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法

2024-07-02

发现法(精选十篇)

发现法 篇1

一、观察发现

正如牛顿通过观察发现苹果往地上落, 不往天上飞, 而猜想、研究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一样, 数学中的许多结论、规律, 也都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通过观察可以提出猜想, 导致发现。

如, 观察右边数据, 试猜出f (n) 。

通过观察不难看出

f (n) 都是平方数。

f (0) =12 f (1) =02 f (2) =12

f (3) =22 f (4) =32 f (5) =42于是可猜出f (n) = (n-1) 2。

又如, 在初二几何《勾股定理》第一课时, 我就创设了以下发现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 其步骤如下:

(1) 请同学们任意确定两条线段a、b, 并以这两条线段长为Rt△的两条直角边, 用红纸、绿纸、分别剪四个全等的Rt△, 再用红纸剪两个正方形, 边长分别为Rt△的两条直角边的长为a、b, 同时用绿纸剪一个正方形, 边长等于Rt△斜边的长c。

(2) 请同学们用6个红色图形和5个绿色图形拼成一个如图一、图二、a的大的正方形。

(3) 请同学们将红色正方形、绿色正方形放在一起比较, 看看有什么发现, 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答:两个正方形一样大。正方形边长都为a+b, 所以两个正方形面积相等。)

(4) 将两个正方形中全等的Rt△拿掉, 还剩下什么?剩下的这三个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答:剩下三个正方形[如图三、图四]。这三个正方形中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从而得出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 你能由图二来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吗?学生答:

这样就由学生通过观察, 自己发现了勾股定理。

二、归纳发现

运用归纳法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方法叫做归纳发现法。这是诱导学生在特殊问题的处理中, 进行归纳, 受到启发, 进而发现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

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 我就设计了下列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1) 解下列方程, 并分别求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然后想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有何关系?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都有这种关系吗?

(1) x2-3x+2=0 (2) 2x2+3x-2=0

(学生答:方程 (1) 两根为

(2)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二根为

求出x1+x2=?x1x2=? (学生答:

这种由学生归纳、提出假说、猜想证明、探索真理的归纳发现法, 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三、类比发现

类比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 推测在其它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方式。

运用类比的方法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方法叫类比发现。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外扩性, 而新扩知识总是与扩前知识有很多类似之处, 类比新知识与扩前知识是一种巧妙高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类比法取得重大发现、发明的事例在数学领域中屡见不鲜。为此运用类比发现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的探索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 高维与低维, 无限与有限等的类比。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如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 可以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方意义, 可以类比乘法意义;二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可以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 可以类比小学分数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以及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类比等。

四、实验发现法

实验是指人们根据科学研究目的, 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 在人为控制、变革或模拟客观对象条件下, 通过观察获取感性经验和科学事实的研究方法。实验发现法和观察发现法相类似, 其不同之处在于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而提供猜想, 导致发现。

如用割补法变革三角形求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起与一条直线相联系, 于是三角形内角和的属性 (内角和180°) 立刻呈现出来。 (小学的教材上就是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

我们把△ABC三个内角 (如图五) 剪下来拼在一起

如图六, ∵∠ACD=∠1=∠A (实验结果)

∴AB∥CD (内错角相等, 二直线平行)

∴∠DCF=∠2 (二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又∵∠DCE=∠2=∠B (实验结果)

∴∠DCE=∠DCF

∴CE与CF重合

即△ABC的内角和为180°。

由于受上面剪与拼的启发, 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这样做辅助线。A

过C做CD∥AB (如图七)

∴∠A+∠B+∠3=∠1+∠2+∠3=180°

(初一教科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是这样证明的。)

数学家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 一方面, 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 从这方面看, 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 但另一方面, 创造过程中的数学, 看起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我们应创设实验型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归纳、猜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 发现数学问题, 形成概念, 发现结论及知识的应用。如学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 我给学生每人一根火柴梗, 要求学生利用练习本上印出的等距平行线, 寻求火柴梗的三等分点, 并用刻度尺加以验证。又如学习“坐标的概念”将两根塑料绳带进教室, 让一个学生做原点, 然后用两根绳子拉成纵横两根数轴, 并定出方向, 这样教室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坐标, 老师说坐标, 让具有此坐标的学生站起, 或指定学生站起来说自己的坐标, 坐标原点可以变化, 学生的坐标也随着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的坐标系”的实验操作、演示和讨论, 使学生对概念、定理不仅知其然, 还能知其所以然。实验方法是学生发现数学概念、原理和巩固运用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过程”教学原则。

发现英语三原则自然学习法 篇2

i advocate this natural learning method with three basic principles.

第一、学习英语应该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

i.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easy to difficult, and from rough to subtle.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英语切忌好高骛远,学习的开始就挑选难、繁、细的材料进行攻坚战,以为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li starts beneath one’s feet. we should try to avoid pursuing what’s beyond our reach in english learning. if we choose and study some difficult, complex, subtle materials at the very beginning with the hope of having better effect, it’s proved to be a wrong attitude by practice. if learning materials go far beyond learners’ actual language level, such challenges aren’t desirable and just make learners frustrated and painful. it’s the worst thing that learner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are destroyed by unsuitable materials.

