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监督问题

2024-08-04

会计监督问题(精选十篇)

会计监督问题 篇1

一、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1. 法制观念淡薄, 法制环境不健全

法律意识淡薄是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的人眼里, 以为只有刑法才能够算法, 而《会计法》却常常被忽视。这种法律意识的淡薄正是造成会计人员出现有意或者无意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 使得企业领导、经营者无视法律的存在, 出现越权的行为, 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 虽然具备监督的职能, 但是他们无力去监督。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 存在着执法不严, 甚至违法不究, 多以罚代法, 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 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 导致恶性循环。

2.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

现今, 我国在会计专业教育中, 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我们身边不断的发生会计人员挪用公款和报假账等现象, 一些单位为了部门和小团体利益, 设立“小金库”。将收费和收入, 没有按规定纳入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而是分散在各部门和下属单位自行掌握和开支, 造成公款私存, 有的没有账本或票据不全, 支出无明确用途, 使少数单位领导得以为所欲为, 产生腐败行为。从管理道德层来分析, 这种现象显然产生于不道德的思想根源, 不符合会计工作应有的道德准则, 不但对社会造成了危害, 也影响了会计人员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 受管理体制及利益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效益已成为考核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中, 财政部门只是单纯的管理会计业务和政策制度, 但是却不管组织人事, 这就给会计人员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会计人员基本上都受聘于企业经营者或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他们的提拔晋升听命干部门领导, 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也依赖于本部门,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

4.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目前, 财务混乱主要体现在企业与部门之间, 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它们在分配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出现利益分配不均, 权责不明的现象, 从而出现管理混乱, 造成了资金的使用率大大降低, 使资金的流失严重, 无法有效的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1.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目前, 一些企业在会计基础规范存在不健全的现象, 会计人员之间的分工不清楚, 职责不明, 造成了内部管理的混乱, 出现一些隐瞒、资产不清、虚报利润和乱挤乱摊成本的现象, 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使监督力度弱化。因此, 全面建立会计监督制度, 把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和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离, 明确财产的清查范围和组织程序。必须从源头抓起, 彻底杜绝造假事件, 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防止经济舞弊和经营决策的失误, 全面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 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施工企业的企业领导在做出重要决策的时候, 应清楚的考虑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应全面实施集体决策和科学的决策, 用此来降低决策失误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 企业领导还应在企业内部全面贯彻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 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此外, 由于企业的总会计师是企业第一管理者的重要参谋和助手, 财务管理是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3. 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 建立内部财务监督机制

企业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 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此外, 还可成立一个资金结算中心, 实行集中开户, 统一管理的原则, 全面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规范结算的纪律, 全面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

4. 加强事先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建立成本责任中心

企业在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中, 会计只一味的关注事后的反映和监督工作, 却完全忽略了事前的预测和决策, 这是极其关键的一个方面。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力量, 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存亡。而科学的预测又是决策制度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 企业会计人员应当在事前收集准确的资料, 并运用科学的方法作业会计预算, 为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在新的会计监督理论的指导下, 想要加强会计监督, 就必须不断的规范会计行为, 对深层次的病源进行有效的处理, 全面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文献

[1]张素青: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对策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5)

[2]欧响忠:试述我国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 (下半月) , 2007, (11)

[3]刘艳刚:我国会计监督现状及其发展[J].广西轻工业, 2007, (05)

[4]陈晓东: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6, (03)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探讨 篇2

(一)监督的法律法规规定笼统滞后

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出台和修改了大量会计监督法规、规章,比如重新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企业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等,

从现行的这些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监督中发现的大量违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关于民事赔偿责任规定不完备,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会计法律法规规定较为笼统,相互衔接差,可操作性较弱。

我国证券立法中关于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的规定比较完善。

比如:对注册会计师的行政法律责任,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停执业、撤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注册会计师可以给予警告、暂停执业资格和吊销职业资格证书等处罚;涉及相关犯罪的,送交司法部门。

我国《公司法》中有如下规定:“相关责任人在信息披露中隐瞒重要事实或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属于妨害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注册会计师等中介组织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证券监督及经营机构提供虚假信息,

造成投资者的损失,属于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刑法中对于以上各种犯罪行为都有明确处罚规定。

(二)会计师事务所中心业务偏离审计业务

根据《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指南准则》中规定:“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同时从事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非鉴证业务可以包括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财务咨询等。

我们知道,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同时从事安然公司的鉴证业务和非鉴证业务,甚至非鉴证业务的收入超过鉴证业务收入。

试想,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主要来源于报酬丰厚的咨询业务时,那么我们怎么可以期望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会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高度的职业谨慎,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服务呢?这种独立性早就淹没在“利益驱动”之下。

因此,美国在安然事件之后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其中就对中介机构从事的非鉴证业务进行了限定,这一点我国是可以借鉴的。

(三)对会计人员监督的错误认识

人们对会计监督存在两种极端观念。

一种认为会计监督就是管、卡、压,处处充满着对会计工作的不信任感和敌视态度;另一种认为会计纯粹是为企业“老板”服务的,“老板”要怎么干,就怎么干,不存在什么监督不监督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会计人员往往会被牵向企业中实际权力较大的一方,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

因此,会计监督能否步入良性循环,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敢不敢监督,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对被监督的态度。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下,如何造就一个被监督者能主动接受和欢迎会计监督的氛围,显然是强化会计监督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内部稽核制度是会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健全的内部稽核制度,才能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才能使各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

而内部审计是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上,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应分别独立,同时保证内审人员独立于被审部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会计监督的内容实施再监督,

才能严肃财经纪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保证企业的经营实现良性循环。

所以,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都应该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济活动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运营,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在国家监督中,各级财政部门

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型企业依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

