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服务保障应用

2024-07-30

测绘服务保障应用(精选四篇)

测绘服务保障应用 篇1

关键词:测绘应急保障,规划,测绘,服务

近年来, 随着成都市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大众、各级政府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规划工作愈发倚重, 科学规划更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保障工作, 作为服务城乡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验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物质文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 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另一方面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在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 如何使测绘保障服务更优、响应更快、模式更新, 将成为城乡规划、建设测绘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即是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结合自身实际, 尝试从测绘保障模式的角度对近年来参与的重大、紧急的测绘工作进行梳理、展开剖析, 以探索在服务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测绘应急保障模式。

1 概念解析

1.1 测绘保障

测绘保障, 是指为国家经济建设、军事发展及其他相关领域获取、生产测绘产品和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活动。

作为主要从事城市测量、工程测量的成都市属唯一国家综合甲级勘测单位, 我院的测绘保障工作具体指“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50余年来, 我院建立了成都市域12390平方公里的测量控制网, 编制了系列比例尺基本图件资料, 并长期致力于成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测绘应急保障

测绘应急保障, 是指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的测绘保障活动。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在成都市政府加大城乡统筹规划、灾后重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项目工作力度的情况下, 对围绕上述重大规划项目展开的测绘保障服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急在于快, 保障在于优”, 我院的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是指在特定条件下 (如时间、范围、对象等) 基于过程的重要节点的专题图数据采集和地理信息服务工作, 也是指以满足规划编制、设计需求为目的的非常规的测绘工作。

2 政策依据

20世纪9 0年代, 我国已出现“应急测绘”、“测绘应急工作”的概念。由于当时测绘服务范围不广和社会影响力不大, 加之因工程项目数量少, 突发事件并没有现在这么频繁, 因此没有被归纳到测绘保障层面。近年来,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和测绘服务领域的拓宽, 测绘保障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5.12地震之后, “测绘应急保障”被明确提出, 而我院在成都市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提供的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也日益增多。

2008年9月2日, 省测绘局印发了《四川省测绘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测绘保障应急预案》, 该预案详细界定了重大突发事件的范围、测绘应急保障服务申请人的身份, 以及测绘应急保障的程序、手续、流程图、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等, 并建立了应急测绘成果储备制度、测绘应急保障工作通信录制度等, 使测绘应急保障服务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2009年3月18日, 为健全国家测绘应急保障工作机制, 加强测绘应急保障管理, 有效整合利用国家测绘资源, 提高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国家测绘局印发了《国家测绘应急保障预案》。预案中提出了制定测绘应急保障预案、组建高素质测绘应急保障队伍、测绘应急保障资金、做好测绘应急保障成果资料储备工作、建设应急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测绘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加快测绘应急高技术攻关、确保通讯畅通等八项具体保障措施。

3 应急测绘的内涵、特点及资源配置研究

3.1 应急测绘的内涵、特点研究

虽然目前对应急性基础测绘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 但一般可以理解为:由于重大事件的可能发生或突然发生, 政府部门在紧急履行各自职责过程中对事发点的地物地貌等自然地理信息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而由于现有资料的空缺或不可用, 迫切需要测绘部门通过各种常规或非常规手段在短时间内提供可用的现势性强的基础测绘成果, 以用于事前的预案评估、灾害应对或事后的救灾减灾、损失测算、规划设计等。其特点为。

(1) 时效性强。

在保证应用需求的前提下, 缩短工期、争取时间摆在第一位。“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 基础测绘成果早一天甚至是早一小时时提交给相关部门, 就能为其决策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化盲目为理性。

(2) 经济效益突出。

应急性测绘成果施测一次就能为政府多个部门提供决策使用, 实现一图多用, 真正发挥其基础性、公益性、框架性作用, 其重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后续应用得以超常规体现。常常无法用货币来衡量。

(3) 社会反响巨大。

测绘行业是纯技术型的辅助性行业, 平常默默无闻, 知道的人不多, 理解的人更少。但在应对紧急性突发事件中。其地位得到突显:挂在墙上的地图、摆在桌面的方案、运行于计算机上的地理信息系统, 这些出自测绘人之手的成果不仅用于领导指挥决策, 也逐渐步入普通百姓的视野。

