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人才培养模式

2024-07-08

ERP人才培养模式(精选十篇)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1

然而, 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尤其是ERP各层次、各岗位人才却极度匮乏, 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发展。基于这种背景, 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 责无旁贷应承担起探索ERP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任。其中占高校本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如何对自己ERP人才培养做出准确的定位, 在这个定位上, 打造学生的哪些能力, 以及怎样能够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些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ERP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刚曾经下了如此结论:“有50%的ERP的失败案例是由于缺少ERP的应用人才造成的!”一方面, ERP人才的严重匮乏正在成为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 稀缺的ERP人才, 不断成为各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 截止2011年中国ERP人才缺口为50万, 另外, 随着我国企业竞争的激烈、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增强, 有意识引入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的企业将逐年增加, 有专家预测, 在未来5年内, 我国将需要上百万的ERP专业人才, 而目前国内只有不到10万名这样的人才, 而且大多数还是经过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培训而改行过来的, 属于“半路出家”, 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外, ERP人才需求还呈现出三个层次:ERP的高级人才包括研发人才和企业的CIO (首席信息官) 等, 他们的要求非常高, 一方面对技术有熟练的掌握, 另一方面, 还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能够把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 能够把常规的管理技术与自己的公司特点想结合;ERP实施顾问, 也要求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通的应用人才, 懂得ERP的基本原理, 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 其中普通应用人才需求的人数和占取的比例应该最高, 其次是ERP实施顾问, 最后是ERP高级人才。

二、独立学院ERP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归根结底目前我国ERP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为普通应用人才, 由于其能力素质要求没有那么高端和中端人才的要求那么高, 也是较容易培养的。而就独立学院来看, 生源素质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来讲普遍较低, 因此同在培养ERP人才, 独立学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 培养学生特色能力。综合多方面情况来看,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定位在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懂得ERP的基本原理, 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 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 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

三、校企合作共建ERP课程班, 建立ERP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社会对各层次ERP人才的需求来看, 普遍强调复合性与应用性, 这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ERP应用人才来, 就不能仅仅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了理论知识后, 能通过一定渠道的操作与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 补充学生到职员角色转换中所需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个最优的选择。

为了打造人才特色优势, 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于2012年3月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以甲骨文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 、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以易飞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 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在合作期内, 将在校企合作共建《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的基础上, 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结合信息管理行业的特点, 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 努力开发以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为基础的特色实践课程。

该课程面向管理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 通过学习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 培养懂得ERP的基本原理, 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 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 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 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 积极采用ERP系统对学生进行分专业教学实践, 逐步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件制作并全面投入使用, 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开辟在ERP领域的合作交流途径, 争取有更多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能参与到ERP真实项目中去。

通过本课程考核的学生, 可以胜任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 到使用甲骨文ERP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即使没有机会受聘易飞ERP系统、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 本课程所学知识, 同样有利于对SAP、IBM、用友、金碟等ERP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掌握。

四、校企共建ERP课程教学实施办法

(一) 课程内容

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优秀企业, 全面参与ERP课程班校企共建。提出信息管理行业用人订单要求, 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做出建议;提供项目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并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测试、回访;免费提供甲骨文ERP软件及后续咨询服务;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二) 课程教学队伍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教师分别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一部分为企业高管专业人才兼职担任教学工作, 传授真实的ERP项目实践经验。目前ERP两部分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比例是7:3。同时, 以合作企业为平台, 不断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 拓宽教师视野。

(三) 课程大纲

企业业务处理的流程是ERP的核心内容。因此, 在给学生讲授ERP课程的时候, 也是重点讲授流程。以合作企业提供的ERP软件模块及流程来设计课程大纲。ERP系统涵盖进销存管理、进出口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范畴, 共有四十五个模块, 不仅功能完整, 而且高度集成, 将企业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整合, 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ERP产品。

(四) 课程教学计划

基于校企合作流程模式的基础上, 我们建立了ERP课程学习“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 ERP必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 由校方老师主讲, 计划54学时;第二阶段, ERP选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 由企业经理主讲, 计划27学时, 为实践平台课;第三阶段, ERP实习实训。校企共建ERP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双方派人指导, 操练真是ERP项目;第四阶段, ERP就业创业。合作企业优先选录毕业生, 成立ERP就业创业俱乐部。

五、结束语

校企共建ERP课程班开展以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得到了学校和企业领导以及学生三方的认可。首先, 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强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增强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其次, 学校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青年教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紧密接触, 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 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 同时使青年教师树立了实践教学的意识, 为理论授课积累了生产经验和知识。再次, 为企业、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和面对ERP人才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 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能力、素质符合市场所需, 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吴琼: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之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4)

[2]胡培业:ERP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4)

[3]余正红, 尹朝庆: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2 (8)

[4]赵涛、李国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6)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2

鉴于ERF人才培养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为真正实现所设计各环节的任务和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3.1.1分块实施的原则

根据各教学环节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模块,课内模块完成理论讲授、案例教学、ERP实验和沙盘演练环节,课外模块完成自主学习、模拟竞赛、企业实习和项目实践环节。原则上,应先完成课内环节,后实施课外环节,每个环节都提出具体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3.1.2分类培养的原则

由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不可能对所有学生均实施全部的教学环节,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基础及其兴趣爱好,将所有学习ERP课程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三层次,即普通的ERP应用人才;一类为拔高型,定位于ERP人才需求的第二层次,即一般的实施顾间、系统运维或项目管理人员。基本型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内模块各环节的学习,拔高型学生需要完成全部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

3.1.3实事求是的原则

由于“四位一体”创新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较多,且某些实践类环节(尤其是某些课外模块的教学环节)对教师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企业资源,因此,需要相关任课教师认真负责,分工协作,严格控制各环节的教学质量,不能流于形式。

3.2各阶段的实施策略

3.2.1理论学习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完成有关ERP知识体系的建构,包含两个课内环节和一个课外环节。课内环节中的理论讲授主要讲解ERP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主要计划(含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的编制等;案例教学主要用于ERP系统规划、ERP选型、物料编码、企业业务流程再造、ERP项目实施控制以及ERP项目评价等内容的学习和讨论。自主学习属于课外环节,主要通过课外作业和辅助阅读等方式,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掌握与ERP有关的管理类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需要一定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3.2.2实践动手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ERP软件的操作和实验环境下的企业运营,巩固ERP和企业管理知识,提升运用ERP工具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锻炼一定的创新思维习惯,也包含两个课内环节和一个课外环节。课内的ERP实验环节可以利用一个制造企业的模拟数据,配以实验指导手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ERP系统环境配置、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等模块的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ERP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体验企业业务与 ERP软件的结合;沙盘(物理沙盘或电子沙盘)演练环节也是以分组的形式,学生分角色组建同类型的虚拟企业,在同一竞争环境中,模拟企业6至7个季度的运营,教师对各组的决策制定和运营结果进行点评,使学生深刻体验所学知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模拟竞赛环节属于课外环节,可以是校内的模拟竞赛,也可以是校外机构组织的与企业经营模拟或ERP有关的竞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承办的每年一度的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BUSIMU) ",以及用友和金蝶等ERP软件公司举办的“沙盘模拟竞赛,ERP应用大赛”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思维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有些大赛成绩突出的学生甚至直接被众多大型管理软件公司所录用。当然,模拟竞赛环节不可能全体学生均能参与,主要是针对拔高型学生群体。

3.2.3企业锻炼阶段

该阶段的两个环节均为课外环节,主要针对拔高型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和实际参与企业ERP项目实施,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理解ERP软件与企业实际业务的融合,提升其应用ERP的理论和思想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②感受在工作岗位中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实践经验基础;③要求学生以实习报告或总结的形式,对实习或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管理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其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还能使学生找到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层面的不足,进一步反推其主动学习的动力。该阶段的实施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良好的校企合作资源或企业实习基地,能定期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实习;二是健全的管理体系,包括校内校外的指导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日常管理以及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等。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企合作 ERP 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并发展成为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创新产品和服务、保持顾客和供应商关系、改进决策以及提高竞争优势的目的。目前,世界上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建立并运行了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最为典型的一种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并且随着ERP功能不断完善和优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产生需求和应用。

然而,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尤其是 ERP各层次、各岗位人才却极度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发展。基于这种背景,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责无旁贷应承担起探索 ERP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任。其中占高校本科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如何对自己ERP人才培養做出准确的定位,在这个定位上,打造学生的哪些能力,以及怎样能够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些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ERP人才社会需求现状

