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开展

2024-06-09

组织与开展(精选十篇)

组织与开展 篇1

随着社会的步进与发展, 人们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简单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高质量的生活要求。目前, 群众文化活动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断缺少的一部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也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新的着眼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的重要性, 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想, 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分析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经常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参与性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不仅可以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也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普通群众的文化品位与政治修养, 从而使群众文化的社会化与群众化充分体现出来。因此, 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无论是各级政府, 还是企业机关或者是一些民间组织, 举办任何文化活动都必然带有一的目的性, 没有目的的文化活动是毫无举办意义的。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是由主办方的意图、需要的资源数量与质量、群众的认同度等因素决定的。举办方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具体形式, 通常策划者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 才能产生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活动形式,

二、基层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群众自发性参与的活动,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与宣传方式, 具有娱乐性和多样性、集中性与分散性的特点。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也可推动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尤其是在现代经济不断发展的关键时期,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具有更高的战略意义。通过对群众文化的组织、策划与创新, 可以在各民族文化之间形成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有效渠道, 使各民族文化能够在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过程中, 不断丰满、不断完善, 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共同进步与健康发展, 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的策略

1. 强化辅导, 优化服务

当前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 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 随着文化多元化发展势态的形成, 个性化的群众活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过去的群众文化活动通常会以文化局、文化馆、文化站为主要组织机构和发动机构, 而现代的群众文化活动, 通常是以群众自发参与为主。针对这种情况, 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应该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 尽快实现角色的转变, 加快自身的完善步伐, 以实现群众文化的优化服务目标。首先基层文化服务单位应该加强文化信息方面的建设, 注重调研与创新, 及时对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交流, 对群众的文化倾向及审美倾向进行全面掌握, 对各基层的分散性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辅导, 从而引导各分散活动健康发展;树立起典型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作用, 制定合理的目标导向, 使分散活动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不断提升层次;加强基层群众文化相关工作的培训,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对群众文化知识、活动技能、文艺创作、相关政策等进行传授, 保证基层群众文化人才的充足, 同时拓展分散活动的影响力;另外, 还要加强配套业务的服务水平, 依靠自身的条件为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业务咨询、材料编写、文件印发等基本服务, 尽量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其所需要的器材、设备。

2. 集中活动, 提升水平

在群众文化活动分散开展的新时期, 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应该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适时的组织与开展一些高质量的集中活动, 从而为分散活动提供各种综合交流、集中展示的平台。对于内容和形式都比较新颖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应该在创作初期便率先进行推广, 发挥集中活动的优势。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来进行推广, 扩大新型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力度与影响力, 在进行逐级普及及宣传的同时, 不断通过群众意见反馈来完善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从而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3. 增加投入, 保持发展

基层群众文化同样属于公益性事业, 政府的重视与扶持是其保持发展的前提。经济投入应该与文化事业建设需求相适应, 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关键。政府应该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看作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而不应该完全依靠市场、群众自身的力量。应该全面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建立起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服务体系, 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体, 以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 对基层文化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统筹规划, 逐步形成组织合理、发展平衡、服务优质的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4. 依托阵地, 强化示范

阵地活动可以说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 对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能够起到示范辐射的重要作用。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应该尽量吸纳更多的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 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和层次, 扩大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示范力。积极组织和开展一些具备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身的、风格独特的群众文化活动, 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得到体现。同时还应该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完善活动, 充分借助现代化的宣传技术与宣传工具, 使阵地活动的示范性得到有效保证。

结论

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是一项惠民的活动, 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活动。在组织与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 应该以基层文化单位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 以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基础, 以群众的广泛响应为目标, 开辟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之路, 从而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不仅关系到普通群众的文化生活, 甚至关系到了国家文化事业的顺利、持续发展。本文对目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了持续有效组织与开展的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剑雄, 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群文开地, 2012, (8) :37.

[2]孔霞, 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现状与组织开展[J].才智.2011, 11:314.

如何组织与开展初中班会活动 篇2

设计班会要尽量从小处着眼,在一个侧面或一个点上综合化,并能反映比较丰富的内涵。如初一阶段我班学生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篮球赛,结果输了,原本兴致勃勃的学生一下子泄气了,整天都无精打采的。这样,我抓住了这次机会开了一次班会《自强不息,永不言败》,让学生明白:人生中的挫折不只一次,每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气馁,我们要自强不息,永不言败,我们要清楚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失败不是永远属于我们,而荣誉不是永远属于别人。我们要树立信心继续向前走。

