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加强

2024-07-25

有效加强(精选十篇)

有效加强 篇1

一、预习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预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课堂学习的预见性和针对性的关键, 是合理设计、安排课堂学习的准备阶段,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为此, 我对学生预习提出的要求是:课前预习, 明确要理;通读教材, 明辨难易;易者自明, 难者详察;课上探寻, 课下必清。

课前预习, 明确要理。“课前”规定预习的时机, 这时预习既有明确的目的性, 又有紧迫性, 有利于提高预习的效率。人总是有惰性的, 不到关键时候, 总难全力以赴。课前预习选择的就是这个关键的时侯, 这时注意力集中, 预习所形成的短时记忆, 能够在课上得到及时地再现和巩固, 便于形成永久记忆。“明确要理”指的是:要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 更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

通读教材, 明辨难易, 是预习的方法, 就是要以教材为线索, 了解知识的脉络, 通过自主阅读的方法, 了解哪些是我们易于掌握的, 哪些是我们凭自身的能力不能完成的目标。对那些简单的,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 将其完成, 逐步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那些我们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发现就是成绩, 因为那就是我们课上应全力学习的东西。了解了这些, 我们就掌握了课上探寻的主动权, 就为我们课上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正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课后必清, 就是要有一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 真正地做到: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不留知识欠账, 真正做到课课清、日日清。

二、上课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教学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的关键, 就是课堂的有效率。对此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联系已知, 大胆质疑, 合作探究, 多向思考, 博采众议, 达成共识, 学以致用, 主动实践。

1. 学生要以饱满的激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 就没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所以, 师生必须时刻保持饱满的学习激情, 把课堂当作我们施展才华的天地, 让课堂成为我们高效学习的乐园。

2. 联系已知, 大胆质疑。孔子曰:“温故而知新。”新的知识总是在旧的知识的基础上推理、发展、总结出来的, 所以联系已知就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人把知识归纳为学问, 就是要我们把“学”和“问”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发于“疑”而终于“悟”。

3. 合作探究, 多向思考。合作是我们当今社会最基本的能力。只有合作, 才可能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才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合作探究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的, 集所有参与人员的集体智慧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相互交流、补充、启迪, 以至提高。通过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维度的思维碰撞, 学生能了解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 了解其正确性和局限性。

4. 学以致用, 指导实践。这是知识的验证与巩固的过程, 学为其用, 这是学习的最重要的步骤, 也是我们学习的终极目的。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现问题, 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

作业是我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 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形成能力的关键, 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重要依据。为此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独立而作, 字迹清楚, 格式规范, 步骤明确, 有错必纠, 马虎重做, 及时反思, 一日一清。

作业的过程, 不仅是知识巩固的过程, 而且是知识验证与学习反馈的过程, 合作容易掩盖学习中的缺欠, 不利于学习反思。

字迹清楚和格式规范, 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严谨的做事风格。

有错必纠, 马虎重做, 是就作业的态度而言的, 我们应让学生从小养成为自己负责的习惯, 这有益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及时反思, 一日一清, 反思是实现查漏补缺、实践创新、教学创新的前提, 是自我提高的前提, 一日一清是消除知识欠账, 及时巩固知识的必须。

四、复习要求

学而时习, 吾生切记, 当日竟学, 隔日再清, 错勿隔夜, 闻过则喜, 周末通览, 月末小结, 记忆依规律, 复习勿违时。

此要求重点体现了复习的时效性、反复性和规律性, 同时也强调了复习时所应持的态度, 即闻过则喜, 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

五、应考要求

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 篇2

坚决惩治腐败,是党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从侧重遏制转向标本兼治,以及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监督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得到遏制,一些诱发腐败的深层次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是,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加强有效惩治腐败问题仍然是国家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此,我认为惩治腐败问题,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以法治腐——使官员不能腐败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无论是法治国家,还是非法治国家,法律制度都是遏制腐败的基础设施。惩治腐败不在于严酷,而在于有严密的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完成这项任务要求我们多方面做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抓起。从源头抓起,就必须强化法制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我国在反腐败立法方面进行了大量积极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介于此,我认为,现阶段完善我国法律制度,重点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制度建设:

1.完善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使其与世界接轨

反腐倡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尝试和努力,作为一项制度,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曾将《财产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中,随后更是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财产申报法中最重要的三部分即财产申报主体、财产申报客体及财产申报的审查都无法完全确定下来,从而使其在实践工作中难以顺利开展或是流于形式,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反腐败力度的加大,必须对我国现有财产申报制度进行改革,在充分借鉴各国这方面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工作人员财产申报制度。2.实行金融实名制改革,让不法收入无处遁形

我们在反腐败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制度是产生腐败的主要根源之一,而不透明的金融制度是滋生腐败的土壤。要想彻底的清除腐败产生的根源,清除腐败这一毒瘤,就必须改革现有的金融制度,其中一条就是实行金融实名制。所谓金融实名制,就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金融机构开设任何账户都必须采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金融机构必须审查开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法人时是工商登记证),在确认其真实身份后才能开户,所有的金融交易都必须使用真实姓名(法人时是法人名)并全部记录在案。

(二)以德治腐——使官员不想腐败

列宁说,“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一个人腐化堕落往往是从其道德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是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所导致的。是否搞腐败、多大程度上搞腐败,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自己。不管制度再怎么完善,惩罚再怎么严厉,最终的执行者还得靠人,自我是腐败的内因,制度是腐败的外因,在这个过程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要想从根源上彻底解决腐败问题,让官员们不想腐败,主要还得靠加强官员的政治伦理和官德教育,以德治腐。以德治腐是一个系统工程,坚持以德治腐,我建议: 1.加强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夯实其防腐拒腐的思想基础

