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2024-07-20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精选十篇)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篇1

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展示了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和金属材料综合实验设计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色。根据金属材料实验教学任务和要求, 网页的构建运用华南理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 采用树状结构设计, 如图1所示。

2 综合实验的特色

2.1 综合实验的设计性

综合实验在内容上采用独具特色的任务书的形式进行, 给每位学生下达一份各不相同的实验任务书, 这些任务书已涉及近三十种典型常用零件, 十大类共计二十多种常用金属材料, 相当于一个现代机械工程材料多元化的、直观的展示平台。

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 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独立选材, 设计材料加工工艺路线, 设计热处理方法和工艺参数, 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设计性。

网络平台在该一级菜单下列出了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和金属材料综合实验的集中教学及综合实验报告写作规范PPT, 制作了现场教学的录像片, 并上传了如何撰写设计方案的Word文档, 列出了实验室可提供的备选材料。

2.2 综合实验的实践性

我校从1999年开设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课, 至今已有16届, 超过4 000名学生参加了该实践。金属材料综合实验从2007年开设, 在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渗层硬度分布曲线测定,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测量材料的熔点和相变潜热, 薄膜镀层表面电阻的测量方法, 金属材料XRD相结构分析等, 对学生自主完成的要求更高。

学生的设计任务由教师审阅后进行实验环节, 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独立安排实验进程。整个实验过程包括根据给定任务的设计方案, 由学生从选择材料开始, 再进行预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以及表面化学热处理, 每种工艺前后进行性能和金相组织检验, 并对各种材料, 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 从中获得选材、工艺设计和操作分析技能, 最终得到最佳加工工艺路线。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该菜单资源提供了实验流程指引, 设备操作视频, 常见金属材料的金相图谱以及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测试结果。

2.3 综合性实验的开放性

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教师只是在学生经过了反复实验、深入思考仍存在疑问时才给予必要的指点, 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开放性。为了让学生合理利用实验设备,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列出了课程表, 提供了实验室预约方式。

整个实验本着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允许失败、鼓励尝试创新的教学理念。在综合实验过程中, 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在完成规定的实验任务后, 选择多个实践性项目完成, 从而增加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实践结合起来, 应用相关理论解释自己所见的实验现象, 从而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经过多年的实验室建设, 金属材料实验室的本科教学实验场地有能同时容纳40名学生实验的热处理一、二室, 力学性能室, 金相样品制备室及配备了多媒体投影系统、能同时容纳60名学生实验的金相实验室。本科教学设备约180台, 价值330万元左右。此外, 实验室还管理金属材料系学科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3台:X射线衍射仪、微纳米力学测试系统、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为了真正做到实验室的全开放, 该平台不仅做到可以让学生随时学习实际操作使用设备, 也将实验设备资源放到网上供学生选择、学习。网络实验室将所有仪器设备的信息传送到网上, 包括放置地点、型号规格、设备用途、性能参数等, 对开放实验用到的主要设备还制作了操作视频。网络教学平台网址:http://222.16.42.167/jxgc/index.aspx, 网页界面首页如图2所示。

综合实验同期开课的班级多, 学生数量大。实验室管理主要是为了对实验室的状态进行呈现, 方便学生对实验设备的选择, 对学生的实验进度进行跟踪。各个班级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课程评价模块在网上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在课余的开放时间, 教学指导实行教师值日制度, 每天配备3名教师, 学生可以与教师面对面交流, 或通过电话、邮件进行讨论。

2.4 课程的综合性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以及实验后, 需要独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定, 最后独立完成综合实验总结报告。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增加学生以PPT方式进行总结和交流, 教师进行点评环节, 以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在该一级菜单下, 平台提供了检测标准、考核方法、报告写作、学生作品等丰富的自学资源, 学生通过平台的指导可以学习怎样写作一篇以科研论文的要求为模板的研究性实验报告。

网络的评价部分是为了搜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使课程设置更能与社会需要接轨。学生的意见是课程改革持续的动力。

3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

经过5年的建设, 该网络教学平台已应用于实验教学, 并在应用中逐步完善。从学生的使用来看, 学生会通过该平台进行三方面的使用, 一是认识教师, 了解实验室功能;综合实验教学团队有8~10人, 每一堂实验课会同时有多位教师在岗, 学生不容易区分。实验室的场地设备比较多, 网络平台可以补充课堂的介绍。二是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预习;部分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之前会浏览实验室通知及了解相关实验内容。目前这些学生的数量还不多。三是学生会通过该平台的帮助完成实验任务中的相关实验环节, 如实验设计, 参考教师的PPT教案, 结合实验室的条件进行选材和工艺路线设计;通过该平台进行实验综合分析, 完成实验报告。

从近一年的网上学习记录来看, 学生对教师的PPT教案和验证性实验资源的使用较多, 有几十次至近几百次的浏览记录, 操作视频的观看和实验相关检验标准等拓展资源的浏览不是很多。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课外学习时间的投入不多, 教师在实验课时播放有关。综合实验在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时分成多个环节: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现场教学→实验操作实时指导,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应该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学生操作的疑问。多年的实验教学使作者认识到, 网络教学平台在实验教学中起辅助作用, 言传身教的传统教学方式依然是不可取代的。另一方面, 教学平台的视频还存在需要改进之处。这些操作视频是比较单一的操作指示, 没有结合实验原理的讲解, 对动画的应用也比较少。因此网上的视频资料并没有突出的观看记录。视频教学资源水平的提高也是今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教学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实验室对综合实验的探索获得师生的认可。众多学生们的作品里, 都流露出对这两门实验课深深的喜爱。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 出版了《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并在近两年获批两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材料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4 结束语

国内外对实验教学的现代化相当重视[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本文探索了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在机械工程材料和金属材料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步建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网络教学平台,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创新金属材料类实验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

摘要:网络化的教学平台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 尤其是网络实验室对共享实验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多元化的实验课程和全面细致的管理方法搬上网络, 建设了网络远程机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和金属材料综合实验教学平台, 并应用于教学, 为创新金属材料类实验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网络实验教学,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

参考文献

[1]吴群英, 董克奇, 杨秀萍.实验室网络化建设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 19 (4) :4-6.

[2]张臣文, 李文联, 胡坤鹏.网络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2) :53-56.

[3]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29 (2) :1-3.

[4]叶树江, 张建华.新型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112) :115-116.

海事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构建 篇2

海事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构建

论述选择网络英语教学平台要了解平台所具有的基本功能,综合考虑其易用性、可扩展性、相关费用和网络设施等多种因素.提出结合海事英语教学的实际,选择在开放源代码软件Moodle的`基础上构建海事英语网络教学平台.

