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制度

2024-08-17

行政管理制度(精选十篇)

行政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受案范围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它第12条第2款中明确指出, 对于由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着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而提起的诉讼, 人民法院不进行处理。行政诉讼法制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人们逐渐不能接受行政诉讼法的这一规定。

1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抽象行政行为是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一个学术概念, 它指的是行政主体作出的一种规定, 只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普遍约束力, 也就是制定行政规则的行为。在我国范围内, 依据效力等级不同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分为下面三种: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有着一定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

2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可行性

(一) 具有宪法依据

我国宪法第5条明确规定:所有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个民主党派、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都一定要遵守国家法律规定。不管哪一层面出现了违法行为, 都要进行追究。不管什么组织或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此基础上, 行政机关对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所做出的规定则一定要求在法律许可范围内, 假如出现违法行为则一定要进行处理。宪法第41条也明确指出: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只要发现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行为, 可以向国家机关进行检举、申诉、控告。

(二) 司法权不会过多干预行政权

当前我国法院可以依法审查行政机关的一切行政行为, 这是国家和权力履行监督和分工的职责。在行政诉讼范围内引入抽象行政行为, 司法权则会在较大程度上制约行政权, 就有可能形成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现象, 这种现象不符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如果将抽象行政行为引入行政诉讼范围内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但是, 将抽象行政行为引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不会形成三权分立的局面。西方发达国家的三权分立其主要特点是三个机关之间互相制约和实现权力分离。而我国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分工和监督, 行政权受制于司法权, 而在国家机关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对府两院进行监督, 但一府两院不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监督权。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司法权虽然过多限制行政权, 但不会出现干预行政权的情形。

3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建议

(一) 修改行政诉讼法

如果把抽象行政行为引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则一定要修改行政诉讼法。进行修改时要坚持两个观点:一不能改变行政法的目的。行政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依法严格控制行政权力, 也就是杜绝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 以保证人民的权益不受侵害。二法治领域的司法最终原则。进行司法审查主要就是为了保证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以维护统一宪法秩序和宪法尊严为主要原则。建议把《行政诉讼法》第5条、第11条、第17条、第27条、第32条、第41条、第54条等条款中的具体行政行为改为行政行为, 同时把第12条第2款中的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条款予以删除。

(二) 规范提起诉讼的条件

把抽象行政行为引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后, 只有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能提起诉讼。一提起诉讼的原告只能是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人或检察院。在提起诉讼的基础上, 抽象行政行为相对人的范围不能任意扩大, 诉讼原告应该是抽象行政行为直接影响到的对象和检察院。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的职责, 因此人民检察院应当具有行政诉讼中提到的国家和公共利益的权利。二相对人或检察院提起诉讼, 则只有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能提出。只有当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就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 而只有当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 检察院才能提出公益诉讼, 这是在行政诉讼制度中把抽象行政行为引入受案范围的基础条件。

总之, 构建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新制度, 首先应确定抽象行政行为的确切含义, 不能只在理论争辩层面采用所谓的通说, 而应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种类划分;其次应将抽象行政行为种类明确划分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规定;最后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将抽象行政行为分三个步骤全部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一步先将行政规定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第二步随着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 再进一步扩大到行政规章, 第三步将行政法规在内的所有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 只有将所有的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法院拥有既可以依申请也可以依职权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专门审查或者附带审查的权力, 对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作出撤销、要求改变或者确认违法的判决, 才能对行政机关的行为予以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我们并不否定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的现行体制, 我们强调的是将抽象行政行为全部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以便发挥更好的作用, 从根本上扭转抽象行政行为违法不受制约, 肆意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局面。伴随着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进步, 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 将行政行为置于司法监督之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昕.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J].法制与社会.2011 (07) .

行政管理制度 篇2

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

意见》的通知

(2008年2月22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二○○八年二月四日已经总局局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附件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职权和全面履行义务,严格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结合工商行政管理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指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规定对本级或者下级机关及其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检查与评判的监督活动。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作为本机关工作目标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成立由局领导负责,法制、人事、监察等有关机构参加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机关、本系统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法制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人事、监察等相关部门配合。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五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和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实行组织考评、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日常考评与考评相结合,原则上采取百分制形式,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当年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书面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八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主要方式包括:

(一)审阅有关报告材料或者听取情况汇报;

(二)组织现场查看或者暗访活动;

(三)调阅有关文件、资料或者实行案卷评查;

(四)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水平测试;

(五)组织执法检查或者专题个案调查;

(六)听取地方人民政府评议意见,召开座谈会或者面向社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设置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进行问卷调查;

(七)评议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式。

第九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制度建设是否健全、规范;

(二)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主体是否符合规定、认定事实是否清楚、调查取证是否充分确凿、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执法程序是否合法、执法内容是否合法适当、立卷归档是否规范;

(三)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方面,主要包括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情况,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情况;

(四)行政执法效果评价方面,主要包括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评议意见;

(五)行政执法监督方面,主要包括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行政执法行为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信访案件的数量及其后果情况,行政复议决定和行政判决执行情况;

(六)评议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内容,包括履行法定职责方面的情况,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整改情况等。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当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重点和范围。

第十条

对评议考核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充分听取被评议考核对象的意见。

被评议考核对象应当执行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并将执行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第十一条

评议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在评议考核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被评议考核对象通报评议考核结果。

评议考核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惩机制,依据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奖惩制度。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一般结合考核进行。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第十三条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由评议考核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并作为工作目标考核或者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对在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机关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执法责任。

第十四条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行政执法人员,由评议考核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并作为公务员考核确定优秀等次的重要依据。

对在评议考核中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结果是衡量被评议考核对象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对行政执法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等其他监督检查与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相结合,避免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重复评议考核。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第十七条

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机关、本系统的实际,制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监督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违法履行或者不当履行法定职责,致使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产生其他危害后果所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第三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

第四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条所列行为,造成危害后果 3 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五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中的执法过错行为:

(一)违反规定,擅自增加或者取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

(二)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或者程序;

(三)擅自实施已经取消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项目;

(四)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

(六)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予以核准或者超越法定权限作出核准决定;

(七)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

(八)在受理、审查、决定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

(九)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

(十)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理由;

(十一)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

(十二)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牟取其他利益;

(十三)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

(十四)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

(十五)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的法定条件之外,附加有偿咨询、培训、指定中介服务。

第六条

下列行为属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中的执法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

(二)违反法定程序;

(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或者范围错误;

(四)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不妥善保管,致使其丢失或者损毁;

(五)对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财物不依法处理。

第七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处罚中的过错行为: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或者适用依据错误;

(二)违反规定,滥用自由裁量权,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或者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

(四)违反有关法律中关于委托处罚的规定;

(五)不使用罚款、没收财物单据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门制发的罚款、没收财物单据;

(六)违反有关罚缴分离规定自行收缴罚款;

(七)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私分罚款、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财物;

