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2024-08-25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精选十篇)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9年10月~2011年11月社区站就诊患儿共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3岁22例,3~7岁39例,>7岁19例。便秘病史持续2周以上50例,一个月以上30例。所有病例均排除器质性病变。患儿入选标准为: (1) 排便间隔天数>2天,未使用泻剂情况下排便次数<3次/周。 (2) 大便干燥坚硬和/或有排便困难; (3) 病程32周。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由患儿家长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包括排便次数、排便量、有无不良反应等。

1.2 社区干预方法

全组患者均采用一般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四磨汤口服液<3岁10ml bid, 3~7岁10ml bid,>7岁15ml bid。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病例给予以下干预指导: (1) 健康教育:给家长讲解儿童发育特点,喂养知识,排便习惯训练法,习惯性便秘的危害,简单的中医推拿保健知识等。心理疏导个别患儿由于排便疼痛,对排便产生恐惧等心理压力,根据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2) 排便习惯训练:将双手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以增加腹压促进排便。要求患儿每天清晨或饭后无论有无大便都在厕所蹲10分钟。 (3) 腹部按揉:患儿双腿屈曲,家长自右下腹向上绕脐顺时针轻轻按揉腹部,每次5~10分钟,每天必须做到按揉一次至两次,以刺激结肠蠕动的增加,使肠道内容物流通,有利于大便的排出。7岁以上儿童在大便时自己同时按揉合谷穴,每侧穴位按揉50次。 (4) 强调合理饮食:保证患儿每天都吃上一定量的粗粮、薯类、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坚持晨起空腹饮水每天早晨起床后空腹喝蜂蜜水一杯。

1.3 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痊愈:排便正常,每天一次,便质为成形软便,或糊状便,无排便困难,且持续保持2周以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排便次数明显增加,每周4次以上。便软排除顺利,其他症状明显改善。但2周以内又出现排便困难。有效:排便次数在原来基础上每周增加1次以上,其他症状有改善,但仍有排便困难。无效:排便情况及伴随症状前后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分类资料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无效) 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χ2=4.322, P<0.05) ,见表1。

注:经χ2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干预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 ,见表2。

注:表示经两样本t检验,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近年来,小儿功能性便秘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目前对其病因研究已有了广泛的认识,认为其常见病因有如下几点: (1) 饮食不足: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 食物成分不当。 (3) 肠道功能失常:生活中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又因学习时间固定而不能随时排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常使大便秘结。 (4) 体格与生理的异常:如肛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肿瘤压迫等都能引起便秘。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 精神因素: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3,4]。

本研究表明,通过改变家长教育方法和对患儿进行饮食管理,排便习惯训练,腹部按揉,心理疏导等社区干预并配合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小儿便秘的临床症状,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社区医生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春.小儿排便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87-88.

[2]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便秘诊治暂行标准Ⅱ[R].中华医学杂志, 2002, 71 (10) :549.

[3]胡亚美, 江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83.

治疗小儿便秘的13种食疗方 篇2

一、治疗实热型便秘的食疗方

实热型便秘常是由于小儿乳食积滞、燥热内结而导致的。此型便秘的患儿常表现为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腹胀腹痛、烦躁哭闹、手足心热、口渴多饮、口气臭秽、口舌生疮、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等。

【方1】 南瓜根汤

原料:南瓜根50~100克。

制用法:将南瓜根洗净、切碎入锅加适量的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成。患儿若在3岁以下可在此汤中调入适量的白糖。此方可每日服1剂,1次服完,应连续服用3~5日。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功效。

【方2】 银耳鲜橙饮

原料:银耳10~15克,鲜橙汁20毫升。

制用法:将银耳洗净、泡软后置于瓷碗内入锅隔水蒸熟,然后调入橙汁即成,可喝汤吃银耳。此方可每日服1剂,1次服完,应连续服用3~7日。

功效:此方具有养阴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3】 甘蔗番泻饮

原料:鲜甘蔗汁150毫升、番泻叶1克。

制用法:将上料置于瓷碗中入锅隔水蒸熟,滤去渣滓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剂,分1~2次服完,应连续服用3~5日。患儿若在3岁以下应适量减少番泻叶的用量。

功效:此方具有生津润肠、利水行滞、泻热通便的功效。

【方4】 豆浆蜂蜜粥

原料:豆浆100毫升,粳米150克,蜂蜜20毫升。

制用法:将粳米洗净入锅加适量的清水和豆浆,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至烂熟,然后调入蜂蜜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2剂,1次服完,应连续服用3~4日。

功效:此方具有养阴清热、健脾和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5】 菠菜粳米粥

原料:菠菜100克,粳米50~100克,油、盐各适量。

制用法:将菠菜放入沸水中烫至半熟后捞出,切成小段备用。将粳米洗净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煮至烂熟,再加入油、盐和菠菜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剂,分1~2次服完,应连续服用5~7日。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清热、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6】 蜂蜜萝卜汁

原料:白皮大萝卜1个,蜂蜜100克。

制用法:将萝卜洗净、挖成中空状后装入蜂蜜,加盖。将装有蜂蜜的萝卜置于大碗内入锅加适量的清水蒸20分钟即成,可吃萝卜饮蜂蜜水。此方可每日服1剂,分1~3次服完,应连续服用5~7日。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顺气滑肠、健胃消食、润肠通便的功效。

二、治疗虚弱型便秘的食疗方

虚弱型便秘常是由于小儿平素体质较差或病后体弱所导致的。此型便秘的患儿常表现为大便艰涩难解、排便无力、大便先干后稀、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小便清长、手足不温、腰膝酸冷、四肢发凉、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等。

