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2024-08-28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精选七篇)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篇1

金陵科技学院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 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首位, 坚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的新浪潮中, 跨境电子商务也不可避免的处在风口浪尖。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也抓住这一时机, 探索“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宗旨

按照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 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发挥高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和潜能, 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近年来,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不断的发展, 企业渐渐感受到对口人才需求的压力,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与南京世格软件公司、江苏科泰集团、南京达尚美公司、南京科富锐公司等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多方位合作, 通过资源共享, 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学校与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共赢”。

(二)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企业应将未来创新创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员工能力的要求反映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 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科技大学作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有所不同, 更注重的是综合人才的培养。因此, 应用科技大学是以培养具有过硬的理论应用能力、运用知识能力, 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着力培养思想素质高, 理论功底扎实, 基本技能熟练, 知识面宽广,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过程中, 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结构只把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框架上, 针对性不强, 培养的学生几乎达不到用人企业的需求。因此, 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修订过程都邀请相关企业共同参与, 结合企业的合理意见调整传统教学体系, 借以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共同目标。

(一) 理论课程体系建设

1. 根据企业需求增设专业课程

课程的设置应以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依托, 要随时根据行业的动态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与企业合作仅限于领导和部分人员之间的沟通, 不能使用人单位和高校的教师、学生之间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将会造成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发生偏颇, 体现过多高校的主观色彩, 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让用人单位参与到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去, 使高校的课程设置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便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差距。另外, 高校若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比较敏感的触角, 能够在该专业还没有明显缺少某一方向的人才时, 就已经开始做出相应的调整, 培养该方面的人才, 可以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真正走在企业发展之前。

例如,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与“江苏科泰集团”等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不掌握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中的一些专业知识, 影响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发挥作用。于是, 学校与企业共同研讨, 开设了《电子商务概论》。根据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需求, 开设了《网络营销》、《网上金融与支付》等课程。金陵科技学院的这些根据企业需求更改课程设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高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受到了各大传统外贸公司的欢迎。

2. 增加跨领域、跨专业的选修课程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只限于一个单一领域内部的发展, 而越来越多的借助其他与其相关的学科。高校需要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跨领域、跨专业课程。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融。不同学科相互碰撞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组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团队过程中, 所招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并没有表现出突出的竞争优势, 而既有国际贸易专业背景又掌握摄影技术, 具备图片编辑能力的学生会十分抢手。金陵科技学院始终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 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交际面, 另一方面可以体验其他专业的人文信息, 还可以节约教学资源。

(二)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科技大学应该在企业的协助下开设一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创新型和设计性的实验和实训课程来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障碍, 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企业可以拿出一些能够使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分析和设计的创新创业项目, 学生在校内或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开展该项目的研究, 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将学生在企业参与的实践项目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 计算学分。

在增设专业课程的基础上,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配套开设了《电子商务模拟实习》《网页制作及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建设》两门实践课程, 并且交由企业项目经理作为导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指导书均由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制定, 使得实践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三) “校企合作”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

金陵科技学院在2010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增设了《创新创业实践》实习课程, 然而部分专业只能依靠模拟软件及相关教材, 仍然在校内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放在了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调研考察, 进行合理的规划论证, 主要包括对实践内容、实践地点、管理和评价等具体细节的规划。合作企业不仅承担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生活宿舍, 实验室及食堂, 配备除任课导师之外的相关服务及管理团队。

三、“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

(一) “派出去”模式

高校选派有一定能力的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教师深入企业可以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最新动态以及发展方向, 可以把实际工作中的项目带入教学, 让课堂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 而是围绕这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进行, 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工作实际。以真实的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也可以为毕业论文积累更加真实有力的素材。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年来先后选派四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每位教师均完成进驻企业半年的企业实地考察与锻炼, 开展“双师型”教学。这样既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又可以推动提高学校的科研进程, 使高校能触及到企业技术的最前沿。

(二) “引进来”模式

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符合本专业要求和高校教师标准的企业专家到高校任教。企业专家往往是岗位一线的负责人, 他们了解行业动态, 熟悉市场变化。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节奏等不同于高校教师, 聘请企业相关负责人担任教学工作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课感受, 得到学生很好的教学反馈。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续三年聘请相关企业项目经理承担《专业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及《专业实践与调研》等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来自企业的校外导师以他们独特的教学风范赢得了历届学生的高度评价, 让学生前感受到了职场的激烈竞争和无限的挑战。

四、“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积极探索和推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了解企业、岗位以及市场需求, 搭建校企合作对接和沟通的平台, 共同培养专业、职业型人才, 实行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创新力, 也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经验的积累。企业为应用型科技大学搭建实习平台, 高校则成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合作与人才培养的基地, 双方共同打造“合作、互动、共赢”的校企合作综合平台。资源共享也是企业的科技创新以及企业求人、育人机制方面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

对于具有雄厚师资力量的高校来说, 拥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对学生的培养会有很大帮助。然而在大量的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维护与保养过程中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已经远远赶不上教学的发展速度, 更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目前, 许多高校, 特别是应用型高校还难以建立起完整的实验、实训平台。如果高校一直依赖相对落后的实验设备或仿真实训, 容易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轨。因此吸纳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 以技术服务和有偿培训服务换取实验设备更新, 实现资源共享是一种双赢模式。

