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政治人文教育

2024-08-05

中职政治人文教育(精选十篇)

中职政治人文教育 篇1

一、人文教育内涵

自古以来, 我们的教育界就很重视人文教育。孟子说:“教人从善, 谓之忠”,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也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这都是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何谓人文教育呢?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是灵魂。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题, 以文化构建为底蕴, 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体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和原理。人文知识若没有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渗透和定向, 就成为理性的认识。只有人文精神孕育其中, 才可以转化为人文情感、人文情怀。

二、中职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教育

为什么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要注重人文教育?

1.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规定了人文教育应成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特别强调“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方面所承担的任务”, 提出要“注重道德修养、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的培养”, 要“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明确提出了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应承担的责任。于漪老师在理论研究、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是语言的工具训练和人文教育的综合。”主张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 而是学语文学做人, 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

2.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俗话说:“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在德育管理方面, 很多职校往往采用所谓量化管理模式, 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进行分值统计, 被称之为“德育考核”, 在对学生评价中往往占有比学习成绩更重的比重。这种管理体制对有些学生确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但并没有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长久下去, 一些学生就会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反感和叛逆的情绪。

许多学生在初中时表现就不是很好, 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 进入职校对他们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职校对他们来说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一个新的希望的起点。再加上职校招生的地域范围一般大于一些地方性的普通高中, 跨县市、跨地市。心理尚不成熟的他们离开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 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 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可他们一到了职校, 面对的就是比初中更严格的冷冰冰的规章制度,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大错不犯, 小错不断, 你叫他往东, 他偏要向西。更有甚者, 产生反抗对立情绪, 当面顶撞, 公开叫板;因此一学期下来处分已堆了一大叠, 可是校纪校风依然没有好转, 违反纪律的同学照样层出不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职校的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 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 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和规矩, 体会各种人情味。试想一个思想端正, 意志坚强, 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 惹是生非呢?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三、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方法

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 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重视, 使课堂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在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中, 教师要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树立人本观念, 注重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可从教学方法, 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材及教师自身几方面实现:

1. 改革教学方法, 创设人格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渠道, 也是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健全人格。如:创设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课堂;重视“合作教学”,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教互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操作过程, 力求创新, 重视学法指导, 让学生学会学习。如采用辩论、演课本剧、质疑、背功大比拼等教学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2. 从教材中汲取人文教育因素

语文教材是人文教育的载体。中职语文教材中, 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等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 现代作品中有许多热爱祖国、尊老爱幼、关心他人且认真细致谦逊的课文, 这些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篇目, 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在语文教育中, 因课制宜、因势利导, 将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 充分发挥, 深入阐述, 使学生受到陶冶, 铭记在心。如《手》中于仲嘉医生急病人所急, 忧病人所忧的高尚医德;《烛之武退秦师》中已七十古来稀的烛之武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 挺身而出, 夜赴敌营, 救国家于危难中;《华佗传》领略了华佗的伟大形象和人格魅力;《荷花淀》《纪念刘和珍君》等篇目的人物形象更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勤劳、认真、谦逊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品质。如学习《项链》一文, 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虚荣的危害,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玛蒂尔德那种勇于承担责任、吃苦耐劳的品德;《最后一片叶子》中老贝尔门用自己垂危的生命去挽救别人的生命的崇高形象;《她把护士变成了天使》中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孜孜追求, 矢志不渝的美好形象激励着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对护理事业的追求;《我的母亲》中母亲勤劳刻苦、意志坚强的思想性格;《石缝间的生命》则使学生激发起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光辉榜样。因此, 教师应自觉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学生的心田, 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 使学生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 领悟做人的道理, 取法乎上, 见贤思齐, 形成健康的人格, 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3. 加强教师的人格修养

人们常说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教出一流的学生。每个老师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 研究表明教师的作用在学生人格的塑造形成中至关重要。这就对老师提出了要求, 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语文教师如果具有顽强的意志、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乐观自信的上进心、宽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人本思想、开放的大语文观、终身学习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过硬的教学本领、扎实的语文功底等学习品质, 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其人格也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

总之, 新时代新挑战, 作为教师,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 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 在语文教育中, 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 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发展他们健全的人格。把语文教育与学生的人文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 使他们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 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有其社会现实意义并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摘要:在中职院校大力开展人文教育,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高素质劳动者, 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更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文章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征, 明确了人文教育的内涵, 阐述了中职语文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人文教育问题, 并对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育,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2004 (12) .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 .