【方1】 松子仁粥

原料:松子仁1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用法:将松子仁研碎后与粳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用大火煮沸,加入冰糖,再改用小火熬煮30分钟即成。此方可随意服用。

功效: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滑肠通便的功效。

【方2】 海参木耳红薯汤

原料:红薯70克,海参20克,黑木耳30克,白糖24克。

制用法:将海参和黑木耳分别用温开水泡软。将红薯刮皮、洗净后切成小块。将红薯块和泡软的海参、黑木耳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煮熟,然后调入白糖即成,可连渣带汤1次服完。此方可每日服1~2剂,应连续服用4~7日。两岁以下的患儿剂量减半。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益精,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3】 大枣芝麻糊

原料:黑芝麻30~50克,大枣10枚。

制用法:将黑芝麻洗净、晒干后入锅快速地翻炒(以免炒焦),炒至黑芝麻有爆裂声后取出。将炒过的黑芝麻研成细末。将大枣洗净、去核后浸泡10分钟,然后与黑芝麻粉一起捣烂成泥糊状即成。此大枣芝麻糊可随意服食或用开水送服。此方可每日服1~2剂,应连续服用7~10日。

功效:此方具有补肝益肾、养血安神、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4】 首乌大枣粥

原料:粳米50~100克,大枣5枚,何首乌18克,冰糖24克。

制用法:将大枣洗净、去核。将何首乌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30分钟后去渣留汁。在何首乌汁中加入粳米和大枣肉一起熬煮至烂熟,然后调入冰糖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剂,分1~2次服完,应连续服用7~10天。

功效:此方具有补肾益精、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方5】 猪肠槐花海参汤

原料:猪大肠1小段(约15厘米),槐花18克,海参12克,油、盐、葱各适量。

制用法:将猪大肠和海参分别洗净。将槐花和海参塞入猪大肠中,将此肠的两端用线扎牢。将此猪大肠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熬煮30分钟,然后调入油、盐、葱即成。可饮汤吃肉(两岁以下的患儿只需饮汤)。此方可每日服1剂,应连续服用5~7日。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润燥、清肠解毒的功效。

【方6】 苁蓉肉桂糯米粥

原料:糯米50~100克,肉苁蓉24克,肉桂3克。

制用法:将肉桂研成细末。将肉苁蓉洗净、捣成泥状后与糯米一起熬煮至烂熟,然后调入肉桂末、油、盐即成。此方可每日服1剂,分1~2次服完,应连续服用5~7天。

功效:此方具有补火助阳、补肾益精、润肠通便、散寒止痛的功效。

【方7】 郁李粳米糊

原料:郁李仁24克,粳米粉50克。

制用法:将郁李仁捣成泥状与粳米粉混合,调匀后冲入适量的沸水,调成稀糊状即成。此方可每日服2~3次,应连续服用5~7日。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8月诊治的FC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 男38例, 女22例, 年龄4个月~9岁, 病程1个月~2年。<1岁21例中, 母乳喂养6例, 人工喂养15例;1~9岁39例中, 均以高蛋白饮食为主, 富含纤维食物均较少摄入。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和饮食习惯等基本资料,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儿均系单独性便秘, 排除全身性疾病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 符合2006年5月洛杉矶国际会议发布最新修订的新生儿-幼儿FC罗马诊断标准和儿童-青少年FC罗马诊断标准[3]。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疗法: (1) 调节饮食:强调给予母乳喂养, 停止或减少奶粉喂养, 按月龄正确添加辅食, 增加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 减少精细食物及缺乏渣滓食物的摄入, 适当补充水分。 (2) 训练小儿定时排便并养成习惯。 (3) 每日安排适量户外活动。 (4) 注意观察并排除婴幼儿的异常精细因素:如沉溺玩耍、父母不和、搬家、开学、转学等。治疗组在一般疗法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口服乳果糖溶液 (规格为15ml:10g) , 按药品说明书服用, <1岁婴儿, 每天2.5ml清晨顿服;1~9岁幼儿, 每天7.5ml清晨顿服, 服用3d后疗效不显著者, 可于下午增加1次用药次数, 若剂量过量出现大便稀烂则适当减量。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1d作为1个疗程, 期间分别定期随访7、14、21d排便改善情况,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泻药及胃肠动力药。

1.4 疗效判断标准[4]

显效:排便次数1次/1~2d, 成形软便, 大便通畅;有效:排便次数1次/2d, 大便形状由硬团变为香肠样, 表面有裂痕, 排便困难仍在一定时间存在;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1d后, 治疗组显效38例, 有效13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显效12例, 有效13例, 无效35例, 总有效率为4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轻度腹泻, 减少乳果糖用量后恢复, 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便秘常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 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大便干燥坚硬, 秘结不通, 排便时间间隔较久 (>2d) , 无规律, 或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小儿在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原因, 但绝大多数的婴幼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临床上耶称为特发性或习惯性便秘, 据Thowa大学和Heston大学医院儿科门诊统计, 儿童便秘发生率为3%~8%, 其中90%~95%是FC。其主要原因有: (1) 盆底肌肉协调障碍; (2)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3) 不良的精神因素及排便习惯; (4) 胃肠激素分泌和调控异常影响了胃肠蠕动; (5) 肠道微生态菌群紊乱[5]。对于婴幼儿, 如果大便延迟3d以上可能造成排干便是疼痛, 并导致肛裂及肛门痉挛, 最终引起不敢排便的条件反射, 因此, 积极的干预及药物治疗是必要的, 功能性便秘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 消除病因, 恢复正常肠动力和排便的生理功能。目前对于婴幼FC治疗主要分为心理行为干预及药物治疗:心理行为干预是指对患儿进行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调节,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排便习惯的培养;药物治疗有缓泻剂、胃肠动力剂及微生态剂, 口服通便药物治疗选择方面, 现主张选择膨松剂和渗透性通便剂, 避免长期应用刺激性泻剂[6]。乳果糖属于渗透性泻药,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不吸收双糖, 含有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半乳糖, 机体无法将其水解为单糖, 因此, 口服乳果糖后药物几乎不被吸收, 可以原型到达结肠, 并充分吸收水分到肠道或防止大便中的水分被吸收来增加肠道中的水分;另乳果糖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低分子量有机酸, 导致肠道内p H值下降, 从而增高肠内渗透压, 使粪便湿化。上述作用均刺激结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 缓解便秘, 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功能。本研究采用乳果糖作为渗透剂进行对照组研究, 结果显示, 治疗组FC患儿服用乳果糖治疗后, 粪便性状的改善及恢复正常排便规律的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同时也逐渐增强家长对其患儿继续治疗的信心。总之, 乳果糖通过药物本身的吸水特性, 增加肠道内容物含水量, 其本身无毒性, 基本不被吸收及分解, 口服后通过肠道直接排除体外, 对肠道本身也无刺激性, 可长期安全服用, 帮助FC患儿恢复正常的生理性排便功能。因此, 笔者认为采用乳果糖治疗婴幼儿FC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敏, 李萍, 王茂贵.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 (3) :190.