企业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高校则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师资力量, 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共建实验室使学生的实践培养和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相结合, 取长补短, 充分利用资源。校企双方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面对的群体不同建设不同层次的实验室。通过各学科开放型、创新型实验项目和各种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与江苏科泰集团于2013年在金陵科技学院共同建设了“外贸电子商务实验室”。该实验室以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经管实验室为基础, 结合企业需求做了部分调整, 由企业投资增加实验设备, 并冠以“江苏科泰集团”的企业名称。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二) “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项目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申报并完成创新创业项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 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帮助学生搭建与企业之间的桥梁,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便利的条件, 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气氛, 让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接受创新创业的熏陶和锻炼, 让他们能够看清楚产业发展的方向并找到创新创业机会。

利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创新创业项目等进行创业实践, 一方面使创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另一方面, 在项目实践活动过程中可以对创业意愿强烈, 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 以进入下一阶段的项目延伸实践。

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形式, 选择可行性强、易复制的创新创业项目, 在第一阶段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促成项目和创业者对接, 建立“专项工作室”, 并使其成为创业者迈向社会的第一步, 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充分运用社会及高校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 借助“校企合作”的共建资源, 扶持项目孵化成功的创业者, 建立创业公司。创新创业团队成立的创业公司即可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展示, 也可以将可重复利用的创业教育资源需要继续发挥作用, 并新建公司继续保持与学校密切合作, 形成创业企业对高校的反哺, 形成良性循环, 更加有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金陵科技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与江苏科泰集团等企业合作完成了201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中小企业B2B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创新实践—以江苏省东台市久盛智能仪表厂为例”。该创新训练计划锻炼了项目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小组成员在就业过程中颇受用人单位好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利用前期“校企合作”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优势, 从中选拔优秀创意项目继续孵化组建了“新型材料家居用品跨境电商创业—基于四海商舟SAAS云平台”的创新创业项目, 将校企共建实验室“外贸电子商务实验室”作为创新创业团队的工作室。真正实现了学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所用, 并且该项目目前已经实现了产值, 初步具备了注册创业公司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03) .

[2]胡轶, 李荣香.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21) .

[3]王茜, 杨凤祥, 张骏.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 2014, (11) .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篇2

【金陵科技学院专业】金陵科技学院招生网站-金陵科技学院分数线

一、学校概况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主校区位于江宁大学城。学校占地总面积97.2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58.0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18.8万册、电子图书4421GB,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8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设有商学院、人文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龙蟠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另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基础课部和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师学院五个教学单位。开设涉及经济学、文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46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设计学、城乡规划学为“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蔬菜学、结构工程、企业管理、材料学为“市重点建设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服装设计与工程、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类、土木类、工商管理类、设计学类等4个专业类为省级重点专业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现有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2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近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另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江苏省“双创计划”、南京市“紫金人才计划”等优秀人才。学校秉承“厚德兴业”的校训,践行“三干三创”的校风(三干:肯干、能干、实干;三创:创新精神、创业志气、创造能力),坚持“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展后劲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累计为社会输送了6.4万余名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大批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努力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三年获得授权专利近800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市厅级科研课题约210项。建设有江苏省信息分析工程实验室、江苏(迈斯克)肉类食品工程技术中心等市级以上产学研合作科技平台16个,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境外高校先进办学理念,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开放思维、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自1995年起,先后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奥地利、荷兰、美国、英国以及台湾、澳门地区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现有教育部批准运行的中美园艺(生物技术)、中澳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中英通信工程等3个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近年来,学校荣获“南京市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以创建南京软件科技大学为目标,锁定“南京”“特色”“提升”三个关键词,大力实施“南京战略、科技战略、资源战略、质量战略”四大发展战略,力争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以软件为主导特色的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科技大学。

二、报考条件及录取规则

1、报考条件(1)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为BB;必测科目等级为4C;技术科目合格。(2)中外合作办学考生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为BC;必测科目等级为4C;技术科目合格。(3)艺术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为4C,选测科目测试等级视为相应的必测科目测试等级。

2、录取规则(1)录取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学校负责、省考试院监督”的原则。(2)对进档考生采取选测科目等级加分的办法,1个A+加4分,1个A加3分,将进档考生的总分加上等级加分得等效分后进行排序,采用“分数清”的专业安排方式,决定考生是否录取及所录专业。(3)对加分后(等效分)总分相同的考生,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的投档成绩之和从高到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低排序;若仍相同,按外语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再相同,则按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排序。(4)艺术类考生按投档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若总分相同,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再相同,按外语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再相同,按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排序。(5)外语语种要求: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科目考生,其他考生进校后均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6)各专业考生身体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学生入校后将进行复查,异常者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处理。(7)录取通知及公布:学校根据网上远程录取,并经省考试院审核批准的录取新生名单填写录取通知书,直接通过邮政特快专递寄送被录取考生。录取结果将通过考试院规定的渠道及我校招生信息网及时向考生公布。(8)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上线生源不平衡。