一旦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

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

其次应加强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

具体来讲应依据有关法规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对中小型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坚决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

情节严重的要根据相关法规的规定责令其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

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的建设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

会计人员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

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遵守公共道德,保持良好的信誉。

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才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

再次,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要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最后,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浅析会计监督问题及对策 篇3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会计监督;对策

一、我国目前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与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会计监督主要是监督者利用会计信息对被监督者进行监督。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特别重要。只有会计信息真实,监督才有效。

2.企业负责人会计意识薄弱,对其约束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会计就是记账,企业管理者会计知识甚少。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和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对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是致命的。致使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3.單位内部监督体系中存在着不现实的逆向监督

《会计法》强调单位内部监督,其中虽然包括了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但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因为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受单位负责人的委托对内部进行监督。所以,单位内部监督实际上是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审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监督、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部门及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因此,单位负责人就有可能对外提供虚假而又“合法”的会计信息,从而也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1.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就是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防止经济腐败,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及时纠正和防止经营决策失误与经济舞弊,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实施会计委派制度,强化法人会计责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发挥作用。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定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严格进行财产清查,定期进行检查和审计等措施。并在实施电算化后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更新控制措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

2.加强社会监督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社会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大力发展会计(审计)师事务所,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督促企业加强财务监督,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3.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保障会计监督实施

要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要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并发挥功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帮助解决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中的困难和问题,为会计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要带头执法、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不干预、阻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更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要确保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建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体系

要建立以企业法人或主要负责人为核心,有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参加的多层次财务会计责任制,一般财务会计人员对财务总监(或经理)负责,保证记录完整、凭证有效、计量合规:财务总监(或经理)对领导或经营班子负责,认真审核会计资料,确保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企业领导则要为财务部门行使监督职能提供便利和支持,并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保证披露的信息客观、真实、可靠。

5.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督问题 篇4

一、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浅析

1. 企业内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部监督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质量, 同时会计信息质量也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会计监督工作, 而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如果不够健全, 那么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的作用也难以真正得到发挥。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会计内部监督一方面要保证有一定的独立性, 并且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否则也会限制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需要将会计监督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并且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行业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 还要以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为基本前提来做好各项会计工作。而企业内部如果没有科学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 那么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难以得到科学公正的评判。

2. 社会监督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我国针对社会会计监督也建立了相应的规范, 其中内部监督、国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都有着明确的目标。而很多国家监督工作、单位内部监督弱化的现象表现的非常严重, 特别是社会监督方面也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因此也直接影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我国针对会计监督的方式大多都是利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企业披露财务报告来进行单独审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监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执业人员的客观程度和公正程度, 因此在执行社会监督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注册会计师实施有效的监督, 这样才能够保证科学性合理性。并且在企业将社会监督的作用交给会计人员时, 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比如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体制原因以及执业环境等, 这些影响因素也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监督的质量。同时我国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上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 社会监督的职责也难以真正的得到发挥, 因此目前很多问题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加以改进和完善, 这也是我国社会监督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3. 政府在针对会计监督方面依然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政府的很多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并且在执行政府职能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变化也相对较快, 在制度方面并没有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调整, 从而出现了一些之后的情况, 这样在法律法规方面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其中主要表现在监督的力度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 这样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 监督的职能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与此同时, 我国针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的法律法规中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督权利范围也并没有明确, 其中监督部门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监督力不够等问题, 并且没有足够的追求制度。虽然这对此类情况我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会计监督的权利, 但是在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上依然没有得以有效的解决。而政府中各个部门中对于会计监督职权的规定以及各个监督部门之间的工作也存在和不协调的现象, 这样权力部门的职能也就发生混淆, 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浪费资源以及职能弱化等现象, 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监督问题的建议

要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实质上就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是企业的决策与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 另一方面是企业要利用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得到社会认可, 为了保证会计从业人员有效运用会计监督职权, 要采取良好的约束和激励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会计从业人员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约束与激励制度并行, 不仅要有完善的约束机制, 还要注意对会计从业人员有效执行监督职能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此来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方式和管理结构, 从而市场能够敏感地意识到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失真, 这样可以降低政府进行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监督的社会成本。

三、结语

会计监督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 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能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增强市场经济运作秩序, 降低市场经济运作成本。对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监督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全面深化, 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的监督问题更加值得重视。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各项经济活动要求也更高, 其中不仅要保证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还要加强对会计行业预计会计人员的监督, 这样爱能够更好的保证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监督重要性的分析来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行业,会计监督,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会计行业诚信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2]杨明达.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督[J].品牌 (下半月) , 2014 (12) .

浅谈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5

[摘要] 目前会计信息出现很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试行会计委派制、对违法者予以严厉的制裁以及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等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会计信息,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工作己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会计界热衷讨论的焦点。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己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一、会计监督概述

1、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监察、督促,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如第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令言凿凿,十分肯定。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其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事实上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2、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如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根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性账簿,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等等。

3、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已超出本单位,与第十四条规定“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前后精神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会计法》指出:会计人员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同时,《会计法》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第五条),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第二十入条),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第四十六条)。《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同时严正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领导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统计法行为的会计、统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由此可见,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二、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会计隶属于企业,从而对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在前年因造假而在证券市场上闹的纷纷扬扬日“宁广厦”事件,它的发生对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仍用传统的做法来看待新制度,没有按新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使得出现“新制度、老观念、老办法”,会计管理混乱。再者,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也就难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制于管理当局,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一般来说,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快了会计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虽解决了量方面的问题,但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再者,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要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会计法》强调内部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要使违法违纪行为首先遏制在会计工作初始阶段;不能将不法行为放纵到发生并铸成事实后,再寄希望于社会中介机构去审计、财政等执法部门去查办、社会和政府的监督上。这样做,将减