中国软件协会副秘书长许建刚曾经下了如此结论:“有50%的ERP的失败案例是由于缺少ERP的应用人才造成的!”一方面,ERP人才的严重匮乏正在成为制约中国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稀缺的ERP人才,不断成为各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截止2011年中国ERP人才缺口为50万,另外,随着我国企业竞争的激烈、信息化管理意识的增强,有意识引入ERP系统进行企业管理的企业将逐年增加,有专家预测,在未来5 年内,我国将需要上百万的 ERP 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只有不到 10 万名这样的人才,而且大多数还是经过计算机专业或管理专业培训而改行过来的,属于“半路出家”,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另外,ERP人才需求还呈现出三个层次:ERP的高级人才包括研发人才和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等,他们的要求非常高,一方面对技术有熟练的掌握,另一方面,还必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把技术和管理紧密结合,能够把常规的管理技术与自己的公司特点想结合;ERP实施顾问,也要求是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普通的应用人才,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这三个层次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型,其中普通应用人才需求的人数和占取的比例应该最高,其次是ERP实施顾问,最后是ERP高级人才。

二、独立学院ERP人才培养的定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归根结底目前我国ERP人才需求缺口最大的为普通应用人才,由于其能力素质要求没有那么高端和中端人才的要求那么高,也是较容易培养的。而就独立学院来看,生源素质相较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来讲普遍较低,因此同在培养ERP人才,独立学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特色能力。综合多方面情况来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定位在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

三、校企合作共建 ERP课程班,建立 ERP人才培养新模式

从社会对各层次ERP人才的需求来看,普遍强调复合性与应用性,这决定了独立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ERP应用人才来,就不能仅仅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理论知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了理论知识后,能通过一定渠道的操作与实践对所学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补充学生到职员角色转换中所需的知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失为一个最优的选择。

为了打造人才特色优势,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于 2012 年3月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甲骨文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易飞ERP系统为主要业务内容)等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在合作期内,将在校企合作共建《企业资源计划ERP》课程的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制定实践课程标准,结合信息管理行业的特点,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努力开发以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为基础的特色实践课程。

该课程面向管理类专业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学习甲骨文ERP系统、易飞ERP系统,培养懂得ERP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操作ERP的相关工具,具备进行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以及信息处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岗位要求,ERP普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积极采用ERP系统对学生进行分专业教学实践,逐步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件制作并全面投入使用,使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方式多样化。积极开辟在ERP领域的合作交流途径,争取有更多的学科建设骨干教师能参与到ERP真实项目中去。

通过本课程考核的学生,可以胜任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到使用甲骨文ERP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即使没有机会受聘易飞ERP系统、甲骨文ERP系统售后实施顾问职务,本课程所学知识,同样有利于对SAP、IBM、用友、金碟等ERP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掌握。

四、校企共建ERP课程教学实施办法

(一)课程内容

四川盈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在有多年行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全面参与ERP课程班校企共建。提出信息管理行业用人订单要求,并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做出建议;提供项目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并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测试、回访;免费提供甲骨文ERP软件及后续咨询服务;校企合作共建ERP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二)课程教学队伍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课程教师分别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教师;另一部分为企业高管专业人才兼职担任教学工作,传授真实的ERP项目实践经验。目前ERP两部分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比例是7:3。同时,以合作企业为平台,不断对授课教师进行培训,拓宽教师视野。

(三)课程大纲

企业业务处理的流程是ERP的核心内容。因此,在给学生讲授ERP课程的时候,也是重点讲授流程。以合作企业提供的ERP软件模块及流程来设计课程大纲。ERP系统涵盖进销存管理、进出口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决策系统等管理范畴,共有四十五个模块,不仅功能完整,而且高度集成,将企业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整合,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ERP产品。

(四)课程教学计划

基于校企合作流程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ERP课程学习“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ERP必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由校方老师主讲,计划54学时;第二阶段,ERP选修课程。采取企业方提供的ERP系统,由企业经理主讲,计划27学时,为实践平台课;第三阶段,ERP实习实训。校企共建ERP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双方派人指导,操练真是ERP项目;第四阶段,ERP就业创业。合作企业优先选录毕业生,成立ERP就业创业俱乐部。

五、结束语

校企共建ERP课程班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校和企业领导以及学生三方的认可。首先,学生在企业中学习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强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学習兴趣,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其次,学校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青年教会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和紧密接触,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同时使青年教师树立了实践教学的意识,为理论授课积累了生产经验和知识。再次,为企业、社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和面对ERP人才就业市场的人才培养,结合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能力、素质符合市场所需,提高了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吴琼: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之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2] 胡培业:ERP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09(14)

[3]余正红,尹朝庆: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8)

[4]赵涛、李国强:独立学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6)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4

一、供应链协同理论基本内涵

最早的供应链协同思想于1960年体现在Clark&Scarf的研究中, 20世纪90年代之后, 供应链协同理论在世界上得到了迅速发展, 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笔者认为, 供应链协同是为了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目标,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协同制订战略计划、协同实施战术, 共同约定并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 最终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协调同步, 供产销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无缝对接过程。

(一) 供应链协同层次结构

从管理层次角度看, 可将供应链协同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及操作层等三个层次。 (1) 战略层协同。战略层协同处于供应链协同的最高层, 主要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从战略的高度, 明确并强化供应链协同的思想, 进一步改进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从而增强整条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并最优化解决供应链协同中的各类问题。战略层协同主要包括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文化的融合、战略目标的协同、风险分担与收益共享等内容。 (2) 战术层协同。在供应链协同中, 战术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中心问题, 战术层协同主要是业务流程层面的协同。供应链协同管理要求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打破自身界限, 围绕满足最终客户需求这一核心, 进行业务流程的整合与重组。战术层协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具有供需关系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预测的协同、生产计划的协同、采购的协同、生产制造的协同、物流的协同、库存的协同和销售与服务的协同等活动。 (3) 操作层协同。操作层协同又称技术层协同。尽管从层次来看, 操作层协同处于供应链协同的最底层, 但战略层和战术层协同均依赖于操作层协同, 它是战略层协同和战术层协同的基础和关键。技术层协同的内容主要包括: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信息的采集、存储与传输等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信息活动平台的构建, 信息的智能处理等活动。

(二) 供应链协同范围

从供应链协同的实现范围看, 供应链协同由两个方面组成:核心企业内部协同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间的协同。 (1) 核心企业内部协同。核心企业内部协同是指为了使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各个业务流程能够服从于总体目标, 核心企业内部要实行各种资源、环节的协同。 (2) 企业间协同。企业间的协同是指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在共享需求、产能、库存和销售等信息的基础上, 需要根据供应链的供需情况实时地调整计划、执行交付某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通高校看做一个服务型企业, 那么学生从高中经过高考的筛选进入高校, 后经过高校的教育培训, 最后进入用人单位的过程完全是一个人才的供产销供应链全过程。将供应链协同思想运用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可以使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的针对性更强, 培养出的人才更贴合市场的需求, 最终使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实现四方共赢。

二、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供应链模型构建

(一) 传统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供应链模式包括了众多环节, 具体而言, 是从高中招生开始的, 学生经过高考环节, 进入普通高校, 经过高校4年的教育、培训, 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 后经过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招聘、筛选、录用等环节, 最终进入用人单位的供应链全过程, 见图1所示。

这种传统的ERP人才供应链造成了高校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高校和用人单位各自为政、自我封闭, 无法实现ERP人才的供需均衡。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培养目标混乱。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培养目标均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具备经济、法律、现代企业管理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但此定位过于宽泛, 高校不考虑自身的特色及生源的特点, 全部培养高层次人才, 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规律。 (2) 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需求预测, ERP课程设置混乱。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需求的分析与预测, 当了解到社会需要ERP人才时, 便突击开设ERP类课程。再加上高校不了解用人单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ERP类人才就盲目引进各种ERP软件。比如: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在开设ERP相关课程时, 专业理论性强的管理类课程偏多, 而信息技术类、软件类课程过少。一些高校认为, 开设一门ERP沙盘课程就可以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 即可培养出ERP高级人才;另一些条件相对成熟的公办高校则认为多开设一些ERP相关课程, 尽量选取更多的ERP软件, 诸如ERP沙盘模拟系列、分销与零售沙盘、供应链管理沙盘、VBSE软件等实验实训课程, 就可弥补信息类及软件类课程开设的不足, 就可培养出优秀的ERP人才, 结果导致开设的课程杂乱而不系统。 (3) ERP课程教学内容重财务、轻运营。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开设ERP课程时, 片面追求学生财务技能的提升, 将教学中心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财务技能上, 如:在进行ERP沙盘模拟课程实训时, 学生记账、做账、编制财务报表等活动占用上课时间过多, 而企业如何运营, 如何竞争、如何进行市场预测、如何实施人、财、物、信息流的统一等活动则占用的精力偏少, 这导致ERP沙盘模拟的精髓被忽视了, 企业的运营流程及运营规律的把握被忽视了, 信息的集成与整合被忽视了, 最终学生的其他管理技能没有得到提高。其实, ERP管理软件是本世纪以来众多高校新引进的教学软件, 如何进行人才培养的问题需要高校及用人单位较长时间的摸索与探索。我国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一般是管理类专业毕业, 理论性太强, 而实践能力偏弱;他们懂得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 但不懂复杂的企业运营, 往往是在参加了软件公司有限的几次培训后, 匆匆上岗进行ERP相关课程的讲授工作。一旦遇到软件问题及企业运营问题时, 只能通过软件公司的技术顾问或管理顾问来解决。