三、办学地点、学习形

式和毕业文凭

1、学校地址:江宁校区: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弘景大道99号(211169)

幕府校区:南京市栖霞区中心村130号(210038)

2、学习形式:普通全日制

3、学制:本科:四年、五年

4、毕业文凭:按照国家规定由金陵科技学院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并经电子注册的毕业文凭,符合学士学位条件者授予学士学位。

四、收费标准和资助措施

(一)收费标准:

1、学费:学校严格按照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

2、住宿费和住宿条件:★住宿费:800-1500元/生·年(视学生所在校区并由学校统一安排的住宿条件确定)★住宿条件:我校学生宿舍实行公寓化管理,宿舍配有空调、热水器等。

(二)资助措施: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学院建立了绿色通道,采取“奖、助、补、减、贷”等五大措施为一体的资助体系,启动了国家助学贷款工程,考生还可以申请生源地贷款。另外学校还与社会、企业联合举办爱心活动,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五、监督

1、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各省关于招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以“六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招生工作的信誉。学校的招生政策、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和录取结果均可在相关网站或有关招生资料上高考派—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查询。

2、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由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3、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整个招生工作,并负责对招生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我校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

六、咨询联系方式咨询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弘景大道99号,大学生活动中心102室邮政编码:211169咨

询电话:025-86188800、86188811(fax)学校网址:http:///招生电子邮箱:zjc@jit.edu.cn

七、其他

1、金陵科技学院国家招生代码:110482、本章程适用于本年度金陵科技学院本科招生。

3、本章程由金陵科技学院招生与就业

指导处负责解释。

金陵科技学院重点专业:

金陵科技学院全景地图:

金陵科技学院历年分数线:

金陵科技学院报考指南:

金陵科技学院招生计划:

金陵科技学院人气校友: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篇3

一、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创业要求创业者要有责任心和具备拼搏的精神, 而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干劲的年轻人, 而且他们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 在技术上有优势, 拥有了智力的资本。而且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 可以锻炼学生的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的精神, 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另外, 大学生的家庭负担较小, 可以获得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 而且国家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扶持的相关政策, 可以让大学生创业变得更加有保障。

二、金陵科技学院创业中心简介

金陵科技学院的创业指导中心始建于2011年, 是我校坚持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发展定位, 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创业指导中心大力倡导“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教育理念, 致力于使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消耗者, 而更多地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践行能力的培养, 积极贯彻实践育人的方针, 着力培养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英。目前, 在我校已经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高潮。创业设计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 创业收入良好, 较为典型的创业项目有《金科数码联盟自主创业》、《创立C.E.O.珠宝工作室》、《精雕细刻淘宝店》、《同程旅游》、《泰迪之家动漫主题咖啡厅》、《文鼎一卡通》等等, 在创业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还锻炼了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立。

三、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 但是通过对创业指导中心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走访和交谈, 并对创业中心的管理者进行访问, 以及我校中心的运转情况和学生所反映的问题, 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 仍面临许多问题, 亟需解决。

1. 缺乏相关政策和舆论的支持。

政府本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 而通过调查发现, 目前政府给与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较少, 优惠政策也不十分全面, 在落实过程中, 有些政策难以落实或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使得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并未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从社会舆论角度来说, 只是把眼光集中到大学生就业率上, 而有的单位甚至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看做是逃避就业的人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就业率, 并不是十分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另外,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 他们认为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到单位工作, 否则就是被社会不认可的表现, 所以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季还是将到单位就业作为首选。

2. 缺乏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都认为创业的前提是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创业能力培训。创业者认为, 培训内容应该主要从企业的管理、市场的营销手段、交流技巧、财务分析等方面入手。而现阶段, 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媒体、社会宣传还有朋友、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 教师对学生缺乏系统的授课过程, 这使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变得十分迷茫, 不知从何处下手创业。而对于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 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 为保证其长期发展下去, 更应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可是对于这类的培训, 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并不是十分充分。即使社会有相关培训机构, 但是培训费用较为昂贵, 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如果只是依赖于创业指导培训中心的培训, 是远远不够的。

3. 创业资金匮乏。

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 最直接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我校学生开展的创业项目《窝仔》的失败, 主要就是由于资金出现了问题, 由于要做一个平台, 需要强大的技术部门来支撑, 而技术部门的开销极大, 工资水平也较高, 没有融到足够的资金, 仅仅依靠销售所得的利润, 难以使公司得以存活。因此, 创业从最初的启动资金到中期的平稳运行和发展, 最后到市场的扩大, 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而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家庭和自己的积累, 这样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 从而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发展。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1. 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给与创业者鼓励和支持。

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己的家庭, 因此家庭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业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 应让家长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充分地了解创业的优惠政策, 从而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 帮助自己的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 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尝试, 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在创业过程中, 给与一定的经济资助, 并时刻关注孩子的创业情况, 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 并给与一定的指导, 为他们解决困难。

