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雾化

2024-07-10

驱动雾化(精选九篇)

驱动雾化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2013年12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1]。随机分为氧驱动组和空气压缩泵组, 各60例。氧驱动组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1个月至6岁。空气压缩泵组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龄10个月至6岁。两组患者家族史、既往史无明显差异。

1.2 治疗方法

氧驱动组、空气压缩泵组均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 m L+生理盐水1 m L, 2次/d, 20 min/次, 由专业护理人员按程序完成操作, 其他治疗与基础治疗相同。

1.3 疗效判定

执行我国修订的患儿肺部疾病临床治疗药物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咳嗽消失、哮喘明显减轻, 肺部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 仍诉喘憋。无效:临床症状较前无好转。有效=显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后疗效比较, 氧驱动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较好, 临床疗效更为肯定 (P<0.05) , 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Sa O2变化比较, 氧驱动组优于空气压缩泵组, 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儿科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3]。临床以胸闷、咳喘多见, 多发于夜间和清晨。患儿哮喘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治疗方式不当甚至会危害患儿生命健康, 患儿哮喘诱发除了与患儿体质有关外, 还和过敏原有关, 由于过敏原很难查找或避免, 因此支气管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 治疗以规范程序抑制炎症为主来控制病情恶化, 临床上口服或静脉点滴药物无法到达肺深部, 消炎效果不佳。目前临床以雾化吸入药物为治疗该病最有效方式, 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起效时间快、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是目前治疗该病最适宜的方式。由于雾化产生雾滴大小直接影响治疗部位和治疗效果, 因此, 正确选择雾化吸入途径是治疗关键。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治疗深部支气管和肺部组织的炎症或水肿, 同时能够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 改善肺泡通气状况。是目前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最佳治疗方式之一[4]。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药物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 起到支气管扩张、解痉平喘的作用, 同时也可到达肺部病变部位, 起到消炎平喘、稀释浓痰的作用, 具有平喘消炎解痉作用, 是目前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最好方式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 氧驱动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和空气压缩泵组的75.0%, 氧驱动组疗效明显优于空气压缩泵组治疗。另一方面, 氧驱动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Sa O2显著升高, 大大改善了患儿肺部缺氧的状况, 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而另一组Sa O2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综上所述, 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药物疗效更为显著, 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肺部缺氧状况, 能有效防止并发症出现,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和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两组, 各60例, 氧驱动组采用氧驱动、空气压缩泵组采用空气压缩泵, 均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 治疗4 d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 (SaO2) 变化。结果 吸入治疗4 d后, 氧驱动组总有效57例 (95.0%) , 无效3例 (5.0%) ;空气压缩泵组总有效45例 (75.0%) , 无效15例 (25.0%) , 氧驱动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空气压缩泵组 (P<0.05) , 雾化吸入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氧驱动组可以改善SaO2。结论 氧驱动组疗效显著强于空气压缩泵组, 并可改善患儿缺氧状况, 是临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氧驱动雾化器,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哮喘,氧饱和度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2]乔小平.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患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影响[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5, 12 (12) :56-57.

[3]刘光慧.万托林联合普米克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6, 26 (1) :96-97.

驱动雾化 篇2

【关键词】 小儿肺炎;氧氣驱动雾化吸入疗法;血气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1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2-01

