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2024-09-01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精选十篇)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1

一精选培训内容

1. 顶岗实习学校的境况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身处高等师范院校, 对实习基地学校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往往都不太熟悉, 这非常不利于实习指导工作的展开。因此事先深入了解实习基地学校的境况, 可以缓解实习指导老师的陌生感, 有助于实习指导老师与实习学校进行各方面事务的沟通, 使得实习活动的开展更顺畅。

2. 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

随着“双指导教师制”模式逐渐被各高师院校采纳,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了职责划分不清的现象。尽管高师院校均制定了针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规定, 其中也对指导教师的职责做出了相关规定, 但均没有根据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的特点进行区分, 只是笼统地对两者的职责进行阐述, 使得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无规章制度可循, 使顶岗实习生的非正确教学行为得不到及时反馈与纠正。

3. 基础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作为一名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熟悉中小学教材, 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情况, 解读新课程标准, 知晓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变革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而言, 资深的学科教学教师一般都具有中小学的教学经历, 但是由于多年脱离基础教育一线, 已疏于掌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资历尚浅的指导教师或刚从高等院校毕业又无教学经历的年轻教师在指导方法和实践方面有所欠缺, 有的教师对于中小学的教学仍旧停留在自己当年学习的那个层面, 并且实际中的教学和理想中的教学是有差距的。因此, 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中应该加强基础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实习学生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 指导实习学生开展基础教育的调研活动, 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顶岗实习生的困惑。

4. 人际交往的技巧

良好的沟通是顶岗实习活动开展的前提与保障。在顶岗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始终扮演着协调者、管理者、评价者、心理调适者和理论指导者的角色, 在指导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离不开人际交往。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需要与实习学校、顶岗实习生、高师院校展开多方面的沟通与交流。尽管在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拔中, 以组织能力强, 表达能力强作为选拔的标准之一, 但也不能确保每位教师在人际交往中都占据优势, 因此人际交往的培育一来可以补充选拔中的不足, 二来可以让优秀者更加优秀。

二拓宽培训途径

1. 自我研修

高师院校的教师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我研修能力, 因此对师范院校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应该积极利用好这一优势, 组织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自我研修。同时, 高师院校一方面要做好自我研修的服务工作, 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手段。如在图书馆开设“顶岗实习指导”书籍专柜、学报上开辟“顶岗实习指导”的专栏、开展“顶岗实习指导”的论文评比等, 拉动指导教师的自我研修的热情。

2. 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问题展开研究。顶岗实习作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属于校本教研的重要范畴。为提升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热情, 高师院校可以通过组建多学科顶岗实习指导团队、组织申报顶岗实习指导课题、开展顶岗实习指导的论坛或学术讲座与沙龙、展出顶岗实习指导成果等多种方式激发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工作的学习和研究。

3. 网络培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网络培训已成为各个领域中培训的普遍途径, 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自定时间通过各种方式自定时间, 自定地点进行自主学习。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本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简单集中培训不足以满足教师的需求。而且目前来看, 指导教师一般都不是专职实习指导教师, 多是兼任, 因此受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教师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长期参与集中培训, 所以网络培训由于它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集中培训的不足。

当然, 开展网络培训最重要的是网络资源与平台的建设, 这对于一个高师院校而言, 开展网络培训是一件浩大的工程。如果由各高校联合开展, 综合各校的顶岗实习情况, 共享资源, 共同建设, 将会事半功倍。为保证网络培训的效果, 可以实施“三步走”战略:在网络培训实施之前对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教师真正的培训需求;在培训中监督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一段时间加强后续支持服务, 完善培训。这样便使培训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争取培训最优化。

三丰富培训模式

1.“师徒结合”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在培训的过程中, 由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师傅的角色, 带领着新任指导教师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指导方式, 使新任指导教师通过对资深指导教师指导实习生实践的观察、模仿, 逐渐体悟指导中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 新任指导教师充分领会指导技巧并具备独立指导顶岗实习生的能力。因为随着彼此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徒弟可以从师傅那学习指导经验, 师傅可以从徒弟那学习新的指导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做法。

与此同时, 参与培训的指导教师也可以选择“同伴互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指导教师自由组合, 分享彼此的指导经验, 共享彼此的指导资源, 共同探讨和应对顶岗实习指导中产生的问题, 并最终提升彼此的顶岗实习指导能力, 赢得实习生的认同。

2.“问题诊断”与“课题研修”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作为成人参与学习培训, 往往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 在进行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的过程中要强化问题的呈现与探讨, 一方面要善于收集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同时要鼓励指导教师提出自己的指导困惑, 并鼓励教师撰写“指导顶岗实习”的教育故事。为了进一步去提炼实习指导教师个性化的、零散的指导经验, 应该鼓励教师围绕顶岗实习指导展开课题研究, 高师院校也应该对指导教师该类课题申报予以适当倾斜, 并组织专家给予大力的指导。这既能拉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热情, 更能提升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 自然也提升了顶岗实习生的实习质量, 优化了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成果。

参考文献

[1]罗新祜.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管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5)

[2]李伟.行动研究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2

教学基本技能的矫正。我认为在大二接触到的一些如教学技能实训课虽然为我们在微格教室进行了相关的指导以及练习机会。但由于我们的训练形式仍然是以8-10分钟为时限的微课为主,而这与我们将要进行的顶岗实习有着很大区别,我们将要面对的是30-40人甚至更多的学生,上的课将会是45分钟的标准课时长,对于我们的基本教学技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对于我而言,虽然我可以在微课中做到自始至终的相对自如,但在接近微课3-4倍时长的标准课中,可能就没有那么好的表现。这次顶岗实习,无疑是我们锻炼教学基本技能的最佳机会。虽然在初期我们会不适应,会因此感到苦恼,甚至会出现老师说过的职业倦怠。但我相信,我会在这段时间内好好调整,从而达到作为一名地理老师的标准。

职业心态的锻炼。我认为作为老师,应当有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内心,大可承受各种重大意外、事故,小可容纳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而我认为在如今仍然没有做到能够“肚里能撑船”的地步,这次顶岗实习,做到了让我作为一名真正的地理教师去接触教学以及学生教育,在这中间必定会出现很多大大小小的琐事,我认为自己应当做好相关准备迎接挑战,经历的多了,在这段时间里自然就锻炼出了铁一般的心。