2. 高等院校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高校的教育, 因此, 作为高校, 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 应该根据实际需要, 及时地调整创业教育目标, 完善创业教育体系, 为学生构建一些较为系统和科学的创业课程, 并发展一支具有创业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 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良好的规划, 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业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模式, 从而提高其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和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3. 政府部门应不断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这些年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 更深一步地促进大学生创业, 应该不断地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从创业的服务体系和政策出发, 建立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奖励激励机制, 帮助大学生排除创业困难。此外, 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使创业也成为社会文化的内容。

4. 社会各界应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大力的支持。

作为大学生来说, 他们是刚毕业的学生, 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几乎为零, 他们的创业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 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 所以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协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 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鼓励他们创新并允许他们失败的宽松氛围, 还应该担任一定的社会责任。可以搜集大量创业信息、树立创业模范、宣讲创业故事, 将其通过互联网和各种电视报纸媒体进行创业工作的宣传, 使广大社会群众对创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此同时, 还应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 可以让大学生走访一些知名创业企业, 从而使其进行学习, 并从中积累经验。

5. 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从自身来说, 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就业观念, 及早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寻找一些创业实践机会, 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并树立一定的责任心和信心, 不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精神, 在创业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 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对于社会举办的创业活动要积极地参加, 为自己创业积累经验, 为成功创业做准备, 从而使自己的创业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如果想要大学生创业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 就必须让大学生真正地进入实战阶段,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不能一味地只是滞留在理论工作层面, 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中成, 胡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2) :95-97.

[2]孙占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多重螺旋”结构模型探微[J].科教文汇, 2014, (28) :204-205.

[3]胡书芳.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 2013, (22) :156-157.

[4]陈莹花, 李思颖.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载体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J].湘南学院学报, 2013, 34 (6) :98-101.

[5]陈凯.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9 (7) :161-162.

[6]唐丽.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及展望[J].科学时代, 2013, (21) .

[7]温崇明.高校团组织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 2010, (35) :221-223.

[8]高桂娟, 苏洋.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 2014, 12 (1) :24-30.

[9]姚冠新, 杨道建, 李洪波等.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 2012, (3) :104-106.

实践教学活动简报-金陵科技学院 篇4

2017年5月13日

走进高淳,理解绿色发展,感受幸福生活

制作者:陈金宇、江世杰、李培海、夏志祥、李发海、周煜

为了更好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了解发展迅速且宜居的绿色小城高淳的发展过程和百姓真实生活,我们于5月13日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老师的有序组织下走进高淳大山村,高淳老街和固城湖水慢城。

早上8点我们几个班级的同学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谈笑风生的一边去集合的北门旗杆处,一边分享着自己带的活动物品。那天的天气还是比较热的,但并不影响我们的好心情,女生们撑着雨伞,男孩们组在一起谈着对于今天的期待,于8点10分左右上车,车上讲解员给我们讲了一些高淳的发展故事,大家很是开心。约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高淳大山村。大山村民“生态+旅游”,挣钱享受两不误

位于南京最南端的高淳区上接长江、下通太湖,境内群山环绕,水网密布,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美誉。近年来,高淳立足山水优势,始终坚守“生态立区”的发展战略,着力培育“生态+”产业形态,在好山好水里蹚出了一条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的生态富民之路。

作为“国际第一慢城”里的村落,大山村处处体现“慢城”特征。根据世界慢城联盟的规定,获评的城镇、村庄或社区必须人口在五万以下,追求绿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绿化,支持传统手工方法作业,不设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

我们看到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景,风光旖旎……行走在大山村的田园阡陌上,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

近些年,高淳着力开发旅游品牌,先后打造37个重点旅游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总收入保持年均30%的高幅增长,旅游富民效应持续提升。大山村经济活跃,社会繁荣,充满生机。这里宜居也宜游,村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将闲置村屋改造为集体民宿,打响了吃、住、行、玩“一条龙”的旅游品牌,百姓居住于此,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客栈,餐馆、做起农家乐生意。分散养殖的禽类和蛋类也深受游客喜欢。手工糕点美食让人们迈不动腿,实在美味。这里的商品主要是以生态农产品为主,如竹笋,鲜草莓,野菜,螃蟹,吊瓜子等,手工艺品有布鞋,慢城叶画。村民也会自己摆出特色小吃来吸引游客去品尝。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据我们的了解,去年大山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5万元。亲切的村民、淳朴的民风,处处洋溢着幸福感。

固城湖水漫城“生态+现代农业”,“看不见”的农业,看得到的收益

下一站固城湖水慢城,占地面积8000余亩,也是高淳区传统农业产业向旅游加现代农业转型的示范项目,是一个集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地方。自2013年开始投入建设,内有品种繁多的千亩百合园、探寻神秘的芦苇荡、细腻柔软的金沙滩、亲子乐享的戏渔谷、水上游览的湿地动物园都让我们感叹高淳百姓生活的舒适与休闲。