人的思维要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的时候,思维敏捷而且记忆轻松,在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英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英语应该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千万不要抱着十天可以速成的错误心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千万不要以为通过一段时 间的刻苦努力就能完全掌握英语,要知道对语言是学无止境的。

your thinking will be affected by your mental state. you’ll think quickly and memorize easily if you’re in high spirit and full of confidence, then you’ll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such a good mental state. therefore, you should improve your english step by step in your english learning without the wrong thoughts of cracking english within ten days. language learning is a lifelong developmental process, so don’t think you can master english thoroughly only through a period of great effort, and you should know there’s no end for language learning.

只要生命在不断变化,作为表现工具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不断地经历表征重述,从而使语言表达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炉火纯青,学习语言的乐趣就会越来越强烈。

so long as your life keeps changing, your language, as a rendering tool, will constantly undergo representational redescription, which makes your language expressive level higher and higher. it’s natural that you’ll attain high degree of professional proficiency and enjoy more and more fun in your language learning.

有一点必须指出,有些英文作品对我们如果显得太困难、繁杂或者微妙,除了语言本身(词汇和语法)的障碍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我们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我们的生命层次太低,思想太肤浅,自然无法领悟文章的奥妙。

if some english works seem too difficult, complex and subtle to us, i must point out, it lies in our lack of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part from the obstacles of language itsel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because we’re in too low life levels with too superficial thoughts, it’s natural we fail 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ose articles.

有句话,我印象很深,你要学写诗,功夫在诗外。其实,学习英语的道理又何尝不是如此,要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功夫应该花在英语外,没有足够的学识修养,英语技巧掌握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而已。

i’ve been impressed by a statement, “you must learn more things beyond poems if you want to learn writing them.” actually, english learning isn’t different at all. you must learn more things beyond english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expressive level. you’re just an outwardly attractive but actually worthless person without enough knowledge no matter how well you’ve mastered those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金字塔的形状,或许可以受到一点启发。金字塔稳稳当当地矗立着,那是因为下大上小,我们学习英语也应该借鉴金字塔,简单的作为繁杂的基础,容易的作为困难的基础,粗略的作为精细的基础。简单、容易和粗略就是金字塔庞大的基底,繁杂、困难和精细就是金字塔的顶部。我们按照这样的过程学习英语,就一定能达到金字塔光辉的顶端!

actually you can get enlightened by imagining the pyramid shape. the pyramid stands firmly with a big bottom but a small top, and we should use it for reference in our english learning. complex materials base on simple materials, difficult materials base on easy materials, and subtle materials base on rough materials. the simple, easy and rough materials serve as the big base of pyramid, while the complex, difficult and subtle materials serve as the top of pyramid. we can reach the glorious summit of pyramid if we learn english in this way.

第二、学习英语应该遵循先听后说、先读后写、先积累后运用的自然顺序

ii.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follow the natural sequence of listening prior to speaking, reading prior to writing, accumulating prior to applying.

古人有句经验之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个经验完全符合学习的逻辑规律。

there’s an ancient saying: after reading up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you can at least intone poems even you can’t write them. this experience completely accords with the logical law of learning.

学习英语,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多多吸收语言材料,敞开头脑,充分吸收,积累尽可能多的丰富语言材料,如英文歌、英文小说、报刊杂志、英文电影等等。

absorb more language materials according to your actual level and interest in your english learning. with your open mind, absorb as much as you can, and accumulate rich language materials as many as possible, such as english songs, novels, newspapers, magazines, movies, etc.

应该持一种来者不拒的态度,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势,要知道人脑具有对语言材料的自动加工处理功能,材料积累到一定时候,人脑就会加工处理出一些有用的语言信息。听多了,自然想说,读多了,自然想写,一切都顺其自然,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hold an attitude of embracing everything just like ocean containing hundreds of rivers. because human brain has such a function of processing language materials automatically, it can produce some useful language information when materials have been accumulated to a certain extent. it’s natural you want to speak when you’ve heard a lot, and also natural you want to write when you’ve read a lot. everything has been done in a natural way, then success will come when conditions are ripe.

听和读,是输入和积累,也可以说是基于观察的学习。应该尽力模仿,每个音调和语调,每个字词和句子,从粗到细地模仿和吸收,要抱着一种不求甚解、顺其自然的态度才好。究竟什么时候该休息一段时 间,让输入的语言材料在大脑内部按照个人的特点进行加工处理,这完全是因人而异的事情。

as input and accumulation, listening and reading function as observation-based learning. try to imitate very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every word and sentence from the rough to the subtle with a natural attitude. it varies with each individual when to rest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let those input language materials processed in the brain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当你觉得你的头脑被很多语言材料充满,就像茶杯已经倒满了水,如果再继续往茶杯里倒水,只会溢出来,好了,抓住那个临界点,开始休息。所谓休息,我是指,完全把所吸收的语言材料统统忘掉,把它们抛入潜意识得到加工处理。

when you feel your head is stuffed with many language materials just like a teacup full of water, it’ll overflow if you continue pouring water into it. well, seize that critical point, then start your rest. so-called rest, i mean you forget all those absorbed language materials and throw them into your subconscious mind.

