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2024-06-01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精选十篇)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年龄60~86岁老年人胆道疾病患者80例, 男45例, 女35例, 平均71岁。肝外胆管结石42例, 肝内胆管结石6例, 胆道癌3例, 胆囊癌2例, 胆囊炎6例,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复杂, 治疗后也易复发, 要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消除焦虑、恐惧及紧张心理, 树立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向病人讲解医院的环境及病房的管理制度, 及时与家属和工作单位沟通, 使病人能愉快地接受治疗;对危重病人及不合作者, 要专人护理, 关心体贴[1]。由于胆道疾病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和疼痛等, 使患者出现精神不安, 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护士应以高度的同情心体贴宽慰病人;要耐心要解释手术的意义、手术的过程、麻醉选择、安全措施及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 给病人以安全感, 使其能放心地接受并配合医师完成手术。

2.1.2 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

由于老年人身体反应能力相对较低, 部分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 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多合并中毒性休克, 因此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 密切观察, 以免延误病情, 观察的重点为生命体征、神志、尿量、有无黄疸, 腹痛的部位, 性质及伴随症状等。胆道感染时, 体温升高38~40℃, 呼吸、脉搏增快。此时应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如果血压下降, 神志改变, 说明病情危重, 可能有休克发生。观察皮肤温度等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 注意保暖, 保持呼吸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2.1.3 对症护理

黄疸病人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温水擦浴。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胆绞痛发作者, 按医嘱给予解痉、镇静和止痛, 但勿使用吗啡, 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 使胆道梗阻加重。有腹膜炎者, 执行腹膜炎有关的术前护理措施。重症胆管炎者应加强抗休克的有关护理。

2.1.4 术前准备

做好备皮、药物皮试、配血、心电图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等必要的术前准备。择期手术病人, 注意有无慢性营养不良和贫血, 注意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有异常者应及时加以纠正;为了防止因胃肠胀气而影响术中的显露, 应于术前常规灌肠和放置胃管。根据需要做好术中胆道造影和术中纤维胆道镜检查的准备工作。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和心律变化。术后病人意识恢复慢时, 注意有无因肝功损害、低血糖、脑缺氧、休克等所致的意识障碍。观察、记录有无出血和胆汁渗出, 包括量、速度, 有无休克征象。胆道手术后易发生出血, 量少时, 表现为柏油样便或粪潜血;量大时可导致出血性休克。若有发热和严重腹痛, 可能为胆汁渗漏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 需立即报告医师处理。黄疸程度、消退情况, 观察和记录粪便的颜色, 检测胆红素的含量, 了解胆汁是否流入十二指肠[2]。若黄疸加重, 可能有胆汁引流不畅。

2.2.2 加强输液护理

老年人心肺肾功能均有减退, 调节液体平衡的能力减弱,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血压、脉搏、中心静脉压、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血气的变化, 并注意有无颈静脉怒张, 肺部啰音等,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短时间大量液体输入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增加心肺负担, 而长时间输液也会造成病人不适, 为保证病人休息, 维持体液平衡地输液, 一日输液量可在15h内平均输入。

2.2.3 T形管引流护理

胆总管探察或切开取石术后, 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管引流。保持引流管及其周围清洁, 注意无菌操作, 及时更换引流袋和接管, 并记录每日胆汁的引流量、性状、色泽的变化;条件允许的, 可以每周常规化验2次, 细菌培养1次。如果管道引流通畅, 引流液应为色泽金黄、较稠厚、清亮无沉渣, 正常约为500m L/d;胆汁突然减少应注意有无结石、蛔虫、坏死组织堵塞;管子有无扭曲, 必要时可用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压力不宜过高, 以免造成逆流引起感染;引流液过多表示下端梗阻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引流液太稀、混浊多属不正常。严格无菌操作。长期带T形管者, 应定期冲洗, 每周垫无菌纱布, 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行T形管造影后, 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 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3 讨论

鼓励病人保持乐观情绪, 正确对待疾病, 尤其对晚期胆囊癌病人, 心理上给予开导, 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 尽量满足其要求, 鼓励其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60岁以上胆道患者80例, 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分析。结果 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及合理选用手术方式。结论 老年胆道患者并存病多,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 可以控制并存病, 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胆道疾病,老年人,护理

参考文献

[1]郭桂芳, 姚兰.外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235.

围手术期护理 篇2

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分手术前期(术前)手术麻醉期(术中)手术后期。

※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术前护理: 从病人准备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的护理。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现病史、既往病史、个人史、药物过敏史、用药史、麻醉手术史。

(二)身体状况:

1、年龄和性别

2、营养状况

3、体液状况

4、重要器官功能

(三)心理社会状况:

1、心理状况

2、家庭社会状况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验室检查

2、胸部X线检查

3、心电图检查

4、特殊检查

(五)手术分类:

1、手术时机:急症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2、彻底程度:根治、姑息。

(六)耐受手术能力:耐受力良好,耐受力不良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二)健康教育:

1、外科疾病康复指导

2、心理保健知识指导

3、饮食卫生知识指导

4、合理用药知识指导

5、术后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

6、复诊的要求和时间

(三)提高手术耐受力

(四)手术前常规准备

(五)手术日晨护理

(六)急症手术前准备

提高手术耐受力:保证休息和睡眠,饮食护理,纠正体液失衡,保证重要脏器功能。手术前常规准备:

1、胃肠道准备:

目的:①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和误吸;②

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③减少术后腹胀及胃肠道并发症。

方法及内容:①一般手术:禁食12小时,禁饮 4—6小时;②胃肠道手术:术前1—3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并根据需要置胃管洗胃或术前晚灌肠;③结直肠手术:术前3天开始口服肠道抗菌素、服缓泻剂。

2、呼吸道准备:术前戒烟2周以上治疗肺感染。

3、手术区皮肤准备

(1)目的和要求(2)物品准备(3)操作步骤(4)注意事项(5)特殊部位备皮要求:颅脑手术、颜面部、口腔、阴囊、阴茎部手术。(6)手术区备皮范围:

乳房手术:上锁骨上部、下脐水平、两侧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上1/3及腋窝。胸部手术:前后胸壁皮肤过中线大于5cm。

腹部手术:上起乳头联线,两侧至腋中线,下至耻骨联合及会阴部,剃阴毛、下腹部及腹股沟区手术应包括大腿上1/3皮肤。会阴及肛周手术:剃除阴毛。

四肢手术:以切口为中心上下20cm以上的范围,患肢或整个患肢。

4、备血

5、药物过敏试验 手术日晨护理:

1、生命体征测量

2、检查手术前准备工作是否完善

3、妥善保管随身物品

4、指甲油、口红处理

5、胃管

6、排空膀胱

7、术前用药

8、带入手术室物品

9、准备术后用品

急症手术前准备:尽快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注意急症手术病人术前不作灌肠、不用泻药。危重病人不宜作复杂的特殊检查。手术护理:

一、病人的接送:病人识别形式:①核查腕带标记;②主动沟通确认病人;③通过家属陪伴者确认病人;④护理指导;⑤病人识别的“三确”、“六核”规则。三确:正确的病人、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 方式。

六核:病人入院登记时;病人到病房报到后佩戴腕带,护士正确书写病人资料与床头卡;手术室接病人时;手术病人至手术等候区时;手术间负责巡回的护士即病人入手术间时;手术即将开始时。

二、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对→病人的核查→医生、麻师、巡回护士→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共同核对签名,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应重新确认明确后方可执行手术。

三、病人的保温护理:

(一)手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增加伤口感染率

2、影响凝血功能

3、影响机体代谢

4、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5、延缓手术恢复

6、低体温可延长住院时间

(二)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手术室低温环境:常控22—24℃。

2、麻醉剂的应用:有扩张血管、抑制体温调节的作用,麻醉时采用机械通道吸入干冷气体等,也会引起体温下降。

3、皮肤保温作用的散失。

4、输液和输血

(三)预防术中低温的综合保温措施:

1、检测体温;

2、调节室温;

3、保暖;

4、输注液加温;

5、冲洗液加温。

四、术中输血输液:

(一)输液:

1、常用液体的种类及作用;

2、输液高度管扭注意;

3、速度;

4、观察;

5、常见的输液反应及防止。

(二)输血:

1、常用输血品的种类及特点;

2、输血的注意事项;

3、常见的输血反应及防治。

五、病人的保护:

(一)病人的转运措施:

1、车有安全带或护拦;

2、严接查对制度;

3、病人保暖舒适、安全;

4、麻醉与手术医生陪同;

5、管的保管避免发生液体反流或管道脱落。

(二)病人在手术间的保护措施

1、从上手术推床到躺至手术床的过程中,应遮挡病人,保证病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病人在手术床上应注意使用约束带约束、防止病人从手术床上坠落。

3、一旦病人进入手术室期间,必须有人看护,病人不能单独留在手术间。

4、在手术室期间,随时注意给病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5、手术结束,气管插管拔管阶段,应守在病人身边,防止病人烦躁,导致坠床或输液管的脱落。

6、手术结束后,病人从手术床移至推床,注意防止各类引流管的脱落。

7、手术结束。

六、物品的清点:清点内容:器械、敷料、其他(手术刀片、线轴、缝针等)

清点时机:①手术前洗手提前20分钟上台。②第一次整理器械时; 二次关体腔前;三次第一层体腔关闭结束; 四清点缝完皮肤时。

七、护理记录

术后护理:指病人从手术结束返回病室,直到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 术后常规护理:

1、病人的搬运

2、卧位:先依、麻醉取体后,而后按手术取体位。

①病人清醒、血压平稳后,颈、胸、腹部手术病人取半卧位;②硬脊膜外麻醉病人平卧(可不去枕)4—6小时;③全麻未清醒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④蛛网膜下腔麻醉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⑤颅脑手术后,病人清醒无休克,取床头抬高15—30°斜坡卧位;⑥骨科手术后应平卧硬板床,四肢手术后应抬高患肢。※肛门排气

引流管的护理:①熟知引流管的作用和通向,切勿接错。②妥当固定,以免脱落或滑入体腔内。③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色鲜红色,200ml/h,8h超过400ml以上加上全身表现,考虑大出血。④保持引流装置无菌,防止污染,每天更换引流袋。

胆道感染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感染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胆道感染患者80例均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急诊手术41例,择期手术39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病人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和护理;体温恢复正常;保持皮肤清洁,瘙痒减轻,减少皮肤刺激;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并发症?

【关键词】胆道感染;手术治疗;护理 胆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肝胆外科疾患,死亡率较高,紧急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尽早而有效地降低胆管内压力,积极控制感染,抢救患者生命[1]?选取临床2010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胆道感染患者80例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80例胆道感染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2~82岁?病史长10h~11d?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超过20×l09/L,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胞质内可出现中毒颗粒?B 超提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周围炎42例,胆总管扩张伴结石30例,胆总管囊性扩张伴结石8例?

1.2 方法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以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常用手术方式包括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胆总管切开减压加T管引流术?以解除梗阻,引流胆汁,达到减压和减轻感染的目的?急诊手术41例,择期手术39例,全部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不能进食或禁食及胃肠减压的患者,可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足够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以维持和改善营养状态?对有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遵医嘱予以维生素K1肌内注射?护士应认真倾听病人的主诉,安慰病人,适当解释病情,降低或消除病人因疾病预后等问题所产生的焦虑和压力?工作一丝不苟,操作规范熟练,使病人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2 术后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根据麻醉方式安置适当体位;待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切口渗液情况,注意有无出血及胆汁样液引出?正常情况术后24小时,切口处烟卷引流应取出;如仍有大量渗液?不能取出,并应考虑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暂禁食,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肛门排气后可进低脂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食?术后遵医嘱继续使用有效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3 “T”管引流的护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用缝线和胶布将引流管妥善固定于腹壁皮肤,末端接引流袋或引流瓶?连接管不宜过长或过短,以防病人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拉而脱出?平卧位时,引流管的高度不可高于腋中线[2];站立位时,引流袋可悬吊于裤带上,位置应低于腹壁引流口,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阻塞,定期从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如有阻塞,应用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不可用力推注?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有无结石?沉淀物等?成人正常每日的胆汁分泌量是800~1200ml,呈深绿色或黄棕色,较清晰,无沉淀物?病人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为300~700ml,量过少可能因“T”管阻塞或肝衰竭所致;量多应考虑胆总管下端不通畅;颜色过淡或过于稀薄说明肝功能不佳,浑浊表示有感染,有泥沙样沉淀物说明有残余结石?严格无菌操作,连接管与引流袋每日更换,引流管周围的皮肤用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保持皮肤干燥?引流管周围皮肤用氧化锌软膏涂擦,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炎症反应?如病人体温下降,大便颜色加深,黄疸消退,说明胆道炎症消退,胆汁顺利进入肠道;否则说明胆管下端不畅?如有发热?腹痛,出现腹膜刺激征,应考虑胆汁性腹膜炎的可能[3]?“T”管一般放置2周,如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每天200ml,性状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无异常,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夹管1~2天,夹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现象,无异常可拔管?拔管后引流口有少量胆汁流出,为暂时现象,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数日后即可愈合?拔管后要继续观察病人体温?腹痛?有无黄疸出现等异常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医生处理?进行T形管留置病人的家庭护理指导?病人应避免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形管脱出;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敷料一旦湿透应更换,保持置管皮肤及伤口清洁干燥?嘱咐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观察记录引流液量及性状?若有异常或T形管脱出或突然无液体流出时,应及时就医?