马路两边盛放的野花,拂着湖面的杨柳,随处可见的一地黄花,让我们怦然心动。行至湖边,索性脱了鞋,走在草丛之上,感受被草触摸的柔软感。走入水中,感觉离自然更近了一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微风吹拂着脸颊,让湖水触摸着双腿,仿佛要融入大自然一般。在水漫城,不仅能欣赏到美景、看到各种动物,还能感受到水慢城工作人员的用心服务。为方便参观游览者,水漫城服务中心还提供雨伞、轮椅、童车免费租用服务,为行动不便和需要其他帮助的人们提供了便利。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乐活、慢城、田园城市,这三种理念,可以互为犄角,相互支撑。在高淳固城湖水慢城,我们理解了这句话。行走高淳老街,读懂民风民俗

高淳老街是位于南京市高淳区的商业中心,是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为省级文保单位,因位于高淳区淳溪镇,故而又称淳溪老街。高淳老街始建于明代,为淳溪古镇的主要商贸街道,历经明、清两代500多年的不断建设,形成了一条长800余米(最初为1135米)的商业老街。

在老街,我们主要了解了关王庙、高淳民俗馆、杨厅、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高淳民俗表演馆、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吴氏宗祠)和乾隆古井。我们看到临街建筑,风格独特,采用木结构斜撑和额枋部位施雕“五路财神”、“连年有余”、“麻姑献寿”、“玉川品荣”、“太百醉酒”、“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渭水河”、“郭子仪做寿”、等历史典故与花草吉祥文饰。门面两侧墙伸出檐柱外处,山墙侧的上身墙处,墀头分上、中、下三部分外挑,上部分砌成龙口含珠,中下二部分雕垫花,圆线凹进凸出,变化多端,听讲解员说这是江苏省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被誉为“金陵第二夫子庙”。我们为古老朴实的古建筑艺术所震撼,对蕴涵其间的丰富民俗文化加深了理解。走过老街一趟,也就了解了一遍高淳的历史发展。

高淳老街的特色商品名闻遐迩,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有淳溪老酒、固城湖螃蟹、慢城叶画、大众布鞋、羽毛贡扇、珍珠饰品、玉泉炻器、香干豆腐、风味糕点、云溪香鹅等等,其中以淳溪老酒、固城湖螃蟹及羽毛贡扇最负盛名。“生态+资本”,慢中求优显优势

高淳区全区总面积802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街道、6个镇、144个行政村,总人口43.9万。曾经为了快速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高淳兴建过一批污染大的工厂。但生态环境迅速亮出的“黄牌”,让高淳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唯有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即绿色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转化成“金山银山”,高淳在转化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坚持把绿色GDP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科学理性的“慢”来追求更好更优的发展。高淳的“慢”,不仅是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更体现在当地坚持用坚定、理性、智慧的“慢”,来追求“好”的成果、“快”的结果、“美”的效果,从而稳中求进、好中有快、慢中取胜。高淳区在发展中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高淳最大的特色、优势和竞争力,发展经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高淳主动关停了近70家“三高两低”企业,否决了100多个污染性工业项目,拒绝了数十亿元的化工业投资,并将区内的红太阳、红宝丽等本土上市企业投资20多亿元的化工项目全部外迁……这些看似在经济发展上的减法,都是高淳生态建设的加法。

高淳先后创成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县、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2011年再次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52亿元,增长9.8%;全年财政收入完成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4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88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69元,增长10.0%。尊重现代化,本身就是后现代化。

借助优良生态的强大“磁场”,近年来高淳累计引进高端人才200多名、重大科创项目110多个,先后吸引生态型经济项目投资300多亿元,带动服务业投资200多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年均分别增长30%、22%、35%。

从守住绿水青山到换来金山银山,高淳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觉追求,在“快世界”中打开了一片“慢天地”。

很感谢老师组织了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高淳的发展过程和人们的生活样态,对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希望还有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了解社会,理解中国!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篇5

一、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队伍结构现状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建于2003年3月,馆舍总面积41056平方米,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25万册,电子资源存储总量达1.6TB。现有在编在岗人员44人。从学历上看,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7人,占总人数的39%;17人具有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39%;专科以下学历只有10人,占总人数的22%,总体上来看,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学历馆员占全管1/3以上。

从专业背景看,专业结构图书情报和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25%,其中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科1人,本科1人,研究生2人,占总人数的9%;馆员中经济学管理学相关专业的最多,共16人,占总数的36%;计算机相关专业的7人,占总数的16%;其余17名馆员的专业为教育学、艺术学、工学、文学、 农学等,占总人数的39%。从以上数据看馆员背景呈现多元化特点,具有计算机专业和图书情报背景的馆员偏少,导致图书馆创新发展不足,在大数据环境下,转型变革进程放缓。

从职称上看,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中级以上职称馆员40人,占总人数的91%; 高级职称12人,占总人数的27%,正高职称的馆员只有2人,不到总人数的5%,其中教授1人,研究馆员1人;中级职称28人,占总人数64%。数据表明,经过多年发展,馆员大部分都有中级以上职称,但高级职称人数较少,特别是正高级职称馆员在整个队伍中占比太低。