积极的休息方法是去做跟英语完全无关的事情,不要担心自己学的英语会忘记,心理学研究指出,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你感兴趣的东西,无需你时时刻刻想着,也会深深印在你心底深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特别建议,选择英语材料应该因人而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文材料才行,否则吸收的效果肯定不好。

the active method of rest is to do anything irrelevant to english without worrying you would really forget them. psychology research points out a human can remember what he’s interested in and forget what he isn’t interested in. what attracts your interest will be kept in your mind deeply without thinking of them all the time. just for this reason, i particularly suggest that choosing english materials should be different for each individual. you must choose what you have interest in, otherwise there won’t be any good absorbing effect.

在我看来,对材料有兴趣,表明大脑的那扇门对这个材料是打开的,否则,门是关闭的,所以尽管听了或者看了不少材料,因为不感兴趣,被大脑拒之门外,相当于没有吸收任何原材料。

in my view, your interest in materials shows the door of your mind is open to them, otherwise, the door is closed. even you’ve read a lot of materials, but if you have no interest in them and your brain rejects them, it means you’ve absorbed nothing at all.

说和写,是输出和释放,也可以说是基于反馈的学习。应该积极勇敢地实践,不要怕说错,不要怕写错。只有在大胆的实践中,才能发挥大脑的语言自我纠错功能。在成功与失败中,慢慢地提高英语表达水平。

as output and release, speaking and writing function as feedback-based learning. try to practice bravely without being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in your speaking and writhing. only in brave practice can you exert your brain’s function of self-repairs in language. and your english expressive level will be improved little by little in the process of success and failure.

听和读,是圆的一半,说和写,是圆的另一半,两者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圆,而且这个圆要不断地循环,才能不断地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listening and reading is half of a full circle, complemented by speaking and writing as the other half, and with both given the same attention. keep circulating around the circle so that you can constantly improve your ability in english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第三、学习英语应该尊重从错误到正确、从简陋到完美的渐进过程

iii. english learning should cover the gradual process from wrong to right and from rough to perfect.

很多英语教师持这样一种观念,我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一开始就要让学生说一口绝对正确的英语,每字每句讲得非常认真仔细,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孜孜不倦地加以批评和指正,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危害很大。

many english teachers hold such an idea which is wrong in my view. they require students to speak absolutely correct english at the very beginning, so they explain every word and sentence very carefully, and persevere in criticizing and correcting students’ mistakes. this eagerness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 will do great harm.

太在乎结果而轻视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用之于英语学习,我个人认为,老师很轻松地代劳了学生从错误到正确、从简陋到完美的渐进过程,几乎是剥夺了学生从错误自然成长的大好机会。学习的效果大致是这样,暂时效果好,长远效果差,说明学生没有经历一个漫长的由错误到正确的渐进过程,印象不深,很容易遗忘。

it’s very common to care more about the result than about the process. when it comes to english learning, in my opinion, teachers do too much for students in the gradual process from wrong to correct and from rough to perfect, which almost deprives students of good chances for growth from mistakes. it’s natural the temporary effect is good, but the long-term effect is opposite. students don’t have deep impression on what they’ve learned and forget them easily because they don’t experience a long process from wrong to right.

有句诗是这样讲的: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犯错误的自由空间,让学生慢慢体会,自觉纠正,这样印象深,效果好。教师千万不能心急,希望快速看到教学效果,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自私的态度,应该尊重学习语言的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好教师。

a poem says, knowledge from books isn’t enough, only through practice can you really understand it. in english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reate free space for students to make mistakes and develop their self-repairs in language with deep impression and good effect. it’s a very selfish attitude that teachers are too eager to see the teaching effect. a good and responsible teacher should respect the objective law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d students to advance step by step.

我所提倡的自然学习法只有三条基本原则。

i advocate this natural learning method with three basic principles.

第一、学习英语应该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

i. learning english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from simple to complex, from easy to difficult, and from rough to subtle.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英语切忌好高骛远,学习的开始就挑选难、繁、细的材料进行攻坚战,以为学习效果更好,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态度。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li starts beneath one’s feet. we should try to avoid pursuing what’s beyond our reach in english learning. if we choose and study some difficult, complex, subtle materials at the very beginning with the hope of having better effect, it’s proved to be a wrong attitude by practice. if learning materials go far beyond learners’ actual language level, such challenges aren’t desirable and just make learners frustrated and painful. it’s the worst thing that learner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are destroyed by unsuitable materials.

人的思维要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情绪饱满和信心十足的时候,思维敏捷而且记忆轻松,在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学习英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英语应该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千万不要抱着十天可以速成的错误心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终生发展的过程,千万不要以为通过一段时 间的刻苦努力就能完全掌握英语,要知道对语言是学无止境的。

your thinking will be affected by your mental state. you’ll think quickly and memorize easily if you’re in high spirit and full of confidence, then you’ll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in such a good mental state. therefore, you should improve your english step by step in your english learning without the wrong thoughts of cracking english within ten days. language learning is a lifelong developmental process, so don’t think you can master english thoroughly only through a period of great effort, and you should know there’s no end for language learning.