自身爱好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我在2016年高考后接触了视频剪辑,自从发现了这个可以在别人面前展现自己实力的“神技能”后,一发不可收拾。在学院学生会中,我作为宣传部的干事之一,主抓学院部分活动的视频制作与剪辑。在这中间,我的剪辑平台从最初的爱剪辑,再到如今的万兴神剪手,剪辑的水准也比初入时提升了一个档次;我的制作平台从手机的巧影APP,再到如今电脑中的万彩动画大师,接触的视频类型从简单的相册视频再到基础的MG动画视频……等等。在大二的实践课中,我发现了自己做出的视频可以在教学中大放异彩,这也与我所在的剪辑流派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的视频主要是依靠对现有素材的重新剪切合并,并配以新的背景音乐,使得视频画面能够与音乐有机契合,从而带给观者与原有视频不一样的视觉与听觉体验。这种视频在如今的互联网有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我希望在这次顶岗实习中能有机会使用自己制作的视频,从而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事实上,这些目标于我而言,要想实现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因此引发的问题也会很多。

首先,在初期,我认为出问题最多的就是日常教学技能的培养了。虽然在学校中我们进行相关的训练,但那毕竟是面对的是同班的同学,身处在微课的环境下,与我们如今将要面对的是与自己年龄差距达到5-6岁的高中生以及45分钟的标准课堂有着巨大的差距。如何与学生建立起关系,如何在45分钟有效组织教学从而圆满完成一次教学过程,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我们在初期可能会出现课讲不完、课堂容量太大、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等等问题,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多多请教指导老师以及同学科的老师,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其次,在中期,我们虽然能够与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学生个体的差异所引起的学习成绩的差异以及波动,甚至是课堂中的意外,都有可能会让我们出现职业倦怠,对未来的教学工作充满了消极情绪。我认为在这其中不光是要靠自己进行调节,更要与岗友做好沟通,其实我认为这些事情并不能打倒自己,真正打倒我的只有自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希望到了那个时刻,自己能够及时调整过来。

最后,在后期,我的教学技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会像我在剪辑视频中所出现的那样:“前面华丽的不行,后面差劲的不行”,不光是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必定会出现“瓶颈期”,在这中间,可能会怀疑自己有没有那个资格、有没有那个勇气再做下去。我认为,在之前的学院学生会工作过程中,与团委老师发生的关于视频形式的思维冲突激起了我的反叛心理,使得那时的我本没有动力接着坚持自己这一爱好有了新的动力。“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敢于搞事情”成为了我一直以来坚持下去的信条,而这个信条我也能够贯彻于整个实习的过程之中。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3

摘要:本研究从梳理传统教育观和建构主义教育观入手,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对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校外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指导模式、民主型互动风格,但放任型互动风格也占较大比例;师生互动仍以正式渠道的手把手指导、办公室谈话为主;师生互动仍以直接的知识和技能传递为导向而情感关怀和互动较少。

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对职业学校的实习进行了规范。《规定》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初步具备实践岗位独立工作能力的学生,到相应实习岗位,相对独立参与实际工作的活动”,“顶岗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共同选派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时间普遍在6个月左右,学生在这段时间远离学校,在实习单位中进行实际工作岗位的锻炼。虽远离学校,但顶岗实习仍然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需要相关指导老师的指导。而相较于学校,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实习生的互动更为频繁、直接。那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到底怎样,不同的实习单位,不同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到底有哪些?这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的理论基础:两种教育观的比较

顶岗实习指导是师生关系的一直特殊的体现形式。是指导老师与学生在走向职业过程这一特定情境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交互行动。其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教育观。传统教育观认为,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知识传递”,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性地位突出,教师职责是“教”,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但建构主义教育观则认为,学习不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应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的活动。师生双向互动更为普遍,互动的场域也从课堂扩大到更加广阔的生活中各个领域。

如果将两种教育观归纳,从互动指向、互动风格、互动渠道、互动功能等维度将两种教育关下师生互动进行比较的话,二者的区别可从表1得到体现:

二、师生互动模式的分类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顶岗实习指导环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实习单位、岗位、指导教师秉持不同的教育观,师生互动模式自然表现不同。从以上四个维度划分,本文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进行如下划分:

(一)互动指向:“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

“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关系偏向一方,指导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指导教师主动寻找实习生进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交流,实习生被动接受指导,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主动性、适时性(超前性)。二是实习生主动向指导教师寻求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帮助,指导教师的指导具有被动性、滞后性。在这两种表现形式中,教师都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单向度的互动很容易形成单向度的主体性控制,具体表现为强制性的知识灌输、绝对的话语权和深入互动的缺乏。

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指顶岗实习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不存在绝对的“主——客体”关系,师生可以深入探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难题,并能对彼此的意见认同、吸纳。

(二)互动风格: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古继宝等人(2013)曾对研究生的师生互动模式进行了划分。他们将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分为支持型和控制型。支持型关注个体感受与需求,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控制型采用命令式指导方式,强调个体遵循固定的行为。借鉴他们的框架,本研究将高职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风格分为命令型、民主型、放任型。

命令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采用命令下达的方式实行,实习生无条件执行命令,个人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民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关注实习生感受与需求,鼓励实习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放任式的互动风格是指,顶岗实习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放任实习生自己探索,实习生需要自己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挑战。

(三)互动渠道: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型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型

互动渠道是指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通过何种媒介、在何种场所发生。本研究将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渠道分为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与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正式场合的言传身教是指指导老师在办公室、工作岗位上通过谈话、手把手指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非正式场合的互动沟通是指指导老师在餐桌、户外非工作场所等面对面或通过现代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交流。

(四)互动功能: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

美国学者贝尔斯将人际互动功能分为两类:一是满足对方交往需要和情感需要为目标,二是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导为目的。借鉴此分类,本研究将互动功能维度上顶岗实习过程中师生互动模式分为技能传授型与情感交流型。技能传授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工作技能、工作规则、行业发展等展开。情感交流型互动模式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围绕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展开,以情感价值为导向。

三、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的模式研究与结果分析

在对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模式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后,为了解顶岗实习中师生的互动模式情况,拟制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4.2%。结果如下:

(一)互动指向: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是主要的互动模式

研究发现,我院四个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互动指向中,“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与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比例相差不多,但是在单项互动模式中又出现了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和老师主动为学生提供指导两种模式,且比例相差不大。(见表3)

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符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这主要与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用人心切以及职业教育对实践教育重视有关。一般顶岗实习安排对数学院采取用人单位与学生双向面试,不仅实习目的双方清楚,而且要求明确,这样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主动性发挥。在访谈中,也发现“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老师主动为学生指导)形式,主要在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这与学生对实习单为情况熟悉程度、与指导老师的关系以及任务承担有关。实习生与指导老师之间关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以及实习任务的共同话题,实习后期相对实习初期更多,这符合心理学中人际交往的熟悉性特点。。

(二)互动风格: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

表4可见,民主型的互动模式所占比例最大,这与目前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教育理念、平等的师生观念有关,同时,指导老师与实习生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企关系,目前社会服务人才急需,希望实习生能尽快顶岗,民主和谐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成长,也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放任型的互动模式也占了33.2%的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见表4)

(三)互动渠道: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

对我院四个专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渠道仍然以正式渠道为主,其中工作场所手把手指导占据最高的比例,而餐桌或其他非正式渠道的互动较少。此外,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在师生互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见表5)以上表现说明指导途径多样性,毕竟顶岗实习指导主要发生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正式指导应成为主要途径,电话、QQ、微信等形式指导体现信息化手段的便捷与高效,体现时代特点。

(四)互动功能: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表6可见,师生互动的功能指向仍然以与职业相关的技能等方面的指导为导向,其中尤以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指导为主,而涉及情感交流的日常生活指导则偏少,排在最后一位。体现了顶岗实习主要目的与任务,即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说明顶岗实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提高的作用。

四、结 论

高职院校实习指导总体良好,指导老师与实习生的互动主要有互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模式,其中,实习前期,“主—客体”关系下的单向度互动(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主要出现在实习后期。民主型为主要互动风格,放任型仍占较大比例,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疏于指导的情况值得关注;以正式渠道中的手把手指导和办公室谈话为主,其中,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也是师生互动非常重要的渠道和媒介。互动的内容多以直接的工作技能传递为导向,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不够。

参考文献:

[1]朱洁:建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精读课为例.教育探索2010(12)

[2]肖湘平.徐小霞:“互为主体”师生互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 2015(7)

[3]张俭民.董泽芳:从冲突到和谐:高校师生课堂互动关系的重构——基于米德符号互动论德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14(1):9.

[4]古继宝、王茜,、吴剑琳:导师指导模式对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内部-外部动机理论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1期

[5]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216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4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完成理论技术学习及基础实习训练后,到专业对口的生产现场,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并完成一定生产任务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高校顶岗实习安排在学生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确保学生在理论知识准备充分后进行实习,保证顶岗实习效果。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对实习岗位工作内容的完全实践,有助于学生全面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理论有效转化为实际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①②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使教师深入了解企业及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在自身充实技术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有助于其调整教学计划及授课内容,提高人才培养效果。③顶岗实习还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手段,能有效促进校企技术共同发展。

2 国内高校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源于河北师范大学,该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顶岗支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近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如福州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每年组织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机械系每年还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指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或企校联盟有关机构参加暑期顶岗实践。

虽然国内高校大多开展了顶岗实习活动,但多数学校组织管理效果不理想,致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④⑤目前大部分高校顶岗实习范围仅限于学生。然而,实践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应选派中青年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促进本科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组织管理办法是提高实习效果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⑥且组织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顶岗实习,可以强化资源利用,方便组织管理。因此,本文以同时选派教师及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为前提,研究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办法,以达到提高顶岗实习效果的目的。

3 顶岗实习人员遴选标准

顶岗实习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及校企间进一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遴选参加顶岗实习教师及学生时,要为长远计,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切实选取出优秀人选。

学生遴选标准为:积极上进,思想端正,平时在校表现良好;对顶岗实习感兴趣;理论知识扎实,成绩优秀,在专业排名靠前;实践能力强,实验课成绩良好;班主任或辅导员推荐者优先考虑。

教师遴选标准为:认真负责,对顶岗实习感兴趣;有三年以上专业课授课或主持专业实验项目经验;40 岁以下专任教师或实验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有工程项目经历者优先。

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应为每名学生配备校内指导教师。每名校内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跟踪指导1~10 名学员,遴选标准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业课授课教师;在学院或系担任行政职务优先。

企业指导老师由学校及企业共同商定,原则上选择组织纪律强、业务能力好的优秀员工,每个企业指导老师指导1~3 名学员,指导老师人数根据企业接纳人数具体情况确定。

4 顶岗实习组织与管理办法

4.1 顶岗实习前期准备

学校应提前制定详细的顶岗实习计划,并与企业商定接纳教师和学生人数、实习时间、工作岗位、教师和学生的食宿和工资待遇安排,确定顶岗实习期间的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教师。根据遴选标准选定参加实习的教师及学生后,学校应组织帮助师生与企业进行岗位双向选定,签订相关顶岗实习协议,并组织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师及学生进行相关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学习,对其就实习日志等材料撰写进行培训。

顶岗实习前,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共同制订顶岗实习工作安排、进度表等各种文件,为顶岗实习奠定良好基础。

4.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企业管理职责。企业在实习人员(参加顶岗实习的教师及学生)上岗前要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实习人员的工作安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担负监督管理职责,监督并协助企业指导老师认真完成指导和考核工作。

(2)实习人员要求。实习人员在工作、食宿等方面严格按照企业管理和学校要求,实施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的形式,按企业作息时间工作,不得无故缺勤,因故请假一天及以上需经学校及企业同意;按制定好的工作安排进行实习,记录每天的实习工作、遇到的问题,形成实习日记并留存备查;实习结束后针对个人实习情况、个人收获、心得体会等内容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3)校内指导教师职责。加强与实习单位的联系,主动与企业指导老师或相关领导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每周做好顶岗实习校内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定期向学校通报实习情况,对违反纪律的人员,除做好其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外,与实习单位协商,提出处理意见,及时上报;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和总结报告,做好实习的检查、考核工作。