从性别和年龄层次上看,图书馆只有11名男同志,占总人数的25%,男女比例为1:3,男女比例严重失调。35岁以下教工有11人,占总人数的25%,45岁以上教工27人,占总人数的61%,馆员整体队伍年龄偏大,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馆员, 特别是35岁以下年轻馆员太少;45岁以上馆员占比偏高,35岁以下年轻馆员占比偏低,将面临人员老的问题,如果不补充年轻馆员,队伍将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根据老中青结合原则,我校图书馆急需招聘补充一批有学历、有能力的年轻馆员。

由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队伍构成看,虽然硕士以上学历馆员占馆员队伍的1/3以上,但真正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相关背景的馆员人员较少,只占总人数的1/4,高职称馆员比例低,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馆员队伍年龄整体偏大,年轻馆员较少,在大数据环境下,现有馆员队伍很难适应转型变革要求。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必要性分析

1.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建设的需要

当前,从其他国家发展历程和现状来看,大数据迅速发展并渗透到生产生活各方面。为适应这种变化,图书馆面临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变的重大变革,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将会面临生存危机,要走出困境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馆员队伍。 馆员队伍建设将成为图书馆成功转型与变革的关键。

2.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转变的需要

现代信息社会,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正在由收藏和文献保障功能转变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服务上。对用户如何利用信息提供教育培训,图书管理员角色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在图书馆服务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掌握新技术,建设具有新技能的图书馆员队伍。

3.馆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大数据环境下,大量数字化信息蜂拥而至,特别是图书馆收集、储存和利用信息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馆员的角色将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威胁。我校图书馆馆员现有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给熟悉传统服务模式的图书馆员带来了职业危机。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型过程中,传统馆员的需求将大大减少,未来的图书馆馆员不再是借书还书的管理员,他们将从日常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细密科学的脑力技术活动。

三、大数据环境下对馆员队伍的要求

1.扎实和先进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学科知识

高校图书馆馆员服务的对象是广大高校教师和大学生,需要提供的信息知识包涵众多专业的学科领域。高校图书馆馆员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把握图书馆工作流程、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内在联系外,还必须具有广博综合的学科知识,以根据读者不同要求,介绍和推荐图书,回答读者咨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所需要文献信息资料,解答各学科领域的学科咨询,提供文献综述信息和信息分析等高层次信息服务。

2.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当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一切工作都必须从读者利益出发,牢记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尽量满足读者的愿望和需求。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之外的计算机、外语等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知识,具有爱岗敬业、敬业奉献精神。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以人为本,关注读者的价值观、态度、 情感和行为,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做读者的贴心人。

3.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精神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馆员要熟练掌握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传统的工作技巧和方法,还要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特别是学习数据库管理和利用,具备信息设备使用能力。学习能力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对馆员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需要馆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馆员要保持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敏感性,不仅要有发现和捕捉新的信息的能力,还要有判断、分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能针对不同读者灵活选择各种资源,帮助读者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为信息服务的主导者和读者服务的信息传播员,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只有认真钻研和继续学习, 在平凡的服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才能更好地提高为广大建设者和读者服务质量。

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建设路径分析

1.以人为本、因材施用的人才管理体制

在人才管理体制方面,校图书馆沿袭的旧制度和旧方法已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新需要,必须建立起新型人才管理体制,制定馆员岗位责任制、 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将权利义务有机统一,建立完善的考评体制,实行优胜劣汰,提高馆员服务水平和效率。我校图书馆馆员学习背景多样化,图书馆应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根据馆员的专业背景和特长,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让馆员选择最适合和胜任的岗位,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真正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实现人才队伍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激发馆员工作热情和挖掘馆员的创新能力。要根据岗位职责实行定向培养,创造进修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着重培养员工综合素质适应岗位需求,发挥每位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2.积极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从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队伍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看,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馆员人数太少。图书馆转型发展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特别是引进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及信息、网络等专业人才,提高整个人才队伍水平,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人才引进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采用外聘教师或兼职顾问等方式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人才或学术带头人,带动整个队伍发展。除此之外, 还应当建立长效机制,防止人才流失,用好现有人才,形成良性有效的循环制度。

3.提高现有馆员队伍的素质

一是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岗位特点要求对馆员加强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组织馆内培训和参加公共馆培训等多种方式对馆员进行图书馆学理论前沿、学术热点、专业技能、业务流程等系统培训。除了邀请行业专家讲授学术前沿外,还可以由本馆业务骨干讲解业务知识和交流工作心得。让馆员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图书情报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服务技能,达到更新馆员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和整个队伍的素质目的。二是通过考评等制度促进馆员自我学习。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从传统的年终考核转变为日常考核,注重从关注数量上的考核转变为向关注工作质量上的考核,由综合评价转变为指标分值考核。 由综合评价转变为指标分值考核关键指标要具体和量化,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的影响。三是定期到其他的高校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密切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同行业的具体现状,与时俱进地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四是鼓励年轻馆员提高学历层次,通过鼓励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系统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把图书馆行业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最新技术带回来。此外,可以在馆员之间开展互帮互学,即通过老馆员带动新馆员,业务能力强的馆员带动能力稍弱的馆员;还可以进行奖励和表彰,比如,制定科研奖励办法等,对在本专业领域里有突出的学术研究成果的馆员进行奖励,以此激励馆员提升科研能力,促进整个馆员队伍发展。

总之,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转型发展,必须软件、硬件一起抓,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调整结构、人尽其才、分类发展,加大对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培养,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促使图书馆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自身知识,以精湛的业务水平和经验积累展现图书馆服务成果,积极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对馆员素质要求进行阐述,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馆员队伍建设必要性,并提出构建高素质图书馆馆员队伍采取的措施及途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杨华.“大流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探——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3,S2:25-27.