[4]语文应用基础.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中职语文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论文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也应当针对自己的现状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本知识,还要求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中职语文教育担负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通过语文教学,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增强中职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使中职学生能够积极投身到传播中华文明的队伍中来。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进行心灵上的启迪,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忽视了这一点,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对知识的传授,新课改明确指出了传统教育的误区,认为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中心位置,不仅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精神教育,强调教育的人文性,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生大多是在中学学习中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一类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更严重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对语文课程没有做到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对文学作品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针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育必须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实施,不仅要教学生学习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成为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意义

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文章的字词句段,还要求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不能把语文仅仅看作是一种学习知识的工具,要清晰地对语文课程做一个准确的定位,语文作为一种文化构成,是我们进行交际和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我们才能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播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才能使人类的文化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人文教育显得更加必要。中职语文教育担负着重要的文化责任。通过语文教学,应当增强学生的文化使命感,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理解我国的民族精神,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进而能理解本民族文化,热爱本民族文化,激发自己的民族责任感,积极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担负起构建中国文化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担。

三、中职语文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也应当针对自己的现状积极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进步,立足中职教育的现状,打造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学习面,积极进行教育实践,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努力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社会意义。(1)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师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起到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文化水平,挖掘具有特色文化的文化精华,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的魅力,加强对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精神。(2)培养学生树立人文教育的思想。我国的中职教育应当立足我国的国情,在传承我国传统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汲取西方教育中人文思想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人文思想,真正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树立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念,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的营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判断力,不断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成为促进文化进步的开拓者。(3)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根本使命,重视对“人”的教育,把教育人的灵魂放在教育的首位,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教育的始终。不能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要使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4)采取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人文教育强调学生自身对教育的认识和方法的掌握,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探究研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进行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理解自身发展的人生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更能深化人的内在精神气质。针对中职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的现实状况,中职学校必须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起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另外,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社会必须重视起对人文教育的培养,在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加强中职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中职教育应当积极发挥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蓓.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之我见[J].新课程(教育学术),,(03)

[2]马莉莉.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11,(07)

[3]杨金萍.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18)

[4]刘贻钢,胡小娥.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1)

[5]叶华,张素君.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17)

[6]刘蓉,刘慧莲,李翠芳.在高职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09)

[7]刘训萍.中职语文教学与人文关怀[J].双语学习,2007,(10)

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探析 篇3

【关键词】中职语文 阅读教学 人文教育

一、引言

现代社会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职业技能,同时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人文素养是综合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目前的中职人文教育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语文课程的人文属性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借助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

二、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现状

(一)语文教学与人文素养

所谓人文,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而文化则是一个动态概念,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民族、群体所共有的符号、价值观以及规范等;人文精神则是指人们在掌握人文知识时所形成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品质等,具体来说还包括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处事原则以及道德品质等。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精神的教育是重中之重,是对于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塑造学生的人格、生存意志以及健康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求真、从善、爱美。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中职学校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过分重视语文阅读的工具性,忽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2)过于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引导功能;(3)过于依赖学生的集体学习和统一教学,却忽视了个体差异和独立思考;(4)过分提倡探究性阅读,虽然能够放得开,却收不拢。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要点

(一)生命意识教育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中所采用的阅读文本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意识。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饱含了作者对于生命个体意义的追寻以及生活加之的思考;而《我与地坛》则警示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以教育人们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明白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些都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生命意识教育的丰富元素。

(二)爱与责任意识的教育

爱与责任意识的教育重点,包括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层面,要求将建功立业、承担家庭社会责任作为崇高追求。我国自古以来讲求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重点。例如:在学习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学习到邹忌对齐王的委婉劝喻,其中体现出了不计个人利益,忠君爱国的高尚情操;而学习《邓稼先》,则能够深入理解主人公舍己为人、为国为民的大爱之情,荡涤灵魂,是实践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理想与意志的教育

理想和意志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两种重要因素。实现理想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意志的教育,就很可能仅仅空有理想,难以坚持,从而半途而废。例如《过万重山漫想》,即向学生充分地展现了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意志;而《回忆鲁迅先生》,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工作态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四)审美意识的教育

入选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很多都具有美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例如学习《赤壁赋》时,即可在让学生领会自然山河壮美气势的同时,欣赏到人的精神风貌;再如《边城》《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等文章,都能够向学生展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

四、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教育

(一)注入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进行人文教育时,其核心内容应当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可以从人物形象、环境背景、语言表达以及描写方法等方面,探讨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另外,教师还应当懂得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审美的需求,从而挖掘文本内容中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容,如亲情、友情等,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感情之美,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增强语文课堂的审美趣味性

美文需要美教,这就是经常提到的细读教材达到的效果,教师应当对教材中名文美篇的精华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耐心的咀嚼,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语文篇目中所蕴含的内在美,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美、领略美,从而对学生的审美观念加以诱发,使学生逐渐形成精神方面的知识渴求。

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话题,让学生以此为抓手来自主品读:“经典美文常读常新,在不同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美。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美点?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展示话题为:我欣赏《荷塘月色》的____之美。”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话题:(1)今夜月明人尽望——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①朦胧淡雅的画面之美;②动静结合之美;③虚实相生之美;④月下荷塘朦胧之美。(2)清词丽句必为邻——清新典雅的语言欣赏:①多角度描写之美;②炼字之美;③叠词运用之美;④比喻之美;⑤通感之美。