只要生命在不断变化,作为表现工具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不断地经历表征重述,从而使语言表达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炉火纯青,学习语言的乐趣就会越来越强烈。

手筋发现法 篇3

这是一个局部定式,通常白棋需要补一手。现在白棋脱先,黑棋应该如何惩罚白棋呢?黑棋当然需要冲击白棋的缺陷,问题是怎么走才更有效。

图一(一间夹定式):白1小飞挂黑棋的小目。题门图起始于黑2的一间低夹,其间,黑6尖顶时白7在8位挡下也是定式之一。当然,本图的白7立下也是定式。黑棋川动一子,以下进行至黑14跳。

此时,白棋通常需要在A位或B位守一手,或者址在 C位一带从背后向黑棋施压,寻求行棋的调子,迫使黑棋出动,然后顺势在A位补棋。

图二(步调缓慢):黑1拐方向正确,但是步调过于缓曼。黑3冲,白4也顺势冲出,黑5叫吃与白6扳头见合,二者相比,黑棋更为痛苦。

图三(这才是手筋):黑1的挖才是手筋。当然,黑棋的最终目的是要在A位挖,此外还有黑B挡的手段。所以,如果白棋敢在A位接的话,則黑B连根切断白棋。黑1时,白2若叫吃,则黑3就老实地接牢,A、B两点见合。白 2若在B长山,黑棋当然就在A位挖断白棋。

如何运用探索发现法进行物理教学 篇4

探索发现法是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标, 以再发现为步骤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必须创设实验的条件, 由学生亲自进行探索, 最后, 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的内容、特点, 而且掌握获得知识的过程.在运用探索发现法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一是教师要提出带有探索性的问题, 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或观察一些具体的现象;二是学生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 或根据已知理论进行推理, 提出有关现象的原因, 概念之间和数量之间的联系等推测, 再进一步思考, 或进一步实验;三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已有的知识与研究的问题结合起来, 进行对照分析、抽象、概括, 通过学生的探讨, 最后得出结论.

如, “电磁感应”课题的教学, 教师首先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在初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可以产生磁场, 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呢?产生的电流与我们刚学的磁通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探究:首先学生做两个初中已经做过的小实验, 将一个连有检流计的多匝闭合线圈, 从一个固定磁场的两极间拉出, 观察到检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仍然用上面的装置, 让闭合线圈不动, 而移动磁铁, 同样发现检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学生们通过上述实验, 自然会得出结论:只要闭合线圈和磁场有相对运动, 在线圈中必然产生感应电流.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必然出现这个结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仍然需要再做一些实验进行探索:在一个作用区域较大的恒定磁场中, 使一个连有多匝闭合线圈在其中水平运动, 但不出磁场的范围.观察到无论线圈运动得多快, 检流计的指针都不发生偏转.反过来, 让线圈不动, 而移动磁铁, 检流计的指针仍然不发生偏转.

这就是说, 闭合线圈与磁场有相对运动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 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进一步想通过实验来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

将一根条形磁铁插入连有检流计的线圈中或将磁铁从该线圈中抽出时, 都有电流产生, 而磁铁静止在线圈中时, 没有电流.在这个实验中, 磁铁的运动也可以看做线圈相对于磁铁的运动, 组成线圈的导线在运动中切割磁感线, 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

也可以从另一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当磁体离线圈很远时, 可以认为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零.在磁体插入线圈的过程中, 磁通量增加, 把磁体从线圈中抽出时, 磁通量减少, 在这两种情况下电路中都有电流;而当磁体与线圈相对静止时,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变, 这时闭合电路中没有电流.那么, 能不能说, 如果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路中就有电流?为此, 教师要在这个时候及时引导学生再一次用实验来进行探索.

在匀强磁场中放置两根金属导轨, 在它们的一端用检流计连起来, 让一根导体棒在导轨上运动,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由所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和磁感应强度决定的, 导体棒左右移动时,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而在实验中学生们会看到导体棒在左右移动时, 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同样可以说成:如果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电路中就有电流.

以上两个实验都是由于导体和磁体有相对运动而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的.如果导体和产生磁场的磁体相对静止, 但是磁场的强弱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闭合电路中磁通量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闭合电路中是否也能产生电流呢?

