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高消费

2024-08-14

限制高消费(精选四篇)

限制高消费 篇1

“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带来了世界经济的衰退, 中国的房地产神话破灭, 继而牛气冲天的股票证券投机市场也一路下滑。“次贷危机”显然已突破了纯经济的范畴, 不仅是对消费经济、供求关系、金融监管诸经济概念的冲击, 更是对自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有效需求原理”受冷遇后泛滥的新自由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的绝妙讽刺。世界在反思格林斯潘经济宏观建构谬误的同时, 或许是并不情愿地将视角转向中国这个总是在资本高度运作的西方游戏规则下每每不合拍的被称作WTO另类的东亚大市场, 一方面关心研究起中国人乐于厚储的消费观, 另一方面督促中国扩大内需以防止全球经济的全面崩盘。中国政府本着对世界经济负责的态度, 一方面与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积极磋商, 呼吁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加强对世界金融的监管, 另一方面又及时调整战略。2008年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十项措施, 投放4万亿元扩大内需。除社会层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保障设施的需求外, 更要扩大社会购买力, 以促进资本的有序良性运转。于是, 扩大内需, 建立良好的国内消费市场, 平衡供需矛盾, 就成了能否实现经济设计预期和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严峻课题。本文从影响国内消费增长的社会文化心理和阶层经济状况略加分析, 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二、限制国内扩大消费的社会成因

中国国内消费市场不容乐观。据统计, 2002年—2006年, 全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4.8%上升至48.7%,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2.2%, 这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以商品销售和社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显然处于疲软状态, 亦即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仍处于较低层次。要拉动内需、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重中之重就在于要保障旺盛的社会购买力。因此, 研究限制扩大消费的瓶颈和如何打破瓶颈是社会学界和经济学界不得不下大力气调研的课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实际上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重心、现代化经济建构重点仍局限于大中城市及其周围, 宛若星星点灯, 尽管象东方明珠一样仍有无限耀眼的光, 但剩下的却是大片盲区, 即使如广东、浙江、山东等发达地区也存在粤北、浙西、鲁西的赤贫地带。面对近在咫尺的灯红酒绿的繁荣, 穷乡僻野里仍被束缚于二亩半土地上的旧生产模式的劳作者们只能是望洋兴叹, 内陆地区尤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8年前3季度, 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北京居首, 为39000多元, 全国平均19000余元, 但民国时即被开发的河南却排名倒数第一, 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2008年社会工资增幅达26%以上。改革开放, 富了一批人, 特别是在资本积累和生产垄断的现代经济大势下, 每天都创造着亿万富翁的神话。但存在的现实是:出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和扩大再生产的经济要求, 国家并没有像北欧福利国家或美国那样, 对财富的社会构成进行科学的切换分析并利用税收的杠杆对财富的诸多参与者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 造成了社会分配的严重畸形。5%左右的所谓精英掌握了巨大的财富, 并在不断地挑战着公共秩序和公共权力;经济发达地区在金钱的嚣肆中孕育了一股独立王国的社会心理。

时至今日, 在国家工资体制和中国粗放经济为世界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的双重影响下, 涵盖面广泛、稳定社会的中间阶层也没能形成。低货币收益大大地抑制了不断增长的消费和消费预期, 使更多的公民将消费预期寄望于国家的行政干预和机械的工资涨幅, 平均的国家统计数据掩盖了贫富的巨大反差。就具体消费而言, 掌握巨大财富的少数强势阶层, 早已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需求, 剩下的只有在高档奢侈品中去显示富有的虚荣和被拔高的尊贵;做着中产阶级美梦的知识分子阶层、专业技工人员、小业主仍在应对着日渐看涨的房市和繁华的车市, 面临着改善居住、出行条件的梦的破灭;以农村为主的劳作大众, 终于在初离温饱的恬静中穿了一身没了原色但久不破损的化纤的外衣, 去评点《聊斋》式的红绿乱发的俊男酷女的怪诞……