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结石梗阻,胆汁排泄不畅,致细菌生长?繁殖?特别胆道完全梗阻时,管腔内逐渐充满脓性胆汁或脓液,随着管腔内压力进一步升高,脓性胆汁或脓液可逆行入肝窦,造成肝急性化脓性感染?败血症,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有些病人尚未出现黄疸前已发生神志淡漠?嗜睡?低血压?高热等中毒症状,应紧急处理,使用抗生素,尽快解除胆道梗阻?由于肝功能减退和凝血机制障碍,胆囊床渗血?术中止血不完善等可引起术后出血[4]?一般术后12~24 h腹腔引流管可有少量血性渗出液,属正常现象?如果出血呈鲜红色?量大,应及时告知医生,以做相应处理?多因胆囊管结扎松脱?钛夹滑脱或胆道损伤?T形管缝合不严密等所致?主要表现为术后或次日发生胆汁源性腹膜炎或从腹腔引流管中流出膽汁?偶有病人已发生胆汁源性腹膜炎,而腹腔引流管无胆汁流出,属胆汁积于膈下或腹腔形成脓肿,表现为发热?腹痛和黄疸等?一旦发现应及时通报医生?

3 讨论

通过临床护理工作病人体液得到及时补充,血容量得到恢复,病人能够维持有效呼吸;病人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体温恢复正常;病人营养失调得到改善和纠正;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当代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638-655.

[2] 杨立沛,龚晓燕,刘凤奎.胆石术后再发结石42例临床分析.首都医药,2004,10:32-33.

[3] 党世民.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6.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位于该院实施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治疗的2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占12例、女性患者占10例 , 年龄48~80岁之间、平均年龄 (64.38±5.49)岁。胆道疾病当中 ,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占3例、胆石症的患者占10例、胆囊炎的患者占6例、胆囊癌的患者占3例。糖尿病当中 ,患者的病 程时间在6个月~24年之间、平 均时间 (9.23±2.51)年 ,1型糖尿病占7例、2型糖尿病占15例。

1.2 方法

给所有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相关的手术治疗措施,并予以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包括诊断患者的糖尿病情况、诊断后予以相应的控制血糖方案、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预防患者产生并发症以及其他处理措施等。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不同情况的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的手术治疗,观察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情况,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或者t检验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患者的血糖和并发症等情况,以P<0.05代表数据对比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患者入院时检测的空腹血糖平均(12.59±2.27)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 (18.74±2.31)mmol/L,经过治疗与围手术期处理后 ,患者的空腹血 糖平均 (7.21±1.13)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11.04±1.42)mmol/L;患者术后有2例并发症产生 ,肺部感染的患者占1例、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占1例,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8.18%。根据结果可以得出,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后血糖情况得以显著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不高,故此,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3 讨论

胆道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具有高发性,且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的关联。老年胆道疾病患者的发病率较其他患者更高,超过总患者例数的80%,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年轻人弱,抵抗能力下降等因素引起的[2]。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3]。

近年来,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治疗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保障好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围手术期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手术前的处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给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给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给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搭配,在手术前一天,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抗生素辅助。第二点,手术中的处理措施。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所以手术过程需尽量缩短时间,加强治疗效果,同时严格控制胰岛素的使用剂量,防止患者出现血糖异常情况,并予以抗生素辅助治疗。第三点,手术后的处理措施。在手术后给患者补充营养,帮助患者术后组织恢复,此时血糖控制需要更加谨慎,为预防患者产生并发症,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呼吸情况、体温温度变化、血糖升降等,遇到紧急情况需立即报告给医师,保证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4]。根据本次研究显示,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后,血糖情况得以显著控制,并且只有2例患者产生了并发症,故此,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方法 选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位于该院治疗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22例老年患者,给其采取相关的手术治疗措施,并予以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案,观察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记录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结果 患者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后血糖情况得以显著控制,只有2例患者产生了并发症,故此,患者在围手术期前后对比各项观察指标,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5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6例,年龄32~76岁。其中>60岁9例,51~60岁10例,32~50岁7例。

入院前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0例,病史最长12年,4例在入院后术前检查中发现血糖明显高于正常。

术前空腹血糖最高达20.4mmol/L,尿糖(+)。1型糖尿病2例,2型糖尿病24例。26例患者中,切口感染4例,均痊愈出院。

护理

除按一般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外,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术前护理:①健康教育:为了帮助患者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我们手术前开展了健康教育,及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如糖尿病的病因、诊治及治疗中患者的配合。针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焦虑、恐惧者给予耐心的引导、解释,减少负面影响因素,使之主动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饮食管理既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必要时予以静脉补充,避免术后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腹部切口难以愈合。对围手术期的患者可与营养师配合,制订糖尿病饮食食谱。对饮食挑剔且病情较轻患者,可督促患者及家属掌握食谱计量及换算法,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糖、低盐为主。脂肪应适量,炒菜宜用植物油。膳食要合理搭配,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每餐均匀分配。控制零食,少吃或禁吃糖分过多的水果,对嗜烟酒者劝其戒除。③用药护理:轻症患者口服降糖药,重症患者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用药时,嘱患者按时进餐(注射、服药后30分钟),防止低血糖。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当出现先兆时,立即食用糖水、饼干等。④术前准备:a.常规检查血糖、尿糖、电解质、心电图、肾功能、肺功能等,凡饮食调节不能控制血糖的择期手术患者,于术前3~5天改用正规胰岛素,待血糖7.2~8.3mmol/L以内、尿糖在(+)以下、无酮症方施行手术。或使用胰岛素泵,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给予缓释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为避免术前因禁食面而出现低血糖反应,在术前1日降糖药物用量减半。b.术前1天常规准备备皮,备血400ml,流质饮食,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日晚和术日晨清洁灌肠,并行阴道准备,视妇科炎症情况予以全身用药加局部治疗,术前1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子宫全切术者,术前宫颈涂药以标志,遵医嘱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