(二)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供应链模式重构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人才输入、生产、输出的全供应链过程。笔者以供应链协同为视角, 重构了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模式与传统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进入高校后, 微观上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培养, 宏观上由政府调控。首先, 高校与用人单位 (包括管理软件公司、营利性的企业和非营利性的组织) 建立协同培养平台。高校需要先调研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及动态发展趋势;用人单位可出具关于工商管理专业ERP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动态、详尽描述以下内容:用人单位对ERP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要求及发展趋势;工商管理专业ERP岗位任职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岗位说明。当高校征集了用人单位实际岗位的工作说明书之后, 经过总结、归纳, 再依据高校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 高校与用人单位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及人才培养层次;随后协同进行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进行师资的协同后, 再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当教育、培训环节结束之后, 学生要到合作的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践及毕业设计。其次, 政府需要在宏观层面对协同平台进行ERP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控及管理。政府的主要工作包括:出台相关政策, 如:鼓励高校进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定期出台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供需数据, 对学生家长、学生、高校及用人单位进行引导及协调, 最终使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培养实现供需均衡。最后, 经过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协同培养平台的培养之后, 高校输出的工商管理专业ERP毕业生应能适合社会的需求, 最终可以选择入职协同培养平台的合作单位或自主创业或继续深造或进入人才市场, 等待社会录用机制的检验。

三、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机制

(一) 基于战略层协同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层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 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将高等学校分为研究型、通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类型。基于工商管理专业ERP方向的专业特点及三本院校的特点, 可将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通过课题组前期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及相关信息的处理, 可知, 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的需求包括三个层次, 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 处于需求最底层的是ERP普通型应用型人才, 中间层次是ERP实施顾问或ERP实施工程师, 最高层是ERP研发人员及首席信息官。当前, 社会上对这三类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不同, 对他们的知识、技能要求也不同。总体来说, 社会对ERP普通应用型人才需求最多, 用人单位要求此类人才懂ERP的基本原理;能熟练操作ERP的相关软件;具备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维护及信息化处理的技能, 能胜任计算机信息管理类岗位的要求。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与社会对信息化及企业资源计划的重视, 营利性企业及非营利性的组织对ERP实施顾问也越来越多。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要求此类人才能将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成功地实施、运用到组织的运营流程中, 并对ERP相关的硬件、软件及业务流程进行持续的支持与保障。基于此, 企业或非营利性组织要求ERP实施顾问应掌握多项知识和技能, 能熟练地将ERP软硬件、管理、网络技术、企业或非营利型组织的业务流程、行业知识、沟通技能完整地呈现。处于金字塔最顶层的是社会对ERP研发人才及企业首席信息官的需求。此类人才一般是从ERP实施顾问通过职业生涯发展晋升上来的。社会要求此类人才能完美地将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能将营利性企业、非营利型组织的运营特点及常规的管理技术、ERP软硬件、网络技术进行完美的结合。鉴于三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 将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定位于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具备经济、法律、现代企业管理及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针对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为ERP普通型应用型人才及ERP实施顾问。

(二) 基于战术层协同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在战术层协同主要指ERP人才培养在教学生产环节的协同, 包括协同制定教学计划、协同师资进行人才培养。

(1) 协同制定教学计划。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复合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ERP方向的教学计划应符合人才培养层次定位的特点, 考虑当地产业特点,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笔者设计了“3+1”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如表1所示, 大一阶段是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考虑到工商管理类专业ERP方向的特点, 高校应加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大二及大三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两年, 在这两年, 学生要经历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可建构“3+1”人才培养模式将经管类专业课、信息类课程及ERP相关课程进行区分。经管类专业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知识储备、提升管理技能;信息类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能及具体的操作技能;而ERP相关课程则可提高学生的资源计划技能及资源整合技能, 综合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与技术技能。在ERP相关课程中, 除了学生必须学习的ERP原理与实务及ERP软件营销管理之外,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以下管理软件, 诸如:制造业背景较强的高校版ERP沙盘模拟;突出企业营销的高校版分销与零售沙盘;突出供应链整合的高校版供应链管理沙盘;侧重商业社会环境的高校版VBSE平台。大四是学生将前期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具体企业环境的重要一年, 这个时期, 学生可进入协同平台的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实践, 此段时期的实习、实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进入企业某个特定的部门, 比如人力资源部门或财务部门或生产部门或采购部门, 作为用人单位的一员进行实战学习;二是需要培训企业版的ERP管理软件, 可选择侧重制造业的或侧重供应链整合的或侧重商业社会环境的管理软件进行培训。

(三) 协同师资进行ERP人才培养

鉴于目前高校ERP师资受专业壁垒限制, 教学水平不高且不能学以致用的状况, 协同平台应进行师资的共同培养。ERP师资上岗之前, 应接受软件公司及其他协同单位至少为期六个月培训, 熟悉ERP理论, 熟知各种软件的操作流程及不同性质组织的运营规律;随后需要经过软件公司的技能认证及协同单位的管理技能认证, 成为该软件公司的特聘培训师及协同单位的特聘管理人员之后才能在高校上岗。此时, 合格的ERP教师不仅是高校的讲师, 是软件公司的培训师, 更是与不同性质用人单位有合作关系的管理人员。当然, 到学生进入大四需要实习、实践时, 如何熟练操作不同性质组织的ERP管理软件, 如何支撑各种组织的业务流程, 这不仅是作为“双师”及特聘管理人员的高校教师的职责, 也是各用人单位的责任。

(四)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工商管理专业ERP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的建立涉及到高校经管实验中心的建立及高校ERP协会的建立。随着近几年社会对应用型复合人才需求的增长, 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经管实验中心, 购置了一套或多套ERP管理软件。高校在购置软件时一定要明确相关问题, 考虑自身人才培养层次, 有针对性地购置高校版管理软件, 充分考虑地域行业特点及人才的去向, 有选择地购置管理软件。高校ERP协会是近年来随着ERP沙盘大赛在全国的推出之后, 一些高校新出现的学术性协会。利用该协会, 可以进行高校版和企业版ERP沙盘模拟的实战, 协同不同专业的学生, 利用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 进行不同专业的ERP知识及技能的交流与提高;可以实现师生的协同, 教师可以利用培训时间找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该协会, 还可以实现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 利用ERP协会发现的问题, 解决用人单位现实问题并进行管理软件升级。

参考文献

[1]冯志波:《“三位一体”ERP教学模式探析》,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3年第8期。

[2]侯淑霞、钟敏:《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上) 2011年第6期。

[3]董红杰:《ERP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5

1、关键用户(KEY USER),是项目实施和应用的核心成员,是企业内部精通各种业务流程的员工。在实施阶段,配合顾问一起完成客户化需求分析和业务流程设计,负责协调最终用户和实施顾问之间关系,使业务流程达到最优化以满足业务需要。例如协助准备主数据、编写文档、规划流程、处理最终用户的问题并向实施顾问寻求解决等。在应用阶段,负责业务流程的日常运行维护,具体实施流程优化、功能提升和组织变革,负责持续培训和知识传递,监督关键节点和系统结转等。一般每个业务功能模块至少需要一名关键用户负责。

2、IT技术用户(IT USER),是IT部门的成员,通常计算机基础知识很好。在实施阶段,从关键用户处获得本企业相关领域的业务知识,从厂商实施顾问处获得相关模块的ERP知识和技能。主要负责解决ERP使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是实施顾问的得力助手。在应用阶段,作为企业内部技术顾问,技术架构管理,对企业新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提供BASIS、ABAP等技术支持。

3、最终用户(END USER),是利用各模块功能进行日常工作的操作人员,也就是ERP的最终使用者。例如处理采购销售订单、价格维护、物流、财务等,一般

是业务人员和各层级的经理等。简单说,企业内部ERP使用者只要不是关键用户、IT技术用户的都可以称为最终用户。日常业务中每个

最终用户仅仅是使用部分相关操作,由于实际运作中最终用户会经常发生变动(工作调动、离职、请假等),故同一工作中必须保证有两到三名最终用户。我们知道,ERP的概念可分三个层面描述。首先,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其次,它是一种软件产品,在软件中融入了管理思想和方法;再次,它是一种应用系统,将软件实施为现代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的人、财、物各方面资源进行整合。可以看出,ERP的实施和应用需要的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工作岗位;第二,知识结构全面。既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也掌握相关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第三,具有全局观念。既能立足本岗,也能站在追求企业整体最优的高度理解流程化管理方式,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端正的工作态度和有效的工作方法。ERP 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集成的信息系统。作为ERP企业应用人才的关键用户、IT技术用户、最终用户,需要对整个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才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组织管理好各级、各类会计信息,保证数据信息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做好日常信息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和维护,并形成各类报表,为决策者提供依据。特别是关键用户,不仅是企业信息录入的指导和监督者,更是业务流程重组的指导者和辅助决策者,处于十分重要的管理地位。所以,加强对这些ERP应用人才的管理,对深化系统应用、加强科学决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正确认识培养ERP应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国内上线ERP的企业来看,制约大部分企业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ERP应用人才管理上的问题。企业普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1、现有人才资源不足。ERP人才多数集中在软件厂商和服务提供商,而企业层面的运用人才紧缺,形成产业链发展失调。有ERP业界专家表示,目前全国范围内有数千万家企业,假设未来五年内需要实施ERP的企业有800万家,至少需要ERP实施顾问25万人。而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几千人。使用ERP的企业在采购、生