3.2 应急性基础测绘的资源配置

(1) 组织准备。

与常规性基础测绘相比, 应急性基础测绘的时效性极强。具有军事化作业的风格。因而要求高规格配备项目负责人, 除全力组织作业人员外, 还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先遣丁作组、协调保障组等。

(2) 技术装备。

为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配备当代尖端测绘仪器和相应的计算机及配套软件是应急性基础测绘的必然要求。 (1) 方便携带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及相应的平差、成图测绘软件。 (2) 除常规全站仪外, 无反射棱镜全站仪成为作业队员的首选。 (3) GPS-RTK成为控制测量的主力。

4 测绘应急保障的工作实例

4.1 在抗震救灾中迅速响应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全院干部、职工迅速行动, 连续30余天坚守岗位, 加班加点, 为抗震救灾各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技术服务。

截至5月30日, 已先后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包括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等地的抗震救灾工作图共计130余份, 其中1∶5000至1∶50000的地形图90份, 卫星影像图45份;提供了成都市中心城1∶500地形图、市域范围1∶50000地形图、双流县两镇1∶10000地形图和卫星影像、崇州市及其所辖五乡镇受灾群众安置点位工作图, 以及都江堰等五个县 (市、区) 1∶10000地形图和乡镇界等数据的电子文件多份;提供了中心城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规划所需“开敞空间”十类要素电子文件一套。同时, 我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以成都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为背景图, 制作了《成都市地震灾情图》、《成都市灾区灾情调查图》、《成都市大邑县受灾乡镇情况图》、《成都市崇州受灾乡镇情况图》等专题图;为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制作了《成都市震区道路干网图》;多次为相关部门空投救灾物资提供目标点经纬度。从而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 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4.2 为灾后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以配合我市灾后重建规划工作为例, 我院在上级部门统一部署下, 全面动员, 调集精干技术力量深入灾区, 绘制了大量规划工作用图, 为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测绘保障。

我院灾后重建规划测绘涉及彭州、都江堰、崇州3个重灾区县的32个乡镇, 拟规划的各安置点和新农村社区分布广、数量大, 工期要求紧。我院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对各安置点测绘工作实行对口包干, 将任务落实到班组, 先后共组织了5个测绘生产科室、30多个作业小组、100余名技术人员、20多台车辆、40余台 (套) 仪器, 全力投入应急测绘作业。从2008年6月初进场作业, 至7月底按时完成了三个重灾区县共184处 (其中都江堰75处、崇州28处、彭州81处) 安置点和新农村社区规划工作图的测绘任务, 实测和转换地形图169.49平方公里, 以最短的时间为规划设计部门提供了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测绘资料。

4.3 在援藏规划中灵活实施

2009年2月中旬, 根据省委、省政府下达《关于开展2009年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对口支援工作的通知》精神, 按照成都市规划管理局的统一部署, 2月14日我院“支援藏区测绘工作组”便到达测区展开工作。时间紧, 任务重, 尽管准备仓促, 但我院通过与成都市对口支援藏区规划设计工作队积极配合, 适时调整工作方式, 灵活开展作业以达到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终于2月23日完成了成都市对口支援甘孜州康定、德格两县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设计用图的外业测绘工作, 并以最快的速度向规划设计单位提供43处藏区牧民定居点1:500地形图成果资料, 共涉及9个乡、22个村, 测图总面积4.75平方公里。

4.4 其他重大项目中的测绘应急保障

多年来, 我院不仅为城市各类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了翔实的测绘成果, 而且为成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防洪规划、旧城改造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成都市地铁建设、地下管网普查、土地调查、市政和基准设施建设、规划执法等各类工作提供可信的测绘保障。

5 应急测绘案例分析

5.1 地理概况

测区距市区约57km, 是镇政府所在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 大部分房屋被震塌残存的建筑物均不同程度受损;测区新建和在建的板房多处, 老百姓自己搭建的各类临时性简易房分布于街头巷尾和一些平坦地区。地形破碎、作业困难。

