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和能力

2024-06-01

教师素质和能力(精选十篇)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1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 最密切的部分, 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我国想更加有效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切实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 就必须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它要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体现社会公平, 帮助困难群体摆脱贫困的重要措施。职业教育是维护整个国家、个人心理稳定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真正推行创造了条件, 职业教育正从单纯的“就业需求”走向“就业和创业并举”的新局面, 它将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我们正努力使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机遇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 它注重于技术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正确定位:为经济建设服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培养实用型人才。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在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机遇一:政策引导加大投入

近几年, 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 那就是用人市场与求学市场的矛盾。要使职业教育得以做“大”做“强”, 政府重视, 统筹得当是先决条件。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 我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机遇二:行业参与教学过程

近年来, 高级技术工人的紧缺使人们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技能型人才被社会广泛承认。从去年开始,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实施了“职业院校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协助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规划, 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基地, 定向培养学生、物质技术赞助、提供就业机会等等。

机遇三:职校找准自身定位

职业学校定位明确是办职业教育的目的, 同时为了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让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评价一所职校的主要标准, 是看其招生与就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应该以企业需要为重要依据。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

3 变革中等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 在教学建设与改革过程中, 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逐步树立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3.1 树立能力本位观念。能力本位是职业

教育的基本特征, 它强调职业或岗位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 以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

3.2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要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要推行职业教育结构综合化改革, 实现理工结合、文理交叉, 扩宽专业面、增强适应性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

3.3 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今后能否适应职业变化, 取决于自己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终身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会学生学习和塑造自己的品格。

4 应把握的教学原则

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师应根据职教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 认真组织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为此, 在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原则。

4.1 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这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教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 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以此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已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严格把关, 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并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和评价。这样, 教学活动就能够有序的进行, 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4.2 实用性原则

目前, 职业学校使用的专业教材体现不出职教特色和培养目标。打破课本知识严密的系统性, 突出其综合性和实施性, 本着“实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 对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很少用的内容可以不讲或少讲。对论论性过强的内容可以只讲结论, 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实用性原则教学, 使学生获取“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4.3 拓展性原则

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目前技术革命与生产发展的要求, 仅从课本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注重适当的补充新的知识。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素质学习, 了解国内外学科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及时掌握本学科的新技术, 新成就, 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4.4 实践性原则

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教学目的, 学生除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 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多举一些现场中应用的实例或技术资料, 拉近课堂与现场的距离,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以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增加实验、实习的时间, 扩展实验, 实习的范围;要走出课堂, 让学生到生产一线真题真做,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

5 职业学校教师应强化的素质和能力

职业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应充分体现以人育人、以素质育素质、以德育德、以智能育智能、以优良个性育优良个性的特点。职业学校教师除了应具有高尚优良的人格、相应的学历、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外, 还特别强调要不断完善能力结构, 使自己成为称职的职业学校教师。

5.1 学习能力。

这是职业学校教师的基础能力。在信息时代, 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采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有对信息的敏感性, 要善于吸收信息, 鉴别信息, 使用信息。教师要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

5.2 实践专业能力。

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应当由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了解该专业当今发展的动态和未来的趋势。职业技术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专业教师本身缺乏专业实践经验, 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即使在专业理论的教学中, 专业教师如不了解市场, 企业生产或实际工作的需要, 也难以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想。

5.3 复合型教学能力。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也在快速的调整变化着, 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较宽的专业面和灵活性, 一专多能, 一岗多能。能胜任相关的、边缘的、新生的和综合的课程教学任务。把握教育教学规律, 从事职教的专业教师不仅要使自己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行家, 而且要能指导大批学生懂行入门, 掌握传知授能的艺术。

5.4 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能力。

现代教学工具品种繁多,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自己动手制作各种适用的教学课件, 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学习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 形成富有创意的教学模式,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 篇2

