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2024-07-07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精选十篇)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篇1

一、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 奏响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丰富多彩的课前三分钟, 增加了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它以轻松活泼的气氛代替传统教学的沉闷和单调, 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快速地把他们引入到思考状态, 使整堂数学课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坚持下来, 不但可以调节学生胆小怯弱的心理,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 通过有规划、有策略的设计, 可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二、精心策划课前三分钟, 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空暇时间学习, 减少无所事事的坏习惯, 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始操作时, 我总是提前为学生安排好习题, 当我在黑板上写题时, 学生还是无所事事, 免不了说说话, 搞搞小动作, 对部分学生有些成效, 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没太大效果。我们学校推行小群体管理办法, 我适时调整做法, 让每个小组长来设计习题, 要求必需应用上节课知识的问题或与预习内容有关的练习, 这些内容可由老师每天提前进行筛选, 还给设计最优的组长适当加分。结果, 不到一周的时间, 其他同学就不再满足于做组长所设计的练习了, 都踊跃加入到选题的行列。对于学生们这种空前主动学习的现象我感到很欣慰。我同样给最优者奖励。选题也是主动学习呀!

三、科学设计课前三分钟, 掌握习题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课前三分钟时间较短, 绝对不能耽误本节课的授课计划, 所以我选题的原则是避免随意、盲目、杂乱、费时的毛病。要做好课前三分钟的习题设计, 应做到如下几点。1.设计练习要整体规划。课前设计练习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上课之前更快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 让他们养成好的课前积累的习惯。课前三分钟演练应长期考虑, 整体规划, 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学进度, 有计划地制定好三年的练习话题, 渐进式地培养学生。2.课前三分钟演练的具体方法。 (1) 演练内容必须控制在三分钟以内, 以免冲击了课堂主体教学。 (2) 必须事先由组长确定内容, 不打无准备之仗。其实, 这一条也无形之中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克服了学生课前无所事事的毛病。 (3) 演练习题可以由一学生在黑板上练习,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的练习题平时要保存好, 以后可以结集成册。 (4) 可以由一名学生简要讲解解题思路或过程, 老师和其他学生聆听其充满个性而富有创造性的讲解, 课前三分钟练习是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实践证明, 学生们也恰恰找到了这种感觉, 使每一节课的课前三分钟练习成为一种期待, 一种满足。 (5) 出题人要仔细审题。题目可以是上节课内容的复习, 也可以是下节课内容的预习。 (6) 对要出题人及做题人准确考核, 劳动就要有奖励, 勤于动脑的人也应奖励, 并计入小组考核。这样可大大调动大家的积极主动性。

教师如何利用好课前三分钟 篇2

课始,叶薇老师课堂里发生了什么?练习4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着说反着说,形式多样,每个小朋友都练到。周维老师呢?却做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事,干啥去了?按照学号小朋友到讲台前讲成语故事,今天一位小朋友讲了“张灯结彩”与“呆若木鸡”,全班小朋友的眼神可关注了。

这二位老师,不愧是为有经验的老师,在做着本门学科最基础的“积累”工作。一个是运算的积累,一个是言语的积累。可能看似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无关,却与学生的终生发展相关,他们不只是在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课程”教学。

每门学科都有其核心内容,核心知识如珍珠散落在每篇,每课之中。教学不是把一篇一课教完了学会了就算完成任务了,最为关键的是要把儿童能够带的走的,一生受用的东西内化为儿童的知识结构中去,机体与心灵中去。如,热爱读书的兴趣,爱听音乐的情趣,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算的技能等等。

就数学学科来说,不只是训练儿童的思维,掌握解题的技巧,对某个公式的求证,当学子从学校走向社会,人们运用数学知识最多的还是买菜,买东西时用上加减乘除的口诀。无疑,“加减乘除口诀”是小学数学学科最为核心的知识内容,每位孩子能熟练地脱口而出运算口诀,当是每位数学教师必做的教学功课,就像叶老师那样常抓常练,因为那是保底的核心知识。就语文学科来说,语言的积累很关键,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美文故事,日积月累,肚子里有货了才能有口吐莲花,妙笔生辉的言语表达。相信如周维老师那样的课始练习,小学生得体大方的与他人交往自不成问题。

英语学科记住单词是基础,君不见洋思中学走廊的横梁上书满了注有音标的单词,走廊墙柱上挂了一幅幅英汉双语格言?不会单词就像学语文不会生字词,如何读书看报?课始三五分钟不仅要让单词常和学生见面,还要把日常会话300句渗进来,为何?不能和国际友人对上几句话,出国不能使用它,英语不学也罢。

体育学科,当学生离开学校,还有运动的意识与习惯,有了一副健康的好身体,人的这一生就有了幸福的根本。音乐学科呢?没有人教也能认识五线谱,当他倦怠了,心累了,高兴了,痛苦了,还能吹打弹唱予以消遣,人生多惬意啊。美术学科我也不懂,我只是有一个童年的体验,当手握画笔,非常想画下眼前美景时,却不知从何画起,眼前有景画不得。用形象符号描摹事物是人类除文字之外最原始的交流形态吧。品生学科是养成习惯的主阵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是科学学科打开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篇3

