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合并感染

2024-06-09

哮喘合并感染(精选十篇)

哮喘合并感染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9例,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37例;年龄15~78岁, 平均年龄为43.8岁;哮喘病史6个月~27年, 平均9.3年;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 并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咳痰等症状。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

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洁的病房,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禁止在病房内摆放花, 尽量减少家属的探视。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进行适当的床运动;病情较重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床上肢体运动。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每天对患者的病房进行一次紫外线消毒和清洁卫生, 定期更换被褥与衣服, 并嘱咐患者不要随地吐痰, 保持环境卫生。

1.2.2 口腔及呼吸道护理:

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 每次患者用餐完毕后, 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或刷牙, 预防口腔和牙齿的病变, 从源头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 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湿化气道配合患者的咳嗽和护理人员的拍背清除较为黏稠的痰液, 或患者不能自行咳出, 护理人员应该使用吸痰器帮助患者清除痰液。吸痰时,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刺激作用小的吸痰管;另外, 吸痰前给予患者纯氧气吸入1~2 min, 吸痰后, 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降低刺激。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的训练。其过程可简单的总结为吸气 (1、2) 、憋住 (3、4、5) 、吐气 (6、7、8、9) 。每天训练3次, 每次10~15 min,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调整训练的次数与时间。

1.2.3 用药护理:

患者用药前应先询问患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另外还应采集患者的痰液标本, 对其进行药敏实验, 根据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用药。用药过程中, 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脉搏、心率等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患者每日的液体进入量应限制在3000 m L以内。

1.2.4 并发症护理: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经常会发热, 对此应采用物理降温法结合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口服退热药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药物用量的使用于水分的补充。对于高热不止的患者, 应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检测,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1.2.5 心理护理: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较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由于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少以及自身缺乏安全感, 使得患者感到恐惧、紧张、烦躁、抑郁, 使患者不能积极的配合护士的工作, 延误治疗的时机。所以护理人员应该热情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 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鼓励开导患者, 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加快康复速度。

2 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 79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治愈48例 (60.76%) , 有效24例 (30.38%) , 无效7例 (8.89%) , 总有效率为91.1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 多发于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性的咳嗽、喘鸣以及呼吸困难。由于该病往往反复发作, 导致患者的抵抗力降低, 以及各种抗生素的乱用, 使患者很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本院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 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9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 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主要采取的护理措施有一般护理、口腔及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与口腔及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从根本上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用药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 促进治疗效果。通过采取这些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 总结其护理经验, 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79例, 对其进行一般护理、口腔及呼吸道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和心理护理, 观察期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后, 79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治愈48例 (60.76%) , 有效24例 (30.38%) , 无效7例 (8.89%) , 总有效率为91.11%。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护理

参考文献

[1]阿依克木汗·尢奴斯.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80.

[2]黄宝莉.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 (4) :619.

哮喘合并感染 篇2

IV型肺结核患者因肺组织和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加之使用抗生素、激素药物不当,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条件致病的真菌成为致病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最为常见,成为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我院1月至6月诊治IV型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41例,现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1例继发型肺结核均按全国结核病诊断标准。白色念珠菌感染确诊标准:从深部咳出的痰连续3次直接光镜检查至菌丝和芽孢,且培养得到同一种的白色念珠菌。男34例,女7例,年龄44-81岁,平均66.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40年,平均17.9年;咳嗽41例(100%),咳痰41例(100%),气促32例(78.05%),发热28例(68.29%),肺部干、湿罗音31例(75、61%消瘦10例(24、39%)。合并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3例(56、10%),矽肺3例(7、31%),II型糖尿病2例(4、88%),脑梗塞中风2例(4、88%)。胸片:在抗结核、抗炎治疗过程中出现原发灶外局限性或弥漫性肺部浸润性阴影,沿支气管分布

1、1药物使用情况喹诺酮类35例次(31、53%),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29例次(26、13%),氨基酸甙类26例次(26、43%),青霉素类+酶抑制剂21例次(18、92%),糖皮质激素16例次(39。02%)。半数以上的患者使用药物时间10天以上。

2、讨论

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且到处病力最强,肺部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占所有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50%以上,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与以下因素有关。

2、1本组中多为老年男性病人,最大年龄为81岁,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尤其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老年人对疾病的感知度差,往往待疾病较为严重才到医院就诊。