(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收缴罚款据为己有;

(九)使用、丢失、损毁、违法处理罚没财物;

(十)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不移送或者在移送过程中违反有关移送规定;

(十一)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

第八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征收中的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不按照法定范围实施征收;

(二)擅自增减征收项目或者改变征收标准;

(三)依法应当征收而不征收;

(四)不按照规定使用专用票据;

(五)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征收款项;

(六)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等违法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

(七)不公开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

第九条

下列行为属于实施行政监督检查中的过错行为:

(一)无法定依据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二)超越法定权限和范围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三)不按照规定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实施行政监督检查;

(四)对行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不依法制止、纠正或者不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第十条

下列行为属于行政复议中的过错行为: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

(二)不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或者无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三)不履行或者无故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

(四)阻挠、变相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涂改、隐匿、伪造、偷换、故意损毁有关记录或者证据的;

(二)妨碍作证,或者指使、支持、授意他人做伪证,或者以欺骗、利诱等方式调取证据的;

(三)泄露与行政执法有关的保密信息,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二条

其他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应当报经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

第三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承担形式

第十三条

对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理:

(一)责令自行纠正或者限期整改;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前款规定的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对应当承担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可以作出如下行政处理: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通报批评;

(四)责令离岗培训;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取消执法资格。

前款规定的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违反政纪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和程序,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故意导致违法执法行为发生的;

(二)拒绝纠正违法执法行为的;

(三)干扰、阻碍对违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案件进行调查的;

(四)对控告人、检举人、投诉人打击报复的;

(五)一年内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第十七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积极配合调查或者有其他立功表现的;

(二)主动纠正错误,有效制止损害后果扩大的。

第十八条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或者存在冲突,造成行政执法过错,并且工作人员无主观过错的;

(二)因出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事实和案件性质发生变化的。但是,故意隐瞒或者因过失遗漏证据的除外;

(三)未造成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四)行政相对人弄虚作假,致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的;

(五)因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违法执法行为发生的;

(六)执行上级领导的决定或者命令,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时,在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后,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要求立即执行而造成执法错误的。但是,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造成执法错误的除外。第四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自我办理的承办原则。

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直接追究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移送监察部门:

(一)被司法机关已生效的裁决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确认违法的;

(二)被行政复议机关已生效的复议决定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确认违法的;

(三)被本级或者上级行政机关通过执法监督程序依法确认违法或者予以撤销、变更的;

(四)被审计、信访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确认违法的;

(五)有其他涉嫌违法情形的。

第二十一条

对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十二条所列执法过错行为,由监察、人事等有关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作出处理。

除依照本办法对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提出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不停止执行。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以下简称处罚裁量权),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

处罚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时,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职权范围内选择对当事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限。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过程是行政机关从法律目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方面综合裁量并作出决定的过程。

处罚裁量权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中被普遍行使。总体来讲,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过程中,能够统一思想,明确目的,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在制止和打击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的过程中,过罚不相当、同案不同罚等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有效促进处罚裁量权的正确行使,既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需要,也是构建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行政处罚是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处罚裁量权的行使进行制度上的规范,有利于行政处罚的公平公正,能够有效防止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案不同罚等现象。促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对行政执法权进行监督制约的重要方面,将对防治腐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促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有利于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执法水平和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有利于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社会形象。

二、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不得以案件事实以外的因素差别对待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违法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二)过罚相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相当。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四)程序正当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五)综合裁量原则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处罚裁量权时,要综合、全面考虑案件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性等具体情况进行裁量,不能偏执一端,片面考虑某一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三、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明确行政处罚种类之间的轻重关系。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较常使用的几种行政处罚而言,通常情况下,警告是最轻微的一种行政处罚形式;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是较重的行政处罚形式。

(二)关于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和从重行政处罚的含义。

1.不予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对特定违法行为不给予处罚。

2.减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最低限度以下适用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应当受到的一种或者几种处罚之外选择更轻的行政处罚种类进行处罚,或者在应当并处时不进行并处;另一种是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的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3.从轻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轻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低的部分予以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 8 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低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低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低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轻行政处罚。

4.从重行政处罚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在行政处罚的法定种类和法定幅度内适用较重的种类或者选择法定幅度中较高的部分予以处罚。从重行政处罚主要包含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该违法行为法定可以选择的几种行政处罚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另一种是在适用规定有处罚幅度的行政处罚时,选择该幅度内较高部分予以处罚。一般地,在实施罚款这一行政处罚时,选择最高限处罚,或者在从最低限到最高限这一幅度当中,选择较高的30%部分处罚时,可视为从重行政处罚。

(三)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1.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轻行政处罚:

1.能够主动改正或者及时中止违法行为的;

2.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较小或者尚未产生社会危害后果的;

3.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

4.因残疾或者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确实困难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六)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1.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或者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的;

2.有悖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规定的阶段性工作重点的违法行为的;

3.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的;

4.坑农害农等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的;

5.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

(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适时建立健全规范处罚裁量权的相关制度。

1.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指导。应当制定或者修订处罚裁量权的适用规则,对于处罚裁量权的基本概念、原则、适用的基本规则等进行阐述,对于处罚裁量权的适用程序、过错责任追究等进行规定。可以自行制定处罚裁量标准,也可以要求下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定处罚裁量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含有处罚裁量权的处罚条款。

2.在制定处罚裁量标准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等因素设定相应标准。同时,根据处罚裁量权制度本身的特点,在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环境、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9平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处罚裁量标准进行调整。

3.应当与办公自动化工作相结合,建立信息化案件处理辅助系统。形成行政处罚案件的电子数据库,并在细化、量化含有处罚裁量权的处罚条款的基础上形成处罚裁量权应用系统,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处罚裁量权提供快捷、便利、有力的支持。

四、加强对行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建立健全对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机制,从多环节、多方面、多角度对处罚裁量权进行监督。

(一)在听证报告、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中应当将处罚裁量的情况进行表述,不予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说明理由。在处罚案件核审过程中,核审机构对处罚裁量部分应当加强审查力度。

(二)在涉及行政处罚行为的行政复议、信访及其他执法监督程序中,复议机构、信访机构等执法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处罚裁量行为的审查力度,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起到监督作用。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建立行政处罚决定的公开制度,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示行政处罚决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四)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进行案卷评查、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等考评工作中,应当特别关注行政处罚中的处罚裁量行为,增加处罚裁量权行使情况的考评比重。对于不规范行使处罚裁量权情况严重的,要坚决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五)对于重责轻罚、轻责重罚、不按程序行使处罚裁量权等滥用处罚裁量权的行为,要按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五、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一)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法律知识培训。应当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特别是行政处罚以及处罚裁量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实践能力。应当收集、整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行政处罚案例,以案说法,既能够进一步加深行政执法人员对处罚裁量权的理解,又能够为行政执法人员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提供参考。

