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络春晚

2024-07-06

央视网络春晚(精选十篇)

央视网络春晚 篇1

议程设置性能,含有某类假定。究其来源,美国传播学调研的学者拟定了这一假定。1972年,D.L.肖及M.E.麦库姆探析得出这一理论,论文被刊登在《舆论季刊》之中。

2 新时代的议程设置

如今,网络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渗透在各类领域。人们可依托多样的路径获取信息。获取信息时,应当经过公众的媒介,它是获取信息的必备途径。在议程设置之中,媒介是必不可少的。

3 春晚议题之中的设置思路

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的春晚作为议题,把春晚设定成关键词:,采用百度特有的高级搜索,搜集关联新闻。另一方面,同样将春晚作为关键词,借助论坛来查验关联的信息。搜集到的信息,凸显了春晚关联着的一切内涵。采纳词频解析,以便详细辨识新闻信息、论坛中的信息。新闻折射出来的信息,代表着大众的春晚见解;关联论坛信息,折射了网友对春晚的若干见解。现借助词频分析方式对以上两者的相关度进行分析。

筛选的新闻时段,含有09年中的11月初,直至12月初,共计32天。筛选信息以便对比。选出不同时段,辨识了议程设置特有的成效差异。

3.1 辨识第一时段

时间选取为11月1日至11日(11天),在新闻网站中筛选出6231条样本,在论坛信息中筛选出27 338条样本。其中包括的高频词排名见表1。

分析表1得出,赵本山、小沈阳、周立波、央视、李咏、央视等6个词汇是新闻网站以及论坛信息所出现的共同的高频词汇,两者前10位的高频词汇能够达到60%的重合度。

3.2 辨识第二时段

选取的时段,含有某月内的12日至18日,共计7天。新闻网站特有的获取样本,含有2640条;论坛获取的关联信息,含有12 800个解析样本。其高频词排名见表2。

由表2分析得出,周立波、赵本山、央视、小虎队、李咏、小品、审查共7个词汇是新闻网站和论坛信息出现的共同高频词汇,两者前10位的高频词汇达到了70%的重合度。

3.3 对第三阶段进行分析

时间选取为11月21日~12月4日(14天),共获取新闻网站7300条样本,并筛选出28 396条论坛监测样本,其高频词排名见表3。

由表3分析得出,节目单、央视、记者、观众、王菲、赵本山、小品是新闻网站以及论坛信息出现的共同高频词汇,两者前10位的高频词汇达到了70%的重合度。

通过对比可得,选出来的时段并不同一;然而,解析得来的词频结果却凸显了同一的倾向。对于某些网站、某些常见论坛,高频词汇凸显了最优的近似度。这就可以表示:网民及特有的大众媒介,二者表达的侧重点趋向一致;公众议程及关联的媒介议程,相关特性最高。调研实践表示,媒介议程向公众议程转变体现的议题的显著性,由此推断出,大众媒介对于人们来说,议程设置能力较强。但实际上,详细查验论坛及特有的网站,即可描画出彼此关系,推测这种关联。具体而言,网友侧重平日的新闻报道,发表自身见解。例如,春晚播放以前,媒介常常爆料某一明星可能参与。在这种情形下,网友就会针对此明星是否该上春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就此进行讨论。

调研结果证明,春晚独有的议程设置,性能较为明显。这种探析论点,吻合了麦库姆斯拟定的议程设置,吻合偶发条件。

首先,导向需求很高。但与此同时,不确定特性及相关特性也是偏高的。年夜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习惯,成为人们平日的惯性之一。这种情形下,春晚是否契合深层心态、是否符合预期,都密切关联着公众心情,凸显了高层级的彼此关联。春晚议题应被划归为偏高的需求导向。

其次,探析议题类别可得,春晚议题凸显了高层级的抽象特性,很难经由亲身体悟来明晰它的信息。虽然有部分人可以获取一些内幕信息,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需要借助媒体的报道才能辨识信息。

由此可以得到,对于春晚议题,需求导向常被设定得偏高;对应议题自身,也是很抽象的。这就结果造成大众媒介特有的议程设置成效,都在逐渐提升。

但从另一视角可得,网站及选取区段内的论坛,高频词汇并没能被提升至百分之百。二者高频词汇,还是有着偏差。导致此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大众需要将个人兴趣作为基础,选择性地接受媒介提供的相关内容。例如,在多样论坛中,赵本山一直被排列至首位。这就可以表明,网友最注重的就是赵本山这一人物。然而,新闻网站拟定出来的榜首人物,却并没能维持着同一。这种榜首人物,从初始的赵本山变更至小虎队,再变更至王菲。媒体注重程度,没能直接关联着网友注重的人物。在网络时代中,大众媒体对于公众喜好仍能设置议程。然而,它没能凸显决定作用。

4 总结

议题设置的首次提出,直至今日,历经四十几年的探析进程。它从初始的单一政治范畴,逐渐延展至多样领域;从初始的单一关系渐渐深入至更深层,探析偶发条件、媒介议程特有的关联要素、议程设置结果。归结得来的结论,建构了完整的总体框架。

摘要: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学中十分重要的理论之一,在网络时代,媒介的议程设置能力弱化了,甚至在某些议题上不存在议程设置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央视春晚这一议题,探讨在网络时代媒介究竟如何发挥或多大程度上能够发挥议程设置功能。

央视网络春晚观后感 篇2

今年的春晚号称是年味最浓,最接“地气”,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次。新导演冯小刚首先在主持人和大腕演员的选择上就让人跌破眼镜。他不仅选择了大叔级的演员张国立做主持,成龙、梁家辉、黄渤、赵忠祥、倪萍、张明敏、李谷一等众多老明星也纷纷闪亮登场,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虽然布满了岁月的沧桑,却也增添了许多的亲切和温馨的感觉,尤其是最后一曲《难忘今宵》真是太让人怀念了,中国老百姓的特色不就是念旧么。

正因为念旧,当剧组用一双筷子拍出短片,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华夏血脉的认同、睦邻友善的帮助融入其中,在带出中国数千年的特色、味道时,更多的是带出了观众的热泪和情感。

晚会创意的节目还是《中国符号》,匈牙利Attraction舞团用配合默契而巧妙的人体组合摆出的背景图案,既体现了中国特色,又让人大开眼界。

晚会的亮点莫过于杨丽萍外甥女的旋转“串场”,15岁“小彩旗”四个小时的旋转表演,让观众的心从开场揪到了结尾,且不说那美轮美奂的四季变装,就一个小女孩这样持续做一个动作四小时就已让人叹为观止了。

央视猴年春晚“72变” 篇3

央视春晚历来既有文艺属性,又担负着国家形象宣传的双重功能,2016年作为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前所未有地重视猴年春晚。在继续坚持“节俭办春晚、开门办春晚”的原则下,中央电视台台长聂辰席多次主持召开专门会议布置各项工作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1月4日,总局领导参加了春晚第五次节目审查会,会议强调了今年春晚要进一步聚焦主题主线,传播正能量。据春晚知情人士告诉《综艺报》,今年春晚由中宣部直接过问,因此,保密措施做得格外严谨。

猴年春晚的主题为“你我中国梦 全面建小康”,猴年春晚总导演由吕逸涛担任,吕逸涛曾多次担任春晚执行总导演以及元宵晚会总导演,对春晚的各项要求及业务非常熟悉,其“智囊团”包括央视综艺频道总监、春晚老导演郎昆以及电影导演冯小刚等人。作为春晚近15年来最年轻的总导演,业内外对吕逸涛掌勺的这锅“年夜饭”的期待是如何在出色完成规定的政治任务的同时,将这台晚会办得更有活力、更富年轻气质。吕逸涛早前对媒体表示,团队一定要秉持轻松心态创作春晚,这样的春晚才能好看,并且表示猴年春晚要“72变”。