高涨的储蓄被视作刺激消费的大敌。如二十国集团财长聚首巴西, 倡议以全球降息为手段, 应对金融危机, 似乎是寻到了救命稻草。但依据凯恩斯的推论, 人们天生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有递减的趋势。留学美国、精于世界民俗的梁实秋也提到, 古今中外几乎人人都喜欢收集的是通货, 钱不嫌多, 愈多愈好。庄子曰“钱财不积, 则贪者忧”, 岂止贪者忧, 不贪的人也一样想积财。他还认为厚储是人们的一种备荒心理使然, 并称之为美德, 中国多有灾难, 况且基于小土地的财富的积累确实不易。于是, 俭于用物、吝于出纳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认知, 数千年来沿袭难改。就现实而言, 采用降息并不能在中国产生大的社会效力。是大多数人消费预期短期难以实现, 仍需要勒紧裤带;二是国内低水平的社会保障, 难以彻底改变国人的消费程式。生育、养老负担全由家庭承担, 社会养老只是资本家变相对老人的又一次盘剥。教育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成本, 以及“大众教育”的高校扩张, 本本主义的教育模式, 在校舍日新月异的变迁中, 精于经济但拙于育人的教育者, 培养了一批批高分低能的“一出校门即失业”的所谓高素质人才, 在不情愿中加入打工者行列, 接受的只能是工业资本的剥削乃至超经济剥削。再加上餐饮旅宿阔佬的温柔的刀, 可怜的生育了子女的父母终是不忍, 为了责任, 为了义务, 为了不曾泯灭的良知, 又得为其成家添舍, 以求可怜的生命的延续。房地产业变成了怪胎, 地方大员更多关心的是数字经济, 而非民生。为了纯数字的游戏, 鼓动媒体的闻钱而动的娱记或御记, 在造着楼盘国际精品、供不应求的骗人的舆论, 甚至官阀与房地产大亨利益相关, 径请捧了大把热钱的以造假发了横财的温州炒房团, 制造着一个个象汤臣一品一样的房市神话, 无奈的想改善居住条件或为子女置产的父母们只配在唏嘘中静观城市的数字的繁荣。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终于使农民能进入设备齐全的级别医院。但由于工业化及工业化的无序扩张带来的水系、土壤、空气等生存环境的破坏, 使得以找不到原因的白血病为代表的恶性肿瘤日渐蔓延, 但巨额费用却不在医保范围……这种种情况进一步制约了人们的消费倾向。

生活成本的不断高涨, 是限制消费扩大的又一瓶颈。随着国家工资最低标准的硬性规定, 聪明的经营者再一次将追加的成本和搭车的超额利润一起抛给终端消费者, 收益的增加或被CPI的涨幅或积蓄的一次次贬值冲洗。关乎民生的水、电、油、煤、暖等国家资本或国家控股企业, 或在虚开的成本下一次次请了几个不明来历的听证代表强迫政府上调价格, 以便给那个年薪十几万的同样是西部的抄表工增加工资和奖金, 或径直以合资企业的幌子去骗取政府补贴。国家矿山资源无偿或廉价供矿主开采牟利, 并以行业协会和联盟的形式形成价格联盟堡垒, 以欺世霸道。投机行为被法律默认或放纵, 从商品的上端至终端, 形成了一层层金字塔式的投机垄断层, 终极消费者被迫供养了一大批并不生产社会财富的寄生者, 药品市场百分之几千的暴利即为明证。

国际资本的超额利润剥削, 是限制消费的又一成因。改革开放初, 由于我国原始资本积累的限制, 曾大量吸引外资, 并确实大大改善了国内大工业生产, 加快了我国现代化步伐。但国际资本仍有其自身的资本特质, 垄断资本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为掘取超额利润, 利用落后国家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进行经济或超经济扩张的产物。2006年, 当国家酝酿新《劳动合同法》,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后, 一部分外资外迁, 国内的一些经济大家也惊呼:越南、印度工人工资远低于中国, 中国此举, 势必使逐利的外资企业迁往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地区。但不争的事实是, 中国的劳动者只配拿低额的薪俸去面对加了外资或中外合资的标签的高价商品, 中国的原料, 中国的劳动者, 中国的市场换来的只是国际资本的超额剥削。更不要说十多年来国际热钱的大肆投机。资本是把双刃剑, 马克思称其自产生之日起就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并非言过其实。失却节制的资本, 宛如一条嗜血的毒蛇, 必将吞噬经济的良性的肌体, 造成更大的灾难。