在初三,有的学生学习还是比较懒散,没有动力,因此我开了一个《跳起来摘苹果》的班会,提出“摘苹果理论”,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跳起来摘苹果,这说明什么问题,它的意义是什么?最后得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目标。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跳起来摘苹果”,进而提出没有好的整体,个体又怎么会取得成功呢?班级整体也要跳起来去摘我们班级的“苹果”。

在每学期的期中或期末考试后,很多学生都会因考试不理想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有悲观、自我放弃的心理,甚至有些不知所措,思想波动很大。对此,我开了一个《信心、决心、恒心》的班会,先小结班级内部缺乏自信心的具体表现,然后给学生讲了一个《羚羊和狮子》的故事,让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人应该抱着自强不息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要把微笑一千零一次挂在脸上!让学生们坚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篇3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45-01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追求高质量生活成为社会主流,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主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面临的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工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的新态势,我们必须认清当前的新格局、新态势,开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一、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1.基本定位。社会经济结构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转变,必然回到文化形态的变化。因为经济、文化相辅相成,其产生的社会影响是大众文化、娱乐文化国办的概念逐步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日渐模糊。一些地方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为适应人们的文化观念的转变,更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竟简单的向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看齐,群众文化逐渐丧失了社会地位和功能,群众文化陷入一种尴尬境地。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群众文化因为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根本不可能被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所替代。2.群众文化简述。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列功能。3.基本特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为三个方面:从地点上说,既有分散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进行的,又有集中在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公共集聚场所展开的;从项目上说,既有各人依照各自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的不同项目的活动,又有不同兴趣爱好的人在同一时间、场所集中统一选择参加的同一项目的活动;从参与人数上说,既有以群体形式进行的集中活动,又有以个体形式出现的分散活动。二、群众文化要素分析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因而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的关键。无论是各级政府、企业、机关和一些民间组织,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主办方,都会有其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没有目的文化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内容是由主办方的意图显示、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程度等三个方面决定的。形式的确定,主要来源于动机和目的与内容决定的,新的活动形式的产生是策划者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三、扎实推进群众文化在明晰了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和特点后,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1.强化辅导,优化服务,推进分散活动展。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针对此种状况,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动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典型示范。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导向,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水平。再次要加强培训。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其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四要加强配套服务。依据自身条件,为其提供业务咨询,编写印发活动材料,提供所需的各种器材工具等等。2.依托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阵地,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当前大多数馆站的阵地活动陈旧单一、枯燥乏味,根本没有示范带头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群众文化单位要明晰自身职责,不是要求其追求内部扩张,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活动者,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应将熔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档次较高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带动活动形式的不断更新。使馆站办阵地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标趋势导向性,发展进程先进性,流动形态超前性等特点。要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最新科技、最新设施、最新内容、最新形式、最新节目、最新动态传送给群众,发挥其领袖力量。3.以集中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水平。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履职,适时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于新内容和新形式初创而尚未普及流行的前提下,率先举办推广性的集中活动,予以宣传并扩大影响。还要在逐步普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1]李世樑.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7,(06).[2]李幸芷.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2010,(02).[3]赵宇昕.文联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0,(04).

论如何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篇4

关键词: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是广大社会群众在业余时间自主开发、自我娱乐、自主参与, 为了放松身心, 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关系到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 是国家公益性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顺利地组织和开展有利于社会活动的进一步施行, 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概述

(一) 群众文化活动的涵义

群众文化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放松身心所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是人民群众按照社会的审美观和自我需求所形成的自主开发、自我娱乐、自主参与的社会性文化现象。群众文化以文艺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是广大人民群众表达自身喜怒哀乐等种种感情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产生和发展存在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群众文化活动使人们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广大人民群众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身心的放松和自我教育, 让自己进行审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让自己身心得到愉悦, 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艺术修养。由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是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观, 在活动中升华群众文化, 对群众产生宣传教育、生活实用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二) 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

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社会道德意识为导向的, 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群体性, 所以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社会政治功能性, 其产生、发展、举办、内容和形式等具有广大群众共同的道德意识, 社会上的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都与当地一些重大的庆祝活动有关联性, 让人民群众可以广泛参与到其中。群众文化活动是以经济为支撑的, 需要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资金支持。

群众文化活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在某种程度上是群众现实生活的反映, 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生命力, 如果群众文化活动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就会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由于群众文化活动与群众生活相关联, 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可以得到群众的支持, 有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

二、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思路分析

(一) 因势利导

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 其活动主题以个性凸显为主, 传统的文化活动依托于场馆、站点等, 已经不再适应时代了, 群众文化活动变得以群众自主开展活动为主。群众文化活动相关主管部门应该转变观念, 创新工作模式, 因势利导, 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相关部门应该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调查和研究, 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 总结群众文化活动成功的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 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动态和活动发展动态, 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 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向健康良好地方向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 依托于阵地活动