(4)学校职责。学校定期了解全校顶岗实习情况,做好沟通及相关保障工作。

4.3 顶岗实习考核

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实习人员工作过程的监控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考核制度,双方共同对教师及学生的顶岗实习表现进行评定。

4.3.1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

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提交实习日记及实习总结,并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顶岗实习工作汇报会,了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情况。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考核、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校答辩考核组成。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企业表现进行打分;校内指导教师根据跟踪了解及检查学生实习日记情况进行打分;学校打分由答辩组教师根据学生提交材料及汇报情况给出。学生顶岗实习最终成绩=企业指导老师打分60%+校内指导教师打分25%+学校打分15%。

4.3.2 教师顶岗实习考核

教师顶岗实习结束后,要形成顶岗实习日记、实习总结和相关课程教学计划修改方案,并向学校进行汇报。

教师顶岗实习考核成绩由企业指导老师及学校共同打分,企业指导老师依据其在企业工作表现评判;学校依据教师提交实习材料及汇报情况打分。教师顶岗实习最终成绩=企业指导老师打分80%+学校打分20%。

4.4 支持与保障

权益保障方面,学校应保障参与顶岗实习教师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维护其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各项权益;企业应确保实习人员在企业期间的人身安全,不得安排其进行危险作业,不得将其作为廉价劳动力,不得无故增加其工作时间。

学校负责师生顶岗实习中的相关交通费用,为每位参加实习的师生购买人身保险,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及学生给予适当奖励,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的年度绩效考核。

5 结束语

严谨的组织管理办法可有效提高顶岗实习实施效果,从而大大增加教师及学生顶岗实习的收获,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应严格顶岗实习管理,加强实习过程监管,并通过合理的考核、奖励制度激励教师及学生积极认真完成顶岗实习,以达到顶岗实习实施的预期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目的。

摘要: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训练环境等问题一直是限制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教师及学生顶岗实习角度出发,研究相关组织管理办法,以提高顶岗实习效果,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高校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顶岗实习,人员遴选,过程管理,实习考核

注释

11朱小萍,袁田利.高校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0(6).

22 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3 冯学花,曹殿洁,陶阿丽,戴一,孙靖,施伶俐.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之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

44 杨昌勇.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0.

55 胡琥,曹玉乾,张晗,张博,吴景瑞.机械类应用性本科多段式顶岗实习课程化研究与实践[J].赤子(上中旬),2015(19).

教师顶岗实习总结 篇5

还记得是校长把我们接到了,这所小学,很是仔细的向我们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带我们见到了学校的主要领导,并细心为我们挑选了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之后又为我们安排了我们单独的办公室,订购了新的桌椅电脑,接了网。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工作上学校的老师们都对我们很是照顾。先不提为我们提供了什么硬件设施。当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指导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主动交流,当我们有自己的管理想法的时候老师们有很是重视的和我们沟通想法,指出不足,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领导老师总是在第一时间询问情况嘘寒问暖……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对西仰陵小学的老师们产生深深的谢意,我们知道无论是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对家人,他们已经有些疲惫了,还要照顾我们这些新来的不是很合格的“小学老师”,在西仰陵小学里很是温馨,有家的感觉。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会忘记这段时光,这里是我第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地方,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人师的快乐和责任的地方。

二、对本校孩子现状有深入了解,感到孩子问题大部分来自家长。

来到这所小学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这里的孩子,但是他们又和别的孩子有明显的区别。我认为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学校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我所了解到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境况一般都差不多,当然也会有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但他们毕竟是少数,学校的风气不会带有他们的影子。

一开始当我了解到学生的组成是这个比例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对待他们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当然我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只是通过了好多事情后,我真的发现了他们确实是需要保护的群体,他们也必须得到有异于他们学生的更多的呵护。

现在我通过和孩子们的生活理解到的农民工子女:1、严重的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孩子与其父母大体有以下几种现状: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和老人一起生活,父母教育缺失;父母练摊,和孩子的作息时候是岔开的,见面及交流时间少;家长的学习指导能力弱,不会教导孩子,方法思想都有问题,溺爱和打骂显现频现,有的甚至还出现了放弃孩子学习的情况。

刚来的时候我只是一味的要求他们应该怎么样的学习,怎么样的刻苦学习,但是我越来越感到对于他们我要更关心的他们心理健康和良好人格品行习惯的形成。前一阵和一个专家节流过对于这些情况我们做教师的要怎么样,虽然我是个实习生吧,真的很是心疼他们,专家说“做好你该做的就好了”。简单的几个字确实让我豁然开朗。当然家长有家长的难处,但是孩子是无辜的,只是感觉孩子的家长还没有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就要了孩子,那还真的是不负责呢。

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更多的关心他们的内心活动变化,给他们被关注被关心的温暖感。尽可能的满足他们外在和内在的感情需求。

再谈谈剩下的三分之一,大部分是这里的村民的孩子。现在村里正在平改,村民的实质普遍都有问题。对孩子也都是有影响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们以为有钱就开始自我,不在乎别人的想法等极端的思想。

当老师们与家长们交流的时候,感觉董事的家长是很少的。当然我还是很赞同孩子是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能更好的成长。

三、自我教师成长过程的变化。

刚到学校的我是充满了斗志与激情的,但是随着逐渐的实习过程,我越来越发现我是很天真。

(一)学生观

一到小学我总是有想不完的问题,准备实施好多方案,来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能力。比如中午给他们补英语,合理运用错题本,定时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等等。但是在他们的身上是不可能好好实施的,因为刚到这里的我是很不了解他们的。在私下和老师们交流的时候,从她们的眼中及看出了对我的点滴肯定,然而更多的是对我的天真的指导。老师们支持我对一些合理思想方法进行实践,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懂得对现在学生,特别是这帮学生要进行怎么样的教育,才是现实的,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只有在教育活动之前,充分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才是合理的,这里要思考:知识水平,接受水平,个人品行,家庭教育,之前受教育背景等等。

(二)教学观

对于教学本以为我能教懂学生,运用我的能力与技能。但是在听课,被听课,自己看自己教课录像的过程中,我愈发感觉我还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有些觉得我不适合教师,特别是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了。我感到我还存在着一下问题:

1、书写技能太差。有的时候甚至不敢在学生面前写粉笔字,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不敢给予批注,怕自己的字迹会给写生不好的影响。