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a.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及全身情况,检查患者的血糖、尿糖、尿酮体,并据此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及滴速,以防止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如胰岛素使用不当,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老年患者肾糖阈升高,加之肝肾功能不全,使的灭活降解受限,血糖水平波动较大,所以应密切监测血糖胰岛素的用量,若患者出现心慌、出汗、饥饿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师,急测血糖,采取相应救护措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由于感染、手术等原因而诱发,再加之糖尿病患者惧怕用糖,均可以引起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经肝脏代谢产生酮体,导致酮症。因此,术后应输入葡萄糖以供给热量,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比例按1∶3~1∶4计算。b.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呼吸深浅度,如出现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呼呼深而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等,及时报告医师。每3~4小时测1次血糖,术后血糖控制在9.8mmol/L以下,有利于恢复。禁食期间应予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妇科手术对胃肠道干扰较小,术后24~48小时肠功能基本恢复后,应鼓励患者早期进食,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②防止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低,术后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多,而感染又加重糖尿病,因此应做好:a.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控制探视人员数,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保持床位整洁,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发生;b.子宫切除患者需留置导尿管,一般24~48小时拔除,在此期间加强会阴部护理,每天上、下午用碘伏棉球清洗外阴及尿道口,每天更换引流袋预防泌尿系感染,拔除尿管后,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自行冲洗膀胱的目的。留置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引流液不可倒流。c.伴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腹部脂肪大多较厚,脂肪易液化而影响切口愈合,应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硬结,勤换切口敷料,视局部情况予烘烤等对症处理,适时拆线,拆线后观察有无切口裂开,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d.活动指导。术后适度活动可促进切口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下肢深静脉栓塞。故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逐渐增大活动量。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和坚持长期饮食疗法,控制血糖,教会患者自己监测尿糖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处理。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6

1临床资料

共患者64例, 其中男26例, 女38例, 年龄62~81岁, 平均 (70.2±10.1) 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8例,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或慢性胆囊炎34例, 胆囊息肉16例, 伴高血压11例, 伴冠心病11例, 伴糖尿病10例, 伴胆源性胰腺炎1例, 伴慢性支气管炎13例, 伴前列腺肥大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6例, 其中转开腹2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16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胰十二指肠切除T管引流1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引流11例。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按外科护理常规, 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 并制定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进行手术前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心、肺、肝、内分泌等功能, 协助患者完成血常规、血生化、胸部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做好营养评估, 测量体重及进行血浆蛋白的测定, 它能较好地预期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后果和营养支持的疗效, 指导患者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射入。若病史长严重影响消化功能者, 每班交接患者饮食情况, 及时给予肠外营养补充, 保证良好的体能状况[2]。

老年患者住院后, 心理因素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充分了解和掌握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并根据不同的心理活动, 给予相应的护理。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文化程度及个人需求, 因人而异进行感情疏导, 给予关心和安慰, 介绍手术方法, 请同种疾病手术后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对手术有初步的认识, 增强信心, 消除恐惧心理, 特别对思想保守、不合作的患者, 更需要耐心开导, 取得其信任和配合, 使他们在住院期间, 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自身能动性, 积极配合治疗, 以达到最佳效果。

老年患者多伴有其他疾病, 详细询问病史, 积极治疗和控制伴随疾病, 有利于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3]。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在110~140/80~90 mm Hg方可手术, 嘱患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 并注意休息, 避免情绪激动, 定时监测血压, 心脏病患者尤其要观察心电图, 因手术中牵拉胆囊时, 可导致心率反射性减慢-即胆心反射, 给手术带来潜在危险, 故心电图异常或有明显心脏病史者, 应配合医生做好对症治疗, 在治疗期间, 注意心律、心率的变化, 静脉给药时注意调节滴速, 防止意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术前应控制空腹血糖在7 mmol/L, 餐后血糖8~10 mmol/L左右, 应用胰岛素治疗期间, 每天空腹及餐后2 h检测血糖, 并准确记录。注意观察全身情况, 如发现低血糖反应, 要及时协助医生处理。贫血、低蛋白血症或维生素缺乏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 白蛋白、血浆制品、复合维生素等, 改善患者全身状况。老年患者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减退,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需要建立人工气腹, 腹内压升高后, 膈肌上升至胸内压升高, 导致肺顺应性降低, 静脉系统受压, 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术前指导患者如何有效咳嗽、咳痰, 以及深呼吸运动。有吸烟史的患者, 嘱其戒烟。本组有26例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术前3 d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临床实践证明, 手术前积极治疗老年常见慢性病, 是手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2.2 术后护理

因老年患者各脏器储备功能减低, 反应迟钝, 慢性病多, 麻醉及手术的刺激容易引起重要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以及伴随疾病的恶化, 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准确记录, 病情危重及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 给予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测血氧饱和度, 保持氧饱和度在95%以上, 了解血流动力学的动向, 如发现异常即使协助医生处理, 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4]。

观察腹部体征,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腹部刀口敷料有无渗出情况, 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肌紧张、腹胀加重等症状, 注意观察T管和腹腔引流管是否通常, 密切观察引流夜的性质及量, 一定要保持引流通常, 如有堵塞, 可由上而下轻轻挤压引流管。当患者下床活动时, 应嘱患者将引流袋放置低于切口水平, 以免引流液逆流, 造成腹腔感染。

合并疾病的监测及护理:①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老年生理性退行性变, 加上麻醉造成的呼吸和咳嗽反射的抑制, 气管内插管对气管的损伤, 术后伤口疼痛致呼吸运动受限, 特别是在疼痛和使用止痛药时, 肺活量减少, 术后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症。因此, 要通过听呼吸音, 监测血氧饱和度, 血气分析等进行呼吸状态的评估, 适当给予氧气吸入, 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 超声雾化吸入, 鼓励患者有效咳嗽, 咳痰, 应用敏感抗生素, 祛痰药物;②心血管疾病由于手术及麻醉、术后疼痛及精神紧张、感染等导致交感神经兴奋, 使体内儿茶酚氨类物质增多, 诱发血压高, 同时影响心脏的血流灌注, 导致心律紊乱。故术后要进行心电监护, 中心静脉压监测, 同时控制输液量, 控制输液速度, 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及抗感染药物。本文研究中有1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 有4例血压持续在170~210/130~150 mm Hg给予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11例合并冠心病,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例, 经过抗心律失常治疗予以纠正;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老年患者血流缓慢, 血管内膜改变和血液凝固性增加, 术后卧床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应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本文研究中有1例发生, 早期发现后, 给予对症治疗, 逐步好转。