[2]金星明.幼儿排泄控制的临床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8 (4) :261.

[3]江米足.小儿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临床评价[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 21 (19) :1353-1356.

[4]闫慧敏.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 19:190-193.

[5]李实忠, 荣文舟.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分类[J].中国临床医生, 2001, 29 (8) :3-13.

排便训练,助小儿解除便秘 篇4

一些家长认为,排便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无论训练与否,绝大多数孩子将来都能学会自己处理大小便,而忽视了正规排便习惯训练,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我国传统育儿方法中常有的"把便""把尿"的习惯做法逐渐被淡化,一次性尿布用至4~5岁者并不罕见。目前,在幼儿园小班(2~3岁)中,有的儿童可以在厕所完成大便且自己揩净,有的儿童仍需生活老师协助解决。2002年,我们对1001名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调查:小儿功能性便秘发病率为3.8%,其中进行过排便习惯训练但不规范者占57.9%,从未进行正规排便习惯训练者占42.1%。

正规排便习惯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方式。渐进性训练,即按小儿的兴趣和能力逐步训练,允许反复实践和失败。②开始时间。以一岁半开始为宜,因在婴儿期为反射性排便(有排便反射即刻排出,不受控制),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意识性排便(属自由控制的随意排便,但不选择时间、地点、场合),至学龄期排便功能成熟为规律性排便(按社会生活规律排便,已有自控能力,排便场合不适宜时可推迟排便)。由此可以看出,排便是渐进的学习过程,正规排便习惯训练有助于孩子尽早进入规律性排便阶段,并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③便器准备。选用形状有趣、颜色鲜艳的便器,并放置于小儿便于使用的位置,鼓励小儿每天睡醒或餐后在便器上坐一会儿。便器高度应适宜,蹲坐后双膝水平高于臀部。④时间选择:餐后30~60分钟内进行,因此时为胃结肠反射的餐后早期反应,结肠运动增强,排便易于成功。⑤要求。每次坐便盆以5~10分钟为宜,避免久蹲、久坐,以防止肌肉疲劳。一般成功训练需7~10天方能奏效,成功时应予以表扬鼓励,失败时不应惩罚与训斥。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5

关键词:化积汤,食积便秘

小儿便秘是指大便较长时间的秘结不通, 排便天数延长, 或者是虽然有便意但排出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便秘究其病因很多, 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功能性及器质性两大类。器质性便秘是指先天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 这种情况是不能通过调理而治愈的。而功能性便秘通过后天的调整完全可以治愈, 绝大多数患儿均属于此类[2]。

祖国医学有关于便秘的记载很多, 如“阳结”、“阴结”、“风秘”、“气秘”、“风燥”、“脾约”等。但总体原则上可分为实秘与虚秘两大类[3]。儿科根据病因不同, 临床上主要有燥热便秘、食积便秘、气滞便秘、血虚便秘以及气虚便秘[1]等几种证型。而食积便秘是儿童时期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小儿为“纯阳”之体, 素体本易生内热, 因其饮食调养不当, 嗜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少食青菜水果, 又使内热丛生, 郁积于肠道之内, 两热叠加, 耗伤体内津液, 形成便秘。其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 使粪便排出延迟, 大便在肠道内的水分又被过量吸收, 粪便过于干燥硬结更不易排出。基于此种情况, 笔者采用了消食导滞、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选取2012年1月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的食积便秘患儿共30例, 自拟化积汤来进行治疗,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30例食积便秘患儿, 其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龄在5~7岁之间。

诊断标准:证候表现:大便秘结, 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手足心热, 小便黄少, 舌红, 苔黄腻, 脉沉实[1]。排除标准:除外其他证型便秘尤其是器质性便秘者。如在服药过程中又患有其他疾病、使用其他治疗方法以及未能按时服用药物者均按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方法:给予化积汤加减来进行治疗。方用:莱菔子10g, 鸡内金10g, 佛手10g, 炒麦芽10g, 神曲6g, 石斛15g, 槟榔10g, 枳壳10g, 当归10g, 肉苁蓉10g, 火麻仁15g, 郁李仁15g, 黄芩15g, 甘草5g。2日1剂, 水煎服, 日3次口服。疗程共20天。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来进行疗效判定。主证:大便秘结不通, 多日1行。兼次证:腹胀腹痛, 食欲不振, 手足心热, 小便黄赤。显效:主证与兼次证均改善明显;有效:主证与兼次证有部分缓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病情加重。