小儿肺炎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病,在不足5岁的儿童中发生率相对较高。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2亿左右的儿童发生肺炎[1],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肺炎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憋与肺部湿啰音等[2],严重危害到患儿身体健康。雾化吸入治疗是小儿肺炎有效治疗方法,可促使药物直接进入肺组织与呼吸道中,促使药效充分发挥。为进一步探讨雾化吸入有效驱动方法,笔者选取68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其中观察组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小儿肺炎患者68例,所有患儿均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相应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39例,女29例,患者年龄为6个月-9岁,平均为(4.8±1.1)岁;患儿病程为2d-3个月,平均为(21.5±2.4)d。临床表现为浓痰20例,肺部湿啰音51例,咳嗽58例,呼吸困难42例。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与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展开一般治疗,主要包括对水盐电解质紊乱与酸中毒现象予以纠正,给予抗病毒、抗生素治疗,给予支气管扩张剂促使气道中分泌物快速排出,给予重症患者吸氧、糖皮质激素等。对照组患儿以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PARI BOYN085-33压缩泵雾化器展开超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药物为:不足2岁患儿给予5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7.5mg盐酸氨溴索,年龄大于2岁的患儿给予5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15mg盐酸氨溴索,每次给药10-15min,每日2次,在给药时将药物充分混匀后给药。观察组患儿所给药物与对照组相同,在给药时利用氧气驱动雾化吸雾器(富利凯医疗用品公司制造)展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先将药液配好后置于雾化壶内,与氧气连接并将开关打开,调节氧流量至5L/min,确保药液以雾化形态喷出,且经面罩随患儿吸气进至呼吸道中。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儿展开血气分析,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显效:经7d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有效:经7d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均有一定好转;无效:治疗7d后患儿临床症状仍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展开统计学分析,用(χ ±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数据展开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X2检验,当P<0.05时,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70.59%(24/34);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4.12%(32/34);对比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血气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PaO2与PaCO2分别为(71.8±3.4)mmHg、(52.3±3.4)mmHg,治疗后分别为(89.4±5.6)mmHg、(46.7±2.8)mmHg;观察组治疗前PaO2与PaCO2分别为(72.3±3.6)mmHg、(52.8±3.2)mmHg,治疗后分别为(94.7±6.7)mmHg、(34.2±1.4)mmHg;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与PaCO2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二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现如今,雾化吸入已成为小儿肺炎常用给药方法。早期人们多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方法,但超声雾化下产生的药液雾化微粒相对较大,通常只可到毛细支气管中,而难以直达肺泡;同时,在超声雾化下,患儿在吸入雾化微粒气体时会导致气体氧吸入量下降,且在呼吸道中有大量含有水分的气体,可导致患儿肺泡的弥散功能有大幅降低与氧分压下降。另外,超声雾化可对患儿二氧化碳排出过程造成一定影响,而雾化气体给患儿造成的寒冷刺激可引发气道痉挛现象,致使患儿出现肺部通气不良现象。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经氧气加压作用,促使气流自小孔中喷到雾化器中时形成负压空间,引导溶液在吸管中上行,当气流与溶液相遇且混合后,药液会被撞击为极细小的微粒,在患者吸氧时即可实现被动吸入。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氧气雾化吸入,当药物用量较少时即可在患儿机体内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且雾化较为柔和,进入人体后不会在肺内液体中潴留,同时可为患儿提供给充足、持续的氧气供应,可有效改善患儿呼吸情况[3]。本次研究通过临床实践发现,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效果与治疗后患儿PaO2与PaCO2均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具体应用中,应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将其口腔与鼻腔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以促使雾化治疗效果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红霞,晋素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护理配合[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90-391.

[2] 陈卫富.布地奈德、硫酸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小儿肺炎40例[J].中国药业,2013,22(1):65-66.

驱动雾化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1)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等;(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3)患有肺部其他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4)患有其他器官性慢性疾病。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小儿哮喘治疗方法,包括有祛痰、平喘、止咳、抗感染治疗以及改善患者机体的电解质紊乱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德国百瑞有限公司,VTD-II型),观察组患者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浙江宁波海曙医疗用品厂,宁音牌药物雾化器QYW-20ml型)。所用的雾化液均为布地奈德(2ml),硫酸沙丁胺醇(0.25ml)以及生理盐水(5ml)的混合液。其中两组的雾化吸入治疗均为2次/d,每次15min,每5d为一疗程。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治疗有效率的评价标准:Ⅰ级,哮喘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检查体征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均可停用;Ⅱ级,患者的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已基本缓解,肺部基本不再出现深沉啰音,但糖皮质激素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仍需使用;Ⅲ级,患者已治疗一段时间,但各种临床症状仍无明显缓解,或呈现出逐渐加重的趋势[2]。总有效率=(Ⅰ级例数+Ⅱ级例数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小儿哮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比较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小儿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比较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各国工业的发展,大量有毒气体急剧排放,全球的空气质量水平逐年下降,各种呼吸性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已危及到人类的健康。调查显示,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小儿哮喘是一种气流阻塞或气流受限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上文所述的环境外,遗传、生活习惯、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均对小儿哮喘的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疾病治疗时应以缓解气道痉挛症状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坚持规范化、长久性以及个体差异性等原则[3,4]。雾化吸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最有效的给药方法。有资料显示,不同的雾化吸入方法能够对患者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作用效果,希望为疾病的治疗康复提出指导。

