外,还应设置一些有难度深度的题目。5.评定效果

评定效果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必须注意三个环节:

首先,运用提问、答辩、笔答等形式,看学生是否存在观点性错误; 其次,运用各种题型的练习,看学生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

再次,运用国内外时事资料和社会现象分析,看学生是否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掌声》教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陈工民

养蚕的季节,蚕宝宝经历了一次一次的蜕皮,徐徐长大,最后变成长了翅膀的飞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南国的冬季,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如同蚕宝宝一样,蜕皮,蜕变,只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

◆背景描述

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因为我觉得这是对自己这几年教学实践的一次考试,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良好机会。

当天晚上,我捧起河北作家董保纲的《掌声》,躺在床上,含心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不知不觉泪水溢满眼眶,文中的英子就如在我的身边小步地挪动着。而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英子就站在我面前。就这样读了一遍又一遍,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进入了文字的内心世界,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英子的形象逐渐在我的心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鲜活起来„„ 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备课时,我问自己:《掌声》这课的感人之处到底在哪儿?最终定位是:在残疾女孩英子最脆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全班同学及时地用掌声鼓励了她。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健康的人,他们很难体会到一个残疾的、内心自卑的孩子走上讲台、亮相那一刻的艰难与尴尬。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第一次掌声的体会上、放在对英子害怕、自卑的描写上。为了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体会到了英子上台那一幕的艰难,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我想若抓住1——3节中“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学生就会渐渐地融入英子这个角色。于是这阵骤然间响起的掌声就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这几句话,在那一刻,学生的内心也已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是他们给英子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残疾人的尊重和爱护!如果学生能从中学会怎样对待弱势群体,那它的意义就非常深远了。

通过反复咀嚼文本,我认为应通过本文词语教学一条线索,初步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文中两次掌声来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分担英子忧郁与痛苦,分享英子的阳光和自信。

◆磨课历程

从个人研读文本到教案的初步形成,我查阅了许多有关《掌声》的教学设计和名家上课实录,拜读了作家董保纲创作的《掌声》原文。从第一次试教到“视像中国”的现场展示,这课我试上了2次。每一次都暴露了不同的问题,也伴随着我的思索。它的呈现,逐渐变得理性、合理。

一、在“华”与“实”之间摇摆

我执教的是《掌声》的第一课时。与很多人一样,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和完美性,为了把我认为最精彩、最靓丽的环节全部展示出来。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会读并理解“掌声、忧郁、犹豫、鼓励”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感受掌声带来的神奇力量。

也就是说,我的课时容量是很大的,一课时完成两课时的内容。课后,我的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一致认为:

1.课时观念不强。一节课四十分钟完成80分钟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下来各个环节如“蜻蜓点水”,不够到位,初读不够充分,品读在艰难进行;字词教学板块,不够扎实。字词教学应该是中低年段的教学重点,重点不重,后患无穷。如:本课字词教学不仅手段单一,而且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直到下课还有同学对“忧郁”和“犹豫”不能完全分清。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只关注了言语的内容,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的表达,也就是缺乏语文意识,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语文意识”去努力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如:描写英子的忧郁和自卑段落,教师只注意引领学生去体会,去品位英子怎样忧郁,怎样自卑,而对作者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

那么,我的理念是什么?我究竟追求怎样的课堂呢?我在“华”与“实”之间摇摆。于是,在反思中又有了这样的文字: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服务。这个简单朴素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未必人人做得到。就如我的做法,安排那么多的教学内容,就像烹制了精美的拼盘,却并未真正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少什么营养。学生主体已在我的课堂上缺失。

2.课堂四十分钟是个常量,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课如做人。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不应是我的风格。不如追求实实在在,做足一点,让学生一课一得。

3.第一课时有它自身的特点,教师要有课时观。眼下,很多老师怕上第一课时,即使上了,也杂揉了第二课时的内容。而第一课时除了教者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还应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和板块。如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脉络,应是第一课时的份内目标。我想,这次上课,我就上出第一课时的语文味吧。

4.中低年级教学,识字仍是重点,一定要做扎实。会读——读会——能理解运用,三步走。我,选择了对“实”的追寻。

二、在“实”与“巧”之间实践

经过对第一次试教的反思与修改,我将第一课时教学预案进行了调整,并再次请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指导:

《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略)师傅朱瑛和熊伟老师点评: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在读准音上花了较长时间,这是有必要的。字词教学可以做成理清文章思路的一条明线,打破传统观念,立体推进。这样形成了会读—读明白—能运用的三步走环节。

①读准字音

采取自由读,点名读,男女声比赛读等方式正音。重点解决“落”字的读音。例如:创设语言环境,学习“落”的读音,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英自患了小儿麻痹症腿脚就lao下残疾;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la队了。②读会理解

如引导学生理解:“小儿麻痹症”和“镇定”可以说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去猜测词语,理解“犹豫”和“忧郁 ”可以让学生现观察 “犹”和“忧” 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理解“犹豫” 多与人的行动有关,“忧郁 ”多于人的心情有关。③提炼运用:

在能正确的会读词语,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如果能够把词语与英子联系起来就跟更好了。

2、初读比较充分,要求到位明确,但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些浮在表面,缺乏关注言语的形式。

如:“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在对这一句的挖掘不够到位,应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总是„„又总是,默默,早早地,最后”等关键词语,让学生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本身,来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再如: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这句话,作者只用了一个“低”字就把一个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我们的面前,可见有时候写文章不在用的词多,词美,而在于用的准,用的妙。

自我反思:

1.不能为教字词而教字词,字词教学应该是立体的、整合的、多维的,让没有生命的词语变得鲜活起来,立体起来,具象起来。

2.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创设言语环境,让英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得把脚步从“实”向“巧”迈进。

(三)在“巧”与“精”之间追寻

通过两位导师的指导,我对教学目标,教学的课时观,教学的环节清晰起来,教学的细节明朗起来。但是怎样更好的把东西落到实处,得靠自己的消化和整理。在“视像中国”宝安区五段式教学研讨课上,我觉得自己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比较“精”的,请看我的课堂回放:

1.词语教学要精巧。出示:生字新词

小儿麻痹症

镇定

落下残疾

热烈

鞠躬 忧郁

持久

讲述 犹豫

微笑 读准字音

师:老师这有三竖排词语,谁能把第一竖排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落”有三种读音,在本课中这个字读lao,在生活中,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怎样?生:落(luo)下来;在排队走路的时候,有的小朋友不专心,走着走着就——生:la下来了。

师:指名读第二、三排的词语 师:请全班齐读词语 读懂理解

师:这些词语,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读明白它,读懂它。

师:有一个词语的的意思是说遇到事情一点儿也不慌张,非常沉着,这个词是(生:镇定)师:有一种病毒侵入骨髓而引起的疾病,这种病就是好了也会落下残疾,这就是——生:小儿麻痹症

整合运用

师:现在老师请全班男同学读左边词语,女同学读右边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谁的?(生读)

生:都是描写英子的。

师:请男同学看着左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可怜的英子 生:恐惧的英子 生:痛苦的英子 生:自卑的英子 生:忧郁的英子

(让学生把可怜、恐惧、痛苦、自卑、忧郁板书到黑板上。)

师:请女同学看着右边的词语,当你读着这些词语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生:镇定的英子 生:快乐的英子 生:微笑的英子 生:开朗的英子 生:自信的英子

(让学生把镇定、快乐、微笑、开朗、自信板书到黑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黑板,这是一个——(生读:这是一个可怜的英子、恐惧的英子、痛苦的英子、自卑的英子、忧郁的英子);看黑板这边,这是又一个(生读:这是一个镇定的英子、快乐的英子、微笑的英子、开朗的英子、自信的英子)

师:是什么让英子有这样的变化(生;掌声)师:对,是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师:此时,面对掌声这两个字,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让我们再次深情的读这两个字 2.阅读指导要精妙

这节课,我基本做到了初读扎扎实实,精读切切实实。开课不久,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提出将课文至少读两遍以上的要求,对于刚刚接触到这篇课文的学生来说,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深读、品读时想“出彩”是出不了。进入精读环节时,又花了近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课文1~3节,边读边勾画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因为学生有了相对充分的时间静心研读、用心思考,所以学生能够较好地“深入”文本,进而谈出来的阅读感悟就比较全面、具体。此外,在全课的教学中,还运用了指名读、齐读、生范读、师范读、配乐读、师生对读等多种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形式,促成了学生与文本较为亲密的接触,在这种实实在在的接触中,较好地体现了师生走进文本,努力实践着“言”“意”兼得。在组织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的环节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忧郁自卑的英子的呢?”。在组织学生交流表现英子忧郁自卑的语句时,当学生找出“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这两句话后,我故意装着疑惑不解的样子:“这我就纳闷了,这些句子里并没有出现‘忧郁’、‘自卑’这两个词,你怎么就能体会到英子的忧郁自卑呢?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英子的‘忧郁’和‘自卑’写出来的呢?”一个“纳闷”表面上看是我在向学生示弱,实际上我这句教学语言的意图指向,是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去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秘密。又如当学生抓住“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这句话中的“低”字品味出英子的忧郁自卑后,我做了这样的评价:“是啊,作者写得多好啊,一个"低"字就把忧郁自卑的英子带到了我们的面前,看来啊,有时候写文章用词不在于多,不在于美,而在于准。”抓住一个“低”字,这样就巧妙的一语道破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内心的写法特征,一语道破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再如本课教学结束前,我留下一个疑问:“在同学们鼓励、赞扬的掌声里英子彻底改变了,她变得开朗自信。那么,作者又会怎样来写开朗自信的英子呢?我们下一节课再学习。”这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文本语言秘密的兴趣。以上这些教学语言,是的“语文意识”在课堂实践中的一种自觉表现,意图是语言表达,指向是语言表达,反馈也是语言表达。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教学语言悟到的是什么呢?是语言特征和人物特点的有机统一,是语言表达的准确、细腻,是“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对同学们来说的语言秘密。