群众文化相关主管部门举办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是阵地活动, 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 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当地文化活动的举办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由于相关文化场馆的阵地活动形势比较单一, 没有丝毫的趣味性, 不能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阵地活动中, 没有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提升阵地活动的模范带头作用, 应该在阵地活动中加入具有娱乐性、思想性、知识性的高档次项目, 对参与阵地活动的群众进行调查研究, 不断改善活动的内容, 促进活动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相关部门应该逐步把最新的实施、科技融入到阵地活动中, 在活动中组织最新的内容、最新的形式、最新的节目和最新的社会动态, 发挥群众活动的示范作用。

群众文化活动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是广大社会群众在业余时间自主开发、自我娱乐、自主参与, 为了放松身心, 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群众文化活动是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性作用, 可以促进社会文化市场走向规范的道路。组织好和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雪梅.试论在新形式下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的工作途径[J].青年文学家, 2009 (21) .0

[2]王晓玲.浅析群众文化事业工作的重要意义[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6) .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篇5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里,人们随着科技意识的提高,逐步认识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爱科学、科学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促进者,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尊重儿童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也已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应注重增强探究的目的性、系统观察、比较探究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并获得切身的体验,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一、选材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相吻合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常常由教师精选日常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且又是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还应注重幼儿对所要探究事物与问题的前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学期开展的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把塑料袋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压平当手帕在折,有的拿塑料袋跑来跑去。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可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科学探究活动生成的重要依据。我们中二班的男孩占全班人数的三份之二,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玩玩、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而科学探究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符合本班幼儿的基本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目标制定与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相符合 《指南》中4—5岁科学领域提出以下发展目标:能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记录。因此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我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将目标定为:

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尝试用符号或数字记录实验结果,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以上活动目标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准备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活动准备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对于教师,活动准备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活动准备直接决定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准备包括:环境氛围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操作材料的准备。

(一)环境氛围的准备:在环境创设中整合教育资源

《纲要》明确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适宜的场景可以引发幼儿的行为。因此,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按物体的特征排序》(数学)在准备这个活动时,我把活动的创设放在了首位。首先是班级大环境的整合:互动钱与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有排序规律的物品(碗、盘、花瓶、壁挂等),将各种蕴含排序规律的物品整合在一起,布置成“生活用品展览区“;指导幼儿运用以往的排序经验参与布置”放风筝“的主题饰,将序列的规律尽美尽情的展示墙饰中;利用班级周围的墙、柱、窗、橱、地板等三位空间把一些序列巧妙地隐含在环境中,目的在于把活动内容与环境有机又巧妙地融为一体,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可把科学学习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经验中,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探索中发现科学、学习科学。

(二)知识经验准备:在参观中积累经验开拓眼界

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不怕水的纸》《各种各样的纸》《玩纸船》前,带幼儿参观“恒安集团“,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纸,在活动中拍摄幼儿观察探究的照片,布置”参观活动照片展“。目的在于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捕捉记录幼儿的成长历程。

(三)操作材料的准备:根据幼儿的水平投放开放性材料

《纲要》中提出:提供丰富可操作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些材料暗含着幼儿通过操作和使用能够达到的适宜活动目标和内容,这些材料应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这些材料应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地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材料应该有较广的余地,使幼儿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探究,有不同的发现。在中班科学活动《磁铁的好朋友》提供材料:幼儿人手一份材料,内有铁夹、回形针、积木、塑料勺、螺丝帽、硬币、水彩笔、钥匙、纸杯、在教室增加一些铁制用具,记录表人手一份。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交流磁铁吸铁的特性,帮助幼儿在了解磁铁具有吸铁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活动环节设计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一)由境生情,激发兴趣

根据《纲要》精神,将幼儿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首位,以幼儿的亲身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前创设了一个到处丢满了塑料袋的场面,通过实际的场景,让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教室,面对眼前的情景我故意说:“呀!是谁把塑料袋弄成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幼儿便纷纷地答到”应该把它们捡起来!“于是,幼儿便非常起劲地捡塑料袋,一下子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为下面环节的教育活动做好铺垫。

(二)感知探究,获得信息

教师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在自身的探究活动中,感知探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异同点。我在组织大班科学活动《年历》中,先引导幼儿从年历的造型、图案、款式、大小和数字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年历的异同点;接着观察年历上各种数字的颜色、大小、和排列位置的不同及其所代表的意义,让幼儿由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符合幼儿注意的特点。在这个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获得了年历主要特征的经验。接着通过集中提问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使幼儿获得的经验得到相互补充,进而获得系统的信息。

