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浅析

2024-07-13

运用浅析(精选十篇)

运用浅析 篇1

1.1 剪辑的内容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来说, 剪辑的内容大致可以被分为如下的五个方面。第一, 运用剪辑素材。在这一环节中, 最为关键的部分即在大量的原始素材中找到与节目主题最为相近的画面, 这就需要剪辑师对节目内容与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着高度的了解, 同时还要准确把握节目所应呈现出来的最好动作、造型。需要注意的是, 针对在此环节中所产生的废弃镜头, 剪辑师也不要将其任意丢弃, 应留后期备用。第二, 制订剪辑方案。对广播电视节目来说, 剪辑方案的制订指的是作品的二次创作, 其决定了节目本身的整体基调, 需要剪辑师作出十分慎重的选择。第三, 选择剪辑手段。由于当前的广播电视节目风格多变, 为了迎合不同观众的审美品位, 剪辑师需要根据节目本身的特点来进行特色化的剪辑处理。第四, 挖掘剪辑点。镜头剪辑点的挖掘是整个剪辑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此环节中最为常见的即为动作剪辑点, 此外就是节目所特有的节奏剪辑点与情绪剪辑点。第五, 准确把握剪辑的基调。这一步骤同样是针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风格特点而言的, 剪辑师要保证自己所剪辑出来的作品同节目的整体风格是高度契合的,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具备令人难忘的鲜明特点。

1.2 剪辑的原则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剪辑工作人员来说, 其最主要的职责是将分别拍摄完成的镜头根据节目的正常顺序来完成衔接与排列工作, 从而保证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给观众带来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简单来说, 广播电视节目剪辑的基本原则就是不能够让观众看出有拼接或剪切的痕迹。

然而, 在实际的剪辑工作中, 剪辑的原则不仅限于此, 可以将其大致概括为如下的两个方面:第一, 剪辑师要最大化地保证节目情节与事件发展过程的连贯性, 将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镜头无缝地衔接到一起。第二, 剪辑师要尽可能地确保画面动作的衔接性, 由于在运动中的剪辑点容易导致观众的注意力出现分散, 因此必须让剪辑师通过良好的处理方法将最好的节目效果呈现出来。

2 广播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2.1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2.1.1 镜头长度的选择

在全景镜头中, 当景物数量较多时, 单个对象的占用画面比例相对缩小, 观众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悉数看清时, 每一个镜头的停留时间要延长。中近景的镜头应短一些, 特写镜头中的景物相对单纯。剪辑师要结合画面信息量的大小来判断镜头在画面中的停留时间。

2.1.2 镜头的选择

比较常见的镜头连接方式包括两种:左路出左进、左出右进。简单一些解释, 画面主体的方向从画框的右侧出画面, 组合的主体进入方向为左侧, 尽可能地避免视觉上的错位。合理地运用划像:分成划出、划入。在这里所需要运用到的技巧还有帘子卷起和放下时的出入形式。在电视节目的剪辑过程中, 如果画面的切换比较生硬, 那么剪辑师则需要采用叠化的方式来进行处理, 就是指运用类似于舞台剧落幕的淡出、淡入形式。再有就是要重点注意对电子特效的应用,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 电视节目是不会应用到过于复杂的电视特效的, 但为了保证画面的整体质感, 还是需要根据节目主体来运用一些简单的特技。

2.2 广播节目的剪辑技巧

2.2.1 突出广播节目的作品主题

要凸显广播节目的作品主题。在广播节目中, 富有感情且真挚自然的解说词是展示主题的最好方式, 由于广播节目本身没有画面与布景, 因此, 需要将所有重心都放到解说词上, 争取将听众在第一时间带入节目中。

2.2.2 选择加强情节来满足听众需求

当代广播听众的审美标准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 听众所需要的是高浓缩、精挑选后的节目作品。基于此, 在剪辑广播节目时, 剪辑师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精选”, 要在不影响情节完成性与人物饱满性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充实节目内容, 向听众呈现出更多的“干货”。不可避免的是, 广播节目剪辑相较于电视节目剪辑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无法通过动作画面来进行场景展示, 为此, 剪辑师要根据节目主题来对内容有所取舍, 一方面要保证节目本身的连贯性, 另一方面则要让节目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

摘要:本文对广播电视的剪辑技术进行了研究, 同时结合剪辑的原则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技术运用方式, 其中包括镜头的长度选择、镜头的连接、媒体特点的突出及声音表现的加强等, 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剪切技术,技术运用

参考文献

运用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浅析 篇2

受“五四”民主思想的影响,在叶圣陶的小说中,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揭露成为其小说的重要内容。茅盾在分析第一个十年的小说创作中曾指出过:“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是哪位作家?我的回答是叶绍钧。”就连叶绍钧自己也说过:“我当老师,接触一些教育界的情形,我就写这些,小说里的人物差不多全是知识分子和小市民。”叶绍钧就是这样着力描写自己熟悉的社会人物——知识分子,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力图展现中国教育的腐败以及小市民的“灰色人生”。潘先生就是他根据当时真实的政治格局和社会关系在《潘先生在难中》塑造的典型人物。《潘先生在难中》通过潘先生自私、虚伪、狡诈、琐屑、无奈、无辜、、、、、、的典型性格,真实地表现出旧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朝不保夕的悲惨命运,揭示出在军阀混战的当时政治和社会的真实关系,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趋势。

1.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历来的现代文学家和评论家对潘先生几乎是全盘否定,都认为他自私、虚伪、狡诈、无责任感、没有社会意识、、、、、、这不是对一个人的评价,而是对全社会整个知识分子群体人格和性格的批判。那么,潘先生是否就是完全“卑谦的利己主义”?我们从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关系再析潘先生的性格。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潘先生对于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保住自家的四条性命以及他的工作。他在逃难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以及所有的痛苦与欢乐都是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的。当战争逼近时,他携妇带子,避难上海;但又恐被解聘而是饭碗不保,他安顿好妻儿后就冒着生命危险立刻赶回让里,筹办开学事宜。当战争进一步逼近时,他又胆战心惊的躲进教堂;为了保住自家的财产免受损失,向红十字会要徽章,借保护学校的名义来保护自家的安全。战后平息后,他又受当局的邀请为“凯旋”的杜统帅歌功颂德,书写牌坊。所做的一切,构成了潘先生所谓的“灰色卑琐人生”。潘先生这种所谓的“卑谦主义”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他是无辜的,也是无奈的。他只是只是一个小学校长,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的小人物,他不能像有些知识分子那样能依靠关系躲到外国的租界或逃得更远(在抗战期间也不乏这样的知识分子,他们中间也许还有比潘先生更有涵养,更有文化的人),因而他只能用最卑微的最自私的方式来保障自己及自己的家人的安全,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混乱的社会环境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使潘先生这样的小人物很难做到高尚。残酷的战争把人的感