再度反思:

教案设计得再好,但没有执教者灵动、智慧的演绎,课堂是无论如何也精致精彩不起来的。所以在本节课是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遗憾之一:牵引显得有些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不够,放得不开。

遗憾之二:在组织交流的时候,有时间来不及等孩子们充分汇报,就急于将学生的思路牵引到自己预设的点上,进而按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层层推演,导致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遗憾之三: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一个孩子呼声让我铭记于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

追求精致和精彩,让教与学浑然一体,让我的课堂评价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我的课堂机智鲜活地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将是我一生中教学修炼的功课。

◆磨课感言

对《掌声》的思考暂告一段落。但接近半个月的磨课历程,让我的教学设计从幼稚、简单逐渐走向丰满、成熟,让我在教学的困惑中反思、自省、提升。一次又一次的磨课,让我聚焦教学,并有了这样的认识:好课是“磨”出来的:走过以后,再回过头来,风景是美好的。选课是结茧,磨课在破茧,做课就是美丽的兑变,过程虽然痛苦,收获的却是快乐,这是一次“破茧成蝶”的生命历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给了我思想的启迪,给了我教育的激情,给了我成长的快乐。它磨练了我的慧眼,唤醒了我的批判精神,让我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走得更潇洒。

让我们记住窦桂梅老师说的话:“一定要争取多上公开课!这是对你们最好的‘炼炉’。”课堂,永远是我们锤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家常课”是小舞台,“公开课”是大舞台。不论舞台大小,也不论台上台下,敬业的“演员”会同样认真地在这块阵地上反复摸爬滚打,练就过硬的本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我们牢记“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底色”的教学宗旨,始终体现课堂的真实、纯净,在公开课的舞台上绽放出花儿一样美丽的青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充分实现个人在专业上的发展。通过这次磨课历程,我深刻的感受到上好一堂公开课: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离不开长期的积累,离不开助推力,离不开深入思考。

慈铭的“六段式” 篇6

2002年3月28日,凭着自己的医学背景,没有一点管理经验的韩小红,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慈铭健康体检机构。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路。

通过十余年的艰难摸索,韩小红根据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规律、自身发展经验及地区子公司的发展特征,总结出适合慈铭发展的“六阶段”业务模式,即慈铭总体发展战略将分别通过各地区公司的发展规划实现,各地区公司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从网点布局到产业链延伸等六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网点布局期:根据慈铭总体发展战略,经过市场调研,在目标地区通过开设体检网点,作为慈铭的区域发展平台。

第二阶段,市场培育期:以多种方式相结合,在新设体检网点地区进行体检理念宣传及市场开发,逐步培育当地健康体检市场。

第三阶段,市场扩张期:在市场培育达到预定目标后,在已有网点地区通过开设分店、收购兼并等方式扩充体检网点,增强体检服务能力,提高营业收入及市场占有率,增强盈利能力。

第四阶段,协同发展期:各地区网点扩充后,体检量达到相应规模,区域内各体检网点协同发展,具备一定的规模协同效应,地区公司进入协同发展期。

第五阶段,高端经营期:通过对各地区体检网点的持续经营,地区公司的营业收入、市场份额、客户积累和品牌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慈铭根据各地区市场的健康体检需求,有针对性的建设高端健康体检品牌旗舰店。

第六阶段,产业链延伸期:国内健康产业蓬勃发展,慈铭在体检经验、体检数据、行业管理经验、品牌效应、客户积累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慈铭择机将产业链延伸至健康产业的高级阶段—健康管理领域。通过服务创新,针对目标客户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预测、健康干预等个性化健康服务,提高服务附加值,不断增强慈铭的综合竞争力。

慈铭根据各经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影响力、人口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健康体检市场发展前景等因素以及地区公司的发展规划,将下属公司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开设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四个城市的一类子公司,开设在主要省会城市及同等经济水平城市的二类子公司,以及开设在地级行政市的三类子公司。每类子公司的最终发展阶段各有不同。一般来说,一类子公司会经历发展的前五个阶段,最终达到产业链延伸期。二类子公司会经历发展的前四个阶段。

近年来,慈铭根据上述发展模式开展经营活动,成效显著,主要代表为北京公司。自2004 年成立以来,北京公司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06 年以来,北京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58%。目前北京公司处于发展的第四阶段—协同发展期,准备进入利润率更高的第五阶段—高端经营期。未来,慈铭将按照“六阶段”业务发展模式开展经营活动,并继续将北京公司的成功经验在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有选择性地复制,以期培育出更多的成功样本公司,从而实现慈铭的战略目标。