(三)运用自主,探究合作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幼儿自由分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观察同伴是怎样完成的,或向同伴寻求帮助,我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是:根据有幼儿的不同能力引导幼儿发挥形象动手制作漂亮的塑料袋,探索让塑料袋飞起来的方法;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装饰活动,中等能力的可以让他们在追逐跑中寻找塑料袋高飞的办法,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尝试不同质地的塑料袋,不同长短的线,使塑料袋飞起来会发生什么样子的不同情况。《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探索塑料袋飞的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怎样让塑料袋飞高,而是让幼儿在积极的跑动中,和相互比较中自发的认识到跑得快,塑料袋本身的质地,绳子的长短都会影响塑料袋的飞行。

(四)表征拓展,创造表现 幼儿在探究感知的基础上,对探究对象有各种不同的认识,这是激发幼儿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表征,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独特精神。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教师则要求幼儿根据材料的特点,大胆想象,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又能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各种能力层次的幼儿都能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最后,要求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使幼儿的各种不同作品都有合理的解释,体现儿童表征方法的多样性,即:允许儿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

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 文化活动 组织开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三饱一倒”的生活状况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趋势,在此情况下,人们生活的主题不断向文化活动转变。通常情况下,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作为一项工作,需要长期来抓。在新时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态势。

1 群众文化的定位

1.1 基本定位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通常情况下需要实现文化形态的转变。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济与文化相互依存,同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从人们的观念上消除大众文化、娱乐文化的概念,同时逐渐模糊了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为了迎合人们的文化观念,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满足自己生存需要,在一些地区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逐渐演变为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殆尽,群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逐步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我国,国家的主人由人民群众来担当,在这种背景环境下,群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功能更有着自身的特殊,因此,大众文化和娱乐文化不可能取代群众文化。

1.2 群众文化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活动的主体通常情况下由人民群众自身来承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娱乐方式视为活动的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人们通过群众文化进一步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人类在生产劳动生过程中,产生、发展并贯穿着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在活动过程中,群众通过主动参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陶冶情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美的享受。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升华审美情趣,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

1.3 群众文化的特点

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具体来说,其形式主要表现为:①地点方面,一方面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分散进行,另一方面在公共集聚场所(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集中展开;②项目方面,一方面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项目,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集中选择同一项目;③人数方面,一方面以群体形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以个体形式参与活动。

2 群众文化的要素

对于群众文化来说,活动通常情况下是其生命和载体。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文化生活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进而对社会文化的社会性,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等进行充分的展现。因此,在推进群众文化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关键。对于文化活动的主办方来说,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业还是民间组织,通常情况下其组织活动的动机和目的都是明确,没有任何目的文化活动可以说根本不存在。通常情况下,主办方的意图、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内容。对于活动的形式,通常情况下主要源于举办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及内容,策划者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新的活动形式。

3 推进群众文化

在对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和特点进行明确之后,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3.1 强化辅导,优化服务

当前,与以往相比,群众的文化需要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逐渐被现在的主个性化所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变为群众依靠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3.2 借助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

通常情况下,阵地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来说就是其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当前的阵地活动对于大多数馆站来说,都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并且枯燥乏味,示范带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体现。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

3.3 以集中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水平

在普遍开展群众分散活动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开展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同时为分散活动积极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在尚未普及流行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前提下,对于集中活动要率先举办并积极推广,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扩大其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李世樑.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7(06).

[2]王喆.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2(08).

浅析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篇7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与开展意义

( 一) 社区文化活动的内涵

社区文化活动是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文化活动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为了保障社区成员的文化活动需要, 不断促进社区群众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具有强大的群众基础, 是覆盖面比较广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城市文化不断发展[1]。基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保障高质量社区的建设工作, 满足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不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有助于整个社会都全面了解社区文化活动的概念, 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加入社区文化活动, 保障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二) 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意义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可以丰富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 实现全民活动, 科普健康文化常识, 提升人民的身体素质, 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活动还可以减少人们日常的工作压力, 使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社区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在活动过程中, 可以紧密社区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有助于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 促进人们和谐相处。从当下在社区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结果来看,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 社区文化活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和谐社会建设工作中不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才能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完整性与有效性; 第二, 社区文化活动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大力推动社区文化活动, 才能对社区发展造成积极有效, 不断有效促进; 第三, 社区文化活动是提升社区整体素质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需求, 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社区文化活动对于社区整体质量提升的重要地位。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与组织管理方式