而课前三分钟是一个从课间休息到课堂教学的过渡时间,语文老师常利用这个时间以丰富的形式快速把学生带进课堂,所以就形成一个教学环节“课前三分钟”。现在我们学校语文老师也习惯利用“课前三分钟”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在初一侧重锻炼学生的上台能力,做到敢上台,上台有话说、说得清、道得明就可以了,所以一般采取的形式是讲故事、诵读诗词等;到了初二,语文老师会侧重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比如脱稿演讲,赏读诗歌等;但到了初三,因升学压力大,这短短的三分钟时间,语文老师会为了教学任务,直接上课,缺失了这一环节。然而,本人觉得,这“课前三分钟”不能省,用得好的话,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谈谈几个建议。

一、以中考为导向合理安排“课前三分钟”内容。

中考语文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基础知识,二是赏析与阅读,三是作文。就分值而言,基础知识部分占比20%左右,赏析与阅读占比40%左右,作文略超过40%,所以我们的课前三分钟也可以就其卷面分值作出与之相应的安排。我的设想是把一周五天定为三个板块,星期一积累基础知识,星期二、三积累文言文、诗歌等,星期四、五积累作文素材。

二、重视语文基础知识。

一直以来我们初中语文老师有一个攻克不下的内容,就是如何提升音、字、词的储备量。这些内容涵盖内容多而杂,无方法可循,只能靠学生的积累,而学生平时又不大乐意在此花时间,所以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可让学生专门备一个小本子,对于自己读不准、记不住的字音字形可记下来,课后再加强。这样日积月累,一年下来,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肯定会不少。当然基础知识还包括诗词默写、名著阅读等,也同样可以放到课前三分钟的朗读中来。

三、突破中考重难点。

初中阶段的教学重点是文言文和诗歌,学生学得最不好的也往往是这两个部分,其实这两个部分学不好是因为年代久远,文言文和诗歌距离学生生活较远,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已经学过的诗歌和文言文,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加以温习和背誦,为中考语文总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是绝大部分学生的难点,学生觉得难,是因为对生活的感悟少,更主要是书读得少,到了初三,学生的功课加重,各科作业繁多,读书时间更少,所以要提高作文,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通过诵读多积累素材,素材的选择可以包括国学经典、优美语段、现代诗歌等。

当然“课前三分钟”也毕竟是课前的三分钟,如何在有限的三分钟内做到有成效,这不仅要求领层设计合理,还需要老师们精心的准备相关资料,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会卓有成效。

爱上“课前三分钟” 篇4

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0分钟左右”, 这就是为什么一堂课只有40分钟, 中间包括作业时间的缘故。小学阶段的学生, 正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世界, 其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影响。下课后的教室通常跑得一个人也不剩, 他们大多非要满满当当地耍够十分钟。可这样一来, 刚上课的那段时间就更难集中精力来学习。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注意形象地比喻为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 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户”才能照射进来。课前采取种种措施, 把好学生的这道“门户”, 教学自然也能事半功倍。

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利用, 则是达成这一要求不错的方法。我针对学生实际, 尝试了一些做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课前三分钟是知识积累的良好途径

“积沙成塔, 积水为海。”“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河。”这些至理名言无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意义。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积累知识是必不可缺的, 长期积累会使一个人变得更聪明, 视野更加的宽广。

对小学生来说积累则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每节课前三分钟, 一周五节就是十五分钟。我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课前三分钟。每天由科代表安排班内的学生轮流带领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句子, 这位同学领读, 其他学生跟着读两遍并把这些写到一个积累本上。科代表很是乐意, 班里的同学也尝试了当小老师的感觉, 干起来还挺带劲的!全班学生因上课前有了组织者、有了事做, 便自然变乖了。课前再也听不到学生的喧闹声, 传入耳际的是琅琅读书声。

二、课前三分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和我的学生自三年级起便有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约定, 只要不是考试, 写作业, 凡是我的语文课堂, 即便是紧张的备战复习日, 课前3~5分钟必定有一位同学来大声朗读, 或故事, 或散文, 或小诗, 或经典, 或报纸上的一篇习作……只要是内容健康, 能够表现自己的朗读水平, 使自己得到锻炼的都可以。一人朗读, 其余学生则认真倾听, 听后并指出优缺点, 老师做出最后的评价。也因此, 我班的孩子掌握了很多生活中难读易错的字词读音。

就这样, 语文课前多了道亮丽的风景。同学们坚持朗读、评读, 渐渐地, 全班同学的朗读水平提升了。从课堂上的指名朗读中可以觉察到:一是学生爱读了, 二是读准确了, 三是读流利了, 四是读出感情来了。尤其是班内的王楠同学, 平时喜欢贪玩, 偶尔还喜欢恶作剧, 对学习毫无兴趣。我刚接这个班时, 他连学过的课文都无法流利地朗读, 更别说用普通话交流了。上课时, 他回答问题的语言常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现在, 这位同学不仅能流利地、完整地读课文了, 而且课堂语言也规范了, 还能用普通话和同学流利地交流呢!上学期期末成绩也达到了历史最高———85分。望着学生摇头晃脑、锁眉瞪眼的朗读神态, 听着他们字字句句、抑扬顿挫的朗读声, 我深感这段时间来的课前三分钟没有白费。

三、课前三分钟是练胆量、长见识的大好时机

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 都想向同学或老师展示自己的能力, 让人信服。如何才能让这些拘谨胆小的同学流畅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呢?课前三分钟就是最佳契机。

词语读了, 诗文背了, 名篇诵了, 再干啥呢?当然是讲故事、说笑话了。按照规定还是每节课由两名同学分别到台前, 讲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或笑话。并要求学生一定要精心准备, 不可敷衍了事。平日里胆小的几名同学低下了头, 不敢上台。基于此, 我这次特意强调人人必须登台讲述, 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胆量。班里有个叫高梦婷的女同学, 性格内向, 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 上课回答问题时嘴唇还打哆嗦, 声音低的同桌听起来都费劲。我单独与她谈过几次话, 提出了期望值, 并且给以心理上的开导, 提醒他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锻炼自己。第一次上台, 我和同学们给了她最热烈的掌声, 她激动地看看我, 我点点头, 她的眼神里多了一份自信。他讲的故事虽然不太流利, 但是声音提高了。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现在的高梦婷再也不是坐在角落里的“丑小鸭”了, 而是勇敢大方的“白天鹅”。这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呀!