2 结果

选取的30例食积便秘患儿中, 经过治疗有19例疗效显著, 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7例有效, 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87%, 说明化积汤是治疗小儿食积便秘的有效方药。

3 讨论

便秘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可由先天肠道病变所引起, 也可受到饮食、习惯和精神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当今社会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 以前传统的营养不良性便秘现在已经非常少见, 大多数患儿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营养摄入过剩和食物搭配的不合理而产生。家长一味强调增加孩子的营养, 使其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 而蔬菜水果食用相对较少, 养成了偏食挑食的习惯。又因为现代儿童食品工业的大规模飞速发展, 许多高级的儿童食品精制细作, 都以精细食物为原材料, 这就使大多数小儿很少能够吃到粗纤维食品, 也容易导致便秘。祖国医学中所提到的食积便秘其病因正是基于此种情况。

小儿由于喂养不当, 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导致饮食停滞, 湿热内蕴, 湿热又阻滞气机, 气机不利, 大肠传导失司, 则使大便秘结不通;积滞有形之邪聚于中焦, 故出现腹胀腹痛, 不思饮食;脾属阴而主四肢, 手足心属阴, 脾胃素有积热, 故导致手足心热;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为积滞内热之象;脉沉实乃食积化热之证。根据证候分析, 临床采用消食导滞、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自拟化积汤来进行治疗。方中莱菔子性平, 味辛、甘。归肺、脾、胃经, 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 用来治疗食积气滞、脘腹胀痛、胸闷食少等证。因其消食除胀作用较强, 故又有“冲墙倒壁”之称。现代研究还表明莱菔子能够使胃肠的收缩幅度增高, 对小肠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为治疗食积便秘的要药, 所以以其为君药。鸡内金性平味甘, 归胃脾小肠经, 具有消食健胃之功效, 用于治疗饮食停滞, 营养不良等证。本品具有较强的消食化积功能, 还能健运脾胃, 对本病有着极好的疗效。佛手辛温, 归肝脾胃经, 能够理气和中疏肝, 用于脾胃气滞诸证。因其具有行气导滞、调和胃脾的功效, 可以治疗食积气滞之大便秘结不通。炒麦芽性平味甘, 归脾胃肝经, 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尤其善于消乳积, 治疗小儿乳食积滞之厌食、便秘、腹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神曲甘温, 归脾胃经, 能够消食和胃,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饮食积滞之证。以上四味均有消食导滞之效, 只是侧重不同, 共为臣药。枳壳行气除胀和中, 作用较为缓和, 防止药性过于猛烈耗伤正气;槟榔下气消积, 治疗积滞腹满;石斛养阴生津清热, 能够促进胃液分泌, 助消化;当归、肉苁蓉润肠通便, 能适当的增加胃肠蠕动, 缓解大便秘结的情况;火麻仁、郁李仁也可以润肠滑肠, 常常配合使用, 但火麻仁偏于滋阴润燥, 作用较为缓和, 而郁李仁长于滑肠通便, 都能够治疗小儿便秘;黄芩清热泻火, 可泻上焦肺火, 肺与大肠相表里, 故又对大肠之火有较强的清泻之功, 帮助泻热通便。以上各药共为臣药。生甘草清热泻火, 调和诸药, 使药力合理发挥而不损伤正气, 为使药。上述诸药合用, 有效的体现了消食导滞, 化积通便的治疗原则。

食积内热较重者, 可加栀子、连翘、银柴胡;便秘严重者, 可加生地、桃仁滋阴润燥缓解症状;腹痛明显者, 可加延胡索、木香、乌药;伴有呕吐者, 可加竹茹、姜半夏;不思饮食者, 可用山楂、九香虫等药物。

小儿便秘的情况多种多样, 应根据具体的病因来辩证施治, 治疗的关键还是在于临床辩证准确, 例如食积便秘选用笔者自拟的化积汤, 重用大量消食导滞之品, 再配以润肠养阴的药物, 就会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荣谦.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4.

[2]徐廷翰, 李薇, 唐林容.顽固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C].第十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均为门诊患儿, 均以排便困难就诊, 辨证属阴虚肠燥证, 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 0例, 男性2 3例, 女性3 7例, 年龄1~6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1 2个月;对照组6 0例, 男性2 5例, 女性3 5例, 年龄1~6岁, 病程最短1个月, 最长1 2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标准, 表现为便意及便次少;排便艰难而且费力;排便不通畅;大便干结、硬便或有排便不净感。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 (1) 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每2次排便之间间隔在7 2 h之上; (2) 粪便质地干结, 甚至如羊屎; (3) 排便困难。

1.3 纳入标准

(1) 符合便秘西医诊断及中医诊断者; (2) 入组患儿年龄1~6岁; (3) 能配合口服中药; (4) 家长知情并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 由于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 如先天性巨结肠、肛门裂、脊柱裂、肛门狭窄等; (2) 合并有原发性疾病, 如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患儿; (3) 不能口服中药煮散剂者。

1.5 对照组治疗

思连康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口服。1岁2片/次, 2次/d;1~6岁2片/次, 2~3次/d。5 0℃以下温水或牛奶冲服。疗程为9 d。

1.6 治疗组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煮散剂口服, 2次/d。

组方:养阴散6 g (麦冬、生地、玄参) 、消积散6 g (麦芽、山楂、陈皮) 、行气散5 g (厚朴、木香、枳壳) 。剂量:以上用量均为1岁 (约1 0 k g) 患儿3 d的药量, 临床上随年龄的变化适当增减 (按照0.6 g/k g计算) 。将药物混匀后分为3剂, 0.5剂/次, 2次/d。煎煮方法:每次取半剂, 放入搪瓷容器中加水4 0~8 0 m l, 浸泡3~5 m i n, 煎沸1~2 m i n, 滤渣取上清液温服, 每次约2m l/k g。疗程为9 d。