情给掩埋了,暴露给外界的只是人作为动物的的本能需求,是人的一些基本欲望,是应该得到的,而不应受到遏制。潘先生所处社会的混乱和地位的卑微(即社会环境)是形成他性格的并促使他行动的客观条件。由此观之,对于潘先生我们应持有的是:理解和宽容。

2.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潘先生为胜利者杜统帅写的那幅歌功颂德的牌坊,是他缺少骨气和清醒社会意识的最大政治嫌疑和人格污点,也成为后人唾骂的对象。但是潘先生并没有丧失良知,他的社会意识还是清醒的,当他写到第三张“德隆恩溥”时,“他一写到“溥”字,仿佛看见许多影片,拉夫,开炮,烧房里,淫妇人,菜色的男女,糜烂的尸体,在眼前一闪”。混乱的社会环境和卑微的社会地位是形成潘先生性格的客观条件,但是他这个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不可能无能为力,当他想到这些,他的思想在此刻停顿了,他清醒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为学校可以重新开学了,他的工作也可以得到保全,更重要的是他的妻儿可以平安的归来,全家又可以团圆了)的潘先生,终于冷静下来思考战争对社会的破坏。这时他的眼中已经没有了杜统帅,没有了妻儿,有的只是一个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关心社稷的理想理念。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的深刻担忧,构成了潘先生此时人格的闪亮点。“功高岳牧”、“威震东南”、“德隆恩溥”这十二个大字,表面上是对杜统帅的称赞,是潘先生拍马屁的表现,实际上与潘先生刚才所想象的种种惨不忍睹的社会现象构成了

对杜统帅和这个社会的无情的讽刺和鞭挞。这是一种含泪的笑,一种无力的抗争,一种无言的控诉。潘先生在想象到的种种的惨景是他这个典型人物对那个社会在思想上做出的抗争。

《潘先生在难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庸俗猥琐,差堪自慰、虚伪自私的潘先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充分表现了旧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生活和理想充满矛盾,朝不保夕的悲惨命运。《潘先生在难中》真实的再现军阀混战,旧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朝不保夕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潘先生。

参考文献:

(1)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A】.茅盾选集:第五卷【5】.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

(2)叶圣陶.《叶圣陶选集》.自序【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

浅析《愚溪诗序》的曲笔运用 篇3

其一,全文笔致从容,含蓄深沉,声色不露而思路缜密。文章以“愚”命题,以“愚”穿针引线,以“愚”明志说理。一个“愚”字,把一个真实的自己掩盖得严严实实;一个“愚”字,又巧妙地将自己的满腔愤懑表达到极致。文章起笔徐徐道来,逐个将溪、丘、泉等以“愚”名之,且无论是更名还是命名,都有理有据,煞有介事。这些貌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渗透了作者的主观倾向,蕴涵着无尽的寓意和丰富的韵致,在不留痕迹中完成了既定的表达:这些“山水之奇者”,无人游赏,竟被“我”以“愚”“玷污”。言外之意,我尽忠效力朝廷却遭此厄运,我济世救民的才能只能被埋没于山水。山水于我无辜,朝廷对我有愧。足见,文中山水皆以“愚”戏称,实则揶揄嘲讽;景物似轻描淡写,实则刻意为之;作者表面上平心静气,实则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全文逐层展开讨论,始终无一贬词恶语,但读者却分明地感觉到作者的思想重压和感情负荷。这种意味蕴藉的讽刺效果,不知要比那种笔无藏锋的正面痛斥,要隽永、深刻多少倍。

其二,作者善于运用多变的表现手法,真实反映内心苦闷,揭露社会矛盾,以取得喜剧性的效果。文章起始,作者即以世俗眼光观照周围景物,评价自身,先是以铺陈手法,极写“愚”景,将自己本为愚者定为基调;后通过叙写溪“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不能兴风雨”等“无利于世”的弊端与自身一一进行隐晦类比,将自身之“愚”推到极致。接着文章以反衬手法,将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智而为愚与颜回“终日不违如愚”的睿而为愚衬托作者的“真愚”。文章末尾又用正反对比的方法,描绘了一个“水尤清冽”,鉴照万物,“水声如鸣佩环”,令人宠辱皆忘的理想世界,以反衬龌龊不堪的社会现实。作者独处寂寥凄清的荒野,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并“以文墨自慰”,其愤世嫉俗之情让人意会,却没有言传,取得了力透纸背的讽刺效果。文章卒章显志,但抒写的情怀和隐含的观点不是突如其来强加给读者,而是由景物到古人到自己,由叙事到议论,待到水到渠成之际再露其实。由于经历了这样一个先抑后扬、逐步展开的过程,因而作者所表明的态度和思想也就易于为读者接受,从而显示出作品令人叹服的逻辑力量。

其三,作者善于用典,巧引经书;寓庄于谐,寓悲于喜。作者从始至终,围绕愚溪大作文章,颇似专意描写山水,然而在叙述山水中不时引经据典,借题发挥,或隐或现地透露自己的苦衷。溪水以“愚”名之,是“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的缘故。而愚公谷的故事,又为自己无辜受贬巧妙作注。作者还以不乏诙谐调侃的语气,多处引用《论语》中的句子来对照自己,影射朝政。如“夫水,智者乐也”一句,就暗藏着一个荒谬的逻辑推论:凡爱山水的人是智者,我“爱是溪”却是愚人;智者不为愚事,我适逢圣君却因行事谬误被贬永州。由此推论,孰智孰愚,不言而喻。这种借助古训、婉而多讽的手法,不仅绝妙地嘲弄了最高统治者,而且引起了读者无尽的感喟和深深的理解。可见,作者故作轻松豁达的外表,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愤激之情和作品严肃的主题。

总之,该文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地曲尽其意,曲尽其情,曲尽其妙。这种精湛的曲笔技法,不仅独步古代散文领域,而且也为后人提供了极好的借鉴。这也是《愚溪诗序》流传至今而不衰的原因之一。

浅析虚拟语气运用 篇4

一、虚拟语气在简单句中的用法。

虚拟语气用语简单句中时, 一般表示祝愿、命令等, 谓语动词要用动词原形。例如:

1. Long live the Peoples’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2. May you succeed!祝你成功! (may用于句首表示祝愿)

3. May you be happy at your life!祝你终生幸福!

4. It would be better for you not to stay up too late.如果你少熬夜, 那会对你的健康有好处。

二、虚拟语气在条件条件从句中的用法

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 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 (be动词的过去式用were) ”, 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如:

If I were a boy, I would join the army.

If she had time, she should go with you.

2、表示与过去的事实相反, 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 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might/could+have+过去分词”。如:

If he had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have succeeded in the competition.