课前三分钟 篇5

(1)我的理想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没有理想,就好像没有了翅膀的小鸟,永远无法自由自在地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尔斯泰将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辈子的理想,一个阶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个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的理想。当你听到这里,同学们,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谈谈我的理想吧!我的理想是出一本诗集,连题目我都想好了,叫“青青河边草”。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而这时,我就会骄傲地回答说:“我和鲁迅先生有着一样的志向,只不过他是希望用文字来唤醒中国人民那颗渐渐冷漠的心,那颗应该爱国的心。而我则是想用文字来拯救人们被利欲封闭了的心灵。”

怎么说?在当今世界上,有不少的人对树木滥砍滥伐,毫不珍惜上天给予我们的森林资源;还有的人对动物滥抓滥杀,连国家级保护动物也不放过;又有不少的人建起一座座宏伟的大工厂,工厂在排放污水和废气,令到小鱼们无家可归……而引导他们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贪念!如果不贪,就不会为了让自己的钱包鼓起来而去滥抓滥杀一些珍贵的动物;如果不贪,就不会为了一己私欲而建起危害环境,而又不做好环保工作的工厂!它使得河边的草不再青青!

正因如此,我才决定用文字来写出一篇篇让人心灵觉悟的文章,制成诗集,唤醒他们那颗冰冷无情的心!我的理想虽然不是做什么金融家、思想家,但是我希望我能为这个世界作出一点贡献!

----------------------------

(2)《最后的冲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后的冲刺》。

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一位魔术师在苏丹面前表演魔术,他的精彩表演使苏丹大为赞赏,被称为“天才”。

可一位大臣说:“陛下,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位大师的技艺,是他勤奋练习的结果。”大臣的反驳让苏丹大为生气,便让大臣到城堡里反思,并送他一只小牛犊做伴。

这位大臣在城堡里每天练习抱小牛犊,从下面一个台阶一直走到塔顶。几个月后,小牛犊长成了一头很结实的公牛,大臣的力量也大增。

一天,苏丹想看看大臣,当他看到大臣抱着这头大公牛时,非常惊讶,“真主啊!这多么神奇,不可思议啊!”这个大臣说:“陛下,大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的力量是我勤奋练习的结果。”

不同的心态,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只有流勤劳的汗,吃勤劳的饭,吃起来才香甜。在距成功的路上,只要我们多走几步,既可与成功签约。

在期末考试前,我们要多走几步做最后的冲刺,在考试中,我们应遵守考风考纪,发扬诚信的品质,用真才实学来检验成功,成绩优异的同学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差的同学应找清根源,发奋努力,不能让失败打垮我们。因为失败不表示你是一位失败者,他只表示你尚未成功;失败不表示你不可能成功,他只表示你也需要改变方式;失败不表示你不如别人,他只表示你尚有瑕疵。

总之,没有勤奋就没有成功,没有付出就不可能有收获;有了汗水才有成绩,有了永恒的信念就一定能实现目标。

六月里满载着欢歌笑语,六月里百花鲜艳;六月是最后的冲刺,六月是放飞梦想的季节。中考、高考的结束,而对于我们,则要带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成绩,为步入更高的年级做准备。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

(3)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先让我为大家讲述两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第二个事例是: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的口香糖残迹,显得格外刺眼,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渍,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以上两个事例表明,文明的一切都是由细节构成的,通过这些细节,我们看见了文明离我们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尤其是对于我们施桥中心小学的学生来说,你们中有不少学生是经过各种途径和努力后,才得以成为了施桥中心小学的一员。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是有着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尤其星期

六、星期日教室里、校园内垃圾随处可见,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可见在教室走廊上的起哄大闹,走路推推搡搡,随意撞坏门窗,也不觉心疼;再例如校园内部分同学之间相互的讲脏话、粗话,随意攀爬学校墙头、国旗围栏和车棚围栏,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造出优良的学习成绩。现在,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关键的探索时期,在这个时期的所作所为,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心理素质,而文明的行为就在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品德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管住我们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我们我们的脚,不践踏花草。我相信,我们全体师生经过努力,一定会营造成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谢谢大家。

----------------------------

(4)

做一个文明之人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做一个文明之人》。

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

同学们,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文明之花!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

----------------------------

(5)

净化语言,美化校园

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聊聊美化校园的话题。我想现在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在想,美化校园?我们的校园不是很美吗?你看校园里:操场上干干净净无纸屑,四周围绿树草皮话烂漫,楼房整齐一排排,同学们穿红着绿好漂亮,外面还有绿水青山来拥抱,谁敢说我们的校园不美吗啊?可是今天,老师要实话实说:我们的校园里还有美中的不足,还存在着“丑”的东西。

那么这个“丑”到底藏在哪里呢?