作 者:马志波 MA Zhi-bo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6刊 名:航海教育研究英文刊名:MARITIM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5(2)分类号:H319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海事英语教学 Moodle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 篇3

[作者简介]李冠亚(1992—),男,河南省周口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治安。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071-04

[摘 要]证件合一是针对当前社会居民持有的证件繁杂众多、使用流程复杂低效的现状而提出的简化证件、合众为一的构想,其背后的支撑或实质则是证件合一的网络信息平台。鉴于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牵扯部门众多、需要规模庞大的软硬件支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严峻、信息众多导致录入维护困难、立法滞后等制约因素,建议采取如下应对措施:权威部门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合力共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利用原有资源;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按照生命轨迹,不间断并有条理地收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完善相关立法。

[关键词]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电子证件;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D192.1;F49;TP309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4.014

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生活的同时,又深深地被证件系统方面的种种不便所困扰。具体来说,就是各种证件种类繁杂、颁发重复、功能重合,这既带来携带不便、办理困难的困扰,又因使用低效而造成资源浪费。从政策和理论上来说,制作和颁发每一种证件的初衷都是把证件当作服务的工具,保障群众享受相关的权利,但由于证件越发越滥,最终造成其使用效果事与愿违。[1]与此同时,与证件有关的一些服务性系统如金融系统、安检管理系统、服务性的登记系统(如就医时的患者信息录入系统)却与相关证件没有太多软件与硬件上的联系。这样,一方面造成服务性系统收录、核实用户信息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与财力,自身的服务能力弱化,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的效益低下;另一方面也给公民带来诸多不便,使其失去了本应享有的高品质现代服务。目前,学界有关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微观方面,涵盖电子证件的信息硬件支撑、安全防伪技术、信用制度、隐私保护与立法研究,而缺乏对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本身构建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拟在对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概念、组成部分、运行方式、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初探,以期有助于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一、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概述

证件合一是指将功能相同或联系紧密的证件整合统一,简化居民持有证件的种类、数量,加强发证机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合作,使其所掌握的证件信息共享,以方便公民的日常生活,提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具有服务性质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降低其运作成本的一种证件措施。具体来说,证件合一就是将现有的所有证件按照不同功能划分成几大类,将原先各种证件所包含的信息进一步整合完善,并针对性地只颁发几类实体证件。为此,需要构建一个包含软件与硬件的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平台。这一平台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即存储各类证件信息的信息数据库、各级维护信息平台运行的具有不同管理控制权限的分中心、各种权限等级的数据收录与获取的终端,以及连接以上所有系统与各个社会上现存的拥有具体功能的企事业单位等子系统的高速主干网、次级网络和局域网。这样公民就可以在办理各种业务、出入各种场所时,凭借其随身携带的几个证件和一些附带的身份识别技术,在各种终端登录验证,凭借背后的数据库与高速网络来高效快捷地办理各种业务。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证件合一的表面形式只不过是公民所持有的实体证件的减少,其背后的支撑或实质则是证件所含不同种类信息的交汇处理平台,即证件合一的网络信息平台。证件合一就是要求各种证件发证机关将各自所掌握的相关信息实现共享,一起构建一个动态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与应用的共享平台。简单来说,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就是一个连接众多职能部门与服务机关的信息网络数据库。例如公民持有的一张与医疗、劳动就业、保险、保健相关的证件,其功能涉及公民在进行有关医疗、劳动就业保障、获取和支付保险,以及个人保健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身份核实认证、相关服务信息的录入登记等。证件合一中有关公民的所有信息由之前的各个部门系统所掌管转变为信息共享,可以指定其中的一个单位、部门进行信息的收集、录入与维护,也可以共同进行,使经过初步整理的信息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共享。这样一来,居民在获得医疗服务时,由医疗服务单位收集到的本居民的医疗信息能及时上传更新到一个其他部门能够收到的信息平台上。当公民在办理、支付医疗保险时,相关保险机构只要通过该公民持有的证件核实一下该公民身份,就可以获得该公民详细而又准确的医疗信息,能在节约调查核实医疗信息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费用的基础上及时为公民办理保险业务,当然相关的保险信息也要及时上传到共享信息平台上。以此类推,劳动部门、保健机构也可及时获得相关信息,高效且低成本地完成与该公民相关的服务业务办理。

二、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应用前景广阔,但要实现这一重大系统工程需要面对诸多问题与挑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涉及部门众多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所需信息来源多、分布广,在其构建过程中必定会涉及众多部门。除去原有颁发证件的部门外,还涉及许多服务性事业单位、公司、组织、行业协会、团体和支持这一平台本身的部门,大到公安系统、财政系统和交通系统,小到小区门卫、公路收费站和医院挂号处。所有涉及到的信息部门在整合各自信息时首先面对的就是技术的标准化问题。每个部门在证件信息的录入、整理、存储和应用时都有一套自己的技术标准,在整合时,依照谁的标准、以谁为主势必会产生一些分歧。与此同时,整合完成后由谁来主导证件合一后的信息工作,即由谁来负总责也会经过众多部门的博弈。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部门统一领导,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是无法构建起来的。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众多,这是由其本身功能所决定的。因为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民,其所服务的内容涉及到居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其所含信息要满足所有涉及到的系统的需要,而之前受到技术水平、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这些信息只能由不同系统部门分别或共同掌握。

2.需要规模庞大的软硬件支持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规模庞大的软硬件支持,而这些软硬件背后则需要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巨额资金的支持。不仅是建设初期,而且系统真正运行起来后的定期软件更新、不间断的设备维护,还需要数量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持久稳定的资金注入。虽说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巨大的软硬件支持,但远远低于证件合一之前分散于各个部门系统的软硬件所耗费的资源,因为各个系统部门占用大量软硬件、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从长期来看,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节约资源。

3.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严峻

从公民个人隐私的种类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个人事务、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3类。[2]证件合一网络信息系统不仅涉及个人信息,还涉及个人事务、个人领域。把原来众多的证件信息综合于一体,甚至还会增加一些个人信息,这样的个人资料将联网式地被各个部门、单位、企业等应用,很容易被获取、另作他用。这样完备的公民个人信息极易被侵犯,却还不容易确定是被谁侵犯的。同时,作为证件合一之后出现的有限的几种证件(极其重要的个人凭证)一旦丢失,也就意味着证件的拥有者将不再拥有他其他所有的凭证,而拾到证件的人就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和享有其他服务的凭证。