坚持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我党长期以来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以来,腐败现象较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势上都必然要有新的举措。行政伦理和官德教育理论本质上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把握和总结。新时期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道德观念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行政伦理规范和行政伦理评价机制,更好地防治腐败将起到重大作用。2.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提升道德考核的重要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大批大案要案被查处,一大批高级干部落马,很发人深省。正如中央一位领导同志所言,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不是出在能力上面,而是出在官德人品上面。我们平时做人要讲人品,做官也应讲官品、官德。才与德就像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两者相较而言,德比才更重要,无才可以学,无德却很难以补救。虽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部考核唯“政绩”标准还没有根本改变过来。

(三)以俸养廉——使官员不用腐败

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薪制度沿用至今,中间虽然经过几次调整,公务员工薪虽然纵向来说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总体来说,还是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滞后性日益突出。就目前来看,我国公务员薪酬的特点表现为:公务员工资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地区薪酬不平衡、行业之间差距较大、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公务员薪酬管理体制欠完善、工资结构不合理、社会福利严重滞后等特点,这也是我国腐败现象穷去不穷、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因素。

近年来,关于我国公务员工薪是实行“高薪养廉”还是维持现有水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不休。对此,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折中的方法,即在原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使公务员薪酬相对当地其他行业略高一点,同时完善相关制度,缩小公务员工薪之间的地区、行业差距。理由有二,一是在低收入群体、贫困人口数还相当庞大的今天,实行高薪养廉还缺乏必要的群众基础;二是单纯的低薪也不利于招揽人才,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公务员队伍里面来,同时也不利于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在重商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一味强调低薪养廉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建立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廉洁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制权——使官员不能腐败

“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这是由权力的特征所决定的。现在我国权力腐败案件为什么触目惊心,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形势下,缺乏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原有的权力制约机制,以保证权力沿着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运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权力制约方式主要有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种。1.以权力制约权力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强调:“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他认为,当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机关的手中时,自由和民主将得不到保障。所谓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指某种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受到其他权力的限制和约束,防止权力滥用、腐败的过程和方式。这是我国权力制约的主要手段,也是世界其他国家制约权力方面的主要选择。2.以权利制约权力

现实中,权力异化、腐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权利对其的监督制约乏力。虽然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社会民众、新闻媒体有知情、监督、举报、检举、控告等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监督渠道不畅通等方面的原因,权利对于权力的监督形同虚设,未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我认为,可以充分放权,赋予新闻媒体更大的“发言权”,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新闻媒体、政党、社会民众等在监督权力方面的作用,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监督不力的局面。

(五)加大打击力度——使官员不敢腐败

惩治腐败,主要是利用人对名誉、地位、个人经济利益、人身自由丧失等方面的恐惧心理建立起来的对腐败行为进行惩罚的制度。反腐制度是否具有威慑力,能否遏制住腐败行为的蔓延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惩治制度是不是完善、打击腐败的力度够不够强。为彻底清除腐败毒瘤,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反腐打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经济制裁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为官,只为财”,官员贪污腐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因此,要彻底杜绝腐败现象,就要加大腐败的经济成本,要让他们觉得腐败不值得,没什么好处可捞,或者说就算捞到了好处也没有机会享受。(2)政治惩罚上。

加大反腐败力度,在增加腐败分子腐败的经济成本的同时,还需要加大腐败分子因腐败而付出的政治成本。即,坚持对腐败分子不管他职位有多高,不管他以前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不管他贪污受贿的金额有多少,我们都要绝不姑息手软,一律免职,永不叙用,彻底杜绝“贪污越多、爬得越高”、“问题官员,带病上岗”等不良现象的出现。(3)法律制裁上。

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充分发挥各监督渠道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及时发现案件线索,提高腐败案件的发现率,做到“伸手必被捉”;二是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严格执行各项法律程序,实现有案必查、查案必办、违法必究、切实维护法律权威,实现“凡腐必惩”。(4)社会舆论压力上。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新氛围,纠正“笑贫不笑贪”等腐败文化思想,建立资料库,全国联网,把腐败分子的腐败行径通过网络向全社会予以公布,让腐败分子身败名裂,以增加其腐败的道德成本。坚持多管齐下,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消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彻底改变腐败行为成本低,风险系数小的特点。

结束语

加强研究促进有效应用 篇3

刘卫平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逐步向幼儿教育领域深入推进。如何科学应用并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水平与效益,应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关注。

把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定位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定位,不能把中小学的应用定位和应用方法简单地移植过来。笔者认为。其定位应该是:应用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纲要》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在2007年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讨会上。展示了六个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活动:小班美术活动“快乐调色盘”、小班科学活动“大大、中中和小小”、中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大班综合活动“爸爸的领带”和“美丽的蝴蝶”、大班社会、健康活动。送上我的吉祥物”。这六个教育活动。基本涵盖了幼儿园各年段以及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这些活动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并没有把培养幼儿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重点。也没有刻意地展示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更没有用网络和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幼儿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直观想象、经验的积累、思维的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自然的观察探索,等等。而是应用网络或者信息技术,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较好地体现了应用先进技术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活动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是展示“教”与“学”的过程,而不应该是展示应用先进技术的过程。创新,应该是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充分发掘信息技术运用的价值

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目前还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主,较常见的有:(1)。作为情境创设的工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勇于探究;(2)作为演示的工具,解决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对那些不易了解或者无法一下子了解清楚的过程与现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应用。就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作为知识拓展的工具,实现知识的演示、呈现、建构与巩固:(4)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5)作为交流的工具,实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等等。

