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数据平台

2024-05-02

综合数据平台(精选十篇)

综合数据平台 篇1

通过多年的自动化及信息系统建设,日照地区电力调度中心根据生产与管理的需要,建设了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系统/能量管理系统(EMS)、调度员培训仿真(DTS)系统、电能量计量(TMR)系统、调度生产管理信息系统(DMIS)等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为日照地区电力调度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然而,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和调度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各系统在先期建设中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1]。

各应用系统大多为不同时期分别进行建设或由不同专业负责建设,缺少总体设计和统一规范,造成系统间数据流向不合理、通信接口复杂、安全防护能力弱,没有统一的信息模型,缺少统一的设备、数据命名和接口标准,数据交换和共享困难。上述问题已经制约了日照地区电网调度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难以适应公司精细化管理和调度系统下一步技术升级的要求。因此,建立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统一数据平台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主流方案是基于IEC 61970公共信息模型(CIM)进行扩展,建立调度数据的统一模型[2,3],将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功能整合在一起,实现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1 日照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建立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可动态扩展的统一信息模型

作为数据平台,必须满足信息模型动态扩展的需要,如何方便地基于CIM标准动态扩展信息模型 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2,4,5]。

2)公共模型数据建立和维护问题

如何基于CIM在综合数据平台中建立可共享的模型数据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一个难点。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所有模型数据在数据平台中全新建立;从各业务系统导入;混合模式。

3)数据抽取和数据一致性

由于地区级调度部门各种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源具有形式上分散、空间上分布、网络上隔离、数据库异构、软硬件平台异构等特点[6],因此,需要数据抽取、清洗、转换处理和加载功能才能够适应上述各种特点,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4)提供标准数据访问接口

综合数据平台应提供统一、开放的标准数据访问接口,向部门内部各应用系统或部门外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彻底解决原来各应用系统之间杂乱无章、蜘蛛网状的数据接口现状。这也是建立综合数据平台的目标之一。

5)历史数据长期存储

数据平台中的各类历史运行数据需要长期存储,从而为数据挖掘和趋势分析创造条件。因此,数据平台需要具备海量数据存储能力。

2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建设模式

目前,各地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建设没有统一的模式。按照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分类,可以划分为一体化建设模式和独立建设模式两大类;按照系统的部署模式分类可以分为内外平台模式和单一平台模式两大类。

1)一体化建设模式

一体化建设模式是指综合数据平台与其他业务系统采用一体化的体系结构设计与建设。EMS是电力调度最重要的自动化系统之一,是综合数据平台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也是目前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系统,IEC 61970 CIM/组件接口规范(CIS)为数据平台提供了标准信息模型和标准接口基础。与EMS一体化建设数据平台,EMS数据可以直接进入综合数据平台,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主要数据的一致性和建模效率。

2)独立建设模式

独立设计、建设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只是作为综合数据平台的数据源或数据消费者。

此外,还有集中建设或多代理模式等不同的建设模式[5]。各种建设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7,8]。

3 实际应用情况

本文采用了与EMS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按照单一平台的部署方式建立了日照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日照供电公司利用建设新一代EMS的时机,采用一体化设计的集成式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iES600建设了调度综合数据平台。

iES600基于IEC 61970系列标准,采用一体化的技术与框架,集成了SCADA、电力应用软件(PAS)、DTS等各种应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数据整合、数据交换、基于标准接口的数据服务和Web门户集成功能,形成了与EMS一体化设计的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在安全Ⅱ区部署数据传输服务器,将安全Ⅱ区的EMS、DTS系统、配电管理系统(DMS)的数据传输到安全Ⅲ区,在安全Ⅲ区建立综合数据库,采用企业级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工具实现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功能,将EMS、DTS系统、DMS、TMR系统、DMIS、负荷预报系统等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并利用数据仓库工具将数据按主题重新组织形成多维数据库,实现了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功能,对所整合的数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分析与挖掘,提升宝贵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该系统实现了调度数据整合、数据交换平台、输电网与配电网的模型拼接、电网实时监控模型与电网管理模型的统一维护和管理,以标准的数据访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规范了数据流向,实现面向主题的数据自主展现与OLAP等目标。通过建立综合数据平台,解决了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基于CIM建立可动态扩展的CIM。

系统基于IEC 61970 CIM构建了调度综合数据模型。综合数据模型中只包含需要共享的数据,业务系统私有数据不在综合数据平台中建立。为了适应信息模型动态扩展的需要,系统提供了可视化CIM模式扩展工具,允许用户以统一建模语言(UML)类图的方式查看并扩展CIM,建立了面向对象的CIM与面向关系的数据库结构之间的自动映射关系,在编辑类图的同时,自动修改数据库表结构,从而满足动态扩展模型的需要。

2)采用模型数据导入与人工建模相结合的公共模型数据建模流程。

直接导入EMS的模型数据作为综合数据平台的基础模型数据,通过接口程序从其他业务系统中导入需要共享的模型数据,基于CIM建立相应的对象并与EMS模型合并。对于不易直接导入的业务系统模型数据,系统提供基于Web门户的数据维护录入工具,数据维护人员可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建立或编辑模型数据。所有进入综合数据平台的数据,按照统一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以统一编码作为数据对象的唯一标识。通过模型变化跟踪与定期检查源数据变化的方式确保模型数据的同步。通过上述方式,本系统实现了调度范围内主要业务系统的模型数据整合,包括EMS、DTS系统、TMR系统、DMS、DMIS等[9]。

3)基于企业级ETL工具实现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

为了确保数据抽取、转换及加载的执行效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系统采用企业级ETL工具实现数据抽取、转换与加载功能,从各业务应用系统抽取各类历史运行数据。通过图形化的配置界面即可设计数据抽取、转换的流程并提供ETL作业调度引擎,自动执行ETL作业,从而具备了很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4)基于IEC

61970 CIS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本系统实现了通用数据查询(GDA)、高速数据访问(HSDA)、时间序列数据访问(TSDA)等接口,并提供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和Web Service这2种访问方式。同时,系统还提供了符合IEC 61970标准的CIM/可扩展置标语言(XML)文件、E格式文件的数据访问接口。

5)系统通过高度灵活、可配置、个性化的Web门户提供了数据门户。

用户可以从Web门户上进行数据浏览、数据维护、数据分析、数据下载等多种应用操作。

4 结语

采用与新一代EMS一体化建设综合数据平台系统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方案。目前,新一代EMS支持IEC 61970 CIM/CIS接口,采用与EMS一体化设计的综合数据平台,使得数据整合的难度大大降低。调度数据综合平台是当前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调度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必然选择,其技术和应用将不断发展完善。

摘要:分析了当前地区电力调度中心应用系统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地区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研究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各种系统建设模式,最后介绍了日照地区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系统的建设实践,总结了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地区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数据整合,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峰,胡牧,蒋元晨,等.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61-63.LI N Feng,HU Mu,JI ANG Yuanchen,et al.Architecture and related techniques of a power dispatching data platfor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61-63.

[2]朱传柏,郭创新,曹一家.基于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大规模电网分层故障诊断.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51-55.ZHU Chuanbai,GUO Chuangxin,CAO Yijia.Hierarchical fault diagnosis model of a large-scale power system based on dispatch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latfor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1):51-55.

[3]彭云建,邓飞其.电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建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1):49-54.PENG Yunjian,DENG Feiqi.Object-oriented database common modeling of power integrated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2007,19(1):49-54.

[4]刘春秀,马立宾,于本洲,等.地区调度综合数据平台建设模式浅析.电气应用,2008,27(17):24-26.LI U Chunxiu,MA Libin,YU Benzhou,et al.Construction mode of integrated data platform for regional dispatching.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2008,27(17):24-26.

[5]畅广辉,镐俊杰,刘涤尘,等.基于多代理技术的电力控制中心综合数据平台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1):85-89.CHANG Guanghui,HAOJunjie,LI U Dichen,et al.Design of the integrated data platform in electric power control center based on multi-agent technology.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8,32(1):85-89.

[6]徐家慧,刘军,何蕾,等.IEC61970CI M在综合数据平台中的应用//2007年电力调度及场站自动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南京.

[7]王晓波,樊纪元.电力调度中心统一数据平台的设计.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22):89-92.WANG Xiaobo,FAN Jiyuan.Construction of common data platformin the power dispatcher center.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6,30(22):89-92.

[8]王为国,代伟,万磊,等.调度自动化系统数据共享模式的探讨.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4):88-91.WANG Weiguo,DAI Wei,WAN Lei,et al.Discussion on data sharing mode in electric power network dispatching automation system.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5,29(4):88-91.

综合数据平台 篇2

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式综合系统数据库平台的建立

在论述交互式综合环境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人机协同的地图缩编方式,将复杂的地图综合过程分解,合理地进行人机分工,设计与实现了大比例尺地形图交互式综合系统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实践证明,利用该数据库平台建立的综合系统适用于人机协同的作业方式,可以顺利地、交互式地完成地图缩编工作,减轻了作业强度,提高了作业精度.