关于公民的信息安全,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信息安全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成反比。长期以来就有关于公民信息安全的无休止的争论,在这里我们应先搁置这些争论,在保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尽可能地为信息传播清除障碍,即在构建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过程中,找到信息安全与高效应用的平衡点。

4.信息录入维护困难

证件合一后,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从出生日到当前阶段)用于给众多部门和服务性系统提供支持。例如公民的人身信息、金融信息、医疗教育信息、职业信息、诚信记录等。同时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就需要及时、不间断地收录、维护。信息录入维护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之前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录入、定期的录入,具体表现就是各个系统部门各管各的,不定期地收集,致使信息重复收录且在时间节点上不具有连续性。这也是导致资源浪费与办理低效的原因之一。

5.立法滞后问题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在立法层面上面临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是证件合一这一新兴的证件运行管理模式本身没有法律指导;二是证件合一所主要依靠的基础即网络信息在立法环节上与其自身的发展速度相比相对滞后,在许多重要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很多网络信息行为在无任何法律法规约束下自由进行;三是现行的各种法律法规有的已经明显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关网络安全、信息认证、加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进,对网络犯罪的预防、监管、责任追究等也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3]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安全同样缺乏法律保障,与之相对应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从而造成网络安全管理漏洞,在立法方面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

三、构建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议

1.权威部门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合力共建

构建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需要众多部门协商、协调,因此首先要寻求国家层面的帮助、民众的广泛支持。这需要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完整、有效的构建思路,形成具体、成熟的构建方案,以获得政府和民众的支持,进而制定颁发相关法律法规,组建专门建设、管理该平台的部门或者是指定现有的权威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各部门系统进行建设、运行。为了保证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可靠性、可控性、效用性,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整合一部分证件功能,连接一部分系统,之后再逐步推进完善。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合利用原有资源

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属于公共设施建设,构建这一平台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须由国家来进行强有力的统一协调,并由各个子系统、部门尤其是获益单位的共同努力来解决。从短期来看,将分散的证件信息收集整合,建设新的数据库、信息传输网络和证件信息终端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一旦新的体系建立起来,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因此前期的资金投入是值得的。此外,构筑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所需要的软硬件资源还可以从其他部门原有的硬件设备和技术人才整合中获取,可以对其他部门的硬件设备按照新的要求进行改造,成为新系统的一部分;还可以对原先分散于各个部门进行证件信息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这样既节省费用,又不浪费原有资源。

3.保障信息安全

可用一句大白话来描述如何平衡信息安全与高效应用问题——让该知情的人尽快知情,把不该知情者的路堵死。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中的信息安全主要面临2方面危险,即“天灾”和“人祸”。“天灾”就是网络运行设备遇到自然原因而出现的问题。为应对“天灾”我们应注重数据库备份的建设,采用双机并行和多级网络结构,可以把存有重要证件信息的数据分存到几个数据库中,并将巨型数据库分散于不同地理区域中,通过通信网络将其连接。此外,应把证件信息平台的实体网络划分成多级别多层次多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每个部门的子系统、终端设备应有相应的权限设置,使其只能在权限内获取一部分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络设备的物理隔绝、单向运行、数据分流,确保各应用部门严格分离。“人祸”是指信息管理维护过程、信息资源传递过程、信息应用过程中各方面人员(包括黑客)对公民信息的窃取、破坏,以及公民自身因丢失、损坏证件设备,致使自身信息受到侵犯。为防止“人祸”,首先,在获取信息之前要确保通过一定级别的第三方认证;其次,每一个接触公民信息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有相应权限和充足的理由,且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由本单位负责人监督、负责,每一次使用都有事后可查的记录。除此之外,还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证件识别(包括对携带证件者本人的识别,如面部、指纹识别等)和挂失冻结制度等。

4.按照生命轨迹,不间断、有条理地收录、维护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要从个人生命的起点开始,按照生命的轨迹不间断且有条理地收集、维护。一种设想是从公民的出生开始,有关他的出生信息、生理特征就无差别地记录到他本人的证件之中,通过医院的证件信息收集终端传送到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上;伴随其生命轨迹的运行,在进行每一次涉及身份认证业务活动的同时,与此相关的准确信息也同时记录在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上。这样,收集和维护信息就变得简单,公民每使用一次证件、办理任何一项业务都是一次信息采集、更新和维护的过程。

5.完善相关立法

法律规章是确保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运行的基础,从法律层面上给予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一个法律身份,一方面可以规范其运行方式、程序,明确其中的权责关系;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参与其中的各方(包括公民、各管理服务机构)以信心,为其提供法律保障。这样,参与各方会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各种有关证件的活动,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公民也会放心地将自己的信息交给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平台的管理部门也会权责明确地参与其中。有关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相关立法主要涉及居民证件信息保护、居民个人信息收集、信息管理部门的信息处理与使用权限,以及救济途径4个方面的法律规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虽然面临着种种问题与挑战,但是构成这一平台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社会实践层面来看条件都已具备,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快速运行以及公民生活的迫切需求,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结果。当然,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需要相关专家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完整、有效的构建思路,形成具体、成熟的构建方案,获得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支持,制定、颁发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证件合一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还需要注意以下2点:

其一,证件合一不是简单地把所有证件合为一种,而是按照科学的分类标准划分成几类,每一类实行一种证件;其二,证件合一还包含将众多系统转化为一个大系统中的若干子系统,例如将凭证系统、支付系统、诚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大系统,以现代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数据库和高速网络通道为依托,综合、高效、科学地为参与其中的每位成员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张蕾.减少证件种类,优化证件功能[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9-04-28(002).

[2] 吕欣,高枫.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8):188.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篇4

一、关于Moodle

1. Moodle的由来

Moodle是由澳大利亚Martin Dougiamas博士主持开发的学习管理系统, 全称为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 (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 , 博士是大学的网络管理员, 对社会建构主义和网络教育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 希望能设计开发开放源代码软件帮助教师高质量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 这是他开发Moodle的初衷。

2. Moodle的优点

Moodle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将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 象搭积木一样自由组织网络教学和学习, 使用者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界面, 增减模块。Moodle平台具有支持多种类型课程、灵活的课程管理、学习记录跟踪分析、班级小组功能、课程资源管理、评价方式多样、测试库、多种在线教学模块的网络教学功能。

3. Moodle的功能

Moodle提供了包括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种角色功能。管理员主要功能是搭建支持网上学习的软硬件环境、设置课程体系, 并且确定哪些人可以在允许范围内使用该系统。教师功能分为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 主讲教师可以编辑课程的资源和组织教学活动, 辅导教师主要是解答学生问题, 参与日常教学管理, 督促学生学习, 不参与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在线阅读材料和参与学习活动, 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记录在自己的Blog上。