(三)尊重学生主体性,提倡个性化阅读

人文教育倡导的是“以人为本”,因此要求关注学生主体以及个性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倡尊重文本和作者,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由于不同的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学习中,需要重视读者自身的经验积累、所掌握的知识和思考的角度等。以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为基础,如果出现超出文本或作者理解范围的问题,教师就应当进行适当的点拨,重视学生自己的个性理解,从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等充分调动起来,从多方面去学习作品的生活、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合写作表达人文态度

言为心声,在写作中融入人文精神。语文课中,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作为教师,我们教会了学生“思想要明确”“立意要高”“选材要典型”“要写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结果,学生的作文假、大、空,严重与生活脱节。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忽视了“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这一重大事实。真实才能感人,生活本身是五彩斑斓的,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写出来就是一篇充满生命色彩的好文章。教师要放飞学生心灵,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回到学生本体,鼓励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过程其实就是人文精神的自然流露。

(五)实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控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重视问题的提出、解答,知识的联系与应用。探究性学习将学生带入动态、开放、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对阅读文本的探究和讨论,建立开放性的探究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创造力,进而将语文阅读探究性教学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

(六)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教师应当积极赋予语文课以创新和开放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积极性,从而丰富其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在业余活动中融入思想性、艺术性以及娱乐性,实施全面的素质拓展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七)倡导诵读阅读教学法

中国传统教育特别重视熟读和背诵,以读为上、为美。诵读是培养书面语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通过诵读文本,学生想其景、揣其义、摹其情,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文素养,涵养了人文精神。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们要关注到“腰鼓队那充满天地间的生命活力”这一人文主题,之后将课文剪辑为一篇《安塞腰鼓》朗诵材料,在学生如痴如醉的朗诵中,在学生充分的活动中,“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五、结语

人文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底蕴的提高提供了重要途径,而人文素质的教育则需要以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载体和媒介,要求中职教师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采取丰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人文思想,继承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文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3(11):26.

[2]曹耀清.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57-58.

中职英语课堂中的人文教育 篇4

一、拓展视野,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对于异国文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的介绍, 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资源, 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培养一种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了解、学习异国文明和人情, 学会接纳世界上不同的人和文化, 增强和平共存意识。同时, 在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时, 要突出对于本国文明的尊重、赞赏和敬佩,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爱国情,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要教会学生热爱文明、热爱和平、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端正思想, 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大多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和失败, 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是持一种灰暗的思想, 很多学生对于未来不报希望, 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人生观极度消极, 看不到希望、找不到追求, 以至于成天抱着手机玩游戏。在中职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励志的故事, 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与凤凰职教联合出版的英语第四册教材第一单元的课文Could I Change My Life?中的女主公Liz在逆境中不低头, 顽强坚韧, 克服重重困难, 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教师应当借助这样的机会, 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鼓励学生不要气馁, 让学生看清现实, 重新审视自己, 从故事中吸取正能量, 对自己的未来重新开始设定, 并学会制定目标, 乐观向上, 勇往直前。

三、提高认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的中职学生, 大多都是在家里被宠坏了的王子、公主, 他们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 自私自利、冷漠、互不关心、没有责任感、缺乏奉献精神、花钱大手大脚, 不懂得节约等。比如有的学生请病假了, 而恰巧又轮到他值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是寻常事, 不需要教师特意指派由谁去代替, 卫生委员就能办好。但是对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 他们基本不会这么主动去帮别人承担任务, 有的学生甚至都不记得自己该哪天值日。他们没有责任心, 缺乏爱心, 生怕自己多做点事会吃亏。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就应该抓住一切机会, 利用好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化、改造。在中职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人性、价值观等方面的话题, 教师应该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点拨、提升, 让他们懂得勤俭节约和友爱、互助的重要性, 学会去奉献而不是无休止的索取, 让学生的灵魂和思想在一次次的交融碰撞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从而学会做一个有正义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四、启迪智慧, 培养创新协作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莹2012) 。但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常常发现某些学生在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 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 无法自拔。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对于网络以及一些新生的事物感兴趣是他们的天性。如果利用好可能会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如果利用不好, 也可能带来一些灾难性的后果。教师应当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天性, 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挖掘。