至1月19日截稿,春晚的进度是,语言类节目基本定型,《直通春晚》四场总决赛已完成选拔任务,歌舞类节目陆续投入排练,第一次联排完成。从《综艺报》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今年春晚主旋律突出,整体状态走向年轻化,且更加包容。

语言类节目:“新人”讲“新故事”

除夕之夜的欢声笑语多为荧屏上的语言类节目所承载。春晚也曾捧出了无数喜剧明星,因此,每年春晚大家首先关心的便是语言类节目。

日前,春晚语言类节目终审已经落幕。冯巩、蔡明、潘长江、于谦、孙涛、侯勇、苗阜、王声、岳云鹏、孙越、乔杉、修睿等人有望登台。这些人当中,冯巩、蔡明、潘长江、于谦、孙涛算是春晚的老人,侯勇、苗阜、王声、岳云鹏、孙越、乔杉、修睿等人则算是语言类“新星”,他们中大多数还是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如此一算,猴年春晚新人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些新面孔能否支撑起猴年春晚的“笑点”,不乏质疑之声。“春晚老人”近年来的缺位也使很多观众期待值降低,觉得越来越“没看头”。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这两年,卫视和新媒体喜剧类节目的崛起其实已逐渐培养了一批受欢迎的喜剧新人,因此,春晚出现出彩的语言类节目是大概率事件。相反,春晚应该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大胆抛弃一些“老人”,起用新人。他认为,是不是新人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本子,“剧本对社会的映射性很重要,它的笑点、包袱不能脱离现实。举个例子,低头族、人和人的距离到底拉近了还是远了、当下恋爱方式、孝顺方式的变化,这些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贴近生活观众才能有共鸣。”

语言类节目的内容方面,中央电视台台长聂辰席曾专门召开会议确定了几条原则,包括将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主线宣传一以贯之;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创作标准;展现百姓的现实生活,突出年度特点;在现有题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百姓共鸣的典型题材,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继续坚持不用低俗媚俗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等“三不用”原则等。

在春晚第五次节目审查会上,总局领导也强调,着重加强补充相声等节目创作;要在流行语、串联词等方面打造亮点、形成高潮,确保流传开来。

针对语言类节目,吕逸涛亲自抓剧本创意及立意,除了与喜剧编剧进行座谈外,还邀请电影导演、影视剧编剧进行沟通,分析各年龄阶层的笑点,力求做到有意思、有意义。从现有作品反馈来看,大学生评审对于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满意度挺高。

开门办春晚

开场歌舞秀,结束《难忘今宵》,这种国人对于春晚的“刻板印象”有望在今年打破。去年9月,聂辰席就要求猴年春晚要不断推动春晚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传统与时尚的深度融合,实现有亮点、有特色、有突破,确保“保高原、创高峰、出精品”。

据悉,猴年春晚开场便和往年有所不同——在传统歌舞表演之后,林志玲、梁咏琪、杜鹃三大“女神”将分别代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带来国际范儿的T台走秀。时尚节目的加入是总导演吕逸涛为了使春晚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时尚而推出的举措。

本着“开门办台”的思路,及进一步深化“走转改”方针,央视春晚导演组很早开始行动,深入基层采风挖掘优秀作品。《我要上春晚》及其特别节目《直通春晚》今年继续助力来自民间的作品走上春晚舞台。今年,节目组集结了《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星动亚洲》《音乐大师课》《中国梦之声》等热门卫视综艺节目选手、专业话剧团、歌舞剧院的作品资源以及民间艺术家、艺术团体,用9期《我要上春晚》晋级赛(录播)和4期《直通春晚》总决赛(直播)的形式将选手送入春晚彩排席。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李刘标、李维、莱州中华武校、云飞、周安信、郑兴琦、《叮咯咙咚呛》《战马》、中俄跨国杂技眷侣等10组选手最终入选2016猴年春晚候选节目名单。

“分会场”是猴年春晚的一大创新亮点。今年春晚除了在央视老台的一号演播厅现场直播外,还在西安、深圳、泉州、呼伦贝尔4个城市设置分会场同步直播,分会场安排了充满当地地域特色的节目,做到“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主管部门强调今年春晚要充分发挥分会场作用,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注重南北方节目兼收并蓄,增强南方元素及南方节目呈现。

春晚要进一步丰富歌曲类型,既要有对经典歌曲的传唱,又要有青春蓬勃的新人新作。

2016年是奥运年,据悉,春晚剧组还特别设置了体育板块,定向创作了体育类音乐作品。“9.3大阅兵”“一带一路”、北京申冬奥成功等题材也有望以适当的艺术形式呈现在2016年春晚中。

“咻红包” 跨屏互动新玩法

2015年马年春晚与微信合作,创造了一分钟8亿多人次的“摇一摇”抢红包峰值,2016猴年春晚的合作伙伴由微信换成了支付宝,“摇红包”变成了“咻红包”。

除夕当晚,央视春晚直播的同时,观众根据春晚节目主持人的提示,打开支付宝就可以参与春晚互动。“咻”到红包的用户,还可以分享给亲朋好友。支付宝9.5版本已在1月15日更新发布,在首屏的显著位置上线了“咻红包”相关功能。“咻红包”的具体细节操作将于除夕夜前夕公布。

吕逸涛表示,“如何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并与春晚互动,是导演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咻红包’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咻红包、传福气’这样的互动玩法,让全球华人在与春晚深度互动的同时,也传递出浓浓的新年欢乐的气氛与心情。”他还表示,与新媒体端的合作,是对春晚的一个提升,也能够捆绑年轻观众。

央视网络春晚 篇4

1 全媒体语境的涵义

“全媒体”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 包括媒体的形态、媒体的报道模式、技术平台、营销模式等方面。笔者认为全媒体主要是一种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 全媒体语境就是要在这种全新的形态下对信息进行传播与发布。具体来说, 全媒体语境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形式的媒体 (比如文字、图形、声音、光线、色彩等) 全方位、立体的来对信息内容进行传播。多媒体的概念在很久之前就存在, 但是多媒体并不能被称为“全媒体”, 全媒体要比多媒体更加全面, 是信息技术发展下媒介之间相互融合的必然产物。春晚现在也不仅仅是从电视上可以观看到, 从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网络等等很多渠道都可以看到。可以说全媒体是随者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 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改变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一方面, 全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迫使春晚开始走向了传统媒体和多媒体协同发展的形式。另一方面,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加强了节目的传播功能和互动功能, 使春晚节目的传播功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 受到了更多观众朋友的喜爱。

2 央视春晚的发展现状

2.1 表演形式愈加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外来文化严重影响着传统的文化观念, 人民需要越来越多的新东西, 来满足自己对艺术的欣赏和审美需求, 人们对于春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之后, 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 经济不断发展, 整个社会都在追求高雅、高质的文艺节目, 春晚也在努力的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 注重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 一些细腻朴实悠扬婉转的歌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但是2014年的春晚, 与往年的有些不同, 我们可以从春晚中看到浓浓的“年味儿”比如说《空空拜年》、《张灯结彩》、《年味儿》等一些节目, 非常红火。除此之外, 春晚还加入了大量的流行元素, 不仅请到了韩国著名的影星李敏镐, 而且还有很多类似《倍儿爽》、《最好的夜晚》、《答案》这样的流行歌曲, 使春晚现场一片欢腾。