从文中的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笔者就此问题又作出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咨询了相关的专家学者,现总结如下: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压缩空气来使得患者吸入进行治疗,一般意义来说,对于患者的治疗能够发挥出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空气是被压缩的,在患者吸入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压力显著提高,从而导致患者吸入的氧气含量明显减少,患者肺泡内的压力持续上升,但氧分压和血氧含量明显下降,因此总体来说,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并不有利于患者长期的临床治疗[5,6]。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氧作为动力,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内的血氧饱和度,患者在进行氧驱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还可通过调节氧气的流量来控制雾化颗粒的直径,这从根本上改善了空气压缩泵雾化法存在的一些不足[7,8]。

综上所述,相较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血氧饱和度水平,同时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对于小儿哮喘患者的疾病治疗更加有效,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罗智英.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4):3130-3131.

[2]苏锦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6):160-161.

[3]胡礼慧.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22):144-145.

[4]张明丽,杨文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33-134.

[5]夏文芬.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8):903-904.

[6]许新东.无创机械通气时压缩泵雾化吸入与氧动力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比较[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6):512-513.

[7]沈虹.布地奈德雾化应用于急性感染性喉炎疗效分析[J].淮海医药,2012,30(2):160.

驱动雾化 篇4

【关键词】氧驱动雾化吸入;临床用药;护理;毛细支气管炎;盐酸氨溴索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90-02

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是用氧气作为气源,把传统的雾化吸入与间隙给氧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主要适用于:(1)肺、支气管、咽、喉、鼻腔黏膜的急慢性炎症及变态反应性疾病;(2)鼻、咽、喉局部手术后的感染预防;(3)稀释呼吸道内的黏稠分泌物,使之顺利咳出,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现就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用药与护理综述如下。

1 氧驱动雾化吸入原理

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法是应用高速氧气把药物变成细微的气雾,给患者吸入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起到稀释痰液、利于排痰、消炎、解痉、平喘等作用。由于雾气大小可以自行调节,雾气分子小,易于黏膜吸收,起效快、疗效高,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的病变部位,与口服法相比具有用药量少、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持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给,在雾化吸入治疗同时SaO2 上升,吸入雾气对患者呼吸道刺激性小,患者感觉舒适。其主要作用为:消炎、镇咳、祛痰,对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鼻、咽、喉部炎症的充血、水肿状态,抑制分泌物渗出,改善通气和发声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

2 治疗前准备

2.1 患者及环境的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者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主动配合护士工作,尤其是对小儿、老人及初次进行雾化治疗者。病区保持整洁,室温控制在18 ℃~20 ℃,相对湿度在55%~60%,杜绝在室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卉等物品。

2.2 稀释液的选择 以前采用生理盐水作配置液,但发现患者表情痛苦,拒绝吸入,有一种咸、涩的怪味道。改用灭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口感好了许多,患者易于接受,提高了效果。

2.3 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因此在患者体力许可条件下尽量采取坐位。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侧卧位,并将床头抬高30°,使膈肌下移,胸腔扩大,增加气体交换量,提高治疗效果。

2.4 氧气流量及调节 氧气湿化瓶内不宜加蒸馏水,宜保持干燥。宜先连接雾化器,然后再调节流量。流量以6~8 L/min为宜,流量过小,则雾量小,影响药物的吸入及弥散,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患者咽部不适。当氧流量超过12 L/min会导致与雾化器连接口爆脱,导致患者惊慌及对氧气雾化吸入产生恐惧