作 者:蔡忠亮 杜清运 毋河海 邬国锋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刊 名: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年,卷(期):27(3)分类号:P283.1 TP311.12 P283.7关键词:大比例尺地形图 交互式综合 数据库平台

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分析;决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48-03

1、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背景

1.1 企业数据分析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业务系统数量不断增多且越来越成熟。各系统的不断运行,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数据的几何增长,并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对数据分析的需求。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需要实时掌握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核心数据的分析结果,以便为企业发展战略作出相应决策。如何能够整合各系统的数据,深入分析利用积累的数据,从中挖掘价值,提升业务洞察力,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1.2 企业数据分析建设目标

为了有效解决由于人工手动统计分析带来的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并且满足决策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能够实时了解和掌握,从而使决策管理者及时准确的作出相应决策,需要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从数据整理、数据分类、数据建模、数据分析、数据集成等各个环节进行规划、实施,实现企业数据统計分析在线化、实时化、权限管理规范化。本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数据整合集中管理:以现有的业务系统为数据源,实现企业统一部署,建立统一数据结构、统一技术标准的主题数据库,搭建能力持续提升的数据管理分析基础环境,达到加工高效、响应快速、安全可靠、全院集中、质量管理、方便运维、过渡平稳的目标。

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利用BI工具完成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实现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权限管理规范化:实现规范化的权限管理,除了能够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实现功能操作范围、对象类型及应用组件等权限的控制,还能够实现数据级次权限的灵活控制。

2、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的内涵

2.1 基本建设内容

依托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模块的数据积累,在已有报表的基础上,利用统一BI平台构建综合数据分析平台,构建领导驾驶舱、多维数据分析、即时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展现形式,为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分析,有效的为企业决策管理者提供数据支持。

根据对业务现状的分析和了解,对综合数据分析平台的主题业务模型进行了规划和梳理,分为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群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质量安全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主题业务。依据这九大主题模型,实现了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并且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和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2.2 创新点分析

跨平台、跨系统的综合数据分析:

通过跨平台、跨系统的在线化综合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数据分析,代替传统的数据统计模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

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

数据展现是要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更为灵活、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展示,使用户快速、准确、方便地得到数据背后的知识。系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据展现形式,为决策管理人员提供领导驾驶舱、趋势图等高端数据展手段。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营、财务等各方面情况,为企业决策、领导层提供更加有力的决策支撑。

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

支持灵活、严密的权限管理机制,实现了对应用组件、系统对象、系统功能及数据访问等多方面的权限控制。独创自动数据分级限定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数据仓库集中部署、分级应用的问题。

3、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实施过程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本项目的里程碑的控制,本项目根据自然季度整体划分为4个阶段,项目周期为一年。

在四个季度的总体实施阶段下,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项目的启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实施动员、总体设计、实施组织机构建立以及源系统调研等工作。第二阶段为建模阶段,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分别针对特定的业务域进行数据仓库的逻辑、物理建模。第三阶段为ETL阶段,我们根据数据建模形成的数据结构进行ETL流程设计,这时要将源系统与目标数据仓库的数据进行映射,再通过设计数据流将源系统中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第四阶段是决策分析模型设计阶段,根据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通过多种技术将能够为决策提供支持的数据分析过程进行定义,最终通过门户的方式推送到每一个业务人员的工作台上。第五个阶段是上线推广阶段,通过以上实施过程后,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完成并上线使用。

3.1 项目启动阶段

3.1.1 需求调研与分析

1)业务需求分析:为了让综合数据分析平台能更好满足业务需求,必须充分调研业务用户的分析需求。首先,要深入研究、解读业务重点、报表模型、专项分析等素材;在此基础上,对业务、指标等业务概念进行梳理、归纳,并形成业务框架、重点查询、重点指标等框架性内容。

2)源数据分析:对抽取的数据源进行理解和梳理,明确需要进行数据抽取的业务数据库,梳理各数据源及目标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和指标口径,在需求分析完成后,形成《调研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3.1.2 系统总体设计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技术架构验证、设计方法论研究、重难点技术攻关、基础产品选型、整理《总体设计说明书》。

3.2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阶段

基础数据模型设计包括业务模型设计、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及物理模型设计四个阶段。系统的总体数据设计结构如下图:

3.2.1 业务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主要任务是清楚划分各业务单元及分析要点,将整个业务划分成包括综合办公数据分析、经营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分析、党纪工团管理数据分析、科技管理数据分析、资产管理数据分析、安全质量数据分析、文控管理数据分析等九大模块,根据这些模块,在每个业务主线内,考虑具体的业务主线内需要分析的业务主题。

3.2.2 概念模型设计

在业务建模阶段已经完全理清相应的业务范围和分析重点。概念模型设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业务概念的抽象,并确定各业务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领域概念建模就是运用了实体建模法,从纷繁的业务表象背后通过实体建模法,抽象出实体,事件,说明等抽象的实体,从而找出业务表象后抽象实体问的相互的关联性,保证数据集市按照数据模型所能达到的一致性和关联性。通过概念模型设计,数据集市的模型已经被抽象成一个个的实体,模型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毕。

3.2.3 逻辑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的主要工作有:实例化每一个抽象的实体,例如:在上面的概念模型之后,我们需要对“机构”和“部门”等这些抽象实体进行实例化。主要是,我们需要考虑“机构”的属性包括那些,例如机构编号、机构类型、日期等等。找出抽象实体问的联系,并将其实例化。以“机构”这个概念为例,对于绩效考核要考虑这个概念,对于数据分析也要考虑这个概念等等。在逻辑模型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抽象实体的一些细致的属性。通过逻辑模型设计,才能够将整个概念模型完整串联成一个有机的实体,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业务的具体内涵及其关联性。

3.2.4 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设计主要的工作包括:生成创建表的脚本。不同的数据库平台可能生成不同的脚本。针对不同的数据库平台,进行一些相应的优化工作,针对数据集市的需要,按照维度建模的方法,生成事实表、维表等。针对ETL和元数据管理的需要,生成日志表等。经过物理建模阶段,整个模型已经全部完成,形成《设计说明书》

3.3 ETL流程设计与实施

ETL的过程是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质量、准确性等等决策支持类系统的衡量指标都与ETL过程有直接的关系。ETL是通过将源系统中的数据清洗、转换和加载等流程使原有无序的源数据按照数据模型有机的整合,ETL包含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源系统业务数据加载至ODS数据层,第二个阶段则是将ODS数据层数据转换后加载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中。前一个过程实现了数据的物理集中,后一个过程完成了数据逻辑的整合。

ODS数据层只是数据物理上的集中,以及存储格式的转换(比如由SQLServer等统一转换为Oracle),数据本身并没有做清洗转换。所以,从宏观的角度看,本系统的ETL过程是采用了ELT的模式。即数据从业务系统抽取(E)出来,加载(L)至数据仓库,然后再做清洗和转换(T)。这样,业务范围内所有的数据应用完全基于ODS数据层,也与不会额外与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3.4 数据分析模块开发

這个阶段,根据《设计说明书》中的内容,进入系统开发和测试阶段,实现系统从文字向实际成果的转化过程。实现了《技术需求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需求,包括:开发应用程序、执行系统测试、编写用户手册。阶段提交文档:《技术手册》、《测试用例》、《测试报告》、《会议纪要》等。

3.5 平台推广上线使用

3.5.1 系统部署实施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应用服务器的安装及配置、安装部署应用系统程序、统计报表制作与发布、查询与统计分析结果确认。

3.5.2 系统试运行

主要工作包括:试运行方案制定、软件修改完善、试点部门试运行总结、上线培训、系统正式上线推广。

4、知识型企业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实施效果

财务管理:预算、现金流、成本、利润等;

经营管理分析:合同收付费、投入产出比、利润分析、预警分析等;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考勤分析等。

固定资产管理:结构、占比趋势、折旧和损耗等;

4.1 财务管理

针对财务相关的,现金流、成本、绩效、会计报表等财务相关的业务,建设不同粒度的物理主题。重点进行对资金流计划、会计档案、成本绩效等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提供趋势分析、预算分析、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资金流向分析、执行情况分析等。

如下是资金与收支变动分析图:

4.2 经营管理分析

针对市场开发、合同、产值、收付费、票据、等经营指标进行管理和分析统计。并对这些指标分项目、分类别、分等级的进行同环比、占比、增幅分析。

同时提供历年趋势分析。可清晰了解,各时间段合同额、产值等经营指标的走势分析,以辅助领导进行下一步战略决策。

4.3 人力资源及绩效考核管理

4.3.1 人员结构分析

通过对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进行分析,可用图形的形式,直接展示人力资源数量、类别、年龄结构、职位结构个占比,及趋势分析。

4.3.2 考勤分析

根据考勤数据以及标准班次情况对所有员工进行数据分析,以计算员工每天工作时间、迟到时间、旷工时间、请假、出差、培训等。决策层掌握企业全局考勤分析,管理层掌握本部门考勤分析,员工可查看本人考勤统计。

4.3.3 领导行程管理及基本情况分析

提供领导行程在线填报、领导行程基本情况在线分析等功能。领导可针对一个月的行程在线录入,并可在外出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在线修改,大大简化了领导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优化了管理模式。

4.4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对材料、固资进行管理、分析和统计。分别会从材料、耗材、设备、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展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分类统计分析、固定资产占比分析、固定资产购置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和损耗分析等。如下图,用领导驾驶舱的形式,展示设备的购置情况。

5、绪论

该成果自2010年6月开始调研同行业先进的管理方法、软件市场内先进的产品以及企业自身的现状及需求,并于2011年底规划系统架构并部署实施,截止2012年6月,已经形成涵盖人员信息、财务、固定资产、材料、经营、科技项目、质量管理、档案借阅管理、编码等十余类基础数据库,为业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业务系统的建设,在已有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形成业务数据库79个。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资材料管理等多系统、跨平台的核心数据的多维度分析