1.7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便秘的疗效判定进行拟定[3]。 (1) 治愈:大便通畅, 质地适中, 1次/d; (2) 显效:大便质地明显改善, 排便时间较之前缩短2/3, 1~2 d 1次; (3) 有效:大便略干, 排便时间较之前缩短1/3, 大便2 d 1次; (4) 无效:大便干结无变化[4]。

1.8 统计学处理

使用S P S S 1 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组间比较, 等级资料采用R id it分析,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 6.6%;对照组有效率为8 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 小儿便秘多因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 结肠吸收水分增多引起, 与小儿食量不足、食物成分不合理、肠道传导功能失常等有关。研究发现, 慢性便秘患儿肠道梭菌属和细菌数量增加, 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减少[5]。思连康由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组成, 可以调节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 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调节肠道生物屏障, 改善肠道免疫力;抑制菌群紊乱引起的异常发酵, 减少粪便水分过度吸收而缓解便秘[6]。

小儿便秘在中医古籍中可归为“阳结”“阴结”等范畴。小儿素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无论外感内伤均易化热。热邪蕴积胃肠, 消灼阴津, 致使津液亏虚, 肠道干涩, 形成便干秘结[7]。《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 1条曰:“阳明温病, 无上焦证, 数日不大便, 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 不可行承气者, 增液汤主之。”增液汤为名方之一, 用于治疗热病损耗津液导致便秘发生, 其证候多表现为“液干多而热结少”。徐胜莹等[8]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小儿便秘现代文献分析中发现3 7篇文献中有1 7篇应用中医经典汤剂治疗小儿便秘, 其中增液汤8篇。现代药理研究结果也显示, 服用增液汤后肠道内水分的含量增加, 而且可以间接刺激肠道的运动。

中药煮散剂是指将中药材或饮片打为粗粉, 加水煎煮, 滤过药渣服用的一种剂型。该剂型是我院首创, 创于清末民初, 选方多为单方或验方, 既遵循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 又保证了传统汤药具有的疗效。其中养阴散即是增液汤原方, 加用消积散消食导滞, 行气散结, 全方共奏滋阴润燥, 消积通便之效。因其用药量小、煎煮时间短、设备简单, 固有“简便验廉”之美称, 在中原地区享有一定盛誉。

中药煮散剂联合思连康治疗小儿便秘, 疗效显著, 方法简单, 是治疗小儿便秘较理想的一种疗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煮散剂联合思连康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便秘患儿1 2 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6 0例和治疗组6 0例。对照组口服思连康,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煮散剂, 治疗9 d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6%, 对照组有效率为8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煮散剂联合思连康治疗小儿便秘, 疗效显著, 方法简单, 是治疗小儿便秘较理想的一种疗法。

关键词:中药煮散剂,思连康,小儿便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5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0-11.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68.

[4]张佳菊, 郑业栋, 沈小岚.麻子仁丸加味治疗30例小儿胃肠燥热型便秘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 6 (5) :459-461.

[5]王宝西, 张薇.婴幼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 (10) :901-904.

[6]王国毅, 李亚伶, 蒲昭霞.小儿推拿联合益生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 2013, 15 (2) :123-125.

[7]陶黎梅, 俞建庭, 梅青.增液汤加味治疗小儿便秘56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 6 (2) :173-174.

[8]徐胜莹, 黄伟, 王雪峰.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小儿便秘现代文献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2, 4 (5) :385-386.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7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毒素,将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1]。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2]。潘国宗等[3]对北京常住人口中18~70岁的2 500名居民问卷显示,慢性便秘的发生率男性2.11%,女性9.68%,且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便秘常常致患者身体不适,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4]。为了改变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效解决患者的便秘问题,笔者就便秘的危险因素、便秘的分类和便秘的护理等作如下综述。

1 便秘的危险因素

1.1 液体摄入量

液体摄入量不足是便秘的常见危险因素,因为液体入量少与减慢结肠传输和减少粪便排出量有关

1.2 饮食

进食障碍,精神紧张,现代饮食的精细,缺乏维生素饮食等因素皆可导致便秘的发生。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影响结肠传出时间、粪便量和肠蠕动频率。

1.3 生理因素

高龄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5]。

1.4 内分泌因素[6]

如高血糖可导致体内缺水,大肠内水分减少,可引起大便困难,支配大肠的神经若发生糖尿病性病变,也可造成大肠排空减慢而便秘。

1.5 活动

便秘较多地发生于锻炼少、坐轮椅或卧床不起的

1.6 环境

环境的改变缺乏私密性,如需要他人协助排便、厕所设施不便利等均可导致便秘

1.7 心理障碍

尤其是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引起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7]

1.8 疾病

肛周疾病如痔、瘘、结肠癌、直疝等可引起便秘某些铁、铝、钙制剂也可引起便秘

2 便秘的分类

便秘的分类方法较多,目前,国际上大多采用根据排便动力学特点,将便秘分为3种类型:

2.1 慢传输型便秘

系指结直肠动力障碍,占45.5%;慢传输型的特点为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下降。

2.2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系指盆底动力障碍,占25%~36%;出口梗阻型的特点则为排便不尽,排便费力或排便量少,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常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盆底肌失调等。

2.3 混合型便秘

即慢传输型便秘和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同时存在或2种均不典型。指同时存在慢传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症状。