1、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肩负着社会的重托,承担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年龄小,求知欲旺盛,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熏陶、感染着幼儿,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幼儿教师的事业心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事业心,才能对幼儿充满爱心,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平凡的幼教事业有着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因此,事业心是幼儿教师搞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2、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由于幼教工作的特殊性,幼儿教师首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广泛的兴趣和才能,具有活用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由于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极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有提不完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宽广的知识储备,才能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正确的科学知识,才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发展孩子的能力。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讲故事,这就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具有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游戏、科技和工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组织并指导孩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导放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更主动地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认真掌握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幼教规律,熟悉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能力、教育教学监控能力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具有活用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

由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特殊性,使得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要耗费大量的心力,容易陷入紧张、焦虑、压抑、苦闷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灵活、宽容,能勇敢面对竞争的压力和工作的挫折,善于化解人际沟通中的矛盾,努力改善日常生活的氛围,调节紧张、压抑的情绪、心境,使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给幼儿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健康的个性品格、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积极乐观的态度、幽默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境,能使人精神振 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

(一)观察力:

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案例:一个教师讲手工课的观察感受。

(二)沟通的能力:

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有非言语和言语两种。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如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看幼儿的眼睛等。在幼儿园中,言语沟通方面存在下列问题:

(1)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总认为自己讲的是有价值的,而对幼儿的见闻、感受、提问等缺乏共鸣,所以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谈;

(2)谈话多在集体活动时,以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进行,个别交谈很少;

(3)教师对幼儿的谈话中,批评、否定多于表扬、肯定;指导、命令多于情感、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4)教师以为幼儿理解了自己的话,其实幼儿并没有理解;教师以为自己了解了幼儿的话,其实并没有理解。

(5)教师缺乏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或必要的倾听的耐心。比如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多时,常打断他们。

(6)对幼儿不能一视同仁,很少与那些教师认为不乖巧、调皮、不漂亮的幼儿交谈。

具体的技能是:

引发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得以交谈的对象。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了解家长的技能。一般来说,教师需要了解家长的需求与希望、家长的性格类型、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待人接物习惯等,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策略。

家长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对幼儿园的工作都有正确的态度,沟通、合作都很容易;

第二类家长很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但对幼儿园的态度可能不大信任,甚至对教师可能较多指责,因此面对这类家长时,教师会感到压力,需要特别的冷静、理智,严于责己。只要真心诚意地从孩子出发,就能找到与家长沟通的渠道;

第三类家长一般信任教师,而时常把教育的责任全托付给幼儿园。对这这种家长工作的重点是让他们关心孩子的教育,帮助他们找回对孩子教育的信心,辅以有效的方法指导,变消极为积极;

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篇3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教师 合格 素质 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不同于一般的国内教师,他们面对的的学生是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其他国别的学生,无论是在汉语环境中还是非汉语环境中,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以下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一.综合素质

1.要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除了教授外国学生汉语外,从站在外国人面前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的缩影。同时,他还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也是对外汉语教师的职责所在。

2.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很快适应国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遇到文化冲突能从容应对,不失风度,并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3.要有与外国学生、家长、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由于文化差异,老师在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会遇到文化冲突,这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家长和学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有助于自己顺利的进行教学工作。

4.具有良好的仪礼、仪态。教书育人,教师亦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有人将讲台比作舞台,那么老师就是演员,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老师的形象学生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邋里邋遢的外表肯定是不行的。

二.语言能力

国际汉语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掌握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基本知识,保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内容。[1]当然,老师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对学生提问的知识不是很有把握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而告诉学生不确定的答案,而是等查了资料,确定了正确答案之后再告诉学生。

三.中国文化知识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国际汉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进行汉语学习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必要的目的语文化,学习一门外语,学习其对应的文化非常重要。这样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加恰当、得体地使用目的语。

四.教学法

除了掌握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知识外,国际汉语教师也要掌握汉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明确汉语对外国学习者来说是作为外语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中。[2]按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待听说课、综合课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学生汉语水平会提高的快。