吸入治疗时指导患者正确的吸入方法:嘱患者双唇含住喷雾器上的口含器,深深的吸气后,可停留片刻,呼气时,嘴移开口含器,只在吸气时按住出气口,呼气时松开,尽量缓慢的呼气,尽可能通过鼻腔呼出,保证药物全部的剂量被吸入靶器官。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注意有无呛咳、支气管痉挛等不适反应。

盐酸氨溴索是一种有效的祛痰药物,它可以使黏膜溶解、痰液稀释,恢复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的摆动频率和强度,使痰液易于排出,改善呼吸功能,还能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维持肺泡稳定。另外还有协同抗生素作用,以增强其抗感染能力,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但祛痰药物使用后,易出现痰量增多,进而可阻塞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因此,雾化吸入后要注意协助患者排痰,观察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可使患者坐起,拍其胸背部,拍时保持手背隆起,手掌中空杯状。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由轻到重,由下向上,由外侧向内侧,使胸腔肺部产生振荡作用,促使肺内分泌物松脱,一般拍打3~5 min,以便于排痰。同时给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不宜进油腻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保证饮水量在1 500 ml以上。

3 吸入治疗后护理

通过对40例雾化吸入治疗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吸入治疗具有连续性,需各班护士密切协作才能取得好效果,要掌握适时、适度。适时:即在遵照医嘱的基础上根据痰液性状掌握间隔时间,使痰液保持糊状,此判断方法能防止吸入间隔时间过长,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又能防止吸入过量,超过了气管、肺对水分的清除能力导致痰量过多。适度:即在每次治疗时掌握吸入时间的相对性,主要观察患者有何不适,避免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潮湿及寒冷天气时,患者应避免在完成吸入治疗后立刻外出,以免受凉。雾化器一人一用,避免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湿化瓶每天更换消毒。采用随机采样的方法,设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取40例雾化吸入器采样送细菌培养,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雾化器可使各管路消毒作用最好,同时酒精易挥发无味,消毒时间短,而用氯消毒剂消毒时间长有味,做终末消毒好。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方法,对患者无任何痛苦,起效快,效果肯定、安全、副作用小,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护理人员必须在雾化吸入的同时加强正确的作业治疗方法,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取得最好的效果。

4 总结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小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RSV是本病的主要病原。毛细支气管炎的支持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和液体疗法,抗病毒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抗病毒治疗以往经验用利巴韦林,但利巴韦林血液系统有副作用,可致红细胞稳定性发生改变,红细胞在血管外消除加快,并可抑制晚期红细胞从骨髓释出,引起贫血。对其治疗还有很多争论,已经不再推荐用于常规治疗,盐酸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粘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盐酸氨溴索常规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由于静脉注射进入全身循环,局部病灶药物浓度降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可使盐酸氨溴索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的病灶区,大大增加病灶的药物浓度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在患儿喘憋、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心率恢复等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且可改善患儿缺氧症状,作用迅速,可缩短病程,无任何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患儿易于配合,经济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1-40.

[2] 田曼,赵德育,陈荣华.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哮喘.中华儿科杂志,2005,43(6):425-428.

驱动雾化 篇5

注意事项:

1患者及环境的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者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情绪, 主动配合护士工作, 尤其是对小儿、老人及初次进行雾化治疗者。病区保持整洁, 室温控制在18℃~20℃, 相对湿度在55%~60%, 杜绝在室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卉等物品。

2稀释液的选择

对患者的雾化过程进行调查显示, 以前采用生理盐水作配置液, 但发现患者表情痛苦, 拒绝吸入, 有一种咸、涩的怪味道。改用灭菌蒸馏水配置雾化液, 口感好了许多, 患者易于接受, 提高了效果。

3体位选择

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 此体位有利于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 不利于吸入治疗。对意识模糊、呼吸无力者采取侧卧位, 并将床头抬高30°, 这样可以使膈肌下移, 胸腔扩大, 增加气体交换量, 提高呼吸深度, 有利于药液直接到达病灶点。