1.取代原有的报表手工统计方式,实现数据分析在线化、实时化。

2.实现对企业数据的灵活展现,提供更为直观的领导驾驶舱、高端趋势图等展现方式,提高了数据分析效率。

3.权限管理规范化,保证数据分析的安全性。

智能配电网综合数据平台的设计研究 篇4

1 智能配电网管理需求

各地供电公司智能配电网的管理标准指示配电网在管理层需要达到的标准。配电网的管理标准包括:配电网中设备标识的管理和维护、配电网基本信息资料、供电公司管辖的配电网综合管理工作等内容。智能配电网构建与改造必须考虑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方面的发展需要。

1.1智能配电网构建

智能配电网的构建,除了包括传统配电网中的电缆、变压器、隔离开关等设备,还包括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或建设的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平台。智能配电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标准:

配电变压器的设置必须符合城乡发展规划、电网建设规划、技术改造的要求,满足配电变压器管辖用户近期对电力的需要,适当考虑中远期电力的需要,设置在低压负荷的中心,缩短低压供电的半径,降低低压线路的损耗,保证电压质量,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智能配电网中各设备的选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电力行业的技术标准和规程,以及技术装备先进、环境配置合理的要求。

智能配电网中变压器的配置应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即可以满足供用电可靠、安全、运行灵活、经济、管理方便的要求,又可以适当留有余地。室内安装的变压器必须根据负荷的需求选择:室内变压器单台的容量不能超800KVA。杆架式或台式、户外安装的变压器根据负荷需求选择:单台容量一般不超过400KVA。

智能配电网中的无功补偿装置遵循分层分区、周边平衡的原则。智能配电网安装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时,要求:在低压侧母线上安装,容量按变压器容量30%~40%设置;以电压为条件,依照无功要求分类自动进行投切;采用复合投切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分接头,以免电压过高,电容器不能运行。

智能配电网下各级分支箱必须外观完整,上锁,分支箱中的带电器件要用绝缘材料封包,公开的场地,如进行落地安装配电箱,要用双重的绝缘措施;金属箱体必须采用外壳接地。配电网的表计量装置安装齐全,采用具有远程监控和采集功能的电能计量表,电能计量准确,密封施封要完备,配电网的一般停送电故障处理需要不影响计量表的准确计量。智能配电网设备应设备标识清楚,并采取智能防盗措施,例如:线路导线、设施安防,电缆井盖安防和变压器安防等。

1.2智能配电网各项指标的管理

根据配电网的线损情况,智能配电网线损管理有四个方面的管理。第一,线损率达标的管理,线损率达标的配电网有两种情况,分别为楼宇集中用电、非集中用电管理。属于楼宇集中用电管理,城网配电网线损率应小于等于8%,农网、城乡结合部应小于等于10%。属于非集中用电的,城网配电网线损率应小于等于10%,农网、城乡结合部应小于等于12%。第二,线损率不合格配电网,城网配电网线损率应小于等于12%,农网、城乡结合部应小于等于15%。第三,特高损耗配电网,城网配电网线损率应小于等于18%,农网、城乡结合部应小于等于20%。第四,配电网的电费回收指标、客户对供用电服务投诉数量等指标的管理,也属于智能配电网指标的管理。

1.3智能配电网指标考核

智能配电网指标考核包括责任人考核、配电网线损率考核、电费回收率考核、配电网电价执行情况考核、配电网优质服务情况考核等。责任人考核内容包括:业务变更导致电力营销系统中标识、资料、信息发生变更时,必须明确变更内容的维护责任人员、完成时限、责任追究;负责维护配电网设备标识的岗位名称、部门名称。电费回收率考核结果应提供给电力营销部门写出分析报告。配电网是否是优质服务情况考核,用户可以通过对配电网服务进行评价,根据评价考核配电网是否属于优质服务。

2综合数据平台的应用

2.1 综合数据平台的定义

综合数据平台提供供电公司配电网的数据整合。针对原本分散、类型与结构不一致的数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规范标准问题进行清洗整理,按照标准的模式存储在ODS(操作型数据存储)和数据仓库中。

综合数据平台就是一个在某一特定领域内,运用大量数据提取并分析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综合数据平台可以为行业专家提供计算机模型的基本数据,进而来处理现实世界中需要专家做出分析的复杂多样化问题,并得出和行业专家相似的结论。

2.2 综合数据平台的特点

综合数据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平台、查询统计、预警监控、数据分析。

基础数据平台提供智能配电网的数据整合,构成包括ODS、数据仓库、在线历史库和电子档案库等的数据分析基础环境。查询统计包括具有调取数据、录入数据、组合运算、查询显示等基本功能,还可以进行通用和特殊报表的设计、发布、生成填报和修改、订阅和显示输出以及打印归档。预警监控包括按照一定的业务口径定义业务预警指标,系统对这些预警指标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时系统做出相应的操作和处理,功能包括预警监控信息的生成、查询、发送、处理、追踪反馈、结果干预等。数据分析包括根据基础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配电网数据与量化指标进行对比,并根据各项指标进行配电网运行预测和配电网能力的估算。

3智能配电网综合数据平台的设计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以及支撑各个环节的通信信息平台。”同时,指出智能配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智能配电网构建要以配电调度和配电网生产指挥为主,实现对配电网在智能配电网的综合数据平台应用中,汇总哪些方面的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智能配电网构建需要智能化的电气设备,更需要精心的管理和策划。智能化配电网电气设备包括:谐波治理设备、无功补偿设备、智能型变压器等设备,为智能配电网数据采集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精心的管理和策划网络通信和数据采集系统,配置一个数据应用平台,最大限度地挖掘这个优质配置的电网内部潜力。

在电网设备配置方面,将低电压线路、变压器和用电客户的要求协调考虑,在配电网各方面进行智能改造;在电力工作管理方面,兼顾营销管理和生产管理两方面的要求。智能配电网改造可以按照智能配电网设备巡检、正常运行、设备操作、事故智能化分析四个层面来进行综合数据平台的设计。智能配电网的构建应考虑可扩展条件,以便能够接入更多未来发展需要的智能设备,而不必再进行二次建设。

3.1 设备巡检数据平台

配电网中的设备巡检工作包括:常规巡检、全面巡检、夜间巡检、特殊情况巡检。智能配电网的设备巡检数据平台设计的功能包括;常规巡检智能化工具数据采集记录,用于记录变形、变色、污秽、腐蚀、火花等现象;智能化巡检工具的使用,例如:智能测温仪可以把巡检的设备温度数据收集到数据平台供后期分析;智能巡检仪可以提示值班员巡检设备的顺序和位置,避免漏巡检的发生;智能夜间巡检设备,引导值班员进行夜巡,防止出现安全事故或巡检不到位的情况。

3.2 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平台

配电网各个设备正常运行期间,值班员要按运行规程,在主控室中的各种控制屏幕上监视各种仪表的视数、监视各个开关状态的指示情况、监视配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监视电网潮流分布状况。

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平台的设计要考虑两方面功能:第一,在设备正常运行时候,值班员下达运行监视指令,智能配电站智能化完成设备运行数据的记录,如出现异常及时报警,并给出处理建议;第二,在配电站各种仪表、各个开关、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适当位置安装数据采集装置,将数据采集到运行数据平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等工作。

智能配电网运行数据平台设计的数据包括:线路电压电流数据、绝缘设置情况、标识牌设置情况、线路有功和无功功率情况、配电网潮流情况、母线频率和电压情况、变压器功率因数、电容投切状况等。各种数据根据一定的时间间隔,通过数据平台收集并整理。

3.3 设备操作数据平台

配电网的设备操作包括:电气设备倒闸操作、停电拉闸操作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操作是倒闸操作。以单母线停电检修操作方案为例,首先进行模拟操作,依次将电容器、电抗器、主变压器低压断路器转换为冷备用状态,再停电母线电压互感器,最后接地。这一系列操作需要操作人员反复诵记,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设备操作数据平台的设计包括各种电器设备的标准操作过程,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规程参考,提供智能答疑,实现配电网设备操作规程智能化提示。

设备操作数据平台的设计还包括:在各个设备操作机构上进行智能化改造,设备操作时进行智能化引导,防止误操作。

3.4 事故智能分析数据平台

配件网的事故处理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事故处理经验,并按照相关规定、技术规范进行事故分析。智能配电网的事故智能分析数据平台的功能设计包括:辅助工程人员判断事故原因,逐一排除人身伤亡、大面积停电、设备运行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前后各运行数据情况;为事故分析专家系统提供数据依据,辅助工程人员尽快处理事故。

3.5 综合数据平台

综合数据平台,是配电网综合数据汇总并分析的数据平台,该平台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数据平台具备的功能包括:判断配电网的线损等级,根据配电网线损指标,判断配电网的线损等级;判断配电网综合指标,根据配电网指标考核包括责任部门考核、配电网线损率考核、电费回收率考核、配电网电价执行情况考核、配电网优质服务情况考核,判断配电网综合指标。

4 总结

配电网智能化建设以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供电质量、提升电网运营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配电网智能化建设与改造不可或缺的是综合数据平台的应用,以综合数据平台为基础,依据本地区经济发展、配电网网架结构、设备现状、负荷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的实际需求进行配电网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本文从智能配电网管理需求、综合数据平台应用、智能配电网综合数据平台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智能配电网综合数据平台的构建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腾,张焰,张东霞.大数据应用技术与前景分析[J].电网技术,2014,38(12):3305-3413.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 篇5