产、仓储、业务、物流、财务等岗位上亦有大量的ERP人才需求,ERP行业的人才呈现“沙漠化”。

2、复合型人才缺乏。ERP系统的实施需要既懂得计算机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企业ERP应用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

少专门人才。而ERP系统顺利实施后在与企业的融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技术上、管理上的问题和障碍。通常专业技术人员不清楚具体业务管理,而业务管理者又无法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所以复合型人才凸显重要、紧缺。

3、人员变动频繁,流失严重。企业在实施ERP时,通常将各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的精英人才抽调出来。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大量的有关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优化、软件设置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当ERP实施完毕后,这些人员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企业ERP项目专家了。他们不仅熟悉ERP软件,而且对公司的业务流程了如指掌。这些人员或者回到当初的工作岗位而无法继续运用掌握的技能,或者被别的企业(如咨询公司或其他软件企业等)高薪聘请,结果造成人才的严重流失。而这些流失的人员正是企业确保ERP系统始终支持企业业务需求变化的关键。

4、企业内部管理弱化。ERP引入企业后必然导致企业的组织和管理的变革,这对企业员工提出了更高的技能上、思想上的要求。企业需要改变过去的许多传统习惯和操作流程,这对一些素质较低、适应力较差的员工提出了考验。当员工能力和意愿和企业需求不能相互衔接时,员工对ERP就会产生抵触情绪,ERP系统的优越性就不能在企业中得以充分体现,内部管理可能呈现弱化趋势,严重的甚至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另外,ERP投入使用的最初阶段,旧的管理模式已破,新的模式又未完全建立起来,而原有企业的制度具有一定的刚性,这就使得ERP在运营中可能与企业组织制度甚至与企业文化产生冲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管理混乱现象。

5、企业文化氛围不够浓厚。ERP系统要求操作使用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这种“知识壁垒”使部分员工产生畏难情绪和惰性心理。他们安于现状,对ERP运营的热情度不高,发现问题时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法,反而互相推卸责任,造成企业内部不断进取的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随着ERP的深入运营,势必造成企业内部大量人力资源的调整、解放、闲置,部分员工可能因为担心自己会被分流、调整或辞退,导致对ERP运营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做出阻碍ERP正常有效运营的行为。究其原因,目前ERP企业在应用人才培养工作

方面的主要不足表现在:

1、人才培养工作不重视。有的企业总认为ERP人才培养工作投资大,见效慢,不像别的工作可以“立竿见影”,重要性上不如其他工作,也没有业绩指标的相关考核。有的由于对人才培养工作的状况和发挥的作用不太满意,结果不是去积极进行培养工作,而是在机构

重组中降低甚至取消了ERP专业人才队伍的编制,进一步削弱和淡化了ERP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管理体制不顺畅。存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ERP人才培养的主体是专业部门还是人力资源部门?部分企业没有明确界定,职责不清,谁都管,谁都不管,结果流于形式。另外,培养ERP人才的制度不够完善。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对ERP人才等各类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模式,培养制度不完备,缺乏对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的重点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弊端,培养出来的人才广泛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差,精通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和开拓型人才严重短缺。

3、培养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流动、考核、激励和评估机制,ERP人才“进少出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ERP的应用对人才要求较高,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报酬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往往是从内部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员工只不过是改变了某种角色,承担了和以往不同的工作任务,而薪酬待遇仍然是老样子。加上企业薪酬结构的设置不能与市场相互衔接,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同行业以更高的报酬虚位以待的时候,跳槽也就在所难免。

4、培养管理工作不系统。一是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计划性和前瞻性较差,培养工作存在随意性、临时性、应付性,缺乏主动性、系统性、连续性,缺乏宏观谋划,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二是培养方式、内容和培养对象与实际需要结合不紧密,缺乏针对性,与人才的使用脱节;三是培养形式单一,缺少灵活性、创新性,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脱节。四是在关键用户、讲师团队和最终用户的培养上缺乏规划,人员配置比例不协调,培养重点不突出。5.培训工作质量不高。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尽管投入了很多人力物力,开展了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工作,但是效果却不理想,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浪费。一是培训工作计划性不强。想到什么就培训什么,看到别人培训什么自己也培训什么。二是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缺乏对各层用户培训需求的深入调查

了解,培训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三是培训考核未跟上。许多培训班学员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培训结束没有严格的考试考核,考试考核的结果与个人的利益也没有太大关系,造成学员缺乏动力和压力,培训成效不明显。建立和完善ERP应用人才培养机制的若干建议 ERP应用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综合培养过程,要从源

头抓起。ERP企业在面临内部人才培养难度大、流失严重,外部人才供应短缺、复合型人才少等的困境下,要坚持立足自我培养,适当外部引进,加大投入,积极创新,完善培养体制机制,构建和谐文化氛围,充分激发ERP应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保持ERP应用人才培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加大投入,构建企业ERP应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企业根据ERP人才培养特点、目标和质量标准,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内容的规划和建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ERP应用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复合性、创造性人才。高素质指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高层次指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复合性是指专业面宽,掌握多门相关专业特别是计算机的理论与技术。创造性指具有比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用更系统的全局观念、更长远的战略思维来思考和推进ERP应用人才培养工作,要结合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储备的规划。要加大物力财力投入,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确保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2、优化配置,完善人才资源管理相关配套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效地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员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企业要完善与人才资源开发的配套机制,一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才用才机制。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盘活各层队伍,提高人才使用效益。二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长效、稳定的育才机制。坚持紧缺人才优先培养、年轻人才加紧培养、优秀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研究并出台保障学习时间、学习经费和学习待遇的有关政策,以激发人才培养的动力。三要逐步建立有利于人才有序流动的活才机制。解决人才流动中面临的户籍、身份、人事档

案管理、社会保障关系等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坚持以市场化人才配置、社会化人事代理、网络化信息服务为主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四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富有激励的分配制度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有效传递动力与压力。建立以业绩为依据并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所构成的应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发人才创新潜能。五要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因ERP的

实施而被调整或分流员工的后顾之忧,使整个组织真正以积极和热情的态度来应对ERP的运营。

3、加强培训,全面提高ERP应用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ERP系统具有内容庞大、涉及面广、操作人员多、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这客观上要求企业要加强日常培训工作,做好知识积累和传递,将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ERP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全过程。一要在充分了解组织、工作和个人的需求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培训,并开展培训成效评估,确保培训达到预期效果。二要创新培训的方式和手段,采取顾问授课、关键用户授课、自学、相互讨论、外派培训、定期轮岗等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实践效果。三要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对不同人员的不同需求安排要有所侧重。如对企业的关键用户和IT用户要重点开展软件功能和技术方面的系统、全面培训;对一般管理人员要重点开展流程基本原理和观念改变培训;对一般最终用户要重点开展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的培训;对公司领导和中层干部要进行观念变革、应用ERP后管理模式变化和管理效果评估方面的培训。四要加强应用能力培训。通过完善培训计划,重点培训ERP各类应用人员的知识应用能力、预测分析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加强应用人员对ERP数据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提高信息数据管理和分析水平,真正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4、持续改进,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ERP系统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知识包”,任何人都无法全面深入掌握其中的所有模块知识。这要求企业既要发挥团队精神,齐心协力,共同提高,也要加强知识传递,持续改进,促进人才主动发展和素质全面提升。在知识经济时代,建立学习型组织是ERP企业的客观需求和发展趋势。在学习型企业中,员工要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抛弃旧的思维方式和常规程序,接受ERP的新型管理理念。员工之间要坦诚沟通、互相学习,抛弃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对ERP的运营

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为实现ERP的整体效益而共同努力。企业要建立ERP知识库,把ERP的相关知识,ERP的引入、实施及运营各阶段的流程、手册指引、注意事项、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ERP规范和管理体系,以及各阶段员工培训的内容等输入这个交流平台中,以方便查询,实现共享,节约培训时间和成本。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ERP应用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