我说这个“丑”就藏在一些同学的嘴巴里。前些天,我路过教室门口,竟听到有同学在相互传唱这样的一首打油诗:(什么)读书苦啊,读书累,读书还要缴学费,不如参加黑社会,有吃有喝有地位

下面还有更难听的,我也不好意思给大家再背下去了。当时,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办公室,跟老师聊起这样的事情。老师们在生气之余告诉我,前些时候还流传过这样一个顺口溜:(什么)一年级是小偷二年级是贼,三年级的美女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对,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这是什么话?是怎样的人编造的?其编造的目的又在哪里呢?同学们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思考过吗?昨天,老师对这些问题,思考了一个晚上,现在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对于第一个问题--这是些什么话?我说是瞎话瞎讲,以为根本没有这个事实,纯属胡编乱造。第二个问题--是些怎样的人胡编乱造的?我的回答是:是一些胸无大志,不愿学习,只贪图眼前舒服与享受的,又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他们的别有用心又再哪里呢?--他们学坏了,还想让更多的人也跟着学坏。打个比方,他们已经落水了,快要淹死了,还想多找几个人下水陪他们一起淹死,这就是他们的目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啊!

古人说:“言为心声”,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说,语言是心灵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语言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做一个文明的学生,首先应该从学会说文明的语言开始。校园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地方,校园应该是一个美丽而纯洁的地方,所以我们绝不允许此类不文明语言来玷污我们美丽纯洁的校园,毒害小朋友们纯洁美丽的心灵,大家说,对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地抵制这些不文明语言的传播。让我们行动起来,人人都来自觉地使用文明礼貌语言。

让我们人人都来用美丽的语言,给我们的校园再添一份美吧!

----------------------------

(6)如何做一名“文明中学生”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来自X年X班。在这半个学期的时间里,我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被评为“文明中学生。”下面,我把自己学习的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

我认为,做一个文明中学生首先要有过硬的学习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勤奋上进、勇于进取,不要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使,要乐观的对待它,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课认真听讲也是学习的关键,在课堂上,我总能认真听讲,仔细做好笔记,课上的四十五分钟学好了,课后就不会再有“吃不消”的感觉了。当然,课后的复习也不能放松,在复习的时候,我一般按照先难后易的方法去背诵,认真地把当天所学的功课复习好,这样到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背水一战”了。

当然,做文明中学生还必须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我在平时就要求自己乐于助人,不卑不亢,爱憎分明。对弱小的人,我总是积极帮助,对以强凌弱的现象我坚决制止。在“手拉手、一帮一”的活动中,我还帮助了我的同桌,使他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有所提高。使得,这样才能体现出我们新一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学习和品德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缺少一项过硬的技能。在接受课堂知识之余,我还适当的发展我的特长,我并不把这些特长学习看成是一项负担,而是看做一种放松,不管选择哪门特长,我都喜欢持之以恒,因为我知道如果半途而废就不能学好特长,所以每次我都能坚持练习,有“愚公移山”的恒心!而且,在表演或比赛的时候也不胆怯。因为每次比赛前,我都冷静沉着,所以比赛时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特长尽善尽美的表现出来!在学习劳累之后,我总喜欢唱歌、画画儿,真没想到一学期下来,学特长竟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所以说特长对于学习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我并不是最优秀的,场下的同学或许有比我更出色的。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努力,期待着下学期“文明中学生”的名单上也有你!

----------------------------

(7)诚信

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

如果春天没有七彩的阳光,就不会有蝶儿的满山翻飞;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如同一轮明月,曾普照大地,以它的清辉驱尽人间的阴影,她散发出了光辉,可是,她并没有失去什么,仍然那么皎洁明丽。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友谊和尊重;诚信如一束玫瑰的芬芳,能打动有情人的心。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闪烁着诱人的光芒。有了她,生活就有了芬芳,有了她,人生就有了追求!

不久前的一天,我收到一封来信和50元汇款。是曾经的一位学生寄来的,信中说“李老师,谢谢你,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今天。那天晚上,其实我已经找了三四个人借钱,但是他们都没有借给我,他们都不相信我,你是我最后的希望,如果连你也拒绝了我,我就只有去偷,我是逼得没办法了,但是,那天你不但借了钱给我,而且还给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信任,就是这一次信任,让我知道了人格的价值,给了我人生的希望。你的信任像一片曙光,照亮了我阴暗的心田。激起了我心底的真善美。后来,我来到城里打工,我开始踏踏实实地做人,老老实实的做事。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我学会了以诚待人,同时,也换来了别人对我的信任,慢慢的我开始收获成功,慢慢的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这封信,我读了不下10遍,每一次都让我心潮彭湃:记得是我刚毕业的那年,我班上有个调皮鬼,欺负我是新老师,成天给我作对似的,逃课、打架、抽烟,真是让我绞尽脑汁。可是,第二年,他不知为什么就辍学了。过了两年,有一天晚上,夜深了,我正准备休息,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高大而凶悍的男生站在门外,他开口说:“李老师,我向你借50元钱,我······”我想起来了,是两年以前的那个调皮男生。两年不见,我几乎都不认识了,我简单的问了一下他的情况,他辍学后没有什么事做,到处混都混不走,还靠家里吃饭。于是,我对他说:“你年龄都这么大了,总该找点事做,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你应该自立了,去学一点手艺或找点事做,不要在社会上四处游荡,无所事事,其实你这个人是很聪明的,只要认真去做点事情,是会成功的。”随即我递了50元钱给他。这件事过后我也忘了。这次收到这封意外的来信。这50元钱虽然不是个大数目,但是却在那个特定的时候让那个走在边缘的灵魂受到了触动,驱走了邪恶的念头。正是付出的那一份真诚和信任,如一轮明月,照亮了一方阴暗的心田,也让我收获了满心的喜悦。