采购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现状

我区于2005年开发完成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并于2008年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进一步完善了系统的功能。平台目前运行在区信息中心机房,有公安局、计生局两个节点与之相连,运行正常。

二、建设目标

本项目建设目标是:调研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开发和完善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建设顺德区数据共享资源体系,推进数据的共享和综合开发利用;实现顺德区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使数据共享平台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本次建设内容分为三部分: 1)对政府重要职能部门开展调研

完成对12个政府重要职能部门数据集成方面的需求调研,完成以数据共享、交换和整合需求的梳理和分析。

2)数据共享规范与标准接口和政府资源目录建设

通过调研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需求,编写《广东省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和《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并逐步完善。

3)数据共享平台开发和完善

提供数据发布、目录维护、系统配置等界面,增强系统易用性;改善数据传输性能,支持不同级别数据量的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集成数据共享申请、申请审核、数据共享目录编制等业务功能;实现全区、区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增加共享数据分析统计功能,监控共享数据的访问量、数据状态、共享数据业务办理状况等。

第 2 页,共 14 页

四、建设原则

(一)开放性

数据源和目标数据可以是文本文件、Excel文档、Word文档、XML文档。通过JDBC、ODBC支持所有JDBC和ODBC数据库,并为部分主流数据库提供了专用的数据库接口。目前应该满足Sybase、Informix、Oracle、DB2、SQL Server等异构数据库双向数据传输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扩展。

整体开发遵循J2EE平台标准和XML交换标准,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可以应用于Windows、Linux和Unix系统。

(二)安全性

数据中心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要做好系统的安全设计,防范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数据中心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数据中心必须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体系结构,采用高质量的产品,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容灾功能。

(三)实用性

完善友好的定制开发环境支持不同技术层次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安装简易,使用简单,有完善的系统参数配置工具和管理控制台。

(四)可伸缩性

可以合理地定制数据共享交换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业务特色和技术要求特点,量身定制相应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五)可扩展性

能够方便的加入交换节点以及增加交换共享服务。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增加硬件配置的方式对交换平台进行扩容。

(六)相对独立性

根据数据共享平台的目标定位,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和运作必须保持业务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为此采用松散耦合方式,通过在业务部门统一配置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实现数据资源整合。

第 3 页,共 14 页

(七)统一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必须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即中心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和部门端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代理),可以避免重复投资,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数据中心与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消除 “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

(八)共建共享

一方面建设数据共享平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部门,因此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必须依靠各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五、关键技术

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路线要点描述如下:

1、采用XML技术统一数据交换格式,使用XML Schema进行数据标准规范的定义和描述。

2、采用SOAP协议进行信息包的封装和数据路由。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考虑对Web服务的支持。

3、采用消息中间件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和完整。

4、安全方面,利用XML实现数字签名和加密,并与CA平台结合。通过并发访问控制、访问代理、数据校验、安全审计等手段保证共享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5、管理方面,采用WBEM收集、管理并合并多种来源的管理数据。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各个组成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6、所有支撑系统基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上设计开发。

7、采用存储域网络(SAN)架构实现共享数据和备份数据的存储。

8、采用集群技术和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

六、调研要求

1、调研对象

第 4 页,共 14 页 调研的对象是顺德区政府下属的重要职能部门,主要包括:工商局、公安局、地税局、国税局、社保局、国土局、计划局、技监局、建设局、民政局、经贸局、执法局等。

2、调研结果

通过对调研原始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调研结果: 1)各个部门的数据供需关系 2)各个部门业务系统状况 3)各个部门软硬件设备状况

4)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的共享数据的需求

七、《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和《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

政府资源目录建设的目的是编写《顺德区政府资源目录》,通过调研,收集各个业务部门的之间的跨部门共享数据的供需关系,以及各个部门目前对外共享数据的能力,了解各个部门对数据共享平台共享数据的需求,结合国家对四大数据库的要求和顺德的实际情况,抽象出公共数据库模型,为建设四大基础数据库打下基础。

《顺德区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是由一系列的规范、机制、制度组成。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等4大部分。在设计标准规范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体系结构的角度全盘考虑,在符合或者兼容国家电子政务标准规范或上级部门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以下标准规范体系图为参考方案,投标方如有更完善的标准规范方案可具体说明整体的体系结构。

第 5 页,共 14 页

数据标准规范

数据标准规范包括: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

技术标准规范

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业务部门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

管理标准规范

管理标准规范包括: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数据中心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

业务标准规范

独立的业务标准规范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数据共享平台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

八、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数据共享平台得建设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第 6 页,共 14 页 1)政府资源目录平台

管理《顺德区电子政务资源共享目录》的内容。包括以下功能:目录接口定义和实现;目录管理和维护;目录访问。

2)前置机处理系统

实现对各个业务部门(不少于5个)不同数据库、不同业务数据资源的统一共享和访问。包括以下功能:系统配置;系统安全管理;数据共享接口定义和实现;数据共享规则定义;数据同步复制。

3)资源目录管理平台

实现政府工作人员共享数据、发布数据、监控管理的统一入口和功能。具体内容包括:完善系统现有功能;增加系统统一监控功能;增加数据库自动推送与接收功能;简化部门前置机的安装和配置;将系统配置功能在统一的Web管理端上实现;实现与佛山市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的无缝对接。

第 7 页,共 14 页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应实现如下功能:(1)节点管理

实现与数据共享平台相连的的各个节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配置管理。(2)主题管理

数据采集、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公共服务以及决策支持均以主题的方式进行,因此必须实现对主题的管理。主题是元数据的集合。

第 8 页,共 14 页(3)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描述应用程序和流程的结构和意义。构造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定义和创建元数据。所有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必须在元数据中有所表述。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储存和管理元数据的方法。

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元和共享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管理。基础数据元由数据共享平台定义,共享数据元由业务部门定义并注册到数据共享平台。业务部门进入数据共享平台的元数据管理中心好比进了一个“超市”,可以方便地知道可以获取和使用哪些数据,并进行数据使用申请的定制。(4)公共代码管理

对公共代码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共享平台必须提供公共代码的管理。基于数据中心的公共代码规范,各部门可以通过数据转换将各种不同含义的编码和标准规范的编码之间进行双向的转换。(5)数据采集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6)数据同步策略管理

系统应能灵活设置和管理数据的同步策略,支持异地、异构、不同组网方式、不同时间间隔等同步策略功能,能结合调研结果和招标方的最终实施方案进行部署,能灵活配置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实现数据透明同步和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7)数据整理比对

从各业务部门采集共享数据后,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比对、冲突检测处理并入库。(8)数据交换

实现业务部门与数据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业务,形成高效、安全、可靠、稳定

第 9 页,共 14 页 的数据交换网络。应提供定时批量、实时按需等多种方式的数据交换手段,提供点对点、一对多的数据交换支持,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和监控。(9)恢复管理

恢复管理是对数据进行备份、导入导出以及数据库恢复等。数据是数据共享平台核心的资源。全面的容灾方式应该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远程容灾。对系统中的数据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采用本地备份与异地备份相结合的方式。投标方应具体说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该功能。(10)标准管理

进行数据共享平台的标准规范尤其是数据标准的审核制定、升级维护与发布实施等管理功能。在数据中心的建立之初,由于标准规范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建立标准的版本管理机制,方便业务部门的查询和使用。(11)应用支持

对政务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联合审批系统、业务监管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数据、通道和平台等支持。(12)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系统主要提供给数据共享平台的系统管理人员使用,用于保证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其功能主要包括面向安全性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和日志管理等;面向性能优化的性能监控等。面向实用性的节点管理、交换规则管理和状态监控;其中节点管理包括对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

由于各种共享数据由不同的部门提供和使用,为了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必须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首先要对共享数据的访问日志进行记录,然后灵活地统计各个部门共享的数据以及访问过的其它部门的共享数据,同时将这些结果汇总,进行各种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数据共享平台是一个分布式业务处理平台,由多个设备和软件同时运行,为了保证整个平台的高效率运行,必须监控每一台设备上每一种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数据访问流

第 10 页,共 14 页 量,以及共享数据业务的办理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些功能的设计,首先是标准的监控状态信息格式定义,然后是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技术实现,最后是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对被监控设备上软件的状态信息的动态查询和显示。

(13)数据共享申请管理

此功能包括以下三个功能点: 1)数据共享申请:提出数据共享申请 2)数据共享申请审核:对共享数据进行审核

3)数据共享目录编制:对于审核通过的数据共享申请,对所共享的数据进行编目和发布

一个业务部门想要其他部门共享数据,首先要向其他部门提出申请,由其它部门对数据共享申请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对共享数据进行编目,其它部门就可以对想要的数据进行访问了,若审核不通过,则数据不共享。(14)数据交换网关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解决了数据共享和交换的问题,实现了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但是由于UDDI规范比较复杂,而且,开发一个应用系统需要与多个业务部门打交道,因此,开发效率比较低。而数据交换网关,能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数据交换网关,是一个基于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服务提供平台,该平台引入了数据服务的概念,在定义数据服务的基础上,屏蔽了UDDI规范的细节,通过数据服务中的业务系统名称,屏蔽了整个数据共享平台中的各个接入部门,使得应用系统的开发人员只需要和数据交换网关打交道,再也不需要和各个业务部门打交道了,大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数据交换网关提供简单的、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在接受应用系统提交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以后,通过所定义的数据服务,找到所要共享和交换数据的业务系统,第 11 页,共 14 页 然后由数据交换网关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中获取数据共享和交换接口,向业务部门发出调用请求,最后将调用结果返回给应用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交换请求的智能路由。

