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2024-07-09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精选十篇)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1

一、读前问, 引发思考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基于教案或其他资源阅读后的指导, 从理论上讲, 这是教师教学的一般流程, 但其中弊病在于教师对文本的理解限于教参或其他参考资料的限制而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指导也就有了限制。从阅读角度来说, 阅读并不是千篇一律的, 而是具有个性化的行为。小学高段学生在阅读方法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能力, 如果限制过严, 对学生的理解势必有所影响。因此, 在自主阅读中, 提倡学生在读之前先提出问题, 然后再去阅读文本。

首先,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当然, 有的教师会想, 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文怎么提出问题呢?其实不然, 对不同的文体都可事先提出问题以便读的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文本的内容、主题等。以记叙文阅读为例, 文本中的主人公是谁?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文本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是什么顺序描写的?在表达方式上侧重于哪一种?诸如此类的问题, 如果实现做到心中有数, 读起来也就显得更加胸有成竹。

其次,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是以指导者的角色出现的。阅读教学不能少了教师的指导, 因为学生受知识基础、经验、理解能力等限制, 必然要教师做出一定的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 要紧紧扣住文本的主题、内涵等来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同时,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阅读教学为例, 学生阅读前教师提出的问题如“爱因斯坦是谁?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 也能让学生抓住主人公来对事件进行分析。

二、读中说, 交流积累

传统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在说, 而学生则听和记教师讲的内容, 过于被动, 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基于教师的理解而进行的, 缺乏个性化理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语文阅读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体验, 如果交由教师代替, 体验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在读中说, 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文本后将自己的感受、体验、遇到的问题等表达出来, 和其他同学形成交流互动, 在互动中不断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涵, 从而多角度、多侧面地来理解文本。

当然, 交流讨论是在基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基础上进行的。首先, 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以《海伦·凯勒》的教学为例, 阅读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是较困难的。为此, 教学中, 教师可勾画出相应的句段,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如对“她不分昼夜, 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 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 以致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一句的感受, 有的学生说, “不分昼夜”说明海伦·凯勒的勤劳, “像干燥的海绵一样吸着知识的甘霖”是个比喻, 说明海伦·凯勒很爱学习, “拼命”是写她的努力, “不停地”也可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望, “手指都摸出了血”是多么可怜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问题, 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海伦·凯勒的这种精神, 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不屈不挠”。不难看出, 讨论是基于阅读后的感受的碰撞, 通过讨论, 学生对句段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其次, 在讨论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就引导而言, 是要让学生抓住重点来进行理解。很多时候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能会偏离主题,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如在《爱如茉莉》中对“妈, 那你说真爱像什么?”一句的理解就可能偏离主题, 此时教师就要用“爱如茉莉”这一比喻来引导。

三、读后写, 应用拓展

当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体会, 写就显得尤为重要地。很多时候学生在阅读中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而当时间一长, 这种感悟就会慢慢地淡化, 写就是让让学生将读中的感悟和体验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对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也有较好帮助。

在阅读后的写作过程中, 教师要求不应太高, 而要紧紧围绕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来进行, 内容上可就文中的人物特点进行总结, 可就故事情节进行归纳, 可就其中的某一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也可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来进行感情抒发, 但凡学生有体验之处, 皆可入文。在字数上, 也不一定非得有限制, 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引导。当然, 学生在写作后, 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指导。同时, 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也是极为重要的, 在自主阅读中, 评价以鼓励为主。试想, 我们为何又要以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呢?如果那样, 学生也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置异地而思之, 其实学生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教师去鼓励他们的, 这样也才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兴趣去阅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2

我们现在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就小学生自主阅读方法指导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

(一)运用迁移

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读书笔记。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领悟几点读书要求。

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3、读书要和“说话”、“作文”紧密结合。

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从小学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科普、文学、漫画、故事等各种读物,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记》、《天方夜谭》、《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导学生适当阅读郑渊洁、杨红樱等当代作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另外还要防止并查堵学生阅读不健康书刊(宣扬武打暴力的书刊和宣扬淫秽色情的书刊等)。