3、表示与将来事实相反, 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过去时或should (were to) +动词原形, 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动词原形。如: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the football match would be put off.

4、当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时, 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它所表示的时间作相应调整。如:If they had worked hard, they would be very tired. (从句说的是过去, 主句指的是现在)

三、虚拟语气用于名词性从句

1、虚拟语气在宾语从句中的运用。

(1) “wish+宾语从句”表示不能实现的愿望, 译为“要是……就好了”等。表示现在不能实现的愿望,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表示将来不能实现的愿望,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would/could+动词原形”;表示过去不能实现的愿望,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had+过去分词”或“could (should) +have+过去分词”。如:

I wish it were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要是一年四季都是春天就好了。

I wish I had known the answer.我真希望我知道答案。

I wish I could fly like a bird.我希望像只鸟儿一样飞翔。

(2) 在表示建议、要求、命令等的动词suggest、advise、propose、demand、require、insist、request、command、order等后的宾语从句中, 谓语动词用should+动词原形或是动词原形。如:

She suggested we (should) leave here at once.她建议我们马上离开。

The doctor ordered she should be operated.医生命令她立即接受手术。

2、虚拟语气在同位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中的运用。

作表示建议、要求、命令等的名词advise、idea、order、demand、plan、proposal、suggestion、request等的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 (should) +动词原形”。如:

His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 go to Shanghai is wonderful.他提出的去上海的建议很不错。

My idea is that they (should) pay 100 dollars.我的意见是他们付一百美元。

3、虚拟语气在主语从句中的运用。在主语从句中, 谓语动词的虚拟语气用“should+动词原形”的结构, 表示惊奇、不相信、理应如此等。如:

It is necessary (important, natural, strange, etc.) that we should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

It was a pity (a shame, no wonder, etc.) that you should be so careless.

It will be desired (suggested, decided, ordered, requested, proposed, etc.) that she should finish her homework this afternoon.

注意:这种从句表示的是事实。如果说人对这种事实表现出惊奇的情感, 就可用虚拟语气。反之, 如果不表示惊奇等情感, that从句也可用陈述句语气。如:

It is pity that you can't swim.

四、虚拟语气在其他场合的运用

1、虚拟语气在asif/as though、even if/even though等引导的表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中, 如果从句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过去, 用过去完成时;指现在状况, 则用一般过去时;指将来状况则用过去将来时。

如:

He did it as if he were an expert.他做起事就好像他是一名专家。

Even if she were here, she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即使她在这里也不能解决问题。

2、虚拟语气用于定语从句中。

这种从句常用于句型“It is (high) time (that) …”中, 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 (be用were) 或should+动词原形, 意思是“ (现在) 该……”。如:

It's time that I picked up my daughter.我现在该去接我女儿了。

3、虚拟语气用在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中。如:

If only I were a bird.如果我是一只鸟那该多好!

四逆法临床运用浅析 篇5

【关键词】 四逆汤;临床运用;扶阳法;理论探讨;医案

四逆法是钦安卢氏医学中的重要治法,是在张仲景四逆汤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而形成。仲景四逆汤由制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该方大辛大热,回阳救逆,力专用宏,屡起沉疴,实乃治疗沉寒痼冷之痛证及亡阳欲厥之险证的良方。

1 四逆是合一之法

阴阳主导的问题,《黄帝内经》“阳生阴长”就是合一,是阴阳合一之道,因为阳生了,阴就长[1]。

火神派郑钦安卢氏在《扶阳讲记》讲“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亿万阴阳,合之而一阴阳”[2],《素问》云:“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郑钦安讲:“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的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在阴阳中”[3],能知一万事毕,这就是合一的学问,任何问题都回到主线上来,由此而言,衍生了万法,万法归宗。所以,钦安卢氏的学问即在合一上用功。钦安卢氏讲“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坎卦解之,推其极也”[4],这个就是关键。但是,当今大多医生习惯所有的辨证首先是脏腑辨证,以脏腑分阴阳;八纲辨证,以八纲来分阴阳;六经辨证实际上是以六经来分阴阳等。按照钦安卢氏的观点,这些都是论末,不是根本。钦安卢氏《医理真传》云:“以坎离卦解之才是推其极也。阴阳是在极上合一,离开了极,无处合一。”[5]因此只有抓住这个极,才能够真正合一。由极再推,由极再衍变。极由乾坤来,乾分一气入于坤中,形成了坎,最后形成了离,由坎离两卦互相交合、往来化生中土。钦安卢氏讲“水土合德,世界大成”,极就是水土合德。坎就是水,是乾分一气落于坤宫,形成坎,坎也有坤土之气,它是以坤为体,以乾为用。从后世的认识来讲,水是先天,土是后天。所有疾病的治疗最后都是落在这个上面。体现它的就是四逆汤,就是四逆法。因为我们说阴阳合一,合一就是在极上合一,否则无法合一,或者说无法水土合德。四逆汤是推极之方,是合德之方,所以它是阴阳兼顾之方。因为人是阴阳的合一体,钦安卢氏倡导扶阳,也没有离开阴,“扶阳抑阴,用阳化阴”,始终是阴阳和合。四逆是一个阴阳兼顾,阴阳合一之方,是推极之方,从坎卦解,坎是既阴既阳。所以,如果我们真正了解推极之方、推极之法,就能真正明了四逆。人的身体阴阳要平和,阴阳协调才不生病。在四逆上面既有阴又有阳,所以它能够协调人身整个阴阳。四逆是一个在坎上立法、在极上立法的方,所以它是在先天上合一的,是在先天层面,而不是在后天脏腑气血的层次上和合阴阳。它是在气上而不是在病的层面上和合阴阳;所谓治病治气在这里也就有了一个分别。钦安卢氏说“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仲景立四逆究竟是专为救这点元气说法,而这点元气是来自先天乾元,乾分一气落于坤中化为水[6]。四逆汤中最重要的是附子,附子没有味道,其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干姜的味道很大,性温而散故走,而附子是守,不能够直入根底,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炙甘草是秉坤气最全的一味药,阳气归舍后,附子已经到了极上。水土合德,世界才大成,所以必须要土来扶,水土才能合德,也只有土来扶持后,真火才能够真正地伏藏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坎,而不是离。坎就是阳在里面,在坤体里面,这样命根才能永固。坎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四逆实际上就是阴阳和合之象。

2 四逆是纳下之法

纳下之法是四逆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迎阳归舍。因为真阳之气要在本位上,钦安卢氏讲真阳又叫做相火。《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语:“君火以明,相火以位。”[7]相火最重要的是“位”。它处在本位上,火就起用;不在本位上,它就是邪,所以四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迎阳归舍,使真阳回到本位上,起到它根本的作用。四逆是收藏之道。坎从后天来讲,它是水是肾,是封藏之本,所以纳下之法起的是收藏作用。四逆的纳下作用实际上是阳行阴令,我们看到四逆是一幅全阳,可是行的却是阴令。生长为阳,收藏为阴。四逆是阳行阴令,《素问》讲“阳者卫外而为固,阴者藏精而起亟”,所以在四逆法纳下的过程中,它就起到了藏精的作用,又为藏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3 四逆是收功之法