对于公共数据库,共享文件库等,可看作一个特殊的业务部门,也通过数据交换网关实现数据操作。

领导综合社会保障城市综合地理应急指挥决策支安全责任技术交易市其他应电子监察查询系统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系统持系统管理系统场管理系统用系统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数据交换网关服务管理服务定义服务取消服务检索远程服务注册管理安全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服务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监控访问监控流量监控操作监控线程监控请求中转和路由日志管理统计分析数据加密/解密Web Service接口:XML, SOAP部门前置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WSDL格式接口信息公共数据库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部门前置机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地理信息数据库

九、与CA安全认证平台无缝集成

系统安全可靠性要求

数据共享平台是电子政务的核心系统,如果遇到破坏,或无法正常工作,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需要保护的资源不仅有物理资源(设备、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数据库软件等),而且还有网络资源(通信链路、网络接入等)。投标方应具体阐述这方面的实

第 12 页,共 14 页 现方案。

数据安全保密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保密性要求。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在其处理过程中,特别是与各级单位数据交换过程中,要进行数据加密传输和存储,要保证数据的安全保密性。

数据完整性要求

满足在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要求。在内部要保证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破坏,在与各级单位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和破坏。

实体的可鉴别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系统对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的可鉴别性要求。系统要实现监管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其必要条件是实现实体的可鉴别性,包括用户及数据交换服务器具有可鉴别性等。

不可抵赖性要求

满足数据共享平台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不可抵赖性的要求。用户每天都利用数据中心处理大量的事务,事务处理过程的可管理、效率的可审计、行为的可审计等,需要行为的不可抵赖性来解决。本项目建设中要保证在所有数据处理过程中,办公人员行为和系统行为的不可抵赖,以便审计和监督。

对象和行为的可授权性要求

实现对数据资源的自主授权和访问控制的功能。针对电子政务系统数据交换共享工作的特点,要求数据中心具有对对象灵活授权的功能,包括用户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用户的授权、系统对系统的授权等,以及授权过程的审计监督。

统一信任与授权策略要求

对于涉及30多个业务部门、若干业务系统的数据中心而言,安全性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系统中,更重要的是在不同业务部门的不同系统实现互联后。为了保障数据、业务系统在互通后的信任、授权的一致性,必须建立统一的信任策略、授权策

第 13 页,共 14 页 略,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信任和授权服务的一致性,杜绝由于不同部门、不同业务系统不同的安全策略、不同的安全等级带来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

数据共享平台统一安全监管性要求

由于数据共享平台及其部门端系统分布地域广、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数据交换、共享过程的可管理,实现对内部和对各级单位相关的业务处理的可审计性;系统中有大量的数据交换服务器、维护终端、系统软件、网络设备等,为使这些资源协同工作,需要实现对实体(用户或数据交换服务器)进行统一的管理;系统需要对用户行为和系统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对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和统计,提供对用户和系统行为的审计监督。这种统一的安全监管必须以可靠的技术和严格的管理来保证。

软件及技术资料要求

1)软件要求为模块化结构,保证安全可靠,具有容错能力。

2)投标方提供的软件应能满足确保本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维护等有关的全部软件。

3)兼容性及升级。不同时期软件版本应能向下兼容,软件版本易于升级,且在升级的过程中不影响网路的性能与运行。投标方应承诺在供货时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 但该软件必须是经过测试正式推出的, 其可靠性、稳定性经过严格验证的。

4)投标方提供的书面技术资料应能满足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管理、运营及维护有关的全套文件3套,光盘1套。投标方应提供书面技术资料详细清单,提供的技术文件至少应包括:

- 系统说明文件

- 技术手册(需求分析、详细涉及、安装、测试、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 软件原代码

合同主要条款

1、完工期:合同签订生效后180天内平台建设调试完毕、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第 14 页,共 14 页

2、付款方式:

1)合同签订生效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30%;

2)无违反合同约定的,软件全部交付使用、验收合格后15个工作日内付合同总价的65%;

3)无违反合同约定的,余款(即合同总价的5%)在免费升级维护期满后30个工作日内付清。

3、售后服务:

1)免费升级维护期:不少于1年,在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

2)响应时间:即时响应;4小时内到达现场(如电话响应无法解决); 3)修复时间:免费升级维护期内24小时内解决。

4、培训:1)培训地点:使用单位内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3人。

2)培训基本内容:确保用户能够对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和熟悉,能够独立进行应用系统的日常运营、维护和管理。

以上合同主要条款为基本要求,投标人参加投标,则视为接受上述要求。投标人可在此基础上作出优惠承诺,以提高其投标的竞争力。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共享数据平台研究 篇6

摘 要:在教育领域中,管理和决策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和分析,如何利用大数据科学决策是高校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关注的主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讨论了面向服务的数据交互技术方法及共享数据中心的非技术因素。最后分析设计了面向主题域的常熟理工学院共享数据中心,并对其体系架构及关键业务系统的数据流向做了详细的分析叙述。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交换;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10-03

大数据科学决策是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教育领域中,管理和决策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和分析,而非基于经验和直觉,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中信息化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尽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宝贵的决策信息资源没有得到相应的整合和开发,更谈不上利用这些数据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事务进行预测和分析。随着大数据发展而带来的教育政策研究与决策“用数据说话”的趋势亦渐明显,构建共享数据中心,将这些海量、分散、异构的数据资源集成起来达到共享、融合,通过多维度、多层次、多群体、多因素数据分析并形成一定的应用模式,从中分析和挖掘潜在的价值,去解决高校事业的瓶颈问题,是将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

一、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共享数据平台的相关技术及理论

1.信息编码标准

信息编码标准是做好信息管理的基础,信息只有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才可能构成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库。信息编码标准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同层次的系统尤其是应用系统能够相互访问的基础。数据交互过程中,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要按照信息编码标准的数据标准进行数据清洗和过滤,处理后的数据才会存储到中心数据库。信息编码标准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时信息标准的水平也反映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高度。

2.共享数据模型

共享数据中心主要完成学校各类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的管理数据与信息资源的数据交互和共享,是各个业务系统数据交互的中转站,是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由于各学校早期的信息化建设基本都是由业务部门主导,缺乏统一规划,没有统一标准。同时考虑成本以及推倒重来的建设风险等因素,一般建议采用交集数据中心模式建立共享数据中心,即:各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完全通过数据中心来完成;共享数据中心只对交互系统之间需要交互的数据建模,各系统沿用原有的权限模型,需要交互的数据在相关系统中独立的存在,但所有数据有且只有唯一的维护源头。

二、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共享数据平台总体设计

1.共享数据中心体系架构(图1)

(1)数据采集层

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如人、财、物等基本信息;学校开展教与学主体事务的业务数据,如教师教学、学生选课等;体现教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数据等。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上述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其中大部分数据随着其相关的业务系统日常运作过程而积累下来,还有一部分是相关管理人员手工录入,或者电子表格批量导入。

(2)数据集成层

数据通常存储在很多个不同的数据存储系统中,从所有源中提取数据并将其合并到单个一致的数据集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数据交换工具通过转换功能对数据进行清理、标准化及转换,数据转换为兼容格式后,就可以将其物理合并到一个数据集中,并且数据在合并成功且应用转换后,通常会被加载到一个或多个目标。

数据集成层同时还负责加载数据库中的维度表和事实数据表,处理 Analysis Services 多维数据集和维度,使用 Integration Services 任务和转换来自动处理更新多维数据集和维度,使用户始终获得最新的数据。

(3)管理操作层

管理操作层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各个业务系统,有的统计指标类数据是经数据仓库加工提供。管理操作层面向教育治理者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师资结构分析、学业预警、教学考核等。归纳如下:

为满足日常管理,提供了以固定报表为主的综合报表统计平台。

为便于突发性和临时查询需要,提供了各大主题的综合查询平台以及基于数据仓库的灵活查询功能。

为规范对外数据报送,提供了统一的对外数据报送接口。

2.主要业务系统数据流向

共享数据中心本身不会产生数据,所有的业务数据的维护遵循数据生命周期按照“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各自业务系统分别产生数据,所有数据只有唯一的生产源头。共享数据中心与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交互,一方面保证基础数据在各系统中的一致性,同时也对主要业务数据进行积累沉淀。

以学生数据为例,学生的人头数据以学籍系统为准,而学生的其它基础数据又在学工系统中维护完善。数据共享中心既负责从学籍系统中抽取学生人头数据推送学工系统,同时又从学工系统中抽取完整的学生基础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图书系统、一卡通系统等业务系统从共享数据中心订阅学生相关数据。其主要业务系统数据流向如图2所示。

三、共享数据中心的非技术因素

1.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是高校有效开展信息化管理和辅助决策分析的依据,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其质量和时效性已经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加强数据管理,不仅需要在高校日常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高校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还要依靠广大师生的配合参与,必须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从源头治理,从数据录入、内部处理入手,把好数据质量“入口关”;

(2)督促问题治理,部署检查规则,实现问题数据发现、分发、治理、监督、考核闭环管理,把好数据质量“治理关”;

(3)做好规范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系统硬控制,把好数据质量“流转关”。

2.数据安全管理

大数据既意味着机遇,也蕴涵着挑战。数据安全管理问题,是高校应用大数据面临的最大风险。虽然共享数据中心模式数据管理,方便了数据分析和处理,但由于安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大数据丢失和损坏,则将引发毁灭性的灾难。在使用数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使用生产数据必须经过申请和审批,开发测试环境使用生产数据必须进行数据混淆。

(2)对生产用户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防范非授权访问生产数据。

(3)含敏感信息的生产数据应使用专用邮箱传输等。

(4)对生产数据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备份机制。

四、总结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高校运行过程的各种元素能够实现数字化的呈现,数据得到实时流转、存储和整合,信息按照权限充分公开。大数据能够聚焦于决策对象的微观层面,将原本模糊的现象通过数据逐步清晰的描述出来,大数据是超越个体与局部的相对静态视野,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可能弱点和盲区的宏观动态视野并且用于各项事务的预测和决策。本文讨论了面向服务的数据交互技术方法、数据流向以及一些非技术因素,设计了面向主题域的共享式数据中心。本共享数据平台成功应用在常熟理工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通过数据交换、主题分析,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了学校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姬倩倩,温浩宇.公共交通大数据平台架构研究[J].电子科技,2015,(2):127-130.