5.2 点位选埋

点位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定、质地坚实的地方。尽可能选在水泥或沥青道路两旁的路面接缝处。钉入直径约12mm、长约90mm、顶端刻有十字丝的特制钢钉;地上用红油漆画出20cm×20cm方框, 标上点名。同时至少保证两点通视, 密度符合规范要求, 确保满足测图需要和长时间保存利用。

5.3 图根控制测量

下述因素促使本次基础测绘采取一次性全面布设图根控制点, 而不采用常规的光电导线测量方式进行逐级布控。这样既能满足测图技术规范的要求, 又能赶时间抢进度, 为后续的规划、设计及施工赢得宝贵时间。

(1) 四川地震灾区应急测绘基准已建成, 可为地震灾区提供实时± (3~5) cm RTK平面定位精度, ± (1~3) cm事后差分平面定位精度及±5cm高程定位精度的起算成果, 能有效满足灾区开展各种测绘工作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放样等工程建设的需要。本次图根控制测量所使用的起算成果即是RTK事后差分的。

(2) 整个测区面积不是特别大, 但线路特别长。平面和高程控制均采用RTK方法测定。使用Leica smart rover GG RTK接收机l+l台套进行观测, 因测区范围不大, 基准站自始至终架设在同一个固定点, 点位选于测区中部;为了减少因立杆不稳而带来的误差, 接收天线架于三角架上;为了后续成果的计算, 对所有的已知点位和待求点位进行RTK观测。

观测点点号和仪器高等数据通过键盘手工输入仪器手簿中, 观测数据则通过天线与手簿间的蓝牙链路直接存入, 最后通过USB线将数据从手簿导入计算机。

整体平差前对提供的已知点成果进行检查验证, 只有点位精度符合要求的已知坐标点才能真正成为测区起算点, 个别存在明显粗差的控制点予剔除。本测区起算点采用A1, A2, A6, A16, B1l~B16, E3~E6, E8, E9共计16个点, A 7号点作为检核 (△X=-0.035, △Y=+0.032, △H=-0.040) 。本次控制测量成果平面点位最大中误差±2.1cm, 最小中误差±0.4cm;高程点位最大中误差±5.3cm, 最小中误差±0.4cm。点位精度满足1∶1000测图规范要求。

5.4 碎部测量与数字化成图

(1) 点位测定。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碎部点3维坐标, 现场输入编码, 结合草图进行野外数据采集;个别坡底线、河岸线、植被范围线等全站仪不方便测最的地方采用RTK方式采集点位;少数隐蔽地物采用钢尺量距方法定位。

(2) 测绘内容。

全要素测绘地物地貌。即测绘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地貌、植被与土质以及各类地形特征点;调注道路、街巷、河流、居民地、机关单位等名称。

(3) 内业成图。

采用南方CASS7.0软件按图式规定进行图形编辑。根据外业采集的点位、地物编码、绘制的草图拾取软件的相应菜单, 按提示要求进行操作即可。

6 测绘应急保障的经验特点

2009年初成都市测绘管理办公室提出“面向需求、促进应用, 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我院秉持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宗旨, 牢牢把握“面向需求、促进应用”这一方向, 根据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成都市规划管理局要求, 积极参与社会需求迫切、事关民心民生的各项测绘应急保障工作。

我院在各类规划测绘工作中探索出的测绘应急保障模式, 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6.1 灵活编制标准, 针对性强

根据各类应急测绘工作的不同需求, 我院有针对性地编制了相应的“规划专题地形图标准”。在测绘成果中, 恰如其分地反映规划、设计所需的地理信息要素, 并以此指导野外数据采集、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具体工作, 制订具体的标准。保障了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保证了资源成本的较低投入;发挥了产品资料的应有能效。

6.2 丰富产品信息, 可用性高

以支援藏区牧民定居点规划专题图测绘为例, 我院除了向相关部门提供单一的矢量图资料外, 还附带提供了每个规划点位的数字影像、图片资料, 以便内业设计人员增加对测区人文、环境的直观了解, 建立感性认识, 明确设计理念。“狠下苦工, 增加产品信息量;突出实用, 提升服务保障力”是我院对各类测绘保障工作的基本要求。