六、切实加强对处罚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从反腐倡廉、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本指导意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一)认真贯彻,积极落实。应当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明确推进正确行使处罚裁量权工作的工作机构,制定落实本指导意见的具体办法和配套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规范处罚裁量权,将本指导意见落到实处。

(二)注意总结,经常交流。在工作中应当及时总结处罚裁量权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应当同其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处罚裁量权正确行使。

政策与行政管理行政环境 篇3

——题记

国家政策对于每一个地方而言都是一样的,只是执行的力度不一。创业者需要衡量的是你所中意地方的不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外贸等政策。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创业者也应该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案例1:企业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大环境

案例说明

温州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中国温州第一家留学生企业,公司主要致力于通信网络测试系统的研发和销售。目前,科赛技术已通过“双软认证”,主要产品 “Connsis-DTS xDSL自动测试系统” 已获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立项。

案例分析

2001年9月13日,4位年轻创业者在温州向位于开发区内的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介绍他们的“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当天下午,他们就在工商部门办理了公司名称预登记手续,成为创业园首家入驻的留学生创业企业。

科赛公司的成长得到了温州市、开发区、创业园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除了给予200平方米的免费创业用房外,创业园孵化器专项资金无偿资助科赛公司50万元,用于“X-DSL自动测试系统”项目的后期研发。

案例启示

政策法规环境,主要是指与创业者创业及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定与制度安排,包括对创业者及其企业的优惠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法规制度两个方面。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各地政府所支持的行业都会根据地方情况有所侧重,或者会对某些行业实施优惠政策。

政府的支持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水平、税收和租金的水平、创业扶持措施限制大企业的垄断,以及对行业准入、市场准入的管理等。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海市政府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简称“十八条”)、《促进小企业发展的决定》、《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等。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类优惠政策,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创业事业的发展。

为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出台了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进一步放宽了对民营经济实体经营范围的限制: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允许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分期缴付;进一步放宽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名称登记......

案例2:行政管理环境包含着效率与公平

案例说明

天津市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自1988年成立以来,公司承接了一系列大、中型自动化成套项目的设计、制造、维修、服务工作,已成为自动化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并逐渐在计算机、电子、机械、销售等领域中展露拳脚。

案例分析

张敬民刚开始创业时,公司入孵在天津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毕业后在高新区政策区的科研基地购买了几千平方米厂房,开始进入了发展轨道。1998年又在华苑产业区购地建厂,结束了普辰公司四处漂泊的历史,步入了稳步快速发展阶段。

民营企业的成长比较艰难,受环境左右的因素似乎更大一些,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天津高新区经过多年艰苦创业所营造出的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府机构的高效率办事方式,使企业可以一心一意地做自己的业务。张敬民认为创业的外在行政管理环境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廉洁高效,也蕴含着行政管理之下的公平与公正,这些也是必须深入考察分析的环节。

案例启示

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效率,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为创业企业减轻负担,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有益的政策指导。创业者在选择创业的过程中都应把行政管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创业考察因素。

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探讨 篇4

一、当前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

从实际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缺乏建设性与规范性,不仅没有依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且相关校领导人员缺乏对行政管理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导致在学校行政工作中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也没有提出切实有效的实施细则,如此一来则会导致小学行政管理工作在开展中存在盲目性与滞后性,严重阻碍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众所周知,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栋梁,教育环境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小学行政管理制度作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或者相关制度得到随意更改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有序开展。而行政管理制度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实际教学情况加以调整与修改,则会对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造成影响[1]。

(三)缺乏监督与管理工作

积极制定切实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监督与管理工作,只有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权威性、科学性,才能真正发挥出行政管理制度的价值。然而依据笔者分析,当前大多数小学在开展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中并没有加强监督与管理,仅仅采取走马观花的形式,无法保证其制度的有效执行,长此久往则会导致小学行政管理体系不完善,甚至会逐渐丧失自身的管理职能。

二、新时期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有效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中规章制度的作用十分重大,笔者认为需要积极提高规章制度的统筹性以及建设性,并且要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以及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其具备针对性与完善性。另外,在各个小学的行政部门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其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行政管理制度。此外,要想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体系,还需要积极构建具备民主性的行政管理机制,在整个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结合多年管理经验的同时联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学校管理等情况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良性循环。

(二)积极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制定行政管理制度时需要结合学校工作以及管理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且还要实现多多因素的考虑与分析,保证行政管理制度具备灵活性与稳定性。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积极制定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与分析,只要与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相关的制度都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斌关切要依据小学教学的实际要求制定科学制度,积极增强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执行性[2]。除此之外,对于与行政管理工作相关的内容需要加强分析,要积极听取学校职工的建议,在保证教职工教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要进一步解决行政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推动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有序建设。

(三)积极制定完善的制度修订制度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在对小学行政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与探究中均离不开制度,只有实现相关制度的完善性才能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效建设。在近几年我国小学教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且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发展,在此发展趋势下小学行政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按照教学形势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与完善,保证行政管理制度符合小学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将修订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中,保证其稳定性,提高小学行政管理制度的整体运行效率,真正实现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与可行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我国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备受关注,该项工作不仅关系到了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并且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当前小学行政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一系列的影响因素,导致效果不容乐观,为进一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于上文中从三个方面提出措施,分别是完善规章制度、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修订制度,期望可以真正构建具有特色的小学行政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任小平.浅谈如何加强小学领导行政管理的有效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3-4.

行政管理制度 篇5

尊敬的领导: 尊敬的领导: 您好!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简历!薄薄的几页承载着的是我大学期间收获的各种成绩。在即将 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找到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更好的发 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谨向各位领导作自我推荐。作为一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 业,同时也为我的专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与精力。我的择业观:只要有机会,我绝不放弃,从基层做起,细微 中体现自身价值。之所以选择贵单位,因为我看准的是一个富于协作和竞争、能不断开拓创新、扎实进取的团队。在这里,年轻的我无疑将学 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我也会以满腔的热情和一颗奋进之 心竭尽全力为贵单位创造效益,以尽情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我深信:经过你们的精心培养和自我的勤奋努力,我将会更 加成熟和稳健。愿成长的道路上有贵单位的关怀和培养!诚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宏图大展!此致 敬 自荐人: 礼

个人简历
基本资料
姓名 籍贯 专业 毕业院校 手机号码 ** 湖北宜昌 行政管理 性别 民族 学制 女 汉族 四年 毕业时间 E-mail 年龄 身高 学历 25 168CM 本科

武汉科技大学 *********

2005 年 7 月 **********@yahoo.com.cn

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
☆ ☆ ☆ ☆ 勤勉上进,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对工作认真负责 热情大方,待人热忱,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亲和力强 具有能胜任工作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具有良好的写作和文字功底,论文写作及应用文写作都得到广泛好评

英语水平: 英语水平:
☆ ☆ ☆ 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英语口语良好,能与人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 能够翻译各种外贸函电,处理商务信函