四逆是一个收功之法,其主方首推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 主治少阴病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者。太阳篇中已有四逆,《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予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8],已经有四逆了,但是四逆是少阴的正法。病到少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脉沉者,急温之”,很危重的患者才用四逆,是迫不得已而用之法。钦安卢氏说四逆是收功之法,似乎有点儿不可理解,原是不得已用的法,现在却成为一个收功之法。而且钦安卢氏经常讲,所有的方法最后都是为了用四逆创造条件。四逆之所以是收功之法,因为它是归根之法。我们所有的治疗都是为创造这个法做准备,治病最后都是为了收功。老子《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其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归根曰静”,归根叫做静,所以归根之道是静,静道是阴,阳躁阴静。[9]“静曰复命”,静就是复命,恢复生命,也叫做可持续发展,生命到了这样一个程度就能够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只有能够复命了,恢复生机了,这才叫常,是常道,常就是可持续,归根就是这样。“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四逆是归根的大法、复命的大法,能够建立复命的机制,复命机制的建立是自愈机制建立的前提。只有自愈机制建立了,我们才可以讲收功的问题,才能叫做病好了,因为机体可以进入良性循环,不治而治。所以钦安卢氏说:附子,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它能够恢复人体的生理机制,就是恢复生命的自愈机制,许多病不是药物能够治好,而是恢复了机体的自愈功能。

nlc202309031031

四逆法是在四逆汤基础上随证加减,而四逆法的用药是性甘辛,附子、干姜为辛,甘草为甘。《内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四逆汤是纯阳之方,四逆法是纯阳之法,纯阳又能够行阴令。收藏之道具备。因“辛”为乾金之位,四逆禀受乾金之味。“辛”为乾金之味,同气相求,能够直入坤宫。四逆以辛为主,辛温、辛热、辛有香者。肉桂、桂枝,既辛又香,说明有走、散的作用;附子辛而不香,所以偏于下行。钦安卢氏四逆汤当中的姜能够驱散群阴,涤荡阴邪,就是说姜能够走散。这样附子就能够直接归舍,直接向下。甘草禀坤土之性。所以,在简单三味药的基础之上的四逆法,临床上可以变化无穷。四逆汤,变成了四逆法,灵活性就很大。四逆法的应用很多在姜之应用,生姜还是干姜,这个变化很大,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选用。

4 验案举例

病案1,痹症。患者,女,56岁,2012年1月5日初诊。主诉有15年手指疼痛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虽缓解疼痛,但仍未达到治疗目的,近因手指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下手指剧烈疼痛,手指指端及关节未有肿胀及变形,遇凉疼痛加重,手指略有麻木,伴有头晕目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中医诊断为痹证,证型属阳虚寒凝手指疼痛证。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止痛。给予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加味,药用制附子60 g、干姜5 g、当归10 g、白芍10 g、细辛10 g、桂枝10 g、通草6 g、大枣25枚、乳香10 g、没药10 g、炙甘草12 g。6剂,每日1剂,分3次口服。二诊:手指背疼痛略有减轻,守上方继服6剂。三诊:手指麻木略有好转,守上方继服6剂。四诊:头晕目眩止,守上方继服6剂。五诊:手指疼痛基本消失,为了巩固疗效,守上方继服25剂。随访半年,一切正常。

按:根据手指疼痛遇冷加重辨为寒凝,再根据手指麻木、头晕目眩辨为血虚,因苔薄白、脉虚弱辨为阳虚,以此辨为阳虚寒凝手指疼痛,选用四逆汤与当归四逆汤合方加味。方中附子,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附子散寒止痛;当归活血补血;白芍益血缓急止痛;桂枝、细辛,温阳通经,散寒止痛;通草通利血脉,兼防温热药燥化;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既能助白芍缓急止痛,又能缓解附子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病案2,胸痹心痛。患者,男,54岁,2010年11月14日初诊。主诉有多年心痛病史,曾多次检查,提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痛症状未有效控制,近因心痛加重而前来诊治。刻下心前区剧烈疼痛,自觉寒气直入心中,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夜间加重,胸背沉闷,舌淡,苔白厚腻,脉沉弱。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型属阳虚寒凝痰湿心痛证。治宜温补阳气,散寒除湿。给予四逆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味,药用制附子60 g、干姜15 g、茯苓12 g、桂枝10 g、白术6 g、花椒6 g、薤白24 g、炙甘草5 g。6剂,每日1剂,分3次口服。二诊:心痛减轻,守上方继服6剂。三诊:胸背沉闷好转,守上方继服6剂。四诊:心痛次数减少、程度减轻,胸背沉闷消除,守上方继服6剂。之后,守上方继服12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心痛未发作。

按:根据心痛、自觉寒气直入心中辨为寒凝,再根据胸背沉闷、苔白厚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阳虚寒凝痰湿证,选用四逆汤与苓桂术甘汤合方加味。方中生附子攻逐阴寒,通络止痛;干姜温暖脾胃,生化气血,助生川乌、生草乌散寒止痛;茯苓健脾益气,渗湿祛痰。桂枝温阳化气,散寒通经;白术健脾燥湿;花椒温阳散寒止痛;薤白通阳开胸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缓解生川乌、生草乌峻猛及毒性。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病案3,前列腺增生。患者,男,58岁,2009年8月16日初诊。患前列腺增生肥大4年,近期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间小便5~6次。患者舌体胖大,舌质淡,舌苔白腻而滑,舌边有齿痕,脉沉无力。证属肾阳虚衰,气化不及州都。治宜温补肾阳,行气化水。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制附子60 g、炙甘草30 g、生姜30 g、茯苓20 g、猪苓15 g、黄芪20 g。每日1剂,水煎分服。服6剂后,患者尿量增加,夜尿减为2~3次,守上方继服6剂后,患者小便通畅,夜间仅如厕1次,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守上方继服30剂,随访2年未复发。

按:老年男性多因体内阳气衰弱而使肾之气化功能不及,从而出现前列腺增生肥大。故用附子温补肾阳,使其真阳之气旺盛,肾及三焦之气化功能正常;生姜温补脾胃之阳,开宣肺气,以启水之上源;茯苓、猪苓利水以通调三焦;黄芪以补气,寓意为补阳勿忘补气,故获较好疗效。