加强基础护理, 促进术后恢复。术后输液是维持水电和酸碱平衡的重要通道, 一定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合理安排, 输液速度要适当控制并匀速输入, 特别是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滴速过快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准确记录出入量, 观察患者皮肤弹性, 注意有无脱水症状。老年患者在麻醉状态下, 体温调节受影响, 体温过低引起的寒颤对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术后要注意保暖, 用热水袋时要注意防止烫伤[5]。加强安全防范, 防止坠床等意外的发生。同时要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加强营养支持, 促进切口的愈合。

3结论

综上所述, 老年患者存在器官功能减退, 并常伴有多种疾病, 故手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评估健康状况, 积极治疗合并疾病, 如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 改善全身状况,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易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应加强病情观察, 做好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 防止合并疾病的加重, 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才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戚艳丽.胆道手术合并糖尿病43例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7) :43-44.

[2]郝文黔, 丁宪群, 杨媛媛.胆道手术后带T管病人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1) :1009-1010.

[3]王洪玉, 任秋菊.高龄高危胆道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国护理杂志, 2008, 6 (4) :107-109.

[4]徐丹, 陈淑芳, 雷春芳.腹腔镜胆道手术病人的护理.微创医学, 2008, 3 (2) :173.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7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胆道闭锁患者205人, 围手术期发生出血的患儿共9例, 占所有病例的4.3%, 平均年龄77 d, 其中男4例, 女5例, 其入院时均表现为黄疸、大便呈陶土色, 经B超、同位素、生化检查及手术探查情况明确为Ⅲ型胆道闭锁, 施行Kasai手术。其中3例手术前出现有颅内出血、腹股沟穿刺处出血, 治疗给予行颅内手术、止血及补充凝血因子后病情稳定后行胆道闭锁手术, 术后未出现出血。术后5~14 d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血、胃管引流出新鲜血液或解血便, 给予禁食、止血及补液输血治疗, 其中4例病情稳定后出院, 2例因全身多处内脏出血死亡。

2 手术前的观察及护理

2.1 术前必须检测凝血全套及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PT)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F) , 异常为凝血酶原时间 (PT) >14 s, 凝血酶时间 (TT) >21 s, 纤维蛋白原<2 g/L, 凝血酶原活度<80%。其中1名患儿术前凝血酶原活度>80%, 给予补充凝血酶原复合物, 及手术中带入巴曲亭等止血药,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肝功能异常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缺乏导致的出血。术前4名患儿血红蛋白低于90 g/L, 手术中均给予输注少浆血, 术前如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 g/L, 需在手术前输注少浆血, 纠正贫血。

2.2 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 穿刺点有无出血不止、皮肤黏膜出血点、大便颜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儿特别注意观察有无颅内出血症状:神经兴奋性增高 (烦躁不安、尖声哭叫) ;颅压增高征 (前囱可能紧张、喷射状呕吐)

2.3 补充维生素K1, 胆道闭锁患儿因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 易在围手术期引起出血, 所以常规应用维生素K1静脉点滴, 但要注意用药时不能滴注太快, 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 mg/min, 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2.4 尽量减少深静脉穿刺, 避免剧烈的哭吵, 保持大便通畅, 以防止颅内压增高, 易于出血。

3 手术后的出血观察及护理

3.1 预防出血的护理

定期检查凝血全套、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 前如有出血倾向, 术后预防性的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洛赛克。患儿术后在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要特别注意患儿有无烦躁、黑便、皮肤黏膜等出血倾向。胆道闭锁患者术后5~7 d开始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可改善术后近期胆汁引流, 提高黄疸清除率[4]。所以在激素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时不能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 会出现反跳现象。

3.2 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3.2.1 出血的临床表现

主要有烦躁、心率加快、发热、呕血、黑便、贫血、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观察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观察大便及呕吐物和胃管引流出液体的色、质、量及次数;测定血常规、红细胞比容、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用来判断是否有出血及出血量[5]。消化道出血>60 ml可出现黑便, 呈柏油样[6], 有腥臭;出血量多, 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 可出现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 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可出现呕血, 幽门以下则表现为黑便, 反复呕血、胃管不断引流出鲜红色液体或血便次数多而稀薄, 提示有继续出血。

3.2.2 出血量的估计

出血量达血容量10%~20% (儿童血容量为80 ml/kg) , 则脉搏加快, 肢端偏冷, 脉压降低;出血量达血容20%~25%, 预示出现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7]。本组患儿6例在术后5~14 d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便、其中4例出现烦躁、心率加快>120次/min, 其中2例解血便后立即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70 g/L, 很快出现休克早期症状 (面色苍白, 心率>160次/min, 脉细速, 尿少、血压下降) 。

3.3 急性大量出血后紧急止血措施

快速补充液体, 扩充血容量是抗休克的关键。急救时可予生理盐水20 ml/kg于0.5 h快速输入, 再用胶体液, 如全血、代血浆等, 每次15~20 ml/kg。同时用立止血、巴曲亭止血药的使用, 其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及类凝血激酶样作用, 能缩短出血时间, 减少出血量。可用于治疗和防止多种原因的出血。去甲肾上腺素1 ml (2 mg) +20 ml冰盐水 (婴幼儿10 ml, 年长儿20 ml) 注入胃内夹管2 h[8]。

4 结果

本组9例出血患儿中7例经上述治疗和护理后出血停止, 病情稳定, 最终康复出院, 2例患儿因出现全身多脏器出血而死亡。

5 讨论

通过对9例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患者出血护理, 笔者体会到, 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最关键的,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及早发现, 在大出血时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是提高护理质量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董蒨.小儿肝胆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56-60.

[2]沈淳, 郑珊, 王玮, 等.手术年龄对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预后影响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 6 (3) :10-12.