三、拉动内需的宏观应对措施

面对以上瓶颈, 如何扩大内需, 如何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确实值得从宏观到微观、从全球到国内、从东部到西部、从农村到城市全方位地思索。

1、加大国家资本主义成份

国家资本主义一战后被广泛采用, 并作为扼制垄断资本肆意扩张、孕育经济危机和影响社会稳定的有效宏观经济手段, 特别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中作用明显。加强国家资本主义, 促进对关乎民生的能源、公共资源配置、交通运输、电力电讯等具有垄断性质的经济领域的国家资本投入, 才能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结构和发展态势, 引导有效消费和促进有效消费, 防止价格体系的异常波动及由此而引发的供给过剩或不足;才能保障国民基本生存物态、环境的稳定和改善, 以保障国民收益的实质性增长, 增进社会购买力。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开倒车, 社会主义经济理想的设计基点是最大地反映公民经济发言权的终极需求, 是历史的必然, 是重在经营、管理形式的能动中的科学, 是重在遵从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

2、节制资本

资本的存在总是表现为物态, 因此必然受物的规范。《周易·序卦传》曰, “物不可终壮, 故受之以明夷;夷者, 伤也”, 亦即凡是物总是要承受节制和贬损。百年前, 孙中山先生主要以美国经济为考察点, 针对其弊端, 在其民生主义的建国理想中, 首先提出了这点。节制资本, 宏观调控资本的流向、投资规模乃至合理的利润空间, 完善国营或国营控股企业的经营体系和利润分成体系, 加强反暴利、反垄断执法, 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以期加快共同富裕基础上的共同繁荣。中共十七大“十大结合”理论第七结合言道: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 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高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 使我国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 又有助于避免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贫而患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顾亭林亦言:“治化之隆, 则遗秉滞穗之利及于寡妇;恩情之薄, 则耰鉏箕帚之色加于父母。故欲使民兴孝、兴弟, 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 用不畜聚敛之臣, 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 而天下平矣。”可谓虑之深矣。

3、加大社会公共工程建设

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社会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二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就业, 避免消极的社会救济。

4、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医疗改革, 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扼制房地产恶性炒作, 使之回归理性。真正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和谐社会。

5、加强现代物流

减少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从而减少中间环节的投机行为, 真正实现让利于民。投机行为不是社会生产, 是社会经济中寄生的毒瘤, 对此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6、保持一定量的财政节余

以循序渐进的理念设计经济发展, 切忌盲目冒进, 以接续先民们“裕如”的经济发展理念。逐步减少对国际资本的依赖, 以最大限地保障发展特色和经济自主性, 这也是抗御世界金融风险的最终保障。

7、加强教育投入

切实提高国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质, 以期营造一个理性、知性基础上的以道德进行社会分层的友好型社会。指导社会进行合理消费, 杜绝浪费, 以保障国民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同时, 努力提升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心的养成。

8、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升商品的综合国际竞争能力, 应对日渐枯竭的国内资源和世界能源危机, 营造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 特别是推广应用, 如在风能富裕的地区可广泛开发风能资源, 推广风能发电。切忌多少钱办多大事的滞后发展观念。

9、加强金融监管, 防止投机行为和泡沫经济, 利用金融手段指导合理投资和良性投资

限制高消费申请书 篇2

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x地址:xxxxxxxxxxxxxx号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董事长联系电话:xxxxxxxxxxx

被申请人一:xxxxxxx有限公司

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x地址:xxxxxxxxxxxxxx居委会五组

法定代表人:xxx职务:执行董事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被申请人二:xxx身份证号:xxxxxxx住址:xxxxxxx联系电话:xxxxxxxxxx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对被申请人xxxxxxx有限公司和被申请人xxx采取高消费限制令,以便有效执行生效的(20xx)x10民终xxx号民事判决书得判决。事实理由:

申请人诉被申请人追偿权纠纷一案,业经xxx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完毕,作出终审判决。因被申请人未按生效判决书履行规定的义务,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被申请人,执行案号为(20xx)x1002执xxx号。

在执行期间,申请人与被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法院据此做出了裁定,但是被申请人并未按照裁定书指定的时间履行给付义务,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财产权益。现为充分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向贵院申请将被申请人xxxxxxx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xxx发出限制高消费令,促使被申请人履行给付义务,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望贵院支持。

此致xxxxxxx区人民法院

xxxxxxx有限公司

消费——限制和突破 篇3

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

经济自由,既是人们心之向往,也是市场势所必至。市场制度下,所有经营者享有进出市场的自由,参与竞争或不参与的自由;一切普通人享有工作和选择职业的自由,平等交易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没有这些自由,不成其为市场经济,由此市场经济也称之为“自由经济”。

过去“短缺经济”时代,吃粮穿衣有定额,抽烟喝酒也有数量,手头即便有余钱,面对匮乏的商品,选择却有限。现在市场提供了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乃至五十颜六十色的商品,供消费者随心所欲地选择。短缺经济是卖方市场,是售货员霸道,市场经济那就轮到消费者矜持了。在这一意义上,市场经济也被叫作“消费经济”。

市场既“自由”又“消费”,今天的消费者是有福了,自可放胆放纵放肆地自由消费。一个超市内,就有六种咖啡、二十种冰箱、六十种卫生巾和二百四十种儿童膨化食品可供人们挑选,而今,消费成了习惯,也成了时尚,消费量大小和消费品牌新旧,已变为家道富裕程度以及事业成功与否的标识。只要持币在手,我们就稳稳拥有了消费的完全自由。

真是这样么?

二、消费仍有限制

我们已免于冻馁匮乏,我们已拥有消费选择的极大天地,这是我们走了半个世纪之久的直路弯路,才获得的了不起成就。但即使这样,消费自由并没有随之而来,我们还存在着消费限制,更谈不上消费的充分自由。

消费自由,来自健康的市场,消费的充分自由,则须有理想市场的前提。所谓理想市场,就买卖交易而言,消费者能有获取各种消费信息的便利,能占有商品所有信息且是无偿的,能理解相关信息所需的知识背景,能真正拥有不买市场上商品的选择自由,由此而迫使商品降价等等。但无论哪一种条件,目前,消费者都不完全具备或完全不具备。因此,消费者的自由也就有限。

一双皮鞋,我们不知道它所用皮的成本是多少?一套化妆品,也不知道它标示的营养成分所含若干?广告制作和媒体发布费用又是多少?购置一间房子或一套公寓时,对其成本和质量以及价格比就更是茫然了,只能听凭开发商的夸夸其谈。虽是明码标价,虽然购房者也可能知道,房屋买卖中,几乎每一笔交易都不会是等价的,但消费者仍处下风,无奈,你不知道销售底线在哪里。一对夫妇化了半个月时间,轮番去售房处杀价,算尽心机,软缠硬磨,从九八折一路往下杀,售房小姐软顶硬抗,步步为营,不断赌咒发誓已到成本价,双方最终以九五折成交。两夫妇以为拣到天大的便宜,可事后得知,底线却是九三,这还是老板给销售小姐的底价。这是商品,服务业包括公共服务行业,消费者难有保障的状况同样如此,无论是煤电水或电话通信和铁路,如果不存在或绝少真正竞争对手,消费者就无法选择。“十五”期间,我国将推进政府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作为重点措施,一切不宜由政府经营的行业都要打破垄断,原因无他,市场不理想,规则不完善,信息不充分,再加以消费者不具备掌握相关信息的知识。这样的市场,显而易见,经营者占便宜而对消费者不利,因为消费者在明处而经营者在暗处,交易总是在不对等条件下展开的。正为如此,所有相关消费的法律条文,整体上是倾向消费者的,希图对这一交易偏差能多少做一点校正。