五.课堂管理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管理具有管理自己情绪,管理学生,管理课堂纪律的能力。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能太容易受外界情绪影响,其次,每个班级都会有不听话的学生,那么老师需要该严的时候严厉对待他们,组织好课堂纪律,以保证教学环境,教学质量。

六.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家长,因此,文化差异和冲突时他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因差异引起的问题,关系到教学的正常进行。面对跨文化交际,老师应该做到:

1.培养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文化冲突处处存在,汉语教师最好提前设想到在执教国教学中可能涉及的跨文化问题,并做一点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2.以包容的心态面对。遇到差异,不要一味地回避,最好是用包容的心态积极地交流,求同存异。[4]汉语教师遇到文化差异时,可以采取把两者之间的差异说出来,这样既有利于外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也方便自己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文化差异,采用对比式教学。

七.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当代这样一个科技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教师广泛运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教师除了会制作精美的PPT外,还需会使用汉字表拼音的软件、可以展示多维度图像的软件等等。多媒体的有效使用为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教师不需要再传统的将所有的重点词汇句法都写在黑板上,PPT会辅助老师完成。同时也使汉语课堂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做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需要个人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为此,就更要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教授汉语知识、传播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5]

参考文献

[1][3]肖丽莉,国际汉语教师外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需求及应用分析[J].科教文汇,2015,(35):82-83.

[2]张珍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1.

[4]汤媛,浅谈新形势下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文艺生活,20125).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4

一、中学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 教育学科理论

分为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包括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体育学科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中学体育教师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

2. 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精细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深”。(3)应用科学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3. 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中学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4. 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教师指导动作,能使学生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老师都必备的能力之一。

二、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

所谓能力素质,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素质属性。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由以下六个方面组成。

1. 教学能力

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 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 熟练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能力, 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 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 体育科学研究能力

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3. 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

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营造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4. 训练能力

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的能力,制订和实施训练计划的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的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5. 思想教育能力

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的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等。

6. 保健能力

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全面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等。

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于可红, 李建设.体育进步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 2000, (01) .

[2]常乃军, 张崇康.论现代体育与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0, (Z1) .

[3]张翠苹, 张宏伟.我国竞技体育呼唤人文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04) .

[4]孔文清, 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素质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4) .

[5]林向阳.我国区域体育协调与共同发展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4) .

[6]董静梅, 付晓.现代体育与科技发展的互动作用[J].甘肃高师学报, 2003, (05) .

[7]吴晓强.21世纪初我国体育教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01) .

[8]代玉梅.试论大众传媒与体育可持续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9]陈彦.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3) .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5

社会高速发展对现代教育带来巨大冲击,高科技的应用,素质教育的提倡,新课改的进行……一系列的变化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决定教育工作优劣的是教师的素质,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我认为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素质:

一.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二.良好的职业形象

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型与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而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对祖国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有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对学生有高尚的情感;对自己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遵纪守法。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多元的知识结构

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四.多向的教育交往

教师为实现有效教育,必须有理解他任何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建立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的平等关系。教师要克服个体工作意识,建立与其他教师的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工作关系。教师还要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关系,与社会有关人员的协作关系。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进行有效的工作。素质有哪些

五.完善的能力结构

教师要有较高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目前,科研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师素质的一项基本内涵。

六.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健康心理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学生中间,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境,保持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就;教师在学生面前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要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心理,能容忍学生的无知,宽容学生的过错,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身为教师基本具备以上素质,但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完善自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言行举止其实就是学生们的标杆。常言所说的“啥大人啥孩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作为教师的我时常注重修身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诚信做人,本分做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当好一名教师,要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