少大量社会成本。由此证明,会计立法的精髓在于强化会计工作内部自身法律监督,即用权力制约权力。如果不承认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这个客观事实,则无异于否定《会计法》。只有正视会计监督的法律地位,单位负责人才能严格自律,遵守会计法,维护会计法,杜绝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干其随心所欲的事;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责任人员才能时时、处处把《会计法》奉为圭臬;所有会计人员才无后顾之忧,才能说真话,依法办实事。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贯彻实施;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决策,维护公有经济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廉正建设,做到弊绝风清。

2、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是负责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或者找个替罪羔羊,减轻自己的责任,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这样就加强了单位负责人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的地位,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懂会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4、强化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新的《会计法》对会计工作赋予法律责任,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的会计责任,增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不恰当会计行为侵害所有者权益的风险,不仅会计人员做假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且管理当局授意也将被追诉。新《会计法》有力地约束了会计工作,形成会计活动主体与会计相一致的完整责任主体。消除当前主体权利与行为不一致所导致的责任界定不清,相互之间推诿而影响会计监督难以实现的现象。

5、实行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委派制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者监督,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需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矛盾。委派制的目的是执行会计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企业分离,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以便具有公正性。因此,实行会计委派制、借助企业外部会计专业力量进行财务监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并且政府实行会计委派制消除了会计人员与企业管理当局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关系,再冠以新的会计法确定的法律责任,相信长期困扰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顽疾将得到彻底根治。

6、严厉制裁,建立对会计违法行为的约束机制。要用法律、行政、市场、经济等手段,规范约束会计主体的行为,推进财务会计诚信体系建设。建议尽快完善会计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以利于执法机关对违法造假行为的制裁;引入民事赔偿制度,明确造假者经济上的赔

偿责任,通过诉讼程序迫使造假者退出非法所得,增加违法人员的追假成本。财政部门要在《会计法》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加大对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及直接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将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改变以往对违法违规部门对事不对人,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局面。对一些典型的案例在媒体公开曝光,营造会计工作法制氛围。要逐步建立健全包括企业、负责人、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通过制定会计信用评价规则,协调税务、审计等部门搜集整理会计信用信息,建立会计信用档案,加强信用轨迹跟踪,并开设会计信用网站。随着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信息的搜集、评价、发布可交由信用中介机构承担,财政部门着重做好监督工作。可通过报刊、电视、公共网站等媒体进行定期公示,并实行红、黑榜制度,增加对会计造假者的舆论压力,促进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经济法学》(第二版):潘静成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二版。

2、《林业财务与会计》,赵玉民,《加强会计监督的措施》,2002年第10期。

3、《浙江财税与会计》,湖州市财政局课题组,《加强我市会计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2003年第2期。

4、《财经理论与实践》,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2001年第7期。

关于林业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篇6

【关键词】 林业内部 会计监督 现状分析 对策建议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属于大农业,又是基础产业和原材料工业,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林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会计监督包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国家(即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本文试从林业内部会计监督现状分析,提出强化林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 林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现状分析

1.1林业内部会计监督意识淡薄

林业单位负责人由于文化水平、经验的限制对林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认为林场、采育场、苗圃等不比大公司,生产量不多,收入不高,没有必要加强会计监督。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监督对象是单位的经济活动,但是林场、采育场等单位一般只设置一名会计和一名出纳,林业站只设一名报账员,有的单位临时指点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办理财务收支。各林场、林业站管理人员少,管理松懈,普遍存在手续不健全,内容不完整,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相符,会计监督意识淡薄。

1.2林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严密

林业企业受森林资源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基层生产单位分散,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大都坐落在边远山区,办公设备落后,林业财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牵制制度的缺失和弱化是林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不少单位票据分管、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一些基层林业站,在编在职人员只有两三人,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一个人身兼几个岗位。有的林业单位专项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资产管理混乱,许多资产有物无账,有账无物,有账无卡,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家底不清。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不合法,人为的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等。

1.3林业财会队伍综合素质低

林业单位一般在郊区,各方面的条件落后,交通不便利,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财经类的大中专毕业生很少自愿到山区工作。现有的财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专业知识基础差,很多不了解林业生产的特性,导致财务理论与林业生产经营不能很好的联系。近年来,大部分加工企业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向生态保护为主,大量生产经营活动减少,相对财务业务量也在减少,致使财务机构减员,从事财务的人员对业务也不要求精益求精,认为会记账就行了,能应付主管部门和税务、财政、审计检查就行了,满足现状,没有学习意识和上进心。法制意识淡薄,常在负责人的唆使下造假,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 强化林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防范会计舞弊

2.1以《会计法》为主导,《新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建立健全适合林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保证林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强化会计监督意识

内部会计监督的成败,取决于职工的意识和行为,而领导者的会计监督意识和行为是关键。组织林业系统各场站负责人学习《会计法》和各项财经法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明确林业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地位,必须懂财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自觉接受内部会计监督,不得以权力干预会计人员的工作,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2.3发挥内部审计与內部会计监督相辅相成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财会部门要搞好财务管理,严格会计监督,有赖于内部审计给予必要的支持。因此,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缺一不可,不能相互取代,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因在林业系统内部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进行内部会计审计时,应当由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外的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对林业各单位情况了解,容易发现其内部存在的问题,资金使用是否合法。当然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改善自身应有的知识结构,精通财务知识和审计技巧。内部审计作为单位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的一部分,要与单位的会计监督紧密配合,相互支持。