2.2 表演的内容得到升华

2.2.1 歌舞类节目

纵观2014年的表演者来看, 其中增添了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熟悉的面孔, 比如说李敏镐、郭采洁, 还有一些选秀节目中的冠军, 比如说华晨宇、汪小敏等, 整体面目看起来十分年轻。这种形式打破了原来春晚那种老气横秋的感觉, 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民族气息也变得十分浓厚, 比如说2014年春晚歌曲《套马杆》, 展现了蒙古族人的生活的状态, 借助春晚这个舞台, 为蒙古歌曲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全媒体语境下, 春晚的节目内容也有了全新的突破, 早在春晚开始前, 一群匈牙利的舞者就凭借“影子”表演征服了很多观众, 冯导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也征取了人民的建议, 将匈牙利Attraction舞团请到了春晚现场, 《符号中国》这个节目就是他们的表演, 不仅非常有创新而且还非常有意思, 这种全新的表演方式打动了几亿观众。

2.2.2 语言类节目

2014年的语言类节目明显减少, 这个使我们有目共睹的, 而且相比较与以往的春晚节目来说, 今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主题也似乎更加“接地气”了, 这也是全媒体时代的一个特点。比如说《扰民了你》这个小品, 就目前最热的噪音、广场舞干扰问题作了剖析, 《人到礼到》就目前的人事关系、送礼请客现象进行了吐槽, 深入观众的内心, 使观众传声强烈的共鸣。我们也可以发现, 在2014年的春晚节目中, 颂扬国家和党, 宣扬爱党积极向上的类型越来越少了, 而朴实的表演、亲民的主题、诙谐幽默的风格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 更多的语言类节目创作取材于生活, 反映了社会现象, 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2.2.3 传统类节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戏曲那种慢节奏、唱词念白听不懂的特点, 已经成为制约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这也使得戏曲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是在2014年的春晚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京剧的身影, 《同光十三绝》一改往日陈旧单一的戏剧表演形式, 对京剧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同光十三绝》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十三位京剧大师为京剧打开新局面的历史, 各位参加演出的京剧名家也尽己所能, 把2014年春晚京剧《同光十三绝》演绎到极致, 给观众献上一曲京剧盛宴。《剑心书韵》属于创意武术, 由成龙领衔主演, 以小朋友为主, 参演人数达70人, 是马年春晚剧组中团队最大、人数最多、唯一以独立团队亮相的节目。《剑心书韵》整个节目将无形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有形的武术肢体表演结合起来, “千字文”、“毛笔”、“书签”等道具将传统文化巧妙展示, 提升了节目的文化品位, 扩大了大文化外延, 提高了文化包容量, 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戏曲和少儿节目历来是央视春晚必不可少的内容, 但就如何创新而言, 央视马年春晚可以说是做的最好的。

参考文献

[1]赵博文.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发展历程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2]余秀才.全媒体语境下新媒体发展的四个维度[J].编辑之友, 2012 (8) .

央视网络春晚观后感 篇5

今年,网晚再度带来一场颠覆想象力的视听盛宴:有满载青春回忆的经典,也有鲜活个性的潮流;有肆意张扬的热血,也有治愈人心的温情;有星光熠熠的舞台,更有每一个平凡你我的“开新”态度!

今年网晚的创新突破从舞台开始,270度的环形舞台给观众一种沉浸式体验的交互舞美,带给观众绝佳的视听互动体验。舞台设计更是加入了一个璀璨神秘的“开新魔盒”,让观众从中收获“开箱”的惊喜。这种惊喜同样也融入到了节目的设计中,摒弃常规、拒绝套路,越是风格迥异的元素,越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一代国乐大师方锦龙与B站百万UP主“机智的党妹”、网络红人潇公子同台上演跨次元大秀《开新节拍一起嗨》,以一曲高能歌曲串烧开启这场开箱party!方锦龙更是首次带来一把蓝色眩光电琵琶,为传统民乐平添一份未来科技感,二次元风效果拉满。

同样混搭的还有高亢豪迈的华阴老腔传承人与野性爆发力十足的844女子摇滚乐队,一首《九九八十一》引爆全场,当非物质文化遗产遇到二次元摇滚先锋,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家王家鑫“一舞惊鸿”,演绎《王者荣耀》真人版公孙离。一支惊四座的汉唐舞,裸眼3D的舞台效果,真人加CG的破次元共舞,又会给观众带来怎样的视觉盛宴?。

今年网晚不仅在舞台和节目设计上别具匠心,在包容性和融合度上更是达到极致,创意性地将不同圈层的文化与主流价值观融为一体,用创新的方式对话网络新世代,以跨时空的流行元素唤起不同年龄层的青春记忆。

三届《这!就是街舞》冠军韩宇、叶音和杨凯首次在央视舞台合体,以央视经典IP主题曲和经典影视元素串联起一台别样精彩的“音乐情景剧”——《当我们在看电视时我们在看什么》,精彩绝伦的街舞battle将舞台气氛点燃,青春风采激昂释放,当《西游记》《快乐星球》《家有儿女》等经典IP音乐响起,瞬间将观众拉回童年。

“小鬼”王琳凯改编经典影视剧《仙剑奇侠传3》主题曲《偏爱》,电音与rap的巧妙融合,为歌曲增加更多色彩,舞台燃炸气场全开,高科技舞台更是“神还原”,在充满侠气的氛围中,观众共同走进大型“爷青回”现场!

今年网晚还十分“敢玩”,去主持人化的设计打破了传统晚会的叙事逻辑,而“开新合伙人”这一角色的引入,让晚会更加贴近每个人的生活,不管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还是屏幕前的观众,在这场晚会中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开新”态度。

汪苏泷爆发小宇宙演绎一首《不服》,歌词中充满了青年人执着追梦的热血无畏;周笔畅携手华彩少年黄子弘凡、方书剑、聚来提、袁帅共同带来《用尽一切奔向你》,坚实而有力量的歌声,演绎着不懈追梦的人生态度和义无反顾的热血青春。

毛不易以一首娓娓动听的歌曲《像我这样的人》,唱出了每一个平凡你我的生活,给人以温暖的抚慰与坚实的力量。

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在这个舞台上更是展示出了令人惊叹的无限活力,他们用《同一个少年》,展现出了自己朝气蓬勃的风采,即便年逾古稀,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这些歌曲背后还隐藏着怎样令全场动容落泪的故事?

2021网晚还有更多令人共情共鸣的节目,蔡徐坤联合中国爱乐乐团以一首《山河无恙在我胸》致敬抗疫英雄,温和坚毅的歌声同时唱出了青年人的担当与力量;马伯骞与B站《说唱新世代》选手懒惰(赵海生)、TangoZ(钟祺)、鱼翅(卢禹弛)、石玺彤、于贞(杨宇珍)用说唱的形式唱响家乡之声,用燃炸全场的rap唱出对家乡的拳拳赤子情。

此外,晚会还邀请到了一系列令人惊喜的组合,由外卖小哥组成的“蓝骑士乐队”,“圆梦组合”李佳琦和张韶涵,“她力量”组合薇娅、乃万和VaVa,“声入人心”限定组合余笛、何亮辰和徐均朔。除此之外,“元气记者”王冰冰、“治愈系歌手”段奥娟、为家乡代言的丁真,以及陈赫、隔壁老樊等,都将惊喜亮相,为观众倾情演绎。

央视春晚主持发展新思路 篇6

1 主持人队伍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权衡

主持人队伍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并不矛盾,尤其在春晚的舞台上,既能满足春晚的整体基调,又能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统一性主要是指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有着共同的准则和要求。多样性主要是指主持人在秉承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突出个性,丰富主持形态。在以往的春晚舞台上,主持人在统一性上做得比较到位,大都能保证春晚基调的大气与喜悦,主持风格也是沉着稳重,端庄亲切,在多样性上仍有欠缺。