三、合理安排,保障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1、晨读二十分钟。“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8:00—8:20为晨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放声朗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

2、午读二十分钟。每天午饭后时间学生自由支配,至少花二十分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3、晚读三十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4、每周安排一节“同读一本书”交流课。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

(四)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吸收性的略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昆虫记》。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随意性的浏览。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扫描性的速读。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五)养成读时知道摘录,读后记得写体会的习惯。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写读书笔记。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四是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幼儿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 篇3

一、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让幼儿爱阅读

想要幼儿爱阅读,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气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有这样的教育建议:“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可在每班创设阅读区,添置构图新颖、颜色鲜艳、趣味性强并能结合本班幼儿认知特点与能力的图书,投放一些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并把书放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有趣、自在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供幼儿自由选择阅读和操作,定期进行读物更换,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求。

另外,阅读区必须是安静的、轻松的、温馨的,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自主阅读,来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在来园后、就餐后、离园前等时间段参与阅读,尽量创造和书建立感情的机会,培养阅读的兴趣。

二、习得优质的阅读技能,让幼儿会阅读

(一)教给简单的阅读方法

在开展早期阅读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等过程中,教给幼儿一般的阅读技能。如认识封面,懂得要从封面开始翻页;掌握翻页技巧,学会有序翻页;形成标题意识,知道标题能够说明故事的主要内容;学习阅读单页单幅画面和单页多幅画面的方法等简单的阅读技能方法。使幼儿逐步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逐步习得有效的阅读策略。

(二)培养观察的能力

幼儿阅读是从感知开始的,要让幼儿对画面内容有正确的理解,就要指导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到边看边想,并且能够仔细观察那些画面的背景、人物的表情、动作等。启发幼儿的合理想象,画上的人物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让他们联系前后页来理解画面。如在阅读《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过程中,笔者让幼儿观察胡萝卜先生最明显的特征,引导幼儿想象,他的胡子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并让幼儿学习比较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发现其异同。比较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同时,在幼儿理解画面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考——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幼儿在思考中提升、积累阅读经验。

(三)整合阅读内容的阅读策略

《指南》的教育建议中指出:“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在阅读中,引导幼儿思考,发展幼儿的反思、质疑、预期与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这对幼儿理解阅读内容有很大帮助。如在阅读绘本故事《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的过程中,当幼儿看到封面时,教师就提问:“封面上有谁?”“书里讲的可能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当甲龙宝宝遇到霸王龙时,教师可以引导让幼儿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这是帮助幼儿对故事中人物的取向和事件的发展做出推测。这样的预期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在以后的阅读中,能够比较快地理解阅读内容。当故事发展到霸王龙爸爸要离开甲龙宝宝的时候,教师再提出问题:“霸王龙爸爸为什么要离开?”“甲龙宝宝为什么不让霸王龙爸爸走?”让幼儿寻找到事件发生发展的某种原因,比较深入地、正确地理解阅读内容。最后,故事的结尾是甲龙宝宝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教师顺势抛出假设性的问题:“如果甲龙宝宝没有回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身边,结局又会怎么样呢?”教师可以通过仿编、续编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进行想象,发展其预期与假设的技能。幼儿逐渐习得了这些策略技能之后,可以将之迁移到未来书面语言的学习中去,对他们未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幼儿持久阅读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指南》中指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爱护图书

有的幼儿拿到一本书,没看一会就换另外一本,不停地换书,有的甚至拿着图书打打闹闹,随意撕毁、破坏图书,全然没有爱护图书的意识。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首先培养幼儿对图书的热爱。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去参观印刷厂,让他们知道图书制作是非常艰辛的过程,萌发对图书的爱护之心。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图书馆,感受读书的氛围,并让幼儿知道书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跟幼儿一起制作一些图书,让幼儿感受到图书的珍贵,产生对书本的热爱之情。