三、医疗黑洞

如果将医院看作和其他卖皮鞋、卖衣服同样的经营者,医生即便不感到亵渎,至少也不会感到舒服的。不过,站在消费者立场,针对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现状,这样看大约还是客气的。

一般消费品市场上,消费者在明处而经营者在暗处,医疗市场上,那就更是如此了。一方面,消费者所知有限或完全无知,由于医学知识的特殊,病人不可能具备医学、医药的专门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医疗“质量标准”的模糊,疗效难有统一确定的尺度,而且在怎样治疗和开方多少上有着极大的空间,完全由医生掌握。这使得消费者——病人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人一旦饭吃饱了,就想保健和长寿,事关自己以及亲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死存亡,病人不能轻忽,对医生的开方诊疗不敢“不遵医嘱”,于是,看一次感冒二百元,只能乖乖地快快地掏腰包。病人即使心有疑虑,也不敢问,怕冒犯了医生影响治疗情绪,再说问了,答了,恐怕也不能懂。不过,病人对自己的消费者立场,却是不会弄错的。社会主义前辈圣西门曾有言:玻璃店老板盼望城里刮台风,棺材店老板则希冀时常有瘟疫,医院医生的心肠要软一点,想的是流行传染病。话说得尖刻且极端,实质却是不错的。医生的经济利益,与其为病人提供的服务直接相关,病人上门的多寡,接受诊治的轻重,直接影响到医生的收入。

除非谋财害命,想把病人往死里治的医生大约是没有的。不懂医术却穿起白大褂将病人治死如福建蒲田“游医”,这种事也是不多的。治死,在“游医”们也是意外,他们的本意只为谋财。谋财这一点,他们与医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游医”不懂装懂,而医生是真懂医术的。谋财或许难听,那就说谋利。如果这一说法,仍令许多医生感到侮辱,那就再退一步,“游医”们是谋利在先,而医生们是治病救人在先,其次才是谋利。

既为谋利,就有一个追求利益极大化原则引导行为,再加以病人无知、疗效尺度模糊,医疗往往就成了个消费“黑洞”。病人不知道肚子应该拉开三寸还是真地需要五寸?不知道确否需要在医院躺两个月,而不是躺回自己家里?他也不知道是否真地需要吃七种药两种还是进口的?总之,他必须听从医生指示,最后是照单付钱,这他是知道的。而且他知道,肚子上口子拉得越大,在医院躺的时间越多,吃的药品种越多,他所要掏出的也就越多。怎么办呢?谁叫自己不争气生病呢?

几十年前,英国人以为,计划体制将医生利益与其服务分离开来,解决了这一问题,曾试图模仿,结果却不妙,医术高明的医生都渡海去了美国。他们没有看到计划医疗体制也存在问题。我们现在反转来,面临这一市场下最大消费限制的问题了。

四、基本需求满足之后

以上是表层的消费问题,在其背后,还有更深层问题在。

供求规律,或许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规律,翻过一点经济学书刊的人都知道。一个社会供求之间的均衡,就看这两条上行下行曲线的相交状态。不过,只有在物资匮乏的社会,供求曲线才大体反映一个社会的消费实情。当人们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尚未满足,更高的产量、更大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代表一个社会的进步。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历、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或将要过去了的发展阶段。可当人们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事情就有了变化,单纯的供求曲线已不能说明问题。因为经营者一面的供,已不是原来意义的供,而消费者一面的求,其内容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凯恩斯将人的需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绝对的,基本的衣食住行,另一类则是相对的,即基本需要之外的其他需要。再借用一个经济学名词,前者为刚性需要,后者则是软性需要。发达国家的“丰裕社会”自不待言,即以我们今天来说,除去少数地区外,人们的需要主要是绝对需要还是相对需要?是刚性的还是软性的呢?