微软打造ERP营销新模式 篇6

作为微软提供商务解决方案的部门,微软MBS一直是埋头做事、小声说话、闷声发财。自3年前提前扭亏为盈后,微软MBS增长非常迅猛。2007年,微软在印度已超越甲骨文,成为第二大ERP厂商; 在中国区的销售增长更是达到了416%,远远领先于整体市场增速。

产品路径与众不同

“微软ERP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应用平台和应用软件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孙志伟坦言,“这与很多ERP厂商不同,它们往往只包括应用部分,甚至只是根据国家规定的财务规范、标准做出产品。”

在孙志伟看来,ERP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最早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 第二个阶段是完全根据国际上的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拷贝; 第三个阶段则是基于成功企业应用经验进行拷贝,再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开发,将两者融合在同一平台系统上。“微软认为这是ERP发展的趋势所在。” 孙志伟说。

事实上,记者也观察到,SAP、甲骨文、用友等ERP厂商也是遵循这一规律,越来越趋向于将平台和应用结合在一起。不过,微软ERP与SAP、甲骨文、用友等的产品路径有所不同: 后者先开始做产品,然后再往平台上迁移; 而微软管理软件的整个设计是平台和产品同时做。

据记者了解,微软在推出Microsoft Dynamics1.0时,同时推出了第一个版本的CRM; 2004年微软正式公布了ERP产品线路图; 到2008年第二季度,Microsoft Dynamics1.0已经演变到了Microsoft Dynamics5.0,并包括GreatPlains、Navision、Axapta、Solomon在内的4套ERP组件。而截止到2007年底,仅Microsoft Dynamics Axapta产品就能支持40种语言,在36个国家推广应用。

营销手段独辟蹊径

在ERP领域,低端的标准ERP产品往往采用分销模式,譬如用友U6; 中端产品采用分销、直销并存模式,譬如用友U8、金蝶K3; 高端产品采用直销模式,譬如SAP的产品、用友NC等。但微软ERP的营销模式有别于渠道分销制,也有别于单纯的直销模式。

微软的业务模式是一种间接的、通过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通俗地讲,微软向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通用的Microsoft Dynamics平台,以及基于Microsoft Dynamics平台的产品模块,再由合作伙伴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增值性的开发,最后提供给行业企业。

“也就是说,涉及到平台的开发,全部由伙伴去做。” 孙志伟解释。据记者了解,微软MBS的合作伙伴数量并不庞大,但整体素质很高。它们大都是各个行业数一数二的ISV。譬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上海宝信软件、电信行业的亿阳信通等等。

“微软不太愿意集中在某一行业发展太多的合作伙伴。”孙志伟表示,“在一个行业有一家没有做好,就等于整个行业失败了,因为整个行业圈子内会传染。”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7

目前ERP市场发展比较迅速,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ERP对企业的重要性。ERP概念的外延也变得更加广泛, 几乎成了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1]。因此对于ERP人才的培养, 成了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个方向。本文从ERP培养目标方向出发, 探讨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设计。

1 ERP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1 ERP人才需求现状

ERP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国内外的大型企业, 特别是制造业企业, 纷纷应用ERP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如国内的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于是对ERP人才的需求在逐年递增。调查显示, 目前87%的企业拥有ERP系统, 这些企业ERP系统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据专家估计, 未来5年, 管理信息化领域至少需要5万~6万名管理软件应用人才。

目前市场对ERP人才的需求主要有3类:

(1) ERP实施顾问。要求精通ERP理论与ERP软件的使用方法, 熟练运用项目实施方法论, 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ERP系统顺利实施。

(2) ERP系统应用与维护人才。要求能够应用ERP软件进行经营管理, 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能够根据企业业务流程, 进行ERP系统维护。

(3) ERP系统开发人才。主要是开发ERP系统, 根据需求分析、开发适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包括ERP平台开发和二次开发。目前ERP软件开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1.2 ERP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市场ERP人才的需求分析, 笔者结合本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计划, 提出基于培养目标的ERP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将围绕以下两个培养目标进行。

1.2.1 ERP应用管理培养目标

笔者所在学校信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信息管理方向, 二是信息系统方向。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 包括数据挖掘、信息服务。其中包含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 如ERP软件。ERP不仅仅是一个软件, 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管理思想, 它没有停留在对以前的手工流程的模拟上, 而是在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2]。

ERP系统应用, 将重点培养信息管理方向的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理论与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实施ERP系统、正确应用ERP系统和自主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1.2.2 ERP软件开发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的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研发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培养目标, 在ERP课程教学方面, 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 重点培养学生进行ERP需求分析、业务流程设计, 并能够开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 或在已有ERP软件平台的基础上二次开发ERP应用系统, 特别是基于中小型企业的ERP的设计与开发[3]。

2 ER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ERP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并结合本校的信管专业状况, 认为在ERP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对于ERP很多学生甚至包括一些教师不理解, 有的认为ERP就是一个软件, 有的认为ERP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实这都是片面的理解, ERP是一种企业管理思想, 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作为一种管理工具, 它同时又是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4]。正由于对ERP的理解有误, 造成教学定位不明确, 走两个极端, 将ERP仅作为一种软件或将ERP视为一种管理方式来进行教学。

2.2 教学体系缺乏科学性

盲目开设ERP课程, 是目前许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个通病。ERP课程的开设, 需要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计划和资源整合规划[5]。有不少学校没有充分考虑这门课的前后续课程, 就开设此课程, 使其成为一门孤立的课程。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践环境也缺乏, 仅限于计算机设备, 没有实际的企业运作模拟环境, 更没有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同时教师也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知识比较片面, 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 无法提升学生进行企业资源规划的能力, 教学效果差。

2.3 理论知识分离而不连贯

在ERP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 教师在理论讲解过程中, 没有将ERP中的所有理论知识当作一个整体来讲述, 如讲解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与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模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很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只看到“采购”这个点, 而没有抓住“供应链”所联系起来的所有企业业务流程这个面。只是片面地讲解采购的相关概念、怎样进行采购, 而没有说明为什么要采购、采购还应与哪些业务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4 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脱离

课堂教学只能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 无法理解ERP的实质, 实践是掌握ERP真谛的最好方法, 教学中缺乏实践使得ERP教学成了纸上谈兵。在教授ERP实验时, 实验课通常按其模块功能进行割裂式学习, 这不仅破坏ERP的整体性, 也与ERP系统的集成化思想背道而驰[6]。ERP教学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比如多媒体教学、立体化沙盘、实物教具、各种教学用软件等。在考核方面, 加强对以实物沙盘为核心的感性经营体验和以电子沙盘为主体的理性经营体验阶段的考核[7]。在实践应用方面, 应与企业进行合作, 而不是闭门造车, 只有将课堂讲授、实验应用、企业实践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ERP的教学效果。

2.5 教学资源的缺乏

不少管理类专业在制订培养计划时, 认为ERP课程只要有软件和电脑就可以开设此课程。实际上这样的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ERP的教学要求。ERP是一种管理思想, 也是一种应用管理系统。新型的管理思想是需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并借助ERP系统来实施, 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了达到ERP的教学效果, 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优质的师资力量、完整的实验模拟环境和完善的企业实践环节。教师要求熟悉企业管理和具有娴熟的信息技术, 实践要求能够模拟企业的运作, 要有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做到这些, ERP课程教学才有效果, 才能达到开设此门课的目的。

3 ERP课程教学模式与实践体系设计

对于ERP课程而言, 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 是学习一门课程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与实践, 提出以下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方法。

3.1 点—线—面概念扩展式的教学模式

ERP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强, 且概念比较多。针对学生比较容易忘记概念这种情况, 笔者经过反复琢磨, 决定采用一种点—线—面式的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

3.1.1 从一个概念出发, 将后续概念串连

比如从“物料”这个概念开始引申, 那么就有“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一系列核心的后续概念, 这样就对掌握ERP的原理与方法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

3.1.2 由概念主线扩展到面

在上面分析的主线下, “物料”—“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生产作业控制”, 由每一个节点可以引申相应的概念, 如“物料”, 可以引申出“时间”、“时段”、“提前期”、“物料属性”、“物料编码”等很多概念。“生产规划”可以引申出“ERP计划层次”、“面向库存生产MTS”、“面向订单生产MTO”、“资源清单”和“粗能力需求计划”等一些重要概念。由“主生产计划”可引申出“产品结构图”、“物料清单”、“物料清单种类”、“时区”、“时界”、“预测量”、“销售量”、“订单量”、“毛需求”、“计划接收量”、“预计可用库存量”、“净需求量”、“计划产出量”、“计划投入量”和“可供销售量”等大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扩展方式, 让学生一步一步掌握ERP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3.2 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应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方式:

(1) 让学生参与。教师在讲解理论时, 可以尝试让学生先理解, 甚至是讲解, 再让同学来指正, 教师辅助。这种方式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