将一个螺线管A与变阻器、开关连到电源上, 另一个螺线管B的两端连到检流计上, 把B套在A的外面.在开关闭合与断开瞬间, 以及开关闭合不动时, 观察电路中是否有电流产生.在实验中会看到, 在开关闭合与断开的瞬间, 有感应电流产生, 当开关闭合不动时, 没有电流.当然, 在开关闭合不动时, 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A中的电流, 从而改变它在B中的磁通量, 也能观察到感应电流.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的探索就能总结出: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这种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篇5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濮阳市第五中学 李艳红

【内容提要】

不同的教学法对于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的确是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着重对几种不同层次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发现法教学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本文一共从三个层面对它进行了阐述,并举教学实例指出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发现法教学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积极这种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发现法教学 教学法 生物知识 学习积极性

【正文】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观察、实验而总结和证实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介入,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逻辑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即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我们尝试和研究的。本文试从发现法教学的层面,组织发现活动的基本原则,对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发现法教学的层面在中学的生物教学中,依据生物知识的层次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 .1 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在叙述,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教师使用根尖结构图分析它的结构,同时演示根尖的吸水的原理,从这两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根尖的结构及吸水原理,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和相互联系知识的能力。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优点是:①它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知识的巩固率高。②培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但是这种方法对全体学生的“覆盖面”不很大,仍存在不足,即在40~50名学生中,教师只能口头让全体学生去发现,然后只能让一名或几名学生说出发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学生可能不会去主动发现;此外,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的技能。

1. 2 教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这一层面是教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作业,事前教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教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教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个叶片、玻璃板、双面刀片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叶片的结构。这种发现法是由于研究的.客体就在每名学生面前,而且都在自己处理的情境下进行,所以它的优点有:①学生接受和追求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信息量较充足。②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求知的乐趣。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补充了第一层面教学的不足。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充实,能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1. 3 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索的内容比较系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获取教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发明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发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索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体现。例如,初中生物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的比较教学,教师既可应用此种发现法教学。即教师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展示给学生两个表格,让他们自己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上黑板板书两个表格,最后学生一块分析结果和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创造力。学生有的发现了结果,还能自我产生成功感和赞誉感,从而持续产生学习的动机。②能引导学生掌握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路线去探索问题的能力和技能,能锻炼思维,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③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这一层

[1] [2]

早期发现黄斑变性的自检法 篇6

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居民中,60岁以上的人已占13.26%。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是眼部疾病的高发人群。但相对于其他慢性疾病而言,眼病在大多数老年人中都不太受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是三种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致盲性眼病,而且其发病率均呈迅速升高的趋势。眼科医生形象地将这三种高发的致盲性眼病叫做“一白”、“二青”、“三黄”。笔者认为,在这三种致盲性眼病中,黄斑变性可引起不可逆的视力丧失,是最值得关注的老年性眼病。

黄斑因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是眼底视网膜的一个特殊区域,负责掌管人的精确视力和色觉功能。黄斑是视网膜上视力最敏锐的区域,除黄斑以外的视网膜仅具有极低下的视力。人眼内的黄斑若受到损害,其视力就会相应地下降,并可出现视物扭曲变形、视野中心出现黑点等症状。全球性的调查数据显示,老年黄斑变性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与白内障、青光眼相比,老年黄斑变性在我国居民中的知晓率更低。老年黄斑变性是人体在自然老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眼底病变。此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十分明了。但该病的发生与患者抽烟、饮酒、患有心血管疾病、有遗传基因及体内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或微量元素(如锌等)有密切的关系。老年人在双眼同时发生黄斑变性时,可出现显著的视力下降、看书时会感到字迹模糊、书中央有黑影或空白区、直线变弯等症状。人眼的代偿能力很强。老年人若仅有一只眼睛发生了黄斑变性,而另一只眼睛的视觉功能尚好,则可能不会出现任何视觉异常的症状。有些黄斑变性患者的一只眼睛已经完全失明,但另一只眼睛视力较好,因此过了好多年也没有发现自己患有此病。研究发现,人的一只眼睛若发生了黄斑变性,在5年后其另一只眼睛发生此病的几率高达30%~40%。

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若能及早发现此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使用弱视矫正器、进行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瞳孔温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可以控制或阻止病情的进展。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此病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证实,老年人在利用阿姆斯勒表进行检测时可发现一些轻微的视觉异常症状,从而能早期确诊黄斑变性。阿姆斯勒表是一张白底黑线的表格(如图一)。老年人使用此表筛查黄斑变性的方法是:①在光线均匀、明亮的环境中,将此表放在视平线上、距离眼睛30厘米的地方。患有老花眼或近视的人应佩戴原来的眼镜观看此表。②用手遮住左眼,用右眼凝视此表中心的黑点1分钟。③用手遮住右眼,用左眼凝视此表中心的黑点1分钟。在凝视此表中心的黑点时,若发现表中出现没有网格的空缺区域、网格变形、模糊或网格中的直线变成曲线等情况,就说明你的眼睛已经出现了黄斑病变的情况。此时,应尽快去医院进行远近视力测试、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和光学断层扫描等眼科检查,以便及早确诊是否患有黄斑变性。

发现法 篇7

丁达尔灭菌法是控制有害微生物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重复出现相对不适环境和适宜环境来控制其数量。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将丁达尔灭菌法的原理和过程,运用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发现学生不良行为、处理学生不良行为和正确引导学生,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学生的不良行为有其思想基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班主任虽然可通过许多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但是许多学生往往慑于班主任的威严和学校的校纪校规,将其不良行为隐蔽得很深。学生何种情景下最易使其不良行为行动化?当然是在他认为的一个适宜环境下,不自觉地将不良行为表现出来。借鉴丁达尔灭菌法的原理,班主任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妨通过以下过程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第一阶段,在新学期之初,班主任刚接任时,应给学生留下比较严格的印象,使其许多不良行为有所收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班风的建立,在新学期之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许多学生往往会有一种尝试心理,在新学期之初不断地试探班主任的心理和作风,给今后在班级中如何学习和生活做准备。如果在新学期之初对学生放任自流,就很难再收回学生的心,给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新学期之初应营造一个相对严格的氛围,使大部分学生能快速地静下心来,而不让其在假期的生活习惯如惯性般在新学期之初起作用。