其它水平: 其它水平:
☆ ☆ ☆ 获得中级涉外秘书证 掌握了一定的 C 语言及 VFP 数据库知识并能进行熟练运用 能熟练操作 Microsoft Office 办公软件

所获奖励: 所获奖励:

☆ ☆ ☆

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在校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 在校期间获“入党积极分子”称号并参加党校学习结业

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 在校期间参加校话剧团,任编辑,编导了很多深入人心的剧目,在校内 外演出获得强烈反响,本人获得“优秀编辑”荣誉称号; ☆ 武汉科技大学优秀社团心理协会成员,多次在校园内外开展心理咨询活 动,影响深入广泛; ☆ 在校期间担任班干部并组织系羽毛球赛等多项活动,得到老师和同学的 一致肯定,工作表现突出。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
☆ 2009 年 2 月,于湖北省枝江市华星印刷厂实习,任总经理办公室行政 助理,负责文书的写

作、打印、会议记录、接待商业合作伙伴及办公室 日常行政工作,并多次随公司领导出差,在此期间还参与了公司 HR 管 理和人事协调工作,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 ☆ 2008 年 1 月,于湖北省枝江市董事一中教务处实习,协助老师及教导 处领导处理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问题; ☆ 2008 年 7 月,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档案馆进行认知实习,负责对档 案进行编制、装订和保存,熟悉了档案管理工作; ☆ ☆ 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立顿奶茶、潘婷洗发水等促销活动,业绩显著; 2007,2007,2007 年的暑假自组辅导班并担任英语和数学老师,辅导 效果突出,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肯定,极大地锻炼了组织能力和表达 能力,培养了细心与责任心

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未来!附言: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未来!


行政管理制度 篇6

关键词: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 以人为本

The administration,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 with “humanist”

Xie Xiongying

Abstract: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humanist”,is three different concept propositions.The administration refers is Country Administrative organ the management which carries on to all levels of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 refers is the research which carries on to the administration discipline;The object which “humanist” refers is when is engaged in some work considered to have take the human as the center,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human this basis.But,in the practical work,the administration,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cience with “humanist” by no means completely mutually fuses actually,unifies mutually,sometimes even is opposes mutually.

Keywords:Admin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cience Humanist

【中图分类号】F20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4-0056-02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与“以人为本”,是三个不同概念的命题。行政管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各级行政部门进行的管理;行政管理学指的是对行政管理学科进行的研究;“以人为本”指的是在从事某项工作时考虑的对象必须以人为中心,不能脱离人这个根本。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与“以人为本”却并非完全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

之所以有这个话题,缘于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大学行政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教授的授课,对教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获得了自己的一些见解,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有了自己更为独特的见解。譬如通过学习行政管理,我便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并通过实践予以对比、思考,觉得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以及在科学定义上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空间。下面谨将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予以提出,就教于方家、学者。

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引出的话题

我在开头语中已经说过,行政管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各级行政部门进行的管理,而行政管理学指的是研究行政管理的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从理论上研究探讨行政管理的一门学问。简言之,行政管理指的是实践活动,行政管理学指的是理论研究活动。从哲学的观点看,理论与实践是一对孪生姐妹,她们是一对互相结合、互相统一的整体,缺乏了任何一个部分,事物的结果,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即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管理与行政管理学中的一些说法却又是无法统一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关于这一点,我有许多实践经历和体会。

我曾在一个大县担任过县委主要领导职务,在工作实践中遇到过许多实际问题,而遇到的这些实际问题,都有着极其独特的特殊性,用一般的理论去解释是完全解释不了的,更无法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解决问题。譬如我们处理一些上访问题,就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可以说,在《信访条例》出台以前的若干年前,上访现象可以理解为仅仅是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社会问题,更不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但是,自从《信访条例》出台以及“以人为本”的观点提出以后,这种社会现象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一般的社会现象发展到社会问题,甚至发展到严峻的社会问题。其严峻的程度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是由一般的个体性上访发展到群体性的上访,甚至是大规模的群体性上访;

二是由一般的偶然性上访发展到必然性上访;

三是由一般的暂时性上访发展到没完没了的长期性上访;

四是由一般的反映问题型、要求解决问题型上访发展到无理取闹型和要挟型上访;

五是由一般的逐级型上访发展到越级型上访,甚至发展到直接到中央上访的“通天”型上访;

六是由一般的常规性上访发展到非常规性的逆反型上访;

七是由一般的零散式上访发展到集会式的示威游行型上访;

八是由一般的有问题解决不了须由政府干预方解决得了才上访、没问题不上访发展到有问题没问题都上访的“专业户”型的上访;

九是“闹而优则财”型的上访;

十是“乱世出英雄”型的上访。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十种如此严峻的情况?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有如下几种:

1.1 《信访条例》个别条款的不合理性和欠科学性,为上述现象的产生留下了政策空间。

《信访条例》中,有这么一些具体的内容:如果哪个地方出现了越级上访的情况,哪个地方的主要领导必须亲自前往处置,把越级上访的人带回来,有车的派车专车接回,没车的报销车旅费、食宿费。这些条款一出,立即就出现了如下几种上访类型:

一是产生了上访“专业户”。产生上访“专业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访条例》中出现的上述条款,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特别是比较贫困落后的基层乡村中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就抓住“条例”中出现的这些政策空间,产生了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在相当一部分人的一生中,有些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到北京去,即使有机会去,也要个人出钱掏腰包,如果借助《信访条例》出现的这个政策空间,既可以到北京去“潇洒走一回”,又可以自己不掏腰包,百分之百的“公费旅游”,岂不美哉妙哉?

由于有了这个政策空间和由于这个政策空间产生的不正常心理,一些人“初试锋芒”,“首战告捷”,尝到了“甜头”,便故伎重演,频繁出招,凡有人想“生事”,都主动包揽事务,以便借机上访,达到“公费旅游”的目的。

二是产生了“闹而优则财”者。“闹而优则财”者比单纯“公费旅游”者更为可恶。“闹而优则财”者除了希图得到“公费旅游”的享受外,还要从中达到发财的目的。其基本手法有,大凡乡中有人有事,“闹而优则财”者便将这些人集中起来,借代这些人上访、为这些人鸣不平之名,要这些人凑交上访经费,然后又在上访过程中向有关政府部门大诉其苦,大鸣不平,以祈博得同情,骗取经济补贴,骗取不了经济补贴的,就装穷叫苦,说回家的车旅费都没有了,要求补贴车旅费,从而达到敛财之目的。