6.3 拓新工作方式, 时效性好

同样以援藏测绘工作为例, 德格测区所有定居点的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均由市规划局系统下属的勘测、市政、规划等多家单位协同完成。工作队充分尊重当地政府意见, 把握“自愿、就近、从优、特色”的原则, 在现场踏勘的同时, 即完成了专题地形图测绘、市政配套初步设计、规划基本数据收集等工作。既实现了围绕规划产品的保障服务优化、能效转换加速, 又实现了规划测绘成果的形式灵活、质优高效。

7 结语

总而言之, 测绘保障工作在服务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理流程中, 应充分发挥其信息采集、编制实现的职能作用, 在提升技术水平和保障能力的同时, 遵循城乡规划整合、经济、安全、美学和社会等原则, 并从中汲取经验以完善服务制度、运营方式和产品内涵。

在此基础上, 测绘应急保障服务应更多地着眼于城乡规划中需求迫切、关系利害、影响长远的任务和项目。越是重大紧急, 越应把握“灵活编制标准, 丰富产品信息, 拓新工作方式”的特点, 为城乡规划提供最及时、最可靠、最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创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测绘保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测绘局.四川省测绘局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测绘保障应急预案.2008, 9.

[2]国家测绘局.关于下达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应急测绘保障计划的通知.2008, 7.

测绘服务保障应用 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代测绘

人们对地理信息的应用需求较大,但垄断性、专业性较强是开发、管理及获取地理信息的显著特征,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及技术的优势,实现测绘服务同信息化工作的有机结合,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地理信息空间框架的空间定位平台,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还能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概述

以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为依托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终端、宽带网络的作用,整合多种类型的空间信息,将地理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和相关政府部门,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我国地理信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因素就是信息管理难度较大,因为面对的行业不同,所以对地理信息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该平台中涵盖的地理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种类繁多的特点,导致地理要素的维护及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在固定的抽象空间中,一些空间数据资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公共性,应用频率较大,这些基础性的数据信息即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以矢量数据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行政境界、交通、地名、水系同数字高程模型及正射影像共同组成了地理信息框架数据的内容,一方面能够发挥定位参考的功能,便于用户在系统中加入新的空间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目标空间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分析[1]。

二、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构架及服务模式

(一)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对空间数据的检查更新、分析查询及浏览输出,是实现对大量数据资源科学存储的前提,可以更加高效、规范的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更新及维护系统、基础测绘产品数据库是构成基础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三大子系统。

(二)普适计算

在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使得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相继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空间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为人们获取实时性的信息提供了很好的途径[2]。普适计算产生的基础就是实际物质空间同信息空间的相互结合,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融合普适计算的思想,在网络中定位和更新信息技术,最终将地理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终端提供给需求者。

(三)多媒体电子地图

多媒体电子地图在空间信息表现方式和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弥补了传统地图的不足,利用视频、动画、图标和图片等方式,可将各地区的空间信息状况更加立体、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了地理信息的实效性。该产品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简便,在显示信息内容方面也更加丰富和完善,同时还具备定位、测量距离、缩放和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将全面化的图像及时呈现给用户。在商业模式下,集合不同类型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导航、定位服务的过程是位置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体现,要想发挥以上作用必须要利用全球定位系统、Internet、移动通信等手段来实现。

(四)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服务系统

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房产、旅游、交通和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相关政府部门在其门户网站中分享的各类服务信息是该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3]。只要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空间位置地理信息同電子地图的整合,就可以将更具空间方位、实时性特点的信息提供给政府和人民,明显改善地理信息服务水平。

三、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一)实现测绘成果的共享

基础测绘成果是形成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核心,要想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使地理信息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需要提高测绘部门的专业程度,增强测绘成果的可用性[4]。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让公众更加了解现代测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相关测绘部门在管理和更新地理信息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实现单一测绘成果向全方位地理信息服务的升级和转化,解决了当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便于用户操作,保证用户能够获取准确、易懂的地理信息。

(二)对多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作为整合不同信息功能的基础性信息,服务平台能将现代测绘成果更好的应用于信息服务过程中,实现多种信息资源汇集的基础就是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要想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还需要对空间信息的编码进行统一化的整理,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在框架地理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划分空间位置的级别,显示空间位置分布状况,而在相关工具的作用下,这些进一步划分而来的信息能够组合成新的集成信息,可以直观的体现在用户面前。

