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联想复习法

2024-07-26

历史联想复习法(精选六篇)

历史联想复习法 篇1

关键词:历史,联想,影响,复习,效果

在历史复习中, 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系统、整体地复习, 因为历史中的事件太多, 但是如果学生学会利用联想, 就可以启动联想教学的载体, 在复习历史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飞翔。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几个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 联想又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金钥匙。

历史复习是在学生经过许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为这些历史事件是有联系的, 所以, 在历史复习中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是可行且很必要的。联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整体思维能力, 可开拓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历史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就多年的实践谈谈联想法的几个方面。

一、整体联想

正如历史是连续的整体的一样, 历史知识同样也是一个整体, 它是由点线面所组合而成的知识整体。在复习历史知识时, 不能只掌握零碎的知识, 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 而是要抓住知识范围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把大量的看似毫不相干的历史事件、概念及结论等串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来把握, 这样, 才能把历史知识掌握全面。

比如, 复习中国古代历史部分, 要把握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每个面, 如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等, 然后以各个面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为一条条主线, 用线串起随着时间发展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 这些就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完整体系。这样, 在复习时, 就能由一个历史事件, 一个“点”联想到一条“线”, 然后再由这条“线”联想到“面”, 再由多个“面”联想到整个历史, 这样的联想就是整体联想, 可以使孤零零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件时, 不会轻易忘掉一些微小不重要的史实。

二、纵横联想

历史是纵横交错的, 是互相影响的, 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 必然有其纵深的原因, 也有其他方面的影响。这些构成了历史, 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事实时, 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历史的、联系的眼光分析。纵横联想又分为微观纵横、宏观纵横和阶段纵横。

微观纵横联想是指针对某一历史事件, 不但要从其自身发展、产生探究原因, 还要其他历史事件找对其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比如秦朝的统一, 不但要从秦朝的战争发展看, 还要看到整个时代中人民对于战乱的厌恶、对于统一的渴望。

宏观纵横联想是指从整个人类历史中找出知识的源头。不但从时间上掌握人类社会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现象,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 还要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其他地域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掌握, 这样才能使知识不局限于某个死角。

阶段性纵横联想是指在复习某个朝代的历史时, 不但要抓住其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纵的线索, 还要从其各个方面进行梳理, 比如政治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方面、经济方面等等。比如, 复习唐朝史, 就可以利用这样的联想法去掌握。

通过纵横联想法的锻炼, 容易使学生冲破条块分割, 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 有利于学生在复习历史知识时, 不至于因为某些孤单的事件不会分析其背后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情况等, 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联想能力、历史分析能力。除上述以外, 还有常用的古今联想、中外联想、对比联想等方法。

古今联想是指通过某件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观察分析, 通过他们从古至今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探究其规律, 总结其结论。比如, 从古至今的政治制度的变化, 从政治制度的变化发展中,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政治制度在朝着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的社会前进,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中外联想是指在历史复习中, 要以时间为轴线, 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来复习, 因为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在复习中国历史时要想到世界史, 复习到我国某历史事件时, 要想到其他国家对此产生的作用、影响等等, 中外联想, 可以运用单国联想和多国联想法, 即以单一的国家做联想和以多个国家做联想, 这样, 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更好地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 使学生在复习时举一反三, 事半功倍, 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对比联想法是指, 在复习到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时, 以历史上与此相近或相对的历史事件作对比复习, 探索事件之间的关联、渊源。如农民起义,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 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比如资产阶级革命, 为什么有的国家革命成功, 有的国家失败等等。通过相近的历史事件的对比,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 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 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初中历史总复习阶段的联想教学 篇2

摘要: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联想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体记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考历史总复习联想教学