今年,我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七年了,七年里,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师,哪里有诚实,哪里就会春光明媚,哪里有信任,哪里就有繁花似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时审视自己,用博大而无私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诚实守信的人生准则去铸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师,每当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我常问自己,你是否做到了像侦探一样的敏锐,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像法官一样的公正,去对待同学的纠纷,像大智者一样的诚恳,去宽容学生的错误,因为年轻,我们的学生可能一时迷失,我们是否做到了用真诚使他们重新奋起?作为教师,我们的信任会让学生更加快乐和幸福。古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待人以诚信,如同一轮明月的清辉普照大地,是诚信,让黑暗变得光明,让世界变得美丽,是诚信,让世界充满生机,让生命充满活力,老师们,让我们共同来营造一个诚信的世界,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感受世界的宁静与美丽。老师们,朋友们,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一轮诚信的明月!

----------------------------

(8)写好人生的每一笔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写好人生的每一笔。

东方破晓,五星红旗沐着太阳的光辉又一次揭开了大地神秘的面纱,此刻在我们胸口又涌起了激动的浪,作为伟大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曾记得克林顿的母亲时刻告诫他说:“永远不要说自己做不到。”且抛开霸权主义抬头的荒谬动机。这句话却是无可指摘的。

中国这位多解的母亲已在她的行程上留下了蹒跚的血迹,曾经满目疮痍的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刻难道不令我们想起在外敌铁骑下那惨遭蹂躏的佝偻的背影,能不令我们想起在血与泪交织的日子中撑起中华脊梁的那支愤笔吗?“中国再也不是架在家门口几座大炮便能征服的国度,”“我们穷了一个半世纪,也是该富的时候了!”这些些箴言不也时时在我们的心际回荡吗?

朱彦夫只着一副三尺之躯,洋洋洒洒数万言的《有极限人生》道出了他心中的人生真缔,他为何能做到?许杏虎、朱颖在恶魔的火舌下出入于自己的前沿阵地,最后将抛洒在南斯拉夫的一腔忠魂交付于祖国,他们为何能做到?他们有这鲜活的事迹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充溢着对人生、对事业、对祖国那炽热的爱,对于现代社会上热衷于享乐生活、倾心于泡沫人生、整日昏昏噩噩、郁郁而终之人能不为之汗颜吗?

《阿甘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块夹心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里面是什么心。”的确,人生就像一座矿藏,“人人皆可成尧舜”便是其最佳诠释,人生漫漫长路正是苦苦探求矿脉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它需要一定的机遇,但我要说“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记住“勤奋永远比偶然更可靠”。

人这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笔划,失败了并不可怕,闪如黄金的不是那捧在手中的金杯,而是那条曲折的进取之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道路中少一些败笔,多一些耀人的成绩,“但学会上进之前先得学会摔跤,最主要的要学会摔跤。”先折的话语又一次映射出了前进的航向。是期末考试的飓风检验我们这些劲草的时候了,我们虽不想证明什么,但我们的脚下踩的是块不屈的土壤,是它给了我们坚强的手臂,让我们自己来构建我们的人生大厦吧!

永远不要说做不到!

东方破晓,五星红旗沐着太阳的光辉又一次揭开了大地神秘的面纱,此刻在我们胸口又涌起了激动的浪,作为伟大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曾记得克林顿的母亲时刻告诫他说:“永远不要说自己做不到。”且抛开霸权主义抬头的荒谬动机。这句话却是无可指摘的。

中国这位多解的母亲已在她的行程上留下了蹒跚的血迹,曾经满目疮痍的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刻难道不令我们想起在外敌铁骑下那惨遭蹂躏的佝偻的背影,能不令我们想起在血与泪交织的日子中撑起中华脊梁的那支愤笔吗?“中国再也不是架在家门口几座大炮便能征服的国度,”“我们穷了一个半世纪,也是该富的时候了!”这些些箴言不也时时在我们的心际回荡吗?

朱彦夫只着一副三尺之躯,洋洋洒洒数万言的《有极限人生》道出了他心中的人生真缔,他为何能做到?许杏虎、朱颖在恶魔的火舌下出入于自己的前沿阵地,最后将抛洒在南斯拉夫的一腔忠魂交付于祖国,他们为何能做到?他们有这鲜活的事迹正是因为他们心中充溢着对人生、对事业、对祖国那炽热的爱,对于现代社会上热衷于享乐生活、倾心于泡沫人生、整日昏昏噩噩、郁郁而终之人能不为之汗颜吗?

《阿甘正传》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块夹心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里面是什么心。”的确,人生就像一座矿藏,“人人皆可成尧舜”便是其最佳诠释,人生漫漫长路正是苦苦探求矿脉的过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它需要一定的机遇,但我要说“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记住“勤奋永远比偶然更可靠”。

人这一生伴随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构成我们人生的重要笔划,失败了并不可怕,闪如黄金的不是那捧在手中的金杯,而是那条曲折的进取之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道路中少一些败笔,多一些耀人的成绩,“但学会上进之前先得学会摔跤,最主要的要学会摔跤。”先折的话语又一次映射出了前进的航向。

是期末考试的飓风检验我们这些劲草的时候了,我们虽不想证明什么,但我们的脚下踩的是块不屈的土壤,是它给了我们坚强的手臂,让我们自己来构建我们的人生大厦吧!

永远不要说做不到!