4氧气流量及调节

氧气湿化瓶内不宜加蒸馏水, 宜保持干燥。宜先连接雾化器, 然后再调节流量。流量以6~8 L/min?为宜, 流量过小, 则雾量小, 影响药物的吸入及弥散, 流量过大则会导致患者咽部不适。通过临床实验, 当氧流量超过12 L/min会导致与雾化器连接口爆脱, 导致患者惊慌及对氧气雾化吸入产生恐惧。

5雾化吸入的护理

在进行雾化治疗前, 应教会患者怎样配合治疗,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不适, 应暂停雾化吸入治疗, 并要分析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 采取对症治疗处理, 如适当调节氧流量使雾量变小, 或缩短吸入时间, 可使上述症状得到缓解。

6雾化吸入时间选择

常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 一般每日3次, 选择饭前进行有利于雾化吸入治疗后排痰或特殊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对于肺部感染的患者根据痰液的粘稠度和痰的变化选择物化吸入;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痰液比较粘稠, 又在支气管的深部不易自动咳出, 所以就被动的咳出, 如拍背、增加雾化吸入治疗的次数, 这样使痰液稀薄, 利于咯出, 减轻患者痛苦。

7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护理

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完毕, 要及时进行拍背, 帮助患者排痰, 同时观察痰的性状、颜色和量的变化, 协助患者漱口, 昏迷者进行口腔护理, 这样可以保持口腔清洁,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驱动雾化 篇6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气管切开术后患者30例,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35岁~76岁。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前护士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吸入操作, 患者均采用q8h定时雾化吸入。对照组在雾化器内加入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30mL, 时间15~20min;观察组在雾化器内加入沐舒坦15mg+生理盐水4mL, 或者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4mL, 氧流量调至5L min, 时间约10min。管道用后常规消毒。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咳嗽、胸闷、氧饱和度、交叉感染等情况。

2 结果

对照组在用超声雾化吸入时发生胸闷、咳嗽、氧饱和度下降、心慌的病例3例, 交叉感染3例;观察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仅1例发生咳嗽, 其他患者未出现胸闷、心慌、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 无交叉感染, 雾化吸入后能有效排痰。在降低气道阻力、提高氧饱和度、预防交叉感染等方面,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3 讨论

超声雾化吸入器是超声波发生器通电后输出高频电能, 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声能, 声能透过雾化罐底部的透声膜, 作用于罐内的液体, 使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受到破坏, 形成雾滴喷出。雾滴分子量较大, 直径>5μm, 随着深而慢的吸气可被吸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1]。治疗时如吸入过多水蒸气, 使气道湿化, 气道内原先的干稠分泌物吸水后膨胀, 会加大呼吸道阻力[2], 使耗氧量增加, 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咳嗽。同时由于共用雾化罐或管道消毒不彻底, 易发生交叉感染。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以氧气作为驱动力, 利用高速氧流造成的负压直接将液滴撞击成微小颗粒, 使药液雾化并推动雾化颗粒进入呼吸道, 雾粒直径<5μm, 能确保患者吸入药雾有效沉着, 使雾化药物直达小气道及肺泡。有氧气驱动作为动力同时吹入, 患者不需用力吸气, 不会造成咳嗽、氧饱和度下降。同时由于雾化器是专人专用, 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会,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维英.基础护理学[M].第3版.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58.

驱动雾化 篇7

低频超声雾化利用超声换能器将液体雾化,其工作频率为20~80kHz。针对低频雾化不能调节雾滴大小以及难以形成超细雾滴(粒径≤3μm)的两个技术瓶颈,提出了基于聚焦式超声悬浮的低频超声二次雾化[1]。其原理为:在聚焦式超声悬浮声场中,雾滴在超声雾化面经过第一次雾化后,与悬浮金属钢球发生碰撞,产生二次雾化,再由超声雾化面与金属钢球之间的间隙挤出,因此雾滴更细小均匀。由于二次雾化中金属钢球的运动变化较快,其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在LS-DYNA中的仿真图形[2]如图1所示。这表明,喷头振动所产生的声场是非常不稳定的,其负载也复杂多变。

centroid in Z direction传统的换能器由于频率固定、压电换能器发热及老化等原因,存在工作效率低与稳定性差等缺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开展了基于低频超声2次雾化喷头智能驱动电路研究。