[3]Petersen C, Ure B M.What’s new in biliary atresia[J].Eur Pediatr Surg, 2003.13 (1) :1-6.

[4]王玮, 郑珊, 沈淳, 等.胆道闭锁术后大剂量类固醇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6, 27 (9) :460-463.

[5]陈舜年.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 2003, 12 (10) :337.

[6]高素红.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18 (12) :524-525.

[7]丁丽英, 余长兰, 黄柳芳, 等.5例胆道闭锁术后远期并发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护理[J].中华医药杂志, 2003, 3 (9) :18-19.

肛肠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篇8

1 临床资料

我院肛肠科自2006~2008年共收治内外痔、直肠黏膜脱垂、肛瘘、肛裂、直肠息肉等各种肛肠疾病共计581例, 其中男336例, 女245例, 年龄16~82岁 (平均49岁) , 经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全部治愈出院。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术前往往表现有焦虑、害羞、忧郁、恐惧等心理状态, 此时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并根据疾病的轻重、病种、年龄、性别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1]。

2.1.2 合并疾病的护理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 利用一切和患者接触的机会, 做好观察和了解工作,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精神面貌、饮食、睡眠、排便、排尿等仔细观察[2], 协助医生做好病史的采集, 做好化验检查, 应及时诊断患者是否合并出现贫血、癌症、肝炎、肺心病、心脑血管病、慢性传染病、糖尿病、肾病, 若有此类疾病, 应及时尽早处理[3]。

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间后, 医护人员要配合麻醉师对患者体位进行摆放, 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多采用局麻和骶麻, 部分患者在听到刀剪之声后, 通常较为恐惧, 护理人员应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进行随时观察, 同时, 要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然后采取鼓励、支持、关心的态度。患者之所以会出现术中紧张的情况, 其实是一种逃避,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患者感觉到爱, 而不是孤军作战, 应对其精神振作和认识的提高给予鼓励和肯定[4]。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1) 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高营养、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不可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而腹胀、腹泻影响创面愈合。 (2) 做好护理记录,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观察, 重点观察创面有无渗血、肛门有无脱出物、肛周有无水肿, 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进行处理。 (3) 在手术后, 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程度送入普通病房或单间特护。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行硬膜骶麻或硬膜外麻醉, 应在术后6h内禁水、禁食[5]。

2.3.2 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2. 1 疼痛

患者在手术后6h会出现剧烈的切口疼痛, 易出现骂人、呼叫、嚎哭、烦躁等表现, 此时, 医护人员应将心比心、以人为本, 忍让、同情地去处理患者心理和生理问题, 并请患者最信赖、最亲近的家属共同协助。为了避免术后引起的疼痛, 术后应将止痛栓塞入患者肛门内。护士要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给其留下美好印象, 使之能够配合护理与治疗工作, 并产生依赖感、亲切感。此外, 患者在术后第一次排便通常会出现剧烈疼痛, 为了防止便秘、减少疼痛, 应在大便后先口服止痛药物, 必要时还要口服缓泻药物, 如番泻叶、艾者思、自制便舒、麻仁丸等。困难者可行清洁灌肠, 或使用开塞露导便。

2.3.2. 2 出血

患者术后易出血, 原因在于内痔行痔全息注射时, 大血管由于针管注射过深出现大而侵蚀, 从而导致出现大出血;内痔行结扎切除术时, 由于扎线脱落, 从而导致出现大出血;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没有彻底止血, 而术后由于扎线脱落, 也可导致出现大出血。对于种种出血情况, 医护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重点观察当日手术患者, 勤询问、勤巡视、勤观察。由于直肠内出血很容易忽视, 应予以高度重视, 若患者出现如面色苍白、脉细、腹胀、心慌、便意感等明显症状时, 应予以及时诊断,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 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

2.3.2.3尿潴留

排尿困难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当日患者由于精神紧张, 加之肛门敷料填塞过紧, 引起尿道痉挛而造成排尿不畅, 甚至尿潴留。护士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解除顾虑, 消除紧张情绪,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腹部红外线理疗、温水坐浴、温水冲洗外阴或使用流水声诱导排尿, 指导患者正确的排尿姿势, 鼓励自行排尿。上述方法无效时, 可通过医生给予口服解痉药物或行无菌导尿术。

2.3.2. 4 便秘

术后患者由于活动量减少或其它原因而引起便秘, 应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当日不能排便以防止出血。次日可适当活动, 促进肠蠕动以利于排便, 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便时不可久蹲, 不可过度用力, 防止腹压增加引起创口出血。如有排便困难者, 可用肥皂水、甘油等灌肠。

2.4 术后换药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及时给术后患者换药, 每日大便后用高锰酸钾溶液、中药进行清洗一次即可, 不可清洗过多, 反之会使肉芽生长减慢, 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 在换药时务必动作轻柔。

3 小结

从目前来看, 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围手术护理时发现, 对于肛肠疾病的治疗应注意术后护理、术中护理、术前护理、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缩短疗程、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术后换药和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聂建英, 杨月婷, 杨丽清.66例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疗, 2012 (36) .

[2]胡艳霞.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05) .

[3]郭晓美.老年LC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医疗, 2012 (36) .

[4]余爱媛, 张莉.老年人股骨粗隆骨折围手术期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06) .

胆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普外科收治的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65例。均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MRCP) 、薄层CT扫描诊断明确, 开腹组31例, 男18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63.4±9.2) 岁, 均有右上腹疼痛史,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 高血压病6例, 糖尿病4例。腹腔镜组34例, 男15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0.1±11.3) 岁, 均有右上腹疼痛, 合并高血压7例, 糖尿病6例。所有患者均无肝内胆管结石及上腹部手术史, 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腹组 (OC+OCBDE)

均采用全身麻醉, 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 解剖胆囊三角, 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确认胆囊管、胆总管与肝总管三者之间关系后, 钳夹并切断结扎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顺行或逆行切除胆囊, 完整移除。显露胆总管, 穿刺证实为胆总管后, 切开胆总管, 选用Olympus胆道镜, 以取石网篮取出结石, 胆道镜探查确定胆总管、左右肝管、肝总管无残余结石, 胆道探子确认胆总管末端通畅后, 留置T管引流胆汁,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常规Winslow孔放置腹腔引流管, 术后常规抗感染、护肝、支持等处理。7 d后切口拆线, 术后4~6周T管造影, 确认无残留结石后, 拔除T管。如有残余结石, 进行经窦道胆道镜取石。本组手术全部成功, 无术后胆管内残余结石。