3 便秘患者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有学者指出,对便秘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可能有助于便秘的治疗。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给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和便秘的关系越来越显得突出起来。可鼓励患者说出心中的担忧和困扰,医护人员耐心倾听并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指导患者进行心身调养,并教会其自我放松的技巧,如深呼吸、静默法、逐步肌肉放松法等[8]。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对外周自主神经的抑制作用。

3.2 饮食护理

首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饮食与排便、饮食与疾病康复的关系,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增加脂肪、高纤维素食物和水的摄入,有助于防止便秘的发生[9]。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便维持一定的体积并成形。根据权威指南,建议每日摄入的纤维素为18g[10]。所以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蔬菜、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韭菜、芹菜、笋类[11]。多食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于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适当吃一些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核桃、牛奶等。在烹调炒菜时可适当多放一些食用油:如豆油、菜油、麻油、花生油等。多食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液体摄入量在二三升左右,睡前喝一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饮一杯淡盐开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12]。有研究表明,早晨用凉开水刺激胃-结肠反射可达到促进排便的目的,但须注意根据对象和季节适当调节水的温度[13]。

3.3 保持一定活动量

每天要有适当的体育锻炼,特别是适当的有氧锻炼,这不仅可增加体质,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还有助于促进食欲[14]。作深呼吸运动、练气功、打太极拳,转腰抬腿、参加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等可使胃肠活动加强,食欲增加,膈肌、腹肌、肛门肌得到锻炼;提高排便动力,预防便秘。指导患者增加活动量,运动和活动的方法应根据性别和体力等情况综合考虑,如每日做早操、步行锻炼等[15]。

3.4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生活要有规律,到一定的时间就要排便,如果经常拖延大便时间,破坏良好的排便习惯,可使排便反射减弱,引起便秘,所以不要人为地控制排便感。对经常容易发生便秘者一定要注意把大便安排在合理时间,每到时间就去上厕所,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

3.5 导泻药物的使用

长期卧床患者应给予作用温和的轻泻剂,如果导片2片晚上顿服,或开塞露40ml塞肛,而开塞露灌肠效果更好。宋霞等[16]研究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与白开水125ml混匀,分2次服完,间隔1h,治疗便秘效果好;西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口服,以增加胃肠蠕动。对膳食缺乏纤维素且没有特殊原因的便秘可尝试使用膨胀剂。渗透性泻剂对于慢性便秘可能有效。慢性便秘应以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为目的,而不是间歇地排空肠道。因此,应规律地使用小剂量的泻剂促进规律排便习惯的建立[17]。

3.6 其他护理方法

卧床的患者要定时给予腹部按摩[18],由护士操作或指导患者自己进行,按摩时可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重叠在腹部,按肠走行方向,由升结肠向横结肠、降结肠至乙状结肠做顺时针环行按摩,每日二三次,每次15~20min,可起到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的作用。一方面,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利于肠蠕动;另一方面通过腹部按摩,起到肠道通便的作用[19]。余立军等[20]运用穴位按摩治疗习惯性便秘,宋春雨等[21]按压天枢穴治疗便秘,均取得良好效果。耳穴贴压治疗:通过刺激耳穴能调节经脉,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到调整,以保持平衡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治疗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22]。

3.7 温水洗足疗法

通过温水的刺激,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使大便排出,每天晚餐后1h进行,每次30min。

3.8 结肠水疗法

结肠水疗采用低水压灌注,水压对肠壁内神经的刺激,促进肠壁蠕动,引发结肠集团蠕动,从而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水疗液为自来水经滤泵处理后的纯水。治疗时间:40~50min,注液时间15s,放液时间15s,总液量6 000~8 000ml,温度38~39℃。每隔2d 1次,每疗程10次,全疗程30d[23]。

4 讨论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60例功能性便秘且中医辨证为食积内热型的患儿,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在4~10岁;病程2~18个月, 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1例, 病程2~17个月, 年龄在4~11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反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小儿功能性便秘罗马Ⅲ标准》[2]>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符合下列2项或以上, 症状每周至少1次, 持续2个月以上, 但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a.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b.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c.有大量粪潴留史或有与粪潴留有关的姿势;d.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e.直肠中有巨大的粪块;f.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1]实际内热型便秘:大便秘结, 脘腹胀痛, 不思饮食, 手足心热, 小便短黄, 或恶心呕吐, 或有口臭, 舌质红, 苔黄厚, 脉数有力。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11岁;③家长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肛门狭窄、肿瘤、甲减、脊柱裂、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所致的便秘;②不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③不能接受穴位贴敷治疗者, 如穴位贴敷部位有感染、损伤者;④家长不自愿接受本治疗法者。

1.4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健儿清解液 (江西钟山药业生产, 药物组成有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5岁以内8毫升/次, 6岁以上10~15毫升/次, 日3次口服) 治疗, 疗程为15 d。②观察组:在口服健儿清解液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将清降膏贴敷于双侧足底涌泉穴, 贴敷时间8~12 h, 疗程为15 d。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便秘疗效判定标准制定。①治愈:2 d以内排便1次, 便质为成形或糊状便, 无排便困难, 短期无复发;②好转:3 d以内排便, 便质转润, 排便欠畅;③无效: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见表1、表2。

注:两组资料经Ridit分析,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注:两组资料经Ridit分析,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关于便秘早在《内经》就有记载, 称为“后不利”、“大便难”, 而《金厦要略》称其为“脾约”、“闭”、“阴结”、“阳结”。到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才有具体“便秘”的提法。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饮食因素、情志因素、热病伤津以及正虚等多种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而小儿便秘中, 食积内热者较多, 小儿肺脏娇嫩, 行气未充, 脾常不足, 饮食不知自节, 喂养不当, 或过食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 易于内生燥热, 进食青菜或饮水过少, 则阴津化生不足, 导致食积中焦,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积滞内停, 积久化热, 耗伤津液, 水津不足, 肠道失润, 纳化失职, 升降失调, 肠腑传导功能失常, 发为便秘。因此, 小儿食积内热便秘以泻热消积, 润肠通便为主要治疗原则。