比如,在教育活动“送上我的吉祥物”中。教师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对各届奥运会吉祥物,尤其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吉祥物作了声像俱佳的介绍。明显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认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在“美丽的蝴蝶”中,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能清楚地了解蝴蝶从“卵一幼虫一茧一蝴蝶”的变化过程以及蝴蝶大量形象、生动的“舞蹈”;在“快乐调色盘”中,利用计算机学习软件的填色功能,使幼儿能够便捷地选择颜色,快速地填色,填色结果易比较,易修改;在“大大、中中和小小”中,应用计算机中的软件,幼儿能够为卡通人物尝试选择、比较并更换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鞋子,有趣、快速、方便。并有相应的正误提示,孩子们兴趣盎然。另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很容易让每个孩子同步参与活动。这在一些必须每个幼儿都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活动效率,也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而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上,“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实物教育资源的困难。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的应用需要科学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认真、科学、合理地去设计。而提高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设计原则应该是——各适时、适量、适度、适切。

以2007年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讨会上展示的六个教育活动为例。这些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活动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预设。每个活动设计中。都包含了活动目标及信息技术应用目标的复合活动目标,确定了为达成预设的活动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比如,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资源的安排就包括:用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多长时间,等等。有的教师还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作了预期,并对活动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出现与生成的影响因素作了预计和应对设计,等等。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认真去选择。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最容易达成教育目标的技术,选择那些能促进幼儿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适宜的技术,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

重视与传统教育手段的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更多有利的条件。那么,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有效的实践呢?这是不应该的。我们鼓励在教育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重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

比如,在开展“大大、中中和小小”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幼儿轮流伸出小脚。与同伴、教师比鞋子的大小: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开始让幼儿根据蝴蝶标本实物去“发现”,然后以大屏幕显示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用身体模仿卵、幼虫、茧、蝴蝶等生长过程,还要求他们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相应的动作;在“爸爸的领带”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亲手制作有花纹的领带。这些活动,既利用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也高度重视实物教育资源的利用,既有在大屏幕或者显示器上展现的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源,也准备了许多孩子能够看得细、摸得着、拿得起、动得了的教具与学具。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自然而恰当地与传统优秀教学手段相结合,融合在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之中,发挥着各自的长处。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去体验,在游戏的过程中去学习,在活动的过程去培养能力和个性,并没有呈现出刻意展示技术的教育环节与过程。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指会不会做课件,而应该从更宽的范围去理解:(1)基本应用能力。主要指对硬件、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能够设计制作出操作便捷、

运行稳定、简洁美观、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课件或活动软件。(2)资源应用能力。能够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组合呈现、评价管理。(3)活动设计能力。能从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活动目标及幼儿的特点与需求,恰当选择与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活动环节相匹配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设计能突出活动主题与重点。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难易适宜。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简洁省时。注重效益。(4)教育传导能力。在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承载的教育信息向幼儿传递的同时,充分注意与教师的表情、体态、语言、动作等有机结合,注重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这些信息资源不仅成为创设教育活动情境的手段和工具,而且成为帮助幼儿学习、游戏、观察、体验、认知、创新的良好信息渠道和载体,使各种教育信息多方位地向幼儿输出并有效作用于幼儿。(5)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手段、方法进行反思。能够客观评价应用效果。并寻找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不足之处。探索研究适合不同年龄幼儿、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活动主题的各种应用模式。

高度关注幼儿的用机安全

提高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高度关注幼儿使用计算机的安全和健康问题:(1)尽量使用大屏幕投影仪,并控制幼儿与屏幕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注意根据周围的光线强度。调节好投影仪的亮度和对比度。(2)注意器材的适合度。鼠标的大小要适合幼儿的把握:耳机音量的大小,应该控制在安全的分贝值内;座位的高低,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以坐姿操作计算机时的舒适度;幼儿操作计算机时手臂、肘部和肩部的位置,要有合理的角度与高度;尽量使用辐射小。显示图像和文字清晰,没有频闪的液晶显示器。并保持幼儿的眼睛与显示屏的适宜距离,显示屏的亮度和对比度都要调节到适合幼儿眼睛安全的范围。(3)控制好幼儿的用机时长。特别要注意对幼儿眼睛的保护。(4)科学合理设计软件。要选择清晰度高、色彩适宜的图片、视频资源和音乐、朗读等音频资源。软件界面呈现出的色块、图案不影响幼儿视觉的搭配和对比。如果需用文本,文本的字号应该足够大且容易清晰辨认。(5)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只要有操作计算机的内容,有些幼儿对教师组织的其他活动或游戏就不感兴趣,有意注意无法集中,只等着教师布置上机操作,而且。一上机就舍不得离开。一旦幼儿期形成这样的心理“嗔性”。对他们今后学习、应用计算机乃至接触网络是不利的。(6)培养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教师应重视幼儿良好上机习惯的养成,如坐姿、时长控制,等等。培养好的习惯,是幼儿操作计算机最好的自我保护途径之一。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正逐步向幼儿教育领域深入推进。如何科学应用并发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水平与效益,应该引起广大幼儿教师、幼儿园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关注。

把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定位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定位,不能把中小学的应用定位和应用方法简单地移植过来。笔者认为。其定位应该是:应用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促进《纲要》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健康发展。