1 智能驱动电路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智能驱动电路[3]的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其包括PWM发生模块、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匹配电路和频率跟踪等。

1.1 数字PWM系统

本文设计的数字PWM系统采用的是友善之臂ARM9 MINI2440[4],其采用Samsung S3C2440 微处理器。S3C2440共有5个定时器,其中0,1,2,3有PWM功能,可以通过定时器来控制引脚周期性的高低电平变化;本电路使用定时器0和1。PWM发生过程:定时部件的时钟源为PCLK,首先通过两个8位预分频器降低频率,设定TCMPB0与TCNTB0两个寄存器来表示定时器n的比较值和初始计数值;启动定时器0,通过设置TCON,TCMPB0与TCNTB0的值装入TCMP0和TCNT0中;在定时器0的工作频率下,TCNT0开始减1计数;当TCNT0的值等于TCMP0的值时,定时器0的输出管脚TOUT1反转;TCNT1继续减1计数;当TCNT0的值到达0时,其输出管脚TOUT0再次反转,并触发定时器0的中断;定时器0的输出管脚TOUT0初始状态为高电平,当TCNT0的值等于TCMP0的值、TCNT0的值等于0时,都会发生反转;通过设置TCMPB0与TCNTB0的值,可以设置管脚TOUT输出信号的占空比。

1.2 逆变主回路及驱动

超声波驱动电路的主电路是能量传递和变换的部分,是超声波驱动的功率系统。本设计采用了半桥逆变做为主回路电路[5],如图3所示。

输入工频220V,经降压变压器T1降压并通过全桥整流桥D1整流滤波后,得到直流电压U。两只分压电容容量相等(C3=C4)。当Q1导通时,电容C3将通过Q1和变压器原边放电,同时电源通过Q1和变压器T2放电,为电容C3充电,变压器原边的电压为U/2;当Q2导通时,Q1截止,电容C3被充电,C4被放电,变压器原边的电压为-U/2。由于ARM9中发出的PWM信号电流小, 驱动能力弱,不能够直接驱动开关管Q1和Q2,因此采用IR2103[7]半桥驱动芯片来驱动开关管,一个周期内变压器初级形成了幅值为U/2的交流电压。通过调节导通开关时间的占空比, 就能改变变压器2次侧整流输出平均电压V0,从而达到输出功率可调的目的。

1.3 匹配电路

为了使能量有效地传输,减小各部分之间多次反射造成的能量损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匹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采用了最常用的串联电感方式,并对匹配电感L的大小做出了计算。

处于串联谐振状态下换能器的等效电路[6]如图4所示。C0为压电振子静态时等效电容,R1为动态时机械阻尼电阻,L1为动态等效电感,C1为动态等效电容。

计算得喷头的总阻抗为

undefined

undefined

串联谐振频率undefined

若要使整个网络处于谐振状态,即输入电压和电流同相位,则输入阻抗要为纯阻性。

匹配电感undefined

式中 ωs—串联谐振角频率。

2 自动频率跟踪设计

由于2次雾化过程中声悬浮负载的不确定性,且换能器因老化或发热会引起谐振频率漂移,导致换能器工作不稳定,因此要求驱动电路必须能自动调节频率。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频率在28kHz左右的换能器驱动电路自动频率跟踪系统。ARM9通过A/D转换,可以获得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A/D转换的是U的平均电压,即不同的相位差时U平均电压也不同。再由ARM9软件设计DPLL控制器进行相位偏差调节和校正,改变ARM9的PWM发生模块,使内置PWM的控制频率发生改变,达到相位锁定和频率跟踪的目的,其过程如图5所示。

系统谐振时,负载呈阻性,频率不改变;当电压超前时,负载呈感性,频率应向减小的方向调整;反之,若电流超前,频率应增大。通过鉴相器判断相位差,将相位差信号经过A/D转换传入S3C2440。