二、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1. 简介

作为服务器使用的Moodle平台可以运行在网络操作系统下, 如:Windows Server2003和Linux, 也可安装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上, 笔者以Windows xp系统为例, 用到的环境支持软件有:Web服务器软件apache_2.0.63-win32-x86-no_ssl.msi;数据库服务软件Mysql-5.0.51a-Win32.zip;PHP安装文件php-5.2.5-Win32.zip;数据库管理软件phpMyAdmin-2.11.5.2-alllanguages.zip;Moodle官方软件moodle-weekly-185.zip。

2. 支持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在安装上述软件之前, 最好先关闭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如果机器安装有IIS服务, 还要事先关掉此服务功能, 因为, 通常一台计算机上不能安装两个Web服务器, 原因是Web服务器的缺省端口均是80。

安装MySQL数据库服务器

安装MySQL前, 要确保一块网卡连通的, 否则, 安装后不能启动MySQL服务器。运行MySQL安装程序, 选择“完全安装”, 跳过注册, 勾选配置服务器, 选择“自定义安装”, 自定义安装选项以此为“Developer Machine (开发机) ”“MultifunctionalDatabase (多功能数据库) ”“安装磁盘为C盘”“DecisionSupport (DSS) /OLAP”“设置端口为3306”“选择默认字符集为utf8”, 开始安装MySQL实例, 注意勾选Include Bin Directory in Windows PATH, 即允许以命令行方式调用MySQL指令, 输入MySQL超级用户root的密码“123”, 并再输入一次, 不要勾选Enable root access remote machines (允许远程访问数据库) , 单击Execute (执行) 按钮, 开始启动MySQL服务器, 四个勾都勾上了, 表明MySQL服务器成功启动, 一般情况下, 不要去理会它, 下次重新启动Windows, MySQL数据也会自动启动。

安装Apache服务器

双击安装程序, 填写服务器信息, 选择典型安装, 默认安装路径, 不一会就安装好了 (中间会跳出几次控制台黑屏幕, 会自动关闭) , 在Windows的任务栏最右方可以看到Apache启动控制图标, 表明Apache服务器安装成功了, 在IE浏览器中输入本机IP地址127.0.0.1, 立即弹出“It works选”信息, 说明Apache服务器目前处于运行状态, 一旦重新启动Windows, Apache服务器就会自动启动, 所以, 一般情况下不用理会它。

安装PHP程序

双击安装程序, 默认安装路径, 选择安装好的Apache服务器版本为2.2x, 选择Apache服务器配置文件httpd.conf的路径为:C:ProgramFilesApache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conf, 展开Extensions (扩展模块) , 安装Curl、GD2、Multi-ByteString、MySQL、OpenSSL、XML_RPC这六个运行Moodle程序必备的模块到本机中, 选择“是”按钮把PHP脚本安装到Apache中, 显示成功配置httpd.conf文件, 再次显示成功配置mime.types文件, PHP安装完成。然后用记事本程序打开C:Program FilesPHPphp.ini文件, 修改如下:

把文件中的session.save_path=”c:DOCUME觸1ADMINI觸1LOCALS觸1Tempphpupload”最前面加一个半角分号, 再将;session.save_path=”/tmp”修改为session.save_path=”C:WINDOWSTemp”

修改memory_limit=16M

保存修改后, 把C:Program FilesPHPphp.ini文件复制到C:WINDOWS文件夹下即可。

把C:Program FilesPHP文件夹下的libmysql.dll、libeay32.dll和ssleay32.dll复制到C:WINDOWSsystem32下。

将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confhttpd.conf文件中的“DirectoryIndex index.html”修改为“DirectoryIndex index.php”即默认主页文件为index.php。

双击任务栏上的Apache图标, 单击Restart按钮, 重新启动服务器, 以上修改生效。

删除默认Web根目录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Htdocs下的所有文件, 新建一个文本文件, 名称为zzg.php, 用记事本打开, 另存时设置编码为UTF-8。

在IE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zzg.php网址, 可以看到PHP的相关信息, 说明PHP安装成功。

3. 构建Moodle网络平台

解压安装文件后把moodle文件夹中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复制到Apach服务器的根目录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htdocs中, 下载汉化语言包解压后一同复制到上文件夹中, 在D盘建立moodledata文件夹, 用来存储Moodle系统的所有课程文件, 在IE浏览器中运行http://127.0.0.1/index.php程序, 选择简体中文, 显示PHP设置正确的对话框, 单击“向后”修改数据目录为d:moodledata, 继续填入MySQL数据库的超级用户“root”和密码“123”, 继续检测服务器环境都要通过, 准备安装Moodle数据库, 显示“设置管理员账户”页面, 填写用户名“admin”和密码“123456”, 填写相关信息单击“保存更改”按钮, Moodle网站就架设成功了。

Moodle网络平台建构好后会发现日程管理是乱码, 下面我们用记事本打开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FoundationApache2.2htdocslangzh_cn_utf8langconfig.php

另存时将编码方式修改为ANSI后保存, 刷新IE浏览器, 乱码问题就解决了。

要想在网络上访问到构建的Moodle平台, 需要打开C:Program Files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Apache2.2htdocsconfig.php文件将$CFG->wwwroot=′http://127.0.0.1′修改为下面这段PHP语句, 假如本机内网固定IP地址是10.82.53.254, 互联网访问本机的固定IP是http://61.164.87.150:5480。

参考文献

[1]Moodle官方网站:http://moodle.org/

[2]黄炳强.PHP5+MYSQL网站开发实例精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篇5

高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时提出基本目的有三点:一是提高大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这三点有很强的现实性。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很难达到。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他们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学语文是公共课,所以上课时间比较短,往往是一学期34学时的授课时间。而强化汉语水平,加强文化修养,提高人文素质,不是通过几篇文章就能一蹴而就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学生不仅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需要多读优秀作品并通过思考将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感悟。如此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文学文化水平、人文修养和人格素质,这很难实现。于是很多教师把大学语文当成“高四语文”,依然采取高中模式教学,通过阅读文章给学生划分段落,分析内容,给学生标准答案,上课过程索然无味,学生的认可度普遍不高。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语文课程大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方法比较古板单

一、墨守成规,大多是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如今不少高校大学语文课依然如此,外加上一块屏幕,满屏的文字,通过有限的上课时间给学生灌输,教师费劲,学生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不够。那怎样来克服大学语文课传统教学中的这些弱点?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语文课确实需要借助文本带动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参与讲解引导、启发。所以教学方式的改变依赖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一旦有效的教学理念得以推广,教师的教学方式就会发生改变,就能吸纳更多新的教学因素。