在2007年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讨会上。展示了六个运用信息技术的教育活动:小班美术活动“快乐调色盘”、小班科学活动“大大、中中和小小”、中班艺术活动“蝴蝶找花”、大班综合活动“爸爸的领带”和“美丽的蝴蝶”、大班社会、健康活动。送上我的吉祥物”。这六个教育活动。基本涵盖了幼儿园各年段以及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这些活动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并没有把培养幼儿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作为重点。也没有刻意地展示所使用的技术手段。更没有用网络和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幼儿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直观想象、经验的积累、思维的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对自然的观察探索,等等。而是应用网络或者信息技术,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较好地体现了应用先进技术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活动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是展示“教”与“学”的过程,而不应该是展示应用先进技术的过程。创新,应该是促进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充分发掘信息技术运用的价值

幼儿教育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目前还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主,较常见的有:(1)。作为情境创设的工具。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他们乐于探究、勇于探究;(2)作为演示的工具,解决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对那些不易了解或者无法一下子了解清楚的过程与现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应用。就会显示出独特的优势;(3)作为知识拓展的工具,实现知识的演示、呈现、建构与巩固:(4)作为学习的工具,培养幼儿的兴趣,实现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5)作为交流的工具,实现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等等。

比如,在教育活动“送上我的吉祥物”中。教师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源,对各届奥运会吉祥物,尤其是2008年中国奥运会吉祥物作了声像俱佳的介绍。明显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认知,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在“美丽的蝴蝶”中,孩子们通过多媒体课件,在短短的数分钟内,就能清楚地了解蝴蝶从“卵一幼虫一茧一蝴蝶”的变化过程以及蝴蝶大量形象、生动的“舞蹈”;在“快乐调色盘”中,利用计算机学习软件的填色功能,使幼儿能够便捷地选择颜色,快速地填色,填色结果易比较,易修改;在“大大、中中和小小”中,应用计算机中的软件,幼儿能够为卡通人物尝试选择、比较并更换不同样式、不同大小的鞋子,有趣、快速、方便。并有相应的正误提示,孩子们兴趣盎然。另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很容易让每个孩子同步参与活动。这在一些必须每个幼儿都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活动效率,也提高了幼儿的学习效率。而在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上,“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准备大量实物教育资源的困难。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具有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有效的应用需要科学的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教师认真、科学、合理地去设计。而提高幼儿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设计原则应该是——各适

时、适量、适度、适切。

以2007年江苏省幼儿园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讨会上展示的六个教育活动为例。这些执教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活动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预设。每个活动设计中。都包含了活动目标及信息技术应用目标的复合活动目标,确定了为达成预设的活动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策略和方法。比如,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资源的安排就包括:用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多长时间,等等。有的教师还对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作了预期,并对活动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出现与生成的影响因素作了预计和应对设计,等等。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成功地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认真去选择。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最容易达成教育目标的技术,选择那些能促进幼儿发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最适宜的技术,而不一定是最先进的技术。

重视与传统教育手段的优势互补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幼儿教育带来了更多有利的条件。那么,是不是由此就可以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许多有效的实践呢?这是不应该的。我们鼓励在教育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更鼓励广大幼儿教师重视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

比如,在开展“大大、中中和小小”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让幼儿轮流伸出小脚。与同伴、教师比鞋子的大小:在“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开始让幼儿根据蝴蝶标本实物去“发现”,然后以大屏幕显示以强化幼儿的认知。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尝试用身体模仿卵、幼虫、茧、蝴蝶等生长过程,还要求他们根据音乐的变化变换相应的动作;在“爸爸的领带”活动中。教师安排了较多的时间,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亲手制作有花纹的领带。这些活动,既利用了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也高度重视实物教育资源的利用,既有在大屏幕或者显示器上展现的图片、音频与视频资源,也准备了许多孩子能够看得细、摸得着、拿得起、动得了的教具与学具。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自然而恰当地与传统优秀教学手段相结合,融合在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之中,发挥着各自的长处。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去体验,在游戏的过程中去学习,在活动的过程去培养能力和个性,并没有呈现出刻意展示技术的教育环节与过程。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有关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是单纯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指会不会做课件,而应该从更宽的范围去理解:(1)基本应用能力。主要指对硬件、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能够设计制作出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简洁美观、符合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课件或活动软件。(2)资源应用能力。能够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教育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组合呈现、评价管理。(3)活动设计能力。能从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分析活动目标及幼儿的特点与需求,恰当选择与活动主题、内容以及活动环节相匹配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的设计能突出活动主题与重点。符合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难易适宜。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简洁省时。注重效益。(4)教育传导能力。在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把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承载的教育信息向幼儿传递的同时,充分注意与教师的表情、体态、语言、动作等有机结合,注重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这些信息资源不仅成为创设教育活动情境的手段和工具,而且成为帮助幼儿学习、游戏、观察、体验、认知、创新的良好信息渠道和载体,使各种教育信息多方位地向幼儿输出并有效作用于幼儿。(5)教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途径、手段、方法进行反思。能够客观评价应用效果。并寻找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以解决不足之处。探索研究适合不同年龄幼儿、不同教育领域、不同活动主题的各种应用模式。

高度关注幼儿的用机安全

如何有效加强水利施工管理 篇4

1. 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管理不规范

当前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及项目法人行为尚不规范。就项目法人方面讲:(1)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2)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落实。(3)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压价,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成本和质量投入。(4)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低资质、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

1.2 设计标准低

(1)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仓促上马。(2)设计人员水平低,设计因素考虑不周,结构布局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设计人员不熟悉规范,未执行强制性标准。(3)设计质量不高,图纸粗糙,施工时随意变更图纸。(4)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1.3 施工不按要求