(2) 分组式的案例讨论。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讨论。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有时还能获取到一些学生的想法, 甚至是对信管专业的一些建议等, 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很有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 然后进行实验或者实践, 甚至是只有ERP软件实验。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但是与实际可能会有差异, 特别是现在ERP软件种类繁多, 有的时候, 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软件中有不同的叫法, 这样学生会怀疑理论的正确性。

针对我院ERP的实验实践环境, 在教学设备资源较薄弱的条件下, 通过下列方式进行实验 (实践) :

(1) 课前与课后调研相结合。课前让学生通过实际调查, 获取相关信息。这些调研资料对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另外一种调研方式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从效果上来看, 没有实际企业的调查效果好。网上信息鱼龙混杂, 需要进行甄别, 如果能够获取ERP方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对教学还是有帮助的。

将获取的信息用于课堂教学, 对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是一种师生互动较好的教学方式。

(2) 实验课的验证。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模式, 就是验证课堂上所学理论的正确性。从笔者近几年的实验教学实践来看, 这种方式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的内容能够在实验室中找到答案。

(3) 实践课的锻炼。ERP除了课堂讲授与实验之外, 还有专门的实践课程, 比如企业实习。实习课是真正应用ERP的开始, 通过实习课, 学生能够将ERP的集成化思想理解透彻, 能够更好地掌握ERP原理与方法, 为以后从事ERP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 ERP实践体系设计

依据信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 ERP的教学在实践方面是核心部分, 以下从4个方面探讨ERP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3.3.1 统一的实验方式

两个培养方向统一的实验方式, 主要是让学生掌握ERP的基本理论, 会应用ERP基本模块的功能。为后续深入学习ERP打下扎实基础。

3.3.2 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

基于培养方向的基础实训课主要强调ERP模块的应用。在基础实训课的设计上, 分方向进行。信息管理方向, 强调ERP模块的应用;信息系统方向, 强调ERP模块的需求分析、设计与初步开发。

3.3.3 基于培养方向的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是整个ERP相关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 要求体现ERP集成化思想。信息管理方向重点在于ERP软件的应用与实施部署以及ERP沙盘模拟。信息系统方向强调在集成化思想下的整体ERP分析、设计与开发。

3.3.4 鼓励性创新实践

此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可选内容, 主要是面向对ERP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主要内容须体现创新。教师或学生选择一个ERP课题, 课题的内容主要是ERP所体现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流程的优化、ERP的前沿问题。

通过上述实践环节, 让学生全面掌握ERP理论与方法、理解ERP的管理思想、能够研发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简单的ERP软件。不同专业的ERP教学体系的内容, 各自的培养目标侧重不同[8]。本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只针对信管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 具体内容见表1。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目前ERP人才市场需求情况, 结合ERP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培养目标导向的ERP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方法, 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ERP课程是信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其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体系设计等方面仍需改进, 要求教师不断地摸索, 找到适合信管专业学生学习ERP的合理途径, 使该门课真正成为信管专业一门实用的课程,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引发了对ERP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为此, 本文从企业对ERP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入手, 分析了目前ERP市场人才需求现状, 结合信管专业的培养方向, 确定了ERP的两种教学导向。通过分析ERP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ERP的两种教学模式。根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研发两个研究方向, 构建了ERP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培养目标,ERP,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刚.高等院校ERP人才培养刍议[J].教育与职业, 2006 (14) :123-124.

[2]王舰, 王秀云, 孙凤娥.业务流程导向的ERP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5) :111.

[3]张玉祥, 杨柳, 沙寒, 等.中小企业ERP软件系统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26 (6) :76-77.

[4]齐二石, 霍艳芳.CIMS环境下的ERP管理模式——概念、理论及实施研究[J].工业工程, 2000 (3) :11-13.

[5]张庆丰.对高职财经类专业ERP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8 (12) :87.

[6]李立志.基于ERP平台和校园网构建经管类院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J].商业会计, 2010 (3) :70.

[7]徐爱, 高树风, 赵鹤芹.经管类专业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 (2) :187-188.

ERP人才培养模式 篇8

一、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实验教学落后,教学目标及应用层次低,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前会计手工实验教学是先模拟一家公司的财务部门,根据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会计机构,在这个机构中设置出纳岗、往来岗、收入岗、成本费用岗、总账报表岗等会计岗位;然后根据实验教材中提供的原始凭证和会计业务,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的整个会计工作程序。这样做虽然使会计理论教学得到深入的拓展和深化,实验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但是也存在很多明显的缺陷。因为在这样固定的试验流程中没有企业动态的数据,这就无法提升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中职院校的会计实验教学还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并没有充分的利用现有技术——计算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就业后工作环境的变化;也无法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培养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报账型的会计人才,更应该是能够进行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能够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预测与决策、分析与控制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显然,目前的会计实验教学不能达到这个要求。

(二)会计实验教学活动过于偏重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唯一性,仿真性较弱

中职院校开设会计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就业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即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动手能力。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更注重单一目标的人才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需要的满足。实验模式主要是以单个业务核算模块为主,侧重于对会计处理步骤和各种原始单据的直观认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采购业务、供应业务、筹资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等业务环节涉及不多,没有从业整体经营活动角度进行业务统筹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以事后会计核算为主,注重核算结果正确性,基本不考虑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实验资料是事先填制好的一个企业的部分业务资料(原始凭证),学生只需对现成资料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即可,实验结果具有唯一性。在这种实验模式下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实验时间短,突出验证性,忽略真实性,缺乏创新性,忽略了对学习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弱化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

会计本身就是在一个互相融合的环境中完成的,每一项会计业务的处理都伴随着很多的经济关系,然而目前中职院校的实验课程并没有体现这一特征,缺乏部门间的联系,缺乏企业与银行、与税务部门的联系。

(三)会计实验教学的老师缺少实践能力,参加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是会计实验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是否能上好会计实验课的主导因素,直接决定学生对会计实验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会计实验教学要求指导教师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系统操作技能。然而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会计实验老师都没有足够的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有的会计学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从未系统地从事过会计实际业务,对整个企业会计业务流程不熟悉,他们缺乏操作真实会计业务活动的经历。这样的实用性不高,实验指导老师很难做到举一反三、灵活、生动的教学案例,在指导学生中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导致中职会计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前会计手工实验教学的缺点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对其有针对的改革和创新。从当前的教学缺点看其主要体现学生参与度不高、静态活动等方面,而参与度高、动态活动正是ERP沙盘实验的优点,因此有必要将ERP沙盘实验合理地应用于会计实验教学中将有效当前会计手工实验教学的缺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ERP沙盘模拟实验的教学优势以及开发该项目的意义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它体现了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优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讲,其缺乏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知识,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的理论讲解。而ERP沙盘实训教学是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工具的综合运用,它与相应专业主干课及相关课程密切相关,如《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作业管理》等,都分别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了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基础。

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课程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大学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单科学习而忽视学科间的联系。如经济学、财务学、市场营销等学科,学生可能每一科都学习得很好,但缺乏将知识系统整合的能力。ERP沙盘模拟实验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体验式课程,该课程涉及到经济管理的多个专业,包括企业管理的几乎所有内容。如发展战略制定、市场分析和预测、产品组合与市场定位策略的制定、设备更新与生产线改良、生产进度的调整以及调度安排、估算交货期和数量、投资计划的制订、回收期的评估、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投资收益的结算、决策效益的评估、财务分析和内部诊断、管理决策协助等。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由学生分别担任企业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如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主管(CFO)、首席技术总监(CIO)、首席运营官(COO)、以及市场总监(CMO)等,学生亲身体验模拟企业整个运营过程。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将以上专业知识恰当地融合起来,顺利地运用到企业运营中。因此,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促进了课程的整合,完善了课程体系。

(二)丰富教学形式,浓厚学习兴趣

经管类课程教学一般采取的是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而案例的数量偏少,理论多于实践,学生被动参与。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的教学形式。学生做出的决策、运营的结果直接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经营业绩上,通过物理和电子展示出来,经营成果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模拟企业中,每个团队拥有上亿元的资金,总经理、财务主管、营销主管等角色齐全,假戏真演,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巩固知识、积累经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以一种独特的体验式的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它优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果。该课程凭借其极强的互动性、实战性、综合性、体验性、竞争性、趣味性等特点,已被全国各类院校的相关专业认可和接受。

ERP沙盘模拟实验的魅力在于,让即将学习的学生期待、让正在学习的学生痴迷、让学习过的学生回味。

(三)改革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不把抽象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就要求我们有选择性地放弃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尤其要创新能够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训课程。ERP沙盘模拟实验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模拟仿真,在教学内容上引入自主创新,它是企业运营环境的真实再现,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ERP沙盘模拟环境中摸爬滚打,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助于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的准确定位。