另外,韩小红将慈铭检前的营销体系、检中的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医疗管理及信息支撑,检后的客户健康管理,都做成标准化的、模式化的系统,然后在单店进行复制。“要实现集团的扩张,必须创建标准化的慈铭模式。”韩小红表示。为了能在短时期内扩大规模,服务于更多的人,韩小红发明了“管理模式输出”。

所谓管理模式输出,就是慈铭帮别人建店。从选址到最后开业,慈铭出人力、物力,帮对方培训人才,构建经营体系、模式,最后撤出。慈铭会收取一定费用,但对方可以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人说她是自己为自己树立竞争对手。但韩小红的想法是:“以我们现在直投的模式发展,速度太慢,许多二线三线的城市是顾及不到的,这样做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服务。中国的市场太大,我们在这个行业是一枝独秀,更何况这个行业的门槛很高,不是人人都能复制的。”

管理输出的成功,让韩小红看到了慈铭的自身复制和扩张能力。2012年开始,她把主要精力用在自身的扩张,慈铭几乎以一个月一家店的速度在发展。

对话韩小红

《新领军》:慈铭的高速发展,也随之涌现出了一些管理问题,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韩小红:慈铭作为亚洲规模最大、体检量世界第一的健康体检机构,2011年,体检量已达159.48万人。确实人太多了,这也是管理不能很到位的根本原因,无法与竞争对手拉开档次。对此,我们的研发投入在逐渐增大,如最新进口的西门子设备,可以在几十分钟内使用一滴血做150多项检查。服务方面也会整合,因为慈铭本身就是服务性企业,如果服务不到位,那会是致命的。我们现在主推高端市场的同时,不会放松对普通门店的管理。

《新领军》:近期有消息称慈铭的地方体检设备多是市场淘汰的翻新仪器,且医疗人员缺乏完善、细致的管理。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韩小红:慈铭一直用自己的良心做事,我是医生,我热爱我的事业,不会拿慈铭的明天当儿戏。因为爱,所以才会坚持这种信念。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是对慈铭的造谣和诽谤。必要时慈铭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医疗人员的缺乏,这是存在的,因为在高速扩张的背后,人才和管理是最难跟上的环节,慈铭现在员工的专业知识培训已见成效,这些问题相信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新领军》:慈铭的扩张之路上有并购、加盟和自建店,你更看好哪种方式?

韩小红:开始我是倾向自建店的,比较排斥并购。但体检行业快速扩张并非易事。慈铭单店建店费用需要1300万左右。这对前期依靠自身资金滚动来说是个不小的财务压力。

另外,政策的不确定性都是影响慈铭的客观因素。由于国家目前对体检行业并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管理标准,体检公司在每个城市的经营资格获取完全取决于当地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理解。慈铭2005年底开始在北京之外的城市建店,此后几年一直都坚持自己建店。但随着2008年各地政策收紧,新店启动便有些艰难。这时候并购倒是不错的选择,已成为了唯一保持快速扩张的方式。2008年10月,在华南地区拥有12家体检店面的我佳体检主动找到慈铭,希望出售公司。经过考察后,慈铭都吃了进来,现在觉得并购挺过瘾的。但我们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多少并购的机会了,以后不会再轻易进行并购。

nlc202309031045

《新领军》:你一直强调的健康理念到底是什么?

韩小红:其实,健康管理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投资理财方法。在预防的时候投一元钱,可能治疗的时候就会少投入99元钱。不得病就是投资健康了。如果不注重健康,得了病再去治疗,那个时候可能就会多花十倍至二十倍的检查。如果你在疾病的治疗阶段省90%的费用,这个时候就要在健康体检上做投资。

《新领军》:你认为慈铭和公立医院相比有哪些优势?

韩小红:慈铭能走到今天,是因为我们只做这一件事,和公立医院相比肯定有自身的优势,我认为主要有四点。

1、专家对比。相信很多民众在选择体检中心做身体检查的时候都是冲着专家去的,一般总是有个误区:医院的专家要比民营体检中心的专家要有经验负责任。其实不然,慈铭为了满足顾客需求,抓住回头客,都是聘请三甲医院资深专家,可以说专家是慈铭在市场冲击中一块法宝,而且民营体检中心的专家服务水准要比公立体检中好很多。聘请的体检专家团队70%以上都是三甲级医院副主任医师级别,更为体检顾客免费提供专家面对面健康体检服务,受到了很多顾客的青睐。

2、仪器对比。先进的体检设备能够准确的洞察身体内潜伏的疾病因子。医院选用的体检设备大多是作为治病的辅助工具,更新换代上比较慢或者是几乎不换,用的基本上都是陈旧的老机器,但慈铭不同,为了满足客户的体检需求,抓住客户的健康需要,不惜花高价从外国引进先进设备。

3、环境对比。健康体检有别于疾病治疗,医院的主营是病人治病,所以医院的整体环境,病人、健康人群集中,有交叉感染的可能,而慈铭是专业的健康体检中心,来往的人都是相对的健康人群,装修设置上要比医院舒适洁净,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而且各个科室体检分设科学合理,体检流程安排的严密严谨。