1.2 《信访条例》部分领导责任条款也为一些好事之徒提供了一些可钻的政策空子。

除了《信访条例》规定的一些领导责任内容外,一些地方性的补充规定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哪个地方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哪个地方的领导就要受到处分、处罚,有的还实行“一票否决制”,规定哪个地方出现了上访事件,哪个地方的领导当年就不能评为先进,不能提拔、晋薪、晋级。如此一来,一些居心不良的好事之徒就借机起事,还有一些人对某个领导有意见,就故意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惹事生非,蓄意制造麻烦,制造难题,制造事端,制造阻力,让某个领导出丑,让某个领导添乱。由于怕造成不良后果,负一些比较“冤枉”的责任,加上当前反复强调要构建和谐社会,一些不法之徒便打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幌子,为着他们个人的利益,不断地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不断地向政府要价,而一些领导怕把事情闹大,构成不和谐因素,便息事宁人,采取了一些谦让的做法。这些居心不良之徒抓住部分领导的这种心理以及政策的空子,便更加变本加厉,制造事端,使信访工作成了当前令各级组织和领导比较头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除此之外,上述其它现象也与《信访条例》出现的一些政策空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当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到《信访条例》出现的政策空间上,但这却比较明显和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一个突出问题,即《信访条例》的确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政策空间,某些具体的条款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欠准确性、欠合理性和欠科学性。

2.“以人为本”面临的挑战

“以人为本”是近年来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以及中国新时期、新特点提出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客观地说,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个高度的必然结果,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内容和基本体现,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时代的高度而实行的新的治国理念,应该说,是深得人心的。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以人为本”并非是一件罗曼蒂克的事,它也遇到了不少在理论上无法解答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并面临着一连串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转型时期,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诸如征地、拆迁、住房、失业、就业、医疗保障、入学读书、社会治安,等等,问题多多,不一而足。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一些是客观的、实际的、合理的,政府和政府部门是有一定的责任去帮助解决的;但是,有一些问题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有一些甚至是无理的、苛刻的;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是对改革开放不满的人,总是寻找机会,对开放改革给予制造麻烦、制造阻力,有的甚至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公开叫板政府,与政府对抗,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向政府要价。每每此时,我们的一些领导、单位和团体,本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宗旨,根据实际情况,总会前往现场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来,这个实际的行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实际行动的具体体现,可是,这个良好的愿望,却被一些私欲膨胀、动机不纯的人歪曲了,强奸了。他们誓死不与政府配合,施展诸多刁难手段,有的甚至借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名,发动不法之徒冲击党政机关,毁坏公共财物,拦路设置路障,制造交通阻塞,等等,手段极其恶劣,影响极其败坏。如果他们的目的和愿望没有达到,他们还会反咬一口,说我们的政府不“以人为本”。可见,“以人为本”在这个时候已被坏人利用了。

这些人为什么能够和敢于利用“以人为本”来叫板政府?我敢大胆、其实也是客观地说,“以人为本”本身的定义就存在着一定的缺失空间,即不甚完整,也可以说还欠科学性,或者说是欠准确的科学性。何以见得?其实理由很简单:

首先,人除了可以从性别上分外,还可以从品质上分,即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如果再分细一点,即有好人、比较好的人、非常好的人、极好的人和一般的人、中间的人、不好不坏的人以及坏人、比较坏的人、非常坏的人、极坏的人之分。从这个分析上看,则“以人为本”中的“人”涵盖了所有的人,即好、中、差、坏的人都包含在内了。那么,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即“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包不包括坏人在内?如果包括在内,这不但有违道德规范,而且有违法律规范。因为从法律的规范上看,对于坏人我们是不能以他们为“本”的,而且,对于坏人,我们不但不能以他们为“本”,而且当他们触犯到一定的法律程度时,我们还要对他们绳之以法,严重的还要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直至剥夺他们的生命权利。由此可见,“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无论是从内延还是外延上分析和理解,都是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度的,其涵盖面也并非涵盖所有的人,坏人,应该是不包含其内、也不可以包含其内的。

其次,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上看,人的品性是可变的。今天的好人,明天有的也有可能变成坏人;今天的坏人,明天有的也有可能被改造成好人。就是说,今天的好人,我们在处理他们发生的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必须以他和他们的利益为本,明天他变坏了,我们就不能够以他和他们的利益为本了。从这个分析上看,“以人为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人的性质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确切地说,“以人为本”的准确而科学的提法,应该是“以好人为本”,以好人的利益为本,否则,“以人为本”的原始意义和出发点便变味了。

其三,理论与实际没有很好地相结合,有时甚至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当某种观点刚刚提出的时候,到底这个观点对不对,提出的概念准确不准确,意思完整不完整,定义科学不科学,符不符合客观实际?在还没有得到实践证明之前,人们往往带有比较明显的盲目性。但是,这种盲目性,有时却大行其道,并且被过分渲染。这些过分渲染的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相吻合,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完完全全无法指导实践,更加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当一些问题在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同时,我们一些同志往往又喜欢套用一些理论去概括、描绘和指导实践,结果,问题不但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有时甚至越搞越糟。这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的结果。这种结果,正印证了“理论上讲得通,实际上行不通”这句话的客观性和严酷性。

行政管理制度 篇7

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而后, 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所以, 行政听证制度其实就是在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前, 就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 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由行政相对人陈述理由和提供证据, 进行质证和辩驳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西方有关行政听证的思想源远流长, 其法理基础可以追溯到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德国等国家的法治理论和依法行政原理。

第一, 英国法的自然公正原则。自然公正原则源于自然法, 最初适用于司法领域, 后来被引入到行政领域。关于自然公正原则的内容, 王名扬曾对此做过很好的归纳, 认为这一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 任何个人或团体不能作为自己案件的法官; (2) 任何人或团体在行使权力时如果有可能使他人受到不利影响的话, 必须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其中, 第二方面内容就发展成了后来的听证制度。因此自然公正原则可谓是行政听证制度最早的法理基础。

第二, 美国法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美国1791年宪法第五条修正案规定, 任何人都“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强迫作为对自己不利的证人, 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 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这里“未经正当的法律程序”是一种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如果说实体性正当法律程序要求的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要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程序性正当法律程序则要求在实施法律时, 不管法律本身是否具有正当性, 实施者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正当程序和方式, 这里面就包括让当事人了解诉讼过程、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立场。这种正当法律程序的规定, 就暗含了当事人要具有听证的权利。美国人莫特写道:“正当程序给许多‘自然权利和正义’的原则提供了保障。”[2]可见,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正是旨在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之一。

第三, 德国等国家的依法行政原理。“德国《基本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行政听证制度, 但是作为一般的具有宪法根据的法律原则, 很久以前就得到了承认。”[3]可见, 虽然大陆法系的德国对行政程序没有过多的强调, 但是在他们的法治理论中已经暗含了行政听证的思想。法国也有着类似的情况, “法国行政法上的防卫权原则和对质程序, 基本上浓缩了行政听证制度的全部内容”[4]。这就构成了后来的行政听证制度的又一法理基础。

二、中国行政听证制度发展状况及功用分析

(一) 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关于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 公法学界还是有些争议的, 但是至于行政听证的思想, 一般都认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刑事诉讼领域重要的思想, 早在西周时, 就有“两造俱备”、“听狱之两辞”、“五听”等记载, 可以说是最早的听证思想。但是, 笔者认为, 这种听证思想毕竟和现在的听证制度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它主要是皇权统治之下官吏断案的一种方式, 反映的并不是民主的思想和要求。现在意义上的行政听证制度主要是从西方引入进来的。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开先河, 在第五章第三节中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 标志着中国行政听证程序的确立。之后, 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将听证制度引入行政决策领域;200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将行政听证制度引入行政立法领域;200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听证制度引入环境影响评价;200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开始在行政许可领域进行行政听证;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也对行政听证作了相关规定。可见关于行政听证, 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法律成就。那么行政听证制度到底对中国的政治生活有什么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呢?