从“开门办春晚”口号的提出到现在,我们看到了节目演员吸纳了更多的“草根”,且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为春晚节目的编排出谋划策。但在春晚主持人方面,央视过于保守,每年都是“老面孔”与大家见面,开门的力度不够大,缺乏创新和惊喜。主持人有着一个节目的标识作用,在春晚的舞台上博纳海川,吸收精华,才会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不同平台的主持人在主持风格上必定各有千秋,并随着主持人“明星化”的趋势不断增强,主持人的号召力和明星效应也不容小觑。要想提高春晚的收视效果,主持人差异化与多元化是个必要的考虑因素。只有能权衡主持人队伍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才能使主持人的效用达到最大化,才会给晚会本身增加更多看点。

2 利用现场优势,合理安排观众互动

春晚从1983年开播至今,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最初之所以要采用直播形式,就是想突出“与民同乐”的主题,把整台晚会的进行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喜庆气氛融合起来。正是由于这种直播方式,为春晚达到其目的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春晚必须充分利用现场观众及电视机前观众同步的这一优势,与观众做好互动,以达到最终效果。

春晚的观众按照观看方式来分,可以分为现场观众和非现场观众,二者的地位和作用略有不同。观众是春晚节目的直接呈现者和最终接收者,而现场观众由于与演员同处一个空间,也成了春晚整体效果表现的参与者。由此看来,现场的观众不仅是观众,也是表演者,同样担任着营造整体气氛的作用。然而,要想使现场观众时刻保持积极性,必须要有所引导。主持人作为整台晚会的串联者,应与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持有相同的视角,有着共同的共鸣点。主持人对现场的观众要有着带动性,带领着观众一起观看或一起参与节目;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方便的互动方式,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形成互动。例如,2011年兔年春晚上,主持人就教大家一起用手比成兔子的形状,为观众拜年。简单的互动,可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与新鲜感,能更好地达到春晚的预计效果。

3 主持风格与主持人定位的统一

随着央视2013年春晚的落幕,我们似乎看到了整个主持行业的悄然变革,主持新格局的探索和主持风格的创新,在央视各种节目中都可见一斑。但从央视春晚开播到现在,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趋于模式化,主持人也是一种模式化下的播报员,之所以之后的央视春晚一度不被观众看好,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主持人的历年相似的主持方式。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已经成为传递最新消息、发现最新新闻的主体,且全民素质的提高也使媒体已不再是新闻的唯一来源,不再处于“高枕无忧”的优越地位,反而越来越处于公共舆论监督的范围的当中。今后的节目种类随着开放力度的增加也会有大幅扩张,海外节目的引进以及本土娱乐节目的发展,势必会增加今后的竞争激烈度。观众逐步适应活跃轻松的主持气氛之后,春晚的主持也必须有所变化,在仪式感的指引之下既不能过于古板客套,也不能过于随意毫无章法。由此观之,随和大气、朴实大方、贴心温暖、新奇活泼,是未来观众对主持风格的一种期待。

在未来的广播电视发展中,由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向于窄播化、栏目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央视就提出了“节目精品化、栏目个性化、频道专业化”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在未来的竞争中,仍然适用。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传播者就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了解其心理定势。受众共同的心理定势,最基本的是受众的关切点,“想受众之所想,报受众之所需”越来越成为媒体关注点的定位目标。这不仅是内容贴近受众,也是对主持人播报方式的一种要求。

前苏联思想家巴赫金独创的小说理论之一“狂欢理论”对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狂欢节传统进行分析,提出了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划分:一种是日常的、严肃的、服从严格等级秩序的生活;另一种是广场狂欢似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这种理论随着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中国逐渐形成以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代表的各类综合型电视文艺晚会形式,以及其他的以娱乐观众为标榜的各类型的游戏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等。处于这样的一个定位,春节联欢晚会既要达到“和同大众”“与民同乐”的目的,又不能过于突出其“教化”“引领”的作用。要想获取观众的收看意愿,就必须为观众“把脉”,尤其是作为节目把控人的主持人,必须有正确的自我定位,既要做观众的“贴心人”,又要把持住自己的原则。

4 主持词口语化和仪式感的兼顾

主持词是节目串联的必要载体,是语言艺术的具体体现。在春晚的进程中,看到了一个主持词的大趋势,就是口语化的写作和表达。如今的媒介环境以及观众的审美体验的变化,不仅从内容上可以判别一个节目是否贴近人心,在主持词的表达上,观众也越来越青睐于口语化、朴实化的表达。未来媒体行业的发展,观众地位会逐步升高,观众的审美期待和信息需求会高度影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春晚在这种大环境下继续前行,必须要考虑到观众的接受意愿。春晚的主持人所能掌控的就是主持词的表达,而如今的主持词已有了明显的口语化趋势,就是趋向平民化的一个表现。所以,需要改进的是,主持人表达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达到之前设想的效果,仍会有不自然,甚至是做作的感觉。这也可能是由于春晚的仪式感在主持人的心中分量过重,使整个主持气氛看似轻松,但实则紧张,一些原本调侃的语句也变得那么生硬。

艾迪普3D魔方炫动央视春晚舞台 篇7

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上, 美轮美奂、变化莫测的整体舞台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艾迪普公司提供了整台晚会的图形图像核心显控技术:3D魔方 (3DMagic) 大屏幕智能显控系统, 圆满完成了视觉艺术效果设计的技术支持。

整个舞台使用了总计高达8000平米左右的, 由不同类型、不同形状和不同种类屏幕所组成的舞台背景大屏幕。作为整台晚会播出效果的核心, 不但要保证其内容播出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同时还要确保整个舞台背景的播出效果, 与机械舞台系统、灯光系统、背景音乐播放系统、前景图文系统等系统进行无缝配合, 3D魔方大屏幕智能显控系统为其提供了超过100路的图文播出信号源, 为舞台地幕、天幕、舞台正面以及两侧的背景大屏幕提供视频内容的智能播出及综合管理控制。同时, 每组背景大屏幕的物理尺寸都不相同, 而且物理分辨率都非常高, 为了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所有大屏幕的显示信号源均采用超高分辨率动态背景及三维图文模板, 通过3D魔方大屏幕智能显控系统调度, 自适应不同屏幕的显示分辨率, 多组效果绚丽的背景三维图文渲染配合超高分辨率的视频无缝播出, 不仅实现了整个舞台的天屏、地屏、侧屏视频的集群渲染以及无变型完整播出, 更营造了极富感染力的3D立体视觉效果。

在艾迪普提供的3D魔方大屏幕智能显控系统的技术平台应用下, 蛇年春晚首次实现全程无编单直接视频播出以及现场灵活更换视频画面, 实现了春晚历史以来播出设备最多、视频文件最大、视频质量最高的视觉高难度效果展示。覆盖整个舞台的图文视频内容与现场灯光音效相互呼应的运用, 为观众带来极富变化和美感的全景视觉盛宴。同时, 在3D魔方大屏幕智能显控系统的调度控制下, 大屏幕背景图文配合机械舞台系统营造出的逼真的背景效果, 与前景虚拟现实图文融为一体。实现多画面、全视角, 艺术与技术的对接, 动态与静态的完美结合。