----------------------------

(9)读书伴我成长

当你需要帮助时,书会伸出援助之手;当你感到痛苦时,书会为你抚平伤口;当你在布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上迷失方向时,书犹如一座灯塔,为你指明航程……”这是我写在自己读书笔记上的一段话,因为我深深地爱读书。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喜欢读书的。上小学时的我,就是最头疼读书的一个,每次捧起书,看着那毫无生气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后来,我是怎样喜欢上读书的呢?这得从一节语文课前活动说起……

那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课前活动要搞成语接龙游戏,每个同学必须依次回答出一个成语来。“气象万千”“千军万马”……同学们一个个都顺利地过了关。轮到我了,这时我的脑子却嗡嗡直响,同学们都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后面的同学急得直跺脚,“马,马大哈!”不知怎的,我一下子冲口而出,直到同学们都哄堂大笑,我才知道自己闹了个大笑话,又羞又恼,恨不得在地上找条缝钻进去。老师走过来拍拍我的脑袋说“没关系,以后要注意多看书,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好多好多的知识。

渐渐地,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殉国流过眼泪,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了。

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我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成绩很糟。放学了,我带着满腹的痛苦和绝望回到家中,透过模糊的泪水和昏暗的灯光,我看到了书架上的那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体会到主人公保尔那种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斗争的精神,激起了我的勇气,一股巨大的力量注入我的体内。是呀,难道自己遇到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便要一蹶不振吗?我重新打开了试卷,认真分析了其中的错误,为自己制定了今后的学习计划,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像保尔一样,做一个人生的强者!”终于,我在期末考试中一举夺魁。这,都是读书给我的智慧和力量呀!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我在读书中成长!

希望这里能有你满意的文章!

利用课前三分钟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篇6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课前三分钟是个很好的活动时间,在教学时,我总是巧用这小小的三分钟,有目的把听、说、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活动内容

(一) 朗读为基础。

朗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石。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指出了明确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一种有声有色的语言艺术,是它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记忆,训练口语表达,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具有特殊的功能。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来的认知空间、智慧水平及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

(二) 说话是中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要求是:表达明确、清楚、有中心、得体。在实际生活中,中学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出现导致一部分人不愿在公开场合说话,有些人想说却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有些人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同学笑话。针对这些情况,作为教师我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当前形势,从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学生说话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处最广泛,对于语言而言,说话应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启迪思维,使大脑反应加快,从说的能 力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为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主要分两步:

(1)让学生敢说

从读到说,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刚刚开始说话训练时,学生怪状百出:有的两眼盯着地板,有的望着天花板,有的全身摇摆,有的语不成句,有的抓头搔耳、有的吐舌缩肩,连最起码的自然的说话姿势都做不好,我非常的失望,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后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他们是如何为这次的表现一遍遍地操练,却在台上大脑一片空白,下台后感慨万千。

(2)让学生想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内容上我引导学生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想说的欲望,因内容不拘,课前三分钟成了学生袒露心声的场所,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他们的独特的看法,主动、乐意地进行说话训练。

说话训练不仅仅是一个口头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训练、逻辑训练以及文字表达,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使教学双方处于生动、活泼、丰富、有趣的气氛中,对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

(三)倾听做辅助

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有这么一次,一位学生说了一个笑话,说完后所有同学都笑了,我问学生:“这个笑话的可笑之处在哪?”有个同学大声说:“老师,我来讲,笑话中有个词语‘生前有歧义,这个问题你在讲解句子语病时分析过,和‘他在火车上画画这个句子一样,有歧义,所以闹出笑话。”通过学生的这些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如果没有认真倾听,绝对说不出这种评价,能够认真倾听,学会归纳,用学到的知识去评价同学,这不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有有助于培养说话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意义 篇7

一、介绍作者事迹,开展课堂内容

教材上的文本时间跨度大,有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但毕竟很多作者学生没听过,或者即使听过也不甚了解,巧妙呈现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走近作者,走进时代,跨越时空,与诗文名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最终走进文本。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提供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但若是有学生对某个作者感兴趣,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让演讲的学生介绍作者的时代背景、相关事迹、人物品性,既可以让这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自信心,也可以使班上学生获得相关知识;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提供的演讲资料,将自己备课中与之相重复的内容去掉,节省上课时间,提高上课效率。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幽静悲剧》的作者季羡林,学生不太了解,班上某个学生演讲了季羡林先生的“看管入学新生行李”的感人故事,还深情朗诵了季先生“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听了他的演讲,对季羡林先生产生了深深的赞叹、敬仰之情,也了解了文革期间季羡林先生的遭遇和做学问的精神,了解到他是一个心忧天下的学者,所以,在学习《幽静悲剧》的时候,学生们学习这篇文章就很投入,对文中体现的“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这种民族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觉得很实在,不空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堂文本内容,又接触了一位“大师”。后来,很多同学向之前演讲的学生借季羡林的作品阅读、讨论,班级掀起“季羡林热”。在这种演讲主题的带领下,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去接触茅盾、鲁迅等作家的作品,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文人作家的情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体味平凡小事,关注身边美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同学们一到写作文就抱怨没什么好写。三分钟演讲的题材选择里,我和班上同学讨论,有学生提出既要接触大师,也要贴近生活,因此,写自己身边的人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写在班上和同学相处的故事,学习、活动、竞争、压力、收获等都可以,可以写和老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点滴,甚至是和早饭店的摊主、公交车司机等社会群体的接触。这样,从早到晚,从校到家,从学习日到休息日,从城里到乡下,从熟悉的到陌生的,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材料。于是,同学们眼神明亮了,心思细腻了,情感丰富了,发现了生活中以前不关注的美。例如同样是散步,我班上就出现了同题材不同角度的演讲,某同学休息日和父母散步,演讲中就出现了这样的内容:“回家的时候,左手牵着妈妈,右手被爸爸的手掌包着,都是温暖的感觉。夕阳是艳丽的红色,把我们连起来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那天晚上,我梦见我们在一片林子里笑得灿烂。你们像是夏夜里巨大的夜幕,覆盖着我,整个星球温柔得无声无息,就像我心壁上最美好的花纹。”另有两个同学一起在城郊交接的路上散步,于是写出《左手农村,右手城市》的演讲稿。第三个同学散步中调皮地跟爸爸说:“你们真慢。”爸爸回答:“是呀,女儿长大,越来越青春,做父母的只能望着女儿的背影喽。”女儿听了,心里酸酸的,想了很多,于是,《牵着你们,一起慢慢走》的演讲让台下学生潸然泪下。文中青春期孩子的思考和自我反思可比上班会课更有感染力!散步中如果没有真情投入,怎么能写出如此真挚的文字?如此平凡的一幕,因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学生个人素养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便有了百花齐放的美。