4、健康体检服务对比。体检是对健康的全面“审计”,良好的健康体检服务要求就是体检项目的设置合理、体检流程的正确清晰、体检环节的全程导检、能与医生交流咨询、现场答疑和体检指导、体检结果的解释和分析,检后的健康监控等,各个体检环节都能使受检者把体检过程看成为一种享受,才是理想的体检机构。但医院的服务水平无法和慈铭相比。慈铭甚至还推出了专家家庭巡诊、会员二次会诊以及“绿色转诊”通道等服务。

当然慈铭和医院相比也有自身的劣势,但慈铭在不断进步,争取把优势继续保持,劣势能逐渐缩小,这样慈铭才能健康发展。

《新领军》:现在你已经是事业有成的女强人,还有没有别的梦想?

韩小红:其实走上这条高速路,不可能放松下来,因为我们整个企业还是在向前冲刺阶段,而且中国整个医疗行业,民营医疗行业的状况也不是非常乐观的,我们又是在引领一个行业,所以我不想有丝毫的闪失。等有一天我真能放松的时候,我就想做一件事,开一家肿瘤医院,那是我的一个多年的梦想!

五段式 篇7

一、宏观经济学课程的性质

宏观经济学课程具有知识新、内容多、逻辑性强等特点。知识新是指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运行规则缺乏感性认识,也就是对作为发达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理论总结的宏观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主体的行为、经济变量的关系、资源配置的方式感到陌生与新鲜。内容多是指宏观经济学内容丰富,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六个理论板块。其中,数学模型分析又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学生接受起来较慢。相对于较多的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内容而言,课堂教学时间是稀缺资源。教师必须在稀缺的时间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逻辑性强是指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数量关系联系紧密,是一门由经济变量关系联结在一起的具有很强逻辑关系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科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培养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作用巨大。宏观经济学是特有的文字理论、图形、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的有机结合,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导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其他任何课程所不可替代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宏观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和经济类专业考研的必考课,在三本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二、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

2000 年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本科教育内部也开始多层次化,三本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高考第一大省———河南省为例,2013 年河南高考报考人数75.8 万人,高考实际录取人数53.6 万人,其中三本录取人数为79028 人,三本录取人数在高考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为10.43%,三本录取人数占到总录取人数的14.74%,占到本科录取人数的31.63%,这充分说明三本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表1)。

三本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都与一本、二本有一定差距,甚至相差100 多分,录取的学生整体素质不太高。三本高校学生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第一,三本学生的基础较一本和二本的学生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成绩普遍较低,自学能力和自律性不强,接受能力有限,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第二,三本高校的收费较高,导致部分学生的家庭生活陷入贫困状态,这类学生可能会通过打零工等勤工助学方式来完成学业,这样其学习时间和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第三,一部分三本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学生觉得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能够由家里安排不用自己发愁而不好好学习。第四,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比较浮躁和急功近利,甚至读书无用论又沉渣泛起,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影响较大。第五,三本学生认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不像微观经济学那样和个人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第六,三本高校的学生普遍感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抽象、模型复杂、数学推导过多,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甚至畏惧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性地记住几个基本概念和某些原理,谈不上对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深层次理解与应用。

三、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根据调研和实践,以三本高校学生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即趣味导读、模型精讲、问题发现、热点讨论、课堂实践。

1、趣味导读

用浅显的案例、生动的故事或犀利的笑话导入《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GDP局限性时,首先让学生看一个笑话“:乡间小路上,两辆汽车静静驶过,一切平安无事,它们对GDP的贡献几乎为零。但是,其中一个司机由于疏忽,突然将车开向路的另一侧,连同到达的第三辆汽车,造成了一起恶性交通事故。‘好极了’,GDP说。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救护车、医生、护士,意外事故服务中心、汽车修理或买新车、法律诉讼、亲属探视伤者、损失赔偿、保险代理、新闻报道、整理行道树等等,所有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职业行为,都是有偿服务。即使任何参与方都没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还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我们的‘财富’———所谓的GDP依然在增加。”这个笑话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DP存在的缺陷。

2、模型精讲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简单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因此,模型讲授是教好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三本高校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数学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弱。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模型讲授三段化能够将抽象而复杂的模型简单化,更有利于消除三本高校学生对模型的恐惧感。首先,介绍理论模型产生的实际背景和相关经济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回顾数学知识,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本课程知识结合起来。其次,以文字表述、几何图解与数学论证多种方式解释,综合利用板书、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等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对模型的理解问题。图形分析与转化,比如曲线的推导或移动涉及到四个象限、点的变换、线的移动,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其动态的演变过程。三本高校学生素质相对差些,对问题的反应也慢一些,因此数学论证过程用PPT课件转化太快,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呈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与理解经济理论的逻辑分析和推导过程。最后,进一步阐述实行不同方向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曲线位置,乃至对均衡收入有何影响。