浅析央视春晚媒介景观符号的构建 篇8

考察“媒介景观 (Media Spectacle) ”的概念首先要了解“景观”一词。“景观”首次在法国著名境遇主义运动创始人居伊·德波1967年发表的《景观社会》 (Society of Spectacle) 一书中提到。德波认为, “景观”是“某种实在化、物质化和对象化的世界观”[1]。德波把20世纪中期西方消费社会视为“景观社会”, 并且对发达国家社会充斥着无穷广告表象进行批判, 因此说“景观社会”理论是对20世纪初欧洲法兰克福文化批评理论主题的延续。在大众媒介, 尤其是电影、电视媒介发展迅速并在社会中日益普及的社会现实背景下, 德波对大众媒介影像在传播中表现出的“单一性”“影像替代性”传播特性进行了大量深刻分析, 并指出:“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景观社会的原动力, 是景观最为显著的表现。”[1]由此, “媒介景观”成为景观社会或现实社会存在的普遍方式。基于德波的“景观”及“景观社会”理论, 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介奇观》 (Media Spectacle) 一书中将“媒介景观”阐释为“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娱乐场面、体育赛事、政治事件”[2]。凯尔纳的媒介景观理论侧重于对媒介化事件的景观分析。

无论是德波在其《景观社会》及《景观社会评论》两本著作中对“景观”一词的论述, 还是凯尔纳在其《媒介奇观》中对“媒介奇/景观”概念的进一步阐释, 我们不难看出媒介景观构建所必须的符号元素:媒介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换言之, 媒介景观的形成是这三种符号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 媒介景观下的“景观”是经由“媒介化 (mediated) ”的社会镜像或影像, 也就是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提到的充斥于当下社会的“媒介制造”“影像”, 或凯尔纳在书中将其称之为“媒介制造的宏大娱乐场面、体育赛事、政治事件等”。简言之, 一个事件、人物、事物可以经过媒介化过程传递给大众而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因此, 媒介化符号是构建任何一个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这便是德波之所以认为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景观社会原动力的原因。其次, 商业符号也是构建媒介景观不可或缺的元素。德波曾明确指出景观的“商品性”和“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所以当大众媒介成为景观社会原动力时, 媒介与商业必然会形成“亲密联盟”[1]。也就是说, 通过大众对媒介“影像”的视觉消费, 媒介可以换取高额的广告商业利润。凯尔纳也在《媒介奇观》一书中对“消费文化景观”“电影景观”及“电视景观”中的商业化、商品化媒介景观元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斯拉特 (Don Slater) 在《消费文化与现代性》中指出消费文化随着媒介视觉文化的发展, 人们的消费文化特征从行为消费、市场性消费、普遍性消费等方面转入大量的对“象征和符号构成的”视觉文化消费。[3]换言之, 人们对物的消费转向对形象 (景观) 或媒介化影像符号的消费。最后, 意识形态符号也是媒介景观构成的一个极其重要且隐蔽的符号。显而易见, 德波在对“景观”定义时就指出它是某种“世界观”的再现。他认为在媒介技术的作用下, 一切直接存在都已经转化为表象, 从而掩盖了决定现有社会关系的各种权利关系。同样, 凯尔纳也在“媒介景观”的定义中明确指出媒介景观具备“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符号元素。尤其在“电视景观”部分, 凯尔纳指出美国电视在其制造的景观中也在传播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3]所以, 媒介化的景观中必然渗透着意识形态符号元素。

虽然“景观”及“媒介景观”理论概念的提出是针对西方社会发展所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批判, 但随着媒介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发展, “景观”及“媒介景观”理论也对当前高度媒介化社会的分析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因此, 本文尝试运用以上所分析的“媒介景观”构建所具备的符号元素对央视春晚这一宏大的媒介景观中所包含的媒介化符号———文化符号、商业符号以及意识形态符号进行解析。

二、央视春晚媒介景观符号构建分析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春晚, 是一台举国欢庆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娱乐综艺晚会, 自1983年首次举办以来, 已经具有30年的节目制作和品牌经营经验。中国人已经将“看春晚”视为庆祝春节必不可少的行为活动之一。就受众数量及分布、每年的社会关注度、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而言, 央视春晚无疑是电视媒介在文艺娱乐领域中所打造的盛世“奇观”。

然而, 春晚的景观效应不能简单地从文艺娱乐角度来观察研究。正如上文对相关“媒介景观”理论概念的分析所显示的那样, 构建宏大的媒介景观所必须具备的媒介化、商业及意识形态 (政治性) 符号元素也应当予以考虑。作为一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 春晚之所以在中国社会中创造出如此宏大的叙事效应, 已远远超出了其本身的文艺娱乐性, 而成为集春晚媒介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于一体的“媒介景观”。正如凯尔纳认为的那样, 自从电视在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 它一直充当着推广消费文化奇观的工具。电视媒体不仅推销各种商品, 而且也在传播特定社会的文化、政治观念以及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而成为政治、娱乐、文化的奇观场所。[2]因此, 央视春晚所打造的不仅仅是一个电视媒介综艺景观, 更是一个对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和意识形态符号的大汇编。

(一) 央视春晚媒介景观———一个媒介化文化符号

毫无疑问, 央视春晚是电视媒介再现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一台时长4个多小时的文艺晚会能够吸引中国上下乃至世界各地华人的关注, 根本原因在于晚会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春晚的文化符号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民俗传承不无关系。正是为了举国庆祝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晚才应时而生。丹麦学者Viggo Horup曾在19世纪末写道:“文化并不像可以被尘封起来以备将来品尝的陈年佳酿, 而更像一日服用三次的药片。”[4]言外之意, 文化是需要不断遵从、承袭和实践的。

因此, 春晚不仅仅是一台电视直播的文艺晚会, 更是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集体遵从和膜拜。从晚会节目内容、演员的服饰装扮, 到主持人措辞用语等都表明春晚是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和儒家“社会与家庭”核心文化符号的深刻再现。从1983年至今30年的直播中, 晚会节目内容无不涉及春节民俗中的“办年货、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逛庙会……”, 无不提及中国特有的“十二生肖”文化符号。此外, 春晚也是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符号的天地。综观一台台呈现给中国及世界华人的视听盛宴, 杂技、大型民间或古典歌舞、京剧及地方戏曲、魔术、武术、相声、小品等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是每年春晚的常规表演内容。另外, 尤为重要的是每台春晚都传达了中国文化中最推崇的家庭文化符号———“相聚”和“团圆”。这也是1999年春晚那首歌词淳朴、平实的《常回家看看》之所以在年后能够流传于中国大江南北的原因所在。中国文化赋予“家”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目中是血脉亲情的表现符号。或许只有在中国, 人们才能目睹春运期间人流狂潮中一张张期盼回家的焦灼面孔。总之, 文化符号是春晚媒介景观构建的基础。

(二) 央视春晚媒介景观中的商业符号

正如德波指出的那样, 媒介景观是媒介和商业的“紧密联盟”, 商业符号元素是媒介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符号。事实上, 媒介景观社会以广告为中心, 遵循媒体文化被高度商业化的原则, 通过休闲、消费、服务和娱乐的机制来不断扩展其影响力。[2]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媒介体制企业化改革的开展和对媒介机构行政管控的相对弱化, 商业性从此成为中国媒介发展的新特性。[5]央视媒体也不例外, 作为央视王牌节目的春晚也被涂抹上浓重的商业色彩, 从而产生了春晚经济。在春晚媒介景观中, 电视媒介、商业及娱乐相结合产生了娱乐经济的繁荣。春晚媒介景观的商业化符号构成主要体现在广告及推新 (艺人和作品) 两个方面。