(二) 中国发展行政听证制度的功用分析

1. 行政听证有利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

行政听证是行政相对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 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遭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时, 当事人能够通过行事这种权利, 进行抗辩, 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正如美国宪法修正案起草人麦迪逊所言, “正当法律程序是防止立法或行政部门僭越专擅、侵害民权的金城堡垒, 而法院则是维护其功能的卫士”[5]。实行行政听证制度, 一方面可以在行政行为之前为其设定好方式和步骤, 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可以在侵权发生之后为受害人争取到维权的依据和途径。这种程序正义在当下社会显得尤其重要, 因为转型时期的阵痛和负担, 往往会加剧政府和民众的矛盾, 发展行政听证制度可以减轻由于实体方面的非正义可能给相对人造成的伤害, 缓和矛盾, 保持社会稳定。而且, 行政听证制度设立本身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尊严的维护。它将行政相对人放在平等对话的位置上, 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权单向地强制性地发号施令, 也是命令行政逐渐转为合意行政的体现。

2. 行政听证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

行政听证是行政权运作的一项程序性要求, 对那些可能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处理和处分, 以及涉及到众多相对人的利益的行政行为进行听证, 有利于规范行政权力依法运作。“在过去二十多年的法制建设中, ‘强制执行’已经成为不能轻易质疑的‘政治正确’”[6]。行政权的行使充满了肆意和强制。但是法治国家之下, 再桀骜不驯的行政权力, 也不能游离于责任和法律之外。行政听证对于行政权力的规范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 一是提高行政权运行的可预见性, 通过对行政权力运行的时空要素进行安排, 使其具有可预见性。“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 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务。”[7]从而避免因为行政权行使的随意性;二是提高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公开性, 从此之后, 罩着行政权的不再是一个黑匣子了, 而是透明的玻璃箱。不管是行政权的越位、缺位还是错位都一目了然。“公正的听证程序有如达摩克利斯剑, 时刻防范行政机关的专横恣意, 有利于促使其依法行政和公平行使权力”[8]。对于行政权占主导地位的中国来说, 推行行政听证制度以期对行政权进行约束和规范还是让人有些期待的喜悦。

3. 行政听证有利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质量

“政治和公民权利, 特别是那些与保障公开的讨论、辩论、批评以及持有不同意见有关的权利, 对于产生知情的、反映民意的政策选择过程, 具有中心意义。”[9]行政听证体现的就是行政相对人的这种权利, 它对于提高公共事务管理质量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这里又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 行政听证制度下, 利害相关人都参与进来, 表达意见, 有助于汇集众人智慧, 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第二, 通过公开、公正地协商与辩驳, 最后达成的行政决策会更加符合民意, 而符合民意本身就是公共事务管理高质量的体现。再次, 行政听证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可接受性。在行政听证的过程中, 行政相对人不再是行政权运作的旁观者, 他们不仅能够参与到行政决定的过程中, 而且有机会平等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出自己的选择。那么, 这种经过符合公意的程序产生出来的公共政策或是行政决定, 也就更容易为行政相对人接受。

4. 行政听证有利于扩大民主参与, 加强政治沟通

对于民主思想的信仰者来说, 行政听证是个迷人的角力场。在这里, 所有利害相关人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没有身份、级别的限制, 可以质证、可以辩驳, 专家的调查取证和普通民众的意见表达都可以畅行, 官方的决策将不再“官方化”。那些原本感觉国家大事远在天边的人, 开始忙碌着为城市规划建设调查取证。也许并不是受到民主的感召, 只是纯粹维护自身的权益, 或者以客观的立场就事论事, 总之, 他们都在无意中践行着民主的理念。托克维尔认为, 发展地方范围内的公众参与正是培养民主素质的最好场所。我们一直在探寻民主建设的路径, 却又常常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宏大的制度架构极有可能因为学理上的争辩或是操作上的意想不到而导致搁浅, 反倒是底层次、小范围的实践更能开出民主的花朵。行政听证在扩大公民参与加强政治沟通上就有着显著的成效。

三、中国行政听证的问题剖析及完善之策

(一) 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问题

1. 从具体行政行为扩展到抽象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它应当包括两大类即行政立法行为和行政规定的制定行为。目前中国只规定在行政法规制定时举行行政听证, 在行政决定和行政规定的制定方面, 缺少行政听证的程序性要求, 这是法治建设的一大缺陷。因为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影响是普遍性的, 如果对影响范围如此广泛的行政行为不进行程序上的限制的话, 依法行政就很难落到实处了。一些欧美国家都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听证进行了规定。“如美国将法规或其主要内容向公众通告是一种法定程序的规定, 未经这一过程而制定的法规, 将因程序上的严重缺陷而不能生效。”[10]

2. 适用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法》第32条、第33条规定了相对人对行政处罚有异议的, 行政关可以不举行听证, 其中第32条的内容就是:“对限制人身自由有异议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执行, 行政机关不举行听证。”这一规定无疑是默认, 行政机关作出的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都是不可抗辩的。这是典型的命令行政思维模式, 根本上违背了行政机关应该担当的职责和道义。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是个人最重要的一项权利, 如果连人身自由都没有的话, 其他的权利一概免谈。所以, 在某些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上应该考虑适用行政听证。

(二) 行政听证代表人问题

1. 制定统一的合理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目前中国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听证代表人产生办法, 一些听证代表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当上了行政听证代表人。一般来说, 行政听证组织部门主要是通过行政分配或是指令协调等方式, 将听证代表人名额分到相关部门或地区, 再由这些部门或地区选派人员参加。这样就导致行政听证代表人很多时候不是直接的利益相关人, 而且多数产生于政府、事业单位, 代表性存在很多问题。所以, 要通过立法方式制定统一的代表人产生办法, 使得选出的听证代表人既能基本包含直接利益的各方, 同时也科学合理的兼顾相关专家代表, 确保行政听证的效果和质量。