2.4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员

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关键还是人,因此只有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强化会计监督功能。首先,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财会人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其次,会计信息化要求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多元化。主要包括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相关林业会计理论以及林业财务制度、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除了具有专业知识以外,财务人员还必须学习与会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财政、税收、金融、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最后,林业财务人员还要有终生学习的能力。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应有计划性和针对性,要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要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重点学习林业财务人员急需更新的知识,如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制度,有关林业资金管理的新规定等,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建设,做好会计监督。

2.5严把财务关

内部会计监督深入到单位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所以要做到面面俱到。第一,完善各项内部牵制制度,职责分明,账、钱、物分管。第二,每笔支出都应有单位负责人审批、会计主管审核、会计人员复核、经办人员。每笔收款都要开票,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帐。第三,建立票据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备查簿,防止重要空白票据的遗失和被盗用。第四,项目发包、项目投资、设备购置、木材生产和销售等重大经济事项的确定都要实行招投标,财务收入和支付时要认真审核招投标合同和发票,看是否真实合法、手续齐全,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经办人都须签字。第五,建立资产使用定期清查制度。对于账实不符的资产要与资产保管部门配合,核实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数量,查明原因,按规定的程序,报请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对于因人为造成的资产丢失和毁损,应由直接责任人赔偿。第六,加强专项林业资金监管,确保项目有效实施。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对林业投入不断增加,林业专项资金监管日益重要,确保林业资金运行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成为林业会计监督工作的重点。应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账目清楚 ,平时还要定期在林业系统内部组织自查自纠活动,建立奖惩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专项资金使用规范正确的场站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而对违规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罚,以调动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检查时主要看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拨付,是否按规定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完成任务。

2.6应在林业系统内部设立举报监督机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有权检举。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单位及其负责人予以曝光。

为了提高林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林业资金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只加强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是永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借助外部审计力量和政府部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王丽文.浅谈如何提高林业财会人员的素质[J].绿色财务,2010 (5).

[2] 楼德华,傅黎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11-42.

[3] 蔡江卫.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审计,2012(11)

[4] 曾庆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3- 31.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探讨 篇7

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看,各地林业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与《会计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与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的挑战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内部管理薄弱,会计监督不力

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规章制度,但不落实,形同虚设,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处理与经营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经济业务时往往按领导意志行事,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2.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组织结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未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并且许多林业企业管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任命,而非民主选举,任命干部大多重政治表现而非业务能力,厂长(经理)负责制未真正落实,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许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由此必然约束了林业企业领导者创业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会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很难激发员工活力与动力,也必然影响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

目前,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审计、财政、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任务各有侧重,相互间缺乏协调配合,监督合力远未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其鉴证可信度比较低,起不到应有的公正监督作用。例如:现有的国有森林资源监督制度还是1989年建立的森工企业外部监督制度,实际上是外部监督内部化。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级派出的监督体制难以形成系统监督的整体合力。目前监督机构的设置仍然是分级派出、分级管理,成网络不成垂直管理的体制。二是被监督者决定监督者的使用、任免,监督干部有后顾之忧。这种由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决定监督者命运的干部管理办法,束缚了监督者的手脚。三是监督者的吃住行由被监督单位承担,难以克服软监督。现在驻各森工企业的监督机构的衣、食、住、行、工资、福利待遇仍然依附于被监督单位,影响监督力度。四是赋予的监督权力不到位,影响监督的制约力度。

4.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由于财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所有者,会计监督服务对象是企业内外部利害关系人,而在大部分林业企业中财会部门的主管人员既管理财务收支,又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极易导致基于财务收支需要而捏造会计信息;同时大部分林业企业缺乏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会计核算仍依靠手工操作,这样也增大了人为因素对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影响,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监督弱化,不少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相当严重。

5.管理者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林业企业的管理者,未受过高等教育,也未接受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负主要责任,因此低素质的管理者必然会弱化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法制体系的逐渐完善,需要会计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由于大多数林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再加上半路出家的会计人员也不少,本身基础较薄弱,造成不少会计人员知识老化,专业技能落后于会计实践和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在林业企业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0.45%,而且大部分林业会计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参与管理的意识淡薄,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

二、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林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造成林业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既有其内部原因又有其外部原因。

1.内部原因

(1)单位领导对会计法规认识不足,法纪意识差。

一些林业企业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会计监督丧失效力。比如违反回避原则,安排亲属在本单位从事重要会计岗位工作,在资金使用上为自己大开绿灯,侵吞国家财产;收入不入账,或设立账外账,领导干部带头私分预算外资金;法人代表指使会计人员隐匿收入、转移资金、偷逃税金,会计人员畏于权势,共同作弊。

(2)管理体制滞后,内审形同虚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过去旧的会计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当多的林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这自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构成约束。这种管理体制和监督模式对于会计监督是一种弱化。同时这种管理体制也没有解决好会计监督对谁负责的问题。由于林业企业财务人员的人事、工资、职工福利等都由所在林业单位管理,使财务人员履行监督的职责时受到影响。按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会计人员在业务上要受国家财政部门的领导,但会计人员作为监督主体并不具备独立地位,他们是单位的一员,其利益关系依附于本单位和本单位领导人,会计工作是在本单位管理者领导下进行,这使得会计人员对单位产生依赖性,导致一些会计人员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无条件地服从管理者的意志,按领导意图办事,使林业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3)林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

由于缺乏对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办法,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一些林业单位管理者出于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考虑,指使、授意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做假账,使得会计工作者受制于管理当局,直接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

(4)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会计工作同国际标准的日渐接轨,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表现明显。如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对辨别经济活动的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执业风险意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懂得预算会计、基建会计、林业会计和会计核算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财务管理和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的具体规定,还要熟悉林业生产和经营的业务流程,并有较强的政策理解和把握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林业会计监督工作。