(二)乐于观察文字符号

《指南》中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幼儿在阅读的过程当中,首先会对图画书上的画面产生兴趣,但也会自发地对图书上画面以外的文字产生好奇心。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帮助他们建立乐意学习文字的态度。为此,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意义的文字世界。在活动室等场所的一些物体上,及幼儿的日用品上都可以贴上一些文字标签,如“电视机”“黑板”“雪花片”。这样的“文字”环境,有利于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文字符号,萌发对文字的好奇心、探索和使用文字的愿望。

(三)养成阅读常规

许多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随意性、盲目性的特点。有些幼儿一拿到书本只是很随意地翻几页,有的则一拿到就趴在地上或椅子上看了起来。没有正确的姿势,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正确的拿书的方法。对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幼儿建立一定的阅读常规,如不在太阳下看书、阅读姿势是身体要坐直、眼和书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

根据这些必要的阅读常识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商讨制定符合本班幼儿的阅读规则,如:轻轻拿,轻轻放;轻轻翻,轻轻看;爱护图书,看好后要放回书袋;选幼儿当图书管理员,管理图书;等等。对于能遵守规则的幼儿则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正面的榜样。

四、培养愉快的家园共读,让幼儿持续阅读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伙伴,幼儿早期阅读水平的提高,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座谈会等明确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鼓励幼儿家长在家里为幼儿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阅读环境。要求家长与幼儿园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二)培养愉快的亲子阅读

幼儿在幼儿园内阅读的时间总是有限的,要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离不开家庭阅读的补充。而家庭阅读中轻松愉快的亲子阅读更有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如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与幼儿一起阅读。以此来培养幼儿爱阅读、会阅读、持续阅读的目的。让阅读成为幼儿的一种快乐、一种享受。

总之,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幼儿阅读活动的指导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主动学习,提高阅读技能,就能逐步达到独立自主阅读的状态,使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人。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4

本人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重点子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分课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衔接”的研究过程中, 探索、发现并运用以下方法, 与同仁研究探讨。

1. 激发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 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从而探索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真实、有效途径。

⑴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 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⑵激发阅读兴趣。实践证明,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 仔细阅读, 认真思考, 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 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⑶启发学生自觉性。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 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 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 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 及时强化这些行动, 克服懒惰的心理。

⑷指导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文章的讲述过程中, 有意识、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第一步, 初读课文 (或对话) 。根据课文 (或对话) 内容, 创设合适的疑问, 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读, 对问题进行简单回答。第二步, 精读课文 (或对话) : (1) 先看题目, 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内容。 (2) 读完相对完整的一部分, 根据理解, 对该部分用英语语言做一简单的大意概括。第三步, 把握课文 (或对话) 。根据所概括的各段段落大意, 把各段连起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复述或简述文章大意。第四步, 留心细节, 梳理知识点: (1) 生词与短语的含义与运用。 (2) 难点句子结构的把握和句意的理解。 (3) 成语或谚语的收集。

2. 课堂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的衔接与延伸, 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 (阅读内容的提示与监管)

英语阅读的资料很多, 网络里也到处都是。但能够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当, 并受学生喜爱的资料却需要教师给学生指导或挑选, 毕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人物故事, 扩大学生视野,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如:中外名人介绍、历史故事、名作名画介绍等。

⑵选取与学生学力相当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材料阅读或口语对话。如:对运动明星姚明、刘翔等的宣传文章或本人兴趣、爱好的报道;娱乐明星周杰伦、张含韵等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口头介绍他们的个人爱好或与之相关的故事。

⑶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向上的歌曲, 在自习课或课间播放, 让学生学唱。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 也能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环境里对英语产生喜爱的感情。

3. 适时为学生创设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 巩固并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和长期阅读的热望。 (能力培养与监管)

⑴小组竞赛。在小组之间挑选代表或轮流每周每组一人, 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 与他组人员比赛, 记入小组得分, 最后累计各组分数。每月一评, 选出优胜组表扬。