2、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过于单一。不能有效的鼓励学生,指正行为,达不到原本的教育目的,有的时候还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3、表情单一,语气平淡,亲和力不强。在讲课的时候机械的微笑有时还板着脸,语音语调给人不亲切的感觉,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

4、身为教师我的耐心还不是很够。例如在有一个我觉得很小的问题(注意答语)我强调了两个星期,但是还是没有很好的成效。我就会很烦躁,对教导他们出现了想放弃的方法,但是这种想法是一阵的,怎么也得过半天吧。

和以前相比我感觉我有以下变好些的地方:

1、对学生已经熟悉些了,了解了他们总体和个别情况。能有针对性的对集体个体准备提出问题。

2、通过这几个月的教学,已经从容些了,不再紧张。感觉学生的目光里不再是好奇或是别的什么,课前学生们会过来主动和我聊天,大家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

3、特别是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些,接受了些我的教学讲课方式思想。能较好的理解我的教学意图,所以课堂能较顺利的进行。

4、通过和别的教室的交流和自己的听课学习到了不少教学技巧,并自己在主动的运用。努力使方式不再单调,运用能想到的一切方法调动提起学生的注意力、积极性。

5、自己对教参的解读利用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还在几步阶段,但是在备课的时候还是有相对的针对性的。与指导老师在交流的时候也不再是高谈阔论,开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寻找最现实的方法。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顶岗实习 指导教师 重要性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其中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中应当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院校不断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使该专业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也有一些院校在该专业顶岗实习时不能很好地发挥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没有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达不到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符合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目的。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重要性

1.1 就学校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任务能否全面完成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涉及的企业数量多且学生相对分散,加上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岗位涉及公司经营商业机密,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习组织安排难度较大。顶岗实习前必须有人制定科学的顶岗实习计划和联系很多企业,实习过程中要求有人掌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实习结束后需要有人评定实习成绩等。显然没有实习指导教师是很难全面达到实习目的的。

1.2 就学生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①实习指导教师能够耐心纠正学生对实习的一些误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第一、认为实习就是简单打工,学不到东西;第二、认为自己将来是坐办公室的,不必要到流水线上去;第三、认为自己是学生不需要严格按员工要求办事等等。②实习指导教师能够积极与学生沟通,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不能较好地融入到实习企业中去,不能与员工打成一片,心理比较孤独。③实习指导教师能够认真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实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会碰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只有实习指导教师及时认真地进行专业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地圆满地完成顶岗实习的各项任务。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还能够高度重视学生实习的安全问题。

1.3 就企业而言,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能否达到双赢的重要纽带。企业管理员工比较熟悉,而管理学生往往比较生疏,因为企业负责实习的人员不一定完全了解实习的任务,也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的情况,而学校管理学生比较熟悉,对企业情况不一定十分了解,因此,如果没有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很可能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安排的任务。实习过程中安排了得力负责的指导教师,企业负责实习的人员就可以与指导教师密切交流,充分配合,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实习,也能使学生在企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形成双赢的局面。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现状

2.1 无指导教师的“放任式”实习。目前相当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放任式”实习方式: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不统一安排,也不派人指导,学生实习结束交一份实习总结报告。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实习期的学生仍是院校的学生,学生实习发生事故,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实习期的学生是否真正在实习,实习的效果如何,院校是很难全面了解的,掌握不了学生学业是否最终完成的情况。

2.2 有指导教师的“点到式”实习。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点到式”实习方式:学院安排实习单位和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相结合,每个学生指定实习指导教师,或者分区域安排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同时兼任校内课程,空余时间去实习单位走走看看,“蜻蜓点水”,去的次数很少,停留的时间很短,每次一般不会超过半天。或者通过打电话、网络等方式来指导实习。这些做法还是不能完全达到指导学生实习的目的。

2.3 有指导教师的“规范式”实习。也有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规范式”实习方式:派送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下到企业中,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负责对学生工作之余的生活和学习的管理。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有一系列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在内的科学而规范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措施

3.1 人员上保障。学院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认真确定相应的指导教师。学院在引进教师时就应当考虑到实习指导教师的需求量,保障有足够的指导教师。

3.2 经费上保障。学院应当在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补贴,同时尽量与实习企业商量,争取企业也能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此来激励和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对的,长期如此实习指导教师也会应付了事。

3.3 制度上保障。有了足够的指导教师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学院应当制定指导教师轮替和工作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以此规范和督促指导教师认真完成好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全细珍,伍耿清.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2(3).

[2]于吉花.基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7

对教师而言, 其职责就是做好备课、授课、解惑的工作。其中, 备课是授课的准备条件, 教师首先要厘清讲授内容的重难点, 将其分门别类, 由易到难。在上课之前, 教师胸中要有讲课蓝图, 授课纲要, 开始讲课后才能做到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然而, 教师对于备课环节则时常局限于书本的知识, 以书本中传授的知识正确性为准绳, 忽视了书本内容和实际生产的联系, 这样就会导致教与学脱节———教师自己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教授学生的也是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被讲授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自己学习的也是书本上的知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都脱离了和生产实践沟通交流的机会。

俗话说的好, “实践出真知”, 通过实践, 能学到和书本讲授不一致的地方, 激发自己的辨别思维, 增强自己的求知欲望, 反过来修正自己对原来事物的片面理解, 提高自己的对事物多面性的领悟。通过现场的实践过程, 将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既可以相辅相成, 也可以互相批判, 这样在这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中, 也即自我修正的过程中, 教师才能够充分意识到自身水平的局限性,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1]。

顶岗实习则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现如今的大学教育, 甚至研究生教育, 能为学生提供的现场实践环节的高校凤毛麟角。学生即便是想亲自动手实践也是受限颇多, 精密仪器设备不敢对学生开放, 一般的实验设备又不能满足实践的条件, 这样确实令人为难。顶岗实习, 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在实习单位内, 无论是带队教师还是顶岗学生, 在车间内部都能接触到实际的机车部件, 将该部件的运行原理和书中讲授的内容进行比对, 即可充分了解该部件的运行特点;在检修仪器时, 遇到和课本中介绍不一致的内容, 学生还可以现场请教师傅, 这些师傅都是长期工作在第一现场的老员工, 即便是实际情况和课本中讲授的有偏差, 他们也能告知学生最有效、最便捷、最安全的处置方式, 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员工独立操作的经验, 同时也开拓了他们对于特定生产问题的解决视野。与此同时, 学生通过对某一个问题长时间的摸索和探寻, 也能独立自主地提出相关处理方法, 并可即时应用于生产问题的处置上, 提高了检修效率。这样从课本上习得的诸多知识在岗位上得以充分发挥, 为创造效益提供了实际平台。