我们已摆脱了物质匮乏时代,基本的生存需要已得到满足,眼下对许多人来说,需求已不是因为饥寒交迫、无房可居,而为追求进口家具、私人汽车、时尚衣物和各种精致的休闲消遣。这类软性的无关乎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主要是为求舒适,求新异刺激,求感官之娱。人们消费需求的内容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恩格尔系数,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用于吃饭穿衣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一降再降,人们转而将钱物投入到其他消费,包括无关紧要的消费和奢侈性消费。

仅仅从消费来看,时代像是并没有什么进步。人们解决了基本需求之后,消费迫切性却并没有减低,至少没有显著的减低,大量欲望满足后,出现的却是更多的欲望,大量消费之后仍然是更大量的消费。

五、人的天性?

在经营者这一面,事情好像也没有多大变化。

尽管物质已充分涌流,尽管我们早已告别匮乏时代,生产经营者对这一切却是视而未见,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不断开发新产品,在前呼后拥地推出新款式,销售业绩仍在扶摇而上,奇怪的是,市场也真地容纳下了铺天盖地的商品,这些商品最后也真地通过千万条渠道,进入了千万百姓家。

经营者得意地向世人证明,人们的消费欲求永不会满足,是的,基本需要解决后,面包在人们的消费系列中其边际效用会不断降低,直至最后下降至即使不等于零,也完全可忽略不计。不过,个别消费品的边际效用虽无可避免递减,但人们总体需求的消费品边际效用却不会大减,只不过在不同品种品牌之间选择而已。言下之意,经营者在其间自大有作为。

这种说法忽视了一个常识,人们懂得消费的先后次序,在购置奢侈品时,他知道有更重要的东西是处于优先地位的。只是在有了可口食物和屋顶不漏雨后,他们才会想到去买双名牌鞋和看一场票价昂贵的演出。

可为何消费欲望像是永不能满足呢?人们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仍在不断地购物?

经营者更为得意洋洋了,他们微笑着向我们提示,雄辩地向我们证明:因为人的需要是无限的,这是人的天性。不是么?人们有了两间房,还想着第三间,房子总像是少一间;有了四季衣,还要追求时装的新颖款式,女人的衣服永远少一件。有了化妆品,还需要美容术。有了代步的自行车、助动车、电动车后,想的就是汽车了。

所有问题都可归结为消费者的天性?

未必。

六、将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有一个现象可能是意味深长的。

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各大制造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开始发生了变化,已往公司中最受重视的产品开发研制部门,地位开始悄悄地下降,代之而起的是市场营销部门,在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重要决策上,市场营销部明显地言大气粗。当今,新产品的研制也已失却独立性,首先要尊重的是市场营销的判断,由他们来预测市场前景,而后才决定新产品研制与否和如何研制。我国的市场制度实行于今二十年还不到,这种变化也同样在各大公司开始发生。这是否多少能给我们消费者以一点想象?

市场营销人员的耀武扬威不仅在自家公司,而且已扩展到了社会空间,占据了一切强势媒体,来向人们施展他们的“话语霸权”,他们已狂妄到不可一世的地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卖不掉的,最极端的就是所谓:将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这就清楚了。人们在摆脱匮乏后,消费欲望仍不见减低,或许一部分是人的天性(如果确有的话)使然,但更主要的,却是经营者所精心设计的广告效应和营销策略的影响,是他们引诱、挑逗、巧妙宣扬和“找准卖点”的结果。

如此作用下的消费,很可能是多余的和无关紧要的,是推销者所刻意创造的。真正迫切的欲望,一定是消费者自身意识到的,甚至是生理上发出的。由他人设计引诱出而后才感到的需要,只是营销的“卖点”,饥饿的人无须他人告知需要食物。

“将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这是多么的轻妄和放肆!你不需要冰箱,他也知道你没有需要,但他却能将你不需要的东西卖给你。你买了他的东西,他赚了你的钱,你却成了一个让他让世人嘲笑的傻瓜。

你愿意做买冰箱的爱斯基摩人吗?