5 结 语

四逆汤不仅仅是回阳,其所治证非常广泛。钦安卢氏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内、外、妇、儿、耳、鼻、喉、眼诸科之疾,是扶阳诸法中决定性的一法。四逆法,也可以说是钦安卢氏发挥仲景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我们谈扶阳及其理路,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四逆法的运用上。只有对四逆法能够运用自如,扶阳才不至于落入空谈。四逆汤是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治疗阳衰阴盛所致之证,此证非纯阳之品不能破阴气而复阳,故附子大辛大热以壮肾阳祛寒救逆为主,陈修园曰:“附子味辛性温,火性迅速无不到,故为回阳救逆之第一要药。”[10]肾阳得复则一身之阳皆足。干姜温中散寒,可使脾阳得温。干姜与附子同用,一温先天以生后天,一温后天以养先天,相须为用,相得益彰。甘草补元气,通经脉,利血气,并能制姜附之猛峻。附子用量较大,需先煎2 h,以去其毒性,从而很好地利用了附子治疗危重证、疑难痼疾的特长。张仲景《伤寒论》中在治疗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均用此方,太阴用此温中焦之寒,少阴用此温命门之火,厥阴用此回四肢之厥,太阳用此救过汗之阳,说明本方擅长振奋阳气,专为五脏阳气虚衰而设,而五脏之阳皆根于肾中元阳,附子是温煦肾阳之第一要药,通过温煦肾阳,(下转第65页)

(上接第63页)则五脏阳气得以恢复。受其启发,笔者在临床中遇到疑难杂症,总会从肾阳虚之处切入,大胆运用附子,往往立见转机。上述3个病例,病证不同,但病机相似,所以用四逆汤治疗效果俱佳。不仅如此,在临床中高血压、糖尿病、冻疮、腰腿疼痛、足跟疼痛等证所属肾阳虚衰者,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同样疗效显著,由此可见中医学“异病同治”之奥妙。

6 参考文献

[1]卢崇汉,李可,刘力红,等.扶阳论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2.

[2]卢崇汉,刘力红.扶阳论坛2[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5.

[3]刘力红,孙永章.扶阳论坛3[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49-197.

[4]卢崇汉.扶阳讲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41-116.

[5]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8-70.

[7]郝万山.伤寒论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2-213.

[8]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89-432.

[9]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56.

[10]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

浅析公允价值的运用 篇6

自西方国家对金融工具计量进行研究以来,公允价值作为一个新的计量名词被不断地分析研究,目前各国准则机构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95年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表述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2006年正式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财务报告准则《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认为: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解释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从以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公平”、“自愿”的交易价格,各项资产负债在活跃的市场中能够公平地计量,并得到市场上交易双方的认可。此外,公允价值一般是可以核定的。

2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主要应用

2.1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第三章“后续计量”中指出: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同时又指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 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2) 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2.2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 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

2.3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一债务重组》规定,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债务重组利得。而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债务重组损失,并以公允价值计量重组时获得的非现金资产。

2.4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此外,在该准则的“公允价值”中,规范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

3 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思考

3.1 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新准则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设置了前提条件: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决定;如果该资产和与其相关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按该资产按照其预期未来的现金流量以一定的折现率折合成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由此可见,引入公允价值使得换入资产的计量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换入的资产不可能被没有任何依据地任意高估或低估,同时使得损益大小的确认有客观的计量,限制了利润的操纵。因此,由于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能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更准确地披露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从而能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2 要以合理的渠道和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就市场可观察到的现行价值而言,相关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是必备条件。从我国的现状看,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发达的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够成熟,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难以取得。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虽然在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也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因此,实行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以合理的渠道和方式取得公允价值,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避免主观因素对企业财务信息产生影响。

3.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公允价值的运用较历史成本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当缺乏活跃市场时,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变得相对复杂,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完成。从我国现状看,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容乐观,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难以完全适应。因此,应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体系,增强其职业判断力,以保证公允价值的实施效果。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的培养,以免公允价值被滥用。

摘要:文章对公允价值的涵义进行了概述, 并从四个方面对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进而对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提出了建议。

浅析“平均密度”的运用 篇7

关键词:平均密度,运用,物理学习

所谓平均密度是指被看做一个整体的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外观体积的比值, 不管这个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 由一种还是由多种物质构成。用公式理解的话, 如一个物体由n种物质构成, 设物体的质量为m总, 物体的体积为v总, 平均密度就是ρ=m总/v总。其中m总=m1+m2+……+mn, v总=v1+v2+……+vn。下面我就平均密度知识在物理学习中常见的几种运用方法加以举例说明 (设物质混合后体积不变) 。

一、盐水选种问题

在盐水选种中, 需要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 某同学配制了0.05m3的盐水, 称得的质量是60kg。这种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 应该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解:盐水的密度

∵1.2×103kg/m3>1.1×103kg/m3

∴不符合要求。

要使盐水密度变小, 要加混合物中密度小一些的成分, 所以应该加水。

设要加水m kg, 则加的水的体积V水i=m加/ρ水,

加水后的盐水密度

解得:m加=50kg, V水=0.05m3。

二、水的含沙量问题

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 (每立方米含沙多少千克) 是多少, 某同学取了10dm3的黄河水, 称得其质量为10.18kg, 试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 (ρ沙沙=2.5×103kg/m3)

解:设10dm3的黄河水中沙的体积为V沙

则水的体积为V水=0.01m3-V沙

沙的质量m沙=ρ沙v沙=2.5×103kg/m3×V沙

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103kg/m3× (0.01m3-V沙)

又∵m总=m沙+m水=10.18kg

∴2.5×103kg/m3V沙+1.0×103kg/m3× (0.01m3-V沙) =10.18kg

解得:V沙=1.2×10-4m3, 则m沙=ρ沙V沙=2.5×103kg/m3×1.2×10-4m3=0.3kg.

∴黄河水的含沙量为:0.3kg/10dm3=30kg/m3。

三、合金密度问题

某合金由钢铝按1:3的体积比混合而成, 求合金密度。已知:ρ钢=7.9×103kg/m3, ρ铝=2.7×103kg/m3。

解:由题意ρ=m/v可得

解得:ρ合=4.0×103kg/m3

四、白酒配制问题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 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 如50度的酒, 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 含有乙醇50毫升 (20℃) 。若有酒精度为40度和62度的白酒若干, 现需配置密度为900kg/m3的白酒3kg, 求需40度和62度的白酒各多少克?