四、结语

作为转变地理信息服务途径、强化测绘成果实际应用和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地理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更加高效的服务于社会和人们。近年来,国家相继加大了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并将其纳入当前工作的重点事项。这就要求测绘部门必须提升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管理水平,做好平台的维护及更新工作,实现向网络化服务和动态服务的转化,加快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军,蒋捷,周旭,翟勇,朱武,丁明柱.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技术设计研究[J]. 地理信息世界. 2009(03)

[2]李志刚. 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开辟测绘成果应用新途径[J]. 地理信息世界. 2006(02)

[3]肖建华,罗名海. 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的若干问题[J]. 工程勘察. 2006(03)

浅析地质测绘中应用的现代测绘技术 篇3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地质测绘与勘查;技术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广泛普遍的应用,并在根本上提高地质测绘效率,究其根本,在于其将各种高新技术进行了综合,如传感器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接下来,笔者将对现代测绘技术的主要组成,种类及其分别应用,优势以及发展过程面临的问题进行逐个研究。

一、地质测绘技术概述

地质测绘实际上是服务于现代的地质勘查工作的一种测绘工作,它开展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前中后期,目的是为地质图提供高质量,能满足地质勘查测算,地质点的展绘的测绘工作的总称,测绘得到的图形数据在地质勘察的应用如地质特征点的放样与复测,矿山开钻前钻孔点位置的测设,收孔后钻孔点坐标的复测等,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使地质调查和矿产侦查能得以顺利进行,此外,它有利于地质勘查的成果图件能得以顺利编制。按地质测绘工作开展顺序依次为,适用于矿区的大小的控制测量总体设计,矿区控制点布设,矿山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根据测绘数据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根据需要展绘特征点的平面坐标或高程点等,根据工程大小以及进展情况,勘探网测量、井下测量、贯通测量等测量工作也会在地质勘查测量的过程中涉及。此外,地质测繪也包括勘探线坡面测量与勘探坑道测量,乃至于钻孔定位、测设与复测等。近些年来,随着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及工作实际需要,与地质有关的测量工作也涉及地质点定位与矿区勘界等地质勘查领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地质测绘发展的一个重要分界时间点,在这之前由于地质勘查的工具的局限性,用于测绘的仪器主要有经纬仪,平板仪,测距仪,光学,机械仪器等,坐标的计算与测点在图纸上的展绘均为不易。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以GPS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和方法在测绘中得到大量应用,缩短了测绘工作时间提高了效率,得益于此,地质勘查测绘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改观。

二、现代测绘技术的组成

现代测绘技术出现信息技术和空间技术两种划分。作为现代测绘技术的一个重要构成,信息技术的发展引领测绘技术迈向现代化,数字化测图成为现代测绘的主要方式,对测绘而言,加宽了其使用领域,提高了其应用价值,加大了其功能齐全度。与传统技术相比,现代测绘中的科技含量较高,但这并非意味对传统技术的全盘抛弃,而是对其进行改进,使之在进行测绘工作时更加简单高效,传统和现代的方法和工具在测绘工作中相辅相成。在信息技术之后,空间技术的诞生成为现代测绘技术获得新突破的标志。现代测绘中得到大量应用的GPS和GLONASS两大卫星定位系统使得空间定位技术走向精准化,同时也为地质测绘提供了便利,也为相关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

三、现代测绘技术的种类

1.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一种全球性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获取地面粗略或精确坐标的技术。以操作简单易行,获取地理信息数据快捷而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中,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的测绘既可用于大范围的控制测量也可用于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精密测量。与传统测绘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测绘中的时效性、可靠性、稳定性和保密性等方面。在地质测绘过程中利用GPS接收机和手簿就能快速准确的定位和获取或采集测绘数据,如地质点或者孔位的平面坐标或者高程等,在开阔的高山地更能体现空间定位技术的便捷和高效,它能使测绘数据及时的利用,也使得全天候测绘成为可能。通过假设基站等方式,保证了测绘数据精准和可靠。地质测绘领域普遍认可现代网络通讯与全球卫星定位两大技术的相互融合,因为其融合更具发展空间。