1.2.2 腹腔镜组 (LC+LCBDE)

均采用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 患者头高30°, 左倾15°体位。脐上缘作10 mm切口, 建立气腹。常规四孔法操作, 脐孔为观察孔, 于剑突下约2 cm偏右、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右腋前线下2 cm处分别插入10 mm、5 mm、5 mm Trocar, 分别置入器械操作, 游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确认胆囊管、胆总管与肝总管三者之间关系后, 在距胆总管约1 cm处用钛夹夹闭胆囊管远端, 胆囊管暂不剪断, 确认胆囊动脉后Hem-o-lok夹夹闭并切断。显露肝、十二指肠韧带, 根据解剖标志辨认胆总管, 切开胆总管前腹膜;穿刺证实为胆总管后, 选择在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上方0.3 cm至下方0.8 cm的无血管区用切开刀切开胆总管前壁, 见胆汁流出。以弯剪沿穿刺孔纵向切开总胆管前壁1.0~1.5 cm, 纤维胆道镜送入胆总管内, 检查肝内外胆道, 用内镜取石网篮取出胆总管内结石, 留置T管。镜下用4-0无损伤可吸收缝线缝合胆总管前壁, 上下各间断2针以缝合胆管壁。观察缝合口有无胆汁渗漏, 如有渗漏加缝一针至不漏胆汁。T管长臂自右肋缘下锁骨中线穿刺孔引出, 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常规Winslow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6~8周行T管造影, 若胆管内无残余结石拔除T管。如胆管内有残余结石, 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本组手术全部成功, 无中转开腹。无术后胆管内残余结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残余结石情况等指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在出院时予以问卷方式做出评价, 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 即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满意即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认可;不满意即患者对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未给予认可。护理工作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本组例数。

1.4 护理措施

1.4.1 术前护理

完善术前准备, 实施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如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MRI及心超、血气分析等。术前嘱患者进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 禁易产气食品, 以免术中因胃肠道胀气而影响手术操作。术前应做好皮肤护理, 对腹腔镜组患者特别要脐部清洁护理, 避免从脐孔污染腹腔。患者多有反复疼痛病史, 对手术尤其是微创手术可能存有疑虑, 担心多发结石无法取尽, 或术中中转开腹的可能性及胆囊切除术后对生活的影响等。应加强术前心理指导, 以减轻患者术前焦虑[7]。

1.4.2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患者返回病房, 应去枕平卧6 h, 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心率、血压、体温等。完全清醒后可根据情况采取半坐卧位, 以利于有效引流, 减轻患者切口疼痛, 利于患者呼吸。持续吸氧, 提高血氧饱和度, 促进CO2排出, 防止高碳酸血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翻身拍背, 促进咳嗽排痰。嘱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并观察有无渗液、渗血等现象, 以便及时发现, 并及时向医师汇报、处理。腹腔镜手术组6 h可进水, 并逐步给予低脂流质;开腹手术组第2天可给予低脂流食, 并逐步过渡为半流质饮食。术后应主要预防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给予压力梯度弹力袜治疗, 术后当天即可根据患者的疼痛及恢复情况, 嘱其下床适量活动, 促进机体恢复[8]。

腹腔引流管护理:应注意观察腹腔引流管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判断有无术后腹腔出血或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引流液为淡血性, 且引流量逐日减少, 5~7 d可拔除。如引流管内有新鲜活动性出血, 应定时挤捏, 并按腹腔出血并发症进行处理, 查血常规、床边B超等判断出血量, 给予止血药物, 必要时及时行剖腹手术探查。如出现胆汁样液体, 引流量不多, 且引流通畅, 患者无不适主诉, 并逐渐减少, 多可自行愈合, 无需特殊处理;如引流不通畅, 患者出现发热及腹膜炎体征等, 应按胆漏并发症进行及时处理。

胆道T形管护理:留置T管引流的主要目的是通畅胆道引流及术后胆道镜二期取石。术后应以离心方向挤捏管道, 确保管道通畅。同时记录T管引流量。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或无胆汁引流时, 应及时查找原因, 检查T管有无堵塞或脱出。腹腔镜组术后窦道形成的时间比开腹手术长, 所以带管时间一般应延长至6~8周。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早期进低脂饮食, 禁食油腻、蛋黄及油炸食物。8~12周后可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出院前, 有T管的患者, 应告知出院后T管的护理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出现异常时应及时返院就诊。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住院费用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与开腹组相比,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之有所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开腹组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 术后并发胆漏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腹腔镜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胆漏3例, 术后皮下气肿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 (P>0.05) 。开腹组镇痛泵使用率为83.9%;腹腔镜组镇痛泵使用率为47.1%, 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与开腹组相比, P<0.05

例 (%)

*与开腹组相比, P<0.05

术后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开腹组护理满意率为80.6%;腹腔镜组护理率为94.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P<0.05) 。见表3。

两组患者均随访6~12个月, 随访期内均未发现胆漏、胆管狭窄及胆管炎、残余结石等情况。

例 (%)

*与开腹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取石留置T管手术创伤较大, 住院时间长, 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恢复上的困难。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开展, 腹腔镜技术逐渐用于胆道结石的治疗, 手术创伤较小, 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对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疗效有明显作用。自1991年Phillip成功施行第1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以来[9], 结合术中胆道镜的使用, 使腹腔镜的微创优势日益凸显, 所以LCBDE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较为广泛的应用[10,11,12]。

回顾分析本组临床资料及护理特点, 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 无论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相比, 还是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等方面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经纤维胆道镜取石, 手术较为安全,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术后恢复的时间, 结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 具有很好的优势, 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3]。

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来看, 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创伤小, 切口疼痛轻, 术后可以早期活动, 胃肠功能恢复快;而开腹手术组对胃肠道干扰大, 切口疼痛较剧, 与本组病例的结果相符。由于腹腔镜手术胃肠功能恢复快, 笔者的临床经验是术后6 h即可给予流质饮食, 并逐步过渡;而开腹手术胃肠功能恢复较慢, 尽管做了改进, 不再常规胃肠减压及肛门排气后进食, 但仍将进食时间安排在第2天的上午为宜。腹腔镜手术组创伤小, 痛苦少, 恢复较快, 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腹手术组明显减少, 住院天数短;相应的, 开腹手术由于创伤大, 恢复较慢, 加之往往需行T管引流, 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与腹腔镜组相比明显增加。笔者结果显示:开腹组31例中使用镇痛泵的患者26例, 使用率为83.9%;腹腔镜组使用镇痛泵16例, 使用率为47.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P<0.05) 。镇痛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说明手术的微创加上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轻剧烈疼痛带来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可以提高患者对临床疗效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患者的恢复。