( 一) 通过社区组织管理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组织管理是传统的提升社区和谐程度、使社区中各项事务有序开展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庇佑之下, 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一定也可以有序进行。社区文化活动是一项具有自身特性的活动, 自发性、群众性使其显示出不确定性。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中, 其实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在开展大型社区文化活动时, 需要各个人员的支持与配合, 纪律性、自觉性直接决定了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所以, 社区文化活动开展中也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持、人员支持, 而这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由现有的社区组织管理相关部门进行保障与协调的。此外, 在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 一定要事先了解小区中的人群特点、综合素质程度、生活水平等各项影响因素, 如一个老年人居多的小区, 就不适合开展竞技性文化的社区文化活动[2]。

( 二) 培养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意识

社区文化活动是人民业余生活、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也成为了社会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 一定要积极呼吁社区中的全民参与。而是否可以得到全民参与的结果,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社区居民是否对于社区文化活动有一个正确的意识与理解。基于此, 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前一定要积极宣传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性、好处, 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社区文化活动的优势所在。社区中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栏、报刊等各个传媒方式扩大社区群众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认识范围, 将社区文化活动真正培养成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从目前情况来看, 既然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主体, 社区相关部门就应该抓住这一特性, 在心理意识层面积极培养社区居民的健康心理、运动意识, 从而满足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人群需求。

( 三) 加大社区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

在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 资金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想要有更多的社区群众参与到社区文化活动中来, 让他们产生相关的兴趣与爱好, 基础就是健全社区内的文化活动基础设施与硬件投入[3]。所以, 社区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 再综合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 在社区内部科学合理地进行社区文化活动硬件条件、相关设施地规划与投入建设。当然, 建设社区文化活动硬件条件的基础不仅仅是为了社区群众服务, 还要综合考虑后期的维护、保修等各项费用, 使得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投入成为一项投入产出比高、整合资源、环境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从当下整体情况来看, 社区文化活动是一项社区基础活动, 想要取得社区居民的参与度, 就一定要在硬件设施等各方面下苦功夫, 保障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 以此来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取得有效成果。

文章首先重点阐述了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内涵与意义, 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关键途径: 通过社区组织管理保障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意识、加大社区文化活动的资金投入

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社区文化活动之风就在我国各个城市中展开。在社区中组织与开展文化活动, 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文章首先重点阐述了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内涵与意义, 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

参考文献

[1]黄雨春.论发展社区文化活动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意义[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3) .

[2]徐建国.苏州市社区文化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2 (3) .

组织与开展 篇8

1 开展医疗慈善救助的背景

1.1 先心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有关部门估算, 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20万名先心病患儿出生, 其中有万~9万名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失治愈机会甚至失去生命。如何实施人道主义救助, 保障患儿基本的生存权利[1],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慈善工作不断进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 热心公益事业的的企业家、知名人士、爱心人士不断增多, 慈善在逐渐地影响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据有关媒体报道, 目前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组织, 已发展到了5多万家, 募款数额也从最初的几千万元发展到800多亿元人民币。爱佑慈善基金会就是由一企业家发起并运作良好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该基金会依托企业家资源优势及良好的管理专注于孤贫患儿的先心病医疗救助。自2006年至2013年, 实施先心病孤贫患儿救助累计20000余名, 对于国内的非公募基金的运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承担着全国心血管病的预防、研究与救治工作。在临床实践工作中, 我院的医务工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孤贫患儿对就医的渴望及对无经济能力承受医疗费用的无奈。为了使更多的孤贫患儿获得就医机会,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充分发挥医疗救助平台的作用, 为孤贫患儿与社会公益慈善组织搭建医疗救助的桥梁。

2 开展医疗慈善救助的意义

2.1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目前,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平均发病率约为7‰, 其中很大一部分患儿因家庭经济困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失治愈机会甚至失去生命。这些孤贫患儿大部分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 生活很困难, 慈善救助资金对于这些贫困的患儿犹如雪中送炭, 不仅改变了患儿的命运, 也使患儿的父母摆脱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被救助患儿得到治疗后, 生活能够逐步自理, 这样至少为家庭解放一个劳动力, 增加家庭收入, 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2 促进就医机会平等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作为全国唯一国家级心血管病专科医院, 开展慈善救助使得贫困患儿获得一流医疗技术的救治成为可能, 对促进就医机会的平等、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推动科研进步与学术创新

医疗慈善救助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医院调整病种结构,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推动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事业不断发展。科研推动医疗创新, 医疗创新不断转化促进医疗费用下降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患儿对医院的欠费问题, 减轻了医院的负担。

2.4 提高公众对医院的认可度和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

慈善工作的开展与医院的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这种正相关的逻辑基础是慈善责任转化为公众对医院的认可, 员工对医院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忠诚, 从而提升公众对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2.5 引导慈善事业发展, 加快社会道德体系重塑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 医疗慈善救助将使更多的企业家、爱心人士参与到医疗慈善救助事业中来, 这对推动企业、公民对慈善理念、慈善文化的认同, 引导企业、公民参与慈善、热心慈善, 让慈善事业逐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对孤贫患儿实施医疗救助, 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这种关爱对重塑社会道德体系, 重拾中华民族关爱弱者的道德风尚起到推动作用。