2.外部原因

(1)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作为会计的基本法律,如对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合理,记录不准确不完善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确保账证、账款相符等规定都是比较笼统和抽象的,缺乏操作和定量要求,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不相适应。目前,会计质量的补充规定往往还以各种文件形式出现,显得尤为零散,缺乏系统归类,不便于会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及时掌握,也不利于公众对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另外,会计方面一些必要关于林业企业的专门的法律尚未出台,已经出台实施的相关法律的有关条款缺乏严密性,可操作性差,如量刑标准不具体,执法主体不明确。从现实情况来看,会计监督的执法力度远远不够,仍然存在着执法不严的情况,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对事不对人”的现象比较突出。例如,很少有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因违反《会计法》的有关条款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个别人因经济犯罪受到了法律制裁,也往往是从个人犯罪和刑法的角度处理的,很少能够让人总结会计监督方面的漏洞并吸取教训,难以起到法律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致使依然有人铤而走险。

(2)监督职能界定模糊,国家监督效率较低。

相关规定明确了内外部三种监督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在要求上并没有具体化和体现三者之间应有的差异,导致三种监督职能混同。其实它们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各种监督职责不清,造成检查重复,有了问题相互推诿。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权利和义务不一致,职能和责任不对称,影响了监督的效果。财政、税务、审计、银行等部门的监督中存在重复进行和职能不到位的问题,协调沟通性差,造成监督资源浪费,政府监督没有形成威慑力,影响了监督的实际效果和长远效用。监督目的不太明确,有的当作平衡财政收入或创收分成的一种手段,表现在查处违纪金额达到内定指标就草草收兵或双方讨价还价。另外,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人为因素过重,主观随意性过大,更有少数执法人员私心太重,一旦得利,便放弃原则。

(3)社会会计监督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积极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为会计监督体系中新生力量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他们在社会经济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注册会计师以“民间裁判”、“经济警察”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由于该行业自律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现行的制度还不能做到有效落实,一些注册会计师风险意识不强,执业质量不高,甚至协助林业企业做假账,搞假验资。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管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总之,由于我国林业生产起步较晚,基本上套用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因此林业会计理论的研究还很薄弱。会计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林业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在林业企业中顺利地开展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工作,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

摘要:随着林业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提高,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近几年,经调查发现许多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尚处于较低级的阶段。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单位领导法制意识差;内审形同虚设;约束机制欠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国家监督效率较低;监督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关键词:林业企业,林业会计,会计监督,问题

参考文献

[1]田国双,柏连玉.我国林业转轨环境下的会计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01(6):56-58.

[2]石道金,冯迎春,杨丽霞,等.林业会计改革的探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2):194-198.

[3]郭永航,等.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制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2(3):1-3.

[4]郭丽华,等.浅议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完善[J].山东林业科技,2004(1):62-63.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8

(一) 会计工作范围、具体内容、工作程序、质量要求等均由《会计法》规定。

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填制会计凭证, 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各单位应当保证会计账薄记录五相符即账款、账物、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账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等等。

(二) 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由法律赋予, 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受法律保护。

现行《会计法》规定:对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者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 按规定有权自行处理的, 应当及时处理。同时, 《会计法》第五条还明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 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由此可见, 各单位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绝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 而是法律赋其权并受《会计法》保护。

(三) 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又是外部监督。

会计监督是实施《会计法》唯一具体、有效的执业环节。从其范围说, 它首先是内部监督但绝不仅限于内部监督, 同时也具有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性质。各单位所取得的原始凭证绝大部分是由外单位出具的, 当甲单位会计人员依法拒绝接受乙单位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时, 甲单位会计人员正是履行了其监督职权。无疑, 甲单位的会计监督就不只是内部会计监督, 而具有外部会计监督的性质了, 事实上是内部兼外部监督的性质。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 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职能伴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生活逐步与国际接轨, 逐渐建立起了企业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近年来会计监督职能严重弱化, 主要表现在:

1. 会计信息失真。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参谋的财会部门理应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 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 一些会计人员按照企业负责人的意图在会计核算中进行所谓“技术处理”, 造成了会计数据虚假, 会计信息失真。

2.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近几年来, 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天大约有1亿元国有资产流失。一些企业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同意, 擅自处置或调用本企业资产;有些企业搞两套账或账外账, 以逃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产的管理监督;还有一些企业私设小金库, 用预算外资金请客送礼等等, 各种违纪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3. 偷税漏税现象严重。

从每年的财税大检查中可以看出, 不少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清、数字不实, 存在偷漏税现象, 所查出的违纪金额令人触目惊心。

(二) 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监督产生问题的原因很多, 既有体制、制度方面的原因, 也有单位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的原因,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小集团利益驱动。

会计监督职能是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监督, 而本单位许多不法行为的发生, 如提供虚假会计报告来偷逃税款、粉饰业绩等, 直接关系到单位小集团利益, 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自身利益也密切相关。因此,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就会出于小集团利益甚至个人利益驱动而放弃职守, 使会计监督职能名存实亡, 其正面作用失效, 甚至会转化为针对外部监督的反监督力量。

2. 执法环境差。

单位经济活动中的许多违法违规行为, 如贪污、挪用公款、提供虚假会计报告等, 往往是单位负责人所为或由其授意、指使、强令而实施的, 而会计人员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 其经济利益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 不具备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独立职权。如果会计人员坚持原则, 往往受到单位负责人和其它方面的阻挠, 政府部门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许多问题不了了之, 严重挫伤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3. 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 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 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就不能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 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甚至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4. 时效滞后。

长期以来, 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只局限在经济活动发生以后进行监督检查, 以此把关堵口、照章办事, 保证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 而且事后监督往往是被动的, 使会计监督成了哪儿有问题查哪儿的“救火式”行为, 常常又是查了也于事无补的“马后炮”。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 改善法制环境