[2]黄孝群.转型变革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09):51-56.

[3]王红英,樊润惠.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人才,2011(14):52-53.

[4]麻利民.构建和谐敬业的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J].兰台世界,2014(14):93-94.

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 篇6

随着高等院校的合并、专科学校升格本科院校和扩招, 我国高等学校的规模得到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如何提高内涵和教育质量, 培养合格人才, 是高等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条件来找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并付诸实践, 是必须首先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

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能够对获取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而且能够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解决。进而能在运动控制或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等方面从事系统开发和系统运行、管理、维护等技术工作, 成为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为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生源。

1.2 培养要求

由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体现, 关系到大学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形成与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 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素质培养、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这一思想指导下, 实现从单一的专业教学计划向综合性人才培养计划的转变。要实现这转变, 就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职业素能等方面的培养。

1.2.1 知识培养

通过灌输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从而具备本专业必须掌握的理论分析、科学计算、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和业务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保护、法律等人文和社会学知识。

1.2.2 能力培养

通过训练,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掌握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获得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 包括电工高级技能、电子系统设计、单片机系统开发、电气与自动化系统控制、过程与运动控制、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自动化工程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前应取得国家英语相关证书;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业控制的编程能力, 毕业前应取得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或资格相当的证书, 同时掌握文献检索等基本方法, 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1.2.3 职业素能培养

在理论教学之余,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态度。使学生具有热爱科学事业, 营造良好学风, 理论联系实际, 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从事与自动化技术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 组织形式包括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及校级技能大赛和学科竞赛, 以及电类相关技能培训和专业资格认证考试等;不断地鼓励学生取得课外综合实践学分, 其学分分值由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各个项目的级别、获奖等次、培训程度及专业认证资格的等级等实际情况另行规定。

2 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案制定

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的指导思想, 特别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1 培养实践能力

2.1.1 实践能力的培养

自动化专业以学校“高级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为指导, 结合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 将“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化为自动化工程师, 其内涵为“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 专业基础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应用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型本科技术人才”。本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由基础实践课程、专业性实践课程、创新性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组成, 其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2.1.2 工程能力的培养

自动化专业的大部分实践课程采取项目化教学, 实行“教师指导团队+学生项目团队”的模式, 在学生选项目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融合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专业课程, 学生团队分工协作、自主实施项目全过程, 从课题选择、器件购置、焊接组装、调试运行都由团队协作而成。在对实践课程的验收环节中, 结合校内的“电工技能大赛”, “电工电子设计大赛”, “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等赛事, 自行设计评审表, 考察项目成果的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 结合项目团队的现场答辩表现 (口才、仪表、应变) 进行考核。其流程如图2所示。

2.2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参加各级学科竞赛活动、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形式,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的意识, 进而加强学生得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措施有:

2.2.1 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 如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 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调研分析、方案设计、实验研究、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结题答辩等环节,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2.2 支持、鼓励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小组、举办小型学术讨论、创办学生刊物、参加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以达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专业通过学生科技社团“电子竞技社”、“创新菁英协会”、“机器人社”等组织, 引导对专业学习与科技创新有着浓厚兴趣的同学进入社团, 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氛围。

2.2.3 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本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就由各教研室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各种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主要参加: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竞赛、全国大学生单片机系统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飞思卡尔杯智能小车大赛、江苏省电气控制应用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都由学院学科竞赛社团组织, 根据自愿报名、组织挑选的原则, 学院给予竞赛社团分配创新实验室、指导教师等, 竞赛社团中含有大二、大三、大四学生, 形成梯队。

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由各教研室组织教师与学生互相挑选, 从大二开始, 每位老师每一届带3-5名学生, 以项目形式驱动创新活动的开展, 项目由学生/教师自拟或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

2.2.4 开放实验室。利用学院已有的开放实验室网上管理系统, 将本专业的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随时预约实验室, 学生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专业设备进行科技创新和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实践等。同时, 还申请实验室作为本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 学生可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交流、技术讲座、竞赛准备等环节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生团队, 这些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协助专业教师进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和学生辅导。

2.2.5 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引进具有实际工程项目背景的课题, 选择部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学生进行部分课题的工程项目设计、系统调试、施工维护, 从而锻炼学生的工程研究、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3 结论

自动化专业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应用能力。随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如何面对社会, 培养出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摆在高校自动化专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应根据自动化专业与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市场需求, 不断修改、完善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摘要:本文对金陵科技学院自动化专业建设进行了探讨, 主要包含专业定位、制订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同时也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自动化

参考文献

[1]陈玮, 曾岳南, 廉迎战.自动化专业的定位、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2) :5-6.