在各次阶段测试中,《慢慢读懂你》《你是我的阳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等这些作文练习,许多同学都选自己的或别人的演讲材料。这些贴近生活,感悟平凡的人带给自己温暖的回忆,真实而细腻!

三、选择应景节日,营造节日氛围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同学们可以在节日来临前,选自己喜欢的节日介绍给同学们,端午节、中秋节、圣诞节、复活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既渲染了了节日氛围,也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节日背后的来历、故事。

四、讨论社会热点,开阔社会视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现在的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种媒体都会报道很多新闻,如社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遇上跌倒的老人到底要不要扶?”“社会上要不要见义勇为?”同学们选择这样的话题作为课前演讲的主题,既贴近社会,也培养了他们对社会的思考能力、适应能力和辨识能力,不至于遇到情况不会处理。

当学生把目光伸向更广阔的区域,那么演讲就可以打开一扇更大的窗。

佳祥同学在《日本,自以为是的无奈》一文中阐述:“在非洲资源争夺战中,日本不仅没有体力与中国对抗,就是印度、韩国、土耳其等国家,也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劲头。日本想在非洲打一个翻身仗,太难!”

同学们借助演讲了解了最新的国际时事,演讲的学生努力去搜集资料,听新闻评论,加入自己对时事的看法,他们看问题的想法会逐渐全面、深刻、有见解,班上其他同学也可以借助三分钟演讲了解国际新闻,增加自己的见闻。

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明确指导语文教育去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运用能力。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正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一项训练。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情感先导,任务驱动

三年一个轮回, 又送走一届学生, 静下心来反思这三年的得与失, 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课前三分钟的调整与有效利用。以往因怕浪费课堂宝贵的45 分钟, 上课铃声一响就迫不及待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结果发现学生总是对课间情有独钟, 表现的是依依不舍, 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在其中, 乐不思蜀。这样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 听者藐藐”的情形。因此, 在带这一届时我对课前做了调整, 巧妙地利用课前三分钟, 把它作为改进教学方式,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而情感先导, 任务驱动正是课前三分钟得以有效利用的最好方向引导。

一、以情感为先导, 激发学生的课前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因此, 把情感作为先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布鲁姆等人也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 情感也能影响认知, 学生成绩差异的1/4 可由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本身, 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观点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 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 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反之, 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因此, 在高二年我组织学生轮流每节课前作三分钟演讲, 并要求内容要关注社会, 关注人生。学生从中交流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考和困惑, 如国企脱困问题、农业改革问题、官员腐败问题、社会中黑恶势力问题、同学关系和男女交往问题……我在其中予以点拨和引导, 从中增强学生观察社会生活, 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在演讲过程中, 学生作为主体, 其情感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与质量。教师通过点评引导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在演讲过程中通过互动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经过一年的练习, 慢慢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课外语文生活, 培养了他们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 还锻炼了胆量, 增强了自信, 的确也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 是表达交流, 是表现自我的机会, 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 而且养成了学生收集课外资料的习惯, 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这种课前的演讲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 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任务驱动, 课内外相结合

“任务驱动”是一种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一系列任务或目标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建构知识意义, 以任务的实行来引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任务”驱动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这一方式也可有效地用于课前三分钟。

(一) 高中阶段课前三分钟的整体规划

高中三年是学生身心发展很关键的三年, 语文教师设计课前三分钟时应长期考虑, 整体规划, 渐进式地启发培养学生。高一时, 学生处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过渡、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 可以结合课文了解相关知识或人物;高二时, 随着学生渐趋成熟, 可以设计让学生谈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话题;高三时, 面临高考, 从应试角度, 设定的话题可以是:三分钟内讲一个词语、成语、名言, 或者向全班推介一首诗词

(二) 课前三分钟在课文教学中找切入点联系相关人或事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 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入点。我十分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 在课前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 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 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比如文言文教学, 我不仅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 还特别重视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 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

(三) 选读名段名句

高中阶段学生写作还是以议论文为主, 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积累素材, 基于这些原因, 在高三年就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来读背名段名句。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不错。这一做法的实施, 从思想上说, 在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从写作上说, 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论据。我还组织每周一至两次语文课外阅读评论, 如“读书读报沙龙”“社会观察汇报会”“专题辩论会”等。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紧联系起来。