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中, 监督者具有监督权, 被监督者承担被监督的义务, 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完善立法。

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 无疑成为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法制环境优化的头等大事。首先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 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 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其次, 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修订后的《会计法》设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具体操作应与相关法律紧密衔接。

2. 加大执法力度。

目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自觉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纠正和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二是要理顺行政执法体系,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尽量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 规范行政决定、行政处罚、行政执法等行为。三是要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主体必须合法, 行政执法行为的内容必须合法。

(二) 改善企业制度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重新组合了产权组织和利益关系, 直接影响到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目标及会计信息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体系的作用。企业制度环境优化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具体来讲, 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 对股东会负责, 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 聘任经营者, 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所有者因为其拥有财产的终极所有权, 而拥有会计监督的最终权利, 也因此而具有行使会计监督的动机。经营者履行受所有者之托, 享用经营权, 同时要承担一种受托责任。责权利三者有机结合, 才能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 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在这种制度结构下, 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 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与监督。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是高效合理的会计监督体系运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 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

1. 采取有效措施, 综合治理会计秩序。

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明确规定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严厉打击职务违规行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水平;明确规定各岗位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各自的职责和要求。

2. 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规范》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 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 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飞跃, 逐步树立起会计职业的尊严和荣誉感。

3. 加大宣传力度。

关于加强会计监督问题的思考 篇9

一、加强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要求强化会计监督。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 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作为中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不仅作为普通公民, 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的责任和义务, 更重要的, 会计人员作为财政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 应当在单位领导的领导下, 在参与本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 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重要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职责, 也是会计人员从其专业角度为单位领导人把好这一“关口”, 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客观要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 不仅是对法律负责, 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 对单位领导人负责。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 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国家监督在内的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是会计监督在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

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 主体是国家, 监督的客体

是企事业单位。出发点是维护国家的利益, 服务于国家利益。会计的监督又是从会计的数据上来反映的, 而会计数据又是由会计人员生成的, 这里就存在着这样的前提:会计必须以独立、客观的观察为基础。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员控制的前提下, 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信息, 才能切实做好会计的监督工作。但是我们国家现在的管理体制却将会计人员定位在为企业服务, 会计人员隶属于企事业单位, 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这样会计人员就被赋予了“双重身份”———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和经济业务活动, 又受雇于企事业单位为其服务。在这种管理体制下, 企事业单位与会计人员的关系是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因此, 要想让被雇用者站在代表国家利益的立场监督雇用者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在雇用者的局部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相矛盾的情况下, 被雇用者往往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 不敢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律法规去对抗雇用者。因而也就不可能旗帜鲜明的去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指望会计人员主动向有关部门举报企事业单位, 那是很难做到的。

2. 会计监督的基本职能界定不清。

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之间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以及承担的责任存在很大的差异。致使工作开展不利。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 很多单位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 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 只有事后“审计算账”。

3. 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健全, 阻碍会计的有效监督。

目前在一些单位中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的短期利益最大化, 带头违纪违法, 干预会计工作。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账, 填报虚假会计报表, 以达到隐匿收入, 转移国有资产、偷税漏税、粉饰领导政绩等非法目的。有的领导带头私分公款;有的领导对会计人员抵制违法违纪行为非但不支持、奖励, 还设置阻力刁难甚至打击报复。这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损害了所有者权益, 助长了消极腐败者的气焰, 使会计监督面临严峻的挑战, 阻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转。

4.“小金库”屡禁不止。

近年来, 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现象, 不但未得到遏止而且呈蔓延势头。“小金库”巧立名目, 方式方法多种多样, 有的编造假工资单来套取资金, 有的虚假支出等, 从而使单位的经营实绩不能反映出来, 加大了单位的经营风险。

5. 会计人员整体职业素质不高。

表现在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 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人员, 仍然待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员法律、准则、制度观念淡薄, 只凭领导的意志办事, 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事项。另一些人是虽然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但却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能力。现在的短期培训班实在是太多, 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先上岗后拿证。会计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还必须要从基本业务操作上升到事前预测、监督、控制, 还要在财经纪律、法规的制约下, 以真实的经济活动为基础, 如实的反映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投资、经营方向的发展动向。还有部分人员是法制观念淡薄, 无视财经纪律, 为了个人利益, 顺从领导意图办事, 甚至为讨好领导, 在弄虚作假上帮着领导出点子,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报表被歪曲, 从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公众利益。

6. 外部监督混乱。

中国现阶段已形成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事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监督效果却让人不太满意:各种监督功能交叉, 标准不一, 分散管理, 缺乏横向信息沟通, 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各种监督没有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有的还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 只管罚款和收费, 无视国家利益;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低下, 法制意识淡薄, 人为因素过重, 主观随意性过大。更有少数执法人员私心过重, 一旦有利, 便放弃原则,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主要途径

1. 进一步提高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会计监督对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自觉接受会计人员的依法监督, 大力支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会计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到, 实行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人员的神圣职责, 会计人员不履行监督职能就是渎职。因此, 会计人员要依法大胆履行监督职能。

2.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监督是依靠会计工作

人员来进行的。因此,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是加强会计监督的关键。第一, 要提高政治素质。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特别是经济理论,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规律, 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经济法律法规, 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第二, 要提高思想素质。会计人员要具有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不惧邪恶、不图名利、严于把关、乐于奉献的精神, 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搞好会计监督。第三, 要提高业务素质。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 认真学习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 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多种学科, 博采众长, 从多方面吸取有益于会计工作的知识, 开阔视野, 触类旁通。