2、2肺部严重病变,病程长,肺部正常组织破坏严重,气体交换受损,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使机体其他器官也受到损害,特别是免疫器官和组织也受到损害。另外,长期反复感染,致支气管、肺部遭到破坏,痰液引流不畅,易致反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这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基础,本组41例均属于IN型肺结核,平均病程达17、9年,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2、3由于感染存在,长期使用抗生素,使机体呼吸道寄生的.白色念珠菌与宿主之间发生了很在变化,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发生呼吸道继发性真菌感染,特别是仅仅用抗生素治疗,而没有采取综合措施时,更易发生,待出现过敏性症状时,加用激素,加重了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从本组病例看,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及第三代头孢霉素,联合用药最为常见。

2、4营养状况差,合并症多。由于基础疾病较重,病情多次反复,胃肠道紊乱,结核杆菌致机体植物神经功能率乱,使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机体逐渐消瘦,营养状况日况愈下,营养状况差致同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损害,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下降明显,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由于合并症存在,特别是这些合并症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这也是遭受白色念珠菌菌感染的基础,本组各种合并症为30例(71%)。

综上所述,肺结核合并白色念珠菌感染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结果,只有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正常呼吸道菌群失调,才引起白色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篇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妊娠期较常见的肺部并发症。研究显示,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妇女发生围生期死亡、先兆子、低体重儿和早产的危险性增加,而控制哮喘的危险性下降[2]。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病人16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均有哮喘病史,病程3-20年,年龄20岁-38岁,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3],孕16-35+2W,其中轻度哮喘患者9例,中度哮喘患者5例,重度哮喘患者2例。首次妊娠13例,2次及以上者3例。

2护理

2.1护理评估病人入院后发放设计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的依从性、药物吸入装置的使用、自我监测技能四个方面内容。通过对问卷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向其及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的本质、诱发因素、哮喘对妊娠的影响、主动控制哮喘对母婴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妊娠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2.2心理护理妊娠期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相对紧张的时期,对于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来说,还要担心哮喘的急性发作或症状的加重,以及药物可能对胎儿的影响,因此紧张情绪心理加重,又可能反过来引起哮喘的急性发作或症状的加重。[4]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通过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使用安慰和鼓励性语言,告知病人哮喘能得到有效控制,可以跟正常孕妇一样完全生产,同时可以指导病人简单的心理调适,比如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使病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2.3住院环境病室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无特殊的气味。室内不宜摆放花草,防止花粉引起患者过敏或因花草香气而诱发哮喘发作。对诱因明确的,指导病人避免再接触,比如尘螨、真菌、动物。病房内禁止吸烟。注意随时调节病室的温度和湿度。并保持床褥、窗台、地面等的清洁。

2.4日常护理

2.4.1吸氧疗法的护理哮喘发作时不宜吸入高浓度氧气,并注意湿化。低浓度氧吸入,一般予2-3L/min鼻塞法吸入。因连续吸氧会使呼吸道干燥,咳痰不畅,以间歇给氧较为适宜。为了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可tid吸氧每天,1-2h/次吸氧。指导病人睡眠时取半座卧位,督促病人记录哮喘日记。

2.4.2监测胎心音正常胎心音120-160次/min,每隔4h听胎心1次,教会孕妇数胎动。每日早、中、晚3次数胎动1h,相加乘以4得12h胎动,不少于20次。注意胎儿是否宫内窘迫,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4.3呼吸道管理平时多饮水,经常翻身、有效排痰。可以做药物雾化吸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达到清除分泌物的目的。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根据医嘱掌握计量。

2.4.4饮食护理病人平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刺激辛辣的食物,同时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补充水分。个别患者对牛奶、鱼虾、海鲜等食物过敏,可诱发哮喘发作,应禁食。

2.5症状护理在一天中最可能发生哮喘的时间是晚饭后到次日10:00,尤其是凌晨03:00左右,因而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哮喘发作前先兆症状。哮喘发作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迅速采取抢救措施专人护理,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有无发绀。使用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的指标,以了解病人的缺氧情况。当血氧饱和度<90%或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给予适当氧疗,保持动脉血氧分压在60㎜㎏以上,避免胎儿受到低氧的损害。必要时行B超、胎儿监护,以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

2.6用药的护理妊娠期哮喘发作时,患者及家属由于对药物作用不清楚,担心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治疗哮喘的药物分类,告知妊娠期常用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药物有激素类、茶碱类、β受体激动药时,必须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7出院前健康指导孕妇出院前对其及家属进行宣教,加强健康知识普及、用药指导、对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至关重要[5]。同时做好围产期保健。

3体会

支气管哮喘发作对妊娠期母胎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哮喘良好控制可改善妊娠结局。因此必须积极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故妊娠合并哮喘的护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从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住院环境、日常护理、症状护理、出院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好优质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2003,42(11):817-822.