(1)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资金流失,经济利益驱使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很难避免。(2)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人建筑市场,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经验不足。(3)施工不按规范,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体系有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1.4 监理市场不规范

(1)临理队伍少,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人员无证上岗,工作责任心不强。(2)监理市场不规范监理单位存在“一条龙”、“同体监理”、“自行监理”现象,监理成“兼理”。(3)监理工作不到位,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质量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5 质量监督缺乏力度

(1)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执法不力,质量监督处罚可操作性不强。(2)无检测手段,质量评定缺乏权威性。(3)质监机构为事业或企业编制,收费标准低,财力、人力所限,工作难以深入到位。(4)质监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监督起来力不从心。(5)质量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质量问题难整改,质量监督机构作用难发挥。

2. 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

2.1 规范水利建筑秩序

(1)要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建筑活动主体资格管理体制和承发包管理、项目管理。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证监理,借证卖照、资质挂靠等到违法违纪行为。(2)要加强建材市场材料、产品、设备监督,杜绝以次充好,防止不合格进入施工现场。(3)要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2.2 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实行市场动作

(1)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2)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3)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4)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5)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6)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7)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

2.3 提高设计标准

(1)要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条例》,依法进行勘察设计,严格贯彻实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要推行设计招标发偶然性工作,促使其提高设计资质和技术水平,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3)要推行设计监理工作,杜绝由于设计质量低劣发生的工程质量事故。(4)要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有批准的初步设计。(5)要建立、健全施工图审查制度。实施工程设计质量第三方有效的约束和监督,防止不合格设计图纸进入施工现场。

2.4 强化施工管理

(1)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2)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3)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4)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要达到全部持证上岗。

2.5 发挥质监机构作用

加强宣传 扎实推进 有效开展 篇5

———高区建管处2009创建

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总结

根据省监管局《关于在建筑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的通知》的要求,一年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眼点,以提高民工素质和技能水平、维护民工合法权益、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落脚点,认真开展了民工学校的建设工作。在我区受监的建设工地中,凡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地都建立了民工学校,共计42 所农民工学校。农民工业余学校除了发挥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工程质量、工艺交底等培训的作用外,还发挥了其特殊功能,我们利用民工学校这一载体,通过文艺演出,放电影、电视、专题讲座 把关爱农民工工作落到了实处。

一 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以及促进发展,中央政府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加上我区旧村改造工作的推进,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投资和发展机遇,截止12月底,我区全年建筑业产值130000万元,参加建筑企业62 家;劳务企业12家;在建项目 80多个;农民工总数1.8 万人;从业人员达2.1 万人。二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认识,努力营造农民工学校创建的良好氛围。首先是利用各种会议传达建设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及省建设厅市建委的相关文件精神,宣传建立农民工学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各施工企业负责人、各项目部,尤其项目经理在思想上要高度的重视;第二,工程开工前,要求以项目部为单位成立农民工业余学校,统一制定农民工业余学校标识和内容,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报我区建管处进行备案。第三,将民工学校考核、检查列入安全文明施工的日常检查和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管理目标责任的考察范围。

三、加大管理力度,指导民工学校开展活动。为了确保农民工业余学校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对在建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三位一体的日常监督的同时,也要对民工业余学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针对存在不足,提出整改意见,并进行复查。及时把检查情况向农民工业余学校领导小组汇报。

四、推进农民工业余学校与其他创建工作的结合,丰富民工学校的内涵。我们以民工学校为平台,以共建共享“安全文明工地”为主题,结合“创两型五化工地”、“关爱农民工”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普及农民工安全健康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理念,推进建设和谐社会。为防控甲型H1N1流感,我们要求各企业做好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工作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障农民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宣传教育,他们的卫生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高。项目部为农民工开放阅览室,提供部分活动场所,宣传板报进入工地现场,利用业余时间为农民工放映安全文明施工为主题的教育电影,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一年来我区农民工业余学校从建立到组织开展活动,已逐步进入了比较良好的运行轨道,各项活动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在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主要表现在:我区受区域条件的限制,工程场地紧,造成民工学校场地硬件难达标;活动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各工地间活动开展不平衡,如何吸引民工兄弟主动参与,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明年,我们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继续努力,把我区农民工学校业余建设工作做得更好。高区建管处

加强情感体验 创设有效课堂 篇6

一、情感教学中的师与生

1.教师情感的融入

一些教育专家对人的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感也是人的素质,并且是最重要的素质。从现实来看,情感在人的事业及发展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稳定的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动力和调节器。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要具有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情感实践的能力。陶行之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自己首先要具备真实、强烈、深刻、稳定的情感,要有利用美术教学传递情感的能力。因此,提高个人的情感素质,丰富个人的情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加强理论方面学习,加强智力、道德与情感的整合,树立当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要保持良好的心理气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利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

2.学生情感的投入

人的情感对人具有能动作用,美术教育的效果与学生的情感投入有很大关系。美术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是贯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行动。在现代学习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交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方法上灵活性大,学习兴趣强烈和广泛,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目标,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并把感情融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接受情感教育。

3.师生情感的交融

教育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以心相通,构建好师生间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改变陈旧的“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自己放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参与讨论、学习。如:浙美版第三册《手指玩偶》,课中与同学编排玩偶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学生喜爱的玩偶角色中,其乐融融。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体验到玩偶制作与表演的美。

二、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1.利用大自然中的情感熏陶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这给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如在教学《娇艳的鲜花》时,教师让学生到校园里去看墙角里的小野菊、操场边静静开放的三角梅……处处开满鲜花的校园环境能让学生流连忘返,真切感受。充分利用了校园文化资源,在真实鲜活的情景中,获得的情感体验。