1. 广告。

作为重要的媒体文化, 春晚通过高端媒介技术和长期品牌经营吸引了大批观众, 从而提升了央视媒体对广告商的吸引力。尤其自春晚实现全球同步直播以来, 晚会的商业广告收入令人瞠目。数以亿计的受众使得诸如美的、百度、海尔、索尼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春晚广告一掷万金。2007年春晚广告价位全面上涨, 20点报时报价底价达到575万元, 零点报时广告达1000万元。2009年广告时间从2008年的12分钟压缩至10分钟, 加上两个报时共计620秒, 广告收入高达5亿元。[6]2012年央视宣布这台春晚将不再有广告插入。但众人皆知, 早在几年前植入式广告已在春晚大行其道。2009年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不差钱》为搜狐植入广告便是最好的例子。2012年春晚仍被一些火眼金睛的观众捕捉到许多植入式广告的影子。如网友认为刘谦变魔术, 变出苹果咬下一口是为苹果产品做广告。因此, 广告在晚会上无孔不入, 从而不断彰显了春晚景观中的商业符号。

2. 推新。

由于具有庞大的受众数量和巨大的影响力, 央视春晚在宏大的媒介景观下成为打造和推出新人、新作的有力商业渠道。凯尔纳在《媒介奇观》中写道:“在充斥着媒体奇观的时代, 名人也成为被制造和掌控的对象。他们成为媒体文化的偶像式符号和日常生活中的众神。媒介奇观是名人文化, 它为受众提供了时尚、外表和人格角色的模型、示范。”[2]历数春晚舞台, 通过春晚崭露头角而一夜成名的演艺明星、作品比比皆是。流行音乐便可见一斑。从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1993年毛宁的《涛声依旧》, 1995年那英的《雾里看花》, 直到2006年的歌曲《吉祥三宝》等都是经过春晚播出后而成为红遍全国的歌手和歌曲。此外, 《我要上春晚》栏目的热播也证明了春晚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推新的商业平台。

(三) 央视春晚媒介景观中的意识形态符号

正如德波和凯尔纳指出的那样, 媒介景观是在再现某种世界观、社会权利关系或社会基本价值和意识形态。一个国家的政治是该国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是对国家意志及其主张的社会基本价值的执行和维护。国家意志和基本价值除了需要政府宣传活动外, 更需要媒介事件对其进行不断提及、复述、回顾和强调。[7]显然, 经过央视长达30年的经营和打造, 春晚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媒介景观事件和媒介文化。景观化的媒介文化会对社会政治事务行使裁决权, 决定什么是真实的、重要的和致命的。[2]作为国家重要宣传工具的电视媒介机构, 央视无疑承担着政治使命。在呈现给观众文艺娱乐景观的同时, 通过春晚节目主题、内容、编排顺序和选择等方式, 隐含着两方面构建春晚景观的意识形态符号: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正面宣传党的领导, 弘扬社会价值道德。通过春晚景观, 央视向数亿中国观众和世界华人观众呈现出一个歌舞升平、其乐融融的国家形象。

1.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从来都是春晚的重要政治和意识形态主题之一, 历届春晚都强调基于历史和血缘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主要体现在几乎每年春晚都会有少数民族大型歌舞表演、少数民族表演者参加节目。重要的一点是这类提倡民族统一的歌舞节目基本上是晚会开场或结束的重头戏。1991年央视春晚开场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以歌颂中国56个民族和睦团结;1998年春晚通过《大中国》等大型歌舞以表明中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基调———民族统一。此外, 历届春晚都会邀请来自港澳台的著名艺人与内地艺人同台表演, 以示国家统一的美好政治愿望。而这些受邀艺人所表演的内容相当一部分是凸显中华民族儿女血脉相连和回归祖国的情怀。指导过数届央视春晚的郎昆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春晚不是导演一个人的艺术, 它代表民族、国家的一种拜年形式。因此, 春晚总是被标榜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盛世大联欢’。”[7]

2. 正面宣传党的领导, 弘扬社会价值道德。

春晚意识形态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国家、政府和党的正面宣传, 对广大观众的社会基本道德和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每届春晚不乏对过去一年里政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展示和宣传, 以坚定政府和党的正确领导思想。例如, 2009年春晚既宣传了中国科技实力的提升 (神五、神六、神七) 、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也歌颂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面对汶川地震大灾难所表现出的“众志成城, 团结一心”的精神。此外, 社会价值及道德教育也是重要的意识形态符号。某种程度上, 春晚必须给出一个具有社会导向的主旋律, 这个主旋律便是国家认可并提倡的社会基本道德和价值观念。

三、结语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以及媒介在社会各层面的渗透, 媒介景观已日益成为社会和人们的存在方式。在媒介、科技、资本共同融生和媒介社会主体态度、话语表意功能的相互作用下, 使得媒介景观必然涵盖媒介化、商业及意识形态三方面符号元素。央视春晚在先进的电视媒介技术、资金投入、商业运作推动下, 与其本身的媒介喉舌功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媒介景观同样也是由媒介文化符号、商业符号及意识形态符号共同构建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论[M].梁虹,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序4-5.[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评论[M].梁虹,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序4-5.

[2]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2]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介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史安斌, 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

[3]刘扬.媒介·景观·社会[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4-5.[3]刘扬.媒介·景观·社会[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4-5.

[4]Pedersen, Thomas.When Culture Becomes Politics—European Identity in Perspective[M].Arhus:Arhus University Press, 2008:21.[4]Pedersen, Thomas.When Culture Becomes Politics—European Identity in Perspective[M].Arhus:Arhus University Press, 2008:21.

[5]Zhengrong, Hu.“The Chinese Model And Chinese Paradigm of Media Studies.”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scholar-wq.php?names=%BA%FA%D5%FD%C8%D10.Available on Feb.10, 2012.[5]Zhengrong, Hu.“The Chinese Model And Chinese Paradigm of Media Studies.”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scholar-wq.php?names=%BA%FA%D5%FD%C8%D10.Available on Feb.10, 2012.

[6]关于春晚的研究性学习报告[R].http://wenku.baidu.com/view/08d388c66137ee06eff918d8.html.2012年1月获取.[6]关于春晚的研究性学习报告[R].http://wenku.baidu.com/view/08d388c66137ee06eff918d8.html.2012年1月获取.

央视春晚中传统仪式意义的消逝 篇9

“仪式”在《对外交流大百科》中被解释为, 按礼仪需要, 某一活动规定的以示隆重的形式和程序。汉语“礼”的原义之一即为表示敬意、隆重而举行的仪式。从1983年春节开始, 央视以一种当时全新的形式欢庆传统的春节:初次设立晚会主持人, 观众席设为茶话会的形式等。32年来, 央视春晚在中国普通百姓心中逐渐成为除夕守岁必须观看的一个节目。所以, 央视春晚在2012年被认定为“全球收看最多的联欢晚会”。 这足以证明央视春晚的重要性, 它已不是一场简单的联欢性质的晚会, 而更多地被赋予了一种“仪式”意义。

第一, 在娱乐节目相对匮乏的八九十年代,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像一阵清风一样吹开了人们的娱乐意识。这也是央视春晚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 娱乐节目在中国的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极其新鲜的概念。改革开放不久, 人们的思想刚刚从禁锢中解放,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多数百姓开始有了娱乐的意识。春晚可以说是人们记忆中是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

第二, 央视春晚从创办初期就开创了很多新的节目形式, 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春晚捧红的著名艺术家有陈佩斯、朱时茂、黄宏、李谷一、赵本山、宋丹丹等。他们至今依然是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 不仅为广大观众所熟悉, 也成了每一年春晚最被期待的演员阵容。高质量的节目是春晚经久不衰的主要内在因素。