3 仿真

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电源的等效电路如图6(a)所示。其中,电压源ug是变压器二次侧电压,ug=ud/2n。ud是工频电经过整流降压;n是变压器T2的变比。当开关管导通时,相当于在二次侧接入电压源ug;当开关管同时关断时,相当于该电压源取值为0,用短路线代替,如图6(b)所示。电阻R是喷头负载等效电阻,L是匹配电感。

把电容电压作为状态变量,开关管导通时候的电路状态方程为

undefined

undefined

当开关管关闭的时候,状态方程[7]为

undefined

设开关占空比为d,根据状态空间均法,其平均状态方程可写为

undefined

上式表示出了状态变量与已知量之间的代数关系,利用Simulink模块库中的基本模块,实现该主电路的数学仿真模型[8],如图7所示。

对仿真模型做如下的参数设置: 占空比d=0.5;变压器变比为1:1;负载参数R=30Ω,C=5 100pF;匹配电感L为2e-6H。当Ud=30V时,得到的仿真结果图8所示。

若仅考虑占空比为变量[14],则对上式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即

undefined

在Simulink中,利用传递函数建立主电路数学模型,如图9所示。

对仿真模型做如下的参数设置: Ud=30V;变压器变比为1:1;负载参数R=30Ω,C=5 100pF;匹配电感L为2e-6H。当占空比d=0.5时,得到的仿真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图8和图10可以发现:两种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4 结论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二次雾化喷头驱动电路,并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本文创新点在于针对二次雾化负载多变导致工作不稳定而设计了频率跟踪系统,解决了目前二次雾化过程中功率和频率不稳定等缺点, 实现了二次雾化驱动电路的智能化。

参考文献

[1]任宁,高建民.低频超声雾化栽培喷头阻抗特性的数值模拟[J].农业工程,2009,25(5),115-118.

[2]李扬波,高建民.低频超声雾化二次雾化喷头声悬浮过程仿真[J].排灌机械,2011,29(1):51-53.

[3]徐涛.超声波发生器电源技术的发展(上)[J].清洗技术,2003(6):10-15.

[4]吴琼,彭保进.基于ARM的智能数字开关电源设计[J].电源设计,2010(1):208-210.

[5]林书玉.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38-239.

[6]鲍善惠.压电换能器的动态匹配[J].应用声学,1998(2):16-20.

[7]杨旭,裴云庆,王兆安.开关电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驱动雾化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均为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治疗病例, 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对照组37例, 男24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4.3±2.5) 岁, 平均体重 (10.2±3.7) kg;观察组38例, 男27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 (4.2±2.8) 岁, 平均体重 (10.4±3.5) kg。2组患儿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支气管哮喘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对照组用硫酸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等药物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2次/d;观察组用硫酸沙丁胺醇等药物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氧气流量为4~6 L/min, 每次雾化吸入治疗时间为10 min~15 min, 2~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药物治疗2 d后, 患儿喘憋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呼吸比较平稳, 肺部听诊示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有效:药物治疗3 d后, 患儿喘憋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精神状况较治疗前显著好转, 肺部听诊示哮鸣音明显减少;无效:药物治疗3 d后, 上述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改善程度较轻微。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 (81.1%) 明显高于对照组 (71.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胸闷不适和咳嗽等临床症状突然出现, 或者在慢性发作基础上上述临床症状明显加重, 同时伴随有低氧血症或CO2大量潴留, 如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病情可明显加重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3]。

以往临床上使用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主要以水作为介导物质, 通过机电耦合作用适当振荡药瓶的底膜部位, 使药液振荡为体积较为细小的雾粒, 但是由于雾粒中的水分含量明显超过治疗药物的含量, 故患者需要吸入的雾化量相对较多, 雾化吸入治疗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年龄较小的儿童可因为雾化的湿度较大, 进而造成短期缺氧等现象;而某些病情严重的儿童支气管处于高度痉挛的病理性状态, 雾粒难以顺利进入细支气管内, 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的雾化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因为气雾颗粒显著性刺激呼吸道和支气管内分泌液体大量潴留, 致使患儿缺氧症状明显加重[4]。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式是通过氧气予以加压处理, 使得气流进入雾化器内时形成一个特殊的负压力空间, 使药液从吸管中逐渐上升, 并与气流发生混合, 最终形成直径为3 nm~6 nm大小的微粒分子。由于药物作用浓度较大, 治疗剂量较少, 雾化作用相对比较柔和, 故不会导致大量液体在患儿肺组织内发生严重潴留现象。此外, 由于雾气中含较大剂量的氧气, 可协助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组织缺氧状况, 利于痉挛的支气管逐渐松弛[5]。