二、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理念

(一)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

大学语文课的课本往往如高中课本一样,由多篇经典文章组成,而这些文章的深度并不比高中强。但是大学语文如果为求深度、新颖性,选择“不重复”,那么就只能查漏补缺,大量的名作都得删掉,那怎样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大学语文的优势应该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同于以前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前,已经接受了12年的语文教育。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经过了高中的强化训练。大学语文主要致力于将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兴趣,形成一定的有品位、开放性的艺术判断能力,对具体作品提倡有不同的解读方法,以此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大学语文首先在教学理念上就应当和高中教学不同,大学语文不是“高四语文”,教学授课时应该牢记这一点。那大学语文课应该把学生从高中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一种理念:语文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二)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探索

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般只有2个学分,一学期34学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达到从提高语文技能到素质等多重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况且无论是语文技能的提高还是文学素养的培养抑或是人文素养的熏陶,都不应该只是学生在学校阶段的学习,母语能力的掌握与学习应该持续在人生的整个阶段。但就当前情况看差强人意,汉字不会写,语言表达有问题等现象在大学生中还存在。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应只限于学生在课堂时间内的简单学习,而应扩展到为学生提高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甚至是一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修养奠定基础。基于上述观点,大学语文课的教学应该把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重点。授课教师应该依托课本中的作品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这种指导包括将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的完整话、系统化,还需要启发学生关注作品表现出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文化层面上的意蕴,启发思路,使学生在学完一学期的大学语文课后,能够持续不断地自觉学习、自我充实,逐步达到“学到老”的要求。大学语文课还需要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特别注重课外时间的应用。在大学中,课外学习不仅是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补充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学语文授课学时很有限,仅仅依靠课内时间无法寄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所以课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利用多媒体网络辅佐大学语文教学,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大学语文数字化教学平台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就能达到1+1大于2的结果。

三、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探索与构建

(一)大学语文教学平台的优势

大学语文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内涵是指利用网络技术,将各种教学资源数字化,实现网络化的教学、管理和沟通方式,从而形成语文资源丰富的软环境。好的教学平台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大量弱点。首先,解决教学课时少与授课结构、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通常大学语文课程设置34个学时,在紧张的课内时间将大学语文丰富的内容讲授完并启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是不可能的,于是只能把讲授内容压缩再压缩。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其次,解决大学语文课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弱的问题。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计与开发阅读、写作等语言实践技能相关的子模块,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解决大学语文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与开发高效、易用、扩展性强的多媒体大学语文资源库,使学生接触到课本以外更广阔的知识。第四,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设置了互动交流模块,学生可以匿名提建议,问问题,求帮助,这种方式可以打破公共课中师生交流的不顺畅问题。如果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构建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系统,使师生的教与学环节从固定的教室延伸到无限的网络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无论是学生的作业、习作、老师的感言和论文,还是师生的讨论、问难和争鸣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使现阶段单一的学习过程变为多元的互动形式。

(二)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模块的构想

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呈现出什么面貌?设置哪些模块更适合学生的需要?1.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在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可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层面四项功能”。“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适应与否是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依据。“两个层面”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感悟蕴涵于其中的人文精神。“四项功能”是赋予大学语文的基本目标:

(1)帮助学生“梳理”和完善中小学所学的语文知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学生经过小学、中学语文课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点,我们需要把这些知识点连成线、结成面,使学生对知识有系统的把握;

(2)在古今文化精品的熏陶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促成审美能力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最终要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是为了“不教”;

(4)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在课下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该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延续,更应该是学生终身接受语文学习的延伸。

2.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模块。大学语文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是与设计思路相结合的,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而再地设想、验证、思考等环节建立大学语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块。模块包括:

(1)与大学语文课程相照应的“课程设置”模块,这个模块包括课程介绍、大纲日历和教材信息三项内容,可以把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信息如课程沿革、教学大纲、各种大学语文教材的对比等放入,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更深的了解。

(2)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学习内容”模块,这个模块包括教案课件、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和思考练习,主要是与学生使用的教材中的文章直接相关的内容,老师可以把更多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也可以布置相关练习思考题。

(3)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相关联的“拓展资源”模块,这个模块是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使学生由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网络,拓展大学语文课程体系的外延而设的重要模块,包括推荐阅读、大语研究、名作欣赏、职业汉语、综合资料这五项。在这个模块中,老师可以放入推荐学生阅读的名作、书籍,也可以放入实用的语文知识。

(4)与测试评价相关联的“在线练习”“在线测试模块。

教学中学生探究学习平台的构建 篇6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中,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数学的情感。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出发”,这样两个同学难免撞在一起。从这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轻松地了解了“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词的含义,学生很想知道简单的情境中到底蕴藏着哪些数学问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学生任意说出某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会感到莫名其妙:“老师没有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来呢?”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使学生愉快地、不知不觉地进入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

3.创设趣味情境

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把孩子看做孩子”,教学中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旮情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播放动画课件: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办联欢会,狮子大王请小兔摆水果,小兔高兴极了。接着狮子大王提出要求:(1)把15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把12个香蕉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怎么分呢?小兔为难了,你能不能帮小兔摆一摆,分一分?通过生动趣味的情境创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经历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做是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数学学习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自主探索,经历过程,培养能力。例如,在“角的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认识角:(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物品上有角(2)折一折:用一张纸折出不同形状的角。(3)摸一摸:角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4)画一画:说说你的发现。(5)玩一玩:拿出学具盒里的量角器玩一玩,说说你有什么发现。(6)猜一猜,比一比。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化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三、鼓励求异,挖掘探究潜能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让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追求别出心裁,敢于标新立异,探索与众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把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学生很快完成,教师予以肯定以后,鼓励学生继续动手,看看谁能找出其他的分法。这样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尝试,又会得出另外几种分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体验到不断超越的快乐,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还拓展了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了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体验成功,增强探究信心

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教学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形成性的评价,并提出探索方向的建设性意见。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景,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学习体验欢乐,在逆境中探索体验成功,获得参与探究的丰富情感体验,品尝到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构建教学反思的和谐发展平台 篇7

一、教学之前反思——紧贴学生学习实际,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不重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充分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新课程理念的过程。