3. 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方法。

加强会计监督, 既要敢于监督, 又要善于监督。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不断改进监督的方式方法, 正确处理问题, 妥善解决矛盾。 (1) 要支持领导的正确决策, 积极为领导当好参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 国家不可能对经济活动情况一一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规定。 (2) 要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监督是为了更好的服务, 决不是死扣硬卡。在实行会计监督的时候,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正确处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法律、法令、规章的严肃性同职工群众遵纪守法自觉性的关系。 (3) 积极与其他监督部门配合。会计监督作为经济监督的一部分, 既是一切经济监督的基础, 又离不开其他经济监督的密切配合。因此, 在其他经济监督部门, 如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实行监督时, 会计人员要以坚定的立场、无畏的精神, 主动出具有关资料, 积极提供有关线索, 密切配合有关部门行使监督职能。同时, 会计人员还要经常与有关经济监督部门加强联系, 以取得他们对会计监督的支持和帮助, 使会计监督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

4. 加强领导,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性质和担负的责任, 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权。同时, 各级领导还要加强职工群众的法制教育, 使他们懂法、守法、执法。对于职工违反《会计法》的行为, 要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严肃处理, 为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权排除障碍。在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各级领导要为他们排忧解难。会计人员因进行会计监督遭到打击报复的, 有关部门要及时查处, 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政纪处分直至绳之以法。此外, 要逐步改进会计管理体制, 建立正常的会计人才流动等制度, 以更好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5:16.

[2]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103.

[3]冉光圭.企业理论演变与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J].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5, (4) :25.

[4]戴维·扬, 斯蒂芬·F.奥伯恩.EVA与价值管理——实用指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5]大卫·格拉斯曼, 华彬.EVA革命——以价值为核心的企业战略与财务、薪酬管理体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合资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合资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呈现出多种经济形式和利益主体, 合资企业作为国外资金在中国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它在促进我国经济、增加税收的同时, 也存在着很多的会计风险,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力实行, 企业资本运作的模式也不断增多, 带动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多样性发展, 也导致了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如何加强对合资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 不仅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稳定, 防止投机资金引发经济泡沫, 还关系着国家税收的稳定。所以, 为了解决合资企业中会计监督的管理困难, 必须在新的资本模式下不断探讨、研究和督促会计监督的有效运行。

一、合资企业中实行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使企业的资本运作结构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 企业之间越来越多地开始进行引资、兼并、投资、重组等资本运作, 企业以独资为主的资本结构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代之以企业合作的资本运营方式, 企业合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根据合作方的数量可以分为两方合资、三方合资和多方合资等, 按照经济成分的组合形式可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国有民营混合成分的企业合资等, 按照持股比例形式又可分为参股、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等。正是由于这些合作企业的资本组合形式的不断变化, 企业中的会计问题变得日益复杂, 这些问题并没有统一标准的解决措施和可依赖的解决机制, 有些合资企业自主采取一些对资金的监督措施, 产生的影响和导致的后果也是越来越严重, 因此, 会计监督在合资企业中大力开展工作也变得非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五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所谓会计监督, 就是运用一定的财务技术对企业内部管理中的经济活动有效进行控制,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弥补, 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改进, 因此, 会计监督对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会计监督对合资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更大, 合资企业因其特殊的融资结构, 不仅需要和独资企业一样需要对国家财政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还要对其合作运行的机制、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进行监督, 所以, 会计监督在合资企业中的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保证合资企业的正常运转, 更应该增加合资企业会计监督的力度和内容。

二、我国合资企业会计监督力度不足的原因

目前, 我国部分合资企业偏重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 违规使用现金等问题时常出现, 导致会计监督不力,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国家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 在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 产生了很多新的经济问题, 但与此相对应的国家法规的制定却没有跟上发展脚步, 使得法规不能有效地约束新出现的企业会计问题, 使得国家对于会计监督的力度大打折扣, 导致诸多经济问题的产生。从企业内部来看, 很多合资企业对于我国法规的理解不到位, 他们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混为一谈, 但实际上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会计监督是要求贯穿于整个会计活动中去的, 但是审计监督更多的是强调事后监督, 即对合资企业的会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统一审核, 进行监督。这就要求国家要尽快完善法规,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尽可能的将审计监督融合到合资企业的日常会计工作中去, 使得会计监督有较强的实效性, 能够及时发现合资企业的问题。在对法规的执行过程中, 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由于多数会计监督的人员是由企业内部会计人员完成, 这就使得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会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影响, 当企业的利益和国家和利益发生冲突时, 审计人员既代表国家也代表企业, 但是从利害相关程度较大的员工角度来看, 审计人员很有可能会以维护合资企业利益为出发点, 通过各种会计手段来让企业的会计行为合法化, 甚至有可能会以违法方式来维护企业利益, 使得国家会计监督在执行时缺乏力度。另外在会计监督的检查过程中, 大多只是针对企业的违法数额进行审查, 但是没有重视对企业会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并且大多采用罚款的方式, 处罚力度不够。

(二) 企业的自身监督能力不足

不同于国家的会计审核监督, 企业的自身监督的施行主体就是企业本身的会计机构, 他们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监督, 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自检, 这样一来, 很有可能会让企业的自身监督完全失效, 因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监督时, 很有可能会将一些人为因素带入到工作中去, 如果发现企业的会计行为出现问题, 就证明自己的工作不到位, 会对自己产生影响。另外, 从企业的利益角度来说, 如果自己实行的会计监督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损害, 那么会计人员一般会选择企业立场, 因为其直接受益来源于企业, 如果对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审计, 不仅是否定了自己的工作, 还会让企业受到损害, 从而危及个人利益, 所以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一般是形同虚设, 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