解:设40度的白酒体积为V, 则它的密度为:

同理可知60度白酒密度为:

设需40度和62度的白酒分别为m1、m2千克, 则有:

五、物体浮沉状态判定问题

1. 漂浮物

∵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V排ρ物

反之:如ρ物<ρ液, 物体必定漂浮。

2. 悬浮物

∵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又∵V排=V物 ∴ρ液=ρ物

反之:如ρ物=ρ液, 物体必定悬浮。

3. 下沉物

∵F浮

又∵V排=V物 ∴ρ液<ρ物

反之:如ρ物>ρ液, 物体必定下沉。

浅析课堂评价的运用 篇8

1 过分夸大其词的课堂评价

有的老师为了实现课堂有评价这一过程, 在教学环节中还特意安排了让学生进行专门评价的活动。对此, 我们全县各校进行课改交流实践, 每个学校的老师相互听课、交流。其中笔者听到这样两节课。

案例一:一节四年级的语文课。开课后, 老师先要求学生们跟着导学案自己学习, 5分钟之后便开始要求交流讨论, 其中老师特别强调交流后要评价, 结果我发现同学们真正讨论问题, 只用了5分钟左右, 而在小组内的评价却用了8分钟有余, 声嘶力竭地争论的就只是简单的谁说得好, 谁得对, 有谁说得不好, 谁的有不对这些问题。之后老师还特地大势表扬他们这组小组之间有评价, 评价到位, 气氛激烈, 要求全班给他们鼓掌, 并向他们学习。

案例二:一节语文识字课。老师先让同学们认读生字后就说:“你们谁说一说, 今天学的这些新生字中哪些字最容易写错, 谁来说一说。”老师的话语刚落, 就有一个同学高高的举起手, 站起来说了一个很明显的易写错笔画的错别字。看得出来这并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 而老师还是给了该生很高的评价:“你真是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接着老师请这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这个这字, 这个同学写对了, 老师就表扬他说:“你父母能干, 你比你父母更能干”。

从案例一我们看得出来, 这是过分的追求评价的量, 这组看似学生之间在相互评价, 但只有“行”而没有“实”, 还浪费了课堂中大量的时间, 老师的评价更是夸大其词, 这样只会让学生误以为评价中只有好与不好,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事物的实质评价, 丧失评价能力。从第二个案例我们得知这个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过分夸大其词的表扬, 这样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情绪, 不思进取。如果只是这样的评价, 只会大大削弱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使评价失去平衡, 而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这岂不是违背了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的宗旨。

其实, 课堂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服务的, 而不是教学过程必须要评价所以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固然重要, 但过于夸张的表扬评价, 只会让课堂评价失去平衡, 失去它真正实质的价值。那天教学了《“妙极了”和“糟透了”》对我的触动很深, 其实“肯定”与“否定”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它们同时存在时, 我们才能驶向正确的方向。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所以说, 在课堂评价中要做善意的否定性评价是必要的, 如对学生否定后, 要给学生创造再一次得到肯定的机会;在包含殷切的期望中进行否定评价;幽默风趣的否定评价。只有将“肯定”与“否定”处理得恰当其分才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导向, 落实评价的实质。

2 滥用赞语, 不切实际的课堂评价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在新课改下, 老师们为了点起课堂中的这一“火焰”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营造课堂气氛, 一味的追求“时髦”。在面对学生的发言, 往往有的老师会对学生每一次的发言用上优美词句或赞美语做出评价, 像这样的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请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一次公开课。有老师在学生汇报收获时, 分别用了不同的精美词句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做出了评价, 那评价语可称得上是精妙绝伦, 如“你真是能言善辩”“你的发言如大海涨潮那么澎湃”。

这足以体现这位老师很有才华, 在座听课的老师被他的才华所震动, 但静下来一想, 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能明白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吗?毫无疑问, 以他们的知识水平, 这样的评价无疑是一头雾水, 是得不到实效的, 导致最终也没能将课堂气氛营造起来。

案例二:一堂练习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对《同步练习》上的题进行展示, 那是一个词语造句的题, 其中有一个关联词“……边……边……”, 一位学生说:“我边吃苹果, 边做作业。”那位老师不假思索就表扬道:“你真棒!还能联系生活实际来造句。”紧接着又有同学说:“我边看电视, 边做作业。”而老师还是做出了相似的评价。我们来思考一下, 从句子结构成分来分析, 这个句子确实没什么问题, 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看, 这两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不对的, 应给予正确的引导, 不然得到表扬的同学会误以为他们的做法是对的, 而其他的同学也会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

从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知, “跟风”、赶“时髦”滥用赞语, 这样不但不切实际, 还会误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针对性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中老师的赞语, 要根据课堂的需要, 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 比如在学校课改初, 我班还处于三年级时, 我对课文朗读好的学生说:“你朗读时字音正确, 你做到了学习课文的第一步”“你这次把句子读通顺了, 口齿也清楚, 进步大”“你把课文读得流利, 如果你对出了句子中的停顿, 那就更好了”之类的简练评语。现在我们到了六年级, 我会根据情况对课文朗读好的学生说:“听到你读, 老师知道你理解到了, 如果你能读出文中人物的心声和你的情感那就更好了!”之类有深度的评语。只有适当的、有效的评价语, 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路,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又能暗示学生老师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从而激励他们向着更高的层次进步。

3 正确的课堂评价

正确的课堂评价是:要实事求是, 还要灵活多样;要根据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面对后进生, 当他们表现一点进步,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评价, 都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 写字工整, 坐姿端正, 遵守课堂纪律, 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 都应该大力表扬, 帮他们树立信心, 对那些表现平平, 成绩一般, 性格内向的同学, 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发掘他们的闪光点, 适机表扬, 才能激发他们进步的斗志。对那些思维敏捷, 成绩较好的学生, 要谨慎表扬, 同时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期望,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除此之外老师在课堂评价时, 更应该随机应变, 用老师灵活多变的语言技巧, 让课堂妙趣横生。因为一堂好的课, 听来能让人心情舒畅, 这与教师的语言修养息息相关。教师要做到旁征博引, 平时必须加强知识的积累, 博览群书, 引经据典。如相关词语, 名言警句等。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 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 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 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 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 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评价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 还学到知识, 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提升自我修养。

总之,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课堂评价要做到真实、真诚、实效、适时。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营造师生、生生之间愉快的交流气氛, 才能促进民主的课堂气氛。精彩的课堂就如同师生集力智慧用颜料闪耀出天地万物生命的国画, 那艺术化的“课堂评价”就如那画中的颜料, 使课堂添彩, 充满生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好的、理想的教育和教学, 从而推进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志军.关于教育评价方法论的思考.教育研究, 1997 (11) .