[2]张海燕.妊娠期哮喘研究新进展[J].中国处方药,2005,10(43):69-71.

[3]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

[4]姚湘琳.18例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3):688-689.

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 篇4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01-01~2015-01-01收集的78例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考察组和研究组各39例。考察组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4.8±1.4)岁;研究组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2±1.9)岁;所有的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以及胸片确诊为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患儿的病情种类还包括有29例为支气管肺炎、5例为毛细支气管炎、13例间质性肺炎;所有的患儿皆无出现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的患儿在临床上皆有咳嗽与咳痰的表现,气促有15例,喘息有18例,肺部伴湿罗音23例,肺部伴哮鸣音22例。对比临床上两组患儿的资料发现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在所有患儿入院之后,给予常规的氧气吸入,并给予解痉、镇静、感染控制、营养支持以及纠正电解质的紊乱症状等综合治疗手段。在此前提下,给予考察组患儿1m L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m L布地奈德混悬液及3m L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每天4次,治疗的疗程为1个月;给予研究组患儿在考察组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每次4m L,在每晚入睡之前服用,治疗的疗程为1个月。

1.3疗效标准

对患儿进行治疗后,其疗效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评定标准,显效:治疗3d之后,患儿的咳嗽、喘息、缺氧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心率得以恢复到正常状态,其肺部的湿罗音和哮鸣音全部消失,胸片显示病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7d之后,患儿的咳嗽、喘息、缺氧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基本的改善,心率也恢复到正常状态,肺部的湿罗音和哮鸣音有所减小,经胸片显示病灶基本都得到消失;无效:治疗7d之后,患儿的上述体征与症状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症状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加以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方差与标准差之和表示,并用χ2检验,当组间的数据对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时,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两组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明显比考察组好,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复发率情况

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两组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出现;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主要是以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等细胞因子的参与下,表现为反复性发作、咳嗽、喘息、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特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对于小儿的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其病理机制和病因在当前临床上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有可能与多基因遗传等因素相关,并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双重性影响。该症状常常在清晨或者夜间发作或加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很容易引发呼吸衰竭或者心力衰竭,危及患儿生命[2]。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急症,因小儿的抵抗能力比较差,对于各类诱发因子都有比较高的敏感性,使其气道经常处在高度反应的状态,所以会反复发作,对于患儿的正常发育有严重的影响,并且容易引发肺部感染,从而造成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出现,因此对小儿的支气管哮喘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点是解痉与抗炎治疗同时进行,从而对于哮喘发作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当前一些研究证明,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应用有着互相协同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上常将这两种制剂配伍,作为长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手段[3]。布地奈德作为当前一种唯一可以直接雾化吸入到呼吸道中并产生治疗效果的糖皮质激素药物,其可以抑制呼吸道中所释放的各类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起到改善小儿气道炎症的作用,并缓解症状,实现缓解哮喘的目的,从而有效的改善肺部感染。硫酸特布他林是一种β2肾上腺的受体激动剂,对于平滑肌细胞可以起选择性作用,能够降低患儿气道的高反应性,并抑制住炎性介质释放,有效控制哮喘,联合布地奈德使用时,具有更好的协同效用,而减少布地奈德使用量,可以提高患儿适应性。通过驱动氧化吸入后可以吧药物在高速氧气中变为细微气雾,在吸入之后可以很好的稀释痰液,助于解痉、排痰及消炎、平喘。此外,患儿还可获取充足的持续的氧气供给,并且所吸入雾气具有较小的刺激性,可使患儿治疗更为舒适[4]。相关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发生最为关键的炎性介质是半眺氨酞白三烯,可激活机体气道的平滑肌与噬细胞中半眺氨酞白二烯,同时在支气管壁中血管起作用,造成血管的通透性加大,增加了气道分泌物,促使局部炎性的介质得以释放,激活机体中嗜酸性细胞,从而有效的减轻患儿气道炎性症状与肺部感染症状,使平滑肌痉挛得以有效缓解,实现气道高反应改善目的。而顺尔宁是一种具有选择性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长期用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与预防中,有效的缓解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症状[5]。