2 做好学生工作是顶岗实习教师本职工作的第一要义

顶岗实习是学生迈出校门、走进车间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 学生既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 也受到实习单位内条例和规定的管理。因此, 如何定义自身的角色是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任务。在管理过程中常发现某些学生对自身的角色仍然不清楚, 认为已经不在学校的大环境中, 就不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管束;而实习单位的条例又适用于正式职工, 而学生并非正式员工, 故认为这些要求对他们不适用, 这样极易导致学生管理出现真空。因此, 通过在顶岗实习单位召开全员会议, 明确顶岗实习纪律:学生来实习单位, 既要受到学校管理, 也要服从单位的纪律。学生还没有毕业, 自然会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 而又是准员工, 因此更要时刻以正式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使自己更快的融入员工生活, 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更全面的步入今后的工作之中[2,3]。

在三月余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中, 我对如下三点有很深的体会:

(1) 做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学会沟通。比如, 在树立卫生轮值制度时, 学生开始的抵触情绪很大, 他们习惯了不打扫卫生, 随地吐痰、扔垃圾早已成为惯常现象。鉴于此, 师生共同制定了卫生打扫制度, 而针对不同公寓楼的居住状况, 分门别类制定措施:对于实习学生与厂内职工混住的卫生权责不清状况, 经调解, 由学生负责相关楼层的卫生;对于实习学生集中居住的公寓, 建立了卫生轮值制度, 由两名相关责任人负责安排每天打扫卫生的宿舍, 同时设立总负责一名, 提醒、监督当日卫生的轮值班次。所有责任人以及负责当日卫生的寝室在打扫完毕后须保持清洁半小时。

(2) 做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保持耐心。针对学生外出上网夜不归宿的情况, 师生共同确立查宿制度, 厘定了最晚回到宿舍的时间。开始晚归者要到带队老师处销名字, 这段时间学生普遍表现出不适应, 有些学生甚至连续两个晚上错过查宿时间, 经批评教育后, 情况有所收敛。经过半个月实行更为严格的查宿制度———超过规定时间三次以上者需做出深刻检查。有了前半个月的严格要求, 经常迟归者都能很好控制时间。如此可基本杜绝夜不归宿和晚间外出上网等情况, 确保实习人员人身安全。

(3) 履行学生管理制度需要严格要求。制度一旦确立就不能擅自更改, 对于请假手续更是如此。学生请假外出, 安全是需要保证的, 因此在请假手续上一定要严格。为此, 在实习单位规范了车间、工长先知情、带队教师批准、工长签字、车间留底、劳人科备案的请假制度;带队教师在签字时严格把关, 当面询问清楚请假事由及学生去向, 并要求注明请假时间,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 还需要家长致电说明。这样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综合管理, 可有效杜绝乱请假、请假乱现象, 保证学生外出安全, 减少学生顶岗实习的怠惰情绪。

摘要:为研究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对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性, 以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条例为基础, 充分结合实习现场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发挥顶岗实习教师的现场指导经验性和实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着“建立制度有针对, 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基本要求, 论证了顶岗实习对实习教师的必要性以及做好实习学生工作对教师的必需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师业务素养,管理工作,现场指导经验性,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职业类高等教育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张俊英.学校与企业:校企互动双向接入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8

1 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中指导教师的不同管理模式

实习指导教师, 是学校派驻企业的灵魂, 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能够顺利展开和完成的保障, 是实习学生的主心骨, 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的平衡点。因此, 实习指导教师所采用的管理模式, 直接关系到三者利益是否能够实现, 直接关系到整个实习的成败。

从目前来看, 我院的指导老师在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 由于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 因此, 试点性的采用了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并做了一些相关的探索: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宿管员”模式;“消防员”模式。

2 各种管理模式下教师的职责和压力初析

2.1“部门经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 实习学生在企业中, 相当于一个独立生产部门的员工, 指导教师就是这个部门的“经理”。教师在企业中, 一方面要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教学, 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 计划和组织生产, 要负责和企业各部门协调、沟通, 保证学生利益的同时, 也要做好管理, 为企业的利益服务。

教师既是学生教学的组织者和思想教育者、心理辅导者, 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 这对教师的要求最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教师素质 (教学、沟通、协调、心理咨询等能力) , 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管理和统筹能力。

教师作为“部门经理”, 三方利益是通过直接与三方的沟通而实现的。指导教师作为利益的汇集点, 这对指导教师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精神压力。

2.2“培训员”模式

所谓“培训员”, 指的是教师在实习指导过程中, 主要负责学生的工作培训。这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含与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企业的文化和纪律、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思想辅导。当然, 除了培训工作以外, 指导教师还是要负责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的服务、活动开展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安全。

作为常驻企业的校方代表, 这种模式下, 指导教师仍然要负责与三方沟通和协调, 这对教师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 但是这种模式下, 教师不需要再直接管理生产, 但是仍然可以接触生产相关的部门, 进入生产实习的场所, 教师只负责与生产相关的技能的培训即可。这样, 教师可以从生产的计划、管理的压力中解脱出来, 切实负责学生的相关思想、技能和心理的教育和辅导, 可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2.3“宿管员”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完全游离于企业生产之外。也就是说, 教师完全不必理会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学生劳动技能的培训, 只要做好学生下班之后相关事务处理和服务即可。所以, 也谓之“宿管员”。

作为“宿管员”的指导教师来说, 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身体健康、学生起居、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等——及其相关的杂务。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企业的临时监护人的角色。

同样, 作为常驻企业的校方代表, 教师仍然要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 只是这种利益不再将教师作为三方的平衡点。教师此时只能在学生休息时间, 掌握学生的生产情况, 根据学生反映的生产和实习中的问题, 通过与企业方的代表 (通常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员) 联系, 由企业方的代表处理相关问题。这样, 实习指导教师的压力就会骤减, 只要负责学生的生活、思想和人生财产安全即可。