[2]余林, 张大均, 吕达, 等.课堂教学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区域联防战术运用浅析 篇9

关键词:区域联防,防守,战术运用

篮球运动是一个攻守相互争斗、相互制约同时又相互依赖的矛盾体。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 防守战术也在不断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发展。区域联防便是其中的产物之一。在篮球比赛中, 区域联防是一种较安全的防守战术, 它用于对方内线固守篮下攻击力较强时, 我方用区域联防, 控制进攻形势, 保证有效地争夺篮板球, 实现由守转攻的目的。这种防守战术虽然比较缺乏主动性, 但是在实践中它却能起到人盯人防守所起不到的作用。

1、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和查阅大量与篮球防守技战术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

1.2 录像观察法

对08~09及往年美国NBA赛事和历届世界篮球锦标赛经典比赛中, 所运用的防守技、战术情况进行了观察。

2、分析与讨论

2.1 区域联防的概念

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 队员退回后场, 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 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 并与同伴密切合作, 积极移动、补位、封锁内线, 伺机抢断球, 用一定的队形, 把每一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 组成全队的防守战术。

2.2 区域联防的形式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 常把区域联防分为“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3—1”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由于站位形式不一, 防守的作用也就不同。因此, 比赛时可根据对方进攻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

2.2.1“2—1—2”联防和“2—3”联防

“2—1—2”联防是最基本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联防形式, 这种形式的联防队员位置分布比较均衡, 移动距离近, 这就便于队友间进行协防配合, 并能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调整防守队员队形。这种联防形式适用于篮下进攻威力大的对手, 有利于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 但在防端两腰和中间弧顶位置的投篮较困难, 不利于在场角底角进行“夹击”防守配合。

2.2.2“2—3”联防可谓是“2—1—2”联防的一个小变形体,

在比赛中可根据对方的进攻形式来改变站位方法, 以达到最佳防守效果。“2—3”联防是在“2—1—2”联防站位的基础上, 把其中的“1”拖后, 这样就进一步加强了篮下和两个底线场角的防守, 以对付篮下与底线攻击力特别强的队, 同时也有利于防守队员保护后场篮板球和以便迅速发动快攻。

2.2.3“3—2”区域联防

“3—2”区域联防这种防守队形, 扩大和加强了外线防守范围, 有利于控制外线队员中远距离投篮和抢篮板球发动。但篮下和两场角是防守弱区, 不利于控制篮板球。这就要求防守队员审时度势, 快速灵活, 果断地抢断球进行快速反击。

2.2.4“1—3—1”区域联防

“1—3—1”区域联防这种防守队形, 加强了正面罚球区一带和两侧的防守, 有利于分割进攻队员前、后、左、右、之间的联系制约对方中锋和外围中远距离投篮和抢篮板球后发动快攻。这种队形两底角防守较为薄弱, 并不利于防守篮下两个场角的投篮。

2.3 区域联防的发展趋势

随着篮球防守技术的不断发展, 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防守技战术方法, 区域联防的使用率减少, 曾经甚至一度被NBA赛事所禁用。直到2002年在美国举行的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 由于世界篮球强队将区域防守战术从防守的概念到具体的方法诠释到了极致, 并将研究成果落实到具体的防守战术上。随后NBA决定自2003年赛季开始解禁区域防守。

2.4 区域联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区域联防在基层篮球比赛中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为使防守更加完美, 我认为在防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4.1 有效地阻止中锋的接球

进攻时, 高中锋接到球会造成很强大的进攻威胁性, 高中锋不仅自己有能力完成进攻的成功率, 而且还可以牵制场上其他位置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和协防错位, 为其他位置上的进攻队友创造良好的进攻机会。所以在防守中, 要根据球的转移来正确选择自己的防守位置, 但基本的防守位置是不会改变的, 对进攻中锋一般是通过前后包夹、绕前防守及协防等针对性防守方式, 特别是和球在同一侧的进攻中锋, 不管是在上侧防守队员还是四十五度的中锋都要快速协防, 并对持球队员采取贴身的防守方式, 对持球队员封堵干扰传球路线, 如此一来就给进攻中锋, 在禁区附近要想接外侧队员的传球提高了一定的难度。

2.4.2 防止内线出线一防一局面

防守的最大危险的内线出现一防一的形势, 特别是防守内线的队员在身高技术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时。但在比赛中这种对抗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当球传到内线时, 必须让同侧防守队员回缩保护中锋, 迫使他将球传出。

2.4.3 侧重防守重点得分手

大胆放弃某个外围投篮不准的队员, 以便增加某些区域或位置上的防守力量。不同的落位形式有不同的防守作用, 防守必须根据进攻战术的变化而变化, 只有运用的合理巧妙才能使其防守形式发挥最大的控制进攻的作用。

2.4.4 边线和底线的夹击

底线两个防守队员侧向两边撑开, 封堵向两侧和底线的传球路线。当持球队员运球到边线或将球传到边线时, 前面同侧的防守队员应迅速跟球移动, 紧逼持球队员, 当他停止运球或在运球的过程中, 同侧的底线防守队员则应突然起动协同夹击持球队员, 无球侧的防守队员回缩, 准备抢断持球队员向无球区的传球。

2.4.4. 1 场角夹击

场角是比赛过程中采用最多的夹击区域, 第一, 持球队员摆脱夹击的范围及空间缩小。第二。传球的范围空间受限, 唯一有价值的传球位置是在低位中锋, 但是这个关键位置又往往是防守队员在夹击过程中最重视的封堵位置。因此在这个位置上的夹击, 大多都是外线四十五度防守队员和底线防守队员进行快速判断形成夹击的。形成夹击时, 其他队员要放弃弱侧区的防守, 速度转移至强侧区域的有利位置上, 随时准备断球。

2.4.4. 2 对高位中锋的夹击

对高位中锋的夹击主要分上下配合进行夹击和左右配合进行夹击。左右队员进行夹击是两侧队员之间的配合;队员上下夹击是前面和后面两个防守队员之间的配合。无论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 只要高位中锋接到球, 防守高中锋队员和边线防守队员就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夹击。迫使进攻队员将球传出, 夹击才能生效。

3、结论

区域联防是一个具有综合性、针对性、伸缩性、多变性和集体性的防守形式。它可根据对方进攻特点随时变换站位形式, 运用区域联防的防守目的在与通过全队整体的机动配合, 利用夹击、补位、抢断等, 来充分体现集体防守的攻击性, 发挥集体防守的力量。以达到控制后场篮板球或防守期间抢断球发动快速反击, 增加进攻机会的实质目的。区域联防的集体防守优势巨大, 能够扰乱对方进攻阵脚, 从而制约对方, 争取比赛的胜利。

参考文献

[1]温家平, 姚维国, 张盛荣.篮球运动理论[M].第一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8-248

[2]杨跃青, 冷纪岚.现代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研究.湖北体育科技[J], 2004, 23 (4) :517-519

[3]宋迎新, 陈国慰.论篮球防守的观念, 策略与方法.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 2000, 34 (4) :83-85

[4]程培鹏.从篮球运动进攻的特点看防守的发展趋势.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 2003, 21 (1) :65-67