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看, 开腹组31例, 术后并发切口感染3例, 术后并发胆漏1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腹腔镜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 术后并发胆漏3例, 术后皮下气肿2例,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汁学意义 (P>0.05) 。对围手术期护理方面, 应加强空气消毒、床单位消毒和自然通风, 加强病区感染的相关管理措施;术前术区皮肤准备的规范;术后切口的观察及及时换药等护理措施,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避免外源性感染。改善局部和全身状况、加强抗感染等治疗等均可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明显下降。对于腹腔镜手术组而言, 胆漏发生的例数较开腹组多, 可能的原因是早期腹腔镜技术学习曲线所致。在腹腔镜缝合技术上, 手术医师都有学习的过程[14]。早期的胆漏, 术后观察中应注意腹痛及腹部体征的变化, 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及皮肤巩膜是否存在黄疸, 观察腹腔引流管中是否有黄色引流液引出。因为胆汁比较稠厚, 易阻塞引流管, 应定时挤捏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15], 不宜过早拔除引流管, 如果引流不通畅, 出现发热症状及局部有积液未能完全引出, 应在B超或CT引导下行穿刺置管引流。本研究有4例发生胆漏, 经腹腔持续引流保守治疗后治愈。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手术术后特有的并发症, 术毕应尽可能将腹腔内气体排尽, 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术后护理过程中应采取舒适体位, 并尽早下床活动, 增加血液循环, 促进气体吸收。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皮下气肿的变化, 本组两例皮下气肿的患者均为少量的皮下气肿, 在对症处理后自行吸收。如果皮下气肿较明显部位, 可采取注射器排除积气, 减少皮下张力的方法。同时应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处理, 预防皮下气肿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显著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笔者的研究结果提示: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工作满意度:开腹组31例, 护理满意25例, 满意率为80.6%;腹腔镜组护理满意32例, 满意率为94.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 (P<0.05) 。说明通过细致、有效、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工作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与肯定。

笔者认为, 在具备丰富的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基础上, 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可以常规开展。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精力进行细致精心的护理,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达到更好的护理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本院2010年7月-2013年6月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分别实施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及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其中开腹组31例, 腹腔镜组34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 疗效确切, 护理人员通过精心护理,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能达到更好的护理疗效。

腹外科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选择2008年2月到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腹外科疾病患者, 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6岁, 平均年龄45.9岁。其中男60例, 女30例, 病史1~15年。术前通过B型超声或CT、MRCP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40例, 胆囊结石伴肝内外胆管结石20例, 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均有结石15例, 单纯胆总管结石25例。把上述10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2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于脐下1cm切口造人工气腹, 行第一个Trocar穿刺, 置入腹腔镜。于镜下找到胆总管经穿刺证实后切开胆总管前壁1cm左右, 用取石钳取出胆总管结石放入标本袋内, 经剑突下穿刺套管将胆道镜放入胆总管。通过胆道镜操作孔放入取石网取净结石, 冲洗肝内外胆管。离断胆囊管, 取出胆囊。温氏孔处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护理干预方法

治疗组病人在进行以上手术治疗的同时予以康复护理干预。

1.3.1 术前护理

(1) 腹外科疾病患者因害怕手术效果不好延误手术或影响术后修复, 术前心理问题较多。而部分病人是因为手术住院才发现疾病, 心理更为复杂, 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及悲观情绪, 部分患者因为术前精神过于紧张, 交感神经兴奋, 加上对手术的恐惧感, 内分泌紊乱易引起烦躁、易怒, 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1]。为此我们要针对患者的心理反映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等。让患者了解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手术成功的重要性, 使其能积极配合术前治疗和术后护理, 以减少手术危险及并发症的发生;了解患者的家庭, 做好家属的工作, 通过患者家属良好的心理支持作用, 使患者得到安慰和支持。增加安全感, 并要尊重患者人格, 使患者得到身心休息[2]。 (2) 术前晚进流食, 但不饮牛奶、豆浆和含糖类高的食物以免术后肠胀气。 (3) 术前晚、术晨清洁灌肠 (宫外孕禁止灌肠) , 排空肠道积便积气, 术晨遵医嘱留置导尿以排空膀胱防止损伤且便于暴露视野, 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 鲁米那0.1g。

1.3.2 术中护理

(1) 由于麻醉方式为全麻, 术中严密观察病人面色、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充分考虑出血可能, 备齐用物。 (2) 保持液体通畅, 观察滴速及病人全身反应。

1.3.3 术后护理

(1) 麻醉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本组患者由于排泄缓慢, 麻醉后苏醒亦延迟, 特别容易发生舌后坠, 分泌物堵塞呼吸道及反射功能不灵敏而致误吸, 造成心脏骤停等意外。麻醉未清醒时, 应将头偏向一侧, 防止舌根后坠引起气道阻塞,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腹外科疾病患者由于肺和血管壁的结构改变, 呼吸道黏膜扩散量减少, 氧利用系数降低, 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术后应延长吸氧时间, 定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分析

所有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00例手术均获成功, 不过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69.5±12.5) min, 术中无大出血, 术后恢复好, 24h内下床活动并进低脂半流食, 2~3d拔除腹腔引流管。无胆漏及胆汁性胰腺炎、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住院天数平均6.5d。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 (105.5±11.5) min, 发生3例胆漏及胆汁性胰腺炎、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后经处理后出院, 住院天数平均10.5d。治疗组的治疗情况与术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腹外科疾病可以导致情绪障碍, 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 可以加重疾病或使之长久不愈, 如恐惧、焦虑等, 护理与手术治疗相辅相成, 而护理在选定条件下, 往往胜于手术治疗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护理改变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 促进康复, 从而体现出其价值, 帮助患者增强适应能力, 调节其情绪变化, 缓解其心理压力, 调节患者的社会角色。

参考文献

[1]任晓梅, 宋风云, 张爱芹, 等.直肠癌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山东医药, 2003, 43 (4) :25.

上一篇:C-型臂下一篇:数字电视信号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