作为老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扎实的基本功,这些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优秀的教师还应是一专多能的。语文学科更是包罗万象,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纵览千古,横贯中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十八般武艺样样用得着。虽不要求样样精通,但都要略知一二,需要的时候信手拈来,为课堂添彩,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究竟怎样才算是最好的呢?我认为教有常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教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怎么坚持“以人为本”和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呈现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教与学互动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潜心探究,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我就常常使用我所谓的“艺术再现法”,我设计让学生学当编剧、当导演、当演员、当美工、当摄影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深入作品中的每一个角色,要弄明白作品中的各个细节及整体布局,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大部分的课都适用,只不过有的可拍成“纪录片”,有的可拍成“电视剧”而已。学生有兴趣深入文本进行研究,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一点即明。教师作为总策划对整个过程进行统领、点拨,其间要“唱”、“念”、“做”、“打”,形象地再现生活,艺术地攫取知识,不然学生会服你吗?这其中自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把作品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作品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感悟,艺术地获取有用的知识。长期坚持,考试成绩想不好都不可能。不仅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陶冶。

十多岁的学生不仅渴求知识,更需要理解和友情,为此,我一直在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极易迷恋网络且能够导致不良后果,那我就下工夫学习网络知识,引导学生们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我们的教与学。而对于网游的弊端,老师只有懂一点才能说到点子上,管到关键处。课堂上与时俱进,把文本与社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有时还使用一些新概念甚至是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课堂情趣,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中,十多岁的学生容易产生解不开的心结,诸如与家长闹矛盾、与同学闹不和、心理压力过大等。作为班主任的我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先表示对他们的理解,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推心置腹与之畅谈,引导学生以阳光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博士生程冠之初三时就曾因学习压力过大,回家对他母亲使性子、摔门、不吃饭、不沟通。他妈向我诉说之后,我先对其安慰。第二天我利用与程冠之放学同路的机会跟他聊,“冠之,面对中考,你是不是感觉压力挺大的?”“有一点。”“那我咋没见你在学校流露过呢?”他只是笑。接下来我顺势说:“你妈妈也够辛苦的(妈妈在专医院上班,爸爸在美国发展)。”我看到冠之脸唰地红了。“老师,我错了,你放心吧。”果然,之后他妈兴高采烈地说,陈老师,你的话真见效。多年来管理学生我一直坚持多用和风细雨却很少电闪雷鸣,用爱滋润学生们的心田,呵护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还应该有爱心。老师爱学生就像母亲爱孩子一样,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天性。而我爱学生比待自己的儿子还有耐心,学生有病了急着寻医问药,我懂得中学生的许多常见病,肚子痛区分胃痛还是肠痛,还得注意阑尾部位,是急疼还是慢疼。学生发烧了,我能琢磨出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烧,流感、着凉、炎症还是病毒。大病及时送医院,对小病则常常是送上一杯热茶,帮他按摩穴位,医术虽不高明,但温暖的呵护能大大减轻学生的痛苦。特别是每当送毕业班赶到最紧张的时候,早上我都会准备许多馒头、茶鸡蛋、咸菜之类解决部分学生因晚起来不及吃饭的问题,我舍不得学生空着肚子承受繁重的学习任务。每当几十个学生一起来学校看我时,收获的那份亲切的感觉真是无比的幸福。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6

听课评课教师教学素质能力听课和评课是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的方式,是一种符合学校实际,提升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改善教师教学态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听评课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达不到实际的目的。究其原因,发现以下两点最为普遍:第一,好人主义严重。对别人的课,评价时一好到底,担心会因说出别人的不足而得罪人,于是乎,就根据某种标准上的语言,说了些假大空的、令人觉不出疼痒的官话、套话,对别人的教学起不到任何实际的帮助作用。第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评课,不知道怎么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评。

下面,主要针对上述第二点,即“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评课,不知道怎么评,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评”入手,结合自己在教学教研实际中的一点感悟,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各位同仁们一起分享,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也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

笔者认为,要想评课评出水平,我们需要抓住几个观察点,才能使评价落到实处。评价中的观察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如授课教师的基本功,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度,等等。