[2]陈瑞.大数据时代基于共享平台的信息服务工作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1):20-22.

[3]赵巍,刘丹,王欢.高等学校共享式数据中心设计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132-135.

[4]陈霜叶,孟浏今,张海燕.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政策证据:以证据为本理念对中国教育治理现代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4,(2):121-128.

[5]张建.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标准、困境及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9):27-33.

[6]阎光才.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1-3.

综合数据平台 篇7

1 确立建设和集成方案, 做好单机自动化系统建设

单机自动化是整个自动化系统建设和集成的基础。信息化管理职能部门要对矿井各主要生产系统, 以及设备情况、软硬件的设施、应用系统的厂家、现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等进行详细的摸底核实, 对于以前建成的自动化子系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新建的单机自动化子系统要严格把关, 要求建设厂家能够提供兼容的、开放的接口, 明确要建设、改造和接入的自动化子系统, 规划信息传输平台、数据存储平台以及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方案, 并且对数据存储方式作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确保数据挖掘和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

2 整合生产子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信息化集成

生产子系统主要包括工作面监测系统、胶带机控制系统、提升及装卸载集控系统、地面储装运系统和洗煤厂集控系统、矿山供电系统、大巷轨道运输系统、大型固定设备集控系统等, 通过对这些系统的集成, 实现从煤炭采掘、运输到原煤入洗生产全系统的数据监测监控。根据工作面监测系统, 掌握采煤、开掘工作面的瓦斯、风量、温度、以及采掘机械设备的情况, 指挥一线生产;通过井下胶带机控制系统, 了解目前各胶带机控制系统、煤仓煤位、给煤机、大型设备的运行情况, 及时安排煤炭的运输及远程控制运输系统的起停;通过提升及装卸载集控系统, 掌握提升及装卸载设备的健康状况, 以及当天的出煤量, 并可以根据现场情况, 远程开停提升及装卸载装置;通过地面储装运系统, 了解地面胶带机和设备的目前状况, 并根据煤种和各煤仓的仓位, 决定煤流的方向;通过洗煤厂集控系统, 控制和监视入洗煤的数量、入洗设备状况和洗精煤的储存等;通过大型固定设备集控系统掌握各通风系统、压风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保证矿井通风压风排水系统的安全运行;通过矿井大巷轨道运输系统, 了解各个矿车的运行情况和安全情况, 并通过无线传输向矿车司机发布指令实现矿车的调配;通过供电系统的运行, 实现了对矿井供电系统的监测监控, 实现遥测、遥调、遥信、遥控的功能, 对矿井防掉闸、短路等事故的发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通过对生产系统全过程的集成, 实现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 如果中间一个环节出现故障, 或者某一个设备出现报警, 就可以立即安排相关环节作出调整, 同时, 也可以及时掌握各生产单位的生产环境、及时考核各生产单位的生产情况、采煤数量。通过生产管理的集成, 既提高了管理效率, 也为安全高效生产的安排提供依据, 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了最可靠的参考。

3 整合安全监测子系统, 实现安全监测信息化集成

通过对人员定位系统、安全监测系统、井下应急广播系统的集成, 实现安全监测信息化集成。当事故发生时, 人员定位系统会根据安全监测系统检测的数据, 自动判断人员是否需要撤离, 当参数超过预置阈值, 自动利用井下应急广播系统播放撤离信息, 并向调度人员反馈危险信号。调度人员根据人员定位系统所提供的图表、图形, 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和矿车分布情况, 通过井下应急广播系统, 快速通知井下人员撤离的方向, 并利用矿井大巷轨道运输安全综合保障系统调动矿车到危险地区接应撤离的职工, 让他们快速安全撤离, 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 达到安全生产、快速救援的效果。

4 整合视频监测子系统, 实现工业电视系统集成

视频通讯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由于前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相关部门根据各自所需, 自行设计安装, 视频设备厂家各异, 网络重复敷设问题十分严重, 造成资源的浪费, 也不能形成网络互通, 资源共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综合自动化建设工程除了把这些视频系统整合起来之外, 还要在原煤生产流程的关键部位、采掘头面、重要搭接点、大型设备峒室、乘人点等安装摄像仪, 并在调度集控中心和相关单位计算机上显示相关图像, 加强对生产过程、生产安全设施和职工行为的监管, 并根据现场图像内容作出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以达到减少事故、避免事故的作用, 使调度员可以随意切换, 第一时间掌握重点头面、重要岗位的监控信息和安全监测情况。

视频监控主要用于主运输设备运行状态的监视。工业电视系统主要由井上部分、井下部分、调度室主控部分及流媒体部分组成。

工业电视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

1) 管理服务功能

对整个网络监控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处理, 其中包括信息的设置、信息的记录、信息的存储、信息的转发及信息的查询。对监控地点及用户信息的编辑, 包括新建、修改、删除。对用户进行权限设置, 对用户的操作请求进行权限认证, 并实时记录来自客户端的操作, 同时生成操作日志, 并可对其进行维护与查询以及巡检与校时功能。

2) 流媒体服务功能

通过流媒体视频服务器, 通过网络接口与远端编码器相连, 实时接收视频流数据, 并临时存储在缓冲区, 根据客户端的请求, 把缓冲区的视频数据转发给客户端, 从而完成流媒体的播放和传输。

3) 视频监控功能

视频监控模块是系统的主要客户端软件, 根据不同设置可以实现类似主控和分控功能。具有远程设置DVRDVS参数、远程实时浏览视频图像、远程控制云台及镜头以及视音频文件的回放等功能。

4) 硬盘录像功能

工业电视系统能够实现硬盘录像功能, 以备查询, 且检索方便, 可以复制, 根据需要, 设置录像可以保存的时间, 并可以方便的对存储的流媒体文件进行WEB发布管理。

5 深入数据挖掘整合, 实现综合调度指挥

为了实现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综合自动化系统还必须建设综合调度指挥平台。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主要负责把接入的信息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利用信息融合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专家系统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以良好的人机界面进行控制、显示和查询。主要功能如下:整合综合自动化各子系统和大型设备运行情况、起停情况、设备参数、故障情况、报警情况、以及录像信息。

综合调度指挥平台负责将实时、历史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 然后对各系统进行隐患预测、规律总结, 并将信息在有效时间内以数据列表和曲线图的形式提供给系统中的相关用户, 为用户进行设备检修和采取必要措施提供决策依据。系统可以查询任何系统中设备的开停情况, 如开停时间、次数等, 可查看累计量信息及统计图表, 还可查看整个系统的网络故障信息, 方便用户管理。系统可将各子系统显示的各类实时动态、动画等图形转换为HTML或XML, 通过IE浏览。

当系统出现故障和报警的时候会自动弹出窗口或弹出报警条, 根据用户自定义的等级严重性排序, 并提供声光报警, 依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类、分级。对所有涉及系统配置操作, 对子系统实施控制的操作及一些重要的操作, 系统都进行完整的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操作者、操作码及描述、节点名等。为系统的事故追查及重演提供重要的信息。系统能自动统计出任何一个时间段的报警故障以及操作记录。

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具有综合各子系统的数据, 实现对煤的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监测, 包括采掘工作面、胶带机及大巷运输、提升及装卸载、地面储装运、动力洗选等全过程的监测。

综合调度指挥平台为矿井提供联动预案调度系统, 当各个子系统发生报警信号时, 根据预先设定好的预案, 自动弹出预案提示, 使调度指挥人员及时正确的处置事故, 在矿井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调用指定子系统, 进行联动, 及时高效的应对突发事件。配置联动报警预案, 为管理人员提供灵活自由的设置, 提供报警信息和联动预案动作的查询, 便于管理人员管理。

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必须具备与集团公司总调生产调度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进行连接, 统一数据传送格式, 在集团公司安全监测系统中能读取生产矿安全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工业电视系统所需的全部数据。

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通过对自动化子系统中生产系统、辅助系统、安全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等数据的集成, 以图形和表格方式进行数据的综合性展示, 形成全矿安全生产系统图、各专业子系统图、指标分析、生产趋势图, 具有报表管理、图纸管理、历史数据分析、系统预警管理、系统故障管理、数据联动分析、系统效能分析、设备工况预警分析、领导带班管理等功能, 实现对现场的远程监测监控、集中调度管理等日常管理业务。通讯系统实现应急电话、无线通讯和有线电话三网合一, 调度中心可通过任何一种途径实现对现场的调度指挥。