如在《必修2》专题2第一单元的《化学反应速率》一课中,上课前,笔者认真地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学生的学情学法、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课前反思。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充分分析,对教材资源进行科学的优化组合,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并对教材作了相应的创新处理。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结合实际情景设计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热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至繁,螺旋上升。确立情境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对于每一次教学过程,无论是情景设计、资源整合、习题精选,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学力的延伸。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通过演示实验及设计分组实验来验证猜想,分析讨论原因,归纳总结形成结论,并由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进而深化和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课的备课中,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化学反应速率概念以及通过一些生活常识,如劈柴烧饭等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对于实验,采用探究法,注重教学预设,关注学生的手、脑、口、耳等器官全面地参与合作,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科学地指导学生,使其在新旧知识的交替中及时了解知识的增长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探索出知识的规律和结论。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反思如何促使PPT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体现出PPT优化课堂教学的价值,把握PPT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整体性设计、简洁清晰重点突出、辅助教学的制作原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讲解反应速率的内在影响因素,采用IA族元素与水的反应实验,直接采用录像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同时又保护环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精心设计板书,其时间恰是学生形成概念的“预留时间”,是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纽带,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对习题进行精选。在课堂练习中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于课后作业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包括所讲知识的基础巩固和综合运用题,综合性较高,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基础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运用。

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根据布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议》一文中论述的“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重视学生学习和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之中反思——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是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机智。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与学生的眼神和心灵交流,充分发掘教师体态语言的无言魅力。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一课中,晋江一中蔡燕红采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方法。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蔡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得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进程,及时调整教学速度,安排课堂教学的环节,对各个教学环节合理地取舍或颠倒前后顺序,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地调整。根据学生实际,缩短学生实验时间,提高其动手速度,延长其设计、思考及讨论的时间。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之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的反思是在教学行为后进行的,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们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明白自身还存在着经验不足、课堂细节把握不够的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四维构建 篇8

教育部实施国培计划和我省设施全员九十学时培训以来, 各级教育部门加大了教师培训的步伐, 但是存在教师培训形式单一、互动方式滞后、奖励研究机制还未健全以及地区性差异造成听课者互动缺失等等不足, 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是部分教师抱着“要我学”的态度, 将外出的九十学时培训当作一种差事来完成, 甚至将外出培训作为休养身心和旅游的机会, 这无形中削弱了培训的功能、浪费了国家大量的培训经费。鉴于此, 本文开展校际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研究, 以期建立教师培训资源库、专业教学案例库和教学专家咨询系统, 提供同步教学辅导和经常性的理论培训, 进一步解决现实中教师个性化成长需求和培训模式单一间的矛盾, 推动教师培训数字化建设, 促进教师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带动教育教学理念的全面提升。

1 学习理念构建

生活在信息技术环境和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教师, 他们的学习离不开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我们把“教师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界定为:根在推进全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 具有共同性发展需求和目标的教师通过网络, 组建超共同探讨、共同成长的教研共同体, 这个团体应该具有以特征:以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专业素养为目标;多种学科、多个学段、多所学校、多类资源的全面整合;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和交互性;学习成果与经验呈现共享和分享性;成员间想互示范和激励。所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让教师对校际网络教研形成一定的共识, 促进他们网络学习的参与度是首要任务。

1.1 灵活与便捷的学习方式

教师培训有正式形式和非正式形式之分, 相对于正式形式培训的系统性, 非正式形式培训重在让学员自主决定学习时间与地点, 教师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创设正好吻合教师自主学习的随时随地性, 不受工作时间, 办公地点的限制。

1.2 以教学问题解决为重点

据笔者了解, 外出培训会使教师回校后面临更高强度的课时量, 而通过网络校际教研平台, 它们可以就当前教学问题进行网上互动、资源查找, 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反而有利减轻劳动强度, 提升办事效率。

1.3 接受和输出信息的自主性

与国家正式培训相比, 网络教研平台的创设给教师带来了海量的教育信息资源, 教师全凭个人需求来获取, 不存在任何功利性和人为的管理约束, 当需要这些信息时, 他们便会主动从头脑中提取信息为我所用。

2 技术平台构建

校际网络教研平台的构建一般是由多所学校间正式组织的, 但具体的平台类型却是多种多样的。有基于教学实践需要的, 也有基于课题研究的;有专注于课堂设计的, 也有专注于学生管理的;有注重教学方法探讨的, 也有注重资源共享的……以下笔者从不同网络平台形式入手进行归纳:

2.1 以 QQ 为工具的网络校际交流

QQ群具有即时交流和留言的功能, 在教师中应用广泛, 如嵊州市小学高年级思品教研QQ群、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研讨群等等。这有利克服教师因工作环境、时间、地点、学校规章制度限制而造成的信息闭塞问题, 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资源。

2.2 以 BBT 为形式的网络主题研训

对于教师工作遇到的典型问题, 在BBT论坛上, 版主可以设立一定的话题引导大家探讨, 使得专家型教师的观点通过网络使大家得到分享, 而且信息易于保存, 可以经常翻阅。如浙江省特级教师钟志农创办的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 就以期资源的丰富性和网友交流的丰富多彩, 成为我们绍兴市心理辅导教师的网上研修家园, 效果极好 (图1) 。

2.3 以博客为平台的学科建设共同体

博客和近期流行的微博以其个人出版物的形式走到我们教师身边。这对于期待成长的青年教师来说, 通过这一平台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 倾听他们的教育心语, 促进了同行间的情感交流。这是非专家型教师表达思想的平台, 也是专家型教师网络传、帮、带的重要工具, 更是教师在工作之余放松精神、抒发性灵的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成员间的真诚和互相勉励有利教师大胆发言、表达内心, 实现他们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呈现。

2.4 以教师研修网为阵地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教师研修网已经成为教师网络研修的主阵地, 研修网可以按年级段和学科分成不同的版块, 也可以从提供的资源形式上进行为类, 如北京市西城区的研修网, 就分成“协作组”、“资源”、“活动”、“日志”、“视频案例”这几个版块, 网友可以通过注册而发言, 便于管理员进修系统的会员管理。无疑基于研修网而构建的校际研修学习共同体, 学习的内容更加专业、丰富, 研究形式更具有情境性, 活动成效与更为明显 (见图2) 。

3 互动氛围构建

团体网络学习个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应用, 这种学习氛围的营造应该具有共同的成长愿景。成员之间应该有足够的信任, 并保持一种持续交流的关系。可以由专家型教师提供一定的学习主题, 并不断调节大家的研讨主动性, 让所有学习成员在交互学习中体验团体的归属感。这样一来, 所有成员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成长的网上精神家园。