2.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1)创设美的情境,诱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激发和深化情感。在教学《地下的故事》时,利用多媒体由鼹鼠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地下王国,认识许多地下生活的动物,同时一起展开想象,地下动物们如何生活,有的说他们开车到处穿行,有点说他们住着五星级宾馆,甚至还有的说天上生活的鸟儿在地下生活了一天闹出不少的笑话……通过想象,同学们仿佛都到地下过起了快乐的生活。整堂课中,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地下王国的情境之中。

(2)利用生活体验,培养情感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如在封面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为自己的日记本起个书名,从里到外设计一套封面,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通过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交流中获得情感交流和体验。再如教学《蚕宝宝》一课,尝试第一课时中学生枯燥回忆蚕宝宝并绘画,结果单调、乏味且不形象生动的蚕宝宝充斥整个课堂。第二课时中让学生上课带上蚕宝宝,制作蚕宝宝之家,边观察边感受蚕宝宝的可爱,通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后引导想象,学生的创作激情澎湃。《蚕宝宝的梦》、《一百分》、《时尚蚕宝宝》等优秀作品油然而生。利用生活体验,培养情感的课堂显而易见是有效的课堂,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课堂。

(3)欣赏优秀作品,激发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是作品的生命力。好的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一位学生在欣赏评述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时说:“我看这幅画上的女人像一个妈妈,她一定是丢失了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才哭得这么伤心,她的内心一定很痛苦。”这样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让欣赏的作品更有生命力。

(4)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作品表达、体验情感才是创作的真趣所在。教师切实以人为本,采取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等多种积极策略,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兴趣。如教《鱼儿游游》、《太空里的植物》等内容时,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又注重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采取说一说、比一比等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加深对美术符号的特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将内心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泥塑或工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把内心情感外化为显性的物质作品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巩固并强化了自己已获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5)传递鼓励信息,激发情感

美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爱是行动源泉,爱可以推动人去进行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

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情意浓浓的教学过程中去看、去感受、去创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品进行评价时,要尽量注意以表扬鼓励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如“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小朋友!”、“你画的苹果真甜啊!”在传递鼓励信息的过程中,这个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赏识和表扬,自信心加强了,积极性高了,更促成了有效的课堂。

新课改不仅需要师生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师与生情感的投入和深切体验。一旦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学就成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有效学习环境 篇7

关键词:课堂管理,教学,纪律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位教师心中一直思索的永恒主题。有效课堂教学管理最基本的目标应该是以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基础的, 因此我觉得

一、展示个人魅力, 做一个有智慧和教学技巧的老师, 让学生信服

(一) 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素质

古人云:“信其道, 从其师”。现代青年也敬重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不遵从于他们不敬佩、不喜欢甚或藐视的教师。有效的教学本身就是预防出现纪律问题的最好方法, 教师强行管制课堂只能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宏观上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体系;从微观上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熟悉所教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纵横联系。这样, 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将知识自如、生动形象地讲解透彻。精练的语言、完美的描述会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教学、掌握知识。一言以蔽之, 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很高, 较高的教学素质是教师搞好课堂管理的前提。

(二) 注重课堂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 是赢得学生心灵的最大秘诀。课堂是属于教师主导的课堂, 不要一味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 应首先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欢迎吗?教有法, 但无定法, 贵在得法。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需要,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就必须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 方法得当, 自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能把“上课”作为一种表演, 上升到艺术高度, 而非仅仅是“工作”, 学生自然会配合好演出。

(三) 师生的情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 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 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 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过:“为了得到教师的爱, 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 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 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 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 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 内心必然受到鼓舞, 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 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例如教师的一次关爱, 一次信任, 一次表扬, 一次宽容, 一次谅解, 一次尊重。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建立了起来。

二、高度的责任心是搞好课堂管理的基础

(一) 了解学生

比较普遍的情况是一个班级纪律较差的学生往往只有几名, 另有一部分学生属中间派, 如果教师的教学不能吸引他们, 教师的管理不能约束他们, 教师的爱心不能感化他们, 这些学生有可能在开课不久就成为捣乱分子。可见, 良好的开端非常重要。为此, 教师在开课前就应通过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 掌握学生的特点, 以做到突出重点、有备而管、对症下药。

(二) 规范管理

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 分析教学矛盾, 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学生说话、睡觉或做其它小动作, 教师通过眼神、语言、提问或手势让学生感知违纪即可;对影响教学的违纪行为, 教师要有的放矢、言简意赅地进行干预和纠正。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留有余地, 又不能让学生认为教师软弱可欺。经过教育和帮助。个别学生的表现发生反复属于正常现象。要冷静、耐心地关注他们, 锲而不舍地鞭策他们, 不可急躁或粗暴, 和学生对立。解决课堂突发事件后, 教师应马上回到教学中来, 以将事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 检查反省

如果课堂纪律比较差, 教师应深刻反省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行为和管理方法, 深入学生或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认真分析并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四) 分类管理

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违纪学生进行分类教育以区别帮助。对纪律较差学生的管理是课堂管理的关键。也是帮教的重点, 绝不能放弃对他们的管理。若教师只着重管理比较听话的学生, 就会引起其他学生对教师的反感或鄙视。

三、适应学生的心理是课堂管理的切入点

(一) 适应年轻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课堂管理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年轻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要从年轻人的身心实际出发, 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学生被关爱和被尊重的需要教师要真诚、有效地运用表扬、鼓励和鞭策等方法循循善诱, 尽量减少批评。