(三) 社会的监督力度不足

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和单位监督以外的另一种会计监督办法。其操作的主体是独立的注册会计师, 在国家监督和单位监督远远不到位的今天, 社会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很多会计事务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 不能有效地执行社会监督职责, 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和合资企业串通一气的现象, 影响着社会监督的效果。另外, 由于体制和人员素质不尽相同, 各会计事务所的水平也良莠不齐,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监督的正常实施。

(四) 合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是企业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的保证, 同时也是国家对合资企业的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健全的会计监督体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管控企业的会计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合资企业往往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很难对企业的基本会计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规范。甚至在一些企业根本没有会计方面的规章制度, 企业的会计监督只依靠会计的以往经验进行, 不能对会计监督起到实质性作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 数字化、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在企业不断投入使用, 给会计工作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 同时也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更多要求, 而相关的规章制度也要因此做一些调整, 但是很多企业仍然延用以往的制度, 在实行时有很多新的问题产生。另外, 在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上, 也必须将会计部门区别对待, 因为如果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时发现一些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 往往会以自身的利益为主, 同时也会让企业的利益位于国家利益之前, 不然很有可能受到企业的排挤。

(五) 合资企业的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合资企业体制的特殊性, 合资企业在对待国家法律时会有不同的态度, 外方投资者一般对于中国的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而中方的投资者更以企业为合资企业为借口, 尽可能地钻法律的漏洞, 并且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在我国, 人们对于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是很多, 同时也没有一定的重视, 这是因为在我国, 国家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还不是很到位, 如果不能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一定的惩罚, 不仅让国家利益蒙受损失, 还会助长企业的不正之风, 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三、合资企业中会计监督的工作重点

(一)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是一个企业长治久安的前提条件下, 也是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所必须遵守的有基本原则。从企业的出资双方来讲, 外资的投资方可能对我国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经济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太了解的情况, 这就很有可能发生其制定的企业目标是只追求企业利益, 进而出现不重视国家法律的现象。对中方投资者来说, 很多投资人会将责任推脱到外方投资人身上, 也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有意无意的违犯国家法律。因此, 在对合资企业进行会计监督时, 首先要让企业的投资方建立一个正确的法律概念, 并以此为基础安排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企业的管理者也要在企业股东和国家法律之间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坚决抵制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二) 要对企业经济核算做到准确有效

会计核算的数据准确与否, 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主观态度, 虽然也有技术方面和人员素质方面原因, 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投资方对利益最大化的过度要求。因此, 作为合资企业的会计人员, 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影响。举例说明。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部分合资企业的小股东会千方百计要企业在会计计算时减少甚至忽略企业的设备折旧。这样一来就会减少企业的当年支出, 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使得在分红时能占有更大利润。这种行业在短期内可能对于企业的影响不大, 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 却存在很大的危害:首先, 这种行为在长期积累以后, 当企业的设备到达报废年限需要更换时, 会发现没有折旧基金储备, 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其次, 前期企业的设备折旧被当作利润分红分给了小股东, 而将企业的风险转嫁给大股东, 使大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最后, 其还会使企业的利润虚增, 使企业的负税增加。

所以, 在合资企业的会计计算时, 一定要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如实、准确地反应, 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也要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 防止投机现象出现。

(三) 规范财务核算

合资企业的股分组成比较特殊, 从不同国家的投资方角度来看, 其都有着不同的理财观念, 在股东大会时也会对企业的利润目标提出自己的意见, 管理都要以规范的财务核算方法为依据,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从根本上将投机行为拒绝。

(四)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

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增加企业员工工作的标准性, 同时也能对企业的会计行为有一个约束, 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以国家法规为依据, 注意对以下内容进行规范:

1. 企业管理上的随意性。

很多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来控制, 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比较混乱。2.企业中存在着很多违规使用资金的状况。3.原始凭证留存不规范。企业的制度一定要加强对于原始凭证的管理, 从而保证会计行为以实事为依据。

(五) 合理的分配利益

合资企业的组成特殊性决定了其利益分配的特殊性, 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部门要认真履行自己的的职责, 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 做到利润分配的平等、合理。财务总监、监事会、财务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要努力平衡各方的利益, 财务总监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工作;监事会要通过对财务账簿的定期检查进行积极有效的财务监督;财务部门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培养会计人员的公信力和责任心, 及时进行经济数据和财务信心的核算及通报工作。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对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保护。企业在管理时一定要及时向小股东通报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最新财务调整情况, 同时要积极执行对小股东有利的政策。2.要保证大股东的利益。在保证小股东的利益时, 也要对大股东的利益负责, 保证其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六) 要求控股方要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负责

大股东作为企业的控制方和财务管理方, 一定要对企业的整体会计行为负责, 做好以下工作:

1.将企业的财产进行完善的保护, 控股方要通过有效的财政策略、资金运作, 为企业的资产争取最大利润, 同时也要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2.在会计监督中控股方要以大局为重, 在各方利益权衡中首先考虑国家利益。

(七) 注重监督工作的和谐有序

财务部门是合资企业中的重要机构, 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任务, 在重视大股东在财务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 还要提高对小股东的关注和重视, 让小股东更多地参与到日常的业务管理工作中去, 在减少各利益方的猜疑心, 促进各股东方的财务人员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同时, 也对合资企业的财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会计监督作用, 促进财务监督工作和谐有序地运行, 使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更稳定更持久的合作。

结语

做好合资企业的会计监督工作, 是对国家利益的保护, 也是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合资企业会计监督问题, 既有一般企业中会计监督的共性, 也有因多方合作而产生的特殊因素, 因此, 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相互合作, 结合合资企业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涛.内控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贵州社会科学, 2010 (6) .

[2]余昌群.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与对策[J].学习月刊, 2012 (7) .

[3]周丽君.浅议会计监督及其运作要求[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l (7) .

上一篇:增添兴趣下一篇:《汽车构造》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