生产系统、安全监测、工业电视、经营管理系统等各信息化系统集成后, 各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图像均存放在统一数据存储平台内, 通过统一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 矿调度人员和决策人员可以非常方便查询到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实时动态, 查询各种历史数据和图像, 并根据综合信息对生产系统进行协调指挥, 为科学决策、快速反应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

摘要: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是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要真正实现煤矿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 就必须把这些松散的生产自动化子系统、安全监测自动化子系统、井上下监测系统等进行集成, 使各子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和图像存放在统一数据存储平台内, 形成统一的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 实现综合调度和集成管理, 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综合数据平台 篇8

一、医院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职能, 对医院信息进行划分, 通过这种方法使信息更为清晰和明确。普遍来讲, 信息科下属部门主要包括:病案室、统计室、图书室和电脑室, 部分医院在信息科中还设置了档案室和图书室等。从这种现象来看, 医院应采取有效的方法使信息管理更加方便。

现阶段, 很多医院设置了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 比如体检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等, 通过这些系统能够使数据分散在多个职能部门中, 而且各部门间的数据无法共享和与融合, 从医院经营的角度来看, 这种处理方法的速度较慢, 阻碍了决策的速率, 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实时性的管理[1]。在这些信息系统中, 数据分散、数据重复处理与重复输入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资源浪费。

在医院的信息管理中, 信息管理存在于多个部门中, 在业务流程中得到应用, 如果每个信息管理平台都有独立的报表系统, 那么在需求的变化中, 很难顺利的处理报表信息, 并增加了日后修改的难度。目前信息系统并没有整合数据的功能, 缺乏较强的决策力。因为应用平台不一致, 对于一些跨平台才能进行的分析, 处理速度比较缓慢, 而且医院的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存在比较大的冗余, 导致工作量增加。

二、数据仓库在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使用

从系统的操作功能上, 能够将医院的信息管理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业务信息管理、二是管理信息系统、三是决策分析系统[2]。每个方面都有独立的领域, 管理人员应了解这些信息, 根据需要从这些数据库中选取需要使用的数据, 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净化处理数据, 最后将这些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中不仅拥有药品、设备等基础设施信息, 还包含不同层次的汇总数据。

2.1数据预处理

在数据的预处理中, 管理人员应根据主题的要求, 在监控数据源中, 找出需要采用的数据, 并找出与之相关的知识源。在这个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做好数据的清理和归纳, 然后根据相关背景知识和有效规则过滤数据, 以便生成目标数据, 在数据分析中使用。

第一步是数据清洗, 这个过程主要是清除监测数据集中的无关数据和噪声数据。然后填写空缺值, 记录平滑噪声数据, 对离群数据进行识别和清除。第二步是数据抽取, 主要是合并多数据和多文件数据, 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 在多个文件和监测数据中进行信息采集, 因为每个平台的信息有一定差异, 所以不能进行单纯的信息复制, 还应总结数据之间的矛盾, 解决数据冗余等问题[3]。第三步是数据集成, 管理人员应明确是数据分析格式和存储方式, 充分利用数据格式结合数据库进行处理。

2.2医院数据仓库体系结构

2.2.1数据管理层

管理人员要将抽取出的数据进行存储, 企业级的数据仓库是主要存储的位置, 然后进行集中管理。在这个阶段, 关系型和多维数据库是经常选用的两类数据库, 数据存储是数据仓库的中心系统, 其中包含多个部门的详细数据, 管理人员更加良好的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分析。

2.2.2数据获取层

在该层次中, 管理人员要从医院的各类信息中, 获取原始的业务数据, 然后进行科学的处理。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将数据传送或装载到数据仓库中, 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 采取数据重组或转换格式的方式[4]。在抽取业务数据的过程中, 必须经过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和装载数据的过程。管理人员应明确从什么系统中抽取什么样的数据, 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保证不同数据源的数据的完好性与一致性。相关人员还要及时处理数据重组和格式转换中的问题, 以免对信息管理造成影响。

2.2.3数据使用层

管理人员应做整理数据仓库, 对其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 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在这个过程中, 应对用户进行分类, 通过报表分析, 即席查询、多维整合等方法, 将数据清晰的呈现出来。

2.3选择合适的主题

数据仓库在医院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的使用, 要选取合理的主题, 从而方便相关人员对信息的抽取。主题有多个组成单位, 并由多个维表和事实表组成[5]。在这个过程中, 管理人员应明确事实表能够与多个维表向关联, 在创建数据仓库中, 要将事实表作为中心。现对医院信息管理的数据仓库进行分析, 其主要结构内容如下:

2.3.1病人结构分析

管理人员可以按照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进行分类, 整合这些信息, 系统能够从总体分析病人的经济条件和需求情况, 从而为其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在数据仓库中, 包含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不同的病人的信息,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 分析病人的差异性对医院整体收益的影响, 从而更好的进行市场定位, 制定较高的营销策略, 保证医院明确经营方向, 能够更好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3.2病人的就诊时间和费用构成

管理人员要收集病人从挂号开始的所有信息, 以时间线为标准整理出病人的具体信息数据, 然后通过这些数据, 分析病人的就诊瓶颈。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 增加病人的就诊效率, 提高病人的就诊质量。管理人员要分析病人的费用构成, 主要有手术费用、检测费用、治疗费用等等, 通过这些构成成分, 分析各科室或医生的费用组成情况。这种做法主要能够药品的比例进行分析, 找出那个科室导致药品比例偏高, 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3.3病人的流动状态状况与业务分析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门诊病人的就诊情况制定时间数列进行分析, 掌握影响病人就诊的因素, 通过这些数据和信息, 医院能够更好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经营效果。这些信息构成的数据仓库还有配合医院的外部服务, 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在医疗活动中, 医疗业务是一项重点内容, 这种情况与病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为医疗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医院的外在形象。医生可以根据病人在就诊和治疗中的历史数据, 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助治疗, 使病人能够更快恢复健康。

三、结束语

数据仓库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 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 计算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人主要负责数据的录入和流程控制, 这种工作会从源头上影响数据仓库的运作。所以在进行信息管理时, 还要重视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 保证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中, 能够合理使用数据仓库, 提高医院的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 为病人提供较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慧.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4 (1) :119-120.

[2]吴奇.SQL数据库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2) :125-126.

[3]马刚, 刘天时, 程国建.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4) :197-180.

[4]吴广山, 王芳云, 朱庆锋.基于SOA和MDM的新一代税务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 (10) :209-210.

综合数据平台 篇9

1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标准的研究意义

当前, 国内高校依托千、万兆校园网, 不断加大对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依然处于“各自为战, 缺乏统一管理”的状态, 如:学校各职能部门仅仅根据自身工作需要, 购买了相应的应用系统, 这些应用系统彼此之间不能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共享, 数据同步更新功能短缺, 系统之间集成度差, 等等;最终形成了全校范围内的一个个“信息孤岛”。

面对这种信息孤岛问题, 可以通过后期在应用系统之间开发各种数据接口, 使应用系统集成起来。但是, 这种途径存在着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集成度不高等缺点。面对诸多的应用系统行, 这种基于数据接口的集成方式将使得一个应用系统有十余个数据接口, 进而导致全局性的上百个数据接口。另外, 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升级或是新购置, 必将重新开发新的数据接口, 这样势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因此, 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 必须从实际出发, 根据具体的校情, 制定出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统一遵循的数据标准, 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与无缝衔接。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标准的制定, 能够为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为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数据字典与数据使用规范。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内的解决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2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中数据标准的制定原则

数据标准制定前, 应当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 参考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 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来制定出符合自己学校校情的数据标准。数据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 数据标准的制定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以共同的观点为基础。学校在制定数据标准时应多参考其它院校制定数据标准时的经验, 以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参考规范等, 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与发展状况, 召集相关部门多开一些学校一级的数据标准制定的论证会, 统一各部门对于数据标准制定的观点, 并以确定下来的观点为基础制定学校的数据标准。

(2) 数据标准的制定应浅显易懂, 易于实现, 并且切实可行。数据标准的制定不是力求越复杂越好, 相反应当本着简单、易于实现的原则去制定, 因为数据标准越是制定的复杂, 那么依照此数据标准开发的应用系统在系统设计与源代码编写上也会相对复杂, 使应用系统开发周期大大延长, 给学校带来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3) 数据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从长远考虑, 多研究、多论证, 不能频繁更改与更新。数据标准的如果频繁修订与更新, 平台中的应用系统为了符合新的数据标准的要求, 频繁的进行版本更新, 而各个学校的应用系统又纷繁众多, 必然会给学校带来资源、资金与时间上的浪费。

(4) 对于集成到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中的应用系统, 在系统开发阶段必须强制执行学校制定的数据标准。学校在购买或是自主研发应用系统时, 应强制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执行学校所制定的数据标准, 对不达标的应用系统不予以采购,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期做系统集成时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中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

(5) 学校应成立数据标准监督、管理部门, 来保障数据标准的执行。这个部门应对学校采购或自主研发的应用系统是否执行学校制定的数据标准进行监督, 并在系统开发完成后对系统是否符合学校制定的数据标准进行评定, 从而决定学校是否采购或运行相应的应用系统。

3 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标准的体系结构

数据标准的体系结构一般分为管理信息标准与数据交换标准, 而管理信息标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数据元标准与代码标准。