⑵班级组织演讲比赛或阅读比赛, 人员由各组选出。评选优胜者进行奖励。

⑶学校范围的阅读或英语演讲比赛。通过更大范围和规模的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展示平台, 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 也更进一步推动课题探索与试验的进行和成果的推广。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1、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4、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多,业务能力强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使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的目标。通过研究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安全、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平等、民主地进行对话,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其次,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学科教学目标和每门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选取适合的学习方式,开展学生学法指导的实践探索。

2、学生的目标。让学生学会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主动地参与操作,参与观察,参与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主动地参与总结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受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四、主要理论依据

1、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互动实现的。学生有特定的自然禀赋,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生活,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思维习惯和认知结构。应该重视学习者先前所建构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使学习者自觉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五、操作原则及研究方法

1、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4)整体发展原则。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指导行为。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2)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3)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4)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六:研究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收获,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课堂不时传来“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等赞美的语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3、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自主性强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郁,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现在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的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质疑、批判等;合作的意识已经形成,懂得进行小组间人员分工,特别是对于偏好独立学习,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投入小组学习活动,学习、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探索总结了一些利于开展“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①情感交融策略。教师正确运用情感功能,教师除了本身积极的情感投入外,还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学生的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

② 引导参与策略。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学习工具或课外书籍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③ 学法指导策略。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展开学习,并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创造完善学法,从而在不断探索进取中提高学习能力。④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在群体合作中的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向预期目标努力。

5.探索总结了“自主学习”评价标准

①我要学—注重对尝试、参与等态度评价。如: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索,乐于与人合作,乐于共同探讨等进行评价。

②我学会—对在老师指导下达到要求,掌握程度的评价。如:能根据学习情况正确评价,调整学习方法,直到学会。

③我会学—侧重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及理解是用能力评价。如:能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及达标措施,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并会制定作息时间表,初步掌握各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等。

④我真行—对经过学习后的结果达成度的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矫正或提高。

这些都体现出了小学生由依存→他律→自律→独立性→自觉性的过程。

6、教师教科研能力有所增强。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去获取与课题相关的种种信息。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教育行为和教学实践活动得到了一些改善。(论文评选结果)

七、研究后的思索:

1、学法思考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素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习能力,更培养了学生主动构建,敢于进取的学习精神。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在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发现问题,加强发散思维训练的同时,还需要手把手,面对面,循循善诱地“教”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相信这些学生,只要起步,总会前进。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素质,也不能仅仅在课堂,要帮助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特点和需要,对自己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教法思考

“教改的关键是教师,教改的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本课题从设计到实施,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教”。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决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对象,有不同的程度的变化。我们必须努力转变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和环境,使学生不仅获得学习的乐趣,更为他们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电影、电视、网络为什么总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答案很简单——源于“爱”。那么,我们老师的任务是:让孩子爱上读书,体验读书的快乐。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书本对许多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爱听有趣的故事,对此我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2~5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

2.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的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因此,我特别注意与学生共同阅读,凡是我要推荐给学生的书,我必先自读,共同与作者对话。每天中午,我必到教室,与学生各捧一本书入神阅读,在这样的氛围中,在爱读书的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爱上读书是理所当然的。此外,我还给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伟人好读书的故事,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文韬武略的毛泽东,科学巨人爱因斯坦等,让同学们明白,他们的成名无不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从这些伟人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爱上读书。

3.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扩大阅读量是连接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对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很必要的。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慢慢得到提高,从而逐渐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二、拓宽书源渠道,有“米”下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书可读,学生空有一腔读书的热情,犹如蜜蜂无花可采,那又怎能酿出蜜来呢?所以,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争取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投稿《家长孩子报》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家庭氛围。

2.图书角意识的培养

我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图书角、积极参与学校的图书置换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所以,我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所需图书,参与和平区少儿图书馆借阅到我校的活动。以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三、加强阅读指导,授之以“渔”。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第一,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

第二,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第三,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第四,批注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边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随读随写,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導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2.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第一,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第二,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等,此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总之,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断创新、充实、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