综上,本研究对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发现: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由此可知,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摘要:目的:对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01-01~2015-01-01所收集的78例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患儿进行研究,将其分成考察组和研究组各39例,考察组选择硫酸特布他林与地奈德联合开展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考察组基础上服用顺尔宁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4.87%,考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71.79%,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2例,考察组治疗半年内出现复发的共19例,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皆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状况。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顺尔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部感染合并症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普及。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陈延飞,张杏莹.我院小儿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3(21):14-16

[2]陈刚芬.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9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8(36):42-43

[3]黎金雨.肺炎支原体感染小儿支气管哮喘42例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1,15(4):68-69

[4]何惠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25(1):41-42

哮喘合并感染 篇5

某男,72岁,职业脑力劳动者。高血压病史20年。伴有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以上。血压经常在178/118毫米汞柱上下。用过不少降压药,现在的一线降压药中,除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当时还没有上市之外,其他几种都用过。不是因为服用以后,有不良反应而停用,就是效果不好而停用,血压一直不能控制到正常水平。除了支气管哮喘经常要发作,必须应用口服药或喷雾吸入剂外,没有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血脂、空腹血糖和肝、肾功能正常,血尿酸和血钾正常。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6。不吸烟,不饮酒。家属中无脑卒中或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比较快,心电图正常,心率为每分钟90~100次,哮喘发作时会更快。

病情分析:

患者是老年人,没有继发性高血压征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属于3级,合并支气僻哮喘。男性年龄超过55岁是一个危险因素。超重不算危险因素。有一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是高危,所以要尽快把血压降下来。

根据他的血压水平和过去用药情况,单独应用一种降压药,肯定是不能把血压降到正常的。所以应该开始就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那么选择哪两种降压药呢?他心率很快,“地平”类降压药虽然降压效果很好,但是它会引起心率增加,所以不能选;B-受体阻滞剂对心率快的病人很好,能够把心率减慢下来,但会促使哮喘发作,而他有支气管哮喘,所以也不能选;“普利”类降压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咳嗽,支气管哮喘病人如果发生咳嗽,往往会诱发哮喘发作,所以也不要选用。

治疗过程:

浅谈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的合理诊治 篇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对于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哮喘患者, 除了应遵照指南的基本原则诊治外, 还需给予特殊的处理, 否则难以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 本文就对合并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哮喘诊治结合临床经验, 谈点体会。支气管哮喘大多数患者均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使哮喘症状加重, 合并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的病原微生物多为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 加之患者全身或呼吸道纤毛上皮免疫防御功能的降低, 均增加了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概率。

1 致病病原体

(1) 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为有包膜的单链RNA病毒, 属于副粘病毒科, 是最常见的引发哮喘的病原微生物, 特别是婴幼儿。研究表明, 引发或加重哮喘的病毒阳性率为81%, 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59.9%, 流感病毒占31%, 鼻病毒占11%, 冠状病毒占4.9%, 细菌则为阴性。 (2) 鼻病毒:鼻病毒 (RV) 通常引起普通感冒, 是引发成人哮喘的主要诱因, 在成人哮喘中45%与病毒感染有关, 大多数为该病毒。 (3) 其他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 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呼吸道病毒, 均可致使喘症状加重。 (4) 细菌:多为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为多, 占80%, 其他为革兰阴性杆菌。

2 发病机制

尽管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机制目前还尚未完全明了, 但根据不少资料研究证明可能与下列机制有关: (1) 病毒感染后, 可破坏呼吸道纤毛上皮并使之脱落, 降低了黏液的清除能力, 提高了黏膜下血管的通透性, 在呼吸道腔内堆积了大量黏液细胞碎片和血浆渗出液, 加之细支气管和肺泡内填充有炎症细胞, 阻塞了气道, 诱发患者的哮喘症状并有加重的可能。 (2) 促进释放炎症介质:呼呼吸道病毒主要感染所吸道上皮细胞, 也是最初感染阶段细胞因子的来源。在上皮细胞内病毒大量复制, 通过呼吸分泌物传递进入周围肺组织, 将单核细胞激活并促进促炎症细胞因子分泌。呼吸道上皮分泌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巨噬细胞炎性蛋白等多种细胞因子, 这些炎性因子进一步加重了呼吸道炎症反应, 从而诱发或和加重哮喘发作。 (3) 刺激产生病毒特异性IgE抗体。 (4) 病毒还可诱发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 促使产生趋化因子, 气道进入大量炎性细胞, 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释放, 炎症反应得以促进和放大, 气道上皮损伤逐步加重。 (5) 病毒感染使组胺N-甲基转移酶的灭活能力降低, 支气管的收缩能力和血管通透性逐渐增加。 (6) 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下调M2受体基因的表达, 抑制了气道M2受体的活性。M2受体的功能表现在限制迷走神经过度释放乙酰胆碱的重要负反馈调节机制, 当其活性受到抑制后, 促进释放过多的乙酰胆碱, 支气管出现痉挛收缩等病变, 增强了胆碱能神经的活性。