3.1活动驱动。浙江省海盐市的教师博客群通过博客之星的评选、定期举办博客论坛、开设创感教育高级研修班等形式,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在网络平台上, 我校通过每日观点、新闻亮点、焦点探讨、新秀评选等多种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形成强大的磁场, 让教师在无形中进行这种学术氛围中, 并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3.2规则制订。“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无论是研修网, 还是BBT和QQ群, 发言不能太随意而影响大家的心情, 每个成员的行为都应该考虑到团体的整体利益, 不能将网络平台演变为发泄对教育制度不满、制造成员矛盾的工具。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规定, 合作学习才能富于实效。

4 评价机制构建

当网络研修共同体运行一段时间后, 学习的成效会慢慢显现出来, 这时我们应建立良好的评价体系, 通过经验总结、行为肯定来支持和激励教师成长。

4.1先进评定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每学期, 对于网上发言积极、观点独到、思想有亮点的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评出学期网络研修之星, 给以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与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相同, 对教师学习成效的评价受教师主体基础、能力、个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也不可能搞一刀切, 而应该着眼于成员的特殊性, 从发展的、纵向的角度来观察他们的学习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一直难以发展但有很大潜力的成员或者学习共同体我们应给以充分的期望。

4.2即时回馈和定期效果评价相结合。对于网上发表的议论, 各校教师都可以相互提出赞同或者不同的看法, 并有专家型教师总结该主题的讨论并给出反馈意见。一段时间下来, 主题的研讨进一步深入, 就应该对这一主题作阶段性的评价, 对相关成员提供的资料、发表的见解、制作的课件等给以肯定和指导。

自从学校教育出现以来, 学习就存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之分, 所谓非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进行的自觉研习, 这种学习具有情境性、偶然性, 更注重学习者的自我感受。事实上, 教师的网络学习也可以分为正规的在职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种, 本文所述的学习应该归属于后者, 关注教师的网络非正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就是对教师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 是学校管理在新时期赐给教师的一份精神福利。

参考文献

[1]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7.

[3]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J], 现代教育技术, 2006 (5) .

依托网络构建作文教学平台的探讨 篇9

一、利用网络, 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素材对于写作而言, 就如泉水与溪水, 没有素材就没有作文。学生由于经历单调, 生活单一, 阅历不丰富, 严重缺乏写作素材。而没有丰富的材料, 怎能写出主题深刻的文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大量的阅读积累是丰富写作素材最有效的方法。阅读不仅包括纸质中的经典阅读, 也包括网络中的信息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 信息的更新变化很大, 能在极短的时间里便知道刚发生的事。信息的传递速度极快, 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些信息迅速便捷, 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弥补了学生阅历的不足, 打破了制约学生生活储备的瓶颈。网络可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可突破地域的限制实现虚拟课堂、虚拟图书馆, 网络上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于学生写作素养参差不齐, 教师应为学生推荐基本的写作素材, 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做批注, 提高赏析作品的能力。同时, 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最有效的素材, 让网络信息为写作服务。

二、构建网络平台, 资源共享

网络中的每个学习者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共享, 这是传统教学中无法做到的。而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转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内容。一些好的信息可以通过建立平台获得资源共享。因此, 一个良好的作文教学平台应建构以下一些模块: (1) 作文资源共享资源库。教师应建立一个信息资料库, 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站, 优美的范文, 名言警句, 丰富的图片资料、视频等, 将网络信息引入作文教学, 扩展学习资源,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为写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2) 找回写作动力, 上传习作。兴趣、爱好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原动力。当学生储备了较丰富的写作素材, 写出好文章却无人欣赏, 写作热情就会降低。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平台, 如建立作文网站等, 为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比如校园网、QQ群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展示平台, 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上传文章, 自由评点。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而且通过他人的点评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写作过程。学生在平台上发表文章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很愿意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汉字, 上传作品, 分享写作的快乐。 (3) 百家争鸣, 畅所欲言。传统的作文批改, 大多数是教师一人“精批细改”, 批改周期长, 时效性差。学生是被动接受, 导致作文评改收效甚微。如今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 及时性、反馈性、交互性、开放性的功能大大增强。这样, 就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建成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基地。在网络平台中进行习作评改, 可增加交流互动的多向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畅所欲言, 使每个学生既能赏析他人的习作, 又能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 并能够通过讨论、评议的方式去修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同时, 师生之间也能平等交流, 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写作中, 体会了合作的学习乐趣, 学会了欣赏评价别人的习作, 拓展了习作空间。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宽松的习作氛围中, 有效地提高了作文效率, 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三、现代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讲评作文

对于引起学生新的疑问、矛盾点, 教师要做一个汇总, 并在课堂上讲评。这时,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和学生一起对异议点进行探讨, 让学生通过同桌、小组、全班同学的合作、讨论, 并结合具体的实例或亲身经历去探寻修改作文的最佳方案, 总结优缺点及一些写作规律。讲评课结束后, 学生们可以把再次修改好的作文上传, 在网络上投稿。在网络上, 学生不仅找回了自信, 而且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和创新意识。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作文教学空间, 使课内与课外教学有效结合, 让作文与网络教学同行。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网络环境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变革的平台, 极大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开拓了学生的写作视野, 激发了学生习作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晓芳.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写作教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2.

[2]高晶.中学网络作文教学模式琐谈[J].绥化学院学报, 2006 (03) .

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 篇10

一、构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意义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是指大型档案信息数据库、协作化网络档案教学资源、一般性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和网络档案课程, 其中包括网络档案教学材料、学习内容以及传递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和互动活动。在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中涉及了人力、物力和环境资源, 具有全面标准性、连续可扩展性、系统多维性、方便安全性等特征。针对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有如下几种模块: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教学资源测评管理、教学资源支持管理[1]。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加以实现, 因此, 对于网络档案教学来说, 建立一个资源丰富、功能完备、资源检索快捷高效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 充分整合与利用网络档案教学资源以构建全新的交互式教学相适的模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选择。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是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 是形成网络档案教学特色和优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以求最大化共享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 教师既可以搜索大量课程实录、教学案例、优质课件等用以网络档案教学课程设计, 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成果上传, 通过审核后录入资源库, 作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整合对象;而学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交流讨论、问题答疑、测试、辅导帮助、教学资源评价等, 使知识吸收的空间得到拓展,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构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2.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的有力支撑。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分布于不同区域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集中在同一个网络, 促使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形成有序存储、灵活分类、科学合理访问与检索以及交互式交流的合理有序的流动体系。首先, 实现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地整理、分类, 以满足不同用户对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类型素材的分类要求, 并且设置用户权限, 尊重不同媒体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保密性;其次, 在合理存储数据的同时, 采用优化的数据库结构和终端用户界面实现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快捷检索;最后, 通过交流平台使教师和学生的个人储备信息资源也成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主体, 促进合作式资源链中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流动和安全管理。