一、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反映的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常,在评价时主要看以下几点。(1)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言简意赅,有艺术性;是否条理,字迹是否工整美观。(2)教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才能交融。(3)语言: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楚,說普通话,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4)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二、评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必须评价教学目标。具体说来,一要看教师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体现目标的三维性;具体是指能根据学科特点提出具体的要求;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不超纲,符合学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等。二看教师和学生目标达成度,看教师是不是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始终,是不是保证了重点内容的时间以及对重点内容和技能的强化情况。三要看评析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重点难点知识地确定是否正确等。

三、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评课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评价中,主要看设计思路是不是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不是符合学情,是不是新颖有独创性,是不是清晰有层次。

(二)看课堂结构安排

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各环节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评价时看教学各环节有无前松后紧和前紧后松现象;教师讲多学生练少现象;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大少现象;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四、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杜绝:满堂灌、满堂练、满堂看、满堂问。

五、评教学效果和目标达成度

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根据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授课者和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7

一、自身是一位歌者

不言而喻声乐教师, 是教授发声的教师。通过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歌唱, 运用完美的声音来表达感情。因此自身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这是很重要的。

这并不是要求声乐教师一定要有一流的嗓音或是极其精湛的歌唱技巧, 但他必须是一位能对自己的声音控制自如, 可以做多样的示范、拥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歌唱着。声乐教师通过自身学习的过程, 克服困难, 完善歌唱能力, 这其中的领悟和体会是极其宝贵的, 是任何理论书籍无法给与的。具备一定歌唱能力的教师会理解学生发出对、错不同声音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切身体会到学生的感受, 师生之间容易产生共鸣, 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解决问题。而没有歌唱能力的教师, 就不具备这种体悟, 缺乏教学过程中的直觉, 不会有歌唱过程中的这种共同感。

声乐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 生理和心理的微妙变化学生是不易察觉的, 即时有所感觉也表达不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解。教师具备一定的歌唱能力, 会便于在教学中与学生更好的交流沟通, 利于其歌唱的进步。

二、范唱的能力

声乐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歌唱能力, 范唱才会在声乐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声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 需要教师通过声音切实的给学生感染和启发, 仅凭理论的指导是不够的。范唱就是声乐教学里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将抽象的声乐理论直接转化为音乐实践, 更易学生直观的感受。

首先, 声乐教师可以做正确的范唱。如, 准确地示范声音的位置、走向、强弱等。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 直观的感受声音, 再通过对声音的模仿来捕捉歌唱的感觉, 更快的掌握歌唱方法。学生在起初仅是对声音的单纯模仿, 随着学习的加深, 通过长期的聆听与模仿, 就会形成一种对声音概念的理解和认同。因此, 准确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歌唱方法,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进步;而错误的范唱则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并丧失对歌唱的兴趣。

其次, 声乐教师可以做多样的模仿范唱。因为人体的内外听觉的原因, 有时学生不能够发现自己声音的问题。教师就如一面镜子, 通过模仿学生错误的声音, 客观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使学生豁然开朗, 对声音的对、错有明确的区分, 以便更好的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再次, 范唱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教师不仅仅要规范学生的声音, 也要注重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

面对一首声乐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范唱全曲,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的情绪、风格, 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现。也可以通过局部的示范, 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例如, 很多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没有重音的概念, 使得演唱听起来直白而生硬;有的学生把乐句间的换气理解为一个句子意思的终止, 造成乐句间缺乏连贯性、完整性, 没有做到形似中断, 实则不断的要求, 这些都制约着学生对作品的音乐表达。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对一两个乐句做有针对性的示范, 体现句子的重音、语调、停顿, 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语言与音乐之间的微妙之处。

三、艺术家的修养

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 不单单会指导学生如何发声, 更要指导学生如何独立的分析和处理作品, 以及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涵。

3.1文化修养

随着声乐事业的蓬勃发展, 对声乐教师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一位优秀的声乐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俗话说:“艺术的较量, 最终是文化的较量”。诠释一个声乐作品, 要想正确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思想、创作意图, 把作品的艺术风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就需要有精深的文化修养。