第二阶段,在整个班级平稳后,班主任应营造一个相对民主的氛围。一方面,让大部分学生感到班主任的亲和,使学生能主动和班主任交流,而不是开学之初那样使学生感到威慑,不可亲近。另一方面新学期之初一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特别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下,少数学生会回归到原来的样子,使许多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班主任在这段时间内,应“形散而神不散”,仔细观察班级中学生的行为,并加以记录。

第三阶段,一段时间的相对宽松氛围后,针对班级中发生的问题,在班会课时具体地、有根据地加以指出,然后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该训导的训导,该惩罚的惩罚(不是体罚)。让学生明白,原来班主任并没有放任,而是每天都在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在发现、寻找他们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到班级中民主的氛围是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营造的,必须在学生能遵守各种制度下才能有民主,违反纪律要受到处理甚至惩罚,让学生感受遵守班级纪律是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基础条件。当然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仅为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正确引导学生,切忌本末倒置。

第四阶段,重复以上步骤,不断地发现学生尚未改正的问题,并不断加以正确、细心地引导,使整个班级的氛围不断地向良性方向发展,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断减少,从而最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但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是需要在学生遵守学校制度的前提下达成的。

对于以上分步骤来发现学生问题并引导学生的方法可称之为“分段发现问题法”,但班主任在运用时不能把重心放在如何发现问题上,应是发现问题后如何来引导学生向良性方向发展,所以在运用“分段发现问题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追求教学完美的过程中,要能容许学生问题的存在,能宽容学生的过错。当然容许学生问题的存在,并不是放纵学生。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学生和班级,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无限地追求完美,但班主任要明确地意识到完美是不可能达到的。意识到这一点有利于班主任正确地面对学生所犯的过错,甚至是个别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学生可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过错,但并不是意味着会一直犯错,正如赫尔巴特所言:“教育学是以学生的可塑性作为基本概念。”学生只要有正确的引导,他的思想和行为是可以变化的,除非你不想教育他。

第二,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在不断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班主任应细心分析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根由,对症下药。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而是方法,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并能改正,以实现“教育即改造”的理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第三,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度。班主任应营造一个适宜于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的环境,应注意要能在控制的范围内,而不能让其环境成为学生不良行为泛滥的温床,以至于一发而不可收。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动态,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因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很容易在群体内蔓延,一旦个别行为成为群体行为,就很难再对症下药。一种不良行为成为班级中大多数学生的习惯,它就成为一种势力,一旦进入固有的行为习惯的转盘,真的难以解脱。所以班主任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形散而神不散”,否则后果是严重的。

第四,保护学生的个性。“分段发现问题法”以发现学生问题为原点,正确地引导学生。班主任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并能适度张扬。教师应正确认识个性与学生问题的差别,切忌把个别个性问题当作不良问题来处理。班主任工作往往会强调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个性,这是不可取的。杜威说过:“人们不是无视自然的本能,就是把它们看作讨厌的东西———看作应该受压制、或者无论如何应该遵守外部标准的可憎的特性。因为把遵守看作目的,所以青年人的个性都被忽视,或被看作调皮捣蛋、搞无政府主义的根源。同时,又把遵守等同于一律。从而导致青年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进步表示反感,害怕不确定和未知的事情。”

浅议“发现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发现法,运用

一、发现法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现法就是在教师启发下的“发现学习”。它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化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教学中更应充分运用发现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从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看,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强,活泼好动。发现法给了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动脑动手的机会。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化学学科的特点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只有通过严密的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验证,才能确立为正确的理论。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应该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

3.从发现法的特征来看,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强调学习过程;(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在动机;(4)强调信息提取。而直觉和灵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新理论的基本途径之一。

4.从自然科学方法论来看,其基本方法是:发明或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一收集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一提出假说一验证假说一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而发现法与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发现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实例

课题:HCl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HCl的原理、装置、操作;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及方法;

3.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制法、收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HCl的反应原理;

2.HCl的制取装置。

教学方法:发现法。

教学过程:

[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HCl与NaOH溶液和Ba(OH)2溶液的反应,下面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2HCl+Ba(OH)2=BaCl2+2H2O

[提问]那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我们能不能反过来用NaCl、BaCl2制得HCl气体呢?