七、为真正需要而消费

对经营者,我们无须过多谴责,利之所在,趋之所向,他们自会无所不用其极。他没有强买强卖,是消费者自愿,又怪谁呢?对政府部门,我们也难有要求,虽然美国六十年代即有人(加尔布雷斯)提出,政府不应放任市场,由供应方来诱导和创造消费需要,政府可提供公共产品来平衡社会供求,否则必会在不断加码的供求之后出现萧条等等。这个过程我们近两年已经历了一个回合,政府也在努力校正,我们无须多说。

要检点的,还是我们消费者自己。

我们可能已不太容易被广告打动,我们可能也不再那么单纯,会被推销者牵着鼻子走,可我们的消费冲动是否会因“跟风”,是否会因虚荣和面子而产生?冲动过后,我们是否能想到消费背后的有限的资源和日益污染的环境?不管怎样,我们的头脑和心肠确有软弱之处。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消费时代,人确实需要一点定力的。

我们应不问广告只问需要,每买一个大件时认真想一想,是否真的需要。单位不远且有便利的公共交通,真的需要私家汽车吗?我们没有美国那样的汽车路,美国不可能是榜样,即便有了汽车路,我们的资源承担得起如水样流的汽油和像雾样漂散的污染么?供求是需求,不应成为人云亦云的追求和时尚,无论是买家具、买新房或是小孩教育,只要不真正所需,对任何广告可置之不理,管它什么“不少人已拥有,更多人在追求”。要知道,在一波又一波社会时尚所带出的消费浪潮后面,都可能是经营者和媒体联手的推波造势。

为了今天的幸福用明天来抵押,也未必是什么好事。上海目前信用消费风行,不但住房,而且推及购车和旅游,人均贷款已达4800元。银行注重返还能力,所贷对象的范围有限,这样,能贷到款的平均负债每户都在十万以上。房产商打的旗号是今天幸福、及时行乐以及每月连本带息只需多少多少钱,但你在还清贷款前始终是个负债者,你住的房开的车并不真正属于你,你随时面临还不出款被银行收回的风险,当还清贷款时你所付出的将远不止房价等等,这一切却少有提及。而且,在这人生有限的几十年中,你的担心和焦虑,忧愁和烦恼,更是无人过问,只有你独自承受。今天“无官一身轻”或许只是少数人的高调,“无债一身轻”,对平民百姓却是实在的感受。

我们已告别物质匮乏时代,我们有过不短的时间来调整以往因匮乏而贪多务得的心理,今天,我们已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铺垫来做出较高档次的、合理的消费,不为其他,只为自己的真正需要。如果消费只为跟风,为与邻居同事的比较,为了他人可能的羡慕和妒忌,就仍然是低级阶段残留的心理。我们还得想想对下一代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西安五大城市调查,五城市中十二岁以下孩子的年消费额已高达四百亿元,人均月消费额近六百元,三口之家中孩子的消费决定了家庭的消费方向。可其中又有多少是必要的呢?

幸福是我们的人生目标,但幸福与否并不与消费多少成比例。在衣食住行普遍困窘时,基本需求的满足就快乐幸福。而今天,拥有更多商品并不等于拥有快乐幸福,甚至不等于满足。如果一个欲望满足后,新的欲望又很快产生,那就永无满足之时。好在我们同时也拥有不消费、少消费、只作必要消费的自由,拥有选择朴素生活方式的自由。

限制高消费申请书 篇4

申请人:,男,19 年 月 日出生,汉族,住 被申请人:,男,19 年 月 日出生,汉族,住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依法对被申请人采取高消费限制令,以便有效执行已经生效的()民 字第 号 书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纠纷一案,人民法院在 年 月 日作出了()民 字第 号 书,根据该 书,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 元,分 期付款,第一期于 年 月 日前付 元,第二期于 年 月 日前付 元。如被申请人任何一期不按时付款,申请人有权就全部款项申请执行并主张 元违约金。

但自上述判决生效后,被申请人分文未付,申请人已经申请了强制执行。但被申请人一直逃避执行,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

现为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特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向贵院申请向被申请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促使被申请人配合完成执行工作,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望贵院支持。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上一篇:瓜蒌薤白寄生汤下一篇:电影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