3.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优化的重要途径。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上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功能, 并不断更新、重建, 从而达到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持续优化的效果。一方面, 管理员对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进行多类型、多层次、多方式的整合、分类, 并且通过网络链接, 加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获取新的教学资源充实资源平台;另一方面, 根据反馈的评价信息, 管理员重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 保证了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和优化性。由此看来,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处于连续可延伸的状态, 除了对已有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维护以外, 还能保持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生命力, 实现动态化增值运行[2]。

二、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1.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开发制作层面。

伴随着网络档案教学的开展, 与之相关的技术支持问题显得愈加突出, 从开发制作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层面看, 存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制作网络档案教学软件的质量不高, 多数教师缺乏对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的认识, 而且学校也没有具体的与网络开发技术人员合作的措施, 在设计、编制程序到最后完成课件的时候就会遇到阻碍, 这样, 很多档案教学资源达不到数字化的要求, 无法体现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全面性;二是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跟不上应用软件的更新速度, 管理人员不能熟悉掌握新的应用软件, 致使开发的平台系统不稳定, 在使用过程中, 出现数据无法上传、乱码等情况, 难以保证有关程序和数据的安全性, 网络档案教学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2.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层面。

目前, 从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层面看, 尽管已经建成很多教育资源库以提高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共享性, 可是整合的资源质量不够理想, 更新速度慢。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缺乏好的网上素材库、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多媒体课件, 其表现有:首先,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库结构简单化, 教学资源仍是基于传统概念上的教学资源, 并且只是将文字材料的目录以网页形式放到网上, 缺少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详细介绍, 而且极少数附以教室授课视频图像;其次,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重置, 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统一协调, 导致各自为政, 形成独立的开发个体, 因此, 学校往往是重复建设已开发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 使得很多优质的网络档案教学课程被搁置, 造成大量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流失和浪费[3]。

3.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管理层面。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要让众多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 必须有规定的标准作为指导规范, 但是在现实中,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开发行为的规范、内容的制作要求、管理平台的功能等方面的不统一, 许多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呈现出随意性;另外, 目前对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人工操作, 并且缺少专业管理人员, 对于管理和维护教学资源平台, 显得任务繁重。如此以来,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的支持力不足和管理人员的缺失, 导致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质量的优化程度不够, 更新、升级的难度很大,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整体效率低下[4]。

4.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服务层面。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是用多元数据采集工具对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配置, 然后利用统一的后台服务管理程序组织信息门户的服务。师生通过浏览服务器进入Web服务窗口访问数据资源库, 再通过交互和论坛平台进行交流, 实现信息获取自动化, 信息服务人性化。然而, 现今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系统大多是题录型, 二次资源和一次资源之间缺少了链接, 很难获取到全文信息;其次, 教学资源体系庞杂且分布不均, 面对区域性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整合, 平台的构建只能做到局部整合, 再加上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系统中不同的编码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及数据格式的差异导致在检索利用中又存在复杂因素, 带来了应用的不便。另外, 师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缺乏互动性, 导致辅助教学和评价机制支持力度不大。

三、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的措施

在构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过程中, 存在多层面的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开发合作化。

以合作方式开发网络档案教学资源, 可以弥补管理人员技术上的缺陷, 有效利用现有网络档案教学资源, 提高网络档案教学设计水平, 这种合作方式应以两种存在形式出现:第一, 各个学校自主组织一支由档案学科教师、媒体艺术教师和程序技术员组成的开发团队, 档案学科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中心, 确定网络档案教学中的课程内容与框架, 再经媒体艺术教师和程序技术员完成网络课程设计和个人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第二, 校际之间合作, 不同学校的档案学科存在不同的优势, 在构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时, 校际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分工合作, 开展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研讨会、网络档案教学示范课, 共同促进理论知识和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研发能力的提高, 降低开发成本,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以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5]。

2.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管理集成化。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应该制定统一的入库标准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作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权限拥有者, 利用通用的数据接口和必要的数据格式转换功能, 进行系统集成性管理, 使分散的管理系统变为一个统一整体, 从而实现全局统筹规划和调配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整合。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一方面要根据标准选择和转换网络档案教学资源, 对数字化整合后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合理配置, 并实施后台数据库管理, 及时做到添加、删除、备份、排序等事项, 确保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安全和可靠;另一方面, 管理好权限范围内系统中的教师信息、网络档案课程信息、系统公告和反馈信息等, 熟练掌握系统中所需的各类代码, 核实教师和学生申请注册的资料, 确保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教师和学生具有不同的权限并能够提供相应的功能服务。

3.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重构个性化。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类型主要包括网络课程、档案学专业素材、教师公共备课资源、网络档案实践教学资源等, 支持的信息数据格式大致相同, 而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结构和体系是分布式的。从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共用性出发, 客观上鼓励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重构向个性化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 有如档案教育网站、档案界个人博客、BBS等都是网络档案教学资源重构的形式, 档案教育网站重在对档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 内设网络课程报名专线, 而个人博客、BBS则侧重实践和情感交流。但是, 不管是网站、博客还是BBS等都应实现兼容性, 尤其在推荐出优质、精品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时, 还应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网页点击的深度链接查阅, 并提供各种探究活动、学习资源讨论组, 多样化地体现教与学的不同需求, 达到专业和情感的交融。

4.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门户服务扩展化。

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主要是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提供一个可共享、可管理、可维护的接口, 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与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服务链, 以实现网络档案教学资源有效化、人性化服务。首先, 可以将各种异构的网络档案教学资源进行逻辑性整合, 在权限范围内以功能模块的形式, 集中展现在一个平台上, 实现储存管理的规范化, 使教师和学生可以快速统一地搜索信息;另外, 通过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 不仅可以提供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网络档案教学资源信息管理服务, 实现教师和学生对优质网络档案教学资源的快捷访问、使用和管理, 还可以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增值信息服务、推送信息服务等, 促进教师和学生以及管理员的互动。这样, 在扩展性门户服务的推动下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实现了最大化的共享。

摘要:本文围绕构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的意义, 分析了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网络档案教学资源平台构建的措施。

关键词:教学资源,网络档案教学,平台构建

参考文献

[1]胡忠旭.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探究[J].科技信息, 2010 (16) .

[2]陈珲.基于E-learning的教学资源整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9 (9) .

[3]李增兵.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2) .

上一篇:缓速制动系统下一篇:计算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