[讨论]教师提供NaCl、BaCl2及所需的配套装置,学生可以自由地猜测、练习,并尝试用什么方法达到实验的目的。

[实验]学生做以下实验,推测实验室制取HCl的最佳方法。

(A) NaCl与浓H2SO4反应。

(B) BaCl2与浓H2SO4反应。

(C) NaCl与浓HNO3反应。

(D) BaCl2与浓HNO3反应

[记录]描述实验现象:在实验(A)、实验(B)的固体表面可看到____;而在实验(C)、实验(D)的固体表面有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呢?____;但实验(B)很快出现____现象。

[提问]比较实验(A)、(B)、(C)、(D)四个化学反应,实验室里应选用哪个反应最佳?

[讨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A)实验为实验室制取HCl的最佳方法。

[板书]实验室制取HCl的反应原理:

总的反应原理:

[实验]教师提供仪器,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利用正确的实验方法,自己制取一瓶干燥的HCl气体。

评析:教师采用练习的方式提供知识、思路和方法的铺垫,然后,再提出逆向思维问题,即由氯化氢转变成盐,反过来又由盐转化为氯化氢。从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看,这种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在猜想—假设—发现—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发散,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享受到参与创造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化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能力有差异,因此在实施“发现法”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意识、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

2.灵活处理教材。中学化学教材是根据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以及心理发展顺序而编写的,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发现法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以适合发现法的教学。

3.精心设计发现学习的过程。在设计发现知识的过程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要紧扣教学大纲的要求;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过程的划分要符合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特点;发现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4.营造讨论的气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讨论”是发现问题的又一途径,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讨论”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一解决问题,达到不断获得新知识的目的。所以,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并且,教师还应该努力营造出师生间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学习,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个性的发挥。

5.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化学实验是“发现法”运用于化学教学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化学仪器和化学药品(有毒的除外),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研究。同时,在学生实验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操作、思考和提问的时间。

“发现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篇9

一、“发现法”教学的概念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近年来介绍到我国, 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实“发现法”在布鲁纳以前已被卢梭、斯宾塞倡导过, 只不过到了布鲁纳那里, “发现法”才明确地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策略和理念并设计了相应的课程结构, 又得到了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法”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按发现过程编制的教材或材料进行“再发现”, 以掌握知识并发展创造性思维与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自学是最宽泛意义上的“发现”学习.按布鲁纳的话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1]学生所获得的知识, 尽管都是人类已经知晓的事物, 如果这些知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引发出来的, 那么, 对学生来说, 仍然是一种发现, 准确地说, 是一种再发现.“发现就是把事物整理就绪, 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名学生自己学习某种知识, 他实际上了就是在自己发现某种知识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发现法”教学有以下特征:

1. 强调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能动的探究者.初中数学教学, 不是要将学生变成一个个做题机器, 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认识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种产品.”

2. 强调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不同, 它不是完全理性的, 不根据事先安排好的步骤思考, 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的.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 帮助学生感受发现的过程.与其教学生如何做, 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 边做边想.

3. 强调学习动机.

“发现法”注重学习动机的激发,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好奇心是最好的学习动机.而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 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

“发现法”的种类及教学的基本步骤:

1.归纳发现法.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 “最简单的关系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关系, 而这正是归纳法的论据”数学教学中的归纳发现法是根据数学问题中的部分特例具有某种属性, 而推断出该问题的全体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中, 教师为了使学生发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归纳发现法数学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举特例;b.归纳、总结特例的共同规律;c.根据特例的规律猜想整体的规律;d.证明猜想的规律的正确性.

2.类比发现法.波利亚曾经说过, “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这就是说, 类比可以发现新的理论、新的知识点.初中生学会类比的方法, 对将来继续学习有很好的作用.类比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a.从旧知识中寻找与新知识相似的数学对象;b.回忆旧知识的有关内容;c.根据旧知识的有关内容类比出新知识与之类似的内容;d.证明类比出的新知识内容的正确性.指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有助于学生思维活动积极化, 有助于学生独立表述新概念, 确定新旧知识的共同特征, 明确区别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在初中数学教材中, 不等式的性质可与方程式的性质类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可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比;分式的性质可与分数的性质类比;多项式分解因式可与数的分解质因数类比.

3.实验发现法.这种实验发现法教学需要准备必要的实验工具和材料, 如笔、纸、刀、剪、圆规、直尺、绳子、图钉等.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要让学生人人准备、人人动手实验.有些复杂的工具需要特殊的制作工艺, 则需要教师提前做好拿到课堂上演示.实验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a.准备必要的实验工具和材料;b.指导学生按教师设置的方案进行动手实验;c.观察实验结果, 猜想数学结论;d.证明猜想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 他会长期地记忆在脑子里.在平面几何中, 许多定理都可以用实验发现法教学.如勾股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等.随着科学的进步, 实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变.