不同的社会时代, 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思想情感;不同国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也各不相同, 因此, 艺术情感的表现也有所不同。艺术具有时代性, 要求演唱者情感的表达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比如, 演唱古曲《阳关三叠》时, 就不能用现代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去表现作品, 首先应该理解王维的诗和他所在的时代背景, 这才可能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思想格调。

因此, 声乐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提升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3.2音乐修养

对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对某些乐种、语言研究;对其指导的歌曲及歌剧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这些都是一位优秀的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音乐修养。

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又各不相同, 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布置适合其演唱的一类或几类乐曲。如, 歌剧中的选段、艺术歌曲、清唱剧等等。这些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语言的作品, 在艺术处理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作品的背景、乐种、语言等有准确的掌握, 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指导学生以恰当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方式来诠释作品, 表现音乐。

3.3气质修养

声乐教师对艺术的态度和自身的气质修养, 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是其最直接的模仿对象。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音乐修养会让声乐教师具备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对艺术不断的热爱与追求会使这种音乐气质变得更加深邃而富有内涵。通过这种艺术气质的感染, 可以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美的不断探索的能力, 这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由于声乐艺术的特殊性, 自学成才在声乐学习中并不多见, 更多的学生需要依靠声乐教师的指导。因此, 为了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声乐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笔者认为, 为了适应声乐教学需要, 声乐教师应具备艺术家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声乐教师,艺术家,教学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北京, 华乐出版社.2003.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8

1.1 知识传承的工具

语文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 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 又是文化艺术, 同时也是人类记录和传承科学文化的工具, 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者哲学著作都离不开语文这个载体, 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1.2 广阔的知识领域

从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容和范围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人文世界有多大, 语文所涉及的范畴就有多大, 其知识体系涉及语音学、文字学、语法学、词汇学、逻辑学、文学、哲学、美学等诸多范畴, 能力体系更是涉及了阅读学、朗诵学、演讲学、写作学、心理学、交际学、书法等多个领域, 内容更是涵盖古今、广及宇宙, 每一个领域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

1.3 丰厚的人文精神

从语文学科教材的选材看, 不管是古代的诗歌, 还是现代散文;不管是古代的传记, 还是当代的小说;不管是中华名篇, 还是外国名著, 无不向我们展示人类的文化瑰宝和思想精髓, 显示古今中外人类的文明之旅与发展轨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洗涤灵魂、提高修养、升华人生境界。

2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育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优秀的教师可以造就一代英才, 而不称职的教师可以扼杀一个天才。“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泉水, 就要教给学生寻找水源的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2.1 良好的师德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发展要以教师为本, 教师的素质要以师德为本。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因此, 教师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高尚的道德修养, 要热爱教育事业,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做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祖国接班人。

2.2 渊博的知识

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既是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知识的被传播者, 需要拥有综合的文化素质。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 而作为语文教师, 则需要更多的文化素质和多学科的知识。以往的教育观点盛行这样一句话, “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得有一桶水”。可是, 当新课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有一桶水已经无法和谐地调节供应需求, 教师的知识起码得是一条河, 而且这条河首先应该奔流不息的, 水源充足的, 深不可测的, 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丰厚的专业文化知识。其次, 这条河要清澈, 要有净化学生心灵的功用, 要知道学生什么时候想喝水, 什么时候想沐浴, 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要具有的灵活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就是这条河要宽广, 要源远流长, 从高山到大海, 无所不通, 这就要求一个语文教师要不局限于本学科的窄小知识面, 要广泛多层面地涉猎知识, 要博览群书, 以百科知识丰富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2.3 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不仅要有了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保障, 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必须要清楚、准确、生动、活泼、易懂, 只有这样学生听起来才能声声入耳, 清晰可辨, 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熟记于心。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驾驭课, 提高教师质量的关键所在,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的基本功。面对课堂上的几十名学生, 如何采用丰富多彩, 风趣幽默, 言之有物, 言之有度的教学语言, 牢牢地吸引住每个学生, 不仅是一门科学, 更是一门艺术。