从目前来看,让学生下企业实习,不仅是实习经费不足,而且实习时间集中,场地分散,不利于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对企业而言,市场竞争激烈,每个员工的任务十分饱满,工作压力很大,无暇顾及学生实习。另外,多数企业已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考虑到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即使接纳了学生来企业实习,也不愿意让他们接触系统。因此,实习学生直接参与工作的机会很少,使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途径,它模拟企业运作的全流程,能实现营销、生产、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实训需求,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全盘掌握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实际操作,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四)培养综合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高校开设的课程具有先行后续性,这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这些课程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往往相对独立。在实际应用中,任何一个职位都是在本专业的基础上由多种知识综合而成,ERP沙盘模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综合运用能力的机会。在ERP沙盘实训中,涉及和涵盖的知识范围非常广阔,需要各小组成员全身心投入,灵活利用学过所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和物流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主动学习实验中用到而书本上未涉及的新知识,并运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ERP沙盘模拟实验,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还有一些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能独挡一面。

总之,ERP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它实现了对企业整体运营的仿真模拟,大大提高了学生跨专业学习研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ERP沙盘模拟实验的现状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ERP沙盘模拟实验的应用现状

21 世纪初,用友公司率先将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引入中国高校,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程了。ERP沙盘模拟实验始终被学生所喜爱,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了该课程,由企业举办的“用友杯”、“金蝶杯”ERP沙盘大赛,吸引了众多院校参加;校园内,大多数院校组织了ERP沙盘模拟对抗赛,有的院校成立了相关的协会。贵州财经学院成立了ERP沙盘教研室,将ERP课程开设为全院公选课;黑龙江科技学院承办了黑龙江赛区的ERP沙盘决赛;北京工商大学将ERP沙盘模拟教学设为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实验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参加,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管理类课程的兴趣,并且推动了校园文化。截至2012 年2 月,全国已有近2 000 多所院校购买了用友公司的ERP沙盘,大多数学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赛。截至2012 年8 月份,以“经营企业沙盘,开启创业人生”为主题的用友公司已成功举办八届“用友杯”全国ERP沙盘模拟对抗大赛,备受学界、企业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

(二)ERP沙盘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ERP沙盘模拟实验作为朝阳课程,发展迅速,效果明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开发。问题主要表现在:

1.ERP沙盘模拟实验设计中的问题。ERP沙盘模拟实验对抗在教学中起到很大作用,为了实现对抗赛的可控性,沙盘模拟规则在设上采用了简化的原则,但一些规则过于简单化,脱离了实际情况。例如,在ERP沙盘比赛中,市场上生产的产品是无差异的,没有质量、服务、品牌、技术上的差别,因此企业更注重规模效应;关于资金贴现,原规则是任何时候均可进行,无论期限多长,年息均为1∶6,这样体现不出货币的时间价值。

生产线上的产品100%合格;企业间的竞争几乎没有体现人力资源的招聘、选拔、流动、人才竞争等问题。

2.ERP沙盘模拟实验组织问题。许多院校的教学活动集中安排在两三天内进行,教师既要负责讲授,又要组织课堂秩序,还要答疑解惑,学生可谓是“三天沙盘课,六年企业路”,过于集中的沙盘课,使学生马不停蹄地进行规划、经营、报表、分析,有的疲于应付,个别学生被动地走程序,老师也比较劳累,影响其效果。与此同时,ERP沙盘模拟要求在二三天内完成六年的经营,实训必须连续不断进行,这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发生冲突,需要在教学计划中体现,我校也存在这种情况。

3.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ERP沙盘模拟实验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生产规划、物流、会计、市场营销等知识,对教师的全面素质要求非常高,一般教师很难胜任。这就要求在师资环节严格把关,必要时,让他们参加ERP沙盘模拟课程的培训。我校第一批和第二批上课的老师参加过全国和全省培训,收获很大;后来上课的老师只在校内跟班听课,没有外出培训学习。任课老师教学任务较重,到企业中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效果。

4.缺乏系统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教材。目前许多院校已将ERP沙盘模拟实验课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发给学生的资料是简单的实验指导书,包括规则、流程、图表,学生很难驾驭。个别院校编写有教材,但缺乏系统性,指导性也不是很强。我校一直沿用的是用友公司的实验指导书,除了实验规则,多为实验用图表,也存在上述问题。因此,需要编制一本ERP沙盘模拟实训教材,满足师生的需要。

总之,ERP沙盘模拟实验教学效果明显,只有进行深入研究,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ERP沙盘模拟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更好地完成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会计手工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学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其会计实务操作水平,但是也存在诸多缺陷。ERP沙盘实验教学的引入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缺陷,还可以提高会计实验的教学水平。因此,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会计实验教学的完美组合。

ERP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篇9

1.1 当前高校ERP教学面临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期, 我国高校MBA教学中开始采用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家引进的模拟教学软件。1995年北京大学开始研发中文界面的企业竞争模拟软件, 几经改善, 取得不错的效果。21世纪初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实验引入ERP教学中, 并将其命名为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 尝试向高校推广。金蝶公司随后也开发了自己的沙盘课程。从此, 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被正式引入高校的教学中。目前, 国内开设ERP课程的院校超过百所, 但大多是沙盘模拟, 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导致了学生不能对企业有总体的认识。

1.2 当前高校ERP教学面临的问题

1.2.1 对ERP的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学科型教学模式, 重点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 缺少对高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 我国高校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普遍较差, 难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事实上, 企业需要大学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 因此, 要使ERP真正被高校生有效掌握和应用, 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1.2.2 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数量

第一, ERP教学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而目前, 讲授ERP课程的教师多由管理或财会类专业的教师兼任, 他们往往参加有限的几次培训后就开始上岗, 对ERP并没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遇到技术、软件问题时, 大多要靠公司的技术顾问来解决。然而, 现有的顾问人数, 相对于全国高校的需求, 很难做到一一解决。

第二, ERP课程涉及到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 对主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具体说来, 主讲教师不仅要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软件产品, 还要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这就意味着, ERP教学人员不能仅仅在高校中“念”出来, 而是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练”出来。而这种“练”, 恰恰离不开教师的长时间课堂教学经验积累以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准确把握, 同时还需要教师能够直接参与项目, 而这些, 许多高校的主讲教师都做不到。

1.2.3 缺乏与软件相配套的说明资料

ERP教学中经济指标的选择、应用和设计质量的好坏, 会影响到ERP教学的效果。而出于盈利的需要, 目前软件商主要销售的是商品软件而非教学软件, 对于软件中的说明文档, 也仅仅提供了一些并非针对以教学内容为目的的说明书。因此, 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经管类学生的经济指标,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经济业务以及分工精细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必要, 但这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又是极复杂和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2 ERP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1 建立ERP体系, 开发了ERP系列课程,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ERP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分散于各专业中, 各专业实践教学自成体系, 融合性差, 缺乏协同性和综合性, 学生不能对企业有总体认识。为了避免这一点, 我校于2007年建立了ERP实验中心, 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室、ERP软件演练室。我校购置了用友公司和金蝶公司ERP实物沙盘系统各一套、电子沙盘各一套, 并安装了金蝶K/3 V12系列ERP软件, 从而建立了一个服务于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一体化综合教学平台。

我校在工商管理、会计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中开展ERP沙盘系列课程, 包括ERP概论、ERP沙盘模拟、ERP软件实训等。我们在商学系、管理系进行跨专业的综合实训, 并在全校作为选修课开设ERP沙盘模拟课程。同时, 在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 ERP沙盘课程均已列入实践教学环节, 而主讲教师已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等。

在ERP概论部分, 我们介绍了ERP的发展历史、ERP的管理思想、ERP在逻辑运算中的应用, 是学生们对ERP做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ERP沙盘模拟课程中, 我们通过创设虚拟企业, 使用沙盘教具, 使学生身临职场情境, 担任岗位角色来亲身体验一个企业完整的经营过程。在模拟实战中, 学生能亲自体验企业战略决策的酸甜苦辣, 感受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 体验经营风险与责任。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 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变成可触摸、可体验的真实情境, 他们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和专业知识。通过ERP模拟课程, 我们帮助学生实现了多门专业知识的整合与综合职业技能的掌握, 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ERP软件实训部分, 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哪些数据?需要传递哪些数据?在传递数据时存在什么问题?做计划麻烦吗?花时间多吗?容易出错吗?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想法等等来说明为什么要引入ERP软件。我校引进了金蝶K/3 V12系列软件, 该软件包括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MRP子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人力资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ERP软件实训, 我校指导学生将理论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做好了准备。

2.2 开展职业认证, 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我校与金蝶公司合作, 进行了ERP信息化认证培训。该认证是金蝶公司与信息产业部合作推出的, 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金蝶软件应用技能认证体系。我们结合企业不同工作岗位实际业务处理方法, 以企业经营管理需求为主线, 提出业务处理在软件中的应用方法, 使同学们强化实际动手应用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基础应用人才。在ERP教学体系中, 我校将职业能力资格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 构建了学校与企业二元形成性和结果性考核方式, 形成了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教学模块相衔接的教学体系, 缩短了与企业需求的距离, 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凸显了就业竞争优势。