在中职英语教材里有许多关于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文章, 比如电影的制作、记忆的浴缸现象、如何保持健康苗条的身材等, 学生都对此类文章颇感兴趣, 虽然在阅读上存在困难, 但是对于知识的渴求却是热切的。教师应当在梳理教材语言知识的同时, 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一棵热爱科学的种子,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启发他们在课后去积极探索;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学会自主学习,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记得曾有人说过,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同样, 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生也是可怕的人生。现在的中职学生缺少的正是对自己人生目标的明确的制订和规划。他们整天只知道玩乐, 不思进取, 俗话说, 玩物丧志。教师应当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帮助学生寻找目标, 制订计划。在中职英语教材里面有很多关于如何管理时间, 如何制订和执行计划, 如何调整自我的文章和读写活动,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为自己制订一份切实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并学会分阶段执行, 定期监督调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知道要追求什么, 该怎么去做, 在执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但是, 人文素养的养成是一种日积月累、不断积淀的过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首先要具有这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感和意识,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捕捉机会、利用机会, 将思想的教育、情感的感化、素质的提升巧妙地融合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其次要学会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 将人文教育渗透于教学和管理之中, 努力营造人文教育的氛围, 这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刘莹.2012.中职学校英语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1) :75.

思想政治和人文教育的关联性 篇5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1.共同的教育目标。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明确指出,“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医学职业特点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即是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为中心,全面提高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医学人文教育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倡导人文关怀,提倡“关心病人比关心疾病本身更重要”。2001年7月,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与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2010年1月,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医德和职业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共同指向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医学人文教育。

2.共同的师资队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是全员育人,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医学人文教育也不仅仅由相关课程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增强实效性,也必须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贴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客观上也在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当前,医学院校在思想政治专业和医学人文专业方面配备的师资数量不足,充分利用现有师资也成为现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共通性也为师资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不同于综合性院校和文科类院校,医学院校师资力量偏重于医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相关教师在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还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师资培训和科研投入也明显不够,对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医学院校的特殊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师资的量和质都面临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结合,对师资要求较高,但当前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本属于思想政治、哲学、历史专业等文科专业,对医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拓展教师视野,加强医学素养。特别是培育医学意识,科研活动围绕医学展开,从而提升医学素养、以研促教。同时,加强医学人文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鼓励有医学教育背景的教师参与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相融合。

2.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关键,对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相关课程进行优化,能发挥课程整合效应。由于医学院校总学时很高,同时偏重于医学专业课程,医学人文相关课程呈现单

一、学时少的特点。通过必修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等多维课程体系建设,可以加强医学人文的教学效果,同时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仅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的不足。必修课可以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患沟通艺术等课程;选修课可以开设: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医学法学等课程,同时邀请医疗卫生战线上的杰出代表和先进典型以“人文讲坛”的形式开设系列讲座。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第一,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为了提升医学生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深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的素材,拓展教学内容,构建适宜的教学体系,从而摆脱理论性强,与现实和医学生实际较远的局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贯穿贴近医学生,在培育医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更要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第二,优化考核机制。考核机制是引导医学生学习的指挥棒。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大多为纯粹依靠记忆知识点的闭卷考试或者以论文为主的考察方式,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是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学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改变传统考核方式,转而导向考察理解和应用能力,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加平时考核比重,除到勤外,发言、演讲、主题讨论会等都算入最终成绩,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程,真心喜爱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加强社会实践。突出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医学生通过实践可以了解社会,接触病人,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标准要求,合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规定相应学分;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严格考核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实现实践教学效果;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医院临床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与医院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开展“三下乡”、“进社区”医疗等医疗实践服务活动,举行“感恩!无语体师”活动、临终关怀服务、与艾滋病人零距离接触等活动。

4.改善外部环境。

中职政治人文教育 篇6

关键词:人文教育 中职卫校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在中职卫校的各科教育中,语文是承载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语文教学的内容缺乏人文性、语文教学的方法不具备人文性,以及人文精神缺失均成为普遍困擾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面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基于人文教育的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研究势在必行。鉴于此,笔者重新审视和定位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对基于人文教育的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要想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有必要了解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具体说来,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有助于卫校自身发展,下文将进一步论述:

1.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医学模式逐步革新的大背景下,以人为中心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新医学模式应运而生,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医护工作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满足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2.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

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又一意义。卫生学校招生与其它中职学校一样,对教学对象的招收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学生有初中毕业证,即可免试入学,这样招收学生将面临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学生为文化素质更是难以得到统一。从医卫工作职业的要求出发,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呼唤具备人文素养的高质量人才是大势所趋。

3.有助于卫校自身发展

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还表现在有助于卫校自身发展方面。中职卫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要想取得有利的发展地位,必须基于人文教育开展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不仅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称为是卫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探索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语文学科里获得深厚的人文修养,在了解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

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中职卫校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数为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对于这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积极加以利用,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等,丰富人文教育得到内涵。如在学习《祝福》时,对于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应略讲,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样一种悲剧美的审美体验,赋予人文教育更深层次的思考,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道德和品质。