3 呼吸道感染合并哮喘的临床表现特点

(1) 病情重:由于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重度哮喘, 加之一些患者持续存在重症哮喘, 往往经久不愈, 这可能与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未能及时有效得到控制的缺氧和酸中等因素有关, 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比例关系。 (2) 节段性肺部感染多见:支气管痉挛导致局部支气管腔狭窄, 分泌物引流不畅, 气道被大量黏液痰阻塞, 故肺部感染往往以节段性为特点。 (3) 病原学特征:肺部继发感染的病原体以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为多约占80%, 其他为革兰阴性杆菌。

4 及早预防、合理治疗

哮喘合并感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在该院进行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为18~85岁,平均年龄为(50±2.45)岁;体重为45~65 kg,平均体重为(54±1.45)kg;病程为1~30年,平均病程为(15±1.6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和中国侵袭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制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草案)的标准》[3]。均已排除先天性心、脑类型疾病以及精神失常等的患者。

1.2 临床表现

患者全部均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咳痰和气喘等病症,其中轻度持续的患者有20例,中度持续的患者有26例,重度持续的患者有18例,危重的患者有4例。重、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绀(Sa O2<90%)。有14例患者出现发热(体温37.5~39.3℃)症状,其余患者的体温都属正常。有24例患者出现咳黄色脓痰,18例出现咳白色脓痰,16例出现白色黏液痰,8例出现咳黄绿色胶状痰,2例患者出现咳血痰。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就立即进行输液、鼻导管吸氧行纠正缺氧、纠正酸碱的失衡、平喘和祛痰等常规治疗,并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的呼吸通畅。痰液粘稠并且不易排出的患者需要使用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氨溴索雾化将其吸出。据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慎用敏感性的抗菌药物,可选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钠和头孢匹胺钠等),抗真菌药(氟康唑)等药物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其无创通气进行辅助呼吸。

1.3.2 辅助检查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的检查、肺部CT的检查和胸部X线的检查。检查的结果:血常规检查结果表明,有26例患者表现出白细胞过高,患者有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现象;18例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患者被细菌感染,其余的24例患者的血象均属正常。肺部CT和胸部X线的检查的结果显示:25例患者肺部有片状(或絮状)的阴影,18例患者的双肺出现过度充气征。按照口痰标本的规定收集痰液,并行多次痰涂片与痰培养,所有患者中有28例呈革兰阴性菌感染、16例呈革兰阳性菌感染、13例呈混合菌感染(6例肺炎克雷伯菌、5例假单胞菌、2例大肠埃希氏菌)、仅有1例呈现毛霉菌感染。革兰阳性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而约有82%的革兰阴性菌是以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

1.4 效果评定

治疗后对疗效进行评定:(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胸片病灶已经消散,痰培养出现连续的3次阴性,并且半年内未出现复发。(2)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已经消失、未进行胸片的复查和痰培养,并且1个月内未出现复发。(3)未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并无变化,痰培养还存在着双重感染(或存在真菌感染),甚至已经有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患者总数×100%。

2 结果

对6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后发现,有54例(79.4%)患者已经被完全治愈:3 d内退热,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痰涂片连续3次呈阴性,并且患者半年内未复发;12例(17.6%)患者病情出现好转:5 d后热退,临床病症基本消失,1月内病未复发;2例患者未愈,占2.9%,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7%。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慢性疾病,它有反复发作、迁延多年的特征,常常造成患者的气道呈现出不可逆行的狭窄,以及气道平滑肌呈现肥厚,上皮细胞的下面出现纤维化等。它也会直接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呼吸衰竭等严重性强的疾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无法忍受的痛苦。肺部感染则是支气管哮喘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使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加重,或者也会诱发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发作,相对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也会引起患者的肺部感染,从而影响对其治疗的效果[4]。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时,除了表现出支气管哮喘的病症外,还会表现出咳嗽程度加重,咳嗽的性状发生改变,而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寒战、发热、咳痰、气喘、白细胞升高等特点。