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篇7

何谓“三·四”自学任务法呢?“三”, 即学生课前的预习, 课中的自主学习, 课后的拓展学习这三个自主学习层面;“四”, 即这三个层面中各有四个任务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完成。

一、课前的预习

步骤是: (1) 学习生字新词, 初晓课文主要内容。 (2) 了解作者及其简历。 (3) 掌握本课写作背景。 (4) 划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 从而为课堂教学做好有效准备。如, 《紫藤萝瀑布》一课, 课堂上, 我从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中获知:学生通过工具书, 课文注解, 学习和掌握了“迸溅、绽开、忍俊不禁”等字词的音、形、义, 为学习本课铺平了道路。学生通过自读课文, 很快地从文章中找出中心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然而作者为什么有如此的感慨是学生难以揣摩的。但后来学生借助课外学习资源, 了解到作者及其简历, 尤其是了解到作者写此散文的背景:当时因其小弟身患绝症, 作者悲痛不已而徘徊于庭院中, 悠然见得盛开的紫藤萝花, 联想到十年前的紫藤萝花的稀落与被毁, 从而“睹物释怀”, 感悟到人生如紫藤萝花一样苦难难免, 终而发出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感叹。这样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学生还划出了自己喜爱的句子, 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等句, 使课堂教学中“阅读欣赏”教学环节有了赏析内容;学生划出的不懂的句子, 如“那时的说法是,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等, 使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环节有了自主探究的主题, 从而真正体现了课堂面向学生实际的教学原则。

二、课中的自主学习

步骤是: (1) 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2) 作者是怎样写的? (3) 作者写得怎么样? (4) 同学自主交流有哪些问题不能解决或分歧?从而为深化课堂的学习交流与问题探究作好铺垫。如《藤野先生》一课, 从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可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 归纳出藤野先生关心“我”的四件事: (1) 添改讲义, (2) 纠正解剖图; (3) 关心解剖实习; (4) 了解女人裹脚。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学生初步理清了鲁迅先生是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按时间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按“我”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三个部分分别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同学们觉得全文组织严密, 脉络分明, 选用了典型事例, 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 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同学们在自主交流时对《藤野先生》主题的看法出现了分歧:有同学认为是赞扬藤野先生优秀的品质、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的;有同学认为是表现作者献身祖国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的;还有同学认为是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又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这一主题看法的分歧是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的主要议题之一。

三、课后的拓展学习

步骤是: (1) 摘录课文佳词丽句。 (2) 完成本课作业。 (3) 与相关阅读课文对比学习, 找出异同处。 (4) 预习下课学习内容。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并将本课学习所获得的知识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和下一篇课文的学习之中。如《济南的冬天》一课结束后, 我检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 学生摘录的佳词丽句有:澄清、宽敞、温晴、空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等等, 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生字新词, 又为写作语言的靓丽、生动储备了丰富的词汇。学生通过课堂同步练习的自我训练, 进一步加深了对阳光朗照图、雪后初晴图、雪后远山图和空灵水晶图四幅景物图等课文内容, 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写景抒情的写作特色,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等的感受与理解。在“比较阅读”中, 有的学生比较的是本单元的《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学生比较出其相同的是:抓住特征安排顺序,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营造意境, 情景交融;其不同的是:《春》从多种角度描写, 描写的季节也不同。也有同学比较的是《济南的冬天》与《冬景》的异同。其相同的是: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 营造了意境, 都有关于春天的描写。其不同的是:《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 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 有人物对话, 实景较多。还有同学比较阅读的是课外阅读鲁迅《雪》, 体会到鲁迅与本课别样的写雪方法:起笔有意发问, 并且由此通贯全篇:一是把“雨”和“雪”作对比, 借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将具有冰冷、坚硬、灿烂雪花的“朔方的雪”联系起来, 为结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线。朔方的雪象征鲁迅一样的孤独但有奋斗精神的革命者, 而江南的雪则象征一些美好的但不能长久的事物……在对比阅读中, 学生拓宽了知识面, 提高了阅读与写作能力。最后运用自学方法自主阅读《夏感》, 从而有效地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