本组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简单易操作、治疗剂量较少、药物作用起效快和疗效显著等多种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持续超声雾化吸入, 观察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81.6%) 明显高于对照组 (70.3%) (P<0.05) ,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雾化吸入,氧驱动

参考文献

[1]李京红.3种雾化方式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4) :10-11.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病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2 (2) :100-105.

[3]宋一萍, 韩彦彦, 梁旭, 等.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7, 17 (10) :1229-1231.

[4]岳孟源, 王希华, 徐英.氧驱动雾化吸入控制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 2003, 21 (7) :416.

驱动雾化 篇9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

操作前护士使用卡通图片向患儿及家属讲解氧气雾化吸入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患儿治疗时护士及家属陪护在身边, 以解除患儿恐惧、厌烦心理, 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

1.2 环境的护理

保证适宜的气雾温度, 以防寒冷的气雾吸入引起小气管痉挛, 使喘息加重致通气不足, 一般保持室温2 0~2 2℃, 相对湿度5 5%~6 0%。室内避免放置容易过敏的花卉和物品, 尽量保持室内安静, 病室每天上、下午各通风1次,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紫外线消毒1次/周。

1.3 雾化吸入的时机

最好选择在饭前或喂奶前1h进行, 以免患儿哭闹致呕吐物吸入气道, 引起窒息或加重肺部感染。

1.4 雾化前准备

雾化前清洁患儿面部, 不宜涂抹油性面膏。清洁口腔、鼻、咽部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雾化器, 较小的婴幼儿可选用面罩, 对于年长能配合的小儿用喷嘴雾化吸入, 注意准确的药量配置。检查雾化装置是否通畅, 有无漏气;氧气雾化湿化瓶内不加水, 避免药物稀释影响疗效。

1.5 雾化吸入时的护理

患儿可取坐位或半坐位, 略抬头, 使气道打开, 调节氧流量至6~8L/min, 雾化器喷嘴出现白色雾状气体后, 操作者一手托住患儿枕部, 另一手持氧气雾化面罩紧扣口鼻部, 使患儿充分吸入气雾。病情较重不宜抱起的患儿可取侧卧位, 防止雾化刺激出现呛咳。每次10~15min, 每日2次。对年长能配合的患儿嘱其深吸气, 使药液充分达至支气管和肺部, 吸气后屏气1~2s则效果更好, 并教会其有效咳嗽方法。长时间雾化吸入可加重支气管管腔水肿, 使通气功能更差,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故吸入时间一般不超过20min。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呼吸道分泌物情况, 出现呼吸急促、烦躁、口唇发绀等情况时立即停止雾化, 及时通知医师, 给予吸痰、吸氧。氧气雾化吸入时严禁接触烟火及易燃品。

1.6 雾化吸入后的护理

雾化吸入结束3~5分钟后给患儿拍背时应将手指屈曲, 四指并拢, 用掌心叩击, 由下而上, 由周围向肺门拍打, 以利细支气管周围痰液向肺门移动, 便于咳出。雾化吸入后呼吸道分泌物吸湿膨胀, 使气促加剧, 可给予吸痰。因小儿呼吸道黏膜娇嫩, 易受伤且抵抗力差, 可将吸痰管浸泡于温热的无菌生理盐水片刻, 使其变软, 可减少吸痰引起的黏膜损伤、出血等并发症, 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同时, 指导家属患儿雾化吸入之后, 予以漱口、洗脸, 以减少面部皮肤及口腔黏膜的激素沉积, 减少副作用。雾化器应做到一人一具, 家属自行保管, 用清水冲洗, 沸水烫洗后晾干备用, 防止交叉感染。

2 讨论

上一篇:体育在育人中的作用下一篇:面向服务架构S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