笔者根据小儿食积内热型便秘的发生原因, 选用健儿清解液配合穴位贴敷清降膏治疗, 健儿清解液乃儿科常用中成药, 其药物组成有金银花、菊花、连翘、苦杏仁、山楂、陈皮。方中金银花甘寒, 入肺胃心经, 为清热解毒之良药;菊花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苦杏仁润肺止咳, 润肠通便;山楂消积化滞, 主治饮食积滞, 为消食良药, 尤善消油腻肉食积滞;陈皮辛苦温, 入脾肺经, 行气健脾、调中开胃、燥湿化痰, 其所含挥发油, 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 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排除肠管内积气。诸药合用, 可清热解毒, 消除积滞。穴位贴敷清降膏于双足涌泉穴的理论依据为, 《黄帝内经》记载:“病在上, 取之下;病在下, 取之上;病在中, 傍取之”。涌泉穴归属肾经, 位于人体的足底, 在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拓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是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也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功能擅主降, 具有引热下行的作用。清降膏的成分主要有吴茱萸、山栀子、生石膏、黄柏等。吴茱萸其性辛、苦、热, 归肝、脾、胃、肾经, 具有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等功效, 《本草备要》中记载:“吴茱萸虽热能引热下行……”, 以吴茱萸能开泻郁结, 引热下行;山桅子其性苦、寒, 其归为心、肺、胃、三焦之经, 具有泻火除烦, 凉血解毒, 清热利湿, 其既能清气分热, 又能清血分热, 其引火下行之力较强, 且现代药理研究有泻下的作用。生石膏其性辛、大寒, 归肺、胃经, 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为清肺胃气分实热之主药。黄柏性苦、寒, 归肾、膀胱、大肠经, 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之功效, 《本草正》云:黄柏, 性寒润降, 去火最速。《本草衍义补遗》中记载, 黄柏走手厥阴, 而有泻火补阴之功。以上诸药合用敷于涌泉穴, 清热解毒泻火, 共奏“引热下行, 釜底抽薪”之功效。

综上所述, 运用健儿清解液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清降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内热型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健儿清解液组, 能够改善便秘的症状, 临床随访, 疗效较持久。且口服成药剂型口感好、外用穴位贴敷治疗绿色安全, 无不良反应, 疗效好, 更加适合临床上口服中药汤剂困难的患儿,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清降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健儿清解液口服治疗, 观察组在口服健儿清解液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清降膏治疗, 疗程15 d。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穴位贴敷清降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有效, 使用方便, 安全无不良反应, 值得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功能性便秘,清降膏,小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137-139.

[2]江米足.小儿功能性便秘病:罗马Ⅲ分类标准[J].实用儿科杂志, 2006, 21 (19) :1353-1356.

保和丸加减治疗小儿便秘65例 篇9

【关键词】 便秘;保和丸

【中国分类号】 R264.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78-01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 由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功效消食和胃,主治食积停滞,胸脘痞满,嗳腐厌食,大便不调。笔者以本方易丸为汤,随症加减,治疗小儿便秘65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65例中,男42例,女23 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者7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年。经检查除外先天性肛门狭窄等先天畸形疾病, 全部病例均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 排便间隙均3天以上,最长7天。其中有27例常吃香蕉或蜂蜜之类通便,16例几乎每次都须以开塞露等通便。伴有食欲不振43例,大便带血15例, 肛裂并大便时疼痛12例, 外痔5例。喂养及饮食情况:本组中婴儿全部为主食牛乳的人工喂养,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均有偏食习惯, 喜肉食少水果蔬菜。

2 治疗方法 

2.1均用保和丸方治疗 兼脾虚者加党参、生白术,兼脾胃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兼胃肠燥热者加蒲公英、火麻仁,兼大便带血者加地榆、槐花。每日1剂,10剂为 1疗程,连服2个疗程,病情较重者或症状减轻后隔日1剂,加服1疗程。

2.2饮食矫治法 以牛乳为主的人工喂养儿容易便秘, 应适当减少牛乳总量,增加糖量或米面糊及豆浆, 每天还要给一些鲜果汁、菜汤和蜂蜜水; 稍大的婴儿可给水果泥或蔬菜泥; 1 岁以上儿童更应鼓励多食绿叶蔬菜、水果和粗粮, 尽力克服挑食偏食坏习惯[1]。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 痊愈:停药后大便畅通, 1~ 2 日排便1次, 随访1月无复发。好转:2~ 3日能自行排便1次, 虽较干燥, 但不需使用泻药及开塞露等。无效:停药后大便秘结无改善, 仍需使用泻剂、开塞露等。

治疗结果 本组65 例痊愈43 例, 好转18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3.8%。

4 体 会

便秘是小儿排便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资料报道[2]功能性便秘占综合性儿科门诊总数的 5%-10%,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占小儿便秘90%以上。蔡雪梅、高飞[3]对113 例小儿便秘分析后认为,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主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成分不均衡、排便习惯不良、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儿童功能性便秘与不良饮食习惯相关,如喜食肉类,根本不吃或偶尔吃一些蔬菜水果,饮食过于精细少渣,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引起食物残渣缺乏,导致大肠中形成粪便的质量与体积不足以引起结肠蠕动或蠕动减弱,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过分被吸收,形成干燥粪便,导致便秘[4]。小儿"脾常不足",乳食无度,或过食,膏梁厚味,使脾胃升降传导失职,积久化热上蒸肺胃,下灼肠津,大便秘结难解。饮食积滞导致脾胃纳运、升降失常 ,是小儿便秘的主要病因病机,故治以消食运脾法为首,选用《医级 》保和丸为主方随症加减治疗本病症[5]。