指导小班幼儿自主阅读之我见 篇8

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 不是天生就有的, 它有其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在早期阅读中, 培养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发展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阅读环境, 吸引幼儿自主阅读兴趣

当今教育, 人们关注的已不再是教师如何教, 而是教师创设什么样的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龄越小的幼儿受环境的影响越大。良好环境的创设, 能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如, 中外经典童话故事中蕴藏着无数美的教育, 丰富的语言美、人物的心灵美、故事的情节美等, 无不吸引着幼小的心灵。

二、营造宽松的互动阅读氛围, 带动幼儿自主阅读

受生理、语言环境、认知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及表现能力出现差异。在传统的语言教学活动中, 教师往往请部分幼儿来回答问题, 而语言发展差的幼儿往往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 只能扮演听众的角色。因此, 创设宽松的互动阅读环境, 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时间和权利, 是提高小班幼儿阅读能力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我让幼儿自由邀约同伴一起阅读, 指导他们一边用手指点画面, 一边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每个幼儿既可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疑问, 又可以与同伴共同探讨、交流, 也可以帮助同伴。也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画成一页一页的画, 或发动幼儿从废旧图书、图片、画报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动物、植物来重新组合, 贴在一张张白纸上, 发挥想象画背景, 最后创编故事, 由幼儿口述, 教师或家长帮忙配上文字, 配上封底、封面, 装订成册。同伴间相互介绍, 交流自己的作品。这样, 幼儿的阅读就宽松了, 就有了互动, 而自我成果的参与, 成就感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自主地阅读。实践让我们认识到:互动阅读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激励幼儿自主阅读

近年来, 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十分强调尊重幼儿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但同时突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幼儿当好阅读教育活动的主人。因此, 我们更新了阅读教育的观念, 阅读活动必须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知识, 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幼儿一些文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蕴涵着丰富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 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和情感, 影响幼儿表达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的方式。因此我们改变简单地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 等同于教幼儿看图指认文字、复述故事的观念;改变了把幼儿当做讲课的配角, 用串讲或是问题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让幼儿糊里糊涂地围着教案转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幼儿是阅读活动的主体”, 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为早期阅读教育的重点, 尊重幼儿参与阅读教育的权利, 真正使幼儿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人, 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阅读教育活动的机会, 使之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逐步养成反思、预期、质疑和假设等认知技能, 实现阅读能力的自我发展, 成为真正的自主阅读者。

四、各领域有机整合, 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的培养不只局限在语言领域中。在其他的各个领域中都蕴藏着教育契机。因此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渗透在各个领域之中。如, 在艺术领域中, 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 作品中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创意, 我就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作的作品。通过画与话的结合, 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就扩大了。在幼儿节假日后的温馨回顾中, 孩子们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暖场景一幕幕在孩子的眼前呈现, 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 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 我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 开展“我说、你说、大家说”的游戏, 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五、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趣, 促动幼儿自主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阅读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从而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 投其所好, 为幼儿创设多变的活动内容, 注意在阅读材料选择上激趣。然后我注意阅读指导, 阅读前提出问题, 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 有意识地阅读图书, 阅读后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 质疑, 并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差异, 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度的指导, 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还有, 我注意阅读提问上的情趣, 在阅读活动中, 我根据图书中故事的重点, 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 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讲自己的想法, 再集体进行讨论。通过七嘴八舌地提问讲述,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大大提高了幼儿的阅读水平, 我对幼儿阅读现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总之, 引导幼儿学会阅读, 不只是为了教会孩子学习书本上的某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能力, 并会用阅读这把“金钥匙”开启知识宝库的大门。

摘要:儿童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 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小班幼儿年龄小, 可塑性强, 培养他们掌握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升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 我们通过创设阅读环境、营造互动阅读氛围、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趣、各领域有机整合以及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等方面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一年来的实践使幼儿学会有序、有趣、有所收获地自主阅读。提高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阅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语文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9