支气管哮喘和肺部感染的关系一直都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由于哮喘发病的重要诱因,可能与感染诱发气道的高反应性有莫大关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哮喘(尤其是慢性的哮喘)患者的气道纤毛清除黏液痰的功能被削弱,因此容易使病原微生物被定植。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时,患者除了会出现支气管哮喘的病症表现外,还会出现重度咳嗽、改变咳痰性状,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发热、寒战、咳痰呈浓等特点,但是随着国内医学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在认识哮喘的发病原理、发病规律和治疗方法上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使更多的哮喘疾病患者的病情,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控制。

针对老年人、儿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及免疫功能比较低下的患者,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时感染的症状均会比较隐蔽,从而医务人员容易将其忽略或者用药不足[5],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或者甚至出现死亡。这与感染细菌的种类较多且各有不同有极大的关系,如患者出现有绿脓杆菌、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罕见细菌的感染,都可能不会表现出白细胞升高的症状,只会呈现出中性粒细胞和霉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等出现升高的症状。但是无论是何种病原菌的生物感染,患者的痰性状都会呈脓性。患者咳吐出来的痰都属黄色脓性,并非提示由革兰阳性的球菌的出现而引起患者肺部的感染。如果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炎性细胞介入导致的气道炎症,而炎性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嗜酸粒细胞,患者出现气道炎症时,痰液也可能呈现黄色的脓性。而患者在经过积极而正规的平喘治疗后,患者得气道阻塞症状如果依然存在,则应考虑有无合并潜在性的肺部感染疾病的可能。

经过医生正规和积极的平喘治疗后,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没有得到减缓,则应进行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6],具体的治疗方式有:对重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支气管的肺活检的时候,若发现患者与轻度哮喘患者中的病理特征不一样,则对重度患者一般要增加中性粒细胞、炎性介质为特征的检查;如果对患者进行常规平喘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还是无法得到控制,甚至病情有加重的趋势,则应给予患者阿奇霉素的药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和只是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理论上是一样的,但是还要根据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药物选择。对于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应采取经验的治疗,留取一些标本方便做细菌学的检查,再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有效药物的选择。但是在痰培养的结果未出来前,可选用第二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付患者体内的球菌及杆菌。

在对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抗菌治疗的方式不合适或不合理,会导致细菌性呼吸道感染难治的现象。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在国内目前也出现了耐药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致病菌谱变迁,使多种细菌在对抗菌类药物时出现了低敏感性,即部分患者长期和大剂量地使用抗生素,或者对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规范),导致耐药致病的菌种不断地滋生(或增加),抗菌药物抑菌的活性也出现逐渐下降。抗感染治疗还要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患者之间、病原菌都存在差异,因此,医务人员就必须详细地掌握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变化情况,并且对病原学很熟悉,还要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之后再采取合理的治疗。

该研究表明,68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后,发现有54例患者完全治愈,占79.4%;12例患者出现好转,占17.6%;2例患者未愈,占2.9%,总有效率约为97%。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治疗,应与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综合、有效的台疗,从而达到消除病状、改善肺的功能,并且防止复发的目的。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通过长期控制是可以治愈的。由于不规范、不积极的治疗,患者将会出现长期多次反复的发作特点,并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取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并进行系统的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吴瑜琳.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治疗分析[J].中医药指南,2009,7(18):111-11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8,31(3):177.

[3]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J].中国实行内科杂志,2006,26(21):1748.

[4]王雪梅.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9):17-16.

[5]阿依克木汗·尢奴斯.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80-81.