2.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

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是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好的文学作品能陶冶人的性情,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安排学生阅读语文课本时,应重视学生的非功利性阅读,也就是说不以完成课后习题、课后讨论等为目的的阅读,而是凭借个人的兴趣爱好、内在动力去阅读,与此同时,提供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其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内涵、感悟人性哲理,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也至关重要。写作是更广泛的表达与交流,在强化写作,通过写作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师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写,少搞命题作文和文体限制。其次,要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写作的逻辑起点,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写自己,多写“情”、“义”、“真”、“美”,以此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4.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

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也必不可少。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学而言,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要课内外结合地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在具体做法上,语文人文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接近自然、观察社会,参加社会实践,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语文教育才具有本质上、终极意义上的价值。同时,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只要我们走进了生活,就会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总之,基于人文教育的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研究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中职卫校语文教师而言,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时,应挖掘教材,丰富人文教育内涵;重视阅读,感悟人文精神世界;强化写作,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加强实践,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不断探索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水平,进而促进中职卫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锦凤.课内外结合,全面提高语文素质[J].职业,2010(09).

[2]邢云.中等卫校人文教育的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Z1).

[3]万凌燕.给学生一张走向生活的通行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4]赵丽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职业技术,2011(06).

中职教育渗透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思考 篇7

关键词:中职教育,未成年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 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 承认人躯体之上的精神文化的存在, 承认人对自身的支配地位, 尊重人的主体性, 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 特别是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 尊重人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人文是与神文相对的概念。在中世纪的欧洲, 神学是意识形态的主体, 上帝是唯一的精神主宰, 人生活在神的笼罩之下。人的意识在文艺复兴的曙光中逐渐觉醒, 并最终形成今天人们公认的以人价值、意义和主体性为核心的人文主义, 而人文关怀则是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下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心, 即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表示尊重, 对人自由而独立的思想表示理解, 对人的精神与情感生活表示关心。

2010年,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调研时指出, “机关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入了解机关党员干部的所思所想, 帮助协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机关”。2012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 都有自己的梦想”。2013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将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并列为中国梦的三个要素, 是对实现中国梦中人文关怀的高度肯定。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 主要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技能性人才。从现状看,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根据有关统计, 2003-2009年应届初中毕业生占中职学校招生总人数的比例最高为2005-2006年的91.6%, 最低为2009年的76.8%, 往届初中毕业生占中职学校招生总人数的比例最高为2005年的11.4%, 最低为2006年的3.0% (1) 。由于种种因素, 全国各地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差异较大但无论如何, 毕业后不能升入高中的在初中毕业生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据网易新闻, 2004年广东省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例只有32%, 也就是说, 超过三分之二的初中毕业生无法进入高中学习。2013年7月,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3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 其中有“原则上按50%的比例引导应届初中生向中职学校分流”的要求。因此, 中职教育的生源仍将长期以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为主。

按我国入学年龄及小学、初中学制, 应届初中毕业生一般在15岁左右。我国《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中职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几乎没有成年, 其在校期间的大多数时间也仍是未成年人。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多数在15-18岁之间, 这一年龄段是人的身心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 不仅身体发育迅速, 精神情感也在向成人方向快速发展人生观、价值观也大多在此期形成, 于是成为人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

二、中职学校教育的责任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有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 也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任。因此, 中职教育不仅包括知识教育, 而是要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同时, 着力关注学生精神情感方面的发展变化, 关怀他们的心灵, 引导他们在学习相关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 能保障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发展。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是教授学业, “解惑”解答疑惑, 韩愈将二者放在“传道”之后, 可见“传道”在“授业”和“解惑”之先。什么是“传道”?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 在今天可以理解为思想道德教育, 或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传道”与授业、解惑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关注的不是知识和技术层面, 而是精神情感层面。韩愈在《师说》中还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可见“师”更重要的责任在于对学生的精神影响和道德指导, 引导他们在学习知识技术的同时,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标准, 成为既有一技之长、又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可以有益于社会、家庭以及自己的专长人才。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关心、爱护学生, 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当耐心教育、帮助, 不得歧视”;“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为未成年人, 因而学校在进行知识与技术教育的同时, 特别关心、爱护学生, 耐心教育品行上有缺点的学生,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在中职学校中, 教书育人自然是不可移易的原则, 但育人的责任则更加重大, 任务更加艰巨。要实现育人, 始终不渝地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 持之以恒地进行人文关怀的实践, 是至关重要的。

三、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 人文关怀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强调和主张人文关怀, 首先要理清谁关怀谁的问题, 即主体与客体的问题。主体是关怀的给予者, 而客体是关怀接受者。在中职学校, 人文关怀的客体是学生。中职学生与小学生和初中生不同, 中职学生一般住校, 住校生活使他们不能像小学生和初中生那样享受父母的呵护和家庭的温暖, 也不像心智相对成熟, 通过竞争激烈的高考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被称为莘莘学子, 甚至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他们只有15-16岁, 心灵比较脆弱, 自律性相对较差, 在对前途缺少认识和把握的时候, 往往迷惘困惑, 甚至会偏走极端, 自我放纵, 种种问题在中职学校中时有发生。因此, 学生是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客体, 他们需要人文关怀。