2.3 校企合作, 共建ERP实习培训基地

我校与金碟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ERP软件实习培训基地, 开展有关实践教学、企业培训、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

在合作中, 我校聘请金蝶公司企业人员作为ERP指导教师, 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与实训指导;校内教师则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参与企业的ERP信息化项目开发与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人员的合作, 双方相互切磋, 取长补短, 一方面, 我院教师丰富了实践经验, 积累了教学资料。同时, 我校安排学生到金蝶公司及与之有业务关联的企业实习, 参加实习的学生进入企业ERP实施和运行管理系统, 通过在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实习, 了解真实市场环境中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培养学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一系列决策环节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4 举办 (或参加) 各项技能竞赛, 带动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 我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技能竞赛, 以此带动学生ERP操作能力的提高。我校每年都举行ERP沙盘模拟竞赛, 在模拟大赛中, 学生可以不分系别及专业自由组建团队参与模拟对抗竞赛。在竞赛活动中, 提高了学生学习ERP的热情, 推动了ERP操作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技能大赛, 我们选拔出优秀人才, 经进一步强化训练后, 参加市、省及全国大学生沙盘竞赛比赛。

2009年8月, 由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与金蝶软件 (中国) 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2009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深圳金蝶软件园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赛区选送的61支晋级参赛队决出了“创业之星”前十强。最终, 我校的06级工商管理专业代表队凭借扎实的基础和优异的表现, 获得了全国创业之星总决赛第5名, 荣获团队一等奖、团队风尚奖。

摘要:ERP课程近年来在高校中发展较快, 但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尚需进一步探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 指出了ERP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适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ERP,ERP课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立伟.ERP沙盘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5) .

ERP商业模式比较与趋势分析 篇10

关键词:ERP,商业模式,SaaS,构件化ERP

尽管至今尚无权威机构发布有关国内ERP项目实施绩效方面的统计数字, 但从社会评论和我们的实际调查来看, 情况确实不够理想:一是低应用率;二是高失败率。造成ERP低应用率和高失败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传统ERP商业模式的不适应无疑是主要的原因。

一、传统ERP商业模式及其弊端

传统的ERP商业模式是一种ERP系统的开发、销售、实施、服务由一家ERP厂商大包大揽的运行模式, 讲究的是一条龙服务。其弊端表现在:

1、开发实施成本高。

ERP系统是一个涉及企业运营管理各领域的整合项目, 系统规模大, 应用复杂, 且个性化强。传统模式下, 软件厂商需要为应用企业进行定制化开发, 系统开发与实施的成本都很高, 如果再遇到自己不熟悉的行业, 开发成本与实施成本会更高。

2、系统适应性不好, 质量不稳定。

传统模式下, 为了降低开发成本, 多数ERP厂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软件, 然后辅以一定的个性化设计功能, 但实际上这些功能一般仅限于报表的个性化修改, 业务流程的个性化设计较难满足需求。而且, 在个性开发过程中, 由于用户系统需求的表述与系统开发工程师的理解经常有偏差, 因此在原有系统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改是难以避免的, 而这种修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容易留下漏洞而导致系统质量的不稳定。

3、市场推广不力, 实施服务不到位。

在传统模式下, 软件厂商包揽市场推广, 由于力量有限, 他们一般只关注集团企业和大中型企业, 对中小企业关注较少。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了解ERP, 甚至没有听说过ERP, 那些号称已经实施ERP的企业大部分充其量就是上了财务和进销存管理系统。由于实施力量单薄, 以及分公司或者代理机构的不负责任, 他们故意模糊化实施服务的内容、计费方式和质量目标, 以规避项目实施失败带来的责任与风险, 实施服务不到位带来的纠纷常常发生。

显然, 一家ERP厂商大包大揽的商业模式根本无法满足ERP应用发展的需要。

二、ERP的SaaS模式及其局限性

1、SaaS模式。

SaaS模式是一种基于“软件即服务” (Software as a Service, 简称SaaS) 的理念, 通过软件授权来赢利的商业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是运用云计算技术来建立服务平台, 允许客户不必购买服务器和大量的软件产品, 而是直接购买远程的软件服务。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4200万家, 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0%, 占企业总数的99.8%, 中小企业群体既庞大却又处于信息化需求的相对空白期, 市场潜力巨大。针对这种情况, 以低价格, 甚至免费的方式引导中小企业租用软件服务来管理企业, 并逐渐形成习惯, 是打开这个市场的最佳策略[1]。例如, 金蝶友商网推出了免费的“在线储钱罐”产品, 对不需要记“标准会计和业务账”, 但一定要记“收支流水账”的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服务;阿里巴巴旗下子公司阿里软件发布了一款名为“钱掌柜”的在线财务软件, 它除了具有传统财务管理软件的总账报表等功能外, 还特别针对中小企业用户, 从销售、采购环节入手, 直观反映用户公司的经营情况, 让那些没有财务知识的中小企业也能使用。[2]

2、ERP SaaS模式的局限性。

在适应性方面, SaaS模式较为适合一些标准软件的应用, 如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应用, 而对于一些个性化较强、需要定制化的系统应用, 如生产管理系统, SaaS模式就难以适应;在安全性方面, SaaS模式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这种威胁不是来自技术, 而是来自客户的信任, 即担心自己的财务数据等商业秘密被暴露, 或被他人利用。

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了SaaS模式的应用通常只局限于中小企业的ERP的局部模块, 前景并不乐观。

三、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及其优势

1、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

软件构件 (component) 是一种高内聚的、通过一组约定的接口完成明晰功能的、符合业界认可标准的可复用软件包, 它可在一个体系结构环境下被直接或经适当调整后组装到软件系统中而成为其组成部分。构件化ERP技术就是全面采用构件来组装ERP系统的技术, 它不仅可以提高ERP软件的开发效率, 还可以提高ERP软件的质量。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它将ERP市场角色区分为ERP构件生产商、系统组装商、项目实施商、咨询商、监理商、系统维护商和推销商, 并形成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ERP产业链联盟

2、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ERP商业模式和SaaS模式比较, 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利用现成的构件, 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开发周期。二是构件化是典型的柔性软件, 适应性更强, 可以根据企业环境的变化而快速完成系统的重构。三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规模效应, 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开发与实施成本。四是通过专业化服务, 可以大大改善系统的质量和确保项目实施的成功。五是通过专业化营销, 可以大大促进ERP的市场推广。

四、发展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具有很多优势, 但要成为ERP的主流商业模式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需要加强构件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对于ERP构件的开发商来说, 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与定义一系列的新构件, 即如何在ERP领域的应用模型中找出有共性、可通用的部分, 抽象并做成ERP构件。其次, ERP构件相互之间的集成和装配是一个关键技术。制定构件接口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使系统集成商能够用构件组装应用系统, 并使构件能够装配互换。目前主流的软件构件技术标准有:微软提出的COM/COM+、SUN公司提出的JavaBean EJB、OMG提出的Corba。它们为应用软件的开发提供了可移植性、异构性的实现环境和健壮平台, 结束了面向对象中的开发语言混乱的局面, 解决软件复用在通信、互操作等环境异构的瓶颈问题。[3]近年来, 国家软件复用与构件标准工作组, 与国家软件行业协会一起, 正在积极推进中国软件复用与构件技术实践与标准的制定工作。

2、需要解决构件生产商的赢利模式问题。

其实, 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不是技术本身, 而是构件生产商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ERP构件与普通零部件不同, ERP构件是一种数字产品, 如果不加限制, 用户无需重复购买即可进行零成本的复制。如果这样, 构件生产商的利益就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那将势必影响这种模式的良性发展。因此, 所谓的软件复用实际上是针对构件生产商而言的, 是指构件生产商无需重复生产即可重复销售或使用。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要在技术上对构件进行加密, 不可产生复本, 若要多次使用, 必须经过授权;二是在法律上为构件申请专利, 组装集成商利用构件开发产品, 每形成一个新产品就需要交一次专利使用许可费。

3、产业链成员需要依托行业来形成优势。

构件化ERP产业链模式将引发整个ERP生态链的重新组合。原来的大型综合性ERP厂商将失去优势, 而那些具有行业背景和优势的软件商、实施商将迎来新的机遇。要想成为产业链中的一员, 构件生产商需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归纳抽象出质量可靠、符合行业需求的构件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进而成为行业标准;ERP组装/实施商需要根据行业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实施方法和实施经验才能形成竞争优势;ERP咨询商、监理商、维护商、销售商必须具有较深的行业背景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云端上的舞蹈—2009年关注云计算[N].电脑报, 2009-3-30.

[2]熊雯琳.阿里软件打免费牌的“野心”[N].电脑报, 2009-4-27

上一篇:物联网上市公司下一篇:股骨头置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