一、对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理解

(1)自主阅读指导教学方式的内涵理解。自主阅读指导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方法地自主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它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然后再拼命地做阅读题,以此来获得成绩的提高。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给了学生和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并能进行积极有效的阅读探究。

(2)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特点。自主阅读指导教学是一种新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它具有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自主阅读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完全放开让学生自己学,而是教师更多的是发挥一种指导性、引领性的作用。其次,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较多。由于自主阅读指导教学不固定形式,所以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就比较多,有利于学生真正获得阅读方面的指导。最后,自主阅读教学不受时空的限制,能鼓励学生在课外或课后自主进行阅读探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关键是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才会多进行自主探究,其综合素质正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的。而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无疑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起深厚的语文知识。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学生的知识面与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一方面语文的学习需要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语文知识的学习又有助于学生知识拓展与积累。自主阅读指导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在学生看的书、看的时间和地点等方面都有了更大的自由,正是在这种轻松的阅读环境中,才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

三、自主阅读指导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一些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方式落后。虽然在自主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也主要是在课堂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与阅读相关的,或者说大部分都是教授阅读部分的内容。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鲁迅的《风筝》这一课时,可以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看过的鲁迅作品的感悟,再与本课要学到的课文做一个对比探究,而不是老师一上课就从头讲到尾地把课文中的阅读知识点都讲出来。

(2)学生课后和课外阅读量不足,积累不够。由于有中考的压力,一些学校为了学生整体成绩的提高,有时就会牺牲掉一些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时间来补数学、物理等学科,再加上学生的作业多,学习时间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课后和课外阅读量不足,学生的积累不够,最终影响了语文成绩的提高。

四、自主阅读指导教学实践的建议

(1)要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要注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可以从教师的硬性与学生的自主这两方面来进行。教师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做摘抄笔记,并定期检查,每天的量可以不是很多,但一定要每天都有,贵在坚持。我们不提倡一月读完一本《水浒》,更希望把古典名著用一生去品鉴。

(2)要注重阅读方法技巧的运用。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掌握了许多阅读方面的技巧,但忽略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些技巧的运用,只有学以致用,才会加深记忆理解,真正掌握。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积极运用,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一些技巧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

五、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语文学科中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因为不仅语文知识中有阅读内容,还在于通过阅读的方式才能学习语文。语文自主阅读指导教学,是现阶段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也是今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与主要方向。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思想情操的学科,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一种更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教学训练,阅读教学必须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摘要: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对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理解、自主阅读指导教学的实践意义、自主阅读指导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自主阅读指导教学实践的建议方面对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指导教学进行有效探究。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篇10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理性认识排挤了感性体验, 被动接受抑制了学生的个性自主。把孩子们的梦撕得支离破碎, 导致出现一批输送到高一级学校的学生“高分低能”, 无法继续学习下去的局面。童年是多梦的春天, 在平时的语文课中, “荷花会与我共舞”, “我想请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来做客”, “我好像长出一对翅膀翱翔在蔚蓝的天空”。而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应融为一体, 始终用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对其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加以赞许, “你们简直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小作家, 你多像一位小诗人呀!”这些赞许就能满足孩子内心的自我肯定的要求, 增强了其积极向上的欲望,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的责任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策划。

一、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

1. 促进学生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预习是学习的准备, 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首先得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要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 可分六步预习。第一是找。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第二是查。查字词典, 尽力弄懂字词句;第三是问。向他人或教师请教, 尽量在课前弄懂词句;第四是读。读熟课文, 弄懂段落、段意和主要内容;第五是答。试答课后的问题;第六是想。试着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以便带着问题听老师讲。

要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 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加强复习可以巩固已学的内容, 加深理解和记忆, 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复习时应着重教会学生课堂复习、课后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综合复习等方法。养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随堂复习, 教师可在每课讲完后留一定时间, 出示课件习题, 习题大多是已学知识和刚学的新知识的对比性复习。课后复习, 可让学生抄写好词佳句, 背诵一些好句和段篇来加强识记, 单元复习, 要综合单元要点进行。阶段复习, 要抓住字、词、句、篇进行, 以加强系统性复习, 期末复习要加强分类复习。总之, 复习可按读、分析、总结和记忆的步骤进行,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复习的习惯。