2. 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行使

中国很多的听证会陷入形式化、走过场的境地, 没有效果又劳民伤财, 浪费大量财政资源。比如一些价格听证会, 基本上是“逢听必涨”。这主要是因为行政听证代表人没有有效发挥自身的职能所致。很多代表人在听证会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时间、没有充足的信息资料、没有相应的独立行使权利的保障机制, 虽然参与了听证会, 但是对听证结果只能徒叹奈何。所以, 必须从制度和操作层面构建起保障机制, 让代表人手中的听证权利充分行使。尤其是以下几项权利, 必须予以保障。一是发言权, 要让他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是调查权, 能够进行就行政听证需要的相关调查;三是追踪结果权, 听证会不能是听完就完了, 也不能是说完就完了, 一定要让代表人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从权利义务角度来看, 行政听证是行政机关宪法上的义务;同时也是行政相对人宪法上的权利。要想让政府负担起这个义务, 就必须首先规范和保障行政听证代表人的权利。

(三) 行政听证组织机构和主持人问题

1. 设立专职的行政听证机构

目前, 中国的行政听证主要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这是基于两个考虑: (1) 该行政机关信息充分可以提高听证的效率; (2) 不必另外设置一套听证机构, 节约成本。可是这两个考虑本身是存在问题的:1) 听证效率的取得很有可能是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行政机关自行组织听证, 往往很难持守超然立场, 结果导致不能够取信于民, 以至很多人认为行政听证不过是行政机关设计的一种走过场。笔者认为, 行政听证参与者之所以没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机构不独立难辞其咎。尽管按照听证原则的要求, 行政听证的组织机构会采取内部的职能分立制度, 但是期望通过这种有限的独立性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在行政相对人看来总是缺少说服力的;2) 不单独设置听证机构未必就能够节约成本, 现行模式下, 行政机构对听证费用大包大揽, 其结果未必比独立机构、独立核算更加节约。所以, 从长远来看, 设立专门的听证机构将能取得更大的政治和经济收益。

2. 听证主持人专业化

目前关于行政听证主持人, 规定的很粗疏, 只是慑于回避制度的要求, 规定主持人为非案件的调查人员或是非利害相关人, 一般都是由行政机关指定产生的。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以下问题: (1) 主持人素质参差不齐; (2) 主持人的客观性、独立性难以保证。听证主持人的角色类似于司法审判中的法官, 其专业性和客观性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听证的效果。“如果审讯官或行政机关受到法律偏见的影响, 那么行政裁决则是无效的。”[11]所以, 需要对行政听证主持人进行规范, 建立系统的制度。可以考虑建立专业化的行政听证主持人队伍, 并对主持人的执业能力和职业操守进行规范。

如果说止于文本的法律不过是政府对人民的空头支票, 那么没有程序的实体法也不过是没有轮子的大车。在21世纪行政民主化建设的大潮中, 我们要走在前沿, 就必须在行政程序法律完善上下工夫。而作为行政程序核心的行政听证制度, 自然应该成为行政法学人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应该成为公民民主实践的重要场所。

摘要:听证始于司法领域, 是一种为了实现司法公正而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司法权运作模式, 同时也是利害关系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伴随着行政权的不断扩张, 听证制度就被引入到行政领域, 由此形成了行政听证制度。分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中国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是具有很重要的法律和政治方面的意义的。从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代表人、组织机构和主持人三个主要问题入手, 剖析中国行政听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行政听证,程序正义,行政听证代表人

参考文献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152.

[2][美]詹姆斯·安修.美国宪法判例与解释[M].黎建飞,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145.

[3][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 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467.

[4]王名扬.法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154-155

[5]荆知仁.美国宪法与宪政[M].台北:三民书局, 1984:78.

[6]章剑生.行政听证制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6.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王明毅, 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73.

[8]刘勉义.行政听证程序价值内涵研究[J].行政法学研究, 1998, (1) .

[9][美]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颐等,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154.

[10]王名扬.美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360.

行政管理制度 篇8

一、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与行政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一) 从事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较低, 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

医院在我国属于一个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近年来的医疗事业不断发展进而改变了医院原有的系统, 使医院逐渐发展成为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较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受到这类转变的影响, 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变得复杂起来, 相关的人员结构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行政管理人员的招募来源较广, 每个人之间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 有很大一部分人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 使得医院的管理工作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 继而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发展。

(二) 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方式

目前, 不仅仅是我国的中小型医院, 甚至某些大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 就行政人员管理的方面来讲就暴露出很大的问题。一些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成员, 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是医院管理专业毕业的, 他们的学历较低、没有很好的管理经验、专业技能稍显欠佳, 这在无形中也会导致这部分人员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理论与科学的方法。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 管理人员缺少创新意识, 观念较为落后, 思想较为保守, 完全不适应新时期医院的发展节奏, 相关的管理方法更不适应现代化的医疗管理事业的发展, 最终难免遭遇到被淘汰的结果。

(三) 医院的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考核办法与任用环节存在脱节现象

医院的行政管理涉及到的内容较广, 考核与任用形式较为复杂亦较难掌握。现阶段的医院对于卫生技术人员的相关考核制度已经逐渐成型, 大都采用定量考核从而确定人员的任用, 并且直接同岗位晋升相关联, 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医务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是对行政管理部门的人员的相关考核还较为抽象, 不能够切实的反映出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并且考核的结果同职位晋升存在着脱轨的关系, 这样不仅无法保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更不能彻底的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切实解决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的建议

(一) 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培养其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

医院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对于医院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准在某个方面会直接决定医院整体的管理水平。因此, 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要进行系统化的集中培训, 要求人员自身具备创新意识, 具备统筹全局的能力, 培养其协调工作的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 要求管理人员要具备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 让每一个行政管理人员既能具有丰富的文化素质, 还能够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同时, 管理人员自身也应该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自我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积极性, 从而更好为医院的提供管理服务。

(二) 对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实行分层次性管理

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原则应当是精简高效, 因此对于人员的管理应该科学的定岗定编,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 将人员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配, 从而让每一个工作者都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各阶层的管理人员应当相互配合、相互合作, 在工作中及时的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使医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 加强管理者与医务技术人员之间的关系

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与医务技术人员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与综合素养, 更好的为医务技术人员的工作进行保障, 同时在二者沟通的时候还可以提高医务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行政管理工作, 从而与医院的技术人员共同的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

(四) 改革医院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评选考核制度, 建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科学化的考核制度能够体现出医院在选拔管理者这个环节上的公平, 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 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切不可采取强硬的手段, 可以采取情感交流的管理方式, 创建和谐的管理氛围, 让行政管理部门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使医院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医疗事业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医院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革。医院的发展离不开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它将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水平与经济发展效益,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新时期, 医院应当加强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创造更大的利益。

摘要:本文对于目前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工作,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启为.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行政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行政复议行政执法档案管理的思考 篇9

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不仅仅要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对于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问题也必须按照《档案法》执行, 要认真做好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立卷归档工作, 妥善保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 为行政应诉以及案例分析保存完整的历史资料, 也为行政机关依法做好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工作奠定基础。