保和丸是消积导滞的基本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又"脾常不足",,因此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切勿用攻下法,否则会徒摄真气,病反深庙。保和丸为清食导滞之剂,却不在攻伐,实乃治疗小儿食积之良方。方中山植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面谷之积,共为臣,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带,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又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散结。诸药相伍,共奏消食和胃、健脾宽中、清热行滞之功,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而收效。另外,学龄前儿童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进食肉类等高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率[4]。

参考文献

[1] 欧阳作理 三仙增液汤治疗小儿顽固便秘 四川中医,2001 19(6)63 

[2] Youssef NN, Di Lorenzo C. Childhood constip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 J Clin Gestroenterol,2001,33:199-205.

[3] 蔡雪梅 高 飞 小儿便秘原因分析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3 月 第 1卷 第6 期 72-73

[4] 熊淑英 孙晓勉 刘宏伟 学龄前儿童功能性便秘危險因素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2011 年第26 卷6 0 2 1

[5] 杨永芳 保 和 丸 加 减 治 疗 小 儿 便 秘35例 湖南中医杂志1992年第 5期 31

小儿便秘的家庭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妇婴医院儿科2011年11月~2014年1月期间115例确诊为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轻型患儿经询问病史和常规体检确诊, 重型患儿经粪便常规、X线检查、肛管直肠压力检测或结肠传输实验等辅助检查确诊, 符合李正等[2]著《实用小儿外科学》中关于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排除肛周炎症、肛门直肠畸形、药物禁忌证、先天性巨结肠、临床疗效无法判定和中途退出研究等病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7例, 男29例, 女28例;年龄3个月~4岁, 平均年龄 (1.6±0.4) 岁;病程6周~9个月, 平均病税 (4.3±0.9) 个月。实验组58例, 男30例, 女28例;年龄4个月~4岁, 平均年龄 (1.6±0.4) 岁;病程5周~9个月, 平均病税 (4.4±0.9) 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强调饮食干预, 喂养患儿增加母乳喂养次数, 按需添加辅食, 适量饮食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 保持水分摄入;训练患儿按时排便, 限时排便, 排便时集中注意力, 精神保持放松;指导患儿进行适量运动。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温水口服妈咪爱治疗, 年龄不足1岁患儿1支/d, 分早晚等份口服, 年龄满1岁患儿1支/次, 2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 起始口服治疗量为不足2岁患儿晨起口服5 ml, 满2岁者晨起口服7.5 ml, 然后根据大便情况调整口服治疗量。所有患儿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 若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增长, 可停止服药, 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1.3疗效判定标准

综合疗效: (1) 治疗结束后, 周排便次数达到5次, 大便成形, 软便, 无排便异常感者为显效; (2) 周排便次数3~5次, 大便成形, 但略有干便, 排便异常感明显改善者为有效; (3) 排便次数和粪便性状未见任何改善者为无效。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校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83, P<0.05) 。两组患儿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4.3883, aP=0.0362<0.05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未见与本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3], 可能与结肠-直肠-肛门动力学异常、排便生理学改变、膳食结构不合理、排便习惯、药物性便秘或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关系密切。传统观点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极易引起腹泻, 但国内外学者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失调还可导致功能性便秘, 其便秘对患儿的危害与腹泻同样严重。患儿功能性便秘后, 双歧杆菌等专性厌氧菌减少, 兼性厌氧细菌或其他腐败菌大量增加后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大量有害肠毒素和有害物质严重污染肠道内环境, 从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健康。因此, 功能性便秘患儿在饮食调节和适量运动基础上, 促进肠道蠕动和调节肠内菌群平衡尤为重要。

妈咪爱是儿科常用的一种多维乳酸菌, 也是一种高浓度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的微生态制剂, 能够促使碳水化合物生产短链脂肪酸发酵, 增加肠道内渗透压和提高水分分泌亢进程度, 降低肠道内p H值和促进肠道蠕动[4], 利于大便的软化和排出, 缓解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乳果糖是含有一分子果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的合成双糖, 而机体无法将其水解为单糖, 进入机体后可完整到达结肠, 大部分成分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低分子有机酸, 快速降低肠道内p H值, 从而提高肠内渗透压和湿化粪便, 促进粪便的快速排出。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46%, 表明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显著, 优于单纯妈咪爱治疗。乳果糖不良反应以腹胀和腹泻等常见, 但本研究未见明显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 可能与本研究患儿平均年龄超过18个月有关, 患儿肠道功能调节趋于完善, 表明实验组加用乳果糖安全可靠, 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与陆泉金等[5]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确切, 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和调节肠内菌群, 安全可靠, 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摘要:目的 分析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妈咪爱) 联合乳果糖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确诊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分组, 对照组 (57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妈咪爱治疗, 实验组 (58例)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治疗, 1周为1疗程, 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83%明显高于对照组82.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83, P<0.05) ;两组患儿未见与本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确切, 能够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和调节肠内菌群, 安全可靠, 在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乳果糖,小儿疾病,功能性便秘

参考文献

[1]杨敏, 李萍, 王茂贵.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 2003, 41 (3) :190.

[2]李正, 王慧贞, 吉士俊.实用小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24 (1) :975.

[3]陈均, 陈健.妈咪爱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2) :60-61.

[4]孙小鸿, 陆琴花.妈咪爱和乳果糖口服液联合治疗婴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2) :3073-3074.

上一篇:激励兼容机制下一篇:政府审计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