3 建立相关机构及管理规则

为加强慈善工作的管理, 规范管理与各慈善组织的合作,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成立了阜外医院慈善基金管理小组并下设综合办公室, 由事业发展部、党政办公室、财务处、医务处、小儿外科中心共同组成。出台了《阜外医院慈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 明确管理分工及工作流程, 协调医疗救助慈善基金的相关工作。

4 救治病种介绍

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各慈善组织合作救助患儿近600人次。救助病种及比例分别为法洛氏四联症约占21%, 肺动脉闭锁约占13%, 右室双出口约占11%,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约占11%, 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畸形约占11%,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约占10%等, 其救治病种涵盖了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

5 慈善救助目前存在的问题

5.1 扩大救助病种, 拓宽救助的覆盖面

由于各慈善组织救治理念不同, 对救治病种的选择有一些差异。目前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工作中, 大部分慈善基金会只救助实施外科手术的部分病种, 而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种类较多。由于救助资金有限, 需要救助的基数较大, 贫困患儿的救助水平整体不高, 因此不断扩大救治病种的范围, 使得更多的贫困家庭患儿能够得到医疗救助, 保障患儿的基本卫生保健权利是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5.2 加大对重症复杂先心病患儿的救助力度, 建立分层救助机制

各慈善基金会对救助限额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 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等, 因为所需的费用相对较低, 加之有一些患儿已经参加城镇医保或新农合医疗, 相对来讲其监护人的经济负担不大。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先心病, 由于医保地域性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 患儿报销比例较低, 各慈善基金会对患儿所患病种的救助亦有最高限额。有的患儿因病情复杂所需费用在10万元以上, 部分患儿甚至超过20万元, 慈善救助金额显得杯水车薪, 患儿家庭的经济困难得不到根本缓解, 望医却步的情况依然比较严重。

5.3 关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家庭

每个基金会都有自己的救助理念, 对于慈善救助工作理解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甚至有的基金会对于因病情较重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儿不提供救助。慈善救助应该倡导这样一个理念, 慈善救助是在救助一个患儿, 更是在救助一个家庭。贫困家庭的患儿因病情较重失去生命, 对于其监护人而言, 背负失去子女的痛苦与沉重债务的双重压力。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得不到救助, 贫困患儿家庭的经济存续能力将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因病情较重而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儿, 其家庭更需要社会的温暖, 需要慈善组织的关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 只有家庭的存续能力得到加强, 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地走向和谐。

6 探讨及建议

6.1 政府引导有待加强

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慈善基金的政策法规, 引导和激发企业与个人参与慈善工作的热情。比如激励企业与个人自愿捐款的税制建设, 考虑税价弹性与收入弹性等。捐款金额可以抵免个人或企业的所得税, 完善遗产税的征收政策, 加大遗产税的征收比例等[2], 从而引导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加大政府对慈善工作的宣传力度, 倡导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将慈善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 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个人积极参与的慈善基金筹资体系。

6.2 救助水平有待提高

要提高贫困家庭社会保障程度, 慈善组织要不断扩大救治病种的范围, 提高慈善救助比例, 加大对单病种的救助力度, 为救助更多的孤贫患儿作出更多的努力。比如:慈善组织可以与城镇医保, 新农合的管理部门联手, 对贫困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全额医疗救助。

6.3 关注贫困患儿的后期持续康复能力

贫困患儿的家庭经济存续能力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给予关注。贫困患儿即使得到了手术医疗救助, 但因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需长期服药, 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需要服用波生坦片, 其价格极其昂贵。如果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慈善机构不能给予贫困家庭必要的帮助, 其后期的存续能力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6.4 慈善组织的运作能力尚待提高

提高慈善组织的运作能力, 提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增强慈善组织筹资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 保障慈善组织能够持续、稳定, 健康地发展。慈善组织可以借用营利企业的帮助, 在项目行动中采取商业活动, 借用商业的力量去完成一些慈善事业。慈善与商业的结合, 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发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群体的作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石祥, 周绿林.国外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 (11) :78.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篇9

一、做好相关的筹备工作

“细节决定成败。”任何一次文化活动都是一个程序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想顺利开展, 必须事先考虑好每一个具体环节。所以, 在确定了一个活动项目后, 我们先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活动策划方案, 尽力将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主办单位、参与对象、活动的宗旨、活动形式、筹备工作日程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分工、活动所需设备设施、相关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电力供给保障、活动场地布置、费用预算等方面考虑周详, 充分完善方案的每一个细节。