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宗旨, 如果分开理解, “教书”是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育人”便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人”, 那么离开人文关怀, 便很难“育人”。此外, 学校是国家举办的, 学校的一切准则都反映着社会对学生的期盼和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 包括社区在内的社会都是人文关怀的主体。有观点认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 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 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科学基础、文化基础方面偏弱, 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方面也相对偏低。在心理素质方面,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心理方面的疾患或障碍也日益增多, 较之普通高中学生, 他们的心理更脆弱, 更需要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从而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2) , 如果将“教师的温暖和关怀”升级为整个学校和整个社会, 将“解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升级为“全面的人文关怀”, 势必有更大的力度, 更宽的广度, 更科学的内容和更良好的效果。因此, 学校是人文关怀的直接主体, 应代表国家与社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二) 人文关怀的意义

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对学生精神与情感的关心和引导。物质与生活的关怀固然重要, 但“人”的核心是精神与情感, 人与人之所以不同, 关键不在物质而在于精神。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应强调与强化对学生精神情感的关心、理解、同情与疏导。中职学生之所以走进中职的校门, 有因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 有因家庭经济原因的, 有因父母关系变故的, 也有因教育失误的, 或是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使还处在懵懂岁月的中职学生过早面对很多问题, 中职与高校的明显差异会使他们产生低人一等甚至被抛弃或者被收容的感觉, 而这些问题是他们无力解决又无法回避的, 于是在迷惘与困惑中要么不知所措, 要么随波逐流, 迟到早退, 旷课逃课, 不做作业, 不参加考试, 不参加见习实习, 外出游逛, 甚至顶撞老师, 滋事生非, 吵闹打架, 沾染不良嗜好。笔者作为一名中职教师, 跟学生有较多接触, 发现一般被认为“让人头痛”的学生, 看似桀骜不驯, 实则内心脆弱, 对事敏感, 其不受纪律或容易过激, 实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对学校缺乏归属感, 对环境缺乏安全感, 对他人缺乏信任感, 对未来缺乏希望的表现。中职教育的课程并不深奥, 但学生的成绩平平甚至很差, 其深层原因正在于上述几种内在因素的缺乏, 因此, 中职教育要强化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较之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更加重要。

(三) 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容

“人文”的内容十分广泛, 结合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 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要加强:

1. 以尊重与平等为前提

中职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成长的岁月中缺少温暖与关怀, 但这不能成为他们不值得被尊重的理由。中职学生跟其他同龄人一样, 曾经有过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也曾经努力想要做得更好。较之普通高中生, 中职学生成绩不那么优秀, 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容易违反纪律, 但作为教育者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呵护他们的心灵, 引导他们的情感。若简单地以“差生”或“成不了才”视之, 学生会感觉到得不到尊重, 从而自暴自弃, 愈加滑向消极的一边。

尊师是我国的传统, 但从“人文”的角度看, 学生同样有理由得到尊重。再者, 尊师是指学生尊重教师, 若教师不能尊重学生, 又何以得到学生的尊重呢?张环宇认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也强调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 特别要尊重后进生” (3) , 是很有道理的。

2. 以关心与爱护为契机

要想将中职学生培养教育成合格的专业人才, 不仅要尊重中职学生的人格, 还要把人格尊重转化为具体行为, 那便是对学生的关心和与爱护。因此, 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 特别是在他们彷徨、苦闷、不知向何处去的时候, 要伸出双手, 敞开胸襟, 包容与理解他们, 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化解他们心中的苦闷, 缓解他们承受的压力, 只有这样, 才能走进学生内心, 取得学生信任, 教师要有亲和力,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感受到社会的包容性, 才能对未来抱有信心, 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长。古人讲“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更需要付出真诚的爱心。这种过程也是长期的, 古诗有“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说法, 只要能够坚持, 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以理解与鼓励为抓手

中职学生由于较早进入社会, 对社会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 对自己未来的想法也很多, 其中有些是合理的, 是可以实现的, 有些可能不尽合理, 也较难实现。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 只要既有利于其个人的发展, 又能对社会作贡献, 即使是一些不尽合理的想法, 也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疏导, 尽可能不强行制止。在我国, 择业是一件大事,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似乎职业有高下之分, 白领蓝领是两个世界。因此, 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钟表制造是瑞士最闻名的产业, 瑞士名表享誉全球, 许多瑞士青年并不追求上世界名校, 却愿意继承祖传的钟表制造手艺, 跟瑞士钟表一样, 瑞士人也受到世界的尊重。因此, 对学生的想法要理解, 对学生的合理愿望要鼓励, 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告诉他们无论什么人, 只要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投入, 做得顺心, 做得优秀, 不仅可以赢得尊重, 还可以心安理得, 自得其乐。若从这一角度入手, 可能事半功倍。