3、问题发现

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汇率变动等宏观经济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择业、消费、投资、储蓄都离不开对这些宏观因素的正确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发现问题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探讨现实经济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原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经济规律的能力,而且能够训练学生形成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比如,在讲授国民收入核算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GDP与GNP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现在用GDP而不用GNP作为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总量?在讲授“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时,启发学生们提出问题:每一种理论或学派的缺陷在哪里?偏重点有什么区别?这些派别之间的对立和关联表现在哪里?通过问题发现,让学生们自己找到答案,气氛活跃,印象深刻。“问题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很深的学术功底,还需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控制课堂、把握全局,及时将学生的发散思维拉回到课堂,不会因“发现问题”影响课程的教学进度。

4、热点讨论

课堂讨论是一种有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要想使课堂讨论富有成效最关键的就是科学合理的设置主题。宏观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每年宏观经济的热点都不同。因此,选择现实经济问题时不能一成不变,应当根据每年的情况进行调整,促使学生关心经济热点问题。比如,由于学生对失业和通胀问题比较熟悉的、比较感兴趣,在讲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时可以进行课堂讨论。2007 年通货膨胀是热点问题,在讲通货膨胀和失业这一章时,主要让学生衡量当年通货膨胀的状况,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我国不同群体的影响。而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问题变成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对失业问题的探讨成为重点。课堂讨论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指导学生在课外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促进研讨的深化。课堂讨论结束,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概括性理解。

5、课堂实践

三本高校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课堂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宏观经济学课堂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实现三本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实施“课堂理论学习+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校企对接的必然要求。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三本高校的培养目标,笔者尝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实践环节。第一,角色模拟。角色模拟就是由教师给出一定的案例或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扮演其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分析与处理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一方面,学生通过浅显生动的情境模拟,可以对抽象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理解,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及对问题的自主分析与决策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演绎“破窗事件”,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GDP这一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存在的缺陷和乘数理论等。第二,报告撰写。以国民收入核算教学为例,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可以给学生出这样的题目:利用GDP指标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分析。为了示范分析问题的步骤,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可以设计以下指导方案以供学生参考:首先,描述三年来河南省GDP、人均GDP的变化情况,第一、二、三产业对河南省GDP的贡献及变化情况,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在支出核算GDP中所占的比重和变化;河南省GDP在中国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河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之间的差距等。其次,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特点,探寻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所学理论与河南省的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五段式”教学法,既可以弥补三本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缺点,增强学生接受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能力,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与其他专业课结合增加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水平。

摘要:本文在分析宏观经济学课程特点、重要地位和高等教育形势变化后三本高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三本高校学生的知识特点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提出了宏观经济学课程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即趣味导读、模型精讲、问题发现、热点讨论、课堂实践。

五段式 篇8

岗位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 其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 给岗位实习的管理和监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多种因素,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岗位实习的方案设计上, 没有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普遍存在实习目的简单、模式单一、组织形式不科学、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往往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如何探索出一种既有理论支撑, 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岗位实习新模式, 成为职教界关注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 很多高职院校对多学期、分段式岗位实习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如“三段式”模式、“四段式”模式等, 但现有的方案在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方面仍难以尽如人意。为切实提高岗位实习的效果,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可探索采取一种“多学期、五段式”的岗位实习新模式。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内涵“多学期”是指将实习过程分布在3个以上的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是指以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 将岗位实习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即认知性实习 (约2周) 、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考证性实习 (约6周) 、适应性岗位实习 (约4周) 、生产性岗位实习 (约12周) 、就业性岗位实习 (约12周) 。通过对岗位实习实施“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的方法, 系统、渐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模式的时段安排 (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 岗位实习教育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适应性岗位实习、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生产性岗位实习和就业性岗位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实施意义传统的岗位实习一般是学生在所有专业知识学完之后进行, 大多集中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两学期。这种实习往往存在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内容简单、实习内容枯燥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需要回学校弥补学习时, 因面临毕业和找工作已经无法实现了。另外, 这种集中时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又集中进行岗位实习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学期、五段式”实习模式是将传统的一次性岗位实习分成五个阶段, 分别安排在4~5个学期, 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专业要求及教学进程等因素, 结合实习企业的岗位标准, 科学设定各阶段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及实习方式。其优点在于: (1) 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分段式实习方式便于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标明确, 内容具体, 前后贯通, 相互连接, 由简单到复杂, 从单一到综合,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 实习层次逐步提高, 可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2) 符合认识论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通过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可避免学生在同一岗位上实习时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的问题,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实施方案在实施“五段式”岗位实习时, 可将企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术员等部分岗位标准加以转换, 成为岗位实习教育、适应性岗位实习、生产性岗位实习、就业性岗位实习的考核标准。同时, 可在对五段式岗位实习积分法评价的基础上, 将积分转换为学分。五段式岗位实习总分为100分, 获得90分以上为优秀, 74~89分为良好, 60~73分为合格, 60分以下为不合格。“五段式”岗位实习学分为3分, 优秀得3分, 良好得2分, 合格得1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岗位实习新模式的质量保障措施和实施效果