此外, 为了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们还要争取到领导支持和筹措活动经费。比如, 向文化管理部门申请相关的文化活动经费, 或者以“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文企双赢”的方式, 向当地企业、商家或单位争取资金赞助, 吸引他们提供资金参与文化活动的冠名。一旦争取到了足够的活动经费, 便可为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 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诚然, 在以往的群众文化活动中, 喜闻乐见、通俗易懂、接近生活一直是其中的重要标准, 但单一性、枯燥性仍不可避免。为了改变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 了解群众文化动态, 并根据群众对文化的要求, 开展与群众精神需求相一致的文化活动。首先, 充分利用传统的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如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开展相关的节日文化活动, 可以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实现万民同乐。其次, 多开展一些参与人群不受限制的活动形式。比如, 由传统体育运动——排球演变而来的“气排球”运动, 就因其不分男女、老少皆宜的特点迅速风靡全国各地。适当开展此类文化活动, 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还可以满足各种年龄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再次, 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把文化送到农村去同样是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所以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应紧扣这一目的, 深入开展知识下乡活动, 将法律知识、科技信息、实用技术、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知识传递给农民, 让他们有机会享受文化大餐。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实践表明, 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环境和方式, 是不会获得良好效果的。要想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必须进一步拓展其发展空间, 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比如, 校园文化。一般而言, 校园文化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 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旦这些学生走向社会, 便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 提高社会群体的整体素质水平。又如, 广场文化。广场文化主要有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四种形式, 是当前人们缓解疲劳和压力, 享受精神愉悦的主要途径。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时, 若能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 弘扬时代的主旋律, 可以有效铲除那些与时代相背离的腐朽、落后的精神垃圾,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当然, 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并不局限于此, 商业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街头文化、青少年文化等, 同样值得开发和利用。在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让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

四、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

文化馆是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更是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 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但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 很多文化馆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职责不明确等现象, 即使偶尔组织一些文化活动, 也大多偏于单一、枯燥, 根本无法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进来, 更不要说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了。那么, 怎样才能让文化馆真正为群众文化建设服务呢?首先, 明确职责。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主力军, 文化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只有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 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 千方百计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引导与支持, 才能提升文化馆的影响力。其次, 与时俱进。文化馆应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较高的项目纳入日程, 及时将群众文化活动的最新内容、最新形式最新动态传送给群众, 真正发挥其领导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大力培养优秀的文艺骨干

目前, 群众文化日益向深广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其活动范围之广, 内涵之深、形式之新, 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形势下, 如果仅靠文化馆中少数辅导干部是不能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我们必须在文化馆的引领下, 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和擅长文艺的骨干人员, 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首先, 办好各种培训班。如文艺创作班、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 这些都是培养文艺骨干的有效方式, 有时为了提升培训效果, 还可以邀请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专家或退休艺术人员进行讲座、授课。其次, 实施走出去策略。为方便文艺骨干的艺术交流, 进一步开阔眼界, 提升素质, 可在进行培训的基础上实施走出去策略, 努力培训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新世纪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活动的脊梁, 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 要想使群众文化建设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全面把握, 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群众文化活动, 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这样, 才能让群众在参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净化, 从而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金亚美.试论如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J].大众文艺, 2013 (05) .

[2]孙宝涛.新时期应如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3 (06) .

[3]莫丹莉.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的根本需求[J].华章, 2012 (21) .

[4]李文清.浅谈大型群众文艺活动策划方案的制定[J].大众文艺, 2010 (14) .

[5]高随民.参与和表现——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趋向[J].瞭望周刊, 1989 (49) .

边疆基层党组织开展调查摸底与探索 篇10

一、边疆基层党组织主要做法

1、领导高度重视, 落实工作任务

自2月10日接到地委组织部转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 关于对边疆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与探索的通知 > 的通知》后, 领导高度重视, 周密安排部署, 安排专人负责落实, 抓好组织实施, 要求各级党组织协助抓好党组织调查摸底与探索。

2、精心组织实施, 确保信息准确

及时按照文件要求, 及时将文件转发至各级党组织中, 分类开展对行政村 (居) 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边疆基层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离退休人员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与探索。严格按照评分标准, 通过各级党组织按照评分标准自查, 召开会议测评、县委组织部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评定等方式, 主要围绕党组织设置、支部班子配备、支部书记履职尽责、制度建设、活动场所、党员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工作内容, 重点了解边疆基层党组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是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是否存在软弱涣散等问题, 力求调查摸底与探索内容详细, 为下一步整改落实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3、加强联系指导, 有效落实任务