行政复议从申请人递交行政复议申请、立案、审理到做出行政复议决定整个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法律文书是行政复议档案的基础资料, 按照法律位阶原则, 法律位阶从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后法优于先法”这是法律法规的位阶原则和颁布顺序原则进行认真审理, 依据具体情况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符合法律规定, 并且整个行政复议程序合法的行政复议决定。

行政处罚问题中的乱罚款、滥处罚问题由来已久, 并且长期以来不能得到根本治理, 《行政处罚法》颁布后对于历史上发布的有关行政处罚的红头文件必须进行清理, 做好清理行政处罚依据、细化行政处罚标准、实施重大处罚报告制度, 从法律的角度为行政处罚戴上紧箍咒。行政处罚案件档案 (简称案卷) , 是指在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形成的、反映执法活动全过程、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

责任编辑:张立敏

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行政处罚案件档案应当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确保案件档案的规范、完整和安全。

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档案管理遵循一案一卷的原则, 有利于保密, 还要方便使用, 案卷档案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制度。整理、装订、立卷要由案件承办人负责办理。凡是反映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材料均应收集到档案中来。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决定执行完毕, 要做到及时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要本着“依法治档、管理创优、利用创效”的档案工作目标, 坚持把依法管理, 健全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机构, 完善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规章制度, 实现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

一是加强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实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力量, 配备专职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员, 明确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 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工作履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的职责, 并坚持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议事日程, 确保档案工作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到位。

二是积极推进队伍建设。调配思想素质高, 文化素质较好, 热爱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事业的同志从事兼职档案工作, 在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管理体制上实现规范化管理, 不断提高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整体管理水平。

三是强化责任意识。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档案工作既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重要事业, 也是适应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浅析行政文化建设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篇10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有着不同的内容, 而在行政发展领域的代表就是行政文化。顾名思义, 行政文化与是与行政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 它泛指着人们对当局行政的态度和认可, 在当局行政范围下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反映, 同时它也包括了人们习惯的政府行政方式与接受的行政习惯。由行政文化的根源来说, 它体现了社会人民的行政原则, 社会道德, 思想观念, 和行政价值、行政心理、行政传统等一系列精神范畴的准则。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行政文化建设根本目标在于对党政机关文化氛围的营造, 保证与丰富国家公务员的精神世界的稳固。因此, 行政文化建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范围。

二、行政文化基本功能

(一) 指导能力

行政文化的正确建设可以保证行政系统所包含的群体有着明确的正义目标, 不偏离正直路线, 因此具有影响公共性。

(二) 规范能力

行政文化的有效建设不仅能够对行政系统进行引导, 还能够对行政管理者的行政行为进行约束, 以保证国家行政过线严格按照规范化和程序化的道路发展。

(三) 维系效果

行政文化的建设可以在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构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桥梁, 促进其上下凝聚力的形成。形成行政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广泛信任关系。

(四) 选择能力

完善行政文化的建设可以保证行政过程中自觉做出价值和善恶之间的抉择, 并确定以何种方式达到行政目的, 并根据行政文化的价值判断对行政行动的选择进行道德文化上的检验。

三、增强机关内部事务活动的管理

(一) 在行政观念方面的

作为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行政文化的建设在人的心理活动、精神状况与道德要求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实践基础的前提下, 行政文化对客观事物、科学规律的感知、分析、判断与推理等等活动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

(二) 在行政组织的形式方面

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 行政组织是有着管理的需求的, 在行政条件与社会资源状况等方面的制约下, 行政文化的主体决定着人民的选择方式, 行政习惯以及组织制形式。

(三) 社会行政风气的形成

行政文化不仅可以符合与体现社会发展的规律, 还可以在社会道德方面形成良好的国家行政风气, 并主导着良好行政风气的形成于发展, 从而深入国家社会的道德观念, 以最简单的形式对人民群众进行素质与文化的提高。

四、在国家事务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方面的影响

(一) 维护廉洁的行政行为

社会利益的廉洁行政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并且廉洁行政也是保障行政组织的稳固运行与行政组织的长期存在的根本。想要实现廉洁行政, 就必须完善法治的基础, 廉洁行政是行政文化的核心所在。

(二) 实行高效行政的需求

想要实现行政效率的高效, 就需要提高操作者的思想水平、品格作风以及精神素质等各项主观条件。为了追求行政高效, 不仅需要高效行政的思想、高效行政的奋斗精神, 还要坚持实际出发的观点, 保障实事求是的行政作风, 最终达到行政文化中的高效行政。

(三) 民主行政的基础

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文化直接影响着民主行政的执行, 执政人员想要达到行政目标, 就必须要求的民族文化和民主方式, 通过文化宣传的的方式形成国家民主行政的风气, 从而保证民主行政的有效性。

五、在行政决策、方式、制度等方面影响

通过人们的行政意识、心理、思想、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行政文化在行政决策科学与否与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判断选择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行政者, 在行政过程中需要保持自觉地行政意识和积极进取的行政思想, 从而达到具有独立思想、能够当机立断与坚定原则的行政者。简单来说, 民主型、明朗型之类的国家行政文化会产生促进行政者心胸开阔, 决策正直, 坚守原则的行政风气, 从而保障行政者公正行政, 在国家社会上营造出廉正、清洁的行政风气。

六、行政文化建设的基本作用

(一) 为了积极适应社会职能转变

加强对行政管理方式的改变、有效政文化建设的加强。加强行政文化的建设, 可以促进形成服务型、法治化、以及高效廉洁的行政思想, 这是保障国家行政管理体系运转协调、廉洁高效以及公务员队伍执政的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必要思想基础。

(二)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是我国行政理念的核心

我国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行政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在现实行政上要求求真务实, 实现行政道德文化建设, 这些观念与执政方式的核心在于坚持;只有加强行政文化的建设, 才能有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 积极提高公务员行政水平, 政府行政效率;从而达到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统一多方面协调, 整合筹措资金, 平稳快速的实现党政机关行政文化发展。

七、总结

加强行政文化建设在我国行政管理方面有着广泛的、深远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现代化行政管理的平稳运行需要行政文化建设的指导, 需要行政文化所能营造出的自觉行政意识与科学高效的行政思想, 因此行政者需要具备正确的行政价值观与行政理想, 从而保障其健康的行政心理及崇高的行政道德。只有积极建设行政文化, 才能充分的继承我国悠久的杰出行政文化, 同时根据对部分外来行政文化的借鉴, 积极吸纳其中优秀的中健康行政文化, 努力发扬我国行政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行政文化, 从而在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质量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国家文化中, 行政文化代表着国家行政活动与行政主体的道德、心理、精神等活动状态。他的核心取决于行政价值取向, 对行政管理的有着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政文化,文化建设,作用及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新林, 魏小文.建设有中国特色行政文化的路径选择[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 (07) .

[2]李少惠.无序之序:行政文化建构的新思维[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

上一篇:政务资源下一篇:财政金融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