在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提高历史的复习效率、打一个漂亮仗是九年级每一个师生都在思索的问题。所有课程已经结束,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 “刺激物”(即历史知识),如何将这些“刺激物”系统有效的掌握,以适应当今历史中考注重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笔者认为在历史总复习阶段进行联想教学是非常必要而又关键的。下面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联想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体记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联想教学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复习教学效果。历史复习中的联想教学可分为整体联想、纵横联想、中外联想和古今联想四种。

一、整体联想

历史知识是一个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是一个有机整体。如果把零碎的知识没有系统归纳,只掌握单个分散的知识点,是不可能学好的。只有将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概念和结论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才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引导学生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④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

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可引导学生这样分析:西汉的编户制度,北魏的租调制,唐初的租庸调制,唐中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清初的“地丁银”制度这些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就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点”,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 年革命等 “点”,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等“点”,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框架图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分散孤立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突出关联,讲出“发展”来。纵横联想又可分为微观纵横联想、宏观纵横联想、阶段性纵横联想三种。

微观纵横联想。即从小处着眼,对每一历史事件探因问果,寻找其内在联系。“纵”是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如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引起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发生又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唐朝衰落又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等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要找出其他历史事件(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时,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主义,图谋趁火打劫,极欲挑起大规模内战,图谋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义,出于各自利益,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欲置蒋于死地,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主张杀蒋;中共,高瞻远瞩,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宏观纵横联想。即放眼历史全貌,找出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帮助学生从方位展开联想:东北,打萨克萨之战,签《尼布楚条约》,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在复习唐朝史时,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索。“横”是要构建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 “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单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引导学生联想1905 年俄国革命。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多国联想。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历史。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中国爆发“五·四”运动,朝鲜发生“三·一”运动,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埃及爆发独立运动,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又如复习中国属于反帝反封斗争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联想亚洲的觉醒: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非洲人民反帝斗争,埃及、苏丹抗英战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美人民反帝反封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辩证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稳则国兴,乱则国衰;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由今溯古,强调重点。当前重视法制建设,就要重视对韩非、中国近代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英国《权利法案》等史实的联想复习。又如1997年7月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由此引导学生追溯“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香港(日本战败后仍归英);80年代签署《联合声明》,洗刷民族耻辱。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篇3

[关键词]整体联想;纵横联想;中外联想;古今联想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 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中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新时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 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 月发表《独立宣言》;④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 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 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 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 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 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 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 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 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 。“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 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方面: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 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 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方面: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 “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 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 ;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 ,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用联想法复习高中历史 篇4

一、整体联想复习法

历史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 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 不可能把历史学好。现行的高考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 把大量分散、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 形成综合性和整体性知识。

1. 历史知识的点:

它指的是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 可抓住六件大事展开联想: (1)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2) 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 1776年7月发表《独立宣言》; (4)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 1781年康华利投降; (6) 1783年, 英美签约, 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 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2. 历史知识的线:

它指的是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如复习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可引导学生联想西汉的编户制度, 北魏的租调制, 唐初的租庸调制, 唐中期的两税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 清初的“地丁银”制度等这些知识“点”, 由这些“点”就构成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这一条线索。

3. 历史知识的面:

它指的是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4. 历史知识的体:

它指的是“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 这个体中的每个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 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 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

二、纵横联想复习法

历史知识间既有纵向联系, 又有横向联系, 纵横交错, 相互渗透, 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

1. 宏观纵横联想。

要放眼人类历史全貌, 寻找知识的来龙去脉。“纵”是从时间上找出人类社会发展中各领域各方面的历史现象,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趋势。例如由石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的发展, 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的发展等。“横”是从空间上找出同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如复习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反对分裂和侵略这一内容时, 引导学生从方位顺序展开联想:东北打雅克萨之战, 签《尼布楚条约》, 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北方粉碎噶尔丹分裂势力, 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西北笑迎土尔扈特部归国,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置伊犁将军;西南册封达赖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东南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设置台湾府;中央设理藩院, 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2. 微观纵横联想。