2.4“消防员”模式

“消防员”的主要任务就是灭火和抢险。“消防员”模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模式——实习指导教师不需要常驻企业, 只有在学生发生一些特别重大的生产、健康或者心理问题的时候, 才从学校出发临时去企业处理。

这种模式下, 实习指导教师得到了解脱——只需确定实习生中的负责人和联系人, 定期听取他们的汇报, 并在教师觉得问题比较严重的时候, 亲自去企业处理即可。一般的小问题和纠纷, 都由学生自己与企业、学生之间协商解决。教师就好比是“消防员”, 哪里“着火”去哪里, 没有“着火”不需要过多过问和干预实习事务。

3 各种模式的优劣初探

通过前面的初步的分析, 可以看出不同模式下, 老师的着眼点和教师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各种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 也有不同的效果, 下面简单的分析:

3.1 各种模式的利、弊

“部门经理”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最高, 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要求最为全面, 不仅锻炼了学生也锻炼了老师, 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有直接的意义。但是对于教师的要求太高, 所以不是所有实习指导教师均能适应该种模式, 而且,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但是又缺乏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磨合, 因此进入角色不可能太快, 这就限制了三方利益的最大化。

“培训员”模式下, 教师不参与企业生产的调度、组织和管理, 只负责生产技能的培训, 不存在于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磨合问题。由于教师长期与学生接触, 更加有利于把握学生的性格和心理, 方便开展思想、心理和技能教育, 保证学生的安全。但是,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不参加企业的生产调度、组织和管理, 教师的协调、计划和管理能力方面的锻炼就比较缺乏, 不利于技能型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宿管员”模式中, 实习指导教师扮演学生监护人的角色, 他的工作只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心理。虽然更加接近学生, 可以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安全和稳定。但是, 由于缺乏与企业的接触和沟通, 且生产方面的问题只能通过企业的专员协调, 效率比较低, 而且很多问题没法解决, 这样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利益的实现。

“消防员”模式下教师相对比较自由和轻松, 虽然可以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比较重大的安全、生产、健康或者心理问题, 一般很难解决, 甚至一发不可收拾, 最终造成实习的提前结束。因此, “消防员”模式不利于实习的开展和维持稳定。

3.2 效果分析

3.2.1 三方利益实现和实习可持续性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即能接触生产管理, 又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 因此均能体现和保证三方利益的实现, 其中“部门经理”模式在利益的实现方面尤为突出。三方利益的实现, 自然就能保证实习的可持续。

“宿管员”模式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习学生的利益, 却由于存在间接沟通的障碍, 因此问题的解决一般比较慢。但是, 三方利益还是可以得到平衡的, 虽然学生的利益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但是实习还是可持续的。

而“消防员”模式下, 学生基本处于自由状态, 因此, 很容易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从而难以保证三方利益的最终实现。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高, 最终使得三方均能满意。但这种随机性太强, 很难掌控。因此, 可能出现实习有今年, 没明年, 有上半年, 没下半年的情况, 三方利益几乎没有保证。因此企业对这种模式, 也比较发憷。

3.2.2 学生的掌控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和“宿管员”模式下, 学生长时间与教师接触, 教师比较容易能够对学生的性格、思想及心理状态和学生的生产技能方面有一个全面而且细致的掌握, 而且教师是学生在实习企业的“主心骨”, 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 使得教师可以比较好的维持学生的状态和实习的秩序。

而“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和沟通, 因此一旦出问题, 即使指导教师及时赶到, 也难以掌握局势发展, 反而可能被学生主导事情的发展, 更何况教师往往可能“迟到”。

3.2.3 安全性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下, 由于实习指导教师即能接触生产管理, 又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 因此教师即能保证实习生产的安全, 也能保证学生身体、心理和思想的安全。其中, “部门经理”模式在安全的保证方面, 尤为出色。

“宿管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不能接触生产, 因此只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的健康, 而无法保证学生不出现生产意外, 因此有一定的生产安全隐患。

“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由于不在企业, 对学生只是零星的了解, 进而无法也不可能保证学生的各方面的安全。

3.2.4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部门经理”模式、“培训员”模式和“宿管员”模式下, 实习指导教师近距离接触学生, 方便的结合实习情况, 有目的地给学生布置思考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企业, 带着思考去实践, 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在实践中有思考、有认识、有感受、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教育。通过让学生写心得、诉体会、说感受, 老师在每周的周评会及每月的月评会上, 根据学生反馈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疏通, 让学生辩证地看问题, 客观看企业, 正确看人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 保证了实习的稳定和顺利开展, 有利于三方利益的实现。

而“消防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掌握不足, 因此不能做到有的放矢, 即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杯水车薪, 不仅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反而会招致学生的反感和叛逆。

3.2.5 实习指导教师的锻炼和提高

“部门经理”模式下, 对教师的锻炼最为全面和深入, 不仅可以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还可以培养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协调、处理突发事件等多方面的能力。“培训员”模式, 虽然也可以做到较为全面的培养, 但是由于教师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因此在生产组织和规划方面较前述模式有一定差距。“宿管员”模式下, 由于教师只接触学生, 因此对教师外联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不利。“消防员”模式下, 教师不常驻企业, 因此对教师基本没有什么帮助。

4 结论

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他所采取的管理模式的不同, 也影响着整个实习的有序展开和三方最终利益的实现。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部门经理”模式和“培训员”模式是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 尤其是“部门经理”模式, 即利于三方, 也利于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 我院也提倡前两种模式管理。

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的现状限制, 造成前两种管理模式无法适用。这种情况下, 就需要常驻企业的教师灵活变通, 发挥自己的主动和能力处理各种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 不管是采用何种模式进行管理, 都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教师不仅要积极协调各部分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掌控学生的思想发展, 避免学生的单纯思想受到污染,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事业观, 提高学生与老师、学校的凝聚力。这才是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9

一、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的意义

(一)及时更新行业知识

顶岗实习单位的选取是各个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精心挑选的。各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方法上往往各具特色。而且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往往密切关注本行业的前沿动向,能获取和采用最新管理方法和理念,而这些最新的行业变化会及时通过专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传递给老师,有利于教师及时跟踪行业动态和岗位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实现教学相长。