2.遥感技术

在测量中,遥感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空间探测地面事物。其科技原理是基于不同物体对波谱的不同放映做出反馈,从而做到对地面不同物体的有效识别。作为一种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除了地质领域,遥感技术同时也在水文,资源环境,以及气象等领域获得应用。通过将卫星遥感与遥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更快速精确收集地址空间与环境信息的目的,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和无人区测绘。

3.地理信息技术

作为一种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球的资源状况与环境状况均有较好的反映。将计算机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结合,并加上现代科技方法的处理,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当前,我国的地理信息技术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趋于完善,数字地图上的特征点、线、面被赋予对应的属性,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和检索,实现系统的多样化与智能化。

四、现代测绘技术的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1.空间定位技术(GP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GPS在传统测量学与导航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在前者中包括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环境与气象监测,工程变形观测等。后者则包括海陆空三区交通,以及航天测速与运动目标的监控和管理。除此之外,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均有赖于GPS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GIS作为一种现代测绘的高科技技术,是多种高科技术的结合,无论是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储到应用过程,还是可视化平台均被涵盖其中。以上技术通过长距离通信手段和ES系统的结合,便能集成GPS实时动态技术,从而使实时导航,实时定位,实时监测与实时分析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测绘工作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变也将使测绘工作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

市场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目前,GIS技术不仅在我国多种行业得到普及和应用,更是在我国地质勘查领域贡献突出,其在现代测绘技术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地质测绘的发展。

3.遥感技术(RS)在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RS用于测绘技术主要是依靠提高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获取更高精确度来获取地面信息。地面影像的实时获取能在地质勘查实际工作中得到更多有关资源,气象,环境等方面的宏观信息。同时,RS数据还可对GPS定位遥感信息进行查询。

五、现代测绘技术的优势

1.定位更为精确

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现代测绘技术的地理定位功能显然更具优越性。由于现代测绘技术大多是与网络技术互相融合,在进行空间定位后通过网络技术将其迅速传送至网络系统中去,所以相较之传统技术,现代测绘技术拥有更短的定位时间以及更高的准确性。如此一来,地质测绘人员只需极短的时间,便能对地理位置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后续工作的快速开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2.信息化管理实施更为便利

在地质测绘中,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自然地理要素勘察与测定地表人工设施数据,如形状与大小类的参数。此类要素的测定关系着规划部门能否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而信息地理测绘中地形图这一形式则能较好呈现城市的整体概貌。因此,现代测绘技术对城市信息化管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六、现代地质测绘技术目前所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结合实际地质勘查经验来看,测绘技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可能降低地质勘查工作的质量,还会影响整个地勘行业的发展。基于此,立足于如何同时结合多种技术的结合应用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测绘技术的精确度等方面的思考则极有必要。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朝着这方面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与突破。空间技术逐步发展为多制式兼容空间定位技术,定位系统已基本实现多国卫星兼容。适合我国地理环境的定位导航系统也处于完善和发展过程中。GPS,GIS,RS的普及与推广相互影响和促进,其产业规模与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地质测绘业也隨之得到进一步发展。

结语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代测绘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势必也将带动地质测绘技术的发展,从而为整个地质勘查领域奠基坚固的技术支撑基础。现代测绘技术在促进各项地质测绘工作进展的同时,也需要做到不断深化,并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改进不足之处,改善目前仍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国家地质工程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2]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研究发展方向[J]现代测绘,2003(6).

[3]赵序森,李欣桐.地质工作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2(08).