实施“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必要条件是实习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我院与毗邻的开发区工业开发总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 建成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入驻实训校区的企业在租金、用水用电价格、招聘员工等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条件的同时, 在配合学生实习实训方面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 这样就为学校推行“五段式”岗位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保证“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效果, 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将企业的部分岗位标准转换为岗位实习的考核标准, 这样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目的就很明确, 考核的针对性也很强。 (2) 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度, 在对学生的考核中, 企业的兼职教师将与学校教师共同考核、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 在评价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 共同评价、监测教学质量。 (3) 实行岗位轮换制度, 对于生产性岗位实习和就业性岗位实习, 学生一般要轮换2~3个岗位。 (4) 加强过程监控, 参考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 制定“五段式”岗位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 以加强对“五段式”岗位实习的过程监控。

笔者所在系部2008级学生完成了“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全过程, 实习单位为三家电子企业, 实习时间分布在五个学期。从反馈的信息来看, 实习效果非常好, 学生在就业单位适岗上手非常快, 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这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递进式实习, 学生对电子企业的运行管理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各个工艺环节理解得更加深刻, 更重要的是, 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 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可返回学校“回笼”学习。

参考文献

[1]杜家龙, 刘敬尔.关于实践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 2004 (4) .

[2]蒲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8.

[3]任淑清, 张宇, 等.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分段式实习模式的探索[J].药学教育, 2008 (2) :43-44.

[4]孙小梅.三段式统分结合的教师教育实习模式建构与述评[J].文教资料, 2009 (8) :196-198.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52-54.

五段式 篇9

根据生产煤气工艺的不同, 煤气分别有高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发生炉煤气、焦炉煤气等。发生炉煤气的生产装置又分为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与单段式煤气发生炉, 两种煤气发生炉的原理都是以块状煤为原料, 用蒸汽与空气的混合气体作气化剂, 生产以一氧化碳和氢气为主要可燃成分的发生炉煤气, 均属于常压固定床煤气化发生炉。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和单段式煤气发生炉主要用于陶瓷、铝型材、玻璃、冶金、机械、化工等燃耗较大的行业。

2 工艺流程

2.1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工艺流程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是由干馏段和气化段组成的煤气化设备, 它以40~60mm的烟煤为材料, 在煤气上段中进行干馏, 干馏生成的半焦进入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下段进行气化反应, 煤的干馏和气化集中在同一气化炉内完成。对生成的干馏煤气和气化煤气进行优化配置后由处理设备分别进行除尘、除油、冷却、脱硫等工艺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洁净煤气经加压输送系统供给用户。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示意流程图如图1。

2.2 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工艺流程

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料层较薄, 只有气化段, 没有明显的干馏段, 煤气是以20~60mm的烟煤或无烟煤为原料, 在煤气炉进行进行气化反应, 生成的煤气经除尘、冷却、脱硫等工艺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洁净煤气经加压输送系统供给用户。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示意流程图如图2:

3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与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的比较

⑴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的炉内反应层次分明, 块煤自上而下按煤的干燥、干馏、还原、氧化不同反应区段渐序升温, 不仅炉内反应工况稳定, 而且反应也较完全。而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炉内反应层次不分明, 在有限的煤层厚度内, 煤的干燥、干馏、还原、氧化几乎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进行, 炉况易产生波动, 反应也不够完全。因此: (1) 气化同一种烟煤时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所产生的煤气热值比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要高418~628k J/m3左右。 (2)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的气化效率与热效率比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高, 大约能提高5%。 (3) 对煤炭利用率的提高, 单段炉的气化强度比较低, 两段炉在原气化层上加高了干馏层使煤炭在进入气化层时已成为半焦炭状, 使煤炭气化的更完全, 两段式煤气炉生产出的灰渣含炭率, 一般在12%左右, 单段炉在20%左右。

⑵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所产生煤气比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制气干净, 有利于操作管理与环境保护。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由于干馏段的存在, 煤在450~550℃的低温干馏条件下所产生的焦油属轻质焦油, 流动性好, 便于利用, 另外, 由于煤层较厚, 对上行煤气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 因此煤气中的灰尘比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明显减少, 而落入气化段的半焦在气化过程中, 几乎没有焦油, 灰尘也相对地少了许多。因此, 冷煤气净化系统中所产生的流动性好的轻质焦油, 有利于贮运和再利用, 又不会产生大量的含酚废水, 而生成的少量酚液, 或采用焚烧炉焚烧, 或用此酚液制成水煤浆, 还解决了煤气站含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由于其没有明显的干馏段, 气化反应过程所产生的焦油属重质焦油, 流动性较差, 不利于贮运和再利用。

⑶单段式煤气发生炉煤层较两段式煤气发生炉薄, 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空洞, 空洞可导致煤气中氧含量增高, 当达到爆炸极限时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大部分事故都是发生在单段炉。此外由于煤层薄, 也容易烧偏或结疤, 影响产气量, 恶化操作条件, 造成煤气成分波动, 煤气质量不稳定。