结语

人文关怀是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下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心。中职学校学生精神情感向成人方向快速发展, 人生观、价值观也大多在此期形成, 是人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在中职学校中, 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 进行人文关怀的实践, 是至关重要的。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客体是学生, 主体是包括教师在内的学校和社会。中职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内容主要包括尊重与平等、关心与爱护、理解与鼓励等三个方面。

注释

1张旭:《中职学校生源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载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年第19期, 第67-71页。

2金苏春:《全球化背景下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呼唤人文教育》, 载于《内江科技》, 2008年第7期, 第160-162页。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模式构建研究 篇8

1 人文教育的内涵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 教育如果离开了“人”, 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所谓人文教育, 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 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 (1) 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 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性教育, 是使人“成人”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其次,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塑造理想人格, 提升人性境界, 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其核心是涵养和充实人文精神。其三, 实现人文教育目的的途径, 主要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播丰富的文化知识, 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 进行长期的深入的人生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的。

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模式构建

2.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总体框架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 也是传递文化、塑造人格、陶冶人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总体框架是:培养学生以“人”为基点, 形成对纷繁复杂世界的认知、认同和看法, 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懂得尊重主体人格和人权, 培育丰富的情感, 不断增强审美情趣, 提升审美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2.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要素分析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包含四个基本要素:人文教育的主体、人文教育的客体、人文教育的内容、人文教育的手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模式就是对人文教育的四个组成要素及基本关系的分析。

2.2.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体是指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机构和人员, 负责向学生传递语言文化知识,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等, 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开展人文教育的领导机构和组织者, 负责领导和组织协调本校的人文教育工作。学校的教务部门是负责人文教育的执行机构。教师在人文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教师应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一系列人文素质修养, 这就需要教师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 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而应该是学生人格的范本, 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 成为学生的榜样, 做学生们的“镜子”,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道德方向, 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 成为正直的人。

2.2.2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客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客体是指中职语文教学所作用的对象。所有在校的中职学生都是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对象。这些从初中进入中职的学生入学时平均年龄不到17岁, 他们思想活跃, 思维敏捷, 追求时尚, 适应性强, 且争强好胜, 出人头地的梦想非常强。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 对外界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 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基础差, 因为学习成绩差而选择中职就读, 长期以来的挫折感让他们自信心不足, 对未来信心不大, 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到学校来, 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学一门技术, 以便将来能够凭一技之长过上好的生活, 更大的目标就是发财致富。在技术中心论的导引下, 他们大多数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 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自然, 认识社会, 认识人生。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它是职校德育教育的思想源泉, 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深深沃土。 (2)

2.2.3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容

人文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塑造人文精神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是以一种“资源”状态存在于语文课文之中。也就是说, 在语文教材中, 没有直接可以用来教学的人文内容, 只有人文教育资源的存在, 这些人文教育资源还没有“教材化”。 (3)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里面有着情感的、道德的、信念的、审美的多种人文资源, 是人文教育的最好材料, 这就需要我们去挖掘人文教育的内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内容包括道德觉悟和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等。二是理想信念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等内容。三是生命教育。包括要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等内容。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与一切生命形式和谐相处的教育, 生命教育是较之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更高形态的教育。

2.2.4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 中职语文教学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 采用启发互动式的教育方法。首先, 语文教师要深入领悟教材中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 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 从正面来渲染、教育和鼓舞学生, 给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其次, 在人文教育方法上,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启发互动的教育方法, 在有效互动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人文精神。其三, 采用灵活多样人文教育形式。在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要避免传统教学中枯燥呆板教条的教育形式,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和先进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知识, 掌握知识, 最大限度地调整学生的感官思维,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 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 作为主体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善的人格魅力,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 作为教育对象的客体, 应该给予学生广泛的发挥空间, 让师生共享智慧, 共享知识, 共享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过程, 在交融过程中相互作用, 相互创造, 这种互动的熏陶式的教学模式会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 加强人文教育的几点建议

(1) 语文教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承担者, 是学生人文思想形成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言教不如身教, 身正方可育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打铁还要自身硬”, 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加强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训, 制定教师中长期人文素质培训计划, 采取自学、座谈、研讨、交流等灵活多样形式, 给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与人文教育相适应的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把人文教育纳入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中, 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努力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的中职语文师资队伍, 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根本保证。

(2) 突出学生在人文教育中的主体人格,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在人文教育中, 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 把学生作为一个有尊严、有思想、有个性的完整的人来看待, 同时也要看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尊重这种个体差异。作为中职语文老师, 与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彼此信任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 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 更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与尊重。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会换位思考, 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 赏识学生, 把爱心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博爱和自我发展的意义。只有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这样的基础上, 探索人文教育才是务实的、有效的。

(3) 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传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虽然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课外活动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等活动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 了解科普知识和世界科技发展动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 让学生汲取世界文化精髓, 实现人生价值取向。如指导学生阅读《论语》, 它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 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基本行为规范以及做人、做事原则。

4 结语

总之, 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学科, 语文教学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人文精神内涵, 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积累, 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人文精神, 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实现幸福快乐地成长。

注释

1百度百科.人文教育[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_jUhWEuOBZsHae1VBSZx7pmF67lYalvgtdva-hxXgmV5iw1_FPZ6JzTIzSUH9Xa2013-10-17.