3 新时期语文教师提高的主要途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的重要力量,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说“任教教师之提高, 实为真正致效的主要途径”。一位中学优秀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然而, 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如何提高这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 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

3.1 提高认识

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还是要从思想上解决, 这是根本。思想上要有高度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师的综合水平的高低, 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只有认识提高了, 才能自觉、主动、积极地不断加强各方面修养。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3.2 加强学习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常言道:“教学相长”。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 自己的知识也会不断增加。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作为教师也必须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学习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 不学习就要落后, 不学习就无法再教书。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 将会在学校里实行聘任制, 那时教师职业竞争也会十分激烈, 也就是说, 教师也将有可能失业。

3.3 加强培训

学校要有计划地对语文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只有这样, 才能多渠道地给语文教师进行充电, 使其电力十足。目前, 我国已经开始了这项工作, 但要看到, 继续教育应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 不是去上几个月课, 拿个证书就行了。教师自己也要注意知识的更新换代, 这样才能保持教育的青春。

总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课标实施推广以来, 语文教师全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问题, 已经重新被摆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中学语文教师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领先于教育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迎春.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综合素养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胡大泉.语文教师必备的四种素养[J].甘肃教育, 2007.

[3]冯子忠.论中学语文教师的素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07.

[4]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9

一、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观

由于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的教师仍然围绕考试来进行教学。灌输式、填鸭式地把知识塞给学生, 学生在被动地受教育, 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被死记硬背和做大量的练习而遮掩, 导致了“高分低能”的教育局面。和西方国家的学生相比, 外国的学生学习比较自由, 没有太多的人文约束。学校考查学生不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而是学生综合的表现。而我国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素质等方面要落后于外国的学生。我们知道,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国要在国际上拥有一席之地必须在教育上不落后, 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 国家教育改革的推出是势在必行的。为了培养四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越来越重视素质型人才的培养。广大教师要把应试教育的观念彻底转变到全新的素质教育的观念上来, 坚定不移地树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开发人的潜能, 促进个体差异及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人才观, “启发诱导、主动学习”的教学观, “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质量观的思想, 并能把这些观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的、全新的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观, 才能使教育教学真正转变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具体地说, 在教学过程中, 既要防止传统教材中的内容要求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有意识地降低, 又要防止范围和难度的失控;要从教知识变为教学生学知识, 做“授人以渔者”,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素质放在综合素质的首位等。

二、教师要具备信息素养来整合学科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板书和讲解让学生获取知识, 知识以抽象理论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的理解只限于有抽象思维于文字层面之上, 学习起来难免感到枯燥乏味。对于语文学科来说, 教材内容的丰富, 蕴含的思想、哲理等, 不能进一步的体现。而在现代教育条件下, 借助声音、图画、视频、文字等综合功效, 知识呈现变得立体化, 学习更加直观, 增加了视听感受, 感性思维活跃起来, 提高了认知理解能力,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电教仪器进入到课堂, 我们要充分发挥其最高效能, 让这些“死机器”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并在课堂上自觉运用, 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佳搭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以满足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学科辅助教学手段, 教师要有良好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能力, 才能制作出有效的多媒体课件。信息处理能力能帮助教师对信息进行整理、重组, 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因此, 教师要熟练运用多媒体计算机, 会基本的操作。如文档掌握、文字处理、简单的图像处理、打印机与扫描仪的使用;会使用、设计、开发应用软件;能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查找资料, 下载语文教学需要的信息资源。

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 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 积累情感体验, 磨炼道德意志, 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 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 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规范, 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 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 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教师教育体现在教书育人上, 是学生的榜样, 处在为人师表的地位。对于教师来说, 一言一行都反映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试想一下, 如果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有亏, 怎么让学生信服?怎么严格要求学生呢?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就要从点滴做起。教师用高尚的人格, 良好的品质去影响学生。比如, 对待工作热情, 兢兢业业, 严谨治学;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注重仪表, 文明用语等。