哮喘合并感染 篇8

1 病历资料

患者, 女, 77岁, 因“发作性喘息50年, 加重2 d”于2009年10月3日住院。患者每于秋季及受凉后出现咳嗽、喘憋, 于我院通过肺功能、X线胸片、肺部CT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 平素间断抗炎治疗, 病情加重时住院治疗, 经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症状可缓解。既往发现“糖尿病”2年。入院查体:体温37.7℃, 脉搏96次/min, 呼吸26次/min, 血压155/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意识清, 精神不振, 呼吸急促, 言语不成句, 轮椅推入病房。口唇紫绀, 双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弱, 可闻及喘鸣音。心率96次/min, 心音钝、律整。腹软, 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92×109/L, 中性粒细胞比值78.91%.血气分析示 (吸氧下2 L/min) p H值7.335, 氧分压 (Pa O2) 73.8 mm Hg,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48.8 mm Hg, 血氧饱和度 (Sa O2) 93.8%.肺CT示右肺下叶淡片状影及胸膜区小结节影、肺气肿。考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Ⅰ型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吸入剂每日2次, 静点甲强龙40 mg, 每日1次, 多索茶碱0.2 g, 每日2次, 复达欣2.0 g, 每日2次。治疗当天喘憋有所好转, 体温正常。入院第2天, 再次出现喘憋加重, 双肺闻及大量哮鸣音。予激素加量至甲强龙40 mg, 每日2次静点, 效果欠佳。入院第4天患者仍有明显喘憋感, 考虑复达欣抗感染无效改为舒普深2.0 g, 每日2次静点, 但患者仍有持续喘憋感, 不能正常活动, 但体温正常。10月9日痰培养回报发现酵母样菌生长, 考虑真菌定植引起“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给予氟康唑0.2 g, 每日1次静点, 治疗2 d后喘憋症状明显好转, 双肺哮鸣音较前减少, 甲强龙减至40 mg, 每日1次静点, 氟康唑静点应用5 d后改为氟康唑0.1 g, 每日2次口服。喘憋症状无反复后出院。

2 讨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肺部真菌定植及感染主要原因有: (1) 患者存在严重基础疾病, 身体状况差; (2) 免疫功能低下; (3) 高龄; (4) 频繁使用广谱抗生素; (5) 有创检查增多; (6) 糖尿病患者等。现有研究报道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几率有较前增多的趋势。

上述患者为长期吸入或静脉给予大量全身糖皮质激素, 存在真菌定植及感染的机会。病史中仅出现痰真菌培养阳性, 无发热、白细胞升高、肺部浸润病灶、X线晕轮征或空腔阴影或新月征等改变。不具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结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后喘憋好转, 痰量减少, 哮鸣音减少。提示今后临床工作中对存在真菌定植或感染的高危人群, 应经验性给予抗真菌治疗。

由于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多需全身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 平时仍需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 住院期间多因预防肺部感染而使用广谱抗生素, 而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造成真菌定植、致敏而引起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 给予常规治疗后效果不佳。抗真菌治疗对于真菌致敏的支气管哮喘有效的机制可能为:真菌定植在胃肠道、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 并对免疫系统持续刺激。有报道证实, 存在于胃肠道中的念珠菌在应用抗菌药后会明显增加。另一种可能是短期内大量暴露的菌丝段引起过敏反应, 与真菌孢子无关, 还有一种可能是皮肤上的真菌病原体如毛发癣菌或念珠菌直接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而抗真菌治疗减少或清除了这些暴露的病原体, 使支气管哮喘得以缓解。

参考文献

哮喘合并感染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6例患儿均根据诊断符合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支气管哮喘, 本次哮喘发作的诱因均系呼吸道感染所致。年龄2~5岁21例, 6~12岁25例, 其中男26例, 女20例。

1.2 临床表现

46例患儿均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双肺听诊呼气时相延长。其中35例双肺闻及水泡音, 11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入院后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根据发作分级法分别给予口服缓释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剂或气道吸入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症状, 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 其中有6例哮喘发作者有加重趋势。

1.3 血清学检测

所有患儿入院后除了胸片、心电图、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外, 还进行MP-IgM抗体检测。于就诊当天及就诊后1~2周分别采静脉血2mL, 分离血清冰冻待测。MP-IgM抗体测定采用日本富士生产的Serodia-Mycoll试剂盒, 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IgM抗体, 滴度≤1∶40为正常, ≥1∶160为阳性。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

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双份血清抗体IgM滴度升高4倍以上, 问隔时间为1周, 血清抗体IgM≥1∶32。慢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标准:双份血清抗体Ig M≥1∶16, 且第2次结果比第1次结果增高2倍以上, 间隔时间为1周, 并排除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本组46例均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其中急性感染27例, 慢性感染19例。

2.2 治疗及转归

本组46例确诊呼吸道感染原为MP后, 抗生素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 常规用平喘药物, β受体激动剂治疗, 用药1~2d后体温下降, 喘息发作亦均于48h内控制, 治疗5~7d有效, 喘息、气促、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治疗14d后, 43例临床症状均缓解, 两肺哮鸣音消失, PEF预计值均恢复到80%以上, 但有3例患儿家长未坚持治疗14d, 中途停药。在随访中发现2例间隔10d发作, 1例间隔20d发作, 而治疗2周者半年内未发作。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占25%以上, 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超过滤病原微生物, 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 破坏气道粘膜的完整性, 抑制纤毛运动, 使分泌物瘀积。MP在气管粘膜表面生长繁殖, 影响细胞代谢[2]。