[2]唐志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05, 18 (3) :82-85.

[3]李界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J].高等建筑教育, 2003, 22 (3) :46-48.

园艺学院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篇7

一、以试验基地为依托,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园艺学院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试验基地, 扎实开展学生实践教学实习。学院整合各种资源, 为学生实习创造有利条件。一方面使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阔视野,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发现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不足之处, 主动调整知识结构, 不断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 全面成才。

二、充分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院村挂钩”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006年, 学院与李台乡政府正式签订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实践基地建设》的协议, 并与五星村和五星小学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协议。义务助教期间, 该院学生担任起了该小学“体、德、音、美、劳”等副课教师, 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每周定期分批有学生前往该小学支教, 风雨无阻。为了突出支教效果, 学院又在支教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务家教, 实行一对一的帮助, 并首创《园艺学院义务助教制度》。

学院积极调动大学生村主任助理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当中的积极性, 定期了解学院受聘大学生村主任助理的基本情况,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主任助理带动本班级及专业学生深入农村和社区, 利用第二课堂参与到农村、社区的生产实践管理。村主任助理通过实地调研及走访, 结合姚北村实际情况, 在姚北村村委会的大力协助下正式成立乡村广播站。志愿者广播员将活动概况和互联网上我省各地活动开展情况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广大村民。为巩固在杨凌区街道办事处姚北村取得的社会实践成效, 确定杨凌区街道办事处姚北村为园艺学院又一个社会实践基地。

三、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相结合, 注重感恩教育

学院以学雷锋活动为契机, 多举措践行雷锋精神, 不断加强感恩教育, 积极做好实践育人工作。每年3月份学院召开团工委学生会会议, 传达校团委关于学雷锋通知精神, 并认真策划, 积极部署学雷锋活动。在2012年, 园艺100多名学子参与“陕西省千里绿色长廊工程”义务植树活动;在学校博览园开展“绿地共建,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乡宣传活动, 发放资料200余份;举行“重温雷锋精神, 续写雷锋日志”活动;赴杨陵福利院开展“学雷锋, 献爱心”活动;协助校医院开展“你我共同参与, 消除结核危害”宣传活动;学院志愿者在姚北村成立了乡村广播站, 向村民普及一些农业科技常识、法律常识和医疗卫生常识等;传承雷锋精神, 争当“田园使者”, 学院共有12支队伍, 100多人参与该活动。西安世园会期间学院有49名同学参与世园会志愿服务活动, 在2012年中国园艺年会期间, 有30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四、暑期实践活动有声有色

依托学校、学院试验基地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园艺学院实践工作的一个亮点:白水科技支农调研服务队连续四年被评为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07年、2008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12年以来, 学院组建了赴白水苹果试验站服务队、赴西乡茶叶试验站支农服务队、赴眉县猕猴桃基地志愿服务队、赴阎良支农服务队、赴丹凤科技支农志愿服务队等数十只支暑期实践队伍。学院要求三下乡队伍“出发前有计划、回来后有总结”, 并结合每位队员的调查心得和相关图片, 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去, 带着收获归”, 各组实践队员回校后都撰写了实践论文, 提交了暑期实践心得。

在暑期实践队伍评选中, 学院赴白水三下乡科技支农服务调研队、赴西乡茶叶试验站支农服务队、赴眉县猕猴桃基地志愿服务队、赴阎良支农服务队屡次获奖。先后有中国日报网、中国教育新闻网、新华网、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网络电视台等50余家新闻媒体对学院暑期实践活动进行采访报道。服务队受到当地各界的一致好评, 并被当地政府授予实践服务队“科技下乡, 服务三农”、“科技下乡, 支农惠民”的锦旗。

队员们在活动中更是收获颇丰。一名赴白水三下乡科技支农服务调研队队员日记中写道:小树疏花疏果助成长, 万事有其害必有其利, 善于避害趋利并且小心谨慎才可使得万年船;树不定形产量低, 玉不碉琢不成器, 刀不打磨不锋利, 兵不组织无战力, 要严于律己, 志存高远, 抛洒汗水, 奉献青春。“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实践, 队员们发现了自己还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觉到了自己实践知识的缺乏,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不足, 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余, 积极参加更多的实践活动, 丰富实践技能, 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到实处。

除了通过“三下乡”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实践, 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暑期实践介绍信联系相关单位实习、实践。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院学生爱农学农的意识, 也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农业一线的机会,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社会实践常态化、日常化机制日趋完善

学院成立了“园艺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组”, 定期召开会议, 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安全教育和管理, 并能积极寻求院系党委对实践育人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确保实践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学院团工委定期召开学院社会实践工作总结交流汇报会, 及时上报工作总结和进度, 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时进行记录落实相应素质拓展学分认定, 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考评、评定奖学金、评选先进、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跟踪培养的重要依据。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报道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为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以上就是学院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探索, 当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颉登科.农林院校社会实践与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上一篇:高职学生权益下一篇:城市客运系统