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教师教学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教学的保障。教师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是否有效。教学不是单纯依靠教学技术, 必须以教师丰富的知识和深厚功力为基础。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有精深的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教学中能够融会贯通, 联系实际。教师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知识渊博的教师, 那么他不仅能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不仅要学会教育理论还要具有对教学艺术得心应手驾驭的能力, 并且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对此, 我们当教师的不能只是忙着上课、补课、考试, 只会拼命忙升学率。久而久之, 知识面将越来越窄, 只满足于自己所教的学科, 不及时充电和补氧, 不及时了解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 思想认识就逐渐跟不上形势, 就会落后于时代。

教师素质和能力 篇10

一、建立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想使学生有兴趣的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师生应建立新颖、融洽的关系。师生不再是上下级关系, 老师的话不应是真理, 教师和学生应有一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氛围。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消除心理上的紧张, 才能在松弛、甚至是玩乐的环境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一个人只有内心充满快乐与平静, 智慧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教师还要平等、民主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论其学习好坏、能力高低, 都应给予他们公平竞争, 创造性尝试的机会。要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会被老师接受, 老师正用一种欣赏的目光注视他们。

二、教师要以发展的目光评价学生

教师的期望与鼓励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潜在的自我价值意识和对高尚目标的追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被老师肯定的愿望, 因此, 教师要摒弃那种过分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 过分注重一次性的终结性评价, 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保护学生的一切创造和尝试。要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学生,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都给予肯定, 激励学生发扬成绩, 对照问题, 改进自己, 完善自己, 然后求得发展。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 用关爱的眼光激励学生, 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使学生了学、好学, 把学习变成自觉行动, 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要让学生体验每次成功的喜悦和备受鼓舞的冲动, 感受每一次学会和会学的乐趣, 从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阵地, 也是展示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 兴趣爱好, 个性品质等方面各有不同, 作为一名教师, 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只要学生一有新奇的想法和举动, 就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教学中应打破教参上规定的计划框架, 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深化。具体如:

1、学生自选问题探究。

可以去研究“交通、贸易和旅游业”, 也可以研究“人口问题和社会发展”, 还可以研究“假如海水不是咸的”等等。

2、讲课时间不应过长。

我认为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宜过长, 一堂课的讲授时间宜在15分钟最佳, 而且主要是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怎样利用地图, 到哪儿去找更多资料, 怎样让学生制作简易学具等等。最好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打开新的思路, 如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控制多媒体电脑, 创造性领会地球运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在实践中想办法, 创新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例如:“地球仪”一课中, “经线”和“经度”是本课重难点之一。我首先指导学生看书找出其概念, 在注有南北极的地球草图上画出经线, 接着出示经纬仪, 师生共同确认每条经线。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三个人从赤道处的三条不同的经线上向北走, 速度相同, 他们会在和处会合?于是学生开始观察地球仪, 讨论热烈, 得出答案在北极会合。从而进一步推出结论:每条经线长度相等的道理。

4、通过问题使知识系统化。

在讲“气温和气温分布”中, 让学生观察“气温分布图”, 教师提出问题: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一致吗?学生回答:不一致。教师问:为什么?因这题难度较大, 可提示学生:各地气温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那些因素影响?同学们迅速查看课本得出:还受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 而各地的海陆分布和地形变化是多种多样的, 故等温线必须是弯曲的, 不可能与纬线平行, 这一点在北半球最为明显。显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把学生学过的知识系统进行分析、总结, 达到巩固深化的目的。这样使学生不但把现实知识用上, 还能联系更多知识, 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推向更新更高的台阶。

地理学科包罗万象、奇闻趣谈、地理之迷、社会热点、人类生存都在其列。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导, 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讨论, 利于学生向有创新精神的个性方向发展。也可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力量, 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得以和谐发展, 自然就达到了优化课堂的目的。

上一篇: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下一篇:民族汽车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