要从小处着眼, 对每一件历史事件探因问果, 寻找内在联系。“纵”要找出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与后果。例如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引起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的发生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唐朝衰落导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这种混乱政局的出现。“横”是寻找其他历史事件或现象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与作用。如复习“西安事变”时, 引导学生联想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对事变的反应:德意日帝国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 以便趁火打劫;英美帝国主张和平解决;亲日派欲置蒋于死地, 力主“讨伐”;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 反对“讨伐”;广大人民要求报仇雪恨, 主张杀蒋;中共则是高瞻远瞩,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三、古今联想复习法

1. 学史才能明理, 鉴古方能察今。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时, 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 然后探究规律, 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稳定则兴, 动乱则衰;经济的发展,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2. 由今溯古, 重点突出。

例如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由此引导学生追溯联想“香港问题”的由来:1841年英军武力占领香港岛;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占领香港 (日战败后仍归英) ;20世纪80年代签署《联合声明》, 洗刷民族耻辱。这样对香港问题就一目了然。

四、中外联想复习法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 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 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 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 通过对比分析, 求同寻异, 强化记忆, 加深认识。

1. 国国联想。

在复习中联想到另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 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 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 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4年, 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 开始扭转战局, 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 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 击溃王军主力, 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 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2. 国际联想。

在复习时联想到两国以上的历史叫做国际联想。如复习1919年“共产国际”时, 引导学生联想:苏俄粉碎协约国进攻,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朝鲜发生“三·一”运动, 印度展开民族解放运动, 土耳其掀起资产阶级革命, 埃及爆发独立运动, 德国建立魏玛共和国, 匈牙利成立苏维埃共和国, 协约国召开分赃的巴黎和会。

历史联想复习法 篇5

所谓“联想复习法”,是指在复习到某个知识点时,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思考,对知识进行相关的纵串横联,从事物的方方面面的联系上去发现问题和发现与问题相关的各种关系,从而提出新问题,作出新假设,制定新方案,得出新结论,发现新原因的复习方法.

一、抓住“扩点”纵向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扩点”是指需要探究内部动因及相关的可能结果的知识点.复习到这样的知识点时,可以立即纵深一步,探究与该知识相关的深层机理和可能结果.

例如,复习到“营养繁殖有利于保持优良性状”这一知识点时,可按下面的思维引导学生纵向深入.

1.引导学生从“偶然性”中寻求“必然性”.“为什么营养繁殖有利于保持优良性状呢?”教师提出问题并适当提示“想一想,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通过思考,找到现象中隐藏的实质:营养繁殖过程是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的,此过程中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基因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能保持原有的性状.

2.引导学生从“传统技术”到“现代生物技术”.教师进一步提出:“营养繁殖新个体,能否利用植物或动物的组织或细胞繁殖高等植物和动物呢?”

学生进一步想到:植物的组织培养、动物的克隆技术等.

经常进行这种由一点出发纵向深入的联想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揭示事物隐蔽的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利于学生从个别、偶然现象中发现其中普遍的本质因素,进而跨越空间和时间进行思维,抛开事物的次要方面,把精力集中到事物的本质方面,迅速而正确地推断结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流畅性.

二、抓住“散点”横向发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散点”是指适于进行发散的知识点.复习到这样的知识点时,经常用到横向发散联想法,即由该知识点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在比较中,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归纳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

生物学复习中经常用到的横向发散联想有:①由一个生物类群想到另外的生物类群.例如,在复习“细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横向联想,让学生比较植物、动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生物的结构、营养方式、呼吸方式和生殖方式等内容.②由一种原因想到另外的原因.例如,复习到“贫血的人常表现为疲劳”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引起疲劳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找到造成疲劳的多种原因.