总之, 我们把上述方法归纳为四个基本步骤: (1) 提出要求解决或研究的问题, 以激起学生探究的要求, 明确发现的目标或中心; (2) 学生利用教师或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 对提出的问题, 做出一种或几种解答的假设; (3)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 学生中如有不同的观点, 可以开展争辩; (4) 对争论做出总结, 得出必要的结论.[2]

二、“发现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点

从教育教学过程来看, 中国教育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苦读加考试”的传统方式.跟着高考指挥跑、围绕着考试转, 以取得好成绩为目的的应试教育, 导致了教师牵着学生加班、加点、加课, 整天在题海中泛游, 常年在封闭里教学, 把知识当成了教条, 把科学当成了标签而“发现法”教学扭转了这种课堂上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课堂上, 老师不再是课堂主宰、绝对权威, 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引路人, 疑难问题的解答者, 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主张及异想天开的设想, 敢于摆脱传统习惯、思维定式, 根据独立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

“发现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点就在于: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现法”教学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信息,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领悟”.在数学学习中, 知识的传授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接纳知识的内在联系, 而这种内在联系,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远远比老师教授的效果好.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发现”学习可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将教师的引导转化为好奇心, 将教师的鼓励转化为对自己的信心等, 这样学生就会以“发现”作为自我奖赏、自行探求知识的学习活动.

3. 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方法.

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去分析、综合发现应得的结论和规律, 使他们成为“发现者”.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教授给学生一个数学公式, 学生记住, 和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一个公式的效果是有显著的差异.而“发现”的方法则不是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的, 要通过长时间学生自己的实践, 找出发现的途径.

3.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当学生看到一个知识点时 (尤其是前人总结出的定理) , 这个知识点只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一个表象记忆, 他们并不理解, 只有当他们自己去实践发现这个知识点是从何而来的、怎么来的时, 他们才能深刻理解这个知识点, 才能记住这个知识点.因为“发现”的过程, 就是对所学知识重新组合的过程, 所以有利于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对于数学课来说, 教师仅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黑板上和书本上是不行的了, 应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学实验去发现, 可以利用图形、物品的实体作为实验工具.

总之, “发现法”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认识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使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过程经常伴有猜想、惊讶、困惑、期待, 促使他们紧张地思考, 寻找理由和证明.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评价现象和过程, 学到科学认识的方法.

三、初中数学“发现法”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教师要明白, “发现法”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授课环节和授课内容.比如, 公理就没法用“发现法”教授, 只能采用讲解法.但是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在公理基础上使用“发现法”教学.因此, 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有机会就应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再发现机会和条件, 让学生像数学家当初发现定理那样去发现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在习题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可以经常使用“发现法”教学, 鼓励学生去自己探索, 并且可以开展一定的竞赛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其次, 问题的设置和导入要有针对性.发现的基础是问题的存在, 要解决何种问题,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启发的.如果作为思维起点的问题都选择不对, 那么解决问题的可能就会绕很大的弯, 而且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 问题的设置应难易适中, 要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以情感为目标设置问题, 用以激活学习者探索的动机和需求;以认知为目标设置问题, 用于对学生发现的方向进行必要的控制, 防止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 便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能力为目标设置问题, 使问题难度适当.[3]

参考文献

[1]邵瑞珍.布鲁纳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66.

[2]石岩.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意义[J].衡水师专学报, 2006 (6) :78.

[3]杨名声.创新与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34.

发现法 篇10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教学质量,巧用

一、 “发现法”教学的基 本概况

教学方法“发现法”的倡导者, 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他认为,学习是为了产生特定迁移和广泛迁移,且后者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原则和态度迁移。要达到这个目的,他认为,要“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采用“发现法”教学,达到用于教学的目的。布鲁纳的“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传统的教导是让学生记住现成知识的解释,发现方法是引导、启发,使学生从现有的材料、应该总结的原则和规则中获得知识,开发潜在的智力。

二、心理学教学采用 “发 现法”的优势所在

( 1) 学生在心理方面,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概念。虽然这些概念是前科学概念,但也有一定的基础。这种方法提供了条件,为教学方法提供了便利,帮助学生寻求到了重大原则和规律。

( 2) 心理科学研究规律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各种心理原则和规则体现的例子在生活中、教学中比比皆是,很容易为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一发现为心理学教学方法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当然,这也对选择和编写教材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 研究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 开发智力。教学是教学,学习是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心理学教学,它不仅关系到学生掌握心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方法教学只是为了能够缩短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学以致用。

( 4) 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性、有学习兴趣。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学材料的兴趣。发现方法与生动的现实情况, 已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而每一次“发现”,可以作为内部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怎样运用 “发现法” 进行教学

( 1) 设计合理、有序的启发性问题。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即教什么知识,这是根据各地的横向联系; 技能培训,发展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是第一次训练,训练后培训什么的顺序和结构安排,你可以将知识理解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启发学生的发现能力及实现“发现法”等教学方法最佳的教学 效果。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了解围绕中心的前提下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利用在本质上是合理,有序的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学生沿着材料的结构,从外到内,由浅入深,并逐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2) 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例。兴趣学习,使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敏捷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坚忍的意志。学生对真正感兴趣的知识,会千方百计地调动自己的潜在智能,主动地求知, “发现式学习”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使被动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环境中触发对新事物的求知兴趣,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让大脑保持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利用情境教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规律,广泛地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学习知识如同攀登,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 3) 鼓励学生制定设想,提出假设。学习不仅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提出假设,并学会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对主要活动学习的材料的认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 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心理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用“灵感—发现法”, 必须充分认识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上一篇:线路工程设计下一篇:幼儿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