MP是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病原体直径为125~150nm。与黏液病毒的大小相仿, 无细胞壁, 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态, 革兰染色阴性, 能耐冰冻, 但不耐热, 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秋冬季易多发, 且造成流行[3]。

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 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其形成和反复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哮喘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气道慢性炎症, 而免疫反应在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MP可导致气道慢性炎症, 引起气道狭窄和炎症, 所以, MP感染就有可能发展为哮喘[4]。肺炎支原体可以诱导抗体及细胞因子等参与哮喘致病机制。支原体感染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黏膜屏障, 利于外源性抗原与刺激性配体结合。另外, 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可提高气道黏膜的反应性, 在轻微刺激下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及哮喘发作[3]。临床医师诊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应用抗哮喘药物效果不理想时, 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 积极采用各种检测手段作出病原学诊断, 尽早控制感染[2]。

参考文献

[1]杨康治, 吴少华, 陈正珊, 等.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6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 2007, 42 (8) :726~728.

[2]丁国标, 涂琳, 汪龙辉.小儿支气管哮喘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4, 44 (3) :56.

[3]刘旭园.支气管哮喘合并支原体感染39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l0) :200.

哮喘合并感染 篇10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血气指标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89-01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我院急诊科34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分析无创机械通气在急诊科抢救重症哮喘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3年我院急诊收治的6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6版《内科学》中有关重症哮喘以及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2.5±116)岁;其中29例患者合并慢性咽炎、17例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22例合并糖尿病;68例患者按照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我院急诊科针对重症哮喘及呼吸衰竭患者的常规治疗措施,具体包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3~5L/min)、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基础上再给予氨茶碱(1g/d,以 10%葡萄糖液稀释后缓慢滴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04mg/次,3~4次/d)、糖皮质激素等常规综合治疗;同时研究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使用美国STAR330型无创呼吸机,经鼻面罩给予无创通气,参数设置为:通气模式S/T,呼吸频率16~20次/min,氧流量3~5L/min,吸气压从8~20cmH2O开始(最高不超过30cmH2O),呼气压4~6cmH2O,4~5h/次,2次/d,每日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7h以上,对于病情较重患者可给予24h通气治疗。

1.3观察指标分别在入院及治疗12h后对患者进行血气相关检测,记录患者pH、氧分压(PaO2正常值为95~100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正常值为35~45mm Hg);哮喘缓解判断标准:①患者自觉气喘症状缓解,②肺部听诊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③血气相关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具备以上3条则视为哮喘缓解。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经治疗12h后,研究组中有26例患者哮喘症状较入科时明显缓解,缓解率达到7647%,而在对照组中仅有18例患者症状缓解,缓解率仅5294%;研究组哮喘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入科时的pH、PaO2、PaCO2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2h后,研究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气道炎症反应容易导致严重支气管痉挛及气道分泌物增多,一旦在气道内形成大量粘液栓,则造成气道阻塞及肺过度充气,使患者发生低氧血症、CO2潴留、酸中毒进一步加重,最终导致呼吸衰竭。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辅助通气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对于及时改善患者低氧状态及减轻CO2潴留和酸中毒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而单纯的药物救治往往效果不佳。我院急诊科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对34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与同期未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发现给予辅助通气组患者在哮喘缓解、血气分析结果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患者,笔者分析认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有如下优势:①有效扩张处于痉挛或阻塞状态的支气管;②缓解呼吸肌疲劳,机械通气可使呼吸肌得以休息,减少呼吸做功;③促进气道炎性分泌物的及时排出,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可使萎陷肺泡得以复张;同时,笔者发现部分重症哮喘发作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时候会出现人机对抗现象,主要与患者因哮喘发作而出现的烦躁不安及呼吸窘迫有关,少数患者在通气过程中因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有效通气量急剧下降,而出现严重缺氧及重度酸中毒,严重者可导致猝死,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笔者认为可在机械通气时给予适量镇静剂,使机械通气得以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杜崇军. 高气道压力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32例[J]. 中国乡村医药,2014,01:7-8.

[2]覃玉音.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 30 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6): 130-131.

[3]罗志敏,罗永彪.BiPAP 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 Ⅱ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 37-38.

[4]刘敏.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 886-889.

上一篇:国际关系理论下一篇:农产品物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