经常进行由一点出发横向发散,并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的思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改变思维方向的能力,表现为思路的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能将思路转移到隐蔽的地方去.具备思维灵活性品质的人,解释、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创新能力也强.这样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抓住“疑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点,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对“疑点”进行分析评价,突破原有认识.例如,有这样一道复习题:自从出现有性生殖后,生物进化速度加快了,这是因为:(1)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2)有性生殖比无性生殖进行快;(3)有性生殖可以让两个不同物种的个体杂交,产生新的物种;(4)最适应者能找到更多的有性生殖的机会,因而使有利变异得到遗传.

A.(1)(4) B.(1)(3) C.(2)(3) D.(1)(2)

联想法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篇6

一、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应用联想法的意义及其种类

高中化学学科具有的特点:一是知识点多;二是理解容易应用难;三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多, 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所以化学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 而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 联想又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金钥匙。所谓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概念之间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化学联想复习不是孤立的联想, 是在联想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学习方法。可以包括比较、类比、归纳、发散等联想方法。

1.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应用比较法进行复习, 可以明确概念的本质, 区分容易混淆的问题, 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较可以是:基本概念、理论的比较;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比较;计算方法的比较;实验的比较。例如:复习到同位素的知识时, 可以联想到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将这四种概念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异同。如将Cl2、C2H2的制取和收集方法对照比较, 掌握它们的实验室制取原理, 装置的特点, 所用药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归纳出两三种气体制备的共同模式 (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检验方法—收集方法—注意事项) 。

2. 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的一些相同或相

似的属性, 从已知一类的属性, 猜想另一类的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联想, 由新信息引起的对已有知识的同忆;再通过类比, 在新信息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 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通过类比思维, 在类比中联想, 从而升华思维, 既有模仿又有创新。例如, 在化学学习中, 我们对某一主族往往详细了解一种有代表性的元素, 其余同族其他元素的性质主要通过“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推, 以获得对未知元素的了解。通过一些实例可以达到由此及彼扩大知识的效果。

3. 归纳是指将一系列具体的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分门别类地归纳在一起的思维方法。

这包括:分类归纳法;图表归纳法;知识树归纳法;题型归纳法。通过整理和归纳可以达到“把厚书读薄”的目的。如:对元素化合物按金属、非金属来归纳, 金属元素义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非金属按:单质—氧化物—氧化物—酸—盐来归纳。

4.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

的思维模式, 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 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能对思维的启动、促进、深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复习氢氧化铝的两性的计算时, 提出以下问题: (1) 氢氧化铝沉淀产生的同时, 溶液中的成分有什么变化? (2) 氢氧化铝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生成钠盐的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3) 反应过程中, 铝元素的变化遵循什么原则? (4) 反应过程中, 溶液中阴离子的变化遵循什么原则?

二、教师示范和引导在高中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实施“联想复习”, 教师可以从这儿个方面做出示范:1.由知识结构去联想;2.由事物特征去联想;3.由知识归类去联想;4.由实验情景去联想。

现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导书, 都会在课时复习的前面列出知识点, 在单元复习的前面列出知识网络。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高考教辅材料中的知识网络,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如果学生自己学会了这种方法, 比如无机化学中氧化一还原反应, 抓住化合价升降这一特征, 可以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再联想到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抓住以有机物为研究对象, 加氧去氢的为氧化反应, 加氧去氧的为还原反应, 理解有机化学中为什么分别研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而不提氧化—还原反应。

在教师示范过程中, 还应告诉学生联想的原则和方法。联想应围绕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而进行, 而不是漫无目标、毫无限制地乱想。通常采用关系联想、对比联想、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等方法, 把与该知识点有联系、有区别或相近、相类似的知识一并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在引导学生实践联想复习的训练中, 教师必须有耐心, 给学生以机会, 不要怕学生耽误课堂时间。对于学生的联想, 无论想多想少, 均要给予鼓励, 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中, 学会“联想”。

联想复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摘要:联想是比较、类比、归纳、发散等多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综合应用。在高中化学复习中应用联想法指导学生复习, 能有效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

上一篇:地下水污染及防治下一篇:落实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