新大纲提出的对学生的评价, 立足于“三个有利于”:“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把生动活泼的课前三分钟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毕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实践证明, 情感先导, 任务驱动并重的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引导学生, 更加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课前三分钟“六个一”训练尝试 篇9

高效的历史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其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学习, 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路子、寻找新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 笔者发现, 学生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前几分钟。这不但影响了教师的授课, 而且还浪费了课前几分钟的宝贵时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 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将学生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内容归纳为下列“六个一”。

一、诵读一首历史小诗

教师在备课时, 可精选一首古今中外的著名历史小诗, 上课前则让历史课代表抄在黑板的右侧或把提前印好的材料分发给学生。第一遍上课铃响之后, 历史课代表负责引领全班学生诵读 (或齐读, 或齐背) 。诵读内容每周一变, 这样长期坚持, 学生就能背会不少诗歌。其对于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历史情境创设能力的养成大有裨益。当然这种诵读不是有口无心的机械读背,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吟咏”。历史教师在学生读完第一遍时, 应指导他们注意声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气的缓急;要注重感受文辞的优美, 体味诗句的历史内涵, 领悟诗歌的历史旨趣。久而久之, 学生的语言积累就会越加丰富, 历史的体验就会越加深刻, 语感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二、识记一句历史名言

即教师精心准备一句历史名言, 在课前由历史课代表督促其他同学抄写在笔记本上, 让学生牢记在心, 并对其进行分析, 也可让学生课下去搜集历史名言, 课前读给其他同学听。如,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等。这样一学期下来, 学生就会知道近百条历史名言。通过对历史名言的识记, 学生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而且也积累了大量历史素材, 可谓一举两得。

三、讲述一则成语故事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成语知识, 教师可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他们开展“讲历史成语故事”活动。即每节课前都邀请一名学生上讲台讲一个历史成语故事, 其他学生则要把其所讲的故事记录下来。这样做, 学生既积累了历史成语知识, 又会产生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

四、欣赏一首历史歌曲

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欣赏一首历史歌曲, 如, 我在讲《抗日战争》一章时, 把从网上下载的诸如《松花江上》《抗日出征歌》《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有关抗日的歌曲在每节课前分别进行播放, 把音乐引入历史课堂, 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而且抗日歌曲那激情澎湃的旋律也感染了学生, 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历史体验。

五、朗读一段教材内容

朗读教材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它与其他教学环节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并使其深刻地体味课文蕴涵的思想情感,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前三分钟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前一课所学内容中的重点段落, 或全班学生大声齐读课文段落,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时又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能使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新课学习。

六、评价一位历史人物

有效利用课前三分钟 篇10

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升其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五个尊重”的原则。

一、尊重认知原则

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是教育工作必须始终贯彻的原则, 也是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重要依据。在刚开始的实践中, 我很期待学生能展现内容丰富、观点深刻、表达通畅、富有表现力的演讲, 结果碰壁了。总结失败的教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恰当的起点, 是保证学生演讲兴趣的前提, 是开展好这项教学活动的基础。

依据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 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 我摸索出以下教学序列:

以上序列依据学生认知的普遍规律, 从简到难, 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二、尊重个性原则

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因为学生个体水平参差不齐, 其演讲风格不可能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般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也不可能如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般冷静清峻、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可能语调不准、用词不当、甚至一时语涩。这时, 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 或让同桌提醒, 这对演讲者是一种鞭策和尊重, 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地开展。

三、尊重实践原则

语文教学具有实践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应该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开放的合作关系。可以说, 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前演讲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把生动活泼的演讲形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应该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演讲,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如果手拿讲稿, 念完为止, 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 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 情绪全无, 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每次演讲结束都要给演讲者打一个等第, 由语文课代表记录, 以备期末口语交际考评时做参考。同时还要做好阶段性的小结, 比如一轮演讲结束后, 评选一下最佳表现奖, 最佳口才奖, 最佳机智奖, 最佳创意奖等, 不时地进行激励,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平时注意积累的话, 期末的时候还可以把优秀演讲稿汇编成册, 让他们再次回味那些精彩时刻。

另外, 按标准班容量计算, 每个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仅为2-3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 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让每个学生珍惜每次演讲的机会,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实践。

四、尊重激励原则

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 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 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 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声调的抑扬, 情感的起伏, 情节的波澜, 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 使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 对自己来说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 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次成功的演讲, 使学生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激发了“听众”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 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活动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要么羞羞答答、满脸通红、局促不安地站在讲台上无话可说, 要么语无伦次、前言不搭后语、声音像蜜蜂般嗡嗡两句, 要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活动不理解, 认为纯粹是走形式, 消磨时间, 持不大情愿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 一再启发和鼓励。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 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的肯定, 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 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 一个精当的比喻, 一段整齐的排偶, 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等, 让演讲者体会到小小的鼓励, 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当然, 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 教师应及时指正, 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 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 在感激中进步。

五、尊重课堂教学原则

课前演讲教学环节容易演变成为讲而讲, 无目的的讲、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讲的过程。我们应充分树立以常规教学为根基的思想, 坚持其他环节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立足于教学实际, 精心策划演讲内容, 将讲与学紧密结合起来, 并形成课前演讲与授课内容的良性互动。把课前演讲纳入整个语文教学的大系统中, 使之与阅读、写作等教学相联系。如学完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 我们安排了“我的童年趣事”的主题演讲。再如, 教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 我们开展了“我最崇敬的名人”的故事演讲。

上一篇:输液细节护理下一篇:汽车电子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