2. 促进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和课外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 有目的、有计划地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预习时, 使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教会学生遇到不会读和不理解的字词, 可以查字词典自主学习;在听课时, 可让学生查字词典和查阅资料等;在阅读课外书时可让学生查字词典和查阅相关资料来理解内容。

课外读物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看书报时, 先看目录和要点, 看报纸先整体浏览, 再选重要的细读, 并且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提问的策略

1. 把握时机提问

教师应当在保证学生对课文充分自主阅读后再提问题。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 留给学生自主阅读, 但不是让学生凭经验完全自由地泛读。有的教师在出示课题时就让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读, 然后用一句“你们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情感”而结束了一节课。这种做法是扭曲了的“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内涵。还有些教师在学生才初读课文时就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如“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你对这篇课文有哪些理解等等。学生呢, 急于得到答案就阅读起来, 然后寻找答案。例如, 《灰雀》是一篇通过列宁爱鸟, 小男孩也爱鸟, 启发小男孩放鸟归林的事,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知错就改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在学生朗读后就执意提问:“那只灰雀不见了, 到底哪儿去了?你有什么发现?列宁是怎么么知道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了呢?”授课者在没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和语言时空的情况下, 匆忙组织学生谈阅读的发现和问题, 结果学生只可能得到一些与课文主要内容近乎无关的“发现”, 课堂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2. 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自己在读中去发现问题。例如, 在《灰雀》的阅读教学中采取先让学生熟读之后, 让学生自主提问题, 然后请同学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随后提醒学生“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部分, 要慢慢地读, 细细体会”。接着课件出示课文2~10自然段, 教师引导:“我在课前读了几遍课文, 特别是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部分, 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你们刚才把课文读了几遍, 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这时学生马上议论起来, 学生质疑的问题有:

(1) 那只灰雀不见了, 到底飞到哪儿去了呢?

(2) 男孩为什么肯定地说, “一定会飞回来的!”

(3) 列宁为什么不去问男孩, 反而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这样, 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导到课文内容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评价的策略

“我亲爱的同学们”, “你很棒, 真的很棒”等语句是大多数教师经常在课堂中应用的评语。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固然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但在实际中也有赞赏过头的情况, 在一片欢欣的景象之后, 听不到瑕疵, 教师唯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甚至有时还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 赞扬之语却已脱口而出。这种过于频繁的激励性评价, 可能难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功感, 使他们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评语的激励作用就大打折扣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评语应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不可以过于单调。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 理解“到处”一词, 表现乌鸦口渴难熬的心情, 教师叫一名女生到讲台前表演, 这名学生表演得不错, 老师表扬了她, 话音未落, 一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男生举起手来说, “我表演得比她还要好!”, 老师马上鼓励说:“真勇敢, 你来吧!”, 果然这名学生创造性地把当时天气热, 大地干涸表演出来了, 赢得同学们的一片掌声。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 时时激发学生进取, 让学生“我读得比他好!”、“我能超过他!”。

此外,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教师放弃过去一味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某篇文章一定要得出“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表现什么”的结论。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也不是完全放任或纵容学生, 引导“无中生有式的创造性阅读”。如在学习《大海的歌》一课时, 课前学生质疑“大海会唱歌吗?唱什么歌?“是不是海浪的声音就是大海的歌?”, 教师点头说:“教师也想知道这些, 咱们一起读课文找答案吧!”, 学生带着疑问, 自觉地去读、去找, 读后学生有所疑问地说:“大海的歌不单是指海浪的声音, 好像还有更深的意思, 但是说不清楚。”教师接着说:“那么咱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把问题彻底弄明白好吗?”教师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地位, 学生积极性很高, 学生边读边提问:“为什么开头写蓝天、白云和朝阳!”一节课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课文, 就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专科护理管理行为下一篇:我国信息安全市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