(二) 呵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溺爱和单亲等问题家庭的孩子离家求学, 他们比健康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表现出心理应激甚至身心障碍。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保护学生的隐私, 必要时要与相关人员沟通, 避免发生意外。同时, 要用简洁、明快、充满爱心的语言鼓励他们,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避免讽刺、挖苦和体罚, 能在课后解决的问题就不在课堂处理。否则, 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 给教师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文献

[1]孙冬梅《课堂管理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篇8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措施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 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疏通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 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信息来源方面的“假”, 监督考核环节的“弱”, 资金结算管理的“散”和管理效率的“低”等几个方面。

1. 信息不对称, 很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 才能合理地控制资金的流转。然而,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 从而导致高层决策者很难及时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搞不清楚企业资金的流转情况。更严重的是, 企业各层面部门都在截留信息, 甚至对上级提供虚假信息, 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 报表不真实, 从而使汇总起来的信息严重失真。信息的不准确将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科学决策, 阻碍企业的发展。

2. 资金散乱, 使用率低下

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矛盾已成为目前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非常普遍, 导致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太过随意性, 有些企业的领导对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 盲目投资, 造成投资过程中失误多, 企业损失惨重;三是资金的沉淀现象严重, 库存占用的比例居高不下, 而资金周转缓慢, 使得企业的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3. 监控不力, 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中, 重视经营轻视管理、重视花钱轻视算账、管理层对企业资金的运作环节监管不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母公司拨付给子公司的资金, 子公司没有专款专用, 擅自挪用、无计划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为了避免这些现象总公司制定了一些规范制度, 但在子公司或由于授权不当、或审批不严、分工不明, 使相关制度及程序执行不力, 在资金使用问题上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管理机制, 缺乏监督, 最后常常都是子公司管理者一个人说了算。总公司不能及时掌握财务资金的流向, 就谈不上控制了。

二、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措施

1. 企业要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避免财务风险

完善资金结算的核心制度,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这样便可以更严格地控制多头开户以及资金账外循环等情况的发生, 确保资金管理的统一集中。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实现企业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 同时要加强资金流量的分析管理, 严格控制现金流出, 保证企业随时都有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另外要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 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等各项业务而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 不仅如此, 在全公司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事前和事中的资金流动, 保证资金的有序周转。还要致力于内部控制设计、执行的有效检查和监督, 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2. 企业要推进财务资金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财务资金信息是企业各类经营业务信息的汇总点, 也是支撑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财务管理软件是企业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和监督控制的有效手段。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 不单单是推广软件本身, 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所以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 在运行好会计核算层的同时, 通过网络技术逐步实现集团管理层、计划决策层、业务运作层、反应控制层、资源管理层的运作, 实现资源共享, 从预算管理到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生产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资金管理到数据分析、财务分析, 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一体。

3. 企业要建立资金的监督检查控制制度

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支出的授权批准手续是否健全, 是否存在越权审批的行为;是否存在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票据的购买、领用、保管手续是否健全, 票据保管是否存在漏洞;印章的管理是否符合企业的相关规定等等。对账目的检查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两者最好能够交叉进行, 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 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修正和完善。

4. 企业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 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经济活动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帮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状况及经营业绩进行最佳预测, 其工作内容就包括对资金运作的分析。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重视财务分析, 运用专门的方法, 结合企业各方面实际情况, 来分析评价经营活动, 使经营信息得到有效及时反馈, 为管理者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提供依据。

三、结语

随着经营业务的不断扩大和多样化, 企业的资金管理也要随之进行改革,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和技术, 优化资金结构,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动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艳.浅谈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价值工程, 2010 (8) .

[2]罗雨国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10 (5) .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的有效策略 篇9

关键词:电力调度运行,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0 引言

电力调度工作主要是对电网的供电、用电及电力维修等展开统一管理, 达成电力资源的完善配置, 增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从而为现代企业实现最大化的效益目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 电网获得了极大程度的发展, 从而使电力调度亦逐步走向自动化, 获得了不错的成就, 然而在目前的工作中仍然还存有一些问题。

1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的有效策略

1.1 建立完善的电力调度制度和规定

1) 供电企业需注重电力调度工作说明, 制订科学、具体的电力调度工作计划表, 使相关部门全力实施。并且还需加强电力调度宣传力度, 带动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电力调度工作, 让员工清楚认知到自身的责任与任务, 在工作的过程中严格遵照电力调度工作计划施行, 从而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的质量。同时, 供电企业还需加强与有关部门进行合作交流, 采用有效对策减轻电力调度运行资金, 提升电力调度的运行成效。

2) 供电企业需遵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开展电力调度工作, 确保电力调度可以规范性运行。并且还需依据供电企业实际状况结合国家法律编订一套拥有企业风格、有效可行的电力调度制度和规定, 并让企业的员工在调度工作途径中贯彻施行。

3) 供电企业要结合电力用户需要及市场利率制订每一年的电网运行计划, 确保电网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在实施电力调度工作时, 需要增强电力调度运行工作者的安全意识, 制订科学、恰当的电网运行维护救急措施, 预防存在安全后患的事件发生。并且还需施行安全职责制度, 使调度工作者在调度工作过程中严格遵照有关的制度操作, 防止调度工作者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同时, 还需建立科学的电网内部安全运行监管系统, 更快地发现安全问题, 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处理问题。

1.2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1) 建立符合电力调度运行的标准系统。供电企业需加强和其它电力部门的合作, 以供电企业的效益目标及管理职能等方面为源头, 根据电力调度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电力调度运行标准系统, 并严格施行, 并且还需跟上时代的脚步, 对电网运行规定及技术展开创新, 如需要计算电网的稳定率、装置自动化的电力调度等, 并在工作实践中应用。