我们不得不承认, 在30多年的时间里, 央视春晚虽然是一年一次, 但是在春节这个本身就带有特殊意义的传统节日中, 春晚从一诞生就显得尤为特殊和重要。对春晚的重视是人们对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重视的体现。

二、央视春晚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全面对外开放, 兼容并包, 也产生了很多“舶来”的节日。例如, 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节日深受80、90后年轻人的喜爱, 而传统的春节却由于各种因素“年味”越来越淡。

第一, 过时的过新年穿新衣。早些年, 过新年穿新衣是很多孩子盼望过年的原因之一。每逢过年, 家中长辈就会为自家孩子添置一套新的衣服。然而, 在当今社会, 穿新衣已经失去了过年的色彩, 人们的生活条件足以满足随时添置新衣的要求。

第二, 商业化的年夜饭。过去, 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家家户户要提前一个星期准备和置办年夜饭, 全家人一起吃着年夜饭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人们对春节最初的记忆。随着社会的发展, 年夜饭的商业化性质越来越浓, 很多人选择在酒店吃年夜饭, 不仅失去了准备年夜饭的氛围, 更错过了观看春晚的最佳时间。

第三, 工作压力与消遣方式的改变。竞争越激烈, 人们工作的压力就越大, 加班和值班也成了很多人的过年必备。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全面覆盖, 多数年轻人成了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奴隶”, 消遣的方式从走街串门发展到低头刷手机自媒体。

年味儿的淡化让央视春晚走入了一个亟待出新出奇的瓶颈状态。尤其是许多80、90后, 对春晚的态度不冷不热, 更有一些人过分追求春晚节目的内容和层次。尤其是近些年, 要求取消春晚的呼声越来越高。2015年的春晚在节目遴选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荒”的传言:春晚主持人荒、春晚小品荒、春晚经典演员荒等。不得不承认, 近些年的春晚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 各大地方卫视的娱乐节目成为观众分流的一大因素。近些年来, 地面卫星频道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特别是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 领先各大卫视, 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电视收视观众。

第二, 互联网时代, 草根精神让网络春晚逐渐兴起。从话语权来说, 央视作为国家对外宣传的官方平台, 应该有更大的空间, 但话语权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官方对外宣传的媒体平台, 央视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 央视春晚从节目形式到节目内容, 审查程序都是非常之严格的。而互联网时代网络中的话语权似乎往往缺少“把关人”的限制, 节目感情的发挥空间更加宽阔。

第三, 2015年, 与新媒体首次结合的偏差让春晚被喧宾夺主。2015年的央视春晚, 在节目直播期间鼓励观众不间断地 “摇一摇”, 抽取红包。每整点期间, 收看央视春晚的观众可通过微信摇一摇的方式获得央视送出的红包。这次尝试唤回了很多年轻一代的观众, 但是结果却具有两面性。很多观众沉醉在摇一摇的游戏当中, 错过了央视春晚的许多内容。可以说, 摇一摇成了当年央视春晚的亮点, 却喧宾夺主, 留下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遗憾。

春晚的仪式意义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化的。但走过30多年的历程, 其在春节的意义依然是不可取代的。讨论春晚有无存在的必要性, 更多地折射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一种态度。春节是一种传承, 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 在精神文化相对匮乏的年代, 春晚对丰富文化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即便在物质和精神极大发展的现在, 春晚对我们依然非常重要。春晚是否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即便未来没有了春晚, 应该还会有其他的方式庆祝春节。但是, 传统节日仪式性意义的消逝, 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反思的。

摘要:央视春晚从开播到现在, 已经陪伴大家走过了32年 (至2015年) 。30多年来, 收看央视春晚已经成为中国普通百姓必不可少的一种习惯, 它代表的是一种仪式意义。然而, 步入新媒体时代以来, 关于春晚有无存在必要的争论一直存在。这是央视春晚仪式意义逐渐淡化的一种体现, 也侧面反映了春节这种传统节日所扮演的角色日渐变化。讨论和反思春晚存在的必要性更多的应该是呼唤大家对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回归与继承。

关键词:央视春晚,春节,仪式,消逝,继承

参考文献

[1]马丽.80后逃离春晚现象研究[D].内蒙古:马丽, 2013:5-10.

[2]魏嘉桐.寻回渐淡的年味[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0, 30 (3) :41-45.

新媒体时代央视春晚的成功之道 篇10

关键词:央视春晚,全媒体时代,成功之道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 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每年农历除夕晚上为庆祝农历新年举办的综艺性文艺晚会。1广义上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可以追溯到1956年。当时由张骏祥任总执导, 谢晋、林农、岑范、王映东任导演、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春节大联欢》。1983年, 首届现场直播形式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正式播出。从此每年农历除夕北京时间晚8时, 春节联欢晚会都会在CCTV播出。从“春晚”31年的发展历程看, 它经历了80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 走过了90年代成长期的壮大, 也迎来了21世纪成熟期的稳定。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 已经成为家喻户晓, 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31年的发展,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它在电视界和中国受众心中, 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一、春晚陷入瓶颈的原因

然而时至今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使得春晚曾经的殊荣和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撼动, 当人们手中的遥控器有了更多的选择, 当人们有了电视媒体之外的更多选择, 春晚陷入瓶颈就不可避免。这个中的原因主要有:部分节目内容华而不实、不能及时迎合受众审美心态变化、新媒体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等。

(一) 部分节目内容媚俗

近年来央视春晚越来越追求华丽的包装, 炫丽的色彩, 追求高科技的运用等等, 所有的这些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 也陷入了奇观盛宴媚俗的怪圈, 真正的节目内容往往被观众所忽视。观众看完整台晚会后, 能记住的只有华丽的舞台和炫丽的灯光, 节目内容却被抛之脑后, 存在着部分节目形式超越内容的弊病。

例如某些相声小品不去精心编排设置包袱, 却在不经意间讲起了脏话, 不去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 却夸张演绎到假大空的程度。例如某年的春晚小品题材很好, 但演员在不经意间说了网络流行语“尼玛”等脏话却使得节目白璧微瑕。再如开场歌舞类节目, 各路明星轮番露脸, 一人几句不搭调的混合联唱, 而且多请不太擅长唱歌的影视演员来唱歌, 以此来提升春晚的人气和吸引力, 这样的媚俗有时实在是得不偿失。

春晚诞生31年来, 接地气的节目始终都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历届春晚节目中广受好评的节目无一不是如此。例如2005年的《千手观音》, 巧妙的构思与整齐划一的动作令人耳目一新更让人感动的是残疾人艺术家们的真心;2007年春晚中民工子弟的诗朗诵《心里话》为民工子弟在城市的受教育权而呼吁, 一句“我们也是中国的娃, 我们也是祖国的花”感动了亿万观众。

(二) 未能及时适应受众审美心态的变化

当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 自我需求就逐渐强烈, 而这种自我需求往往通过对外界的批判而达到自我的满足。30年前因为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单一, 央视将全国各地的明星集中在一起, 以娱乐、喜庆的方式与受众共度除夕, 很好地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现在, 由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和受众个体意识的出现, 一台春晚想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就要下大力气了。

同时, 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使得受众除了关注直播节目本身以外, 更关心直播节目外的背景性内容, 比如, 春晚节目单、演员阵容、穿帮镜头、演员与主持人的失误、网友评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春晚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春晚对于观众来说, 可能只是一种谈资, 一种对公共话题的参与感, 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新年除夕仪式, 应该是伴随性的, 而不是以前的紧紧追随式的。而此时的春晚如果仍然是一副呆板的政治说教面孔和高高在上的姿态就会令观众感到厌烦。