3.1 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 (Data Element) 是数据构成的基本单元, 是不可分割的最小数据单位。数据元一般由对象类、属性、表示三部分组成:

(1) 对象类:是指在现实世界中有清晰的边界和明确的含义, 其性质和行为遵循同样的规则而又能够加以标识的想法、抽象概念的集合。

(2) 属性:对象类中所有个体所拥有的共同特性的高度概括。

(3) 表示:是数据类型与值域的组合, 有时也包括度量单位和字符集。

数据元标准是数据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内的各应用系统之间, 跨平台、跨系统实现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的基础。数据元标准制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与共享的质量与效率, 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数据元标准, 所以在数据元标准的制定过程中, 学校应该按照自身的性质、职能范围、业务流程等方面来将学校划分为若干个职能域, 比如, 教学财务管理域、学生管理域、办公管理域、资产设备管理域、后勤管理域、档案管理域、图书管理域等。因为各个职能域之间的业务关系直接影响到数据关系, 所以可以将信息标准数据集按照职能域划分成相应的子集, 比如教学管理子集、学生管理子集、办公管理子集等。

这些数据子集又可以进一步按照业务流程划分成数据类, 有些数据类还可以划分成多个独立的数据对象, 即数据子类, 每一个数据类或数据子类将由一到多个数据元组成。数据元作为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 一般用数据项编号、数据项名、中文简称、数据项类型、数据项长度、可选性 (又称约束性) 、值域、诠释/举例、引用编号九部分进行描述。

以上对于数据子集的划分可能造成数据子集之间的交错, 比如教务管理子集与学生管理子集之间都含有以学生学号为唯一关键字的数据类或数据子类, 这时可以规定凡是以学生学号为唯一关键字的数据类或数据子类属于学生管理子集, 其它的则属于教务管理子集, 其它子集之间的交错可以参照以上方法解决。

3.2 代码标准

管理信息标准中的代码标准按照责任者进行分类, 可分为国家标准代码 (GB) 、教育部标准代码 (JB) 、高教行业标准代码 (HB) 和学校标准代码 (XB) , 四个代码子集, 其中学校标准有部分代码表由于各高校性质和业务流程差异较大, 所以只列出标题未给出具体参考内容, 各高校需根据自身情况编制。

代码表的命名格式应遵循代码类别两字符与汉字拼音首字母代码名之间用“/”隔开, 汉字拼音首字母代码名与修订年份用“-”隔离, 修订年份与中文代码表名之间插入一个空格, 中文代码表名用“《》”括住。例如:HB/GATQW-2006《港澳台侨外代码》。

3.3 数据交换标准

学校通过统一规划所制定的数据元标准与代码标准, 只解决了信息描述层面的标准, 而不对信息本身的存储格式、权限以及信息的描述方法等进行统一的标准化, 那么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内的各应用系统之间仍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

所以, 学校必须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 包括数据描述标准、权限描述标准、交换接口标准等标准, 才能使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内的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层面的互访互通。

4 结语

总之, 数据标准的制定是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与核心, 是平台内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遵照的指标与原则, 所以合理规划与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未来发展的一套可行的数据标准, 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能否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所在。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标准的重要意义, 阐述了数据标准的制定原则以及体系结构。

关键词:数据标准,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网

参考文献

[1]高山, 王建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技术.2002, (l) :63-67.

[2]沈锡臣, 蒋东兴.高校信息标准呼之欲出-《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全接触[J].中国教育网络.2007, (3) :59-61.

综合数据平台 篇10

1 电力调度综合数据平台体系的建立原则

现代能量控制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监控中心。高度信息化和一体化是其发展的方向。为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施工调度数据集成对象调度数据平台简称为数据平台的调度信息系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为了确保电力平台系统的完整性, 在电力调度在那个和数据平台体系结构的简历中通常都是在模块上组成基本对等, 主要包括数据模型、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加工系统、数据输出系统和数据服务系统等多个方面。

2 建立数据平台的主要技术

2.1 数据采集

建立数据平台首先要考虑能接收各应用系统数据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数据平台的输入部分.该系统常见的数据采集方式有: (1) 接收数据文件, 包括眦, Excel, XML, E语言文件等。 (2) 抽取历史数据库, 包括Oracle.DB2, SQL Server, Sybase等。 (3) 通过特定协议接收实时报文, 包括EMS实时数据 (f104协议) 、电量准实时数据 (102协议) 等。

2.2 存储系统

存储系统数据平台的所有数据集中存储。中的数据涉及到调度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 如网络模型, 参数的设备, 各类发电数据 (调整, 操作, 达到顶峰, 地方, 电厂, 电力) , 数据 (调整, 面积, 接收数据, 等等) 加载数据, 系统的频率数据, 发电计划, 线数据, 检查数据, 大用户负荷, 关口, 气象数据。存储系统的关键是数据模型设计。数据平台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存储。而不是简单的堆砌。一般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模型定义和管理维护工具 (元数据) , 并有一个工具, 模型修改和扩展能力。数据平台模型动态能力直接关系到数据平台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模型动态能力是指该工具可以很容易地根据需求的变化, 修改现有的数据模型和扩展模型, 以适应新的系统数据。这是数据平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

由于数据平台需要容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大量准实时数据 (如1min, 5min, 15min采样数据等) , 因此数据模型必须考虑对于这部分海量数据的存储效率问题.同时兼顾程序的处理方便性。通常可采用混合存储模式获得效率和易用性的平衡。

2.3 数据输出

数据平台是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把重点放在外部数据传送。满足调度中心的横向和纵向上调度数据的多方需求。数据平台的输出。输出系统通常由反向映射技术 (相对于采集系统) 将存储系统内的数据需要由外部格式输出。输出格式可以采用国际标准等技术, 还将支持国家推荐更简洁、高效的语言规范。通过系统的输出可以统一调度数据的外部直径。着眼于外部输送。避免常见的单位和部门长期重复的次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sgl86项目的规划要求。在未来, 公司将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中心。输出系统调度数据集中输送到数据中心。再分配给需要的信息节点实现更好的综合效应。

2.4 数据传输

数据平台的数据传输系统, 实现了系统数据的横向和纵向2个方面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数据平台可扩展到多种数据传输, 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水平全国统一的安全区 (正向和反向) , 纵向均匀跨越上下, 均匀传输的认证和加密过程, 实现传输服务质量 (质量) 保证。数据传输系统中支持一个普通文件传输在同一时间。一般需要支持数据和实时数据的传输。

2.5 数据交换与共享

从概念上看。数据采集, 传输和输出可以统称为数据交换技术。该平台可以称为数据交换平台。理论上, 数据交换平台的数据集成提出明确要求。它可以实现任意2个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也可以做不同格式的转换。但这往往通过私人协议。数据交换平台和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的数据存储技术结合, 可形成较高水平。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共享类的数据平台是满足要求的数据交换。并进一步提供了完整的数据集成功能。更大范围的数据共享支持。

2.6 数据加工

各种来源的数据进入存储系统后, 往往还需进行多种加工处理以产生各种再生数据。数据加工是指对存储系统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总加、平均、极值、同比等各种运算的二次处理过程.并且加工生成的数据可再次进行加工.形成加工循环。数据加工的目的足要在存储系统内形成更加具有层次的综合性立体数据模型.为后续的统计分析、报表生成及数据挖掘等高级应用提供更丰富的数据资源储备。

2.7 数据服务

数据服务是为依赖数据平台的外围在线应用提供的标准API接口.能向各类应用提供整合后的规范一致的调度数据, 对改造已有系统和规范新系统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服务一般可分为标准服务和非标准服务两大部分, 其接口设计方法之一是在IEC61970中的组件接171规范 (CIS) 的基础上予以扩充。并提供跨平台的服务封装形式。

2.8 数据震瑗

数据显示数据平台, 数据可视化。该平台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数据在数据模式燃烧元数据。通过形式, 摇酒吧饼图, 曲线, 报表等多种数据, 现在和互动的手段, 多角度, 多层次的显示数据。平台的数据显示需求, 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数据平台建设完成, 大量兴建的专业系统报告将被移植。通过平台的数据生成报告的种类很多, 有一个共同的负载, 功率, 电压, 功率损耗, 负荷和功率分析, 规划, 发用电平衡类、考核类以及各种简报日报等。

先进显示系统还挑选数据检查, 数据同补, 数据记录功能, 并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桌面显示。桌面显示个性化。桌面显示人格是指最终用户没有管理员干预的情况下展现自己的个性化定制, 包括数据订阅和在线修改显示模板函数。桌面显示个性化的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压力的系统管理员。大多数桌面管理员用户预定义的束缚, 并满足其临时, 特殊要求。

结束语

电力调度综合平台数据是现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也是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趋势, 其技术和应用仍在不断发展之中。目前电力部门已经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专门的调度数据平台整合方案, 并投入实际使用, 使得一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问题得到保障, 基本达到了现阶段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

摘要:电力在目前社会发展之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电力调度部门是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控、调度管理的综合性部门。随着社会发展, 电力调度部门积累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中的多项数据, 主要有电网运行、生产管理、市场运营, 这些宝费的数据资源在社会发展之中, 必然成为电力发展数据需求的密集地, 同时调度中心纵横行数据需求越来越多, 而且数据的变化也在不断加快。本文就电力调度数据综合平台的各项技术进行探讨, 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上一篇:汉代染织发展下一篇:思想品德美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