(二)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对接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完成相应岗位的顶岗实习日志的写作。内容包括岗位技能培训情况;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行业和岗位的认知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等等。通过对学生实习日志的批阅,教师能从中了解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掌握本课程中的知识重点以及其在实际岗位中的意义。而对于哪些理论意义较强,而实际工作中过时的内容及时加以调整,更好地实现课堂知识和现实岗位需求的对接。

(三)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

目前部分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很多学生缺乏对自身的了解,在职业取向上缺乏自己的判断。顶岗实习期间不能虚心学习,技能提高较慢。这些心理和表现都会在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中得到反映。掌握了这些情况,专业教师就能利用自己承担的课程内容,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行业和自身特点,端正学习态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

(四)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

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一直是各高职院校极为重视的任务之一。专业教师是实现学校的教学理念、培养目标、完成按需培养的实践者,是各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载体。因此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让部分专业教师游离与学生顶岗实习之外无疑加深了部分教师的不被信任感和不公平感,从而影响日常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教师组织归属感的形成。

二、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指导的管理与运作

(一)强化教学团队意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队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平台。依靠团队的力量,能有效地把教学和实践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专业教学团队不仅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定位、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试考核方法进行探究,还要关注教师能力,尤其是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和锤炼,关注教师职业发展。提高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共识会极大提升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和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形成合力助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参与实习基地的走访与沟通

实习基地建设是顶岗实习重要的项目之一。实习基地的选取必然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诸多要求,对专业建设以及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专业教师了解行业现状、企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实践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让教师参与企业走访和沟通有利于专业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和最新行业动态和岗位需求,对双师教师的培养起着巨大的作用。

(三)参与顶岗实习日志的审阅与评定

顶岗实习日志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认真观察,通过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在日志中还会反映出学生实习中的心态、困惑和不足。而这些信息是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专业教师通过详细审阅学生的顶岗实习日志和总结,能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在下一步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学生的教育上加强改进和引导,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四)及时整理研讨反馈信息

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指导需要适时地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检查,除了联系的次数和内容进行记录之外,还应该把所指导学生们的整体状况进行整理和归纳,期末上交总结报告。包括本专业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学生心理特点;岗位状况;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方面等等。在实习结束后,所有教师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为下一步的专业建设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素材。

教师顶岗实习研究 篇10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重要性

1.1 就学校而言, 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任务能否全面完成的重要保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涉及的企业数量多且学生相对分散, 加上专业的特殊性, 很多岗位涉及公司经营商业机密, 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实习组织安排难度较大。顶岗实习前必须有人制定科学的顶岗实习计划和联系很多企业, 实习过程中要求有人掌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 实习结束后需要有人评定实习成绩等。显然没有实习指导教师是很难全面达到实习目的的。

1.2 就学生而言, 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1) 实习指导教师能够耐心纠正学生对实习的一些误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误解:第一、认为实习就是简单打工, 学不到东西;第二、认为自己将来是坐办公室的, 不必要到流水线上去;第三、认为自己是学生不需要严格按员工要求办事等等。 (2) 实习指导教师能够积极与学生沟通, 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实习过程中, 许多学生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不能较好地融入到实习企业中去, 不能与员工打成一片, 心理比较孤独。 (3) 实习指导教师能够认真解答学生实习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实习过程中, 许多学生往往会碰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操作方面的一些问题, 需要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解答。只有实习指导教师及时认真地进行专业指导, 学生才能顺利地圆满地完成顶岗实习的各项任务。同时实习指导教师还能够高度重视学生实习的安全问题。

1.3 就企业而言, 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实习能否达到双赢的重要纽带。

企业管理员工比较熟悉, 而管理学生往往比较生疏, 因为企业负责实习的人员不一定完全了解实习的任务, 也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的情况, 而学校管理学生比较熟悉, 对企业情况不一定十分了解, 因此, 如果没有实习指导教师, 学生很可能既学不到专业知识和技能, 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安排的任务。实习过程中安排了得力负责的指导教师, 企业负责实习的人员就可以与指导教师密切交流, 充分配合, 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实习, 也能使学生在企业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形成双赢的局面。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现状

2.1 无指导教师的“放任式”实习。

目前相当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放任式”实习方式: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 学校不统一安排, 也不派人指导, 学生实习结束交一份实习总结报告。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第一, 教育部门明确指出:实习期的学生仍是院校的学生, 学生实习发生事故, 院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 实习期的学生是否真正在实习, 实习的效果如何, 院校是很难全面了解的, 掌握不了学生学业是否最终完成的情况。

2.2 有指导教师的“点到式”实习。

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点到式”实习方式:学院安排实习单位和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相结合, 每个学生指定实习指导教师, 或者分区域安排指导教师。这些指导教师同时兼任校内课程, 空余时间去实习单位走走看看, “蜻蜓点水”, 去的次数很少, 停留的时间很短, 每次一般不会超过半天。或者通过打电话、网络等方式来指导实习。这些做法还是不能完全达到指导学生实习的目的。

2.3 有指导教师的“规范式”实习。

也有一些院校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采取的是“规范式”实习方式:派送专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下到企业中, 根据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负责对学生工作之余的生活和学习的管理。院校在顶岗实习方面有一系列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在内的科学而规范的规章制度, 有力地保障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措施

3.1 人员上保障。

学院在安排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 认真确定相应的指导教师。学院在引进教师时就应当考虑到实习指导教师的需求量, 保障有足够的指导教师。

3.2 经费上保障。

学院应当在考核的基础上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补贴, 同时尽量与实习企业商量, 争取企业也能给予一定的补助。以此来激励和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又要马儿跑, 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对的, 长期如此实习指导教师也会应付了事。

3.3 制度上保障。

有了足够的指导教师并不完全等同于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学院应当制定指导教师轮替和工作职责等一系列的制度和措施, 以此规范和督促指导教师认真完成好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任务。

摘要:本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情况, 分析了该专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应起的重要作用, 剖析其作用发挥不理想的原因, 并就如何在顶岗实习中发挥指导教师作用提出了相应措施, 以保障学生顶岗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全细珍, 伍耿清.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3) .

[2]于吉花.基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以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4) .

上一篇:机械收获技术下一篇:转增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