(三) 央视春晚面临多重竞争局面

央视春晚曾经在电视独霸天下的时代创造了收视神话。然而, 当下日新月异的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等媒介在日常生活中的繁荣, 以及各地方春晚异军突起, 各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使人们对央视春晚, 甚至传统春节的期望值也大幅下降, 央视春晚正尴尬地处于一个多元复杂的媒体与受众环境中, 左右为难。

网络时代给春晚带来巨大冲击。在网络不发达, 网民数量较少的时候, 春晚可以创造许多流行, 而这些创造多源于民间。但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 各种笑料、包袱、作品等应有尽有, 而那些民间创造早已通过网络使人耳熟能详, 春晚创作者要创作出新的原创性作品就不能照搬网络作品。如将“不要迷恋哥, 哥只是个传说”“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流行语套用在节目当中, 就了无新意。另外, 网络也为受众提供了别样的消遣娱乐方式, 吸引了相当量的受众人群, 造成春晚受众分化。再者, “网络互动春晚”成了近年来杀出的一匹“黑马”。虽然它不那么华贵, 也不那么精致, 但却包容、开放、互动、畅达, 其创意策划和传播方式都散发着鲜明的独特个性。这些都是对央视春晚的挑战与冲击。

各地方电视台的竞争日趋激烈, 各种形式的春晚层出不穷。近年来, 地方各大卫视春晚直逼央视春晚, 春晚遍地开花, 央视春晚早已不是一枝独秀, 越来越多的山寨春晚、地方春晚开始联合夹击央视春晚。从2010年开始东方、安徽、广东等3家省级卫视都停止转播央视春晚, 用自己的节目与央视春晚正面对抗。从目前的态势来看, 地方各大卫视的春晚瓜分收视率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 都试与央视春晚争锋。另外, 由于央视春晚的语言、表演风格和幽默方式等偏于北方文化因素, 包括演员尤其是小品相声演员几乎都是北方演员, 这就造成了南方人对央视春晚“不感冒”。这使得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卫视的春晚在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比央视春晚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各大卫视的春晚也大打宣传牌和时间差, 在演员阵容、节目组织、表演样式、创作内容等方面都竭尽所能, 各类综艺节目也异军突起。如相亲类、选秀类、人物访谈类等综艺节目充斥在各大卫视的荧屏, 在除夕之夜, 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喜欢选择观看此类综艺节目,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综艺节目在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对央视春晚构成了强烈的冲击。

二、全媒体时代央视春晚的成功之道

把脉“春晚”当下困境, 春晚的路就在脚下, 要众口难调调众口。直面困境, 春晚必须大胆的改革创新, 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变化, 以求生存发展。

(一) 勇于创新

艺术贵在创新。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 真正的艺术在于不断利用创新的想法来满足人们发展的情感需求。春晚要让不同地方不同口味的受众都能找到兴趣点, 的确是众口难调。既要保持其传承中华文化的传统模式, 又要突破那一成不变的现有模式, 既要保持其作为华人过年时的文化习俗, 又要做到让受众喜闻乐见。创新是春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 面对困境, 春晚更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载体, 不断丰富节目内涵, 提高节目质量和品位。

体制创新为所有创新的根本, 2014年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透露, 春晚由央视“台长工程”首次升格为“国家项目”, 规格等同于奥运会开幕式。今年春晚体制上最大的创新就是总导演外聘, 同时他也表示, 每年都有创新这个词。但是现在所有观众的口味, 也高了, 选择也多了, 包括各个频道, 包括境外媒体, 包括网络, 很发达。想看到的视频, 除了语言类, 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对春晚来讲, 节目怎么能够打到观众的心里, 他觉得这个是很不容易的。2

春晚要强化创新, 要突破模式化结构。往年春晚在结构编排上几乎都是固定的模式:先是热闹的开场歌舞, 主持人以不同的形式出场报幕, 随后就是歌舞类、语言类、武术杂技类等节目轮番上阵, 中间再穿插一些中国驻国外使领馆人员、驻边战士、春晚赞助商等发来的新年贺词;而后就是等待新年钟声的敲响, 再以戏剧串烧开场, 最终春晚在《难忘今宵》的歌曲中落下帷幕。固定的结构编排早已被观众所熟知, 所以有些节目进程几乎成了摆设, 这就使得固定时间段的收视率下降。要创造戏剧感和悬念就可以改变既有的惯例, 即对春晚固定的模式进行新的结构编排, 并且可以对不同模块中节目内容进行再创新。

春晚的改革创新不光是舞台、场景、设备等形式与技术的更新, 更多的是节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要出新。首先, 要多一些原创的语言。对于已经泛滥的网络流行语, 春晚作品不应再生拉硬拽, 春晚的流行语和经典语句应该引领网络文化。其次, 还要注入一些新的表现力, 要大胆吸收新人新作品, 以更加活泼灵活的方式主持春晚;可引入网络春晚的一些表现形式, 让更多受众真正参与其中。再次, 开门办春晚的门槛应进一步降低。春晚应更多吸纳具有地方民间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市井杂耍等。

(二) 央视春晚要及时把握受众的兴趣点

受众需要什么?兴趣点在哪里?对于春晚来说是个重点和难点。把握好受众的兴趣需求点, 就会成功一半。春晚除了结构形式上的变革可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之外, 节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依然是受众的兴趣点。

把握受众的兴趣点, 首先要认识到, 艺术源于生活, 只有从现实生活中不断挖掘, 不断深入, 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 才能赢得受众的喜爱和欢迎。让春晚真正回归民间, 复活春晚全民联欢的本质, 一方面将受众生活中的淳朴真挚的情怀艺术化, 另一方面再把艺术化的情怀生活化。其次,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审美需求和水平也与日俱增, 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春晚要突破定向思维, 大胆创新, 通过包装将观众请上舞台, 以平等、互动、联欢的方式参与其中, 让亿万观众体会到一种自我参与、自我满足、自我宣泄的激情。春晚作为华人齐聚雅俗共赏的文艺晚会, 要让春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深化, 就要走平民路线, 让观众从一个受着过渡到参与者, 内容上要更加平民化, 形式上要加强互动性, 让受众真正参与其中。再次, 要进一步做好直播前的预热工作, 以调动受众的兴趣和观看欲望, 形成“饥渴效应”。

(三) 央视春晚吸取新媒体优势, 强势出击

现在已不是央视春晚独霸天下的时代, 央视春晚要在这个多元复杂的媒体环境中持续发展, 就必须学会跟新媒体博采众长。

央视首先应该与新媒体学习, 放下身段, 开门办春晚应进一步扩大范围, 降低门槛, 让普通百姓都能够真正参与进来, 与民同乐。例如近年来的“我要上春晚”“星光大道”等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平民明星元素就大大丰富了央视春晚的银屏, 激励了许多草根阶层的参与热情, 也展示了多元文化的精华。

与此同时多种新媒体手段介入的春晚辅助手段应该继续保留并发扬, 例如微博、微信以及网络平台的全程直播方式应该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存在, 再比如央视网络春晚也可以作为央视春晚的后续性产品继续发展, 许多策划、创意以及店子都可以来自网络和民间, 在晚会的诸多环节可以展示更多百姓的声音。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央视春晚正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春晚只有通过自身的改革创新, 才能更加适应现实并获得生存和发展。而对春晚的关注和批判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对主流价值观的呼唤与渴望。春晚若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积极听取多方的批评, 并结合自身和现实的情况加以改革创新。相信春晚一定能前景更好。

注释

11.百度在线[N/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DFvti9xJ2 HLtGmF4DR6BAGYMjCJdDwOqDEfez_DxEZg

上一篇:目标导学下一篇:大学生创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