[4]王余飞,杨红波.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激光雷达测绘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工程测绘;激光雷达测绘;应用

引言

在过去,我国工程测绘工作所应用的均为传统测绘技术,传统技术对于测绘工程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但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同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传统测绘技术的劣势也开始逐渐显现,因此,将新的技术应用到工程测绘中开始变得迫不及待。激光雷达测绘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具有很大优势,大量实践证明,这一测绘技术的应用对于测绘效率的提高以及测绘结果的准确性都十分重要。

一、 激光雷达测绘原理及分类

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了解是保证其应用过程能够顺利实现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总的来说,在对激光雷达进行分类时,可以根据激光器以及探测技术两个角度入手,同时也可以按照其功能对其进行分类,无论哪种分类方式都是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激光器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同时,国内激光器的类型也得到了拓展与增加,这能够为工程测绘领域提供重要的支持。在探测技术方面,激光雷达可以分为直接探测与想干探测两种类型,上述两种类型在功能以及应用手段方面均存在差距,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认识到两者之间的不同。

二、 激光雷达测绘关键技术

对激光雷达测绘关键技术的了解能够为工作人员对其应用过程提供参考。总的来说,激光雷达测绘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发射机技术、空间扫描技术、终端处理技术以及高灵敏度接收机技术几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发射机技术的分析。发射机技术在激光雷达测绘技术中属于一项关键技术,就目前的情况看,激光雷达发射机选择的光源主要是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等。其中半导体激光器所包含的工作物质很多,且体积较小,激励方式有电泵式、电注入式和高能电子束。

(2)对空间扫描技术的分析。扫描方式分为扫描体制和非扫描体制,目前国内多采用扫描体制。应用最多的是机械扫描方式,扫描频率很高,能用不同机械结构得到不同扫描图样。二元光学式新兴重要分支,但目前工程应用还不成熟,扫描角度小,透过率也较低。

(3)对终端信息处理技术的分析。该处理系统不仅要同步协调控制各个传动结构、扫描机、激光器和各个信号处理电路,还要处理从接收机送出信息,目标距离信息要努力获取,同时还要完成录取、产生及处理重构系统的三维图像数据。目前设计该系统主要采用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完成,用FPGA技术实现测距单元,同时还要采用精密测时的技术等。

(4)对高灵敏度接收机设计技术的分析。接收单位由光电探测器、光学系统和回波检测处理电路等等组成,设计基本要求是:高回波探测概率、高接受灵敏度以及低的虚警率。工程应用中,要合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来提高激光测距机性能。激光接收机核心部件是探测器,一定要合理选择使用探测器。由于雪崩光电二极管有可靠性好、体积小、内增益高等优点,首选用在工程中。

三、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策略

将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应用在具体工程测绘领域,对于测绘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以及测绘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保證其应用效果,就必须要从其应用策略出发。具体而言,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础测绘工作中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

所谓的基础测绘主要指的是对工程项目施工场地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工作目的在于实现工程项目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施工目的,通常来说工程测绘是一种对有关测量物体的基本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因此在这一工作阶段应当是以数字影像为主要技术要求进行的。

(二)精密工程的测量中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

测量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作模式,它设计到多方面的内容加测量目标、三维立体坐标、三维物体模型等,因此整个测量工作的开展也是极为复杂和繁琐的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工作流程加水文地质测量、沉降观测、电力选线、变形控制等地面激光雷达和机载激光雷达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数字城市建设中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实践中,人们发现运用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在空中或地面通过激光多角度扫描地面的建筑物,从而能够快速、准确获知所测量目标的三维点(高密度且高精度)的空间坐标,然后再借助计算机软件,可以较好地对点云数据实施模型建构与纹理的映射,甚至可以全方位地构建出面积比较大的数字城市的三维模型。

(四)数字矿山的构建中对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

数字矿山的建立既满足环境友好型、经济节约型社会需要也对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胧国矿业及矿业城市遇到了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而矿山生态环境、资源枯竭等问题严重矿山系统内的功能受到局限矿山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有所影响若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数字矿山的重视。

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工程测绘工作对于我国工程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想要使这一工作能够被很好的完成,就一定要将相应技术应用到具体测绘工作中,激光雷达测绘技术的应用对于工程测绘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领域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在了解其原理以及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应策略的应用促使其应用效果的提高,这无论对于工程测绘领域来讲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必须被重视。

参考文献:

[1]郑永超,赵铭军,张文平,赵春生,沈严.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发展动向[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S3)

[2]李磊,郑永超,彭凤超,邓全.地形测绘激光成像雷达技术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S3)

上一篇:青山公园下一篇:国际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