[5]孙民治等.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173-175

浅析室内设计法则及其运用 篇10

【关键词】设计 法则 技法 运用

室内设计的设计法则有:对比、和谐、对称、均衡、层次、呼应、韵律、简洁、独特、色调等。这些技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实际运用当中,设计师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关系,不能简单地复制某种技法一用到底,否则就会处处碰壁。以下对这些技法作逐一介绍:

一、对比

对比是艺术设计的基本技法,把两种特征处于两端的事物、形体、色彩等放在一个空间中使其彼此产生对照的一种设计手法,如方圆、新旧、大小、黑白、深浅、粗细等等。对比就是把两个明显对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间中,使其在极大的反差中获得强烈的效果,并且经过处理,使其达到对立统一的关系,获得互补和平衡的效果。

对比的尺度把握是决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进行对比运用时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关注点只放在对比之上,而忘了对比的尺度问题。对比往往不能够等量对比,而是选择一种色系作为主色系,再加入少量对比色来拉大空间层次,达到鲜明的视觉效果。

二、和谐

和谐是两种或多种对立的元素,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促互补的一种设计技法。它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种室内物体的形、色、光、质等组合得到谐调,成为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和谐还可分为环境及造型的和谐、材料质感的和谐、色调的和谐、风格样式的和谐等等。和谐能使人们在视觉上、心理上获得宁静、平和的满足。

以(图1)为例,每样元素都是在形式、质感、图案、色彩等方面服务于田园乡村这种风格。材质上,用麻布、原木、墙纸来突出自然气质;在图案和色彩上,选择自然中的颜色,自然中的植物、花朵图案来点明自然主题;并且在图案色彩运用当中保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幅整体统一又和谐平和的画面。

三、对称

对称又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上下、左右对称,同形、同色、同质对称为绝对对称。而上下、左右、大小、形式、色彩、质感等稍微发生变化或者变形,但是又保持原来的大体特征的对称称为相对对称。在室内设计当中这两种对称的应用都很普遍,绝对对称给人稳定、庄重、整齐的美感;而相对对称则在给人这些感觉的同时又不失活泼和趣味性。

四、均衡

均衡指空间布局中的等量不等形,且各种空间元素相互之间的力量搏弈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并且动量趋于零的设计法则。它能够从力的均衡上给人稳定的视觉艺术享受,使人获得视觉均衡心理,均衡是依中轴线、中心点不等形而等量的形体、构件、色彩相配置。均衡和对称形式相比较,有活泼、生动、和谐、优美之韵味。

(图2)右边梳妆台区放满了各种化妆用品,加上墙上的装饰镜面,视觉上产生较重的感觉。但是设计师在左边挂了一副面积较大装饰画,再以床品上的数个抱枕加以平衡。虽然左边物体的数量比右边区域要少。但是因为体量较大,所以左边的物体与右边的物体在视觉上达到等量的效果。故而这张效果图就会给人均衡,和谐的感受。

五、层次

一幅装饰构图,要分清层次,使画面具有深度、广度而更加丰富。缺少层次,则感到平庸,室内设计同样要追求空间层次感。如色彩从冷到暖,明度从亮到暗,纹理从复杂到简单,造型从大到小、从方到圆,构图从聚到散,质地的单一到多样等,都可以看成富有层次的变化。层次变化可以取得极其丰富的视角效果。

在(图3)案例中,圆与方的层次转换;相片墙与空间其它元素的疏密关系;床单复杂纹理到其它家具简洁的式样;色彩从黑到白和从红到粉的渐变无一不体现出层次这种技法给空间带来的丰富效果。

六、呼应

呼应是在一个地方出现的元素,在另一个地方又再次出现,形成相互关照之势。在室内设计中,顶棚与地面桌面与其他部位,采用呼应的手法,形体的处理,会起到对应的作用。呼应属于均衡的形式美,是各种艺术常用的手法,呼应也有“相应对称”、“相对对称”之说,一般运用形象对应、虚实气势等手法求得呼应的艺术效果。

在(图4)案例中,就是采用典型的呼应手法表现空间。顶棚的元素取自家具中的元素,使得空间上下连贯一体,纯粹大气,又生动平衡。

七、韵律

韵律是引导人的视觉从一部分自然地、顺递到另一部分的设计手法。韵律是一种自然过渡,而不是一种突然的跳跃。它是将一个形象通过连续、重复、放射、渐变等方法,有规律地向上或向下,向左向右连续下去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韵律感。这种韵律的手法运用在空间之中,不仅能使空间获得扩张感或导向作用,而且还可以使空间的气质生动起来。

在(图5)中,设计师通过木条的重复,将人的视觉顺着重复的方向传递到另一个空间,从而达到一种自然的过渡。空间与空间通过韵律的手法自然衔接成一个整体。

八、简洁

简洁是现代主义风格盛行以来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形式以直线条、大色块、少装饰为主。现代主义推崇“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以空间形式简化到最少而实用功能增加到最大为设计追求。简洁是室内设计中当下最值得推荐的一种设计手法,特别在地球资源日渐匮乏,环保问题日渐严重的今天,通过简洁的设计手法把生活引向更经济、更有效。

在(图6)案例中,设计师在满足空间实用功能的同时,运用自身的艺术修养,不但创造了合理的空间功能,也使空间具有艺术美感。好的设计并不是华丽材质堆彻。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设计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创造出更多功能、更加合理、更加经济的人居环境,起到解决人类的生存矛盾的作用,才算是不辱时代使命。

九、独特

独特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形式的突变,一种标新立异的设计手法。独特就是打破设计的常态,采用没有使用过的手法,获得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标新立异引人注目。例如取消平直的界面,用异形的、夸张的形态表达某种情境,把整体或者局部空间扭曲、变形,使之失去平衡,而获得一种高刺激的视觉感受等等。

十、色彩

色彩是设计师永远也回避不掉的考虑因素,色彩与室内每一物体的材料、质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颜色本身强烈地影响人类感官。色彩不仅有温度感,而且还有距离感、重量感和尺度感等特性。室内色彩设计的根本就是配色问题,这是决定室内色彩效果的关键,孤立的颜色是无所谓美或不美的。室内的色彩协调配色规律有:单色调、相似色调、互补色调、分离互补色调、双重互补色调、三色对比色调、无彩色调等七种色彩搭配模板,各有特性,也适用于不同的空间氛围要求。在进行色彩配色时,要遵循色彩搭配规律,并且从色彩配色的特性出发,才能获得最佳的配色效果。

结语

室内设计手法千变万化,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积累。每个时代的设计都要服务于时代的发展。在目前全球资源溃乏,人口膨胀的今天,如何解决好人类的生存矛盾,设计是关键的一环。设计技法是设计师的武器,掌握并且娴熟运用,才能使得设计师在当时当代的路上为发展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①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②郑曙旸:《室内设计思维与方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2010级设计艺术学)

责编:刘冰石

上一篇:国际四大下一篇: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