2)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电力有关部门共同合作, 建立联合体制, 从而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的工作成效。详细来讲, 需要聘请电力专业人员对电力调度工作开展指导工作, 突破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 并为电力调度部门编写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使电力调度运行获得规范化管理。还需注重电网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满足电网配置基础的需求上不断优化系统设计, 同时需制订电网保障及救急方案, 防患于未然, 使电力调度工作能够获得良性运行。

3) 加强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如对电力调度工作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学会装置自动化的电力调度等, 从而增强他们的专业水准和业务素质。并且还需加强安全宣传的力度, 提升电力调度运行工作者的安全理念, 并在工作实践中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和规定施行, 从而增强电力调度运行质量。

1.3 尽量发挥电力调度部门的用途

1) 电力调度部门要转变以往的电力调度工作方式, 尽量发挥电力调度部门的用途, 树立服务理念, 依据电力用户的需要, 科学、恰当地对电力资源进行配置, 最终提升电力调度运行的质量。

2) 电力调度部门需维持平等、公正的原则, 在确保电力调度质量的前提上, 指引电力企业展开良好的竞争。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及市场经济机制的改革深入, 电力行业亦掀起了一股改革的热潮, 供电企业与电网分离,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通常会发生一些恶意的竞争事件, 给有关的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及损失, 所以电力调度部门要平等、公正的展开调节, 为电力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从而增强电力调度运行质量。

1.4 持续地完善电力调度运行体系

1) 电力调度运行体系不但需有极强的扩展性和扩充性, 而且需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平台, 使系统主站在正常的状态下可以有效的对有关设施及线路进行监管, 并自动搜索、整理及保存数据等。唯有严格按照相应标准设计及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执行, 才有利于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的速度及运行质量。

2) 尽量运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及信息技术来提升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速度与质量, 建设全天无人值班的自动化体系。

2 结语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是电力系统的关键模块, 电力调度运行的好与坏, 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障电力运行调度工作顺利运行, 必须从加强电力调度运行的规范化管理、尽量发挥电力调度部门的用途, 同时还需要持续地完善电力调度运行体系, 电力调度工作必然能够实现一种稳定的状态去为整个社会服务, 从而使电力事业发展道路更辉煌。

参考文献

[1]黄日艳.浅析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风, 2013 (12) .

加强有效调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篇10

课堂是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平台, 其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调节, 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 但如何使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调节态势呢?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总结了如下几种常用的调节方式。

一、兴趣调节

数学课堂教学的调节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课堂处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 数学知识内容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 或以生动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描述绚丽多姿的数学知识和现象;或创造数学意境, 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王国中探索,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兴趣调节中, 要注意不能停留在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浅表, 而应适当联系数学科学的新资料、新发现、新理论、新问题, 引导学生对数学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 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 进而探索其所以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调节

运用教学方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加以调节, 就是教师不能总是固守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堂堂用、年年用, 而要追求教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以不断变化的信息刺激学生的接受欲, 使之形成持久的注意力。 数学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 即使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教师久用而不变其法, 学生也会感到索然无味。 反之, 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 数学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才能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稳定的调节功能。

三、情绪调节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注意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首先, 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都应该情绪饱满, 目光有神, 满怀激情, 对上好课充满信心。 这样, 学生势必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这种激情的感染, 精神振奋, 情绪高涨。 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 情绪低落, 两眼无神, 则学生也会情绪低落, 甚至睡意蒙胧, 对于教师的讲授听而不闻。

其次, 教师在讲解不同的教材内容时, 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神情。 教师以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情绪投入数学教学, 真正用情去讲授, 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而且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在这样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教学生动活泼, 思路流畅;学生学习情绪饱满, 思维活跃。 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便处在教师积极主动的情绪调节中。

四、语言调节

在数学教学中, 知识的传播, 思维的引导, 认识的提高, 能力的培养, 处处都需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实施。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遵循语法、通俗流畅, 学生才能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才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语言还要语音清晰、音量适度、语速适中, 、有节奏感, 才能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讲究语言艺术。 讲解数学概念和原理时, 要严密准确, 深入浅出, 化抽象为具体;总结数学规律时, 要抓住要领, 编成口诀, 言简意赅;讲述重点时, 可提高音量, 减慢语速, 适当重复;学生注意力分散时, 可暂时变换声调, 几句幽默, 提醒注意;突出思想教育时, 要富于感情, 声情并茂, 使学生受到感染。 这样, 教师通过严谨生动、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 牢牢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时而将他们带入神秘的境界, 时而将他们引入宁静的遐想, 时而将他们引向思维的浪峰, 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处于张弛有致、跌宕起伏、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良性运作状态。

五、机智调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遇到来自自身、学生和外界的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 对于这些偶发事件, 若处理不当, 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甚至会导致一堂课教学的失败。 因此,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 做到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 快速作出反应, 当机立断, 及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化被动为主动, 有效调节数学课堂教学。

举个例子: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 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要靠教师的机智调节了。 如果是稍加考虑就能解决的问题, 不妨先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有谁能回答吗? ”教师迅速利用这个“时间差”, 调整思路, 寻求正确答案。 如果问题难度太大, 教师暂时无法解决, 也可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讲不清楚, 为了不占用这堂课的教学时间, 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这样, 教师可争取课后的时间查资料解决。

六、反馈调节

上一篇:良好化学实验习惯培养下一篇:质量管理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