2李福伟.谈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3) :25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篇9

二十一世纪, 是知识全面更新, 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全球化, 一体化, 信息化, 网络化的浪潮日新月异, 把人们的视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深度。于此相适应, 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内涵要求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深度。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丰富的人文素养, 科学的思想方法, 健康的人格品质, 善美的博爱情怀, 全面的知识储备, 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核心内容于基本要求。

时代的要求, 必然赋予担负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教育全新而艰巨的任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教育方式必然随之发生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 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 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 摈弃单纯知识灌输和技能传授,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使学生成为具人性, 有人格, 怀人伦, 重人情的一代新人。

中等职业学校直接担负着教育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的光荣任务。其职业特点决定了中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所需要的人。但是, 传统教育方式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 更不用说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这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 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

语文是中职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 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 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 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人性积累和人格完善以及工作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置平台, 搭建桥梁, 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好语文基础知识, 掌握语文基本技能, 更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一种人性的洗礼与人文修养的提高。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的内涵

语文课本身的属性, 决定了其不仅是一种工具, 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构成。语文从字面上看虽然是一门传授语言与文字知识的课程, 但它的本质和功效却是一种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 它传达的是思想与情感, 承载的是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和文化进步以及整个人类历史的文明成果。

因此, 我们不难看出, 中职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大致包含下面两层含义:

语文教学的内容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的内容一是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 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二是具有情感意向性: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 (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 和个性心理品质 (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 。三是具有多样美感性:语文教材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 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 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 而是呈现出主客体交融的趋势, 主体必须积极地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进入客体, 达到对客体的真正理解, 同时客体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对主体进行渗透, 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有人说, 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根本上来说, 是一种感悟的文化, 它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它要求我们坚持语文的学科特点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秉性, 发扬光大诗意的、审美的、情感与想象的、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语文教学, 以使语文的人文精神内蕴、人文价值包括理想信念、审美趣味得以弘扬与提升。

中职校的语文教学, 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 或多或少地能够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但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并没有使职高的语文教学有过根本的改变, 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同普通高中基本无异, 极大地妨碍和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其实, 中职校较少升学压力的特点, 正给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提供了空间与可能。因此, 中职语文教学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必将大有作为。

三、中职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的实施

教师, 学生和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这三者当中, 教学内容不具有唯一性, 总体上来看是固定的。而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却是流动的。其中, 教师有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因此, 在实施人文教育过程中, 教师必须在把握教学内容, 掌控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引导学生学习行为, 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 大部分都是些不爱学习, 不善学习的“中差生”。他们从小学起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思维品质方面瑕疵也较多, 这有反过来影响文化课特别是语文课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 使得他们学习上的欠账越积越多, 给教师的学学带来了不可否认的现实困难。笔者从事中职校语文教学多年, 先后任教于十余个专业, 所教学生大多只是冲着学习一技之长才走进了职校的大门, 对数学、语文、英语这些文化基础课根本不感兴趣。语文缺乏起码的常识, 一些学生连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不具备, 更不用说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鉴赏了。

中职政治人文教育 篇10

一、篇目经典, 教材有味, 激发兴趣, 乐中受益

文以载道。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 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 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中职语文教材的文本, 以文章的主旨为纲, 涉及人生修养、家庭、社会等跟学生成长休戚相关的各个方面, 彰显新课标对于人文性的要求。教师可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 以致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为人为文, 学高为长, 德高为师, 讲出品味

要上好语文课, 教师就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提高语文专业水平, 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进而使学生“亲其人而信其道”。要注重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 和谐教学氛围。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才能有默契的配合,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 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 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必须进行情感加温, 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催化力, 以欣赏的、亲切的态度激励、夸奖学生, 使课堂更具有人文精神。

三、钻研教材, 精研教法, 找准载体, 强化质量

彰显中职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质量是当务之急的事情。目前, 对于中职语文的工具性的掌握, 许多教师经常采取任务引领、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促进实践, 效果明显。基于现状, 要读出语文的人文特征, 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每位学生都通过阅读, 体悟情感, 提炼主旨, 深刻领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为他们推荐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 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德育渗透, 人文关怀, 张扬个性, 提升素质

上一篇:内部控制优化建议下一篇:学生成绩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