为使调查摸底与探索分类定级工作有章可循, 按照《关于对边疆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查摸底与探索的通知》要求, 对调查摸底与探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重点内容, 调查方法, 数据整理等内容进行了电话联系指导。各级边疆基层党组织在开展调查摸底与探索的基础上, 对照区党委组织部评分标准, 按“先进”、“一般”、“后进”三个等次, 科学合理评定边疆基层党组织等次, 建立完善党组织分类定级管理台账。

二、边疆基层党组织活动取得成效

按照中央、区党委和地委的统一安排部署, 结合实际, 先后围绕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使边疆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党组织设置更加科学合理

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来, 按照活动的部署要求, 我们按照《党章》要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党员人数、不同单位的行业特点, 搜集整理出单位党员人数少、组织开展活动难、支部下辖部门单位相对分散、党组织软弱涣散、作用发挥不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县直中直单位服务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 通过采取联合建、单独建和挂靠建的方式, 从而使党组织设置更加健全完善、更加科学规范。

2、党组织班子凝聚力更加增强

一是村 (居) 党支部班子运行良好。从上年村 (居) 两委班子换届以来, 56个村 (居) “两委”班子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开展工作;村 (居) 级财务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 做到了收支平衡。农民群众在班子的带领下, 成立了劳务创收队、施工队, 办起了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县直党支部班子进一步配强。积极采取措施, 县直严格按照选举程序, 组织所辖部门单位全体党员选举产生支部班子成员, 及时向县委组织部报送新改选的班子请示报告。县委组织针对请示报告, 认真审核把关, 力求选优配强班子成员。

3、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立足县实际, 精心谋划制定党支部书记培训方案, 合理确定培训内容。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党校培训等方式, 在理论方面, 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方面, 使党支部书记视野得以开阔、思路得以拓宽, 进一步增强了正确处理群众矛盾, 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4、经费保障逐年不断加大

近年来, 县在按时拨付乡镇党建经费基础上, 逐年加大党建经费的投入力度。今年县将在党建经费投入比去年增加40万元, 同期增加50%, 着力在抓好党员培训、改善基层活动场所、完善制度等方面加大投入, 切实保证边疆基层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

5、党员队伍更加纯洁

选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严格发展党员程序。对因手续不全、政审不严和违反规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 , 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从而保证了农牧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站点、光盘站点, 举办培训班等方式, 加强党员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 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按照评议党员的标准要求, 在学习党建文件资料的基础上, 每名党员认真写撰写了自我评议总结, 进一步增强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6、党建工作制度不断健全

党建先后统一制定了党建标识牌、规范制定了党组织党员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党员公开承诺、“三会一课”, 民主评议党员和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等近50多项党建工作制度, 为开展党内活动、民主进行决策提供制度保证。

三、边疆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摸底与探索中发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边疆基层党组织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边疆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我们调研摸底与探索的情况来看, 自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开展以来, 群众主动找村 (居) 党支部办事的少, 找驻村 (居) 工作队办事的多, 使村 (居) 级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明显减弱。

2、多数村 (居) 班子成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文化水平低, 严重影响了支部班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3、村 (居) 级活动阵地有待进一步加强

多数村居党支部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 严重存在房顶漏雨、墙壁破裂、设施陈旧、空间狭小等问题, 给党组织开展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收入普遍较低

村 (居) 级党组织经济来源单一, 都是从上级部门争取和上级主要领导开展慰问时解决的, 几乎没有其他收入。

四、边疆基层党组织整改落实提高的意见建议

1、指导村 (居) 组织凝心聚力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加大示范引领力度。指导帮助村 (居) 党组织提高带富能力水平, 增强边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2、加强党员能力培养

针对村 (居) 干部文化水平低的问题, 结合“抓学习、强素质”活动, 通过开展集中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 突出抓好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党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基层实践锻炼, 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养、道德修养、纪律观念、业务水平、工作能力, 大力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3、抓好活动场所建设

针对多数活动场所年久失修, 房顶漏雨等问题, 积极协调争取各方面资金, 通过新建、改 (扩) 建和维修的方式, 进一步加强村 (居) 活动场所建设,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4、积极探索收入渠道

各村 (居) 在发展中, 要结合强农惠农项目, 找准合作对象, 积极探索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不断拓宽收入渠道。积极鼓励各村 (居) 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 通过对村 (居) 的林带、旅游景点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 由村 (居) 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开发经营, 拓宽增收渠道。

参考文献

[1]李敏.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 .

[2]袁建伟.论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J].学习论坛, 2003 (8) .

上一篇:脑肿瘤切除术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