⑷对环境的污染, 单段炉的出口煤气温度较高, 通常在净化过程中煤气直接用水来洗涤, 降温, 产生的含酚污水量比较大, 处理困难;两段炉的净化采用间接冷却, 水和煤气不直接接处, 避免了对水的污染, 只有煤气冷凝产生的含酚污水, 数量少得多, 处理比较容易。

⑸单段式煤气发生炉比两段式煤气发生炉造价低, 投资回收较快;建设周期短, 可较快建成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 两段炉制气与单段炉制气相比, 虽然两段炉的价格比单段炉高, 但是两段炉制气不仅炉内制气稳定, 煤气热值与气化效率较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环境效果好。

有的行业对煤气的质量要求不高, 使用单段式煤气发生炉, 热煤气仅作除尘处理后不经洗涤除油除酚就直接作为燃料在窑炉燃烧, 表面上似乎没有污水产生, 实际上是把污染源转移到窑炉, 通过燃烧排到大气中去。

资料显示,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禁用单段式煤气发生炉, 原因是单段式煤气产生炉污染大, 危险性也大。单段煤气发生炉生产冷净煤气的工艺技术已呈现逐步淘汰趋势, 将由较为先进的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替代。

摘要:煤气发生炉作为煤炭气化的一种装置, 越来越受到燃耗企业的关注。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和单段式煤气发生炉孰优孰劣, 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本文根据两种煤气发生炉的结构特点、共性和个性等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

关键词: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单段式煤气发生炉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发生炉煤气生产设备运行与维修问答.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曹从信发生炉煤气的生产原理与使用.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

水稻两段式育苗技术 篇10

一、两段育苗移栽主体技术

第一段育苗是在温室育苗, 播种时间3月17日, 每平方米播种量460克, 室内温度保持在22℃, 生火取暖, 苗床管理同常规育苗。

第二段育苗是移栽, 移栽时间4月17日在大棚进行, 移栽方法, 移到钵育盘内每穴单株, 缓苗后喷一次叶面肥, 棚内温度水分管理同常规的钵育苗相同, 插秧前3天每平方米追磷酸二铵150克, 另外, 为防止本田潜叶蝇的危害每平方米用40%氧化乐果4克, 稀释800倍液秧茎叶均匀喷雾。

二、本田整地、施肥、摆栽

1. 本田整地

秋翻20厘米, 春旋平耙细, 在插秧前8天灌水泡田, 在插秧前3天用手扶拖拉机加挂水耙轮带拖板整平田面, 做到寸水不露泥, 耕层土壤耙成泥浆状, 经沉淀后可防止土壤渗漏, 整地后保持田面水层, 保证泥浆沉淀不硬, 花达水状态待摆栽。

2. 本田施基肥:

腐熟好的农家肥每公顷20吨, 水稻专用复合肥每公顷500千克, 全层施入, 耙入耕层。

3. 摆栽:

摆栽时间5月18日, 摆栽规格 (12+6) ×4摆栽深度1.2厘米。

三、本田管理

1. 施肥采取有机肥和化肥结合, 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 施肥的原则是减N增P、K, 氮肥早施勤施, 看苗施肥。

第一次蘖肥在5月23日, 公顷尿素100千克, 第二次施追肥6月20日, 也就是水稻第7片叶末第8片叶露尖时, 每公顷追尿素50千克。7月21日追尿素50千克加叶面肥, 8月10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加行大运等叶面肥。促进水稻生长, 提高稻株的抗逆能力, 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及效益。

2. 节水灌溉:

摆栽时花达水, 摆栽后水层保持苗高的2/3扶苗, 分蘖时水层保持3.3厘米增温促蘖, 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法, 增加土壤的供养量, 促进根系下扎。在水稻减数分裂期灌15~20厘米深水护胎, 浅水灌浆, 活秆成熟, 后期灌水4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 黄熟期停水。

3. 及时除草防病虫害:

及时查田, 发现病虫及时进行防治, 特别是穗颈瘟的防治。

四、经济效益与分析 (测产表附后)

两段育苗水稻产量经测产亩产796.7千克, 旱育苗机插秧亩567千克, 亩增产水稻229.7千克, 水稻按1.5元/千克计算, 亩增收人民币344.55元, 公顷增收5168.3元。

两段育苗成本, 公顷温室取暖费、人工费1000元, 移栽人工费 (25个工×30元) 750元, 摆栽费比机插秧多用费用300元, 节约种子30千克折合人民币75元, 两段育苗比正常旱育机插增加费用1975元/公顷, 公顷纯增收入5168.30-1975元=3193.30元。

水稻两段育苗移栽技术打破了常规育苗方式, 提高了秧苗素质, 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突出表现在单株分蘖增加, 移栽前单株已带有2~3分蘖, 延长作物生育日数, 实现晚熟品种的越区种植, 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 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上一篇:测绘实训基地下一篇: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